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

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
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

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

名词解释

1. 基因:是编码RNA或一条多肽链的DNA片段,包括编码序列、编码序列外的侧翼序列

插入序列。

2. 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内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

3. 结构基因:基因中编码RNA或蛋白质的DNA序列,包括模板链和编码链。

4. 基因表达:生物基因组中的结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翻译等过程合成特定蛋白质,进而发挥特定生物学功能和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5. 开放阅读框(ORF):在mRNA的核苷酸序列中,包含特定蛋白质多肽链信息的序列,从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结束,决定了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该段序列称为开放阅读框或蛋白质编码区。

6. 非编码区(UTR):是位于开放阅读框的5’端上游和3’端下游的没有编码功能的核苷酸序列。其主要功能是参与翻译起始调控,是翻译的必需序列。

7. 卫星DNA:是出现在非编码区的串联重复序列,其特点是具有固定的重复单位,该重复单位首尾相连形成重复序列片段,通常存在于间隔DNA和内含子中。包括,大卫星DNA、小卫星DNA、微卫星DNA。

8. 微卫星DNA:又称为短串联重复(STR),是一类更为简单的寡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其重复单位为2~6bp,重复次数10~60次左右,其总长度通常小于150bp,分布在所有的染色体。微卫星DNA 因为重复单位的重复次数不同而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态性,并且按照孟德尔遗传规律,可以作为很好的遗传标记。

9. 动态突变:微卫星序列的串联重复的拷贝数可发生改变,并可随世代的传递而扩大,称为动态突变。可与一些遗传病和肿瘤发生有关。

10. 反向重复序列:是指两个顺序相同的拷贝在DNA链上呈反向排列。两个反向序列间可以有间隔序列,也可以串联在一起(回文结构)。反向重复序列常见于基因的调控区内,可能与复制、转录的调控有关。

1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指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不同个体的DNA时,由于高度重复序列和点突变的存在,会得到长度、数量各不相同的限制性片段类型。

12. 分子克隆:在体外对DNA分子按照既定目的和方案进行人工重组,将重组分子导入宿主,使其在宿主中扩增和繁殖,以获得该DNA分子的大量拷贝。

13. 基因工程:有目的地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利用克隆基因表达、制备特定的蛋白质或多肽产物,或定向改造基因结构的系列过程。

14. 载体:能够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其中进行扩增或诱导外源基因表达的DNA分子。

15. 基因组学:意指阐明整个基因组的结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16. 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中的所有基因功能的学科,是从基因整体水平上对基因的活动规律进行探讨。研究内容包括:基因组的表达,蛋白质产物的功能,基因组多样性的研究,基因组功能注释。

17. 蛋白质组学:研究细胞或机体全部蛋白质表达及其活动方式,包括:翻译后修饰,转运定位,结构变化,蛋白质与蛋白质、蛋白质与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等的一门学科。

18. 操纵子:原核生物数个功能相关联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构成信息区,连同其上游的调控区以及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所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其转录产物为多顺反子。

19. 操纵元件:是一段能够被不同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是决定基因表达效率的关键元件。

20. 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特异识别和结合并启动转录的DNA序列。包括识别序列部位、结合部位、起始部位。

21. 增强子:位于真核基因中远离转录起点,能够明显增强启动子转录效率的特殊DNA序列,它可以位于被增强的转录基因的上游或下游,作用无方向性和基因特异性(但有组织特异性),也不受基

因间距离远近的影响。

22. 衰减子(attenuator):位于一些操纵子中第一个结构基因之前的一段能够减弱转录作用的DNA 序列。

23. CAP:是大肠杆菌分解代谢物基因活化蛋白。这种蛋白可以将葡萄糖饥饿信号传递给许多操纵子,使细菌在缺乏葡萄糖是可以利用其他碳源。

24. 转座子(transposon,Tn):是细菌细胞里发现的一类除携带与转座作用有关基因外还携带有其他基因(如耐药基因,重金属抗性基因等)的转位因子。其两端侧翼序列是两个反向重复序列(IS)。可在细菌染色体、质粒和噬菌体基因组之间转移,是细菌耐药基因播散的机制。

25. 逆转录转座子(retroposon):真核生物中的一些中度重复序列的转移成分要先转录成RNA,再逆转录成cDNA,然后重新整合到基因组中,这种逆转录旁路的转移成分称为逆转录转座子。

26. SD序列:在位于原核生物mRNA起始密码AUG上游10碱基左右,有一段富含嘌呤的序列,这一序列以…AGGA…为核心,成为SD序列。该序列能与核糖体30s小亚基中16s rRNA 3’端

2 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私房版)

富含…UCCU…序列互补,是核糖体特异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27. 管家基因:在生物体生命全过程都是必须的,且在一个生物个体几乎所有细胞都持续表达的基因。

28. 多基因家族:指核苷酸序列或编码产物的结构具有一定程度同源性的基因,其编码产物常常具有相似的功能。

29. 假基因(pseudogene):指与某些有功能基因结构相似,但不能表达基因产物的基因。

30. 癌基因:是细胞内控制细胞生长的基因,具有潜在的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的特性。当癌基因结构或表达发生异常时,其产物可以使细胞无限制增殖,导致肿瘤的发生。包括病毒癌基因和细胞癌基因。

31. 细胞癌基因:存在于正常细胞基因组中,与病毒癌基因有同源序列,具有促进正常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发育等生理功能。在正常细胞内未激活的癌基因叫原癌基因,当其受到某些条件激活时,结构和表达发生异常,能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特点:1)存在广泛;2)高度保守;3)原癌基因是必需基因,产物有重要功能;4)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可发生突变,成为癌基因。

32. 病毒癌基因:存在于病毒(大多数是逆转录病毒)基因组中能使靶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基因。它不编码病毒结构成分,对病毒无复制作用,但是受到外界条件激活时可以产生诱导肿瘤发生的作用。

33. 抑癌基因:存在于正常细胞内的一大类抑制细胞生长并具有潜在抑癌作用的基因。当这类基因发生突变、缺失或失活时,可以引起细胞恶性转化,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34. 凋亡:是机体细胞在正常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发生的一种自发的程序性死亡过程,它的发生受机体的严密调控。

35. 细胞周期蛋白:是一类随细胞周期的变化呈周期性出现与消失的蛋白质,可分为A、B、C、D、E等几大类,它们可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相继表达,与CDK蛋白结合后,参与细胞周期相关活动的调节。

36. 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DK):是一类可以与周期蛋白结合,并将周期蛋白作为其调节亚单位,进而表现出蛋白激酶活性的蛋白质。

37. 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蛋白(CDKI):是对CDK激酶起负性调控作用的蛋白质。它们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检测点或与CDK单独结合,或与Cyclin-CDK复合物结合,形成不同的屏障。其本身也可通过细胞周期中特异性的降解或失活作用,调控细胞通过细胞检查点。CDKI分为CIP/KIP家族和INK 家族。

38. 转化(transformation):质粒DNA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导入细菌的过程。

3 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私房版)

39. 转导(transduction):以噬菌体为媒介,在细菌之间转移DNA的过程,有时也指在真核细胞间通过逆转录病毒转移和获得细胞DNA的过程。

40. 转染(transfection):真核细胞主动摄取或被动导入外源DNA片段而获得新的表型的过程。

41. 感染:以噬菌体、粘粒和真核细胞病毒为载体的重组DNA分子,在体外包装成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或噬菌体颗粒,进而感染适当细胞并在其内扩增的过程。

42. DNA变性:在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分子由稳定的双螺旋结构松解为无规则线性结构的现象。两条链间的氢键断裂而核酸分子所有的共价键不受影响。

43. DNA复性:促使变性的因素解除后,两条DNA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形成DNA双螺旋结构。

44. 端粒(telomere):是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一膨出结构。端粒DNA 由短的高度重复序列组成,重复序列在DNA复制过程中正常复制,部分由端粒酶延伸。

45. 反式作用因子:是真核细胞中含有的大量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结合顺式作用元件而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反式作用因子的三个基本特征:①一般具三个功能结构域:DNA结合域、转录活性域、结合其他蛋白的结合域;②能识别并结合顺式作用元件;③对基因表达有正性和负性调控作用。)

46. 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是指那些与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元件、增强子、加尾信号和一些反应元件等。

47. 锌指结构:是指在结合DNA的结构域中含有较多的半胱氨酸(Cys)和组氨酸(His)的区域,借肽链的弯曲使2个Cys 和2个His或4个Cys与一个锌离子络合成的指状结构。具有锌指结构的反式作用因子都含有几个相同的锌指结构。

48. 亮氨酸拉链(leucine zipper):有些反式作用因子结合DNA结构域中有一段约30个氨基酸组成的核心序列,每个6个氨基酸残基有规律的出现1个亮氨酸残基,能够形成两性α-螺旋,一端为富含碱性氨基酸的亲水的碱性区域,一端为成行亮氨酸构成的疏水区(亮氨酸拉链区),两个具有亮氨酸拉链区的单体以疏水力相互作用就形成了亮氨酸拉链。

49. 转基因动物:是指基因组中整合有人工导入的外源基因、外源基因能够表达并按孟德尔定律遗传的一类动物。

50. 嵌合体(chimera)动物:体内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因组细胞的动物;在转基因动物中,指体内部分组织细胞中整合有外源基因的动物。

4 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私房版)

51. 蛋白激酶:能够将γ-磷酸基团从磷酸供体分子上转移至底物蛋白的氨基酸受体上的一大类酶。

52. 蛋白磷酸酶:具有催化已经磷酸化蛋白发生去磷酸化反应的一类酶分子,与蛋白激酶相对应存在,共同构成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这一重要的蛋白质活性的开关系统。对蛋白质激酶所引起的变化产生衰减信号。

53.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属于蛋白丝/苏氨酸激酶,是接收膜受体转换与传递的信号,并将其带入细胞核的一类分子。未受刺激细胞内MAPK无活性,可因逐级磷酸化反应而激活。

54. 核酶:是一种可以催化RNA切割和RNA剪接反应的由RNA组成的酶。可以作为基因表达和病毒复制的抑制剂。

55. 基因敲除:指通过DNA同源重组定向地将外源基因替换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中特定的基因,从而使特定的基因在细胞内或生物体内失活的过程。

56. 基因打靶:通过DNA定点同源重组,改变基因组中某一特定基因,从而在生物体内研究该基因功能。

57. 基因诊断:以DNA和RNA为诊断材料,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技术和方法,直接监测基因结构及其表达水平是否正常,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

58. 核酸分子杂交:具有一定同源性的两条核酸单链在一定条件下按碱基互补原则退火形成双链。其实质是,核酸变性和具有同源序列的两条单链的复性过程。

59. 反义核酸技术:是通过合成一种与目标DNA或RAN特异性互补的反义核酸片段,来干扰目标基因的转录、剪接、转运、翻译等过程的技术。

60. DNA芯片技术:在固相支持物上原位合成寡核苷酸或者直接将大量DNA探针以显微打印的方式

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表面,然后与标记的样品杂交,通过对杂交信号的检测分析,即可得出样品的遗传信息(基因序列及表达的信息)的技术,常用计算机硅芯片作为固相支持物。

61.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PCR产物变性后,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正常基因和变异基因的由于构象的不同因而迁移位置不同,借此可分析确定致病基因的存在,常用于点突变的检测。

62. 基因连锁分析:将与致病基因连锁的某种多态性标志作为遗传标志,在同一个家系成员中探查是否存在致病基因的方法。

63. 三链DNA:一些DNA或RNA寡核苷酸片段能特异结合在的DNA的大沟中,并与富含嘌呤链上的碱基形成氢键,这样的结构称为三链DNA。

64. 信息分子:携带生物信号,在细胞之间进行传递的小分子化学物质。又称为第一信使。

5 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私房版)

65. 受体:靶细胞中能够特异性结合外源信号分子,并将信号传至细胞内产生生物效应的蛋白质。与受体呈特异性结合的信号分子称为配体。受体可分为膜受体和细胞内受体,其作用特点是:高度特异性,高亲和力,可饱和性,可逆性,放大效应

66. G蛋白:即鸟苷酸结合蛋白,是由α、β、γ三个亚基构成的异源三聚体,另一类G蛋白为小分子单体G蛋白。G蛋白具有结合GDP或GTP的能力,并有催化GTP成GDP的活性,广泛存在各种组织细胞膜上,在受体和效应蛋白间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67. YAC(酵母人工染色体):是由酵母染色体和质粒的一部分构建而成,包含了中心粒、端粒、复制元件和筛选标记等序列。这种载体能插入大片段DNA,一般认为携带1Mb的插入片段,主要是用来构建大片段DNA 文库。

68. 粘粒(cosmid):是由大部分质粒序列包括复制原点、抗性标记等和噬菌体的cos粘端序列构建而成,可携带较长的DNA插入片段(40~50kb)。粘粒可以像噬菌体一样被包装成λ粒子。

69. 探针:指用放射性核素或其他标记物标记的核酸片段,具有特定的序列,能与待测核酸片段互补结合,可用于检测核酸样品中的特定基因。可分为DNA探针、cDNA探针、RNA探针和寡核苷酸探针。

70. 基因治疗:一般是指将限定的遗传物质转入患者特定的靶细胞,以最终达到预防或改变特殊疾病状态为目的的治疗方法。

6 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私房版)

问答题

一、病毒、原核、真核基因组的特点

1.病毒基因组

1)病毒基因组较小,是单倍体;

2)形式多样:病毒基因组有的是DNA,有的是RNA,但只含一种核酸。结构上可以是双链、单链、环状、线性分子;

3)RNA病毒基因组可以是数条不相连的RNA链组成:如流感病毒基因组RNA有8个RNA分子组成;4)存在基因重叠:不仅存在结构基因重叠,也存在编码区和调控区重叠;

5)可形成多顺反子mRNA;

6)噬菌体基因连续,而真核细胞病毒基因是不连续的。

2.原核基因组

1)通常由环状双链DNA分子组成,只有一个复制起点;

2)具有操纵子结构,转录产物为多顺反子;

3)绝大多数为单拷贝(编码rRNA的基因有多个拷贝);

4)编码区所占比例较大(大于真核小于病毒),且重复序列很少;

5)含有编码同工酶的同基因;

6)不同原核生物基因组GC含量变化大,可用于鉴别细菌种类;

7)细菌基因组中的可移动成分能产生转座现象;

8)细菌染色体外存在质粒DNA。

3.真核基因组

1)真核生物基因组远大于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复杂,基因数庞大,有多个复制起点;

2)由染色体DNA和线粒体DNA组成;

3)非编码序列多于编码序列,编码序列仅占3%左右;

4)存在大量重复序列;

5)结构基因多为断裂基因,有内含子和外显子组成;

6)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

7)存在多基因家族和假基因;

8)体细胞为双倍体,而精子和卵子为单倍体。

7 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私房版)

二、DNA损伤因素及机制

1.紫外线引起DNA损伤

1)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影响双螺旋结构,使复制和转录受阻;

2)引起DNA间交联,DNA与蛋白质交联,甚至DNA链断裂。

2.电离辐射引起DNA损伤

1)导致碱基变化:电离辐射产生的自由基可导致碱基氧化修饰、过氧化物形成、碱基破坏和脱落;2)导致脱氧核糖变化:自由基导致脱氧核糖分解;

3)导致DNA链断裂:直接或间接使脱氧核糖破坏或磷酸二酯键断开而导致DNA断裂;

4)引起DNA交联:包括DNA-DNA交联和DNA-蛋白质交联。

3.烷化剂引起DNA损伤

1)导致碱基烷基化,影响碱基配对;

2)导致碱基脱落,造成子代DNA序列改变;

3)导致DNA链断裂;

4)导致DNA交联。

4.碱基类似物、修饰剂引起碱基对的改变

5.DNA自发损伤

1)复制时产生碱基错配;

2)修复时产生碱基错配;

3)碱基自发改变导致DNA损伤:如互变异构移位、脱氨基、碱基丢失。

6.其他因素:如吖啶类化合物的插入,生物氧化的自由基与DNA发生加成和小自由基反应等。

三、DNA的损伤修复机制

1.直接修复

1)一些DNA断裂口在连接酶作用下可直接修复;

2)二聚体可被光复活酶直接修复;

3)烷基化碱基可通过O6-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Ada酶直接修复。

2.切除修复

1)单个碱基切除修复:特定DNA糖苷酶识别并切除受损碱基→AP核酸内切酶在无碱基部位将DNA 链的磷酸二酯键切开→外切核酸酶

8 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私房版)

切除脱氧核糖残基→DNA聚合酶和连接酶修复缺口;

2)核苷酸片段切除修复:先由一个酶系统识别损伤部位,然后在损伤两侧各水解一个磷酸二酯键,释放一段核苷酸,最后在DNA聚合酶和连接酶修复损伤区。

3.重组修复:是DNA损伤较多时采取的修复方式,是先进行复制再进行切除修复。包括同源重组和非同源重组。

4.SOS修复:是DNA损伤严重时的应急性修复方式,人类细胞未发现这种修复系统。

5.细胞周期检查点控制:这是真核生物诱导修复的主要机制,通过该机制可以诱导修复基因转录,

或暂时阻断细胞周期,或诱导细胞凋亡。

四、基因突变的遗传效应

1.基因突变引起遗传密码的改变:发生碱基取代、缺失、插入都会引起DNA碱基组成和排列顺序的改变,但就转录、翻译合成蛋白质而言,基因突变会产生多种遗传效应。

1)错义突变:因为DNA分子中碱基的取代,导致转录翻译后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2)无义突变:由于碱基被取代、缺失或插入,使原来的氨基酸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翻译后形成一条切短了的、不完全的多肽,使蛋白质生物活性和功能发生改变。

3)同义突变:虽然基因结构中有碱基取代,但由于遗传密码的简并性,而不引起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发生任何改变。

4)移码突变:基因碱基序列中发生单个核苷酸、数个核苷酸的缺失或插入,或核苷酸片段的缺失或插入,导致突变区域后的阅读框移位。如果插入或缺失核苷酸是3的整数倍,合成多肽链就会增加或减少一个或数个氨基酸。如果插入或缺失核苷酸不是3的整数倍,突变区域后合成的氨基酸将完全改变,还重新产生终止密码子,影响多肽长度,严重影响蛋白质的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物功能。

2.基因突变影响hnRNA的剪接:如果真核生物基因突变发生在hnRNA的剪接位点上,导致剪接位点消失或产生新的剪接位点都将导致蛋白质表达产物的异常,改变相应的生物性状。

五、原核、真核基因表达特点

1.原核:1)操纵子模型普遍性;2)阻遏蛋白与阻遏机制普遍性;3)σ因子决定RNA聚合酶识别特异性;4)转录和翻译过程耦联,产物为多顺反子;5)仅一种RNA聚合酶,转录所有基因;6)tRNA 和rRNA前体需要加工修饰,mRNA不需加工就可直接作为蛋白质合成模板;7)起始tRNA

9 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私房版)

携带的是甲酰蛋氨酸(fMet)可有多个起始部位,同时合成不同蛋白;8)核糖体直接结合到AUG 部位

2.真核:1)转录和翻译分开,产物为单顺反子,转录产物需进行加工;2)转录激活主要受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调节;3)有3种RNA聚合酶,分别转录不同RNA;4)起始tRNA 携带的是蛋氨酸,就一个起始部位;5)核糖体结合与“帽子”结构,扫描找到AUG。

六、乳糖操纵子的作用机制

乳糖操纵子(lac operon)含Z、Y、A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β-半乳糖苷酶、透酶、乙酰基转移酶。结构基因上游有一个操纵元件(O)和一个启动子(P),启动子上游有一个CAP(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结合位点。启动子、操纵元件和CAP结合位点共同构成了Lac操纵子的调控区。I基因是调节基因,可编码产生阻遏蛋白,在没有乳糖的条件下与操纵元件结合,操纵元件与启动子有部分重叠,从而抑制结构基因的转录。

在乳糖存在时,乳糖经透酶作用进入细胞,在由β-半乳糖苷酶催化生成半乳糖。半乳糖可作为诱导剂与阻遏蛋白结合,导致阻遏蛋白构象改变与操纵元件解离,解除对结构基因转录的抑制。

Lac启动子是弱启动子,与RNA聚合酶结合能力弱,需要CAP对其进行正调控。当环境中由以葡萄糖为主转变为以乳糖为主要碳源时,cAMP浓度升高,与CAP结合,使CAP发生变构,从而可以与CAP结合位点结合,激活RNA聚合酶活性,启动结构基因转录,加速合成分解乳糖的3种酶。

七、色氨酸操纵子的作用机制

色氨酸操纵子(trp operon)是一种阻遏型操纵子,含E、D、C、B、A五个结构基因,编码色氨酸合成相关酶。上游调控区由启动子(P)和操纵元件(O)组成。R是调节基因,编码阻遏蛋白,在细胞内有大量色氨酸存在时与操纵元件结合,抑制转录,无色氨酸时则不结合,启动转录。

trp操纵子的另一个调控方式是衰减机制调节。衰减子位于结构基因E和操纵元件之间的L基因中。衰减子转录物有片段1、2、3、4四个序列互补区,相邻之间可形成发夹结构。3、4形成发夹结构后紧跟着寡尿嘧啶,是不依赖ρ因子的转录终止信号。L编码的14个氨基酸短肽序列中有两个相邻的色氨酸密码子,位于片段1内。由于细菌转录翻译偶联,当细胞中有色氨酸时可以形成色氨酰-tRNA,核糖体可迅速通过相邻两个色氨酸位点,封闭片段2,致使片段3、4

10 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私房版)

形成发夹结构,终止转录。当细胞中色氨酸缺乏时,核糖体就滞留在两个色氨酸密码子位点,片段

2、3可形成发夹结构,不影响结构基因的继续转录。

八、反式作用因子结构域,模体及其特点

反式作用因子一般具三个功能结构域:DNA结合域、转录活性域、结合其他蛋白的结合域。与DNA 结合的模体主要有:

1.锌指结构:该结构域中含有较多的半胱氨酸(Cys)和组氨酸(His)的区域,借肽链的弯曲使2个Cys 和2个His或4个Cys与一个锌离子络合成的指状结构。具有锌指结构的反式作用因子都含有几个相同的锌指结构,每个指结构的指尖部分可以进入DNA双螺旋的大沟或小沟。

2.同源结构域:很多反式作用因子结合DNA的结构域中具有一段60左右个氨基酸组成的保守的螺旋-回折-螺旋结构区域,称为同源结构域,其螺旋区域能够进入DNA双螺旋的大沟,与碱基结合。

3.亮氨酸拉链:有些反式作用因子结合DNA结构域中有一段约30个氨基酸组成的核心序列,每个6个氨基酸残基有规律的出现1个亮氨酸残基,能够形成两性α-螺旋,一端为富含碱性氨基酸的亲水的碱性区域,一端为成行亮氨酸构成的疏水区(亮氨酸拉链区),两个具有亮氨酸拉链区的单体以疏水力相互作用就形成了亮氨酸拉链,其碱性区域可以结合DNA。

4.螺旋-环-螺旋(HLH):这种结构能形成两端具有兼性的α-螺旋,螺旋间由不同长度的环连接。紧靠螺旋区N端有一段富含碱性氨基酸的序列可与DNA结合。含有该结构的反式作用因子(如与免疫球蛋白κ链基因增强子结合的E12和E47)易通过螺旋区形成二聚体。

5.碱性α-螺旋:该结构含有高密度的碱性氨基酸,能与DNA结合,但无锌指结构、同源结构和亮氨酸拉链结构。

九、真核生物转录水平的调控机制

真核生物转录水平的调控主要通过反式作用因子、顺式作用元件和RNA聚合酶的相互作用完成的,主要是反式作用因子结合顺式作用元件后影响起始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1.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真核生物RNA聚合酶识别的是由通用转录因子与DNA形成的蛋白质-DNA 复合物,只有当一个或多个转录因子结合到DNA上,形成有功能的启动子,才能被RNA聚合酶所识别并结合。

转录起始复合物形成的过程:TFⅡD结合TATA盒→RNA聚合酶Ⅱ识别并结合TFⅡD-DNA复合物形成一个闭合的复合物→其他转录因子与RNA聚合酶结合形成一个开放的复合物。

11 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私房版)

这个过程反式作用因子的作用是:促进或抑制TFⅡD与TATA盒结合;促进或抑制RNA聚合酶与TF ⅡD-DNA复合物的结合;促进或抑制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2.反式作用因子的特点:1)一般具三个功能结构域:DNA结合域、转录活性域、结合其他蛋白的结合域;2)能识别并结合顺式作用元件;3)对基因表达有正性和负性调控作用。

3.转录起始的调控:

1)反式作用因子活性的调节:①表达调节-合成出来就有活性;②共价修饰-磷酸化、去磷酸化、糖基化;③配体结合-许多激素受体是反式作用因子;④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复合物的解离与形成。

2)反式作用因子和顺式作用元件结合发挥调节功能:反式作用因子被激活后,即可识别并结合上游启动子元件和增强子中的保守序列,对基因转录起调节作用。

3)反式作用因子作用方式有多种模式:成环、扭曲、滑动等。

4)反式作用因子的组合式调控使调控更精确。

十、真核生物转录后水平的调控机制

1.5’端加帽和3’端多聚腺苷酸化:是保持mRNA转录过程稳定,不被降解的重要因素。

2. mRNA选择性剪接亦可调控基因表达。

3. mRNA的转运机制调节进入细胞质的mRNA量。

十一、受体的功能、特点和类型

1.功能:特异性结合外源信号分子,并将信号传至细胞内进而产生生物效应。

2.特点:高度特异性、高亲和力、可饱和性、可逆性、放大效应。

3.类型:膜受体和胞内受体。

膜受体主要是传递水溶性信号分子,又可分为:1)离子通道受体:此类受体主要结合神经递质,使离子通道打开或关闭,改变膜的通透性,能迅速、准确低传递神经冲动,但作用时间短;2)G蛋白偶联受体:通过G蛋白影响AC或PLC等改变第二信使浓度,实现跨膜信息传递。分布广泛,主要参与细胞物质代谢的调节和基因转录的调控;3)单次跨膜受体:全为糖蛋白,主要有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胰岛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和非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白介素受体、干扰素受体、生长素受体等)。主要与细胞增殖、分裂、分化及癌变有关。

胞内受体多为反式作用因子,主要结合脂溶性信号分子,如:类固醇激素、甲状腺素、维甲酸等。

12 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私房版)

十二、G蛋白循环

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后,受体构象改变,结合G蛋白并使其构象改变,使GTP置换了GDP。G蛋白激活后,离开受体并解离成βγ亚基和α亚基GTP复合物,α亚基通过调节AC、PLCβ等活性,调节细胞内cAMP等第二信使的浓度,从而把信号传导给下游分子。同时,α亚基水解GTP为GDP,然后α亚基GDP复合物重新与βγ亚基结合形成无活性的三聚体,完成一次信息传导。

十三、cAMP信号传导途径

该途径以靶细胞内cAMP浓度改变和激活PKA为主要特征,是激素调节物质代谢的主要途径。信息传递过程为:细胞外信号物质→受体→G蛋白→AC→PKA→酶或功能蛋白质→生物学效应

1)不存在受体激动剂时,G蛋白的3个亚基呈聚合状态,α亚基与GDP结合。

2)存在激活性配体如肾上腺素时,受体与之结合,受体构象改变,暴露出与G蛋白结合的部位,G 蛋白与配体-受体复合物结合,导致G蛋白与GDP结合力下降,释放GDP。

3)在Mg2+存在下,GTP取代GDP使α亚基暴露与AC结合位点,结合并激活AC。

4)AC催化ATP生成cAMP。

5)GTP与α亚基结合几秒后被α亚基的GTP酶活性催化为GDP,α亚基与βγ亚基重新结合,关闭信号使AC失活。

6)cAMP作为第二信使激活PKA,后者进而激活其他靶酶或直接间接激活反式作用因子(CREB),调节基因表达。

当生长激素抑制素等与相应受体结合可结合偶联αi-G蛋白,αi亚基可直接抑制AC活性,同时游离的βγ亚基可与αs亚基结合抑制对AC的活化作用,使AC活性下降。

十四、胰岛素受体途径

胰岛素受体由2个α亚基和2个β亚基组成。配体结合在α亚基部位,β亚基具有内在的酪氨酸蛋白激酶(PTK)活性。

(一)IR介导的IRS-1-Ras-MAPK信号通路

1) 配体与受体的结合导致受体变为二聚体结构,进而导致其发生自身磷酸化,并磷酸化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1)蛋白;

2)IRS-1可结合Grb2蛋白(接头蛋白,含1个SH2结构域和2个SH3结构域),进而结合并

13 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私房版)

活化调控分子SOS(小分子单体G蛋白调节因子GEF的一种);

3)SOS促使Ras释放GDP并结合GTP,使Ras激活,然后激活的Ras脱离SOS蛋白。

4)活化的Ras进而活化Raf,Raf是一种MAPKKK,可逐步激活MEK(MAPKK)→ERK1(MAPK),完成MAPK的级联活化;

5)活化的ERK1转位至核内,作用于一些转录调控因子,影响基因的表达。

(二)IR介导的IRS-1-PI3K-PKB途径

PKB是一种与PKA、PKC有很高同源性的蛋白苏/丝氨酸激酶,是原癌基因c-akt产物,能被PDGF、EGF、Insulin等激活。

1) 配体与受体的结合导致受体变为二聚体结构,进而导致其发生自身磷酸化,并磷酸化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1)蛋白;

2)磷酸化的IRS-1通过SH2与PI3K(磷脂酰肌醇-3-激酶)的p85亚基结合,激活p110催化亚基;3)PI3K催化PIP2生成PIP3(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

4)PIP3与蛋白激酶PDK1共同激活PKB;

5)PKB磷酸化目标底物,介导代谢调节、细胞存活等效应。

十五、IP3、DAG在信号传导中的作用(磷脂酰肌醇途径)

1)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构象变化;

2)受体活化G蛋白(结合GTP,α亚基与βγ亚基解离);

3)活化的G蛋白激活磷脂酶(PLC);

4)PLC水解PIP2生成IP3 和DAG;

5)IP3 使钙通道打开,细胞内Ca2+升高;

6)Ca2+与DAG共同激活PKC;

7)Ca2+与CaM结合,激活多种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

十六、细胞周期的调控

细胞周期的调控主要是多蛋白参与的,针对细胞周期四个主要关卡的调控过程。

1.参与蛋白:1)周期蛋白(cyclin);2)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3)Cdk 抑制因子(CKI);4)Rb蛋白及E2F-DP1转录因子;5)调节Cdk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蛋白激酶和磷酸酶;6)泛素和催化蛋白泛素化的酶。

14 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私房版)

2.四个关卡:G1晚期的限制点、G1-S转折、G2-M转折、M-G1有丝分裂关卡。

1)G1晚期的限制点:主要监控细胞大小及环境中是否有生长因子,细胞生长到足够大,并且成功完成DNA复制准备工作,才可通过限制点。细胞受到生长因子刺激→在G1中期表达cyclin D,G1晚期期表达cyclin E分别与Cdk4/6 和Cdk2形成复合物→复合物使Rb蛋白磷酸化而释放转录因子E2F 靶基因表达,不再依赖生长因子→通过限制点。(限制点决定细胞的3种命运:①通过限制点继续增殖细胞;②分化并进入G0期,适宜条件可重新激活增殖;③丧失增殖能力,停留在G0期直至死亡。)2)G1-S转折和S期调控:通过限制点的细胞做好DNA复制准备就可通过G1-S转折,开始DNA复制,进入S期。G1-S转折关卡主要监控DNA是否受损。P53可通过促进细胞周期抑制物p21蛋白的表达,阻止受损细胞通过G1-S关卡。或通过促进BAX、EGF-BP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FAS 等基因转录促进已通过G1-S关卡的受损细胞发生凋亡。进入S期的细胞开始表达cyclin A并结合活化Cdk2,启动DNA复制。

3)G2-M 转折和M期的调控:G2-M 转折关卡主要监控DNA是否受损及DNA是否已经正确完全地复制。

①G1后期开始表达cyclin B,cyclin B与Cdk1结合,在G2-M转折处,Cdk1被磷酸酶Cdc25C 去磷酸化而活化cyclinB-Cdk1,导致底物蛋白(组蛋白1、核纤层蛋白等)的磷酸化,细胞通过G2-M关卡。

②如果细胞DNA受损或复制不完全→激活传感器蛋白并与受损DNA结合→激活ATM和ATR→磷酸化Chk2和Chk1(关卡激酶)→磷酸化Cdc25C→磷酸化的Cdc25C和被14-3-3结合并运出细胞核→Cdk1无法被活化,细胞停滞于G2期。

③细胞进入M期→MPF(促有丝分裂因子,即cyclinB-Cdk1)激活分裂后期促进复合体(APC)→分裂抑制因子泛素化而降解→姐妹染色体分离→APC促进cyclin B降解→细胞核重形成,胞质分裂,产生两个子代细胞。

4)M-G1有丝分裂关卡:该关卡主要监控姐妹染色体是否稳定地附着在纺锤体上。M期的cyclinA/B-Cdk1可使结合在纺锤体处的APC磷酸化而活化,最终导致连接染色体的蛋白质降解。细胞通过关卡进入G1期。

十七、抑癌基因在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与肿瘤发生机制之间的关系

1.RB:RB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转录因子E2F-DP1结合,控制细胞无法通过G1-S关卡。RB家族已发

现的3个成员,RB、P107、P130分子中都有个口袋结构能与E2F-DP1结合抑制它的转录活性。在G1中期及晚期,Cyclin D-Cdk4/6和Cyclin E-Cdk2先后磷酸化RB。磷酸化的RB失去活性,

15 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私房版)

释放E2F-DP1启动靶基因转录,包括:1)Cyclin D、E、A、Cdk2基因;2)某些癌基因;3)E2F基因本身。E2F基因的表达加速RB释放E2F-DP1,也使细胞完成完成DNA的复制准备,细胞通过G1-S 关卡。RB基因表达异常可失去对细胞增殖的控制,诱发肿瘤。

2.P53: p53蛋白是核内的转录因子,其一个重要的靶基因编码p21蛋白。p21蛋白是G1期特异的细胞周期抑制物,作用是阻止细胞通过G1-S关卡。其另一个靶基因GADD45编码DNA修复蛋白,与p21共同作用使受损细胞不再分裂,并修复损伤维持基因组稳定。同时p53还可以促进BAX、EGF-BP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FAS等基因转录促进已通过G1-S关卡的受损细胞发生凋亡。P53通过上述两种途径使细胞周期停滞,起着稳定基因组和抑制突变细胞产生的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

十八、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

1.死亡受体途径(外源性):哺乳动物细胞表面至少有8种死亡受体:Fas、TNFR1、TNFR 2、DcR1、DcR 2、DR3、DR4 、DR5。它们都属于TNFα家族成员。

以Fas为例:Fas结合Fas L→Fas形成三聚体,激活死亡结构域(DD)→募集接头蛋白FADD(也含有DD)→Fas-FasL-FADD形成死亡诱导信号复合物(DISC),FADD的死亡效应域(DED)被激活→通过DED 募集caspase 8前体→caspase 8自我激活→激活caspase 3→细胞凋亡

2.线粒体途径(内源性):通常在生长因子缺乏、生长环境不适、化学物质或射线导致DNA损伤后发生,细胞色素C进入胞浆是关键步骤,需要调节蛋白Bcl2家族参与。

(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的3种模式:①Bax和Bak在线粒体外膜上打孔;②通过线粒体外膜上的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③它们使线粒体外膜上天然存在的ATP-ADP转运蛋白孔道保持开放,使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外膜间隙进入胞浆)

进入胞浆的细胞色素C与Apaf 1、ATP/dATP结合形成凋亡体→Apaf 1通过胱天蛋白酶募集域(CARD)与caspase 9前体的CARD作用募集caspase 9前体→富集的caspase 9自我激活→激活caspase 3 →细胞凋亡。

3.凋亡有正负调节和两条凋亡途径的串话

1)正调节:caspase 8、caspase 9前体的自我激活和caspase的级联酶促放大效应。

2)负调节:①FLIP抑制caspase 8前体的活化;②Bcl-2家族中抗凋亡成员阻断促凋亡成员;③胞浆中存在的能抑制caspase的凋亡抑制物(IAP)。

3)两条途径串话:caspase8不仅能活化下游caspase,还能切割促凋亡因子Bid,使其活化并结合到线粒体,促进Bax或Bak的活化,进而促进细胞色素C的释放,活化内源凋亡途径。

16 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私房版)

十九、DNA聚合酶的作用

1.DNA聚合酶Ⅰ(全酶):具有5’→3’聚合酶活性、5’→3’外切酶活性、3’→5’外切酶活性(校正活性)。

主要应用:1)催化DNA缺口平移反应;2)对双链DNA 3’突出末端进行末端标记;3)第二cDNA链合成;4)Sanger 测序

2.klenow聚合酶:具有5’→3’聚合酶活性、3’→5’外切酶活性缺失5’→3’外切酶活性。

主要应用:1)对双链DNA 3’突出末端进行末端标记;2)第二cDNA链合成;3)Sanger 测序;4)随机引物法标记法

3.Taq DNA聚合酶:具有DNA依赖的5’→3’聚合酶活性、5’→3’外切酶活性、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活性(3’加尾)、逆转录酶活性。

主要应用:1)PCR反应扩增基因;2)平末端加A尾,用于T-A克隆

二十、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外源基因表达的条件及影响因素(条件优化)

1.表达条件

1)应选用大肠杆菌表达载体。该载体应具有:①有自己的复制子;②有多克隆位点;③具有可供选择的遗传标记;④有足够的容量;⑤可通过特定的方法导入宿主菌;⑥配备与大肠杆菌相适宜的完整表达盒,可诱导启动子、转录子、SD序列等。

2)来自真核细胞的目的基因要适当改造。目的基因必需是cDNA,起始密码子(ATG)上游的非编码序列或信号肽序列应去除。

3)目的基因与载体可以按不同方式连接。目的基因连接在起始密码后可用于表达非融合蛋白。表达融合蛋白时可将目的基因连接于原核基因编码序列。

(融合蛋白的优点:①稳定,不易被细菌蛋白酶水解;②可产生分泌型产物;③可利用针对融合蛋白原核部分的单抗进行亲和层析,便于纯化;④原核蛋白部分可用蛋白酶切除,释放真核蛋白)4)选择适当的受体菌株和诱导条件:根据启动子类型和特定蛋白质选择表达效率高的菌株。

2.影响因素

1)选择可调控的强启动子;

2)引入原核增强子样序列;

3)设计合理的SD序列并调整SD序列与ATG之间的距离,增强核糖体和mRNA的结合程度;

4)使用大肠杆菌优势密码子或共表达稀有密码子的tRNA基因;

17 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私房版)

5)增加mRNA的稳定性,5’端加入“发夹”结构,3’端加入重复性基因外回文序列(REP);

6)提高表达产物的稳定性:①分泌表达;②与细菌固有蛋白融合表达;③改造蛋白酶识别位点;④使用蛋白酶基因缺陷细菌;⑤共表达蛋白稳定辅助因子(HSP、分子伴侣基因等)

二十一、良好载体的条件

1.带有复制子(DNA聚合酶识别位点),能在宿主细胞内携带外源基因一同复制;

2.载体必须带有多克隆位点(MCS),以供外源DNA插入;

3.载体应具有可供选择的遗传标志,以区别阳性和阴性重组子;

4.载体分子必须有足够的容量;

5.可通过特定的方法导入宿主;

6.对于表达载体要有与宿主细胞相适应的能使外源基因表达的完整表达盒。(如:启动子、增强子、加尾信号,终止信号,SD序列等)

二十二、逆转录病毒的优缺点

1.优点:1)高效地感染分裂的宿主细胞(100%);2)在感染后,能将前病毒基因组稳定地整合到宿主基因组的随机位点上;3)利用重组逆转录病毒能将目的基因传递给整个细胞群;4)宿主范围广,可以感染多种人和宿主细胞;5)不产生任何有免疫原性的病毒蛋白,对宿主细胞无毒性作用,可建立细胞系长期持续表达外源基因。

2.缺点:1)只能整合到分裂相的细胞;2)容量小(不超过10kb);3)病毒滴度不高;4)随机整合,有激活癌基因的潜在危险。

二十三、腺相关病毒载体特性及其应用前景

腺相关病毒是一类单链线状DNA缺陷型病毒。

1.优点:1)是非病原微生物,未发现野生型AAV与人类疾病有关;2)宿主范围广,它既能感染分裂细胞,又能感染非分裂细胞;3)携带的外源基因可长期存在,稳定表达,且受周围基因调控;4)可定点整合在人19号染色体上,插入突变的危险性相当低。

2.缺点:1)只能包装小于5kb的目的基因片段,相对转基因能力受限;2)整合时需要辅助病毒感染才能进行复制,增加包装的难度;3)很难大量生产;4)感染效率较逆转录病毒低;5)40%~80%成人人感染过该病毒,可能会引起免疫排斥。

3.应用前景:AAV载体在多种组织都进行了成功的转染,如肝、脑、心肌、骨骼肌、视网膜和气

18 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私房版)

道上皮等组织未发现对机体有致病性。

AAV载体能转染非分裂期细胞和持久表达转基因产物的特点,适用于人造血干细胞基因转染,用于治

疗血液系统疾病。另外在治疗帕金森氏综合症,杜氏肌营养不良,肺囊状纤维化等疾病方面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十四、基因功能分析的三大策略

特定基因功能研究的基本策略:通过特定基因的导入和特定基因的剔除或表达的抑制,制备模式生物体或体外培养的细胞模型,观察和检测其表型(包括整体、细胞、分子水平)的变化,从而分析、鉴定特定基因的功能。

基因功能研究的工具包括动物模型和模式生物。如转基因动物、基因转染细胞等。

采用的技术有基因转移、基因敲除、RNA干扰等技术。

1. 转基因模型的应用

1)利用转基因动物分析特定基因功能:①确定特定基因的功能;②发现新的基因功能或未知基因的功能;③发现新基因(突变);④研究基因表达的时空性;⑤建立外源基因表达、调控的动物模型;

⑥产生需要的器官或组织;⑦用于只在胚胎期表达的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2)利用转染细胞模型研究特定基因:通过将目的基因转移入细胞中,建立细胞模型,以研究目的基因的功能。也可将转染的细胞植入生物体内,研究基因的功能。

2. 基因敲除模型的应用

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是目前在体内研究基因功能的最佳方法,指通过DNA同源重组定向地将外源基因替换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中特定的基因,从而使特定的基因在细胞内或生物体内失活的过程。①可用于观察特定基因在整体上的功能是否唯一,或可被其他基因替代;②一些胚胎发育期的重要基因多采用条件性基因敲除模型进行研究;③可用于推断基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3. 基因表达的抑制或沉默

基因表达的抑制或沉默是通过在RNA水平的干涉来分析特定基因功能的方法。

1)反义RNA抑制基因表达:反义RNA是能与mRNA互补配对的RNA分子,可通过与mRNA结合而阻碍蛋白质合成;

2)RNA干涉是指由短双链RNA诱导的同源mRNA的降解过程,可使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原理:双链RNA 激活Dicer(酶复合物,由核酸内切酶和解旋酶组成),识别异常的双链RNA并将其切割成短双链RNA(siRNA,21-23bp),siRNA与Dicer结合形成RNA诱导沉默复合物(RISC),

19 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私房版)

双链RNA经解旋酶作用,成为单链RNA,识别并结合靶RNA分子,致核酸内切酶的切割,失去编码蛋白质的功能。

二十五、转基因动物构建外源基因载体的要求和导入方法

1.转基因载体要求:1)外源基因能够表达;2)常需要报告基因;3)根据需要,可选用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可诱导型启动子等;4)导入前应将其线性化;5)纯度要高。

2.导入方法:1)显微注射法;2)逆转录病毒感染;3)精子载体法

二十六、基因诊断常用的技术

1.聚合酶链反应(PCR)

2.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3.DNA序列测定

4.DNA芯片分析

5.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RFLP)

6.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SSCP)

二十七、基因诊断的特点

1.特异性强:因为基因突变和外源致病基因存在是疾病最原始本质的因素,所有基因诊断的特异性可高达100%;

2.灵敏度高:检测灵敏度达pg水平,样品使用量少;

3.取样方便,稳定性好:任一有核细胞均可作为检测样本,如:血液、精子、唾液、尿液、毛发、牙齿等。且基因化学本质是核酸,较蛋白质样本稳定,可长期保存,对原始样本要求不高,污染的

也可检测;

4.是一种快速、早期的诊断技术:只需几个小时就可作出诊断,在疾病未表现症状的情况下便可进行准确的早期诊断;

5.应用广泛:1)在基因水平对疾病的早期诊断;2)对家族性遗传病进行预警诊断;3)对有遗传病家族史并携带致病基因或疾病相关基因的胎儿做产前诊断;4)确定与疾病有关联的状态,如对疾病易感性、发病类型、发展阶段、是否具有抗药等进行分析;5)诊断体外不易培养的病原体(HIV、HBV)并进行基因分型。

20 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私房版)

二十八、基因诊断的策略

1.致病基因已知,发病机制已知→直接检测致病基因;

2.致病基因未知,发病机制未明,但致病基因已定位于染色体或基因组特定区域→检测致病基因的连锁遗传标记;

3.多因素、多基因病(高血压、肿瘤等)→检测表型克隆:对疾病相关一组基因克隆制作探针进行诊断,不受基因作用及相互作用方式影响。

4.基因结构无变异,但表达发生改变→定量分析。

二十九、基因治疗的策略

1.基因置换:特定的目的基因导入特定的细胞,通过定位重组,让导入的正常基因置换基因组内原有的缺陷基因,不涉及基因组的任何改变。

2.基因增补: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靶细胞表达其本身不表达的基因。

3.基因干预:采用特定的方式抑制某个基因的表达,或者通过破坏某个基因而使之不能表达,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导入自杀基因:将自杀基因转移入宿主细胞中,该基因编码的酶能使无毒性的药物前体转化为细胞毒性代谢物,诱导靶细胞“自杀”,清除肿瘤细胞。

5.基因修饰--改变细胞功能:如基因修饰肿瘤细胞的“疫苗”疗法、基因修饰TIL的过继免疫方法、免疫增强基因疗法、原位修饰肿瘤免疫原性的基因疗法。

6.基因标记:基因标记实验是基因治疗的前奏,并不在于直接治疗疾病而是期望能够提供有关正常细胞生物学和疾病病理方面的信息。

三十、基因置换或基因添加的必要条件

1.对导入的基因及其产物有详尽的了解;

2.外来基因能有效地导入靶细胞;

3.导入基因能在靶细胞中长期稳定驻留;

4.导入基因能有适度水平的表达;

5.基因导入的方法及所用载体对宿主细胞安全无害;

三十一、转基因靶细胞的选择

1.选择目的基因表达的组织细胞最好是组织特异性细胞;

2.细胞较易获得,且生命周期较长;

21 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私房版)

3.离体细胞较易受外源遗传物质转化;

4.离体细胞经转染和一定时间培养后再植回体内仍较易成活;

5.目前常用的靶细胞:造血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肌肉细胞和肿瘤细胞等。

三十二、理想的基因治疗载体具备的性质

1.易于进入靶细胞;

2.在特异细胞或组织达到有规律、充分及持续的外源基因表达;

3.外源基因应含或整合于基因组活化区内或能自主复制的构件;

4.整个过程应安全有效并具有选择性;

5.易于大量生产。

三十三、哪些疾病可用基因治疗

1.遗传病的基因治疗

1)在DNA水平明确其发病原因及机制;

2)必须是单基因遗传病,而且属隐性遗传;

3)该基因的表达不需要精确调控;

4)该基因能在一种便于临床操作的组织细胞中表达并发挥其生理作用;

5)该遗传病不经治疗将有严重后果。

2.肿瘤基因治疗

1)通过基因置换和基因增补,导入多种抑癌基因抑制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2)抑制癌基因的活性,通过干扰癌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发挥抑癌作用;

3)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通过对肿瘤组织进行细胞因子修饰,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对肿瘤细胞的溶解和排斥作用;

4)导入“自杀基因”杀伤癌细胞;

5)提高化疗效果的辅助基因治疗:药物增敏、耐药基因的相关治疗

6)联合基因治疗:自杀基因、免疫因子基因、抑癌基因、自杀基因与细胞因子基因、抑癌基因与免疫因子基因。

(常用方法:①基因干预技术:反义RNA、RNA干扰、反义基因;②自杀基因治疗;③免疫基因治疗:细胞因子基因治疗、MHC基因治疗;④提高化疗效果的辅助基因治疗:药物增敏、耐药基

22 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私房版)

因的相关治疗;⑤联合基因治疗:自杀基因、免疫因子基因、抑癌基因、自杀基因与细胞因子基因、抑癌基因与免疫因子基因。)

3. 病毒性疾病的基因治疗

1)诱导对病毒RNA的降解;

2)抑制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结合;

3)干扰病毒基因组的转录起始和调控;

4)抑制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5)RNA干扰技术。

三十四、PCR原理及影响因素

原理:PCR是在试管中进行的DNA复制反应,基本原理是依据细胞内的DNA半保留复制的机理,以及体外DNA分子于不同温度下双链和单链可以相互转变的性质,人为地控制体外合成系统的温度,以促使双链DNA变成单链,单链DNA与人工合成的引物退火,然后耐热的DNA聚合酶以dNTP为原料使引物沿着单链模板延伸为双链DNA。PCR全过程每一步的转换是通过温度的改变来控制的。需要重复进行DNA模板解链、引物与模板结合、DNA聚合酶催化新生DNA的合成,即高温变性、低温退火、中温延伸3个步骤构成PCR反应的一个循环,此循环反复进行,就可以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

影响因素:

1. 引物设计:

①引物长度:一般为15-30bp,常用20bp左右。过短影响PCR的特异性,过长会提高相应的退火温度,使延伸温度会超过Taq DNA聚合酶的最适温度(74℃),影响产物的生成。

②引物扩增跨度:以500bp为宜,特定条件下可扩增长至10kb的片段。

③引物碱基:G+C含量以40-60%为宜,G+C太少扩增效果不佳,G+C 过多易出现非特异条带;碱基最好随机分布,避免5个以上的嘌呤或嘧啶核苷酸的成串排列,尤其3′端不应超过3个连续的G 或C,因为这样会使引物在G+C富集区引发错误延伸

④避免引物内部出现二级结构和引物间互补,特别避免3’端的互补,否则会形成引物二聚体,产

生非特异性的扩增条带。

⑤引物3’端的碱基要求严格配对(不能做任何修饰),特别是最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以避免因末端碱基不配对而导致PCR失败。

⑥引物5′端可修饰,引物5′端限定着PCR产物的长度,但对扩增特异性影响不大;

23 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私房版)

引物5′端碱基可不与模板DNA互补而呈游离状态;引物5′端最多可加10个碱基而对PCR反应无影响。

⑦引物的特异性:引物应与核酸序列数据库的其它序列无明显同源性。

⑧引物量:每条引物的浓度0.1~0.5umol或10~100 pmol以最低引物量产生所需要的结果为好,引物浓度偏高会引起错配和非特异性扩增,且可增加引物之间形成二聚体的机会。

2. 酶及其浓度:不同酶活性、保真性、热稳定性和可扩增的片段长度不同。一个典型的PCR反应约需酶量1- 2.5U/100 ul体系,浓度过高可引起非特异性扩增,浓度过低则合成产物量减少。

3. Mg2+浓度:Mg2+对PCR扩增的特异性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在一般的PCR反应中,各种dNTP 浓度为200umol/L时,Mg2+浓度为1.5~2.0 mmol/L为宜。Mg2+浓度过高,反应特异性降低,出现非特异扩增,浓度过低会降低Taq DNA聚合酶的活性,使反应产物减少。

4. dNTP 的质量与浓度:工作浓度为20~200umol/L,浓度过高可增加反应速度,也增加错配率和实验成本,同时也可与Mg2+结合,使游离的Mg2+浓度下降,影响DNA聚合酶的活性。降低浓度可导致反应速度减慢,可提高反应的特异性,但过低会影响PCR产量。4种dNTP要等摩尔浓度配制,以减少PCR反应的错配误差并提高使用效率。

5. 模板DNA的浓度:0.1~2ug/100ul体系.PCR产量随模板DNA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模板DNA 浓度过高导致非特异性产物增加。

6. 退火温度与时间:退火温度是影响PCR特异性的重要因素,退火温度可按Tm-(5~10℃)估算。退火时间一般为30~60s,足以使引物与模板之间完全结合。

7.反应循环数:循环次数决定PCR扩增程度,取决于模板DNA的浓度

循环次数一般在30~40次之间,循环次数越多,非特异性产物的量亦随之增多。

三十五、Sanger法原理

DNA链中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键连接,合成DNA所用的底物是2’-脱氧核苷三磷酸。2’,3’ddNTP与普通dNTP不同,它们在脱氧核糖的3’位置缺少一个羟基。在DNA聚合酶作用下通过三磷酸基团掺入到延伸的DNA链中,但由于没有3’羟基,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磷酸二酯键,因此,正在延伸的DNA链不能继续延伸。在DNA合成反应混合物的4种普通dNTP中加入少量的一种ddNTP,链延伸将与偶然发生但却十分特异的链终止竞争,产物是一系列的核苷酸链,其长度取决于引物末端到出现过早链终止位置间的距离。在4组独立酶反应中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ddNTP,结果将产生4组寡核苷酸,它们将分别终止于模板链的A、C、G或T位置。应用高分辨的聚丙烯酰胺电泳,结合高效放射自显影技术便可直接读出DNA序列。

24 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私房版)

三十六、Westen blot法原理

首先将混合的的蛋白质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按大小分开,再通过电转移将蛋白质转移到NC膜或其他膜上。分析时先通过特异性的一抗与转移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再用酶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或放射性核素标记的二抗与之结合,反应后用底物显色或放射自显影检测蛋白质区带的信号,底物亦可与化学发光剂结合以提高敏感度。

三十七、核酸分子杂交的原理

具有一定同源性的两条核酸单链(DNA/RNA)在适宜条件下(温度及离子强度)可以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退火形成双链分子,由此可以检测核酸分子存在与否。这一过程实质上是核酸分子变性、复性过程,是高度特异的过程。

三十八、核酸分子杂交的影响因素

1.核酸分子浓度和长度:浓度高,复性快,长度50~300碱基为宜;

2.温度:过高不利复性,过低局部双链不易解离,适宜温度为Tm-25℃左右;

3.离子强度:杂交率随离子强度增加而增加,不完全同源核酸分子杂交时可以选择高盐,高度同源核酸序列杂交可以在高温、低盐条件下进行。

4.杂交液中的甲酰胺:能降低核酸杂交的Tm值,使低温条件下探针结合更稳定;

5.核酸分子复杂性:指反应体系中不同序列的总长度,复杂性越高,杂交越容易;

6.非特异性杂交反应:杂交前应对非特异性杂交反应位点进行封闭。

三十九、核酸探针标记的方法

1.切口平移法:利用适当浓度DNaseⅠ在DNA双链上随机切割单链,形成单链缺口。利用DNA聚合酶Ⅰ的5’→3’外切酶活性和5’→3’聚合酶活性,在切口处将旧链切除,同时用标记的dNTP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链,从而使原DNA分子上的部分核苷酸残基被标记的核苷酸取代。

2.随机引物法:常用的随机引物是六核苷酸片段混合物,这些分子在每个位置上都有可能有含有所有4种碱基的组合,因此可以与任意核苷酸序列互补,作为DNA扩增的引物。将变性DNA分子与这些随机引物杂交后,在一种标记dNTP和3种未标记dNTPs存在下,由klenow聚合酶合成带有标记的DNA探针。

25 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私房版)

3.RNA探针的标记:在带有RNA聚合酶识别的启动子的人工载体的启动子下游插入目的基因,再在插入序列下游切口质粒使其线性化,在一种标记NTP和3种未标记NTPs存在下,特异RNA聚合酶可将目的基因的DNA转录成互补的RNA探针。

4.DNA探针的末端标记:利用T4 DNA聚合酶、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等在DNA末端进行部分标记。

5.cDNA探针标记:在反转录酶合成cDNA反应中,加入标记核苷酸合成cDNA探针,可选用特异的寡核苷酸引物、随机引物或oligo dT引物。

6.寡核苷酸探针标记:在合成过程中直接加入标记的核酸制成探针,也可以合成后再用末端标记法标记。

7.PCR标记法:在PCR反应体系中将一种dNTP换成标记的dNTP,合成特异的DNA探针。

四十、探针的种类和优缺点

1.cDNA探针: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探针,通过逆转录获得cDNA再克隆到适当载体,扩增、纯化后获得。

优点:无内含子和重复序列。缺点:获得复杂,含polg dT可产生非特异性杂交。

2.基因组探针:从基因组文库筛选得到特定基因或基因片段的克隆后扩增、纯化,切取插入片段后分离纯化为探针。

优点:获得方便,纯度高。缺点:探针可能存在高度重复序列,引起假阳性。

3.寡核苷酸探针:根据已知核酸序列,直接合成一定长度的寡核苷酸片段作为探针。

优点:可根据需要合成相应序列;片段长度短,受Tm影响大,特别适合基因突变分析;序列复杂性低,杂交时间短。缺点:所带标记物少,非放射标记时敏感度低。

4.RNA探针:采用基因克隆和体外转录的方法可得到RNA或反义RNA探针。

优点:杂交体稳定性高,杂交条件严格,特异性更高;不存在互补双链结合,杂交效率高;不存在高度重复序列;杂交后可用RNase将未杂交探针消化,本底背景低。缺点:含ployA尾;易降解不易操作;来源极不方便。

四十一、反义RNA用于基因治疗必须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及如何解决?

1.专一性转移问题:反义RNA进行治疗时必须针对病变的特殊组织、器官或系统特殊细胞,对其他正常细胞影响越小越好,这就必须解决专一性问题。

2.反义RNA进入靶细胞前的降解问题:反义RNA抗RNase的能力不强,注射到体内容易被降

26 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私房版)

解,残余的少量反义RNA分布全身,无法得到很好的调节效果。

3.解决方法:1)利用特定受体介导反义RNA转移。由于受体配体结合的特异性,将特定配体改造为转运反义RNA的工具,可高效、专一的转移反义RNA。同时由于被转移反义RNA是被保护的,可抵

抗核酸酶的降解作用,提高转移效率。2)对反义RNA进行些修饰,如用硫代磷酸核苷替代通常的核苷酸可以提高抗降解的能力;3)设计可调控表达反义RNA片段的质粒。

四十二、RNAi的机制及主要技术过程

RNA干涉是指由短双链RNA诱导的同源mRNA的降解过程,可使基因表达受到抑制。

机制:双链RNA 激活Dicer(酶复合物,由核酸内切酶和解旋酶组成),识别异常的双链RNA并将其切割成短双链RNA(siRNA,21-23bp),siRNA与Dicer结合形成RNA诱导沉默复合物(RISC),双链RNA经解旋酶作用,成为单链RNA,识别并结合靶RNA分子,致核酸内切酶的切割,失去编码蛋白质的功能。

RNAi技术的主要过程:

1.确定目标RNA 并选择被干涉靶点:1)避开蛋白结合部位,选择AUG下游50-100bp区的AA(N19)TT或AA(N21)序列;2)GC比50%左右,长30nt;3)与其它RNA序列无同源性;

2.准备针对目标RNA的siRNA:1)化学合成法(价格较高);2)体外转录法(操作难度大);3)体内转录法(简单易行,效果稳定);

3.用siRNA干涉目标RNA;

4.目标RNA含量和蛋白质水平的分析。

四十三、蓝白筛选的原理

某些质粒载体(如pUC系列)带有大肠杆菌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前一部分片段,在lacZ基因区又另外插入了一段含多克隆位点的DNA序列。这些位点上如果没有插入外源DNA片段,在质粒被导入携带lacZ基因C端编码区的大肠杆菌后,质粒携带的lacZ基因片段(N端)将正常表达,与大肠杆菌的lacZ基因产物互补,产生有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加入人工底物X-gal和诱导剂IPTG后,使X-gal转化成蓝色的代谢产物,出现蓝色菌落。如果多克隆位点有外源DNA片段插入,将使lacZ 基因灭活,不能产生有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结果菌落呈白色。可用于筛选重组克隆和非重组克隆,称为篮白筛选。

27 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私房版)

补充

名词解释:基因型、表现型、基因文库、GT-AG法则、质粒、SNP、母系遗传、不对称转录、分子伴侣、信号肽、同裂酶、同尾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问答题: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蛋白质芯片的概念和原理、原核生物转录翻译的调控、真核生物翻译水平的调控机制、外源基因导入真核细胞的方法、转基因动物的原理和步骤、酵母双杂交的原理(06研考)、酵母双杂交系统的优点及应用

28

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

1. 定义重组DNA 技术将不同的DNA 片段按照人们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然后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 2. 说出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 DNA 重组技术 2. 基因表达研究调控 3.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 4. 基因组、功能基因 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3. 简述DNA 的一、二、三级结构 一级: 4 种核苷酸的连接及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 分子的化学成分 二级: 2 条多核苷酸连反向平行盘绕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三级:DNA 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的空间结构 4. 原核生物DNA 具有哪些不同于真核生物DNA 的特征? ①DNA双螺旋是由2条互相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成,多核苷酸的方向由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的走向决定,一条是5---3,另一条是3---5②DNA双螺旋中脱氧核糖和磷酸 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相结合,形成碱基对 5.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由谁提出的?沃森和克里克 6. DNA 以何种方式进行复制,如何保证DNA 复制的准确性? 线性DNA 的双链复制:将线性复制子转变为环状或者多聚分子,在DNA 末端形成发卡式结构,使分子没有游离末端,在某种蛋白质的介入下在真正的末端上启动复制。环状DNA 复制:B型、滚环型、D型 ①以亲代DNA 分子为模板进行半保留复制,复制时严格按照碱基配对原则 ②DNA聚合酶I非主要聚合酶,可确保DNA合成的准确性

③DNA修复系统:错配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DNA直接修复、SOS系统 7. 简述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 只有一个复制起点,复制起始点上可以连续开始新的DNA复制,变现为虽只有一个复制单元,但可以有多个复制叉 8.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在哪些水平上受到调控? 细胞生活周期水平调控;染色体水平调控;复制子水平调控 9. 细胞通过哪几种修复系统对DNA损伤进行修复? 错配修复,恢复错配;切除修复,切除突变的碱基和核苷酸片段;重组修复,复制后的修复;DNA直接修复,修复嘧啶二聚体;SOS系统,DNA的修复,导致变异 10?什么是转座子?分为哪些种类? 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移动的基本单位。可分为插入序列和复合型转座子 11?什么是编码链?什么是模板链? 与mRNA序列相同的那条DNA链称为编码链,另一条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指导mRNA 合成DNA链称为模板链 12. 简述RNA的种类及其生物学作用 mRNA :编码了一个或多个多肽链序列。 tRNA :把mRNA上的遗传信息变为多肽中的氨基酸信息。 rRNA :是核糖体中的主要成分。 hnRNA :由DNA 转录生成的原始转录产物。 snRNA :核小RNA,在前体mRNA 加工中,参与去除内含子。 snoRNA :核仁小RNA,主要参与rRNA及其它RNA的修饰、加工、成熟等过程。 scRNA :细胞质小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起作用。

分子生物学练习题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I. cDNA与cccDNA: cDNA是由mRNA通过反转录酶合成的双链DNA cccDNA是游离于染色体之外的质粒双链闭合环形DNA。 2?标准折叠单位:蛋白质二级结构单元a-螺旋与折叠通过各种连接多肽可以组成特殊几何排列的结构块, 此种确定的折叠类型通常称为超二级结构。几乎所有的三级结构都可以用这些折叠类型,乃至他们的组合型来予以描述,因此又将其称为标准折叠单位。 3. CAP环腺苷酸(cAMP受体蛋白CRP(cAMP receptor protein ), cAMP与CRP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激活蛋白CAP (cAMP activated protein ) 4. 回文序列:DNA片段上的一段所具有的反向互补序列,常是限制性酶切位点。 5. micRNA 互补干扰RNA或称反义RNA与mRNA序列互补,可抑制mRNA勺翻译。 6. 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在RNA的剪接加工过程中起到自我催化的作用。 7. 模体: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中存在着某些立体形状和拓扑结构颇为类似的局部区域 8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N端有15~36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引导蛋白质的跨膜。 9. 弱化子:在操纵区与结构基因之间的一段可以终止转录作用的核苷酸序列。 10. 魔斑:当细菌生长过程中,遇到氨基酸全面缺乏时,细菌将会产生一个应急反应,停止全部基因的表达。产生 这一应急反应的信号是鸟苷四磷酸(ppGpp)和鸟苷五磷酸(pppGpp)。PpGpp与pppGpp的作用不只是一个或几个操纵子,而是影响一大批,所以称他们是超级调控子或称为魔斑。 II. 上游启动子元件:是指对启动子的活性起到一种调节作用的DNA序列,-10区的TATA -35区的TGACA^增强子,弱化子等。 12. DNA探针:是带有标记的一段已知序列DNA用以检测未知序列、筛选目的基因等方面广泛应用。 13. SD序列:是核糖体与mRN黠合序列,对翻译起到调控作用。 14. 单克隆抗体:只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起作用的抗体。 15. 考斯质粒:是经过人工构建的一种外源DNA载体,保留噬菌体两端的COS 区,与质粒连接构成。 16. 蓝-白斑筛选:含LacZ基因(编码3半乳糖苷酶)该酶能分解生色底物X-gal(5-溴-4-氯-3-吲哚-3 -D-半乳 糖苷)产生蓝色,从而使菌株变蓝。当外源DNA插入后,LacZ基因不能表达,菌株呈白色,以此来筛选重组细菌。 称之为蓝-白斑筛选。 17?顺式作用元件:在DNA中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对基因的表达起到调控作用的基因元件。 18. Klenow酶:DNA聚合酶I大片段,只是从DNA聚合酶I全酶中去除了5' 宀3'外切酶活性 19. 锚定PCR用于扩增已知一端序列的目的DNA在未知序列一端加上一段多聚 dG的尾巴,然后分别用多聚dC 和已知的序列作为引物进行PCR扩增。 20. 融合蛋白:真核蛋白的基因与外源基因连接,同时表达翻译出的原基因蛋白与外源蛋白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蛋白质。 二、填空 1. DNA的物理图谱是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片段的排列顺序。 2. RNA酶的剪切分为(自体催化)、(异体催化)两种类型。 3. 原核生物中有三种起始因子分别是(IF-1 )、(IF-2 )和(IF-3 )。 4. 蛋白质的跨膜需要(信号肽)的引导,蛋白伴侣的作用是(辅助肽链折叠成天然构象的蛋白质)。 5. 启动子中的元件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核心启动子元件)和(上游启动子元件)。 6.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与调控)、(DNA重组技术)三部分。

(精选)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Ori :原核生物基因质粒的复制起始位点,是四个高度保守的19bp组成的正向重复序列,只有ori能被宿主细胞复制蛋白质识别的质粒才能在该种细胞中复制。 ARS:自主复制序列,是真核生物DNA复制的起点,包括数个复制起始必须的保守区。不同的ARS序列的共同特征是一个被称为A区的11bp的保守序列。(2)Promoter:启动子,与基因表达启动有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是结构基因的重要成分,它是位于转录起始位点5’端上游区大约100~200bp以内的具有独立功能的DNA序列,能活化RNA 聚合酶,使之与模板DNA准确地相结合并具有转录起始的特异性。 (3)r-independent termination不依赖r因子的终止,指在不依赖r因子的终止反应中,没有任何其他因子的参与,核心酶也能在某些位点终止转录。(强终止子) (4)SD sequence:SD序列(核糖体小亚基识别位点),存在于原核生物起始密码AUG上游7~12个核苷酸处的一种4~7个核苷酸的保守片段,它与16SrRNA3’端反向互补,所以可以将mRNA的AUG起始密码子置于核糖体的适当位置以便起始翻译作用。 Kozak sequence:存在于真核生物mRNA的一段序列,核糖体能够识别mRNA 上的这段序列,并把它作为翻译起始位点。 (5)Operator:操纵基因,与一个或者一组结构基因相邻近,并且能够与一些特异的阻遏蛋白相互作用,从而控制邻近的结构基因表达的基因。 Operon:操纵子,是指原核生物中由一个或多个相关基因以及转录翻译调控元件组成的基因表达单元。包括操纵基因、结构基因、启动基因。 (6)Enhancer:增强子,能强化转录起始的序列的为增强子或强化子Silencer:沉默子,可降低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一段DNA顺式元件。与增强子作用相反。 (7)cis-acting element :顺式作用元件,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参与基因表达调控。 trans-acting factor:反式作用因子,是指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具有三个功能结构域,即DNA结合域、转录结合域、结合其他结合蛋白的结构域。 (8)Open reading frame (ORF):开放式阅读框架,是指一组连续的含有三联密码子的能够被翻译成为多肽链的DNA序列。它由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 (9)Gene:基因,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能转录且具有生物学功能的DNA/RNA的序列。)

分子生物学题库重点

一. 名词解释 1. C值及C值反常反应:所谓C值,通常是指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真核细胞基因的最大特点是它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而且功能DNA序列大多被不编码蛋白质的非功能DNA所隔开,这就是C值反常现象。 2. 半保留复制:DNA生物合成时,母链DNA解开分为两股单链,各自为模板按碱基互补规律,合成与模板互补的子链。子代细胞的DNA,一股从亲本完全接受过来,另一股则完全从新合成。两个子细胞的DNA碱基序列一致。 3 半不连续复制:前导链连续复制而随从链不连续复制,就是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4 引发体:复制的起始含有解螺旋酶.DNA C蛋白.引物酶和DNA复制起始区域的复合结构称为引发体。 5. DNA损伤: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DNA突变体称为DNA损伤。 6 转座子: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位移的基本单位。 7. 中心法则:通过DNA的复制把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遗传信息由DNA传递到RNA,最后翻译成特异的蛋白质.RNA还以逆转录的方式将遗传信息体传递给DNA分子。这种遗传信息的流向称为中心法则。 8 编码链:双链DNA中,不能进行转录的那一条DNA链,该链的核苷酸序列与转录生成的RNA的序列一致,又称意义链。 9. 转录因子:能直接或间接辨认和结合转录上游区段DNA的蛋白质,称反式作用因子。在反式作用因子中,直接或间接结合DNA聚合酶的,则称为转录因子。 10 RNA编辑:是某些RNA,特别是mRNA前体的一种加工方式,如插入,删除或取代一些核苷酸残基,导致DNA所编码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因为经过编辑mRNA序列发生了不同于模板DNA的变化。 11 cDNA:互补DNA,是以mRNA为模板,按碱基互补规律,合成与mRNA互补的DNA 单链。 12 RNA选择性剪接:是指不同的剪切方式从一个mRNA前体产生不同的mRNA剪接异构体的过程。 13 GU-AG法则:多数细胞核mRNA前体中内含子的5’边界序列为GU,3’边界,序列为AG。因此,GU表示供体先借点的5’端,AG代表接纳体衔接点3’端序列。习惯上,这种保守序列模式称为GU-AG法则。 14. 顺反子:遗传学上将编码一个多肽链的遗传单位,称为顺反子。真核mRNA只编码一种蛋白质,为单顺反子。 15. 翻译:以mRNA为模板,氨酰-tRNA为原料直接供体,在多种蛋白质因子和酶的参与下,在核糖体上将mRNA分子上的核苷酸顺序表达为有特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16. 摆动假说:Crick为解释反密码子中某些稀有成分的配对以及许多氨基酸有2个以上的密码子的问题而提出的假说。 17. 氨酰-tRNA合成酶:是一类催化氨基酸和tRNA相结合的特异性酶。 18. SD序列:早在1974年,Shine就发现,几种细菌小亚基rRNA3’末端顺序为:5’—ACCUCCUA—3’,它可以和mRNA中离AUG顺序5’侧约9-13个碱基处有一段富含嘌呤碱基AGGA或GAGG互补,后来称此区域为SD。 19. 多核糖体:mRNA同时与若干个核糖体结合形成的念珠转结构,称为多核糖体。 20 核定位序列:蛋白质中的一种常见的结构域,通常为一短的氨基酸序列,它能与核载体相互作用,将蛋白质运进细胞核内。 21. 基因打靶:是指通过DNA定点同源重组,改变基因组中的某一特定基因,从而在生物活体内研究此基因的功能。

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cDNA与cccDNA:cDNA是由mRNA通过反转录酶合成的双链DNA;cccDNA是游离于染色体之外的质粒双链闭合环形DNA。 2.标准折叠单位:蛋白质二级结构单元α-螺旋与β-折叠通过各种连接多肽可以组成特殊几何排列的结构块,此种确定的折叠类型通常称为超二级结构。几乎所有的三级结构都可以用这些折叠类型,乃至他们的组合型来予以描述,因此又将其称为标准折叠单位。3.CAP:环腺苷酸(cAMP)受体蛋白CRP(cAMP receptor protein ),cAMP与CRP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激活蛋白CAP(cAMP activated protein ) 4.回文序列:DNA片段上的一段所具有的反向互补序列,常是限制性酶切位点。 5.micRNA:互补干扰RNA或称反义RNA,与mRNA序列互补,可抑制mRNA的翻译。 6.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在RNA的剪接加工过程中起到自我催化的作用。 7.模体: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中存在着某些立体形状和拓扑结构颇为类似的局部区域 8.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N端有15~36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引导蛋白质的跨膜。

除了5’ 3’外切酶活性 19.锚定PCR:用于扩增已知一端序列的目的DNA。在未知序列一端加上一段多聚dG的尾巴,然后分别用多聚dC和已知的序列作为引物进行PCR扩增。 20.融合蛋白:真核蛋白的基因与外源基因连接,同时表达翻译出的原基因蛋白与外源蛋白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蛋白质。 二、填空 1. DNA的物理图谱是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片段的排列顺序。 2. RNA酶的剪切分为(自体催化)、(异体催化)两种类型。3.原核生物中有三种起始因子分别是(IF-1)、( IF-2 )和(IF-3 )。4.蛋白质的跨膜需要(信号肽)的引导,蛋白伴侣的作用是(辅助肽链折叠成天然构象的蛋白质)。 5.启动子中的元件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核心启动子元件)和(上游启动子元件)。 6.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与调控)、( DNA重组技术)三部分。 7.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感染小鼠)、( 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8.hnRNA与mRNA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两点:( hnRNA在转变为mRNA 的过程中经过剪接,)、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复习题及其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广义分子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本质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 2、狭义分子生物学:即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复制、转录、翻译、表达调控、重组、修复等过程,以及其中涉及到与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 3、基因: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编码蛋白质或RNA等具有特定功能产物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染色体或基因组的一段DNA序列(对以R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RNA病毒而言则是RNA序列)。 4、基因:基因是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包含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 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5、功能基因组学:是依附于对DNA序列的了解,应用基因组学的知识和工具去了解影响发育和整个生物体的特定序列表达谱。 6、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研究细胞内所有蛋白质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 7、生物信息学:对DNA和蛋白质序列资料中各种类型信息进行识别、存储、分析、模拟和转输 8、蛋白质组:指的是由一个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9、功能蛋白质组学:是指研究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和实验条件下细胞内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10、单细胞蛋白:也叫微生物蛋白,它是用许多工农业废料及石油废料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菌体。因而,单细胞蛋白不是一种纯蛋白质,而是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核酸及不是蛋白质的含氮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化合物等混合物组成的细胞质团。 11、基因组:指生物体或细胞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总和。 12、C值:指生物单倍体基因组的全部DNA的含量,单位以pg或Mb表示。 13、C值矛盾:C值和生物结构或组成的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 14、重叠基因:共有同一段DNA序列的两个或多个基因。 15、基因重叠:同一段核酸序列参与了不同基因编码的现象。 16、单拷贝序列:单拷贝顺序在单倍体基因组中只出现一次,因而复性速度很慢。单拷贝顺序中储存了巨大的遗传信息,编码各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 17、低度重复序列:低度重复序列是指在基因组中含有2~10个拷贝的序列 18、中度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大致指在真核基因组中重复数十至数万(<105)次的重复顺序。其复性速度快于单拷贝顺序,但慢于高度重复顺序。 19、高度重复序列:基因组中有数千个到几百万个拷贝的DNA序列。这些重复序列的长度为6~200碱基对。 20、基因家族: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可能由某一共同祖先基因经重复和突变产生。 21、基因簇:基因家族的各成员紧密成簇排列成大段的串联重复单位,定位于染色体的特殊区域。 22、超基因家族:由基因家族和单基因组成的大基因家族,各成员序列同源性低,但编码的产物功能相似。如免疫球蛋白家族。 23、假基因:一种类似于基因序列,其核苷酸序列同其相应的正常功能基因基本相同、但却不能合成功能蛋白的失活基因。 24、复制:是指以原来DNA(母链)为模板合成新DNA(子链)的过程。或生物体以DNA/RNA

期末考试分子生物学精彩试题

选择题 1.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和T2 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C )。 A.从被感染的生物体内重新分离得到DNA 作为疾病的致病剂 B.DNA 突变导致毒性丧失 C.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而并非蛋白质)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D.DNA 是不能在生物体间转移的,因此它一定是一种非常保守的分子 E.真核心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的DNA 能相互混合并彼此替代 2.1953 年Watson 和Crick 提出(A )。 A.多核苷酸DNA 链通过氢键连接成一个双螺旋 B.DNA 的复制是半保留的,常常形成亲本-子代双螺旋杂合链 C.三个连续的核苷酸代表一个遗传密码 D.遗传物质通常是DNA 而非RNA E.分离到回复突变体证明这一突变并非是一个缺失突变 3.DNA 双螺旋的解链或变性打断了互补碱基间的氢键,并因此改变了它们的光吸收特性。以下哪些是对DNA 的解链温度的正确描述?(C,D ) A.哺乳动物DNA 约为45℃,因此发烧时体温高于42℃是十分危险的 B.依赖于A-T 含量,因为A-T 含量越高则双链分开所需要的能量越少 C.是双链DNA 中两条单链分开过程中温度变化范围的中间值 D.可通过碱基在260nm 的特征吸收峰的改变来确定 E.就是单链发生断裂(磷酸二酯键断裂)时的温度 4.Watson和Crick提出的经典DNA双螺旋结构属于(B) A.A型B.B型C.Z型 5.多种密码子编码一个氨基酸的现象,称为密码子的(B) A.连续性B.简并性C.通用性D.摆动性 6.真核基因经常被断开(B,D,E )。 A.反映了真核生物的mRNA 是多顺反子 B.因为编码序列外显子被非编码序列内含子所分隔 C.因为真核生物的DNA 为线性而且被分开在各个染色体上,所以同一个基因的不同部分可能分布于不同的染色体上 D. 表明初始转录产物必须被加工后才可被翻译 E.表明真核基因可能有多种表达产物,因为它有可能在mRNA 加工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外显子重组方式 7.选出下列所有正确的叙述。(A,C ) A.外显子以相同顺序存在于基因组和cDNA 中 B.内含子经常可以被翻译 C.人体内所有的细胞具有相同的一套基因 D.人体内所有的细胞表达相同的一套基因 E.人体内所有的细胞以相同的方式剪接每个基因的mRNA 8.下列哪些基因以典型的串联形式存在于真核生物 基因组?(B,C ) A.珠蛋白基因B.组蛋白基因 C.rRNA 基因D.肌动蛋白基因 9.细胞器基因组( A )。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整理知识讲解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整 理

一、名词解释: 1. 基因: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基本单位,是负载特定遗传信息的DNA 片段,编码具有生物功能的产物包括RNA和多肽链。 2. 基因表达:即基因负载遗传信息转变生成具有生物学功能产物的过程,包括基因的激活、转录、翻译以及相关的加工修饰等多个步骤或过程。 3.管家基因:在一个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组织细胞中和所有时间段都持续表达的基因,其表达水平变化很小且较少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如GAPDH、β-肌动蛋白基因。 4. 启动子:是指位于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能够与RNA聚合酶和其他转录因子结合并进而调节其下游目的基因转录起始和转录效率的一段DNA片段。 5.操纵子: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协调控制单位,包括有结构基因、启动序列、操纵序列等。如:乳糖操纵子、色氨酸操纵子等。 6.反式作用因子:指由其他基因表达产生的、能与顺式作用元件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参与调节靶基因转录的蛋白因子(转录因子)。 7.顺式作用元件:即位于基因附近或内部的能够调节基因自身表达的特定DNA 序列。是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通过与转录因子的结合而实现对真核基因转录的精确调控。 8. Ct值:即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是指在PCR扩增过程中,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荧光阈值所经历的循环数。(它与PCR扩增的起始模板量存在线性对数关系,由此可以对扩增样品中的目的基因的模板量进行准确的绝对和(或)相对定量。)

9.核酸分子杂交:是指核酸分子在变性后再复性的过程中,来源不同但互不配对的核酸单链(包括DNA和DNA,DNA和RNA,RNA和RNA)相互结合形成杂合双链的特性或现象,依据此特性建立的一种对目的核酸分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技术则称为分子杂交技术。 10. 印迹或转印:是指将核酸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通过一定的方法转移并固定至尼龙膜等支持载体上的一种方法,该技术类似于用吸墨纸吸收纸张上的墨迹。 11. 探针:是一种用同位素或非同位素标记核酸单链,通常是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片段。 12. 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或DNA微阵列,是基于核酸分子杂交原理建立的一种对DNA进行高通量、大规模、并进行分析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大量寡核苷酸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然后与标记的待测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弱进而对待测样品中的核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13. 基因文库:是指通过克隆方法保存在适当宿主中的一群混合的DNA分子,所有这些分子中的插入片段的总和,可代表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组序列或全部的mRNA序列,因此基因文库实际上是包含某一生物体或生物组织样本的全部DNA序列的克隆群体。基因文库包括两类: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 14. 克隆:是来自同一始祖的相同副本或拷贝的集合。 15. 载体:为携带的目的基因,实现其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分子。 16.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DNA的特意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cDNA与cccDNA:cDNA是由mRNA通过反转录酶合成的双链DNA;cccDNA是游离于染色体之外的质粒双链闭合环形DNA。 2.标准折叠单位:蛋白质二级结构单元α-螺旋与β-折叠通过各种连接多肽可以组成特殊几何排列的结构块,此种确定的折叠类型通常称为超二级结构。几乎所有的三级结构都可以用这些折叠类型,乃至他们的组合型来予以描述,因此又将其称为标准折叠单位。 3.CAP:环腺苷酸(cAMP)受体蛋白CRP(cAMP receptor protein ),cAMP与CRP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激活蛋白CAP(cAMP activated protein ) 4.回文序列:DNA片段上的一段所具有的反向互补序列,常是限制性酶切位点。 5.micRNA:互补干扰RNA或称反义RNA,与mRNA序列互补,可抑制mRNA的翻译。 6.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在RNA的剪接加工过程中起到自我催化的作用。 7.模体: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中存在着某些立体形状和拓扑结构颇为类似的局部区域 8.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N端有15~36 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引导蛋白质的跨膜。 9.弱化子:在操纵区与结构基因之间的一段可以终止转录作用的核苷酸序列。10.魔斑:当细菌生长过程中,遇到氨基酸全面缺乏时,细菌将会产生一个应急反应,停止全部基因的表达。产生这一应急反应的信号是鸟苷四磷酸(ppGpp)和鸟苷五磷酸(pppGpp)。PpGpp与pppGpp的作用不只是一个或几个操纵子,而是影响一大批,所以称他们是超级调控子或称为魔斑。 11.上游启动子元件:是指对启动子的活性起到一种调节作用的DNA序列,-10 区的TATA、-35 区的TGACA 及增强子,弱化子等。 12.DNA探针:是带有标记的一段已知序列DNA,用以检测未知序列、筛选目的基因等方面广泛应用。13.SD序列:是核糖体与mRNA结合序列,对翻译起到调控作用。 14.单克隆抗体:只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起作用的抗体。 15.考斯质粒:是经过人工构建的一种外源D NA载体,保留噬菌体两端的COS区,与质粒连接构成。16.蓝-白斑筛选: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该酶能分解生色底物X-gal(5- 溴-4-氯-3- 吲哚-β-D- 半乳糖苷)产生蓝色,从而使菌株变蓝。当外源DNA插入后,LacZ 基因不能表达,菌株呈白色,以此来筛 选重组细菌。称之为蓝- 白斑筛选。 17.顺式作用元件:在DNA中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对基因的表达起到调控作用的基因元件。 18.Klenow 酶:DNA聚合酶I 大片段,只是从DNA聚合酶I 全酶中去除了5' → 3'外切酶活性 19.锚定PCR:用于扩增已知一端序列的目的DNA。在未知序列一端加上一段多聚dG的尾巴,然后分别用 多聚dC 和已知的序列作为引物进行PCR扩增。 20.融合蛋白:真核蛋白的基因与外源基因连接,同时表达翻译出的原基因蛋白与外源蛋白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蛋白质。 二、填空 1.DNA 的物理图谱是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片段的排列顺序。 2.RNA 酶的剪切分为(自体催化)、(异体催化)两种类型。 3.原核生物中有三种起始因子分别是(IF-1 )、(IF-2 )和(IF-3 )。 4.蛋白质的跨膜需要(信号肽)的引导,蛋白伴侣的作用是(辅助肽链折叠成天然构象的蛋白质)。5.启动子中的元件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核心启动子元件)和(上游启动子元件)。 6.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与调控)、(DNA重组技术)三部分。7.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感染小鼠)、(T2 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8.hnRNA与mRNA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两点:(hnRNA在转变为mRNA的过程中经过剪接,)、 (mRNA的5′末端被加上一个m7pGppp帽子,在mRNA′3 末端多了一个多聚腺苷酸(polyA)尾巴)。9.蛋白质多亚基形式的优点是(亚基对DNA的利用来说是一种经济的方法)、(可以减少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随机的错误对蛋白质活性的影响)、(活性能够非常有效和迅速地被打开和被关闭)。 10.蛋白质折叠机制首先成核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核)、(结构充实)、(最后重排)。 11.半乳糖对细菌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作为碳源供细胞生长);另一方面(它又是细胞壁的成分)。所以需要一个不依赖于cAMP—CRP 的启动子S2 进行本底水平的永久型合成;同时需要一个依赖于

分子生物学历年大题

2012年1月分子生物学自考试卷大题 26.半不连续复制 27.上游启动子元件 28.遗传密码 29.报告基因 30.锌指结构 31.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32.简述启动子的作用特点 33.简述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始过程 34.简述半乳糖操纵子的结构特点 35.简述在原核生物翻译水平上影响基因表达调控的因素 36.试述利用λ噬菌体构建基因组DNA文库的方法 37.试述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特点 2011年7月分子生物学自考试卷大题 26.SOS反应 27.RNA再编码 28.cDNA文库 29.RNA干扰 30.物理图谱 31.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复制过程中的差异。 32.简述增强子的作用特点。

33.简述CAP对gal操纵子的作用。 34.真核生物在转录前对基因表达调控的方式有哪些? 35.反式作用因子有哪些结构特征。 https://www.360docs.net/doc/af13296500.html,c操纵子的调控机理。 37.试述蛋白质合成的基本过程,并比较原核与真核生物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差异。 2010年10月: 26.C值反常 27.同工Trna 28.释放因子 29.细菌转化 30.选择性剪接 31.简述DNA复制的特点 32.核糖体上与翻译有关的位点有哪些? 33.简述操纵子的一般结构 34.简述真核生物DNA甲基化抑制基因表达的原因 35.简述细胞内癌基因的激活方式。 36.色氨酸操纵子在高色氨酸浓度和低色氨酸浓度时表达水平相差约600倍,但阻遏作用仅只能使转录水平降低70倍,请利用色氨酸操纵子的调控机制解释上述现象。 37.试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转录产物mRNA的异同。

2010年7月: 名词解释:同源域基因、基因定点突变、基因、遗传密码、冈崎片段简答:1.简述细胞中原癌基因转变为癌基因的主要途径。 2.简述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基本原理。 3.简述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具体步骤。 4.简述大肠杆菌RNA聚合酶中a因子生物学功能。 简单应用:色氨酸操纵子调节作用。 论述: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在基因结构、转录和翻译主要差异。 2010年1月部分大题: 名词解释:中心法则、转座子、基因敲除、增强子、基因治疗 简单:1.简述原核生物RNA转录终止信号分类、结构特点。 2.简述tRNA mRNA tRNA各自生物学功能。 3.简述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基本原理。 简单应用:乳糖操纵子的调节功能。 论述:真核生物基因表达可在多个层次上进行调控,根据发生先后顺序,叙述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 09年10月部分大题: 名词解释:半不连续复制、基因家族、基因扩增 简答:1.RNA编辑生物学意义。 2.转录与翻译不同点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重点整理

第一、二、三章 1生物的特征:①特定的组构②新陈代谢③稳态与应激④生殖与遗传⑤生长与发育 ⑥进化与适应 2、生物界的分界以及阶元: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与动物界。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3、生物界的结构层次特点:生物界就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就是细胞,在细胞这一层次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与实验、模型实验。 5、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统一的特点。 6、同位素示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原子在生物体内的来去踪迹。 7、多聚体:由相同或相似的小分子组成的长链 8、单糖的结构与功能:①有许多羟基,所以单糖属于醇类②有羰基 细胞中用作燃料的分子主要就是葡萄糖,葡糖糖与其她单糖也就是细胞合成别的有机分子的的原料。 9、脂肪的功能:①脂质中主要的贮能分子②构成一些重要的生理物质③维持体温与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④提供必需的脂肪酸⑤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⑥增加饱腹感。 10、磷脂的结构:结构与脂肪内似,分子中只有两个脂肪酸,另一个酸就是磷酸。 11、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就是生物大分子,通过酸、碱或者蛋白酶的彻底水解。可以产生各种氨基酸。因此,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就是氨基酸。 12、生物体离不开水的七个特征:①水就是极性分子②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③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④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与温度的变化⑤冰比水轻⑥水就是极好的溶剂⑦水能够电离。 13、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两个由磷酸基团与糖形成的主链缠绕在一起,含氮碱基主动伸出,夹在双螺旋之间。①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②DNA双螺旋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与一个小沟,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识别③两条DNA链依靠彼此之间形成的碱基结合在一起④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 14、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①“一切生物学的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就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遗传与发育的关系问题,两者的关系就是,遗传在发育过程中实现,发育又以遗传为基础。③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用分子生物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 基因表达的调节与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与发育的关系、细胞衰老、死亡及癌变的机理等基本的生物学问题,为生物工程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④两个基本点:一就是基因与基因产物如何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内外信号就是如何传递的;二就是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如何构建与装配成细胞的结构,并使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得以进行。⑤蛋白质组学: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随着一大批模式生物基因组结构的阐明,研究的重心将回归到在细胞的水平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同时对糖类的研究将提升到新的高度。 1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差异:最大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形成的细胞核,而真核就有;另外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而真核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 16、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与核仁。核被膜就是包在核外的双层膜,外膜可延伸于细胞质中的内质网相连;染色质就是核中由DNA与蛋白质组成,含有大量的基因片段,就是生命的遗传物质;核仁就是核中颗粒状结构,富含蛋白质与RNA,产生核糖体的细胞器。染色质与核仁都被液态的核基质所包围。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1、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主要指遗传信息的传递(复制)、保持(损伤和修复)、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与调控。 2、简述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a.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 (1)可被用于大量生产某些在正常细胞代谢中产量很低的多肽 ; (2)可用于定向改造某些生物的基因组结构 ; (3)可被用来进行基础研究 b.基因的表达调控 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物遗传信息的表达按一定时序发生变化(时序调节),并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加以修正(环境调控)。 c.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 一个生物大分子,无论是核酸、蛋白质或多糖,在发挥生物学功能时,必须具备两个前提: (1)拥有特定的空间结构(三维结构); (2)发挥生物学功能的过程中必定存在着结构和构象的变化。 结构分子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定的空间结构及结构的运动变化与其生物学功能关系的科学。它包括3个主要研究方向: (1) 结构的测定 (2) 结构运动变化规律的探索 (3) 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 d.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3、谈谈你对分子生物学未来发展的看法? (1)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揭示了生命本质的高度有序性和一致性,是人类认识论上的重大飞跃。生命活动的一致性,决定了二十一世纪的生物学将是真正的系统生物学,是生物学范围内所有学科在分子水平上的统一。 (2)分子生物学是目前自然学科中进展最迅速、最具活力和生气的领域,也是新世纪的带头学科。

(3)分子生物学是由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学、以及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综合融会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 (4)分子生物学涉及认识生命的本质,它也就自然广泛的渗透到医学、药学各学科领域中,成为现代医药学重要的基础。 1、DNA双螺旋模型是哪年、由谁提出的?简述其基本内容。 DNA双螺旋模型在1953年由Watson和Crick提出的。 基本内容: (1) 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相互缠绕,两条链均为右手双螺旋。 (2) 嘌呤与嘧啶碱位于双螺旋的内侧,3′,5′- 磷酸与核糖在外侧,彼此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接,形成DNA分子的骨架。 (3) 双螺旋的平均直径为2nm,两个相邻碱基对之间相距的高度即碱基堆积距离 为0.34nm,两个核苷酸之间的夹角为36。。 (4) 两条核苷酸链依靠彼此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相连系而结合在一起,A与T相配对形成两个氢键,G与C相配对形成3个氢键。 (5) 碱基在一条链上的排列顺序不受任何限制,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当一条多核苷酸的序列被确定后,即可决定另一条互补链的序列。

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

1.定义重组DNA技术 将不同的DNA片段按照人们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然后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 2.说出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DNA重组技术 2.基因表达研究调控 3.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 4.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3.简述DNA的一、二、三级结构 一级:4种核苷酸的连接及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分子的化学成分 二级:2条多核苷酸连反向平行盘绕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三级: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的空间结构 4.原核生物DNA具有哪些不同于真核生物DNA的特征? ①DNA双螺旋是由2条互相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成,多核苷酸的方向由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的走向决定,一条是5---3,另一条是3---5②DNA双螺旋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相结合,形成碱基对 5.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由谁提出的?沃森和克里克 6.DNA以何种方式进行复制,如何保证DNA复制的准确性? 线性DNA的双链复制:将线性复制子转变为环状或者多聚分子,在DNA末端形成发卡式结构,使分子没有游离末端,在某种蛋白质的介入下在真正的末端上启动复制。环状DNA 复制:θ型、滚环型、D型 ①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进行半保留复制,复制时严格按照碱基配对原则 ②DNA聚合酶I 非主要聚合酶,可确保DNA合成的准确性

③DNA修复系统:错配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DNA直接修复、SOS系统 7.简述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 只有一个复制起点,复制起始点上可以连续开始新的DNA复制,变现为虽只有一个复制单元,但可以有多个复制叉 8.真核生物DNA的复制在哪些水平上受到调控? 细胞生活周期水平调控;染色体水平调控;复制子水平调控 9.细胞通过哪几种修复系统对DNA损伤进行修复? 错配修复,恢复错配;切除修复,切除突变的碱基和核苷酸片段;重组修复,复制后的修复;DNA直接修复,修复嘧啶二聚体;SOS系统,DNA的修复,导致变异 10.什么是转座子?分为哪些种类? 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移动的基本单位。可分为插入序列和复合型转座子11.什么是编码链?什么是模板链? 与mRNA序列相同的那条DNA链称为编码链,另一条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指导mRNA 合成DNA链称为模板链 12.简述RNA的种类及其生物学作用 mRNA:编码了一个或多个多肽链序列。 tRNA:把mRNA上的遗传信息变为多肽中的氨基酸信息。 rRNA:是核糖体中的主要成分。 hnRNA:由DNA转录生成的原始转录产物。 snRNA:核小RNA,在前体mRNA加工中,参与去除内含子。 snoRNA:核仁小RNA,主要参与rRNA及其它RNA的修饰、加工、成熟等过程。scRNA:细胞质小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起作用。

分子生物学终极复习资料汇总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1、染色体:是指在细胞分裂期出现的一种能被碱性染料强烈染色,并具有一定 形态、结构特征的物体。携带很多基因的分离单位。只有在细胞分裂中才可见的形态单位。 2、染色质:是指细胞周期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 组成的复合结构,因其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而得名。 3、核小体:染色质的基本结构亚基,由约200 bp的DNA和组蛋白八聚体所组 成 4、C值谬误:一个有机体的C值与它的编码能力缺乏相关性称为C值矛盾 5、半保留复制:由亲代DNA生成子代DNA时,每个新形成的子代DNA中, 一条链来自6、亲代DNA,而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半保留复制 6、DNA重组技术又称基因工程,目的是将不同的DNA片段(如某个基因或基 因的一部分)按照人们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 7、半不连续复制:DNA复制时其中一条子链的合成是连续的,而另一条子链的 合成是不连续的,故称半不连续复制。 8、引发酶:此酶以DNA为模板合成一段RNA,这段RNA作为合成DNA的引 物(Primer)。实质是以DNA为模板的RNA聚合酶。 9、转坐子:存在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位移的基本单位。 10、多顺反子:一种能作为两种或多种多肽链翻译模板的信使RNA,由DNA 链上的邻近顺反子所界定。 11、基因: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必需的全部核甘酸序列。 12、启动子:指能被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并启动基因转录的一段DNA序列。 13、增强子:能强化转录起始的序列 14、全酶:含有表达其基础酶活力所必需的5个亚基的酶蛋白复合物,拥有σ因子。 (即核心酶+σ因子) 15、核心酶:仅含有表达其基础酶活力所必需亚基的酶蛋白复合物,没有σ因子。 16、核酶:是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 17、三元复合物:开放复合物与最初的两个NTP相结合,并在这两个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后,转变成包括RNA聚合酶,DNA和新生的RNA的三元复合物。 18、SD序列:mRNA中用于结合原核生物核糖体的序列。30S亚基通过其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有详细答案)

绪论 思考题:(P9) 1.从广义和狭义上写出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广义上讲的分子生物学包括对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以及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的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的概念,即将分子生物学的范畴偏重于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结构与功能、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其中也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2、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几个方面?什么是反向生物学?什么是 后基因组时代? 研究内容: 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DNA重组技术和结构分子生物学。 反向生物学: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和离体定向诱变的方法研究已知结构的基因相应的功能,在体外使基因突变,再导入体内,检测突变的遗传效应,即以表型来探索基因结构。 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细胞全部基因的表达图式和全部蛋白质图式,人类基因组研究由结构向功能转移。 3、写出三个分子生物写学展的主要大事件(年代、发明者、简要内容) 1953年Watson和Click发表了?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结构?的著名论文,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1972~1973年,重组DNA时代的到来。H.Boyer和P.Berg等发展了重组DNA 技术,并完成了第一个细菌基因的克隆,开创了基因工程新纪元。 1990~2003年美、日、英、法、俄、中六国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解读人类遗传密码。 4、21世纪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随着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类已经掌握了模式生物的所有遗传密码。又迎来了后基因组时代,人类基因组的研究重点由结构向功能转移。相关学说理论相应诞生,如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生命科学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第四章 思考题:(P130) 1、基因的概念如何?基因的研究分为几个发展阶段? 概念:基因是原核、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DNA和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和突变单位以及控制形状的功能单位。 发展阶段:○1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从细胞的染色体水平上进行研究,属于基因的染色体遗传学阶段。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主要从DNA大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属于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