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火针讲座

毫火针讲座
毫火针讲座

毫火针讲座

《毫火针》讲座之一

创始人:刘恩明

前 言

――揭开火针的面纱(1)

毫火针是中医微创医学中的一种针灸疗法。

毫火针是在火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火针功能的发展与延伸,具有安全,无痛,奇效,神速,微创的特点,是笔者的创新疗法。

2006年7月,笔者参加了在大庆召开的“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微创学术大会”,会上做了“毫火针――中医微创医学之瑰宝”的讲演。近300人的会场,鸦雀无声。由于时间限制,讲演到点退场时,听会者蜂拥而起,追随本人要求亲试毫火针的无痛针灸。几天会议,有近2/3的人试过毫火针或用毫火针治疗疾病。参会的中医药报专题部主任记者海霞,仅用一针,半分钟的时间就治愈了她的头痛症。毫火针不但受到国内外知名专家,世界针联主席王雪苔及澳大利亚整体医学院院长王永强等教授的好评,而且好多参会者都说,就凭毫火针这一项技术,这个会议我就没白来。

毫火针的论文,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优秀论文奖,并收集在2006年黑龙江科技出版社出出版的《中医微创技术》一书中。

2006年9月,参加了由中国针灸学会、《中国针灸》杂志社在武夷山召开的“全国第七届针灸科研与临床研讨会”。会上做了“无痛针灸――毫火针”的学术报告,会上会下又一批与会者试针,毫火针受到了大会的表彰。当代针灸专家,《中国针灸》杂志的元老王居易教授,《中国针灸》杂志社刘炜宏副主编,编辑部齐淑兰主任,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梁繁荣教授等,对毫火针都给了很高的评价。

2006年12月,参加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在湖南娄底召开的《首届全国农村中医药发展大会》,得到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社主编刘绪银等专家学者的赞扬和大会优秀论文奖及金牌的表彰。

2007年5月,参加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举办的“全国首届中华民间中医药临床技术演示大会”。毫火针的演示与现场的试针,使在座二百多位代表惊奇不已。毫火针荣获了大会优秀论文证书和中医贡献奖杯。

2007年5月下旬到马来西亚崇正中医针灸学院进行学术访问与交流。毫火针受到马来西亚针灸界人士的高度赞扬,有的同行感慨说,毫火针大开了眼界。

为了满足广大医疗工作者对毫火针学习的需求,特编写现代火针系列:《无痛针灸――毫火针》讲座,以供参考。

火针是针灸中的一种特色疗法,是针法和灸法鬼斧神工般的巧妙结合,是机械能量与高强热能融于一体的祛除疾病的技术,是以烧红的针体迅速刺入肌体的形式表现的医疗手段,是火与针在人类与疾病斗争中演绎的精湛艺术,是中国古代微创医学中的一枝奇芭,是人类防治疾病的首创。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名誉主席王雪苔同志在指出:21世纪的针灸治疗技术,应当有更进一步发展创新,改进经络诊断与针灸治疗技术,向着高功效、低损伤方向变革,争取在不同学科的交叉点上,创造出更加理想的高功效、低损伤的治疗方法,而被医学界广泛采用。

在现代针灸临床当中,以毫针为主的传统针刺疗法和以艾灸为主的传统灸疗法,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但是在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过程中,传统的针灸疗法不可避免地有所

更新,而且派生出许多新疗法。其中就有传统针法与现代医疗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新疗法,如电针疗法、针刀疗法等;(王雪苔 针灸的现状和21世纪的任务《中国针灸》2001年8期)

火针以其烧针刺入穴位的古老的传统方法,与现代的精工细材的针具完美地结合起来,因此火针也毫无例外的加入到更新与创新的行列中来,并广泛的得到针灸界内外有识人士及广大患者的赞叹与关注。

火针是针灸的一个分支,是针刺疗法中疗效卓著的一种方法,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历史原因,火针曾被打入民间。《灵枢?寿夭刚柔篇》中说:“刺寒痹者奈何?刺大人者以药熨之,刺布衣者以火焠之。”这是古时较早关于使用火针疗法的记载。布衣,劳作之人,固然多是身强体壮,耐受力大,适应火针能力强的人,但也绝非全然如此。所以在近代针灸临床上,火针疗法使用的不多,文献中关于火针疗法的报道相对也不多,一些有关对火针的记载描述亦显粗糙,大部教科书中根本没有火针的内容,种种原因使得火针这门古老但疗效非凡的针灸方法几近失传。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贺普仁教授首先发起和倡导了火针疗法的使用,不仅在临床实践中坚持应用火针治疗各种病证,而且在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多次举办火针学习班或专题讲座,进行了火针疗法的介绍,使得这一几乎被淹埋了的古老针灸疗法破土而出,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上世纪70年代,山西师怀堂主任医师,潜心研制了新火针针具,创新了它的操作应用方法,进一步推动了火针疗法的发展。

但由于火针疗法长期散落于民间,针具欠统一,操作欠规范,机理欠完善,观念欠转变,虽针具有所发展,其疗法及理论,却还在沿用,传承粗制火针的古训。加之宣传欠妥当,致使火针这一疗效卓著的针灸方法,还没有得到人们完全的认可与普及。

更甚者有的媒体在报导中将火针报导为某个人的独创。如某网2004年6月报导:X 独创火针疗法。又如某网2004年9月在《神奇火针拂病痛》的报导中说:“火针疗法是X 将‘华佗刮骨疗毒’的原理应用于疼痛治疗独创的。”再如某网2007年5月报导:《中医绝技火针 成都独门传人现身》……

类似这种不妥当的宣传,将本已在人们心目中朦朦胧胧的火针又厚厚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毫火针》讲座之二

创始人:刘恩明

前 言

――揭开火针的面纱(2)

人们对火针的认识主要表现在观念欠转变。有的人对火针疗法不理解,认识上存有偏见。广大群众,甚至包括部分医务工作者,对火针疗法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差。有的人认为火针一是方法土,二是疼痛,三是危险。认为火针是民间的,教课书上没有,正规医院临床不用,是上不了医学殿堂的土办法。唯独没有认识到火针是中国人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遣产;认为观看火针者说会痛,接受火针者惧怕痛:不用火烧的针刺一下都痛得那么厉害,何况这烧得通红的针体刺入体内?

认为火针临床操作形象残忍。进针有时两耳可听到组织被灼时轻微的“咝”声,两眼可看到微淡的一缕青烟,鼻子可闻到少许肉焦味,于是就心惊肉跳:

或认为火针有危险:烧得通红的针扎在神经、血管上,那还得了?

或认为火针有危害:针体经火烧过后的积炭,氧化物进入人体内,对人体能没有危害吗?

或认为只有危机的病人,没有辙的患者才会使用火针治疗,但凡有其它办法医治,还是另取其道等等。

甚者有的专家还以“国际化”的角度提出疑义。有位拿着国务院补贴的知名针灸教授对我说:美国人对火针,根本不接受。前些日子几个来我们大学学习针灸的美国人,一说火针,他们连看都不看。

我说这是认识上的问题。西医剖肚开颅,摘肝换肾,不为残忍,中医身上扎几下烧红的小针,即惨不忍睹,何耶?唯一的解释就是不懂啊。这几个美国人因其不懂而不看,不等于火针疗法就没有科学性。当年尼克松把针灸带回美国时,美国人也不懂,不接受,还视为侵犯人权而违犯法律。现在认识了,明白了,懂了,不但接受了针灸,而且在美国受到了公众的欢迎,将来火针疗法被人们所认识了,也会一样。

更让人百思不解的是,甚至有的拿着国务院津贴的针灸教授竟然讥诮地问我:火针?能治什么病?

当我向一位卫生副厅长谈及火针时,他瞪大眼睛表现出极大的惊奇:那会造成烫伤,是医疗事故。

然而这些误解与恐惧,一经火针的实践,便都会迎刃而解。接受火针治疗的人,都会惊奇其不很疼痛,转而为其疗效而破啼为笑,诸多为之疑虑彷徨的人,都会张口结舌,继而为其疗效称赞喝彩。

火针出人意外的疗效,火针痛心疾首的近于失传,火针临床规范的欠缺,火针观念的再树立,火针机理的深层次的研究,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多少年来常常萦绕于我的心怀,翻腾于我的脑海,甚时使我寝食不宁,坐立不安,立意要揭开火针的面纱,整理出一套关于火针的比较系统的教材,以期在火针的推广与普及上献出一点微薄力量和为火针疗法的规范化奠定一定的基础。

笔者出身于武术世家,父亲刘志清享年101岁,一生多次荣获全国金牌。1983年他以98岁高龄,即全国最高龄运动员,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了上海第五届全国运动会武术比赛,再次获得金牌。因此自己从小便受到传统武术与医术的熏陶.。

30年前我读《针灸大成》时对火针初有认识,在父亲的指点下始尝于火针。有幸于1994年认真钻研了中国中医研究院刘宝延副院长所著《火针》一书,1997年在“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十周年学术大会”上又亲聆贺普仁教授关于火针的专题讲座,并亲受贺普仁等前辈针灸名家面授指点,受益颇丰。1999年参加“中国针灸学会昆明全国腧穴、耳穴研讨会”,会上作了“火针在耳穴上的应用”的报告,填补了耳穴应用火针治疗的空白。90年代未开始在俄罗斯专用火针临床。

经30余年日积月累的求索,点滴汇聚的感受,对有关火针论述论著的认真学习与揣摩,及在临床中的经验、教训、体会,终于创新了“无痛针灸―-毫火针”疗法,并对火针的历史、针具、针术、针法、针穴、针方和针理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整理,著成《毫火针》一书。此书正在出版中,本讲座是该书的上篇。

愿以此著奉飨同道,以求共勉。在21世纪创新的宽广大路上,共同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弘扬现代火针神效;共同推广普及现代火针疗法,使之服务于全人类。

《毫火针》讲座之三

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

第一章、火针的历史

疗效是生命,历史是见证。火针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应用。

火针的发展历史并不纷纭,不须于历史朝代更迭的渊源深处去解迷。从现存的医学文献中,我们就可以看到火针在漫长历史的长河中所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我们也为之感到一种蹊跷。千百年来火针让先贤祖师们言不由衷,心是口非。

1、火针针具的名称在历史上是不同的。

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其中就有了关于火针的记载。此后古代的医学文献对火针均有论述,但对火针名字的称谓却各不相同。

《黄帝内经》称火针针具为“大针”、“燔针”。

《资生经》称火针针具为“白针”,

《备急千金要方》称火针针具为“煨针”。

《伤寒论》是汉代医学经典之作,为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将火针针具称作为“烧针”。

晋代陈延之所著《小品方》一书,则最早提出了“火针”的名称。

2、火针疗法的称谓在历史上是不同的。

《黄帝内经》将火针疗法称为“粹刺”法。主要治疗痹症,筋骨痛,骨关节痛。

《灵枢?经筋》将火针疗法称为“燔针”法。其中详细论述了全身十二经筋病症,治疗都强调“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灵枢?官针》中也记载有“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

《素问?调经论》中也指出:“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

《伤寒论》将火针疗法称作为“温针”。对火针的适应证,非适应证,及误治后的处理作了详细论述,并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火针疗法的内容,促进了火针疗法的发展。

晋代陈延之的《小品方》一书,不但明确提出火针疗法为“火针”的称谓,还将火针疗法用于了眼科。

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有“处疖痈疽,针惟令极热。”的论述。这是火针治疗热症的最早记载,从此进一步扩展了火针适应症的范围。

元明时期的高武所著《针灸聚英》系统而全面的论述了火针的疗法,指出“凡症块结积之病,甚宜火针”。标志着火针疗法的渐趋成熟。

明代的杨继洲所著《针灸大成》中总结了明以前用火针治疗的经验,并把火针列为针灸疗法的一种针法。明代的火针疗法,已成熟地走进上针灸的圣坛。

直到明清以后,火针疗法才统一了称谓,统称为“火针”。这是历代医家对火针疗法都有所发展的结果。

3、火针的针具在历史上被张冠李戴。

《黄帝内经》记载了九种不同形式的针具,即:馋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解释说:“针名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刺之要。”

既然不同名,不同形,不同任的针具,是针灸用针的关键,那么九种针具中为什么没有火针这一针具?火针哪里去了?

《灵枢?官针》中云“淬刺者,刺燔针。”说火针啊,是燔针的刺法。既然有燔针的刺法,为什么九种针具中没有燔针这一针具? 燔针又哪里去了?

历史上没有任何医学文献上记载过燔针的具体形状、尺度、来源、作用。那么一针一法,九针中的大针如何就下岗了,没有了位置呢?这九种针具与九种刺法中的矛盾,说明了什么呢?

朝有三思,一思就是百年,思来想去,一一对号之后,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张冠李戴了,九针中的大针即为火针。

何以见得?究其因而有三者:一是大针与火针,其形状相似;

《灵枢.九针十二源》云:“九曰大针,长四寸……” 长四寸,按李锄《骨度研究》中引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的周尺计算,一尺合市尺0.5973尺,四寸则合现代的二寸四分。针身若太长,则不能保证其疾刺时的灵活度和硬度。古时烧针沾取麻油,麻油烧针时针身若太短,又易于将施术者的手灼伤。

又云:“大针者,尖如挺,其锋微圆……”针挺尖圆,则是对针体高温速刺的要求,不然用火烧针,由于古时金属不如现代精良,故根据当时的针具材质,针尖在烧红后很易弯折,所以针锋制得微员。可见大针之形状与火针之要求是如此一致,故言大针与火针,其状相似也。

二是大针与火针,其针具性质相通。

大针源于锋针。九针中记述了大针的来路及性能,却未记载大针的刺法,反倒被人插足,挤进了一个刺法――燔针。

燔针针刺的部位为“寒痹者,关节前后”,适应证为痹证及伴水肿者,这极符合大针针具的性能。

大针在原著中所治病症,与火针针具的性能最为相当,几乎一样。

大针、燔针门当户对,燔针刺法又乃火针别名。这难道还不可推之,“大针”、“燔刺”乃同类异名,如此,大针揭去头盖,所露当是火针。

三是大针的“大”字与火针的“火”字,两字字型相似,极易相混,造成笔误。 《灵枢》的成书年代久远,又非一人一时所作,后世历代医家在传承上也各有建树。对于此书,当时只能手写抄传。汉代以前使用的文字是小篆,小篆中的“大”与“火”两字的字型颇为相似,两字在传抄书写过程中非常容易混淆。古人有云:“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是说字经过多次抄传,鱼字可能就误抄成鲁字了,虚字就误抄成虎字了。误字的情况经常发生,大与火二字误书也就在所难免,张冠李戴也就可以理解了。

九针是古代医家创立的并广泛应用于针灸临床的治疗工具,后世已有诸多先贤认识到“大针”确实属“火针”,只是不称火针,而名燔针、煨针而已。如《针灸大成》中就指出“大针一名燔针,长四寸。”《针灸集成》中也指出“九曰大针……一名燔针。”《针经摘英集》中也说“九针式中没有大针,而只有燔针。”

但是,是尊古的顶礼,还是崇师的膜拜,对于“大针”,各医书术经中只是转载,而从未做过订证。先贤祖师们称火针还只是燔针、煨针。

真乃是言不由衷,让先贤祖师千百年来,心是口非。一传千百年,留下蹊跷问苍天。何为?为何?什么原因使其这样?这样又是为了什么?于是全国高等中医校院成人教育教材《针灸学》做了回答:“大针,长四寸……后人用作火针。”那么先人用作什么呢?

直到1997年天津的两位李姓同仁大胆对“大针”进行考证,并提出了“九针中大针当为火针”,“火针应正式列入九针式中”的观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的镰仓时代(1192~1333年),相当于中国宋朝之末、元朝之初,也有火针疗法的记载。

嘉元二年(1304年),日本医人原性全,折衷采录汉、魏、唐、宋医方,加上自己的经验,以日文撰写成《顿医抄》五十卷。《顿医抄》为大型综合性医学全书,在第十九卷中有用铜火针治疗鼻痔的内容。这说明早在七八百年前火针就由中国传到了国外。

火针疗法始见于《黄帝内经》,成熟于《针灸大成》。火针疗法鼎盛于明代,衰落于前清。这又是为什么?

这是由于清朝限制中医的政策,导致中医药事业衰落,致使火针的发展亦受到阻碍,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地步。清朝道光皇帝就曾说“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皇帝说啊,毕意这针法灸法不适合在宫中治疗啊。于是下令永远废止了太医院的针灸科。

30年代骂中医竟也成了时髦,当时大名鼎鼎的动物学家丁文江给他的朋友高梦旦祝寿时写了一个祝寿联:上联是“吃肉/走路/骂中医/人老心不老;”下联是 “喝酒/写字/讲官话/知难行亦难。”

大学问家鲁迅、胡适也曾反对过中医,当时的教育部听了他们的话,还颁布了“废止中医法案”,好在最高当局没有批准,才未实施。

火针疗法源于古时,发展于当代,这是火针沿着今天中医正确发展道路,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结果。火针名符其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

《毫火针》讲座之四

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

第二章、火针的功效

火针的功效可以说是一种奇效。为什么说火针是奇效呢?

因为火针在对穴位刺激的方法中,合三而一,不但具有物理的机械刺激,物理的热能刺激,还具有生理的无菌性灼伤刺激。因此刺激强度大,作用时间长,产生的医疗效应也强。火针疗法,借“火”之力通经活络,集针之法激发经气,取炙之温阳驱散湿寒,聚三大攻势而歼于一疾,故而临床上非但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反倒如虎添翼,常有事半功倍,出手非凡,出人意料的疗效。

脉管炎、静脉曲张,火针一刺,便见疗效,出人意料;

溃疡久不收口,火针一点,去腐生新,很快愈合,出人意料;

火针点刺痈疽,解毒化瘀,立竿见影,出人意料;

火针止痛,针出痛止,出人意料;

毫火针治疗面部黄褐斑,散刺在斑上,一周就消失掉,没有疤点,出人意料;

2006年7月,一位28岁的小伙子,从生下来那天起,就不会蹲下,上厕所只能马步大哈腰,一次火针治疗,只刺4针,只用10分钟,当场自已就蹲下去了,出人意料。这位患者是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在在北京搞物流工作,身份证号为2301211979x x x x059。

名人李X,女,今年67岁,背上一处总有冷风,也是2006年,6月在北京,把我接到家中,毫火针扎了一针之后,再不觉冒凉气,出人意料……

这一宗宗让人意想不到的疗效,那不是奇效吗?这里应该说明的是,并不是那个人的施针技术如何,而是火针,是毫火针本身所具有的疗效。也就是说,使用毫火针治疗疾病,我扎是这样疗效,他扎是这样的疗效,你扎也是这样疗效,甚至有的人比我的技术技法更好呢。

现在的火针疗法,应加上“现代”两个字,即为现代火针。为什么要加上“现代”一词呢?不是说火针过去疗效不好,而是说火针在今天不断地发展、推动与创新下,治疗上不但操作安全,疼痛小,毫火针甚至做到无痛针灸,损伤更小,而疗效却更快更好,更上一层楼,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适应症更为广泛,治疗效果更为提高。

火针在过去主要用于痹症,筋骨痛,骨关节痛,现代火针疗法已具有了十大功能:

1、止痛:祛寒除湿,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津液运行,则疼痛自止,这是火针治疗痛则不通的病理机制。因此火针能够治疗因为寒邪、湿或风邪引起的肿痛。如对痹证、风

湿关节炎、腰腿痛、尤其是顽固性风湿病有着特殊的疗效;

2、止痒:疏通经络,使气机疏利,则祛风止痒。火针不仅止痛,止痒效果也好。火针可治疗各种以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病。所以对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等各种疑难皮肤病,火针都有比较好的疗效。

3、止麻:气为血之帅,气到血则到,血到则营养到,火针引阳达络,助阳化气,则麻木自解。火针可治疗各种以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病。

4、止挛:运行气血,调整脉络,则痉解挛止。面肌痉挛,神经麻痹晚期的痉挛现象,宜用火针。

5、止泻:健脾利湿,协调肠胃,温中收敛,泄泻可止,火针擅治慢性肠炎致腹胀腹泻等疾病。

6、止咳定喘:行寒引冷则伤肺,当祛邪引热。由寒冷引起的一切症状,如咳嗽、喘息都可以用火针温化肺脏之寒,疏通肺之经气。肺通则气宣,寒去则咳喘自消矣

7、泻火解毒:引热外达,用于热症,如带状疱疹、丹毒、小儿腮腺炎,乳腺炎等各种红肿热痛的热性病。

8、去瘀除腐、破溃排脓:生肌敛疮,鼓舞正气,促进气血运行,加快肌肤更新。对一些皮肤病和外科性疾病,如血栓性静脉炎、痤疮、痈疮、痔疮、象皮腿等有着一次见效的功效;

9、除节散结:助阳化气,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消除瘰疠,散化瘢结。瘰疠是结核杆茵引起的结核结节;瘢结是气血瘀滞所形成有肿物,以及能够看得到,摸得着的疮节瘀结,如血管瘤,脂肪瘤,纤维瘤、疣、痣等。还有腱鞘囊肿、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中风后遗症这些都可以施用火针治疗。

10、壮阳补虚,升阳举陷,鼓舞阳气,扶正助阳:火针可治因中气不足,体质虚寒引起的疾病,如子宫下垂、腰膝酸软、阳萎遗精、痛经、月经不调,因脾胃虚弱引起的胃下垂等;火针还可使脾胃气虚,得以鼓舞旺盛,使生化之源充足丰盈,经络得以营养,由此肌肉麻痹,萎缩等各种萎症,在火针的医治下,也都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从火针这十大功能可以看出,火针不管是虚实寒热,内外妇儿,都是它的适应症。有人对近五年来火针的临床状况做过综合统计,证明火针的治疗范围更加广泛,已向许多疑难症拓展,特别是对内科、妇科某种疾病的治疗。并以大量的资料表明,火针对大部分疾病的有效率均在90%以上,部分疾病的疗效甚至达100%,所以火针可治疗内、外、骨伤、妇、儿、皮肤科等多种疾病。

《毫火針》講座之五

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

第三章、火针的关键

在火针疗法中,“红”与“准”这两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火针疗法和使针刺得气的关键。它起着提纲携领的作用,它决定火针疗法的针具、针术、针法、针穴、针方、针理以及适应病症、禁忌等重大问题。因此欲掌握火针疗法,必须掌握火针的烧针与刺入的技巧,要牢牢地记住 “针要红快,手要准稳。” 这八个字。这是学习火针的要领,是火针疗法的第一法则,是火针疗法的关键。

针刺得气,是取得针灸疗效的关键。针刺得气就在于根据疾病的证候属性,调节阴阳盛衰,使机体转归于阴阳互衡,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参与

调节的方式、途径,主要以“气至”为主,“调气”为辅。《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灵枢经》说:“用针之类,在于调气”,“凡刺之道,气调而止”。《针灸大成》更强调“宁失其时,勿失其气”。这些都精辟地概括了“气至而调”在针刺治疗中的使用价值。

以往针刺欲得气,必须行以针法。尤其在毫针刺入后而不得气的情况,就更需要采取“候气”、“催气”的一定针法以得气。毫针针法最繁,施以针法运动针体的过程,也正是受针者疼痛之苦而畏针之时。而火针疗法则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火针在治疗疾病时,勿须去辨证,不考虑病症的虚实;火针的刺法,也不讲究针下的调气补泻,不必根据补泻法的要求来“候气”“催气”。火针一入,气感则来,不须运针而经气自溢。通过火针刺激腧穴,增加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机能,使经络通顺、气血畅行。达到气至病所,起到调整人体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 正是这样也就使火针疗法的施术与其它针刺疗法有了很大的差别,使火针疗法的条件即“红”与“准”成为针刺的关键。

《针灸大成?火针》中说:“火针即粹刺,……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可见“火”与“针”是火针疗法的物质基础,“红”与“准”是火针疗法的必要保证。

针要“红”。火针在使用前必须把针烧得红透,才能使用。红透的概念是什么呢?就是火力要足,使针达到“通红”,“红极”,所谓“白亮”即是。针体在火上达到先红后白,通透发亮,温度达600-800度。

烧得红透的针,在接触人体皮肤的一瞬间是通红色的,热量十足,所以穿透力特别强,刺入穴位时阻力非常小,这样就缩短了进针的时间,减少了病人灼刺的痛苦,保证了穴位经气的激发,保证了通经活络的热力,及对肌体组织产生的无菌性损伤刺激,从而改善了肌体组织状态,使之向良性发展。

烧得红透的针,在临床上有其特点。即进针时则针不弯,入皮时则人不痛,出针时也顺利,不粘针,不滞针,轻快滑利,无痛感。出针后,针孔与周围皮肤基本平整无突起,局部微红,仅有短暂的微痒,甚或不痒。

粗火针刺入时,有一完整的小孔,孔内有时稍有一点点无色体液溢出,日后无痕,且皮肤状态也容易早恢复。总之,烧透的针,温度越高,刺激量越大,痛感相对越小,疗效也就越好。

针若未烧得红透,或热量不足,那就惨了:一针下去,针若刺入皮下,则进针涩滞,痛感强烈。出针时则粘针,针体与紧粘着皮肤一同拔起,形成白色小丘,日后会出现非正常的生理反应:小丘由白而渐发红、高突、瘙痒难忍。针若未入皮下,则针体弯曲,烙伤皮肤。更重要的是辱没了火针的疗效。

怎样知道火针火针是否烧得到位,是否红透,检验时一看针孔便知。凡所刺针孔处见起一小丘或痛感剧烈,均为烧针功夫不到,火力不足,针体没有烧透,或刺针时动作迟疑缓慢,针体散失热量而强刺所致。

针要“快”。快是指火针进针的速度,火针刺法要求进针速度极快,如闪电一般。火针速刺法,针体一进一出仅在1/2秒内完成。不快就会失掉了火针的命脉与根本,即针体失去充足的热力而变凉。因此,“快”是火针操作的技巧,“快”是针体热量不丢失的保障,“快”是疼痛的缓解剂,“快”是操针者小臂弹性力进针的结果,“快”是疗效势在必行的条件,“快”是火针1/2秒演绎的全部过程。唯快是从,火针之诀要也。

手要“准”。:一是说取穴定位或寻找疼痛等反应点的位置要准;二是说进针落点的位置不偏不歪,要准确无误地刺在所取的位置上;三是说进针的深度要准,当深则深,当浅则浅,做到心中有数,手上有准。

火针疗法的定位和进针的准确,比起毫针来讲更为重要。毫针进针后,若穴位不准

确,还可以四平八稳,从容不迫,俨然运针一般地调整进针方向角度,而火针就没有那么温文尔雅了。火针进针后热量骤然散尽,复又立即出针,留给你是只是一脸沮丧,半身虚汗,因为压根就没有给你调整的机会。

手要“稳”。稳是火针疗法实施的必要保障。只有稳,火针才能达到预定的疗效。要做到稳,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

1、心坚则稳。心要坚定:凡行火针,须有临阵之将心,方可果断用针。《针灸聚英》中曾明确地指出:“火针甚难,须有屠儿心,刽子手,方可行针。” 说的就是行针者不可心惧手软,未下针心先畏惧几分,颤抖着的手持针,那针是很难刺得“准”的。

如要做到心坚,必先练心。练心要做到临阵不慌不乱,操针有序,下针才能稳准。这首先要在了解火针,懂得火针治疗原理的基础上来稳定心绪,然后再到火针临床去走一走,看一看,哪怕是走马观花也好。先来一个感性认识,以便从思想深处能相信火针;其次要自身感受火针,体验火针。欲知梨子的滋味,必须亲自尝上几口。先是由有经验的医生在你身上用火针刺上几针,体会感受,然后自己再用火针在自己身上刺几针。如果自己畏惧火针,最好不要施针于人,即所谓“已所不欲,勿施他人”。

练心的本质在于观念的转变,是对“火”与“针”传统观念的一个挑战,因为现代针具的精致细腻,已使火针有了根本的改变,火针确实不再像想象的那样疼痛,那样可怕了。只是说上一百次,一千次,不如亲自实践一次。

2、神安则稳。神要安定:实施火针必须首先告慰病人,令其神安而勿惊惧,消降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否则患者神慌心乱,轻者影响火针操作;重者造成患者晕针等不良反应。

3、气息则稳。气要平息:只有屏气止息,持针的手才能静止不动;只有屏气下针,才能使针刺下的位置准确。只有屏住气,才能使操针者的身体稳如泰山,才能使刺针的动作平稳而敏捷。

4、手知则稳。刺前空针虚刺,以得知觉,看一看欲行刺的穴位的位置是否合适。试针再三,以寻自然,看一看刺针的姿势是否合适。只有在保证垂直进针,顺势刺入的基础上,进针才能达到一个稳字。

5、性缓则稳。实施火针疗法,有时“针红催人”,但人不能性情急躁,不能针法“速进疾出”,操作亦“疾完速了”。要有几分耐性,从取穴到烧针,到刺入,到退针,都要四平八稳,静如淑女,安似石佛。只有不急不燥,才得以保证火针疗法的安全与疗效。

火针疗法具有实用、简捷,疗程短、疗效快,疗效出奇至胜等特点,火针疗法的“红”与“准”是火针实现疗效的核心,“快”和“稳”是火针疗效的保障。只有掌握了“针要红快,手要准稳,”这八个字,才算掌握了火针疗法的根本与关键。

毫火针》讲座之六

毫火针创始人:刘恩明

第四章、火针的临床操作

火针的临床操作,是火针疗法的具体实践,包括火针的针具、烧针、取穴、刺法、手法、深度、刺激量、出针及安全九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节、火针的针具(1)

“病不同针,针不同法”。

纵览古今火针的针具,亦是一部火针疗法的发展史。火针的针具在历史上被张冠李戴,却从无有人说三道四,更无人修订更正,不二法门。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历史变革风涌云起,而火针发展潺潺如溪,并不因历史不断的沿革,而使针具发生多大变化,因此我们首先从火针针具的结构谈起。

火针针具的结构分为针体与针柄两大部分。针体也称针身,包括针尖、针锋、针根;针柄包括针尾、柄身、柄根。

古代相沿的火针一直保持着是比较粗长的金属针。如古代的九针。

这是古时科学技术发展较现代落后的原因所致。古时火针针具由于金属材质、工艺等原因,做得体粗、锋钝。金属料材不精则制作得径粗,质的不强则制作得锋钝。否则针体耐不住火烧,体细则软,锋尖易断。锋尖圆钝为的是防止其断折于体内。针体粗钝的弊病,导致对人体机械损伤大,痛感强烈,因此相应的也限制了火针疗法在临床上的使用与发挥。

现代火针针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材质的不断提高,工艺的不断改善,火针疗法适应症的不断扩大,也愈加丰富起来。

现代临床上已有几十种火针针具,可作十几种分类:

1、按针具粗细分类,有粗火针、中粗火针、细火针和毫火针(纤细火针)。

(1)、粗火针,直径为2.0-2.5m m,主要用于针刺病灶部位,如窦道、痔漏、瘰疬、痈疽、乳腺炎、腱鞘囊肿、神经性皮炎、各种结节、皮肤肿瘤等。

(2)、中粗火针:直径约为1.0m m左右,适应范围比较广泛,除面部穴位及肌肉较薄的部位外,其它的穴位和部位都可用中粗火针施术,包括四肢、躯干、压痛点和病灶四周。

(3)、细火针:直径为0.5m m,主要用于神经、血管比较丰富,痛觉敏感部位,使用细火针可以减少疼痛。

(4)、毫火针,即纤细火针,是笔者创新火针疗法所用针具。可用于身体包括脸面等各个部位,擅长用于穴位的留针。毫火针治疗面瘫、面抽、三叉神经痛及美容,疗效甚好。治疗面瘫往往10几分钟就可见效。

毫火针是由特质的金属材料做成的针具,烧针不烫手,烧红不软针,其规格,直径在0.25m m — 0.35m m之间,形同28号(φ0.38m m)- 33号(φ0.26m m)的毫针,长度在10m m— 45m m之间,形同4分 - 1.5寸长的毫针。针柄不论针身长是多少,其长度统一为32m m,便于烧针。(毫火针申报了专利,由专业厂家组织生产。)

2、按火针针体分类:有直线型火针、非直线型火针。

直线型火针,粗细有别,主要用于体内腧穴。

非直线型火针,包括曲型火针、环型火针、钩型火针,扁平型火针等。主要用于体表的烙割破放及美容等。

九针中的铍针,属扁平型火针。前端呈剑状,顶端与两边为锋利的刃口,使用时将锋尖烧红,然后对病变部位进行灼割。主要用于灼割疣赘、息肉、皮肤瘤及切开引流,排脓放血等。

3、按针尖分类:有圆尖火针,非圆尖火针,单头火针、多头火针。

平头火针、三棱火针为非圆尖火针;

三头火针,五头火针为多头火针。主要用于皮上的病灶及美容去痣斑等。

4、按针具材质分类:有钨锰合金火针,铁铬合金火针,钼金属火针,不锈钢火针,铜火针和特质金属火针等。

钨锰合金,铁铬合金,钼金属,这三种材质有一个共性,耐火烧,温度可达800多度。高温之下坚挺不弯,硬度强、不蚀不剥,不退火、不易变形、不易折、经久耐用等特点,利于临床使用。但其导热系数大,热传导能力强,所以针体要有良好的隔热手段。同时,由于其导热能力强,其散热也快,容易散失热量。所以烧针之后,动作稍一迟缓,针体就会丢失热量,不但造成受针者疼痛,影响临床效果,还容易造成人体伤害。

不锈钢火针经火烧过之时退火,变色,变软,且针体剥蚀易弯,不利临床的使用。因此不锈钢只能制做较为粗长的火针。

特制金属材质的导热能力,不像钨锰金属那样迅速。因此这种火针储热好,散热慢,相对来讲,比钨锰材料制作的火针热力不易丢失,且更为集中,治疗效果更好。

铜材火针因其质软不挺,现已废弃不用。

5、按加热形式分类:有用火加热的火针、用电加热的火针和激光火针。

不管是使用什么物质引发的火源,油也好,酒精也好,燃气也好,凡用火源形式加热的火针均为用火加热火针。

用电源加热,要注意把电火针与电热针加以区分。电火针的特性是首先对针体加热至600度以上,然后进针。电热针的特性是首先进针,然后对针体进行加热,温度一般在30—60度。

电热针仪的温度为稳定可调,用于穴位上的操作,为先将针刺入穴内,再进行通电以调节针的温度,并于体内留针一定的时间。其加温方法,或是将一组(对)导线分别接在刺入穴内针的针柄和针根部位后通电,或是为正负极两根或多根的组式电针,接线后通电。其温度均控制在患者能耐度为准。

有的电热针在进针前加大电流,使针体颜色变红,温度达600度,也可当作火针使用,对皮上的病灶进行点灼治疗。

直热式耳电火针,掌上仪器,体积小巧,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临床效果非常好。是笔者1996年研制的仪器,是专门用于耳内和口腔内的火针,善用耳穴和治疗牙髓炎、咽炎等症,可与耳穴探测仪,耳穴火针导针器配合使用。笔者在1999年“中国针灸学会昆明全国腧穴、耳穴研讨会”上,做了演示和报告,倍受与会者及香港、台湾人士的关注,并于当年申报了国家专利。

激光火针:J Z40N型激光火针治疗机由山东大学科教仪器厂生产。激光火针疗法的治疗思路是巧妙地通过机体对激光烧灼穴位引起的应激反应,来改变病变关节对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免疫耐受状态,因而疗效较好。激光火针疗法是传统火针与现代高科技成果的有机结合,它集瘢痕灸、火针的优势于一身,而避其短,加之激光本身就具有消炎止痛的生物效应,所以疗效优于传统火针,而且病人无恐惧感,但术后皮肤易留下疤痕。

《毫火针》讲座七 火针的针具(2)

毫火针创始人:刘恩明

6、按使用方法分类:有手动刺入的火针、机械刺入的火针。

弹簧火针是机械刺入的火针一种,具有进针迅速,易于掌握深度的特点。

钢城火针是鞍山王医师,在传统火针的基础上研制成。针体有7种规格,直径为0.5-2.5m m。深浅可以控制,用起来得心应手。

7、按手柄隔热分类:有木柄火针、网状金属火针即盘龙火针、钳夹火针。

钳夹持火针,是针灸专家周楣声老先生用普通大头针作为火针的一种代灸针法。具体操作是用血管钳夹住大头针尾部不得晃动,在酒精灯上将针尖烧红发亮,对准相应穴位,垂直刺入1m m左右,一刺即去。对同一穴位可点3-5下,呈三角形或梅花形,点和点之间不互相重叠。该法实为灼刺法,分为点刺和顿刺(有称按刺)2种,根据病情具体选用。多用于头皮、关节等皮下组织薄少之处。

钳夹持火针的针,还可用外科直缝皮三角针。

8、按针体伸缩分类:有针体固定式的火针和针体活动吞吐伸缩式的火针。

伸缩式的火针可以根据临床的需要,烧针的长短,以确定针体的伸出长度。这样有利于刺入时针体的坚挺和穴位刺入深度的准确。

9、按内外治用法的分类:有用于皮上和皮上的火针。

用于皮下的火针,主要是直形针,刺入穴内。用于皮上的火针,主要有曲形针,环形针,扁片等异形针等,进行皮上的烙割;

10、按使用次数分类:有一次性火针、多次性火针。毫火针是一次性火针。

对多次性使用火针,由于反复使用,需要随时养护。每次用过的针,养护时先用酒精灯烧一下消毒,然后再用最细的砂纸或砂布或研磨膏等来清理针体上的氧化层等附着物。对于变形了的针体,要恢复原形,随时保持针体的光洁度与干净无菌无毒。

11、按专用与非专用分类:有专用火针针具、替代火针针具和附助性火针导针器具。

缝衣针、普通大头针,外科直缝皮三角针,注射器6号针头等,均属于替代用火针。对特殊部位,如耳穴的刺针,则需要依赖导针器具(耳穴火针导针器)来隔挡障碍,顺利刺针。

专用火针针具,有师氏改革的新九针,其中火针包括六种型号,即细火针、中粗火针、粗火针、三头火针、火鍉针、火钗针。

有贺氏倡导的五针。贺氏所创“三通法”中之温通,是以火针为主,根据临床需要,从材料、造型、规格等方面对火针进行了创新。火针所用材料是钨锰合金钢,根据不同规格和形状及治疗用途分为粗、中粗、细、平头、三头5种火针:粗火针直径1.1m m或更粗,中粗火针直径0.8m m,,细火针直径0.5m m,,各针针身长4c m,,盘龙针柄长4c m,,针尖呈鼠尾型;平头火针直径3m m,针身长4c m,盘龙针柄长6c m,,针尖为光滑的平面;多头火针,为三针缠为一体,每针直径0.8m m,,针身长4c m,,盘龙针柄长5c m。

有耳穴火针。分粗、细、平头三种,直径分别为0.8m m、0.5m m和1.2m m,长度均为35m m,木柄,铝铁铬三种合金材质制成,与耳穴火针导针器配合使用。

有特质金属制作的毫火针。

虽说火针针具较为灵活,可根据自己习惯制作。但笔者认为:不规范的针具,必然带来不规范的操作;不严肃的随意性,必然导致针具一针多名,一法多称等现象的产生;不科学的进行规范,必然更进一步促进火针疗法操作的无法无章的状况,这将有碍于火针疗法朝着规范性发展。

针灸针具的变化,无非是其形、质、温、磁、电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是迎合疾病

的需要,一是科学技术的保证,从以上对各种火针针具的阐述,即证明了这一点。

火针针具的五花八门的种类,点、烙、割、刺的各种不同用途,让人眼花潦乱,手无所从。火针针具的选择与疗效有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因此,治疗前必须根据病情或部位选用适合的针具。

临床上该怎样选用火针的针具呢?这是火针疗法临床上首要解决的问题。这可遵循以下两条规则:一是当割择割,当刺择刺,针形因症而取,即师氏所言:“因病而变,小可拘泥”。二是强者择粗,嫩处择细,软部择中,其粗细因人而从,即对老幼强弱之体,肌肉薄丰之处,下阴肛腹等松软部位,皮质粗细区别对待,择针而用。

粗火针主要用于针刺病灶部位,如窦道、淋巴结核、痈疽、囊肿、结节、下肢静脉曲张等;

中粗火针应用范围比较广泛,除面部穴位及肌肉菲薄的部位外,其它的穴位和部位均可用中粗火针施术;

细火针适用于肢体肌肉较薄的部位、老人、儿童及体质虚弱的患者;

平头火针适用于内眼角赘生物、浅表溃疡、皮炎、老年斑等;

多头火针用于点痣、血管瘤、内痔等。

毫火针可用于各类人群的全身各部穴位及病症,刺针留针,随症而由之。

总之,审病察人,依症择具,从位施针,这是火针针具使用的纲领,是火针疗法的一个法则。说白了,选用什么样的针就是“看人下菜碟”。

毫火針講座八 火针的烧针

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

2004年11月,央视国际台报导了《神奇的中医疗法—火针》,其中介绍说:“先在火上烧一下,然后再扎的方法叫做火针。”

这烧一下,非同得了。这是中国几千年针灸史上的一个奇迹,是针法与灸法鬼斧神工般的结合。

“火”是火针疗法的物质基础。所以“红”是火的象征,是火在针体上的表现,是火针借“火”之力来通经活络,激发经气的关键,是火针疗法的核心。因此火针烧针要求一个字“红”,即通红,红极,红透。

烧针的原则,《千金要方》、《针灸聚英》等古代文献中多有较详细的记载。《针灸大成?火针》中说:“火针,……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

烧针是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看似简单,这里的技术很是不少,因为烧针不仅是让针体通红烧透即了。烧针的过程中,还要为下一步的刺针做好充足的准备,奠定好入针的基础。说到底,其目的就是一个,不但要把针烧得红透,还要尽力保持针体火力充足,在刺针过程中不丢失热量,使火针能够在烧透的那一瞬间刺入皮下,把针体的热量全部送入穴内。

火针疗法是一门操作的技术,因此学习火针,必须从实际操作做起,即从掌握烧针的技术与技巧学起。

烧针火源,古时用的是麻油,古代文献说:“火针……灯上烧,令通红。”灯乃油灯。现代临床烧针主要用的是酒精,多使用酒精灯火源。

电源烧针因属仪器自控(包括激光),这里不去谈它。

酒精的火焰热度高,无烟无味,烧后针体只产生薄薄一层氧化膜而无有炭黑。用酒精灯烧针是较为方便的烧针方法。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内外两层,背光下外层显桔红色,火力稍软,内层显淡兰色,在火焰上1/3以下处形成,因其火力集中,所以火力较硬。内层火

焰的顶尖,即酒精灯火焰上1/3处为热度最高点,是火针烧针的最佳位置。

临床烧针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酒精灯点燃后将酒精灯尽可量的移近穴位或病灶处,以缩短进针距离。

二要注意酒精灯不宜注入太满。酒清灯之火焰向穴位靠近时灯嘴倾斜,正是酒精最易溢出之时,要防止酒精溢出而致危险;

三是选好酒精灯端放的位置。如果把要取的穴位或病灶看作一个钟表的圆心,如右手持针,则酒精灯应放在9-12点之间;如左手持针,则酒精灯应放在12-3点之间。

烧针时既保持刺针手的顺势运动,又避免酒精灯影响两眼的视线。

烧针时令针尖垂下。针体与火焰垂直夹角约80度,以火焰不烧手为度。

古今都要求烧针时使针尖下垂,但其目的不同。《针灸大成》说“火针……,频以麻油蘸其针,灯上烧……烧针头低下,恐油热伤手。”即怕热油顺淌在手上。今天要求烧针时令针尖垂下,目的是使针尖指向穴位或病灶,以腕部最小的转动顺势进针,以来缩短针体散失热量的时间,避免针体火力的损失。

烧针的次序是先烧针身,后烧针尖,若针体红而不匀,则上下微微移动针体,使致全红。如针体红透而针尖变冷时,则不宜进针,需耐下性子继续烧针,将针尖烧得红透,方可下针。

烧针长度,以火力尽力达到为好。至少也要略大于刺入的深度。这不仅是火针卓越疗效的保证,更是患者无痛的关键。

烧针要沉住气,见针烧红后再继续烧上几秒钟,使针烧透,热量蓄足。当然,粗针要多上几秒,细针则少上几秒,视针而定,切勿见红即匆忙下针。

毫火针烧针当以烧尖,尖红身自红,不必上下移动,或先烧针体,后烧针尖。毫火针针体纤细,沾火即红,见红刺之即可,不可迟疑,当速速刺之。否则针体被烧软化,刺下时则针体弯曲而不入,反倒烙伤患者皮肤。

根据治疗需要,火针烧灼的程度有二种,即将针烧至通红白亮,或火色微红。 针刺深者浅者,或速入疾出,或驻穴留针,或轻浅点刺,均须将针烧透至白亮;

如属浅表皮肤的烙熨法,则将针烧至火色微红,在表皮部位轻而稍慢地烙熨;

如是切割,针体必须烧得红透,一割一烧,不能从简。

临床使用酒精灯烧针一般有二种形式。一是一人包揽,二是二人配合:

一人包揽:一手端持着酒精灯,一手烧针。注意酒精灯始终要端平端稳。目光要在火与穴间来回相顾,做到心中有数,方能手下有准。

二人配合:一人端持酒精灯,另一人一手烧针,一手或按于患处,稳定穴位,或用手抓捏提起薄肉,以便进针。

临床上还可以用酒精棉球烧针。棉球大小要适中,大于黄豆粒,球形,以保证火焰集中。棉球蘸入的酒精不要太饱,用止血钳夹住酒精棉球,卡住,勿使棉球脱落,防止点燃后落下造成伤害。一手持止血钳,另一手点燃后移近病灶处烧针,针刺后迅速将火熄灭。熄灭办法,一是将火吹灭,将熄火的棉球投入身边准备好的水罐里即可;二是直接将燃烧的棉球投入身边准备好的水罐。

用酒精棉球烧针,适宜于一人进行操作。但要注意操作中的三件事:

一是棉球要圆。这样火力集中,便于烧针。

二是棉球宁大勿小,以防火力不足,难以将针烧透;

三是注意安全。欧洲人体毛重,笔者在俄罗斯行医时,曾因烧针火源离病灶太近,而将患者汗毛燎着,造得满脸尴尬。所以遇到体毛、阴毛重者,及头皮处的发毛,要适当处理,需要的话可于烧针前用小手术剪刀将毛发齐根剪去。

关于烧针,还有一点要强调的,就是点火问题。

点火一般都用打火机。尤其是使用酒精棉球烧针,烧一次针,打一下火,响一次声音。这声音是刺针的前奏,也是患者挨针的警笛。只要它一响,患者的心弦就绷得噔噔的,恨不能把心提到嗓子眼,就等待着这一针,久之患者就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因此临床上要尽量避免这种声音。

响声避免的办法:

1、使用无声打火机或取火器点火;

2、用酒精灯烧针时,先把酒精灯点燃,在刺针操作过程中一直不熄灭它,直到火针操作过程全部完成:

3、使用酒精棉球烧针时,首先点燃酒精灯,在针刺操作过程中不熄灭火焰,用酒精灯火焰一次次点燃棉球,直到针刺结束,这样就避免了每次点火的声音。

毫火針講座九 火针的取穴(1)

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

经络学说是我国历代医学家长期临床实践中反复观察,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而逐渐形成的。经络学说起源很早,但成为有系统的理论学说,还是在二千二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祖国医学学说中,最早计载的《内经》--《领书--经脉篇》,认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勾通内外,贯穿上下的经路。人体通过经络把各个气官主治连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穴位是经络组成的基础,每个穴位都有自己的敏感“靶”器官系统,刺激某一穴位通常只对它的“靶”器官系统发生影响。针灸实践表明,针灸效应常因施治的穴位不同而不同,如取穴不当,则甚至不起治疗的作用与效果。

火针的取穴,离不开押手。押手在火针疗法中是指非持针的手,进针前起着协助确定或稳定腧穴或病灶的作用,出针后起着缓解疼痛的作用。这不同于毫针,还要协助刺手进针,并减少进针过程中的疼痛。所以毫针针刺过程中,要随时体会押手的感觉及针刺的深度。火针押手的作用体现在进针前与出针后,而不在进针过程中,故而火针的押手看似不关紧要,实际至关重要。火针押手的主要作用是刺针的定位。古人云:“善针者,信其左,不信其右”。所以进行火针治疗前,摸准就显得至关重要。进针时的方向、角度及深浅,全凭手上功夫。此功夫又称为切诊。腧穴下的虚、实,肌肉的丰、薄,压痛点的异状,病灶的深浅等,往往要靠切诊定位。

一般而言,凡以病位定深浅的,切诊基本可以定出进针深度的多少。

“有诸内必形于外”,我们在学习和运用经络理论治疗常见病的过程中,在针刺临床检查穴位时,发现有穴位上有明显的压痛,而这疼痛是一种疾病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机体的功能障碍。

这是因为人体正常的脏腑生理机能,在受到破坏时,就一定会在体表某一部位相应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如产生压痛、过敏、肿胀、硬结等现象,这些现象,由于经络在人体内循行部位不同,脏腑在体表,表现的形式也不同,而且有的反应为局部性的,有的反应为全身性的。

压痛点往往是针刺点,而针刺点却不一定都在压痛点上,如有的针刺点在穴位上,在变性的结缔组织上等等。

软组织因受到跌、扑、闪、挤、压、割和牵拉等而引起的闭合性或开放性损伤,在自我修复后遗留下来的神经受损或受压、肌肉萎缩或挛缩、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等造成的酸、麻、胀、痛及功能障碍,造成动态平衡失调,使人体在活动中或在静止状态下,组织器官不

能维持体内的力学平衡。

人体组织受损伤后,软组织就会发生损伤或炎症,即出现渗出性等炎性反应。肌体约经一个月的静止,结缔组织便会增生而出现粘连、挛缩和疤痕。这是由于疼痛肌体在静止状态下的自身保护,在修复过程中致使局部形成了粘连、挛缩和疤痕,结果使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神经、筋膜之间粘连并卡压了神经或血管,不仅在局部发生无菌性炎症、疼痛、缺血和缺氧,而且通过疼痛的恶性循环影,也会响到附近的肌肉,导致肌痉挛。多种因素造成了肌肉、韧带、筋膜、肌腱和滑囊的位置及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从而破坏了肌体动态与静态的平衡。

这些粘连、挛缩和疤痕,在临床上一般能摸到较硬的条索、硬结或团块,但在多种情况下也不尽然。局部的肌痉挛,随症状的变化而变化,有些病人除了有明显的压痛外,并无硬的条索或结节。多数慢性组织损伤疾病都有一些固定的痛点,也有些点在许多情况下并不仅仅是粘连、挛缩或是疤痕,而是远离病人的患处的病位,如膝关节损伤,痛点在血海穴。

当针刺在这些压痛点及有压痛的穴位上时针感强,疗效好。反之针刺在无压痛的穴位时,针感和疗效相对都差一些。在临床工作中,用现代医学方法对已确诊的典型病历,着重反复的检查该病有治疗作用的经络和穴位,有意识地去寻找穴位压痛及其规律,形成规范性医疗操作是很有必要性的。

切诊常用揣、爪二法。

揣穴是“以痛为腧”的局部取穴法,实质就是临床称之为的“阿是揣穴法”,如果粗讲揣穴,即是根据病情,沿一定的经络走行进行揣摸。火针选穴着重病灶局部,以“以痛为腧”的局部取穴法选穴。患者取合适的体位,以指尖深按之,寻找压痛点。以指肚浮淌之,以判断异物的形状,以异物中心为病灶点,故而在揣摸的过程中要遵循“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宁失其经,勿失其痛”的原则;

细讲“阿是揣穴法”,则又分为“阿是选穴法”和“阿是揣摸定位法”两部分。 “阿是选穴法”选择穴位时不能离开辨证,要在脏腑、经络辨证基础上,通过腧穴按压诊断,直接选择指切“阿是”样敏感穴,因为这是病之所应,故可直达病所。

在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基础上探压相关诸穴,选择“阿是”样敏感穴,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即针对性,这在疑难病诊断与治疗上更具有重要意义。

如徐州针灸医师周夫瑞先生治疗一中年女病人,患者无明显诱因在行走时突然全身僵硬,四肢姿势固定,卧床后又开始全身震颤,持续1分钟震颤缓解,而又全身僵硬,面色苍白,神志清楚,牙关紧闭,脉细杂乱。急针水沟、合谷、太冲、涌泉、内关无效,继针肝俞、肾俞亦不应,苦思无计,乃探寻背俞诸穴。指触在心俞、厥阴俞之间时却如扳动机关,病人呼好,针入后僵硬、震颤皆立愈。自言“病即于此,惜不能言”。至此方悟本病面色苍白、脉细杂乱,乃心血不足、子病及母,肝主筋,故病见筋僵筋颤。病本在心,标在肝,故取肝俞不应,内关虽为手厥阴心包经穴,但长于理气而不长于补虚,故亦不应。随又针足三里以大补气血,加以巩固。随访5年未作。由此可见,临床上除脏腑经络辨证外,尚需穴位辨别以期直达病所。

又如其治一老年舌强病人,针哑门、廉泉不效,无奈,遍切与舌咽相关诸经各穴,滑肉门穴下有硬结,按压时病者点头,面有喜色,针入病者即能言。

在揣摸取穴的过程中,我们常说,“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但在火针的治疗中,我的观点是“宁失其经,勿失其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也是我三十余年火针临床的经验的总结。

在俄罗斯阿穆尔州有一位大货车司机,常年腿痛,在医院做了各项检查,没找出病因,来找我治疗。经查体,我摸出其腰侧有一硬节并有痛感,于是就抓住不放,毫火针二针下去后,让其下地活动活动。他说,这条腿我治了十几年,从未缓解过,今天感到有些舒服

了。治疗了半个月,有的同行叽笑我,说把结节扎得像马蜂窝似的,但其硬节消失了,多年有腿痛也痊愈了。

毫火針講座十 火针的取穴(2)

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

“阿是揣摸定位法”,即切之思之,思之切之,以侦察为手段,以感应为依据,以揣摸应移变。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名“气穴”、“骨孔”等,《甲乙》常有“陷中”“宛宛中”之语。《针灸穴名解》比喻经筋犹如山脉,经络恰似两山之间河川,穴位则是沿河两岸之城池港口,可见“穴”即“空穴”“孔隙”之意。所以临床取穴,要注意揣摸探寻空隙之感,避开骨骼、肌腱、血管等,而不能拘泥于骨度分寸或同身尺寸。

手指同身寸取穴法,首见于唐代医家孙思邈所著之《千金要方》,在卷29“灸例第六”中言:“凡孔穴在身,皆是藏府、荣卫,血脉流通,表里往来,各有所主,临时救难,必在审详。……其尺寸之法,依古者八寸为尺,仍取病者,男左女右,手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可取手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以意消息,巧拙在人。其言一夫者,以四指为一夫……如此仔细安详用心者,乃能得之耳。”由此可见,其本意是灸疗及“临时救难”时应急而设,并非常规针刺治疗时所用。在灸疗及特殊情况下为抢救而取穴,有时有些误差是允许的,但在针刺治疗中的人为误差则不是应该的。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因其简便实用,故应用较广泛,如上肢取内关、下肢取足三里等。在统编教材及国家标准《经穴部位》中都这样写到:手指同身寸指医者用自己的手指比量取穴,但应用时应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同时又指出:手指同身寸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我们认为作为教材及国家标准不应有含混之处,否则令学者无所适从。尤其是初学者,取支沟及足三里时,动辄以一夫法比量。且不说医者之手与病者之手相关甚远,即使以患者自身之一夫比量,相符者也很少。这一问题早已引起历代医家的重视,明代张介宾之《图翼》中说“同身寸者,谓同于人身之尺寸也。人之长短肥瘦各自不同,而穴之横直尺寸亦不能一。如今以中指同身寸法一概混用,则人瘦则指长,人肥则指短,岂不谬误?故必因其形而取之,方得其当。”

临床上除个体差异外,在疾病不同时期,气血运行情况不同,经筋濡养状况也不同,就会有相应的拘挛或舒展而导致腧穴位置随之移动。这样,就可假设不同文献所载腧穴位置的误差,即是腧穴移动变位的结果。腧穴分类之一阿是穴,即是变动的“对病经穴”。有人认为,经外奇穴如阑尾穴、胆囊穴,不过是“宁失其穴,不失其经”之足三里、阳陵泉之移位,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所以阿是穴的定位,千万不能拘泥于固定尺寸,要仔细揣摸穴处皮、肉、筋、骨、脉等,通过指切、按压找出与疾病直接相关的,使“病者快然”反应的敏感点,要以“病者快然”及指感来确定腧穴准确位置。

此外,在火针疗法中,阿是穴也可称为火针针刺点。火针的针刺点可以作如下的分类:

1、敏感点:特点是知觉点:表现为痛、麻、木;

2、非敏点:特点是非觉点:表现是条索、硬结、粘连;

针刺点的部位:

针刺点的部位可在经筋上,在肌腱起止点上,在骨面上,在筋膜上,在经络上,因此针刺点的寻位还可以用如下方法寻找。

1、肢体静态对称比较法:即在非正常处寻找针刺点。让患者直立、正坐、或平卧等,摆正肢体,上下左右,前后地进行对比观察。

⑴ 比形态(粗细、大小、丰薄、平凹、长短、曲直),异常者为患处,必有针刺点;

⑵ 比软硬度,硬者为患处,必有针刺点;

⑶ 比弹性,无弹性者为患处,必有针刺点;

⑷ 比运动功能,功能障碍者为患处,必有针刺点;

⑸ 比力量大小,力量不足者为患处,必有针刺点。

2、肢体运动寻找法:

让患者做肢体运动,怎么疼怎么动,运动中的最大疼痛处,可寻找到针刺点。

3、骨面搜寻法:

使患者坦露患处肢体,对疼痛病灶处的骨面进行搜寻,可寻找到针刺点。

4、沿经线扣击法:

沿着患处及通过患处的经线,进行扣击寻找。即如上所讲的“痛点选穴法”。选择穴位时不能离开辨证,要在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基础上,通过腧穴按压诊断,直接选择指切“阿是”样敏感穴,即为针刺点。因此处是病之所应,故可直达病所。

5、平面浮摸法:

对病灶处的表面皮肤进行浮摸,以确定痛点,即针刺点。

对针刺点定位时要注意三个问题:

1、 要运用寻找针刺点粗、精二步定位法:

① 根据骨度尺与病灶进行粗略定位;

② 持好针具,于刺针前再精确定位。

2、按压皮肤时应避免皮肤的滑动移位,以免针错所确定的痛点部位。

3、避免患者体位移动,使所确定的痛点错位,故针刺点定位后,患者的体位不宜再动。

火针取穴顺序

火针取穴还要重视顺序问题,即针刺顺序。依不同的病症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针刺治疗,是影响针刺疗效的重要因素。随着时间医学的不断发展,针刺顺序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由于古人对此所论不多,又缺乏今人的系统整理,所以现代针灸书籍及针灸教材很少提及,临床针灸工作者在实际操作中经常感到无据可寻。

北京针灸医师邵淑娟等人在不断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几十年的临床摸索总结出一套针刺顺序规律,其基本原则是:

调理阴阳,顺应自然,护卫正气,调动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来抵御疾病。

一、依证的虚实定序:

阴盛阳虚,先背后腹;阴虚阳盛,先下后上;先补其虚,后泻其实。

二、依主客经传变定序:

表里同病,先刺主之原,后刺客之络;表里未传,变先补客之原,后泻主之络。

三、依病症定序:

1、痛症:先远刺,后近刺。如急性胃脘痛,若先刺足三里、梁丘等远道穴,再刺中脘、上脘等局部穴,往往能取得立竿风影的疗效,反之常会加重其痛疼。

2、“中风,先刺健侧,后刺患侧。半身不遂发生时,患侧经脉上的腧穴,由于正气虚、邪气实,已难以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治疗时,为更有效的调动人体的正气,应先从健侧入手,先刺健侧腧穴,以调补营卫,调理阴阳,运行气血,再刺患侧以泻邪通络,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采用这样的针刺方法,不仅可以提高中风恢复期的疗效,而且还可以预防和减少患肢痉挛(肌张力高)等合并症的发生。

毫火针的选穴与毫针选穴的基本规律相同,根据病症不同而辨证取穴。除局部选择阿是穴外,再寻经选穴,以相呼应,协同作用,提高疗效。选定穴位后,要采取适当体位,以防止患者改变姿势而影响取穴的准确性。

《针灸大成》中说:“先以墨点记道,使针时无差。”目的是保证取穴的准确性。爪法即是如此。故临床上常以手指甲在所取穴位上切压出痕边,做出记号,然后用龙胆紫进行标记;

临床上还可用指甲横纵两向切压出“十”字型痕迹,以十字中心为点,进行针刺。忌以墨汁点画,否则针眼留下黑记。

《毫火針》講座十一 火针的刺法 (1)

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

火针的刺法是适应不同病症的针刺方法。火针经腧穴将火热直接导入体内,针尖与针体温度随即急骤冷却下来,这种瞬时导入体内的一定量的高温,是火针独有的经穴激发效应及肌体安全无损的保证。在这一条件下,火针在医疗实践中产生的五彩缤纷的种种刺法,便迈着创新的脚步,纷至沓来。

一、按针刺速度、方式分类:火针有速刺、顿刺、留刺、点刺、灼刺和割切、烙熨7种刺法。

1、速刺法:速进速出,深达穴中或病灶底部。

火针对准穴位或病灶快速刺入后迅速出针,整个进针过程非常快捷和短暂,仅用1 /10秒便完成针刺操作过程。火针疗法主要以速刺为主。故速刺为最常用的火针刺法之一。操作的关键是针尖的用力一定要和穴位垂直,否则易出现弯针。速刺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用以缓解疼痛,治疗脏腑疾患,调节机体功能。

2、顿刺法:速进缓出,深浅皆宜。

“顿”乃为停顿之意,暂时停下,不同于停止。犹如书法所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者为顿笔。顿刺是火针刺入穴位后,保持一定深度不动,滞留数秒或数分钟,一般不超过1-2分钟。这时部分患者可出现热感传导,待热散尽,再缓缓出针;有的将此法与速刺法比较而称其为慢刺法,慢刺法有缓慢进针之嫌;还有的将这种进针的停顿动作称之为按刺法。“按”乃“压”之,久压不动方以“按”谓之,故称按刺法亦稍见偏差。看来火针疗法的诸多概念与问题确实须要加以规范。

顿刺法有其特殊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瘰疬、肿物、囊肿……各种坏死组织和异常增生的一类疾病。也用于需浅刺部位如头皮部及关节浅表处,用来治疗偏瘫及关节炎、滑膜炎等。

3、留刺法:速进憩出,深抵穴中。

留刺是针钵刺入穴中后,不出针,留驻穴中,息针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是毫火针的主要刺法。《针灸大成》中说:“一针之后,速便出针,不可以留。”此种说法是由于当时针具的局限性所致。针体粗长则机械损伤大,蕴含热量多,容易造成肌体损伤严重。毫火针留刺时只留针不运针,既不捻拨,也不提插,待针处微见红晕即可退针。

4、点刺法:速刺速出,浅进皮下。

点刺只是用烧透的针尖,轻轻点刺,入皮仅1-2分深。是复刺的主要针法。

5、灼刺法:速刺不进,烙在皮上,稍缓提针。

灼刺针尖轻触皮上,轻缓灼烙,又称点灼,适用针具广范,多用于皮科。

6、割切法:平针,不刺不进,深无可及。用烧红的针锋或针体纵向水平烙割,横切之。多用于皮上息肉等。

7、烙熨法:平针,针锋落于皮上,贴之不动,以热烙之。用于皮肤久不愈合之溃疡面或较大脓血窦道等。

以上7种针法,是火针的最基本的针法,也是火针的基础针法,是母法,由这7种针法,可以繁衍出不尽的针法来。

二、按每穴针刺入数次分类:火针有单刺和复刺二种刺法。

1、单刺法:每穴只刺1针为单刺。

2、复刺法:每穴刺入2针以上者为复刺

三、按针刺几何形状分类:有穴刺法、围刺法和灸刺法。

1、穴刺法:为单刺,多用于深刺,于穴位或病灶上只刺一针者。刺后其状为一孔眼。

2、围刺法:为复刺,多用于浅刺。用火针围绕病灶进行针刺的一种刺法。进针点多落在病灶与正常组织交界之处,刺后其状为一圆圈。在病灶周围施以火针可以温通经脉,改善局部气血循环,促进组织再生。围刺法主要适用于皮肤科、外科疾患。

3、灸刺法:为复刺,使用点刺法或灼刺法。对同一穴位点灼3-5下,点与点之间互相既不相远,又不重叠,其状呈小三角形或梅花形。多用于头皮、皮下组织薄少之处。

四、按针刺方向分类:有直刺法,斜针直刺法及平针割烙法。

1、直刺法:与皮肤垂直进针,即针体与皮肤夹角为90度。

2、斜针直刺法:使皮肤表面倾斜,针体由上向下垂直进针,针体与皮肤夹角成30度-45度。

3、割烙法,沿皮肤水平纵向运针,或割切,或烙熨。针体与皮肤夹角约为15度左右。

五、按每穴针刺密度分类:有散刺法和密刺法。

1、散刺法:是以火针疏散地刺在病灶部位上的一种火针针刺法。它具有温阳益气,以改善局部气血的运行,从而治麻、止痒、定惊、解痉、止痛。一般每大于15m m刺一针。针具最好选用略粗火针,以点刺或灼刺为宜。

2、密刺法:是用中粗火针密集地刺激病灶局部的一种火针刺法。密集程度取决于病变的轻重,病情重的密一点,以每针相隔不大于10m m为宜。密刺疗法以足够的热力,改变局部气血的运行,促进病损组织的新陈代谢。此法主要适用于增生、角化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等。

六、按腧穴性质分类:有痛点刺法、络脉刺法和经穴刺法。

1、痛点刺法:在病灶局部或有关穴位处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点,即阿是穴,在痛点上施以火针治疗。压痛点是局部经气不通、气血阻滞的反应点。以火针刺激压痛点,可使局部经气畅通、气血运行,而达到止痛的目的,主要用于肌肉、关节病变和各种神经疼痛。

2、络脉刺法:浅刺体表郁血的细小络脉使其出血的刺法,恰似放血疗法。用于热症、实症等。

3、经穴刺法:根据临床症状表现,辨证,辨经,按经取穴,在经络上施用火针的方法。通过火针对经穴的刺激,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从而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多用于内科疾病的治疗。

七、按体位的不同分类:有体针刺法和耳穴刺法。

体针刺法适用于上述各种火针刺法。耳穴火针刺法,另立一章。

毫火針講座十二 刺法 (2)

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

《灵枢》记载中根据不同的证候而选取不同的针具,根据不同的针刺部位而采取不同的针刺方式颇多。由于是非同一时期的同一人的经验所记,故所记载的针刺方式,同名同义,异名同义,重叠杂出。梳理一下,《灵枢?官针》篇记载的各种刺法,虽然这是讨论如何使

毫火针十大功效

一、毫火针十大功效: (一) 止痛: 祛寒除湿,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津液运行,则疼痛自止,这是毫火针治疗痛症的机理。如对寒证、风湿关节炎、颈肩腰腿痛、尤其是顽固性风湿病有着特殊的疗效。 (二)止痒: 疏通经络,使气机疏利,则祛风止痒。毫火针不仅止痛,止痒效果也好。毫火针可治疗各种以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病。所以对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等各种疑难皮肤病,毫火针都有比较好的疗效。 (三)止麻: 毫火针引阳达络,助阳化气,则麻木自解。 (四)止挛: 运行气血,调整脉络,则痉解挛止。面肌痉挛,神经麻痹晚期的痉挛现象,宜用毫火针。(五)止泻: 健脾利湿,协调肠胃,温中收敛,泄泻可止。毫火针擅治慢性肠炎致腹胀腹泻等疾病。(六)止咳定喘: 由寒冷引起的一切症状,如咳嗽、喘息都可以用毫火针温化肺脏之寒,疏通肺之经气。(七)泻火解毒 :引热外达,用于热症。如带状疱疹、丹毒、小儿腮腺炎,乳腺炎等各种红肿热痛的病症,可用毫火针治疗,疗效显著。 (八)去瘀除腐、破溃排脓: 生肌敛疮,促进气血运行,加快肌肤更新。对一些皮肤病和瘀滞性疾病,如血栓性静脉炎、痤疮、痈疮、痔疮、象皮腿等有着一次见效的功效。 (九)除节散结: 助阳化气,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消除瘰疠,散化瘢结。如血管瘤,脂肪瘤,纤维瘤、疣、痣等,还有腱鞘囊肿、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中风后遗症这些都可以施用毫火针治疗。(十)壮阳补虚,升阳举陷,扶正助阳: 毫火针可治因中气不足,体质虚寒引起的疾病,如子宫下垂、腰膝酸软、阳萎遗精、痛经、月经不调等。或因脾胃虚弱引起的胃下垂等症用毫火针治疗也有很好的疗效。除此之外,有人对近几年来毫火针的临床疗效做过综合统计,证明毫火针的治疗范围更加广泛,已向许多疑难症拓展,并以大量的资料表明毫火针对大部分疾病的有效率均在90%以上,对部分疾病的疗效甚至达100%,毫火针用于减肥、美容亦显示出极大的优势。 编辑本段毫火针三大优势 (一)毫火针是创新疗法 毫火针避火针与毫针二者之短(火针粗则痛甚,毫针细则气弱),取其二者之长(火针挟火气盛,毫针纤细痛微),兼有了火针与毫针的双向功能,优化了针灸疗法,提高了针灸疗效。因此毫火针本质上打破了传统治法,它不是治疗哪几种疾病的疗法,而是深层次开发人体穴位潜能的方法。毫火针应用于耳穴临床,以往是一个空白,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用毫火针对耳穴进行刺激,可以

国医大师贺普仁火针疗法介绍

国医大师贺普仁火针疗法介绍 一、火针疗法的定义 火针疗法,是用一种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的手法刺入到人体的输穴或患处,以达到祛疾除病目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分为经穴刺法、痛点刺法、密刺法、围刺法、散刺法。 贺普仁创立的“三通法”之一的温通法就是利用温热作用,刺激穴位和部位,增加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功能,使经络通、气血行,因此称为“温通法”。其治病机理就是温热。贺老从60年代起研究火针疗法数十年,首先发起和倡导了火针疗法的临床使用,在火针的适应症及治病机理方面作了尝试和探讨,挖掘、应用、发展了这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坚持使用火针治疗各种病症,包括治疗小儿弱智、子宫肌瘤、外阴白斑、慢性小腿溃疡、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等疑难病证的探索,使火针疗法的治疗病种达30多种,特别是对于一些疑难病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二、火针疗法的作用 1、壮阳补肾、升阳举陷: 因火针具有增强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的功能,所以能壮阳补虚,升阳举陷。 脾胃阳虚则可出现胃脘痛、胃下垂等疾病;如用火针点刺足三里、内关、脾俞、中脘等穴,可使脾胃经脉气血畅行,温运中焦,振奋阳气,祛除寒邪,使脾胃运化之功得以恢复,消化、吸收、升降功能趋于正常,使胃脘痛、胃下垂得以治愈。 心阳虚则胸痛、心悸;火针刺激心俞、内关以及心前区等部位,可壮心阳、益心气,使胸痛、心悸症状缓解。 中气不足则出现阴挺。用火针点刺肾俞、命门等穴,可起到益肾壮阳的作用,使肾经气血畅通,气化功能加强,元阴元阳资源纵生,腰痛、阳痿、遗精症状缓解。如点刺气海、关元穴,可益中气,升阳举陷,治疗阴挺。 2、疏通经络 疏通经气、宣肺定喘:临床上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都属于顽固性疾患,火针可通过温热作用刺激大杼、风门、肺俞、定喘等穴,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气,经气宣通则可驱除邪气,邪气出则肺气得以宣发、肃降,而喘息止。 助阳化气、消症散结:癥结即肿物或包块在体内或体表的积留。临床多治疗腱鞘囊肿、脂肪瘤、纤维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症。如病灶在体内的,针刺宜深,使癥结消于体内,如在体表的,针刺则宜浅,使病邪排于体外 攻散痰结、消除瘰疬:瘰疬多发生于颈侧的皮里膜外之处,大者属瘰,小者如疬。在治疗时一般用中粗火针,用点刺法。 祛寒除湿,通经止痛:火针是一种有形无迹的热力,可以温其经脉,鼓动人体的阳热之气,因而可以驱散寒邪,使脉络调和,疼痛自止。 3、生肌敛疮、去腐排脓: 临床上治疗脓肿已成而未破溃的,可用火针点刺,一针或多针,使脓排出,脓肿消除。治疗时多选用中粗火针,用围刺法,如疮口大、有腐肉可在中心点刺。 4、助阳益气、解除麻木:麻木属感觉异常的一种病变,麻与木临床上常同时出现。火针能温通助阳,引阳达络,使气至血通,麻木自除。操作时采用散刺法,选择细火针。 5、温通经络,祛风止痒:痒症多与风邪有关。风邪为外邪入侵或气血生风所致。治疗时可用粗火针点刺病变局部,或用细火针,针刺曲池、血海、风市等穴。 6、运行气血,解痉止挛:痉挛为肌肉不自主的抽动,分为颜面、四肢两种。治疗多选用细火针,点刺局部。火针疗法可促进气血运行,增加局部的血液供给,除祛风邪,营养筋

毫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毫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摘要】目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和皮肤损害,甚至瘢痕形成是带状疱疹严重 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高,临床症状重,缠绵不愈,顽固难治,损毁容貌,给患者 造成极大的痛苦,临床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本人尝试用毫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 疹后遗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毫火针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332-02 带状疱疹中医里称“ 缠腰蛇”、“缠腰火丹”,俗称“蛇丹、蜘蛛疮”。带状疱疹 西医认为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此病毒一般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中。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等,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 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激烈的炎症。同时带状疱疹早期和急性期可 见疱疹壁紧张发亮,而疱疹壁却不易破裂,疱疹内压力增加,疱疹内的病毒及代 谢产物刺激基底部,基底部充血,疱疹内压力增大有利于病毒向周围组织扩散, 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疱疹呈现蔓延之势,疱疹病变范围扩大,侵害到周围神经 组织,症状加重,疼痛难忍,所以部分患者在皮肤出现疱疹后2~3天出现症状 加重,故认为疱疹内压力对疱疹蔓延及症状加重意义重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和皮肤损害,甚至瘢痕形成是带状疱疹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高,临床症状重,缠绵不愈,顽固难治,损毁容貌,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临床上尚无特效治疗 方法,本人尝试用毫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 果统计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共观察66例患者,均来自我院理疗科门诊,均符合本病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根椐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基础针 刺组、对照组及火针组各22例。基础针刺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为32~75岁,病程为1~24月;对照组22例,男子16例,女6例,年龄为45~ 80岁,病程为1~36月;火针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为40~78岁, 病程为1~30月。各组间性别、病程、年龄等因素,经过统计学的处理,P>0.05 没有显著差异,应该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边天羽、俞锡纯编著)、《皮肤性病学》[1]和Scott F[2]相关研究。带状疱疹后遗症诊断的标准进行制定。①以前有带状疱疹的 病史,临床治愈后出现疼痛症状持续时间1个月到2年;②有很明显的按神经支配区域所分布的触觉、痛觉异常,局部可有色素沉着,皮肤损害,甚至瘢痕形成; ③疼痛的性质为阵发性刀割样或闪电样发作或持续性烧灼痛、紧束样疼痛;④ 患区内有明显的神经受损后其他不适应感:如痒、紧束感、蚁行感等;⑤患者心理负担沉重,睡眠障碍,情绪抑郁。 2.治疗方法 2.1 基础针刺组 在局部根椐疼痛范围的大小,或疱疹愈合后的瘢痕、色素沉着点用毫针进行 围刺,使针身与皮肤成15°角,病变向中心部位围刺,刺入1寸深,针刺得气后 将相对的两针为一组连接电针治疗仪,通电后,调以疏密波,通电30分钟。每

火针在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

火针在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 火针是古代针灸中的一种针灸法,古称燔针、焠刺、烧针、白针、煨针。是将其针体烧至通红,然后快速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称之为火针疗法。火针最早在《内经》称为燔针、焠刺。《灵枢·官针》云”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九曰焠刺”。《灵枢·筋经》也云:”治在燔针劫刺也”。而对于火针针具,《灵枢·九针十二原》云:”九曰大针,长四寸……大针者,尖如挺,针锋微圆…”。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强调了火针的适应症及体质因素。唐·孙思邈《备急千金方》记载了火针能治疗热证,并首先将火针疗法的适用范围从寒证、痹证,扩展到治疗外科的疮疡疖肿。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开创了火针记载医案的先例,明·高武《针灸聚英》从针具选材、加热方法、刺法、针刺深度、适应症等进行了深入论述。现针对我科临床工作中,火针治疗皮肤病的过程中疗效显著的病种,举例如下: 1火针在我科常见皮肤病中的应用 1.1斑秃取穴:阿是穴(斑秃区)。体位:患者取坐位。针刺方法:针具消毒后,以多根火针烧红同时针刺脱发区,采用速刺疾退法从脱发区边缘向脱发区中心密刺。按语:火针治疗斑秃可温通经络,活血行气。火针针刺可导热入人体,直接激发阳气,鼓舞气血,温通经脉,同时可使腠理开从而开启脉络外门,给贼邪出路,活血行气,去瘀生新,有利于改善病变部位微循环,加速局部血流量,提高局部新陈代谢。《针灸聚英》中指出:”风致难疾,尤宜火针而获功效,盖火针大开其孔穴,不塞其门,风邪从此而出。” 典型病例:患者,女,46岁,于2015年11月3日就诊。主诉:斑秃半年余,近期加重,睡眠不佳。查体:头部3处脱发区,面积最大的一处为2cm×3cm。病史:患者半年前出现头发脱落,3月前脱发面积突然增大,伴怕冷、胸闷、寐差、多梦、头皮刺痛、腰膝酸软、入睡易惊醒、平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舌暗,脉沉细涩。诊断:斑秃肾虚血瘀型。治疗方法:取穴:阿是穴(斑秃区)。体位:患者取坐位。针刺方法:多根火针烧红同时针刺脱发区,采用速刺疾退法从脱发区边缘向脱发区中心密刺。注意事项:针后不作处理,若出血,用干棉签按压。一般1次/3d,针后2d内勿洗患处,同时忌烟酒及辛辣之品。针后患者感觉针刺处有热胀感,头皮发痒。第1次复诊,患处出现黑色毛点,第2次复诊,患处长出灰白色细软毳毛,随后脱发面积逐渐减小,斑秃区新发从边缘开始长起,逐渐向内扩展。经2个月的治疗,患区全部长出粗健毛发,新发牢固,色黑,密度、粗细同健发。随访无复发。 1.2扁平疣治疗方法:充分暴露皮损部位,常规消毒,用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发白,垂直快速点刺疣体,至疣体松解,然后用消毒棉签头掀掉疣体,观察到疣体全部脱落,露出潮湿面为止,不需包扎,保持2d不沾水即可,一般5~7d 自然结痂脱落,扁平疣即告治愈。如有新发及漏治按上述方法重复治疗,直至疣体全部脱落为止。

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概况

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概况 发表时间:2017-06-13T11:53:03.62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作者:田国刚 [导读] 火针疗法还需要广大从事针灸研究的学者和临床医者的再次重视起来,使这种有独特优势的针灸治疗方法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610041 摘要:综述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概况。火针疗法是用火将针尖烧红,迅速剌入机体穴位或一定病变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火针疗法有机结合了针刺与艾灸疗法,具有见效快,适应症广的特点,疗效卓著。本文从火针源流、作用机制、分类、具体操作、临床应用、禁忌症,前景及展位等方面概述了古今对火针的认识,以及火针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火针针灸临床应用 1.火针的源流 《内经》中称火针为燔针、焠刺,《灵枢·官针》云:“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九曰焠刺”,《灵枢·筋经》也云:“治在燔针劫刺也”;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称其为“烧针”,用火针治疗伤寒表证。而经过历代医家的论述,认为“火针者,即古之燔针也。凡周身淫邪,或风或水,溢于机体,留而不能过关节,壅滞为病者以此刺之”。 2. 火针的作用机制 火针疗法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既有针的刺激又有温热刺激。病邪通过经络由表入里,则出现脏腑病变,气血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基础,气血不和则出现脏腑病变。脏腑病变反映在相应的经络上就表现为经络中的气血运行不利。《素问·调经论》中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3. 火针的分类 火针在现代临床应用[1]上已有几十种针具,可分为如下几类:按针具粗细分类,有粗火针、中粗火针、细火针和毫火针(纤细火针)。贺普仁[2]老先生倡导的五针,粗火针的主要针刺病灶部位,如窦道、囊肿等;中粗火针应用范围比较广泛,除面部穴位及肌肉菲薄的部位外,均可用中粗火针施术;细火针适用于肢体肌肉较薄的部位、老人、儿童及体质虚弱的患者;近几年,还有毫针替代临床常规火针作为火针点刺针具[3]。 4. 火针的操作 火针的针刺方法[2]可分为4种,点刺法、散刺法、密刺法和围刺法。从进针快慢角度分类,又分为快针和慢针法[4],火针疗法以快针法为主,进针后迅捷出针,整个过程仅需要0.1s时间。慢针法是火针刺入后,逗留一段时间然后再出针,留针时间多在1 ~ 5min之间。针刺深浅与疗效也很有关系,《针灸大成·火针》中说:刺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 5. 火针的临床应用 当代火针疗法在多种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骨科方面:谭立明[5]采用火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5 例,总有效率为91.1%;胡美心[6]用火针治疗肩周炎40例,对照组40例采用普通针刺,结果有效;谷新远[7]采用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总有效率93.2%。外科方面:李明[8]等采用火针排脓治疗体表脓肿139例,结果117例创面愈合,22例创面仍有少量渗液;袁训林[9]采用火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4例,结果:24例中,治愈9例,好转14例,无效1例。皮肤科应用:任建兰[10]采用火针治疗带状疱疹113例,治疗结果患者全部治愈,治疗时间最短1个疗程,最长为两个疗程;神经科:李群[11]等采用火针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一般初发者1~2次即可痊愈,久病者以6次为一疗程,一般1个疗程即可见效;徐泽君[12]采用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4例,火针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69.8%,提示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较毫针更有显著的疗效。妇科方面:赵秀敏[13]等采用火针治疗外阴白斑;徐德厚[14]采用火针加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乳腺增生65例,总有效率 100%。 6.针灸的禁忌症 历代医家在论述火针应用的同时也从不同方面提到了火针的禁忌,而程海英[15]认为,火针的临床应用与它的作用机理是分不开的,只要临证中把握病机,禁忌是可以突破的。比如:热证用火针,临床治疗缠腰火丹(即带状疱疹)已经广泛应用;火针以热引热,消肿解毒对乳痈各个阶段均适用,尤其是后期可使患者免受手术引流之苦。 7. 火针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针疗法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既有针的刺激又有温热刺激。气血喜温而恶寒,寒则凝,温则通。使用火针通过温热作用振奋人体的阳气,驱除阴寒之气,寒去凝散,血脉经络畅达,气血调和,诸疾自愈。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医生精通火针的运用,所以很少有针灸医生选择火针疗法来治疗疾病。像火针这种传统的针灸疗法都被医生们给忽视了,从而导致当今针灸的适应病种变得越来越局限的这一现象。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必须掌握火针疗法的运用及其适应症。针对火针的适应症,针灸医生就应该果断的采取火针疗法,如此方能扩大针灸的适应病种,提高临床疗效。 另外,火针的临床应用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临床研究方面尚显不足,主要表现在:①资料报道以临床观察居多,科研设计不严谨,②对于一些慢性病的远期疗效观察不够,③各种疾病的火针治疗操作不规范,缺乏量化标准,④对于火针疗法的效应机制研究较少。所以火针的研究工作应着重于以下几方面:①加强火针操作标准的研究,②加强科研设计的严谨性,③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深入研究火针的效应机制。 火针疗法还需要广大从事针灸研究的学者和临床医者的再次重视起来,使这种有独特优势的针灸治疗方法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庆茹,胡秋生,任永红.火针针具的发展和应用方法的改良[J].中国针灸杂志,2011, 31(5):459-461. [2] 贺普仁.火针的机理及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2004,10(2):20-24. [3] 黄石玺,毛湄,等.毫针替代火针的烧针试验[J].中国针灸杂志,2009,29(12):1021-1022. [4] 耿志国.火针疗法初探[J].中国医疗前沿杂志,2010,5(4):9.

刃针配合毫火针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145例临床观察

刃针配合毫火针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145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6-04-08T14:41:28.2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作者:李绕芳[导读] 云南省泸西县中医医院针推科云南红河 652400 实验组治疗后的膝功能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刃针配合毫火针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较常规温针取穴治疗效果更佳。李绕芳 云南省泸西县中医医院针推科云南红河 652400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刃针配合毫火针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145例临床疗效。方法:将145例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意愿分为两组,采用刃针配合毫火针治疗方式的记为实验组,共70例,采用温针常规取穴位治疗方式的记为对照组,共75例。1次/d,每连续治疗5d,休息2d,记为1个疗程,每3个疗程为1个周期。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膝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膝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实验组提升幅度更大,二者差异显著(P=0.000);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仅为86.67%,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采用刃针配合毫火针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刃针;毫火针;老年骨性关节炎为了研究分析刃针配合毫火针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随机选取145例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对照法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比治疗前后膝功能评分。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145例,根据患者的意愿,采用刃针配合毫火针治疗的记为实验组,共70例;采用常规温针取穴位治疗的记为对照组,共75例。其中实验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5.2±1.7)岁,病程0.6-7.5年,平均病程(2.50±0.41)年,共98膝患骨性关节炎;对照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5.4±1.5)岁,病程0.4-7.2年,平均病程(2.48±0.39)年,共105膝患骨性关节炎,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病程、患膝数量、临床表现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40-75岁,且在就诊前1个月内膝关节疼痛持续时间≥14d;②膝关节在活动时有摩擦声音;③X线检查结果显示膝关节边缘存在骨赘;④膝关节周围明显肿胀,且晨僵时间≤30min;⑤对本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并积极配合。 1.3排除标准①存在膝关节肿瘤或类风湿性关节融合者;②存在关节化脓、关节内骨折急性期、膝关节明显内外翻畸形者;③结核、患膝有血管神经损伤史者;④不愿意配合本研究实验者。 1.4方法 1.4.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温针取穴位治疗方法。具体如下:①患者取仰卧位,取其侧血海、犊鼻、内膝眼、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行温针灸治疗;②治疗结束后,患者取俯卧位,在其肾俞、脾俞、大肠俞穴位行温针灸;③每天1次,连续5d后间隔2d为1个疗程,每3个疗程为1个治疗周期,持续治疗直至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1.4.2治疗组:采用刃针配合毫火针治疗方法。具体如下:①患者取仰卧位,调整膝关节屈曲30°-45°,暴露膝关节,并于患膝下方垫枕,依据临床症状于患者患肢部位寻找1-4个压痛点,使用龙胆紫做好标记,先用2%的碘酒进行皮肤消毒,然后用75%的乙醇棉球进行脱碘常规消毒,②严格按照4步进针规程使用刃针快速刺入治疗点,注意避免损伤神经、血管和脊髓,然后沿肌纤维方向剥离3-4下,快速出针,若出血用干棉球按压片刻;③嘱患者活动膝关节,向不同方向运动,在活动中寻找新的压痛点1-2个,用毫火针(最好l寸)置于酒精灯外焰1/3处将其前端烧至透红,快速刺入治疗点,留针10min,敏捷拔出,然后使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眼片刻;④每周治疗两次为1个疗程为1个治疗周期,持续治疗直至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1.5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比二者治疗前后膝功能评分。其中膝功能评分依据膝关节功能评估表进行判定,其主要评价内容包括疼痛、不稳定感、关节活动度、步行、关节肿胀、上下楼梯、绞锁等,总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越好。治疗效果依据相关疗效评定标准,分为优、良、可、差。其中优:治疗后膝功能评分≥85分或者叫治疗前增加≥25分;良:治疗后膝功能评分≥70分,或者较治疗前增加≥15分;可:治疗后膝功能评分≥55分,或较治疗前增加0-15分;差:治疗后膝功能评分≤55分,或较治疗前无增加甚至减少者。治疗总有效率=(优人数+良人数+可人数)/总人数×100%。 1.6统计学分析 对本研究所得统计数据均采用Excel录入,然后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用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用百分比或者率表示计数资料,以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膝功能评分两组患者经过治疗,膝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但是实验组较对照组效果更加显著,治疗前二者相差无几,但是治疗后前者较后者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具体数据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功能评分对比表

火针疗法大全

火针疗法 一、前言: 火针疗法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释名】就是烧针、煨针。早在《灵枢·官针》中就记:有“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伤寒论》中也论述了火针的适应证和不宜用火针医治的病候。《千金翼方》有“处疖痈疽,针惟令极热。”的论述。《针灸大成》中总结了明以前用火针治疗的经验,可以参考。本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因此在临床可用于对虚寒痈肿等症的治疗。 二、简史: 朝代著作名称适应症 秦汉《内经》燔针痹症、寒症、经筋及骨病 汉《伤寒论》烧针伤寒表症 隋《针灸甲乙经》淬针痹症、寒邪 唐《千金要方》白针 +外科疮疡 宋《针灸资生经》火针 +内脏病如心脏病、哮喘 明《针灸聚英》火针 +外科破脓、治瘤 清《外科正宗》火针 +瘰疬 清《本草从新》火针 +瘫痪不仁、积聚 三、功效: 1.祛寒除湿、温经止痛火针可温通经脉,鼓动人体阳气,行气活血,使脉络调和,气机疏利、津液运行、疼痛自止,治疗因寒因湿

因引起的疼痛。 2.疏通经气、宣肺定喘寒邪饮冷则伤肺,火针可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气,则肺气得以宣发肃降,喘息自止。取穴:大杼、风门、肺俞。 3.助阳化气、消徵散结徵结即肿物或包块在体内或体表的积留,火针能行气活血、助阳化气、气机疏利、津液运行则消除徵结。血管瘤、脂肪瘤、纤维瘤:局部取穴。 4.壮阳补虚、升阳兴陷脾胃阳虚→胃下垂。治疗:足三里、内关、脾俞、中脘。中气不足→阴挺。 治疗:气海、关元。 5、生肌敛疮,去腐排脓火针促进气血进行,鼓舞正气,正气充盛,则能排除脓毒。可治破渍或未破溃已成脓肿。 6.攻散痰结,消除瘰疬火针可温通阳气,攻散痰结,疏通气血,消积化瘀,故可治除瘰疬。 7.助阳化气、解除麻木火针能温通助阳,引阳达络,使气至血通,麻木自除。 常见类型:气虚者、遍身麻木;中风者,半身麻木;肝郁脾虚针,手足麻木:外伤经脉者,局部麻木,操作:细火针散刺法。 8.温通经络、祛风止痒局部增生性皮肤病:粗火针点刺局部。全身搔痒症:细火针点刺曲池、血海、风市等。 9.运行气血、解痉止挛适应于面肌痉挛,多因肝血不足,风痰阻络致筋脉失养,风扰经络引起。

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一、概述 火针疗法是用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手法,刺入身体的特定腧穴或部位,达到祛疾除病目的的一种针刺方法。 二、临床作用 火针的作用决定了它的适用范围。火针的治疗机理在于让温热刺激穴位和部位来增强人体阳气,鼓舞正气,调节脏腑,激发经气,温通经脉,活血行气。将火针的这些功效应用到临床上,可以助阳补虚,升阳举陷,消癥散结,生肌排脓,除麻止痉,祛痛止痒,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三、针具 材料要求:耐受高温、坚硬挺拔;材料:钨锰合金 四、操作方法 1、选穴与消毒 火针选穴与毫针选穴的基本规律相同,根据病症不同而辨证取穴。选定穴位后要采取适当体位以防止患者改变姿势而影响取穴的准确性。取穴应根据病情而定,一般宜少,实证和青壮年患者取穴可略多。确定穴位:选择经穴、压痛点、病灶局部。方法:拇指掐“+”字,选定穴位候进行严格消毒。消毒方法宜先用碘酒消毒,后用酒精棉球脱碘,以防感

染。 2、烧针 烧针是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针灸大成·火针》说“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因此,在使用前必须把针烧红,才能起作用。较为方便的方法是用酒精灯烧针。 3、针刺与深度 针刺时,用烧红的针具,迅速刺入选定的穴位内,随即迅速出针。棉球按压针孔,即可减轻疼痛,又可保护针孔。关于针刺深度,《针灸大成·火针》中说:刺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火针针刺的深度要根据病情、体质、年龄和针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一般而言,四肢、腰腹针刺稍深,可刺2~5分深,胸背部穴位针刺宜浅,可刺1~2分深。 4、执针方法 ⑴手指实:意思是手指皆需确实的压在针柄上,稳固的持着。所用力量就像“衔着虎仔过山涧”的比喻,用力太大则针易折,用力太小则针易脱手。 ⑵手心虚:意思是手掌心不须绷的太紧,适度并足以灵活运针即可。 ⑶手背圆:是形容执针时,手掌背圆弧且上竖的样子。(不须硬将手臂托圆,适度足以让手指灵活即可)。

火针疗法大全精编WORD版

火针疗法大全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火针疗法一、前言: 火针疗法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释名】就是烧针、煨针。早在《灵枢·官针》中就记:有“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伤寒论》中也论述了火针的适应证和不宜用火针医治的病候。《千金翼方》有“处疖痈疽,针惟令极热。”的论述。《针灸大成》中总结了明以前用火针治疗的经验,可以参考。本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因此在临床可用于对虚寒痈肿等症的治疗。 二、简史: 朝代着作名称适应症 秦汉《内经》燔针痹症、寒症、经筋及骨病 汉《伤寒论》烧针伤寒表症 隋《针灸甲乙经》淬针痹症、寒邪 唐《千金要方》白针 +外科疮疡 宋《针灸资生经》火针 +内脏病如心脏病、哮喘 明《针灸聚英》火针 +外科破脓、治瘤 清《外科正宗》火针 +瘰疬 清《本草从新》火针 +瘫痪不仁、积聚

三、功效: 1.祛寒除湿、温经止痛火针可温通经脉,鼓动人体阳气,行气活血,使脉络调和,气机疏利、津液运行、疼痛自止,治疗因寒因湿因引起的疼痛。 2.疏通经气、宣肺定喘寒邪饮冷则伤肺,火针可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气,则肺气得以宣发肃降,喘息自止。取穴:大杼、风门、肺俞。 3.助阳化气、消徵散结徵结即肿物或包块在体内或体表的积留,火针能行气活血、助阳化气、气机疏利、津液运行则消除徵结。血管瘤、脂肪瘤、纤维瘤:局部取穴。 4.壮阳补虚、升阳兴陷脾胃阳虚→胃下垂。治疗:足三里、内关、脾俞、中脘。中气不足→阴挺。 治疗:气海、关元。 5、生肌敛疮,去腐排脓火针促进气血进行,鼓舞正气,正气充盛,则能排除脓毒。可治破渍或未破溃已成脓肿。 6.攻散痰结,消除瘰疬火针可温通阳气,攻散痰结,疏通气血,消积化瘀,故可治除瘰疬。 7.助阳化气、解除麻木火针能温通助阳,引阳达络,使气至血通,麻木自除。 常见类型:气虚者、遍身麻木;中风者,半身麻木;肝郁脾虚针,手足麻木:外伤经脉者,局部麻木,操作:细火针散刺法。 8.温通经络、祛风止痒局部增生性皮肤病:粗火针点刺局部。全身搔痒症:细火针点刺曲池、血海、风市等。

毫火针治疗中风偏瘫侧足内翻疗效观察

毫火针治疗中风偏瘫侧足内翻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7-12-29T10:34:51.79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作者:黄飞燕 [导读] 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尤其是Bobath疗法、运动再学习等理论及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为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带来了希望。(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广东广州 510510) 摘要:目的观察火针治疗中风偏瘫侧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中风偏瘫侧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治疗后 Asl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纳入标准 参照《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①有肌张力升高的症状②痉挛用修改的Ash—worth评定瘫痪肢体肌张力>0级:③发病半个月以上:④排除引起肌张力障碍的其他原因及既往有运动功能障碍,合并严重的高血压、冠心病、重症糖尿病、肾功能障碍及精神病史;⑤CT或MR证实脑内有出血或缺血病变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火针治疗 火针取患侧腓肠肌内侧头、跟腱止点上4cm、趾屈肌腱部张力最高外阿是穴,。常规消毒后,选用一次性无菌毫火针0.35*25mm、0.35*40mm,用95%酒精小棉球点火将针尖及前2/3身烧红后快速刺入穴位,留针3秒后,轻揉针体旁周皮肤令针感向四周扩散,揉约10秒钟后出针。跟腱止点上4cm及趾屈肌腱部阿是穴,申脉穴用0.35*25mm毫火针,腓肠肌内侧头阿是穴用0.35*40cm毫火针.每周两次,共治疗8次。 2.1.2针刺后牵拉关节,站立位训练十五分钟,打破痉挛模式。 2.2 对照组 仅采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操作方法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四周。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痉挛程度采用临床常用的改良Ashworth评分法来评定痉挛程度,0级至4级分别为0分至5分。O级为无肌张力增高,记0分i 1级为肌张力稍有增高,受累部位在关节活动范围内被动屈曲或伸展时出现“卡住”后“突然释放感”,或在关节活动范围内为最后出现最小的阻力,记1分;1 级为肌张力稍有增高,表现为轻微的卡住感,并且在剩余的关节活动范围内(1/2ROM)一寅伴有最小阻力,记2分;2级为在大部分关节活动范围内肌张力明显增高,但受累部位,被动活动容易,记3分:3级为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活动困难,记4分:4级为受累部位僵直于屈曲或伸展位,记5分。所有评定工作均由同一医师进行。每次痉挛程度的测定做5次,取平均值,排除评定时的各种干扰因素。 3.1.2 肢体运动功能测定 采用Fugl—Meyer评价法来评定患者瘫痪侧上下肢运动功能。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hworth 评分、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比较由表1可见,治疗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提示治疗组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比较(X±S,分)

火 针 疗 法 治 病 机 理 初 探

ji火针疗法治病机理初探 火针疗法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历代医学的总结和完善,最终成为一种独特有效的治疗方法。经粗略统计,火针已能治疗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临床各种疾病近百种,但是我们常常在治愈了一些疾病后连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能够治好的道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人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去解释火针治病的机理,这说明我们对其作用原理研究的远远不够,其中很多还缺乏现代化的检验手段来加以验证。因而我们有意识加强对此方面的观察与研究,并从整个机体对于疾病反应的转机上来解释火针的疗效。与此同时还查阅了现代医学的有关资料,在力争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火针治病机理,现探讨如下。 一单纯痛觉激醒作用 针灸医师时常选用针具刺激人体体表比较敏感的部位,如口唇、鼻尖、指尖等来急救一些昏厥的病人。象临床中常使用的醒脑开窍协定方就是例证。此外我们也常常听到有些精神不振、头晕、头痛的病人经针灸治疗后告诉我们: “感觉精神爽快,头目清醒。”这就是由于针刺的痛觉激醒作用所致。而火针除具有针刺的痛觉激醒作用外,还有局部灼伤的刺激,故临床的痛觉激醒作用较前者更强、更持久。 二痛觉刺激的重叠作用 已有资料表明 ⑴因针刺或灸治所引起的疼痛可以通过皮肤的感觉神经向脊髓发出冲动,与内脏的炎性冲动通过同一根神经的通路传至大脑皮层的痛觉中枢。由于这两种冲动混在一起,针灸所引起的疼痛必然会影响内脏炎性冲动的传达,使疼痛中枢全部或部分不能再感受到来自内脏炎性刺激的痛觉冲动。我们知道,火针的刺激量远远大于毫针,再加上病人对火针的注意力也远远超过毫针,即除了有通过皮肤的感觉神经经过脊髓传至大脑皮层疼痛中枢强烈信号外,再加上精神因素的作用,因而火针的止痛效果也明显优于毫针。如临床上我们用毫针治疗三叉神经痛未效时,再于同样的穴位上施以火针,常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火针疗法大全

火针疗法大全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火针疗法一、前言: 火针疗法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释名】就是烧针、煨针。早在《灵枢·官针》中就记:有“淬刺者,刺则取痹也。”《》中也论述了火针的适应证和不宜用火针医治的病候。《》有“处疖痈疽,针惟令极热。”的论述。《》中总结了明以前用火针治疗的经验,可以参考。本法具有,通经活络作用,因此在临床可用于对虚寒痈肿等症的治疗。 二、简史: 朝代着作名称适应症 秦汉《内经》燔针痹症、寒症、经筋及骨病 汉《论》烧针伤寒表症 隋《针灸甲乙经》淬针痹症、寒邪 唐《千金要方》白针 +外科疮疡 宋《针灸资生经》火针 +内脏病如心脏病、 明《针灸聚英》火针 +外科破脓、治瘤 清《外科正宗》火针 +瘰疬 清《本草从新》火针 +瘫痪不仁、积聚 三、功效: 1.祛寒除湿、温经止痛火针可温通经脉,鼓动人体阳气,行气活血,使脉络调和,气机疏利、津液运行、疼痛自止,治疗因寒因湿因引起的疼痛。

2.疏通经气、宣肺定喘寒邪饮冷则伤肺,火针可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气,则肺气得以宣发肃降,喘息自止。取穴:大杼、风门、肺俞。 3.助阳化气、消徵散结徵结即肿物或包块在体内或体表的积留,火针能行气活血、助阳化气、气机疏利、津液运行则消除徵结。、、纤维瘤:局部取穴。 4.壮阳补虚、升阳兴陷脾胃阳虚→。治疗:足三里、内关、脾俞、中脘。中气不足→阴挺。 治疗:气海、关元。 5、生肌敛疮,去腐排脓火针促进气血进行,鼓舞正气,正气充盛,则能排除脓毒。可治破渍或未破溃已成。 6.攻散痰结,消除瘰疬火针可温通阳气,攻散痰结,疏通气血,消积化瘀,故可治除瘰疬。 7.助阳化气、解除麻木火针能温通助阳,引阳达络,使气至血通,麻木自除。 常见类型:气虚者、遍身麻木;者,半身麻木;肝郁脾虚针,手足麻木:外伤经脉者,局部麻木,操作:细火针散刺法。 8.温通经络、祛风止痒局部增生性皮肤病:粗火针点刺局部。全身搔痒症:细火针点刺曲池、血海、风市等。 9.运行气血、解痉止挛适应于,多因肝血不足,风痰阻络致筋脉失养,风扰经络引起。

浮针配合毫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临床观察

作者简介:李文纯(1987-),男,汉族,硕士,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痛症的临床与机理。E -mail :lee-wenchun@https://www.360docs.net/doc/c017308255.html, 浮针配合毫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临床观察 李文纯 谢文娟 曾文璧 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广东 佛山528300 【摘 要】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毫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肱骨外上髁 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针灸治疗,治疗组以浮针配合毫火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次后进行评定,观察其VAS 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VAS 评分、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浮针配合毫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肱骨外上髁炎;毫火针;浮针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9-0118-03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30Cases on the Treatment of the Supracondylitis of the Humerus with the Floating -needle and the Femtoneedle LI Wenchun XIE Wenjuan ZENG Wenbi ShunDe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oshan 528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s offloating -needle plus fire -needleon the external epicondylitis of humerus.Methods 60patients with the external epicondylitis of humeru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by floating -needle plus fire -needle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VAS scor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observed before treatment ,after 3times of treatment.Results VAS scor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Floating -needle plus fire -needleon the ex-ternal epicondylitis of humerus was effective and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Supracondylitis of the Humerus ;Fire -needle ;Floating -needle 肱骨外上髁炎临床上常表现为肘关节外侧疼痛,可伴有前臂放射性疼痛,前臂旋前时疼痛加重。该病发病缓慢,虽有自愈性,但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可逐渐表现为患肢前臂肌力下降,不能抓持重物,最终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本研究旨在观察浮针配合毫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 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作为研究,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23 57岁,平均年龄(38.92?5.72)岁;病程15d 至2年,平均病程(8.4?1.5)周。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24 29岁,平均年龄(37.29 ?5.12)岁;病程18d 至2.5年,平均病程(8.1?1.7)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7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骨伤科学》[1] 关于本病的诊断标准。①起病 缓慢,肘外侧疼痛,疼痛可向上臂及前臂放散,拧毛巾、扫地等动作时疼痛加剧,前臂无力,甚至持物落地;②肱骨外上髁以及肱桡关节处有明显压痛点;③腕伸肌紧张试验(Mills 征)阳性;④X 线检查多属阴性,偶见肱骨外上髁骨质密度增高的钙化阴影或骨膜肥厚影像。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在 18 60岁,男女不限;③近1周内未接受相关治疗;④同意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1.4 排除标准 ①惧怕针灸,有晕针病史;②有 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或造血系统异常, ·811·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年5月第28卷第9期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 2019,Vol.28,No.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