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发展特色产业的研究(

湖北省发展特色产业的研究(
湖北省发展特色产业的研究(

湖北省发展特色产业的研究

[摘要]经济增长始终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目标,而产业优化则是经济增长的永恒主题。东部省份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以及投资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这些外资企业在当地扎根落户,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沿海地区省份各方面的经济指标均列全国前列。与此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西部省份凭借优越的资源条件以及国家的政策扶持,也得到了许多发展机遇,经济发展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而”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也为中部的发展带来机遇。中部省份必定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加快产业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湖北是我国中部的发展中大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面对这样的形势,必须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才能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撑点。

本文首先从特色产业定义方式出发,通过对特色产业内涵的理解和对特色产业特征、类型及模式的论述和研究,为后面湖北省特色产业的发展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其次,从特色产业的角度来分析湖北省特色产业现状,通过研究湖北省特色产业的模式及优劣,找出湖北发展特色产业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推动湖北特色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帮助湖北经济发展,使得湖北省在面对“中部崛起”这个战略机遇之时,能够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迅速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 [关键字]特色产业湖北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特色产业的概述

(一)特色产业的内涵

特色经济自古有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扩充其内容,扩大规模并产业化。特色产业早期均限于与人们密切相关的农业,后来逐渐延伸到第二、第三产业,如发源于英国的机械制造业,德国的化学工业,美国的飞机制造业,满足于人们休闲度假需要的旅游业等。特色产业表现于各类产业中。可以说,只要优先发展起来的产业,都可以称之为特色产业。

特色产业的发展源远流长,但作为理论探讨,长期以来包涵在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中。这些理论在分析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时,都强调比较优势,强调自己的长处,这已含有特色产业的一些思想。而近年来开始兴起的特色经济学,则是从区域

经济理论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这反映了当今世界学科交叉、分化、细化、深化的特点,也反映了经济发展的理论需要。

特色产业的概念,近些年以来已常见于媒体,但什么是特色产业?现尚无明确的定义。

综合前人观点我认为所谓特色产业,就是有特殊、特别、独特之意,即有他无我有,他有我优,他优我强之意。是指在一个区域(大至一个国家、省市、小至一个县乡)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有一定规模,有市场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极,它带动着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特色产业与优势产业、特色经济、主导产业的比较

1.特色产业与优势产业

优势产业就是一地具有优于另一地的产业,或者本地一产业优于另一产业,包括绝对优势产业和相对优势产业。借用王元京在《西部特色经济的产业识别与评判标准探讨》中的观点回,绝对优势产业就是“你无我有”的产业,相对优势产业就是“你小我大”、“你泛我专”、“你弱我强”的产业。谭克虎等人认为,特色产业体系由独特性产业和优势性产业两部分构成,而优势性产业则又由现有优势产业和潜在优势产业构成。本文认为,特色重在与众不同,特色产业就是与众不同的产业,应该是“你无我有”的绝对优势产业,或者就是所谓的“独特性产业”。这样,特色必然有优势,特色产业必然是优势产业,但是优势产业不一定是特色产业。在产业寿命周期盐线中,优势产业一般处于发展期的中后期到成熟期的中期这一区间,它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处于鼎盛时期,而特色产业可能处于产业寿命的各个阶段。这样,从本地产业的比较来看,特色产业可能成为本地的优势产业,也不一定能成为优势产业,但优势产业不一定有特色。也就是说,特色产业同其他地区相比一定是优势产业,同本地其他产业相比不一定是优势产业。这里有一点必须明确,在本文中,湖北特色产业按特色产业内涵确定。

2.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

检索各种报刊杂志,不难发现特色产业、特色经济频繁出现。但是很少看到学者对其进行区分,读者可能对此模棱两可,更多的人可能认为二者是一致。其实,两者是不同的,胥留德做了很好的区分。他认为:特色经济与特色产业是一个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区别的概念。特色经济的涵义很宽泛,它包括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所具有的各具特点的经济现象,如在一个地区有多种手工业、种植业、养殖业,其中有许多可能是富有特色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但这些特色并非都能影响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的可能只是处于零星、离散或间断性发展状态,但我们不能否认其特色性。特色产业则是在诸多的经济类型中发展起来的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它是某种特色经济现象的提升、放大并规模化、产业化、分工协作化。即特色产品规模化、产业化才能形成特色产业,如果没有规模化、没有产业化就属于特色经济。当然特色产业也属于特色经济。如果用图形简化表示即为:

特色资源加工特色产品规模化特色产业

特色经济

3.特色产业与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提出的。他将经济各部门分为三类:主要成长部门、补充成长部门和派生成长部门。主要成长部门是指,“在这些部门中,革新创造的可能或利用新的有利可图的或至今尚未开发的资源的可能,将造成很高的增长率并带动这一经济中其他方面的利益扩充。”显然,罗斯托强调的是主导产业部门对经济带动作用以及革新的力量回。那么,主导产业就是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体性的战略地位,并能对其他产业的发展起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这样,特色产业可能是或可能成为主导产业,也可能不是或不能成为主导产业。作为湖北特色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就是湖北的主导产业,它已经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极大发展,还有如湖北的汽车、钢铁产业。但是湖北手工业还不是湖北的主导产业,它没有带动作用和支撑作用。

(三)特色产业的特征

根据上述特色产业的内涵,吸收他人的部分观点,本文认为特色产业具有这样一些特征:

1.相对性

有的特色产业具有唯一性的特点,即他无我有,别无分店,如石林、陆良的彩色沙林、元谋的土林,这是资源之独特;丽江古城、泸沽湖风.隋、大理风光,这是人文与自然结合之独特;昭通的天麻、文山的三七、罗平的油菜(花),这是人们利用

特定的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培育的物产之独特。这些产业,有严格的约束条件,其它地方难于效仿,甚至是不可能效仿而成。如果要效仿、克隆,其原味、品质已发生了变化。

而更多的特色产业具有很大的相对性。一是空间的相对性,即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是特色,而随着空间条件的改变,它又可能是一般的产业,如西双版纳、思茅的咖啡、橡胶种植在云南是特色,但相对于全国或世界范围,便是一般的产业,因为这类资源的市场需求量大,适宜种植的地方多;二是时间的相对性。特定地区内形成的某种特色产业,具有原创、原发特点,但由于它适应更多人的需求,于是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扩散,尤其是工业特色制品,只要有相应的技术条件即可在不同的地域生产,如电视、电话、电影源于美国,茶叶、制陶源于中国,这些产业开始为特色产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便转化为一般性、普适性产业。

2.规模性

特色产业不是零星的、个别的、偶然的经济行为,它必须具有适度的规模。而规模化的程度,应根据市场的需求而定。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才能形成一定的市场,如斗南的花卉、文山的三七、富宁的草果等。如果只有很少的一部人生产不多的产品,就难以形成相应稳定的市场;二是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才能形成品牌,如果数量少,限于自己消费、当地消费,只有少量的产品外销,就难以形成市场品牌,因为某种品牌的创立是众多的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认可,在认可中扩散的;三是具有一定的规模,才能构成产业,才能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包括占相当的经济比重,吸纳相当数量的劳动力,有相当的科技投入和积累,同时还包括龙头企业、配套企业、服务业之间的分工、协调,进而推动各种要素的优化并系统配置。

3.开放性

特色产业是在比较中显优势,在市场的占领中出效益、在不断地拓展、竞争中求发展的。因此,大胆而主动的走出地域,面向市场、面向世界是特色产业成长壮大的基本条件。但凡有竞争力的产业,都不是在封闭的状态中所能达到的。

特色产业在创建初期,都是弱小的。从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的角度去考虑,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扶持是必需的。但过多的行政干预,过多的地方保护,则会削弱市场竞争能力。有些特色产业,如果市场前景看好,常常会出现在不长的时

间里多个国家,多个地区一哄而上,并在很快的时间里规模化、产业化。如果原发地的特色经济的产业不尽快形成核心竞争力,不去尽快地占领市场,靠地方保护最终是保护不了的。最终的强者是在市场的竞争中胜出的。

4.持续性

某种特色经济要形成一种产业,需要历经长期的培育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它一经产业化,便是一个地区的利益共同共体,因此,能否将培育的产业步入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回望欠发达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有几种情况应引以为戒,一是选择不当或起点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二是对市场的前景认识不够,赶风赶浪,结构趋同;三是选择虽好,但培育的措施不力、方法不当、投入不足、管理不善或市场开发不深;四是虽已产业化,但缺乏持续创新,缺乏应对新形势的举措,使业已产业化的特色日趋萎缩,甚或淘汰,被异地的同类产业取而代之。

特色产业要步入可持续发展之路,涉及到整个系统的进化,但其最核心的是运行机制的完善,科技的进步,产品的不断创新,产业的升级换代。在经济发展中,没有绝对的夕阳产业,只要不断地注入新的科技成果,传统产业也会获得新生。

(四)特色产业的类型

根据特色产业的内涵和特征,结合特色产业的形成来源,可以将特色产业分为科技型特色产业、资源型特色产业、人文型特色产业、生态型特色产业和综合性特色产业。

1.科技型特色产业

科技型特色产业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加工制造等工艺流程方面有独特之处,其科技含量非常高,产品的附加值非常高,品牌效应非常好,如泸州酒业;

2.资源型特色产业

资源型特色产业主要体现在资源(或原料)等方面有独特之处,一般来说其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不高,如特色农业,其分布面非常广阔;

3.人文型特色产业

人文型特色产业主要体现在产品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宗教性等,如藏族传统宗

教文化产业、民族手工业,这一类特色产业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

4.生态型特色产业

生态型特色产业主要体现在特色产业与生态环境的融合与相互促进方面,如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在城镇、郊区都可以发展生态农业;

5.综合性特色产业

综合性特色产业是上述至少两个方面的融合,如武当山旅游就是一个融合多特征的特色产业,既具有人文型特征又具有资源型特征。

二、湖北省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一)湖北省特色产业发展概况

1.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文化沉淀丰厚、文物古迹众多。全省不可移动的文物点1.5万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4处。有武汉、荆州、襄樊、随州、钟祥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楚文化的杰出代表——屈原出生于秭归县;被誉为“东方第八大奇迹”的编钟出土于随州擂鼓墩;堪称古代青铜冶炼技术顶峰的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和越王勾践剑、商代的盘龙城就出土于荆楚大地;工艺精湛的漆绘、木雕制品和古代丝绸大都出土于荆州江陵。明代伟大医学家李时珍故里、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及武术,汉文化代表——王昭君故里,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还有以荆州古城、蒲圻赤壁、襄樊隆中、当阳长坂坡为代表的三国文化根基厚实, 茶文化、药文化、鱼文化、竹文化、石文化等各显异彩。全省现有旅游价值的景点达1500多处,许多景观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2.特色工业

湖北省会武汉为中国钢铁基地之一。武汉钢铁公司年产钢能力达1000万吨,大冶钢厂是中国著名的特种钢厂,鄂州市钢铁厂为省属最大钢铁企业。目前湖北已形成武汉-襄樊-十堰汽车工业走廊,汽车生产已形成重中轻相结合,零部件配套完整的生产系列。十堰市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兴建的第二汽车制造厂所在地,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中心之一,有“汽车城”之称。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神龙汽车公司上

个世纪90年代投产,目前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辆,二期工程完工后产能将达到30万辆。

以清江电力公司、湖北电力公司、三峡电力公司为代表的电力工业是湖北省重要的基础产业,是湖北省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增长较快的主要行业之一。湖北省水利资源丰富,年可开发电能总量1494亿千瓦,占全国可开发电能总量的78%,居全国第4位。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在宜昌兴建,总装机1820万千瓦,三峡电站的建设给湖北省500千伏电网建设带来历史性的机遇,21世纪初是湖北省500千伏电网建设高速发展时期,三峡电站的建成使湖北省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生产基地和输送中心。

湖北省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近年来发展较快,尤其是光纤、光缆、数据与设备以及计算机软件等方面,不仅具有较强的技术研究开发实力,而且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以武汉光谷为主要基地,鄂州-黄石-黄冈、荆门-荆州-宜昌、孝感-随州-襄樊-十堰为辐射线,初步形成“一点三线”沿江(长江、汉江)高技术产业带。

改革开放20年来,湖北纺织工业国有、乡镇、三资、民营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在东起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武汉市,西到仙桃市、潜江市沿长江两岸100公里范围内集中了一批名牌服装骨干企业,成为全国中西部最大服装加工集散密集区。2003年,全省纺织行业出口创汇9.22亿美元,居各行业首位。

湖北是全国建材大省,是平板玻璃、石膏、机制砖瓦等建材产品的发祥地或最早产地之一。近些年,湖北建材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华新水泥厂单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葛洲坝水泥厂是全国大坝水泥生产基地,湖北三峡新材公司的玻璃产量和销售收入分别居全国的第七位和第八位。到去年底,全省共有建材企业5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847家。

3.特色农业

湖北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低平,山地面积占50%,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水面面积约占全省的1/10,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全省土地总面积28111万亩,土地利用状况大致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中南部是江汉平原,由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冲积而成,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素称“鱼米之乡”。形成了富饶的江汉平原、鄂北岗地两大优良棉粮生产基地,全省的粮食、棉花、油料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二)湖北省的特色产业发展类型

1.科技型特色产业

武汉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密集,知识、技术和人才储备优势明显,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性和基础性条件。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早,光纤、光电子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医药等制造行业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近年来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年增长速度保持在25%左右,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左右。

2.资源型特色产业

湖北省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无霜期长。湖北不仅有富饶的江汉平原、鄂北岗地两大优良棉粮生产基地,而且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全省粮食、棉花、油料产量居全国前列。

矿产资源丰富,采矿、冶金、炼钢工业发展迅速。我省冶金行业生产企业共54家,其中钢铁企业30家,有色金属企业24家,从业人数约18万人,主要分布在武汉、黄石等地。近年来,以武钢为龙头,钢铁企业资源逐步整合;有色金属以黄石为主要生产地,得到了迅猛发展。2009年钢产量1985万吨、钢材产量2172万吨、十种有色金属产量67万吨,其中粗钢、生铁、钢材、精炼铜产量分别居全国第8、6、7、4位。

河流多,水源资源丰富,电力行业发展很好。我省电网已成为一个以1000千伏电网为骨干、以220千伏电网为主体、110千伏及以下电网覆盖全省城乡的现代化电网,是三峡外送的起点、西电东送的通道、南北互供的枢纽、全国联网的中心。

3.人文型特色产业

武当山道教文化,人誉“第一山”的道教名山武当山为中原道教圣地,早在东汉即有道人在此结茅为庵,潜心修炼。从唐朝开始,武当道教就得到历代封建帝王的推崇,李世民曾在此敕建“五龙祠”。自宋迄清,历代皇帝把武当奉为“社稷家神”,作为祈福禳灾的道场。

还有楚文化旅游区、三国文化旅游区、大岳武当文化旅游区、恩施民俗风情旅游圈都显现我省的人文特色。

4.生态型特色产业

湖北的生态旅游长江三峡驰名世界。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号称“华中屋脊”和“绿色宝库”的神农架是重要自然保护区,不仅珍稀动物种多,“野人之谜”更令人关注。而且湖北的生态农业,生态手工业也发展迅速。

5.综合性特色产业

十堰武当山旅游,道教文化与生态的结合。武钢、东风的的发展到现在就是各自公司文化特色与科技特色相结合的结果。

(三)湖北省特色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1.优势

(1)资源优势

湖北水能资源丰富。境内有大小河流1190余条,总长度3.5万公里。可开发水能装机容量3357万千瓦,居全国第四位,现已建成的水利工程包括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的三峡水利枢纽。

湖北矿产资源储量大。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38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168种的82%;已探明储量矿产89种,占全国探明储量151种的56%。磷、锶、金红石、累托石、粘土、镍、碘、石榴子石和化学用橄榄岩等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铁、铜、金、银、矿盐、石膏、石灰岩、重晶石、石墨等主要矿产品列第4~10位。现正在开采利用的矿产有79种, 其中, 磷、纤维石膏和钴的产量在全国举足轻重。

湖北山川秀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全省现有旅游价值的景点达1500多处,其中可供参观游览的有150多处。许多景观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湖北实现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有效配置,可有效地促进湖北特色产业的发展。

(2)科技优势

湖北科技实力雄厚,现有科研机构2100多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各部委的研究机构46个;拥有科技人员120万人,居全国第5位。有中科院院士2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2人。全省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

湖北教育事业发达,自古有“唯楚有才”的美称。现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75个高等院校。高校布局逐步趋向合理,学科设置配套,专业门类齐全,生物工程、信息科学、能源、激光、微电子、材料科学等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重点学科和专业已经形成。全省在校研究生、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学生138万

人,居全国第2位,这些知识人员可为各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特别是对知识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3)经济优势

从产业基础看,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在中部地区居领先地位,人均生产总值、产业结构系数均居第一位。农业方面,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淡水产品生产基地。2006年,粮、棉、油总产量分别居全国第10位、第5位和第3位,淡水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工业方面,已形成以众多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汽车、冶金、机械、电力、化工、轻纺、建材为支柱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综合配套能力比较强,是全国三大钢铁基地之一,全国最大的中厚薄板和特殊钢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中型货车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联碱、农药和磷、盐化工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重型机床和包装机械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水电基地和全国三大纺织基地之一。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和制造业信息化等为核心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步形成,光纤、光通信设备等产业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服务业方面,省会武汉是全国重要的人流、物流、资金及信息流交汇和集散中心。

(4)区位、交通优势

湖北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有承接东西南北的作用,其交通十分便利。湖北处于中部的中心地带,是中部最大的综合交通通信枢纽。以武汉为圆心,北到北京、南到广州、东到上海、西到成都,半径都是1200公里;在这个半径圈内约有70多个大中城市、10亿人口,包容了全国80%的经济实力。湖北现有交通发达,加上一大批在建或即将建设的高速公路、快速铁路、长江主要港口、民航武汉天河机场等重点项目的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中有三纵四横,纵贯和横穿我省境内,武汉将成为全国铁路路网四大枢纽之一,以及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天河机场将成为全国大型枢纽机场。武汉还是全国最大的邮件集散地和通信网络汇接中心之一。便捷、通畅、高效的交通通信优势,为我省承接国际资本和东部产业梯次转移,发展现代物流业创造了十分优越的便利条件。

2.劣势

(1)能源资源缺乏

在要素禀赋条件上:一是能源受制于人。湖北是一个能源资源十分贫乏的省份

“缺电、少煤、乏气”的省情是不争的事实,且呈加剧之势。二是资源匮乏显现。一方面,地下资源杯水车薪。湖北的煤、石油、矿产等地下资源有限,大冶、黄石、潜江、钟祥已被国家列入资源枯竭城市,其艰巨的转型发展将挤压湖北工业结构调整的空间。另一方面,地上资源捉襟见肘。湖北自产的各类工业原料,已很难满足对应产业的发展需求。

(2)工业发展上

湖北特色产业的发展工业是很大一块。湖北工业发展现状:一是总量规模不大。2009年,湖北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虽达到了4742.23亿元,但仅为山东的25.16%、广东的26.42%、江苏的28.35%。且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扣除建筑业后),也比山东、江苏、广东分别低18.8、12.16、8.97个百分点。二是产业结构不优。2009年,湖北轻重工业的比重为30.9∶69.1,虽呈改善趋势,但长期以来“重工重,轻工轻”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三是产品档次不高。湖北除一些特殊产品和具有领先地位的高科技产品外,传统产业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低的问题依然存在。四是创新能力不强。湖北虽有着丰富的科研资源和无数的科研成果,但成果难以产业化,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现象严重。

(3)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市场化水平较低。

湖北国有经济比重偏大,战略重组相对沿海省市而言起步较晚,改制的任务还比较重。与此相关的是,非国有经济发展不足,不仅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4)对外开放不够,国际化水平较低。

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湖北经济外向度明显偏低,2006年,湖北出口额为62.59亿美元,仅占全国的0.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4.49亿美元,仅占全国的3.5%。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经济外向度对整个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三、湖北省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特色工业中国有企业多,其他企业竞争力低

据2010年湖北统计局数据,2010年湖北的工业占湖北经济总值的49.1%,因此湖北特色工业的发展对湖北的发展至关重要。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15878家,完成工业增加值6136.51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2512.96

亿元,占所有工业增加值的40.6%。由此可以看出在湖北的工业发展中国有企业占很大一部分。湖北国有工业涉及到全部39个大类,180多个中类和1000多个小类,覆盖几乎所有工业行业和不同规模的工业企业。在国有工业涉足的39个大类行业中,国有资产在大部分行业中占有较大的份额,所占比重超过50%的行业有21个,其中比重超过80%以上的行业高达9个。长期以来,支撑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是国有企业。除了国有企业外其他类型企业的发展就存在诸多问题竞争力不强。2010年中国企业五百强中有九家湖北企业,这九家其企业全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由此可以看出除了国有企业外,湖北其他类型的企业的竞争力不高。

(二)品牌优势不明显

湖北省无论是在驰名商标的数量上还是在全国名牌的数量上都比发达省份要少得多,国际知名牌品数量更少。2005年9月,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授权公布了首批中国世界名牌产品。海尔公司生产的海尔牌电冰箱和洗衣机、华为公司生产的程控交换机榜上有名,湖北省和品牌入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截至2005年底,湖北省的驰名商标只有11件(全国总数为677件),只占全国驰名商标总数的1.6%,在全国排名第17位。不仅落后于浙江(68件,占10%)、山东(65件,占9.6%)、广东(62件,占9.2%)、江苏(52件,占7.7%)、上海(52件,占7.7%)等东南发达地区、而且落后于临近的四川(21件,占3.1%)、河南(20件,占3%)、湖南(19件,占2.8%)、安徽(15件,占2.2%)、江西(14件,占2.1%)等省,甚至落后于内蒙古(14件,占2.1%)。截至2005年底,湖北省仅有19个中国名牌产品,仅占全部925件中国名牌的2% ,拥有中国名牌的数量与辽宁省相同都排在全国第11位。而同期分列前4位的广东有166件,占17.95%;浙江有139件,占15.03%;山东有119件,占12.86%;江苏有100件,占10.81%。可见,湖北省知名品牌数量不光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省份,甚至也落后于许多处于同一起跑线的中西部省份。在商标的价值上,湖北省商标与外省、世界著名品牌相比差距也很大。湖北省近年来评定的著名商标“同济”、“ZXY”、“中华”的品牌价值也仅为10亿元、2亿元和1亿元,而2002年国内最有价值的三位品牌“海尔”、“红塔山”、“长虹”的价值分别为489亿元、460亿元和266亿元,而国外最有价值的三位品牌“可口可乐”、“微软”、“IBM”的价值分别达到了725亿美元、705亿美元和532亿美元。这说明,湖北省在品牌建设上存在着知名品牌少,内在价值低的问题。

(三)规模不经济现象比较突出

湖北主要工业产品规模化不高,效益低。汽车工业除东汽、神龙外,其余整车企业生产能力均不足万辆;钢铁工业除武钢、冶钢、鄂钢具备一定规模外,其他15家地方企业平均产量不到5万吨,且钢材品种严重雷同;水泥工业除华新、葛洲坝、光化等几家企业在30万吨以上规模外,其他200多家企业大部分在10万吨左右;化肥工业除湖北化肥厂、宜化、大峪口、黄麦岭、双环集团外,其它50多家企业均未达到最低经济规模。由于企业生产严重趋同、规模效益较低,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使湖北工业难以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合理有序的发展格局,在国内和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少。

(四)产业集中度不高

湖北企业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集中度低。根据湖北省统计局的数据,2003年,在湖北省38个行业中,80%的行业集中度低于40%。湖北的各产业尽管已初具规模,一些集聚企业之间也建立了分工协作的体系,但从总体情况看,大部分产业仍只是同类企业在地域空间上的简单聚集,没有形成良性的产业市场协作联系,即缺少产业集群的“灵魂”——配套关系。大多数的企业与集群内的其他企业或附近的地方产业联系较少,分工和专业化不明显,面对市场竞争,各个企业仍是单打独斗,而非抱团作战,企业间基本上没有任何形式的合作,技术和信息也不共享,集群的规模效应和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如同一产品多头研制、相互保密,既造成技术资源的浪费,也难保证较高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如钢铁企业仍散布在省内多个地方,一些军工企业虽然向城市转移,但大多并未产生集聚效应。产业布局分散造成产业相互依存度低,产业间由于缺乏协调很难产生预期的系统整体功能大干部分功能之和的产业聚集效益。

(五)产业链较短

湖北多数产业的产业链条过短,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上下游和外围服务企业配套不紧密,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大多数企业生产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低端节点,产品单一,结构雷同,系列化产品不多,产业链条延伸不够。

如湖北是产钢大省,拥有武钢、鄂钢、冶钢等钢材研发和生产实力雄厚的大型,但是钢铁产品的后加工企业薄弱。湖北的钢铁企业处于“孤军奋战”状态。纵向没有

构成完整的链条,横向不能“成群”,产业缺乏“邻里效应”。在有限的市场环境中,钢铁生产上游企业产品还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与现有的钢铁生产能力不配套,如矿石不够、辅助材料不够;钢铁生产与用钢产业的需求不对称,如湖北汽车产业生产能力强,但其需要的型板、型材却多产自外地。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湖北市场钢结构项目订单中约有六成被外地企业拿走。

四、湖北省特色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中部崛起的提出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两圈一带”战略和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为湖北产业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面对湖北省特色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利用湖北的优势发展好特色产业

(一)加大政策支持,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援助

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1.继续改善湖北的投资环境,支持基础设施建设。2.加大金融扶持。要创造条件,组建企业信用担保平台,逐步建立健全产业融资担保体系。积极推进金融机构和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业务合作,加强企业的融资条件,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湖北企业的整体竞争力。3.充分利用智力资源,加大产学研平台和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中心建设,吸引国内优势企业在湖北设立制造基地、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支持有条件、有潜力的企业在关键技术、关键工艺上进行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4.强化服务,构造产业发展的新平台。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创新。加快现代物流体系、金融服务体系、人力资源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完善的产业配套环境。组建为产业发展服务的大物流系统。5.发展激励政策,鼓励具有地方特色的企业发展。将区域性政策和产业政策结合起来,支持湖北地区的产业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突出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

近几年,湖北各地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依托骨干企业和品牌,通过龙头企业牵引带动和园区集聚发展,培育了一批特色支柱产业、产业集群和特色经济板块,初步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如潜江、洪湖等地的小水产品加工,仙桃彭场的无纺布、汉川马口的制线、应城长江埠的精细化工、鄂州燕矶的金刚石刀具、京山的轻工机械、广水的风机、安陆的粮机、通城的涂附磨具等等,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但从总体情况看,特色还不够鲜明,还没有一家像河南双汇、浙江海宁皮革、永康五

金那样的区域品牌。因此,湖北省应该继续优化产业结构,突出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

一是要积极寻找优势。研究市场,准确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经济特色是区域资源特征、发展模式、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的综合体现。每个地区都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有的是区位优势,有的是自然资源优势,有的是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优势。即使没有比较优势,也要努力创造优势。浙江的一些特色板块,本身没有资源,但出现了很多“零资源”的特色经济,这种没有资源依托的特色产业集群有300多个。这种“零资源”特色经济现象,靠的主要是人文精神和浙江人的崇商文化。

二是要错位发展。要找准自身的比较优势以及与市场对接的着力点,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好优势资源,围绕特色产品培育特色产业,围绕龙头企业培植特色经济,实施差别竞争,错位发展。

三是做大规模,培植品牌。规模过小,特色效应就出不来,自然就做不出品牌。要千方百计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努力把这些产品产业做大。这方面,湖北已有一些比较成功的作法。比如汽车、钢铁、烟草等行业的整合,效果就比较好。东汽大力发展轿车生产,实现了产品结构由卡车为主向轿车为主的历史性转变。2006年汽车产量达到55.53万辆,是2000年的2.84倍;武钢与鄂钢重组后,相继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生产能力达到1700 万吨;烟草行业由18家烟厂整合为武烟集团1家,工商利税成倍增长。最近湖北省12个县市突破县域空间,对现有名优茶场实施整合,联合打造“采花毛尖”茶叶区域品牌,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总之,要大打优势牌、特色牌,将特色培育出来,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好品牌。

(三)实施“规模经济”战略,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提高龙头企业竞争力

在生产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关联产业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产业集群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培育经济特色、实施差异化战略的重要抓手和成功之路。

湖北国有企业多,其他企业竞争力低,而且规模不经济现象突出,产业链短。因此湖北应实施“规模经济”战略,整合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打造出特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竞争力。做好湖北产业集群发展,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重视规划指导。要把培植特色主导产业与发展产业集群结合起来,围绕主导产业、核心企业、名牌产品、特色资源,重点培育1-2个带动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要通过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促进关联产业、企业、项目融合,促进企业产品向上、下游延伸,聚集发展。

二是要培育龙头企业。要靠骨干企业带动其它企业发展。在产业集群发展中,骨干企业与其它企业的分工不一样,骨干企业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其它企业围绕骨干企业配套发展。要选择几个重点品牌和龙头企业加以支持,帮助他们做强做大,逐步做到在全国有一定地位,成为同行业的代表。

三是要发展系列集群,做好规模经济与互补。产业集群要走高起点、大规模、专业化的发展路子。注重集群规模和实力,做好规模经济。利用集群内或各集群间企业的互补性,形成相互供给,互为市场,扩大产业链条。比如,鄂州市金刚石刀具产业就涉及金钢砂、基体、刀头、加工机械等,每个环节都可以独立出来做大做强,这样,每一项配套中间产品才能做精做专,并相互配套、互为市场、集聚发展。

(四)加大创新、科研与人才培养,为特色产业提供内在动力

湖北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密集,知识、技术和人才储备优势明显,具有发展特色产业的人才和科技优势。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并使之成为我国重要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大学与科研院所为后盾的多层次、网络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网路。进而为特色产业提供内在动力。

(五)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新形式下特色产业的发展要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那循环经济,做到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实行严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控制,促进资源集约使用、综合利用和节约使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结合技术进步和加强企业管理,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在产品设计、原料获取、生产制造、销售使用、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努力符合环保法规和标准,推动湖北省产业发展模式从先污染后治理型向全过程预防型转变。

《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主要内容

《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主要内容 一、关于规划期限。为2013—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3—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二、关于规划范围。包括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其中:市域为孝感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891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为市辖孝南区、云梦县及双峰山旅游度假区的行政辖区,总面积168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东向、南向和西向至孝南区行政辖区界,北至福银高速,面积共计727平方公里。 三、关于城市发展目标。推进产业跨越,建设经济强市;推进城镇跨越,建设鄂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推进文化跨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推进动力跨越,建设创新城市;推进民生跨越,建设人民幸福城市。通过推进“五个跨越”,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打造“湖北的苏州”,建设“魅力孝感”。 四、关于城镇化发展目标。市域城镇化水平2015年达到55%;2020年达到60%以上;2030年达到70%左右。 五、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城乡一体化走在全省和武汉城市圈前列,到203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0元,城乡居民生活富裕,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生活全面小康的中等发达城市。 六、关于城市性质。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鄂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华孝文化名城和具有水乡园林特色的宜居休闲城市。 七、关于城市规模。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近期(2015年)70万人左右,中期(2020年)90-100万人,远期(2030年)115-125万人。中心城区用地规模为近期(2015年)75平方公里,中期(2020年)90-100平方公里,远期(2030年)115-12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八、关于城市发展方向。未来城市建设用地整体上以向东和东南发展为主,向北、西、南适度扩展。 九、关于中心城区功能分区。为“一城一区,一核多片”结构。“一城”为孝感主城区,“一区”为孝感临空经济区;“一核”为王母湖、野猪湖组成的城市生态绿核,是孝感中心城区的绿肺。“多片”为老城片区,以居住生活、商业服务、文化旅游等职能为主。东城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片区以汽配、电子、机械制造等高端制造业和物流业为主导产业,并结合邓家河湿地公园配套居住、服务功能,远期考虑由单一的工业区向综合性城市组团转变。东城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哲觉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为加快哲觉镇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两年提速发展目标,结合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立足我镇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在广泛征求干部和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哲觉镇位于乌蒙山脉腹地的威宁县,被称为威宁县“南大门”,距县城98公里,东邻麻乍乡,南边、西边接云南省,北靠黑石镇。总面积277.91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32个村民组,10678户,44448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705元。 我镇属典型的农业乡镇,实有耕地面积68000亩,林地面积38874亩,森林覆盖率56.7%。有机肥充足,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地势落差大,最高海拔哲觉村大竹箐梁子2290米,最低海拔新营村马家湾1576米,政府所在地哲觉镇车站组海拔2260米。根据山高谷深地形分为凉山、半凉山、河谷地带。农业立体气候明显,水资源丰

富,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 我镇政府和群众结合土地资源及市场行情,广泛发展中药材种植,极力打造“国药之乡”。2011年种植半夏1663亩,鱼腥草3359亩,百合3316亩,魔芋2592亩,党参1395亩。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近15000亩。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交通限制、信息闭塞等因素,哲觉镇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哲觉镇多项优势产业现已初具规模,规模化、产业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相应的资金需求量也日益增长,自筹能力的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产业化的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全镇26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积累,难以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发展需求

湖北外贸企业百强

湖北外贸企业百强: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武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总公司 冠捷显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名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 湖北沙隆达对外贸易有限公司 湖北美尔雅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非凡电源有限公司 湖北楚源进出口有限公司 湖北天和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黄石东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宜都东阳光化成箔有限公司 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美岛服装有限公司 潜江永安药业有限公司 武汉银泰科技电源有限公司 武汉光谷鸿景科技有限公司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中石化长江燃料有限公司 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三友(随州)食品有限公司 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湖北神龙生态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凯普松电子科技(宜昌三峡)有限公司 湖北省黄麦岭磷化工集团公司 武汉海讯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 湖北保丽家具有限公司 武汉玛丽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烟草湖北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鼎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潜江市莱克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宜昌船舶柴油机厂 湖北华丽染料工业有限公司 武汉湖贝贸易有限公司 宜昌达门船舶有限公司 武汉长光电源有限公司 荷贝克电源系统(武汉)有限公司 随州市随都对外经济贸易有限公司 十堰市平云工贸有限公司 襄樊星火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武汉市科佳机电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有机进出口有限公司 湖北凯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华尔靓浦项硅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海外分公司 爱美克环保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江钻国际贸易(武汉)有限公司 四机赛瓦石油钻采设备有限公司

风险管理理论发展历史

3、我国农村基层廉政建设的现状分析 3.1我国农村基层廉政建设过程中的现有成效 3.1.1国家的反腐倡廉的宣传,已形成了有效预防腐败的思想教育体系; 中国共产党召开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以后,加大了反对腐败的力度,大力倡导廉洁办公,在党内努力建设廉正的风气,坚持不懈的与腐败作斗争,党中央会议一致认为针对反对腐败的斗争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十分必要,而且任务十分艰巨,在此基础上,党中央提出了“建立科学的反腐倡廉工作”这个十分重要的观点,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这也成为确保反腐倡廉工作能取得重要进展的有力保障。农村是宣传反腐倡廉基层基础工作的排头兵,一定要脚踏实地,不断摸索出新的方法将反腐倡廉工作切实有效的宣传下去,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觉悟,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共同营造崇尚廉洁的社会氛围。因此,在农村基层建立起能够有效的预防腐败的发生的思想教育体系。 3.1.2逐步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从源头纯洁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干部不仅是领导农村居民进行生产的组织者,同时在宣传、推动共产党的路线、方针以及党的政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将这些政策具体的执行,农村基层干部能将广大的农民群众和中国共产党紧密的连接起来,带领广大的农民群众走向致富的道路。因此,怎么选好基层的干部便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事关党的十七大指定的路线、方针能否在农村有效的执行,能否实现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着重于选拔干部人才的方法,建立合适和完整的一系列制度用于在农在村选拔和任用基层工作的干部。建立完整的监督基层干部和考核基层干部的机制,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充分的调动农村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成立完整的制度,进行激励保障。不仅要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严格要求,与此同时,还应该关心和爱护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在激励的同时,将保障工作做到位。努力提高农村基层工作干部的综合能力,采用合理的教育和培养方法。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能动性,使每个干部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充分挖掘基层干部的潜力,重视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工作。在提高政策的水平以及工作能力方面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湖北省人民政府 本纲要根据《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省“十三五”发展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是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湖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推动全省发展迈上新台阶,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节“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湖北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紧紧围绕“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总目标,坚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不动摇,坚持竞进提质、效速兼取不松劲,遵循“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全面推进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建设,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始终保持高于全国、中部靠前的良好发展态势,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经济总量跨越提升。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96万亿元,由“十一五”末的全国第11位上升到第8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5亿元,提前两年完成翻一番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5年达到2.9万亿元,五年累计完成10万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千亿元产业由7个增加到17个。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7万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5.2个百分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2015年达到540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产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容

产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容 产业规划内容与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面临的发展问题等有密切的关系。产业发展与规划内容体现创新、特色和区域一体化等理念。立足行业和区域,但又要跳出行业和区域自身的限制,从长远来设计和确立产业发展蓝图,构建创新型的产业体系。产业规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的分析、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产业发展重点方向、产业空间引导和产业发展政策等。 一、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发展可分为不同的阶段,产业发展在各个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发展的驱动因素、产业政策、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区域经济影响作用明显不同。因此,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前提条件是要立足不同行业的总体发展态势,从更广阔的区域背景条件出发,搞清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特征。 (一)产业发展水平的判断 产业发展水平需要从行业和区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判断。首先要从不同行业的国际和国内发展趋势和特征出发,分析该行业在国际或国内同行业中的发展地位和优势,判断和分析该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其次要在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分析各行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水平。有时从行业角度来看,某行业并不代表本行业发展趋势和最高水平,但从区域角度来看,却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相反,有些行业在区域发展中地位不一定突出,但它也许代表着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产业发展水平的判断,应该从行业自身和区域视角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和判断。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准确分析和把握一个行业或一个地区不同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制定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基础。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跳出区域或行业自身的束缚,从更广阔的区域和行业视角来分析产业整体、不同产业之间、产业内部等在发展水平、产业关联、资源利用、区域优势发挥、生态和环境保护、产业用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三)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的基本格局及其特点分析

荆州企业100强

2012荆州百强企业名录法人单位名称资产总计 湖北福娃集团有限公司344270 沙隆达集团公司2242895 湖北省烟草公司荆州市公司813571 中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沙市钢管厂894136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荆州石油分公司482435 中国农业银行荆州市分行18811740 湖北楚源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90550 湖北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202314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荆州分公司792705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荆州分行16029990 湖北凯乐集团2218120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荆州分公司2125385 湖北华丽染料工业有限公司616783 法雷奥汽车空调湖北有限公司530195 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361407 小天鹅(荆州)电器有限公司369756 湖北鑫慧化工有限公司686900 四机赛瓦石油钻采设备有限公司322644 湖北骏马纸业有限公司342613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荆州中心支公司1024348

荆州恒隆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786613 洪湖市洪湖浪米业有限责任公司171212 中国电信股份公司荆州分公司1276840 湖北拍马纸业有限公司119543 湖北吉象人造林制品有限公司456681 湖北金安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22390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荆州市分行9321504 湖北车桥有限公司394285 利洁时(中国)有限公司236093 湖北神电汽车电机有限公司324869 洪湖市兴洪纺织有限公司215521 湖北天浩公路工程有限公司135113 湖北省烟草公司荆州分公司监利县营销部12600 湖北东森木业有限公司149880 湖北省电力公司荆州城郊供电公司500000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总部289840 华意压缩机荆州有限公司172571 荆州市九龙机电(集团)制造有限公司412346 国电长源沙市热电厂290526 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荆州销售分公司19967 湖北得宝染料工业有限公司141107 沙市久隆汽车动力转向器有限公司357421

全过程咨询风险管理

4全过程工程咨询风险管理 4.1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各阶段的主要风险 4.1.1项目决策阶段的主要风险 市场风险:由于对宏观经济形势(包括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经济政策及经济状况)的分析和对市场供需情况(包括主要产品的市场供需状况,价格走势及对竞争力的判断)和预测与实际情况不符;市场调研报告(包括市场调查、预测、市场竞争策略、营销策略等内容)及其论证或者评估不正确或不可靠所引起的风险。 4.1.2技术风险 1工艺技术选用,在先进适用性,安全可靠性,经济合理性,耐久性等方面,存在问题所引起的风险。 2由于对产品品种、建设规模、建设方案和建设地址的选择报告(包括建设条件、资源状况、材料来源与供应、总平面布置、环保、安全、技术经济分析等内容)。可行性研究及其论证或评估不正确或不可靠引起的风险。 4.1.3筹、融资风险 由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渠道与筹措方式不合理或不可靠引起风险。

4.1.4环境风险 由于建设地区的社会、法律、经济、文化、自然地理、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等环境因素对项目目标产生不利影响所引起的风险。 4.1.5项目招、投标阶段的主要风险 项目成立后到承包合同签订之前,招、投标阶段的主要风险 1招标风险:风险承担人是项目主办人(单位)。 2投标(报价)风险:风险承担人是承包商。 3合同风险:风险承担人为双方,但主要是承包商。 4.1.6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风险 承包合同签订后,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风险: 1勘察设计风险 1设计风险 2采购风险 3项目管理风险(质量、安全、费用、进度等风险) 4.1.7项目收尾阶段的主要风险 1合同收尾 2管理收尾 此阶段的风险承担人主要是项目业主。

天门市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天门市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天门经济发展经历了逐步复苏、全面发展、快速发展、稳步发展四个阶段。地理位置优越,东接武汉,西通荆宜,位于武汉与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宜昌的中点,南濒汉江黄金水道,北枕三峡过境铁路。紧衔107、318国道,沪蓉、沪渝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复线(随岳高速)纵贯市境南北。交通条件好。天门市农业基础好,素有棉乡的美誉。随着天门市经济开发区的建立,经济逐渐发展。天门市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基本功能定位为:武汉城市圈现代制造业协作配套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休闲度假旅游度假基地、现代物流副中心。天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市域北部属于大洪山余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的前沿平岗,西部和中部为平原的地带,东部为滨湖地区。境内有四大水系,即东北部的汉北河水系;中部的汈汊湖水系;东南部的沉湖水系及汉江外滩水系。天门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多年平均降水量在997~1200mm之间。天门市是中国内地著名侨乡,湖北省的重点侨乡。天门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有78,000多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市有归侨500多人,侨、港、澳眷属82,000多人。天门华侨出国始于18世纪末,先后经历了北上(欧洲)时期、南下(东南亚)时期和新移民时期等几个阶段。 天门市的发展现状。农业上,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天门市的优质棉、优质稻、双低油菜、瘦肉猪和特色水产品已纳入湖北省农业板块基地建设行列;龙头企业逐步壮大;合作组织不断发展;科技推广应用不断提升。工业上,现已形成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医药化工、食品加工为支柱的工业经济格局,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旅游业上,近几年来在现有的陆羽公园,石家河文化旅游区,长寿山等旅游景点的基础上,又重新修建了东湖和西湖,作为天门有名的东西湖,不仅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周边地区的发展。目前,小磨香油、天门土鸡蛋、黄花菜、酱鸡酱鸭、杨场酱品、天门烤鱼、汉江腊鱼等大批天门土特产品成为馈赠亲友和外来游客的必选商品。《茶经》竹简、茶具、陆羽纪念盘、书画作品、扇品、茶香被以及蓝印花布等旅游纪念品也深受外来游客的青睐。随着农副产品加工的深化和工艺品开发的进步,随着天门旅游市场的逐渐升温,天门旅游商品将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不断增加新的产品。天门旅游业毕竟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比较滞后,目前仍然是一个弱势产业。全面完

产业发展规划范文

产业发展规划范文 (以农业、传统花炮产业、花木业、纺织业、食品业为主导,工业低产出、高耗能、高污染,农业管理经营落后,第三产业缺乏,未发挥区位优势联动周边长株潭园区集约发展) (一)产业转型升级战略 根据**镇原有纺织、食品、花木、油茶、机械制造、花炮以及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商贸、休闲旅游业进行分析。在**镇规划期内,选择花炮花木、机械制造、休闲旅游作为主导产业。 1、农业富民 (1)着重发展花木及其配套产业:**镇将以绿色健康为主题,发展以油茶种植为主的特色农业。目前**已引入湖南粮食集团在园区食品工业基地成立了湖南金霞油茶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8-10亿元打造油茶生态文化博览园。同时,**拟依托电子市场建设的良好条件,做强做大花木种植、交易、集散产业,按照特色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要求,推进规模经营。在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上,做精做细,发展赏花,看花,木雕,精油等相关配套产业,将**镇建设成为“中国花木之乡”。

(2)加强区域协作:依托柏加镇的花木发展的辐射优势、**镇电子交易市场及较好的交通条件,将浏阳市百里花木走廊的花木资源交易集中到**镇,不断促进资源的积聚和影响范围的扩大。 (3)跨行业发展:加大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合作,确定农业在食品工业、旅游业产业链中的地位。 2、工业强镇 (1)环保科技示范园建设:浏阳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浏阳市环保科技示范园。园区实现产业定位转型,退出印染产业,定位为以汽车零配件、机械制造、医疗器械、油茶综合开发、大型食品企业为主的综合型园区,形成一园二基地(机械制造基地和食品工业基地)的格局。机械制造基地争取引入整体实力较强、创新能力较强、与区域关联度较强的企业,及与区域大型企业合作能力较强的零部件生产企业。食品工业基地则争取依托当地特色菜肴发展熟食加工,如黑山羊制品,湘未蒸菜等,打造独具品牌,同时在巩固现有食品工业的基础上,将生物技术、有机食品以及食品饮料产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打造知名品牌,做强入园企业。 (2)对接长株潭产业:长株潭产业的基本特点为以产业园为依托集聚发展,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已经基本形成,产业逐渐向“两

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经济 国民经济发展 湖北是经济强省,2012年GDP达22250.16亿元,增速达11.3%,快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九位;人均GDP38878元人民币,折合6158美元,居中国中部省份第一位。 湖北消费水平较高,201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9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居全国第六位。城镇实现零售额7795.57亿元,增长16.8%;乡村实现零售额1401.24亿元,增长11.7%。全省城镇居民收入22903.8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全省企业在岗职工工资达到37672元,年均增长18.9%。2012年全省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04.17亿元,比上年增长27.6%。产业结构稳步升级,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848.77亿元、11190.45亿元和8210.94亿元,分别增长4.7%、13.2%和10.8%。三大产业结构为12.8:50.3:36.9。 截至2012年12月,湖北省有11个国家级开发区分别是: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东湖高新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即光谷,含东湖综合保税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4月在开发区内设出口加工区。含武汉出口加工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含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孝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 农业 2012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848.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粮食种植面积418.0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8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7.29万公顷,减少1.58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45.73万公顷,增加2.77万公顷。粮食总产量2441.81万吨,比上年增产53.28万吨,增长2.2%;棉花总产量53.15万吨,增产0.57万吨,增1.1%;油料产量319.66万吨,增产14.95万吨,增长4.9%。 第二产业 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2012年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11230家,比上年净增1312家,增长13.2%。完成工业增加值955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工业产品结构改善,高新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增加值270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8.3%。工业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全省工业完成销售产值3101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2%,钢铁、汽车、石化、电力、食品、电子信息、纺织、装备制造、建材等重点行业实现销售产值超千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3%。全年全省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02.90亿元,增长10.6%;其中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576.90亿元,下降1.0%。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全省资质以内建筑企业2774家,完成施工产值6865.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实现利润291.18亿元,增长25.8%;

襄阳100强企业

襄阳前100强企业 1.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襄阳卷烟厂 2.风神襄阳汽车有限公司 3.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4.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襄阳工厂 5.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 6.湖北华电襄阳发电有限公司 7.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康奈可(广州)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襄阳分公司 9.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10.湖北奥星粮油工业有限公司 11.枣阳市立晋冶金有限公司 12.宜城市襄大农牧有限公司 13.湖北新华光信息材料有限公司 14.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15.湖北梅园米业有限公司 16.襄阳万宝粮油有限公司 17.襄阳市长源东谷实业有限公司襄阳分公司 18.华新水泥(襄阳)有限公司 19.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老河口东风创普专用汽车公司 20.襄阳市长源东谷实业有限公司 21.湖北东方化工有限公司 22.襄阳鲁花农香花生油有限公司 23.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 24.襄阳康豪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25.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26.湖北天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 27.湖北金华麦面集团有限公司 28.湖北江山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29.枣阳元大粮油工业有限公司 30.湖北美亚达集团涂镀板有限公司 31.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 32.襄阳泽东化工有限公司 33.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 34.兆山集团襄阳机床有限公司 35.葛洲坝宜城水泥有限公司 36.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37.金鹰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38.襄阳时瑞达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39.葛洲坝老河口水泥有限公司 40.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 41.湖北陶金瓷业有限公司 42.湖北回天胶业股份有限公司 43湖北中航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十堰未来的发展趋势

湖北省十堰市“十二五”规划蓝图 首先,湖北省十堰市加快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我市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根据我十堰市的特点,确立了“把十堰建设成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 10多条城区主干道和万亩山地整理,使城区发展空间扩大了30平方公里;机场、铁道、高速公路、码头等立体交通网络正在抓紧建设。再者,全市加快发展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我市的城市化率由五年前的29%提高到41%,人均GDP从五年前的0.96万元提高到1.9万元,达到了工业化中期阶段标准值(1.6万元至3.2万元)。这些都为我市“十二五”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区域性中心城将实现“三个一百” 实现“两个目标”,就是基本实现全面小康和建设成为鄂渝陕豫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三区一中心”,就是要全力打造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国家级汽车产业集聚区、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实施“四大战略”,就是要坚持实施工业兴市、生态立市、旅游活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推进“五大建设”,就是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十堰建设成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对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通俗指标,十堰市概括了“三个一百”,即力争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一百平方公里,城区人口接近一百万人,建成“百万辆级汽车城”。

重点项目约600个总投资6000亿元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发改委对全市的项目梳理入库。目前,已初步纳入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约600个,总投资6000亿元以上。这些项目包括武当山机场建设、百万辆级汽车城项目、竹山竹溪百里城镇带建设、十(堰)巫(溪)高速公路、三门峡—十堰—宜昌铁路、武汉至西安高铁等等。

达州市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达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三大特色产业:以天府药业、天予药业、琦云药业、天然药业、福瑞药业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产业,以川环科技、川鼓、同达博尔等为代表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以达钢集团、正源公司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 丰富的天然气、硫磺、中药材、生物质等资源优势,具有依托化工、冶金、机电、中药生产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潜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的20%。 节能环保 ◆重点项目:①清洁能源汽车发动机及整车制造项目;②金恒机械清洁能源汽车发动机缸体项目;③川环科技高性能FVQM涡轮增压柔性管路系统生产线项目;④川鼓公司高效节能风机项目;⑤同达博尔节能空调项目;⑥佳境环保公司垃圾发电项目;⑦开江废旧橡胶回收综合利用项目;⑧宣汉国华环保科技公司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水污染及大气污染防治处理设备、噪声治理设备研发项目;⑨新达泵业大型高效节能污水处理泵项目;⑩达钢钢渣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宣汉s13型、调容高效节能变压器生产项目;?利用废旧汽车、工程机械、机床和农业机械等生产的再制造产品项目。 ◆重点产品:清洁能源汽车,汽车发动机,高效节能风机,节能空调,固体废弃物、污染物处理设备,S13型变压器。 新材料 ◆重点项目:①达钢集团600兆帕及以上含钒高强度钢项目;②达钢集团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③宣汉正源公司微玻纤及VIP纳米芯材项目;④渠县玄武岩纤维项目;⑤万源山水矿业公司石膏晶须制造项目;⑥达兴能源公司烯烃及下游产品项目;⑦渠县凌强无机盐公司纳米碳酸钙项目;⑧瓮福达州公司电子级磷酸及磷酸综合利用项目;⑨玖源化工聚苯硫醚及纤维项目;⑩大竹苎麻再生纤维素纤维产品开发项目;?达钢集团含钒玻璃项目;?达钢集团钒钛催化剂项目;?高品质轴承、齿轮钢、工模具钢开发项目;?高性能白炭黑项目。 ◆重点产品:含钒高强度钢材,锂电池负极材料,微玻纤,玄武岩纤维,电子级磷酸,聚苯硫醚纤维,苎麻再生纤维素纤维,含钒玻璃,石膏晶须,苎麻再生纤维素纤维,含钒玻璃,白炭黑。 生物产业 ◆重点项目:①地奥天府药业公司地榆升白片等现代中药项目;②琦云药业公司现代中药有效成分提取项目;③四川银杏实业公司银杏叶生物制药项目;④四川天予药业公司中药材产业化开发及循环利用项目;⑤达州苎麻、油橄榄等农作物生物育种及产业化项目;⑥渠县生物农药产品开发项目;⑦大竹县春宇林产生物育苗及生物药品研发项目;⑧开江县橄榄叶提取苦苷和葛根提取异黄酮项目;⑨新型药用辅料及包装材料项目;⑩中药复方新药开发项目;?淀粉基塑料生物基材项目;?工业用糖化酶、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等现代发酵关键酶制剂项目;?阿玛宁公司洛神花提取项目;?利根葛业葛根精深加工项目。 ◆重点产品:淀粉基塑料,工业用糖化酶、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地榆升白片,回生口服液,活力苏口服液、慢肾宁合剂,生物农药,银杏、橄榄叶、葛根等中药提取物。 电子信息 重点项目:①四川鹏翔电子公司智能燃气表、电表、水表开发项目;②四川维奇光电新

湖北省经济发展情况

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 一、工业 湖北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是中国三大钢铁基地之一,中国最大的中、厚、薄板和特种钢生产基地,中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中型货车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重型机床和包装机械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水电基地,中国最大的联碱、农药和磷、盐化工及纤膏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纺织基地之一。已建立起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体系,形成了以汽车、钢铁、光电子信息为优势产业的格局。 2008年,全省全社会投资完成5798.56亿元,同比增长27.9%,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32.67亿元(下同),同比增长29.1%,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1.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6.46亿元,增长92.6%,增幅提高6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250.21亿元,增长38.7%,增幅提高8.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966.00亿元,增长21.2%,增幅回落4.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92.67亿元,增长23.3%,增幅回落4.8个百分点 (一)汽车产业 湖北省机械汽车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一主两带”的产业基础。“一主”即以汽车产业为主导,机床工具、电工电器、仪器仪表、石化通用机械、重型矿山机械、食品包装机械、通用基础件、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内燃机、文化办公设备、民用机械等门类齐全、实力较雄厚的13大产业。“两带”即以东风公司十堰、襄樊、武汉为基地的汽车产业集聚带,以宜昌、荆州、武汉、黄石为基地的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集聚带。已形成了东风有限、神龙、三环、凯迪电力、武锅、长动、武船等一批大集团大公司为支撑的产业格局。东风公司与日本日产公司实现跨国重组、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提升合作层次、与日本本田公司扩大合作领域等,标志着东风公司跨入了国际性大公司行列;三环集团重组省汽车集团后实力进一步增强。作为中国三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湖北省整车生产能力已达到80万辆,基本形成了“轿、重、中、轻、专”并举,“高、中、低”档车型齐全的产品结构。在整车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湖北省零部件产业日趋壮大,目前湖北省拥有零部件企业7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的310家),年配套能力已超过60万辆份。行业排名前10位的大公司完成工业产值占全省机械汽车工业60%以上。 (二)信息产业 湖北省信息产业在“十五”期间继续全面快速高效发展,制造业规模成倍增长,政务、企业及社会信息化工作全面推进,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无线电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监管能力不断强化。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普遍增强,为“十一五”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在“九五”期间年均增长27%的基础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摘要】 众所周知在我国经济渐入佳境的今天,大大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而财务风险是企业生存发展中终究绕不开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企业的财务人员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朝着好的方向生存发展。针对这一点,本文主要深入分析研究财务风险,重点剖析了在瞬息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以期促进企业大展宏图。 【关键词】 财务风险;防范;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朝着愈来愈好的方向发展,财务风险成为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企业虽然想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但却忽略了其本身的特性与产生的缘由。只有从最根本的了解开始,才能够对症下药,做出最有效的防范措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本文通过分析财务风险在财务活动中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使企业能够尽量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 财务风险是因为企业存在财务结构上的一些问题,导致财务出现状况,企业因无法及时偿还债务而经营活动失败的现象。财务风险如同看不见的空气一样始终萦绕在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是否拥有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尤为重要,其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因财务风险而使企业陷入不利地位的情况。 (二)基本特征 财务风险关乎企业的生存大计,是企业无法绕开的。企业只有全面了解财务风险的特性,才能从根本上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财务风险具有以下几个的基本特征: 1.客观性:财务风险存在于每时每刻,每个地方。它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转移,也不会被彻底消灭。人们只能通过有效的措施去防范和控制它,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所造成的危害。 2.全面性:企业在积累、筹集以及分配、应用资金等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财务风险。简而言之也就是财务风险具有全面性,即贯穿于各个环节[1]。 3.不确定性:外界环境是影响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换言之也就是外界环境不同,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以及发生机率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性。而外界环境又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同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有效的控制它,合理的利用它,那就可以降低财务风险给企业造成的危害。 4.风险与收益共存性:虽说在某些时候,风险的存在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风险往往也会带来机遇,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如果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合理利用,甚至可以取到意想不到的收益.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 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内部因素之外还包括外部因素。企业需要了解并分析各个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才能够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一)企业经营管理的外界环境变化多端 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外界的环境也会随着时间而不断的变化,往往企业不能够随机应变这些瞬息万变的外界环境,这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外部因素。诸如社会以及市场、经济等方面的因素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改变着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及管理水平。另外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也是无法预测,改变的。而这也就决定着个来无法有效控制财务风险。从企业的发展角度而言,如果环境朝着有利的方向变化,那么就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相反的如果

湖北省普通本专科毕业生数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湖北省普通本专科毕业生数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全面、客观、深度分析当下湖北省普通本专科毕业生数量情况现状及趋势脉络,通过专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手段,剖析湖北省普通本专科毕业生数量情况重要指标即本专科毕业生总数量,本科毕业生数量,专科毕业生数量等,把握湖北省普通本专科毕业生数量情况发展规律,前瞻未来发展态势。 湖北省普通本专科毕业生数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湖北省普通本专科毕业生数量情况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处理。无数据不客观,借助严谨的数据分析给与大众更深入的洞察及更精准的分析,体现完整、真实的客观事实,为公众了解湖北省普通本专科毕业生数量情况提供有价值的指引,为机构和个体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目录 第一节湖北省普通本专科毕业生数量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湖北省本专科毕业生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湖北省本专科毕业生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本专科毕业生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湖北省本专科毕业生总数量占全国本专科毕业生总数量比重统计 (3) 四、湖北省本专科毕业生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湖北省本专科毕业生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本专科毕业生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本专科毕业生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湖北省本专科毕业生总数量同全国本专科毕业生总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湖北省本科毕业生数量指标分析 (7) 一、湖北省本科毕业生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本科毕业生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湖北省本科毕业生数量占全国本科毕业生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湖北省本科毕业生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湖北省本科毕业生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本科毕业生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 发 展 规 划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宣汉县庙安乡地处位于宣汉西南部,是达州市高效农业基地、达州市30强进步乡之一,也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距达州市21公里、宣汉县城23公里,交通便捷。目前,全乡通车里程达90余公里,有4条出境公路,即庙磐路、庙东路、庙洋路、庙天路。2014年完成了对庙磐路的拓宽,正在进行其它三条路的拓宽;对全乡实现了100%的村、100%的社通水泥路。庙安乡乡域区位优势明显,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种植水果。 二、农业产业概况 庙安乡辖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00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庙安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操作下,宣汉县庙安乡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抓了西瓜、脆红李、梨等特色产业,特别是2011年以来,脆红李产业在全乡得以突破性发展,已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2013年,全乡脆红李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乡脆红李扩种3000亩,15万株,连片种植猕猴桃500亩,为做大做强水果产业,组建成立了庙安乡水果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在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努力

下,庙安水果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并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展示庙安的平台与名片。与此同时,庙安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给庙安乡带来了水保工程项目,依托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等办法建乡村酒店、露营地、绿林居拟把庙安乡打造成为“春观花、夏品瓜、秋摘果、冬赏雪”和“山乡李海、瓜甜心醉”的“巴山特色花果山、乡村旅游体验区”。 三、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丰富庙安特色产业种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 规划期限:2014年至2017年。 规划范围:庙安乡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扩种脆红李2000亩,,种植黄瓜2000亩,种植西红柿3000亩,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红薯2000亩,大路蔬菜2000亩。 2、经济林。规划种植107杨树3000亩,种植花卉、苗木100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1000亩,种植牛蒡1200亩,种植

湖北省发展战略

【第153期】湖北省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战略 编者按:本文系作者为湖北省纪检干部培训班学员作的报告摘要。报告分三次讲、涵三部分。第一部分,湖北省的基本 情况、五大优势;第二部分,湖北省的发展战略:“两圈一带”; 第三部分,关于东湖国家创新示范区的有关情况。本报告立足 历史的高度、现实的角度、全球的视野,进行了纵横捭阖的论 述,内容丰富,具有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但由于篇幅太长,不得不删除了一些具体内容,特予刊发。 湖北省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战略 中共湖北省委宣传副部长余立国 湖北历史悠久,几千年前就有人类生息。清朝康熙六年,湖北左司改为湖北省,沿袭至今。湖北位于中国内陆腹地中心、长江中游,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简称鄂。国土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070万,其中乡村人口4016万。现设12个直辖市、一个自治州、一个林区、三个直管市、21个县级市、39个县。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过万亿。 一、省情:五大优势 湖北的省情可以概括为这么几句话:鱼米之乡、工业摇篮、科教高地,九省通衢和文化大省。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一)湖北农业优势突出,素有“鱼米之乡”美誉 自古以来就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为什么会是如此,就是因为湖北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和资源禀赋。湖北位于中国内陆腹地中心,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高地和平原兼备,又处于亚热带和温带交替区域,气候具有南北过渡特征,生物物种非常丰富,资源和气候环境十分利于农业生产,土地肥沃,降水充沛,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我省多年来被国家确定为农业主产区(全国共13个)。

我省将继续巩固和发展这种优质农产品优势,通过加强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高质量、扩大规模,确立我省农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建成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二)湖北是近代工业发祥地,素有“工业摇篮”之称 作为现代文明主要推动力的工业,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湖北经济发展的命脉。回眸过去,湖北工业曾经历了领跑全国的辉煌历史。早在120多年前的1889年,近代中国“洋务运动”主将之一张之洞主政湖北。他秉持“以工为本”的理念,推出系列新政,拉开了湖北乃至中国近代工业的序幕。新中国成立后,在近代中国工业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湖北,被国家赋予建设“南方工业基地”的光荣使命。“一五”时期,国家根据交通便利、生产地接近原材料产地等生产力布局条件的原则,充分利用长江两岸铁铜矿的资源优势、江汉平原的农业优势、长江航运和京广铁路运输的交通优势,对湖北工业进行布局。“三线建设”期间,湖北再次成为国家投资重点地区,工业建设的主战场转移到鄂西、鄂西北广大地区,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的鄂东钢铁工业基地;以十堰为中心的鄂西北汽车工业基地;以荆门为中心的“鄂中石油化工基地”;以宜昌为中心的鄂西能源工业基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齐全的工业体系及雄厚的产业积淀。在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省长宣布,在今后的投资中已策划入库重大项目3.7万个,投资规模总计超过12万亿。同时,确保今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逾万亿,其中工业重点项目将完成千亿元以上(包括咸宁核电等重点项目)。通过这些建设项目的完成与带动,湖北工业将重现辉煌。 (三)湖北科教优势明显,素有“科教高地”之誉 自古以来,“惟楚有才”已成为荆楚的代名词。就是在中国近代社会,湖北的教育也是全国最发达的地区。在张之洞主政湖北时,曾创造过许多“全国第一”:第一所中学、第一所女子师范学堂、第一所大学、第一所职教学校、第一所武备学堂,乃至第一所幼稚院,教育经费全国第一,国外留学生全国第一。发展到今天,湖北的科教力量和人才数量都位居全国前列。在科研方面,在鄂各类科研基地数量总数位居全国第五名,国家重点实验室仅次于京沪位居第三位。所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