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教案 蒙古族

民族团结教案 蒙古族
民族团结教案 蒙古族

蒙古族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蒙古族的衣食住乐等有关概况。

2.了解蒙古族的相关礼仪。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蒙古族的相关概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蒙古族的衣食住乐及礼仪知识,激发学生热爱民族、团结少数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蒙古族的衣食住乐等有关概况。

教学难点:了解蒙古族的相关礼仪。

教学准备:蒙古族服饰、图片、奶茶等美食、音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听完之后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合作探究

1.第一小组同学上台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蒙古族服饰的资料。

展示蒙古族的头饰及服饰,并请个别同学上台试戴试穿。

2.第二小组同学上台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蒙古族美食的资料。

展示奶茶、奶疙瘩等美食,并请部分学生品尝,品尝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师:“奶茶是什么味道的?”学生1:“咸味。”学生2:“我尝到的奶茶是有一股奶味。”......

3.第三小组同学上台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蒙古族蒙古包的资料。

学生1:“大家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学生举手猜)

“其实这是个蒙古包。”

学生2:“大家看,蒙古包是活动的,是可以打包带走的。”

师:“真的么?那么蒙古族朋友为什么要把蒙古包打包带走?”

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4.第四组小组同学上台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蒙古族娱乐活动的资料。

学生1:“蒙古族同胞喜欢的娱乐活动主要有摔跤、赛马和射箭。”

学生2和学生3表演摔跤,学生4和学生5表演赛马,学生6和学生7表

演射箭。之后再请几组同学上台模仿表演摔跤、赛马和射箭。

5.师:“了解到蒙古族同胞的衣食住乐之后,如果你们有一天去蒙古族小朋友家做客,需要注意些什么吗?”

学生思考后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今天咱们班有两个同学来到蒙古族小朋友家做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四名同学上台表演(错误行为),看完表演之后请同学们说说他们到底做错了什么导致蒙古族小朋友嘟嘴不高兴了呢?

学生1:“他们没有礼貌,不打招呼,也不说谢谢。”

学生2:“蒙古族小朋友给他们端奶茶,他们却不喝。”

......

讨论结束后,请这四名同学再表演正确的礼仪示范。

师点拨: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三、拓展延伸

回家后跟爸爸妈妈说说你们所了解的蒙古族。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体会吗?

五、板书设计

蒙古族

衣食住乐

六、反思

优点:1.教师教态自然,语言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道具丰富,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前学生分组搜集准备相关资料,并在课上汇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教师表扬鼓励适时到位,方式多样。

5.以动听的歌曲导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不足:1.若能再加入学生舞蹈歌唱的环节,气氛会更好。

2.在学生表演环节中有学生说到蒙古语,教师应该适时让大家都学着说。

蒙古族说课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蒙古族的衣食住乐等有关概况。

2.了解蒙古族的相关礼仪。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蒙古族的相关概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蒙古族的衣食住乐及礼仪知识,激发学生热爱民族、团结少数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蒙古族的衣食住乐等有关概况。

教学难点:了解蒙古族的相关礼仪。

教学准备:蒙古族服饰、图片、奶茶等美食、音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听完之后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合作探究

1.第一小组同学上台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蒙古族服饰的资料。

展示蒙古族的头饰及服饰,并请个别同学上台试戴试穿。

2.第二小组同学上台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蒙古族美食的资料。

展示奶茶、奶疙瘩等美食,并请部分学生品尝,品尝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3.第三小组同学上台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蒙古族蒙古包的资料。展示蒙古包图片及微缩版蒙古包道具。

4.第四组小组同学上台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蒙古族娱乐活动的资料。学生介绍及上台表演。

5.探讨到蒙古族朋友家里做客需要注意哪些礼节问题。通过同学表演示范错误的及正确的礼仪,来达到了解蒙古族礼仪的目标。同时,教师渗透德育目标: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团结少数民族同胞。

三、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回家后向自己的父母介绍这节课所了解到的蒙古族。

四、课堂小结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教案设计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通过对少数民族节日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能力目标:能表达自己对节日的感受和见解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交往与表达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几个少数民族传统的节日习俗和来历。知道少数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知道这些习俗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习俗和风格的民族艺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了解少数民族节日习俗、来历,通过看视频、听故事、谈感受、唱歌曲……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活动准备: 学生: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少数民族节日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但五十六个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由此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同学们绝大多数都是汉族人,那你知道汉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同学记得这么清楚,你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相信,这节课大家也一定学得很棒!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而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所以被称为少数民族。在这些少数民族中,也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每逢节日来临,人们就盛装打扮,唱歌跳舞欢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参加这样的节日呀?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去感受少数民族朋友的节日快乐! (二)个人汇报,信息共享。 1、傣族介绍

少数民族大学生传统节日民俗

少数民族大学生传统节日民俗 第一节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的宗教节日。一般要持续三天。 节期:伊斯兰教历的十月一日。 主要庆祝活动:节日的早晨人们到清真寺参加聚礼,上麻扎尔(墓地)为先人祈祷。 第二节肉孜节 肉孜节是每个成年穆斯林必须在肉孜节的前月(称斋月,即教史九月份)封斋一个月。 主要庆祝活动:节日的早晨人们到清真寺参加聚礼,上麻扎尔(墓地)为先人祈祷。 第三节巴拉艾提节 巴拉艾提节是所有穆斯林同胞的宗教节日。一般来说节日时间无互相拜节得风俗。 节期:为伊斯兰教史八月十五日。 主要庆祝活动:到了那一夜,虔诚得穆斯林们在“大净”之后跪坐诵经、忏悔、祈祷,彻夜不眠。 第四节巴罗提节 巴罗提节(灯节)是塔吉克族的传统节。 节期:在伊斯兰教史巴罗提月的头两天。 主要庆祝活动:第一天得晚上大家对着灯烛潜心祈祷,祈求真主佑助、消灾降福、全家平安。 第二天晚上,全家人去墓地祭扫祖坟,在坟墓前点燃油烛等等。 第五节诺鲁孜节 诺鲁孜节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等古老的传统节日。 节期:每年的春分日(3月21日) 主要庆祝活动:人们穿着节日盛装,三五成群地结伴奏家串户拜年。

第六节那达慕大会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是一种体育竞技,娱乐的群众性大会。 节期:每年的七、八月份举行。 主要庆祝活动:赛马、射箭、摔跤、套马等传统竞技项目。 第七节抹黑节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 节期:农历正月十六日 主要庆祝活动:正月十六日这一天,人们都会早早地起床,拿着前一天晚上蘸了清油,抹了锅底灰的抹黑布,走到街上肆意地往行人脸上摸。 第八节帕斯喀节 “帕斯喀节”是俄罗斯族的传统节日。与俄罗斯人所信仰的东正教有关,是俄罗斯人的第二大节(第一大节日是圣诞节)相当于西方的“复活节”,是为了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 节期:每年的4月4日到5月6日之间 主要庆祝活动:在帕斯喀节前一天得傍晚,人们会穿上隆重而鲜艳的节日盛装,带上准备好的这三种食品到当地的教堂里去,把食物供存耶稣的神像前,点燃烛进行祈祷。到了节日这天,人们则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庆祝耶稣复活。 第九节萨噶达瓦节 萨噶达瓦节是藏族的传统节日。关于它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一说是纪念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日子。 节期:四月十五日 主要庆祝活动:这天西藏各地都要举行宗教纪念活动。 编写人:胡尔曼别克 2011年9月25日

小学民族团结教案精编版

1、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知道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3、愿意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和邻居的风俗习惯。教学重点:要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 教学过程]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大中国》 请同学们跟着唱,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2、谁来说一说你是哪个民族的?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是汉族,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3、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谁能举例说一说? 二、学习课文,进行明理。

1(出示傣族小朋友图片,贴在黑板上。)傣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有什么讲究? 2、周总理是怎样尊重傣族人民风俗习惯的?(出示课文插图投影片。) 3、警卫员为什么要用伞为周总理挡水? 4、总理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补充事例,提高认识。 1、你们还知道哪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2、我们来听听发生在38号楼里的故事。 3、从《周总理参加泼水节》和《在38号楼里》的故事中,我们认识到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有什么好处? 四、结合练习,指导行动。 1、说一说: ①同学们,你们生活的周围有其他民族的小朋友吗? ②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把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介绍给大家。 ③听了他们的风俗习惯,你觉得该怎样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呢?

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们怎样做才是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呢?请看小品表演。 3、配乐诗朗诵《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 2、可爱的少数民族 教学目标: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说说讲讲知道自己的少数民族。 1.师: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 2.出示地图:刚才同学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其他的哪些少数民族? 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 4、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特色,藏 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端午节

走进古诗,了解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通过端午节,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了解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 活动形式。 3.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4.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5.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1.学生对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理解和体会。 2.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1.学生对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理解和体会。 2.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提问法导入: 故事导入端午节 那么大家知道过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吗?一起看一看。 二、走进节日: 1.端午节的由来

2.端午节的风俗 三、解释传统节日: 1.古代端午节又有哪些习俗呢? 2.通过古诗了解古代端午节。 四、走进古诗,了解端午节。 1.学生展示自己知道的描写端午节的古诗。 2.师出示《端午》 3.自由读古诗 4.介绍作者并看图理解诗意 5.背诵古诗 五、课堂总结: 经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想同学们对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多了一层了解。然而,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许多外国节日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所以在我们的身边,又产生了许多新节日。每当这些节日来临,我们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欢庆节日。在这里,老师希望大家在过西方节日的同时,不要忘了我们也有着许多优秀的传统节日,因为这些节日不仅是我们互相联系的纽带、还是促进人间真情交流的扭结,其中还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 板书设计:我国的传统节日

民族团结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统一祖国多民族新疆自古属中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培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我国各民族的概况: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完成的。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增强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 我国各民族的概况 【教学难点】: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法,指导阅读法。 【教学课时】: 计划用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她是谁?她是哪个民族的? 学生回答 教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国的56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及民族状况。 第一课统一祖国多民族新疆自古属中国(板书) 活动一世界民族知多少 教师出示各不同民族图片提问:世界上有多少个民族?每个民族有什么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第2页的内容并回答;当今世界,约有3000个民族,分布在200个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国家都由多民族组成。

一、民族的概念 1、民族的含义: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 2、民族特征: 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说一说教师出示56个民族的合影,提问:这是哪个民族的全家福? 学生回答 教师:什么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2-3页的相关内容。 二、中华民族的内涵和形成 1.中华民族的内涵: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教师出示材料: (1)先秦时期:这是民族构成剧烈变动的时期。其内容包括华夏族的产生,华夏族与蛮夷戎狄的混融。秦统一中国后,中国境内各民族被包容进来,“秦人”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2)秦汉时期:民族构成的变动相对稳定,民族界限比较清晰。“汉人”成为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3)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这也是民族构成剧烈变动时期。周边少数民族不断涌进中原, 冲垮胡汉界限,最终形成多民族一体化的新的共同体——“唐人”。 (4)宋辽夏金时期:民族构成变动的步伐相对缓慢。民族政权对峙,民族战争不断,民族偏见强烈,民族隔阂严重 (5)元明清时期:元朝以后,民族构成的变动相对固定下来。虽然元朝曾把女真、契丹称为“汉人”,但只是暂时的和局部的。元朝建立以后,民分四等,实行严厉的民族分化和民族歧视政策。这是我国第五次民族大互动、大整合时期。 教师:我国各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济、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共同的中华文化;民族人口不断地迁徙、杂居和通婚,逐步汇聚融合成统一稳固的中华民族。 2、中华民族的形成

中国传统节日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夏季水草 丰茂、牛羊肥壮的时节,草原要举行那达幕大会,具体时间自定,这种节日性活动,规模 可大可小,甚至一个家庭就可以举办。届时方圆几十里、上百里内的牧民都会举家骑马赶 车前去参加。其他节日还有由生产活动、宗教祭祀仪式演变成的祭敖包、马奶节、剪羊毛 节等。 蒙古族年节 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关于蒙古年节传 说不一。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 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蒙古族年节,虽然与汉族节一致,并吸收了一 些汉族习俗,如吃五更饺子,放鞭炮等,但也有很多蒙古族传统习俗。如除夕吃“手把肉”,牧区自然没问题,就是农区蒙古族,在肉食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也要吃一顿“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 祥如意。?? 那达慕 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 和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包括多种文化娱乐内容的盛大庆典活动。历 史上的那达慕不受时间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军队出征、凯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 型庆典等场合举行。今天的那达慕,每年在夏秋之交举行,一般是看当年牧业的生产情况,小丰收小开,大丰收大开。活动内容除了传统的“男子三竞技”,还有文艺演出、田径比 赛和各类经济文化展览以及订货洽谈、物资交流等。 马奶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伊克昭 盟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把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 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记住你的笑容就是最好的牵挂,发给你的短信就是最好的礼物,在繁忙的日子里,希望我的问候犹如雪碧加冰块带给你无限清爽,让你愉快地度过每一天。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案

《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民族的名称及构成、我国56个名族分布的特点。掌握党和政府 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以及民族工作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 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 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 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2、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三、教法 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 四、学法 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阅读法 五、课时:一课时 六、课型:新授课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份小礼物,保证你们看了会喜欢。看!这是什么?(老师拿出一人民币)你们带了吗?如果带了就和老师一起看人民币背面的文字。除了汉语拼音外,你知道它们是哪些民族的文字吗?(依次是:蒙、藏、维,壮)想一想,为什么要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民币作为国家的法定货币,与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不仅方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活动背景: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的节日以其独特的过节方式逐渐占据了很多人的思想,重洋节而轻传统节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许多学生对国外的节日提起来就滔滔不绝,非常熟悉,然而提起中国的传统节日时,却知之甚少,连一共有几个传统节日都不清楚,更不要说为什么过这些节日、中国人如何过这些节日,甚至还有人觉得过这些节日又忙又累,实在没有必要。难道我们祖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礼节习俗就要在我们下一代人这儿逐渐消失、成为历史吗?不!过节,在中国,不仅是互相联系的纽带、人间真情交流的扭结,还蕴含着及其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因而,我们的节日不是单纯的节日,还是文化传承的一条纽带,让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记得这种文化,是中国传统节日存在的最大意义。因而,我们有必要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让这种文化长盛不衰! 教学目标: 1、通过春节,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了解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4、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5、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1:学生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理解和体会。 2: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1:学生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理解和体会。2: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小卡纸、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问法导入: 同学们,转眼一个学期就过去了一大半,还有一个多月就放寒假了,寒假里面有一个很隆重的传统节日,大家知道是什么节日吗?(让学生回答),嗯,这个节日就是“春节”,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过年”。那同学们喜欢过春节吗?(学生回答),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个节日,那么大家知道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吗?来,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 二、走入春节: (1)春节的由来:请同学们发言,根据他们的发言适时地补充(年三 十是除夕,年初一才是春节的开始) (2)春节里的风俗:请同学们发言,根据他们的发言适时地补充(腊 月二十三扫尘、年三十守岁、大年初一拜年、过了年初三后才可以扫地、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 (3)春节与春联:询问学生知道怎么贴春联吗?春联应该怎么读, (用PPT举例子)福字怎么贴,为什么这样贴?(拿出事先做好的道具演示),略说北方还要贴窗花,南方则以年画代替窗花。 三:(拓展延伸)交流其他传统节日: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已将了解了春节,像春节这样在我们中华民族 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现在老师请大家看看屏幕上的这几个次,猜一猜他们都是什么节日呢? ﹝看词猜节日:PPT演示(1)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2)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除了春节和屏幕上的两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学生回答)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后)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早的一个。)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节日都有哪些过节的习俗呢?(每个节日请一两个同学回答,然后老师总结)

第一课民族团结教案

第一课民族团结教案 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目标:;1、读《中华民族歌》了解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2、树立各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思想; 3、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使学生深刻认识民;1、树立各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思想;2、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我国辽阔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教学目标: 1、读《中华民族歌》了解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 2、树立各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思想 3、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使学生深刻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1、树立各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思想 2、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教学准备:歌曲磁带《爱我中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相对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民族的名称吗? 2、请个别同学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民族名称。 二、学习民族花园 1、学生自读《中华民族歌》

2、说一说你最熟悉的民族,他们在祖国的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习俗?有多少人口? (1)小组讨论交流(2)全班交流 小结:同学们,我们班有几个民族?学生齐说,我们大家的关系怎么样?(很和睦)我们大家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关爱,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那么,在我们国家的五十六个民族关系上,也是如此的,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三、学习阅读《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下面,我们来一起读一读《阅读与思考》了解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完成后面的习题。 1、我国一共有多少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 2、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 3、看插图,师生各介绍一两种民族 四、唱一唱: 1、师: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亲如兄弟姐妹,有一首优美的歌就是赞美我们的民族团结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并跟着唱一唱。 2、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师生共赏 3、说说你对这首歌的理解。 五、说一说: 1、自读资料卡,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六、连一连: 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的政府所在地分别在哪里? 1、学生小组合作自连 2、师来读答案,学生订正 七、找一找: 1、看全国地图,你能否看懂? 2、先认一认各民族的标志是什么样的。找一两个学生说一说。

《传统节日》教案

2.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领孩子感悟学习汉字和课文的方法。 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和解读课文深化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理解课文,熟知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培 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 加深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 1.搜集我国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2.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谈话法朗读法讲解法自主探究学习等 课型、课时: 新授课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2.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 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3.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 4. 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层地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 2. (1 (2 (3)每个节日都是怎样庆祝的? 3. (1)本文一共有8句话,共7 (2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和课文讲述,如春节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吃元宵。 四、总结,拓展。 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检查生字听写和背诵。 1. 2. 3.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课外拓展。 1 2、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画出句子中春节的活动。(贴窗花放鞭炮) (2)春节里还会有哪些活动?(守岁、贴对联、拜年……) 出示: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元宵节的风俗有: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 (2)“人如潮”是什么意思? 出示: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1)讲述清明节的习俗,及“先人墓前去祭扫”所表示的含义。 (2)补充古诗《清明》来理解这一句内容。 出示: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1)请同学讲述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2)“粽子艾香满堂飘”,从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端午要吃粽子,插艾

七年级--民族团结-教案

七年级民族团结教案 第一课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情感: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3.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4.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教学课时:1课时 授课教师:张永娟 授课班级:七年级2班 \授课时间:2017年4月25日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听民族音乐,导入新课播放民族歌曲联唱:《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新疆好》(维吾尔族) 请学生猜猜 1.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出示政区版图)边交流边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 二新课师: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同学们也许都知道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吧。请同学们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师:汉藏是一家。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师: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组讨论: (1)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 (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师: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 小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不仅在建设和保卫边疆中并肩作战,而且在生活上也同样亲如手足。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案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蒙古族的节庆习俗、美食 ②了解蒙古族的服饰特色、歌舞、建筑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充分感受祖国少数民族的特色民族风情,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精神和乐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蒙古族的节庆习俗、美食 【教学难点】 蒙古族的服饰 【教学方法】 1.教法:图片直击法、音乐欣赏法、故事讲授法 2. 学法:填表格法、学生模拟导游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有哪些人拍过,激发学生兴趣,再提问郭靖小时候生活在哪里?引入课题——蒙古族 新授: 一、找一找:识蒙古概况 聚居地:内蒙古自治区 宗教信仰:藏传佛教 三大史诗之一:《江格尔》 蒙古大国建立者:铁木真——成吉思汗 统一中国,建立元朝者:忽必烈 最早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 二、看一看,认特色服饰

展示一幅完整的蒙古族服饰图片,再将服饰的每一部分拿出来构成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首饰、长袍、腰带、靴子 提问:为什么这样穿着 “三不离身”指的是什么?——展示图片蒙古刀、火镰、烟荷包 三、说一说,释蒙古建筑 大家都知道蒙古族牧区的传统建筑史蒙古包,那为什么不是像我们一样的楼房呢?请同学解释: 传统建筑——蒙古包,呈圆形,有圆柱“墙体”和圆锥“房顶”组成,房顶有天窗,里边使用面积大,空气流通顺畅,采光好,冬暖夏凉,而且易于装拆搬运,很适合草原生活。 四、瞧一瞧,品风味美食 三餐离不开奶与肉 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德”——白食 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德“——红食 提问1:据你所知,白食有哪些? 牛奶、马奶、鹿奶、骆驼奶 提问2:绵羊肉和牛肉 展示图片: 蒙古族烤全羊、手抓羊肉、涮羊肉、烤羊腿、手扒肉、炸羊排 五、填一填:知节庆习俗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案:鸟瞰民族分布 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一: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 序 个性修改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 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这一节 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国的56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 民族分布特点。 二、分组汇报、探究。 1、看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居住区域。 2、探索学习: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有哪些? 3、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待客礼仪风俗。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主题九:鸟瞰民族分布 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二: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知道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个性修改 一、导入。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任何民族都 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今天我们继续去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 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找出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的省份 1、仔细观察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2、讨论交流: (1)少数民族最集中的是哪几个省、自治区? (2)人口最多与人口最少民族分别是哪个民族? 活动二: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资源 1、仔细观察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图。 2、说说中国森林资源分布的特点。 3、了解其他丰富的资源。 三、汇报我们的发现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传统节日》教案

《传统节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巩固15个生字;会写4个字和“转眼”等6 2.通过解读课文深化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激发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学重点 1. 巩固15个生字;会写4个字和“转眼”等6 2.通过解读课文深化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学习难点加深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前准备 1. 2.搜集有关节日的故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学生)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巩固,检查字词。 1. 2.说说课文中写到的节日名称和我日期。 3. 【板块二】精读课文,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自由读课文: (1)课文中提到了哪些节日?请圈出来。 (2)每个节日各有哪些习俗?请画出来。 (3)你知道这些节日的日期吗? 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画出句子中春节的活动。(贴窗花放鞭炮) 2.春节里还会有哪些活动?(守岁、贴春联、拜年……) 出示: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元宵节的风俗有: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 2.“人如潮”是什么意思?(展示图片,结合图片理解词语意思) 出示: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1.讲述清明节的习俗,及“先人墓前去祭扫”所表示的含义。 2.补充古诗《清明》来理解这一句内容。 出示: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1.请同学讲述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2.“粽子艾香满堂飘”,从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端午要吃粽子,插艾草) 3.总结:端午的习俗有赛龙舟,吃咸鸭蛋、粽子,插艾草,喝雄黄酒…… 出示: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1.播放牛郎织女的动画片,讲述七夕的来历,以及七夕节为什么又叫乞巧节。 2.理解“会鹊桥”的意思。 3.拓展牛郎星和织女星的知识。 出示: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1.中秋节的风俗:吃月饼,赏月。 2.说一说有关中秋节的传说。 3. 中秋节的时候月亮是最圆的,象征着合家团圆。 出示: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1. “重阳”节是什么时候?人们有哪些活动形式?(踏秋、赏菊、登高) 2. “要敬老”这句话怎么理解? 3.你还知道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4.拓展: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出示: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1.春节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今天学习的这么多传统节日还有哪一个节日也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中秋节) 2.拓展:古诗《元日》。 3.完成课堂作业本第4题:按时间顺序排一排,再连一连,说一说。 (1)我们是这样过春节的…… (2)我还知道其他民族的纯铜节日。 4. 课后,还可以自己查资料,了解更多哦! 5.完成课堂作业本第5题:选做:读诗句,猜猜是哪个节日。 板书设计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贴窗花看花灯扫墓赛龙舟乞巧吃月饼赏菊 放鞭炮吃粽子赏月登高

民族团结第一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课统一祖国多民族新疆自古属中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培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我国各民族的概况: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完成的。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增强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 我国各民族的概况 【教学难点】: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法,指导阅读法。 【教学课时】: 计划用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她是谁?她是哪个民族的? 学生回答 教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国的56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及民族状况。 第一课统一祖国多民族新疆自古属中国(板书) 活动一世界民族知多少 教师出示各不同民族图片提问:世界上有多少个民族?每个民族有什么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第2页的内容并回答;当今世界,约有3000个民族,分布在200个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国家都由多民族组成。 一、民族的概念 1、民族的含义: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 2、民族特征: 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说一说教师出示56个民族的合影,提问:这是哪个民族的全家福? 学生回答 教师:什么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2-3页的相关内容。 二、中华民族的内涵和形成 1.中华民族的内涵: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教师出示材料: (1)先秦时期:这是民族构成剧烈变动的时期。其内容包括华夏族的产生,华夏族与蛮夷戎狄的混融。秦统一中国后,中国境内各民族被包容进来,“秦人”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2)秦汉时期:民族构成的变动相对稳定,民族界限比较清晰。“汉人”成为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3)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这也是民族构成剧烈变动时期。周边少数民族不断涌进中原, 冲垮胡汉界限,最终形成多民族一体化的新的共同体——“唐人”。 (4)宋辽夏金时期:民族构成变动的步伐相对缓慢。民族政权对峙,民族战争不断,民族偏见强烈,民族隔阂严重 (5)元明清时期:元朝以后,民族构成的变动相对固定下来。虽然元朝曾把女真、契丹称为“汉人”,但只是暂时的和局部的。元朝建立以后,民分四等,实行严厉的民族分化和民族歧视政策。这是我国第五次民族大互动、大整合时期。 教师:我国各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济、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共同的中华文化;民族人口不断地迁徙、杂居和

蒙古的春节

蒙古的春节 【篇一:蒙古族传统节日】 民俗文化作业 ——蒙古族传统节日 蒙古族自十三世纪以来,增加了与全国各民族,特别是汉族的交往,促进了文化交流。因而在习俗上,既有自己独特的节日风俗,又有 与汉族相近的习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 查干萨日阿,即白色的月。夏季水草丰茂、牛羊肥壮的时节,草原 要举行那达幕大会,具体时间自定,这种 节日性活动,规模可大可小,甚至一个家庭就可以举办。届时方圆 几十里、上百里内的牧民都会举家骑马赶车(现在基本已改为现代交 通工具)前去参加。其他节日还有由生产活动、宗教祭祀仪式演变成 的祭敖包、马奶节、燃灯节、拜火节、麦德尔节、塔克勒干节等。 此外,还有一个重大的祭事活动,这就是成吉思汗陵祭奠。 蒙古族过年 蒙古族称之为“查干”,即“白节”之意。蒙古族自古崇敬白色,把它 作为美好和吉祥的象征。过春节很隆重,从农历12月开始准备食品、衣着和祭祀祖先的供物。除夕,家族长辈带领全家人向家里挂的佛 像行大礼,焚香点烛,然后祭祖。接着晚辈给长辈敬酒,长辈则向 晚辈祝福。到了晚上,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吃手抓羊肉和饺子。整个 晚上家族人喝酒、唱歌通宵不眠。初一清晨,全家首先祭祖、祭天。接着由家族中德高望重者致祝词,祝福人们在老天爷的保护下万事 如意。然后,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祝福并送手帕、钱等礼物。接着亲朋好友们互相拜年,即使相距几十里地也要去拜年。 [蒙古族过年的来历] 据五世达赖《黑白算答问》一书所说: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取 西夏国都,盛筵庆功,并以此为蒙历岁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见称。 星宿月是农历12月16日到1月15日,这与农历前后相差一个月。 而鄂尔多斯地区延续下来的蒙古历是以白月、五月、六月等序数记月。以此看,蒙古历岁首当是农历四月。据 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算法,因此,蒙古族白 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接近年底, 无论农区还是牧区,家家户户都要立起灯笼竿。到年三十,要清扫 庭院,搞好室内卫生。佛前要设一小小祭坛,把煮好的大块羊肉摆

班民族节日教案范文大全

班民族节日教案范文大全 班民族节日教案范文一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 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泼水节的录像片段) 师:我们今天将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傣族人民泼水节情景的。 2、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1)教师范唱或播放范唱带,使学生对歌曲的内容、情绪、音调、节奏、速度有所了解。 随范唱的录音学唱歌词。注意区分“X._X”“_X.X”这两种不同的节奏和第二段歌词“人人都像只∣小水鸟∣”节奏的正确。难点 是结束句中“哎罗”两字,起于第二拍的后半句,可用指挥手势予 以提示。 (2)引导学生分析乐谱,哪两个乐句节奏完全一,音调也大多相同,两处不同的音调你能唱准吗。 (3)学唱第一、二乐句的歌谱,可结合运用听唱法。 (4)随伴奏带再学唱几遍歌词。

(5)介绍傣族乐器锣与象脚鼓的斗争,部分学生可用大锣和铃鼓 模仿其音响。 3、学生几个傣族舞蹈动作,随音乐自由表演。 傣族人民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动作很有特点,也不难学,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学跳几个傣族舞蹈 的动作。 三、音乐活动:当学生初步学会后可让他们伴随《快乐的波水节》的音乐自由起舞,也可以作些即兴的变化,教师还可以再找些傣族 风格的乐曲来代替《快乐的泼水节》,这不但可使学生更增添兴趣,而且可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傣族风格的音乐。 四、最后在边唱边舞蹈中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课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唱歌时感情投入,歌声整齐,音乐活动积极参与。 班民族节日教案范文二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那达慕之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 2、初步接触歌曲。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唱出气势。 3、能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 教学重、难点: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民族团结的小班教案

民族团结的小班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知道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3、愿意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和邻居的风俗习惯。教学重点:要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 教学过程]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大中国》 请同学们跟着唱,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2、谁来说一说你是哪个民族的?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是汉族,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3、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谁能举例说一说? 二、学习课文,进行明理。 1傣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有什么讲究? 2、周总理是怎样尊重傣族人民风俗习惯的? 3、警卫员为什么要用伞为周总理挡水? 4、总理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补充事例,提高认识。 1、你们还知道哪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2、我们来听听发生在38号楼里的故事。 3、从《周总理参加泼水节》和《在38号楼里》的故事中,我们认识到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有什么好处? 四、结合练习,指导行动。 1、说一说: ①同学们,你们生活的周围有其他民族的小朋友吗? ②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把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介绍给大家。③听了他们的风俗习惯,你觉得该怎样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呢? 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们怎样做才是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呢?请看小品表演。 3、配乐诗朗诵《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 2、可爱的少数民族 教学目标: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说说讲讲知道自己

蒙古族节日文化

蒙古族节日文化 春节是蒙古族传统的年节性大节。主要由祭火、除夕、初一等连续性节日组成,往往从头一年的腊月二十三一直延续到新年的整个正月,因而过年是一个综合性节日。 祭火神 蒙古人有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祭火神的习俗。他们认为火是生命的起源、家族的希望、纯洁的化身,而且传说这天是成吉思汗夫妻拜火日,所以蒙古人这天要拜火祭灶。拜火祭灶以前,家家户户必须进行环境大扫除。二十三那天每家煮数个羊胸叉,熟后取出并简单剔去肉,把几个羊胸叉骨叠在一起,用羊毛捻线缠绕,里面放入芨芨草、柏叶、佛香、红纸、圆饼、红枣等食物再用哈达包裹,黄昏时用其祭灶。再用羊肉汤、大米、糜米和红枣、奶酪等焖制成“祭灶饭”蒙语称为嘎林布达。祭灶时男主人或长辈高举盘中的羊胸叉骨,唱祭灶词,赞美火神并祈祷保佑,其他家庭成员在其身后频频磕头拜火;然后焚烧羊胸叉骨,每人轮流手捧盛有肉汤和酒等制作的“哈利木”并舀三勺敬献火神。最后结束祭灶拜火仪式。然后进行萨察礼,用羊肉、哈利木、美酒、奶食的德吉祭祀天地祖先和神龛。而且这一天要把祭灶拜火的美食相互赠送品尝,并认为谁家的祭灶饭味道最美,说明来年他家将兴旺发达。 除夕 是蒙古民族传统年节性系列节日之一。年三十要煮全羊或羊背子。太阳落山时,先要祭祀祖先供奉神佛,屋外要在选定的方向敬献各种食物德吉,屋内祭神龛,点酥油灯,祈求祖先和神灵的保佑。天黑时,门外要挂酥油灯,全家人团聚吃羊背子。之后大家包蒙古包子。午夜,吃团圆饭。蒙古族的年夜饭由两部分组成,即黄昏时吃羊背子,午夜吃蒙古包子。年夜饭后还要守岁。 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佛晓时分,要全家出动点天灯,烧旺火举行拜天仪式。在旺火旁摆放盛满食物的供桌,桌前铺一块新毡子,全家人以长幼为序面向南方磕头拜天,行萨察礼,放鞭炮,绕火净身。拜天仪式之后,要行拜年礼。长者首先进屋坐在正位,晚辈们依次进屋磕头请安,献哈达,互换鼻烟壶;长辈要高声祝福,并给压岁钱。拜年结束,全家人围坐一起喝新年早茶。新年茶有严格的程序和礼仪,首先把新年茶的德吉献给神佛,然后敬给老人。喝新年茶时还要给长辈敬酒,长辈要给孩子们一份礼物。家庭拜年礼结束后,便骑上快马成帮结伙地走浩特串苏木,开始了邻里亲朋之间的拜年活动。 马奶节 马奶节是以马之乳汁祭祀苍天大地的日子,是蒙古族崇马之俗的一种表现。马是蒙古人生命中的一部分,喜马、好马、爱马、敬马是蒙古族人的天性。马奶节,又是蒙古族崇尚白色的一种象征,马奶是众畜之乳,被认为是最圣洁的白色乳汁。每年夏季开始挤马奶和中秋停止挤马奶时,牧民们都要举行马奶节,祝福风调雨顺,水草肥美,五畜兴旺,奶食丰收。主人首先选定吉日,提前公布于众,并向邻近牧民发出邀请。马奶节前两三天,主人要请驯马能手把马群集中起来,套抓小马驹栓在牵绳上,并禁食马奶。之后,挤马奶制奶酒。 马奶节的仪式是由九位骑白马的骑士和主人共同完成。首先由九位骑士从牵绳处骑马到蒙古包前,主人要用银碗给骑士敬鲜奶,骑士品尝后按顺时针方向绕蒙古包一周,再回到牵绳旁。这里已经备好摆放羊背子,奶食品等供桌和装满马奶的木桶,骑士用套马杆抬起木桶,边行边用木勺进行萨察礼(把马奶抛向空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