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人们需要对教育活动进行研究,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使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由此产生了教育学这门科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人类教育活动有各种各样的外在表现形式,称之为教育现象。教育现象有三个规定性,即它是一种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教育活动、教育问题、教育理论研究等;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反之,便不能称之为教育活动,也就不能称其为教育现象。人类教育现象从纵向上看,有原始教育现象,有以四大文明古国为核心的古代教育现象。第一次产业革命之后,人类生产由过去的手工操作飞跃为采用半机械化的形式进行生产,继而便产生了近代教育、现代教育、乃至今天的当代教育现象;从横向上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以及自然形态的教育。

教育学在研究教育现象的基础上揭示教育规律。教育规

律即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如,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教学规律,思想品德教育规律,教育管理规律等等。教育学的任务,就是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促进教育工作符合规律地健康发展。

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同时,必须明确教育学与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有所不同,也不同于个人教育经验总结。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而制定出来的,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社会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是对教育规律的正确反映。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如果把教育学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与教育经验总结也是有区别的。离开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学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不少教育经验总结往往只是反映教育过程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联系,而教育学则反映教育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如果把教育学仅仅等同于教育实践经验总结,就会否定教育学的科学性,必将使我们对教育现象得不到规律性的认识。

在教育科学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研究教

育一般规律的普通教育学,又出现了研究教育领域某一方面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门教育学即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所特有的矛盾运动规律的教育科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内容包括教育原理、教学论、德育论、班级管理、学生评价及课外活动等。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自从教育成为人类独立的社会活动之后,伴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经验的日益增多,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开始对教育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在他们的政治、哲学等思想中对教育问题做了阐释和说明。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荀子、朱熹,西方古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人,他们在提出其哲学、政治观点的同时,也论述了一些教育观点。

在中国,除《尚书》、《周易》等古籍中保留了一些上古时期教育思想外,从春秋战国诸子蜂起到明末清初的颜元、王夫之等,均有不少有关教育的思想言论留传于后世。反映

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首推《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对孔子教育思想有很具体的记载。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先秦时期思孟学派所作的《学记》,它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全书只有1229个字,但对教育的作用,古代学校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原则、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论述。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凌节而施”,“长善而救其失”,“禁于末发”,“教学相长”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的规律,至今对教育工作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在欧洲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遗产中,也有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名著《理想国》中,总结了当时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经验,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所应接受的不同的教育内容。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年龄阶段,要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也被视为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古代哲学家、思想家的教育观点,是作为哲学思想或政治思想的组成部分混杂在他们的政治、伦理、哲学等著作当

中。对教育的论述,多是对现象的描述和自我经验的概括、总结,缺少独立的科学命题和理论范畴。这些史实都说明当时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等其他学科中分化出来。

(二)独立形态阶段.

教育学在科学分类中没有独立地位的历史状态一直延续到17世纪才结束。根据已有资料推知,最先提出教育学这个概念的是英国哲学家培根。1623年,培根在他《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书中,从各种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分出来,标志着教育学在科学体系中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开始,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教育论著。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撰写的《大教学论》,也称为《大教育学》,是西方教育史上堪称为“学”的第一部教育学著作。这部名著的宗旨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大教学论》提出了让一切男女儿童都接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根据年龄分期确立学校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首次详细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确立了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对教师职业做了很高评价。这本书的问世,被公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随后,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儿》,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爱尔维修的《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斯宾塞的《教育论》等著作先后问世。教育

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他于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继康德开设教育学讲座之后,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最早系统地讲授教育学这门学科。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问世,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代表作。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该书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确定教育目的和方法,论证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把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使教育和教学理论进一步得到完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从夸美纽斯到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的发展水平日趋提高,教育学的科学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众多著名教育家提出的较为完整的教育理论,促进了教育学的发展。

(三)科学教育学的创建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教育学走向科学化发展阶段。这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使教育学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诸如教育的本质、作用,教育的目的、任务,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问题得到了科学的解释和论证,保证了教育内容的高度科学性。前苏联出版的教育学论著成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宝贵财富,这些论著有: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

教育与民主主义》,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马卡连柯的《教育诗》,凯洛夫的《教育学》等。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些著名教育家的理论与实践,也在推动教育学走向科学化的进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蔡元培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早年投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曾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长。1917年至192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提倡“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使北大成为著名的高等学府。他的《对教育方针的意见》,主张以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美育为桥梁,使学生体、智、德、美和谐发展。

陶行知人民教育家。1904年到美国留学,是杜威的学生。1911年回国后,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任教。20年代,他抱着教育救国的理想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运动。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实践其生活教育理论。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他的《中国教育改造》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改造中国的旧教育进行了伟大的尝试。

杨贤江中国教育界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教育家。1929年出版的《新教育大纲》是他的代表作。书中论述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指明了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之一,是营谋社会生活的手段,是阶级斗争的

工具。这本书是当时苏区和解放区师范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读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进入新技术革命时代,为适应经济与科技发展要求,教育改革浪潮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同时,心理科学与其他相关科学的巨大进步给教育科学的发展以有力支持。在新的历史阶段,教育科学的研究日益深入,布鲁纳、赞科夫、瓦·根舍因等在教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充实了教育学的内容,提高了教育学的科学化水平。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科技剧烈竞争的背景下,1957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朝野震动。1958年,美国制定《国防教育法》,大量增加教育投资,进行教育改革。顺应教育改革的浪潮,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1960年所著的《教育过程》一书提出“结构教学论”,强调以现代科学知识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基本结构。这一主张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赞科夫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自1957年起进行了长期教学改革实验,反映其研究成果的著作《教学与发展》,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发展教学论”,强调“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在社会主义国家教育学科学化的发展进程中做出了贡献。

瓦·根舍因德国教育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在“跟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步伐”的口号下,进行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过重的负担,压抑了学生发展。在此背景下,瓦·根舍因等人倡导“范例教学理论”,提出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基本性、基础性,并通过对范例的接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与独立工作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20世纪末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出版了一批闪耀着当代教育思想光辉的教育论著,如《学会生存》、《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等,就是这些论著中的经典之作。从中可以洞悉世界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一个人越是以为它是一种易懂易干的事,他就越显得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对它是陌生的人。”人们对教育和教育学的情况,常常就是这样。仿佛鞋匠必须学习制鞋的技术才能从事鞋子制做,而教师是无需教育学的修养就可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其实,教育活动和其他活动一样,始终都是按照它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在运行。教育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探索教育规律,以指导教育实践。教育工作的成败,同能否正确掌握和运用教育理论有着极其

密切的关系。特别对于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要使自己从一个没从事过教育工作,不具备教育经验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学习教育学就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1.学好教育学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教育观,就是对教育的根本看法,是教育思想、观念的体系。每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具有不同的教育观。如,我国目前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意义何在?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如何才能达到知识与能力的真正统一?等等,都和教育观是否正确密切相关。而正确教育观的形成,又和能否正确认识教育规律相关。学习教育学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树立正确教育观,增强识别能力,把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2.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正确地进行教育实践.

教育学是专门研究教育的基础理论学科,又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实用学科。它是教育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高度概括,是对教育实践深刻、正确、完整的反映,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育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按照教育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去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与质量。

3.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改革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变革现存教育的活动,

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教育理论作为教育实践的研究成果,既来自于教育实践,又高于教育实践。教育学要为教育改革探索新的道路,就必须探索和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教育改革中有大量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亟待研究解决,教育科学研究如果落后于教育改革需要,必将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指导作用。

(二)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学好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研究的许多重大教育问题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息息相关,带有很大的思辨性和哲理性,对许多问题的阐明需要辩证的思维。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探讨教育问题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了它,教育学原理中的许多问题就能得到科学地说明与解决。如,对立统一的观点,发展变化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等,都能使我们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各种教育现状,获得对教育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教育学的根本方法.

学习教育学首先要学好理论。对初学教育学的人来说,在弄懂教育学的诸多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

基础上,必须使理论和实际相联系。为此,要运用已有的感性知识消化、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经常接触教育实际,进行必要的教育见习和调查访问,了解教师怎样教书育人,怎样进行教育改革实验,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吸取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成功经验;把所学的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力求运用学到的理论去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3.坚持学、思、练结合,是学好教育学的必要保证.

学习教育学,既要认真读书、听讲,努力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又要学会独立思考,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进行一定的练习,完成必要的作业。本书每章后面的思考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定要认真仔细地研究、总结和巩固,自觉完成每道习题。

4.有批判地继承、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教育理论,是学好教育学的重要条件.

毛泽东同志指出:“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吸收,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中华民族是具有优秀文化

教育传统的民族,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教育理论要批判地继承,批判地吸收。这是学好教育学,不断丰富、完善我国教育科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5.努力掌握有关学科知识,是学好教育学的知识基础.

教育现象十分复杂,与其他社会现象、自然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学又是在不断综合其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为了深刻理解教育理论,必须具备其他有关学科的知识。掌握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史、各科教学法等知识,掌握数理统计法、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科学认识方法,是学好教育学的必要知识基础。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教育是指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是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和发展人的智力、品德、能力和习惯的过程。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的学科,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对象。 首先,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活动。教育活动是指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过程,是一种特定的社会互动关系。教育学通过研究教育活动的过程、目标、方法、手段等方面的问题,来探索如何促进教育过程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其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规定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管理体制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国家层面的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学校、教育机构等组织层面的规定和管理。教育学通过研究教育制度的设计、实施和改革等方面的问题,来探索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制度,提供对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再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主体。教育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承担着引导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责任;学生是教育活动的接受者和参与者,通过接受教育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教育学通过研究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行为、能力和需求等方面的问题,来探索如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教育学研究的对象还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效果。教育内容是指教育所涉及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包括

学科知识、职业技能以及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培养;教育效果是指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和结果,包括学生成绩、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评价。教育学通过研究教育内容的设计和教育效果的评价等方面的问题,来探索如何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活动、教育制度、教育主体以及教育内容和效果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对这些对象的研究,教育学可以提供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个体的全面发展。

教育研究与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与教育研究方法1.教育研究 (1)教育研究的概念 教育研究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教育研究同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 (2)教育研究的对象 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包括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它具有复杂性、两难性、开放性、整合性与扩散性的特征。 (3)教育研究的类型 ①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 ②根据方法论的不同,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即量化研究)通过解决“是多少”等的数量问题来对事物进行研究;定性研究(即质化研究)通过解决所研究事物“为什么”的问题,继而对所研究的事物做出语言文字的描述。从实践角度看,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往往是不可分割的,应该把定性与定量研究看作一个连续体。 ③描述性研究与干预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对客观事物予以考察,努力反映其客观状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干预性研究着力于对客观事物施加可能引起改变的影响,通过这种影响达到改变现状、解决问题的目的。干预性研究所施加的影响是通过描述性研究对事物有了深入认识之后得出来的,因此,干预性研究与描

述性研究是不可分割的。 ④其他分类:根据研究功能,可分为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根据研究使用的方法,可分为历史研究、描述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等。 2.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1)选择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的来源: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 研究课题需具备的特点:必须有价值;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必须明确具体;必须新颖,有独创性;必须有可行性。 (2)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 ①教育文献检索 网络检索是查阅资料最快捷的方法。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包括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滚雪球式的方法)、综合查找法。 ②教育文献综述 综述内容:问题的提出(说明查阅文献资料的目的及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确定文献资料的分析范围、分析维度和分析程序)→正文部分(这是文献综述的主体)→主要文献目录(包括专著及论文)。综述类型:叙述性文献综述,评述性文献综述。 (3)制订研究计划 基本要求: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样研究、预计成效。制订计划要做好的工作: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选择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变量→形成研究方案。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教育现象是指教育所呈现的各种社会现象,例如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估等。教育活动是指教育的实际操作,包括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和评价活动等。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的目标和价值:教育学研究教育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教育的目标可以包括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学还关注教育的价值观,如人权、平等和社会正义等,以确保教育的公正和有效性。 2. 教育的过程与方法:教育学研究教育的实际过程和方法,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教材的编写和使用等等。通过研究教育的过程和方法,教育学可以提供有关教学与学习效果的科学依据,帮助改进教育实践。 3. 教育的社会化功能:教育学研究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教育不仅是个体发展的手段,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学关注教育对个体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秩序的影响,以及教育对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推动作用。 4. 教育的制度与政策:教育学研究教育的制度和政策,包括各级教育机构的组织与管理、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等。教育制度与政策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发展和实施,因此教育学对教育制度与政策的研究非常重要。

5. 教育的评价与改进:教育学研究教育的评价与改进,主要包括如何对教育进行评估,如何发现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等。通过评估教育的效果和问题,教育学可以提出改进教育的建议和措施,为教育实践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研究对象非常广泛,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的研究,教育学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并推动教育的发展和改进。

谈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谈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研究对象’问题,不仅涉及这门学科研究的范围,尤其同这门学科的性质及研究方法的抉择相关,不妨说,它同教育学的命运相关”⑴ (一)有关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几种说法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者由于所处时代,所用标准,所站角度的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会是五花八门。凯洛夫在其主编的《教育学》一书中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培养青年一代人,他把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定为是‘人’;前苏联的巴班斯基说“教育这一科学认识的对象是社会,是社会的一门特殊职能—教育,因此,可以把教育学称为关于教育的科学”,在他看来,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教育;而东北师范大学所编的《教育学》一书则认为“教育学是研究儿童和青年的一门科学,也就是研究教育规律性的科学” 有关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说法很多,以上只是比较典型的几种。确定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就是要找到其内部矛盾的特殊性,不能和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相重合。由此看来,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首先不可能是人,因为很多学科都以‘人’或者‘人’的某一特征作为研究的对象,这并没有达到区分其他学科的目的;其次,说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听起来蛮对的,可是一想,这分明是就教育论教育,等于什么都没说。教育规律是教育学研究的目的,而不是研究的对象,因此“教育学研究对象是教育规律”一说也不能成立。除此以外,关于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说法最普遍的两种则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这已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例如,胡德伦在他的《教育学原理》一书中说“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指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日本学者村井实在他的《教育学的理论问题》中则旗帜鲜明的指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那么,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二者到底是什么关系?哪个才是教育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二)“现象”与“问题”之辨 什么是教育现象?“教育现象是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⑵。老师上课,学生做作业,举行讲座,观看教育影片等等,都属于教育现象。教育现象可以包含在各种社会现象之中,各种社会现象也可以包含教育现象。比如,一位家长因为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打骂孩子,从教育学角度来看,首先会想到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对;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普遍的病态的社会现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家长打骂孩子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严重伤害;而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家长没有正确把握事物间联系的客观性,因为家长这一行为很可能会成为孩子以后教育自己子女的行为。由此看来,同一个社会现象,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加以解析的话,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也是如此。因此,“如果把教育过程中发生的种种现象,单纯看成是‘教育’现象,势必导致就教育论教育的倾向,而不能从根本上解释这种现象”⑶,将教育现象定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显然有失偏颇。“每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有‘实质

第一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四项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的特点:历史性、阶级性、继承性、不平衡性。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即“教育问题”,主要有教育的本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教育要早就怎样的人,教育制度,教育工作的任务、过程、内容、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教师和学生,教育的管理等。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教育规律的特点:第一,它是教育现象所固有的、客观存在的。只要有教育现象存在,教育规律就存在。第二,它是反复起作用的。教育在任何情况下,都受自身规律的制约和影响。教育规律按层次性可以分为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教育的一般规律:第一,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律。第二,教育必须与儿童身心发展相适应的规律。第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规律。 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它可分为学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特殊儿童教育学、家庭教育学、军事教育学等。 一般认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学的产生,以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问世为标志。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西方教育家称为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杨贤江是中国教育界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是《新教育大纲》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第一,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第二,指导教育实践。第三,指导教育改革。第四,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的思想。 学习教育学的方法:第一,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第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第三,要学、思、练结合。第四,要努力掌握理解教育问题所必需的有关科学知识。 教育学的形成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成阶段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产生三个阶段。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的功能主要有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育人功能。 怎样认识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教育对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教育对经济起着巨大的作用:第一,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第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人们需要对教育活动进行研究,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使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由此产生了教育学这门科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人类教育活动有各种各样的外在表现形式,称之为教育现象。教育现象有三个规定性,即它是一种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教育活动、教育问题、教育理论研究等;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反之,便不能称之为教育活动,也就不能称其为教育现象。人类教育现象从纵向上看,有原始教育现象,有以四大文明古国为核心的古代教育现象。第一次产业革命之后,人类生产由过去的手工操作飞跃为采用半机械化的形式进行生产,继而便产生了近代教育、现代教育、乃至今天的当代教育现象;从横向上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以及自然形态的教育。 教育学在研究教育现象的基础上揭示教育规律。教育规

律即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如,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教学规律,思想品德教育规律,教育管理规律等等。教育学的任务,就是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促进教育工作符合规律地健康发展。 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同时,必须明确教育学与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有所不同,也不同于个人教育经验总结。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而制定出来的,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社会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是对教育规律的正确反映。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如果把教育学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与教育经验总结也是有区别的。离开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学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不少教育经验总结往往只是反映教育过程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联系,而教育学则反映教育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如果把教育学仅仅等同于教育实践经验总结,就会否定教育学的科学性,必将使我们对教育现象得不到规律性的认识。 在教育科学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研究教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如前所述,教育研究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等(参见第二章)。不同类型的研究不但应用不同的设计模式,而且在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对象的选择以及变量的设计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具体的研究设计时,首先要明确自己所研究的问题是属于什么类型的研究。 研究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选择研究方法。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很多,如历史法、调查法、比较法、实验法、理论研究法等等,选择恰当有效的研究方法是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前提。要使所选择的研究方法相对正确和合理,就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要求选择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在教育研究的各种方法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秀方法”。哪一种或哪几种研究方法对实现研究目的最有效,就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要验证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有效程度,证明这种方法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方面优于传统的方法,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要考察几百年来直观性教学原则在理论基础、基本观点和方法上的演变过程,那么就要用历史研究法;要了解当前有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就需要用调查法;要比较美国和中国课程开发模式上的差别,就要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二)根据研究课题内容的性质确定研究方法 不同性质的课题内容也是确定用什么类型的研究方法的重要依据。如有的内容更适合于用量化的方法,有的内容更适合于用质化的方法。研究学生的成绩与学生学习态度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用调查和测验的方法。而研究教师对课程与教学的看法,就更适合于用质化访谈的方法进行。 (三)注意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育研究的每类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不能互相替代。这就是所谓各种研究方法的独立性。在注意每种方法的独立性的同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在难度较大的课题中,往往需要几种方法的互相结合、配合使用,以发挥各自的长处,从多个角度研究问题。例如,在面向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课题中,就既要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演变做回顾、梳理,又要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特点进行把握,分析,还要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编制的课程、教材进行实证的研究,以检验课程、教材的实施效果,并为课程的修订积累资料。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教育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活动。为了提高教育研究的信度与效度,更好地探索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过程的发展规律,必须用恰当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如何确定研究对象的问题主要涉及到抽样的方法与技术,这是进行研究设计、制定研究计划的重要一环。善于进行科学的取样,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抽样是从所研究对象的全体中,按照某种规则抽取一部分被试的方法。在进行调查、观察、实验等研究时,研究者总是想使自己的研究结果具有普遍意义,但往往研究对象的全体数量很大,不可能对全体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只能对其中一部分对象进行研究。这一部分对象如何选择,怎样才能保证对这一部分对象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可以适用于他们所代表的全体,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选取研究样本。无论是量化的研究还是质化研究,抽取合理样本都是十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版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版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是一门应用型研究方法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幼儿教育领域内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问题,是帮助幼儿教育工作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实践的重要依据。本篇论文将要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 一、研究对象 学前教育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从出生到六岁的幼儿,幼儿教育的领域是广泛的,研究对象除了幼儿本身外,还包括幼儿家庭和幼儿教育机构。因此,在学前教育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考虑家庭、幼儿园以及其它相关教育机构的情况。这些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复杂性要求教育专家在研究时要充分理解幼儿和教育机构的实际情况,通过严谨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二、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和文献法等。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让被调查者填写问题,然后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在幼儿教育研究中,问卷调查多数用于了解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对教育方式、内容的看法;对于幼儿教育机构,则主要用于了解幼儿的成长状态、家庭教育需求等。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直接观察幼儿在特定环境下的行 为和活动,搜集幼儿成长中的关键数据并进行分析,再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推理等方法,对幼儿行为和活动的内在规律进行研究。同时,还可以发现幼儿在教育中遇到的阻碍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难题。 3.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研究者通过与幼儿及其家长、教师和其他有 关人员之间的面对面交流,搜集有关教育问题的数据。比如,可以通过与幼儿进行交谈,了解其对教育的需求和体验;与幼儿家长交流,了解幼儿家庭教育的情况;与幼儿园教师交流,了解其教育方式、目标和管理制度等。 4.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在实验室或幼儿园等教育场所进行人为干预,以检验、验证教育辅助措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比如,可以通过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干预,比较实验结果,以评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 5.文献法 文献法是指对幼儿教育领域内的相关文献、教育资料进 行综合研究,加以分析和归纳,以获得关于教育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成果的方法。通过文献法,可以了解幼儿教育领域内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状况,了解研究者在某一领域所做出的贡献。 三、研究过程 在幼儿教育研究中,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包含以下几个 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问题和目标,从 而确定研究的方向和范畴。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

教育学原理 第一节: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1、教育科学是运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诸多学科的总称; 2、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处于一级学科的地位,它侧重探讨教育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教育学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一级学科的地位。 关于“教育规律” 1、规律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且具有普遍性,决定着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2、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客观的、普遍的、本质的联系。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其中充满矛盾,包含着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对立统一; 人的教育活动有个人的、群体的和人类的,在不同历史、不同社会文化等差异下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现实的个人”的教育活动,是教育学最具体、最基本的研究对象;群体:人们集体的教授活动和学习行为,分析背后的组织方式和权力结构; 在国家和民族层次上,教育学主要关注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事业发展,以及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的关系。 三、学校教育:教育学的特殊研究对象 1、学校教育是教育学最主要的研究对象; 2、教育学对学校教育的研究最为详细和深入; 3、学校教育在教育学研究诸对象中最为专门化、最为典型。 4、学校教育并非是教育学唯一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产生1、夸美纽斯尝试把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从零散、肤浅的教育经验提升为更加深刻、系统,因而更具普遍意义的教育理论。 2、赫尔巴特在其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科学化时期,学术界一般也把这本书作为现代意义上科学教育学的开端,在《普通教育学》中,赫尔巴特明确将教育学定性为一门科学。 3、教育学的科学化过程:通过把对教育现象的解释建立在可验证的经验基础之上,从而追求教育学知识的可靠性。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1、教育学的发展总体上可以分为前学科时期、前科学时期和科学化时期三个阶段。 前学科时期:教育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理论散见在哲学和其他学科的著述中。(15c以前) 前科学时期: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产生。但从研究范式来看,理性思辨和逻辑演绎仍然是阐述教育理论的基本方式,科学的研究方法还没有在教育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独立教育学在17世纪的欧洲产生) 科学化时期:主要指的是从科学的教育学产生至今。追求概念的严谨性,方法论的清晰性和结论的可验证性。(19世纪科学教育产生至今)2、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说; 把人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联系起来; 系统阐发了关于教育本质、人的个性和社会性、人的实践和人的主体性、人的全面发展等教育基本理论; 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开启了人类教育思想发展的新纪元。 三、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多方面、多领域、多维度) 1、与众多学科交叉发展 2、突破学校时空框架,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展 3、呈现出信息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等时代特征

教育学基础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基础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基础是研究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以及教育活动中的各种问题。教育学基础的研究对象是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教育学基础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基础研究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教学、学生、教师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教育学基础对这些概念进行分析和解释,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基础研究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发展的规律、教育活动的规律、学生发展的规律、教师发展的规律等。教育学基础通过对这些基本原理的研究,揭示教育学的基本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学基础研究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目的论、教育内容论、教育方法论等。教育学基础通过对这些基本理论的研究,帮助我们认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明确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四、教育学的基本方法。教育学基础研究教育学的基本方法,包括

教育研究方法、教育评价方法、教育教学方法等。教育学基础通过对这些基本方法的研究,帮助我们掌握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和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教育学基础的研究对象不仅限于上述几个方面,还包括教育学的其他相关内容,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研究范式、教育学的学科特点等。教育学基础的研究对象是教育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是教育学发展的基石和支撑。 教育学基础的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等。文献研究是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教育学基础的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比较研究是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国家或不同学派的教育学基础的研究对象,找出其异同之处,从而深入研究教育学基础的研究对象。实证研究是通过实际的调查和实验,收集和分析教育学基础的研究对象的实证数据,验证和检验教育学基础的研究对象的理论假设和结论。 教育学基础的研究对象对于教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学基础的研究对象是教育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教育学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育学基础的研究对象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有助于提高教育学的学科能力和学术水平,推动教育学的发展和进步。 教育学基础的研究对象是教育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是教育学发展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包括: 1. 研究目的:教育科学研究的研究目的是指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即研究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研究的成果有哪些。研究目的通常是在研究之前由研究者自己确定的,或者是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和明确的。 2. 研究对象:教育科学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指进行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制度等。研究的对象通常是具有多样性的,需要针对具体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研究。 3. 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案例分析、访谈等。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4. 研究设计:教育科学研究的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步骤、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等。研究设计是保证研究质量和成果的关键,需要认真设计研究方案。 5. 研究结果:教育科学研究的结果是指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结论和研究成果,包括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进行科学分析和解释,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6. 研究成果: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是指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成果和发现,包括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教育政策文件等。研究成果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进行整理和总结,为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提供支持和指导。 拓展: 教育科学研究需要注重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信度。同时,教育科学研究也需要注重研究的可持续性和创新性,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质量。此外,教育科学研究还需要注重研究的开放性和参与度,促进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育学研究对象

教育学研究对象 教育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的教育活动及其规律。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和效果,以及教育与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育学研究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探讨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以及教育的目标和意义。教育学家通过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揭示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有助于人类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 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学研究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教具等。教育学家通过对不同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研究,探讨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教育,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3. 教育的评价和质量:教育学研究教育的评价和质量,包括对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以及如何提高教育的质量。教育学家通过对不同评价标准和方法的研究,探讨如何更准确地评价教育的效果,并提出改进和优化教育的建议。 4. 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教育学研究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包括教育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影响。教育学家通过对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的研究,探讨教育在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和社会变迁中的作用和意义。

5. 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研究教育与心理的关系,包括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心理过程、教师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教育环境对学习和教学的影响等。教育学家通过对教育心理的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发展潜能。 总之,教育学研究对象是广泛的,既包括教育的基本理论与规律,也包括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通过对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根本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现象:这包括教育活动的各种表现形式,如教学、学习、评价、管理等,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各种事件和行为。教育现象是教育学研究的基础,因为它们是可以直接观察和分析的。 2. 教育问题:教育学关注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涉及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教育政策、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生发展等。教育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找到改进教育实践的途径。 3. 教育规律:教育学试图揭示教育过程中的普遍规律,这些规律描述了教育活动与学生发展、社会需求、文化背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更有效地设计和实施教育政策。 4. 教育理论:教育学研究还包括对教育理论的构建和发展,这些理论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原则和框架。理论的发展有助于深化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1. 揭示教育规律: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教育学试图发现和阐述教育活动中的普遍规律,这些规律有助于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效果。 2. 解决教育问题:教育学致力于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3. 指导教育实践:教育学的研究结果应能够转化为具体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帮助教育者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和管理工作。 4. 促进教育创新:教育学鼓励创新思维,推动教育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 5. 培养教育专业人才:教育学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成为合格的教育者,能够适应教育领域的各种挑战。 总之,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科学研究,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实现教育的目标,即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问题的学科。它关注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种形式的教育,并试图回答教育 中的核心问题,如教育的目的、方法和影响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广泛而多样的,涉及到各个层面的教育活动。本文将从不同层面探讨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个体教育 个体教育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关注的是个体在教育过 程中的学习和发展。个体教育主要研究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学习过程,探讨影响个体学习成果的因素,并针对不同年龄段和发展阶段的 个体提供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个体教育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 的认知、情感、智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 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教育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关注的是社会中各种 形式的非正规教育活动,如家庭教育、社区教育、职业培训等。社会 教育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教育的组织、管理和实施等各个方面。研究 者需要关注社会教育的社会功能、效果评估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策略 等问题。 3.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学的核心研究领域,也是公认的传统教育形式。学 校教育的研究对象包括学校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学校文化等方面。

研究者需要关注学校教育的目标设定、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等问题。此外,学校教育还涉及到家庭与学校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4.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关注的是教育的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教育政策的研究对象包括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等各个层面的教育政策。研究者需要关注教育政策的目标与效果、政策实施的困境与挑战,以及教育政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 5.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跨文化教育 跨文化教育是教育学的新兴研究领域,它关注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问题。跨文化教育的研究对象包括国际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研究者需要关注跨文化教育的文化差异、教育体系的异同以及跨文化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等问题。 总结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涵盖了各个层面的教育活动,包括个体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教育政策和跨文化教育等方面。研究者通过对这些研究对象的深入探索和分析,可以提供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和建议,促进教育的进步和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也将继续扩展和多样化,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问题和需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人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 (1)教育学不等教育方针政策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3、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二)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学记》;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为开端,出现了一系列对后世有影响的教育家及教育代表作;[英]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卢梭的《爱弥儿》、[瑞]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德]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英]斯宾塞的《教育论》、[沙俄] 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美]杜威的《人本主义与教育》。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最主要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苏]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苏]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苏]马卡连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苏]凯洛夫的《教育学》、我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 4、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其中提出了五条新的教学原则。[美]布鲁纳的《教育过程》、[德]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瑞]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苏]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 (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意义 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概念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培养目标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2、教育目的的意义 (1)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2)教育目的对提高教育质量有指导意义。 (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社会生产方式 (1)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制约。 (2)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和政治设施的制约。 3、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4、教育目的的确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