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勇《公共经济学》复习整理

杨志勇《公共经济学》复习整理
杨志勇《公共经济学》复习整理

目录

第零章 (3)

一、名词解释 (3)

第一章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3)

一、名词解释 (3)

二、图示模型 (5)

第二章公共产品 (5)

一、名词解释 (6)

二、图示模型 (6)

四、定理证明推理 (6)

第三章公共选择 (6)

一、名词解释 (6)

二、图示模型 (8)

三、意义影响 (8)

第四章公共支出理论 (8)

一、名词解释 (8)

二、图示模型 (9)

三、意义影响 (9)

四、定理证明推理 (10)

第五章购买性支出 (10)

一、名词解释 (10)

二、图示模型 (10)

三、意义影响 (11)

第六章转移性支出 (11)

一、名词解释 (11)

三、意义影响 (12)

四、定理证明推理 (12)

第七章税收理论 (12)

一、名词解释 (12)

二、图示模型 (16)

三、意义影响 (17)

四、定理证明推理 (17)

第八章商品税 (17)

一、名词解释 (17)

三、意义影响 (19)

第九章所得税 (19)

一、名词解释 (19)

三、意义影响 (20)

四、定理推理证明 (20)

第十章其她税收 (21)

一、名词解释 (21)

三、意义影响 (22)

第十一章国有经济 (22)

一、名词解释 (22)

三、意义影响 (23)

第十三章政府预算 (23)

一、名词解释 (23)

三、意义影响 (24)

第十四章赤字、公债与财政政策 (25)

一、名词解释 (25)

三、意义影响 (27)

四、定理证明推理 (28)

第十五章政府间财政关系 (28)

一、名词解释 (28)

二、图示模型 (29)

三、意义影响 (29)

第零章

一、名词解释

0、2、1

政府:对居住在某一社会中的个人活动进行管理、提供基本服务,并为此类服务提供资金的组织。

公共企业: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宗旨的企业。

非营利性组织:以执行公共事务为目的而成立的公益组织。

政府有机论:社会就是自然的有机体,每个人都就是有机体的一部分,政府就是有机体的心脏,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

政府机械论:政府就是个人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人为创立的东西,人就是社会的主体。

第一章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一、名词解释

1、1

1、1、1

帕累托效率:若一种变动能使一个社会成员福利增加而不使任何一个成员福利下降,则该变动就是有效率的。

帕累托最优:在既定个人偏好、生产技术与要素投入下,资源重新配置无法做到在让一人处境改善的同时,而不使她人处境变差的状态。

帕累托改善:一个社会能通过资源重新配置使一人处境变好的同时,不使她人处境变差的状态。

补偿准则:收益能够补偿损失就就是有效率。

卡尔多效率:若一种变动能使一个社会成员福利增加并能补偿另一人的损失还有剩余,则该变

公共经济学教学提示

《公共经济学》教学提示 (适用于杨志勇、张馨编著:《公共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0 导论 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随意点击某个门户网站的新闻网页,教师还可以随意选择一日的报纸,给出新闻标题,将逐条新闻与公共经济学联系起来。 理解什么是公共部门 理解国家观或政府观,强调现代经济中,何种政府观更具有现实意义。 0.4节学科发展不适合在课堂上讲授,宜作为课外阅读材料,或在期末讲完其他所有内容的时候,再回过头讲解。 本章所提供的课外阅读材料是介绍与公共经济学课程学习密切相关的资源。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授课对象,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阅读材料提供的目的,不是要求所有学生都应该去阅读,而是帮助对课程内容感兴趣想要进一步学习的学生以及需要对某个专题作深入研究的学生,提供一个资料来源。 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表现之一就是如何寻找本领域的基本材料。 《公共经济研究·国际财税理论前沿报告2005专辑》(厦门大学公共财政研究中心和厦门大学财政科学研究所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介绍了公共经济学领域主要杂志,并对2004年度该杂志的主要内容作了介绍。《公共经济研究2007》 (https://www.360docs.net/doc/bc618679.html,/product.aspx?product_id=20278916)也有较多理论综述,可供参考。登陆https://www.360docs.net/doc/bc618679.html,可获取相关资料。 总的原则是,围绕每章的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看懂的内容,尽量少讲。课堂应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讲解重点和难点,并组织适当的分组讨论。 1 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本章的目的是回顾经济学原理或微观经济学的部分内容。学生如果已经系统学习过此类课程,教师可以只就公共产品、外部性、公平观等内容作简要介绍。必要时需要回顾经济学原理或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内容。本章的重点是公共部门的

杨志勇公共经济学第4版考研真题和答案

杨志勇公共经济学第4版考研真题和答案 杨志勇《公共经济学》(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课后习题】 目录 本资料是杨志勇《公共经济学》(第4版)教材的配套题库。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收录了中央财大、北邮、首都经贸、南开大学、中南财大、浙江财大、东北财大、山东大学、河南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按照题型进行分类,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通过本部分的练习,可以帮助考生掌握命题规律和出题特点。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详解。根据教材和公共经济学相关资料对本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 试看部分内容 考研真题精选

一、概念题 1资本性支出[中央财大2011年研] 答:资本性支出是指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其中有用于建筑厂房、购买机械设备、修建铁路和公路等生产性支出,也有用于建筑办公楼和购买汽车、复印机等办公用品等非生产性支出。这种支出的明显特点是,它的耗费的结果将形成长期使用的固定资产。所以,资本性支出不能全部视为当期公共物品的成本,因为它所形成的成果有一部分是在当期受益,但更多的是在以后的较长时间内受益,与此相对应,资本性支出的一部分应在当期得到补偿,而大部分应分摊到未来的使用期;如果用当年税收去补偿全部的资本支出,就等于将未来公共物品的成本提前到本期,这样也会使公共物品的受益与公共物品的付费在时间上发生差异。 2经常性支出[中央财大2009年研] 答:经常性支出是指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这种支出的特点是,它的消耗会使社会直接受益或当期受益,比如,行政管理费包含公务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修缮费等,这些费用的消耗就会成为当期服务的公共物品——行政管理、社会秩序、社会安定、经济信息等。

杨志勇《公共经济学》复习整理

杨志勇《公共经济学》复习整理 目录 第零章 (5) 一、名词解释 (5) 第一章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6) 一、名词解释 (6) 二、图示模型 (11) 第二章公共产品 (11) 一、名词解释 (11) 二、图示模型 (12) 四、定理证明推理 (13) 第三章公共选择 (13) 一、名词解释 (13) 二、图示模型 (16) 三、意义影响 (17)

第四章公共支出理论 (17) 一、名词解释 (17) 二、图示模型 (19) 三、意义影响 (20) 四、定理证明推理 (20) 第五章购买性支出 (20) 一、名词解释 (20) 二、图示模型 (22) 三、意义影响 (22) 第六章转移性支出 (23) 一、名词解释 (23) 三、意义影响 (26) 四、定理证明推理 (26) 第七章税收理论 (26) 一、名词解释 (26) 二、图示模型 (37) 三、意义影响 (37) 四、定理证明推理 (37) 第八章商品税 (38) 一、名词解释 (38)

三、意义影响 (42) 第九章所得税 (43) 一、名词解释 (43) 三、意义影响 (44) 四、定理推理证明 (45) 第十章其他税收 (46) 一、名词解释 (46) 三、意义影响 (48) 第十一章国有经济 (49) 一、名词解释 (49) 三、意义影响 (51) 第十三章政府预算 (51) 一、名词解释 (51) 三、意义影响 (54) 第十四章赤字、公债与财政政策 (55) 一、名词解释 (55) 三、意义影响 (62) 四、定理证明推理 (63) 第十五章政府间财政关系 (63) 一、名词解释 (63)

杨志勇《公共经济学》复习整理

目录 第零章 (3) 一、名词解释 (3) 第一章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3) 一、名词解释 (3) 二、图示模型 (5) 第二章公共产品 (5) 一、名词解释 (6) 二、图示模型 (6) 四、定理证明推理 (6) 第三章公共选择 (6) 一、名词解释 (6) 二、图示模型 (8) 三、意义影响 (8) 第四章公共支出理论 (8) 一、名词解释 (8) 二、图示模型 (9) 三、意义影响 (9) 四、定理证明推理 (10) 第五章购买性支出 (10) 一、名词解释 (10) 二、图示模型 (10) 三、意义影响 (11) 第六章转移性支出 (11) 一、名词解释 (11) 三、意义影响 (12) 四、定理证明推理 (12) 第七章税收理论 (12) 一、名词解释 (12) 二、图示模型 (16) 三、意义影响 (17) 四、定理证明推理 (17) 第八章商品税 (17) 一、名词解释 (17) 三、意义影响 (19) 第九章所得税 (19) 一、名词解释 (19) 三、意义影响 (20) 四、定理推理证明 (20) 第十章其他税收 (21) 一、名词解释 (21) 三、意义影响 (22)

第十一章国有经济 (22) 一、名词解释 (22) 三、意义影响 (23) 第十三章政府预算 (23) 一、名词解释 (23) 三、意义影响 (24) 第十四章赤字、公债与财政政策 (25) 一、名词解释 (25) 三、意义影响 (27) 四、定理证明推理 (28) 第十五章政府间财政关系 (28) 一、名词解释 (28) 二、图示模型 (29) 三、意义影响 (29)

杨志勇《公共经济学》复习

目录 第零章.........................................................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一、名词解释................................................ 二、图示模型................................................ 第二章公共产品................................................ 一、名词解释................................................ 二、图示模型................................................ 四、定理证明推理............................................ 第三章公共选择................................................ 一、名词解释................................................ 二、图示模型................................................ 三、意义影响................................................ 第四章公共支出理论............................................

杨志勇公共经济学复习

杨志勇公共经济学复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目录

第零章 一、名词解释 0.2.1 政府:对居住在某一社会中的个人活动进行管理、提供基本服务,并为此类服务提供资金的组织。 公共企业: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宗旨的企业。 非营利性组织:以执行公共事务为目的而成立的公益组织。 政府有机论:社会是自然的有机体,每个人都是有机体的一部分,政府是有机体的心脏,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 政府机械论:政府是个人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人为创立的东西,人是社会的主体。

第一章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一、名词解释 1.1 1.1.1 帕累托效率:若一种变动能使一个社会成员福利增加而不使任何一个成员福利下降,则该变动是有效率的。 帕累托最优:在既定个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下,资源重新配置无法做到在让一人处境改善的同时,而不使他人处境变差的状态。 帕累托改善:一个社会能通过资源重新配置使一人处境变好的同时,不使他人处境变差的状态。 补偿准则:收益能够补偿损失就是有效率。 卡尔多效率:若一种变动能使一个社会成员福利增加并能补偿另一人的损失还有剩余,则该变动是有效率的。 卡尔多改善:一个社会能通过资源重新配置使一人处境变好的同时,能补偿另一人的损失还有剩余的状态。 1.1.2 交换效率:将既定产品分配给社会成员后,形成重新分配只能使一人处境改善而另一人处境恶化的状态。 生产效率条件:生产要素的配置达到要增加一种产品产出只能减少另一种产出的状态。 1.1.3

功利主义标准:社会福利是每人效用之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是总福利最大化或平均福利最大化。边际效用曲线相同的个人的收入应该一样。罗尔斯标准:社会公平状况取决于该社会中生活处境最差的那个人。无知面纱:每个人都无法准确预计自己在未来处境中是否会变得很差。机会公平:收入分配在机会公平下实现,则结果合理。 极乐点:总效用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 1.2 公共产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 非竞争性:新增消费者所引起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非排他性:阻止他人消费的成本过高,而在有效覆盖范围内任何人都能消费。 搭便车:人人都不想出钱而又想享受公共产品,导致公共产品不能充分有效提供的现象。 1.2.2 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 1.2.3 规模报酬递增:某一产品或行业净收益增长速度超过生产规模扩大速度的状态。 逆向选择:由于事前信息不对称,导致相关经济主体做出与交易另一方期望截然相反的选择。 道德风险:由于事后信息不对称,导致相关经济主体做出本来可以避免的行为。

公共经济学教材

公共经济学入门教材 初期,以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式,阅读和浏览了一些公共经济学方面的著作。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深入的对每个细节问题进行理解和分析,所以本阶段阅读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公共经济学的一般性理论框架体系,考察公共经济学学科所涵盖的主要领域和内容,以及比较各种类型公共经济学方面教材或著作的异同之处,目的是对公共经济学这一理论学科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以期对以后深入研究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对公共经济学一般性框架的理解 公共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与私人经济相对应的,政府机构、非营利部门等公共部门经济活动、行为及其绩效的学科。通过阅读众多教材和专著,我试图寻找一条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线索。虽然众多教材都各自有自己的体系和侧重(尤其是国外教材),但我感觉还是有一个一般性的理论线索可以把握。即:市场万能(亚当·斯密的思想、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市场失灵(公共产品、外部性、不对称信息、自然垄断、公平、稳定等问题以及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增加(凯恩斯主义、公共选择理论、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公共规制)→政府失灵(对第二定理的怀疑、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加强预决算管理、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和市场边界技术划定问题。其中公共经济学学科诞生于政府大幅干预经济时期,即20世纪50年代凯恩斯主义盛行时期,并且现代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是公共经济学诞生、发展前提基础。 此外,在公共产品范围界定问题上还引出了对政府间财政分权和财政关系的探讨;对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的否定,引出了对公共经济效率问题的关注,因此公共经济主要方面的效率也进行了深入地展开研究:在公共支出方面引出了对各种支出项目的深入研究和预决算体制管理的研究;在公共收入方面引出了税收原则、税收负担、税收转嫁、公债以及最优税制问题和税收结构问题的深入研究;在公共规制方面引入了基于效率和社会福利的经济规制和社会规制问题的研究。 基于以上分析,公共经济学的一般分析框架可描述为:先以市场效率(帕雷托效率)和福利经济学基础入手;再分析市场失灵问题,包括公共产品、外部性、不对称信息、自然垄断、公平、稳定等问题;随后重点分析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提供的局部和一般均衡模型等各种公共产品提供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直接民主:各种投票理论和规则、间接民主:利益集团和寻租问题);随后针对公共支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各具体项目的考察以及支出成本收益和支出政策的研究)、公共收入(税收原则、税收负担、税收转嫁、公债以及最有税制问题和税收结构问题)和公共规制等问题进行展开分析;最后涉及公债、财政分权、预决算管理等问题。这是我理解的公共经济学的一般性的分析框架,由于公共经济学还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其学科内容还很难清楚地界定,因此以上框架只能基本涵盖主要或主流公共经济学所涉及的内容,而对某些深入具体的公共经济问题可能有所疏漏。 二、对各类型公共经济学教材或专著的比较和认识 现在中国出现的公共经学方面的著作主要有两大类、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国外编著的公共经济学方面的著作,其中又分为有中译本的和英文原版的两种类型。一般而言,有中译本的国外教材或专著是比较经典的、主流的、名家所著的或国外普遍流行的教材或专著,如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门经济学》、加雷斯·迈尔斯的《公共经济学》、布朗和杰克逊的《公共部门经济学》等;而我国发行的英文原版的教材或专著则一般是以作为辅助性或扩展性的阅读材料来使用的,如约翰·利奇的《公共经济学教程》等。

公共经济学大纲

GDOU-B-11-213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教学内容(一般不多于200字)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科学,其主要内容由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一般原理、公共收支活动的运行原理、公共收入的两个主要形式:税收和公债的理论和制度框架、公共部门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运行的关系以及前者对后者的作用机制等组成。公共经济学研究的是从经济的角度,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合理性及理论基础,揭示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性,研究政府的职能和作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如何在公共事务领域界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如何运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公共事务问题等问题。公共经济学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提供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二是把公共经济学理论框架引向中国政府的公共管理实践。 修读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政治学。 教材:《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2004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在学科、专业中的地位、性质及教学任务) 本课程作为公共管理学科及其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注重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阐述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关公共部门经济活动规律性的基本知识架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公共财政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拓宽视野和思路,不仅让学生了解我国政府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的基本要求(学完本课程后,对学生的教学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框架,使学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行为和经济决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有较正确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把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和难点。运行的基本规律,学会用经济理论来分析市场现象,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 修读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先修课程、后续课程或相关课程的关系,以及对先修课程的要求) 由于公共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因此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西方经济学基础和 对政治学基本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五、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写明每章节所讲授内容的教学安排、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教学要求按从高到低分掌握-A、理解-B、了解-C三种,格式如下,作业安排及要求写在相应的章节之后) 绪论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4学时) 第一节资源配置的效率:含义与条件(A) 第二节市场失灵:社会公共需要(B) 第三节公共财政的职能(A) 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社会公共需要? 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是如何界定的? 3、公共财政要担负哪些职能? 第二章外部效应(4学时) 第一节外部效应的分类(B) 第二节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A) 第三节外部效应的内在化:政府的矫正措施(A)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外部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