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介绍资料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介绍资料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介绍资料

禄劝县基本情况资料收集收集方向:

1、禄劝农业和经济发展状况如何?禄劝资源分析(绿色食品、生物、旅游景点、文化、交通、农业、产业)?

2、禄劝作为全国贫困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昆明北部新区的发展有没有提到禄劝

4、昆明滇中新区的发展有没有提到禄劝

一、禄劝总体概况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滇中北部,距昆明72公里,是由滇入川的"北大门",素有"三水一江之地,彝歌苗舞之乡"的美誉。地理区位位于东经102°14'-102°56'、北纬25°25'-26°22'之间。全县辖16个乡镇(街道)、189个村(居)委会、2548个村小组,总人口47.2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3%,国土面积423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5。2011年1月,转龙、乌蒙、雪山三个乡镇由"两区"托管,现辖13个乡镇(街道)、160个村(居)委会、41.16万人。

禄劝位于滇中大昆明旅游区,是昆明北郊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隔金沙江与四川省会理、会东两县相望,东北接东川区,东邻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南连富民县,西南与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毗邻,2013 年10 月昆武高速建成通车,禄劝县随即进入了昆明市1.5小时环城游憩带,旅游交通区位条件十分优

越。

禄劝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境内居住着汉、彝、苗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5.23万人(含转龙、乌蒙、雪山),占总人口的32%,世居民族8个。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11月25日成立"彝族苗族自治县",是昆明市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还是中国西南地区彝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独具特色的"罗婺文化"。

禄劝是一个革命老区县。1935年、1936年,红军长征两度经过禄劝,历时12天,行程985华里,经过14个乡(镇),66个村委会,311个村小组。1935年5月2日,军委纵队在团街召开干部大会,成立了刘伯承任总指挥,陈云为政委的渡江总指挥部,并颁布了《渡江守则》,在当地船工的帮助下,利用7条小木船,经过9天9夜的摆渡,在皎平渡成功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实现了重大战略转移,2005年列为全国100处重点红色旅游地之一,2006年列为全国30条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是全省47个革命老区县之一。聂荣臻元帅曾为禄劝题词"革命胜地,山川增辉"。

禄劝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山区、高寒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8.4%;农业人口38.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2.7%,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35.1%。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云南省第一批云药之乡、云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

禄劝是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禄劝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GDP仅占全市的1.6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近5倍,属于昆明市欠发达地区,是昆明市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禄劝是一个能源资源大县。

水电资源汇集,矿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独特,生物资源可观,民族文化浓郁,人文底蕴深厚。全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90.759万千瓦,经济可开发量86.75万千瓦,已开发量85.656万千瓦;建成、在建小水电站达34座,总发电装机容量63.656万千瓦,是昆明市中小水电第一大县;即将启动建设的全国第四大水电站—乌东德电站,装机容量达1020万千瓦;素有"云南千岛湖"之称的云龙水库,设计库容达4.84亿立方米,每天向春城人民供水70—100万立方米,承担着昆明市主城区70%的供水量,是春城人民的生命线工程。矿产资源品位高、储量大,现已探明储量在2000万吨以上的有铁、锌、硫铁、钛矿等,是远近闻名的"石材之都"、"钛产业基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6%,云龙水库库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0%,是昆明市森林植被最好的一个县。

在云南公布实施《滇中城市群规划》中,确定了曲靖、玉溪、楚雄、武定〈禄劝〉四大城市增长极。武定禄劝增长极:为弥补滇中经济圈城市链条中的塌陷环节,将武定、禄劝两县合并规划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化新兴产业示范(组团)城市,设立生态产业园区,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文化创新、环保等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承接昆明、联动攀枝花,带动相对落后的滇中北部经济发展的功能作用。

禄劝县资源情况如下:

(一)植物资源

禄劝县有裸子植物130多种,被子植物127种。用材林有云南松、华山松、云南油杉、冷杉、旱冬青、白杨、桉树、樟树、椿树等;经济林有油桐、油橄榄、山碴、花椒、苹果、桔子、板栗、核桃等;绿化防护林有梧桐、柳树、圣诞树、竹等;薪炭林有栋类及其他杂木树。其中,有属国家二级保护的苏铁、急尖长

苞冷杉和三级保护的黄杉、三尖杉、大王杜鹃等珍稀树种。野生动植物药材有2000多种,名贵药材15种,属国家重点药材品种有254个。野生食用菌品种繁多,松茸、牛肝菌是出口创汇的主要菌种。属国家一至三级保护的野生珍稀名贵植物有黄杉、冷杉、红豆杉、三尖杉、黄花杜鹃、大王杜鹃、美登木等。

(二)矿产资源

矿藏资源主要有铜、铁、锌、铝、钛、芒硝、石棉、石灰石等十多种,储量大、品位高,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滇中第一高峰轿子雪山海拔4247米,一山四季,移步换景,引人入胜,是昆明地区一道独特的旅游风景线。矿藏比较丰富。主要有铁、铜、铅、锌、银、钛、硫铁、磷、芒硝、石棉、石膏、石灰石等。其中,以铁、铜、铅、锌、钛、硫铁、磷和芒硝分布广、储量丰富。根据地质矿产部门初步勘探,钛矿是特大型。

(三)水利资源

禄劝水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除纵贯县境的普渡河、掌鸠河外,径流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1条,加之降水量充沛,年降水量达42.24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径流量为63472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89.8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为22万千瓦,已开发利用10829千瓦,仅占可开发利用的4.9%。

(四)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有獐子、麂子、岩羊等数十种;野生植物有急尖长苞冷杉、苏铁、香樟、楸木、红椿等数百种。

二、禄劝农业发展情况

山区占禄劝总面积的98.4%,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2.3%,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为35.1%,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所以,在工业化、城镇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时,禄劝还要重点抓好农业产业化。加快6万亩蚕桑和2万亩核桃基地建设,培育200万亩商品林,做大做强林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做好做优撒坝火腿品牌。加大中药材种植,打造“云药之乡”。积极引进蚕丝、野生菌、核桃、板栗、马铃薯以及林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带动农副产品深加工,打造昆明市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禄劝县特产主要有几下几种:

1、禄劝特产-牛肝菌

牛肝菌:学名美味牛肝菌。英文名:porcino (porcini mushroom) 菌盖扁半球形,光滑、不粘、淡裸色,菌肉白色,有酱香味,可入药。生于柞、栎等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地上,单生或群生。大腿蘑营养丰富,味道香美,是极富美味的野生食用菌之一,可出口欧美、日本等国,深受外商欢迎。该菌菌体较大,肉肥厚,柄粗壮,食味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世界性著名食用菌。

2、禄劝特产-蜂蛹

蜂蛹又名蜂胎、蜂子,是蜜蜂幼虫在封盖房未羽化的变态虫体。蜂蛹(包括雄蜂蛹、工蜂蛹及少许蜂王幼虫)在发育中均以王浆、蜂蜜、花粉为食,其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理想保健食品。据资料介绍,雄蜂蛹含蛋白质20.3%、脂肪7.5%、碳水化合物19.5%、微量元素0.5%、灰分9.2%、水分42%、尤其是维素A大大超过牛肉、鸡肉,仅次于鱼

肝油,维生素D的含量超过鱼肝油,是目前人们食用昆虫食品的佼佼者。

3、禄劝特产-青头菌

青头菌主产于禄劝山区原始森林地带,生产环境及其纯净.菌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植物纤维等成份,入口细嫩,香味悠长,有浓郁的大自然清香气息.

4、禄劝特产--鸡纵

鸡纵是云南省特产的一种名贵食用菌。它以肉质细嫩爽口,含有钙、磷、铁、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味道特别鲜甜而著称。群众认为,鸡纵是各种食用菌中最好的一种。鸡纵是丽江各种地产菌类中的佼佼者,在丽江永胜、华坪、宁蒗、丽江四县中,以永胜出产最多,华坪次之。每年火把节之后陆续主市,品种主要有白鸡纵、乌头鸡纵两种,以乌头鸡纵为上品。但不论哪种鸡纵,又以尚未开伞的菌菇食味更加脆嫩、鲜甜。

5、禄劝特产--松茸

松茸是非常名贵的食用菌。在日本享有很高声誉,是古代老百姓向贵族和天皇进贡的珍品,松茸含有丰富的蛋白质、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9种其它氨基酸、维生素、11种矿质元素及其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特别是所含的口蘑氨酸、鹅膏氨酸二种著名的产鲜氨基酸和松茸醇等59种呈香化合物,构成了松茸的独特风味。该菌有强身健体、理气化痰、止痛、益肠胃、驱虫、治疗糖尿病、抗癌等作用。据日本千原吴郎报道,松茸对小白鼠肉瘤S-180抑制率为91.8%,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

6、禄劝特产-"阉母鸡"

禄劝"阉母鸡"是禄劝山区农民利用自然优势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鸡。通过阉割后的母鸡,3至6个月就可长到2公斤以上,一般价格不低于每公斤30元。由于体形大、骨酥、肉嫩、可口,"阉母鸡"是历代王朝进京贡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每当春节、元旦、中秋节,产品供不应求。

7、禄劝特产-撒坝火腿

撒坝火腿是用禄劝地方优良品种撒坝猪和长白猪、汉普夏、杜洛克等优良品种杂交猪的后腿,在冷凉的撒坝山区腌制而成,它具有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生猪生长环境好,撒坝火腿可为纯天然纯净食品;纯香可口;火腿洁净色鲜,软硬适中,含盐量低。禄劝县科技局引进云南农业大学“新云腿”加工技术,并采用撒坝生态猪进行腌制获得成功后定名为“撒坝火腿”,具有色艳、味鲜、生态营养等特点,在市场销售反应良好。

撒坝火腿的加工方法,采用云南本地的撒坝猪后腿,经选腿、修割成琵琶形,低温冷凉、排血,将配制好的盐料分三次上盐、堆码、清表面,上挂通风阴凉处6个月左右自然熟化,既有火腿的特殊香味,又有玫瑰红色切面,是人们佐食的佳肴。

8、禄劝特产-核桃

核桃号称"长寿食品",味甘,性温。可补肺益肾、滋阴助阳、润肠通便、止咳定喘。现代研究核桃主要富含,脂肪--亚油酸甘油脂,并有亚麻酸及油酸甘油脂,对减少胆固醇在血中升高有益,适合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患者。核桃含磷脂较高,可维护细胞正常代谢,增强细胞活力,防止脑细胞的衰退,是良好的健脑食品。磷脂中的胆碱可促进肝细胞中的脂肪代谢,从而减轻脂肪肝的程度。给大鼠

喂桃核,也证明有降血脂和延缓衰老的作用。核桃中含赖氨酸较多,可升高血清白蛋白及维持体重,对治疗肿瘤、结核等消耗性疾病有利。并且核桃中含有胡桃醌,对某些移植性肿瘤有抑制作用。

9、禄劝特产-板栗

板栗是禄劝县屏山镇岔河重要经济林果之一.1993 年,省林业厅、省林科院对全省91县所种板栗的106株品种优选出13株进行化验鉴定,禄劝板栗占6株,鉴定结果表明,禄劝板栗蛋白质、脂肪含量均超过欧美国家的板栗,总醣含量亦高于国内北京市、陕西省的板栗品种。

10、禄劝特产——苦荞营养糊

云南禄劝的苦荞营养糊采用禄劝高寒山区特产的优质苦荞粉,添加多种营养物质精制而成,且富含淀粉,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食用该产品有助于婴儿生长发育,有助于大脑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能促进血液循环,脂类代谢和造血功能,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还能滋润肌肤,有一定的美容功效。

11、禄劝特产——野生牛肝菌

云南禄劝具有丰富的原始森林,这给野生食用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野生菌种类繁多,尤其以干巴菌、牛肝菌、松茸为极品,其肉质鲜嫩、食味香甜可口,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为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山珍之品。

12、禄劝特产--白芸豆

白芸豆营养价值高,新鲜豆粒和干豆粒均可煮食,食味甘美,干豆粒还是制作糕点、罐头、豆馅等的好原料。白芸豆提取物现在用于医学上血球粘膜及动物

遗传分析上培养染色体必须的物质凝血素PHA(能促进哺乳类动物白细胞有序分裂,红血球凝集)。白芸豆中含有的芸豆蛋白是一种天然的淀粉酶抑制剂,其效果优于小麦及别的农作物中提取的。主要用于治疗肥胖症,对糖尿病患者无疑是一种福音。

13、禄劝特产--干巴菌

干巴菌是云南省特有的珍稀野生食用菌。学名:绣球菌,也叫对花菌、马牙菌等。它生长在滇中及滇西的山林松树间。其貌不扬,黑黑的带有一层白色。但味道却鲜香无比,是野生食用菌中的上品。用干巴菌炒青椒或炒鸡蛋,其味妙不可言.

14.禄劝特产——小米糖

正宗的转龙“小米糖”,吃起来温润可口,香甜适中——不浓不淡;软硬恰到好处——不软不硬。吃到嘴里,易融化,易生津,不伤牙,不燥喉;咽到肚里,易消化,易吸收,既养胃,又润肠。

为了味道更美,人们会在小米泡里加进适量苏子、瓜子米、核桃米、花生米、炒莜麦之类,使之特色风味丰富多彩,更加诱人。心灵手巧的古镇妇女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用大米爆花,炒莜麦等,来粘米花糖,莜麦糖等,用包谷泡,糯米面坨等,粘成“小麻果”。

15.禄劝特产——滇蜜

禄劝地处滇中高原,地形复杂多样,水貌千姿百态。不仅有着“人间四月芳菲尽,雪山杜鹃次第开”的花海奇观,更有着“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冰雪奇观和远近闻名的掌鸠河。这就有了上述的奇观、秀水和哺育着大地的玉露琼

浆,才会有丰富的蜜源植被(若:杜鹃花、山茶花、野坝子、荞花、马樱花等)、四季如春的自然生态环境,才造就了“滇蜜”的一枝独秀和独特的营养成份,其蜜质稳定、含有丰富营养的式种矿物质氨基酸、维他命、有机酸、高级醇等180种有机和无机物质。

转龙“土蜂蜜”

转龙地处轿子山下,四面青山环绕,溪水长流。坝子中有洗马河贯穿,洗马河两岸是肥田沃野,气候温润,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加之山中树木种类繁多,决定了春夏秋冬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这种优美的风景,良好的生态环境,十分有利于蜜蜂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转龙的村村寨寨几乎都有养蜂的。而且,转龙的蜂蜜因是原生态的,成色多样。因季节与植物花的不同,蜜蜂酿造的蜜就有白、红、黄、绿等颜色,所含微量元素甚多,营养十分丰富,口感极佳,是那些物种单一,花色品种稀少地区之蜜所无法“抗衡”的。

因此,转龙正宗的原生态土蜂蜜,深受人们的欢迎。特别是山区一家一户房前屋后所养的蜜蜂,基本上是自然生长,所酿之蜜,正宗原生态。他们的蜂蜜一拿到路上,到不了街市就被人们抢购。

16.禄劝特产——蚕丝被

禄劝出产的蚕丝被是直接用蚕茧抽丝做成蚕丝被,和其它地方生产的蚕丝被要经过缫丝工序不同,其质感上更胜一筹。在2013年“第九届中国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上,禄劝的“轿子山”牌和“玖久”牌蚕丝被同时获得了农博会金奖。禄劝出产的蚕丝被选用的都是本地蚕茧吐丝,蚕茧的体型比较长,品种好,所以产出的丝质量也优等,韧性好,不易断,光泽度高。

17.禄劝特色服饰——羊皮褂

彝族羊皮褂分为绵羊皮和山羊皮两种,绵羊皮有时制成有袖的长大衣,供老年人保暖使用,而大多则和山羊皮一样制成无袖领褂。这是一种古老的不变的款式;对襟,无袖、无扣,长至臀下,最长者可达小腿肚。彝族羊皮褂以毛长色黑为贵。一件彝族羊皮褂须用两张上好的羊皮,稍加裁剪,缝边而成。彝族羊皮褂必须有四支脚和一条羊尾保持完好,否则便失去价值。

三、禄劝旅游发展情况

(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2013 年全年共接待游客1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625 万元,其中民族文化旅游和红色旅游发展较成熟。县境内有彝、苗、汉、傈僳、傣、壮、回、哈尼八个世居民族和其它少数民族共24 个民族,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彝族文化、苗族文化、傈僳族文化等多民族文化在禄劝相互包容,共同发展;民族服饰、民族节庆、摩崖石刻以及以黑山羊、撒坝火腿、野生菌等为特色的民族饮食是禄劝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长征纪念地金沙江皎平渡、普渡河铁索桥已列入省、市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另外还有普渡河温泉、安西拉大峡谷等优秀的自然景观,共同构成了禄劝县特有旅游资源,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休闲度假、旅游观光。

(二)特色旅游路线推荐

1、轿子山—三江口野温泉—中屏溶洞

(轿子山到三江口温泉行程约50km,温泉距溶洞约25km)

昆明轿子山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境东北角乌蒙乡,属于乌蒙山系拱王山脉余脉,主峰海拔4247米,为滇中第一高峰。轿子山相对高度达2623米以上,形成寒带、温带、亚热带立体气候,呈现“一山四时景,十里不同天”的奇特景观。轿子山以雄、奇、险、秀、幽著称,奇峰、秀水、冷杉、杜鹃为四奇;草甸、琼林、冰瀑、佛光为四绝。景区的奇峰峭壁、险峻雄伟,溪流瀑布飞漱其间,原始森林茫茫如海,高山湖泊明净神秘,奇花异草争相辉映,珍禽异兽不时可见。轿子山春翡夏翠、秋金冬银,在不同的季节,景区出现不同的神韵。春夏时节,漫山遍野的几十种杜鹃花汇成花海,飞珠溅玉的众多瀑布群飘逸而下,巍然壮观;进入冬季,轿子山雪峰雪野,冰瀑冰湖,雾凇树挂,冰雕冰花,壮丽中透着璀璨秀美,绿涛中呈现北国风光,是一块寻奇探险旅游的处女地。

三江口在普渡河下端,再往下10公里就进入金沙江,温泉水自然流入河道,造就了露温泉浴场的感觉,从冷洌的轿子山到温泉的温柔拥抱,洗去你的一路风尘。

中屏溶洞溶旅游区,洞口一片开阔草地,对面山清水秀,洞外环境安静无噪声,无放射源,没有工业污染,森林植被繁茂,洞中藏有暗河,流水清澈,空气洁净清新。该景区距中屏乡镇仅4千米、距禄大二级公路约7千米。中屏乡集镇到达溶洞口仅需要10分钟车程。交通的便利及地理区位的优势,使中屏镇草海子溶洞的可进入性很强。

中屏镇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守法,尤其是对发展旅游业十分欢迎。该地区许多村民表示大力支持开发溶洞旅游区。该旅游项目的开发实施对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里的环境为开发已经创

造了良好的可行的先决条件。

中屏溶洞属多层洞穴系统,其欣赏价值极高,视觉感官奇特,是一个完整的洞穴系统。科学价值极大,可研究的问题较多,探险性强,科普和科学教育的期望值较高,从生态、洞穴的形成探测与救护,喀斯特发育的历史,地下河的演化等都增加人们的知识,再经科学合理的安排游览线路,更可扩大其有效容量。洞穴中空气流通,气温、湿度较稳定,质量较高。中屏溶洞从观赏到科研都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如与周边景点进行整合开发,经济价值十分可观。

中屏镇有10多家农家乐和小旅馆供市民吃住,在这里,游客可以吃到正宗特色美食羊汤锅、乌骨鸡、土蜂蜜、撒把火腿,喝上纯正的小锅酒。

2、昆明—兴隆温泉B轿子山—兴隆温泉

(A轿子山专线至款庄至东村乡,东村乡再往乐在村方向60km路程。B轿子山途经转龙镇至九龙镇至翠华镇,行程约120km。)

翠华兴隆野温泉,一年四季温泉水都有40度。无论春夏秋冬,这里的温泉水温度都保持在40摄氏度左右。温泉水属碳酸泉,硫磺含量低,不刺激皮肤,适合长时间浴泡,并且每个泡池都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新鲜水源不断补充,以最天然的方式保持泡池质量,非常难得。健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计划陆续建成50个泡池,一部分是加花料、药材的功能池,还有一部分是私密性极好的小型泡池。

游客可住在宇竹庄农家乐(屏山镇)、快活林(屏山镇)、彝园农家(翠华镇)等农庄,体验正宗乡村特色美食烤全羊、烤乳猪、烤鹅、农家菜,品香醇的小锅酒。还能参与野味、棋牌、水果采摘、跌脚舞、篝火晚会等活动。

购物选择:

可到县城土特产店采购火腿、蜂蜜、鸡枞油、土鸡蛋、野生菌、小米糖等。还可到彝城新都购买手工刺绣品及各类民族服饰等。

3、禄劝红色旅游

1935年5月、1936年4月,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两度经过禄劝,历时12天,行程985里,共经过14个乡(镇),66个办事处,311个村。红军攻占禄劝县城后,打开监狱释放被关押的无辜群众,开仓放粮,救济贫苦人民。红军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所到之处,深受群众欢迎。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主张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在各族人民心中播下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火种。至今保留完好的“红军壁画”、“普渡河铁索桥战场”遗址、“毛主席长征路居纪念馆”和金沙江皎平渡“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禄劝纪念馆”等革命纪念胜地、革命文物以及冒着坐牢、杀头危险,用6只小木船摆渡3万余红军的各民族老船工,为禄劝42万各族人民增添了光彩和荣耀。禄劝也因此被列为昆明地区中国近代史和国情教育基地之一。

现公布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预留安置用地管理办法(试行

第10号 现公布《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预留安置用地管理办法(试行)》,自2010年1月7日起施行。 二○一○年一月七日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预留安置用地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补充和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办法,规范预留安置用地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7?71号)、《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征用管理工作的通知》(云政发…2004?55号)、《昆明市土地征收管理暂行办法》、《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征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昆政发…2006?50号)、《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强土地管理的决定》(昆发…2008?13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留地安置是指国家因建设需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项目除外)对城镇规划区(含工业园区)范围内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实施征收后,提供给被征地村(居)民集体经济组织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通过开发建设经营,以经营收益作为失地

农民生活保障资金来源的安置方式。留地安置是货币安置的一种补充形式。 第三条预留安置用地应本着聚零为整、相对集中、服从规划、统一实施的原则进行布局和建设。 第二章范围和标准 第四条留地安置的范围为城镇规划区内被征收土地的村民小组(居委会)集体。预留安置用地指标只核拨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项用于村民小组发展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企业,预留安置用地需严格按规划用途进行开发建设,未经县人民政府同意,不得转让给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建设用地单位或个人使用,不得安排作村民宅基地建设。预留安置用地符合规定进行处置的,必须纳入土地市场公开交易。 第五条以村民小组集体为单位,预留的预留安置用地按该村民小组在册水田面积的15%一次性测算,按征地需求在本村民小组集体土地中分次或一次预留。若历年征地已安排村民小组的预留安置用地达到上述标准,则不再予以安排;不足上述标准的,在本村民小组尚有土地的前提下可补足15%。 预留安置用地一般在本集体经济组织辖区范围内预留,但若因项目建设规划设计需要,本村民小组已无剩余或足够土地预留的,由国土资源部门协调在其他集体经济组织征收相应的土地面积等

彝族服饰论文.

关于云南东川红土地干彝族服饰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中国的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众多支系的民族。不同的彝族支系都有其独特的服饰文化。干彝是生活在云南昆明东川红土地镇的一个彝族支系,干彝的传统服饰是众多彝族服饰中的一朵靓丽花朵,是彝族文化重要遗产之一。本文主要分析干彝的服饰,追寻传统干彝服饰的制作工艺,最终记录一整体干彝服饰的制作方法。 【关键词】东川干彝服饰分析制作 彝族的分支和多样化 彝族服饰历史悠久,早在公元二世纪就显现出彝族服饰文化特征,据彝族古藉书中记载,从“六祖”分支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彝族人民分布的各个地域在保持原来服饰特色风格的基础上,大同小异,以地域提升了绚丽多姿的服饰精华。长期保持极其强烈的民族传统优秀服饰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彝族服饰文化代表体系。是绽放在民族花丛中的亮丽花朵。 彝族服饰不仅是体现了审美特征,而且还体现了地域特征,土司、贵族与贫民的等级制度的特点,它完整地凝聚着彝族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美学、宗教、政治、哲学以及习俗等多方面的传统观念,代表着彝族人民在文化结构深层的智慧内涵。彝族居住地域广阔,随着历史岁月的不断进化,以两个支头形成了其文化自身的地域差异和众多支系,彝族服饰代表地域款式不下百种,其中滇中滇南以楚雄为代表的大支头、二支头和四川大小凉山为代表的三支头、四支头服饰最具有代表性;滇东北一代、贵州、广西、北京彝族为代表无、五支头、六支头分支的支系。虽然语言文字保持完好,但不少分支系服饰与其他民族逐渐同化,滇东北,昆明东川区落音山彝族发祥地之一的彝族女装是完整的保持了原貌特征的款式之一。东川区太阳神鼓队参加全国鼓舞大赛中夺得最高山花奖,其中这款彝族服饰就是一大亮点。民族服饰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了解这一符号,就是了解民族的文化心理和精神特征,了解该民族的生存方式和历史文化。以下论述就以东川彝族服饰为例,通过对服饰的详细分析,了解这一彝族支系的文化传承。 东川红土地干彝民族服饰分析 东川红土地干彝民族服饰包括:帽饰、上衣、腰带、外褂、裙子、鞋。这套服饰由昆明东川区红土地镇蚂蟥箐村…的苏文花制作,年龄有五十多,擅长绣平绣、十字绣,戳纱绣,曾在红土地镇举办的绣花比赛中两次拿一等奖。

2018年昆明市禄劝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1)

2018年昆明市禄劝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1)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方法 B.教师 C.学生 D.学习过程 2、研究表明,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即连续性与阶段性和()。 A.定向性与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差异性 D.叛逆性 E.平衡性 3、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做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已进入()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警告学生来维持课堂秩序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5、学生为了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许而学习,这属于哪种类型的学习()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外部学习动机 6、下列说法中不能反映学习迁移现象的是() A.举一反三 B.由表及里 C.触类旁通 D.由此及彼 7、学习某个材料30分钟刚好成诵,如果要达到牢固熟记的程度,最佳的过度学习应再增加() A.15分钟 B.20分钟 C.25分钟 D.30分钟 8、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他认识到“认知策略”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A.派生类属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9、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写作方法的学习属于() A.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B.心智技能的学习 C.认知策略的学习 D.感性知识的学习 10、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效率来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这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10、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效率来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这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12、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境,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类别的数量,表示的是创造性的() A.独创性 B.变通性 C.流畅性 D.新颖性 13、按柯尔伯格的观点,中学生的道德水平大都处于()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普通伦理水平 14、一个人出门前反复检查门窗是否上锁,明知道可以不这样做,但不这样做他会感到极端焦虑,他可能患上了()

彝族服饰

彝族服饰 彝族的服饰,多姿多彩,风格独具。历史上,由于彝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饰区别明显,样式各异,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不少地区四季冷凉,气候变化不大,所以彝族服饰季节性不强,察尔瓦(披衫)常年皆着。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饰差异大,服饰区别近百种,琳琅满目,各具特色。 在金沙江边的小凉山地区,彝族男女服饰风格古朴。男子一般都在额顶留一块三寸见方的头发,彝民称之为“子尔”,把它视为能主凶吉祸福的天神所在。他们还用三四米长的黑布缠头,并将头帕的一端卷成姆指粗细的长椎形,男子还在左耳戴耳珠,他们一般上身穿黑色窄袖、镶有花边的右衽短布褂,下身着宽大多褶、颇似裙子的长裤,外面再披一件下端饰有长穗流苏的披毡,是用黑以羊毛织成的。 凉山区的彝族妇女服饰,颇为典雅。以中青年女子为例,她们头盖一块绣花的方布帕,并将头帕的前端叠成瓦式,遮于前额再用毛线和发辫缠压住。双耳一般都戴有银质耳环、耳坠,领口是以一块银排花。她们身穿绣花右襟上衣,既宽又短,仅及腹部。下身则用黑、黄、蓝、白诸种色布环绕拼接成百褶裙,裙长及地,修长优美,走起路来更是左右摇曳,婀娜多姿。 彝族服饰色彩是五色为基调,其五色内涵非别为白或蓝代表天,红代表火,黄代表人,黑代地,青代表绿色森林。这五种色彩构成彝族服饰主要色彩,其中首服多为黑色,青色布料为基色,装饰所用的镶嵌色布和刺绣花边,图案多用红、黄、蓝色彩。除绿色以外,很少

使用中间的过渡色彩,但经过精心安排后,色彩艳丽且和谐统一,兼有别具一格的美感。 彝族传统服饰富有巨大的生命力,不仅在历史上对彝族人民的繁衍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在今后还会以自己独特的名族传统,在中国服饰的百花园中显示自己永恒的美丽。

浅析云南花腰彝族服饰刺绣纹样及针法特征

云南花腰彝族服饰中刺绣纹样和针法研究 ——以云南石屏县哨冲镇雨能后村为例 许毓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摘要:花腰彝是彝族的一个分支,它因浓艳多彩的花腰服饰而得名,每一套花腰彝族服饰的刺绣工艺都异常细致精美,纹样极其丰富。然而现代生活却悄无声息地将这一民族服饰消融于工业化中,这愈是凸显记录和传承的重要性。笔者通过田野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以哨冲镇雨能后村为考察地,雨能后村民风淳朴,刺绣技艺得以完好传承。文章从花腰彝族服饰的图案纹样和刺绣针法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首先从花腰彝族服饰的刺绣纹样中探寻其民族的文化内涵,其次再对刺绣针法进行研究,刺绣技艺的传承最为重要。研究发现花腰彝族服饰刺绣纹样多以花卉类题材为主,而且每一种纹样都有着独特的寓意和象征,刺绣针法则以平针绣为主,织网绣最具特色。 关键词:花腰彝族;图案纹样;刺绣针法 0引言 云南省石屏县是花腰彝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彝族人占全县总人口一半以上。石屏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1]花腰彝族大多分布在石屏县龙朋、龙武和哨冲三个镇,还有小部分布在玉溪市峨山县小街镇,共居住着全世界仅有的3万多花腰彝人。“雨能后”是用彝语同音直译而来的,“雨”代表水,“能”在以前叫“怒”是翠绿之意,“雨能后”连起来就是“一塘碧绿的水”的意思,这是因为村子里历来有一潭清澈的水被族人们视为神水,传说水里还有一条神龙保佑着全村每年都能风调雨顺,村民们每年都会在此举行祭龙仪式(图1)。雨能后全村93户人家都是花腰彝族,共378人。村子里的民族氛围比较浓厚,大人和小孩穿着民族日常装,平日里都用彝语相互交流,闲暇时间妇女们会聚在一起边绣花边说家常,或是男女老少一同载歌载舞,生活多姿多彩。独具代表性的花腰服饰只有在过节、过年或参加喜宴时才舍得穿戴。花腰彝族服饰的图案纹样和刺绣技艺独 1

2020年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材包括()。 A、教科书 B、CAI软件 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答案】D 【解析】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试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教科书、CAI软件、教学参考书等都属于教材。故选D。 2、从形式上说,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组成的()活动。 A、认识 B、复合 C、平行 D、双重 【答案】A 【解析】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是教学的本质。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故选A。 3、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政治制度 【答案】A 【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因此,生产力发展水平成为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故选A。 4、将学习过的知识分门别类,并列出提纲,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答案】C 【解析】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列提纲就是一种常用的组织策略。故选C。 5、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赏罚分明,对同事、领导开诚布公、团结协作。这体现了教师良心的 ()。 A、公正性 B、综合性 C、稳定性 D、内隐性 【答案】A 【解析】教师良心的公正性体现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正确认识上,对教育教学工作坚持真理、秉公办事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赏罚分明上,对同事、领导的开诚布公、团结协作上。故选A。 6、“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的是()教育思想。 A、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B、因材施教原则 C、教学相长 D、启发式教学 【答案】A 【解析】“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意为按照一定的时间或季节进行正课的教学,休息的时候也必须有各种课外作业,因此强调课内与课外活动应该相结合。故选A。 7、主体性教学与下列哪一教学策略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发现学习 【答案】A 【解析】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主体性教学是指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和引导下,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和其他教育活动,自主地探究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者高度相似。故选A。

彝族服饰的色彩

彝族服饰的色彩 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必定会积淀下来一些极具传统色彩的风俗习惯,也必定会保留下来一些极具民族魅力的文化表象。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是在漫长的民族历史中积淀下来的,是民族感情认同最直观的表现。一个民族审美心理表达形式可以表现在民族文化系统中的方方面面,而服饰作为人类的贴身之物,是民族审美心理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民族服饰色彩的形成和传达,在很大程度上,受独特的民族意识的渗透和民族习俗的影响 一、彝族服饰色彩的审美渊源 彝族服饰的色调搭配五彩斑斓,以红、黄、黑为基础,以红、黄、黑、白、青为主色调。这与彝族古代“五色观”的色彩观念密切相关。在《吐鲁立咪》、《哎哺舍额》等古籍中认为:清青之气产生天。浊红之气产生地,天白地黑生成了宇宙。这样以青、红、皂、白来分天地。在《彝族源流》、《异文丛刻》等古籍中,有以五色配五方、五色配五行的观念。认为: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东方育龙、木,南方赤龙、火,西方白龙、金.北方黑龙、水,中央黄龙、土。彝族古代还有五色族称。尼、能部族即以青、红为族称,尼部即青夷,能部即红夷;慕、饵部族以白、黑为族称,“慕吐洱那”即天白地黑,慕部即白夷,饵部即黑夷;有尚黄部族“署舍乌够左”即“鸡冠黄人”部夷人。《物始纪略》中专门有《羊头青人根》、《鸡冠黄人根》、《猪毛黑人根》、《九掐脸白人》、《尼能清红九只脚》等篇章。 这些与彝族古代许多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观念相关联,反映了天文、历算、宗教、哲学、社会民俗等等方面的深层内涵。由于居住地域不同,“慕吐饵那”即“白天黑地”之白天,在高原地区变成了蓝天,相应就成了蓝天黑地。反映到服饰上就增加了蓝色色调。但从根本上说,仍然是以五色为基调。探究其本来的内蕴,白或蓝代表天,黑代表地,红代表火,黄代表人,青代表绿草森林。 二、彝族服饰的色彩审美 总的来说“黑、红、青、黄,白”构成了彝族服饰中的主要色彩。其中首服多黑底,装饰配色大量使用红、黄、蓝、白等色,其中以红色为主。彝族首服大多选用黑、青色布料为基色,装饰的镶嵌色布和刺绣花边、图案,多选用红、黄、蓝等颜色。除了绿色之外,很少用别的过渡性中间色,但经过精心调配,色调鲜艳而且和谐,具有别具一格的美感。gggg1、五彩斑斓的配色技法 色彩可以表现不同的风格特点,它是形式特征所产生的特定心理效应。影响色彩风格的因素很多,如色彩的明度、纯度、形状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由色彩之间复杂的对比关系构成。在整体的彝族服饰中,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就尤为突出和丰富。包豪斯学派的著名艺术教育家伊顿就总结了色彩的七种对比要素,即色相对比、明暗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继续对比。而彝族首服,可谓是将色彩的明暗对比和色相对比运用的尤为出色。明暗对比的效果,侧重在色阶的层次感上,明暗反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色彩的明快与否。彝族首服中较少使用灰层次的颜色,以明度较低的黑色蓝色为底配上纯度较高的黄色、红色,形成的对比效果较为强烈;或是以暗色为底,装饰闪亮的银饰,看上去黑白分明,格外声势夺人。在色相对比中也是选用对比跨度大的颜色进行搭配,几乎是以红、黄、蓝等反差较大的对比色为主,高纯度的色彩占较大比例,在色彩配置上呈现出“跳跃性”,加之色彩形态上经常出现形与形之间的分割、交错、重叠,服饰色彩呈现出引人注目,具有刺激性的视觉效果。在众多彝族聚居地中,以云南彝族的首服配色,最为强烈而大胆,充满了色彩的张力。 2、黑白关系的巧妙运用 由于黑与白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们在色彩关系中的特殊作用,这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色彩因

2020年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电信公司招聘《行政能力测试》试题

2020年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电信公司招聘《行政能力测试》试题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3、特别提醒您注意,所有题目一律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通报的特点是()。 A、具有典型性,选取的事例具有典型意义 B、具有教育性,起宣传教育的作用 C、具有叙述性,不加以论述 D、具有指导性,没有强制性规定 【答案】ABD 【解析】通报确实需要叙述事实,但有时也要展开论述。 2、销毁公文的主要方式有()。 A、焚毁 B、重新制成纸浆 C、掩埋 D、清洗消磁 【答案】ABD 【解析】销毁公文的主要方式是焚毁、重新制成纸浆、粉碎、清洗消磁(磁盘、磁鼓、磁带等)。 3、工业社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是()。 A、土地 B、科技 C、资本 D、劳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资源、能源、信息等内容,而且这些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在农业社会,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在工业社会,资本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在信息社会,信息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信息要素对其他生产要素的替代程度,可以反映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程度。故本题选择C选项。

中国彝族服饰

中国彝族服饰 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不仅有性别、年龄、盛装、常装之别,还有婚服、丧服、祭司服、战服等各种专用服饰。在阶级社会,表示社会存在的等级制度在服饰上也有所反映。由于彝族在历史上宗族观念深、支系多,所处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复杂,生产经济类型各有差异,以及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彝族服饰在其质地、款式、饰品、纹样等方面均形成了明显的地域待征:一方面强烈地反映着自己的传统特点,同时也反映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O% a" e( I& Y; ]6 f 这里展示的彝族服装根据各地服饰的特点,并参照被称为"社会化石"的语言分布状况,将彝族服饰划分为凉山、乌蒙山、红河、滇东南、滇西、楚雄等六个类型,类型下面又分为若干种样式,以便大家对彝族服饰文化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大凉山、小凉山是彝族重要聚居区之一,这一地区由于在1954年民主改革以前,长期处于奴隶制度阶段,社会发展极为缓慢,因此凉山型服饰保留其固有文化传统比较多,故在彝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 乌蒙山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彝族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乌蒙山型服饰集中地表现了这一地区既保持了固有的民族传统,又反映了明末清初“改土归流”后所发生的明显变化。 红河地区,由于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红河型服饰呈现了纷繁多彩的多种款式并存的局面。一般来说,边远山区较封闭,传统服饰特点较浓;其他地区因民族之间交往较多,服饰与汉装较接近。- k. a& E. O4 v8 N! L, w 滇东南型服饰以其明显的支系差异表现出了不同特色。) F, L& e1 a) g; Q5 z( r: F 滇西地区曾是古代南诏国的发祥地,妇女盛装尚有南诏王室贵族服饰华美艳丽的遗风。( h/ n# R/ l3 i" F 楚雄型服饰分布区与其他彝族地区相比,是彝族支系最多最集中之地,也是保留彝族传统文化较多的地区之一。近百年来,虽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彝族服饰变化较大,右襟短衣和长裤已成为本型服饰当今的基本款式,但披羊皮、衣火草布、着贯头衣等古老习俗,仍不同程度地保留至今。: {8 M; i9 l. u: @7 D8 f' J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以来,一些文物和文献记载的彝族先民披羊皮、披毡、着贯头衣、着拖尾服、妇女穿裙,男子头饰"兹体"(英雄结)等习俗,至今仍在一些地区保留和流行,充分反映了彝族服饰强烈的传承性。8 G3 S T" c A5 O4 S7 }2 F# b+ E; [ 1963年发现的云南昭通后海子东晋霍氏墓壁画(公元386-394年)所绘头饰"兹体"、披披毡、跣足的部曲形象,与今日四川大小凉山彝族男装颇为相似,足见彝族服饰历史之久远。 披羊皮习俗,在唐(公元618-907年)樊绰的《蛮书》等文献多有记载,而如今在彝族地区仍在流行。云南南涧彝族中的新娘不论经济条件如何充裕,结婚时必披羊皮,充分反映了传统习俗和观念彝族人民中影响之深远。$ p2 o t' r6 ^# ^" G 贯头衣是人类服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古老款式。据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以来多种史志记载,彝族早期妇女上穿贯头衣、下着裙,"衣无开襟,服之自首笼下","女衣不开领,缘中一孔,从头而下之"。此种服装在云南的楚雄、禄劝、红河、广西的那坡等地彝族中现在仍可见到。至于妇女穿裙在凉山彝族中普遍存在,而在其他一些地区则已改裙为裤或处于裙裤同穿的过渡形态。 当今流行于滇西、楚雄、滇东南等地的前短后长之"拖尾服",可能即《后汉书》所载哀牢夷"衣皆著尾"的一种遗风。而楚雄等地的"火草布"更反映着人类早期采集经济特色。6 N# J+ b8 u* f2 E 在装饰纹样上,凉山、乌蒙山等地以涡旋纹几何图案为主,风格古朴、粗犷。其他地区以写实性动植物纹样居多,色彩艳丽、明快。图案内容以火纹、虎纹、羊角纹、八卦图案最富代

各地彝族服饰展示

各地彝族服饰展示——石林彝族 撒尼服饰(一) 民族服饰发表日期: 2008-12-30 撒尼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石林县境内,撒尼人的服饰在彝族可是颇具特色的,撒尼人勤劳、善良、乐观及爱美的天性在服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电影《阿诗玛》第一次让世人领略到绚丽多彩的彝族撒尼文化,影片中的撒尼服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很多人开始关注起这石林这片乐土上的彝族人和撒尼服饰。如今,时代在变迁,石林地区彝家人的生活蒸蒸日上,撒尼人更是将爱美的天性在服饰中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当你走在每个撒尼村寨,你会在随处漂来的歌声中看到一个个漂亮的撒尼姑娘的身影,那精美的绣花包头、花围腰、精面料制作的花边衣,远远看去,象一朵鲜花绽放舞动,走近了,更让人为这亭亭玉立的着装惊叹和着迷。 彝族撒尼人爱美,千百年绣制出了如此精美的花衣,撒尼人勤劳,从来没有停下过绣制美的双手。如今在石林的市场上,你可以看到形式多样,用料精致的各式撒尼服饰,其工艺之精湛,构图之精美,色泽之艳丽,可算天下一绝,这样的服饰,即使在风靡流行的年代,也不会显

得落伍。 彝族撒尼服饰不仅精美实用,而且寓意深刻,彝族撒尼人将自己的信仰崇拜和独到的审美观融合到了服饰文化中,所以撒尼服饰的精美也更让人着迷。

女子服饰: 撒尼妇女服饰色彩鲜艳,美观大方,工艺精巧,一件服饰可谓一件精美艺术品。撒尼妇女头饰彝语叫"喔姐"呈半圆形,似天上彩虹。包头上的色彩和饰物随年龄,婚否略有区别。

老年人和已婚妇女多用红、黑两色布做包头,头顶上只有一只平放的三角形饰物,表示已婚。

未婚姑娘的包头十分艳丽,做工别致,用红、黑、黄、绿、等五彩丝绸做包头,包头边沿订洁白的银泡,包头两端绣精美的花草图案,包头的双耳部各插一只刺绣精细的"彩蝶",表示未婚。包头右端缀一串玻璃珠或一绺乌亮的黑发,彝语称"抢喔"。抢喔过右肩垂露至前胸,走动时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撒尼妇女身穿斜襟长衣,长略过膝,双腿两侧开衩至腰。长衣的领口、袖口用花边镶嵌。袖子用花边和五彩布叠镶成各种纹饰。长衣的边角用丝线滚镶。长衣的右前胸镶世代相传的白云图案。肩斜披披风,两条披风带分别过右肩左腋下,交搭于前胸,带端自然下垂及膝。寒则肩披绵羊皮披风。

2020下半年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中石化招聘毕业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下半年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中石化招聘毕业生试题及答 案解析 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3、特别提醒您注意,所有题目一律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A、科技创新 B、加大资金投入 C、城镇化 D、城乡发展一体化 【答案】D 【解析】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故选D。 2、道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占主要地位的功能是()。 A、调节和认识功能 B、调节和教育功能 C、教育和评价功能 D、认识和教育功能 【答案】A 【解析】道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调节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调节功能和认识功能。故选A。 3、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职能。 A项,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一种职能,符合题意,当选;

B项,流通手段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贮藏手段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储存起来的职能,不符题意,排除; D项,支付手段是货币用于赊销购买时的延期支付的职能,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择A。 4、20世纪70年代初几乎同时提出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A、爱德华?肖 B、罗伯特?麦金农 C、菲利普斯 D、赫尔希曼 【答案】AB 【解析】1973年麦金农和肖在“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等著作中,阐述了金融体制与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指出金融抑制会严重阻碍经济发展,而金融深化则将有力推动经济发展。 5、以下不能于票据大写金额栏书写的中文数字为()。 A、弍 B、陸 C、萬 D、圓 【答案】A 【解析】“弍”为不规范书写的中文数字。故选A。 6、下列批办意见不恰当的是()。 A、拟同意 B、同意,请XX科承办 C、请XX同志阅处 D、阅 【答案】AD 【解析】批办不能只阅不批,或是只批“拟同意”或“阅”之类模棱两可文字,必须提出具体可行的批办意见,提出如何具体组织解决公文中提到的问题。所以答案选AD。 7、企业制度主要是指以()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制度与管理制度。 A、产权制度 B、决策制度 C、生产销售制度 D、经营管理制度 【答案】A

浅谈巍山彝族女性服饰的文化内涵

浅谈巍山彝族女性服饰的文化内涵 巍山县牛街乡牛街小学卜瑜仙 考号:292706100004 指导教师:余玫 论文定稿时间:

浅谈巍山彝族女性服饰的文化内涵 巍山县卜瑜仙 [摘要]漫步在南诏发祥地巍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身着彝族服装的妇女穿梭与牛仔、西装人流的动人画面。那服饰式样的繁多,色彩的绚丽,让人联想起道道多姿的晚霞。原来,视野开阔的彝族女人,一直用心编织着生活,把对生活的热爱,一览无余地诠释在服饰文化中。她们在吸纳其他民族衣装风格的同时,巧妙的将气候美丽的巍山本土文化设计在服饰中。刺绣图案一类反映花鸟植被等自然资源,另一类图案:太阳、月亮、蜘蛛、火焰等图案则体现先民崇拜、感恩心志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整套服饰表现了巍山彝族女性对所居环境(高山、盆坝、河谷)多元地理气候相适应的特色设计。无论是那一身身倾向与华丽风格、绿色诗意的东山女性服饰,还是那倾向于简朴审美主义设计的智慧类型、黑白相衬的西山女性服饰,都向人们表达着彝族女子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独特的美学怪、观念。 关键词女性服饰;种类;内涵。 巍山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哀牢山和无量山的北端,北部以漾濞江西洱河为界与大理苍山相望,东部为红河流域的上游,西部属澜沧江流域,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独特。气候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美丽的红河源孕育了一个独

特的彝族文化。 巍山彝族,是一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崇善龙虎的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西汉时称为“昆明”(1)唐代称为“乌蛮”,元、明、清时称“罗罗”、(2)“密撒”等,自称“腊罗把”,汉意为“崇尚龙虎的人。”,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彝族”。彝族人民聪慧、勤劳、勇敢、善良、包容、上进,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开疆辟土,团结其他民族,为祖国西南边陲的稳定和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同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彝族有许多历史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现象,如彝族打歌、毕摩经、十月太阳历、洞经、及独特的土主文化与服饰文化等,都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古老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呈上了一份多彩的文化特餐。其中,服饰是人类历史文明进程中的产物,是民族文化中最为外在、直观和最具美学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巍山彝族女性服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种类众多、类型复杂的特点,在云南彝族服饰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个彝族后代的我,在这里,主要想从巍山彝族女性服饰入手,力图揭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巍山彝族女性服饰的种类 彝族是巍山最古老的土著民族,主要分布在巍山盆坝的四周和河谷、高山地区。聪慧的女性为适应所居环境的地理气候,经历史沉淀,设计了混合南北民族衣装风格的特色服

彝族服饰

彝族服饰(组图) 彝族武士服饰蓝布地大襟长袖女子衣 缎地刺绣三角荷包 全国约有八百万人的彝族,集中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广阔的土地上。彝族服饰是世界上种类最为丰富的服饰。根据支系、地域、服饰习俗和特点不同。专家把它分为凉山型、红河型、乌蒙山型、滇东南型、滇西型、楚雄型等六种类型。 凉山型彝族服饰,代表了北部方言区服饰文化,如今还在活态的存在。它包括凉山州十七个县市及俄边、马边、石棉、汉源、九龙等县,以及云南省的永善、宁蒗、攀枝花、丽江等县市。服饰特色古朴、大气、独特,较完整地保持了彝族服饰的传统风格。男子的头饰都以兹体、奥帖为主,女子的头饰却有奥帖、三角帽、圆盘帽等不同的特色。从款式上来说,彝族上衣有大襟、对襟、琵琶襟、一字襟、贯头衣等主要款式;下装为男裤女裙;饰品是金银珠宝齐全。 彝族古代服饰从制作上来说,彝族女子服饰传统采用麻、棉和羊毛等,捻线纺纱,制作服饰;男子则采用兽皮和牛羊皮制作服饰。

传统彝族崇尚和喜爱的颜色是白色、黑色和蓝色。而不是人们所说的红、黄、黑。彝族传统服饰几乎找不到黄色和红色为底的。它来自于彝族先民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逐步丰富的过程。 在四川,彝族刺绣与羌族刺绣齐名,被专家誉为“南彝北羌”。彝族服饰的衣领、衣襟、袖臂、项背、下摆、裤脚、帽子、头帕、挂包、围腰、裙边等部位装饰各种花纹,工艺有贴花、挑花、盘花、锁花、镶嵌、平绣等。 近年来,国内外对彝族服饰的关注和收藏也在不断增多。北京国家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北京服装学院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台湾故宫 博物院、台湾政治大学、楚雄州博物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昭觉彝族服饰展览馆以及法国、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彝族服饰的收藏。 然而,有关彝族服饰的各类活动和研究,却相对较少。1985年,以彝族服饰为参照的服饰为我国夺得第一个国际服饰大奖;1987年彝族服饰展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但此后,有近二十年的时间,没有彝族服饰专题活动。 2004年,昭觉举办首届彝族服饰文化节;2005年,昭觉举办首届彝族服饰文化论坛;2006年,昭觉彝族服饰表演团参加北京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开幕式表演,走进了人民大会堂;2007年,昭觉彝族服饰表演团参加在成都举办的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展演,并参加在成都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白银年会,被授予“中国少数民族银饰特色县”称号;2008年,文化部授予昭觉县“彝族服饰文化之乡”称号,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族服饰是彝族人相互间的情感纽带,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彝族的工艺技艺、审美情趣和价值观,折射出彝族的宗教、信仰、伦理民俗等文化内涵。彝族服饰不但具有实用穿着价值、工艺美学价值,同时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教育激励价值、旅游观赏价值、经济发展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它值得我们毕生去捍卫和发扬。

2020下半年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医药护技招聘考试(临床医学)真题

2020下半年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医药护技招聘考试(临床医 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间接受害人的赔偿范围有()。 A、死亡赔偿金 B、被抚养人生活费 C、精神损失费 D、丧葬费 【答案】ABCD 【解析】间接受害人的赔偿范围有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失费。故选ABCD。 2、下列属于发病学基本规律的是()。 A、疾病都会有发生、发展和转归 B、疾病的发生与原因、条件都有关系 C、疾病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可交替和转化 D、社会文明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心理状态等因素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答案】C 【解析】疾病发病学的基本规律是指不同基本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共同存在的基本规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疾病过程中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疾病过程中的局部与整体关系。故选C。 3、产生雄激素结合蛋白的细胞是()。 A、睾丸间质细胞 B、精子细胞 C、睾丸支持细胞 D、生精细胞 【答案】C 【解析】在促滤泡激素(FSH)的作用下,睾丸支持细胞产生一种对睾酮或双氢睾酮亲和性很强的蛋白质,称为雄激素结合蛋白。 4、判断生理性应激还是病理性应激的主要依据是()。 A、应激原的理化性质 B、应激原的来源 C、应激原作用的是躯体还是心理

D、应激原对机体的影响程度和导致的结果 【答案】D 【解析】根据应激原对机体影响的程度和导致的结果,可将应激分为生理性应激和病理性应激。生理性应激指应激原不十分强烈,且作用时间较短的应激(如体育竞赛、饥饿、考试等),是机体适应轻度的内外环境变化及社会心理刺激的一种严重防御适应反应,它有利于调动机体潜能又不致对机体产生严重影响。而病理性应激是指应激原强烈且作用较久的应激(如休克、大面积烧伤等),它除仍有一定防御代偿意义之外,将会引起机体的非特异性损伤,甚至导致应激性疾病。故选D。 5、非细胞型微生物是()。 A、梅毒螺旋体 B、衣原体 C、细菌 D、病毒 【答案】D 【解析】非细胞型微生物为形体最小,以纳米为测最单位,结构最为简单,仅含有一种核酸RNA或DNA, 或仅为传染性蛋白粒子,具有超级寄生性,仅在活的易感细胞中才能复制,且易变异的最低等生物体,包括病毒、朊病毒等。 6、下列关于艾滋病急性期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发生在初次感染后2~4周 B、CD4+T淋巴细胞可减少 C、发热最多见,可出现皮疹 D、不能检出HIVRNA 【答案】D 【解析】艾滋病急性期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的2~4周,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轻微,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全身不适、头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痛、肌痛、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可出现CD4+T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CD8+T细胞升高,CD4/CD8比例倒置,血小板减少,血 液中可检出HIVRNA及P24抗原。 7、有自然流产史的妇女体内常检测到()。 A、抗心磷脂抗体 B、抗核抗体 C、抗TSH受体的抗体 D、抗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 【答案】A

云南彝族服饰文化

云南彝族服饰文化 (云南爱因森软件职业学院作者:方进普) 内容摘要:云南彝族服饰文化体系,是彝族劳动人民情感的表述。它以符号化视觉语汇透视出民族生活习俗、民族审美理念和思想情感,标志着彝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服饰构成要素的变更,促进了情感和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的准确快速传达,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服饰造型和图案设计等呈现出来,并体现彝族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 【关键词】彝族服饰/符号化/视觉语汇/视觉情感/审美文化 1.引言 云南彝族服饰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形成了富有云南气派、博大精深的民族服饰文化体系。它不仅体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合,以及审美主体内心炽热情感的外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云南彝族特定社会文化结构下的特定民族生活习俗和民族审美理念,以纯真、质朴、平淡的符号化视觉语汇及独到的视觉审美视点,高度艺术化地概括反映了民族服饰文化的本质特征,从而体现出云南彝族服饰语言从审美意象到具体化艺术符号情和意的整合构筑与传达。 2.云南彝族服饰文化 2.1云南彝族地域分布 彝族人口众多,分布很广,云南省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的衰牢山区,乌蒙山区和滇西北小凉山一带比较集中。彝族过去崇拜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六种方言。彝族有自己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其中比较通用的有一千多个。1957年通过了彝文规范方案,确定819个规范彝字,并开始试行。彝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学、历法等著作中,不乏价值极高的珍贵文献。流行的民间集体舞是“跳乐”。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彝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是副业,手工业生产也相当发达。全省都有分布,由于其支系众多,支系间由于地域的差别,其服饰也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各具特色。

彝族民族服饰

中国民族服饰:彝族服饰 彝族服饰 四川凉山和贵州西部一带,男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多褶宽脚长裤;也有的地区穿小脚长裤:以长达数丈的青蓝布帕包头,在右前方扎成细长锥形子帖(汉称“英雄结”),向前伸出帕外。左耳戴黄、红大耳珠,珠下缀红线。 女穿镶边或绣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长裙,裙缘镶多层色布。姑娘头覆绣花瓦式方帽,压以发辫,遮住前额,尤如帽沿。戴耳环。领口有银排花。外出时男女都穿擦尔瓦。冬天以领部有裥褶的羊毛披毡套在擦尔瓦内。

在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中,彝族人口最多、分支最为复杂、居住分布最广,因而彝族服饰之多姿多彩多种类,也是绝无仅有的。据调查,仅云南彝族的服饰就可区别出上百种不同样式。但是,毕竟是一个有着共同渊源关系的民族,各地彝族的服饰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民族文化特征。总的来说,彝族服饰集多种装饰工艺于一身,美观大方,纹样丰富多变,色泽沉着和谐,色调简洁明朗。在色彩应用上,彝族服饰一般以黑或近黑的青蓝等色为主,衬以红、黄等色。这与彝族长期历史文化所积淀的尚黑、喜红黄的审美意识有直接关系。彝族认为,黑色象征刚强坚韧,红色象征他们崇拜的火,黄色象征善良和友谊。彝族服饰尤为注重红、黄、黑三色的搭配和图案的选择,单纯之中显露出丰富的感觉。特别是彝族妇女的服装最为考究。 彝族历史上曾有过“六祖分支”的事件。据彝文文献记载:大约春秋末期,一场洪水过后,彝族人曾分成六个部落,由始祖阿普笃慕的六个儿子带领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开去。有学者根据六祖分支的线索和现实的情况,进行概括,将各地彝族服饰粗略地划分为楚雄型、凉山型、乌蒙山型、滇西型、红河型、滇池及滇东南型等六大类型,以便从千差万别的现象中了解其概貌。

昆明市禄劝县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现状与经济发展

昆明市禄劝县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现状与经济发展 摘要: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在整个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团结一致,奋发图强,推动了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在西部大开发的潮流中,云南少数民族人口问题的解决和经济的发展,对云南乃至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实现,都具有积其重要的意义。昆明市禄劝县作为一个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对其经济等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及影响。本文选择分析该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了解整个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经济发展影响 一、禄劝县基本情况 禄劝县是云南省昆明市辖郊区县。位于昆明市北部,东北接东川市,东临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南连富民县,西、西南和武定县毗邻,北隔金沙江与四川省的会理、会东两县相望。自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屏山镇,位于县境南端、掌鸠河西岸的秀屏山麓,海拔1679米,年平均气温15.6℃,距昆明市区72公里。全县国土总面积4249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 4%。境内最高海拔4247米,最低海拔746米,禄劝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105公里,整体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自东向西缓降。地势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呈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2006年末,全县辖3镇13乡,有192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国土面积4228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67665亩。年末总人口457719人,总人口中,女性219827人,占总人口的48.03%;非农业人口26808人,占总人口 5.86%,少数民族人口140787人,占总人口的30.76%;少数民族人口中,彝族102150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2.56%;苗族13312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46%;傈僳族14546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0.33%;其它少数民族人口10779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65%。全年出生8965人,死亡3262人;迁入3772人,迁出4227人。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4.27‰。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彝族服饰

彝族服饰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创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饰习俗,在彝族物质民俗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彝族服饰民俗的地域、支系表现,可将彝族服饰划分为凉山、乌蒙山、红河、滇东南、滇西、楚雄六种类型,各种类型又可分为若干种。其服饰特点是:(1)反映了黑之尊、黄之美的审美观。 (2)反映了彝族“顾头”的生活习惯和荣誉意识。 (3)男子服饰多体现其英勇善战的气概。 (4)服饰图案纹样体现了彝族对自然的理解和崇敬。 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饰差异大,服饰区别近百种,琳琅满目,各具特色。妇女一般上身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头、耳环,领口别有银排花。除小凉山的彝族穿裙子外,云南其他地区的彝妇女都穿长,许多支系的女子长裤脚上还绣有精致的花边,已婚妇女的衣襟袖口、领口也都绣有精美多彩的花边,尤其是围腰上的刺绣更是光彩夺目。滇中,滇南的未婚女子多戴鲜艳的缀有红缨和珠料的鸡冠帽,鸡冠帽常用布壳剪成鸡冠形状,又以大小数十、数百乃至上千颗银泡镶绣而成。居住在山区的彝族,过去无论男女,都喜欢披一件“擦耳瓦”——羊皮披毡。它形似斗蓬,用羊毛织成,长至膝盖之下,下端缀有毛穗子,一般为深黑色。彝族少女15岁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童裙,梳的是独辫,满15岁,有的地方就要举行一种叫“沙拉洛”的仪式,意即“换裙子、梳双辫、扯耳线”,标志着该少女已经长大成人,15岁以后,要穿中段是黑色的青年姑娘的拖地长裙,单辫梳成双辫,戴上绣满彩花的头帕,把童年时穿耳的旧线扯下换上银光闪闪的耳坠。 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头顶留有约三寸长的头发一绺,汉语称为“天菩萨”,彝语称为“子尔”。这是彝族男子显示神灵的方式,千万不能触摸。外面裹以长达丈余的青或蓝、黑色包头,右前方扎成拇指粗的长椎形的“子尔”——汉语称“英雄髻”。男子以无须为美,利用闲暇把胡须一一拔光,耳朵上戴有缀红丝线串起的黄或红色耳珠,珠下缀有红色丝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