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供热专项规划

延吉市铁南区供热专项规划

(2009——2020年)

(初审稿)

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九年三月

编制资质证书:[建]城规编第(******)

证书等级:甲级

延吉市铁南区供热专项规划

(2009——2020年)`

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九年三月

项目名称:延吉市铁南区供热专项规划(2009—2020)规划编号:规设2009-06-03

编制单位:延吉市人民政府

承编单位: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资格:甲级

编制资质证书:[建]城规编第(081024)

院长:张晓艳

副院长:张洪杰

总规划师:王斯伟

副总规划师:左群英、吕昌海、林春健

项目负责人:左群英

参编人员:艾莉莉、户哲、赵亚男

前言 (1)

1 概述 (3)

1.1供热规划编制背景 (3)

1.2城市概况 (4)

1.2.1地理位置 (4)

1.2.2地形地貌 (4)

1.2.3水文条件 (4)

1.2.4气候条件 (5)

1.2.5能源资源状况 (5)

1.2.6社会经济 (6)

1.2.7能源消耗及环境状况 (6)

1.3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7)

1.3.1城市性质 (7)

1.3.2城市规模 (7)

1.3.3城市布局结构 (7)

1.4 延吉市城市供热发展史 (8)

2 供热现状 (9)

2.1热负荷 (9)

2.1.1工业热负荷 (9)

2.1.2采暖热负荷 (9)

2.1.3生活热水及空调热负荷 (10)

2.2热源现状 (10)

2.3热网现状 (10)

2.4供热管理 (10)

3 存在的问题 (11)

3.1供热设施 (11)

3.2环境状况 (12)

4 热负荷与发展预测 (13)

4.1中心城区规划建筑面积 (13)

4.2建筑物构成 (13)

4.3工业热负荷 (14)

4.4采暖热负荷 (15)

4.4.1采暖热指标 (15)

4.4.2热负荷 (17)

4.5生活热水及空调负荷 (17)

5 规划设想 (19)

5.1指导思想 (19)

5.2编制依据 (19)

5.3规划原则 (20)

5.4规划范围及规划年限 (21)

5.4.1规划范围 (21)

5.4.2规划年限 (21)

5.5规划主要内容 (21)

5.5.1热源规划 (22)

5.5.2热网规划 (24)

6 实行供热体制改革,初步实现分户热计量 (28)

6.1城市供热体制改革 (28)

6.2实现供热商品化 (29)

7 环境评述 (31)

7.1延吉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31)

7.2环境效益 (32)

8 节能评述 (34)

9 实施措施与建议 (35)

前言

为保证延吉市铁南区集中供热的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本着合理利用能源,改善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经延吉市人民政府委托,依据《延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建设部、国家计委【1995】126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编制《延吉市铁南区供热专项规划》(2009——2020年)。

本次供热专项规划是对《延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在延吉市铁南分区供热专业规划的细化和完善,将为延吉市铁南区供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依据。

延吉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体系,不断提高工业集约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增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推进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延吉市城市性质是以“工贸旅”为主的中国图们江地区中心城市,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旅游城市。2008年,延吉生产总值完成115.1亿元,增长19.3%;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5.77亿元;全口径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03亿元,增长4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155元,增长1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31元,增长5.2%。延吉市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改革开放的双重机遇,实

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延吉市铁南区是延吉市城市布局结构中河南综合区内铁路以南区域,由于所在区域位置导致发展起步较晚。近年来在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监督下,供热事业初见成效。为满足铁南区内供热需求,2002年建设一座容量为5×29MW的热水锅炉房,至今供热面积达到197万m²,同时拆除现状全部小锅炉房。到2008年底,延吉市铁南区总供热面积为307万m²。集中供热锅炉房供热的面积达197万m²;其它用户均采用民用小火炉和炉灶。这些民用小火炉、炉灶供热质量差,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对环境质量也造成极大的影响。随着铁南区内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热源已经无法满足日渐增加的生活采暖及工业生产的用热需求,极大地阻碍了延吉市的城市发展。

因此,编制《延吉市铁南区供热专项规划》(2009——2020),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对指导今后供热的发展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概述

1.1供热规划编制背景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体现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使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高低的具体体现。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一项基本政策,是国家能源政策的具体体现。随着国家有关节能政策贯彻落实的逐步深入,人们充分认识到发展集中供热不仅是一项温暖工程,也是一项环境工程、更是一件民心工程、节能工程。集中供热不仅能给城市提供稳定、可靠的高质量热源,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能明显发挥规模效益作用,在节约能源,有效减少城市污染,节省城市建设用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等诸多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延吉市的建设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市场机制下城市快速发展的前提,为适应城市建设的发展应对总体规划中在供热专业规划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为此,延吉市人民政府提出编制《延吉市铁南区供热专项规划》(2009——2020)的要求,逐步补充和完善以集中供热为主的供热模式。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指导新时期城市供热工程的建设工作。

1.2城市概况

1.2.1地理位置

延吉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脉北麓。地理坐标处北纬42度50分至43度23分,东经129度01分至129度48分之间。它北靠敦化市、汪清县,西接安图县,南连龙井市。出于东北亚经济圈腹地中、俄、朝三国接壤的图们江地区,东直距中俄边境仅60公里,直距日本海仅80公里,南至距中朝边境仅10余公里,是“东北亚金三角”内中国方的一个支撑点,地理位置优越。

1.2.2地形地貌

延吉市境域成带状,南北最大纵距72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7公里。地貌形态类型为:境内大部分地段为丘陵地形,东部、南部和北部边缘地带为低山区,地势较高,西部开阔,地势平坦,呈马蹄状盆地。延布尔哈通河、烟集河两侧呈带状不对称分布漫滩及一、二、三级阶地,地势低平。境内平均海拔高度为180米左右,最高峰黑林子海拔861.4米。市区内最低海拔高度为160米左右,最高点帽儿山海拔高度为517米,市区内一般地形坡度为5.8‰。

1.2.3水文条件

境内水系皆为图们江支流,主要有布尔哈通河、烟集河、依兰河和海蓝江。布尔哈通河发源于安图县哈尔巴岭东麓沼泽地,

全长242公里,流域面积7141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坡降0.6‰。延吉市地处布尔哈通河中游,境内河长为18.7公里,境内河床平均宽度为240~280米,流域面积121.97平方公里,市区平均坡降为1.83‰,多年平均流量19.6立方米/秒,年径流量6.18亿立方米。烟集河发源于龙井市八道乡,全长47.7公里,延吉市境内流域面积231.2平方公里,河流长度26.4公里,河道坡降8.6‰,多年平均径流量4.07万立方米。

1.2.4气候条件

延吉市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大陆性季风特点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漫长寒冷。5~8月盛行东北风,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0毫米。降水量多集中在6~9月,冬季平均降雪日数为22.7天。多年平均气温5.7℃,历史最高气温37.6℃,最低气温零下32.7℃。全年无霜期142天,平均日照2190小时,冬季室外采暖计算温度-20℃,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6.9℃,采暖天数为174天,结冰日平均达178天左右,冻土深度1.6米。

1.2.5能源资源状况

延吉地处长白山区,森林、矿产、土特产资源丰富。地上的700多平方公里茂密的森林和肥沃的草原,900余种经济植物和数十种珍贵野生动物。人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盛产

苹果梨、人参、鹿茸、烟叶及各种山野菜。地下还有储量大、品种多、质地好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大理石、麦饭石、硅灰石等多种矿产。延吉种植和养殖资源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蔬菜、家畜、家禽、参茸及熊胆等。

1.2.6社会经济

2008年,延吉生产总值完成115.1亿元,增长19.3%;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5.77亿元;全口径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03亿元,增长4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155元,增长1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31元,增长5.2%。延吉市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改革开放的双重机遇,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2.7能源消耗及环境状况

根据延吉市2008年能源消耗统计:全年耗电量为4.415亿kwh;消耗汽油量为4.8万吨;消耗柴油量为5.6万吨;消耗润滑油量为500吨;耗煤量为90万吨,采暖锅炉消耗的燃料来源于黑龙江老黑山及延边煤矿。

延吉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为TSP,其次是、NO2和SO2。2008年延吉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指数为:TSP为0.33mg/m³,SO2浓度为0.032mg/m³,NO2浓度为0.040mg/m³。采暖期主要污染源

是燃煤锅炉和民用的小火炉和炉灶,在采暖期各污染物指标均超出国家二级标准,尤其TSP超标严重,而非采暖期各项指标可以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1.3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1.3.1城市性质

延吉市城市性质是以“工贸旅”为主的中国图们江地区中心城市,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旅游城市。

1.3.2城市规模

《延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中确定2015年建成区内居住人口为57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50.25Km2。随着延吉市城市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08年底,中心城区内实际居住人口已达42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了42.11Km²。本规划末期建成区居住人口规划为62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为54.56Km²。

铁南区现状建设用地面积 3.6Km²,铁南区现状根据《延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近期建设用地面积发展到4.63Km²,远期建设用地面积4.63Km²。

1.3.3城市布局结构

延吉市的城市布局结构采用六区三中心结构。六区为:河北

综合区、河南综合区、经济开发区、公园文体生活区、西部生活新区、北部生活新区。三中心为:商贸金融中心、行政办公中心、文化体育中心。

铁南区:铁南区属于河南综合区。指明铁路以南、新街以东、东风街以西区域,主要以主要布置居住生活区和无污染工业。1.4 延吉市城市供热发展史

延吉市供热事业发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政府机关、疗养院、宾馆、医院自备集中供热设施,小型锅炉房低压蒸气采暖。到20世纪80年代蒸汽采暖改为热水采暖,人们对供热有了初步认识,许多公共建筑、学校也有了集中供热工程,集中供热面积发展到200万m²左右。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分散小型锅炉房遍地开花。铁南区为发展比较缓慢的区域,以棚户区为主,随着铁南区的发展,新建建筑只能建设临时的分散小锅炉房满足采暖用热。高耗能、采暖期大气污染特别严重。

从2002年开始,延吉市铁南区开始实施区域集中供热,建设一座容量为5×29MW的热水锅炉房,至今供热面积达到197万m²,同时拆除现状全部小锅炉房。一次管网长度达到了10公里。由于现在的铁南区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每年都有一部分棚户区改造,供热面积增长很快,现状的热源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热需求。铁南区集中供热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其发展的步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

2 供热现状

延吉市铁南区自2002年开始实施集中供热。延吉市铁南区内有一处集中供热锅炉房,内置5×29MW的热水锅炉房,供热面积197万m²。现状没有分散小锅炉房。

2.1热负荷

2.1.1工业热负荷

现状没有工业企业。

2.1.2采暖热负荷

延吉市铁南区内现状总供热面积约307万㎡。其中由集中供热供热面积达197万m²,占总供热面积的64%;此外,尚有约110万m²的建筑面积采用落后的炉灶、小火锅采暖,占总供热面积的36%。延吉市铁南区供热现状参见下图2-1。

2.1.3生活热水及空调热负荷

目前延吉市铁南区集中供热系统尚无生活热水及空调用热负荷。部分公建利用单位小锅炉制取热水,居民是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器及燃气热水器来制取热水。

2.2热源现状

延吉市铁南区内有一处集中供热锅炉房,内置5×29MW的热水锅炉房,供热面积197万m²。现状没有分散小锅炉房。尚有约110万m²的建筑面积采用落后的炉灶、小火锅采暖。

2.3热网现状

截止到2008年底,由集中供热管网供热基本覆盖了现状总供热面积的64%,延吉市铁南区集中供热均采用间接供热方式,一次管网长度达到了10公里,全部为热水管道,下设18个热力站,供热面积197万m²。现状外网敷设形式有管沟和直埋形式。

2.4供热管理

目前,延吉市铁南区供热企业只有一家,一个供热站点。

3 存在的问题

3.1供热设施

1、管网设计缺乏统筹规划,加之热负荷发生较大变化,致使目前管网的水力工况与压力工况混乱状况严重。

2、集中供热的低标准和供暖系统的水力失调,能量浪费的问题比较严重,大流量小温差现象普遍存在,输送效率低,供热安全稳定性差,不能适应居住者日益提高的对热舒适度的要求。

3、现在运行的热力管网技术管理水平比较落后。调节手段和监控不能控制水力工况和热力工况的平衡调节。不具备分户计量、变流量运行的调节手段。因此,无法实现对热量进行统一调度。

4、供热管网系统循环水和补水几乎都没有进行软化和除氧处理,普遍用自来水,个别系统采用地下深井水。这样的水质对供热系统危害是相当大的,会造成管网系统氧腐蚀和结垢,危及供热系统的安全运行,降低使用寿命。

5、部分建筑内采暖系统维修、改造不及时,严重影响供热效果。

6、节能建筑占比例较少,建筑主体本体耗能较高。

3.2环境状况

延吉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为TSP,其次是NO2和SO2。2008年延吉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指数为:TSP为0.33mg/m³,SO2浓度为0.032mg/m³,NO2浓度为0.030mg/m³。采暖期主要污染源是燃煤锅炉和民用的小火炉和炉灶,在采暖期各污染物指标均超出国家二级标准,尤其TSP超标严重,而非采暖期各项指标可以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4 热负荷与发展预测

4.1中心城区规划建筑面积

延吉市铁南区现有建筑面积307万m²,根据《延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2015年建筑面积达到480万m²,2020年建筑面积达到500万m²。

4.2建筑物构成

延吉市铁南区现有建筑中住宅面积约为297万m²,公建面积约为5万m²,市政约为5万m²。根据《延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对铁南区确定如下:

(1)延吉市铁南区近期(2009年——2015年):住宅面积为440万m²,约占总建筑面积的92%;公建面积为20万m²,约占总建筑面积的4%;厂房及其它面积为20万m²,约占总建筑面积的4%。

(2)延吉市铁南区远期(2016年——2020年):住宅面积为440万m²,约占总建筑面积的88%;公建面积为20万m²,约占总建筑面积的4%;厂房及其它面积为40万m²,约占总建筑面积的8%。

延吉市铁南区各类建筑物在各时期所占比例对比参见下表4-1。

表4-1 延吉市铁南区各时期建筑面积占比表

住宅(%)公建(%)厂房及其它(%)现状96 2 2

近期92 4 4

远期88 4 8

4.3工业热负荷

根据《延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限制铁南区现有工业用地的发展,布置原则是布置无污染或低污染的工业企业,对低污染的工业做好厂区内部的生产防护,避免对城市造成环境影响。

根据现状工业热负荷,结合经济发展按一定增长率估计,近、远期工业热负荷量为:8t/h、15t/h。参见下表4-1。

表4-2

期限

现状0 0

近期8 0.4~1.3

远期15 0.4~1.6

中心城区集中供热项目实施方案(最新)

中心城区集中供热项目实施方案 为有效推进冬季清洁供暖工作,加快城市供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中心城市供热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市政府与X 秦元热力公司合作,采用特许经营模式实施城市集中供热项目。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尽快投入运营,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省、市“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方案的总体要求,依据城市供热专项规划,以完善城市功能、治理大气污染、改善人居环境、带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位为目标,以“热电联产”为发展方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集中供热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加快形成以“集中供热为主,天然气等其它清洁能源供热为补充”的城市供热格局。 二、供热模式及建设要求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供热专项规划,结合城市建成区实际,热电联产项目建成运营前,主要采用环保燃气锅炉作为城市集中供热的主热源,以解决城市冬季供热问题。项目建成后,主要采用以电厂热源为主、区域调峰热源为补充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新模式。热力公司作为我市中心城区集中供热项目合作方,要按照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及供热相关政策,严格程序和规范要求,

选择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积极采用行业认证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确保工程质量和环保指标达到或优于现行国家标准。 三、热源及供热范围 中心城区集中供热项目热源为X电厂一期工程2×660MW超临界热电联产项目和X区域调峰热源站,主要供热范围为X市中心城区。 四、投资形式 中心城区集中供热项目采用特许经营模式,由热力公司自筹资金投资建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特许经营期满后,由双方协商确定特许经营期限延长或终止事宜。 五、组织机构 市政府成立中心城区集中供热项目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的协调推进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组长:X副市长 副组长:X市政府副秘书长 成员:X 设在市城管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杨安民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要职责: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推进中心城区集中供热项目的规划、征地、拆迁及各项行政审批手续等前期工作;协调、解决中心城区集中供热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协调落实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是指对城市供热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指导和规范性的要求。城市供热规划规范的制定与实施,能够保障城市供热的稳定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下面,将从城市供热规划的内容和要求两个方面,对城市供热规划规范进行阐述。 一、城市供热规划内容 城市供热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规划目标与原则:明确城市供热的发展目标和原则,以保障居民的供热需求为核心,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合理确定供热规模和供热方式,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 2. 供热网络规划:确定供热网络的布局结构、管线走向和关键节点,以满足城市各个区域的供热需求,降低供热网络的能耗和损耗,提高供热效益。 3. 燃料选择与能源利用:综合考虑燃料资源、环境影响及经济效益,选用清洁、高效的供热能源,如天然气、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生物质能源等,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运行管理与维护:建立健全的供热系统运行管理和设备维护体系,严格执行供热系统的运行标准、检测指标和维护措施,

确保供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用户服务与投资回报:完善居民供热服务体系,提高用户满意度,加强居民用热行为的节能意识和合理使用热能。针对供热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进行综合评估和合理调整。 二、城市供热规划要求 城市供热规划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节能减排要求:建立并执行供热节能减排措施,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 2. 区域布局要求:合理划定供热区域范围,确保供热网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热源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3. 基础设施要求:合理规划供热管网的管径、材质等技术指标,确保供热管网的流量、压力等参数满足运行需求。 4. 安全管理要求:建立安全运行监测和应急措施,及时处理供热系统的故障和安全问题,确保供热系统的安全运行。 5. 经济效益要求:综合考虑供热系统的投资和运营成本,合理确定供热价格,确保供热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6. 居民需求要求:根据居民的供热需求和舒适度要求,确定供热系统的供热负荷和供热温度等参数,确保居民的供热舒适度。

供热保障工作方案(通用5篇)

供热保障工作方案(通用5篇) 供热保障工作方案(通用5篇)1 为加强供热行业管理,全面提高城市供热保障能力,切实解决当前城市供热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供热事业健康发展,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供热保障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要求,以科学供热、满足需求、节约能源、改善民生为目标,逐步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坚持统一规划、市场导向、属地管理、分区建设的原则,完善城市供热基础设施,提高城市供热保障能力;坚持政府主导、部门监管、企业主体,用户参与的原则,积极推进供热计量改革,促进建筑节能;坚持民生为本、保障优先的原则,高度重视困难家庭采暖,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一)利用3年时间,全面提升城市供热保障能力。为“供热保障攻坚年”,要着力加快热源设施建设,争取到建成以热电联产为主、大型区域锅炉房为补充的热源充分保障的集中供热体系,实现多热源联网,具备相互支援能力。 (二)加快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工程。结合集中供热二次管网及分户改造工程,开展__年以上的老旧集中供热管网改造工程,自起每年完成1/3改造量,到底前全部完成。 (三)推进建筑节能和供热计量收费。3年基本完成主城区具有改造价值的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程。到采暖期,住宅供热计量收费面积达到本市住宅集中供热面积的35%以上,到采暖期,达到50%以上。

三、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加强规划管理 中心城区、宣化区、下花园区要依据调整后的城市总体规划,认真编制和修订供热专项规划,合理布局热源,提高供热保障能力和管网安全运行系数。加快推进热源工程建设,全面满足和保障城市集中供热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供热老旧管网、二次管网及分户改造工作,制定改造和投资计划,按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求,编制张家口市集中供热老旧管网及分户改造工程规划。 责任分工: 1.编制《~城市集中供热老旧管网、分户改造及投资计划》。(各区政府负责) 2.制定《张家口市集中供热老旧管网及分户改造工程规划》。(市公用局会同市发改委负责) 3.完成集中供热专项规划制定或调整并报批。(市公用局负责,5月底前完成) (二)加快设施建设 按照我市集中供热热源总布局,加快热源厂建设进程,保障集中供热健康有序发展。全力实施张家口发电总厂机组改造及供热首站工程、桥东区区域锅炉房续建工程、桥西区区域锅炉房续建工程,争取年内竣工;努力推进河北省建投宣化热电厂二期项目、张家口热电厂二期项目,力争早日开工;加快编制中心城区热源联网规划,加强各供热区域热网互联互通,实现多热源联网,提高热网事故备用和热源相互支援能力。加强污染物排放替代消减量的储备,在污染物排放指标交易中向热电联产项目倾斜,为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创造条件。 责任分工:

建设部、国家计委城市供热规划内容深度

类别:文件级别:全国性适用城市:全省(直辖市)发证机关建设部、国家计委城市供热规划内容深度 第一章概述 一、城市概况 1·1·1以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收集的城市概况为基本内容。 1·1·2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划分各功能区(包括:工业区、文教区、科研区、居住区和旅游区等)。 1·1·3城市现在及今后5年或10年燃料需要量,及产地分析和煤质分析。 1·1·4地热、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情况和开发前景。 二、规划范围 1·2·1供热规划范围,主要指在城烟划区内用热负荷比较集中的市区,不包括城市郊区的 农田、山区、水域、荒地等。 1·2·2城市供热系统,主要是指热源市点。热力管道主干线和热力站布点等。 第二章供热现状与热负荷 一、供热现状 2·1·1说明全市主要工业的类别和分布,及其供热现状和存在问题。 2·1·2市区建筑物面积、供热面积、民用采暖的建筑面积等,不同使用性质建筑物的面积及占总面积的百分比,集中供热普及率等。 2·1·3现有采暖用热的供应方式、比重及生活热水的供应情况;利用热能制冷的现状。2·1·4职工冬季烤火费标准、供热成本、热价。 二、规划热负荷 2·2·1现有工业、民用热负荷(采暖、空调、生活热水)及近、远期规划发展热负荷。按现有热负荷、已批准项目的发展热负荷及远期规划发展热负荷分别列出,热负荷中应分别列出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的最大、最小、平均热负荷。

2·2·2热负荷调查资料来源与分析。 2·2·3说明主要工业用汽参数、工艺要求、热负荷性质、生产班次、年运行小时数和凝结水回收情况。 2·2·4建筑采暖热负荷中,采暖供热指标的取值及采暖建筑物中不同性质建筑物所占的比重。根据供热面积及采暖热指标,计算采暖热负荷。对各类工业热负荷应根据各部门产品单 耗、生产量或参照同类企业计算。 2·2·5确定生活热水负荷的热水供应量及供应方式。探讨本市利用热能制冷的前景和可能需要的热负荷,并提出制冷的起止时间。 第三章热源的现状与规划 一、现状热源 3·1·1现有火电厂和热电厂(站)概况,每个热电厂(站)的位置、装机型号、台数、安装年月、运行状况、年发电量、供热能力。 3·1·2市区工业和民用锅炉的现状,锅炉台数,容量,安装年月,设备状况,实际蒸发量,各类型锅炉构成,平均锅炉单台容量,热效率,燃料来源及价格,灰渣处理和环境影响,烟囱个数,操作人员,锅炉房和煤场、灰场占地等;运行状况、供热能力。 3·1·3已利用的余热资源,供热能力、运行情况和开发的前景。 二、规划热源 3·2·1拟扩建或新建热电厂(站)的位置,装机型号、台数、供热能力、供热参数、投产后的年发电量、供热量。拟扩建的热电厂或改造的火电厂,有无扩建场地。包括厂房、煤场、 灰场、水源、运输条件等。 3·2·2拟新建的集中锅炉房,每个集中锅炉房的位置、护型与台数、供热能力、供热参数、年供热量,确定拟保留原来锅炉为尖峰锅炉。 3·2·3将要开发的余热资源、回收利用情况、供热能力、年供热量。其他能源可以利用的情况。 第四章实现热电联产与集中供热 一、确定每个热泪的供热范围 4·1·1根据热源的位置、供热半径和最远供热距离,确定其热源的供热范围。一般在供热

城区供热专项规划

延吉市铁南区供热专项规划 (2009——2020年) (初审稿) 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九年三月

编制资质证书:[建]城规编第(******) 证书等级:甲级 延吉市铁南区供热专项规划 (2009——2020年)` 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九年三月

项目名称:延吉市铁南区供热专项规划(2009—2020)规划编号:规设2009-06-03 编制单位:延吉市人民政府 承编单位: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资格:甲级 编制资质证书:[建]城规编第(081024) 院长:张晓艳 副院长:张洪杰 总规划师:王斯伟 副总规划师:左群英、吕昌海、林春健 项目负责人:左群英 参编人员:艾莉莉、户哲、赵亚男

前言 (1) 1 概述 (3) 1.1供热规划编制背景 (3) 1.2城市概况 (4) 1.2.1地理位置 (4) 1.2.2地形地貌 (4) 1.2.3水文条件 (4) 1.2.4气候条件 (5) 1.2.5能源资源状况 (5) 1.2.6社会经济 (6) 1.2.7能源消耗及环境状况 (6) 1.3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7) 1.3.1城市性质 (7) 1.3.2城市规模 (7) 1.3.3城市布局结构 (7) 1.4 延吉市城市供热发展史 (8) 2 供热现状 (9) 2.1热负荷 (9) 2.1.1工业热负荷 (9) 2.1.2采暖热负荷 (9) 2.1.3生活热水及空调热负荷 (10) 2.2热源现状 (10)

2.3热网现状 (10) 2.4供热管理 (10) 3 存在的问题 (11) 3.1供热设施 (11) 3.2环境状况 (12) 4 热负荷与发展预测 (13) 4.1中心城区规划建筑面积 (13) 4.2建筑物构成 (13) 4.3工业热负荷 (14) 4.4采暖热负荷 (15) 4.4.1采暖热指标 (15) 4.4.2热负荷 (17) 4.5生活热水及空调负荷 (17) 5 规划设想 (19) 5.1指导思想 (19) 5.2编制依据 (19) 5.3规划原则 (20) 5.4规划范围及规划年限 (21) 5.4.1规划范围 (21) 5.4.2规划年限 (21) 5.5规划主要内容 (21) 5.5.1热源规划 (22)

罗山县城市集中供热规划(2017-2030)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1 - 第二章规划热负荷................................................................................. - 5 - 第三章规划热源..................................................................................... - 8 - 第四章供热系统规划........................................................................... - 12 - 第五章环境保护................................................................................... - 17 - 第六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 - 18 - 第七章附则........................................................................................... - 22 -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城市集中供热是城市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完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建设节能环保型城市的主要举措。为促进罗山县集中供热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将许罗山县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标准,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专项规划适用于《罗山县城市集中供热规划(2017-2030)》中确定的罗山县中心城区的集中供热工程建设管理。在罗山县中心城区内进行供热工程建设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与《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专项规划经罗山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是指导罗山县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建设的规范性文件和进行集中供热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 第四条指导思想 1、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供热设备利用率,减少污染,改善环境,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2、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建设程序,满足工业与民用供热需求。 3、尊重供热现状和城市功能分区,达到实施的可操作性。 4、节约土地资源和能源,减少城市交通运输,改善城市市容。 第五条规划原则 1、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总体规划的要求做好供热规划,以满足城市建设的发展对供热的需求;

城市供热工程详细规划方案

城市供热工程详细规划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城市建筑的不断扩张,城市供热工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供热工程是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城市供热工程进行详细规划,是保障城市居民生活,促进城市建设的必要举措。 二、项目概述 本规划方案主要面向某一城市的供热工程进行详细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城市供热工程的现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供热需求分析、供热工程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方案、运营管理模式等。 三、现状分析 1.城市面积:某一城市的城市面积约为10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约为200万。 2.城市发展现状:这座城市是工业城市,以钢铁、机械、化工等为主要产业,以工业和商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城市建筑主要为高层建筑和独栋别墅。 3.供暖方式:目前城市供热主要采用集中供热的方式,以燃煤供热为主,部分区域使用天然气供热。 4.供热管网:城市内部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供热管网,包括主干管网和支线管网。 5.供热设备:城市内部设备主要为供热锅炉和热交换站,部分区域使用地源热泵供热。 通过现状分析可知,城市供热工程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系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供热方式单一、供热管网不够完善等,需要进一步规划和改进。 四、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城市人口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将会继续增长,未来10年内预计城市人口将超过300万。 2.城市建设规模扩大: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城市建筑面积将继续增加,各种用热设备也将随之增多。 3.环保要求提高: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供热系统的环保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供热工程将不得不采取更加环保的方式来进行供热。 基于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城市供热工程需要做出相应规划和调整,以适应城市未来发展的需求。

城市供热系统规划方案

城市供热系统规划方案 一、引言 城市供热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供应方式,在现代城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 角色。它不仅能够提供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还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因此,科学合理的城市供热系统规划方案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供热系统现状分析 在开始制定城市供热系统规划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现有的供热系统进行 全面的分析。这包括供热设备的类型和数量、供热管网的布局和覆盖范围、供热站点的分布等方面。通过对现状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城市供热系统规划目标 在制定城市供热系统规划方案时,我们需要明确规划的目标。这些目标可以包 括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供热成本、改善供热服务质量等方面。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发展需求和环境保护要求,以确保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四、城市供热系统规划方案的制定 1. 能源选择 在制定城市供热系统规划方案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能源供应方式。这可以 包括燃煤、天然气、生物质能等多种能源形式。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能源的可持续性、供应稳定性、成本效益等因素,选择最适合城市实际情况的能源供应方式。 2. 设备更新与改造

现有的供热设备可能存在老化、能效低下等问题,需要进行更新与改造。在制定规划方案时,我们需要确定设备更新的时间节点、更新的范围和更新的方式。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设备更新对供热系统运行的影响,以确保供热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 管网布局与优化 供热管网的布局和优化对于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在制定规划方案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地理特点、建筑布局等因素,合理规划供热管网的布局。同时,我们还需要优化管网的设计,减少管网的阻力和能量损失,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 4. 供热站点的建设与管理 供热站点是城市供热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制定规划方案时,我们需要确定供热站点的建设标准、站点的分布和站点的管理方式。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供热站点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以确保供热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五、城市供热系统规划方案的实施 制定好城市供热系统规划方案之后,我们需要制定实施方案并进行具体的实施工作。这包括项目的招投标、工程的施工和设备的调试等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对施工质量和安全的监督,确保规划方案能够得到有效地实施。 六、城市供热系统规划方案的评估与调整 城市供热系统规划方案的实施并不是一次性的过程,我们还需要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这包括对供热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对规划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通过不断地评估和调整,我们可以不断提高城市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七、结论

城市供热规划书

城市供热规划书 1. 引言 城市供热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它为城市居民提供稳定可靠的供暖服务。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需求,本文将介绍我们的城市供热规划方案。 2. 目标与原则 我们的城市供热规划的目标是建立一套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供热系统, 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和供暖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遵循以下原则:•高效能使用: 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和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环保可持续: 采用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可持续发展。 •灵活可靠: 建立灵活的供热系统,能够应对各种天气条件和居民需求的变化,保证供热服务的可靠性。 •规划先行: 以科学规划为基础,合理布局供热设施,实现城市供热的有序发展。 3. 规划内容 3.1 热源选择 供热系统的热源选择是决定供热系统效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我们的规划中, 我们将优先选择清洁能源作为热源。水源热泵、太阳能热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将被充分利用,以减少对传统能源(如煤炭、天然气等)的依赖。 3.2 热网布局 合理的热网布局是确保供热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我们将根据城市的地理条件 和居民需求,制定热网的布局方案。我们将建设一套覆盖整个城市的供热管网,确保每个居民都能够享受到稳定可靠的供暖服务。 3.3 供热设备更新 为了提高供热系统的效能,我们将更新现有的供热设备。传统的供暖锅炉将被 替代,更新为高效、节能的供热设备,如地源热泵和燃气热水锅炉。同时,我们将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供热设备的精细调控。

3.4 节能管理 节能是城市供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制定科学的节能管理方案,包括 优化供热系统调度策略、加强设备能效监测等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浪费。 4. 实施计划 我们将根据规划内容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确保规划能够顺利实施。实施计划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时间计划: 制定明确的时间节点,确保规划按计划进行。 •资源分配: 分配足够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监测与评估: 建立监测与评估机制,定期对供热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规划方案。 5. 风险与对策 城市供热规划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我们将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降低风 险对城市供热系统运行的影响。风险与对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能源价格波动: 通过与能源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稳定能源价格,减少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 •设备故障: 建立完善的设备维修与更换机制,确保设备故障对供热系统的影响最小化。 •气候变化: 根据气候变化情况,不断调整供热系统的调度策略和热源选择,以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6. 结论 我们的城市供热规划旨在建立一套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供热系统,为居 民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和供暖服务。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实施,我们相信这一目标将会实现,为城市的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注意:以上文档仅为模拟示例,实际文档可能有所不同。

城市供热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城市供热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供热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满足人们对于舒适宜居的需求,城市供热系统扮演着关键的 角色。本文将着重讨论城市供热系统的规划与建设的重要性、步骤和 挑战,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规划与建设的重要性 城市供热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对城市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城市供热系统可以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在寒冷的冬季为居民提 供温暖。这不仅有助于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也有利于人们的健康。 其次,城市供热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 浪费。通过合理利用余热和热能回收等技术手段,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最后,城市供热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可以促进城市 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利用清洁能源和推广低碳技术,可以减少温室气 体排放,降低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二、规划与建设步骤 城市供热系统的规划与建设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首先,需要进 行供热需求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城市的人口规模、建筑状况、气候条 件等因素,可以帮助确定供热系统的设计参数和规模。其次,需要制 定供热系统的总体规划方案。这包括确定供热源、供热管网和用户热 表等基本设施的布局和技术参数。然后,需要进行供热系统的详细设 计和施工准备。这包括确定供热管网的走向、管径和材料,以及供热 设备的选型和配置。最后,需要进行供热系统的建设和调试。这包括

供热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以及供热管网的铺设和联通。在建设完成后,还需要进行供热系统的验收和运行调试,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三、规划与建设的挑战 城市供热系统的规划与建设面临一些挑战。首先,规划与建设需要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供热需求、能源供应、环境保护等。这需 要各相关部门的密切协作和合作,以确保全面、科学的决策。其次, 规划与建设需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求。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人口 的增加,供热系统的规模和容量需要满足未来的需求。此外,规划与 建设还需要解决技术和经济方面的问题。选择适合的供热技术和设备,并进行经济分析和评估,以确保规划与建设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四、未来的发展方向 未来城市供热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将朝着更加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 方向发展。首先,智能化技术将应用于供热系统的运行和管理中。通 过采用自动控制和远程监测等技术手段,可以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 率和安全性。其次,清洁能源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随着可再生能源 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城市供热系统将更多地依赖于太阳能、地热 能等清洁能源。此外,供热系统的规模和容量将进一步扩大,以满足 城市发展的需求。通过采用高效节能的供热技术和设备,可以降低能 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总之,城市供热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具有 重要的意义。规划与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解决技术和 经济方面的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以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城市供热规划与建设方案研究

城市供热规划与建设方案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供热问题日益凸显。城市供热系统是城市基 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城市供热规划与建设方案的研究角度,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供热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1. 城市供热规划的重要性 城市供热规划是指对城市供热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以满足城市居民的供 热需求。合理的供热规划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同时,供热规划还需要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预留足够的扩展空间,以适应城市人口的增长和能源结构的变化。 2. 城市供热系统的建设方案 城市供热系统的建设方案是指根据城市供热规划的要求,确定供热设备的选型、布局和运行方式等。建设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供热系统的经济性、可靠性和环保性等因素。在供热设备的选型上,应优先选择高效节能的设备,如燃气锅炉、地源热泵等。在供热管网的布局上,应采用合理的网格结构,以减少管网的长度和压力损失。同时,还应考虑供热源的选择和供热方式的优化,如采用集中供热还是分散供热等。 3. 城市供热规划与建设的技术难题 城市供热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技术难题,需要通过科学研究来解决。首先,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与能源消耗密切相关。因此,如何提高供热设备的热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供热管网的热损失是供热系统中的重要问题。如何减少管网的热损失,提高供热管网的绝热性能,是一个需要研究的方向。此外,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实现供热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也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城市供热系统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城市供热系统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引言 城市供热系统是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在城市供热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能源供应、技术选择、环境影响等。本文将探讨城市供热系统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能源供应选择 城市供热系统的能源供应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能源供应选择上,应综合 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能源资源的可靠性、环境影响、经济性等。常见的能源供应方式包括燃煤、天然气、地热等。 燃煤作为传统的能源供应方式,具有供应稳定、成本低等优势。然而,燃煤也 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因此,在城市供热系统规划中,应逐步减少对燃煤的依赖,转向清洁能源。 天然气作为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逐渐成为城市供热的主要能源选择。天然气 供应稳定、燃烧效率高,减少了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然而,天然气的价格波动较大,供应受限,需要考虑供应可靠性。 地热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供应稳定、环境友好等优势。地热能源可以通 过地热泵等技术进行利用,提供供热和供冷服务。然而,地热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技术可行性。 在城市供热系统规划中,应根据当地的能源资源和需求情况,综合考虑各种能 源供应方式,选择最合适的能源供应方案。 二、技术选择与优化

城市供热系统的技术选择和优化是提高供热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的关键。在技 术选择上,应考虑供热管网、换热设备、调节阀门等多个方面。 供热管网是城市供热系统的骨架,直接影响供热效果和能源消耗。在供热管网 的设计中,应合理选择管道材料、管道直径和布局方式,减少管道阻力和传热损失。同时,应考虑管道的维护和更新,提高供热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换热设备是城市供热系统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供热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在换 热设备的选择和设计中,应考虑热负荷、温差、换热面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和规格。同时,应注意热力损失的减少,提高换热效果。 调节阀门是城市供热系统的控制装置,用于调节供热水的流量和温度。在调节 阀门的选择和布置中,应根据供热需求和管网结构,合理设置阀门位置和数量,确保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能源节约。 在技术选择和优化中,应注重创新和技术进步,引入先进的供热技术和设备, 提高供热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三、环境影响评估与控制 城市供热系统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和控制。城市供热 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大气污染、水资源消耗等。 在环境影响评估中,应对供热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过程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能源 消耗、废气排放、废水排放等。通过评估结果,可以找出环境问题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环境影响控制中,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减少废气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废水处理等。同时,应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供热系统的环境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结论

蓬莱供热专项规划方案

蓬莱供热专项规划方案 一、背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供热方面。而本文旨在对蓬莱地区进行供热专项规划。 二、现状分析 2.1 城市供热发展现状 蓬莱市供热历史相对较短,城市快速发展使得供热设施跟不上,导致供热服务 的不稳定,存在水质差,噪音大,能耗高等问题。 2.2 结构分析 目前,蓬莱市主要的供热设施为燃煤锅炉,大部分供热设施存在老化,能效低下,环保问题突出。 2.3 拓展需求分析 蓬莱市供热覆盖面积较小,供热水平不尽如人意,人口不断增长的市区人口用 气量逐年上升,加之城市建设飞速,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供热标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供热需求。 三、规划设计 3.1 规划原则 在规划设计时,应遵循“资源立市、科技先行、环境优先、经济可行、规划先行”的原则。 3.2 目标任务 按照“节能、环保、稳定、安全”的原则,提高蓬莱市的供热水平,建设具有一 定竞争力的供热体系。 3.3 规划战略 建设供热管网:建设提高蓬莱市供热覆盖面积的管道网络,优化供热网络结构,建设高效节能的采暖子站。目标是了解未来十年的规模和用水量,以及地基差异的推测,以制定必要的管道改善计划。

优化供热设备:通过改善现有设备,淘汰老旧设备,推广可再生清洁能源取代 污染能源,提高设备的能效和环保水平,降低供热成本。 3.4 规划目标 在2025年前,在蓬莱市区实现4万户住宅、公共建筑的无煤气供暖,并且实 现供热覆盖率达到95%,同时降低供热成本,提升市民的使用体验。 四、资金保障 为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需要合理筹措资金。通过多元化渠道,引入社会资本 的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实现从政府到市场的多方资金支持。 五、管理办法 供热管理办法是管控供热事业的基础性文件,其规范供热管理行为,强调对供 热业务和服务的监管,对保障供热安全、维护和睦社会已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总体效益分析 通过实施该规划方案,可以提高供热服务水平,降低供热成本,改善市民的使 用体验,同时可以保护环境、减轻污染。对于蓬莱市现代城市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七、总结 在本文中,对蓬莱地区供热专项规划展开了分析和规划设计。通过规划的设计,建设高效节能、环保型供热体系,提高供热水平,改善市民生活品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多重引效,为蓬莱市现代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

城市供热工程专项规划编制探讨

城市供热工程专项规划编制探讨 1、供热工程专项规划的作用 供热工程专项规划既是对上层次规划中关于供热规划的深化与落实,又从更大范围的角度,整体的、系统的考虑各项供热基础设施的配置与建设,是进行控制性规划(供热部分)甚至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2、以某市新区的供热工程专项规划的编制为例,探讨供热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的几个要点 本规划为某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供热工程专项规划的编制。 (1)供熱形式的确定 目前我国的供热形式主要有城市集中供热和分散供热。集中供热主要包含热电厂、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或小区连片供热。分散供热主要指分散的小锅炉供热或者煤炉供热等形式。 和分散供热相比,集中供热具有热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并且集中供热烟囱高大,除尘器效率高、脱硫效果好、灰渣可集中综合利用,烟尘排放受到控制,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分散的供热小锅炉排放烟气不达标,改善了空气质量。另外集中供热热源的建设,减少了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了用水量。此外集中供热还可以节省大量的锅炉房占地,避免煤灰渣在城市道路上的交叉运输,对改善市容、市貌,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根据国家能源政策,应优先考虑热电联产,在没有条件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情况下,采用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但建设热电厂的投资高,建设周期长,建厂条件复杂,与周围用地要求有充足的安全防护距离,同时要有良好的供水条件,因此热电联产运行管理要求较高。其次还必须根据外部热负荷的大小和特征才能充分发挥其优点。 区域锅炉房造价较低,建设周期短,供热范围灵活,分期规划建设容易。虽然区域锅炉房的热效率低于热电厂的热能利用效率,但大型区域锅炉房的热效率可达80%,是比较成熟的供热技术。

城市供热专项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规划目的,规划依据,规划原则,指导思想,规划的期限与范围,规划目标。 第二章规划热指标及热负荷 热负荷分类,综合热指标(必须考虑节能),规划建筑面积及热负荷,供热区域划分。 第三章热源规划 热源规划原则(热源点应有备用,以提高供热安全性)。 热源规划,包括热源的位置、供热能力、供热参数、供热量、热源用地范围。热源需要的水源、运输条件等。拟保留原来锅炉为调峰锅炉的情况。其他能源可以利用的情况,各热源点应并网运行。 第四章供热系统规划 供热管网规划原则,供热介质及参数,供热管网规划,管网敷设方式,管道保温防腐,热力站、中继泵站和凝结水回收站规划。 供热系统的自动控制,供热系统应方便实现分户控制。 第五章环境保护 一、规划范围内的环保措施 空气污染防治措施,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固体废弃物处理及综合利用措施,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生态保护措施。 二、环境与减排 采暖期节约标煤量,减少烟尘排放量,减少SO2排放量,减少NOX排放量,减少灰渣排放量,减少用地量。 第六章应急预案规划 第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规划期限与范围,近期规划目标及规模,近期供热规划。 第八章远景发展规划 第九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十章附则 第二部分规划图纸 一、城市区位图 二、城市供热现状图(图纸比例同总规图,标明比例、风玫瑰) 标明现状热源、管网、热力站、中继泵站和凝结水回收站位置及用地范围,每个热源的供热能力、供热范围。

三、供热热区规划图(图纸比例同总规图,标明比例、风玫瑰) 标明供热规划各分区范围,所需的热负荷。 四、供热规划图(图纸比例同总体规划图,标明比例、风玫瑰) 标明规划热源、热力站、中继泵站和凝结水回收站位置及用地范围,供热管网位置、走向、管径、管长,每个热源的供热能力、供热范围。 五、热源采暖热负荷延续曲线图 六、热源热力系统示意图 七、热水管网水压图 应标明热水管网主干线沿线地形标高,管线沿程压力损失(仅在地形变化大的城市管网需要)。 八、热力站平面示意图(1:100) 九、热力站原则系统示意图 十、供热近期规划图(图纸比例同总规图,标明比例、风玫瑰) 标明近期规划热源、热力站位置及用地范围,供热管网位置、走向、管径、管长,每个热源的供热能力、供热范围。 第三部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城市概述 一、城市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二)行政区划 (三)城市自然环境与资源 地形地貌、海拔高度、气候气象、河流水系、地震、工程地质、环境质量、水资源、风景名胜资源、土地资源 (四)城市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二、城市总体规划概述 (一)规划期限 (二)城市性质和规模 (三)城市规划范围和用地发展方向 (四)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及功能分区 (五)相关专业规划概况 三、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及本规划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供热现状 一、现状建筑面积 二、现状热源 热源基本情况、管网布置、管网走向、管网敷设方式、管材、管道附件、管道防腐保温、热力站、中继泵站和凝结水回收站基本情况 三、生产用汽量 四、热负荷 现有供热面积,民用采暖的建筑面积等;不同使用性质建筑物的面积,供热面积及占总面积的百分比,集中供热普及率、热价。 现有采暖用热的供应方式、比重及生活热水的供应情况;利用热能制冷的现状。 对现有的工业与民用(采暖、空调、生活热水)热负荷进行详细准确地调查,并逐项列出现有热负荷,已批准尚未建设项目的热负荷及远期规划发展热负荷。在调查表中应列出采暖期与非采暖期最大、最小、

供热专项规划说明书

前言 东北地区气候冬季寒冷,伊通县位于东北地区中部,楼房保暖性能较差。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暖房子”工程建设,确定从2011年开始,将“暖房子”工程增量扩面,延伸至县城。为保证工程建设科学组织、规划实施,高质量完成“暖房子”工程的建设任务,我院承担了伊通满族自治县“暖房子”工程专项规划的编制任务,2011年1月上旬对伊通满族自治县的供热管网、楼房的墙体保温性能、楼房面积、居住户数、居住人口等资料进行了收集,经过调研、分析、论证等多方面工作,规划形成阶段性成果。 第一章概况 一、现状概况 (一)地理位置与面积 伊通满族自治县是吉林省唯一的满族自治县,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有悠久的满族历史和传统文化,古称一秃、伊敦、伊屯,均系满语音译,源于伊通河名。位于吉林省中部,伊通河、东辽河上游,东经124°49′-125°46′,北纬43°3′-43°38′。东与双阳县接壤,南界东辽、东丰二县,西南与梨树县相连,西、西北与公主岭为邻,北与长市郊区毗连。全境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66公里,总面积2525.6平方公里。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伊通满族自治县地处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南、东南部为吉林哈达岭山脉,西北部为连绵起伏的大黑山脉,中西部为开阔的地堑平原,平原上散布着16座拔地而起的孤山,其中有7座状如北斗,得名“七星山”,素有“七星宝地”、“七星落地”之称。 2、气候 日照: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18900千卡/平方厘米。其中以5月为最多,达14646千卡/平方厘米。在5~9月整个农作物生长期内,太阳总辐射量有64911千卡/平方厘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