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管理制度样本

门急诊管理制度样本
门急诊管理制度样本

门、急诊首诊负责制

一、首诊医师对其所接诊诊断已明确患者应及时治疗。若病情需要留观测室观测治疗病人,首诊医师应将病例记录清晰后收入观测室,由观测室医师继续治疗。若需要住院治疗者,首诊医师在完毕门诊病历记录后开具住院证,收住院治疗。病房不得回绝收治,特别是危、急、重病人。如收治有困难时,应向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报告,协调解决。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

二、遇到复杂病例或诊断未明病员,首诊医师应承担重要诊治责任,并负责邀请关于科室会诊。诊断明确后及时转关于科室治疗。诊断不明确者收住重要临床体现有关科室。

三、对复合伤或涉及多学科危急重病人,在尚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一方面由首诊医师负责救治。首诊医师在实行必要急救同步,及时邀请关于科室会诊、协同急救。必要时告知医务科或总值班人员,以便及时调集各关于科室值班医师、护士等关于人员参加急救。诊断明确后及时转重要疾病有关科室继续治疗。在未明确收治科室时,首诊医师应负责究竟。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和迟延急救。

四、对危重、体弱、残疾病人,若需要进一步检查或转诊或转科或入院治疗,首诊医师负责与关于科室联系并安排医务人员做好护送及病人交接手续。如患者确需转院,且病情容许搬动时,由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向医务科报告,贯彻好接受医院后方可转院。

五、患者在门、急诊治疗过程中病情突然变化,首诊医师要到场解决。若涉及她科疾病,应在进行必要紧急解决后,请关于科室会诊或转诊。禁止互相推诿。

门、急诊急救制度

一、急诊值班人员不得对危重急症以诊断不明,经济问题或其她任何理由延缓急救。

二、急诊值班人员在联系关于科室协同急救或联系住院入院时,应不放松对病员急救。

三、对危及生命严重创伤,经紧急解决后,有关值班医师应安排病员直接送手术室急救,而不应当强调常规术前手续或入院手续,一面延误急救时机。

四、急救全过程状况,必要认真、精确、及时记录。

五、急救过程中,应依照实际病情向家属或陪护人员阐明病情危重因素、限度、及预后,以获得必要理解和配合。

六、如因检查、入院等因素需要搬移病人时,必要充分考虑到病情及生命体征稳定与否,以及病员家属或陪护人对病情理解、理解限度。必要时应对此作出书面记录。危重病人搬运途中应由急诊护士护送,必要时医师协同护送。

七、遇重大突发事件或公共卫生事件,如涉及到法律,纠纷病员,在积极救治同步。值班医师、护士应及时向科主任、医务科(白天)、总值班(夜间)报告,并解决医疗费用、住院手续等,必要时以书面形式向医务科报告、备案、必要时向主管院长请示报告,因临床需要,总值班以及有关人员应及时到现场进行协调解决。

八、自动出院病人家属应在病历上签字,值班医师酌情书写一份病情简介由家属带出院。

门、急诊科室工作制度

一、急诊科必要24小时开诊,节假日照常接诊,工作人员必要明确急救工作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急救制度、程序、职责、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急救技术,实行急救办法以及急救制度、核对制度、观测室工作制度、留观病历书写制度、会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二、值班护士不得离开接诊室。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及时告知关于科室值班医师,同步予以一定解决(如测量体温、脉搏、血压等)和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来院精确时间、单位等项目。值班医师在接到告知后10分钟不到医师,急诊室护士随时告知医务科、,门诊部或总值班室,与关于科室负责人联系。查清因素后予以严肃解决。

三、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医师担任急诊工作,每人任期不得少于6个月,实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进修医师经科主任批准报医务科、门诊部批准,方可参加值班。

四、急诊科各类急救药物、器材要精确完善,有专人管理,防止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急救需要。

五、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精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测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症患者应在急诊科就地组织急救,待病情稳定后在护送病房,对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应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急诊医师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患者。

六、急诊患者收入急诊观测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好医嘱,急诊护士负责治疗,对急诊患者要密切观测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用治疗办法,观测时间普通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1周。

七、遇重大急救患者须及时报告医务科、门诊部,关于领导亲临参加指挥,凡涉及法律纠纷患者,在积极救治同步,要积极向关于部门报告。

门、急诊观测室工作制度

一、危重症不适当搬动病员,符合住院条件,一时不能入院病员,不符合住院条件,单依照病情尚须观测病员,可留观测室进行观测。

二、各科急诊值班医师和护士,依照病情严密观测,及时治疗。凡收入观测室病员,必要开好医嘱,并有交接书写记录,留观24小时以上必要书写观测病历,同步做好护理记录,随时记录病情及解决通过。

三、急诊值班医师早晚各查房一次,重病随时巡逻和解决。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及时修订诊断筹划,指出重点工作。

四、急诊观测室值班护士,要随时积极巡视患者病情,输液,給氧等状况。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并及时记录。

五、值班医护人员对观测病员随时变化,要随找随到床边巡逻和解决,以免延误病情。

六、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对留观病员,要准时详细认真地进行交接班,重要状况应做好书面记录。

七、急诊观测室病床设立,床单位物品均应按医院住院病房统一规格,统一规定,规范化管理。

八、各室应保持安静、整洁、清洁、安全。室内禁止吸烟。

九、留观测时间普通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一周。

门、急救药物、物品管理制度

一、建立急救车药物、物品基数本。急救药物、物品做好五固定:定数量品种、定点防止、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二及时:及时检查维修、及时领取补充。

二、急救必备物品齐全、性能良好,处在备用状态,完好率100%。

三、急救药物齐全,标签清晰,无变色、变质、过期失效、破损现象。每个药盒只能放置一种药物,按药物有效期放置和使用。

四、急救药物、物品使用后,24小时内补充齐全,及时封存。如因特殊因素无法补齐时,应及时交班,并报告护士长协调解决。

五、封存急救车管理:封存前护士长(或分管护士)和另一名护士按基数本清点药物、物品,核对无误后用封条封存,双人签字并填写封存时间。护士每班检查封条完好状况并做好记录:每月由护士长和分管护士启封检查急救车内药物、物品一次,并做好记录。

六、非封存急救车管理:每班按基数清点药物、物品,并做好记录,分管护士每周检查一次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帐物相符。

注:1、急救车封存:

使用统一一次性封存条,按规定黏贴封存条。

按规定在封存条上注明封存时间。

一种月启封检查一次。

车内药(物)品应在距失效日期前两个月更换。

封存着双人签名。

封条一经启动、或疑有损坏,应及时按基数本重新核对、清点、封存者双人签名。

2、急救车检查内容:药物:贮存条件与否适当,数量、规格等与否与药物清单上所列相符,与否过期、变质、标签脱落或模糊不清;物品:名称、数量、规格、有效期、与否属

于完好备用状态。

门、急诊留观病例书写制度

急诊病历(涉及留观病历)书写简要扼要,重点突出、及时、精确、自己清晰,不得涂改。

急诊病历书写规定:

一、急诊病历应当由接诊医师在患者就诊时及时完毕,书写每项医嘱,治疗以及病程记录时间均要详细到分钟。

二、体格检查部位要全面仔细,又要重点突出,并及时记录。大体涉及:

1、要有全身普通状况及生命体征记录。

2、心律不齐病人应至少听一分钟心率后再记录。

3、疑脑部疾病时,应有神志、呼吸、瞳孔、颈项反射灯记录。

4、心、肺、腹部、生命体征等,应写详细数据或内容,不能以“正常”代替。

5、中毒病人要写明服毒时间、毒物名称及剂量,来院时间,以及神志、瞳孔、心、肺体征等。

6、急腹症病人要记录腹痛时间、性质、有无包块及腹膜刺激征等状况。

7、女性腹痛病人要有U月经史记录,必要时请妇产科会诊。

三、祈求她科会诊,应将会诊目及本科初步意见在病历上填写清晰,被邀请会诊医师应在祈求会诊医师应在会诊病历上填写检查所。留观24小时以上必要书写留观期间观测记录,同步作好护理记录,随时记录病情及解决通过。

门、急诊会诊制度

一、如遇需其她科室解决重危病人,首诊科室人员不得推诿,应争分夺秒采用最基本急救办法,然后告知相应科室参加解决,并作口头交接班。

二、紧急状况下,经治人员或科室先电话告知规定急会诊,被邀科室人员须于5分钟内

急诊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急诊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急诊科是医院文明服务的重要窗口,工作纷繁复杂,护士每天要和不同年龄、性别及患不同疾病的患者接触,要求护士不仅有高度的责任心,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有定的法律意识,热爱本职工作,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形成有序的工作作风。把好护理质量安全,是医护工作的集中表现,是对护理工作效果的评价,是衡量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和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影响护理安全主要有四大因素:人、技术、设备、药品。在四大因素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因创造一切的是人,影响一切的也是人,人的思想素质、责任感、事业心、质量观、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均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安全的成败得失。工作中应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严格要求自己,避免失误。 由于医疗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在工作过程中医疗纠纷可能随时存在和发生。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实行“举证倒置”后,加重了医护的责任,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具有法律意识及预防意识:工作中必须学会主动规避医疗纠纷,减少和控制因医疗纠纷引发的不良后果,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工作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患

于未然。一要有法律意识,学法、懂法、遵法。让一切护理行为符合法律规范。二要有预防意识,应以预防为主,争取主动,不要等纠纷形成后再来解决。日常工作中要善于堵漏洞,要全程防范,抓好每一环节,才能形成终末效果。 2、审慎负责:护理操作进程和各项护理指导都是长期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每一环节必须遵循科学原则,稍有疏忽都可铸成大错,甚至危害患者的性命。因此,需要医护人员不断充实和新知识,才能增加自己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能力,严格把关,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才能做到稳、快、细。查问做到不凭印象、不凭感觉、审慎无误,这是护理安全管理的关键所在。 3、团结协作,唤起有意注意:安全问题是医院工作的中心,医疗差错、事故不仅造成病人及家属的重大损失,而且招致社会信誉下降,病人群体的安全感丧失。在医疗进程中,护理人员与病人交流,接触的机会最,时间最长,加之护理工作的繁忙,琐碎及操作的重复性,因而发生差错的机会增多。在工作中必须做到:(1)鼓励护士间的团结协作,唤起有意注意;(2)倡导人之关怀,调控负性情绪;(3)提倡不断提高,不断改正的精神;(4)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业务水平。 4 、严谨语言行为,保持和谐关系:护士在病人及其家属的交流中,要谨言慎行,若有语言行为的疏忽,极易

急诊科制度

急诊科管理制度汇编 急诊科工作制度 1、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急诊工作能力,人员相对固定,值班医师胜任急诊抢救工作。 2、实行24小时开放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接诊。为急诊患者提供药房、检验、医学影像等及时连贯的服务。 3、急诊病人就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畅通,急诊会诊迅速到位。对急诊病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严肃、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病员应立即请上级医师诊视或急会诊。 4、对危重不宜搬动的病员,应在急诊室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对立即须行手术的病员应及时送手术室施行手术。急诊医师应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 5、急诊室各类抢救药品及器材要准备完善,保证随时可用。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便于使用,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 6、急诊室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做好交接班,严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各种危重病员抢救技术操作程序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7、急诊室应设立留院观察病床,病员由急诊医师和护士负责诊治护理,提高救治水平。要认真写好病历,开好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地采取诊治措施。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48小时。 8、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遇重大抢救,需立即报请科主任和院领导亲临参加指挥。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和无名氏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急诊病人不受地域与医院等级的限制,对需要转院的急诊病人须事先与转去医院联系,取得同意后,方得转院。 抢救室工作制度 1、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设有危重症抢救流程图。 2、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3、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4、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 5、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时重新灭菌。 6、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7、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8、每次抢救病员完毕后,要做现场评论和初步总结。 急诊观察室制度 1、不符合住院条件,但根据病情尚须急诊观察的病员,可留观察室进行观察。 2、急诊值班医师和护士,根据病情严密注意观察、治疗。凡收入观察室的病员,必须开好医嘱,按规定及时书写病历,随时记录病情及处理经过。 3、急诊值班医师早晚各查房一次,重病随时。骨干医师每日查房一次,及时修订诊疗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天门市第三人民医院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一、目的 完善院前急救设施配备,加强人员配备管理,利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不包括大型灾害事故急救)。 三、职责 (一)、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督促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及药品。 (二)、由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生、护士、司机。 (三)、由护士长、护理责任护士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并经常保持救护车箱内的卫生。 (四)、由出诊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工作,并做好记录。 (五)、救护车司机要熟悉本区交通情况,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 四、工作程序: (一)、救护车设施策划及配置:由急诊科主任负责救护车设施策划和配置,所需设施及通讯器材,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申请、领用。(二)、值班人员准时接班,熟悉了解上一班的救护情况,坚守岗位,认真作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

(三)、值班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详细记录时间、地点、行车路线、病情或受伤情况,要求呼救者提供联系电话(且不要随意使用该电话)以便随时联系,并立即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和司机在5分钟内出诊。不得拒绝出车。 院前急救内容: 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时,对患者应有高度负责精神,应立即检查患者,动作迅速,处理果断,根据病人情况可就地或就近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回医院进一步抢救,转送过程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3个以上的重伤者,应迅速报告科主任是否增援。 1、现场急救:目的在于挽救和维持基本生命,减轻途中痛苦和并发症,强调对症治疗。 ①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包括吸氧、吸除痰及分泌物,呼吸兴奋剂,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 ②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有生命危险的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等)。 ③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急性脑血管病的处理,预防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治疗、控制癫痫等)。 ④急性中毒、意外事故处理。 ⑤脑、胸、腹、脊柱、四肢以及其他部位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⑥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 2、途中救护: ①合理转运分流患者,但对转运伤病员要求快速安全。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标准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门诊和急诊科(部、室)(以下简称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宣教和培训、监测与报告、预检分诊、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医疗废物处置等。 本标准适用于提供门急诊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WS/T 511—2016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12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WS/T 524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原卫生部2003年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原卫生部2003年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原卫生部2009年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原卫生部2005年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医疗保健相关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患者或就诊者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疗保健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染。 3.2呼吸道卫生respiratory hygiene 呼吸道感染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1m以上距离的一组措施。[WS/T 511-2016,定义3.4] 3.3安全注射safe injection 对接受注射者无害,使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 3.4安全注射装置safety-engineered devices 用于抽取动静脉血液、其他体液或注射药物的无针或有针的装置,通过内在的设计使其在使用后能屏蔽锐器,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4 管理要求 4.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4.1.1 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应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门

急诊科工作管理制度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工作管理制度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急诊科2007 年12 月 修订目 1.急诊岗位责任(值班)制度 2.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3.急诊接诊、转(院)运与入 院护送制度 4.急诊抢救制度 5.急诊程序与注意事项 6.急诊首诊负责制度 7.急诊病历书写制度 8.危重病交接班制度 9.急诊会诊制度 10.急诊收住制度 11.急诊科三级查房制度 12.急诊病例讨论制度13.抢救室和观察病区医师职责 14.急诊诊区规章制度 录 15.急诊清创(手术)室规章 制度 16.创伤外科规章制度 17.急诊医务人员教育与培训 制度 18.紧急外派抢救制度 19.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急救汇 报制度 20.仪器设备使用维护制度 21.急诊科院内急救预案 22.急救中心紧急特发事件处 理预案 23.传染病报告及处理预案 24.急诊轮转工作须知 一、岗位责任(值班)制度

1.急诊科工作人员(包括轮转急诊工作人员及急诊药房、检验、挂 号收费等人员)应熟悉各自岗位制度有关条文,充分理解急诊工作中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度的重要性。急诊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并不得以不符合医院规定的理由推诿病人。 2.工作人员上岗时做到衣帽整洁、佩带胸卡。实行首问负责制,全 心全意为病患服务,做到态度和蔼,有问必答,工作热情、主动、认真负责。 3.据医院规定,急诊科实行医疗服务承诺制。急诊工作人员应严 格遵守卫生部和我院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和医院工作人员守则,自觉学习遵守“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等有关法规,增强法制观念。 4.急诊科值班人员必须坚守本工作岗位,严守工作纪律,不得做 与急诊医疗工作无关的事情,随时准备应诊、抢救病人。 5.各科急诊值班医师在急诊科护士呼叫后必须在5 分钟内到达急 诊科应诊急诊病人。 6.值班人员不得提前下班或迟到上班,准时交接班,一般情况不 得私自调班或代班。如确实需调班,应经科主任的同意后,由排班医师改动排班表,然后上报医务科、人事科,责任到人,严防医疗事故发生。 7.值班人员负责本班次急诊应诊和抢救等医疗工作,值班人员严 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各种常用的抢救常规、技 术和抢救设备的操作程序。严格执行各种危重病抢救操作程 序。

急诊科基本规则制度

急诊科基本规章制度 第一章.急诊科管理制度 第二章.急诊首诊负责制 第三章.急诊三级医师负责制 第四章.急诊会诊制度 第五章.急诊抢救制度 第六章.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第七章.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第八章.急诊交接班制度 第九章.急诊死亡报告制度 第十章.急诊绿色通道制度 第十一章.急诊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第十二章.急诊收住院制度 第十三章.急救物品、药品管理制度 第十四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人员紧急召集制度 第十五章.医患沟通制度 第十六章.法定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的群发症状的疫情上报制度 第十七章.急危重症优先处置制度

第一章急诊管理制度 一、急诊科是医院医疗前沿和面对病人的重要窗口之一,急诊科医务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主动热情、及时迅速、准确 无误的处理每一个急诊人。 二、各科急诊接诊实行24小时负责负责制,未设置日常急诊接诊室的其他科室有医疗任务时由急诊分诊台传呼应诊,随叫随到。 三、急诊实行首诊负责制,由分诊台护士指定就诊科室,各科医师 不得拒诊。有争议时,由急诊科主任和医务科行使决定权。 四、派往急诊科的医师必须具有三年以上临床经验,在急诊科工作至少固定二个月以上,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及实习护士不得派到急诊科单独值班。 五、不在急诊室做班的其他各科急诊医师及各科担任急诊二线班的 医师应在急诊科留有联系电话等。 六、凡遇有下列情况急救时急诊值班医师应向急诊科主任汇报,并向医务科、院总值班或医院领导报告: (一)接诊大批外伤、中毒或传染病患者; (二)重大抢救,需前往现场实施; (三)有涉及法律问题或存在医疗纠纷隐患的伤病员;

(四)经费不足但需立即抢救、住院或手术的病人。 七、凡急诊科经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人,均应进行死亡病例讨论,着 重讨论对患者的诊断、抢救经过及死亡原因,总结经验与教训,并做 好详细记录。 八、各种抢救药品、器材、设备应当定人、定位、定量保管、配备 齐全,每日检查,使之处于齐备和功能完好的状态。急诊科的急救器材、设备和药品. 等一律不得外借,特殊情况须征得主管院长的签字同意。 九、病人在急诊抢救室留置一般不应超过24小时,在急诊观察室一般不得超过72小时,急诊的急危重病人待病情基本稳定后,一旦 诊断明确,应及时收入相关科室住院治疗,住院途中注意事项或可能发生的意外应由主管医师向病人或其家属交待清楚,必要时由患者家属签字同意转送病房。 十、各临床科室每天必须留出1~2个床位优先收治急诊病人,急诊科医师及在急诊科值班的医师有权按规定签收急诊病人,任何科室不得拒收。当病情涉及多个学科,收治去向有争议时,由急诊科主任、副主任或副高以上咨询医师决定,必要时由医务科裁决。 十一、病情危重的病人在离开急诊科前,经管医生或当班护士要通知病房做好接收及抢救准备后再行转送。急诊科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派医师或护士携带氧气袋等抢救仪器将病情危重的病人护送至病房, 护送人员将病人送达病房后,必须与病房医护人员交待完病情后,方可离开。

门急诊工作制度

门诊、急诊管理制度 门诊工作制度 1.门诊主任在主管院长领导下,负责门诊的医疗、行政管理、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各科室的门诊工作,各科主任、副主任应加强对本科门诊的业务技术指导和考核,各科应确定一位主治医师或副主任担任门诊组长,协调科主任做好本科门诊管理工作。 2.门诊各科室应按时应诊,节假日期间由医务科安排相关科室在规定时间应诊。各科排班表报门诊部。 3.各科室参加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在门诊部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人员调换时应与门诊部共同商量。 4.门诊医护人员应派有一定经验的医师、护士担任。 5.科主任、主任医师每周至少出门诊一次,解决疑难病例,副主任医师每周不少于两次门诊。 6.对病人要进行认真检查,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认真书写病历,处方及门诊日志。科主任或门诊负责医师应定期检查门诊医疗质量。 7.各科医师严格执行诊断证明书书写管理规定。 8.门诊检验、放射等各种检查结果,必须做到准确、及时。门诊手术应根据条件规定手术范围。一是要加强对换药室、治疗室的检查指导,必要时要亲自操作。对病情不适合门诊处置的病人,要收入院或转院治疗。 9.充分利用现代检查手段,近早明确诊断。对不能确诊的阴暗重病人或二次复诊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珍视。 10.各科门诊固定人员与病房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床使用及病员出院情况,有计划的接收病人住院治疗。 11.专科、专病门诊必须按时出诊,以保证病人顺利就医。 12.加强检诊,做好分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各传染病诊室应做好疫情报告。 13.门诊禁止吸烟,保持清洁整齐,改善候诊环境,加强候诊教育,宣传卫生、防病、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知识。 14.门诊工作人员要做到关心、体贴病院,态度和蔼、有礼貌、耐心解答问题。尽量简化手续,有计划的安排病人就诊。 15.门诊医师应科学用药、合理用药,尽可能的减轻病员的负担。 16.对基层或外地转诊病人要认真诊治,在转回基层或原地时要提出诊治意见,需转外诊治的病人应由临床正、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签字。

急诊科病房管理制度

急诊科病房管理制度 篇一: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 医务人员医德规范 一、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 二、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态,都应一 视同仁。 三、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四、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五、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 六、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 七、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医师行为规范 一、对急诊病人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不推诿病人,危重抢救病人要及时抢救,不得延误治疗。 1 二、对病人诊断和治疗,要认真、及时、准确。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给假的原则。 三、廉洁行医,自觉抵制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不以医谋私,不开人情方、人情假、假证明,不“搭车”开药,不收受“红包”。

四、认真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上级医师既要指导业务,传授技术,又要抓医德、带作风、带思想,同级医师要紧密配合,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下级医师要尊重上级医师,虚心学习。 五、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发扬学术民主,教学、科研不能损害病人健康、利益,不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不嫉贤妒能。 六、严守医密,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不泄露病人隐私,更不允许利用隐私要挟病人。 七、认真、及时、准确书写病案,不准涂改、伪造、隐匿和销毁病案及各种原始资料。 八、在诊治过程中,严格执行诊疗、技术操作常规和有关规章制度。 九、积极预防差错事故,一旦发生要及时挽救,严格执行报告制度,不准隐瞒和私自了结。 护理人员行为规范 一、遵守院规、着装整洁、态度和蔼、仪表端庄、行为文 2 明。 二、工作态度端正,做到清廉正直,接待病人热心,接受意见虚心,解释工作耐心,护理工作细心,一视同仁,出以公心。 三、对工作认真负责,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认真执行“三查七对”等工作制度,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四、树立“敬业、爱业”精神,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护理业务水平。 五、医护密切配合,认真执行医嘱,按时巡视病人,观察病情,抢救及时,认真交接班,准确记录,切实做好病员护理。

急诊科管理制度样本

急诊科管理制度 1、急诊科属一级临床科室,隶属于院部直接领导,业务工作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与指挥。 2、急诊科的业务工作无条件的接受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等职能科室督导.检查.评判、协调,以及差错事故的认定和各种纠纷的裁决。 3、急诊科医师按院部规定采取固定与轮换相结合的方式,轮换医师一般采取年?1年轮换制;急诊科护士采取固定制,人员的增补由分管院长和护理部决定。 4、急诊科实行全天候24小时应诊,全体医护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且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确保能够胜任急危重症的抢救和日常诊疗工作。 5、急诊科实行科主任负责制,主持日常业务工作、科室管理和重大抢救的组织、指挥与协调等事宜;护士长协助科主任搞好科室管理,并具体负责日常护理工作。 6、全体医护人员必须以”精湛、热忱、团结、奉献”的招医精神为工作准则,作到身体力行。 7、全体医护人员要时刻牢记”挽救生命.减轻病痛、明确诊断、确保安全”的基本工作任务,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一切工作都要突出方便、快捷、高效、优质; 8、全体医护人员必须严守工作岗位;严格遵守院、科两级制定的各项规童制度和业务规范;严禁无故脱岗、空岗与宦岗,特殊事情要严格请、

消假,因故暂离要作到向有关人员说明具体去向与大致时间。 9、遇有重大灾害性事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要迅速向有关领导和职能部门报告,实行全院一盘棋的大急诊救治体系,迅速启动相关预案。 10、凡涉及法律、刑事、纠纷的事件,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必须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11、要恪守文明礼仪规范,作到语言文明、举止大方;工作时间衣帽整洁、挂牌上岗;注意各工作与生活环境卫生。 急诊首诊负责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急诊工作质量,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贯彻便捷、安全、高效、优质的服务理念,急诊科必须始终不渝的贯彻首诊负责制: 1、无论病员自己挂号来诊,还杲经院前急救科接送来诊,凡是经急诊分诊后其第一个接诊病员的医师即为首诊负责医师。 2、首诊医师应以对病员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按急诊接诊制度执行,一旦接到指令危重病人必须立即靠到床边、一般病人不超过15一30分钟开始处理。 3、首诊医师接诊后必须详细的询冋病史,进行全廁而规范的体检,急危重症患者必须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再检查的顺序和原则执行。 4、各项体检和必要的紧急处理完毕以后,方才安排逬行木目关的辅助检查和完成必备的病历文书,并等待结果完善诊断。 5、在诊疗过程中如发现疑难、危重、复杂、科室间的”临界病人”,

急诊留观病人管理制度与流程

急诊留观病人管理制度与流程 急诊留观病人管理制度 1、不符合住院条件和不同意住院的患者。但根据病情尚需急诊观察的患者~可留观察室进行观察不超过72小时。 2、急诊值班医师和护士应当根据病情严密观察、治疗。凡收入观察室的患者~必须开好医嘱~按格式规定及时书写病历~随时记录病情,包括、检验、影像,及时处理经过~必要时及时请相关专业会诊。 3、首诊医师全面负责急诊留观病人的所有事宜~若病情有变化~应随叫随到。对病人的病情诊断疑似诊断检查注意事项等内容~应在下班时向接班急诊医师进行床头交接~且病历书写要规范。 4、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主持与负责~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及时修订诊疗计划~指出重点工作。急诊值班医师早晚各查房一次~重病随时查房。 5、急诊室值班护士随时主动巡视患者~按时进行诊疗护理并及时记录、反映情况。 6、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对观察床患者~要按时详细认真地进行交接班工作~必要情况书写记录。 7、严格执行急诊病历记录书写规范的有关规定~但因抢救危急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急诊室留观流程 门(急)诊医师接诊 按病情需要留观者:医师开具留观通知书

病人到收费处办理留观手续病人持门(急)诊病历、检查报告单和留观通知书到门(急)诊护士站 护士接待并安排床位 护士按医嘱配制药品为患者治 疗 护士遵医嘱让患者服药和告知注意事项护士要注意每个留观病人的病情变化,随时告知医师处理 继续密切观察、记录 门(急)诊医师接诊 按病情需要留观者:医师开具留观通知书 病人到收费处办理留观手续病人持门(急)诊病历、检查报告单和留观通知书到门(急)诊护士站 护士接待并安排床位 护士按医嘱配制药品为患者治 疗 护士遵医嘱让患者服药和告知注意事项护士要注意每个留观病人的病情变化,随时告知医师处理 继续密切观察、记录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急诊科护理管理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急诊科护理管理 标签:不良事件;急诊科;护理管理 本文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急诊科护理缺陷管理。在传统管理模式中,被管理者处于被动的地位,成为被监督、被检查、被惩罚的对象,失去人最宝贵的人本精神和主创精神,这种传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于现代护理管理精神,现代护理管理需要人文关怀。通过主动报告不良护理事件,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归类找出其共性和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采取相应措施及补救方法,营造和谐护患安全,建立完善机制。建立不良事件档案,为护士提供借鉴,为护理人员建立警示平台及提供如何避免护患纠纷及护患矛盾的应急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安全,主动报告事件增加,共享经验教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护理不良事件一词最近几年被频繁地使用,并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但护理不良事件没有统一的定义。通常认为,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护理相关的损伤,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的事件[1]。报告不良护理文件对完善专科护理质量,加强医疗安全,消除安全隐患有着重要意义。而目前由于医疗卫生事业与广大就医患者期望有一定的距离,如何确保患者安全,从中吸取教训,建立完善机制,进一步提高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处置、干预,保证护理安全。 1建立不良事件档案 通过对不良事件分析、归类,找出不良事件的共性,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采取相应的措施及补救方法。 2开展质量分析会 定期开展质量分析会,如果出现重大的事件,应立即开展全科护理人员分析事件的原因,同时对事件进行模拟处理,变换角色,通过角色的转变,理解患者的要求,吸取教训,找出导致不良事件的原因、特点,逐渐累计处理不良事件的经验。 3为护理人员提供警示平台 医患关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不良事件的分析、处理,在全科树立患者安全医护安全的意识,对具有共性的不良事件,有完善的具体措施及经验教训,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及时改进流程,对于当事人给予教育,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保证患者安全,对不良事件发生及时处理,避免医患纠纷。 转变服务态度,学会变化角色,营造护理安全,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为患者,服务于患者”的思想和“患者安全我安全”的理念,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急诊科安全管理制度

急诊科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严格执行患者识别制度,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诊疗号等)管理。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三、健全与完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采血、给药、检查、输液、输血及实施各种有创诊疗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禁止仅以房间号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四、建立“腕带”识别标识制度,将“腕带”作为辨识清创、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的手段。 五、危重症患者右手腕上戴上红色腕带,注明患者姓名、性别、临床诊断。普诊患者佩戴蓝色腕带,留观患者佩戴黄色腕带。 六、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家属)沟通,确保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七、在急诊病人转接等关键流程中,均要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急诊科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规定 一、对意识不清、交流障碍、儿童、无自主能力的急危重症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检查前、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医务人员辨识患者身份的一种必备手段,注意观察腕带处皮肤有无发红、破损,询问病人的自主感觉。 二、对于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需要在“腕带”上注明“无名氏”+“住院号”作为身份识别的信息,进行诊疗活动时,需要双人核对。 三、急危重症、普诊收住院、留观输液的患者要佩戴腕带。住院期间必须佩戴“腕带”,出院时由护士为其剪断、取下,同医疗垃圾处理。 七、护士应用正楷字体认真、清晰、完整填写腕带内容,便于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

急诊科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处理留观医嘱时要记录处理时间,执行者签全名,若有疑问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各班医嘱均由当班护士两名进行核对。 2.在抢救危重病人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需要复述一遍,得到医生确认后方可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安瓿。抢救结束后医生及时补全医嘱,执行者签全名,执行时间为抢救当时时间。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九对:对姓名、床号、性别、药名、剂量、浓度、用药时间、用法及药品有效期。 2.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有无变质、混浊、沉淀、絮状物等,检查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品外观、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摆药后必须经过第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5.对易导致过敏的药,给药前需要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空安瓿;静脉用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松动、裂缝。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6.发药或注射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无误后并向患者解释后方可执行,必要时与医生联系。

急诊室管理制度

急诊室管理制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急诊室管理制度 一、急诊科必须24小时开诊,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接诊。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规则、程序、职责、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实施急救措施以及抢救制度、分诊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治疗护理制度、观察室工作制度、监护室与抢救室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查房会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二、值班护士不得离开接诊室。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同时予以一定处置(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和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来院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必须在5~10分钟内接诊患者,进行处理。对拒绝来急诊科诊治患者或接急症通知后10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室护士随时通知医务科、门诊部或总值班室,与有关科负责人联系,查清原因后予以严肃处理。 三、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每人任期不得少于6个月。实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进修医师经科主任同意报医务科、门诊部批准,方可参加值班。 四、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五、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症患者应在急诊

科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急诊医师应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患者。六、急诊患者收入急诊观察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好医嘱,急诊护士负责治疗,对急诊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一周。 七、遇重大抢救患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有关领导亲临参加指挥。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报告。

急诊科管理规章制度

急诊科管理规章制度

急诊科管理规章制度 目录 一、急诊科室管理制度 二、急诊科室工作制度 三、急诊首诊负责制 四、急诊留观病例书写制度 五、急诊观察室工作制度 六、急诊三级医师负责制 七、急诊会诊制度 八、急诊抢救制度 九、急诊危重病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十、急诊交接班制度 十一、急诊死亡报告制度 十二、急诊绿色通道制度 十三、急诊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十四、急诊收住院制度 十五、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 十六、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十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人员紧急召集制度 十八、医患沟通制度 十九、法定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的群发症状的疫情上报制度

提供服务。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建立保证相关人员及时参加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关制度。其他科室接到急诊科会诊申请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急诊会诊。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建立急诊病人优先住院的制度与机制,保证急诊处置后需住院治疗的患者能够及时收入相应的病房。 第十五条医院应重视对急诊科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对急诊科的安全巡视,保证急诊科正常工作秩序。 第十六条医院应当根据急诊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对急诊科医务人员在职称晋升和分配政策方面给予倾斜。

二急诊科室工作制度 1 . 急诊科必须24小时开诊,节假日照常接诊,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制度、程序、职责、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实施急救措施以及抢救制度、分诊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治疗护理制度、观察室工作制度、监护室和抢救室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查房会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2.值班护士不得离开接诊室。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同时予以一定处理(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和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来院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值班医师在接到通知后10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室护士随时通知医务科、门诊部或总值班室,与有关科负责人联系,查清原因后予以严肃处理。 3.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每人任期不得少于6个月,实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进修医师经科主任同意报医务科、门诊部批准,方可参加值班。 4.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有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5.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准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症患者应在急诊科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急诊医师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患者。 6.急诊患者收入急诊观察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好医嘱,急诊护士负责治疗,对急诊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 天,最多不超过1周。 7.遇重大抢救患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有关领导亲临参加指挥,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报告。

急诊科工作制度

急诊科工作制度 1、急诊科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急诊科的日常工作。各科参加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服从医务科和急诊科领导和指导。 2、医务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脱岗、审岗、迟到、早退。遇特殊情况医院传呼时,休假的医务人员也应及时到位,参加抢救工作。 3、认真填写急诊日志和门诊病历。对抢救及留观病人应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处置要正确。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搬动。 4、严格执行急诊首诊负责制、值班及交接班制度、会诊制度、疑难危重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留观病历书写制度、急诊科病人入院护送制度和各种危重病人抢救流程等相关制度,确保绿色通道畅通。 5、抢救器械、药品齐全完备,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并做到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贮存。值班人员必须熟悉各种器械、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一切抢救物品不得外借。 6、保持急诊手术室清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急诊手术室所有敷料、针筒及器械均应灭菌消毒。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7、加强观察病人的管理、观察病人留观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留观中发现可疑传染病,须做好床边隔离,并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对疑难病员,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多科会诊。 8、急诊检验、影像等检查要做到迅速、及时、准确。 9、工作中做到礼貌待人、态度和蔼、耐心解答、简化流程、尽心尽责地为群众服务。 10、保持环境清洁、室内安静、秩序良好。做好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 11、加强安全管理。遇重大问题:如重大伤亡事件、集体中毒、甲类传染病、重大事故纠纷等即时向有关领导、部门报告。 急危重病人救治绿色通道制度 一、开设绿色通道的目的 为认真贯彻执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保障急危重病人得到有效救治,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最终达到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目的。 二、医院绿色通道的范围 1、心肺骤停 2、直接危急生命的各科急危重疾病(如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昏迷、严 重中毒、严重复合伤、大出血、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等)。 3、110、120、122所送病情较严重病员,无家属陪护者。 三、医院绿色通道的措施 符合医院绿色通道范围病员来院接诊后,应采取下述措施: 1、接诊后即开通静脉通道及监测生命体征。 2、及时传呼相关临床、医技科室医生。 3、对危重病员由医生或护理人员陪同边抢救、边检查。并在处方、检验、 用血及辅助检查申请单上加盖绿色通道章,优先付款,优先检查和治疗。 4、及时请上级医生及多科会诊,必要时通知总值班及医院急诊抢救小组。 需住院或手术病员,及时与相关科室联系并由医生或护理人员送达。 医院绿色通道流程图

门急诊管理制度

门、急诊首诊负责制 一、首诊医师对其所接诊的诊断已明确的患者应及时治疗。若病情需要留观察室观察治疗的病人,首诊医师应将病例记录清楚后收入观察室,由观察室医师继续治疗。若需要住院治疗者,首诊医师在完成门诊病历记录后开具住院证,收住院治疗。病房不得拒绝收治,特别是危、急、重病人。如收治有困难时,应向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报告,协调处理。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 二、遇到复杂病例或诊断未明的病员,首诊医师应承担主要诊治责任,并负责邀请有关科室会诊。诊断明确后及时转有关科室治疗。诊断不明确者收住主要临床表现相关科室。 三、对复合伤或涉及多学科的危急重病人,在尚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首先由首诊医师负责救治。首诊医师在实行必要抢救同时,及时邀请有关科室会诊、协同抢救。必要时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人员,以便立即调集各有关科室值班医师、护士等有关人员参与抢救。诊断明确后及时转主要疾病相关科室继续治疗。在未明确收治科室时,首诊医师应负责到底。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和拖延抢救。 四、对危重、体弱、残疾的病人,若需要进一步检查或转诊或转科或入院治疗,首诊医师负责与有关科室联系并安排医务人员做好护送及病人交接手续。如患者确需转院,且病情允许搬动时,由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向医务科汇报,落实好接受医院后方可转院。 五、患者在门、急诊治疗过程中病情突然变化,首诊医师要到场处理。若涉及他科疾病,应在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理后,请有关科室会诊或转诊。严禁相互推诿。 门、急诊抢救制度 一、急诊值班人员不得对危重急症以诊断不明,经济问题或其他任何理由延缓抢救。 二、急诊值班人员在联系有关科室协同抢救或联系住院入院时,应不放松对病员的抢救。 三、对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经紧急处理后,相关值班医师应安排病员直接送手术室抢救,而不应该强调常规的术前手续或入院手续,一面延误抢救时机。 四、抢救的全过程情况,必须认真、准确、及时记录。 五、抢救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病情向家属或陪护人员说明病情危重的原因、程度、及预后,以取得必要的理解和配合。 六、如因检查、入院等原因需要搬移病人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病情及生命体征的稳定与否,以及病员家属或陪护人对病情了解、理解程度。必要时应对此作出书面记录。危重病人

急诊科管理制度汇总

急诊科管理制度汇总 急诊科主任医师肖彪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

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撰写人: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

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一、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实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与急诊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两级管理,医务部、护理部、医院感染科等职能部门对急诊科有实时监管职责。 二、急诊质量管理 (一)建立健全急诊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质量管理制度。 (二)强化质量意识,定期开展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分析、评价,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三)科室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为科室质量与安全第一责任人。 (四)按照急诊质量与安全管理要求,每月召开一次急诊质量与安全会议,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整改;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急诊质量检查、评价,并通报全科。对急诊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落实,持续改进。 (五)提高急诊病历及记录单的书写质量,保证急诊记录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整洁性和一致性。 (六)对住院医师按照医院要求,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进修医师、轮转医师和新上岗医师,必须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重点是医德医风、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流程等。 第 2 页共 2 页

三、医疗安全管理 (一)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二)按照急诊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安排患者的急诊就诊工作。 (三)充分做好抢救前准备,严格检查各种急诊器械设备,确保抢救设备完好和抢救药品齐全。 (四)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检查实施情况,防止差错事故。 (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急诊期间所用药物及输液要做到“三查七对”,对药品名称、剂量、配制日期、用法、给药途经等须经两人查对,特别要注意易混淆的药物。用过的安瓿等物品应保留到患者出手术室后丢弃,以备复查。 (六)新技术的开展和新方法的使用,应按照医院新技术准入及管理制度进行管理,经医院批准后实施。 (七)严格执行值班、交接班制度,坚持岗位交班、病情不稳定时一律不准交班。交班内容应包括患者情况、急诊经过,特殊用药、输液等。(八)各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及时按照医院要求上报,必要时应进行全科讨论,认真整改落实。 第 2 页共 2 页

急诊科工作制度大全

急诊科工作制度 一、急诊科必须24小时开诊,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接诊。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规则、程序、职责、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实施急救措施以及抢救制度、分诊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治疗护理制度、观察室工作制度、监护室与抢救室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查房会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二、值班护士不得离开接诊室。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同时予以一定处置(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和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来院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必须在5~10分钟内接诊患者,进行处理。对拒绝来急诊科诊治患者或接急症通知后10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室护士随时通知医务科、门诊部或总值班室,与有关科负责人联系,查清原因后予以严肃处理。 三、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每人任期不得少于6个月。实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进修医师经科主任同意报医务科、门诊部批准,方可参加值班。

四、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五、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症患者应在急诊科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急诊医师应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患者。 六、急诊患者收入急诊观察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好医嘱,急诊护士负责治疗,对急诊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一周。 七、遇重大抢救患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有关领导亲临参加指挥。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