超松弛迭代法求解接地金属槽内电位分布

超松弛迭代法求解接地金属槽内电位分布
超松弛迭代法求解接地金属槽内电位分布

实验一用超松弛迭代法求解接地金属槽

内电位分布

一、实验内容:

试用超松弛迭代法求解接地金属槽内电位的分布。 已知:cm a 4=,mm a h 104/== 给定边值如图所示。 给定初值:0)0(,=j i ? 误差范围:510-=ε 计算迭代次数,j i ,?分布。

一.实验思路

由边界条件用泊松方程的五点差分格式求得中央点的点位。再以所得点及边界再次利用泊松方程的五点差分格式求出另四个点,依照此方法求出其余点的电位分布。

用最佳收敛因子的经验公式计算收敛因子。

利用超松弛迭代法进行差分方程的求解,当遇到边界是采用边界值或者边界差分格式。直到所有节点电位满足误差条件。

二.实验设计原理:有限差分法

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tial Method)是基于差分原理的一种数值计算法。其基本思想:将场域离散为许多小网格,应用差分原理,将求解连续函数?的泊松方程的问题换为求解网格节点上?的差分方程组的问题。

编程时将边值编入到程序中,这样可以省略输入,从而直接输入迭代因子进行求解,可以减少编程的难度。

迭代时所用公式是和书上一样,为

a[i][j]=b[i][j]+w/4*(b[i+1][j]+b[i][j+1]+a[i][ j-1]+a[i-1][j]-4*b[i][j]);

其中a代表k+1,而b代表k。

三、程序运行界面及结果

四.源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overrei //over-relaxation iterative method {

private:

intm,n;

doublex,e;

double **p,**q;

public:

overrei(int m0,int n0,double e0)

{

inti;

e=e0;

k=0;

m=m0;

n=n0;

p=new double *[m];

for(i=0;i

p[i]=new double[n];

q=new double *[m];

//迭代因子求解

for(i=0;i

q[i]=new double[n];

if(m==n)

x=2/(1+sin(3.141592654/(m-1)));

else

x=2-3.141592654*sqrt(2)*sqrt(1/((m-1)*(m-1))+1/((n-1)*(n-1)));

cout<<"最佳收敛因子:"<

}

void Initialization(); //赋边界条件

void Cal(); //计算

void Diedai(); //迭代函数

void Show(); //输出部分

};

void overrei::Initialization() //赋边界条件

{

inti,j;

for(i=0;i

for(j=0;j

{

if(i==0)

{

p[i][j]=100;

q[i][j]=100;

}

else

{

p[i][j]=0;

q[i][j]=0;

}

cout<<"初始点位:"<

Show();

}

void overrei::Cal() //计算

{

inti,j;

int c=1;

while(1)

{

c=1;

for(i=0;i

{

for(j=0;j

{

if((p[i][j]-q[i][j])>e||(q[i][j]-p[i][j])>e) //相邻两次迭代误差是否小于1e-5 {

c=0;break;

}

}

if(c==0) break;

}

if(c==1 && k!=0) break;

Diedai();

}

}

void overrei::Diedai() //迭代函数

{

inti,j;

double y=x/4;

if(k%2)

{

for(i=1;i

for(j=1;j

{

q[i][j]=p[i][j]+y*(q[i-1][j]+q[i][j-1]+p[i+1][j]+p[i][j+1]-4*p[i][j]);

}

}

else

{

for(i=1;i

for(j=1;j

{

p[i][j]=q[i][j]+y*(p[i-1][j]+p[i][j-1]+q[i+1][j]+q[i][j+1]-4*q[i][j]);

}

}

k++;

}

void overrei::Show() //输出部分

{

inti,j;

for(i=0;i

{

for(j=0;j

{

cout<

}

cout<

}

}

int main()

{

cout<<" **************************************"<

cout<<" 超松弛迭代法求解接地金属槽内电位的分布"<

cout<<" **************************************"<

overrei A(5,5,1e-5);

A.Initialization();

A.Cal();

cout<<"电位分布:"<

A.Show();

cout<<"迭代次数:"<

return 0;

}

实验二按对称场差分格式求解电位的分

一.实验思路

只计算一半的区域,对另一半进行对称性计算,减小计算量。选取二维数组,同样是两个数组a[41][41]、b[41][41],分别用于表示迭代前后的取值。由此对第20列进行特殊处理。即第21列是和第20列相等的,因为在第21列上标注了

"?Φ/?x=0,即要求每次迭后都要求u1[i][20]=u1[i][19],其余则同前。当计算出了前21列的电位值时,根据对称性可得到

右半边的电位值,即要求u1[i][40-j]=u1[i][j];,直接赋值。四周的电位值依旧保持不变,不能够参与迭代。并且中间对称列上的电位值为零,故也不参与迭代。由题意可知,只有第1列到第20列参与迭代。在进行精度计算时,用数组b的值与相应数组a里的值进行比较,没迭代一次都要进行比较。如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则继续迭代;当超过误差标准的时候则停止迭代。依旧按照比较得到最少收敛次数的方法在程序中计算出最佳收敛因子。然后对对称列右边的点进行对称赋值。最后输出输出最佳迭代因子、迭代的次数和迭代后各相应点的电位值。

二.源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double u1[41][41],u2[41][41];

int flag=10000,i,j,e,n;

double a,d; //a最佳加速收敛因子

for(j=0;j<41;j++)

{

u1[0][j]=100; u1[40][j]=0;

}

for(i=1;i<40;i++)

{

u1[i][0]=0; u1[i][40]=0;

}

for(i=1;i<40;i++) //内部点赋初值

for(j=1;j<21;j++)

{

u1[i][j]=2.5*(j-1);

}

cout<<"迭代前左半区域各电位点上的初始值:"<

for(i=0;i<41;i++)

{

for(j=0;j<21;j++)

{

cout<

//输出迭代初值

}

cout<

}

cout<

for(d=1;d<2;d+=0.01)//取迭代次数最少的加速收敛因子

{

n=0; for(j=0;j<41;j++)

{

u1[0][j]=100; u1[40][j]=0;

}

for(i=1;i<40;i++)

{

u1[i][0]=0; u1[i][40]=0;

}

for(i=1;i<40;i++)

for(j=1;j<21;j++)

{

u1[i][j]=2.5*(j-1);

}

do//迭代x次

{

for(i=0;i<41;i++)

{

for(j=0;j<22;j++)

{

u2[i][j]=u1[i][j];

}

}

for(i=1;i<40;i++)

{

for(j=1;j<20;j++)

{

u1[i][j]=u2[i][j]+(d/4)*(u2[i+1][j]+u2[i][j+1]+u1[i-1][j]+u1[i][j-1]-4*u2[i][j]);

}

u1[i][20]=u1[i][19];

}

for(i=1;i<40;i++)//判断精度

{

{

for(j=1;j<21;j++)

{

if(fabs(u1[i][j]-u2[i][j])>1e-5)

{

e=1; break;

}

else e=0;

}

if(e==1) break;

}

}

n++;//迭代次数

}while(e);

if(n

{

flag=n; a=d;

}

}

for(i=1;i<40;i++)//对其对称点赋值

for(j=1;j<21;j++)

{

u1[i][40-j]=u1[i][j];

}

cout<<"迭代后各节点上最终电位近似值:"<

for(i=0;i<41;i++)

{

for(j=0;j<41;j++)

{

cout<

}

cout<

}

cout<

cout<<"收敛因子:"<

cout<

cout<<"迭代次数:"<

cout<

}

三.程序运行界面及结果

附录:

程序一: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double m[5][5],n[5][5];

int N=0,b=1;

inti,j;

double e=0.00001;

double a=2/(1+sin(3.1415926/4));

for(i=0;i<=4;i++)

for(j=0;j<=4;j++)

{

m[i][j]=0;n[i][j]=0;

}

m[1][4]=100;

m[2][4]=100;

m[3][4]=100;

n[1][4]=100;

n[2][4]=100;

n[3][4]=100;

for(j=4;j>=0;j--)

{

for(i=0;i<=4;i++)

cout<<"m["<

cout<

}

while(b=1)

{

b=0;

N=N+1;

for(i=1;i<=3;i++)

for(j=1;j<=3;j++)

m[i][j]=m[i][j]+a*(m[i-1][j]+m[i][j-1]+m[i+1][j]+m[i][j+1]-4*m[i][j])/4;

for(i=1;i<=3;i++)

for(j=1;j<=3;j++)

{

if(fabs(m[i][j]-n[i][j])>=e)

b=1;

n[i][j]=m[i][j];

}

}

for(j=4;j>=0;j--)

{

for(i=0;i<=4;;i++)

cout<<"m["<

cout<

}

cunt<<"N="<

程序二: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overrei //over-relaxation iterative method

{

private:

intm,n;

doublex,e;

double **p,**q;

public:

int k;

overrei(int m0,int n0,double e0)

{

inti;

e=e0;

k=0;

m=m0;

n=n0;

p=new double *[m];

for(i=0;i

p[i]=new double[n];

q=new double *[m];

//迭代因子求解

for(i=0;i

q[i]=new double[n];

if(m==n)

x=2/(1+sin(3.141592653/(m-1)));

else

x=2-3.141592653*sqrt(2)*sqrt(1/((m-1)*(m-1))+1/((n-1)*(n-1)));

cout<<"最佳收敛因子:"<

}

void Initialization(); //赋边界条件

void Cal(); //计算

void Diedai(); //迭代函数

void Show(); //输出部分

};

void overrei::Initialization()

{

inti,j;

//边界条件

for(i=0;i

for(j=0;j

{

if(i==0)

{

p[i][j]=100;

q[i][j]=100;

}

else

{

p[i][j]=0;

q[i][j]=0;

}

}

cout<<"初始点位:"<

Show();

}

voidoverrei::Cal()

{

inti,j;

int c=1;

while(1)

{

c=1;

for(i=0;i

{

for(j=0;j

{

if((p[i][j]-q[i][j])>e||(q[i][j]-p[i][j])>e)

{

c=0;break;

}

}

if(c==0) break;

}

if(c==1 && k!=0) break;

Diedai();

}

}

voidoverrei::Diedai()

{

inti,j;

double y=x/4;

if(k%2)

{

for(i=1;i

for(j=1;j

{

q[i][j]=p[i][j]+y*(q[i-1][j]+q[i][j-1]+p[i+1][j]+p[i][j+1]-4*p[i][j]);

}

}

else

{

for(i=1;i

for(j=1;j

{

p[i][j]=q[i][j]+y*(p[i-1][j]+p[i][j-1]+q[i+1][j]+q[i][j+1]-4*q[i][j]);

}

}

k++;

}

voidoverrei::Show()

{

inti,j;

for(i=0;i

{

for(j=0;j

{

cout<

}

cout<

}

}

int main()

{

cout<<" **************************************"<

cout<<" 超松弛迭代法求解接地金属槽内电位的分布"<

cout<<" **************************************"<

overrei A(5,5,1e-6);

A.Initialization();

A.Cal();

cout<<"电位分布:"<

A.Show();

cout<<"迭代次数:"<

return 0;

}

程序三

#include

#include

int i,j,N=0;//N为迭代次数

double u1[5][5];//定义电位

double u2[5][5];

double e=0.00001;//误差范围

double a=1.5;//加速收敛因子

int finish();//迭代结束函数

int Nresult();//求解迭代次数

void print();

void main()

{ if(i==4){

for(j=0;j<5;j++)

{ u1[i][j]=100;

}//边界值

}

else u1[i][j]=0;

N=Nresult();

print();

}

void print()

{

cout<<"迭代次数为:"<

for(j=0;j<5;j++)

{cout<

}

cout<

for(j=0;j<5;j++)

{cout<

}

cout<

for(j=0;j<5;j++)

{cout<

}

cout<

for(j=0;j<5;j++)

{cout<

}

cout<

for(j=0;j<5;j++)

{cout<

}

cout<

}

int finish()

{ double b;

b=u2[i][j]-u1[i][j];

if((-e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int Nresult()

{

do{N++;

for(i=1;i<4;i++)

{ for(j=1;j<4;j++)

{

u1[i][j]=u2[i][j];

}

}

for(j=1;j<4;j++)

{ u2[1][j]=u1[1][j]+a/4*(u2[0][j]+u2[1][j-1]+u1[2][j]+u1[1][j+1]-4*u1[1][j]);

u1[i][j]=u2[i][j];

}

for(j=1;j<4;j++)

{ u2[2][j]=u1[2][j]+a/4*(u2[1][j]+u2[2][j-1]+u1[3][j]+u1[2][j+1]-4*u1[2][j]);

u1[i][j]=u2[i][j];

}

for(j=1;j<4;j++)

{ u2[3][j]=u1[3][j]+a/4*(u2[2][j]+u2[3][j-1]+u1[4][j]+u1[3][j+1]-4*u1[3][j]);

u1[i][j]=u2[i][j];

}

}while(finish()==0);

return N;

}

程序四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cscdd

{

private:

int m,n;

double x,e;

double **p,**q;

public:

int k;

cscdd(int m0,int n0,double e0)

{

int i;

e=e0;

k=0;

m=m0;

n=n0;

p=new double *[m];

for( i=0;i

{

p[i]=new double[n];

}

q=new double *[m];

for( i=0;i

q[i]=new double[n];

}

if(m==n)

x=2/(1+sin(3.141592654/(m-1)));

else

x=2-3.141592654*sqrt(2)*sqrt(1/((m-1)*(m-1))+1/((n-1)*(n-1))); cout<<"最佳收敛因子:"<

}

void bjtj(); //赋边界条件

void jishuan(); //计算

void Diedai(); //迭代函数

void suchu(); //输出部分

};

void cscdd::bjtj() //赋边界条件

{

int i,j;

for(i=0;i

for(j=0;j

{

if(i==0)

{

p[i][j]=100;

q[i][j]=100;

}

else

{

p[i][j]=0;

q[i][j]=0;

}

}

cout<<"初始点位:"<

suchu();

}

void cscdd::jishuan() //计算

{

int i,j;

int c=1;

while(1)

{

c=1;

for(i=0;i

{

for(j=0;j

电气强制性条文分类-接地与等电位联结 2018.11.11

接地与等电位联结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12.2.3 采用TN-C-S系统时,当保护导体与中性导体从某点分开后不应再合并,且中性导体不应再接地。 12.2.6 IT系统中包括中性导体在内的任何带电部分严禁直接接地。IT系统中的电源系统对地应保持良好的绝缘状态。 12.3.4 下列部分严禁保护接地: 1 采用设置绝缘场所保护方式的所有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及外界可导电部分; 2 采用不接地的局部等电位联结保护方式的所有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及外界可导电部分; 3 采用电气隔离保护方式的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及外界可导电部分; 4 在采用双重绝缘及加强绝缘保护方式中的绝缘外护物里面的可导电部分。 12.5.2 在地下禁止采用裸铝导体作接地极或接地导体。 12.5.4 包括配线用的钢导管及金属线槽在内的外界可导电部分,严禁用作PEN导体。PEN 导体必须与相导体具有相同的绝缘水平。 12.6.2 手持式电气设备应采用专用保护接地芯导体,且该芯导体严禁用来通过工作电流。 2.《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2017 4.2.6 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放电线圈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2 放电线圈一次绕组中性点不应接地。 3.《会议电视会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635-2010 3.4.3 光源、灯具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6 灯具的外壳应可靠接地。 3.4.4 调光、控制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 调光设备的金属外亮应可靠接地。 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2014 8. 1. 3 医疗用房内严禁采用TN-C 接地系统。 5.《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GB50447-2008 7.3.8电加热器的金属风管应接地。

防雷引下线及等电位连接

防雷引下线及等电位连接技术交底 一、木工程防雷接地及等电位概况 1、本工程按三类防雷设计 2、屋面避雷带敷设在女儿墙上,利用结构柱内2根大于φ16主筋焊接后作为引下线,接地装置采用人工接地装置,地粱内底板钢筋焊接形成闭合回路,防需引下线与此钢筋焊接,不同标高避雷带利用屋面板内钢筋或25﹡4mm镀锌扁制连接。屋面装设不大于20m﹡20m 网格.所有突出屋面山的金属管道均应与防雷装置焊接。 3、避雷带,防雷引下线及接地装置之间连接均采用焊接,并作防腐处理。 4、引下线在外墙距地O.5m处设测试点 5、本工程利用联合接地体,接地电阻R≤l欧姆,实测达不到要求,增设人 工接地擞。 6、所有突出屋面的各种金属排气孔。构件及广告牌等均与防雷装置相连接。 7、建筑物内电源进线处做总等电位联结,电话,有线电视箱,总等电位箱的制接线端子将电源进户箱进出建筑物金属管道做总等电位联结,总等电位盘山紫铜板制成。总等电位联结线与电视箱等弱电箱连接采用Bv l﹡25 sc25外,其余均采用-40﹡4热镀钟扁制。总等电位联结采用各种型号的等电位卡子,决不允许在金属管道上焊接。

二、施工机具及材料要求: 1、镀锌制材有扁制、角钢、回钢、制管等,使用时应注意采用冷镀锌还是采用热镀锌材料,应符合设汁规定。产品应有材质检验证明及产品出厂台格证 2、镀锌辅料有铅丝(即镀锌铁丝)、螺栓、垫圈、弹簧垫圈、u 型螺栓、元宝螺栓、支架等。 3、电焊条、氧气、乙炔、沥青漆,混凝土支架,预埋铁件,小线,水泥,砂子,塑料管、红油漆、白油漆、防腐漆、银粉、黑色油漆等。 4、常用电工工具、手锤、钢锯、锯条、压力钳子、铁锹、铁镐、大锤、夯桶。 5、线坠、卷尺、大绳、粉线袋、绞磨(或倒链)、紧线器、电锤、冲击钻、电焊机、电焊工具等。 三、防雷引下线暗敷设作业条件 1、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2、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钢筋绑扎完毕。 四、防雷接地工艺流程 五、具体施工措施 1、地下层及室外接地体 根据施工图纸对接地网格的分隔情况、接地点引下线的布置情况进行基础接地网的施工,利用不小于12㎜的圆钢将基础底板纵横方向钢筋,底板上层制筋与下层钢筋通长主筋做电气连接,形成一个连

金属腐蚀与防护

第一章绪论 腐蚀:由于材料与其介质相互作用(化学与电化学)而导致的变质和破坏。 腐蚀控制的方法: 1)、改换材料 2)、表面涂漆/覆盖层 3)、改变腐蚀介质和环境 4)、合理的结构设计 5)、电化学保护 均匀腐蚀速率的评定方法: 失重法和增重法;深度法; 容量法(析氢腐蚀);电流密度; 机械性能(晶间腐蚀);电阻性. 第二章电化学腐蚀热力学 热力学第零定律状态函数(温度)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状态函数(内能) 热力学第二定律状态函数(熵)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 2.1、腐蚀的倾向性的热力学原理 腐蚀反应自发性及倾向性的判据: ?G:反应自发进行 < ?G:反应达到平衡 = ?G: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 注:ΔG的负值的绝对值越大,该腐蚀的自发倾向性越大. 热力学上不稳定金属,也有许多在适当条件下能发生钝化而变得耐蚀. 2.2、腐蚀电池 2.2.1、电化学腐蚀现象与腐蚀电池 电化学腐蚀:即金属材料与电解质接触时,由于腐蚀电池作用而引起金属材料腐蚀破坏. 腐蚀电池(或腐蚀原电池):即只能导致金属材料破坏而不能对外做工的短路原电 池. 注:1)、通过直接接触也能形成原电池而不一定要有导线的连接; 2)、一块金属不与其他金属接触,在电解质溶液中也会产生腐蚀电池. 丹尼尔电池:(只要有电势差存在) a)、电极反应具有热力学上的可逆性; b)、电极反应在无限接近电化学平衡条件下进行; c)、电池中进行的其它过程也必须是可逆的. 电极电势略高者为阴极 电极电势略低者为阳极 电化学不均匀性微观阴、阳极微观、亚微观腐蚀电池均匀腐蚀

2.2.2、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历程 腐蚀电池: 四个部分:阴极、阳极、电解质溶液、连接两极的电子导体(即电路) 三个环节:阴极过程、阳极过程、电荷转移过程(即电子流动) 1)、阳极过程氧化反应 ++ - M n M →ne 金属变为金属离子进入电解液,电子通过电路向阴极转移. 2)、阴极过程还原反应 []- -? D D ne +ne → 电解液中能接受电子的物质捕获电子生成新物质. (即去极化剂) 3)、金属的腐蚀将集中出现在阳极区,阴极区不发生可察觉的金属损失,只起到了传递电荷的作用 金属电化学腐蚀能够持续进行的条件是溶液中存在可使金属氧化的去极化剂,而且这些去极化剂的阳极还原反应的电极电位比金属阴极氧化反应的电位高2.2.3、电化学腐蚀的次生过程 难溶性产物称二次产物或次生物质由于扩散作用形成,且形成于一次产物相遇的地方 阳极——[]+n M(金属阳离子浓度) (形成致密对金属起保护作用) 阴极——pH高 2.3、腐蚀电池类型 宏观腐蚀电池、微观腐蚀电池、超微观腐蚀电池 2.3.1、宏观腐蚀电池 特点:a)、阴、阳极用肉眼可看到; b)、阴、阳极区能长时间保持稳定; c)、产生明显的局部腐蚀 1)、异金属(电偶)腐蚀电池——保护电位低的阴极区域 2)浓差电池由于同一金属的不同部位所接触的介质浓度不同所致 a、氧浓差电池——与富氧溶液接触的金属表面电位高而成为阳极区 eg:水线腐蚀——靠近水线的下部区域极易腐蚀 b、盐浓差电池——稀溶液中的金属电位低成为阴极区 c、温差电池——不同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电位不同 eg:碳钢——高温阳极低温阴极 铜——高温阴极低温阳极 2.3.2、微观腐蚀电池 特点:a)、电极尺寸与晶粒尺寸相近(0.1mm-0.1μm); b)、阴、阳极区能长时间保持稳定; c)、引起微观局部腐蚀(如孔蚀、晶间腐蚀)

机房系统接地与等电位连接

机房系统接地与等电位连接 接地与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根据使用单位的要求接地电子值为0.7欧姆。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建筑物的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当设置人工接地体时,人工接地体宜在建筑物四周散水坡外大于1m处埋设成环形接地体,并可作为总等电位连接带使用。 机房等电位是指带电金属通过SPD与汇流排连接;非带电金属通过金属导线与汇流排连接,最后汇流排接地。等电位连接的要求:实行等电位连接的主体应为:设备所在建筑物的主要金属构件和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供电线路含外露可导电部分;防雷装置;由电子设备构成的信息系统。实行等电位连接的连接体为金属连接导体,如图3。和无法直接连接时而做瞬态等电位连接的电涌保护器(SPD)。 通过星型(S型结构)或网形(M型结构)(见图4)把设备直接地以最短的距离连到邻近的等电位连接带上。小型机房选S型,在大型机房选M型结构。机房内的电力电缆(线)、通信电缆(线)宜尽量采用屏蔽电缆。架空电力线由终端杆引下后应更换为屏蔽电缆,进入大楼前应水平直埋50m以上,埋地深度应大于0.6m,屏蔽层两端接地,非屏蔽电缆应穿镀锌铁管并水平直埋50m以上,铁管两端接地。 本机房面积较小,在实现等电位连接时我们采用S型,如

说明:本项目采用网形(S型结构)以便把设备直接地以最短的距离连到邻近的等电位连接带上,使用0.3*100紫铜铂组成0.6M*0.6M的网格压装在静电地板下,且与桥架、金属线管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必要时做好绝缘处理。一个机房做一个等电位汇流网格,从建筑物立柱取出两点以上主钢筋与等电位汇流网格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所有铜与铜的搭接处采用焊接或熔接法,铜与铁的搭接处采用螺栓其搭接处的接触面积不小于80m㎡,所有的机柜接地采用两点,一点就近接地,另一点与大楼主钢筋接地。 平均每平米为240元.包括设施费. 税费、材料敷料费.

实验一 用超松弛迭代法求解接地金属槽内电位分布

实验一 用超松弛迭代法求解接地金属 槽内电位分布 学院:自动化学院 姓名: 学号: 一、实验内容: 试用超松弛迭代法求解接地金属槽内电位的分布。 已知:cm a 4=,mm a h 104/== 给定边值如图所示。 给定初值:0)0(,=j i ? 误差范围:510-=ε 计算迭代次数,j i ,?分布。 二.实验设计原理:有限差分法 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tial Method )是基于差 分原理的一种数值计算法。其基本思想:将场域离散为许多 小网格,应用差分原理,将求解连续函数?的泊松方程的问 题换为求解网格节点上?的差分方程组的问题。 编程时已经考虑到题目要求,所以直接将边值编入到程 序中,这样可以省略输入,从而直接输入迭代因子进行求解,可以减少编程的难度。这次编程和以前不同的是将数组和正0=?= V 100 ? 0=?0=?

交函数图像结合起来,所以在考虑输入和输出的时候会有一些难度,因为数组是上面是小的而图像上面越在上,代表坐标就越大。所以在输入和输出的时候要谨慎对待。 迭代时所用公式是和书上一样,为 a[i][j]=b[i][j]+w/4*(b[i+1][j]+b[i][j+1]+a[i][j-1 ]+a[i-1][j]-4*b[i][j]); 其中a代表k+1,而b代表k。 以上分析了迭代程序的实现,但是迭代循环如何终止并未说明。题目中的误差范围ε=0.00001,即当两次迭代结果相差不超过ε时停止,这里只得是九点都满足不超过ε,而并不是其中某一点达到即可。这样可以保证不是陷入死循环,从而输出结果。 这样可以画出流程图如下所示:

华北网等电网接地铜网敷设标准

华北电网等电位接地网敷设原则 1总的要求 1.1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制定华北电网等电位电网敷设原则。 1.2在新建、改建工程中严格按照本原则执行,敷设等电位接地网。 1.3对已经运行未敷设等电位接地网变电站,应逐步加以改造,并实施。 1.4本原则由华北电网有限公司调度通信中心解释。 2敷设等电位电网原则 2.1华北电网装有微机型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110kV及以上变电站或发电厂均应敷设等电位接地网。 2.2应在主控室、保护室、敷设二次电缆的沟道、开关场的就地端子箱及保护用结合滤波器等处,使用截面不小于100 mm2的裸铜排(缆)敷设与主接地网紧密连接的等电位接地网(可参见附图1-1站区等电位接地网示意图)。 2.3分散布置的保护就地站、通信室与集控室之间,应使用截面不少于100 mm2的、紧密与厂、站主接地网相连接的铜排(缆)将保护就地站与集控室的等电位接地网可靠连接。 2.4等电位接地网宜采用铜排方式。

3等电位电网安装方式 3.1 控制室、保护室内等电位电网安装方式 3.1.1原则要求 3.1.1.1在主控室、保护室柜屏下层的电缆室、电缆沟内,按柜屏布置的方向敷设100 mm2的专用铜排(缆),将该专用铜排(缆)首末端连接(目字结构),形成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 3.1.1.2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必须用至少4根以上、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排(缆)与厂、站的主接地网在电缆入口处一点连接,这四根铜排(铜缆)取自目字结构等电位网与主接地网靠近的位置。 3.1.1.3控制室、保护小室电缆入口处二次电缆沟道内敷设的接地铜排(缆)通过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铜排(缆)与主控室、保护室内等电位接地网就近联通。 3.1.2施工要求: 3.1.2.1铜排与铜排的连接采用放热焊接。。 3.1.2.2控制室、保护室内等电位接地网采用专用支架固定。 3.1.2.3控制室、保护室下方是电缆夹层:支架固定在第一层桥架与结构梁之间的桥架立柱上,约在梁下100mm高出第一层桥架100mm处(可参见附图4-1)。支架固定采用钨极氩弧焊固定。

等电位接地规范

等电位连接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在实际中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就这个问题拿出来与同行讨论,有没有好的办法和意见,观点是我个人理解,不一定正确,请给予指正。 一、要求:根据国家强制性条文中采用接地故障保护时,在建筑物内应将下列导电体作总等电位联结: 1. PE、PEN干线。 2.电气装置接地极的接地干线。 3.建筑物内的水管、煤气管、采暖和空调管道等金属管道。 4.条件许可的建筑物金属构件等可靠连通导电。 二、形式:建筑物联结分总等电位联结、局部等电位联结、辅助等电位联结。 1.总等电位联结是指建筑物内所有进入的金属管道或可能引入雷电流的金属导电体联结。 2.局部等电位联结是指在建筑物内的局部范围按总等电位联结的要求再作一次等电位联结。 3.辅助等电位联结是指在有可能出现危险电位差,可同时接触的电气设备之间,或电气设备与装置外可导电部分之间直接用导体联结。 三、危害:当人体同时触及两个不同的导电部分时电流流经人体,由于电流的大小和电流持续时间的长短,人体会有不同的生理反应。当人体手握带电导体时,电流超过10mA时,手掌的反应不是随人意的摆脱,而是握紧,在长时间电流作用下,人体将受到伤害。 四、作用: 1.是可靠的防止电击的安全措施。 2.降低人体的接触电压。 3.消除沿PE线或PEN线窜入的故障危险电压。 五、质量验收要求: 主控项目: 1.建筑物等电位联结干线应从与接地装置有不少于2处直接连接的接地干线或总等电位箱

引出,等电位连接干线或局部等电位箱间的连接形成环形网路,环形网路应就近与等电位联结干线或局部等电位箱连接。支线间不应串联连接。 2.等电位联结的线路最小允许截面。 一般项目: 1.等电位联结的可接近裸露导体或其他金属部件、构件与支线连接应可靠,熔焊钎焊或机械紧固应导通正常。 2.需要等电位联结的高级装修金属部件或零件,应有专用接线螺栓与等电位联结支线连接,且有标示;连接处螺帽紧固、防松零件齐全。 六、常见的厨卫间设计要求: 1.施工时参照国家标准图集××页。 2.厨卫间设等电位箱,由等电位箱埋管Φ×,管内穿接地线BV-×mm2 ,引至所有金属物体连接。 3.厨卫间设等电位板或等电位箱(型号)做等电位联结,金属管道,抽油烟机、配电箱、防水灯、排气扇、淋浴器、金属地漏、洗衣机(预留)、金属存水弯、洗涤盆。 4.厨卫间预留等电位板。 厨卫间设等电位板或等电位箱(型号)做等电位联结,由等电位板或等电位箱引至所有可能带电金属物体连接接地线在防水层敷设。 七、影响及装修效果 现在的商品住宅楼或职工集资楼基本上是在工程交工验收后装修入住的,每户的装修千差万别,配置的厨卫用具各不相同,位置摆放各不相同,这样就产生了问题。 1.原意从人体安全考虑的各个等电位连接线或接地接线盒影响了装修,如果保留,厨卫间的墙上到处是接线盒,曾经统计到的5平方米卫生间接线盒采暖管2个、浴霸1个、淋浴器1个,洗衣机1个、镜前壁灯1个、浴盆1个、给水管1个、排水管1个、插座接线盒3个、灯位盒2个、金属毛巾架1个,共计15个。 2.用户装修时,为了贴瓷砖的美观,基本不会保留这些接线盒或预留接线,起不到保护作用。 3.有一种情况,准入住房基本是按规范规定交工验收出售的,等电位接线或接线盒都能安设计要求保留。

求解线性方程组——超松弛迭代法(c)

求解线性方程组——超松弛迭代法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float *one_array_malloc(int n); //一维数组分配float **two_array_malloc(int m,int n); //二维数组分配float matrix_category(float* x,int n); int main() { const int MAX=100;//最大迭代次数 int n,i,j,k; float** a; float* x_0; //初始向量 float* x_k; //迭代向量 float precision; //精度 float w; //松弛因子 cout<<"输入精度e:"; cin>>precision; cout<>n; a=two_array_malloc(n,n+1); cout<>a[i][j]; } } x_0=one_array_malloc(n); cout<>x_0[i]; } x_k=one_array_malloc(n);

cout<<"输入松弛因子w (1>w; float temp; //迭代过程 for(k=0;k

防雷接地及等电位联结工程施工方案

报告厅防雷接地及等电位联结工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建筑电气专业提供防雷和接地施工图。 2、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3、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记录。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大同市卫生学校御东新校,建筑面积2000 m2,建筑高度16.2m,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防雷接地:本工程为三类防雷建筑物,在建筑物屋顶沿女儿墙上敷设避雷带作为接闪装置,并利用结构柱内两根主筋通长焊接作为防雷引下线,其上部与避雷带焊接,下部与基础钢筋焊接,同时利用结构基础梁内钢筋作为接地体,接地形式为综合接地,防雷、保护以及弱电接地共用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四角外墙引下线在室外地面下1m处引出一根40×4热镀锌扁钢,扁钢伸出室外,距外墙皮的距离不小于1m。 接地: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采用TN-C-S系统。本工程采用总电位联结,将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设备进线总管、建筑物金属构件进行联结,并在水泵房、卫生间等处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计算机电源系统、有线电视引入端、电信引入端

设过电压装置。 三、工程管理目标 1、质量目标 认真熟悉图纸,施工过程中对重点、难点部位要有详细合理的施工方案及措施。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环境、作业条件可能对施工造成的阻碍或不利因素,应当仔细分析、加以克服,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进度的同时更要保证质量,使工程质量创优。 2、工期及进度目标 密切配合土建施工,紧跟土建施工进度。根据施工进度要求,及时绘制施工图,并提出加工计划,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有效合理的安排施工作业,使人员的分配、搭配最合理、最高效,尽可能赢的工期。 四、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已做好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 (2)根据施工图纸及设计交底编制施工方案,进行技术环境安全交底。 (3)组织施工劳务队进行图纸技术交底。 2、材料准备 (1)25*4、40*4、50*4热镀锌扁钢、Φ12热镀锌圆钢、等电位箱和电焊条灯应有的质量证明文件和出厂合格证。

等电位接地网改造技术要求

等电位接地网改造技术要求 一、等电位接地网改造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在主控室、保护室、敷设二次电缆的沟道、开关场的就地端 子箱及保护用结合滤波器等处,使用截面不小于100 mm2的裸 铜排(缆)敷设与主接地网紧密连接的等电位接地网。 2、在主控室、保护室柜屏下层的电缆室内,按柜屏布置的方向敷 设100 mm2的专用铜排(缆),将该专用铜排(缆)首末端连接,形成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必须 用至少4根以上、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排(缆)与厂、站的 主接地网在电缆竖井处可靠连接。 3、静态保护和控制装置的屏柜下部应设有截面不小于100mm2的 接地铜排。屏柜上装置的接地端子应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多股 铜线和接地铜排相连。接地铜排应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缆 与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相连。 4、沿二次电缆的沟道敷设截面不少于100 mm2的裸铜排(缆),构 建室外的等电位接地网等电位接地网。 5、分散布置的保护就地站、通信室与集控室之间,应使用截面不 少于100 mm2的、紧密与厂、站主接地网相连接的铜排(缆) 将保护就地站与集控室的等电位接地网可靠连接。 6、开关场的就地端子箱内应设置截面不少于100 mm2的裸铜排, 并使用截面不少于100 mm2 的铜缆与电缆沟道内的等电位接地 网连接。

7、保护及相关二次回路和高频收发信机的电缆屏蔽层应使用截面 不小于4 mm2多股铜质软导线可靠连接到等电位接地网的铜排 上。 8、在开关场的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刀闸、结合滤波器和电流、 电压互感器等设备的二次电缆应经金属管从一次设备的接线盒 (箱)引至就地端子箱,并将金属管的上端与上述设备的底座 和金属外壳良好焊接,下端就近与主接地网良好焊接。在就地 端子箱处将这些二次电缆的屏蔽层使用截面不小于4 mm2多股 铜质软导线可靠单端连接至等电位接地网的铜排上。 9、在干扰水平较高的场所,或是为取得必要的抗干扰效果,宜在 敷设等电位接地网的基础上使用金属电缆托盘(架),并将各段 电缆托盘(架)与等电位接地网紧密连接,并将不同用途的电 缆分类、分层敷设在金属电缆托盘(架)中。 说明: 1、等电位接地网改造图纸中的材料裸铜缆1×100mm2 长度2300M, 接地铜排4×25mm2长度300m,由甲方提供。 2、施工单位必须具有相关安装资质,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具有相关 专业的合格证件。 3、现场安装工程必须按照相关电力行业标准施工。 如:建质【2002】48号 GJBT-516 建质【2002】104号 GJBT-569 建质【2003】17号 GJBT-624

机房内接地及等电位连接设计

机房内接地及等电位连接设计模版 设计依据 依据GB 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六章、防雷击电磁脉冲;第三节、屏蔽、接地和等电位连接第6.3.4条要求: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均应在LPZ0A区或LPZ0B区与LPZ1区的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信息系统的各种箱体、壳体、机架等金属组件应建立一等电位连接网络,并与建筑物的共用接地系统连接。内部金属装置与等电位连接带之间的连接导体采用铜材时,最小截面积为6mm2,采用铝材时, 最小截面积为10mm2,采用铁时, 最小截面积为16mm2;铜或镀锌钢等电位带的截面积不应小50mm2。 依据GB 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三章、建筑物的防雷措施;第三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要求:每根引下线的接地电阻不小于10欧姆,防直击雷接地装置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共用接地装置。 依据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第六章电气技术:第四节接地要求:第6.4.2条、第6.4.2条要求,采用共用接地时,电阻按各种接地方式的最小值要求。 依据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第2章:第2.5节供电、接地与安全防护:第2.5.4条要求当采用共用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依据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4章接地与安全:第14.7.5.3条要求,当机房接地与防雷接地系统共用时,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欧姆。因此对于监控机房和通讯机房接地均应与建筑物防雷地等共用同一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欧姆。 实施措施 由于雷电泻放存在趋肤效应,建筑外层钢筋泻放的雷电流通常为建筑内部钢筋的数倍。一般机房所在区域跨外部、内部两个钢筋区域,因此各钢筋柱间在雷电泻放时存在较大的电压差,这对精密、贵重设备尤为有害,因此设置均压带均衡各钢筋柱间的电压。通常在机房内沿墙敷设非闭合等电位铜带一周,材料采用-30×3mm紫铜带,用φ8绝缘子作支撑;在各机房内靠近柱子的角位处,分别安装一块等电位汇流排,规格为100×10mm的紫铜板,长30厘米,开凿各机房内的建筑物柱子,利用铜铁接头与柱筋焊接后,与汇流排连接;将各机房内的所有信号屏蔽线槽接与等电位汇流排或等电位铜带连接。另外,将电源PE线、机房内的设备外壳、机架等可导电金属物体就近与汇流排或铜带连接,连接线采用6mm2多股铜芯线。若机房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大于1欧姆时,还需要在建筑物周围增加接地装置。 施工方案 a、从机房内引出两条建筑钢筋,并在引出点用80×300×5mm铜排制作接地汇流排供设备和防雷保护器接地用。用30×3mm铜带制作均压带,将主钢筋与均压带连接,将金属门窗、各种线路的金属屏蔽管、各种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架等与接地汇流排连接。 b、对主机房:将主机房均压带用70mm2多股铜芯线穿金属屏蔽管与室外接地网连接。对分机房:将分机房均压带用50mm2多股铜芯线穿金属屏蔽管与室外接地网连接。

SOR迭代法超松弛因子选取

《计算方法》实验报告(二) 实验名称:SOR 迭代法松弛因子的选取 班级: 数学1402班 姓名: 高艺萌 学号:14404210 一、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学习线性方程组的SOR 迭代解法以及SOR 迭代法的编程与应用。对比分析不同条件下的超松弛因子w 的取值大小会对方程组的解造成影响,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的w 不同取值会对方程组的解产生的影响。培养编程与上机调试能力。 二、 实验题目 用逐次超松弛(SOR )迭代法求解方程组b Ax =,其中 ?????????? ????????????=????????????????????????????????????????????=555555122-12-122-112-122-112-122-112-122-12-12201918321 x x x x x x A (1)给定迭代误差,选取不同的超松弛因子1>ω进行计算,观察得到的近似解向量并分析计算结果,给出你的结论; (2)给定迭代误差,选取不同的超松弛因子1<ω进行计算,观察得到的近似解向量并分析计算结果,给出你的结论; 三、 实验原理 1.逐次超松弛迭代法可以看作Gauss-Seidel 迭代法的加速, b D Ux D Lx D x k k k 1)(1)1(1)1(--+-+++= 2.SOR 迭代计算格式 b D L wD I w x U wD I w L wD x k k 111)(111)1()(])1[()-1(------+-++-= 其中,w 叫松弛因子,当w>1时叫超松弛,0

继电保护等电位接地网设计施工原则

继电保护等电位接地网设计施工原则 1 总的要求 1.1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制定华北电网继电保护等电位接地网敷设原则。 1.2在新建、改建工程中严格按照本原则执行,敷设等电位接地网。 1.3对已经运行未敷设等电位接地网变电站,应逐步加以改造、实施。 1.4本原则由华北电网有限公司调度通信中心解释。 2 敷设等电位接地网原则 2.1华北电网装有微机型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110kV及以上变电站或发电厂均应敷设等电位接地网(可参见附图2-1站区等电位接地网示意图)。 2.2应在主控室、保护室、敷设二次电缆的沟道、开关场的就地端子箱及保护用结合滤波器等处,使用截面不小于100mm2的裸铜排(缆)敷设与主接地网紧密连接的等电位接地网。2.3分散布置的保护就地站、通信室与集控室之间,应使用截面不少于100mm2的、紧密与厂、站主接地网相连接的铜排(缆)将保护就地站与集控室的等电位接地网可靠连接。 2.4等电位接地网宜采用铜排方式。 2.5对主接地网采用铜地网的变电站,亦应按照上述原则敷设等电位接地网。 3 等电位接地网安装方式 3.1 控制室、保护室内等电位接地网安装方式 3.1.1原则要求 3.1.1.1在主控室、保护室柜屏下层的电缆室、电缆沟内,按柜屏布置的方向敷设100mm2的专用铜排(缆),将该专用铜排(缆)首末端连接(目字结构),形成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 3.1.1.2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必须用至少4根以上、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排(缆)与厂、站的主接地网在电缆入口处一点连接,这四根铜排(铜缆)取自目字结构等电位接地网与主接地网靠近的位置。 3.1.1.3二次电缆沟道内敷设的接地铜排(缆)引入控制室、保护小室时,应与主控室、保护室内主接地网在电缆入口处一点连接。此接地点应与室内等电位接地网的接地点布置在一处。 3.1.1.4当主控室、保护室有多个电缆入口时,各二次电缆沟道内敷设的接地铜排(缆)应

常用金属的电极电位

标准电极电位的概念 标准电极电位是以标准氢原子作为参比电极,即氢的标准电极电位值定为0,与氢标准电极比较,电位较高的为正,电位较低者为负。如氢的标准电极电位H2←→H+ 为0.000 一般标准电极电位以298K(即25摄氏度) 常见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 石墨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 3.700 V 一价金Au+ +e = Au原子价标准电极电位为 + 1.692V 三价金Au3+ + 3e=Au原子价标准电极电位为 + 1.498 V 钯Pd2+2e=Pd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 0.830V 三价铑 Rh3+ + 3e=Rh 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 0.800V 银 Ag++e=Ag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 0.799 V 钌Rh3+ + 3e = Rh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 0.790V 汞Hg2/2+ + 2e 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0. 789 V 铜Cu2++ 2e 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 0.337 V 氯化银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 0. 222 V 氢2H+ + 2e = H2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000V

铁Fe3++3e=Fe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0.037V 铅 Pb2+ + 2e=Pb 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0.126 V 锡 Sn2+ + 2e=Sn 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0.136 V 钼 Mo3+ + 3e=Mo 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220V 镍 Ni2+ + 2e=Ni 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250V 钴 Co2+ + 2e=Co 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277 V 铟 In3+ + 3e=In 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342V 镉 Cd2+ + 2e 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403V 铁Fe2+ + 2e=Fe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0.440V 镍硼Ni-B镀层的自腐蚀电位为-0.5V,比Ni-B-PTFE的自腐蚀电位要高,而Ni-B-PTFE复合镀层的自腐蚀电位为-0.63V左右 铬 Cr3+ + 3e = Cr 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 74 V 锌Zn2++ 2e 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0. 763 V 钨 W 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1. 05 V 锰 Mn2+ + 2e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1.179V 钛 Ti2+ + 2e 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1.630 V 铝 Al3+ + 3e 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1.663V 镁 Mg2+ + 2e 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2.363 V 钕 Nd 是一种活性极强的金属,标准平衡电位为- 2.431 V 1氢 H 3锂Li 4铍Be 5硼 B 6碳 C

谈民用建筑电气中接地和等电位联结问题

谈民用建筑电气中接地和等电位联结问题 【摘要】接地与等电位联结都是电气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重点分析接地的总等电位联结及辅助等电位联结的作用和联结方法,以及防止室内外电位差的措施,并对不接地局部等电位联结的作用和要求进行说明。 【关键字】建筑电气,接地,等电位联结 一、前言 在工程实践中,特别是自动化仪表工程,系统接地不但要防雷,而且要对意外的线路过载、短路进行有效的安全保护,更重要的是通过等电位连接来抑制电位差达到消除电磁干扰的目的。这里的等电位连接导体,通常指工程现场俗称的“接地网”。 二、民用建筑电气中常见的施工误区与检查方法: 1、商场金属货架的等电位联结的施工 利用插座的PE接地保护线直接与货架的金属构件连接是错误的,货架及金属构件必须与接地(干线)装置直接连接。不得利用金属配电箱、线槽、插接线线槽、桥架外壳作接地导体。一般耒说金属配电箱、线槽、插接线线槽、桥架外壳必须作接地。其接地可采用连续串接导线开成等电位联结,则认为是合格。但当利用之作为接地导体是不允许的,因为接地线不允许串联连接。只有从总接地端子(配电箱内的PE汇流排)直接引接的接线方式方能无误地确保接零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2、防侧击雷击 为防止侧面雷击,对高层建筑30M(九层)及以上装饰装修的铝合金门窗必须与本层的楼板钢筋等电位接地系统相连接,室外的玻璃幕墙也应按15M方格作接地的电气连接。检查时必须对隐蔽签证与施工日记记录进行核查,并在现场对连接点;于工程交底时互相确认后;指定出接地扁钢连接的合理位置为检查处;作为今后方便受查位置,以便有关方面的核查。 3、高层建筑装饰的等电位连接 规范要求对高层建筑竖向的金属管道、管底及每三层必须作一次等电位连接;含各竖向的金属线槽、不带电的所有金属构件、扶梯等。实际上是应于每层楼板钢筋都要这样做。施工现场核查时,应在施工交底中;要在竖井另立一根专用接地母线,或利用竖向柱筋与各层固定支架的预留接地点,与楼板钢筋连接形成电气通路,同时做好隐蔽记录便于核查。 4、游泳(喷、水)池的等电位联结

超松弛迭代法及其松弛因子的选取

2013届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超松弛迭代法及其松弛因子的选取 学号:09404307 姓名:程启远 班级:信息0901 指导教师:崔艳星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系别:数学系 完成时间:2013年5月

学生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超松弛迭代中松弛因子的选取方法》是我个人在导师崔艳星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长治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所有合作者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长治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声明书 本人声明:该学位论文是本人指导学生完成的研究成果,已经审阅过论文的全部内容,并能够保证题目、关键词、摘要部分中英文内容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指导教师签名:时间

摘要 本文首先给出了超松弛迭代法解线性方程组的基本概念,引进了关于超松弛迭代法收敛性判别的一些定理.再基于超松弛迭代法收敛性快慢与松弛因子的选择密切相关,本文给出了能准确快速地确定最优松弛因子的方法逐步搜索法和黄金分割法,并且写出了其Matlab 程序(附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快速性. 关键词线性方程组;超松弛迭代;Matlab程序;松弛因子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of the super relaxation iteration method for solving linear equations, introduced on some criterion theorem Overrelaxation iterative convergence, gives a simple Matlab program super relaxation iteration (Appendix 1). Then Overrelaxation iterative convergence speed and relaxation factor is selected based on the close relation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rapid and accurate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relaxation factor of the direct search method and the golden section method, and write the Matlab program (Appendix 2), finally the method is accurate, rapid. Key word:Linear equations; Successive Over Relaxation; Matlab program; relaxation factor

防雷接地专项方案

构思新颖,品质一流,适合各个领域,谢谢采纳! 防雷接地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1.编制说明 (4) 2.编制依据 (4)

3.工程概况 (4) 4.工期 5.质量目标 (5) 6. 职业健康与安全目标 (5) 7劳动力计划 (5) 8.工机具设备 (5) 9.施工方法 (6) 10.常见质量问题和注意事项 (16) 11.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16) 12.成品保护 (16) 13.现场安全施工管理措施 (35) 防雷接地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1编制说明 由于“*********”项目屋面女儿墙增设防护栏杆,现根据甲方要求,防护

栏杆处的避雷网不再安装,其余部分仍按图施工,其间与其余避雷网及接地引出线正常连接。 2编制依据 1.1 ******施工合同。 1.2******施工图纸。 1.3 现场实际情况。 1.4 防雷接地安装工程所涉及的国家或行业规范、标准、规程、图集、地方标准(1)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规程: (2)本工程涉及的图集; (3)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 3、工程概况 ⑴本工程按三类防雷建筑物设置防雷保护措施.在屋顶采用Φ10镀锌圆钢作不

大于20m*20m或24m*16m的避雷带连接线网格。 ⑵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柱子或剪力墙内两根Φ16(或四根Φ10)以上主筋通长焊接作为引下线,引下线间距不大于25m。 ⑶所有突出屋顶金属物需与防雷装置妥善连接。 ⑷本建筑采用TN-S接地系统,利用相互连接的基础内钢筋作接地极,并和防雷实行共用接地,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如果实测时不够,增打人工接地极。 ⑸为防止侧向雷击,将三、六、九、十二、十五、十八、二十一~三十四层各层顶部圈梁内的两根主钢筋(大于?16)焊接,绕建筑物成均压环,并将其与所有的引下线焊接,并将外墙上所有金属外窗、栏杆及玻璃幕墙金属构建等与均压环焊接。 ⑹本建筑物内实行等电位联结,在设备间内设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所有外露的金属可导电部分均应通过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可靠接地.各弱电箱用WDZRBYJ-6mm 导线连接起来,然后接到总等电位联结箱。 ⑺由于目前屋面女儿墙安装护栏,甲方要求,防护栏杆处的避雷网不再安装,其余部分仍按图施工,其间与其余避雷网及接地引出线正常连接。 4、工期 随整体工程施工进度。 5、质量目标 合格。 6、职业健康与安全目标 杜绝重伤和亡人事故,一般事故频率控制在1‰以内。 7、劳动力计划 根据进度要求安排。

防雷接地及等电位连接技术交底

防雷接地及等电位连接技术交底 交底人: 交底日期: 受底人: 受底日期: 1、施工准备: 1.1技术准备: 1)施工前认真熟悉工程施工图纸,并对工程性质.规模.服务对象和系统的原理,系统的设计参数,系统的划分和组成.施工质量和特殊施工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2)了解图纸会审和设计变更的详细内容。 3)熟悉设计要求选用的国标.图集以及其它技术资料和设备及配件的生产厂家的“产品说明书”中对其产品和安装的要求。 4)参考各专业施工图,观察相关专业的管道走向.坐标位置之间的交叉配合是否有冲突,应综合校核,在各类管道密集处绘出管道综合布线图。 5)收集已建工程质量通病信息。明确施工重点与难点及质量管理点 6)对施工所需要的计量.测量器具提前做好准备。 1.2 材料准备: 1)镀锌钢材有扁钢、角钢、圆钢、钢管等,使用时应注意采用冷镀锌还是采用热镀锌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产品应有材质检验证明及产品出厂合格证。 2)镀锌辅料有铅丝(即镀锌铁丝)、螺栓、垫圈、弹簧垫圈、U 型螺栓、元宝螺栓、支架等。 3)电焊条、氧气、乙炔、沥青漆、混凝土支架,预埋铁件,小线,水泥,砂子,塑料管,红.白油漆、防腐漆、银粉,黑色油漆等。 1.3 机具准备: 1)常用电工工具、手锤、钢锯、锯条、压力案子、铁锹、大锤、冲击钻、电焊机、电焊工具等。 2)线坠.卷尺.大绳.粉线袋.绞盘.紧线器等 3)接地电阻测试仪.等电位连接测试仪(均需经鉴定合格后,在使用有效期内) 1.4劳动力安排: 1)劳动力安排根据工程量的多小进行,做到不耽误土建进度。

2)施工人员要经过培训.持相应的上岗证。 1.5作业条件: 1.5.1 接地体作业条件: 1)按设计位置清理好场地。 2)底板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3)桩基内钢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1.5.2 接地干线作业条件: 1)支架安装完毕。 2)保护管已预埋。 3)土建抹灰完毕。 1.5.3 支架安装作业条件: 1)各种支架已运到现场。 2)结构工程已完成。 3)室外必须有脚手架或爬梯。 1.5.4 防雷引下线暗敷设作业条件: 1)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2)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钢筋绑扎完毕。 1.5.5 避雷带与均压环安装作业条件: 土建圈梁钢筋正在绑扎时,配合作此项工作。 1.5.6避雷网安装作业条件: 1)接地体与引下线必须做完。 2)支架安装完毕。 2、操作工艺: 2.1 工艺流程: 接地体→接地干线→引下线暗敷(支架、引下线明敷)→避雷带或均压环→避雷针(避雷网)。 2.2 接地体安装工艺:接地体(极)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接地体的埋设深度其顶部不应小于0.6m,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 2)垂直接地体长度不应小于2.5m,其相互之间间距一般不应小于5m。 3)镀锌圆钢焊接长度为其直径的6倍并应双面施焊(当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以直径大的为准)。 4)镀锌圆钢与镀锌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5)镀锌扁钢与镀锌钢管(或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还应直接将扁钢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 2.3 接地体(极)安装: 1)本工程接地极利用基础内钢筋作接地极,与强.弱电系统作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若不符合要求时,用40*4镀锌扁铁在地下车库内暗敷,并与车库地面内钢筋网焊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