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_教案

档案管理教案

第一章档案概论

教学要求:使学员档案各方面基础知识有所了解

第一节档案的定义

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它各种方式和载体的文件。

也可简便表述为: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件。除了这种表述外,还可以表述为: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为了简便起见,也可表述为:原始的历史记录。

第二节档案的主要作用

1 、机关工作的查考凭据

档案记录了各种机关、单位过去活动的状况,其中包括行使行政职权的法律依据,处理行政事务的过程与结果以及管理活动的经验,它是任何一人政府、任何一个机关单位连续工作必须查考的凭据。档案可以为党、政、军等机关、企事业等单位的领导工作和业务管理,提供证据和咨询资料,借以熟悉情况、总结经验、制订计划、进行决策、处理各种问题。否则,只靠记忆处理工作则有时无以为凭,或往往有失准确,对间隔日久的事务难免被人遗忘。

2、生产建设的参考依据

档案中记载了各种生产活动的情况、成果、经验和教训。从自然资源、生产手段到生产过程以及计划管理和生产技术等各方面的信息,可以作为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管理的科学依据和参考材料。当今日益增多的科学技术档案,更是进行现代化生产管理和科学技术管理的重要条件。但是,无论普通档案,还是科学技术等专门档案,总的来说,都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的方面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情况,都能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咨询研究、统计监督的情报信息,对制订经济计划,检查和总结生产情况,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防止灾害等等,都是重要的参考材料。

第三节档案发挥作用的规律性

1 、档案对机关的作用和社会作用的双重性

2、档案机密性的递减律

3、档案科学文化作用的递增律

4 、实现档案价值的条件

A、受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

B 、受公众对档案认识水平的限制

C 、受档案管理水平的限制

第二章收集工作

教学要求:重点掌握档案归档制度及各方面文档整理需注意的事项

教学重点:各式档案类型及如何归档

一、归档制度

1、归档制度

把档案向档案室移交,称为归档。在我国归档成为一种制度,称为归档制度。

2、归档时间第二年六月份以前。也可灵活处理。

3、归档范围:《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于2006年12月18日公布,在这一文件中有详细规定。各单位可根据这一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文件材料归档与不归档的范围。该归档范围规定如下:

第一条为便于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以下统称机关)正确界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准确划分档案保管期限,使所保存的档案既能反映机关主要职能活动情况,维护其历史面貌,又便于保管和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中的机关文件材料是指机关在其工作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是:

(一)反映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对本机关工作、国家

建设和历史研究具有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

(二)机关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在维护国家、集体和公民权益等方面具有凭证价值的文件材料;

(三)本机关需要贯彻执行的上级机关、同级机关的文件材料;下级机关报送的重要文件材料;

(四)其他对本机关工作具有查考价值的文件材料。

第四条机关文件材料不归档范围是:

(一)上级机关的文件材料中,普发性不需本机关办理的文件材料,任免、奖惩非本机关工作人员的文件材料,供工作参考的抄件等;

(二)本机关文件材料中的重份文件,无查考利用价值的事务性、临时性文件,一般性文件的历次修改稿、各次校对稿,无特殊保存价值的信封,不需办理的一般性人民来信、电话记录,机关内部互相抄送的文件材料,本机关负责人兼任外单位职务形成的与本机关无关的文件材料,有关工作参考的文件材料;

(三)同级机关的文件材料中,不需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不需办理的抄送文件材料;

(四)下级机关的文件材料中,供参阅的简报、情况反映,抄报或越级抄报的文件材料。

第五条凡属机关归档范围的文件材料,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本机关负责档案工作的部门移交,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拒绝归档。第六条机关文书档案的保管期限定为永久、定期两种。定期一般分为30年、10年。

第七条永久保管的文书档案主要包括:

(一)本机关制定的法规政策性文件材料;

(二)本机关召开重要会议、举办重大活动等形成的主要文件材料;

(三)本机关职能活动中形成的重要业务文件材料;

(四)本机关关于重要问题的请示与上级机关的批复、批示,重要的报告、总结、综合统计报表等;

(五)本机关机构演变、人事任免等文件材料;

(六)本机关房屋买卖、土地征用,重要的合同协议、资产登记等凭证性文件材料;

(七)上级机关制发的属于本机关主管业务的重要文件材料;

(八)同级机关、下级机关关于重要业务问题的来函、请示与本机关的复函、批复等文件材料。

第八条定期保管的文书档案主要包括:

(一)本机关职能活动中形成的一般性业务文件材料;

(二)本机关召开会议、举办活动等形成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三)本机关人事管理工作形成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四)本机关一般性事务管理文件材料;

(五)本机关关于一般性问题的请示与上级机关的批复、批示,一般性工作报告、总结、统计报表等;

(六)上级机关制发的属于本机关主管业务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七)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制发的非本机关主管业务但要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

(八)同级机关、下级机关关于一般性业务问题的来函、请示与本机关的复函、批复等文件材料;

(九)下级机关报送的年度或年度以上计划、总结、统计、重要专题报告等文件材料。

第九条机关形成的人事、基建、会计及其他专门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机关对应归档电子文件的元数据、背景信息等要进行相应归档。

机关应归档纸质文件材料中,有文件发文稿纸、文件处理单的,应与文件正本、定稿一并归档。

第十一条机关联合召开会议、联合行文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原件由主办机关归档,其他机关将相应的复制件或其他形式的副本归档。

第十二条各机关应根据本规定,结合本机关职能和各部门工作实际,编制

本机关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执行。

有垂直领导关系的中央、国家机关应依据本规定,结合本系统工作实际,编制本系统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并经国家档案局审查同意后执行。

第十三条在编制本机关或本系统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时,应全面分析和鉴别本机关或本系统文件材料的现实作用和历史作用,准确界定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划分档案保管期限。

第十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军队系统、民主党派、企业事业单位可参照执行。

第十五条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1987年颁发的《国家档案局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和《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和不归档的范围》同时废止。

第三章整理方法

一.装订

归档文件应按件装订。装订时,正本在前,定稿在后;正文在前,附件在后;原件在前,复制在后;转发文在前,被转发在后;来文与复文作为一件时,复文在前,来文在后。

二.分类

归档文件可以采用年度——机构(问题)——保管期限或保管期限——年度——机构(问题)等方法进行分类。同一全宗应保持分类方案的稳定。三.按年度分类

将文件按其形成年度分类。

四.按保管期限分类

将文件按划定的保管期限分类。

五.按机构(问题)分类

将文件按其形成或承办机构(问题)分类(本项可以视情况予以取舍)六.排列

归档文件应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按事由结合时间、重要程度等

排列。会议文件、统计报表等成套性文件可集中排列。

七.编号

归档文件应依分类方案和排列顺序逐件编号,在文件首页上端的空白位臵加盖归档章并填写相关内容。归档章设臵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件号等必备项,并可设臵机构(问题)等选择项

全宗号:档案馆给立档单位编制的代号。

年度:文件形成年度,以四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公元纪年,如1978。保管期限:归档文件保管期限的简称或代码。

件号:文件的排列顺序号。

件号包括室编件号和馆编件号,分别在归档文件整理和档案移交进馆时编制。室编件号的编制方法为: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按文件排列顺序从“1”开始标注。馆编伯号按进馆要求标注。

八.装盒

将归档文件按室编件号顺序装入档案盒,并填写档案盒封面、盒脊及备考表项目。

九.档案盒

档案盒封面应标明全宗名称。档案盒的外形尺寸为310mm×220mm(长×宽),盒脊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设臵为20mm、30mm、40mm等(见图A4a)。

5.6.1.2 档案盒应根据摆放方式的不同,在盒脊或底边设臵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起止件号、盒号等必备项,并可设臵机构(问题)等选择项(见图A4b、图A4c)。其中,起止件号填写盒内第一件文件和最后一件文件的件号,中间用“—”号连接;盒号即档案盒的排列顺序号,在档案移交进馆时按进馆要求编制。

第四章档案整理工作

教学要求:

使学员学习整理档案过程中的步骤

第一节整理工作概述

一、整理工作的意义

档案整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档案的利用。

档案整理工作,在档案总体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档案利用、开放,发挥档案作用的一项前提条件,是整个档案工作中重要的基本建设。它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基础,档案整理科学化和标准化的提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总体优化具有直接和广泛的影响。

二、整理的内容和步骤

(一)内容包括:

区分全宗、分类、组卷、卷内文件整理、编目、装订(或“装盒”)、排列案卷目录的编制。

(二)步骤可分为:

1、了解情况,拟订方案

主要应了解立档单位的情况(其成立、撤销和变化的时间以及原因、职能、其隶属关系、其内部机构、负责人情况、文档工作情况、印章和标记),还应了解全宗的数量,所属年代(形成时间),主要内容、保管状况、完整程度、混杂情况、整理质量、提供利用时间。

2、区分全宗和分类

3、细分和组卷、草拟案卷标题

4、初步排列案卷顺序,检查分类是否合理,弄进行适当调整。

5、全面审查修改标题。

6、固定排列位臵、编制案卷目录以及文件的张号、页号、件号。

对某些破损的文件进行裱糊。案卷的排列以全宗为单位,按照不同的分类、载体或保管期限分别排列。排列方法要统一,不能随意变动。

三、整理工作的原则是

(一)充分利用原有基础

1、充分地重视和利用先前的整理基础,以确定档案整理的任务和要求,不要轻易打乱重整。

2、在整理过程中,应该充分研究和利用原来整理的成果,不要轻易破坏以往整理和保存的历史状况。

(二)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

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主要体现在文件的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几个方面。

1、文件在来源方面的联系。文件是以一定的机关及其内部组织机构或一定的个人为单位,有机地形成的。形成文件的这些单位,使文件构成了来源方面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2、文件在时间方面的联系。形成档案的机关和个人所进行的具体活动,都有一定的过程和阶段性,因而使文件之间具有自然的时间联系。

3、文件在内容方面的联系。文件是机关或个人在履行一定职责的各种活动中,为了解决一定问题而产生的。它的形成者的特定活动,使文件之间在内容上具有密切联系。

4、文件在形式方面的联系。文件的内容必然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所谓文件形式,包括它的内部形式和外部形式两方面:种类、名称和载体、记录方式等。这也构成了文件之间一定联系。

对于保持文件之间的联系,应该辩证地看待和处理。

四、档案的销毁

机关销毁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须由鉴定小组提出意见,登记造册,经机关分管负责人批准后,由二人在指定地点监销,并且在销毁清册上签字,情况特殊的专门档案,另有销毁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档案的销毁一定要慎重。

五、档案保管期限表

一、作用

(一)能够统一鉴定认识,避免人为的局限性和片面

性,使鉴定有章可循。(表虽是主观制度,但较接近于客观)

(二)能够保证鉴定工作质量。(表是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

(三)能够提高鉴定工作的效率,加快档案鉴定速度。(根据表把档案对号入座,较为方便,速度又较快)

(四)可以防止任意销毁档案文件,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有保管价值的文件一般都归入了保管期限表)

(五)立卷时可以据此考虑文件的价值,把具有相同价值、联系密切的文件材料组合在一起,不同价值的文件材料分开组卷,保证案卷质量,为日后进馆复查打下了基础。

二、类型

1、通用档案保管期限表

2、专门档案保管期限表

3、同系统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

4、同类型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

5、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

第五章档案保管工作

第一节档案保管工作概述

一、保管工作的含义为:

1、库房管理

2、档案流动过程中的保护

3、保护档案的专门措施

二、保管工作的任务有:

1、防治档案的损坏;

包括自然损坏和人为损坏。

2、延长档案的寿命;

3、维护档案的政治安全,防止泄密。

三、基本要求

1、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2、加强重点,照顾一般

3、自力更生,勤俭节约

4、立足长远,保证当前

四、意义

档案保管工作在整个档案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档案保管工作质量的高低,对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具有重大的影响,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物质对象,提供一个最起码、最基本的前提。

第二节档案保管的基本物质条件

一、档案库房

二、档案装具有

1、档案箱

2、档案架

3、档案柜等

三、包装材料有

1、卷皮

2、卷盒

3、包装纸等

第三节档案库房管理

一、库房编号有两种方法:

1、为所有库房编一总的顺序号

2、分区编号

二、排架和编号

1、整齐一致

2、避光通风

3、空间利用

4、统一编号,顺序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三、全宗的排列和档案的存放

1、全宗的排列

一个全宗的档案放在一起

按全宗号流水排列法和全宗分类排列法两种

按全宗群排列的方法

全宗编号和在库房的实际排列顺序

2、存放方式

竖放和平放

四、档案存放位臵索引

五、档案代理卡

为了便于库房管理员掌握流动情况和安全检查,可以填制一种卡片放在档案原来存放的位臵上,这就是“代卷卡”或“代理卡”。

六、全宗卷

全宗卷是在管理某全宗过程中形成的,以全宗为单位组成的说明全宗历史情况的文件材料专卷。

通常包括:移交和接收全宗的文据,立档单位和全宗历史考证,全宗整理工作方案,立卷说明,全宗内档案数量和状况的检查登记和报告,档案鉴定的报告和销毁清册,全宗指南、档案利用的重要登记等。

全宗卷应单独集中,按全宗顺序保管。当全宗转交给另一档案馆(室)保管时,其相应的全宗卷也随同全宗移交。

七、温湿度调节和清洁卫生

请详见《档案保护技术学》。

八、保卫和保密

九、防火

十、档案在搬运中的保护

十一、安全检查

第11 页共11 页

档案管理教案 第六章 档案登记和统计

第六章档案登记和统计 案例: ××服装公司的档案室保存有公司的文书档案、设计档案、经营档案、设备档案、音像档案等。由于该档案室忽视了档案日常管理过程的监控,一些管理环节没有进行必要的登记和记录,导致存在下列问题: 一、档案收进、入库、销毁等变化情况心中无数。一次,总经理检查档案室工作,询问到相关情况时,档案室主任拿不出确切的数字汇报,而只能凭借记忆和经验说出大概的情况。总经理对此很不满意,并指示档案室改进工作,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 二、档案借阅、利用等情况不明。一次,公司营销部主任向档案室调阅关于前两年销售工作的文件,在案卷目录上查到了相关文件的条目,但是在库房中却找不到案卷。后几经查找,才发现有关的案卷已被设计部的××设计师借阅。 三、档案管理业务状况无从查考。例如:档案室对库房中档案的保存位置进行调整、对损坏的档案进行修复、对库房设备进行维护等,这些活动档案室都没有做相关记录,造成事后出现问题时无法查考核实工作质量及追究责任。 总经理对档案室的这种情况提出了批评,并指示他们完善各个环节的登记制度,印制登记表格等文件,加强过程的监控。 简析: 档案工作的进展和质量一方面是通过制度和标准来检验;另一方面就是依靠登记和统计的手段进行记录与反馈。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档案登记和统计工作贯穿于档案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可以直接准确地反映问题、责任人员等各方面情况。做好它,可以对管理质量进行全程监控。 第一节档案登记和统计概述 一、档案登记和统计的一般概念: (一)档案登记: 档案登记,是对档案管理活动中所有重要的事实、行为和数据进行随时记录的工作。登记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带有司法行为性质的认证性登记,如婚姻登记,商标、专利、工商营业执照的注册登记等等;一种是在各项日常管理活动中对各种事实、行为的工作记录性登记,如会客登记、出入库登记等。本章所讲的档案登记是属于第二种类型的工作记录性登记,这种登记的目的与作用在于对管理活动中发生的种种较为重要的事实、行为、现象、数字等进行随时记录,以把握整个管理工作的进程与状态。 (二)档案统计: 档案统计,是运用专门的统计技术和方法,对档案工作中的现象、状态、程度等进行量的描述与分析的工作。档案统计工作的对象涉及档案、档案管理、档案事业的所有方面。(三)档案登记与统计的关系: 登记与统计的总体关系是:登记虽不是专门为统计目的而设置的,但登记的结果却可以成为重要的统计素材和基础。统计工作除专门设置的统计调查项目外,大量的原始数据恰恰可以从各样的登记材料中获得。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登记工作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甚至可以从统计工作的角度出发,将登记工作看作是统计工作的一部分。但档案登记与统计作为一种综合性管理手段,与其在其他各社会领域中的应用情形具有同样的特点,那就是它构不成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流程性工作环节,而是表现为一个方面,并同时体现出其综合性、全面性的特性。具体说来,就是档案登记与统计涉及档案管理领域所有的重要事实与数据。它不仅登记统计档案的数量、状况,而且还登记统计档案管理工作活动的数量、状况,甚至还涉及档案工作机构、人员、经费、设备等所有相关因素,因此,做好档案登记与统计工作必须

档案管理教案

专门档案管理 专门档案是指在一定的专业领域或专门因为活动中产生的,记载特定的专业信息,具有稳定的文件名称、格式和形成规律,有各自的整理和管理办法的各种门类档案的总称。如科技档案、司法档案、会计档案、人事档案、教学档案、艺术档案、外交档案、病历档案等。 专业档案与文书档案相比,在产生的领域、内容、形式、形成规律,以及价值和作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性,文书档案通常是指各个单位或组织的党、政、工、团组织在其活动中形成的文书和相关文件材料的总和。其内容有较强的政治性和行政管理性,具有通用性的文种和相应的文件格式,文书档案的形成规律与党务活动和政务活动的规律相一致。而专门档案则是各个单位或组织在从事专业活动中形成的专门文件材料,其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形式上,每种专门档案都具有规范的、专门的格式,其形成规律与移液管的专业性活动的规律相一致。专业档案一般具有很强的现行效用,为特定的专业活动提供基本数据和信息。 专门档案的种类繁多,而每种档案都有自己特定的形成领域、内容和形式。 第一部分:人事档案管理 所谓人事,“并不是指人和事,而是指用人治事,主要是指人的方面,以及同人有关的方面”。人事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载和反映个人经历、德才能绩、工作表现的,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历史记录。它是考察和了解员工、做好组织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依据,也是人才开发的重要信息和数据,是编写人物传记和专业史的宝贵史料。 在我国主要有干部档案、工人档案、学生档案和军人档案四种。 一、人事档案的特点: 1、真实性

人事档案是由组织、人事、劳资等部门在培养。选拔和使用人员的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已经处理完毕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是进行人事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从个体上说,档案人员要保证每一份人事档案材料从来源、内容、形式等方面都必须完全真实可靠。从整体上说,要求人事档案应完整系统地既客观地反映过去,又真实地反映现在,达到“档若其人”。真实性是人事档案的生命,是人事档案是否正确发挥子作用的基础和赖以存在的前提。 2、动态性 一份人事档案建立以后,并不意味着人事材料的完成和收集工作的结束,而是随着它所记录的个人情况的变化,连续不断地增加新的内容,补充新的材料,并随人员的流动而流动。 人事档案的动态性表现在人事档案载体经常流动和内容不断增加两个方面。一方面,人事档案的主体是不断流动的,调动、晋升、免职、辞职、下岗再就业等情况经常发生,随之而来的是当事人工作单位和主管其人事档案的单位的变动。因此,人事档案须随人员的流动经常传递和流动,只有等当事人死亡,有保存价值的人事档案移交给档案馆后,才能停止这种流动。“档随人走”、“人档统一”,这是我国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得一条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人事档案的主体大多数仍然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工作或学习,当事人每时每刻都在谱写自己的历史,这就决定了人事档案将随着个人的成长、工作或学习的延续不断产生新的记录材料,因而人事档案也在不断补充新材料,增添新内容。 3、保密性 人事档案集中记述了一个人的自然状况(姓名、别名、出生地、出生年月、家庭成员)、学习、工作经历、德才表现、健康状况、政治面貌、奖惩情况、收入情况、职务职称、技术专长等各方面的信息,其中必然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到公民的个

文书与档案管理教案

文书与档案管理教案 教案标题:文书与档案管理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文书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掌握文书与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能够有效地管理和维护文书与档案。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文书与档案管理 a. 文书与档案的定义和概念; b. 文书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文书与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 a. 真实性原则:确保文书与档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b. 完整性原则:保证文书与档案的完整和不丢失; c. 有序性原则:建立合理的文书与档案管理流程和档案馆; d. 保密性原则:确保文书与档案的机密性和安全性。 3. 文书与档案管理的方法 a. 文书与档案的分类和归档; b. 文书与档案的存储和检索; c. 文书与档案的销毁和转移。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入实例,引发学生对文书与档案管理的思考和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文书与档案管理的定义、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文书与档案管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文书与档案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5. 教师点拨: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拨和指导,强调文书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6. 练习与巩固: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资源: 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实际案例; 3. 练习题。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学生对文书与档案管理原则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能力表现。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档案馆或文书管理机构,了解实际的文书与档案管理工作; 2. 组织学生进行文书与档案管理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备注:教案撰写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

档案管理实务教案(精华版)

档案的历史沿革 ?甲骨档案 ?定义:殷商统治者在迷信活动和政务活动中刻写在甲骨上的文字。 ?组成: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第二节档案的定义及基本涵义 ?一、定义 ?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象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二、基本涵义 ?1、形成者2、形成原因3、形成方式4、基本形态5、本质属性:原始记录性 文件转化为档案一般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2.对今后工作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作为档案3.按照一定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一)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成为档案 ?所谓办理完毕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是指完成了文书处理程序,不能理解为一切文件都要把文 件中所说的事情全部办完,才算办理完毕。情况有以下三种: ?1、文件内容要求马上办理完毕,并且已经办理完毕。 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成为档案 ?2、文件内容要求长期执行(办理),但只要完成了文书处理程序也算一种,如国家的法律、条约、契约、合同、经济远景规划等,只要经过签收、传阅、研究讨论和贯彻执行也算办理完毕。 ?3、不需要具体办理,只需完成文书处理程序就算办理完毕。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 (二)具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能成为档案。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文件是档案的基础,档案是文件的精华”。 (三)按照一定的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文件是档案的因素,档案是文件的组合。” 第三节档案的作用 ?档案最重要的作用有两方面; ?一是凭证作用 ?档案具有凭证作用,中国人常说:“空口无凭,立字为据”、“口为空,字为宗”。 ?二是参考作用(或情报作用)。 ?档案的作用有时也被称作档案的价值,即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或情报价值)。 二、档案发挥作用的规律 ?1.档案作用扩展律(第一价值—第二价值)2.档案机密程度递减律 ?一般说来,档案机密性逐渐弱化是一种总的趋势,档案机密性的强弱与档案保存时间的长短成反比例。3档案科学作用递增律 档案发挥作用的规律 ? 4.档案作用的条件律A、受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B 、受公众对档案认识水平的限制C 、受档案管理水平的限制 档案分类 ?四、根据档案信息记录方式划分 ?根据档案信息记录方式可以分为 文字档案,图形档案,音像档案(音像档案又可以划分为照片、录音、录像、影片档案。) 档案分类 ?七、其他常见分类方法

档案管理教案 第八章 档案检索

第八章档案检索 案例: ××管理顾问公司的档案在积累了一定数量之后,由于只有案卷目录而没有其它形式的检索工具,在查找档案时经常出现速度慢甚至查找不到的问题。该公司的档案员小陈决定编制一些检索工具以解决查找档案的问题。那么,究竟编制什么种类的检索工具才能适应公司查档的需要呢? 经过分析以往查找档案的情况,小陈发现公司的领导和业务人员频繁查找的档案主要有客户资料、公司的发文和内部文件。于是他决定编制文号索引、客户索引和专题目录等几种检索工具,为查找档案提供途径。这几种检索工具编制完成投入使用之后,明显提高了查找档案的效率,小陈因此也得到领导的表扬。 简析: 档案检索工具是人们查找档案信息的导航系统。没有检索工具,无论是档案管理者,还是利用者,都难以顺利地从大量的档案中找到所需要的对象。同时,档案检索工具的种类很多,功能各有侧重,这就要求档案部门必须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档案检索工具的种类和形式进行适当设计,以使编制出来的检索工具适用和有效。 第一节档案检索概述 一、档案检索的含义和一般过程: “检索”一词,顾名思义为查找、寻取。“检”字,原是书的标签、题签,后又有察看、挑拣等意思;“索”字是指求取、搜寻的意思。档案检索则是指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工和系统存储,并根据需要进行查找的工作,它是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基础和先前条件,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必要条件。档案检索一词,可以有广义和狭义解释。广义的档案检索包括存储和查找两个过程。狭义的档案检索就是查找档案中有用信息的这一过程。以下所涉及的是广义的档案检索。 档案检索包括档案信息存储和信息查检两方面工作。档案信息存储是指将档案中具有检索意义的特征标识出来,加以编排,形成检索工具或档案信息数据库的过程;档案信息查检是指利用检索工具或数据库搜取所需档案信息的过程。这两部分内容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存储是查检的基础和前提,查检则是存储的目的。因此,对于检索问题需要把存储过程和查找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一)档案存储过程的主要内容: 档案的存储包括两个环节: 1、著录标引。对档案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有时还需要将反映该件(卷)档案主题的概念借助检索语言(分类表、主题词表等)转换成规范化的检索标识。对每件(卷)档案著录标引后形成的一条记录标为一个条目。 2、编制检索工具。对著录标引后形成的条目加以系统排列,组成各种检索工具,或输入计算机,建立机读文档及数据库。 (二)查检阶段的主要内容: 查找阶段也包括两个环节:确定查找内容、查找。 1、确定查找内容。对利用者的检索要求进行分析,确定利用者所需档案的实质内容,形成概念。有时也需将这些概念借助检索语言转换成规范化的检索标识。在计算机检索中还应按实际需要把这些检索标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达出来,形成检索表达式。从确定提问主题到形成检索表达式的这一段工作称为编制检索策略。 2、查找。档案工作人员采用各种手段把表示利用者需求的检索标识或检索表达式与存储在检索工具或机读数据库中的检索标识进行相符性比较,将符合利用者要求的条目查找出来。

档案管理教案 第三章 档案的收集

第三章档案的收集 案例: 通讯设备公司十分重视档案的管理工作,为了保证公司档案收集的齐全,档案管理人员协助公司以文件的形成阶段为起点建立完善的文件管理制度。该公司的具体做法是清理自身各种文件的来源和种类,规定文件形成、管理和归档的分工,如规定各种会议文件、电话记录、照片、电子文件的管理责任人等。这样做,就从档案形成的源头上保证了档案的齐全;同时,也使档案部门比较清楚地掌握了本公司档案的来龙去脉。文件归档时,档案管理人员就能够比较顺利地将有价值的文件完整地收集起来。 简析: 在单位,为了做到档案收集齐全完整,档案室和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从文件形成阶段就开始关注其完整性,并监督文件管理的全过程。如果发现了问题则应尽快通过有关的领导建立健全制度,帮助本单位文书部门、承办部门和相关人员堵塞文件在形成、传递、处理和归档中的漏洞。文件齐全了,档案收集工作就有了基本的保证。 档案的收集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关键性、基础性的业务工作环节,要作好档案的收集工作,必须了解和把握其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与途径,明确其指导思想与要求,正确处理好档案收集工作中的质量与数量,优化与丰富馆(室)藏等方面的关系。 第一节档案收集工作概述 一、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 档案的收集是指接收与征集档案及有关文献资料的活动。就具体工作而言,是指将分散或保存在各机关、单位或个人手中的档案,以及散失在国内外的档案(或复制品),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通过例行的接收制度和专门的征集办法,有计划地集中到各有关档案馆(室),进行统一保管的工作。 这一工作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档案的接收,即档案馆(室)收受移交档案的工作过程;二是档案的征集,就是指档案馆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征集散存在社会上的档案和有关文献。这是档案馆获取并积累档案的必要补充渠道。 档案收集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室对本单位(部门)需要归档的档案进行接收。 2、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室对那些未及时归档的档案进行补充收集。 3、档案馆对现行机关、已撤消机关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的集中和接受。 4、档案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的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档案的接收与征集。 二、档案收集工作的意义: 档案是开展档案管理的物质基础,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必要条件。档案的收集工作在整个档案管理业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做好档案的收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收集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年真实面貌的必要手段。 档案馆(室)的收藏是一定地区、部门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教育等方面情况的综合反映。收集工作使得档案齐全完整,内容丰富,应该补充进馆的档案及时接收进馆,并把散存在机关、组织、个人手中以及散失在各地的档案材料收集补充到档案馆(室)。档案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凭证,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工具,因而收集工作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二)收集工作是贮存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 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它记录着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无数有用的事实、数据、理论方法、科学构思,记录着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人们可以从档案信息中了解和探索未来,可以继承过去的科技成果,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开拓人们的思路,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三)收集工作为开展档案馆(室)各项工作,加强档案馆(室)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档案管理教案 第五章 档案的保管

第五章档案的保管 案例: ××商贸公司的档案管理工作十分出色,已经通过了国家二级档案室的验收。该档案室设有专门的档案库房,库房选址及设备配置符合档案保管的要求;库房内装具的配备与排列合理;档案包装材料的使用符合要求;各类档案排列有序,日常管理规范,档案保管的制度及手续严密。该公司的档案得到了很好的保管,为提供利用工作创造了极大的方便。 ××塑料制品公司由于条件的限制,其档案库房为办公用房,并因公司的规模、效益等问题,又一时解决不了购置通风、降湿、降温设备的问题。在高温、潮湿季节,难以控制微生物滋生问题和病虫害,档案受潮也比较严重。同时,该公司在档案库房的管理方面比较松懈,例如:档案调阅后未能及时归于保管位置;允许非档案管理人员进入库房查找档案,或跟随档案人员进入库房;在档案库房中放置食品;调阅档案不进行记录等。因此,该公司的档案损害比较严重,并发生过丢失档案的事故。 简析: 文件归档进入档案部门以后,一方面因利用的需要经常被调出借阅;另一方面,周围的环境对档案物质安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档案部门做好档案的有序和安全的保管工作。档案保管工作不仅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而且更需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手续,加强日常管理和监制,这样才能为档案营造一个良好的保管环境。 档案保管,是指根据档案的成分和状况,所采取的存放管理和维护完整与安全的措施,是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提供利用六个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社会上以至在档案工作中,有时也把档案的日常管理称为保管。而作为档案科学管理的一项业务,档案的保管有其特定的含义。本章所讲的档案保管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还包括档案保护这部分内容。 第一节档案保管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一、加强档案保管工作的迫切性: (一)档案保管工作的涵义: 为了解决档案寿命的有限性与社会利用长远性之间的矛盾,产生了档案保管工作。档案保管工作包括三方面的涵义: 第一,档案的库房管理,即档案库房内的日常工作;第二,档案流动过程中的保护,即在各个管理环节中一般的安全防护;第三,保护档案的专门措施,即为延长档案寿命而采取的各种专门的技术处理。这三个方面的工作,有的要与收集、整理和利用等业务结合进行,有的则须单独进行。档案的保管既是整个档案管理业务的一个方面,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许多档案馆,设有保管机构专司其职,有些档案馆和档案室,则配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有关的保管工作。实践证明,忽视或抹杀保管工作的独立性,有碍于档案的科学管理。(二)档案保管工作的意义: 档案保管工作在整个档案工作中意义重大,不可轻视。首先,档案保管工作质量的高低,对于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无论是以有序化和快捷存取为目的的档案日常管理,还是以延长档案寿命、保守档案机密为目的的档案保护,都是为了整个档案工作顺利地进行创造条件,提供基础。如果档案管理杂乱无序,档案的寿命就不可能有效地延长,甚至毁于一旦;如果档案失密泄密,整个档案工作也就到了瓦解的境地。凡涉及档案存毁安全的问题,必须慎之又慎,档案保管中的一个微小失误,轻者会使档案遭受火灾、雨淋,重者发生丢失、泄密,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档案保管是整个档案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档案管理的其他环节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做好档案保管工作,就必须与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密切配合,使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对保管工作起促进和制约作用,并注意在进行其他环节的工作中保护档案。在档案的收集、整

档案管理_教案

档案管理教案 第一章档案概论 教学要求:使学员档案各方面基础知识有所了解 第一节档案的定义 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它各种方式和载体的文件。 也可简便表述为: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件。除了这种表述外,还可以表述为: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为了简便起见,也可表述为:原始的历史记录。 第二节档案的主要作用 1 、机关工作的查考凭据 档案记录了各种机关、单位过去活动的状况,其中包括行使行政职权的法律依据,处理行政事务的过程与结果以及管理活动的经验,它是任何一人政府、任何一个机关单位连续工作必须查考的凭据。档案可以为党、政、军等机关、企事业等单位的领导工作和业务管理,提供证据和咨询资料,借以熟悉情况、总结经验、制订计划、进行决策、处理各种问题。否则,只靠记忆处理工作则有时无以为凭,或往往有失准确,对间隔日久的事务难免被人遗忘。 2、生产建设的参考依据 档案中记载了各种生产活动的情况、成果、经验和教训。从自然资源、生产手段到生产过程以及计划管理和生产技术等各方面的信息,可以作为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管理的科学依据和参考材料。当今日益增多的科学技术档案,更是进行现代化生产管理和科学技术管理的重要条件。但是,无论普通档案,还是科学技术等专门档案,总的来说,都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的方面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情况,都能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咨询研究、统计监督的情报信息,对制订经济计划,检查和总结生产情况,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防止灾害等等,都是重要的参考材料。

秘书文档案管理教案

秘书文档案管理教案 秘书文档管理授课教案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对 象 授课教师开课单位编写日期20 年2月 教材处理情况一、总体说明本课程使用教材:《文档案管理》二、删减的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本教材的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没有被纳入教学内容,具体内容为:第二章,文书的体式与稿本;第三章,文书的种类;第四章,文书的形成,原因在与这几章内容与另一门文秘专业课程《文秘写作》重复,与本门课程主题内容联系亦非非常紧密,所以未纳入教学内容。三、补充更新的内容课堂教学补充了“现代化档案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立卷与电子文件的整理与归档等内容,目的是为能让学生更全面了解档案与档案工作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四、备注教学主要参考书:1、《文书与档案管理基础》,马永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2、《文书档案管理技巧》,公众管理资讯研发中心,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3、《档案管理学(修订本)》,邓绍兴、陈智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4、《文书学》,韩英编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年。 具体教案一、章节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文书、档案定义二、课时安排3课时三、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要求:掌握文书、档案、文书工作、档案管理的具体内涵; 2、能力要求:明确辨析文书和档案的关系; 3、素质要求:具备清晰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重点文书、公文、文件、档案、文书工作、档案管理等具体内涵的把握 五、教学难点档案的界定六、教学内容一、秘书工作简述:(一)秘书定义:《现

代汉语词典》:“秘书是掌管文书并协助机关或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 (二)秘书工作文书档案管理:34.25% 行政后勤管理:26% 协助老板参与经营管理:18.27% 组织协调公司会务:12.49% 公关与政府关系:5.02% 和老板出差跑来跑去3.97% 结论:从秘书的定义和秘书工作的实际调查可以发现文书档案总作在秘书工作中的绝对位置。二、文书与文书工作(一)文书、公文、文件、应用文概念辨析与关系文书:定义与分析详见书本第2页公文:定义与分析详见书本第3页文件:定义与解析见书本第4页选择:文书、公文、文件、应用文的关系A 文书〉应用文〉公文〉文件B 应用文〉文书〉公文〉文件C 应用文〉文书〉=公文〉文件D 应用文〉文书〉=公文〉=文件(二)文书工作1、文书的性质、特点与作用(见书本第6、7、8页)2、文书工作的任务和具体内容(见书本第10、11页)3、文书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见书本第10页)三、档案与档案工作(一)档案的界定:关于档案的定义,中外档案界至少有几十种不同的说法。美国档案学者T R 谢伦伯格所说的,“档案”一词显然并没有一个不可更动而必须优先采用的、最终的、最完备的定义,它的定义可以在不同的国家作不同的修改,以适应不同的需要。常见定义:1、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2、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作为凭证的文字、图像、声音等的文书和信息材料。(二)档案定义解析1、档案的属概念(1)原始记录说。如“档案是人们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以备查考的原始历史记录”。(2)材料说。如“档案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历史记录材料”(3)信息说。如“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

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培训教案

第一章电子文件概述 学习电子文件及其管理,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电子文件的产生与发展,电子文件的概念与特点等对电子文件基本认识问题。 第一节电子文件的产生与发展 一、“无纸时代”的到来 公元前3世纪末2世纪初,我国已经有了能书写的纸张,从此纸张成为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纸张不存在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我们都无法想象。那么到底什么是“无纸时代”?无纸是什么,其实“无纸时代”是指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与生活中,纸张已不在是我们的主要书写工具,取而代之提计算机、网络、磁载体和光载体等成为我们基本的工具,但是,在“无纸时代”珍贵的纸质档案等纸质材料仍然被我们精心保存着。 二、电子文件的发展历程 电子文件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和日本。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对办公信息的处理提出了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处理速度和降低办公费用的要求,这就使得办公自动化(OA)应运而生。办公自动化运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办公设备、自动处理、存储、管理和传递办公信息,这一系列工作都是以电子文件为主要对象,为电子文件的产生提供了最初的实践基础,继办公自动化之后,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电子文件逐步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在社会网络化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在信息化社会中愈来愈成为不少人类社会管理与保存社会记忆工具。 电子文件的发生、发展进度虽然远超以往任何类型的文件,但他的发展也必然会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 一般地说,电子文件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段:过程阶段

这一阶段,许多单位开始采用电子计算机,电子文件充当形成文件的过程。单位首先使用计算机形成电子文件,然后由电子文件转化为纸质文件,即把电子文件打印出来,形成的纸质文件经过审批等手续后成为正式文件。这时候的电子文件被称为“草稿性电子文件”。 第二阶段,辅助电子文件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纸质正本,电子文件为副本。电子文件的效用比上一个阶段要多些。 第三阶段:电子文件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电子文件为正本,纸质文件为副本。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被确认,纸质文件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使用。 前三阶段都有纸质文件存在,但在第三个阶段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电子文件由附属物上升到具有地位的文件正本,此外,第二、第三两个阶段我们又统称为双套阶段。 第四阶段:无纸阶段 这一阶段真正进入了无纸电子文件阶段。人们在工作中已不再使用纸质文件,以往的纸质文件已有保存。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绝对的“无纸时代”并不存在,因为纸质文件会作为“文物”被人们保存起来。我们所指的无纸时代主要是指我们在工作中已不再使用纸张,没有新的纸质文件产生。 第二节电子文件的概念 一、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概念 “电子文件”是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使用的一个词汇,国外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文献在此1988年。 一、电子文件 电子文件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

精编【档案管理】档案编研工作教案

【档案管理】档案编研工作 教案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第一章编研工作综述 学习目的和要求: 阐述有关编研工作的基本概念,必须掌握这些内容,才能对编研工作有比较正确的认识。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什么是编研工作;编研成果有些什么形式,相应的需要进行那些工作;编研工作对于社会,对于档案工作,对于档案工作者应有那些意义;了解编研工作必须遵守尊重事实和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原则。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编研工作的涵义 教学过程: 一、编研的由来 1、编研一词最早出现在1950年。 2、1980年编研一词开始出席出现在中共中央正式文件中。 3、编研的涵义:是档案人员富集档案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以具有倾向性专题成果的形式,提供给社会利用的工作。 二、性质 1、档案分为管和用两大部分。 管:收集、保管、整理等工作。 用:就是利用,就是使档案馆、档案室里保存的档案发挥作用,也就是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

2、编研工作的优势: 第一、是一种主动服务型的利用工作。 第二、能提供系统化的经过科学整理的档案信息。 第三、可以打破档案利用方面时间上、空间上的限制。 三、特点 1、从工作过程而言,编研工作的实质在于富集档案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2、编研成果,作为编研工作人员劳动的结晶,不可避免地带有倾向性,既带有编研人员立场、观点、思想倾向的印记。 四、工作主体 工作主体:主要是档案工作人员 五、工作对象 工作对象:主要是有待有开发利用的档案。 六、服务对象 编研工作的定义规定了编研工作是一项为社会服务的工作。 将各种服务对象区分为领导和各种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各类学者、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社会大众三种类型。

档案管理学教案

各位朋友: 下午好,我们一起来讨论档案管理,说起档案,很多人都感觉它不重要,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它和我们是息息相关的,在我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个人从出生就开始有档案,家族的档案,家谱, 所以,在众多的节日中就有一个国际档案节,6月9日第一部分档案与档案工作概述 一、档案概述 1、档案的起源及演变 2.档案的定义 3.档案形成及分类 4.档案的作用 1、档案的起源及演变 (1)档案的起源 档案的产生必须有个条件就是文字的出现

。华夏五千年 (2)档案的演变 载体沿革。档案按载体可分为: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 王懿荣也因此被誉为“甲骨文之父”。 名称的沿革。“档案”在商代称为“册”;周代称为“中”;秦汉称为“典籍”;魏晋以后称“文书”、“文案”;唐、宋以来称“文卷”、“案卷”、“案牍”。 2.档案的定义关于档案的定义,中外档案界至少有几十种不同的活法,为什么会友这么多呢?一是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政治文化观念,对档案这一事物的认识有所不同。二是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对档案这一事物的认识也会产生差异。三是同一国家同一时期的人们因不同的需要,对档案这一事物的认识也会有所差别。 但在我国,对于档案的定义,目前有两种权威的表述法,一是法律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于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文书拟写与档案管理实操教案设计

文书拟写与档案管理实操教案设计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文书拟写和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文书拟写和档案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文书拟写和档案管理的基本规范和流程。 3.能够独立完成常见的文书拟写和档案管理工作。 4.能够有效地使用电子文书和电子档案管理工具。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文书拟写基础知识: (1)常用文书的种类和功能。 (2)文书拟写的基本规范和注意事项。 (3)文书格式及其要素。 (4)文书内容的撰写和修改。 2.档案管理基础知识: (1)档案的种类和分类。 (2)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3)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4)档案的储存、整理和保护。 3.电子文书和电子档案管理: (1)电子文书的特点和应用。 (2)电子档案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求。

(3)电子文书的编写和处理技巧。 (4)电子档案的存储、检索和保护。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演示实操和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操作能力。 1.讲授:通过系统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文书拟写和档案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流程。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书拟写和档案管理的实际应用。 3.演示实操: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帮助学生掌握文书拟写和档案管理的基本技能。 4.讨论:通过师生互动,促进学生思维、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材和参考书目 1.教材:《文书拟写与档案管理实操教程》。 2.参考书目: (1)《档案管理学》 (2)《档案工作规程》 (3)《电子档案管理实用指南》 (4)《电子文书处理技巧与实践》 (5)《现代文书写作实训》 (6)《行政文书处理技巧与实践》

档案管理学教案

档案管理学教案 第一章档案概论 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沿革 一、档案的起源 关于档案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国家和阶级社会产物说。认为:在国家诞生以后,产生了文字,用文字记录国家的各种事务,就形成了档案。 第二种观点文明社会产物说。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原始的文字,原始部落用这种文字记录各项事务,就形成了比较原始的档案。国家形成后,形成了比较有条理的档案。 第三种观点社会生产产物说。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终于认识到组织社会生产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此开始组织社会生产活动,并记载生产活动,从此就产生了原始的档案。 第四种观点社会生活产物说。认为:人们为了生活的需要,必须要交往,伴随着交往的继续和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仅靠语言和大脑记忆交往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记事工具。原始社会的结绳、刻契等最早的记事形式,就是原始的档案。 二、档案的沿革

档案的沿革可以从以下分析: 1、载体沿革 档案按载体可分为: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 2、名称的沿革 A、“档案”在商代称为“册”;周代称为“中”;秦汉称为“典籍”;魏晋以后称“文书”、“文案”;唐、宋以来称“文卷”、“案卷”、“案牍” B、“档案”一词,一般认为初见于清代。 a 、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官府文书中,有“档案”一词的使用,即“查得顺治十四年四月臣部题定档案”。 b 、康熙十九年(1680年)“起居注”:“上问马哈喇之父与叔父皆殁于阵,部中无档案。” c 、杨宾《柳边纪略》(成书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 说:“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存贮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然今文之书于纸者,亦呼为牌子、档子矣。”

职高文书与档案管理基础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

职高文书与档案管理基础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

文书与档案管理基础第三版第一单元教案 叙永职高尹建伟 第一单元公文拟制 第一课时任务一:起草公文 学习目标 了解公文的概念、特点、种类、作用,理解公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能够完成公文写作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了解公文写作的过程。 (一)工作程序 1、领会意图--明确目的, 2、调查研究--获取材料, 3、总体构思--拟写提纲, 4、起草初稿--认真修改。 (二)操作流程 1、领会意图--明确目的。P2 领导意图, 撰写公文, 接任务后。 2、调查研究--获取材料, P2 第一,第二 3、总体构思--拟写提纲,P2 确立主题,整理思路 4、起草初稿--认真修改。

原则要求,P2 (1) (2) (3) 公文草稿的修改要求P3 (1) (2) (3) 二、了解公文的概念、特点、种类、作用。(一)公文的概念P3 (二)公文的特点P3 (1)P3 (2)P3 (3)P3 (4)P4 (5)P4 (三)公文的种类 1、按性质、作用划分P4 (1)法定公文: 15种 (2)事务性公文:不具有权威和强制性。(3)规范性公文:4种 2、法定公文 15种的区别: (1)决议和决定: 相同点:

不同点:内容、形成程序、效力、行文主体不同。 (2)命令、公报、公告、通告 相同点:公开性、昭示性 不同点:范围、作用、公布方法、写作要求不同。 (3)其余9项见书上。P4--P5 3、事务性公文: 计划、P5 总结、P5 简报5类P5 工作要点P6 汇报提纲P6 4、公文的作用:5点P6-7 第二课时任务一:起草公文 学习目标 了解公文的概念、特点、种类、作用,理解公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能够完成公文写作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三、起草公文的要求:(P7) 7个要求。 1、 2、

档案管理教案绪论

档案管理 档案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社会活动的日益扩大,档案的内容和种类也日益丰富。档案在人类历史进程中越来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案例:2002年,欧盟打火机制造商联合会向欧盟委员会提出反倾销申诉,指控中国生产的一次性燃气打火机在欧洲市场上倾销。当年6月27日,欧盟宣布对产自中国的打火机进行反倾销立案。得知此消息后,浙江温州、宁波等地的打火机生产企业在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组织下准备应诉,并向欧盟申请市场经济地地位和提出“产业无损害抗辩”。应诉中的关键环节是提供公司生产、内销、外销、财务等各方面的材料和原始单据,以及经营过程中的合同、协议、企业章程、董事会决议记录等,更重要的是还要提供近三年来的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等一套完整的档案材料。 由于这些应诉企业平时注重生产、销售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因此,所需要的档案齐全、证据充足。于是,经过应诉企业、代理律师等长达15个月的工作,2003年9月,在针对中国产品的众多反倾销调查案中,一次性打火机生产企业的应诉取得了胜利,成为中国企业反倾销应诉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简析: 上述案例告诉我们: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档案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时,档案是否完整甚至关系到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并且,在一个单位仅有档案是不够的,有效的档案管理工作才是档案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 绪论 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演变 一、起源诸说: 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许多历史事实表明,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并非是随人类的出现就同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和物质实体。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是靠简单的语言和动作表达思想,凭记忆贮存信息。然而,语言、动作的传达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极大限制,记忆也难免有遗忘和失真。所以,人们创造了“结绳记事”和“刻木为契”等方法来贮存和备用信息和知识。所谓“结绳记事”,就是在绳子上打上不同的结子,以结绳大小、多寡、位置的不同、以及涂上不同的颜色,来记录表示不同的意义。所谓“刻木为契”,就是在木(或竹子、骨)片上刻上各种记号,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和作用。这些结绳和刻契起着记录、备忘、凭证和守信的作用,具有档案的意义和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结绳和刻契是档案的前身或最原始的档案。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交往日益扩大;文字的发明,为档案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使用文字记录,并且将这些文字记录保存起来便形成了档案。 档案起源于何时?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怎样?历来众说纷纭。中外档案学家和有关学者,关于档案起源有诸多不同观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 1、认为文字是产生档案的必要条件。他们认为,自从人类发明了文字,就开始用文字记录社会活动,并将这些记录保存下来,成为档案。 文字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出于记事和传递、贮存信息的需要在群体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在文字起源的传说中,有些总是将仓颉造字和保存文书记录联系在一起。现在一般认为,《尚书》是上古历代文书的汇编。《尚书》保存了有关虞、夏特别是商周的重要史料,它是迄今我国最古的历史文件汇编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文集,也是重要的文书档案。

科技档案管理办法教案

《科技档案管理细则》教案 第一章科技档案 科技档案是科学技术档案的简称。科技档案是科技档案管理的物质对象,做好科技档案的管理,首先要认识和把握这一物质对象。(就像当教师一样,管理的物质对象就是学生,工程管理的物质对象就是工程等等。)做为科技档案人员来,首先应该把你管理的物质对象搞清楚搞懂才行,所以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这一物质对象。 第一节科技档案的概念(在头脑里所形成的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概念都具内涵和外延,并且随着主观、客观世界的发展而变化。比如对“幸福”一词的概念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生了变化,以前能满足温饱就感觉很幸福了,但现在就不一样了。) 科技档案的概念,是对科技档案本质属性的反映。为了揭示科技档案的概念的内涵,明确科技档案同其他相关事物的质的区别,以便认识科技档案现象及其运动规律,应当给科技档案这一概念下定义。科技档案的定义可作如下表述:科技档案是直接记述和反映科技活动的,归档保存的科技文件材料。(直接记录和科技活动及归档保存是必要条件!) 上述定义从以下几个方面揭示了科技档案的本质属性,明确了它同其他档案,以及同科技资料和一般科技材料的本质区别。 一、揭示了科技档案的产生领域和内容性质,指出了科

技档案同其他档案的区别 科技档案是在科技活动中形成的。说明科技档案的产生有着特定的范畴。它包括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技术研究、应用研究活动,水文、气象、天文、地震以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测活动,地形、地质的测量和勘探活动,工程和产品的设计活动,产品的生产和制造活动,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修活动,以及农业生产技术活动等等。凡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切科技活动,都应该包括在这一概念范畴之内。科技档案就是在这样的科技活动领域里形成的,是一切科技活动的记录和伴生物(相伴共同生存,换句话说就是:有科技活动就有科技档案产生)。 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这是所有档案的共性。但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又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作为人们社会实践活动历史记录的档案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政务档案、科技档案、人事档案、诉讼档案、艺术档案、企业档案、城建档案等等。 科技档案同其他档案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产生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研究客观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及其发展的科学;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的主观世界以及与客观世界相互联系之间的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科技活动之中,记述和反映自然界各种物质现象和运动规律,记述和反映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各种活动,是一种科技信息和载体的统一。这说明科技档案是科技信息储备的一种形式,它与一般公务活动,或其它活动产生的政务、会计、人事档案等,在产生领域和内容性质上是不相同的。 二、明确了科技档案是科技活动的直接记录,指出了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