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和发展

(创新管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和发展
(创新管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和发展

(创新管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和

发展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

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和发展教育行动计划纲要(壹)

第壹部分:队伍建设

于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中国科学院将继续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高效”和“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原则,实施科技创新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建立和完善新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培养和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进壹步加强科技创新队伍建设。

壹、实行以队伍结构优化为核心的人员总量控制

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实行岗位聘任、项目聘用和流动人员(包括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等)相结合的队伍结构。院通过编制总量和岗位结构双重控制的宏观管理模式,重点对各单位岗位设置、岗位聘任制队伍建设进行调控。

到2005年,全院择优且稳定支持的岗位聘任人员不超过2万人。试点单位岗位聘任人员应按院核定的数量控制,岗位聘任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壹般不超过1998年底于编人员总数的三分之壹,管理人员数量不超过岗位聘任人员的7%,同时可设不超过于读研究生总数2%的教育管理岗位,另外可聘任不超过岗位聘任科技、管理人员10%的技术支撑人员。

岗位聘任人员要形成合理的职务、年龄、学位结构。专业技术岗位中,高级岗位数不超过60%,对于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单位不超过80%;其中研究员岗位数不超过高级岗位的30%,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单位不超过40%。新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单位,岗位聘任人员平均年龄小于40岁,45岁以下的中青年应占60%之上,55岁之上人员不得超过20%。试点单位新进人员中,80%之上应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接收本单位毕业生不超过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同时亦不得超过当年接收毕业生总数的25%,西部偏远地区可适当放宽。严格执行按法定年龄退休制度。

二、建立和国际接轨的新型用人制度

于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和职务聘任制的基础上,过渡到全员岗位聘任制,实现双聘合壹,建立和国际接轨的新型用人制度。

(壹)岗位聘任

进入创新试点序列岗位聘任人员,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均须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任,契约管理。

于全院范围内停止各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和传统意义上的职员职级晋升,同时撤消院级各系列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各单位亦应撤消本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职员职级晋升的评审机构,根据不同岗位要求,组建相应的聘任委员会,建立完善的聘任程序和考核标准和办法。

院除严格控制各单位岗位数量外,为强化岗位竞争机制,每年仍将统壹组织面向社会的公开招聘活动,各单位必须有不少于20%的岗位面向所外公开招聘。

各单位要进壹步规范招聘程序,强化岗位逐级聘任制度。岗位聘任人员中,每俩年的淘汰率应不低于10%,经过俩个聘期(壹般不少于8年)的聘任,可签订无固定期限聘任合同,但无固定期限聘任人员的比例不超过30%。岗位聘任程序、聘用权限和责任应通过相对稳定的组织和制度来规范,不得随意操作或走形式。

1、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聘任

试点单位岗位聘任的研究员数量严格按院批准的试点工作方案控制;对未进入试点序列的研究员岗位数,于过渡期内,要从严核定,逐步递减。

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逐级聘任。研究员岗位由研究所聘任,报院备案;副高级岗位经研究所审核,可由研究室、部门或重大项目负责人聘任;中级及以下岗位由课题组聘任,报研究所备案。

实行岗位聘任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应随岗位的变动而进行调整,真正做到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

2、管理人员的岗位聘任

管理岗位以职员系列为主。根据工作需要,可设置部分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的管理岗位。依据管理人员所于岗位的性质和岗位职责,设定相应的职级。高级管理岗位(五级及其之上职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壹般控制于管理岗位总数的50%内,其中四级及其之上职员和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应不超过高级管理岗位总数的50%。管理岗位实行严格的聘期制,通过合同予以明确。

(二)项目聘用

试点单位可根据承担项目的需要,按不同期限以合同方式聘用项目人员,聘用时间最长不能超过科研项目的期限。项目聘用由课题组提出要求,研究所负责审核批准且宏观控制聘用规模。项目聘用岗位不纳入院对各单位的岗位控制总量。

(三)人事代理

各单位可将部分人事管理职能委托专门机构代理,逐步实现人事关系管理和人员使用分离。人事代理的内容可包括:档案管理、社会保险管理等。2001年选择部分单位先行试点,实行部分人事管理职能的委托代理。2002年起,逐步推开。到2005年,各试点单位实行人事代理的人员要达到50%之上。

三、建立且完善国家科研机构新型分配制度

全面实行以绩效为主的“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奖励”三元结构分配制度,积极探索知识和技术要素参和分配的形式,形成国家科研机构新型分配模式。

(壹)三元结构工资

对于不同性质的工作和岗位,应通过三元结构工资体现分配导向。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于三元结构工资中岗位津贴的比重应适度提高,以创造适度宽松的科研环境;从事战略高技术创新的人员强调以绩效奖励为主的分配导向,鼓励多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管理人员的收入应和研究所的整体绩效挂钩,加大对管理骨干的激励力度。

(二)协议工资

于有条件的试点单位,对各重点学科领域的高层次拔尖人才,试行“协议工资”制度。试点单位对引进的国外知名学者和重点学科领军帅才,可根据科研工作需要,参照有关政策规定和人才市场价格,适当考虑其于国外的实际收入,通过协商决定工资额度,且用合同或协议的形式予以确认。实行“协议工资”的单位必须制定“协议工资”实施细则。

(三)年功津贴

于有条件的试点单位,对岗位聘任的科研和管理骨干,可根据考核结果,试行建立年功津贴,

其标准为本人岗位津贴的5%至10%,逐年递增。

(四)法定代表人年薪制

按照《中国科学院关于于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试行法定代表人年薪制的暂行规定》(科发人教字[2000]0395号),继续扩大“法定代表人年薪制”试点工作。2005年于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全面推开。

(五)养老、医疗补充保险

有条件的试点单位,可为优秀科研和管理骨干建立补充保险,提高创新队伍的社会保障水平。

(六)探索前瞻性的激励机制

各试点单位可通过建立补充养老、医疗保险、股票期权、技术开发收入预分配等多种方式,对科研和管理骨干给予特殊的前瞻性激励。

四、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

于进壹步推进全院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同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吸引、培养和造就新壹代科技帅才上来,加大吸引海外杰出科技人才回国和为国服务的力度。有目标、有重点地引进优秀人才,于优先发展领域、重要研究方向和新的学科生长点,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群优势。

(壹)吸引海外知名学者来院工作

吸引已于发达国家获得教授或相当职位的壹流科学家,以多种方式到中国科学院工作,于某些重点学科、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开展高水平研究,带动国内壹批重点学科的发展,院将首先于基础研究领域进行试点。

(二)部署优秀科学家小组

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院开放实验室为依托,和中国科学院部署或承担的重大项目紧密结合,和“百人计划”相衔接,联合国内外优秀青年学者,于若干交叉学科前沿和优先发展领域,和学科布点紧密结合,组建100个左右青年科学家小组。

(三)进壹步完善“百人计划”

进壹步加强作为“百人计划”重要组成部分的“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力争五年内从国外引进500名优秀的学科带头人。结合优选发展领域、重大项目,重点引进于国外已取得助教授之上职位和具有关联经历的人员,实现创新人力资源、设备、经费的当量凝聚,坚持院所俩级资源匹配的原则。同时,适当加大从国内招聘人才的力度。

五、完善现有人才培养体系

以培养所级领导干部,优秀科技、管理和运营人才为重点,通过开展学术研讨会、国内访问学者计划、博士生导师上岗培训班、人文和社会科学讲座、领导干部上岗培训、管理干部交流研讨、于职进修工商管理硕士(MBA)和公共管理硕士(MPA)课程、高层经理研讨班、研究员带薪学术休假等继续教育活动,造就壹批于各领域担负重任、发挥关键作用的杰出人才群,以满足科学事业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六、建立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机制

于实行民主评议、民主推荐的基础上,进壹步扩大群众参和范围,且探索将民主评议、民主推荐结果适时适度公开的做法。同时,全面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

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把对干部的监督贯穿

于培养教育、考察考核、选拔任用、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

建立领导干部交流制度。实行多岗位锻炼干部的培养性交流、任职期满的常规性交流、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的调整性交流以及加强领导班子廉政建设的必要性交流。原则上每年交流干部的比例应不低于全院所(局)级领导干部总数的5%。

七、加速人员的转岗分流

通过有效的人员流动机制,对未进入创新试点序列的人员,应逐年缩减,5年内缩减70%,10年内完成分流安置。

对于完成转制的事业单位、改制的所办公司和企业化的后勤服务部门,人员要逐步脱离原事业单位。对于未进入试点序列的人员,鼓励到社会自谋职业,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且连续工作时间满30年者能够离岗安置。

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

企业技术进步及创新发展情况 一、“十二五“创新能力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县共申请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其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共完成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项目27个,申请授权发明专利47件;取得省市级科技创新进步奖项工11项;产学研合作企业95家。 二、存在问题 1)是开展产学研工作的企业面还不够广。部分企业经营者对开展产学研合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2)是科技投入不足,突出表现在政府科技投入较少和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两个方面。受财政现状影响,政府实际科技投入受限。 3)是技术合作渠道不多,产学研结合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形成。目前全县企业的技术来源特别是中小企业主要还是靠自主开发或以乡情、亲情为主要纽带的技术引进和合作开发,技术合作的渠道、范围和领域受到严重制约,产学研有机结合不够深入,新产品的开发受到影响。技术合作的平台还没有真正搭建起来,部分企业信息不灵,不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找不到与高校、科研单位技术结合点。 4)是创新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许多企业经营者缺乏相关的科技知识,在经营实践中对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缺乏敏锐感,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三、发展思路和重点 推进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鼓励企业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都要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同时加强区域互动、内外联动,突出新型实用技术的研发和转化,联合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力争到2020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2家以上,每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至少与一家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新产品开发达60个以上,开发国家级新产品2-3个,省级新产品15个。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主导产业装备总体达到国内中等以上水平。 四、主要推进措施 1)是建立健全企业创新平台。积极落实《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大力提倡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技术研发机构,鼓励支持企业在高校院所设立研发机构或重点实验室,支持高校院所在合作企业设立科研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 2)是搭建校企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层次高、规模大的产学研展洽会等展会,动员组织企业参加,寻求合作机缘,让企业走出去。同时,在县域搭建科技合作平台,有针对性地把高校、科研院所请进来。 3)是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探索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寻求资金支持,通过吸收风险资金、社会资金、银行贷款等多元化多渠道融资引资,提高企业创新投入能力。 4)是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引进和培养

公司科技创新管理奖励制度4

公司科技创新管理及奖励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鼓励技术创新,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提高公司竞争力,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根据我国《专利法》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以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的第七十七条、七十八条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公司技术创新工作的需要,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部。 第二章技术创新类别和奖励围 第三条本制度所指创新为本公司为了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所进行的一切有价值的、能够产生持久影响力的技术改进和创造活动,包括技术创新、发明专利和技术改造。 第四条技术创新指为了研发新产品或提升现有产品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而做出的各项改进、改善与发明(专利)等。具体分类:(一)研发新产品:根据市场需求,新研发的产品; (二)产品技术创新:创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配,提高现有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节约原材料等; (三)工程技术创新:通过对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技术、工具、量具、试验法、计算技术、运输及储藏等的改进改造,从而提高效率或降低成本; (四)通过对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劳动保护等面的改进,提高安全水平,减少工伤事故; (五)其它创新: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引进技术(人才),使公

司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等。 第三章创新评审和奖励机构 第五条公司成立由分管副总领导,技术部、财务部、人力部、分厂生产部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创新管理与评审委员会(机构成员见公司通知下发文件),领导公司创新管理和评审工作,主要职责如下:(一)根据公司生产和经营需要,公布创新需求,指导公司有关机构、人员的创新工作; (二)对公司创新项目进行评审; (三)对有关创新项目进行奖励。 第六条公司创新管理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技术部,履行创新管理日常职责;技术部可召集有关部门对创新项目的奖励征集意见。 第四章项目的立项、批准和验收 第七条提出项目设计案者,要将设计案提交到本部门负责人,由本部门负责人签属意见后,按公司《技改项目管理制度》程序,填写《技改项目立项申请表》,经技术部审核,报分厂副总审核、总经理批准为正式立项;项目负责人将批准立项后的《技改项目立项申请表》复印件报技术部备案。 第八条项目获得立项后,项目主要实施部门负责项目推进和阶段检查,若无法按原案实施,则应提出项目终止申请报告或项目案改进报告; 第九条项目完成后,项目实施部门提出项目完成验收申请,按公司《技改项目管理制度》程序组织项目验收。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只是分享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企业技术 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浙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坚持企业主体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重点突破和一般提升相结合,以完善创新投入、运行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政府、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技工作者和技术中介机构等构成,以促进产业升级、产品结

公司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系列部署,加快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科技创新步伐,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规范集团公司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及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以下简称重大项目),是指面向集团公司主业核心技术需求,通过技术研发及工程化示范,产出具备产业化前景的工程化技术成果,对提高集团公司核心竞争力、促进集团公司主业发展具有显著意义的项目。 第三条重大项目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一)核心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以集团公司主业急需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设计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关键装备、新材料、新产品、生产工艺与施工工艺技术、综合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在生产中能为集团公司带来明显降低成本、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等的实用技术等为研发内容的项目。 (二)创新技术的示范工程项目:即依托自身技术成果或引进外部技术成果,开展创新技术的工程示范项目。 本办法所称技术成果引进是指通过一定方式从国内外的企

业、研究单位、高校等外部机构获得先进、适用、原始创新技术的完整知识产权或技术使用权的行为,不包括单纯的设备购置、技术服务采购等行为。 第四条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与过程管理,遵照以下原则与要求进行: (一)聚焦主业,突出重点。各二级子公司根据主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产品或装备需要,提出重大项目立项建议,集团公司统筹决策。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项目需求,由科技管理部根据集团公司的战略规划,提出立项建议,集团公司决策。 (二)明确目标,强调应用。以产出具备产业化前景的工程化技术成果、支撑集团公司主业发展并获得显著效益为重大项目实施目标,实现技术成果的工程验证与示范应用。 (三)分类管理,全面支持。实行项目分类、分阶段管理,在技术研发阶段、工程示范阶段,根据责任主体性质分别给予资金与政策支持。 (四)加强监督,突出绩效。强化项目过程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后评价管理,突出对重大项目承担单位的技术成果积淀及应用状况的考察与评价。 (五)集聚人才,建设平台。结合重大项目的实施,培养和凝聚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发平台,全面提升集团公司持续科技创新能力。 第五条为保证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集团公司建立“以集团公司投入为引导,以各子公司投入为主体,以国家和地方财政补

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候选项目负责人: 依托单位: 参加单位: 联系人: 电话: E-mail: 所属创新基地: 主管专业局/主管专业处: 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制 20 年月日填

一、简表

重要方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报告摘要 一、立项依据 1、项目的科学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2、国家战略需求分析,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方面的市场需求分析(高技术类项目须查清国内外专利情况)。 二、项目目标及预期成果 1、研究目标,包括总目标、年度进展目标及主要考核指标; 2、预期成果与水平(高技术类项目须明确专利数与水平); 3、市场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 三、主要研究内容 1、拟重点解决的科学问题或关键技术; 2、研究中的创新点。 四、研究方案 1、总体研究方案、学术思路、技术途径及可行性分析; 2、课题设置与分工,所设课题的研究重点; 3、应用发展类项目须阐述从科研、中试到成果转化或产业化的总体技术设计方案,以及所能达到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五、研究基础和条件 1、已有的工作基础和取得的成绩; 2、与国家各类科技重大计划项目的衔接情况; 3、与地方、企业的项目合作的基础; 4、研究队伍状况; 5、实施研究方案已具备的条件(如:基础数据资料、实验条件等),尚欠缺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及落实方案。 六、项目管理 1、项目组织管理体制(主要包括:项目负责人及需要成立新的研究单元的管理等); 2、项目运行机制(主要包括:项目承担单位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项目经费与人才配置、任务分配的结合机制等)。

公司技术创新工作总结【精选】

技术创新是科技创新中的其中一种表现方式。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公司技术创新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 XX公司一直以来全面贯彻和响应一冶技术创新的指示精神,努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和增强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企业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科技进步长效机制,不断总结技术创新工作经验,努力推动公司科技创新并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换,为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动力。 一、组建公司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领导 为了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领导工作,XX公司在成立以党委书记、总经理梅国庆同志为组长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与推进公司的科技创新工作。同时,健全和完善以公司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以各项目经理部和各经济实体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比如说青山搅拌站,以市场为导向抓好科技创新工作,不仅建立了自身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同时也制定了技术创新的奖惩标准来激励广大员工积极投身技术创新管理工作。各基层单位纷纷建立和健全自身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创新工作氛围。 二、大力推广专利意识,积极申报专利,努力打造XX公司知识产权 经过五十多年的市场闯荡,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申报专利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JA公司领导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20XX年年初及时召开了XX公司首次科技大会,这次会议上,我们认真地总结了公司的技术成果和技术优势,也客观地指出了我们技术创新工作的薄弱环节,分析了XX公司的技术创新形势,让公司上下明确了技术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吹响了打造JA公司自主知识产权,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号角。在这次会上,我们把专利意识的推广作为重要的一项议程,邀请了专利工程师对公司的中层干部和技术负责人做了专利知识讲座,这对全公司上下进一步形成申报专利的氛围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专利的选题和申报上面,我们积极面对,首先是发挥各经济实体和各项目部的技术优势,调动基层技术人员申报专利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二是工程项目管理部在课题的选择上,在各单位自身优势与专利技术的结合上加强指导,我们多次来到各基层单位,与技术人员进行座谈,深入挖掘创新点。三是积极加强与一冶技术中心、技术部和专利公司的沟通与联系,邀请专利工程师多次到我公司进行授课,为我们传道解惑。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公司20XX年申报并受理6项专利,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各3项,其中3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得授权。 三、下大力气做好省部级科技成果的申报工作 20XX年我公司在一冶技术部的精心指导下,积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宜昌消化池科技成果资料的编制,多方面搜集相关的资料,加班加点,同时反复查新,深入挖掘创新点,把专利技术的应用穿插到该科技成果中去。该项科技成果在20XX年7月初顺利通过了中冶集团技术中心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论为国内领先水平。同时,该项施工技术被认定为中国冶金建筑协会的专有技术。目前正在向中冶集团申报科技进步奖。

公司科技创新管理制度

员工创新成果管理评价办法 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矿井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充分调动各级员工创新积极性,引导和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根据集团公司相关管理制度规定,制定公司员工创新成果管理评价办法。 第一章总则 一、为了进一步鼓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提高公司竞争力,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根据我国《专利法》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以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的第七十七条、七十八条的有关规定;以及集团公司、煤业公司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矿业公司所属部门、各级管理、技术人员以及所有员工。 第二章技术创新类别和奖励范围 一、本办法所指创新为矿业公司所属部门、各级管理、技术人员以及所有员工为了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所进行的一切有价值的、能够产生持久影响力的技术改进和创造活动,包括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发明专利和技术改造。 二、管理创新指打破原来的管理模式、工作方式、方法,重新设计工作流程,合理汇聚、分配各种资源,实现工作效率、效益提升,员工素质、企业形象得到改善提高目标。技术创新指为了研发新技术或提升现有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而做出的各项改进、改善与发明(专利)等: (1)科技创新进步项目:创新完成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以及职务发明专利等。 (2)推广创新项目:对适用新技术的推广项目和已有工作的创新。 (3)管理创新成果:企业现代化管理体制、机制和方法的创新和应用(4)优秀技术决策,公开发表的论文。 (5)小改小革及合理化建议。 第三章创新评审和奖励机构 一、组织领导 成立员工创新成果管理评价委员会。 主任:党委书记经理 副主任:党委副书记、总工程师生产副经理安全副经理机电副经理开拓副经理经营副经理工会主席 成员:各专业副总工程师人力资源部部长党建部部长生产技术部主任生产技术部技术主任安全管理部主任工程师安全管理部主任 经管部主任工会副主席科协副主席团委书记 为保证创新工作日常开展,成立员工创新成果评审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科协。 办公室主任:科协副主席(兼)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作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机体,建立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保证。 基本信息 主要特征 折叠编辑本段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相关活动的整合体,必须具有系统性的特征。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由组织系统、规则系统、资源配置系统与决策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每一要素的性质或行为都将影响到整体的性质和行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系统的每一要素都起作用,如果系统的某一要素有缺陷,失去了与它要素恰当地相互作用的能力,不能完成它特定的功能,就会影响整个系统。这就启示我们在进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时,不能仅仅注重某项要素的建设,而忽略其它要素,仅仅变革一个要素有时会产生始料不及的后果,要把各要素建设看作是一个整体而等同对待,共同发展。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具有开放性特征。 按照创新体系研究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宏观层面上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观层面上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和微观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其中,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这一大系统的子系统,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占有核心地位。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创新体系其他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开系统。微观层面的各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相互之间也进行着密切的联系与影响,相互之间进行着资源的交换与共享,进行着技术创新的广泛的合作。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还具有动态调整的特性,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向动态平衡。 自组织理论揭示出,开放的系统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充分的物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获得了足够的负熵,使系统向远离平衡的非平衡态发展,然后通过系统之间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促使系统向熵减方向即有序方向演化,从而形成新的有序结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就是这样一种开系统,不断的与外界进行着物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中获取资金、人才、信息等负熵流,从平衡状态到非平衡状态再到新的平衡状态,不断进行着动态的调整。 重要必要 折叠编辑本段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①依靠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 ②依靠自主创新实现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世界著名企业的共同选择 ③依靠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大中型企业的现实选择 ④依靠自主创新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已经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中国科学院以院地合作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4)共建院地合作机构,提升叹域创新能力 为实现中国科学院的优质科技资源与地方科技创新需求的匹配,中罔科学院以覆盖全国的科技资源体系为基础,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功能布局和学科布局及相应规划,以共建研究所、技术转移中心、应用技术研发转化中心和科技园等形式,实现高效的院地合作。当然,各类科研院所在地方并不是盲n设立。“科研能力的建设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互相协调、互相支撑;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体系,尤其要考虑区域的布局结构”。【41 如何选点,在哪里设置机构是中科院开展院地合作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让我们先看看中科院院地合作的基本态势(如图2)。 图2中科院院地合作态势图 注:2007年11月28日中科院与台州市签约成立“中国科学院台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2.共建院地合作机构的经验 (1)空间布局——向创新基础好的区域倾斜 选择那些对我国经济社会町持续发展有至关重要意义,既有众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受体,义有利于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区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创新成果时社会的贡献力度。中科院的研究成果在转化的过程中需要较高端的人才、较密集的生产要素和资本市场配合,因此,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科技资源基础厚蕈、企业总体发展情况较好,市场经济比较完备的地区就成为中科院院地合作的蕈点区域(如图2),这些地I)(丰富的科技基础及社会埘技术的强大需求能激发中科院现有创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院地合作更倾向于与区域创新能力较强的省份合作,而且院地合作与当地经济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2)功能布局——注重技术传播层次性 中科院进行院地合作的主要对象是政府与企业。这两类客户的需求并不完全一致。一般说来,中科院同政府合作的项目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第一,在政府的支持f,共建支撑某一产业发展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包括联合实验室、技术中心等;第二,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设具有某一领域认证资质的中介检测服务平台;第三,共建成果示范基地;第四,共建122高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第五、作为思想库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战略咨询服务。同企业合作的项目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企业需要技术支持时主动与中科院联系;其二,中科院通过中介平台向食业推介科研成果;其三,企业与研究所就某一技术难题共同研发。 为提高对客户的响应时间,弥补反应不足的缺口,中科院对设立的机构进行了科学分类。我们发现这些机构在命名上有小同的称谓,主要有“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创新)园”、“研发中心”、“研究所”四火类。依据这些机构成立时确市的R标及工作方向,我们按照它们对技术反应的时效进行系新归类(见表1)。 通过表l我们町以有这样的一种判断:对于企业来说,当他们需要技术支持时,总是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最近的技术平台获得支持,此时中科院的科技(创新)园是这类即时技术资源的最佳供给者;技术转移中心作为一类中介机构,能够把一段时间内技术供求情况进行归总,并为二者产生深层次交流与合作牵线桥搭;对于一些需要研究所与企业共同研发的技术难题来说,通过中科院设立的研发中心进行研发与中试,并在企业适时产业化;对于六个“年轻的”研究所来说,它们更多是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基于社会可持续 发展,研究最前沿技术这一层面设立的。中科院技术转移与万方数据

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科技专项

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科技专项 和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介 一、A类先导科技专项 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是中科院在中国至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战略研究基础上,瞄准事关我国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提出的,是集科技攻关、队伍和平台建设于一体,能够形成重大创新突破和集群优势的战略行动计划。 2010年3月31日,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规划,确认中科院组织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形成重大创新突破和集群优势。 1.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是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2011年中科院已将其列为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之一。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实施以来,在“细胞谱系的建立与发育调控”、“功能性细胞获得的关键技术”、“人工组织器官构建”、“干细胞应用策略的集成研究”四个项目取得的阶段性进展。 2.未来先进核裂变能 中科院于2011年启动了"未来先进核裂变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其中ADS嬗变系统项目和钍基熔盐堆(TMSR)核能系统项目作为其两大部署内容。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Accelerator 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以加速器产生的高能强流质子束轰击靶核

(如铅等)产生散裂中子作为外源中子驱动和维持次临界堆运行,具有固有安全性。ADS系统的中子能谱硬、通量大、能量分布宽,嬗变长寿命核素能力强,既可大幅降低核废料的放射性危害,实现核废料的最少化处置,同时还有能量输出,可以提高核资源的利用率,被国际公认为核废料处理的最有效手段。 钍基熔盐堆(TMSR)核能系统项目研究目标是研发第四代裂变反应堆核能系统,计划至2020年之前建成2MW钍基熔盐实验堆,形成支撑未来TMSR核能系统发展的若干技术研发能力,并解决钍铀燃料循环和钍基熔盐堆相关重大技术挑战,研制出工业示范级钍基熔盐堆,实现钍资源的有效使用和核能的综合利用。 3.空间科学 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规划后,中科院即启动实施的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将部署以下7个研究项目。(略) 4.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 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作为2011年首批启动的A类先导科技专项之一。该专项针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与碳减排的国际谈判以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最佳途径选择等重大科技需求,有效组织中科院和相关高校及部委相关单位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力量,深入研究我国的陆地碳收支定量认证、碳增汇潜力与速率、增汇技术与措施以及未来全球增暖情景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关系的不确定性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由此形成支撑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减排增汇、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的数据资源体系、科学知识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在温室气体

公司科技创新管理制度

公司科技创新管理制度

————————————————————————————————作者:————————————————————————————————日期:

员工创新成果管理评价办法 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矿井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充分调动各级员工创新积极性,引导和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根据集团公司相关管理制度规定,制定公司员工创新成果管理评价办法。 第一章总则 一、为了进一步鼓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提高公司竞争力,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根据我国《专利法》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以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的第七十七条、七十八条的有关规定;以及集团公司、煤业公司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矿业公司所属部门、各级管理、技术人员以及所有员工。 第二章技术创新类别和奖励范围 一、本办法所指创新为矿业公司所属部门、各级管理、技术人员以及所有员工为了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所进行的一切有价值的、能够产生持久影响力的技术改进和创造活动,包括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发明专利和技术改造。 二、管理创新指打破原来的管理模式、工作方式、方法,重新设计工作流程,合理汇聚、分配各种资源,实现工作效率、效益提升,员工素质、企业形象得到改善提高目标。技术创新指为了研发新技术或提升现有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而做出的各项改进、改善与发明(专利)等: (1)科技创新进步项目:创新完成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以及职务发明专利等。 (2)推广创新项目:对适用新技术的推广项目和已有工作的创新。 (3)管理创新成果:企业现代化管理体制、机制和方法的创新和应用(4)优秀技术决策,公开发表的论文。 (5)小改小革及合理化建议。 第三章创新评审和奖励机构 一、组织领导 成立员工创新成果管理评价委员会。 主任:党委书记经理 副主任:党委副书记、总工程师生产副经理安全副经理机电副经理开拓副经理经营副经理工会主席 成员:各专业副总工程师人力资源部部长党建部部长生产技术部主任生产技术部技术主任安全管理部主任工程师安全管理部 主任经管部主任工会副主席科协副主席团委书记为保证创新工作日常开展,成立员工创新成果评审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科协。 办公室主任:科协副主席(兼)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研究生导师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结合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有关导师岗位改革的精神,特制定本工作条例。 第二章导师岗位职责 第二条导师要为人师表,做到教书育人。不仅要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而且要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品德情况,特别要在严谨治学、科研道德和团结协作等方面对研究生提出严格要求,并配合研究生部做好研究生的各项管理工作; 第三条导师有义务根据研究生部的统一安排,进行招生宣传,深入高校进行学科前沿讲座,组织生源,参与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命题、阅卷和面试等工作; 第四条研究生入学后,导师应详细介绍研究方向,并根据培养方案要求,结合研究生具体情况,制定培养计划;指导研究生选课,并定期检查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情况; 第五条导师应指导研究生做好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帮助研究生把握研究方向,指导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并保证论文研究经费; 第六条导师有责任为研究生讲授专业课程或开设反映当前本学科发展前沿的专题讲座,编写研究生教材; 第七条导师应配合研究生部做好研究生中期考核和筛选工作。对品行不好、身心健康状况不佳或学习成绩不合格、或因其它原因不适合继续培养的研究生,导师有责任提出终止学习或其它处理意见; 第八条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认真、负责地审阅、修改和把关,并对论文质量和水平做出学术评价; 第九条导师应协助、配合有关方面做好毕业研究生的思想总结、毕业鉴定和就业指导工作。教育研究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特别要注意选拔专业基础扎实、思想作风正派、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品学兼优的毕业研究生,充实到我院科研、管理队伍中去。 第十条导师应开展研究生教育研究工作,不断探索和掌握研究生培养、管理工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研究所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激励在学研究生勤奋学习、创新进取,强化研究生的职责义务意识,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根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奖助学金管理指导意见》〔院发学字(2010)95号〕的文件精神并结合研究所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 第二章奖助学金发放对象 第二条凡学籍关系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培养单位为过程所的研究生,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献身科学事业,立志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学业成绩优异或在科学研究中有创造性,绩效突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及团结协作精神者,均可享受奖助学金。 第三条定向培养、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按照相关管理办法执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章奖助学金结构及发放标准 第四条奖助学金分为普通博士生、硕博连读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生三个层次设立。 第五条奖助学金包括发放项目和抵扣项目。 发放项目由普通奖助金、等级奖学金、三助奖酬金(即“助研/助教/助管”酬金)、补贴四个部分构成,其发放标准详见“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生奖助学金一览表”:

表一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生奖助学金一览表(单位:元/月) 2

注:1. 专业学位硕士生和普通博士生三年级以上(不含三年级)研究所不再负责提供奖助学金 2. 研究所已提供的研究生住宿、医疗等补贴,均由“暗补”变成“明补” 3. 硕博生自入学开始为博士预科阶段,享受博士预科待遇;硕博生通过中期考核后正 式转入博士阶段,享受博士待遇。硕博生未能通过中期考核的转为硕士培养,学习年限为四年,且应返还为其多支付的相关费用(与同级硕士研究生相比) 4. 生均:代表课题组的所有研究生平均值。应发合计按研究生工作情况可上调和下调。 应发合计包含伙食补贴。 抵扣项目包括住宿费、伙食补贴、医疗保险等。 第四章等级奖学金和助研奖酬金的发放 第六条等级奖学金的发放与研究生考核相挂钩。经课题组考核被评选为优秀或合格研究生者享受等级奖学金。对于学习工作不努力且屡教不改、考核成绩为不合格、或有违规违法行为的研究生,等级奖学金予以核减或停发。 第七条助研奖酬金面向担任助研岗位并做出工作贡献的研究生设立。 第八条课题组应将助研岗位及相应职责要求在内部予以公开,研究生须经导师同意后申请助研岗位,并与课题组负责人、教育办签署岗位任务书。如有调整,于每月的20日前报教育办。 第九条受聘助研岗位的研究生,须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完成工作任务,接受课题组考核。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减发或停发助研奖酬金: 1.不能履行岗位职责或工作考核不合格者; 2.不能按计划完成开题报告或论文进度者; 3.不遵守所内规章制度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者; 4.无故不参加研究所组织的重要活动者;

企业创新管理制度

企业创新管理制度 1.技术创新与自主品牌战略 1.1促进公司技术创新项目立项管理工作,规范公司技术创新项目管理行为,在创新过程上和经费上充分保证创新研发及市场运作。 1.2促进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体系, 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自主品牌建设。 1.3改进和完善公司技术创新激励政策,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源”,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公司快速发展。 2.组织机构建设

2.1技术创新项目评审委员会:由公司领导、技术总监、产品总监与系统架构师为主要成员组成,负责公司创新项目的整体规划与研发管理,授权新项目的研发与上线,确定开发的优先级,并决定项目资源的分配,对研发项目的生命周期进行监控与管理。技术创新项目评审委员会对公司技术创新项目的立项、奖励资金分配及验收进行评审。 2.2项目管理中心:由公司领导、技术总监、系统架构师、研发/项目经理、产品经理为主要成员组成,负责建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并结合公司自身的业务和行业特点,为组织量身定制项目管理流程、培养项目经理团队、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对项目提供顾问式指导、开展多项目管理等,以此确保项目成功率的提高和组织战略的有效贯彻和执行。 2.3质量部: 由技术总监、系统架构师、测试组长为主要成员组成,负责建立产品研发的规范流程与质量管理体系,监督检查并报告研发产品的过程与质量,并监督项目团队加以改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2.4研发团队:是创新项目研发的具体执行机构。公司指定的项目经理为团队的负责人,团队成员主要由研发经理、技术开发人员组成,负责公司创新项目的研发过程(项目计划、工程开发、项目质量监控与改进)和产品升级、维护直至最终版本的交付验收。 2.5开发协作部门(商务/运营/品牌):负责产品研发过程的顾问及业务指导,协助完成产品的需求调研、市场调研、资料收集与反馈,协助创新项目的产品转化。 3.技术创新项目立项申报及专项奖励资金 3.1 一般规定 3.1.1 技术创新项目立项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强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遵守科学决策、竞争择优、公正透明的原则。 3.1.2 技术创新奖励资金是公司为促进经评审立项的技术创新项目而设立的专项鼓励性资金要遵守公正透明、专款专用和符合财务制度的原则。 3.2 项目立项申报 3.2.1技术创新项目征集采取主动选项和公开征集相结合的方式。 ①、主动选项:是指公司技术中心结合行业生产和科技发展中的重大通用技术和

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中央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积累时间最长、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最为完善、总体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一类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央企从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出发,坚持依靠技术创新支撑和引领业务发展,大力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如高速铁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西气东输等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认真归纳总结现有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典型央企的成功做法 为充分掌握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简称航天科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国家电网)等10多家典型央企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案例分析。依据对典型央企的实地调研情况,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六方面内容。 1.1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建立起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决策和规划体系一是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按照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

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公司实际,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驱动力为核心,制定公司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战略重点,确定年度计划,并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运用一代”的思路,制定有序接替的科研计划体系。二是设立科技决策规划与管理体系。设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公司重大技术创新战略问题决策。同时,为了落实公司科技战略规划、规范科技管理工作,央企集团层面大都设立了行使科技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负责公司科研项目管理、科技规划计划、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研成果管理、科技奖励、考核监督指导下属单位科技管理工作,以及对外科技交流等;在子公司层面,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对口部门,配备专职科技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科技规划和项目建议计划编制,组织科技项目实施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等。三是组建辅助科技决策的专家咨询团队。部分央企设立了专门的技术咨询委员会,由内外部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对重大事项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有的央企在技术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还按领域组建专业分委员会,为公司各类技术决策提供咨询意见,支撑公司科技决策。以航天科工为例,公司建立了以顶层战略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决策机制(图1)。公司成立了由“一把手”负责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

公司技术创新工作总结

公司技术创新工作总结 公司技术创新工作总结(一) XX公司一直以来全面贯彻和响应一冶技术创新的指示精神,努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和增强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企业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科技进步长效机制,不断总结技术创新工作经验,努力推动公司科技创新并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换,为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动力。 一、组建公司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领导 为了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领导工作,XX公司在成立以党委书记、总经理梅国庆同志为组长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与推进公司的科技创新工作。同时,健全和完善以公司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以各项目经理部和各经济实体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比如说青山搅拌站,以市场为导向抓好科技创新工作,不仅建立了自身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同时也制定了技术创新的奖惩标准来激励广大员工积极投身技术创新管理工作。各基层单位纷纷建立和健全自身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创新工作氛围。 二、大力推广专利意识,积极申报专利,努力打造XX公司知识产权

经过五十多年的市场闯荡,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申报专利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JA公司领导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20XX年年初及时召开了XX公司首次科技大会,这次会议上,我们认真地总结了公司的技术成果和技术优势,也客观地指出了我们技术创新工作的薄弱环节,分析了XX公司的技术创新形势,让公司上下明确了技术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吹响了打造JA公司自主知识产权,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号角。在这次会上,我们把专利意识的推广作为重要的一项议程,邀请了专利工程师对公司的中层干部和技术负责人做了专利知识讲座,这对全公司上下进一步形成申报专利的氛围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专利的选题和申报上面,我们积极面对,首先是发挥各经济实体和各项目部的技术优势,调动基层技术人员申报专利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二是工程项目管理部在课题的选择上,在各单位自身优势与专利技术的结合上加强指导,我们多次来到各基层单位,与技术人员进行座谈,深入挖掘创新点。三是积极加强与一冶技术中心、技术部和专利公司的沟通与联系,邀请专利工程师多次到我公司进行授课,为我们传道解惑。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公司20XX年申报并受理6项专利,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各3项,其中3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得授权。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简称宁波材料所),是中国科学院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向“创新跨越、持续发展”推进的新阶段,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建设的一个新的直属科研机构。 目录 编辑本段 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

这标志着中国科学院在浙江省设置研究机构“零的突破”。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还就研究所建设的具体事宜共同签署 全景 了《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建设备忘录》。 宁波材料所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理事会由中国科学院和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第一届理事会于2004年5月29日召开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研究所的《章程》。《章程》中规定,宁波材料所将报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事业法人单位,纳入“知识创新工程”的支持范围。 位置 宁波材料所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国科学院与地方各级政府共同制定的办所方针,通过集成技术、整合资源,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成为促进成果转化的一个动态平台。在中科院及浙江省和宁波市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宁波材料所的筹建工作进展顺利,预计2006年底全面完成各项基本建设,2007年初开始投入正常使用。与此同时,研究所将以灵活的方式,引进人才、组织项目,边建设、边运行,力争使“硬件”设施建成验收之日,即为部分“软件”成果取得收获之时。 编辑本段领导 所长:崔平 全面领导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工作。分工负责人事教育、资产财务和行政后勤工作。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作为guestscientist在德国萨尔大学、意大利第三世界科学院理论物理中心、日本京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工作,在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访问

公司科技激励创新管理办法

公司科技激励创新管理办 法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关于印发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 励办法的通知 公司各单位、机关各部门: 为贯彻执行国务院《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奖励集团公司在科学技术进步中作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加速企业现代化建设,现将修改后的《****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 二○○七年**月**日 附件 ***有限公司 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国务院《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鼓励创新,奖励集团公司在科学技术进步(以下简称科技进步)中作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加速企业现代化建设,根据水利部及黄委会关于科技进步奖励的有关规定,结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其分公司、子公司(包括各分、子公司对外施工建设取得成果)。

第三条设立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励评审委员会,负责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的评审工作。每年评审、奖励一次。评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 第二章奖励范围 第四条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励范围包括: 1、应用技术研究类:在黄河及城市防汛、水库运用、电力生产、工程施工、冶炼、多种经营等研究中有较大科学技术创新,并经实践证明具有明显效益的;或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中有所创新,提高了科技含量,取得明显效益的。 2、科技信息、标准化成果类:在科技信息处理和标准化创建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或环境效益的。 3、企业管理研究类:在管理方法、管理思想、经营决策、项目论证等方面有所创新,经实践证明能提高效率、加强企业管理,取得较大社会、经济、安全效益,推动企业发展的。 第三章奖励等级及标准 第五条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励等级分一等、二等、三等、优秀奖四个等级。 第六条获奖成果的奖金:一等奖为12000元,二等奖为8000元,三等奖为4000元,优秀奖各单位视情况自行奖励。 第七条对企业科技进步有特殊贡献的、且特别重大的科技成果,由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励评审委员会提议,经集团公司领导批准,可以重奖。 第四章成果评审及授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