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开放型经济区构建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内陆开放型经济区构建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内陆开放型经济区构建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f9213711.html,

内陆开放型经济区构建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作者:韩立

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33期

内容摘要: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目的是深入发掘内陆地区的比较优势,通过市场一体化进程,逐步融入国家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实现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配置。本文通过德国鲁尔、重庆、临夏、宁夏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经验与启示,提出了推进西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金融先行、财税扶持等政策措施。

关键词:内陆开放型经济经验与启示政策措施宁夏

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是我国应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国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发展西部内陆开放型经济对落实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内涵

所谓内陆,就是深居大陆腹地,不沿边、不靠海的地区。这些地区货物到境外的距离远、时间长、物流成本高,形成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对资金、人员、信息等要素流通形成阻碍,从而制约发展。开放型经济是以降低制度壁垒和提高生产要素流动的自由度为主,表现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开放和充分利用上。内陆开放型经济是开放型经济概念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是指具有内陆地区发展特点的开放型经济,相对于沿海开放型经济而言,强调经济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在开拓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推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推进对外经贸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培育,不断提高贸易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以提升区域对外开放的整体功能和区域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结合外部力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国内外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经验与启示

(一)新兴产业样本—鲁尔区的经验与启示

鲁尔区位于德国经济最发达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中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地处欧洲的交通路口。鲁尔区原本以生产煤和钢铁为主,20世纪六

七十年代,由于廉价石油的竞争,这里先后遭遇“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矿区以采煤、钢铁、煤化工、重型机械为主的重型工业经济结构日益显露弊端。基于这些问题,德国开始了对鲁尔区经济结构的转型工作。德国政府制订了多个调整产业结构的指导方案,并且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清理改造传统产业,初步完善基础设施,吸引资金和技术,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实现产业结构的多样化。经过30多年的努力,鲁尔区目前已从“炼钢中心”逐步变成了一个炼钢等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生物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特区概况20130311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概况 简介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按照《国务院关于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的批复》,试验区的范围为全境。2012年9月12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2012宁洽会暨第三届中阿经贸论坛开幕式上宣布,同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在试验区《规划》审批过程中,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有关部委采取非常举措,打破常规速度,采取传签方式签批文件,中央领导出差到哪,文件就传到哪。银川综保区从启动到审批,仅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审批时间之短、速度之快创造了全国之最、历史之最。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 组长:王正伟(自治区主席) 副组长:袁家军(自治区党委常委) 中文名称: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人口:6301350人(2010年)英文名称:Ningxia Inland Opening-up Pilot Economic Zone 面积:66400平方公里 所属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气候条件:大陆性季风气候 下辖地区:银川、吴忠、石嘴山、中卫、固原 方言:北部属于兰银官话银川片和银吴片 政府驻地:银川市南部属于中原官话秦陇、隆中、关中片 邮政区码:750000-756400

地理位置:宁夏全境时间:中国标准时间,UTC+8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对外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结合,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引领,以推动资源型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夯实对外开放基础为支撑,着力推进对外交流合作,促进互利共赢;着力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开放的保障能力;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发展的协调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完善区域开放格局探索新路径。 战略定位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地 充分发挥中阿经贸论坛平台作用,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先行先试,实行灵活的开放政策,积极探索更加务实的合作方式,全面推进对外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构建西部地区更加开放的经贸合作区域。 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依托宁东国家级大型煤炭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在深化区域能源开发合作、推进宁东—鄂尔多斯—榆林能源化工“金三角”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境外投资、易货贸易等多种方式,加强与中东、中亚等地区在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新能源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建设国家大型综合能源化工生产基地,以及能源化工、新能源开发区域性研发创新平台。 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集聚区 发挥回族自治区独特优势,制定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标准,促进国家标准的形

关于政府型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工作的思考-以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为例

关于政府型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工作的思考 --以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为例 摘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多数工业园区经历了由自发形成到政府自助建立的过程。我国为了加快国内经济水平发展和吸引外资,许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创新和优惠政策,建立了各种产业园区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较好地改善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纵观我国当前园区经济的发展,政府主导的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占据了我国产业园区的大多数,这种发展模式不仅极大的促进了一大批以高新科技产业为依托的新兴产业的发展,而且显著推动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种政府主导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的不足开始逐渐显现。 本文以产业园区中的政府主导型园区为出发点,通过对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规划建设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政府在这类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政府;产业园区;规划建设

第1章政府型产业园区及其规划建设工作基本概述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各类产业园区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了推动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当中政府在对产业园区的规划以及建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1.1 政府型产业园区概念 产业园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发达国家为发展经济、改善城市布局所采取的一种重要的企业地理集中的建设方式,是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末作为促进、规划和管理产业发展的手段出现的。产业园区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政府主导力量干预形成或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区域,区域内具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产业集约化程度高、特色鲜明、企业之间具有明显的产业关联,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政府型产业园区即政府主导力量干预形成产业集群区域。 1.2 政府型产业园区基本特点 国内大多数产业园区都是政府型产业园区,通常是成立以地方政府相关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产业园区发展重大决策和重大问题的协调,但不插手园区管理的具体事务,使园区得到一个宽松的管理环境和发展环境。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园区所在地政府的派出机构,在园区内行使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行政管理权限,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产业园区对企业实行借鉴的法制化、政策化管理,主要职能是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 1.3 政府型产业园区的分类 1.3.1 按产业主体分类 从产业园区的主体角度来看,有一部分产业园区存在一个或者数个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该产业园区设立的初衷就是为其中的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从而在大企业的周围聚集了一些与之相配套的小企业。以此类推,对产业园区进行划分,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称为产业园,以同类型技术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群,以产生协同效应为基本目标;第二类称为科学城,是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严格意义上的研究群体,以形成知识产权为基本目标;第三类称为技术园区,通过赋予特定地域以优惠政策而吸引生产企业的进驻与发展,旨在促进产业发展,提供就

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开放型经济的含义 (2) 二、中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困难 (2) (一)基础设施薄弱 (2) (二)地理位置劣势 (2) (三)环境闭塞 (3) (四)人力资源匮乏 (3) 三、发展中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的思考 (3) (一)建设良好的对外开放的软硬件环境 (3) 1、推进内陆地区国际大通道建设 (3) 2、推动内陆沿海沿边通关协作 (3) 3、培育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4) 4、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 (二)加强区域间互动合作 (4) 1、创新贸易加工模式 (4) 2、培育参与国际和引领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的新优势 (4) (三)培育和引进人才 (4) 1、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5) 2、积极引进外地人才 (5) 3、建立适合人才发挥作用的体制环境 (5) 参考文献 (5)

中西部地区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 曹培琳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研究中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对于实现全国经济的加速和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我国推进对外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是我国加快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的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的战略重点。本文从开放型经济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就如何实现中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意见。主要有:面临的困难有基础设施薄弱;地理位置劣势;环境闭塞;人力资源匮乏。提出的思考意见有建设良好的对外开放的软硬环境;依托本地区优势加强区域间互动合作;培育和引进发展所需人才等。 关键词:中西部;开放型经济;产业转移;区域互动;人才引进 我国中西部地区包括20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14个省,5个自治区,1个直辖市。幅员辽阔,占我国国土面积80%以上。目前,中西部地区仅拥有全国约13%的进出口,17%的外资,22%的对外投资,这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凸显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后劲。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巨大潜力和回旋余地在中西部地区,拓展开放型经济广度和深度的重要方向在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已经驶入快车道,展现出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开放型经济的含义 开放型经济是与封闭性经济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经济体制模式。在开放型经济中,要素、商品与服务可以较自由地跨国界流动,从而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开放型经济强调把国内经济和整个国际市场联系起来,尽可能充分的参与国际分工,同时在国际分工中发挥出本国的比较优势。 二、中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困难 (一)基础设施薄弱 在基础设施方面,中西部不论在运输线路、路网密度,还是在给排水、邮电业务总量等方面均远远落后于东部,且技术装备落后。 (二)地理位置劣势 中西部地区既不靠海、也不沿边,存在开放口岸少,物流费用高、区域转关难等诸多亟待破解的制约因素。

苏南模式变迁中的小城镇发展及其思考_罗小龙

苏南模式变迁中的小城镇 发展及其思考 罗小龙 张京祥 江晓峰 提要 苏南模式曾经为苏南地区的繁荣乃至全国农村的发展积累了典型经验,作出了贡献。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苏南模式在社会、经济背景转换和自身缺陷的作用下面临种种困境,开始了跨世纪的嬗变。本文对苏南模式变迁中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探索。 关键词:苏南模式 变迁 小城镇 思考 苏南模式是苏南地区农民为谋求幸福生活的伟大创举,是苏南农民集体智慧结晶,并曾一度成为最具特色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样板。它在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巨大推动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地区小城镇的不断涌现。但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变革之中,苏南模式开始陷入困境,甚至穷途末路。与之相伴而生的小城镇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许多新问题。本文通过对苏南模式变迁的剖析透视了苏南小城镇发展,希望在这次历史性的变迁中为小城镇探寻新的出路,使小城镇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再铸苏南辉煌。 1 苏南模式变迁中小城镇面临的问题 1.1 苏南模式的困境与出路 当前苏南模式的困境,主要体现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乡镇企业的优势有所减弱,经济效益滑坡,亏损企业也有增无减。困境的原因有以下主要方面: 1.1.1 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对苏南模式的巨大冲击 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容乐观。首先,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告别了短缺经济而进入了买方市场,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乡镇企业在短缺经济时代的优势因此而丧失殆尽,产品的市场空间逐步萎缩。其次,乡镇企业中技术平平,产品水平一般的乡镇企业不能面对消费者消费方式,观念的变化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而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第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逐步确立,国家对乡镇企业在财政税收、金融、物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的废止,对苏南模式更是雪上加霜。 1.1.2 经济多元化使苏南模式步履艰难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有企业的逐步搞活,个体私营企业的不断壮大以及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地域劳动分工的作用下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使他们与乡镇企业一起在苏南地区开始群雄逐鹿,瓜分市场份额。乡镇企业竞争的压力日益增大,但乡镇企业“论实力不如国有企业,论效率不如外资企业,论活力不如个体私营企业”,因此,乡镇企业在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个体私营三者的夹缝中步履艰难。 1.1.3 苏南模式自身制度上的缺陷是其陷入困境的内因 苏南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下形成的过渡型经济模式,在这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到1993年,中国开始在市场经济的阳光大道上昂首阔步,苏南模式的弊端弱点就逐步暴露出来。乡镇企业虽然以市场为导向,但其对政府的依赖性极大,成为乡镇政府创办的“小国企”。同时,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模糊,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不够多样化,机制运行举步艰难,不能够真正作到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从而逐步陷入困境。 苏南模式正是在以上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而前景黯淡。1995年以后,苏南乡镇企业进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产权制度改革,到1999年苏州市90%以上的乡镇企业完成了企业改制,使产权人格化、经营者获得了大部分企业的所有权、乡镇政府退出了对企业的实际控制,切实增强了企业活力,使苏南模式得到改善和发展。 1.2 小城镇发展面临的问题 苏南地区的小城镇经过80年代、90年代初的普遍繁荣之后,在国际、国内的宏观背景下,苏南模式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小城镇在苏南模式的变迁中存在着多种问题。 1.2.1 城镇规模小、建设标准低达不到规模效应 苏南模式带来了城镇的普遍发展,但存在着城镇规模小、建设标准低等普遍问题。苏州市建制镇密度大,全市平均每37.4km2就有一个建制镇,但城镇建设标准低、规模小,全市154个建制镇中还有28个建制镇的镇域人口不足两万,镇区人口不足2000人,建成区面积过小,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匮乏。从经济学角度看,过小的城镇规模起不到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和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充分作用,而且也为以后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困难。据1996年苏州市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办在农村集镇的乡镇企业占全市乡镇企业总数的41.3%,集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只占就业人数的12.7%,小城镇的产业支撑不足,集聚效应难以充分形成,大多数乡镇人气不足、街道冷落。随着苏南模式的终结和社会经济变动使这一问题的解决出现了一线希望。 1.2.2 苏南模式变迁中城镇人口回流和地区人口负增长使小城镇前景不容乐观 近年来,小城镇对农民的吸引力逐渐消失,农民的户籍观念也在淡化,许多小城镇出现了人口回流农村的现象。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小城镇就业空间狭

西咸新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案要点

西咸新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 案要点 一、重点任务 (一)探索开放型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 厘清市场与政府的界限。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尽快在关键领域取得改革突破,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行政干预,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将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调节,由指令性管理转换到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上,激发微观经济活力,为入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打造新型政商关系。坚持“亲”和“清”的本质要求,正确处理政商关系;明确政商关系中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发挥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主动作用、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增强政务服务透明度、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减轻非公有制企业负担、畅通非公有制企业诉求渠道。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实现不涉及前置审批及资料齐全无误的项目,当天申报、当天发照。实行市场准入一体审批制度,整合各职能部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事项,建立跨部门审批管理机制和审批信息流转机制,集中办公,实现市场准入所有审批事项一次性、一体办结。

更好地为入区企业服务,推进供给侧改革。 建立智能化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为入区各类企业提供信息化、便利化的办事服务,帮助相关企业标明经营行为的“雷区”和“红线”,为入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清晰的事前指导。依托“互联网+监管”,强化事中事后数据监测和抽查,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与服务制度,形成各部门信息共享、协同监管和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监管体系。 (二)探索西咸新区两级管委会协同开放及与西安、咸阳两市共建共享、错位发展新机制。 统分结合,各负其责。加快完善新区两级管委会管理体制,按照省政府授权或委托,新区管委会行使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权,在发展战略、规划土地、宣传招商、财政融资、风险防控和干部人事等方面实施统一管理。 明晰权力边界,划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合理划分和确定西咸新区与省直有关部门以及与西安、咸阳两市的职责权限。由管委会代表省人民政府行使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权,在项目建设、城乡统筹、规划实施等方面享有省、市级管理权限及部分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积极稳妥推进与新区发展相适应的街镇托管,赋予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街镇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实现开发建设管理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相统一。 统筹协调,率先做好自贸试验区经验复制推广工作。打造空港新城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金贸中心两大

园区建设发展的经典案例剖析及意见建议(最新分享)

园区建设发展的经典案例剖析及意见建议 (最新分享) 园区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项目推进的主战场、改革创新的主阵地。园区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优化园区建设和发展,本文对照一些园区建设发展的经典案例并深入剖析,并由此提供相关意见建议,为园区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库参谋和支持保障。 一、在产业定位上,坚持特色性,突出主业,错位发展 (一)相关案例:纽约都市圈,北起缅因州,南至弗吉尼亚,跨越了10个州,制造业产值占全美30%以上,被视为美国经济的中心。它的层级结构酷似金字塔:塔尖是纽约,第二层是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再下面则是5个核心城市周围的40多个中小城市。孤立的看,纽约的金融业,波士顿的高科技产业,费城的重工业,巴尔的摩的冶炼工业,每座城市的主导产业都是单一的。但放眼整个都市圈,多样化、综合性的整体功能,远远大于单个城市功能的简单叠加。5大核心城市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相互补充,成为这一都市圈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一直以来,很多专家学者都将它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力归功于都市圈内完善的产业分工格局。 (二)启示与建议:园区要错位发展,协调项目资源,避免单打独斗、内部竞争。江都区位优势、产业特色明显,各园

区应确定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避免同质发展。 建议1.错层定位,转型发展。立足产业布局现状,开发区宜将主导产业定位为船舶、特钢,并向海工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转型,同时积极发展港口物流、新型建材、软件信息等产业。仙城工业园宜将主导产业定位为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电网等,加快发展补链扩链项目。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宜将主导产业定位为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做强省级数控装备特色产业基地,争创省级科技示范园。空港新城宜将主导产业定位为航空关联产业,加快城市功能建设。小纪产业园宜将轻工业定为主导产业,加快产业升级改造和高端化发展。商贸物流园宜将主导产业定位为现代物流业,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和智慧物流建设。滨江新城宜以楼宇经济为主,大力发展关联配套产业。文化旅游园以挖掘江都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为主,努力在文旅环境打造、文旅标准化建设等方面求突破。各园区错层定位,转型发展,力争在短期内亮出“省内有位次、国家有名号”的“江都名片”。 建议2.整合资源,集聚发展。目前,重点园区呈分散排布格局,加上各镇工业集中区,凸现了发展力量的分散,已积聚起内耗弊端。在土地、资金、环境承载力、能源资源等要素制约越来越严重的当下,集聚发展资源,整合发展要素,尤为迫切。园区建设必须突出特色,在每个园区明确功能定位的前提下,避免产业发展与周边雷同,实施错位竞争,形成区域特色。

国外自由贸易园区发展规划经验及其启示

国外自由贸易园区发展经验及启示 截止2015年12月,我国已经建成的自贸园区有上海、天津、广东、福建自贸园区。当前,我国自贸园区建设进入新时期,很快内陆地区还将增加6至8个城市设立自由贸易园区,但是我国自由贸易园区建设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障碍。本文深入分析了国外自由贸易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而剖析我国自贸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我国自由贸易园区发展的对策。 一、国外自由贸易园区发展经验 (一)先进的管理模式对规范园区运营有重要作用 先进的管理模式是自贸园区发展的关键。美国规定公营企业和私营非营利性企业都有权利管理自贸园区,申请企业建立园区必须得到自由贸易园区委员会授权。同时,管理企业根据法律条款制定园区规划,对园区发展运营严格监督,有效维护公共设施,在固定时间向自贸园区委员会上交各企业年度总结报告。园区启用、停用或变更时,管理者必须提交书面同意书,还要对园区一切违法行为承担相应责任。美国对自贸园区的规范化管理成效显著,如美国纽约港自由贸易园区采用“企业管理”模式后,园区运营井然有序,市场竞争环境良好,据央广网数据显示,目前纽约港自由贸易园

区已经成为全美250多个自由贸易园区中面积最大的园区之一,港口对外排名中位居北美第三、东海岸第一。巴西马瑙斯自贸园区政府组织成立了自贸园区管理局,园区事务交由管理局全权打理,管理局负责园区日常事务的规划、政策制定以及项目审批,在先进管理模式的带动下,园区运营呈现规范化,效益可观。据人民日报报道,2014年马瑙斯自贸区的总产值接近40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整个巴拿马的国内生产总值。可见,先进的管理模式能极大提升园区管理效率,带动园区良好发展。 (二)开放的园区环境带动自贸园区良好发展 开放的环境对园区招商引资有重要意义。从1999年开始,新加坡政府设立“特许完全业务”牌照,放开对外资银行的限制,准许其在境内开设分行并且安置自动提款机,并且,取消了外资银行在本地银行业中持股比例不超过40%的限制。新加坡自贸园区在开放的环境下取得了良好发展,园区在开放金融服务市场过程中,对外资银行管制采取逐渐放开政策,扩大了金融流通渠道,吸引了跨国公司投资,据中国区域发展网数据显示,目前新加坡自贸园区现已经吸引了4200家跨国公司在此设立总部。巴西玛瑙斯自贸园区准许外国游客任意购买免税商品,并能将免税品带出到巴西关境外,开放的环境不仅增加了自贸园区产品交易量,而且带动了产品出口。据全球政务网显示,2015年玛瑙斯自贸园区投资总

浅谈改革开放给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浅谈改革开放给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沧桑巨变,令世人瞩目。作为一名90后大学生,同时也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学习了多媒体党课后,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大无畏以及高瞻远瞩,也深深高手到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巨大变化。通过学习,我也从改革开放的进步中有所思,有所悟。 作为新时代的肩负建设祖国重任的当代大学生,我无法不感叹时代的变迁是如此迅速,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年代,无论是住房、交通还是娱乐、教育,不断地变化都在给我们带来惊喜。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社会的第二次革命,是一次多么伟大的壮举,它给国家带来了新的生机,给广大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在这个历史巨变的背后,不知道蕴含了多少中华儿女的智慧和汗水。同时,这其中也蕴含了很多深刻道理。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多媒体课之后,我自己也得到一些感悟。 一、实事求是 建国初期我们在总的方面坚持实事求是,遭受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新民主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一五计划”进展顺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建国后的前8年,我们搞的不错,政策是恰当的,发展是健康的。当然,在个别方面也有不实事求是的缺点。1957年反右派斗争后,党的指导思想逐渐背离甚至完全背离事实其实的思想路线和作风,“左”的错误越来越严重。 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1978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真理标准大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的确立,犹如打开了长期封闭的闸门,使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涌现出来。改革开放30年来,是高举实事求是的30年。一方面,实事求是的内涵得到丰富和发展,被正式确立为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在论述思想路线时,还强调“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从动态的、发展的视角拓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内涵。另一方面,创造性的运用实事求是原则拨乱反正并制定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直接思想之源。 实事求是,是从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出的,是用三十多年的伟大成就来见证的。同样,这一不变的真理,也可以应用于我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面对当前形势下,一些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发展原则,作为大学生的我倡导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挖掘自己的优势,并充分发挥,在未来的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尊重经验,敢于创新 邓小平同志说过,改革开放中的许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因此,对于广大群众在改革中创造的新事物,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们就要认真总结,大力推广。

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若干思考

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若干思考 内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一直是政府和学界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适应经济发展内外部约束条件的新变化,我国提出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要求。为此,一些学者和地方政府提出了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概念,并从区域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角度,探索我国内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问题。 笔者认为,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应该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内涵 对于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说,没有欠发达地区的开放与发展就不是完整的有持续发展潜力的开放型经济。完整的开放型经济包括开放与发展双重内涵。我国一些地区提出的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就是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全国统一市场为基础,通过持续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深化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开放发展战略。这一界定体现了以下内涵: 第一,内陆开放型经济是内陆欠发达地区通过全面开放促进自身发展的战略思维。它强调内陆地区开放发展道路,把经济发展纳入到全球化和国际化视野当中,加强与外部的战略协调,实现要素在全球范围的最优配置。 第二,内陆开放型经济是建立在市场化基础上的制度性开放发展战略。内陆地区既向国际开放,也向东部地区及内陆其他地区相互开放;既重视实体领域的开放,也重视思想观念的开放,是规则对接、经济运行机制统一的制度开放。 第三,内陆开放型经济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较之东部“出口导向型战略”和内陆地区政府主导下的政策性开放,内陆开放型经济把区域性、政策性开放转变为全方位开放和制度性开放,是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不断拓展外部空间的科学发展之路。 总之,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目的是深入发掘内陆地区的比较优势,通过市场一体化进程,逐步融入国家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建立内外对接、内部整合的经济运行机制和区际协调机制。 内陆开放型经济对传统理论的挑战 总体来看,我国内陆地区在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上主要采取了侧重经济开发的策略,而对开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究其原因,是在理论思考上没有跳出一些传统思路的窠臼,受到包括中心-边缘理论、雁行模式理论、梯度转移理论、增长极理论等的影响。客观地看,中心-边缘理论实际是一种封闭发展理论,导致欠发达地区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雁行模式理论是出口导向型发展理论,主要适用于沿海地区;梯度转移理论是雁行模式理论向内陆地区的延伸,但忽略了内陆地区发展出口导向型产业的区位制约因素;增长极理论强调发展的不均衡性,着眼于增长极与其腹地的互动关系,本质上也是一种封闭发展的观点。总的来看,上述理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不平衡的经济生态,实现内陆与东部的协调发展;没能充分考虑如何利用好外部有利条件实现内陆的开放发展;也没能在国家层面上统筹开放与发展实现内陆发展能力的提高。

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一、有关定义 开放型经济可以从两种涵义上理解。形态上看,开放型经济是指存在对外贸易的经济,现代的开放经济不仅指贸易自由化的经济,还包括资本、劳务和人员的自由流动。在这个意义上,开放型经济是相对封闭型经济而言的。在开放型经济中,要素、商品、服务可以较自由地跨境流动,从而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体制上看,开放型经济是指一种经济制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倾向,在这个意义上,那些能从制度上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政府较少干预对外经济联系活动的经济体即为开放型经济。 二、目前已建成的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1、成都天府新区 天府新区的规划结构可以简称为八个字——一带两翼、一城六区。 “一带”为高端服务功能聚集带,从人民南路至天府大道,沿天府中轴向南延续,并逐步折向龙泉山和三岔湖方向。 “两翼”为东西两翼的产业功能带,包括成眉高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聚集带和龙泉经开区的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带。 “一城”为天府新城,“这是去年成都市委提出建设的13个战略功能区之一,同时也承载着天府新区里主要的城市

高端功能,将聚集发展中央商务、总部办公、文化行政等高端服务功能,建设区域生产组织和生活服务的主中心”。 “六区”是依据主导产业和生态隔离划定六个产城综合功能区,发挥产业聚集效应,配套完善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 按照规划安排,天府新区分为近期(2011-2015)、中期(2016-2020)和远期(2021-2030)三个实施步骤。其中近期新增城镇建设用地160平方千米,以国家级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基础设施先行,高技术产业、现代制 造业以及高端服务业 快速推进。中期新增建 设用地150平方千米, 实现再造产业成都目 标;远期则新增城镇建 设用地150平方千米, 基本建成宜业宜商宜 居的国际现代新城区。 十项政策包括,设立20亿元的天府新区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重大基础设施等项目;新区新增地方财政收入全额用于新区建设;地方政府债券和四川产业振兴发展投资基金重点投向新区;成都、眉山、资阳三市按照规定自主确定新区土地类实用税额标准;加大新区鼓励类产业企业政策支持;新区高端服务业享受要素价格优惠;新区建设用地指标实行单列;支持新区金融业

对新苏南模式下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的思考

对新苏南模式下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的思考-经济 对新苏南模式下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的思考 文/黄玺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融合,苏南经济快速发展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发展模式和少数行业的产能过剩,导致各种社会矛盾日显突出。面对新的问题,新苏南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如果说,改革开放的前20 多年苏南经济发展模式追求的是又好又快,那么新苏南经济发展模式更加注重的是提质增效。本文就新苏南经济模式下如何加快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新苏南经济模式;经济转型升级 【作者简介】黄玺,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心,硕士,研究方向:中小企业发展。 以开放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为标志, 新苏南模式是由传统意义上的苏南模式演变而来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模式,其演变发展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苏南模式形成的动因 在上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就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从而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其主要特征是凭借乡镇政府来主导乡镇企业发展,利用集体资本兴办企业,让一些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走共同富裕道路,以先工业化后市场化的经济运行方式和以城乡一体化为核心的社会发展方式,构成了苏南模式特定的内涵,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适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进入21世纪,苏南5市(含江苏省南京、镇江两市)抢抓历史发展机遇,顺应市场经济改革发展需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因市制宜,从人的观念上、从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上,坚持走中国特色“四化”互动并进的道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统筹苏南各市合理空间布局,将苏南经济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中去发展,形成新苏南模式特有的多元结构,如以国资、民资、外资经济为主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结构;以产业集聚、园区经济为载体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以市场管经济、政府管社会发展的制度创新结构等,充分展现了新苏南模式下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创新。 二、新苏南模式发展的现状 传统的苏南经济从纺织、电子、化工等行业起步,新苏南经济则是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基础,而新苏南模式是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来实现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新苏南模式更加注重经济增长速度、质量和效益的“三位一体”,仅以2012 年为例,苏南5 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381.66 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61.8%。二是规模企业不断发展。江苏在“十二五”时期年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即将发展到5万家,形成大、中、小企业合作共赢竞相发展的新格局,这些规模企业铸就了江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以骨干龙头企业为引领,打造配套齐全、关联性强、产业集中度高的优势产业集群。仅以2012年为例,江苏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3383万家,总量居全国第一位,仅苏南5市就有24600家,占江苏省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56.7%。三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给苏南5 市在产业集聚、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培育、人才集聚、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解读 在2012中国(宁夏)投资贸易洽谈会暨第三届中阿经贸论坛举行之际,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这是继《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之后,国家出台的又一个支持宁夏发展的关键文件。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正式设立对宁夏到底意味着什么?将为宁夏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 试验区的批复创下多项“第一” 宁夏虽小,但宁夏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记者了解到,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思路从去年3月以全国人大建议形式提出以来,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李克强副总理先后两次做出批示,陈昌智副委员长亲自督促办理,国家11个部委组成调研组来宁调研,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门成立编写组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并专程来宁进行实地考察和征求宁夏意见。在《规划》起草过程中,自治区主要领导亲自指导并多次进京衔接。从试验区建议提出到《规划》出台,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创造了同类规划从建议提出、规划编制到批复的最快速度。这蕴含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宁夏的亲切关怀和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委对宁夏的大力支持,体现了国家推进向西开放战略和促进西部大开发、大开放的坚定决心,凝结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辛努力。 《规划》的批复,标志着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正式设立。宁夏将成为内陆地区第一个开放试验区,全国第一个以整个省域为单位的试验区,也是全国第一个将总体《规划》与综合保税区同步批复的试验区。 定位更加高远 “《规划》从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区域布局、体制机制、支撑保障、政策支持、组织实施等方面对试验区建设提出了明确目标和任务,定位更加高远,目标更加明确,政策含金量更高,项目更加具体,实现了国家对宁夏支持的新突破。”自治区发改委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规划》提出了实施内陆开放的“五大意义”,即有利于探索内陆地区开发开放新路径、拓展我国外需市场空间、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资源型地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同时,《规划》明确了宁夏的新定位,即,打造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地、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重要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集聚区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战略意义

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战略意义(批准前的) 首先,设立宁夏内陆经济开放试验区的条件日臻成熟。宁夏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是连接西北与华北、东北地区的重要枢纽,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节点,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依托和前沿阵地。 其次,适应国家开放开发战略大趋势的要求。集中东阿拉伯世界向东,国家所需,宁夏所能,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宁夏是一个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地区,是全国除台湾、海南和 4 个直辖市外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为适应对外开放新格局,发挥宁夏区位优势,在宁夏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既是中东阿拉伯世界向东、国家所需,也是宁夏所能。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将以沿黄经济区为主体,覆盖整个宁夏全境,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重点搭建向西开放的平台,全面加强我国同阿拉伯国家世界及穆斯林地区的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探索内陆地区开发的新路径,有利于形成互为补充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有利于促进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可持续。我区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中阿经贸论坛,并搭建起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第三,是国家总体对外开放战略格局的又一“亮点”。建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是我国在沿海、沿边通过建立特区趟出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之路后,在内陆开辟“特区”的又一重大探索,将形成沿海,沿边和内陆开放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的战略开放格局。作为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在西部地区建设一批特殊经济区、开发开放试验区、重点边境口岸,打造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加大向西开放力度特别是向中东阿拉伯国家与世界穆斯林地区的对外开放,不仅是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促进巨大的内需潜力持续释放,支撑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而且对于推动并增强西北地区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开放合作,深化新形势下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彼此之间的战略合作,互惠合作,持久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是国家给予宁夏的又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饮水须思源。在宁夏设立全国第一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关心和支持,体现了对宁夏回汉各族人民的充分信任。作为中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我们有条件、也有优势成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合作的“先行区”,有责任、也有义务充当促进中阿合作的“领头雁”。宁夏自古以来就是丝绸古道的要冲和中阿文明的交汇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河壮美、资源丰富。回族穆斯林与阿拉伯国家的穆斯林群众的宗教信仰相同,生活习俗相近,文化认同相向,在相互交流和贸易方面有着明显的人文优势,为双方开展合作提供了独特的便利条件。中央高度重视宁夏在中国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开放合作中的平台作用,宁夏的向西开放已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作为中阿经贸论坛的永久承办地,将更名为中阿经贸博览会,宁夏将肩负使命、探索创新、优化环境,在国家向西开放格局中担当重任,在推动中阿交流合作中发挥更大作为。 伴随中央充分赋予宁夏政策的创新空间,鼓励宁夏先行先试等优惠政策,只要我们顺应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新趋势,充分借鉴沿海沿边开放的成功经验,善于突破、勇于超越、大力推进向西开放乃至向整个世界开放,就一定能够在开放中增强发展的动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宁夏特色、西部特点的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新路子,为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作出积极贡献。 宁夏,将成为全国第一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国土资源部八政策支持试验区建设

苏南模式演进历程回顾

苏南模式演进历程回顾 冯鹰 “苏南模式”这一名称是费孝通先生在1983年所写的《小城镇·再探索》中提出来的。当时的苏南地区主要是指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地级市及昆山、江阴等九个县级市。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一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发展持续时间长,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特征,因而有了“苏南模式”的提法。经过30多年的发展,“苏南模式”经历了由诞生、异军突起,到自我改制、创新发展的艰难历程,始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成为引领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面旗帜。 一、苏南模式的诞生 苏南模式诞生于苏南乡镇企业,而乡镇企业的兴起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历史条件。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苏南,交通方便,运输畅通;商品生产起步早,历史上是商贾云集之地;人口密度高,人均耕地少,有寻找新的就业门路而致富的客观要求;矿产资源少,除农副产品加工外,工业性加工必然依靠横向经济联系,“供销两头在外”;集镇星罗密布并紧靠上海,易于城乡沟通和发展工业;多年来的高积累、低分配,使乡村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办工业。上述苏南农村的区域性特征,集中地表现为这一地区具有较强的商品经济的开拓性,所以早在60年代苏南就有社队企业(乡镇企业的前身)萌芽。但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思想指导下,农村搞家庭副业也要作为“资本主义尾巴”割掉,因此,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苏南社队企业的发展十分缓慢,苏南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人文条件所蕴藏的发展优势和潜力,迟迟得不到充分的开发。 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恢复了实践标准的权威和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针对“左”的思想严重禁锢着人们头脑的现实,强调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现代化 ①《“苏南模式”的变革研究》,黄福宁,《江苏统计》,2005年第1期。

国外高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国外高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Ξ 杨春妮 (天津外国语学院,天津300181)摘 要:20世纪后期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高科技园区建设上的成 功实例,与我国实际相联系,进行对比,试图通过对科技园区在管理模式、融资渠道,以及政府在园区建设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探索我国在高科技园区发展中的路径。 关键词:高科技园;管理模式;融资渠道;政府作用 中图分类号:F1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585(2001)03-0072-04 Experience in the Successful Establishment of the H igh 2T ech Field District in the Foreign Countries and E nlightenment to China Y ANG Chun 2ni (Tianjin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 ,Tianjin 300181,China ) Abstract :T o link China ’s reality with the sucess ful exam ples in the establishments of the high 2tech field dis 2tricts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such as England ,the United States ,Canade ,Japan ,Austrialia ,etc.in the late period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to make a com paris on s o as to probe into the best ways for the development in China by analysing its management m odels ,financing s ources and the g overnment functions on its establishment. K ey Words :High 2T ech Field ;Management M odel ;Financing S ource ;G overnment Function 20世纪后期,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和地区的高新技术园区也纷纷建立起来。其中不乏取得辉煌成功的实例,比如美国的硅谷、澳大利亚的西澳技术园、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大学研究园等;当然也有的不很成功,比如众所周知的前一段时间美国128公路网的衰落。中国的高新技术园区建立较晚,近年来随着世界高科技的浪潮,很多地方也纷纷提出了建立中国硅谷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其它国家高科技园区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来说是很宝贵的。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一、园区的管理模式 一个高科技园区的管理模式、目标,以及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程度是其能否成功运营与发展的关键。在英国,各个科技园区主要是由地方政府、大学、科研机构及私人投资者自发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不同地方不同科技园区从建园模式到管理结构都各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与风格。一般来说,各科技园区都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进行自主经营。而且,各园区的管理机构本身也是作为一个企业来运行,以赢利为主要目标。再加上有很多科技园都有大学和政府的投资,因此把科研成果与地方经济和市场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特色。 澳大利亚目前有高新技术园区20多个,而且每一个州都建有至少一个科技园。澳洲的科技园基本上可分为政府所有型、大学研究所型和地产开发商型三类。澳政府对于科技园区的总目标是通过 2001年6月第17卷 第3期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Journal of Y unnan Finance and Trade Institute Jun.,2001Vol.17 No.3 Ξ收稿日期:2000-11-23  作者简介:杨春妮(1976— ),女,云南昆明人,天津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经济贸易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