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和一幅画

一个人和一幅画
一个人和一幅画

5 一个人和一幅画

教材分析:

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位独自在荒山植树,克服生活条件的艰辛和精神上的孤苦,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的植树老人的故事。课文由景导入,山上“郁郁葱葱”的树为后来体现老人为青山的付出打下伏笔;接着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展示出一位快乐的植树老人;之后在我和老人的谈话中,更是对老人外貌、语言、动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老人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情怀。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4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粗犷、闲适、流溢、郁郁葱葱、漫无边际、兴趣盎然”这些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植树老人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老人的高尚品质。

4.阅读《老人与树》,透过老人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感受老人执著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对文中老人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植树老人的美好心灵。教学难点:

学习用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任务: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情境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问:请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

1.我想知道是一幅怎样的画和一个怎样的人?

2.我想知道这幅画和这个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3.我想知道这个人和这幅画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确定教学方向,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激

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预习检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小组之间互读课文,纠正字音。

2.指名分段读文,随即指导,并出示重点词语。

粗犷闲适端详猎奇景致挽留山坳流溢郁郁葱葱漫无边际兴趣盎然莫名其妙。

3.指导书写:衔——街,熬——傲,蝎——喝(注意每个字的结构)

三、自读自悟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觉得文章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

课时任务:

1.感悟课文内容,结合重点段、词句感悟种树老人的形象。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深读感悟

(一)回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出示中心话题:题目中的“一个人”指的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画出课文中有关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并结合你的感受说说你的理解。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3.全班交流。

预设一:认真、爱种树的老人。

1.“他挖好坑,把一棵小树苗放在坑里,细细地端详着,然后一锹一锹地拥上土,蹲在旁边用两手执著地拍击着。最后,他坐在小树苗旁独自乐着。”

从这些加点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个“端详”,一个“执着”,可以看出老人对待种树这件事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仔细。“独自乐着”看出了他对此事真是乐在其中,像在欣赏着一件艺术品一样欣赏着他种的树,心里一定喜滋滋的。他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呀?(等到它们快快长大,都长成参天大树,这里就是一片森林啦,多美呀!)为什么他看着自己种的小树心里这么美呀?(因为他爱种树,爱美丽的大自然)

2.“说起种树,老人的话就多了。我随着他的指指点点,环视着满山遍野的绿阴,真不敢相信,这郁郁葱葱、无边无际的绿树,都出自老人的手!

那么一个不善言谈、憨厚而朴实的老人,一谈起种树,话就多了起来,为什么呀?(因为他喜欢种树,他热爱种树,他把他的大半辈子都放在这儿了。这满山遍野、无边无际的绿树,都是出自老人一人之手,他看到这些,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自豪、一样喜欢。)

孩子们你们读懂了这位植树的老人,带着你的理解读读吧。

预设二:老人很勤劳、朴实

1.“那铁锹的木把光溜溜的,……跳跃着银白的光亮。”

老人一定天天用,铁锹的木把才会那样光溜溜的。

2.“我凑过去和他搭话……那张黑油油的脸上,皱纹密集而又粗犷地排列着。”

从“笑呵呵地看我”,和“他只用一个啊字回答,笑着”,“他依然用一个啊字回答我,依然笑着”看出老人的憨厚与朴实,言语不多,却对我笑着,让人感到亲切与踏实,简简单单的言语和表情中折射出了山里人特有的特点。

“那张黑油油的脸上,皱纹密集而又粗犷地排列着。”这是一张写尽沧桑的脸啊,被文中的“我”感动了,相信也被我们每一个感动了。

3.“那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哇!粗啦啦的,黑黑的,有棱有角的,看上去像两块石头。他手指头的每一个关节都裂着口子,留着干了的血痕……”

同学们,你想象一下这是怎样一双手啊,在怎样的劳动中才会铸就了这样的一双手?(肯定不知被磨破了多少次,伤还没好就又接着种树;被太阳晒得,风吹得都没有了皮肤原来的样子;……)

从这样一双手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劳、不怕吃苦的老人。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课文。

预设三:老人的生活很艰苦。

“老人也解开一块粗布,取出了吃的。那是一块黑黑的、干硬的窝头。他“咯嘣、咯嘣”地,使劲地啃着,啃着……”

“老人激灵了一下,下意识地打了个哆嗦:哎呀,冷啊!风呼呼的盖三条被子用石头压住被窝角儿,还是冷。夏天也难熬,那石头缝里有蝎子,睡着睡着就爬到俺身上,俺一动就蛰俺,把俺蛰得浑身疼。浑身都肿了,蛰得俺苦哇,没有办法就呜呜地哭。”

老人为什么要打哆嗦?你能想象出他生活的艰苦吗?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老人的生活很不易,冬天冷得用石头压住被角还觉冷,可以想象出这里的冬天多么寒冷。夏天,

没有办法就呜呜地哭,浑身都肿了,可见他遭受到了多大的痛苦。老人在说这段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心酸、痛苦)试着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

“我的心里有点酸……扭过头去,凝望着那郁郁葱葱载满绿树的大山,心想,他图的是什么呀?”是啊,这么苦他还要在这种树,他图的是什么呀?此时此刻,你想对老人说点什么呀?

预设四:体会老人的美好心愿。

“一幅画”指的是什么?体现了老人怎样的心愿?

1.指的是第一段中“山上的树很多,郁郁葱葱、漫无边际地绿着,绿色的山和蓝色的天在遥远处衔接成一条线。”这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郁郁葱葱绿无边际。这是一幅充满希望的画。老人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种树中来。

2.指的是老人石屋外墙上那幅粉笔画:两个小人儿,都握着铁锹,在种树。这是一幅孤单的画。画中的另一个小人儿,也许是他的老伴,他想得到家人或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3.指的是最后一段“我顺着歌声望去,老人的身影,移动在山梁上。此时的晚霞正缓缓地、缓缓地流溢在山梁上,流溢成一片金色的云彩……”老人和晚霞、大山构成了一幅最美丽的图画。

二、拓展阅读:

阅读《老人与树》,思考这两个老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老人与树

有一个老果农,为别人种了一辈子的树。老了的时候,就如你所想的,一个人孤单地住在他的小屋里。

他这一辈子,为别人种了不计其数的果树,可他却没有哪怕是一棵属于自己的果树,在即将不久于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唯一的梦想就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一棵苹果树。也许是他的诚心感动了上帝吧,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上帝告诉他,在他的小屋的后角上,有一棵他想要的苹果树。

第二天早上,他迫不急待地去屋后看,那儿果然有一棵他想要的苹果树。

老农将它移到屋前,小心翼翼地,生怕损着它的叶子。这棵苹果树,很小很脆弱,但必竟是老农这一生拥有的第一棵树呀,也许它也是最后一棵了。

每天,老农精心地培育着、呵护着这棵小树,他觉得他很幸福,他也觉得它很幸福。就这样,过了一年多,其间虽有几番天公的不作美,但这棵小树还是像老农一样坚强地活了下来。一天晚上,老农正陪着他的小树看月亮。他突然发现,在月光下,小树的枝

头有一颗微透青光的小苹果,尽管很小很小,但老农还是前所未有的激动。他守着苹果树过了大半夜,他仿佛看见那颗苹果正在慢慢地、慢慢地长大,长成了他这一生所见的最大最美的一个,毫无疑问,吃着也是最甜的。怀着这样的心情,老农激动地入睡了。这一夜过得好漫长啊,天刚亮,老农就来看他的宝贝果子。

他开始以他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和技巧去栽培它、呵护它。就这样,又过了一年多,而那个青苹果还是那么大。老农心急了,看着别人的苹果成熟了又成熟,他病倒了。而那棵苹果树呢,除老农之外,又有谁会在乎呢?它也病倒了,那唯一的果子也耷拉了下来。老农看看它,叹了口气,他太失望了。就在这天晚上,他又做了一个梦,上帝对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灵魂,而这棵苹果树就是你的灵魂呀!”一句简单的话,老农终于明白了:他和树是一样的,即使这棵树只有一颗小果子,又何妨呢?它就是我后半生的一切。想到这些,老农感觉自己轻松多了。

新的一切都开始了,老农像塑造一个新生命一样培育着这棵苹果树。

他相信,即使这果子永远也长不大,它也是最美的一个,最甜的一个。

三、选择练习

“他开始以他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和技巧去栽培它、呵护它。”结合课文内容,想象上文的老人的外貌语言、动作,把这句话写具体。

板书设计:

一个人和一幅画

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一幅(触人心灵、引人深思)的画

教学反思: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苏教版必修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1(苏教版必修2)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和平 的愿望,战争的罪恶 2、启迪学生反思战争的危害,珍视和平和生命。 学习方式:采用文本研习的方法。课时:1教学内容: 导引: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时 至今日,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毁灭财富。让我们苏联作 家肖洛霍夫去感受二战的残酷,去感受一个人的悲惨遭遇......,去感受那血雨腥风的时代。 一、导入 1、作者简介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当代著名小说家,生于顿河地区的一个磨坊主家庭,代表作:《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1965年,肖洛霍夫"用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 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请同学们谈谈对二战的认识,可以在台上展示相关资料。(此环节可布置学生课前收集相关的资料

家园的毁坏,亲人的离开,都是战争给人带来的祸害。这几 幅图片一定把你们又带入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回首上个 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们带来了太多痛苦的记忆,时 至今日,这伤口依然在隐隐作痛,今天让我们追随苏联作家 肖洛霍夫的脚步,再一次去面对战争的痛苦,去感受一个俄 罗斯人在战争中的命运变化...... 二、课文探讨 解题:《一个人的遭遇》 1、一个人指的是谁?是怎样的一个人? 索科洛夫(凡尼亚)参加二战的军人 2、他们分别有怎样的遭遇? 索科洛夫 ①上了前线 -------战争刚爆发,木工索科洛夫就上了前线 ②被俘受尽折磨 ------在战争中,他走过了一条苦难的艰巨道路:他被俘过;在集中营里做过受尽折磨的苦工; ③逃出集中营 --"激动极了"。因为两年来没有受到过人的待遇,一方面挨打,另一方面要挨饿;说明战争能给人的肉体上带来痛苦, 反衬出战争的灾难和罪恶。 ④妻女被炸死

《一幅画》教案

一幅画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并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想象画中美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积累优美的词句和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感受、品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弄清作者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中的美景,掌握并能运用课文观察方法练习写作。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课件出示文中的插图)。你们喜欢这幅画吗?(喜欢)一位小朋友最喜欢这幅油画了,他不但欣赏了这幅画,而且还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一幅画》(板书课题)。看看这幅画,看看这个题目,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质疑)那么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这幅令人陶醉的画卷中,和作者一起欣赏这幅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 自己读通课文,注意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2) 读词: 蔚蓝苍翠覆盖中央木屋辽阔飞溅景色迷人勃勃生机乡土气息 令人陶醉昂首挺胸千年不化无边无际色彩鲜艳阵阵花香清脆悦耳奇形怪状令人向往 (3)这幅画画了些什么?用铅笔勾画出文中描写的画中景物。 (4)作者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幅画?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三、交流自学情况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仔细听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帮助。(指名读→师生评议)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摇曳、悦耳、奇形怪状”等词语。 说说哪些段落写了这幅画的主要内容,都写了些什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先汇报,教师点拨。课文的第2~6段写了这幅画的内容,2-4自然段是文中的第二部分,描写远处的景物,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天空—大山—树—草地—野花—小木屋。 5-7自然段是文中的第三部分,描写近处的小溪、小溪旁的野花、笔直的石铺小路、奇形怪状的石头。 四、重点阅读,学习怎样写 过渡:孩子们,刚才通过你们的自主学习,已经知道课文写了画上的天空、大山、绿树、草地、小木屋、小溪、野花、石铺小路和石头。画上的景色美,作者写的文章美吗?就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书上描写的这些内容吧! 教师配乐,有感情地美读课文第2~6段。 老师在读的时候,希望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写身边熟悉的人 教学实录优秀教案

人物描写之-------身边熟悉的人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你对我熟悉吗?我是自来熟,和你们同一层楼的缘故,对你们也很熟悉, 不过最熟悉的还是冯小乙、邓择新,因为他们很优秀,你们徐老师常念叨他们。我对 你们徐老师也很熟悉,谁告诉我为什么?(因为和她一间办公室)那么你们熟悉的人 是谁呢?(三四个同学并根据发言评)都有熟悉的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学怎样介绍 他们。说到写人。我们这学期也学习了几篇写人的文章,如:《少年闰土》请同学回 忆一下作者怎样写闰土的? 生:先进行外貌描写,(板书外貌描写)再通过几件事突出他的特点。(板书一件事) 师:通过作者的描述你能在人群中一眼认出闰土吗?生:能,因为他抓住了闰土的显 著特征。 二、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 1、抓住外貌中的显著特征。 师:说的不错,那么通过这段文字你能立马猜出他是谁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他没有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 师:再来看这一段,你能猜出来了吗?为什么? 生:猪八戒,因为他抓住了猪八戒的特征。 师:对呀,介绍人物外貌要抓住他的典型特征分别介绍他的容貌、体型、和穿着。 (指着猪八戒图片说) 我们班上的同学也各有特点,谁能用抓显著特点的方法来介绍一下你熟悉的一位同学呢?别说名字让同学们猜(介绍的是谁)(评) 2、描写外貌要按一定的顺序。 师:描写外貌除了要抓特征外还要按一定的顺序。该按什么顺序呢?(播放第二张描 述顺序概念的ppt学生读)所谓整体,就是对这个人的整体印象(高矮胖瘦、穿着)

如:人们对刘老师的整体印象就是(矮)局部就是长相的各部分:头发、眉毛、鼻子、嘴巴) 默读这段文字,思考介绍的是谁?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播放第三张介绍鲁迅的ppt) 生:介绍的是鲁迅,是从整体到局部介绍的。 师:介绍局部时,又按什么顺序?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播放鲁迅图片) 师:作者按这样的顺序抓住了鲁迅的哪些典型特征(头发和胡须)介绍鲁迅,我们也 来学一学,和同桌一起读读这几句话,思考每句话是从哪几方面写外貌的,再按整体到局部的方法为下面这段文字排序。(播放第四张排序ppt)生汇报 3、巧用修辞 师:按一定的顺序能有条理的介绍外貌特点,为了让人物形象更鲜明,可以用上修辞 手法,读读这段文字,思考: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特点? 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弟弟的活泼可爱。 师:恰用修辞能使刻画的人物更生动形象,作者运用了比喻,让一个活泼可爱的弟弟 立马呈现在眼前。(播放弟弟图片)你觉得还可以用上哪些修辞手法?(生答) 师:善于总结是取得进步的源泉,请同学说说我们介绍了哪些外貌描写的方法? 三、练笔 鹦鹉学舌,热炒热卖,请你用今天学到的描写外貌的方法,在五分钟内写写你熟悉 的人的外貌。 四、评作。 指导:请同学汇报,同学汇报时,其他同学认真听,按照大屏幕上的评改要求为他 评一评。(他哪一句话抓住了人物的什么典型特征,用整体到局部的方法写出了他哪 些方面的特点。运用了什么不修辞手法,写出了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 四、用一件事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习作 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优质教案)

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注意特点鲜明的人,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人物典型的事例和相关材料,了解人物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学习课文中运用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突出人物鲜明特点的方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3.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在习作中说真话表真情的习惯。 4.鼓励学生独立构思并完成自作,培养学生相互评改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在习作中引导学生借助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学习课文中运用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突出人物鲜明特点的方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习作中借助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引导回忆: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说一说最近你都遇见过哪些人? 2.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教师小结: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善于注意身边的人,对小区里锻炼身体的叔叔阿姨,学校里的校长、老师、同学,还有上学时遇到的公交车售票员,维护秩序的交通警察,报刊亭的老板、卖早餐的小贩……对注意观察过了。 4.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回忆自己见过的形形色色的人,从中选择一个人,把他的特点写具体。(板书: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二、引导选材,交流写法。 (一)引导选材:可以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 1.回忆《我的朋友容容》,说说课文是通过什么来表现人物特点的?(课文通过描写容容给“我”取报纸、送报纸这件事来表现容容助人为乐、忠于职守的特点的;有时通过容容给“我”寄信这件事表现了容容的好奇、天真、可爱等特点。) 2.假如老师给出题目《叔叔记忆力超群》,让你写一篇课文,谁来说一说作文中应该抓住叔叔的什么特点来写?(记忆力超群)你会选择哪些事例来表现叔叔的特点?(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1)选择材料。 事例1:他读了一本故事书,能把所有的细节都记下来。 事例2:他记住了我昨天说过的一句话。 事例3:他竟然能记住我的生日。 事例4:那幅地图他只看了一遍,就能一点儿不差地画下来。

《同一幅画》教案

《同一幅画》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 2、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个体完成涂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 3、表现出对世界名画欣赏、临摹与组合的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富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欣赏讨论 1、欣赏《向日葵》。 2、引导提问:你见过这幅画吗 ? 对同一幅画你们的感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 学生组内交流、讨论。认识色彩是绘画的语言、色彩是相同的。 3 、导出新课,板书课题:同一幅画。 二、探索体验 1、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哪些颜色 ? (1) 观察与识色。 (2) 提问。 2、探索调色方法:这些颜色是怎么样调配出来的呢 ?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体验 l :根据教材提示,用大红与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 ? 为什么 ? 小结: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色彩效果产生变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应先看准色彩的倾向性。 体验 2 :在一种颜色中调入白色或黑色,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 小结:通过这一方法可使色彩发生深浅变化,这又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丰富的颜色了。 体验 3 :任意找一种《向日葵》这幅画的颜色,尝试调配一下,是否很接近 ? 学生自由交流。 体验 4 :从教材右页马赛克效果的《向日葵》画中取一方格 (G5) ,这一格是由 24 个小块组成的,将它们分解开,与色谱中颜色相对比。我们一起调出这些颜色并涂画在纸上。

三、师生合作,共同探讨。 分工合作我们可以将这幅画分解成许多小色块,近看是些颜色。但远一点或眯眼看,向日葵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全班每个同学画其中的一部分,然后组合,可拼成一幅有丰富色彩的《向日葵》。 1、画格。 2、选择与分工。将横排 A — J 与竖排 l 一 5 交叉组成编号,选择你喜欢的一块。分工要有协调,别人已选的不能重复。教师调控方格被选情况。 3、临摹涂色。按小格的颜色来调色、涂色,涂色不能出格、相同的颜色可以一次涂完。 4、提出要求,巡视指导。 四、组合展示 1、让学生按底纸上的格子,找准坐标贴上自己的那一部分。 2、引导学生眯眼看看,欣赏评述全班同学集体组合画出的作品。

小学语文作文优秀教案写自己熟悉或印象深一个人

小学语文作文优秀教案写自己熟悉或印象深 一个人 小学语文作文优秀教案写自己熟悉或印象深的一个人教学要求 :1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 语句通顺连贯。 2 、书写工整 ,注意不写错别字 ,会用常用的标点符 号。 教学重点: 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语句通顺连贯。 教学难点: 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语句通顺连贯。 教具准备: 有关的范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亲人、朋友、同学等等 , 这些人中有的人 , 给人留下的印象比较淡 , 而有些人却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甚至使人终生难忘。 难道你不愿意让大家知道吗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你最熟悉的人。 二、审题指导 读题目要求 :你都了解到什么 ?(读题目要求 ,认真加以思考) 你认为此次作文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 ?(内容具体、真情实感) 三、组织材料

、想想谁是你最熟悉的人(印象最深的人), 什么事情(什么原因)让你对他产生如此深刻的印象。按要求进行准备。 要求: 1 、说一说他是谁 ? 、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写他 ,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一个动人 的故事? 3 、把你选择的材料完整的说给大家听。 (在独立选材的基础上可以就近进行交流) 2 、汇报自己的选材。 1. 请比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 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 教师应注意评价学生的评价 ,要充分肯定优点 , 适当的指出需要努力的方面。 2. 在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同学进行汇报。同学老师进行及时评价。友善的提出不足之处。 四、突破难点 1 、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章重点是内容具体、感情真挚。那怎样才能做到呢 ? 2 、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 ,大家提出的改进的方案。 小组每进行讨论 , 报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 、教师总结 :抓住人物的特点 ,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

大班安全活动教案:一个人在家教案

大班安全活动课程计划:一个人在家教 书 大班安全活动一个人的家庭教学计划主要包括活动,活动,活动,活动等。了解一个人在家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可以识别一个人在家的安全和危险行为,适合幼儿园教师上大班。安全活动课,来看一个人在家教案。活动目标 1.了解一个人在家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2.能够识别家中人的安全和危险行为。 3.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家中人的警惕性。 4.测试孩子的反应能力并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培养孩子完整而连贯的表达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每套一张白纸和一盒水彩笔。 活动程序 1.活动介绍:会话活动。 (1)有事情要发生,爸爸妈妈要出去了。当你独自待在家时,你感觉如何? (2)你在家时做什么?

2.展开活动:观看教学挂图。 (1)出示挂图并提出问题: 1让孩子们看看女孩在家时的表现。她是对的吗? 2老师总结:如果你在家时害怕,你可以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如果你很无聊,你可以看书,画画,看电视或玩玩具,等待爸爸妈妈回来。 (2)显示下一张照片,这些孩子在家时做了什么?他们的练习1对吗?为什么?(儿童逐一描述和讨论图片的内容。) 2老师总结:如果你一个人呆在家里,不要在你害怕的时候大声哭泣,否则你可能会得到坏人的注意;你不能独自溜出你的房子,你可能会遇到很多危险,爸爸妈妈会非常渴望找到你。不要做危险的事情,例如爬窗或爬其他高处,可能会跌倒甚至危及生命。 请阅读整个孩子的所有内容。 3.活动开发:小组讨论,当一个人在家时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1)教师:一个人在家时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如果一个陌生人敲门怎么办?你可以玩火,水,电和刀具,塑料袋等危险品吗? (2)老师给每组孩子送一张白纸和一盒水彩笔。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能力很强的孩子,并要求他使用图形或图片的方法来表达每个人讨论的内容。 (3)孩子们的讨论,老师的导游指导,引导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在家庭小组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音乐教案《我们邀请一个人》

音乐教案《我们邀请一个人》 一、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歌曲,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 2、在歌曲内容的提示下,尝试制定分组进行猜拳游戏规则。 3、在游戏中,体验竞争所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我们邀请一个人》 2、音乐《我们邀请一个人》 三、活动过程: 1、猜拳游戏: ——在背景音乐下,幼儿和同伴玩猜拳游戏。 2、欣赏课件 ——播放课件“我们邀请一个人”,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内容。 ——这是一个游戏儿歌,引导幼儿思考这个游戏怎么玩儿?(两组小朋友在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3、讨论游戏怎么玩? ——幼儿分成两队,面对面地站立,边唱歌曲拍手轮流向对方前进,在唱到“我们邀请一个人”时一队人全体拍手向前进,第二遍时退回原位。 唱到“你们邀请什么人”时另一对全体拍手向前进,第二遍时退回原位。 唱到“我们邀请XXX”时,一队全体拍手向前,第二遍时退回。

唱到“XXX人来同他比”时另一对中的一个拍手向前进,其他人就原地拍手。 3、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 ——歌曲里唱了什么?它的演唱形式和我们平时唱歌有什么不同? ——幼儿自己创编动作,学唱歌曲。 ——了解对唱的形式,分成男孩和女孩两组进行对唱。 4、玩游戏 ——引导幼儿手拉手,面对面踩着节拍进退,不要互相牵扯,以免跌倒。

男孩子和女孩子在演唱第一段

男孩子和女孩子演唱歌曲第二段 完整的演唱歌曲《我们邀请一个人》

教学反思 幼儿对本节课的音乐游戏很感兴趣,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在刚开始,孩子们的表演兴趣还不是很高,因为都不太会,在后来了解了这首歌的演唱形式后,孩子们对歌表演很喜欢,在歌曲内容的提示下,尝试制定分组进行猜拳游戏规则。在游戏中,体验竞争所带来的乐趣。在延伸活动时,玩两只小蜜蜂的游戏时,孩子们很开心,都会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孩子们还会在演唱歌曲时,创编动作,学唱歌曲,会大胆地跟着音乐演唱,边唱歌边游戏。

湘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同一幅画》教案设计

湘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同一幅画》教案设计 一、教材同一幅画分析 世界美术丰富而精彩,应让学生对世界美术文化的精华有所接触,从中了解美术生动的艺术语言。欣赏同一幅画,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与感受,但色彩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本课同一幅画学习的设置特挑选了美术史上以色彩表现见长的印象派画家凡·高的名作《向日葵》,进行一次有趣的赏析、临摹与组合的学习活动。学习同一幅画活动方式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训练学生调色涂色的技能和色彩画的表现技巧,提升对美术名作的鉴赏水平,提高同一幅画美术绘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它的意义在于运用色彩这一美术语言来与美术大师对话,体会美术语言的魅力,获得艺术情感的熏陶,在临摹与组合游戏中感悟和体验艺术带来的美感与快乐。一般多数学生对世界名画《向日葵》曾经耳闻目睹。《向日葵》占据了教材较大的版面,并配上富丽堂皇的画框,显得特别珍贵而富有视觉感染力,诱发学生崇尚美和珍视世界文化的强烈意识,从而对美术学习充满热情,学生自主的视觉愉悦需要也得到满足。 学习活动为临摹练习与组合成画。本课的教学分两部分进行,这里的临摹并非写实地临摹《向日葵》的原始模样,而是临摹《向日葵》的色彩。所以教材右页上有一幅对原画进行了马赛克处理的作品,眯眼远看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向日葵》,该画上分出五十个方格,每小块内呈现出不同的色块,这里的色块就是世界名画《向日葵》所用颜色。临摹这些颜色,需要进行涂色练习和色彩临摹的学习,临摹颜色实际是局部临摹,学习效果完全可以达到。只有将涂好色的方块按固定的位置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完成世界名画《向日葵》的整体临摹。本教学将枯燥的涂色练习置于有趣的组合活动中,使学习变得轻松了,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力,增强学生的班级集体意识,获得成功感。 二、教学目标 ◆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 ◆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个体完成涂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 ◆表现出对世界名画欣赏、临摹与组合的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富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色彩知识,了解与掌握配色、调色、涂色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与观察能力。采用的工具为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及调色用的清水等,进行分格临摹涂色练习,并集体组合成名画《向日葵》。 教学准备应考虑全套的水粉画工具,大白纸l一2张,并完成一部分的涂色范式,要布置学生带好铅笔与尺子,以备画格子使用。 本课教学策略,应以调色练习为基础,选择教材名画作品中的色块进行临摹为重点,个体临摹与集体组合为活动组织方式,展开对同一幅画的欣赏、识色、调色、临摹表现及组合再现。教学设计可作相应的安排:欣赏讨论、感受色彩美一认知色谱,配色调色练习一对比练习,获得方法一提出规则,选择任务一个体临摹,集体组合一作业评述,再赏色彩美。 四、教学选择 本课学习应使用水粉画工具材料,水彩画颜色在调色时会有些不准,但并不影响组合后的整体效果,对于个别地区因条件限制,也可以选择其他合适的工具材料,只要达到最后的组合色彩效果,都可以尝试,但却失去了色彩调色涂色本身的训练意义了。 五、教学建议

安全教案一个人在家

一个人在家 胡尚艳 活动目标: ⒈知道一个人在家时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⒉能够辨别一个人在家时的安全和危险行为,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⒊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一个人在家时的警惕性。 活动准备: ⒈多媒体课件《妞妞独自在家》、《不做危险事》。 ⒉打火机、剪刀、塑料袋、药品、积木、图书、玩具车等物品若干,分类筐两个。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有一位小朋友,名叫妞妞,她想邀请大家到她家去做客,你们愿意吗?随着《开汽车》的音乐旋律,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开汽车入场。并伺机复习开车安全。 二、观看多媒体课件,初步辨别一个在家时的安全和危险行为。 1.师:妞妞家到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现在在干什么? 2.播放多媒体课件《妞妞独自在家》,并提问: (1)教师:妞妞家有几个人呀?她一个在家时是怎么做的,她的做法对吗?(幼儿逐一描述、讨论课件内容。) (2)教师:如果你的爸爸妈妈都出去了,你一个人在家,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一个人在家时你会做些什么呢?(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3)教师小结:一个人在家时如果害怕,可以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如果觉得无聊可以看书、画画、看电视或者玩玩具,等爸爸妈妈回来。 3.播放多媒体课件《不做危险事》,并提问: (1)这些小朋友一个人在家时都做了哪些事?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幼儿逐一描述、讨论课件内容。) (2)教师小结:自己一个人在家时,害怕时不要大声哭闹,不然可能会引起坏人注意;不能自己一个人溜出家门,这样可能会遇到很多危险,而且爸爸妈

妈回来找不到你会很着急;不要做危险的事,比如爬窗户或爬其他高的地方,这样可能会摔伤甚至有生命危险。 三、自由探索讨论,一个人在家时还应该注意什么安全问题。 ⒈教师:一个人在家时还应该注意什么安全问题呢?如果有陌生人敲门该怎么办?能不能玩火、水、电以及像刀子、塑料袋这样的危险物品呢? ⒉幼儿分组讨论。 ⒊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组的想法表现出来。 ⒋集体分享各组讨论内容,制定一个人在家时的安全注意事项。请每组指派一名代表,讲解自己组讨论的内容。 ⒌各组小朋友都介绍完毕后,教师引导幼儿集体讨论。 ⒍整理并制定一个人在家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四、游戏:玩具总动员。 玩法:幼儿将所有物品进行分类,幼儿在家能玩的、安全的物品放入安全物品筐,幼儿在家不能玩的、有可能会伤害自己身体的物品放入危险物品筐。

我熟悉的一个人-教案

我熟悉的一个人-教案

我熟悉的一个人 五年级第三单元作文指导 新军屯小学五年级张旭超 习作要求 (1)老师和同学是你在学校班级生活中最熟悉的人。请你确定一位老师或一位同学,并选择一两件真实而具体的事例,写出他(她)的性格或品格来。题目自拟。 (2)写的时候,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真正让习作练笔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2、学习通过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3、训练学生自我评改、相互评改作文的能力。教学重点 恰当地选择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课) 一、导入 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经常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在这些人中,有你最熟悉的人,有你喜欢的人,有你讨厌的人,有你敬佩的人…能不能把他介绍给老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第三单元习作练习——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二、游戏、集体交流 师: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身边的同学,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击鼓传花,会不会? 生:会 师:当音乐停止,接到花的同学到讲台,由大家来介绍一下他。 学生介绍,引导学生介绍: (1)外貌特征—性格、爱好—品质 (2)师:那么通过哪些描写,才能使人物形象具体生动呢? 学生议论片刻 (3)师:对。首先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最能表现人物性格、思想品貌的典型事件来写。

(出示课件) 师:除了“通过典型事件来写人”以外,要把人物写活,还有第二点——对人物本身要进行着力刻画。(出示课件) 师:怎样去着力刻画人物呢?需运用哪些具体手段呢? (出示课件) 生: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生:还有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师:对,还有吗? 生:噢,还有,细节描写。 师:说得好。刚才他们俩讲的无一不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但是,运用这些描写手段,有一条基本原则,就是要抓住那些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东西进行描绘,才能刻画出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人物,使人物个性化,典型化。 三、探讨写法 1、师:怎样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我们先来看一个小短片,看看短片中是如何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的。(放短片)

一个人 和一幅画

《一个人和一幅画》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更爱,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任务、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分析《课程标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 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位独自在荒山,克服生活条件的艰辛、精神上的孤苦,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的栽树老人的故事。 文章层次井然,脉络清晰。课文由景导入,先写山上的树很多“郁郁葱葱、漫无边际”,景很美“绿色的山和蓝色的天在遥远处衔接成一条线”,这些景物描写看似随意,实则是为后来体现老人为这青山美景所付出的艰辛打下了伏笔;接着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让我们看到一个快乐的栽树老人;紧接着却笔锋一转,通过我和老人的对话以及老人外貌、语言描写来讲述这位植树老人的艰辛:生活上艰苦、精神上孤独。老人生活上的艰苦,作者从两方面进行了描述:

一方面是通过我和老人的对话,直接让我们知道老人吃的是又黑又硬的窝头,住的是一间石头砌成冬天寒冷夏天蝎蛰的房子;另一方面是通过对老人外貌和手的细致描写间接地告诉我们老人的艰苦劳作。精神上的孤苦,作者则是通过老人的语言和画在石屋外墙上的那幅粉笔画儿传达给我们。老人的语言很简单,在和我的多次对话中都是回答简单的一个字——“啊”,竟有六次之多;那幅“两个小人儿,都握着铁锹,在种树”的粉笔画中的那“两个小人儿”更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老人是多么孤独,表达出老人希望有人陪他、和他一起植树造林的强烈愿望。最后作者用豪放的山歌、老人的身影、流溢的晚霞营造了意味深长的情境,让人掩卷而思——这情这景又何尝不是“一幅画”呢!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特别是对植树老人外貌、动作的描写更是细致入微;作者情感的表达更是自然、真挚,由他一开始初见老人时的“我首先被这张脸感动了,心里有一点儿发热。”到随着听到老人的生活的艰苦“我的心里有点酸。”再感到老人的孤独时的“我好像被一种莫名其妙的忧郁牵扯着、牵扯着……”皆是真实的情感流露,而结尾处情感的升华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三)学生分析 1.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勾画批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感悟文本所蕴涵的感情。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四个生字,掌握田字格里的十二个生字;理

推荐精品语文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一个人和一幅画》优质课教案

《一个人和一幅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生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品读中,结合老人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会老人身上的可贵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人那种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老人身上的可贵品质和美好情怀; 2.理解这一幅画的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侧面描写对人物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由题质疑。 板书课题“一幅画和一个人”,提问:齐读课题,请同学们说一说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有这些疑问: 1.我想知道是一幅怎样的画和一个怎样的人? 2.我想知道这幅画和这个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3.我想知道这个人和这幅画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把字音读正确。 2.出示重点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粗犷闲适端详猎奇景致挽留山坳流溢 郁郁葱葱漫无边际兴趣盎然莫名其妙 3.出示一个()的人和一幅()的画,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适当的词语,并说出自己填写的理由。 4.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读书,采用互读互检等方式,练习正确流利读书。 5.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熟悉课文,尝试说出选择的理由。 第二课时 一、出示中心话题,形成探究主题。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个人和这幅画,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找一找,画一画,并说说理由。 3.自己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 4.最后全班交流,以读促悟,读中感悟。 学生可能会从四个方面入手谈自己感动之处: 1.围绕老人的外貌和手的细致描写来谈。 2.围绕老人的动作描写来谈。 3.围绕老人的语言描写来谈。体会老人的执着与坚强。

大班安全教案《一个人在家》

大班安全教案《一个人在家》大班安全教案《一个人在家》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个人在家时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2、能够辨别一个人在家时的安全和危险行为。 3、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一个人在家时的警惕性。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求。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每组一张白纸和一盒水彩笔。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谈话活动。 (1)有事爸爸妈妈都出去了,你一个人在家,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2)一个人在家时你回做些什么呢? 2、展开活动:观看教学挂图。 (1)出示挂图并提问: ①让幼儿来看看妞妞一个人在家时是怎么做的,她的做法对吗?

②教师小结:一个人在家时如果害怕,可以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如果觉得无聊可以看书,画画、看电视或者玩玩具,等爸爸妈妈回来。 (2)出示下一幅图,这些小朋友一个人在家时都做了什么?他们的做法①对不对?为什么?(幼儿逐一描述、讨论图片内容。) ②教师小结:自己一个人在家,害怕时不要大声哭闹,不然可能会引起坏人的注意;不能自己一个人溜出家门,这样可能会遇到好多 危险,而且爸爸妈妈找不到你会很着急;不做危险的事情,比如:爬 窗户或爬其他高的地方,这样可能会摔伤甚至有生命危险。 请幼儿整体阅读所有内容。 3、活动展开:分组讨论,一个人在家时还应注意什么安全问题? (1)教师:一个人在家时还应该注意什么安全问题呢?如果有陌生人敲门该怎么办?能不能玩火、水、电以及像刀子、塑料袋这样的危 险物品呢? (2)教师发给每组幼儿一张白纸和一盒水彩笔。每组推选一个能 力较强的小朋友,请他用图或图夹文的方法表现大家讨论的内容。 (3)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把在家组 的想法表现出来。 (4)集体分享各组讨论内容,制定一个人在家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5)集体讨论。 4、活动总结:一个人在家时的`安全注意事项。我们制定的安全注意事项是:一个人在家害怕时不要大声哭闹,不要溜出家门,不 要试图从窗户爬出,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要记住爸爸妈妈的手机号,急救电话号码。 活动目标: 1、一个人在家时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三年级第二单元作文指导《身边熟悉的一个人》教案

三年级第二单元作文指导《身边熟悉的一个人》教案 习作要求: 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本次习作是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习作前准备: 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事先有意让学生回忆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喜欢的小伙伴的某一特点的材料,然后通过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作好准备。 优秀范文二十三则/top/sans/ 习作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前天,我们在《思品与社会》课中举行“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了解很多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人的特点。他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有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的勇敢正直;有的勤劳简朴;有的幽默风趣……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亲身体验,观察交流。 、出示要求: ①写一个人的一个特点; ②用一件事来写; ③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选择其中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2、小组讨论,并完成填空: 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全班交流: ①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有的学生不能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可以帮助孩子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特点。 ②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在写人物时要多写神情、动作、语言、心里描写。要大胆地想象。 、播放录像 1、这是我们班去年秋游中的几个画面。(无声,给学生思维空间。) 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①这次秋游中发生了几件事? ②哪件事表现了小伙伴的特点和品质? ③你选择哪件事来描写人物的特点? 2、交流归纳 ①秋游中××同学收拾午餐留下的垃圾,体现她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的行为。 ②××帮助邻校一位掉队的小同学寻找老师,反映她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三、提供范例,打开思路: 1、朗读优秀日记《我的爸爸》,学生边听边思考: ①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②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大班安全活动教案:在家安全教案

大班安全活动课程计划:家庭安全课程 计划 大班安全活动家庭安全教学计划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了解一个人在家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可以识别一个人在家的安全和危险行为,适合幼儿园教师上大班.活动课,来看看家庭安全课程计划.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个人在家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2.能够识别家中人的安全和危险行为. 3.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家中人的警惕性. 4.引导孩子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5.提高幼儿思维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每套一张白纸和一盒水彩笔. 活动程序 1.活动介绍:会话活动. (1)有事情要发生,爸爸妈妈要出去了.当你独自待在家时,你感觉如何?

(2)你在家时做什么? 2.展开活动:观看教学挂图. (1)出示挂图并提出问题: 1让孩子们看看女孩在家时的表现.她是对的吗? 2老师总结:如果你在家时害怕,你可以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如果你很无聊,你可以看书,画画,看电视或玩玩具,等待爸爸妈妈回来. (2)显示下一张照片,这些孩子在家时做了什么?他们的方法 1对吗?为什么?(儿童逐一描述和讨论图片的内容.) 2老师总结:如果你一个人呆在家里,不要在你害怕的时候大声哭泣,否则你可能会得到坏人的注意;你不能独自溜出你的房子,你可能会遇到很多危险,爸爸妈妈会非常渴望找到你.不要做危险的事情,例如爬窗或爬其他高处,可能会跌倒甚至危及生命. 请阅读整个孩子的所有内容. 3.活动开发:小组讨论,当一个人在家时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1)教师:一个人在家时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如果一个陌生人敲门怎么办?你可以玩火,水,电和刀具,塑料袋等危险品吗? (2)老师给每组孩子送一张白纸和一盒水彩笔.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能力很强的孩子,并要求他使用图形或图片的方法来表达每个人讨论的内容.

我家的一幅画-教案

我家的一幅画 在我的家里,有一幅最长的画,也是我最喜欢的画!那是我自己画的一幅竹子图。 那次,我和妈妈正在收拾家里没用的东西,我们干得热火朝天,忽然听见“砰”的一声,墙上的什么东西掉了。我和妈妈一点“防备”都没有,被吓懵了,过了两三分钟才缓过劲来。妈妈小心翼翼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挂历掉了,我俩也真是“胆小如鼠”呀。不过这挂历也懂点兵法似的,早不掉,晚不掉,非等到我们干活时候掉,真有点“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感觉呀。 但是,也真巧!这个挂历的画刚好是郑板桥的墨竹。妈妈原本想把它给扔了,可一想是郑板桥的墨竹,有些舍不得。老这么在家里放着,也不是回事呀!这时,他便把目光转向了我,好像是我能帮忙似的。“有了,你快把这些画临摹一遍,这样,不就可以一直保存下来了吗?对,快、快、快画吧。”我听了,吓个半死!要让我临摹郑板桥大师的墨竹,难死我也。我说什么也不答应。妈妈说:“这样吧,这个月的零用钱给10元,如何?”“不,给100元也不想画!”“要不然,带你去趟姥姥家?”“不!”“那你说,怎么着吧!”“太难了!”“没关系,就是因为难才要画嘛!我陪你一起。”最终,我还是被妈妈说服了,开始画。 我拿起笔,就仿佛拿起一块千斤重的石头。一笔一笔,慢慢地、小心地,刚画完一根竹竿,就已经大汗淋漓了!接下来,可就更难了!看着眼前这幅墨竹土,好似一座大山。竹叶有长的,有短的,有粗的,有细的,还有弯弯曲曲的,重重叠叠的在一起!看都能看花眼,更何况我还要画呢!不过,我发现长在竹根周围的叶子是最好画的了。那好就从这里开始画了!底下的,基本上是又长又细的,几下子就OK。可是中间的最让我头疼,一大群在一起。真不可比喻!我一定要稳下心来,细细的画。 上面一层还可以,有一根很特别。叶根长在前面的竹竿上,可是叶尖却转到后面的一根竹上,还转了个圈。为了画好它,我瞪圆了眼睛,仔细观察着它的变化:先在这个叶子上面,再绕到后面去,从这个细叶子底下钻出来,然后绕后面这个竹竿一圈……我自己小声嘀咕着!当我看完这片叶子时,我的眼睛已经离画面不到10厘米了…… 就这样,历时2个小时的绘画结束了,我把画贴在墙上,走远了一看,功夫

《我敬佩的一个人》教案

《我敬佩的一个人》教学设计试讲人:刘倩霖

一、课题、 语文园地七口语交际写作《我敬佩的一个人》 二、教学目的 1.用具体事例,描述自己敬佩的一个人,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2.掌握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法 3.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陶冶自己的心灵 三、教学重点 选择具体的事例,通过具体的描写,表达敬佩之情。 四、教学的难点 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具体描写。 五、课型 新授课 六、教学过程 师:在课堂开始前,我们来玩一个小小的游戏——“猜一猜,他是谁” 有那么一个人,他敢于挑战权威,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从而改变了人们千百年以来的认识,他是?(学生回答) 有那么一个人,他在工作的时候全神贯注,甚至忘记了客人在旁,终于成就了一代雕塑大师。他是?(学生回答) 还有这么一个少年,他坚强不屈掩护抗日游击队员;他机智勇敢,跳进河里,躲过了敌人的机枪。他是?(学生回答) 大家都对刚才的人物非常熟悉,我们刚刚学习了他们的事迹,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大家心中的——榜样。大家敬佩他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人的作文——《我敬佩的一个人》(板书)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作文题目,这次作文要写的是什么呢?一个人!(板书)那么这是一个什么人呢?是一个值得我们敬佩的人!什么是敬佩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词(板书)——“敬佩”是“敬重”和“佩服”。也就是说,你

要对这个人同时有这两个感情才是“敬佩”,只有“佩服”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有“敬重”的感情。我们举例分辨一下“敬佩”和“佩服”的区别——(板书) 1.小明很喜欢踢球,号称“足球大王”,我们都很----他。 2.“小明是个乐于助人的人,一次他快迟到了,但是看到老爷爷拎了一大堆东西, 连忙帮助老爷爷把东西拎回了家。我们都很------他。 应该填什么呢?同学们回答一下。 (同学们回答,若是第二个回答敬佩,问一下有没有其他答案) 好的,从上面两个例子中我们都可以知道,当说到关于人的品质的时候,两个词都可以用,但是说到人的本领的时候,我们只能用到“佩服”。所以,我们今天所要写的敬佩的人,要侧重精神、品质方面来写(板书),注意不要跑题咯,那么哪些人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人呢? 这个人可以是个普通人,比如说一名环卫工人,他可以是个大人物,比如说伽利略。这个人也可以是古代的人,比如说岳飞,这个人也可以是现代的人,比如说杨利伟,这个人可以是文学上的,比如说杜甫;这个人也可以是美术上的,比如说徐悲鸿(板书)那么在你的心目中最敬佩的人是谁呢?现在大家动动笔,把自己心目中最敬佩的人的写下来。 (同学们写,大概一分钟半) 师:同学们都写好了吗?好,让我们互相分享一下。 (同学们依次回答,大概一分钟) 师:同学们写的都非常好,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生活中的,也有历史上的,同学们都够多种角度思考呢!那现在,我们来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会敬佩他们呢?他们身上的什么品质闪着亮光吸引着你呢?请同学们说一说。 (思考,依次回答,并且启发学生还有呢?一个品质不够) 师:嗯,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同学们,“敬佩”一个人,说明这个人有很多好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我们的文章不能面面俱到,要有重点地去写,写你最敬佩的那一方面。并且要用一二件事突出表现他(她)的好品质(板书)。 比如,你要赞美的人物的特点是拾金不昧,你要钻则意见拾金不昧的事例。

《一个人和一幅画》教案

5.一个人和一幅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闲适猎奇流溢兴趣盎然莫名其妙”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品读中,结合老人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会老人身上的可贵品质。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老人那种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美好情怀。 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老人身上的可贵品质和美好情怀; 2.理解这一幅画的的内涵; 3.体会侧面描写对人物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设计: 建议本课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由题质疑 板书课题“一幅画和一个人”,提问:齐读课题,请同学们说一说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有这些疑问—— 1.我想知道是一幅怎样的画和一个怎样的人? 2.我想知道这幅画和这个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3.我想知道这个人和这幅画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通过质疑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便于确定教学方向。)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把字音读正确。 2.出示重点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粗犷闲适端详猎奇景致挽留山坳流溢 郁郁葱葱漫无边际兴趣盎然莫名其妙 3.出示一个()的人和一幅()的画,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适当

的词语,并说出自己填写的理由。 4.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读书,采用互读互检等方式,练习正确流利读书。 5.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熟悉课文,尝试说出选择的理由。 (设计意图:发挥多维互动的学习优势,促进阅读,促进交流,促进读书能力培养和感悟能力。) 第二课时 一、出示中心话题,形成探究主题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个人和这幅画,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找一找,画一画,并说说理由。 3.自己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完成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4.最后全班交流,以读促悟,读中感悟。 学生可能会从四个方面的入手谈自己感动之处: (1)围绕老人的外貌和手的细致描写来谈。 (2)围绕老人的动作描写来谈。 (3)围绕老人的语言描写来谈。体会老人的执着与坚强。 老人的语言很简单,在和我的多次对话中都是回答简单的一个字—— “啊”,竟有六次之多;话虽不多但很纯朴的一个老人。 5.围绕老人的那幅画来谈。 “两个小人儿,都握着铁锹,在种树。”引导学生通过体会“两个”来感受老人内心的孤独。 二、抓重点段落,升华情感。 围绕课文最后一段的情景描写,体会老人的美好情怀。结合重点词语“歌声” “身影”“晚霞”的特殊含义来理解? 三、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读全文。 四、拓展练笔 假设老人当选了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你打算怎么给他写颁奖词?练一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