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2.4 物质的分类(一)导学案

浙教版科学九上2.4 物质的分类(一)导学案
浙教版科学九上2.4 物质的分类(一)导学案

第4节物质的分类(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框架,将知识系统化。

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方法。

预习任务

1、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所接触的物品种类繁多,人们将它们分类归置,请至少举两例。

2、填写表格。

3、纯净物根据___________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化合物根据其组成中是否含________,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4、单质:由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_;单质按性质不同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化合物:由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_。

氧化物:由_________组成,其中一种是_________的化合物;氧化物又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无机化合物:由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含______的化合物。

探究讨论

1、将课本P55图2-32七种物质进行分类。

(1)请将按颜色分类和按状态分类的结果填在课本上。

(2)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吗?将结果填在空白处。

2、纯净物根据___________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1)请列举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至少各两例)。

(2)现有①液氧、②洁净的食盐水、③铁粉、④二氧化碳、⑤冰水混合物、⑥液态空气、⑦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的剩余固体、⑧氯化钾等八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_______。

(3)请例举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至少各两例)。

3、化合物根据其组成中是否含________,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1)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这句话对吗?请举例说明。

(2)现有氢气、甲烷(CH4)、二氧化碳、碳酸钠、醋酸(CH3COOH)、酒精(CH3CH2OH)六种物质,其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机化合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在空气中燃烧生成_______和__________,不完全燃烧时会有_______________产生。

(4)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在组成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4、探究——区分7种物质。

(1)请完成区分这7种物质的方法之一的流程图。

(2)实验时注意事项:①溶解(在烧杯内进行),往烧杯内倒入少量水,用_________搅拌,直至固体全部溶解。②如果进行少量物质的反应,你会选择在烧杯内进行还是试管内进行?_________③怎样闻物质的气味?____________________。

(3)记录实验结果

(4)你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区分它们吗?若有,请记录,请课后与老师交流。

展示评价

由小组选派代表,将“预习任务”及“探究讨论”中的内容展示。

归纳小结

请学生归纳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检测反馈

1.在下列几种物质中,从物质的组成分析其中和另外三种物质不相同的是()

A.四氧化三铁

B.河水

C.稀盐酸

D.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剩余物

2.有浓盐酸、硫酸铜、氯化铁三种溶液,可以把它们区别开的性质是()

A.状态

B.气味

C.颜色

D.以上三者都可区别

3.根据物质的组成.小明将部分物质分为甲、乙两类(如表所示).下列对分类结果判断正

A.甲为化合物,乙为单质 B.甲为单质,乙为化合物

C.甲为氧化物,乙为金属 D.甲为金属,乙为氧化物

4.1969年,美国一个天文小组在宇宙星云中发现了甲醛(CH2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醛属于无机化合物

B.星际空间存在有机分子

C.甲醛是由碳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D.食用被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水产品对人体无害4.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陈菲同学在家中建立了小小化学实验室,她收集了许多物质,其中有:①纯碱;②生石灰;③醋酸;④熟石灰;⑤酒精;⑥铜;⑦石墨;⑧氧化铁;⑨蔗糖。对上述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物的有③⑤⑨ B.属于单质的有⑥⑦

C.属于碱的有①④ D.属于氧化物的有②⑧

5.从物理性质的角度思考、分析下列几组物质有何不同之处?你能将它们区别开来吗?

A.KMnO4和 KClO3

B.O2、H2O和NaCl

C.O2和 SO2

D. KCl 和 CaCO3

九年级科学上册 2.4《物质的分类》教案 浙教版

《 2.4 物质的分类》 【学生任务一】:请你翻开目录,找出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第二章第四节,在哪一页?【问题1】:为什么能快速找到我们所学的内容呢? 【讲诉】:因为这本书的主编在编这本书的时候,事先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把科学书分为四章,每一章再继续分节。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采用分类法,这样使我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提高工作效率。【问题2】你们能找出分类在生活中的例子吗?你能谈谈应用分类法的好处吗? ——可以让学生回原有知识(对分类的认识) 例如:生物学上的对动植动的分类,科学家如何对动物或植物进行分类?有何目的? 如:脊柱的有无、器官的特征--;种子的有无、胚的特征 【问题3】你能谈谈应用分类法的好处吗? 如:更准确,更好地了解其生理特点等。---结构决定功能 【问题4】为什么要分类?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自然界中的物质。 【问题5】怎样分类? ——(1)选择标准 (2)仔细观察和研究 (3)分类 【学生任务二】 对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等七种物质进行分类。 要求一:分别按颜色、状态进行分类;

要求二:请你另外设计两种分类方法并说明依据 【讲述】——科学家在给物质分类的的时候还可以从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 用这种方法进行分类有何优点?——组成为内部结构,较为准确;组成决定性质, 性质决定用途,有利于全面认识物质。 (一)根据物质的组成将大自然中的物质分为两大类:混合物与纯净物 【问题6】如何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 混合物与纯净物比较 混合物 纯净物 区 别 ①宏观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②微观组成:由构成不同物质的微粒构成③无固定组成,无固定性质④各物 质保持其原来的性质 ①宏观组成:由同种物质组成②微观组成:由构成同种物质的微粒构成③有固定组成,有固定性质④各成分不保持其原有的性质 联系 () ?????????→←????????? 不同物质简单混合 用物理方法过滤,结晶,蒸馏 或化学方法分离 纯净物混合物 (二)又将纯净物分为两大类:单质和混合物 【问题7】如何区分单质和混合物? 单 质 化 合 物 概念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分 类 金属、非金属 无机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 有机化合物如:CH 4、C 2H 5OH 等 联 系 ?????????→←?????????某些不同单质通过化合反应某些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单质化合物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问题8】如何区分金属与非金属? 单质按性质不同分 金属 和 非金属 : 金属如铁,铜、镁等; 非金属如:氧气、碳、硫等。(见课本) (1)金属的导电性强弱顺序为:银>铜>铝>铁。 (2)金属一定能导电、导热,但能导电导热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属。如非金属石墨也能导电,也能导热。 (3)金属在常温下,除汞是液态外, 一般都是固态。非金属在常温,除溴是液态外,一般都是气态或固态 。 2、氧化物:由 两种元素 组成.其中一种是 氧元素 的化合物,“二元一氧”。 氧化物可分为: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 金属氧化物 和 非金属氧化物 : 金属氧化物如CuO 、Fe 2O 3、Ca O 、MgO 等。非金属氧化物如CO 、CO 2、H 2O 、SO 2等。 【问题9】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九年级科学上册2.4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

第4节物质的分类 1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等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2、知道氧化物的分类依据、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并认识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 3、学会用观察、实验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分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5、发展学习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新设计 在“物质分类”的教学中。事先,布置学生寻找以前学过的知识,如单质、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等,按照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开展教学,对学生而言既是一种知识的回顾,又是一种知识的补充。再结合一些现实物质的分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科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一项充满活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生从中体验到了科学的内在价值,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学情分析 物质分类是根据事物研究规律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归纳方法。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物质的组成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能指认具体物质的类别,从而要求学生对物质的微观世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纯净物的分类可有多种依据,如颜色、状态、溶解性等,但物质的性质、用途与其组成有密切关系,故寻找较为科学的分类依据――以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是本节课的核心。从知识掌握程度来看,学生在八年级下册时已经学习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但对纯净物的分类还未了解,而对酸、碱、盐却已经在第一章的学习中认识,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又是熟悉的,本节课学生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对氧化物的分类、化合物的分类进一步的认识,因而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也是一种知识的总结。从学习能力来看,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有一定的分类意识,但对进一步分类的能力还有待于提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有了提升的机会,应而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能力,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4重点难点 物质的分类方法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4章综合测试卷(有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4章综合测试卷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相同质量的下列营养成分中,能量最高的是()。 A.维生素 B.糖类 C.脂肪 D.蛋白质 2.实验证明,维生素B1在140℃时还不至于被破坏。有人在做馒头时喜欢加大量的碱面,长期食用这种馒头,容易患脚气病。其原因是()。 A.高温会破坏维生素B1 B.碱能够破坏维生素B1 C.面粉中缺乏维生素B1 D.患者吸收维生素B1的能力差 3.如图所示为人体局部器官的示意图,能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含量平衡,又能分泌消化液的器官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第3题) 4.合理营养是指()。 A.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B.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C.多吃含糖丰富的谷物类食物 D.多吃水果和蔬菜 5.下列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抽血化验时,针头刺入的血管是动脉 B.测量血压时,通常测得的是上臂静脉血管中血液的压强 C.小脑病变时,可能会出现走路不稳、动作不协调的现象 D.大量出汗时,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量减小 6.下列各选项间的关系,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7.下列有关人体新陈代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的呼吸作用是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的根本原因 B.在短时期内,健康老年人的异化作用占优势而同化作用占劣势 C.肾小囊内原尿中的尿素浓度大大高于血浆 D.胃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8.如图所示为血液中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情况和血液中CO2含量情况的曲线图,则S、P分别表示()。 (第8题) 9.某人不慎撞伤,下肢某处深红色的血从伤口迅速流出,在送医院之前需要急救止血,其中正确的止血方法是()。 A.用冷湿毛巾放在伤口上,以减慢血液循环 B.迅速将伤口下方扎紧 C.迅速把伤口上方扎紧 D.把受伤的下肢尽量抬高 10.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和排出尿液。下列结构中,具有暂时贮存尿液功能的是()。 A.膀胱 B.输尿管 C.肾脏 D.尿道 11.当人的心脏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张开时,心脏中血液的流动情况是()。 A.由心房流向心室 B.由心室流向心房 C.由心房流向动脉 D.由心室流向动脉 12.贫血患者常常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缺乏、心慌气短、面色苍白等症状,主要原因是()。 A.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B.血液运输营养物质的能力降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C.血液中动脉血过少,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 D.血液中静脉血过少,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 13.用A型和B型血清对18人进行血型测定,得出不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9人,不与B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7人,与两种血清都不发生凝集反应的有5人,余下的都会发生凝集反应,那么A型、B型、AB型、O型的人数分别为()。 A.2、4、5、7 B.4、2、5、7 C.4、2、7、5 D.2、4、7、5 14.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实例很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肺泡表面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B.乌龟背部有甲,适于水中生活 C.小肠壁上有无数小肠绒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D.野兔神经系统发达,有利于迅速躲避天敌 15.某人经常口渴,尿量是正常人的数倍,化验结果尿中无糖。此人病变的部位是()。 A.肾小管 B.肾小球 C.输尿管 D.肾盂 16.下列实验中,需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A.伏安法测电阻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七年级科学上册 1.4 科学测量导学案(无答案) 浙教版(1)

第四节科学测量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 2、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和工具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3、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能正确记录读数。 4、学会用累积法测量细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重点难点】 1、能熟练的进行长度单位的选择与转换。 2、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课前预习】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进行。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即长度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_,符号是______。还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有_________、分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符号是_________、d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km =_______m 1m =______dm =_______cm =_______mm 1m=_______mm、1mm =______μm、1μm=_______nm 1m______μm =_______nm 4、潜水艇常用_________来测量距离,雷达用_________来测量距离,激光测距仪用_________来测量距离,这些都是利用_________的发射和接收之间的_________来测量距离。 【情景品学】 激光测距仪 激光测距仪,是利用激光对目标的距离进行准确测定的仪器。激光测距仪 在工作时向目标射出一束很细的激光,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 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激光测 距仪重量轻、体积小、操作简单速度快而准确,其误差仅为其它光学测距仪的 五分之一到数百分之一。 【合作学习】 一、测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的选择 1、请观察常用长度测量工具的一大个格和一 小格分别表示的长度,判断测量图41中的物体的 长度分别该用什么工具?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 二、正确使用刻度尺 1、认识刻度尺: 2、使用刻度尺: 活动一:请各小组同学利用你们文具盒中的尺子测出科学课本的长、宽、厚,并交流测量方法 长(cm)宽(cm)厚(cm)

高中化学 物质的分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重点难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 [思考与交流] 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将许多书放上书架之前可能做了哪些工作?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人们能迅速挑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思考与交流] 1.请尝试对你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 2.请从其他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归纳与整理] 1.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思考与交流] 对于纯净物Na2CO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归纳与整理]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化学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 Na2CO3钠盐 Na2SO4钾盐 K2SO4硫酸盐 K2CO3碳酸盐 [归纳与整理]

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3.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思考与交流] 1.对于化学物质,如果按照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怎样分类? 2.对于化合物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以产生哪些分类结果? [归纳与整理] (2)树状分类法 [实践与探究] 1、查阅资料并与同学合作,为石油加工后的产品或用途制作一张树状分类图。 2、选择熟悉的物质,制作一张交叉分类图。 提示:氧化物、酸、碱、盐等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一步进行分类,化合物也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 [思考与交流] 1.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它们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将化学反应又可以按照哪些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呢? [归纳与整理] 2.化学反应的分类: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主要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主要知识点 §食物与摄食 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千焦/克糖类:千焦/克脂肪:千焦/克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 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 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 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常见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缺乏症(供参考)

素的种类及数量都不相同,几乎没有一种食物同时含有7类营养素。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更要注意营养的搭配。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作用下消化。 、 消化道依次包括: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

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科学导学案+十个科学家的小故事

七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2、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4、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全面看问题。 【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观察去得出实验答案。 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且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里就要引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了。【课前准备】 1、科学要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和。每一个小小的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 2、鱼在水中的沉浮除了与的活动有关外,还与的大小有关。 3、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 【学习过程】 一、1、观察活动一(奇妙的现象): (1)观察PPT上图片,描述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图1 ; 图2 ; 图3 ; 图4 。 (2)讨论这些图中的自然现象,谈谈你的想法与感受。 (3)请你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奇妙现象,跟大家分享。 2、观察活动二(不断变化的自然界): (1)自然界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请认真观察PPT上图片,它们各出现了哪些变化? 图1 ;图2 ; 图3 ;图4 ; 图5 ;图6 ;(2)你能举出一些发生在你周围的奇妙的变化吗?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分类和利用》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分类和利用》教案 (3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 3.了解金属与非金属不同的性质,了解金属的用途。 教学重点: 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 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可以分为3个课时: 第1课时:物质分类的方法(初步掌握物质分类的方法,重点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第2课时:常见的物质(能够系统的掌握物质分类的方法,主要是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 第3课时:区别金属与非金属(了解金属与非金属不同的性质,了解金属的用途)。 教学准备:PPT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你在生活和学习中有应用分类法吗? 你能谈谈应用分类法的好处吗? ——可以让学生回原有知识(对分类的认识) 例如:生物学上的对动植动的分类,科学家如何对动物或植物进行分类?有何目的? 如:脊柱的有无、器官的特征--;种子的有无、胚的特征 如:更准确,更好地了解其生理特点等。---结构决定功能 二、新课: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一、物质分类的方法 1.为什么要分类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自然界中的物质。 2.怎样分类 (1)选择标准 (2)仔细观察和研究 (3)分类 要求:对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等七种物质进行分类。 出示:P46图2-1 要求一:分别按颜色、状态进行分类; 要求二:其它方法进行分类。 学生交流结果:按颜色分类:白色:氯化钠、氧化镁 黄色:氯气 紫红色:高锰酸钾 无色:硫酸、氧气、醋酸 按状态分类:固态: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

初三化学物质的分类练习题(最新整理)

A. 要使氯酸钾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无氧气生成 B.高锰酸钾受热放出氧气,同时还生成锰酸钾和催化剂二氧化锰 C.催化剂只能加快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改变D.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它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11. 下列各类物质一定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是( ) A. 化合物B.混合物 C. 单质D.氧化物12.下列物质是纯净物的是() A. 经过净化后的空气B.水煤气 C. 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稀有气体 D. 固态碘升华后的碘蒸气 13. 下列几组物质中,前者为纯净物,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 A. 铜、氧化铜D.冰水、汽水 C. 碘酒、酒精 D. 蔗糖、氯化钠 14.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干净的空气 B.火药 C.高锰酸钾 D.含镁12%的氧化镁15.水是纯净物的特征是: () A. 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B. 能溶解许多物质 C. 具有固定的分子组成 D. 在4℃密度最大 16.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生成物 B.铁和硫酸铜反应后的上层清液 C.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 D.石蜡(蜡烛主要成分)充分燃烧后除水以外的另一种生成物 17.在氢气和水中都含有() A.氧元素 B.一个氢分子 C.氢元素 D.两个氢原子 18.分别给纯净的氯酸钾,纯净的高锰酸钾加热产生氧气,在下述情况下,试管内存在的固体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氯酸钾正在分解产生氧气时 B.氯酸钾完全分解放出氧气后 C.高锰酸钾正在分解产生氧气时 D.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放出氧气后

19.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因为空气是混合物,所以可以用物理的方法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氮气 和稀有气体 B. 因为液态氮和氮气的状态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不相同 C.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剩余物是混合物 D.天然气是一种混合物 20.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Fe2O3B。SiO2C.Al2O3D.CaO 21. 除去密闭容器里空气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份,最好选用哪种物 质在容器里燃烧( ) A. 碳B.硫C.磷D.铁 22. 区别氯酸钾、硫粉、高锰酸钾、碱式碳酸铜这四种药品最为简便的方法是( ) A.加热分解B.观察颜色C.溶解于水D.测定物质的密度 23.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氧化镁OMg B.氧气O2C.氯酸钾KClO3D.硫化锌 SZn 24. 加热高锰酸钾可以制得氧气,这说明( ) A.高锰酸钾中含有氧气B.高锰酸钾中含有催化剂 C. 生成的二氧化锰促使高锰酸钾生成了氧气 D.高锰酸钾分解出的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汇集成了氧气 25.经分析某物质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该物质( ) A. 一定是氧化物B.一定是纯净物 C. 一定是混合物D.无法判断 26..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含量最多 的金属元素是,能在空气中自燃的白色固体物质,其组成元素是;石 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可能含有的元素是。蔗糖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发现生成了水滴,留 下了黑色的碳,说明蔗糖的组成元素是。(用元素符号填空)27、判断题

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知识点 一、动物的食物与营养 1.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叫热量价。不同物质的热量价是不同的,蛋白质为16.7千焦,糖类为16.7千焦,脂肪为37.7 干焦。 2.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7大类。3.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无机盐:构成组织和维护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如缺锌时会使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造成食欲减弱。缺铁易贫血,缺钙易患佝偻症,缺碘易甲状腺肿大。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膳食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能吸收和保留水分,辅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4.几种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夜盲A脚气B坏血C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D 5. 平衡膳食:健康的饮食要求食物种类尽量多些、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合理, 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我国营养学会根据居民存在的营养问题制定了平衡膳食宝塔,平衡膳食宝塔图可分 5 层?青少年时期应多吃哪几层倒数第三、四 层? 三餐食量分配要合理,一般以早、晚餐各占30%,中餐占40% 为宜 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作用下消化。 ①消化道依次包括: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②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 ③唾液腺:分泌唾液,流入口腔; ④胃腺:分泌胃液,进入胃; ⑤肝脏:分泌胆汁,暂存胆囊,流入小肠中促进脂肪的消化,胆汁不含消化酶; ⑥肠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 ⑦胰腺:分泌胰液,进入小肠。 2.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1)结构示意图:①写出图中一、二、三、1、2、3、4所指的名称: 一:牙冠;二:牙颈;三:牙根。1:牙釉质;2:牙本质;3:牙髓。4 牙龈。 ②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2 ] 牙本质;人体最坚硬的结构[ 1 ] 牙釉质; ③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病菌已侵入[ 3 ] 牙髓腔而引起神经发炎所致; ④保护牙齿要做到: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2)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微生物发酵→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出现黑斑)→破坏牙本质→牙髓腔受到破坏→ 牙一二 三

七年级上科学导学案

安吉县高禹中学七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1.1科学并不神秘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王雪梅审核人:班级:姓名:时间: -------------------------------------------------------------------------------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并对这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2、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环境的污染等的影响。 4、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 全面看问题。 【自主学习】 1、科学要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和。学习科学 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________开始的。只要留心观察,从__________________着手,我们都可以 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 【合作探究】 1、观察活动一(奇妙的自然现象) (1)认真观察1-1、1-2、1-3图片,讨论这些图中的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图1 ; 图2 ; 图3 ; (2)请你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奇妙现象,跟大家分享。 2、观察活动二(不断变化的自然界): (1)自然界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请认真观察课本图1-4、1-5、1-6,讨论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图4 ; 图5 ; 图6 ; (2)你能举出一些发生在你周围的奇妙的变化吗? 3、你认为科学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科学要研究,并寻找它们、的原因和规律。 (1)下列事物中,属于科学研究对象的是:。 A.风是怎样形成的? B.政府是如何管理流动人口的? C.为什么会打雷? D.我们学校有多少初一新生? E.小鸡是如何出生的? F.水为什么会结冰? G.小明的理想是什么? H.露珠是怎样形成的?

物体的分类(科学)

《物体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能按材料种类对物体进行分类;知道在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力目标:了解分类的基本方法;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学习活动;意识到材料可回收利用。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课件,8个装有相同种类、数量的文具的大书包,探究活动记录卡。 学生:同小组的同学商量,有选择的自带一些喜爱的玩具。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探究活动的问题。 1、课件展示一间摆放整齐有序、舒适的房间。 (1)师:看了以后,你想说些什么?(两三名学生谈观后感) (2)波波的房间又会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波波凌乱的房间)(3)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欢他的房间吗?(指名谈感受) (4)你能给波波出个主意吗?(小组讨论) (5)看到大家讨论得这么热烈,老师很高兴。谁来告诉老师,你想的办法?(指名回答)2、小结:真棒!你们帮了波波一个大忙,像这样把同一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物体的分类) 二、学习分类。 (1)活动探究1——给书包里的物品分类。 1、小组长把大书包放上桌面。 2、明确活动要求:选一个同学负责记录,其他同学负责分类。小组合作,按照材料的不同把书包里的物品分类。 3、合作“分书包”。 4、派代表汇报。(投影学生的书本表格若干)

5、观察一下,哪种材料制成的物品比较多? 6、小结:在平时的生活中,除了按照材料的不同来分类,还有很多的方法,比如:按照颜色、大小、形状、新旧、用途等等的方法来分!(现在,请把桌面的物品轻轻地放回书包里面。) (2)活动探究2——给小组的玩具分类。 1、谁愿意把自己带来的玩具给大家做个介绍? 2、每个小组都带来了很多有趣的玩具,请同学们商量一下,可以怎样分一分你们小组的玩具?(教师巡视,着重指导学生商量好分类的标准)。 3、合作“分玩具”。 4、哪个小组想给大家说一说,你们是按照什么来分类的,怎样分?还有别的分法吗? 5、评一评。 A、你认为哪个小组的分类方法比较好?(指名回答) B、哪个同学的发言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指名回答,用你喜欢的方式表扬他。) 6、小结分类方法。(板书)(现在看哪个小组能最快把玩具放好。) 三、拓展延伸——废品的分类回收。 1、谈话: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也利用了分类?(播放商店、书店、图书馆等实景影片。) 2、(课件展示一幅照片)你们知道这里哪些物品是可以回收,循环再用的吗?(小组观察、讨论) 3、小组合作,填写探究活动记录卡。 4、汇报交流,幻灯展示若干探究活动记录卡。 5、小结:大家分得很准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主要集中在——金属、玻璃、纸和塑料这四类材料。 四、师生共同总结。 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和你的小伙伴说说! 2、师: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学了按照不同的方法,把物品分类。老师相信,交上了分类这个好朋友,不但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而且还能保护环境!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美化我们的家园! 五、布置课后实践。 1、回家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 2、登陆“小学科学网”,和家人共同设计一个“物品回收利用”的活动方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主要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主要知识点 §4.1 食物与摄食 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 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常见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缺乏症(供参考) 名称缺乏症主要来源 维生素A 夜盲症、角膜干燥症肝、鱼肝油、卵黄、牛乳、胡萝卜 维生素B1脚气病米糠、麦麸、卵黄、酵母 维生素B2口角炎、唇裂症卵黄、酵母、大豆、胚芽、肝 维生素C 坏血病蔬菜、水果 维生素D 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鱼肝油、卵黄 维生素E 肌肉萎缩等谷物胚芽、植物油、绿叶 小结: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的种类及数量都不相同,几乎没有一种食物同时含有7类营养素。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更要注意营养的搭配。 三、动物的摄食 由于各种动物捕捉食物的手段各不相同,他们的食性也多种多样。所以各种动物具有自己特有的捕食方式捕食器官。 1、海葵:触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导学案附答案

第6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基础巩固提优务实基础,才能有所突破…… 1.物质总是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我们根据变化前后有无,将物质的变化分为和。 2.在下列溶液①pH=1、②pH=4、③pH=7、④pH=9、⑤pH=14中,溶液酸性最强的是(填序号,下同) ,碱性最强的是,显中性的是。 3.盐酸、硫酸、硝酸都是。食醋、橘子汁、番茄酱、苹果、柠檬汁、也都含有某些,具有一定的,不同的酸性物质,酸性。 4.浓硫酸具有很强的,类似的实验表明,浓硝酸也具有很强的。所以在使用浓硫酸或浓硝酸时,应特别注意不要让皮肤和衣服等沾上它们,如果沾上,应立即用,再用 干净,再涂上。 5.不同的碱性物质,碱性有强有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属于碱性物质;纯碱、洗涤剂等属于碱性物质。某些碱性物质有一定的。 6.判断物质酸碱性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物质酸碱性强弱程度称酸碱度,测定酸碱度的最简便方法是使用。溶液的酸碱度用表示,它的范围为。酸性越强,碱性越强。 7.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一边汽化,一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8.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磨杵成针 B.死灰复燃 C.木已成舟 D.积土成山 9.生活中许多变化都产生热量,下列放热现象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 )。 A.木炭的燃烧放热 B.生石灰与水混和放热 C.白炽灯泡通电发热 D.苹果腐烂发热 10.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铁生锈 B.水汽化 C.煤燃烧 D.人呼吸 11.某些食物的近似pH为:牛奶6.3~6.6,葡萄3.5~4.5,玉米粥6.8~8.0,苹果2.9~3.3,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 A.葡萄 B.牛奶 C.玉米粥 D.苹果 12.取四支试管,分别盛入①稀硫酸,②氢氧化钠溶液,③稀盐酸,④氢氧化钙溶液,分别滴人紫色石蕊试液,其中变成红色的是( )。

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第3部分物质科学(二)第4课时物质的分类(精讲)试题

第4课时 物质的分类 ,微课导图) 物质――→从物质的种类分) ,核心知识) 纯净物和混合物(九上P54-57) 命题点1 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b)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宏观 由一种物质组成 有固定的组成 由多种物质组成 无固定组成 微观 由同种分子构成 (由分子构成)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由分子构成) 特征 一定条件下,有固定的 熔点、沸点及密度 无固定的熔点、沸点 表示 可用化学式表示 不能用化学式表示 实验突破粗盐提纯 1.实验用品 (1)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漏斗、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量筒、托盘天平、砝码、坩埚钳、剪刀。 (2)实验药品:粗盐(含有不溶性杂质及氯化钙、硫酸钠、硫酸镁等可溶性杂质)、蒸馏水。 2.实验装置及顺序 解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操作顺序不能颠倒。 3.实验步骤

称取粗盐,加入烧杯中,再用量筒量取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因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得到的液体可能呈浑浊状态) (2)过滤 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引流到漏斗,进行过滤;若滤液仍浑浊,应重新过滤。 (3)蒸发 将蒸发皿放到铁架台的铁圈上,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蒸干。 4.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 (1)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__加速溶解__。 (2)过滤时,用玻璃棒__引流__。 (3)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__使受热均匀__。 (4)蒸发结束,用玻璃棒转移固体。 5.分析实验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 (1)粗盐的两次称量数据不准确。 (2)对粗盐的溶解程度判断不准确。 解读:实验操作不当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有:①溶解搅拌时液滴溅出;②蒸发时液滴飞溅;③转移时有部分精盐沾在蒸发皿上。 6.实验拓展: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 (1)实验思路: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MgCl2除去;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Na2SO4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可以将氯化钙除去。由于试剂过量,它们变成新的杂质,其中NaOH、Na2CO3可以用稀盐酸除去,氯化钡溶液可以用Na2CO3除去。 (2)实验步骤:粗盐加水溶解→过滤掉不溶性杂质→加入过量试剂(①氯化钡溶液→②碳酸钠溶液→③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加入稀盐酸→蒸发(①②③试剂位置可以互换,但碳酸钠溶液必须在氯化钡溶液之后,否则过量的氯化钡无法除去)。 7.实验中涉及的基本操作 (1)固体药品的称量(托盘天平的使用) ①取氯化钠的仪器:药匙。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③若将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反,则固体药品的实际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④没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纸片上称量,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应放在烧杯或表面皿等玻璃器皿中称量。 ⑤称量固体时的误差分析:砝码破损、称量时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使用了游码)均会导致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2)过滤 一贴:滤纸紧贴__漏斗壁__; 二低:①滤纸边缘要低于__漏斗边缘__; ②过滤时液体液面要低于__滤纸边缘__; 三靠:①漏斗末端紧靠__烧杯的内壁__; ②玻璃棒末端紧靠__三层滤纸一边__; ③倾倒待过滤液的烧杯口紧靠__玻璃棒__。

九年级科学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练习题

九年级科学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练习题 2.1.1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分类的方法,会根据纯净物的颜色、状态及组成将物质分类。2、理解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的概念,注意各概念的关系和区别。3、了解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会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共享学习带来的快乐。 【预习范围】从41页到43页 【学讲互动】 一、物质分类的方法 —————【自主预习】————— 物质分为和。纯净物是指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分为、和。纯净物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单质是由_______元素组成的_______,根据其性质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化合物是由_______元素组成的_______。

氧化物是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_______元素的化合物;根据组成元素的不同又可以分为 和 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_______的化合物;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_______的化合物。盐是电离时,能产生离子和离子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一般是指由除外的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也包括少数的含碳化合物,如、等。 有机化合物主要是指含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特性,如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和;不完全燃烧时会有产生。 —————【突破点拨】————— 按要求分类: 按颜色分类: 有色: 无色: 按状态分类: 气态: 液态: 固态: 按组成分类: 同种元素: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第四章.docx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 班级____姓名______学号_____成绩_____ 一、选择题 (每题 2 分,共 40 分 ) 1、人体内的葡萄糖主要来自( ) A 、食物中的淀粉B、食物中的纤维素C、肝糖元的分解C、蛋白质的转化 2、人体内具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的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C、吞噬细胞D、血小板 3、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A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B、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4、尿素的形成主要发生在( ) A 、肾单位 B 、肾小球内C、肾小管内D、汗腺内 5、将 l0 毫升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抗凝剂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以后,分为上、下两部分。 在上、下两部分的交界处是( ) A 、呈暗红色的红细胞 B 、呈淡黄色的血浆C、呈白色的白细胞D、呈白色的白细胞和血小板 6、心脏瓣膜保证了血液的流动方向,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 、心室→心房→动脉B、心室→心房→静脉C、心房→心室→静脉D、心房→心室→动脉 7、肾单位包括() A 、肾小球和肾小囊B、肾小体和肾小管C、肾小囊和肾小管D、入球小动脉和肾小囊 8、如果我们体内缺碘,将可能患( ) A 、侏儒症 B 、肢端肥大症C、大脖子病D、巨人症 9、下列选项中,与贫血无关的是( ) A 、红细胞数量过少 B 、血红蛋自含量过少 C、白细胞数量过少 D 、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和面色苍白等症状 10、关于生物新陈代谢的叙说正确的是( ) A、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草食动物以绿色植物为食,将其化学能全部转变为自身的化学能 贮存起来 B、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直接或间接取自太阳辐射能 C、呼吸作用释放的化学能全部用于生物生理活动所需 D、新陈代谢过程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11、在显微镜下观察活金鱼尾部的毛细血管时,最好的方法去寻找( ) A 、血液流向头部的血管B、血液流向尾部的血管 C、有搏动的微小的血管 D、红细胞成单行通过,血液缓慢的血管 12、若将下列四支试管放置在37℃的恒温箱中,一周后,试管内生长的微生物最多的是图 中的( )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梳理

第四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一节食物与摄食 1.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叫热量价。不同物质的热量价是不同的,蛋白质为16.8千焦,糖类为16.8千焦,脂肪为37.7 干焦。 2.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3.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无机盐:构成组织和维护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如缺锌时会使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造成食欲减弱。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能吸收和保留水分,辅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几种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

5.昆虫的各种口器, 蛾蝶类: 虹吸式 ;蝇类 : 舐吸式 ; 蚊类 : 刺吸式 ; 蜂类: 嚼吸式 ; 蝗虫 : 咀嚼式 。 6.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1)结构示意图:①写出图中一、二、 三所指的名称: 一: 牙冠 ;二: 牙颈 ; 三: 牙根 。 ②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2 ] 牙本质 ; ③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 病菌 已侵入[ 3 ] 牙髓腔 而引起 神经发炎 所致; ④保护牙齿要做到 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 (2)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 → 微生物发酵 → 产生酸性物质 → 腐蚀牙釉质(出现黑斑)→ 破坏牙骨质 → 牙髓腔受到破坏 → 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和 消化腺 。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 消化液 作用下消化。 ①消化道依次包括: 口 、 咽 、 食道 、 胃 、 小肠 、 大肠 、 肛门 。 一 二 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