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症的中西医疗法

小儿厌食症的中西医疗法

小儿厌食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主要表现为儿童对食物的厌恶和拒绝进食。厌食症不仅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导致他们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对于小儿厌食症的治疗,中西医都有一定的疗法。下面将介绍中西医分别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主要采用中药治疗,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来改善食欲和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常用的中药有健脾益气的药物,如党参、黄芪、白术等。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胃功能好坏直接关系到消化吸收的功能,而脾胃虚弱会导致食欲不振。因此,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基本原则是健脾益气,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建议儿童多吃一些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红枣等。

西医治疗小儿厌食症主要采用营养支持和心理治疗的方法。首先,西医会给儿童补充营养,通过补充高能量、高蛋白的食物或者营养剂来增加儿童的营养摄入。此外,西医还会监测儿童的体重、身高等指标,及时调整饮食计划,确保其营养摄入达到正常标准。同时,心理治疗也是西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重要手段。西医认为厌食症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通过心理咨询、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饮食观念,稳定情绪,改善心理状态,以促进正常的饮食行为。

总的来说,中西医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差异,中医注重调理脾胃功能,通过中药和饮食调理来改善食欲;而西

医主要采用营养支持和心理治疗的方法,通过补充营养和调整心理状态来改善食物摄入。在实际治疗中,中西医可以互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小儿厌食症的治疗,应当综合考虑个体的情况,因为每个儿童的患病原因和病情特点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家长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咨询医生的意见,并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此外,家长还应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给予儿童合理的营养摄入,避免过度补充高热量食物,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小儿厌食症的康复非常重要。

小儿厌食症效验良方

小儿厌食症效验良方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除外其他急慢性疾病的较长时期的食欲不振或减退,甚至拒食的一种病证。厌食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一般在1个月以上,多见于1~6岁儿童。近年来,本病日渐增多,尤以城市更为常见,独生子女的发病率较高。临床对此病多诊断为“神经性厌食”,认为与缺锌、维生素缺乏因素有关。根据本病以纳呆、食欲不振、厌食为临床特点,属中医“恶食”“伤食”“食滞”“脾虚纳呆”等范畴。 方一扶正健脾方 【主治】:小儿厌食症 【方药】:麦芽10g,黄芪、枸杞子、鸡内金、神曲、焦山楂各9g,黄芩、木瓜各6g、广木香5g。症甚加谷芽、山药。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6次服。 【编按】:用本方治疗小儿厌食症130例。用30日,结果: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食欲、体重增加) 64例,有效6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5.38%。(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6) 方二苏藿三仙汤 【主治】:小儿厌食症 【方药】:鸡内金、炒建曲、炒山楂、炒麦芽各7~15g,紫苏梗、藿香、陈皮、厚朴各5~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餐前服。对照组34例,用保和丸:法半夏、陈皮、茯苓各5~10g,山楂、建曲各7~15g、连翘、莱菔子各6~12g。均脾虚寒湿型加苍术5~10g;脾虚湿热型加鱼腥草、马兰草各20~30 g。10 日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3日。用2个疗程。 【编按】:治疗小儿厌食症78例。结果:两组分别痊愈49、11例,有效23、14例,无效6、9例,总有效率92.3%、73.5%。

方三扶脾养胃汤 【主治】:小儿厌食症 【方药】:葛根6~15g,太子参、生麦芽、焦山楂、鸡内金各5~10g,白术3~6g,藿香叶、木香各3~5g。盗汗加龙骨、牡蛎;手足心热加地骨皮、胡黄连、刘寄奴;脐周痛加乌梅、陈皮、使君子;便秘加桃仁、肉苁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取穴:四缝。用三棱针,刺约1分后,用手挤出黄白色黏液; 5~7日1次,用2次。两手穴位交替使用。1个月为一疗程。 【编按】:用本方治疗小儿厌食症166例。结果:治愈110例,好转5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8%。(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9) 方四苍陈内金散 【主治】:小儿不思饮食、腹胀、泄泻、舌苔白腻。 【方药】:苍术1份、陈皮1份、鸡内金1份、蜂蜜适量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以适量蜂蜜调和后开水冲服即可。1日3次,2岁以下每次1g,3~5岁每次1.5g。 【编按】:本方苍术健脾燥湿,是运脾药,脾得健运则水谷能消,配陈皮、鸡内金消食化积力强。方虽小而功甚宏,并且患儿易接受。本方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全国著名儿科专家江育仁教授验方,一般连

小儿厌食有良方

小儿厌食有良方 小儿厌食症是指排除了肺结核、肝脏疾患、胃肠器质病变等病因而单纯性的以厌食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一般症状是患儿不喜食米饭、粉、面、鱼、肉、菜蔬等主副食,而一味喜嗜饼干、糖果、汽水等杂食。既不定时,又无定量,引起消化吸收功能紊乱。 门诊中常见到不少患厌食症的儿童,症状大都体质消瘦,面青唇白,多汗疲乏,精神、胃口极差;日间烦躁,夜睡欠安;气候稍有转变,容易感冒、咳嗽,并且病程拖延,发热不易退,咳嗽不易愈,消瘦了不容易再胖,抗病能力降低等等。夏秋季节,更容易招来感染性疾病。既为父母带来忧虑,也给托儿学校的阿姨增添不少麻烦。 中医学认为小儿厌食症属于“疳积”的范围。病因病机由于小儿脾胃虚弱,饥饱无度,嗜食生冷,使脾胃失却运化与升降功能。如果大便溏泄、厌食、腹胀、懒言懒动,则属于“脾阳不振”;如果蕴湿化热,尿黄、便秘、厌食、烦躁、消瘦,则属于“脾胃阴虚”。两种类型中,前者多于后者。然其治疗,则都可用“参苓术草汤”:党参十克,云苓十克,白术六克,炒谷芽十克,山楂十克,白芍六克,胡黄连五克,五谷虫五克,莪术三克,炒扁豆十克,甘草五克。 如果“脾阳不振”,可加春砂仁三克;如是“脾弱阴虚”,可加石斛五克,麦冬五克,沙参十克。处方与加减药物均为小儿剂量。一岁以下的婴幼儿剂量减半。 本方系从《小儿药证直诀》之“参苓白术散”化裁,有益气健脾,化积去滞之功,药物不偏不颇。小儿厌食症以之调理,连服八至十帖,效果优良,可为家长们解除烦恼。 此外,纠正患儿之不良饮食习惯,戒除杂食如汽水、饼干、糖果等伤脾之品,坚持三至四星期,功效当更明显。 ——《公众诊所》,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出版。 消化散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 十余年来,用自拟消化散外敷脐部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 药物组成及用法:

儿科厌食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厌食 厌食是指小儿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个症状,是由喂养不当、偏食零食、饥饱不匀等损伤脾胃所引起。多见于婴幼儿。病程较长,日久气血俱虚,抵抗力差,容易诱发其他病症。 【诊断】 1.本病长期食欲不振,甚则拒食,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精神良好,嬉耍如常,脉平,苔薄白,舌质正常。 2 .所表现的厌食、消瘦诸症,应与小儿府证作鉴别。府证中的“府气”候,除消瘦食少之外,精神委靡或烦躁不安,腹胀,大便稀酒或便秘 3 .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轻度下降。部分患儿有血清锌、胃泌素降低。 4.需要排除肝炎、结核以及其他慢性疾病出现的厌食症状。 【治疗】 厌食的治疗方法、除药物治疗之外,尚有推拿疗法、外治疗法、饮食疗法等,均能收效。其治疗原则,皆是调理脾胃。比较而言,药物治疗与推拿或外治方法相结合,可以提高疗效。 一、辨证论治 厌食病在脾胃,辨证时应辨别以脾运失健抑或胃阴不足、脾胃气虚。虽然三者均以厌食为主症,但有运化失健或阴虚、气虚之不同,要从证、舌方面加以鉴别。治疗法则,以“脾健贵在运而不在补”为指导思想,着重调和脾胃,转运中焦气机。 1.牌失健运证食欲不振或拒食,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精神良好,舌苔薄净或薄腻,舌质正常,脉尚有力。乃厌食初起,脾胃运化失常所致。 治法:和脾助运。 方药举例:不换金正气散加减。苍术、山楂、麦芽、佩兰、神曲各10g。 加减:腹胀,加鸡内金6g或枳壳6g。便清,加怀山药10g,炮姜炭3g。 2.胃阴不足证口干多饮而不喜进食,大便干结,舌苔花剥或光红少津,夜寐不宁,面色微黄。此素体阴虚,胃失濡养所致。 治法:养胃育阴。 方药举例:养胃增液汤加减。石斛、沙参、白芍各IOg,甘草、乌梅各4g,陈皮5go

小儿厌食症的中西医疗法

小儿厌食症的中西医疗法 小儿厌食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主要表现为儿童对食物的厌恶和拒绝进食。厌食症不仅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导致他们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对于小儿厌食症的治疗,中西医都有一定的疗法。下面将介绍中西医分别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主要采用中药治疗,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来改善食欲和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常用的中药有健脾益气的药物,如党参、黄芪、白术等。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胃功能好坏直接关系到消化吸收的功能,而脾胃虚弱会导致食欲不振。因此,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基本原则是健脾益气,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建议儿童多吃一些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红枣等。 西医治疗小儿厌食症主要采用营养支持和心理治疗的方法。首先,西医会给儿童补充营养,通过补充高能量、高蛋白的食物或者营养剂来增加儿童的营养摄入。此外,西医还会监测儿童的体重、身高等指标,及时调整饮食计划,确保其营养摄入达到正常标准。同时,心理治疗也是西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重要手段。西医认为厌食症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通过心理咨询、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饮食观念,稳定情绪,改善心理状态,以促进正常的饮食行为。 总的来说,中西医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差异,中医注重调理脾胃功能,通过中药和饮食调理来改善食欲;而西

医主要采用营养支持和心理治疗的方法,通过补充营养和调整心理状态来改善食物摄入。在实际治疗中,中西医可以互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小儿厌食症的治疗,应当综合考虑个体的情况,因为每个儿童的患病原因和病情特点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家长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咨询医生的意见,并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此外,家长还应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给予儿童合理的营养摄入,避免过度补充高热量食物,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小儿厌食症的康复非常重要。

最新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方法 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方法。采用中医辩证论治、病因、病机,西医病因研究、基础研究等方法,将小儿厌食症分为食滞内阻、脾失健运、胃阳不足、脾胃气虚、肝气郁结、虫积伤脾6型。治疗上中医采用针灸治疗、穴位贴敷及注射、推拿疗法、中草药专方专治,西医采用合理喂养与心理引导、西药对症治疗等方法。小儿厌食症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举,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以预防、心理指导与治疗相结合的有效措施。 厌食症/中医药疗法;医学,中国传统;病因;病机;儿童 厌食是较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而言。长期厌食会导致患者的体质量减少或影响正常生长发育,是儿童常见的症状。各种急性感染时常伴有短期厌食;长期厌食者多伴有面色萎黄,体质量不增或下降,肢体消瘦,常有器质或精神方面的障碍。 一、中医对厌食症的认识 1 病因探索 1.1 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景岳全书》谓:“小儿之疾,非外感风寒,则内伤饮食”[1]。《育婴家传育婴秘诀》载:“小儿之病,伤食最多”[2]。由于小儿乳食不知自节,饥饱无度,或家长缺乏科学喂养常识,片面强调补充高营养、高热量的滋补类食品,使饮食结构不合理,损伤了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或因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调理不当,过食肥甘、生冷或难消化的零食、水果,均可伤及脾胃。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脾主运化,为生化之源。若脾胃受伤,受纳运化失司,升降失调,乳食停滞,乃生此病。即《素问·痹论》所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幼幼集成·伤食证治》也说:“小儿之病,伤食最多,故乳食停滞,中焦不化而成疾者”。说明乳食壅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不和,终致厌食。总之,饮食因素是导致小儿厌食症的主要病因。 1.2 多病久病,损伤脾胃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皆属不足,但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肺主一身之气,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万密斋在《育婴家传育婴秘诀·五脏证治总论》中,将此总结为“脾常不足,肾常虚”。肺与脾为子母关系,脾之运化,赖肺之宣发敷布,精微方能濡养全身;肺之主气,赖脾之运化精微不断充养,脾胃健旺,则肺卫自固,小儿“脾常不足”,则肺气亦弱。若患泄泻、肺炎或其他传染病后,体虚,正气亏之,伤及脾胃,或病后失于调理,脾运胃纳失健,可致长期厌食。 1.3 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先天不足的婴儿,古称“胎怯”或“胎弱”,多见消瘦、胃肠薄弱,出生后,往往不欲吮乳。后天如失于调养,每易造成脾胃虚弱,不思乳食,难以喂养。诚如《小儿药证直诀·胎怯》所言“生下面色无精光,肌肉薄,大便白水,身无血气,时时哽气多哕,目无精彩”。 1.4 情绪变化,精神因素小儿“肝常有余”,娇生惯养之小儿,所欲不遂,动辄哭闹要挟,久则性情乖张,易养成易怒易暴的恶习。且独生子女性多娇态,稍违其意则哭闹不止,或自生闷气,致肝失疏泄,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而厌食;或因生活环境改变,情志不畅,思虑伤脾,脾虚不适而致厌食。万密斋认为:“盖儿初生,性多执拗……,易使怒伤肝气生病”,均说明“怒伤肝”。因此,在小儿厌食症的治疗上,饮食指导和情绪疏导也是十分必要的。

小柴胡汤治疗小儿厌食的经验

小柴胡汤治疗小儿厌食的经验 标签:小柴胡汤;小儿厌食;临床经验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因患儿饮食不节,家长的溺爱等因素导致儿童食欲不振,不想饮食,日久伴见形瘦,发稀枯黄,烦躁易怒,大便干燥等症。该病严重影响婴幼儿童的生长、发育。现笔者结合临床经验,运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32例小儿厌食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患儿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最小的6个月,最大14岁,平均年龄7岁零4个月,病程短者1周,最长者1年余。 2 治疗方式 基础方:以《伤寒论》小柴胡汤为主:即太子参10g、柴胡6g、黄芩5g、大枣5g、甘草3g。 加减变化:伴腹胀,便干结者,加枳实5g、陈皮5g;食滞不化者,加神曲10g、麦芽10g、鸡金5g;烦躁易怒、易哭者,加郁金5g、柴胡10g;小便少黄、夜卧不安者,加灯芯1~2g,茯苓10g。 用法:上药取300ml,应取150ml,每日1剂,采用少量多次喂服,一般6~8次为宜。5剂为以疗程。 3 治疗结果 根据1995年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食欲显著增强,食量增加30例。好转:食欲好转,食量略有增加2例,未愈:食欲未见改善无。 4 典型病例 马××,男,6岁,2007年5月17日诊见患儿不思饮食4月余,伴烦躁易怒,夜卧不安,头发稀黄,大便干燥如羊粪,舌尖红,脉细数,诊为中医胆郁化火之厌食症,拟小柴胡汤加郁金5g、鸡金5g、神曲10g、麦芽10g、陈皮5g、茯苓10g、灯芯2g,2剂,每日一剂。5月21日再诊、患儿已思饮食,食欲稍增,夜已能安卧,大便成形,舌尖红,脉细数,沿用上方2剂治疗后患儿的饮食已恢复正常。 5 讨论 小儿厌食症,临床上多从脾胃失调,脾胃虚弱治疗,但笔者从临床上观察到,患儿除了饮食不振,更多表现有,烦躁、易怒、易哭等情志变化。即肝胆气郁之症,

运脾醒胃 王霞芳治疗小儿厌食症

运脾醒胃王霞芳治疗小儿厌食症 *导读:助运醒胃治小儿厌食症方名医治小儿厌食症(湿热食滞)方处方:藿香、炒神曲、炒莱菔子各10克,连翘、炒枳壳、厚朴各6克,胡黄连3…… 助运醒胃治小儿厌食症方 名医治小儿厌食症(湿热食滞)方 处方:藿香、炒神曲、炒莱菔子各10克,连翘、炒枳壳、厚朴各6克,胡黄连3克,竹茹、炙鸡内金各8 克,谷芽、麦芽各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清热消食,运脾燥湿。用于治疗儿厌食症,中医辨证属湿热食滞型。症见厌恶进食,脘腹胀满,口臭,汗多,烦躁不宁,大便臭秽或干结便秘,舌苔厚腻或黄腻,脉沉滑,或指纹紫红。 创方者:王霞芳 名医治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方 处方:藿香、山楂、白术各10克,胡黄连3克,太子参、煨三棱、煨莪术、佛手各6克,炒枳壳9克,麦芽、谷芽各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健脾,助运醒胃。用于治疗小儿厌食症,辨

证属脾胃气虚型。症见不思进食,面色少华,精神萎靡,少气懒言,食少便多或大便夹不消化物,山根(指两目内眦间的部位) 常现青筋,舌淡胖嫩,苔薄白润,脉濡细软,或指纹淡红,未过风关。 创方者:王霞芳 名医治小儿厌食症(营卫不和)方 处方:桂枝、炙甘草各3克,白芍、陈皮、连翘、杏仁、法半夏各6克,炒莱菔子9克,生姜3片,大枣5 枚。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调和营卫,运脾醒胃。用于治疗小儿厌食症,中医辨证属营卫不和型。症见食欲不振,自汗盗汗,面色苍白少华,汗出肢凉,易感外邪,睡时露睛,腹软便调,舌淡红,苔薄润,两脉濡软,指纹淡红。 创方者:王霞芳 名医治小儿厌食症(肝胃不和)方 处方:柴胡、赤芍、白芍、枳壳、香附、青皮、陈皮、佛手各6克,白术、山药、白扁豆各9克,谷芽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降逆和胃。用于治疗小儿厌食症,中医辨证属肝胃不和型。症见嗳气,不思饮食,面色青黄或山根青筋显露,烦躁易怒,形体偏瘦,夜寐不宁,舌质偏红,苔多薄黄,脉弦,指纹青紫滞涩。

儿科-小儿厌食病(厌食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儿科-小儿厌食病(厌食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小儿厌食病(厌食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中医儿科病证厌食诊断疗效标准、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 (1)有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先天不足或情志失调史。 (2)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 (3)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 (4)除外其他外感、内伤等慢性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中的厌食症诊断依据。 (1)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较长时间(持续1个月以上)食欲降低,食量减少大于或等于正常的1/2。 (2)伴有腹胀或腹痛,恶心,呕吐,口臭,大便稀或秘结,味酸臭; (3)应排除消化系统疾病、合并严重佝偻病、贫血及心、脑、呼吸、肝、肾等系统疾;排除精神因素及药物性因素的影响。 (二)证候诊断 1.脾虚食积证:食少,纳呆,懒言,面色萎黄,大便不实,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红,现于风关,脉缓无力。 2.脾胃不和证:食欲不振,甚则厌恶进食,常伴有嗳气泛恶,脘腹饱胀,大便不畅。舌质淡红苔白腻或微黄,指纹淡红,现于风关,脉濡缓或滑数。 3.脾胃阴虚证:食少、纳呆,口舌干燥,喜冷饮。面色黄无光泽,皮肤干燥,便秘或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少津,苔少或花剥,指纹淡紫,现于风关,脉细数。 4.脾虚肝旺证:厌食或拒食,性燥易怒,好动多啼,咬齿磨牙,便溏溲少。舌光苔净,指纹淡紫,现于风关,脉细弦。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脾虚食积证 治法:健脾消食。

中医古方治小儿厌食症

中医古方治小儿厌食症 小儿厌食,系指小儿较长时期内食欲低下,甚至拒食为主症的疾病,是儿科门诊常见病之一。此病多发生于1~6岁的小儿,尤以城镇儿童最为多见。引起厌食的主要原因,多数是由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或长期偏食等。 当宝宝已经患了厌食病后,那该怎么办呢?在此向大家介绍几则简便有效而又易为小儿接受的验方与食疗方。 异功散加昧:陈皮3克,鸡内金9克,党参12克,白术6克,茯苓8克,麦芽lO克,山楂l0克,神曲9克,枳实6克。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小儿厌食症,脾失健运,多由经常贪吃零食,饮食偏嗜,或饥饱无度,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而导致厌食;其主要表现为不思纳食或食之无味,拒进饮食,稍多食可有恶心呕吐,脘腹胀痛之感,形体偏瘦而精神状态一般无特殊异常,大小便基本正常,舌苔白或薄,脉尚有力。 参苓散:党参9克,茯苓10克,砂仁3克,煨姜3克,淮山药12克,薏苡仁10克,炙甘草3克,扁豆10克,谷芽、麦芽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小儿厌食,脾胃虚弱,食欲减退较久得不到良好治疗,导致脾胃之气受损,腐熟转输无力,全身虚弱,不思饮食,这类患儿除厌食拒食外,精神铰差,面色萎黄,消瘦出汗,若稍进饮食,大便中夹有不消化的残碴或大便不成型,舌苔薄白脉细软等。 乌参煎:乌梅10克,党参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小儿厌食症,胃阴不足,病儿素体阴虚,或热病痊愈后阴液受损,或过食香燥食物,使胃阴受损而导致厌

食;该症型大多有口干多饮而不喜进食,皮肤干燥,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等症状。 健脾疏肝汤:白术9克,茯苓12克,香附9克,郁金9克,元胡9克,川楝子9克,陈皮6克,白及9克,黑山栀9克。本方具有健脾调气、泄肝和胃之效。适用于小儿厌食症,胃脘胀气,隐隐作痛、嗳气等。每日1剂,水煎服。 鸡香散:鸡内金10克,香橼皮10克。共研细末,每服1-2克,治小儿厌食症,消化不良,胃脘作痛。 利湿消食汤:白头翁6克,香附4克,砂仁1克,茯苓5克,苍术炭5克,山楂6克,焦神曲8克,炙甘草l克。浓煎200毫升,每日可分多次服。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小柴胡汤加减治小儿厌食症医案、配方

小柴胡汤加减治小儿厌食症医案、配方 小儿厌食症,近年来在临床上颇为常见,是指见食不香或食欲不振胃纳不佳,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症。其病因病机可能是因为当今小儿多受溺爱,娇纵成性,偏食偏好,每遭拒绝,则哭闹相夹,致情志不遂,以亢为主。肝主疏泄,性喜条达,疏泄失司,则横逆犯胃,肝木克土,而致脾不健运,胃不受纳,形成厌食之症。 厌食因喂养不当,饮食不节,伤及脾运,导致积滞,积滞不去,厌食不已。盖脾主运化,胃主受纳,故健脾和胃为治疗小儿厌食症之常法。然而正如《血证论》所述:“食气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若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不免。”临证时若忽视养肝疏滞,非但事倍功半,还会导致肝郁阴伤,久延成疳。治疗该证,临床多以消食导滞、健脾益胃等法怡之,用山楂、谷麦芽等消导之品,则易克伤脾、胃功能,党参、白术、山药等健脾补益之品,又显呆滞壅塞。故选用小柴胡汤治疗本病,和解枢机,调理脾胃气机,使升降有序,不塞不潜,不消不伐,正适于小儿幼稚之体。 【临床应用】 施氏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126例,取得良好疗效。治疗方法:柴胡、法半夏各6g,党参炒白术、焦山楂、炒麦芽各10g,黄芩、大枣各5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服,10日为1疗程。治疗结果:治愈74例,好转4例,未愈11例。总有效率91.2% 【病案举例】 1.患儿,男,6岁,2002年6月12日就诊。家长诉其子半年来每在吃饭时总不想食,随便应付而已,零食不多,平素性情暴躁。刻下:患儿面色黑瘦,精神可,二便调,多动,舌淡苔薄白,脉弦。拟小柴胡汤加味:柴胡6g,黄芩6g,半夏4g党参6g,生姜3g,神曲6g,谷芽6g,炙甘草3g,大枣3枚。3剂水煎取汁200ml,分4次温服。6月16日二诊,患儿服3剂后,饮食略增,但不明显,效不更方,继服6剂。2个月后见其又云:小儿饮食大增,面色红润,身体健壮,随

名医治小儿厌食特效妙方

名医治小儿厌食特效妙方 上海名医治小儿厌食方 处方:炒山楂、神曲、谷芽、麦芽、茯苓、法半夏各9克,乌梅、陈皮、甘草各6克,淮山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一剂。 功效主治:健脾消食,可用于治疗纳食不香,不思饮食,尤适宜儿童、胃酸不足者或萎缩性胃炎。 创方者:王建会 黑龙江名医治小儿厌食方 处方:神曲、茯苓各10克,炒白术9克,草豆蔻、砂仁、茴香各6克,丁香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一剂。 功效主治:健脾养胃,主治小儿厌食,症见食欲不振,食后嘈杂,恶心,日渐消瘦,面色苍白,乏力,语声低微,舌红,苔黄腻,脉沉细。 创方者:王炳权 湖北名医治小儿厌食症方 处方:芦荟1克,胡黄连2克,苍术6克,使君子、党参、山楂、麦芽各8克。 用法:每日1剂,煎煮2次,取药液100毫升左右,加少许蔗糖,分多次频服。5日为一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同时嘱家长注意患儿饮食调摄,饥饱适宜。 功效主治:消积导滞,健脾醒胃。主治小儿积滞伤胃、脾虚厌食症。症见患儿纳呆食少,头发稀黄,面黄肌瘦,大便干结或溏臭,舌苔黄白腻或厚。 专家点评:芦荟有补脾、助运、健胃之功,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良药,其消积导滞,以通为补;胡黄连消疳导滞;使君子杀虫,又益脾胃;麦芽、山楂消食健胃,苍术芳香温脾,助运醒胃;党参补脾养胃。本方消中有补,但消不伤正,补不留邪。

创方者:邵金阶 上海名医治小儿厌食方 处方:桂枝、甘草各3克,白芍6克,生姜2片,红枣3枚。 用法:每剂煎一次,约小半碗,分3次温服。 功效主治:调和营卫,促醒胃气。主治小儿厌食症,症见腠虚汗多,面色不华,腹软无积,大便坚硬,易感冒发热,舌净苔少。 创方者:董廷瑶 作者:朱东

治小儿厌食症妙方(方3首)

治小儿厌食症妙方(方3首) 治小儿厌食症妙方 1、运脾消食汤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孙书坤方) 【歌诀】运脾消食焦三仙,白术茯苓佛手片,再加陈皮春砂仁,小儿厌食投之痊。 【组成】炒白术10克,云茯苓10克,佛手片10克,广陈皮6克,春砂仁3克,焦三仙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4次(温服)。 【功效】运脾消食,舒肝和胃。 【方解】小儿厌食症多为脾失健运,饮食停滞,迁延日久,影响肝胃所致。方用白术、茯苓健脾益气;陈皮、佛手片、砂仁理气舒肝和胃;焦三仙消食运脾。诸药相合,共奏运脾消食,舒肝和胃之功。 【主治】小儿厌食症。 【加减】便秘者,加栝蒌;腹痛时作者,加干姜;舌苔黄者,加黄连;舌苔中腻者,加鸡内金;舌苔花剥或舌中光红无苔者,加石斛、山药;面黄无华者,加太子参。 【附记】多年应用,效果甚佳,总有效率达98%以上。 2、八味厌食散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李秀敏方) 【歌诀】八味厌食用黄芪,苓术黄精广陈皮,青黛内金炙甘草,健脾益气食欲增。 【组成】黄芪30克,白术30克,茯苓30克,黄精30克,陈皮20克,青黛20克,炙鸡内金10克,炙甘草1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制成冲剂,每袋3克。15~3岁者每次1袋,每日3次;4~5岁每次2袋,每日2次;5~10岁者每次2袋,每日3次。连服3个月。 【功效】健脾益气。 【方解】本方系由异功散【加减】而成。小儿厌食症,临床以脾

气虚者为多见。故方用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配以陈皮理气运脾;黄精补气益阴;青黛平肝以“抑木扶土”;鸡内金和胃消食。综观全方,补而不滞,消不伤正,温而不燥,具有健脾益气之功,使脾气充盛,胃气得和,谷气得消,纳化正常以达到治疗厌食症的目的。脾气健,食欲增,气血充,肌肉骨骼得以充养则生长发育迅速,全身症状也随之改善。 【主治】小儿厌食症。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屡用屡验,疗效显著。 3、健脾汤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朱君华方) 【歌诀】健脾汤中谷麦芽,白术神曲焦山楂,再加枳实广陈皮,运脾醒脾病自痊。 【组成】白术10克,生麦芽10克,生谷芽10克,焦山楂10克,神曲9克,枳实6克,陈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消食健脾,行气运脾。 【方解】方用白术健脾;神曲、谷芽、麦芽、山楂消食和中;枳实宽中下气;陈皮理气运脾。全方健中有消,具有运脾、醒脾之功。古人云:欲健脾者,旨在运脾,欲使脾健,则不在补而贵在运也。故屡用效佳。 【主治】小儿压食症。 【加减】偏于湿重者,加苍术10克;偏于胃阴不足者,加生地、石斛各9克;病程长,偏于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各10克。

中医小儿厌食症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小儿厌食症患者的诊疗规范 一、临床表现 厌食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证,临床表现有:1.病程较长,一般指2个月以上;2.以厌恶进食,食欲减低、食量减少同时存在,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较,以厌食为主症;3.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不是指其它疾病中可出现的厌食症状。临床上分为脾失健运、胃阴不足、脾胃气虚、肝气不和四种类型。 二、治疗方法 1.艾灸疗法 【主穴】足三里。 【操作】局部消毒,先用生姜片擦足三里,再用艾条点燃端对准施灸部位约0.5寸高度,灸3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患者能耐受为度。1次/天,3天为1疗程。 2.穴位贴敷疗法 【药物】炒神曲、炒麦芽、焦山楂各IOg,炒菜瓶子6g,炒鸡内金5g o 【操作】将上药共研成细末,加淀粉1〜3g,用开水调成糊状,晚上临睡前敷于患儿脐上,外用纱布覆盖,加胶布固定,第2天早上取下。每日1次,连用5天为1疗程。如不愈,可间隔1周,再用1疗程。

3.拔罐疗法 【主穴】足三里(双侧)、中脱穴。 【操作】取生姜30g,肉桂3g o用水250ml先煮生姜,微沸后10分钟加肉桂,2〜3分钟取汁,取口径适中的玻璃罐3只,将药汁倒入,闪火法将罐扣于穴上,5分钟左右取下,每日2次。适用于脾胃气虚之厌食症。 4.耳穴压豆疗法 【主穴】脾(双)、胃(双)、右肝、右皮质下、左内分泌。腹痛者加腹;腹胀者加艇中;腹泻者加大肠、神门;盗汗者加心、肺、神门;易感者加咽、内外鼻。 【操作】为用75%乙醇常规消毒两侧耳廓,在脾、胃、神门、内分泌等穴处,用0.5Cm义0.5Cnl的胶布贴压白芥子籽,其中胃穴需要用2粒药粒上下紧密排列贴压。每日按压10次以上,每次1分钟,5天换贴1次,10次为1疗程。 5.按摩疗法 【主穴】肾俞、脾俞、胃俞。 【操作】患儿俯卧,医者两手半握拳,两示指抵在背脊之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示指前方,合理夹住肌肉提起,而后示指向前,拇指向后退,做翻卷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自长强穴起一直捏到大椎穴即可,如此反复5次,但捏第3次时,在肾俞、脾俞、胃俞穴处将皮肤提起。每日1次,连续6天为1个疗程,如病情未完全好转,可进行第2个疗程。

小儿厌食症当代外治妙方

小儿厌食症当代外治妙方 处方1 脾运膏。 [制用法]治疗133例,取穴:神阙穴。脾胃气虚型用脾运膏1号(含党参、苍术各10份,炒麦芽、焦山楂各9份,鸡内金、槟榔各5份,砂仁、香附各6份);脾胃不和型用脾胃不和型2号(含苍术10份,厚朴、炒麦芽、焦山楂各9份,鸡内金、槟榔各5份,砂仁、香附各6份。均研细末,过80目筛。每袋2.5g)均1袋,加甘油酯混合液(比例1∶3),调糊,敷脐,敷料覆盖(22时至次日10时)。对照组50例,用小儿消食片(含鸡内金、山楂、槟榔等),<3岁、3—6岁、6—12岁分别每次3片、每次5片、每次7片,每日3次,口服。均用6日,间隔2日,再用6日为1个疗程。停用其他药。 [疗效]采用上药治疗小儿厌食症患者,用2个疗程后,两组分别治愈80,6例,好转44,18例;未愈9,26例;总有效率为93.2%,48%。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纪战尚.脾运膏辨证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1,9(5):285]。 处方2 开胃散。 [制用法]用开胃散(含藿香、佛手、砂仁、连翘心、吴茱萸。研为细末,过100目筛,装瓶备用)1.0~1.5g,用温开水调成糊状,涂满脐眼(神阙穴),然后用敷料和胶布或风湿膏固定好,隔日换药1次。 [疗效]用开胃散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63例,其中痊愈(饮食正常,体重增加,接近或超过正常标准)54例,显效(食量有所增加,体重仍低于正常标准)9例,总有效率为100%。据临床观察,一般用药3~5日即可见效,10日内疗效达到高峰。部分患儿如发现脐眼发红或稍肿,可停敷药,3~5日后待脐眼正常后再继续敷本药膏[史正耀.中药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63例.湖北中医杂志,1996,18(2):32]。

宝宝厌食的中草药方子

宝宝厌食的中草药方子 小零食对孩子极具诱惑力,最终可能引起消化功能减弱,造成厌食偏食症。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宝宝厌食的中草药方子吧,仅供大家参考。 宝宝厌食的中草药方子 治疗儿童厌食偏食的中药方剂:中药处方(一) 主要针对:饮食失调,喂养不当,影响受纳运化。 治法:消食导滞。 成分:焦神曲4.5克,焦山楂4.5克,焦麦芽4.5克,鸡内金1.5克,枳壳3克。 用法:每日1剂,分3次服。病情严重者,用量可加倍。 治疗儿童厌食偏食的中药方剂:中药处方(二) 主要针对:脾胃不和。 治法:清热化滞,理脾助运。 成分:茯苓10克,藿香10克,木香3克,川朴3克,川连3克,砂仁3克,焦曲10克,鸡内金3克,栀子6克,焦谷10克,稻芽10克。 用法:用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治疗儿童厌食偏食的中药方剂:中药处方(三) 主要针对:脾胃阴虚。 治法:滋补胃阴,增进食欲。 成分:沙参10克,麦冬10克,扁豆10克,玉竹10克,天花粉10克,山楂7.5克,麦芽7.5克,鸡内金7.5克,百合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治疗儿童厌食偏食的中药方剂:中药处方(四) 主要针对:脾失不运,饮食积滞。 治法:导滞运脾。 成分:北条参10克,炒白术6克,炒扁豆8克,炒苡仁8克,炒枳壳6克,砂仁3克,槟榔8克,胡黄连3克,莲米8克,乌梅6克,

焦三仙18克。 用法:上方药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 宝宝厌食的治疗方法 1、先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儿科或消化内科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排除那些可以导致厌食的慢性疾病,排除缺铁、缺锌。 2、饮食要规律,定时进餐,保证饮食卫生;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定时排便;营养要全面,多吃粗粮杂粮和水果蔬菜;节制零食和甜食,少喝饮料。 3、改善进食环境,使孩子能够集中精力去进食,并保持心情舒畅。 4、家长应该避免“追喂”等过分关注孩子进食的行为;当孩子故意拒食时,不能迁就,如一、两顿不吃,家长也不要担心,这说明孩子摄入的能量已经够了,到一定的时间孩子自然会要求进食;决不能以满足要求作为让孩子进食的条件。 5、不要盲目吃药,莫滥用保健补品,可以适当服用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吸收功能的中、西药,如:健儿消食口服液、小儿消积丸、小儿喜食片、健脾糕片、大山楂冲剂和健儿散等。 宝宝厌食的预防措施 1、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定时、按顿进食,饭前不吃零食(包括饮料),因为血糖升高影响食欲,饭后吃水果。家长要注意经常变换饮食的品种、尽量不要千篇一律,要荤素搭配。动物食品含锌较多,须在膳食中保持一定的比例。 2、要保持轻松愉快的进食情绪 创造好的吃饭气氛。要使孩子在愉快心情下摄食。即使有几次小儿进食不好,也不要着急,不要威协恐吓小儿进食,也不要乞求小儿进食。一餐不吃、不必顾虑,也不要再用零食补充,下餐饿了自然会吃。当孩子不愿吃某种食物时,大人应当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引导他们品尝这种食物,既不无原则迁就,也不过分勉强。 3、父母是孩子的好榜样 如果父母挑食或偏食,则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多半也是个厌食者。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不挑食不偏食,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影响。

浅析中医内外治疗小儿厌食症

浅析中医内外治疗小儿厌食症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小儿长期食欲不振,见食不贪,厌恶进食,大便 干稀不调为特征,本人自2010年至2015年采用中医内外兼治的方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 满意。 1.临床资料 采集50例门诊患者均为小儿厌食症,年龄1~10岁,主症:厌食2月以上,次症:大便不调、面色不华、形体消瘦、发枯不泽、多汗。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夜不能寐、易出汗, 精神尚好,活动如常,均有喜好零食杂物及偏食。 2.治疗方法 2.1太子参、淮山药各15克,炒苍术10克,木香5克,茯苓、白术、鸡内金各9克,炒白 芍6克,生麦芽、生山楂各6克,石斛6克,陈皮、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一剂,分三 次饭前口服,一周为一疗程。 2.2苍术5克,砂仁6克,焦三仙15克,陈皮5克,淮山药5克,法夏5克。共研末备用,充分混合。为7次用量,用药时取上药末三分之一食醋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儿脐窝内,外用 医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一次,一周为一疗程。 3.疗效标准 治愈:自觉症状消失,食量明显增加,大便成形,每天一次,一月内体重增加2公斤以上。好转:自觉症状消失,食量明显增加,大便成形,每天一到两次,一月内体重增加不到2公斤。 无效: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食量无明显增加者。 4.治疗结果 50例中,治愈40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 5.病案举例 刘某,男,6岁,体重18公斤,初诊,食欲不振,持续约半年,近三月来厌食,拒食,每 天勉强进食,不足100克,喜好进零食。经服用健胃消食片、乳酶生、锌制剂等食物,未见 明显效果。诊见:小儿形体消瘦,面色不华,神情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大便溏,舌淡、 脉细弱。其父诉;小儿喜零食,平时易感冒患儿胃虚不主受纳,是以不食。治宜养胃气、促胃运。处方:太子参、淮山药各15克,炒苍术10克,木香5克,茯苓、白术、鸡内金各9克,炒白芍6克,生麦芽、生山楂各6克,石斛6克,陈皮、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一剂, 分三次饭前口服。同时外用敷脐,并嘱禁零食冷饮。服药一周后,患儿能主动进食,复诊服 用上方7剂后,患儿纳食增加,面色红润而痊愈,2月后,电话随访,患儿体重增加,达24 公斤。 5.体会 中医认为,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常不足,肝常不足,容易出 现肝旺犯胃,犯脾,形成肝旺脾虚,胃阴不足之厌食症,厌食患儿不思纳谷,食而无味,其 病机主要在胃虚气馁,纳运困顿,方中以太子参、淮山药补胃气,生胃津,炒苍术渗湿运脾,木香行胃肠滞气,茯苓健脾渗湿,白术补气健脾,鸡内金、生麦芽、生山楂消食积,石斛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