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

一:近代自由主义的先声

1,始读自由主义,对我映像最深的表示,在很多大家看来,古代世界持有一种鱼现代截然不同的自由观念,即:对现代人而言,自由意味着一个在法治之下收到保护的,不受干涉或独立的领域;

而古代的自由在我看来可以归纳为一下几个方面:并不是指一种保障的个人独立空间2自由意味着自治或不受外来的控制3自由也很少意味着个人免于共同体的控制,而仅仅是指一种参与其决策的权利。总而言之是参与集体决策的权利。但是就另一方面而言,却有着不同的声音,其本质的合理性不应该导致我们忽视古代人中自由主义观念的萌芽,比如希腊人中的智者派,怀疑主义的思想家,她们在对“自然”与“约定”做出明确区分时倾向于肯定人类的普遍平等。智者们对自然与约定的区分,在拒绝自然奴隶制观点方面体现尤其显著,就如同智者阿尔吉马斯所说;“神使所有人都平等;自然从未使人成为一个奴隶。”也正是因为智者们首先提出了政治平等的学说,它与直到那时为止仍然盛行于希腊人之中的神秘主义,精英主义的政府观是对立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为人类历史上首次参与民主提出了理论基础。

2,有这样伟大的思想政治家,是人类的一大幸事,而令人痛酷的是,在民主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后的今天,又有几个机构,政府,国家是做到了真正的民主呢?及比如今天的台湾政界,不过是一个民主制度下的集权社会,好比对百里成功的商业改革,在政府在引导培养百里文化的独特性的同时也进一步控制着百里人民的

意识形态,在无形中宣扬“台湾人民不同于大陆人民,台湾文化不同于大陆文化”的信息,并且通过旅游,致富,文化还原与再造的形式根植于百里人民的行为意识里。以此来达到它集权的目的,建立民主制度下的集权社会。

3,而紧接着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我们没有发现“伟大一代”自由主义观点的进一步发展;相反,我们看到的是希腊自由主义的削弱和对雅典开放社会的反动。尤其是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智者们的怀疑主义,经验主义观点为某种形而上学的理性主义所取代,自由与平等的伦理学受到了柏拉图坚决的拒斥,而亚里士多德尽管有所缓和,但一点也不妥协。因此许多政治思想史家否认可以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发现个人自由或人权的思想,认为把自由主义观点中的任何一种要素归功于近代之前的某个思想家都犯了错置时代性的谬误。但这也是缺乏根据的,列奥.斯特劳斯就在对比形容词意义上的“古典自然权利”与现代权利理论时宣称:古代的自然权利是基于公民义务的,而现代的自然权利理论则把个人视为一种权利权利,认为它是独立且优于任何公民义务的。所以说,就这个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尽管有很多漏洞与错误,但同时也在争论中发展,前进。

二:三个对早期自由主义产生深刻影响的人

1,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三位对自由主义有深厚影响的人物:托马斯.霍布斯,本尼迪克特.斯宾诺莎,以及自由主义者洛克。以及17世纪英国自由主义的组成。

2,毫无疑问霍布斯和斯宾诺莎都是毫不妥协的个人自由主义者,他们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市相似的,主要表现在:他们都认为人类同自然界中的许多其他所有生物一样,拥有自我保存这一公寓衣蛾的自然倾向;认为应该根据这种必然的自我保存的驱动力之间的互动来分析和理解人类社会;都认为应该重新审视人和社会,社会生活并没有赋予人类姨其他仪器自然物所不具备的一种自由;都把权利和自然权利作为政治理论中两个相互界定的术语。同时由于断言每个人总是根据自己的利益而行动的,坚持认为生活中大多数好的事物天然匮乏,于是导致他们全然拒绝了“人类生活最高的善或最终的目的,以及至善”这一古代观念,取代了亚里士多德“人类福祉在于一种自我实现或繁荣的状态”的观念,将盛行的亚里士多德主义传统和基督教义遗遗留下来的道德和政治词汇加以拒绝。又是一种不同于前者的新的学说的出现,充分改变着,冲击着这个社会。

3,然而在就自由和和平的关系问题上,两个人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霍布斯认为:和平时所有人类福利的必要条件;政府有确保和平的职责;自有仅仅是在和平没有收到威胁的情况下,追求个人当下的欲望而不受阻碍的行动,并且在公民社会中可以得到保证。所以在我看来,霍布斯主要是强调和平时自由的前提,而国家有维护和平的职责,并通过维护和平来使得公民得以自由,个人自由并没很大的价值。在斯宾诺莎看来:和平和自由是互为条件的,个人自由不是一种消极的价值而是每个人最高的目的。

人们维持生存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死亡,而是在她们是为个体的世界中肯定自己,反对霍布斯的专制政府,而推崇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等自由主义能够得到保障的民主政体。毫无疑问,就这一点而言,斯宾诺莎用民主证券而摈弃了专制主义,这是人类思想史,政治史上一个大飞跃。而重今天的政治思想而言,经过千百年人们对专制的反对,为争取民主的斗争,民主思想已成为一种主流,一种希冀。也正是由于斯宾诺莎把自由视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把个人自由视为一种内在价值,是至善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任何美好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所以他才更接近于自由主义。

4,就另一方面而言,霍布斯和斯宾诺莎并不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他们都不赞同自由主义的社会改善论的观点。霍布斯看来公民社会始终会存在倒退到野蛮的充满战争之自然状态的可能。斯宾诺莎看来:自由的人始终是稀缺的大多数个人和社会始终为激情与幻觉而不是理性所支配的。所以在他们看来,无知与奴役是人类的自然状态,启蒙与自由之时人类生活中的例外。综上:她们是自由主义的先驱而不是自由主义者。于是在自由主义的历史发展中,终于出现了一位自由主义者——洛克

5,毫无疑问洛克的思想带来了一个味霍布斯和斯宾诺莎所缺乏的主题:个人财产所有权与个人自由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的主题。认为个人独立必须以私人财产在法治之下得到安全地保护为前提条件。于是洛克的最带贡献便是:公民社会需要广泛分布的

个人财产这一看法成为自由主义文献的一个重要主题。洛克相对于霍布斯和斯宾诺莎思想中充满了相对的乐观主义而成为一个自由主义者。洛克第一次提出了国家有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职能,这一观点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保护了财产私有,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为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进一步打击了封建教会的体质以及思想的控制,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6,17世纪英国自由主义的第二个重要成分则是,自然权利学说与激进的新教徒关于经文的解释之间存在着一种根本的联系。

使得自由主义在英国和法国的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自由主义在其他国家能获得各更为显著的自由思想与反胶权的偏见。总之:只有在英国,宗教上的非国教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联系在经过数个世纪之后才得到牢固的确立。

三:自由主义在美英法的不同发展

1,总的来说,在英国1688年共荣革命中议会力量的胜利使一个个人主义的秩序在辉格党贵族的庇护下保持了长期的社会和政治稳定。英国的自由主义把它对自由的要求建立在对古代权利和历史先例的诉求上。法国:自由主义是在封建主义的实践与绝度主义的制度这一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于是把法国的自由主义包含了对自然权利之一抽象原则的基本诉求。而就美国而言受到了来自英国和法国的双重影响,即便是到今天为止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文化的多元化特色,或许这个国度重一开始

就注定有着多元的文化思想。而这其中有启蒙思想,博学自由派思想等,各种思想的相互碰撞,发展以及法国大革命的影响。2,而说到辉格党,这个得益于1688年光荣革命带来的政治变化。通过获得金融和商业阶层中许多人的帮助来与封建王公为主的托利党(即现在的保守党)对立,以此来捍卫其政治地位而发展起来的政党。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辉格党与1839年改名为自由党,也就是当今英国仍旧分割天下的党派之一。但话说回来,自由党今天虽仍是不可忽视的党派之一,但经过将近一个多世纪却未能重新执政,如果说历史上一大资产阶级为主的辉格党在当时是革新的,促进了自由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国家的进步,而今的自由党却是保守而落寞的,众所周知自由党的活动很多时候都依赖于那些十分有名的首脑,保持着一种传统贵族政治的特点,于是曾经的优势变成了劣势。而随着工党的出现,无疑在入境,工党的政治组成来看——职工大会就是其最重要的力量和最坚定的支持者,使得其具有自由思想,不断改革前进的土壤。就单单从自由主义而言,也是更能促进思想自由之风发展的政党。

3,众所周知法国天主教的政治力量和欧洲的其他地方一样,从一开始就赋予法国的自由主义以一种独特的外观,使得法国的自由主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不是与宗教非国教主义联系在一起,而是与思想自由和饭教权主义联系在一起

●法国的自由主义重一开始就缺乏像英国那样适合其发展的环

●法国的自由主义运动在其早期阶段带有明显的亲英色彩

4,两大思想的博弈:17世纪早期博学自由派的怀疑论人文主义思潮是在法国早期一个深刻的思潮。而其与启蒙思想史相互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同:都是迷信与狂热的反对者,是在信仰问题上持宽容态度的代表

不同:

●新皮浪主义者对一种关于人性和社会科学并不抱任何

希望。

●同时他们对激励了许多启蒙这人——主要是狄德罗和

孔多塞关于进步的信仰也不赞同。

●最重要的是,他们对人类理性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对天

启宗教之神秘事物与信条的谦卑而非怀疑:他们赞成在

所有外部事物上服从教会,并对信仰敞开心扉,只要它

的表述方法能免除所有的不宽容。

5,几大思想家的思想碰撞: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孟德斯鸠:

◆认为英国宪法包含了一个借以保障个人自由权利分

立与制衡体系;

◆其著作《论法的精神》描绘了一种法制之下的宪政形

式,并反对各种形式的专制暴政;

◆强调地理,气候以及其他条件对社会制度和人类行为

的影响,倡导并体现一种研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自然主

义方法。

孔多塞:

◆对人类理性抱有很高的期望,其著作《人类进步史》

中阐述了一种最纯粹,

最不妥协的自由主义世界改善论学说;

◆认为人性没有任何可悲缺陷,而且还是这样的一种历

史哲学。

◆对进步的期望不是一种希望而是一种信仰。

伏尔泰:

◆在事物的自然发展过程中,继进步与发展阶段之后的

将是一个倒退和野蛮的时代。

卢梭:

◆人类可臻至善之境;

◆对于前的启蒙哲人有所批评。反对把历史解释为一项进

步法则。

◆将民主视为公意之媒。

●早期博学自由派的怀疑人文主义:

◆见第3条

●大革命后保障主义运动理论者:

爱德蒙.伯克:

◆其著作《法国革命感言录》中为英国的保守主义

奠定了理论基础,体现了启蒙运动的乐观主义与

理性主义。

邦雅曼.贡斯当:

◆在其著作《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一书

中对两种自由做了根本区分,一种是保障个人独

立的空间自由,另一种是参与政府之权利自由;

◆卢梭试图恢复的自由是参与集体决策的自由;

◆人对共同体权威的完全服从是和集体性自由相容

的;

在古代人那里,个人在公共事务中几乎永远

是主权者,其私人生活中是独立的奴隶。而

现代人中却与之相反。(在我看来即使在欧

美等发达国家,一些自称高度民主与自由的

国家,民主,自由,公民权利无非是在代表

某一权势阶级的政党我维护自我利益之下,

用以控制国家的一种说词,而公民权利无非

是在政党控制下,在某一官方思想的引导下,

用以强化国家权利或许更应该说是某一群

人思想的方法。公民这个群体如今而言只是

受制于一个政党的大的分散的个体,个人仅

仅在表面上市主权者,主权是有限的,而且

几乎常常被宗旨。)

●苏格兰启蒙运动家:

亚当.斯密:

◆在其著作《国富论》中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

了一系列独特的阶段,时代或体系,最后达到商

业体系或自由企业体系这一顶点;

◆政治结构的变化紧密地伴随着经济体系的变化,

因此贸易体系可以在公民自由和政治自由得到

保障的宪政秩序中发现其天然对应物;

◆斯密的体系是体格公开的个人主义体系。

6,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大革命的实践撼动了人类可臻至善,把人类历史

解释为一项进步法则的思想。

●促成了某种形式的保守主义的发展,在这种保守

主义中自由主义的价值得到了保留。

●产生了一批自由主义的自我批评和是的省悟之

作。

●催生了一个被称之为“空论派”的团体所提出的

“保障主义”纲领

使得主要的自由主义思想家开始重新审视自由

主义的乐观主义和理性主义。

7,法国大革命就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流血冲突以及各种暴政的同时,也猛烈的挣脱了欧洲封建的枷锁和中世纪神学的思想束缚,同时让启蒙主义,自由主义,等一系列新兴思想之风进一步改正,前进。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是通过法国大革命的实践,才发现了各种思想理论的不足,与错误,于是加以改正,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发展。

四:自由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1,边沁(古典自由主义者)的功利主义:边沁是经济政策中自由放任和外教事物政策中非干涉主义的支持者;

在法律改革中,他提倡站在自由一边。(或许从这儿看来,边沁的功利主义,用功利的形式来反映说名了自由主义,从功利的角度出发解释自由,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对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把自由主义奠基在功利主义的哲学基础上,不得而言这样一来,边沁在继承传统的自由主义的同时,摈弃了自由法则,而用功利主义来代替,这便是对古典自由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然而就另一方面而言,边沁的功利主义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也犯了哈耶克所谓的建构主义谬误:他相信社会制度可以成为成功的理性重构对象;功利的原则被用来评价具体的政策措施。

同时,折样一来就很容易吧功利主义理解为反自由主义的,其实不然,它促成了公共医疗,公共设施以及地方政府等方面自由主义者所支持的改革;这样一来,功利

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自由主义的发展,哲学里说,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而自由主义一也一样,边沁的功利主义其实还是一种自由主义,只不过表现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只不过这种方式显得更激进,更直接。

然而,从另一方面而言边沁的功利主义经由哲学激进主义运动传递到公共生活领域是导致了功利思想形式转变为天然倾向于干预主义社会工程政策的形式。所以功利主义也有很多的漏洞与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进一步发展。于是便出现了密尔这样的改革者,进一步发展了边沁的学说。

2,比较今天的功利与边沁的功利:在边沁看来谋求功利是人们行为的动机,也是区别是非、善恶的标准;

同时是自然人和政府活动遵循的原则,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和社会或者政府能和谐运行,正常进行的原因,也是道德和立法的原则,是人类社会长期稳定存在的关键。边沁认为,最好的立法就是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以少数人的利益为代价而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值得,从这点来看,与我们国家的集体主义精神有所相似,都强调大多数人及集体的利益大于少数人及个人的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利益。只不过,他的表现方式更加直白,从个

人自由的视角来同等的看政府,国家,社会等一系列组织机构。

而从当今的世界来看,人们变得越来越功利化,在中国虽然从小接受集体主义的教育,却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的熏陶下,日益变得个人主义,日益功利,而此处的功利与边沁所言的功利是不同的,甚至在某一方面而言是相反的,两者虽都是从以谋求功利为人的动机出发的。但根本区别是一个前者关注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是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而后者关注的是个人的利益,是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如此而言,就这一方面,我们或许正在把自由主义带向一个歧途。

3,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兴: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各个国家全面加强了国家活动的范围和信度,纵观历史各个国家在当时无疑都采取了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应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危机,以此来复兴经济,带领国家跨出泥潭。

4,伟大的古典主义思想家——F.A.哈耶克:

●二战之后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世界,再也经不起一点折

腾,甚至此时整个世界已没有了恢复的力量,在那样一个年

岁里,为人类的理智生活做出重大贡献的仍然是那些忠实于

古典主义而非现代或修正自由主义的思想家。他当时发起的

朝圣山学社保存了当时被忽略或被视为落伍的古典自由理

想的命脉。

●他认为:纳粹主义的根源存在于社会之上的思想与实践之中;

西方国家采取社会之上政策最终将遭致极权主义的报应;西

方文明任何可以接受的未来都要求否弃社会主义的理想,并

再次回归被遗忘的古典自由主义之路——法制之下有限政

府的道路。

他无无疑为二战后整个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杰作《自由秩序原理20世纪关于自由问题最深刻,最卓越的阐述。

以及它对修正主义之社会正义和福利主义观念及时正确的

批评。同时它涵盖了对奥地利经济学派核心思想的深刻重构,吸收了其思想,并建立了一个经济理论体系,这个体系一方

面保留古典经济学家的主要洞见,另一方面又纠正了他们最

显著的谬误。如此而言这个救世理论是古典自由主义的传承

和发展。

5,德国的成功:哈耶克的观点在德国产生了十分重大的意义,主要是由于它增强了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力量,并通过在战后德国创造的经济奇迹,表明一下子废除经济控制是可能的。众说周知当时西德的发展是飞速的,以前只知道是因为美国的帮助以及一些国家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西德才得以取得经济上的飞速发展,今天才知道,原来是有思想上的根源才有制度上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复兴,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受助于古典自由主义。同时,毋庸置疑,古典自由主义的智识生命不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它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实在政府的过度扩张对个人自由构成的巨大威胁的问题上,以及在许多思想领域,古典自由

主义创造了第一流的学术成就。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如今全球经济的巨大波动,极为不景气,处于低靡的状态,以及刚刚经过的全球经融危机,这样同时也滋生了许多政治问题,比如北非以及中东伊斯兰教国家相继出现的革命及动乱,美国华尔街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希腊的大罢工,意大利的政治革新等,在这是会不会又会出现一个以古典自由主义为根源的新兴自由主义思想,来推动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平稳。

五:哲学中的自由主义——三种自由原则的证成:1,第一:自然权利说(洛克对古典形式的阐释,现代的罗伯特.诺齐为自由原则提供证明)在这种理论中,人类所赋有的自然权利是天赋的,相应地,在先于习俗的意义上,先于社会制度和社会契约性的安排而存在,同时拥有这些全露的造物之本的基础这一相关的意义也是天赋的。这种思想尤其在洛克的思想中表现得十分清楚。但这一理论的发源地都是对认为某些道德必然和关乎公平的原则直接来自可以独立辨识的人类善的自然法的阐述。所以可以说应为如果缺少对自然法的解释,自然权利理论就无法获得整体的上一贯性,也不乏最终得到表姐,而这样的权利注定是无法实现的。就好比两个国家,如果一个国家始终以依附另一个国家而存在,那么这个国家怎么也不会持续维持,因为如果脱离了那个国家,而这个国家已经缺乏了独立自主的能力,早已与另一个国家形成了一个整体,就会缺乏整体的一致性,这样一来就被剥夺了唯一的一生存和

存在的环境条件。因此这就启发我们个体的独立存在时很重要的,千万不要长久的依附别人或别国而存在,不要把他人或他国的存在当做自我存在的前提条件,这样最终会使自我处于一个毁灭的境地。

2,第二:康德哲学的证成,指出,人永远是目的本身,而不仅仅是实现其他人目的的手段,而这一观点由于本身就预设了人类是自由和正义这类权利的享有者而显得有点纯粹的形式化。此外康德还假定,只有赋予人类以最大程度的平等自由的原则——古典自由主义的原则——才能满足绝对命令施加的普世要求。而实际上就我而言我对普世价值观不是抱有太大的希望,因为人与人都是不同的,有不同的成长生活环境,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价值理念,因此会有不同的价值观,而倘若用普世价值观来代表民权,自由,法制,这事说不通也行不通的。可以吧普世价值观理解成普遍为世人所公认的,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在任何时间、地点、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价值观,而以这个概念来看,显然忽略了两个方面,1:这种共同的普遍的价值就是积极的,前进的价值关吗,就一定能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吗。2:这种价值既然是代表有限个的共同的价值取向,那么它又何能与民权,自由,法制相对等呢,难道专权就不可成为一种有限个共同的价值取向吗,同时与普世价值相对的群体价值观,社会价值观,个人价值观又改如何定义与存在,如果与之相反,那又是否都

是错误的呢。所以在我看来普世价值观不一定就是科学的价值观。

3,第三,用功利主义的有关学说进行的论证,1有人认,为密尔的功利原则实际上市价值原则而非实践原则,于是这一原则不会为了实现最大的福利而将道德义务强加给任何人,所以与实际生活中的非功利主义准则是相容的。2间接功利主义是弄巧成拙,因此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必须采取非功利主义原则。3从反对功利原则必然要求的最大福利政策的一般论证,转变到认为功利原则必然要求的正是自由原则之特殊论证,以此从间接功利主义转变为自由主义。我认为自由与责任,权利与义务本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并不矛盾,只有履行了义务,遵守了道德,实现了社会最大的福利,社会才会正常的运转,发展,最终才会为个人的自由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长久的维持条件,只有在稳定和谐的集体之下,个人才能有时间,精力,条件谈论自由,践行自由。

总结:

看了这本书,说实话,好多概念都还没大弄的十分清楚,观点也不成熟。现在只是写了写在自己现阶段的理解,还望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关于自由主义的阐述 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 一、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者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专制,争取个人的政治权利,争取民主权利和宪政政府,所以,自由主义最早具备的内涵是政治自由主义。 2、发展过程: 17世纪,洛克(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在其著作《政府论》《论宗教宽容》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的政治主张:保障个人自由,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是公民天赋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人民尽可以自由行动。国家的建立基于社会契约,国家权力必须受到限制。18世纪,欧洲自由主义的大本营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如孟德斯鸠、贡斯当和托克维尔,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 3、内涵: 第一,人生而平等,享有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第二,有限政府论。政府只是保护个人自由权利和利益的工具。 第三,实行分权制度。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对外权,有不同的机构行使。 4、理论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主张人生而平等、自由,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 主张人具有生命、财产、自由权,反对封建神权和王权的残暴统治;主张社会契约论,反对君权神授,唤起了民众的自我意识; (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随着自由主义思想在政治生活中的不断巩固,它的原则也日益扩大到经济领域,关注政府应以何种方式介入经济,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开始形成。 2、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内涵 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奠基者)经济自由主义,即国家对私人经济活动不加干预,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政府的职能仅在于提供必要的保障,使个人追求利益的行为有可靠的外部环境。 杰瑞米·边沁、大卫·李嘉图、詹姆斯·密尔等同样倡导经济自由、契约自由和竞争自由,提出国家应奉行放任主义,赋予个人更大的自由活动余地。经济自由主义的核心内涵是对经济与财产权利的强调。它的基石是私有财产、市场经济和国家较少的干预。 3、影响 经济自由主义理论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经过工业革命,生产技术优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这时的工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不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支持,工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垄断还没有形成,因此,

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多篇范文)

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 学习《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对自由主义的表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自由主义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反对自由主义,加强自身修养谈一下体会和感受,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自由主义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和马克思主义根本冲突的,作为润德公司的员工,我们不应该保留自由主义,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精神,克服消极的自由主义,反对一部分人的自由主义的倾向,使他们改变到正确的方面来,要以工作和集体利益为重,襟怀坦白,反对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加强自身休养,认真负责的做好本职工作。我认为,要想反对自由主义,就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严格要求自己。 一、是反对自由主义要树立从点滴做起的思想,要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培养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作风,更要关心集体,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淡泊名利,树立良好个人形象,注意自己平常的言行,深刻理解自由与纪律的关系,自由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只有在遵守法律、纪律制度等的约束下,才能实现最大的自由,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也就无从谈自由了,理解了这些,也就可以更好的理解曹总要我们学习反对自由主义的初衷了。

二、是反(更多请搜索:)对自由主义要有解剖自己的勇气。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对的思想苗头,遇到困难和疑虑,面对不正确的, 要及时提出正确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在工作实践中联系自己的想法,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办事要认真负责,不能敷衍了事。 三、是反对自由主义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无论何时,都要胸怀大局观念,诚心待人,甘于奉献,默默无闻地做好本职工作,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提高工作能力,勤奋敬业,勇于创新,踏实工作为公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反对自由主义是一场持续性、长期的事情,只有时刻在工作和学习中反省,才能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为将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杨景俊 XX年4月25日 第二篇: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 《反对自由主义》心得体会 上星期机关组织学习了“反对自由主义”教育活动。通过认真学习,结合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实际,我觉得《反对自由主义》这篇文章对我来说,学得非常及时,也非常有必要,作为一名机关公务员,更应该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基本理念

自由主义基本理念 在现代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中,大概没有比自由主义更显得带有歧义和引起争议的了。不同时代、不同派别对自由主义的理解差异很大,基本态度上的褒贬也大相径庭。可是,自由主义毕竟是现代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想和倾向,无论差别和争议有多大,无论人们是赞扬还是拒斥,自由主义都是西方社会的一面思想旗帜。因此,了解、研究并把握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原则和结论,便是当代政治哲学研究的一项基本任务。 自由主义是一种基本的政治信念,一种哲学和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社会体制构建和政策取向。它还是一种宽容异己、兼容并包的生活方式。它把自由当作政府的基本方法和政策,社会的组织原则,以及个人与社区的生活方式。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价值诉求也是多元主义的。 在西方世界的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这三种粗略划分的大的政治思潮中,自由主义本身的含混性、内部不同派别的分歧与争论可以说决不亚于另外两者。而自由主义在东西方社会所遭遇的误解,在不同国度、不同时期所受到的抨击批判甚至比其自身的内涵还要丰富多样,大概没有其他一种政治理念会像自由主义那样被扣上如此多的“帽子”或不当的标签。在中国大陆,自由主义曾经是革命队伍内部所斥责的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自私自利、贪图小便宜的代名词,当然这与作为政治哲学的自由主义相去甚远。尽管如此,自由主义在西方乃至当今世界仍然具有基本的理论内涵和大致的原则界限,与其他政治理念和思潮有着重要的区别。而这些区别不是无足轻重的,因为直接关系到基本的政治价值观、体制构建和取向,甚至也涉及当今社会每个公民的生活方式和前景。 自由取向的经济政策只是自由主义基本理念的一个具体结论,而自由主义的方法、基本信念的核心理念才是其最具生命力的成分。这就是它对现代世界个人与集体生活所持的基本立场。那么,可不可以在此简单总结一下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呢?也许可以总结出数十条自由主义的原则,而且不一定能够对这些原则给出统一的解释,不同派别的自由主义者在这些方面同样会有所分歧。但大致说来,我们可以从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的论述中总结出自由主义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自决原则:个人的生活只有在他们是自我决定的即自由选择的意义上才是有价值的;二、最大限度的平等自由:国家应当保障每个人与他人的同等自由相容的最大的个人自由;三、多元主义:由于个人确实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有可能作出不同的选择,简言之,存在善的观念的多样性;四、中立性:从前三项原则可以推出,国家应当保持中立并且反对完美主义;五、善的原则:应当公平分配资源,以使所有人都有追求其自身善的观念的公平机会;六、正当对善的优先性:正义(正当)原则约束个人对其自身善的观念的追求。 另一位自由主义者斯皮兹(David Spitz)在临终前为自由派人士所写下的“信条”或许能更直观地反映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他说:自由主义者必须:(1)尊崇自由甚于其他价值,即使是超过平等及正义。(2)尊重“人”而不是尊重“财产”;但是不要忽视财产在促进人类福祉方面的积极作用。(3)勿信任权力,即使权力出自多数亦然。(4)不要相信权威。(5)要宽容。(6)坚信民主政治。(7)尊重真理与理性。(8)接受变迁的必然发生。(9)勿耻于妥协。(10)最重要的是保持批判精神。简言之,自由主义把自由价值置于其他价值之上,强调尊重人,不可轻信权力和权威,坚持宽容和民主政治,接受真理、理性和社会变迁,但也要学会妥协和保持批判精神。这些可谓自由主义之精华所在。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 作者:“自由主义评论家”英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格雷 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主张个人对于任何社会集体之要求的道德优先性 平等主义:赋予所有人以同等的道德地位 普世主义:肯定人类种属道德统一性 社会向善论:认为所有社会制度与政治安排可纠正改善 “一个体制,是否具有合法性取决于它与其国民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对国民需要满足的助益。”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自由主义是与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共生共存的思潮与意识形态。西方社会和少数西方国家也一直以来以自由主义为旗帜作为西化中国的武器。作为产自西方近代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固然有合乎西方自有文化的合理性,但世界是多样性和多元性的,西方国家不应该也不能将这种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意识形态强加给其他文化和主权国家。 自由主义的观念来源: 1.具体历史形式:斯多葛主义、基督教、怀疑主义、对神的信仰主义、理性的力量 2.哲学:天赋人权、功利主义 3.不同民族文化 一、近代自由主义的先声 1.贡斯当:“对现代人而言,自由意味着一个在法制之下受到保护的、不受干涉或独立的领域;而古代人的自由意味着参与集体决策的权利。” 2.伯里克利在其著作《葬礼演说》中陈述了自由主义的平等原则与个人主义原则 “对于私人的争执,法律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人。我们享有地自由也扩展了日常生活,但这种自由并没有让我们变得无法无天。我们被教导要尊重长官和法律,并且永远不要忘记保护那些受到伤害的人······我们可以如其所愿地自由生活,然而,我们也总是准备面对任何危险。” 二、近代早期的自由主义 1.托马斯·霍布斯:毫不妥协的个人主义,完全的现代性标志着与中世纪基督教的社会哲学彻底决裂。他断言每个人总是根据自己的利益而行动;相信人类不得不避免暴死这一最大的恶。 “根据人类的本性和境遇,他们注定要永无休止地追求其不断变换地欲望目标。” 2.狄克特·斯宾诺莎:人类同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样,拥有自我保存这一高于一切的自然倾向。 他比霍布斯更接近自由主义,因为他把个人自由视为一种内在的价值。但是斯宾诺莎并不是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保守自由主义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保守自由主义 保守自由主义(Conservative liberalism)是自由主义的变体之一,结合自由价值、政策与保守主义立场,或更简单地说,代表自由运动中的右派。 保守自由主义政党结合了自由主义政策与在社会、道德议题上较为传统的立场。[2] 他们普遍是经济自由主义的支持者,且常定义自身为法治政党。 两次世界大战以前,从德国到意大利,多数欧洲国家的政治阶级由保守自由主义者所主导。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等1917年以后发生的事件将较激进的古典自由主义带到较保守(温和)的自由主义。 在欧洲,不要将保守自由主义与自由保守主义混淆,自由保守主义是结合了保守主义观点与经济、社会和种族议题上的自由主义政策。 一、基本主张 主张维护17世纪以来的古典自由主义传统,反对以福利国家为目标、以加强政府干预为手段的现代自由主义改革。 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保守自由市场为重点的经济学家,如:哈耶克、布坎南、弗里德曼等;一类是以保守一般意义的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为特色的哲学家、政治学家,如:伯林、诺齐克、萨托利等。 在经济上,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有效性,批评国家干预所造成的经济恶果,认为政府职能的增加是对个人自由的威胁;在政治上,批评政府的低效率和官僚主义,以及对自由、民主、法治的破坏;在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问题上,强调消极自由,认为积极自由会导致强制,破坏自由,而消极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在自由和平等的问题上,强调自由的优先性;在民主问题上,反对“平等的民主”,主张回到”自由的民主”中去,强调间接民主,把政治交给那些选举出来的精英人物,主张“精英政治”。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 2.

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关于自由主义的阐述 自由主义是一种、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的一系列思想的集合。 一、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者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专制,争取个人的政治权利,争取民主权利和宪政政府,所以,自由主义最早具备的内涵是政治自由主义。 2、发展过程: 17世纪,洛克(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在其着作《政府论》《论宗教宽容》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的政治主张:保障个人自由,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是公民天赋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人民尽可以自由行动。国家的建立基于社会契约,国家权力必须受到限制。18世纪,欧洲自由主义的大本营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如孟德斯鸠、贡斯当和托克维尔,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 3、内涵: 第一,人生而平等,享有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第二,有限政府论。政府只是保护个人自由权利和利益的工具。 第三,实行分权制度。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对外权,有不同的机构行使。 4、理论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主张人生而平等、自由,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 主张人具有生命、财产、自由权,反对封建神权和王权的残暴统治; 主张社会契约论,反对君权神授,唤起了民众的自我意识; (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随着自由主义思想在政治生活中的不断巩固,它的原则也日益扩大到经济领域,关注政府应以何种方式介入经济,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开始形成。 2、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内涵 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奠基者)经济自由主义,即国家对私人经济活动不加干预,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政府的职能仅在于提供必要的保障,使个人追求利益的行为有可靠的外部环境。 杰瑞米·边沁、大卫·李嘉图、詹姆斯·密尔等同样倡导经济自由、契约自由和竞争自由,提出国家应奉行放任主义,赋予个人更大的自由活动余地。经济自由主义的核心内涵是对经济与财产权利的强调。它的基石是私有财产、市场经济和国家较少的干预。 3、影响 经济自由主义理论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经过工业革命,生产技术优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这时的工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不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支持,工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垄断还没有形成,因此,自由主义的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政策非常适合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是指20世纪20和30 年代以自由主义的人生理念和文学本体论的美学理念为追求的一股文学思潮。它既反对当时国民党策动的“民族主义”的党化文学,也不赞成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学,标榜文学的独立和自由,强调文学的个体意识,反对文学的功利倾向,主张文学同政治保持距离。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与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相伴而生、同步发展,几乎贯穿中国现代文学史发展的全过程。 对中国20世纪自由主义文学做出评价,曾经出现过两种态度。一种倾向是简单化地否定自由主义文学思潮,认为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及其影响下的创作不过是“假借‘自由’招牌来反对无产阶级文学”,“是用来粉饰自己替反动政治服务的一 种手法而已”。另一种倾向则是脱离当时具体时代环境,抽掉文学的社会性,从所谓“纯粹文学尺度”出发,不适当地夸大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价值和影响,甚至企图取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导地位而代之。这两种倾向都是对历史和真理的偏离 要正确的对20世纪的自由主义文学做出评价,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了解和评析。 一是自由主义文学发生的背景。它滥觞于封建旧文学遭到毁灭性打击的新文学建设初期,而在左联时期达到了高潮。当时以文学革命为发端的新文学运动,对封建旧文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同五四文学的历史转型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思潮可以说是新文学由启蒙的文学向“文学”的文学转换的产物,是新文学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这样一个逻辑过程的结果。五四以后的旧军阀专政和1927年后的新军阀专政, 在文化思想领域内都实行封建法西斯专制主义的统治。因此,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对现实政治的隔膜,一方面是针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另一方面也是针对反动统治当局的,也是与现实反动政治不协调的表现。文学与现实政治的不协调,使自由主义作家不愿变文学为现实政治的奴婢,但又不能和无力提出更有力的未来社会政治理想来与现实政治对抗,于是只能遁入自由主义一路。 二是自由主义文学的成分。自由主义文学的成分比较复杂,大体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一、是受胡适影响的“新月派”文学; 二、是受周作人影响的“京派”文学; 三、是从左翼文学分化出来的“自由人”和“第三种人”; 四、是被称为“海派”的实际属于不同流派的都市文学作家; 五、是一批深受西方现代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影响而又游离于其他文学派别的作家、批评家。 “新月派”文学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京派”文学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

从自由主义看美国霸权

从自由主义看美国霸权 一、霸权的定义 在国际体系内依靠自身的强大实力,行使对他国的控制权的能力。包括强大的物质力量、霸权合法性及其他国家的承认。 二、是否已经衰落 是,从体系视角看,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前美国霸权主导国际体系是公认的事实,但是70年代后,美国霸权体系是否存在一直具有争议。在自由主义的视角下,国际机制取代了霸权,发挥着稳定国际体系的功能。比如,美国多边贸易体制的建设中未能表现出足够的主导能力,而且其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意愿已经由全球层面转向区域层面,也不再容忍贸易伙伴广泛“搭便车”的行为。上述内容说明美国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能力和意愿正在减弱,表明美国的霸权地位正在走向式微。 三、是否会延续 会,原因:美国政治的公开性、分散性的特征,增强了他国对保持在秩序内并按照原则和机构运转的信任感。民主国家比非民主国在其机构承诺上, 能树立起更大的可信度。 美国霸权的各种制度具有一种延续性,已变得非常制度化。除了大规模战争或全球性经济危机, 美国的霸权主义秩序不受霸权主义挑战者们的影响。即使出现一个大的国际联盟, 赞同另一种秩序, 那么为实现这种秩序所付出的代价也必定比基于现存制度的演变要大得多。 四、美国霸权的特征 美国是一个自由主义的利维坦,提供大多的公共物品,创建并遵守国际规则,分享决策权威。非国家性与自由主义是美国在维系世界霸权时对外投射的价值取向,给予其在单极体系”的合法性与持续性。 创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秩序, 在冷战结束后依然保持生命力; 其生命力源于美国的霸权是自由主义的霸权。美国自身政治的开放性和渗透性特征, 决定了这种世界秩序的生命力。由于拥有独特的公开性的国内政治制度, 以及拥有已经创建出的处理国际政治冲突的一系列抑制强权的机构, 美国已有能力保持其扩张性的、制度化的和合法的政治秩序的中心地位。

评述西方自由主义

评述西方自由主义思想 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广义的自由主义追求保护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以法律限制政府对权力的运用、保障自由贸易的观念、支持私人企业的市场经济、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少数人的权利。 一、西方自由主义的起源 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最早可以追溯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对国教权威的对抗。人文主义的主要思想是主张个性解放,重视人的作用,反对中世纪的摧残人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摒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所以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就开始以各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自由和追求自由。而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最早出现在英国,确切的讲是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 二、西方自由主义的类别 自由主义的分类有多种多样,有的把自由主义分为积极自由主义和消极自由主义,有的把自由主义分为大陆自由主义和英美自由主义,有的把自由主义分为经济自由主义,政治自由主义,伦理自由主义和哲理自由主义。虽然对自由主义的分类很多,而

且也有助于从不同角度来研究自由主义的思想,但目前我们国内对西方自由主义的分类主要倾向于分为西方经济自由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是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政治自由主义表现在积极的政治行动上,“如起草宪法和权利法案,建立代议制政府,推广制衡制度,编制法典等,最高主权被认为属于人民全体,政治制度则必须顺应人们的意志”,其中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马歇尔,还有哈耶克。政治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哲学和思想流派,代表人物主要有托马斯·霍布斯,约翰·洛克等。 三、西方自由主义的内涵 自由主义所说的自由首先是政治和法律意义上的自由,这包括个人在生活、言论、结社、从事经济和社会活动上的选择权,自由的制度表现为开放的选择余地,而不自由的制度则尽量限制公民个人的选择度。自由也是哲学和审美层次上的,只是其诠释决不限于黑格尔式的思辨,把自由仅归结为对必然的了解和把握。因为自由主义者所强调的哲学意义上的自由仍然与其本义相关,从经验主义的意义上说,即使个人完全掌握了事物的全部必然性(事实上不可能),他仍然拥有选择权,必然性其实不是一条单行线,而是多条叉路口。头脑清醒而又乐观的人不会选择从悬崖上跳下去寻死,但他上山的道路却有多种选择,并不总是只有一条出路。而在审美上的自由权则显得更为广泛,“情人眼里出西施”便说明了审美的主观性,尽管人们的审美存在统计的共同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地最大区别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最大区别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 ,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1.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就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包括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新兴的新古典综合.他们主张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以后特别是60、70年代后出现的一股企图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潮,包括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伦敦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其基本理论观点主要是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 2.产生背景上,凯恩斯经济学是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西方经济由战后初期的繁荣阶段步入停滞膨胀阶段,凯恩斯主义主义无法解释.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最初作为一种口号由法国路易十五的外交大臣达让逊提出,后来魁奈等人确认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支配着社会的发展.亚当·斯密宣扬“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对经济自由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自由经济”思想是斯密整个经济学说的中心,李嘉图也阐明过同样的思想.经济自由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是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思想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支持个人财产和契约自由权利的意识形态.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经济自由主义者并非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并非一概反对政府的作用,然而在绝大多数的案例中,他们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政府的干预过度了.

伯林与“后自由主义”

伯林与“后自由主义” 伯林与“后自由主义” 本世纪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艾赛亚。柏林(IsaiahBerlin,一九○九—— 一九九七)在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五日以八十八岁高龄离别人世。这位常被誉为英国最博学的思想家,没有留下任何一部系统性的代表作,他的所有著作几乎都是零散文章的结集,这在必定程度上与他强烈的"反体系"立场有关 ,因为事实上 柏林一直拒绝写作大部头的系统著作。不但如此,柏林本人经常表明当世学界过高估量了他,说他本身的写作从无计划,更从未想过青史留名的问题,而是更多像一个出租车司机,哪里有叫唤就去哪里。但不管怎样,英美学界数十年来对他确实评价甚高,认为柏林的特点在于擅长以一篇文章点出重大课题,用寥寥数十页廓清别人用数百页篇幅说不清的问题。 柏林于一九○九年六月六日生于拉脱维亚首府里加一个犹太家庭。六岁随家 迁往彼得堡,两年后亲眼目睹了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先后爆发。一九二一年他随家移民到英国,并在牛津大学完成学业。一九三二年他成为牛津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个犹太人教员,并成为所谓"牛津哲学"即今日人称"日常语言哲学" 的最早发起人,事实上这个学派肇端于柏林和奥斯汀(JohnAustin)当时共同 主持的哲学讨论班,稍后则形成为柏林家的每周四哲学聚会,直到大战爆发被打断。 但五十年代开始,正当牛津学派渐成英美哲学主流之时,柏林却颁布发表放弃哲学。原因据说是有一次他坐在飞机上,看到天上的浮云全然无碍于飞机的飞行,他忽然觉得,分析哲学就像天上的浮云,实在无关人间兴亡事,因此决定转向思想史研究。不过事实上柏林对思想史的爱好并非在五十年代才开始。他本就对人文领域有广泛的爱好,最早颁发的文章乃是讨论威尔第的歌剧(以后常年任英国皇家歌剧院监事),一九三九年颁发的《马克思的生涯》已有思想史研究的性质。但一九五一年他颁发名篇《托尔斯泰的历史怀疑论》(单行本以《刺猬与狐狸》 名世)后,顿时名声大噪,从此奠定了他在思想史领域的大师地位。 柏林独具一格的人文自由主义思路(humanisticliberalism),正是以其 思想史研究为基础,确切地说,是在他对西方思想传统的长期批判反省中形成的。作为西方学界公认的思想史研究泰斗,柏林意味深长地将他本身最重要的思 想史研究论集命名为《反潮流》(AgaittheCurrent)。我同意借用这 个书名强调,柏林的自由主义首先是一种"反潮流的自由主义",因为柏林的自 由主义植根于他对西方启蒙和现代性主流思潮的不懈批判。 柏林在思想史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在于他把维柯(Vico,一六八八——一 七四四)和赫尔德(Herder一七四四——一八○三)等对西方启蒙主流的深刻批 判提到欧洲思想史的中心地位(特殊参见其《维柯与赫尔德》、《反潮流》、《 人这块歪材料》三书)。柏林认为,西方启蒙和现代性的主流思潮具有不可救药 的价值一元论和文化一元论诉求,而维柯和赫尔德的重要性,就在于他们在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打破了一元论的统治,高倡价值多元论和文化多元论。但不幸的是,维柯和赫尔德的洞见从未得到应有的真正重视,占据西方现代思想主流的仍然是价值一元论和文化一元论。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它是19——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一种统治思想。也是一种思想体系、政治理论学说、社会思潮、经济发展理论和社会运动,关系到国家政策和民族利益。从范围上看既有思想的自由,又有政治,经济的自由,反映了正在兴起的市民阶级的意愿。 它要求保护个人自由不受无理由的限制,对政府的权力进行限制,经济上要求市场的主导权与利益集团相协调,最终目标是追求有理性的自由。 自由主义的发展 起源于古希腊时期,古代民主是集团利益之上的,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缺少个人对自由的追求。 现在自由主义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发展的。近代的自由主义主要是古典自由主义,时间为16——19世纪,14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与旧有的封建制度发生了冲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思想上,封建统治思想与个人意志自由冲突。第二,政治上,封建等级制度与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的冲突。第三,信仰上,对于天主教的绝对信仰与对新教信仰的冲突。第四,经济上,最初表现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与王权任意支配个人财产的冲突。 18世纪,自由主义主要表现为经济上的自由主义即亚当·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核心指导理论,核心是政府不干涉经济活动。政治自由主义表现在很多理论,19世纪下半期边沁功利主义,孔德实证主义,实践方面,19世纪60、70年代俄国农奴制废除,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德国统一,意大利统一,英国三次国会改革,至19世纪60、7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形成。 英国在政治上的表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宣扬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主张国际交往自由,国内实行三次议会改革,外交上实行光荣孤立的政策。19世纪70、80年代国际上出现缔约结盟热潮,在19世纪年代美德超过英国后,英国开始与法、日、俄结盟。

美国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的影响摘要: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与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干预主义相对立的一种经济思潮,在凯恩斯主义失灵后,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西方借助新自由主义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渗透,企图进一步控制发展中国家.新自由主义被介绍到中国以后,对我国的经济、政治以及其他领域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经济政治 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新自由主义主要观点有:1.在经济理论方面:新自由主义大力宣扬“三化”。一是“自由化”。认为自由是效率的前提,“若要让社会裹足不前,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给所有的人都强加一个标准”。二是私有化。认为私有制是人们“能够以个人的身份来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情”,从而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三是市场化。认为离开了市场就谈不上经济,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2.在政治理论方面:新自由主义特别强调和坚持三个“否定”。一是否定公有制。认为:“当集体化的范围扩大了之后,…经济?变得更糟而不是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因此,不能搞公有制。二是否定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对自由的限制和否定,必然导致集权主义。三是否定国家干预。认为:“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都只能造成经济效率的损失。 3.在战略和政策方面:新自由主义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和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新自由主义并不是一般地鼓吹经济全球化,而是着力强调要推行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新自由主义存在很多弊端。例如:(1)削减支出,削减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的公共开支;削减福利开支,(2)倡导个人主义,确立个人责任。认为每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首先是利己的,个体在经济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与“终极责任”(3),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主张私有化。认为私有化是保证市场机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认为自由选择是经济和政治活动最基本的原则。应当自由地拥有私人财产,自由地交易、消费和自由地就业。最后,放松管制,崇拜“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认为由国家来计划经济、调节分配,破坏了经济自由。 中国改革开放,尤其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当代实践,昭示出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和世界各国先进 经验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新自由主义传入中国并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等方面。 第一: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自由化”是新自由主义“三化”主张(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中的一化。主张一切由看不见的手来指挥,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与管制。我国经济改革本来要转变政府的经济职能,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同时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本来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国家计划又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而受新自由主义的影响有些人力倡把政府职能压缩到提供市场环境和维护市场秩序,要政府从一切经营性领域退出,从全部竞争性乃至垄断部门退出,并且竭力贬低和削弱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使之跟不上市场化的进程,这是造成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许多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2)新自由主义是片面地夸大市场自发功能和个人主义的驱利性。就市场调节的特点来说,自发性确有它积极的功能,追求利益最大化产生追求效益的动力。恩格斯把这种思维称为“有缺陷的推理”。比如说,市场的自发调节有利于资源配置,但如果忘记了它的缺陷,忘记了市场自身会失灵,便会造成严重后果(经济畸形化、两极分化严重、经济危机丛生),尤其是“外部不经济”现象便会突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生产社会化的规律要求用好

自由主义发展

澄清被混用的新自由主义 ----兼谈对New Liberalism和Neo-Liberalism的翻 译 李小科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提要] 在英文中,New Liberalism和Neo-Liberalism 代表两个有着截然不同的主张和诉求的思想流派,且本来分属政治哲学和经济学两个不同的学科语境。由于它们都被翻译成“新自由主义”,当前国内学术普遍在批判Neo-Liberalism时,导致批判本身的错位和人们对New Liberalism的很大误解。将New Liberalism译为“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统一译为“‘新’自由主义”或“新古典自由主义”有利于正本清源,促进学术对话。 [关键词] 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新古典自由主义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大陆各类报刊刊登了大量批判新自由主义的文章和著作。就文章而言,笔者在今年4月底利用CNKI数字图书馆进行的一次“新自由主义”检索表明,2003-2004年大陆公开发表的各类批判性文章中,以“新自由主义”为题的有117篇,

其中92篇为2004年发表;以“新自由主义”为关键词进行讨论的文章有97篇,其中62篇为2004年发表。在此期间,出版的批判性著作有《新自由主义评析》(社会文献出版社2004)、《新自由主义思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和《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等。正为因为如此,有的学者称2004年为中国大陆的“新自由主义”批判年。 权威专家和媒体对“新自由主义”的协同批判,已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我们在批判各自所理解的新自由主义的时候,许多人似乎并没有太多考虑作为汉语的“新自由主义”一词所蕴涵的另外一层意思。因为,英文中的New Liberalism和Neo-Liberalism(另拼为Neoliberalism)往往都被人们译成“新自由主义”,[1-p53]而这两种“主义”却恰好指的是在二十世纪西方社会中并存和争执着的、有着相反诉求的两股不同思想流派。更有甚者,有的研究完全依据中译本,并不清楚有New Liberalism和Neo-Liberalism之分,以至于将自己批判的Neoliberalism意义上的新自由主义,“望文生义”地标注为New Liberalism[2-p11]1。 另外,此前刊载在在国内哲学权威刊物《哲学研究》和《哲学动态》上的相关文章,在使用“新自由主义”一词的时候,也没有大注意这二者之间的细分和差异,即将原本属于New Liberalism一方的罗尔斯、德沃金与属于Neo-Liberalism一脉的哈耶克、弗里

后鲁迅时代的“自由主义者”

在一个学术凸现思想淡出的时代,在一个以谈论“自由主义”为荣的时代,在一个以嘲笑崇高解构大师的时代,在一个逐渐丧失血性泯灭良知感情干瘦的时代,拙笨的我依然谈论被精英知识人丢弃“超越”了的鲁迅,这注定不合时宜。不时有人说什么“对鲁迅讲得太多,太过头”、“鲁迅已成了垃圾桶”、“一个健全的社会,应以胡适这样的知识分子为主流”,宣布什么“要将鲁迅送进垃圾桶”,甚至以胡适这样的自由知识分子为参照批判与否定鲁迅,我依然固执地认为,这个社会(包括知识界)对鲁迅对我们民族的意义认识得不够误解得太多,应进一步深入认识鲁迅研究鲁迅。我坚信,以鲁迅为代表的现代文化资源仍然具有尚待开发的潜力,但是,面对形形色色的文化思潮时,文化启蒙者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于是困惑中探索在探索中坚守,成了这个时代知识分子应当肩负的责任。 我尝试着探索从鲁迅的精神资源里引出一条路来让自己走得比鲁迅更远。90年代以来,我在一种盐碱地一样的中国文化氛里,强烈地感受到了一无所赖的精神痛苦,感情上比任何时候都能靠近鲁迅,苦闷、焦灼、傍徨,四顾茫茫。在无限狭窄萎缩的精神格局之中,无物之阵的痛苦加剧,现实生活中的无聊、暴力、仇恨、奴役、对抗,让我一次一次亢奋又一次一次地荒寒起来。 读鲁迅的书,我时常震惊于他对中国历史、社会、文化,尤其是人的心态的深刻洞察和批判,他对国民的批判以及对民族奴隶本质的剖析,特别是对中国知识分子奴性的聚焦批判,常常把我从浑噩中唤醒。不知是鲁迅帮助我认识了生活,还是生活促使^_^向鲁迅。总之,逃开鲁迅几乎成了一种枉然。鲁迅那种站立在思想废墟之上的深刻怀疑,形而上的生存之感,那种抵抗传统而又摆脱不掉传统的“中间物”意识,久久纠缠着我的神经,带着这样的追问我在茫茫的大荒原上追赶着先生笔下的过客。 鲁迅至今仍是无人超越的大家。要想超越他,就不是多读几本书,多积累点儿知识,多写多少万字能做到的。要有一种天赋的个人的深度才行。(刘晓波)鲁迅一生以人生为学问,梁实秋等以学问为人生,两人实在不在一个档次。鲁迅的阴、冷、黑、沦、尖、辣、烈都是中国作家中独一无二的。他对中国的绝望是骨子里无余地的,他看到了中国人骨髓中的腐烂。鲁迅是中国文化中独立无二的奇迹,他是中国知识人中悟性最高的智者,而他的悟性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对中国民族奴隶根性的剖析。这就是光辉的“立人”思想,“立人”思想是贯穿他的整个一生。而中国民族的国民性与奴隶概根性又集中体现在中国知识分子身上。“阿Q”形象就是国人劣概根性的象征,鲁迅借用这一形象主要讽刺中国知识分子,是企盼中国知识分子能够“由此开出反省的道路”,悟出自己的奴性,摆脱精神胜利法这

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

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 张曙光 在国内外,哈耶克不仅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人物,而且是一个被误读最多的学者。他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又是伟大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由于其理论的复杂和困难,使人们对他的评价出现很大的不同。不是将其简化为“功利主义”、“保守主义”;就是庸俗化为“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特别是对他的意识形态立场,更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一九四四年《通向奴役之路》出版后,在英美取得成功并引起轰动,但芝加哥大学却以此不承认他是经济学家,拒绝对他的聘任。一九九○年他作为社会和道德科学教授在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执教,这期间他在政治哲学、法律哲学和社会哲学领域的贡献远远超过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但一九七四年他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一九八九年苏东巨变,其理论和主张得到某种经验性证明,进而在一些西方国家和东欧诸国赢得某种支配性地位,而随着冷战结束,他的理论话语失去了某种得以型构的对立性参照系,甚至后现代理论对其“存在性基础”也提出质疑。 在国内,哈耶克的命运更差。一九七八年以前的长时期中,被当作社会主义的死敌,他的著作被当作禁书。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市场化和思想解放的推进,国内曾经出现了哈耶克热,他的著作和传记也陆续翻译出版,但是,认真研读哈耶克的人很少。无论是赞成哈氏理论,还是反对哈氏主张,几乎都是浮皮潦草,浅尝辄止。甚至闹出很多笑话,不少人把哈耶克看作“个人至上”的自由主义者;哈耶克坚决反对和大力批判“社会正义”,有人居然宣称,哈耶克“张扬和追求”“社会公正”。 在这种情况下,邓正来的《规则?秩序?知识——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以下简称《规则》,凡引该书,只注页码)更有重要的意义。 哈耶克是古典自由主义的伟大代表,他在重述古典自由主义原理的122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读书笔记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读书笔记我最近看了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通过对全书的阅读,并对此书作了读书笔记。 一、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全书主要回答一个问题: 由自由而平等的公民——他们因各种合乎理性的宗教学说、哲学学说和道德学说而产生深刻分化——所组成的公正而稳定的社会如何可能长治久安?P3。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社会中自由而平等的公民因其诸种合乎理性的宗教学说、哲学学说和道德学说而形成深刻的分化时,一个正义而稳定的社会何以可能保持其长治久安?“平装本导论”,P25。 二、立宪政体正当理性的稳定性的制度指标有以下五个方面: 甲、各种选举的公共经费负担和确保有关政策问题的公共信息之有效性。对这些安排(和下列安排)的陈述仅仅暗示出,使被选代表和官员足以独立于特殊的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并提供知识和信息,正是依据这些知识和信息,各种政策才能形成并接受公民利用公共理性所对之进行的理智评价。 乙、确定的机会均等,尤其是教育与培训的机会均等。如果没有这些机会,社会各方就无法参与公共理性的争论,或无法为社会和经济的政策进言。 丙、满足自由主义第三个条件的适当的收入和财富分配:必须确保所有公民获得他们理智而有效地实现其基本自由所必需的、适合于各种目的的手段。缺少这一条件,那些拥有财富和较高收入的人就容易宰制那些财富和收入较少的人,并日益控制政治权力,使之有利于他们自由。 丁、通过中央或地方政府,或其他经济与社会政策,社会作为最后雇主。缺乏长远的安全感和从事有意义的工作机会与求职机会,不仅会伤害公民的自尊,而且会伤害他们的社会成员感,让他们觉得自己只是被社会收留的人。这会导致他们的自我憎恶、痛苦和愤恨。 戊、全体公民的医疗保健。“平装本导论”,P46-47。 三、论冲突 1、有三种主要冲突: 即公民间相互冲突的完备性学说所导致的冲突;他们不同的社会身份、阶级地位和职业所导致的冲突,或他们不同的种性、性别和民族导致的冲突;最后是由各种判断负担所导致的冲突。政治自由主义能够缓和但无法消除第一种冲突,因为从政治上讲,各种完备性学说是不能相互调和一致的。然而,合乎理性的公共立宪政体之正义原则,却可以帮我们调和第二种冲突。因为,一旦我们接受正义原则,或者把这些原则看作至少是合乎理性的(哪怕不是最合乎理性的),并了解到我们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与这些正义原则相一致,第二种冲突就不再发生,否则就会强烈爆发。我相信,一个合乎理性的公共立宪政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这些冲突发生的根源,因为其政治正义的原则满足相互性的标准。P48。 2、民族冲突: 就像人们可能期望各民族有其各种各样的利益,而它们的倾向却囿于狭隘的观点一样。P37。 3、解决冲突不能依靠压迫性统治。只有靠压迫性地使用国家权利,人们对某一种完备性宗教学说、哲学学说和道德学说的持续共享性理解才得以维持下去。如果我们把政治社会当作以认肯同一完备性学说而达到统一的共同体,那么,对于政治共同体来说,压迫性地使用国家权力就是必需的。P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