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和方程

高中数学全参数方程知识点大全

高考复习之参数方程 一、考纲要求 1.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了解某些常用参数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或物理意义,掌握参数方 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方法.会根据所给出的参数,依据条件建立参数方程. 2.理解极坐标的概念.会正确进行点的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会正确将极坐标方程化为 直角坐标方程,会根据所给条件建立直线、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不要求利用曲线的参数 方程或极坐标方程求两条曲线的交点. 二、知识结构 1.直线的参数方程 (1)标准式 过点Po(x 0,y 0),倾斜角为α的直线l(如图)的参数方程是 ? ? ?+=+=a t y y a t x x sin cos 00 (t 为参数) (2)一般式 过定点P 0(x 0,y 0)斜率k=tg α= a b 的直线的参数方程是 ?? ?+=+=bt y y at x x 00(t 不参数) ② 在一般式②中,参数t 不具备标准式中t 的几何意义,若a 2 +b 2 =1,②即为标准式,此 时, | t |表示直线上动点P 到定点P 0的距离;若a 2+b 2 ≠1,则动点P 到定点P 0的距离是 22b a +|t |. 直线参数方程的应用 设过点P 0(x 0,y 0),倾斜角为α的直线l 的参数方程是 ? ??+=+=a t y y a t x x sin cos 00 (t 为参数) 若P 1、P 2是l 上的两点,它们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 1,t 2,则 (1)P 1、P 2两点的坐标分别是 (x 0+t 1cos α,y 0+t 1sin α) (x 0+t 2cos α,y 0+t 2sin α); (2)|P 1P 2|=|t 1-t 2|; (3)线段P 1P 2的中点P 所对应的参数为t ,则 t= 2 2 1t t + 中点P 到定点P 0的距离|PP 0|=|t |=|2 2 1t t +| (4)若P 0为线段P 1P 2的中点,则 t 1+t 2=0.

曲线和方程的概念说课

《曲线和方程的概念》说课稿 临朐二中谢文利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曲线和方程的概念”。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板书设计以及教后评价六个方面来汇报对教材的钻研情况和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恳请在座的领导、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一、关于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曲线和方程”是高中数学人教B版选修2-1第二章第一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一般曲线(也包括直线)与二元方程的关系作进一步的研究。这部分内容从理论上揭示了几何中的“形”与代数中的“数”相统一的关系,为“形”与“数”的相互转化开辟了途径,同时也体现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为解析几何 https://www.360docs.net/doc/ce5872422.html,/view/900761eae009581b6bd9eb45.html 的教学奠定了一个理论基础。 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 本节教材主要讲解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https://www.360docs.net/doc/ce5872422.html,/view/9d02094fc850ad02de8041ad.html) 坐标法、解析几何等概念,讨论怎样求曲线的方程以及曲线的交点等问题。共分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此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建立“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这两个概念,并对概念进行初步运用。我在处理教材时,不拘泥于教材,敢于大胆进行调整。主要体现在对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定义进行归纳上,通过构造反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分析、正反对比,逐步揭示其内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定义。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认为,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使学生理解曲线和方程的概念;会用定义来判断点是否在方程的曲线上、证明曲线的方程;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借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对问题的不断探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4、关于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由于曲线和方程的概念体现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学生只有透彻理解了这个概念,才能用解析法去研究几何图形,才算是踏上学好解析几何的入门之径。因此,我把曲线和方程的概念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另外,由于曲线和方程的概念比较抽象,加之刚刚进入高二的学

圆锥曲线方程知识点总结

§8.圆锥曲线方程 知识要点 一、椭圆方程. 1. 椭圆方程的第一定义:为端点的线段 以无轨迹方程为椭圆21212121212121,2, 2, 2F F F F a PF PF F F a PF PF F F a PF PF ==+=+=+ ⑴①椭圆的标准方程:i.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0(12 222 b a b y a x =+ . ii.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 轴上:)0(12 22 2 b a b x a y =+ . ②一般方程:)0,0(122 B A By Ax =+. ③椭圆的标准方程:12 22 2=+ b y a x 的参数方程为?? ?==θ θsin cos b y a x (一象限θ应是属于20π θ ). ⑵①顶点:),0)(0,(b a ±±或)0,)(,0(b a ±±. ②轴:对称轴:x 轴,y 轴;长轴长a 2,短轴长b 2. ③焦点:)0,)(0,(c c -或),0)(,0(c c -. ④焦距:2221,2b a c c F F -==. ⑤准线:c a x 2±=或c a y 2 ±=. ⑥离心率:)10( e a c e =. ⑦焦点半径: i. 设),(00y x P 为椭圆)0(12 22 2 b a b y a x =+上的一点,21,F F 为左、右焦点,则 ii.设),(00y x P 为椭圆 )0(12 22 2 b a a y b x =+ 上的一点,21,F F 为上、下焦点,则 由椭圆第二定义可知:)0()(),0()(0002 2002 01 x a ex x c a e pF x ex a c a x e pF -=-=+=+=归结起来为“左加右减”. 注意:椭圆参数方程的推导:得→)sin ,cos (θθb a N 方程的轨迹为椭圆. ⑧通径:垂直于x 轴且过焦点的弦叫做通经.坐标:),(222 2a b c a b d -=和),(2a b c ⑶共离心率的椭圆系的方程:椭圆 )0(12 22 2 b a b y a x =+的离心率是)(22b a c a c e -== ,方程t t b y a x (2 22 2=+是大于0的参数,)0 b a 的离心率也是a c e = 我们称此方程为共离心率的椭圆系方程. ⑸若P 是椭圆:12 22 2=+ b y a x 上的点.21,F F 为焦点,若θ=∠21PF F ,则21F PF ?的面积为2 tan 2θ b (用 余弦定理与a PF PF 221=+可得). 若是双曲线,则面积为2 cot 2θ ?b . ?-=+=0201,ex a PF ex a PF ? -=+=0201,ey a PF ey a PF

曲线和方程时

课题:求曲线的方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 (2)进一步理解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3)初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4)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求曲线的方程. 教学用具:计算机.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 1?提问:什么是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强调. 2?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基本问题. 对于一个几何问题,在建立坐标系的基础上,用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通过研究方 程的性质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这一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称为坐标法,这门科学称为解析几何?解析几何的两大基本问题就是: (1)根据已知条件,求岀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 (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事实上,在前边所学的直线方程的理论中也有这样两个基本问题. 而且要先研究如何求岀曲线方程,再研究如何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课就初步研究曲线方程的求法. 【问题】 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岀曲线的方程. 【实例分析】

例1:设「、亦两点的坐标是、(3,7),求线段工三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由斜率关系可求得l 的斜率为 于是有 y~ 沪奶7 即丨的方程为 -0 ① 分析、引导:上述问题是我们早就学过的,用点斜式就可解决?可是,你们是否想过①恰好 就是所求的吗?或者说①就是直线 '的方程?根据是什么,有证明吗? (通过教师引导,是学生意识到这是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 应该证明,证明的依据就是定义 中的两条). 证明:(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设是线段」:王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贝9 呦?|阙 即 J (呵十if 十S 十if = J (仓_ 十也 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 首先由学生分析:根据直线方程的知识,运用点斜式即可解决. 解法一:易求线段 二占的中点坐标为(1, 3),

曲线和方程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一 例1如果命题“坐标满足方程f x, y 0的点都在曲线C上”不正确,那么以下正确的命题是 (A)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f x, y 0 . (B)坐标满足方程f x, y 0的点有些在C上,有些不在C 上. (C)坐标满足方程f x, y 0的点都不在曲线C 上. (D)—定有不在曲线C上的点,其坐标满足方程f x, y 0 . 分析:原命题是错误的,即坐标满足方程 f x, y 0的点不一定都在曲线C上,易知答案为D. 典型例题二 例2说明过点P(5, 1)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I和方程y 1所代表的曲线之间的关系. 分析:“曲线和方程”的定义中所列的两个条件正好组成两个集合相等的充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其中“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 0的解”,即纯粹性;“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 曲线上的点”,即完备性?这是我们判断方程是不是指定曲线的方程,曲线是不是所给方程的曲线的准则. 解:如下图所示,过点P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I的方程为y 1,因而y 在直线I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y 1,所以直线I上的点都在方程y 1表示的曲线上.但是以|y 1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不会都在直线I上,因此方 ------ ■ — 程y 1不是直线I的方程,直线I只是方程|y 1所表示曲线的一部分. |1说明:本题中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满足方程,即满足纯粹性,但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不都在曲线上,即不满足完备性. 典型例题三 例3说明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与方程y x所表示的直线之间的关系. 分析:该题应该抓住“纯粹性”和“完备性”来进行分析. 解:方程y x所表示的曲线上每一个点都满足到坐标轴距离相等?但是“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上的点不都满足方程y x,例如点(3,3)到两坐标轴的距离均为3,但它不满足方 程y x.因此不能说方程y x就是所有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 点的轨迹也不能说是方程y x所表示的轨迹. 说明:本题中“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点都在曲线上”,即满足完备性,而“轨迹上的点的坐标不都 满足方程”,即不满足纯粹性?只有两者全符合,方程才能叫曲线的方程,曲线才能叫方程的曲线. 典型例题四 例4曲线x2 (y 1)2 4与直线y k(x 2) 4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k的取值范围.有一个交点呢?无交点呢? 分析:直线与曲线有两个交点、一个交点、无交点,就是由直线与曲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分

圆锥曲线与方程 知识点详细

椭圆 1、椭圆的第一定义:平面一个动点P 到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2121F F a PF PF >=+ ,这个动点P 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作椭圆的焦距。. 注意:若)(2121 F F PF PF =+,则动点P 的轨迹为线段21F F ;若)(2121F F PF PF <+,则动点P 的 轨迹无图形. 2、椭圆的标准方程 1).当焦点在x 轴上时,椭圆的标准方程:122 22=+b y a x )0(>>b a ,其中222b a c -=; 2).当焦点在y 轴上时,椭圆的标准方程:122 22=+b x a y )0(>>b a ,其中222b a c -=; 注意:①在两种标准方程中,总有a >b >0,并且椭圆的焦点总在长轴上; ②两种标准方程可用一般形式表示: 221x y m n += 或者 mx 2+ny 2=1 。 3、椭圆:122 22=+b y a x )0(>>b a 的简单几何性质 (1)对称性:对于椭圆标准方程122 22=+b y a x )0(>>b a :是以x 轴、y 轴 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并且是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对 称中心称为椭圆的中心。 (2)围:椭圆上所有的点都位于直线a x ±=和b y ±=所围成的矩形,所以椭圆上点的坐标满足a x ≤,b y ≤。 (3)顶点:①椭圆的对称轴与椭圆的交点称为椭圆的顶点。②椭圆 122 22=+b y a x )0(>>b a 与坐标轴的四个交点即为椭圆的四个顶点,坐标分别为)0,(1a A -,)0,(2a A ,),0(1b B -,),0(2b B 。 ③线段21A A ,21B B 分别叫做椭圆的长轴和短轴,a A A 221=,b B B 221=。 a 和 b 分别叫做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 (4)离心率:①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度的比叫做椭圆的离心率,用e 表示,记作a c a c e == 22。②因为)0(>>c a ,所以e 的取值围是)10(<>),且已知椭 圆的准线方程为2 a x c =±,试推导出下列式子:(提示:用三角 函数假设P 点的坐标e PM PF PM PF == 2 21 1

曲线与方程(轨迹方程)

高二数学第二章曲线与方程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中“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含义; 2、掌握求曲线的方程的方法及一般步骤; 学习重点:理解曲线和方程的概念,掌握求曲线的方程的方法及一般步骤; 学习难点:曲线和方程概念的理解; 学习过程: 完成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中“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含义; 新授知识: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其曲线C 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 (x ,y )=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 例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过点A (3,0)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为x=3 ; (2)到x 轴距离为2的点的轨迹方程为y=2 ; (3)到两坐标轴距离乘积等于1的点的轨迹方程为xy=1 ; 练习:1、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组成的直线方程是0=-y x 吗? 2、已知等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是)3,0(A ,)0,2(-B ,)0,2(C ,中线O AO (为原点)的 方程是0=x 吗?为什么? 3、若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满足方程(,)0f x y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C 的方程是(,)0f x y = B.方程(,)0f x y =的曲线是C C.坐标不满足方程(,)0f x y =的点都不在曲线C 上 D.坐标满足方程(,)0f x y =的点都在曲线C 上 例2、已知方程252 2=+by ax 的曲线经过点)3 5,0(A 和点)1,1(B ,求a 、b 的值。 练习:已知方程 2 2 25x y +=表示的曲线C 经过点)A m ,求m 的值。 完成教学目标2:掌握求曲线的方程的方法及一般步骤; 类型一:待定系数法求轨迹方程(设出标准方程,根据题意求出a ,b ,p ) 例1:已知A,B,C 是长轴长为4的椭圆上的三点,点A 是长轴的一个顶点,BC 过椭圆的中心O , 且0=?,||2||=,求椭圆的方程。 练习:已知椭圆C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 轴上,椭圆C 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 类型二:直接法求轨迹方程(根据题目条件,直译为关于动点的几何关系,即把这种关系“翻译”成含x ,y 的等式就得到曲线的轨迹方程了。注意:是否应该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例2:已知点F(1,0),直线l:x =-1,P为平面上的动点,过点P作直线l的垂线,垂 足为点Q,且FQ FP QF QP ?=?,求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 **练习:已知动点M 到定点A (1,0)与到定直线l :x=3的距离之和等于4,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知识总结

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知识总结、公式及规律 一、圆锥曲线 1.椭圆 (1)定义 定义1:平面内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 1F 2|),这个动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焦点). 定义2:点M 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 数=<<时,这个点的轨迹是椭圆. e (0e 1)c a (2)图形和标准方程 图-的标准方程为:+=>>图-的标准方程为:+=>>811(a b 0) 821(a b 0) x a y b x b y a 222 2222 2 (3)几何性质

2.双曲线 (1)定义 定义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 1、

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双曲线的焦点). 定义2:动点到一定点的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e>1)时,这个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这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 (2)图形和标准方程 图8-3的标准方程为: x a y b 2 2 2 2 -=>,> 1(a0b0) 图8-4的标准方程为: y a x b 2 2 2 2 -=>,> 1(a0b0) (3)几何性质

3.抛物线 (1)定义 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定点F 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类型及几何性质,见下表: ①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有以下特点:都以原点为顶点,以一条坐标轴为对称轴;方程不同,开口方向不同;焦点在对称轴上,顶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顶点到准线距离. ②p 的几何意义:焦点F 到准线l 的距离. ③弦长公式:设直线为=+抛物线为=,=y kx b y 2px |AB|212+k |x x ||y y |2121-=-11 2+ k 焦点弦长公式:|AB|=p +x 1+x 2 4.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统称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与一定点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圆锥曲线,定点叫做焦点,定直线叫做准线、常数叫做离心率,用e 表示,当0<e <1时,是椭圆,当e >1时,是双曲线,当e =1时,是抛物线. 二、利用平移化简二元二次方程 1.定义 缺xy 项的二元二次方程Ax 2+Cy 2+Dx +Ey +F =0(A 、C 不同时为0)※,通过配方和平移,化为圆型或椭圆型或双曲线型或抛物线型方程的标准形式的过程,称为利用平移化简二元二次方程. A =C 是方程※为圆的方程的必要条件. A 与C 同号是方程※为椭圆的方程的必要条件. A 与C 异号是方程※为双曲线的方程的必要条件. A 与C 中仅有一个为0是方程※为抛物线方程的必要条件.

曲线和方程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一 例1 如果命题“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都在曲线C 上”不正确,那么以下正确的命题是 (A )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0=y x f ,. (B )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有些在C 上,有些不在C 上. (C )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都不在曲线C 上. (D )一定有不在曲线C 上的点,其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 分析:原命题是错误的,即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不一定都在曲线C 上,易知答案为D . 典型例题二 例2 说明过点)1,5(-P 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l 和方程1=y 所代表的曲线之间的关系. 分析:“曲线和方程”的定义中所列的两个条件正好组成两个集合相等的充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其中“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0),(=y x f 的解”,即纯粹性;“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即完备性.这是我们判断方程是不是指定曲线的方程,曲线是不是所给方程的曲线的准则. 解:如下图所示,过点P 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l 的方程为1-=y ,因而 在直线l 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1=y ,所以直线l 上的点都在方程1=y 表示的曲线上.但是以1=y 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不会都在直线l 上,因此方程1=y 不是直线l 的方程,直线l 只是方程1=y 所表示曲线的一部分. 说明:本题中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满足方程,即满足纯粹性,但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不都在曲线上,即不满足完备性. 典型例题三 例3 说明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与方程x y =所表示的直线之间的关系. 分析:该题应该抓住“纯粹性”和“完备性”来进行分析. 解:方程x y =所表示的曲线上每一个点都满足到坐标轴距离相等.但是“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上的点不都满足方程x y =,例如点)3,3(-到两坐标轴的距离均为3,但它不满足方程x y =.因此不能说方程x y =就是所有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也不能说是方程x y =所表示的轨迹. 说明:本题中“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点都在曲线上”,即满足完备性,而“轨迹上的点的坐标不都满足方程”,即不满足纯粹性.只有两者全符合,方程才能叫曲线的方程,曲线才能叫方程的曲线. 典型例题四 例4 曲线4)1(2 2=-+y x 与直线4)2(+-=x k y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k 的取值范围.有一个交点呢?无交点呢? 分析:直线与曲线有两个交点、一个交点、无交点,就是由直线与曲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分

曲线与方程的教学设计

曲线与方程的教学设计 上海曹杨二中桂思铭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曲线与方程为选修2-1的内容,它刻画了曲线(几何图形)和方程(代数算式)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同时,介绍了求解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并要求学生能通过方程来处理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如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方程中的参数,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等问题. 学生在这本节内容学习之前,已经有了直线方程及圆方程的相关知识,在这里进一步研究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已经验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一般的归纳总结,用已有经验来加深对定义的认识,廓清曲线与方程之间的关系,进而能更深入理解解析几何的本质,同时也为后继圆锥曲线的学习奠定一个基础.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教学目标: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能根据给出的条件求曲线的方程;经历对曲线方程定义的归纳理解过程,体会数学思维的严谨,借助于技术强化数形结合的思想 方法. 上述教学目标具体体现在: (1)能辨析给出的方程是否是某个曲线的方程; (2)给出一些熟悉的曲线的部分图像后能确定变量的取值范围; (3)掌握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流程; (4)能利用曲线方程的定义求解轨迹方程; (5)能对照求曲线方程的步骤来反思自己的求解过程.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学生对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问题诊断 新课标教材将这部分内容作为选修内容,之前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曲线与方程的具体事例(直线及圆),学生知道直线和圆的问题可以通过方程来研究处理,如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求直线的交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等,但可能经过了一个阶段学生记忆中留下的只是一些具体的解题的方法和知识,并不能自觉地通过已有的知识、记忆去发展和构建新的知识,这需要教师通过一些事例去激活学生的思维. 另外,在前面学习的直线和圆的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往往是求得的直线或圆就是一条完整的直线或一个完整的圆,不需要去深究求得的方程是否会混入不在曲线上的点的问题,而进入到一般的曲线的研究过程,学生自然会在这方面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我们

曲线和方程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曲线和方程(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初步领会“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3)学会根据已有的情景资料找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强化“形”与“数”一致并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直线方程的复习引入,加强学生对方程的解和曲线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的直观认识; (2)在形成曲线和方程概念的过程中,学生经历观察,分析,讨论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出结论并能有条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能用所学知识理解新的概念,并能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会转化化归的思想方法,提高思维品质,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概念的复习引入,从特殊到一般,让学生感受事物的发展规律;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体验几何问题可以转化成代数问题来研究,真正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3)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分析:因为学生已有了用方程(有时用函数式的形式出现)表示曲线的感性认识(特别是二元一次方程表示直线),现在要进一步研究平面内的曲线和含有两个变数的方程之间的关系,是由直观表象上升到抽象概念的过程。所以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引入课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让学生易于接受。在概念的探索过程中采用了举反例的方法来揭示概念的内涵。在概念的应用即例题的设计方面,着重巩固对概念的两个条件的认识。 2、教学重点 “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圆锥曲线方程知识点总结

§8.圆锥曲线方程 知识要点 一、椭圆方程. 1. 椭圆方程的第一定义:为端点的线段 以无轨迹方程为椭圆21212121212121,2, 2, 2F F F F a PF PF F F a PF PF F F a PF PF ==+=+=+ ⑴①椭圆的标准方程:i.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0(12 222 b a b y a x =+ . ii.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 轴上:)0(12 22 2 b a b x a y =+ . ②一般方程:)0,0(122 B A By Ax =+. ③椭圆的标准方程:122 2 2=+ b y a x 的参数方程为?? ?==θ θsin cos b y a x (一象限θ应是属于20π θ ). ⑵①顶点:),0)(0,(b a ±±或)0,)(,0(b a ±±. > ②轴:对称轴:x 轴,y 轴;长轴长a 2,短轴长b 2. ③焦点:)0,)(0,(c c -或),0)(,0(c c -. ④焦距:2221,2b a c c F F -==. ⑤准线:c a x 2±=或c a y 2 ±=. ⑥离心率:)10( e a c e =. ⑦焦点半径: i. 设),(00y x P 为椭圆 )0(12222 b a b y a x =+ 上的一点,21,F F 为左、右焦点,则 》 ii.设),(00y x P 为椭圆)0(12 22 2 b a a y b x =+ 上的一点,21,F F 为上、下焦点,则 由椭圆第二定义可知:)0()(),0()(0002 200201 x a ex x c a e pF x ex a c a x e pF -=-=+=+=归结起来为“左加右减”. 注意:椭圆参数方程的推导:得→)sin ,cos (θθb a N 方程的轨迹为椭圆. ⑧通径:垂直于x 轴且过焦点的弦叫做通经.坐标:),(222 2a b c a b d -=和),(2a b c ⑶共离心率的椭圆系的方程:椭圆 )0(12 22 2 b a b y a x =+的离心率是)(22b a c a c e -== ,方程t t b y a x (2 22 2=+是大于0的参数,)0 b a 的离心率也是a c e = 我们称此方程为共离心率的椭圆系方程. ⑸若P 是椭圆: 12 22 2=+b y a x 上的点.21,F F 为焦点,若θ=∠21PF F ,则21F PF ?的面积为2 tan 2θ b (用 ? -=+=0201,ex a PF ex a PF ? -=+=0201,ey a PF ey a PF

曲线与方程,圆的方程

曲线与方程、圆的方程 江苏 郑邦锁 1.曲线C 的方程为:f(x,y)=0?曲线C 上任意一点P (x 0,y 0)的坐标满足方程f(x,y)=0,即f (x 0,y 0)=0;且以f(x,y)=0的任意一组解(x 0,y 0)为坐标的点P (x 0,y 0)在曲线C 上。 依据该定义:已知点在曲线上即知点的坐标满足曲线方程;求证点在曲线上也只需证点的坐标满足曲线方程。求动点P(x,y)的轨迹方程即求点P 的坐标(x,y)满足的方程(等式)。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步骤:①建系,写(设)出相关点的坐标、线的方程,动点坐标一般设为(x,y),②分析动点满足的条件,并用等式描述这些条件,③化简,④验证: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且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满足条件。 [举例1] 方程04)1(22=-+-+y x y x 所表示的曲线是: ( ) A B C D 解析:原方程等价于:???≥+=--4 0122y x y x ,或422=+y x ; 其中当01=--y x 需422-+y x 有意义,等式才成立,即422≥+y x ,此时它表示直 线01=--y x 上不在圆422=+y x 内的部分,这是极易出错的一个环节。选D 。 [举例2] 已知点A (-1,0),B (2,0),动点M 满足2∠MAB=∠MBA ,求点M 的轨迹方程。 解析:如何体现动点M 满足的条件2∠MAB=∠MBA 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用动点M 的坐标体现2∠MAB=∠MBA 的最佳载体是直线MA 、MB 的斜率。 设M (x ,y ),∠MAB=α,则∠MBA=2α,它们是直线 MA 、MB 的倾角还是倾角的补角,与点M 在x 轴的上方 还是下方有关;以下讨论: ① 若点M 在x 轴的上方, ,0),90,0(00>∈y α 此时,直线MA 的倾角为α,MB 的倾角为π-2α, ,2 )2tan(,1tan -=-+==∴x y x y k MA απα (2090≠α) ,2tan )2tan(ααπ-=- ,)1(11222 2+-+?=--∴x y x y x y 得: 132 2 =-y x ,∵1,>∴>x MB MA .

曲线和方程知识要点

曲线和方程的概念 【知识要点】 定义 一般地,如果曲线C 与方程0),(=y x F 之间有以下两个关系:(1)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0),(=y x F 的解;(2)以方程0),(=y x F 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 上. 我们就把0),(=y x F 叫做曲线C 的方程,曲线C 叫做方程0),(=y x F 的曲线. 注意:要建立曲线与方程间的对应关系,仅有条件“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0),(=y x F 的解”是不够的,因为可能有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不在曲线C 上;仅有条件“以方程0),(=y x F 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 上”也是不够的,因为曲线C 上可能有不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时,才能说方程0),(=y x F 是曲线C 的方程,曲线C 是方程0),(=y x F 的曲线. 求曲线的方程 【知识要点】 1 求曲线的方程的步骤: ①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如果已给出,本步骤省略). ②设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为),(y x ,写出已知点的坐标,设出相关点的坐标. ③根据曲线上点所适合的条件,写出等式. ④用坐标表示这个等式(方程),并化简. ⑤证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在本教材不作要求). (6)检验,该说明的要说明. 2 求曲线方程的常用方法:定义法、直接法、代入法、参数法等. (1)定义法:根据题意可以得出或推出动点的轨迹是直线或圆或椭圆或双曲线或抛物线.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写出或求出轨迹方程.若方程形式知道,往往用待定系数法求. (2)直接法:根据题设条件直接写出动点的坐标),(y x 所满足的关系式,即方程0),(=y x F . (3)相关点法(代入法):是所求轨迹上的动点),(y x P 随着另一个已知曲线上的动点),(11y x M 的运动而运动时,一般用代入法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其方法是根据题设条件求得两动点坐标),(y x 与),(11y x 之间的关系式,从中解出),(),,(11y x g y y x f x ==,由于),(11y x M 在已知曲线上,故),(11y x M 满足已知曲线方程,将11,y x 的表达式代入已知曲线方程,从而求得动点P 的轨迹方程. (4)参数法:根据题意得出动点P 的坐标y x ,用其他点的坐标或长度、角、斜率、时间等参

曲线与方程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 (2)

曲线与方程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 知识点精讲 一、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是某曲线C (看作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 (),0f x y =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 (1) 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完备性) (2) 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纯粹性) 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方程的曲线。事实上,曲线可以看作一个点集C ,以一个二元方程的解作为坐标的点也组成一个点集F ,上诉定义中C F ????=????条件(1)C F 条件(2)F C 二、直接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利用直接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步骤如下: (1) 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 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 x y (3) 列式-----列出有限制关系的几何等式 (4) 代换-----将轨迹所满足的条件用含,x y 的代数式表示,如选用距离和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 ,x y 的方程式化简 (5) 证明(一般省略)-----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对某些特殊值应另外补 充检验)。 简记为:建设现代化,补充说明。 注:若求动点的轨迹,则不但要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还要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题型归纳及思路提示 题型1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思路提示: 动点的运动轨迹所给出的条件千差万别,因此求轨迹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但应理解,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其实质即为其上动点的横纵坐标,x y 所满足的等量关系式,通常的方法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代入法),参数法。 一、直译法 如果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本身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且这些几何简单明了且易于表达,那么只需把这些关系“翻译”成含,x y 的等式,就可得到曲线的轨迹方程,由于这种求轨迹方程的过程不需要其他步骤,也不需要特殊的技巧,所以被称为直译法。 例10.3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B 与点()1,1A -关于原点O 对称,P 是动点,且直线AP 与BP 的斜率之积等于1 3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分析 设点(),P x y ,将题设中直线AP 与BP 斜率之积等于1 3 - 翻译成含,x y 的等式。 解析:因为点B 与点()1,1A -关于原点O 对称,所以点B 的坐标为()1,1-,设点(),P x y ,由题意得 111 113 y y x x -+=-+-g ,化简得()22341x y x +=≠± ,故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22341x y x +=≠± 变式1 已知动圆过定点()4,0A ,且在y 轴上截得的弦的长为8,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 的方程

2.4 曲线与方程

2.4曲线与方程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及其应用 1.若等腰三角形ABC底边的两端点分别是A(-4,0),B(2,0),则顶点C的轨迹是( ) A.一条直线 B.一条直线去掉一点 C.一个点 D.两个点 2.若点(2,-3)在曲线2x2-ay2=5上,则实数a的值等于( ) A.1 3B.1 C.3 D.±1 3 3.已知曲线y=x2-x+2与直线y=x-m有两个交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1,+∞) B.(-∞,-1] C.(-∞,-1) D.(-∞,1)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方程|x| 3+|y| 2 =1所表示的曲线是( ) A.两条平行线 B.一个矩形 C.一个菱形 D.一个圆 5.方程x+|y-1|=0表示的曲线是( ) 6.(2020山东日照高二月考)方程4x2-y2-4x+2y=0表示的图形是( ) A.直线2x-y=0 B.直线2x+y-2=0 C.点(1 2 ,1) D.直线2x-y=0和直线2x+y-2=0

题组二 求曲线的方程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到两坐标轴的距离之和等于3的点M 的轨迹方程为( ) A.x+y=3 B.x+y=-3 C.|x+y|=3 D.|x|+|y|=3 8.(2020浙江湖州高二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若定点A(-1,2)与动点P(x,y)满足OP ????? ·AO ????? =8,则点P 的轨迹方程为( ) A.x-2y-8=0 B.x-2y+8=0 C.x+2y-8=0 D.x+2y+8=0 9.已知动点A 在圆x 2+y 2=1上,则点A 与定点B(4,0)连线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 A.(x-2)2+y 2=1 4 B.(x-2)2+y 2=1 C.(x-4)2+y 2=14 D.(x+2)2+y 2=1 4 10.已知动点P(x,y)与两定点M(-1,0),N(1,0)连线的斜率之积等于常数λ(λ≠0),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 . 11.已知A(-1,0),B(2,4),△ABC 的面积为10,则顶点C 的轨迹方程是 . 12.(2020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月考)已知线段AB 的长等于10,两端点A,B 分别在x 轴,y 轴上移动,若点M 在线段AB 上,且AM ?????? +4BM ?????? =0,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 . 13.已知圆C 的方程为x 2+y 2=4,过圆C 上的一动点M 作平行于x 轴的直线m,设m 与y 轴的交点为N,若向量OQ ?????? =OM ?????? +ON ?????? (O 为坐标原点),求动点Q 的轨迹方程.

曲线与方程-课时作业(解析版)

课时作业8 曲线与方程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方程(x -2)2+(y +2)2=0表示的图形是( ) A .圆 B .两条直线 C .一个点 D .两个点 解析:由已知得????? x -2=0,y +2=0,即????? x =2,y =-2. 所以方程表示点(2,-2). 答案:C 2.已知直线l :x +y -3=0和曲线C :(x -3)2+(y -2)2=2,则点M(2,1)满足( ) A .在直线l 上,但不在曲线C 上 B .既在直线l 上,也在曲线 C 上 C .既不在直线l 上,也不在曲线C 上 D .不在直线l 上,但在曲线C 上 解析:把M 的坐标代入直线方程和曲线方程验证即可. 答案:B 3.方程1-|x|=1-y 表示的曲线是( )

A.两条线段B.两条直线 C.两条射线D.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 解析:由已知得1-|x|=1-y,1-y≥0,所以y=|x|(y≤1). 答案:A 4.以(5,0)和(0,5)为端点的线段的方程是( ) A.x+y=5 B.x+y=5(x≥0) C.x+y=5(y≥0) D.x+y=5(0≤x≤5) 答案:D 5.方程|x|+|y|=1表示的曲线是图中的( ) 解析:分x≥0,y≥0;x≥0,y≤0;x≤0,y≥0;x≤0,y≤0四种情形去绝对值号,即可作出判断. 答案:D 6.若曲线y=x2-x+2与直线y=x+m有两个交点,则( ) A.m∈R B.m∈(-∞,1)

C .m =1 D .m ∈(1,+∞) 解析:联立y =x 2-x +2与y =x +m 得x 2-2x +2-m =0.由Δ=4-4(2-m )>0,得m >1. 答案:D 二、填空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7.若P (2,-3)在曲线x 2-ay 2=1上,则a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由22-a (-3)2 =1,得a =13. 答案:13 8.方程x 2-y 2=0表示的图形是________. 解析:由x 2-y 2=0得y =±x ,所以方程x 2-y 2=0表示的图形是两条直线. 答案:两条直线 9.曲线y =|x |-1与x 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是________. 解析:在y =|x |-1中令x =0得y =-1,令y =0得x =±1,所 以曲线y =|x |-1与x 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12 ×2×1=1. 答案:1 三、解答题(共40分) 10.(10分)已知方程x 2+(y -1)2=10. (1)判断P (1,-2),Q (2,3)两点是否在此方程表示的曲线上; (2)若点M ? ?? ???m 2,-m 在此方程表示的曲线上,求m 的值.

曲线与方程的教学反思

“曲线与方程”的教学反思 上海曹杨二中桂思铭(200062) 一、对教学设计的再思考 本内容包含“曲线与方程”和“求曲线的方程”。前一小节引入“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概念,并通过概念的简单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概念;后一小节给出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通过求轨迹方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曲线方程的概念. 在先前的教学设计中,主要考虑贯彻教材编写意图问题,注重利用学生在学习“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中建立的已有经验,通过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这样的安排充分注意了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概念。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对学生理解概念、发展能力都有积极意义,但做好这一点必须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归纳、思考、总结. 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在概念的引入上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教学设计的预设比较一致,这是设计中值得肯定的一面. 先前的设计的不足主要是没有充分重视轨迹方程的求解过程.要完整地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在重视概念形成发展过程的同时还需要重视习题内容的处理.我们来看教材中的一个习题(37页练习3): 如图,已知点的坐标是,过点的直线与轴交于点,过点与直线垂直的直 线与轴交于点.设点是线段的中点,求点的轨迹方程. 这个问题的解答途径主要有两种: (1)用和有公共的斜边这一特性,得出点到定点及的距离相同,得出所求的轨迹就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因此可以利用例2的方法来求解; (2)引入一个参数,设直线的斜率为,然后根据已有的知识将点的坐标用来表示,最后消去参数.

这两种方法学生都比较陌生,前一种解法的“平面几何味道”很浓,有一个转化的过程;后一种解法主要是用参数方程的思想,学生没有接触过,没有可以模仿的例题,独立解决有困难,需要教师的铺垫与归纳. 同样,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上的习题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教学中,通过例题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到“曲线与方程”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鉴于上述分析,应将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列入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一个课时无法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增加一个课时. 二、对教学设计的调整 基于上面的思考,现将教学设计作一个调整,将本节内容改成两节课完成,两节课的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课 2.1.1曲线与方程的全部内容加上2.1.1求曲线的方程例2; 第二课 例3结合作业分析,归纳几种主要的求轨迹方程的方法. 下面是修改后的教学设计: (1) 课前预习 在上课前一天布置学生复习回顾下列内容,并思考:从中可以归结出哪些观点? 片断1 数学2第三章中直线与方程的章头语: ……通过代数运算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方法,它是解析几何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建立直线方程.然后通过方程,研究直线的有关性质……. 片断2 第四章 圆与方程的章头语 ……建立圆的方程.通过圆的方程,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片断3 数学2中第97页的思考栏目 (1)平面直角系中的每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吗? (2)每一个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能表示一条直线吗? (二)概念导入 1.通过投影呈现上述片断,让学生回答从中可以得出哪些主要信息? (从上述片断中可以提炼出观点:①解析几何主要是通过方程来研究几何问题;②二元一次方程和直线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③片断3也提供了建立方程和曲线联系的途径;④更一般的,可以先建立曲线的方程,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