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读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读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历代名画记》评介(连载之五)

《历代名画记》评介(连载之五) 五、画尽意在 “意”这个词,在张彦远的美学概念中,并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词。按《辞源》对“意”有多种解释:一、意思,意味;二、愿望、意图;三、料想、猜测;四、或者,通“抑”; 五、叹词,通“噫”。尽管《辞源》的释义已经相当详备,但如果用以解释“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中的“意”在古典美学中的真正底蕴时,还是不免有隔靴搔痒之憾。 事实上,用语言恰如其分地解释这一艺术心理过程或思维方式,本身就有为难之处。《庄子?天道》篇中,就以木匠轮扁与桓公的对话,暗示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理。 这种“意”与“言”的对立。在禅宗传入中国后,得到了充分的阐发: 我今答汝,穷劫不尽。言多去道远矣。所以道,说法有所得,斯则野于鸣;说法无所得,是名狮子吼(23)。 慧忠禅师在僧人问佛理的时候,也觉得真正根本的“道”,是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他认为说法说得越多,离真正的本意反而更远。

这种万物的真正内涵,超乎表达方式之上的观点,在张彦远的美学观中,演绎为“意”与“笔”的关系。他在《论顾陆张吴用笔》篇中说: 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历代名画记?卷二》) 在上面的引文中,张彦远虽然没有说作画用笔无法表达“意”的真正内涵,但是,在作画过程中,“意”的表达优先于用“笔”的观点,是显而易见的。这一以“意”与“笔”为命题的探讨,我们可以追溯到早期哲学经典中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论辩――“言意”之辩。如《易?系辞上?第十二章》载: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 在这一段古雅朴素的文字中,表达了孔子的一个有意思的观点,即任何一种作为表达手段的语言,都有其先天的缺憾,诉诸文字的语言方式,无法真正地捕捉思维的深邃与复杂的内涵。这一迷人的哲学命题,在《庄子?秋水》中,又有

初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历代名画记 戴逵》原文及翻译(通用)

《历代名画记戴逵》原文及翻译 历代名画记 原文: 戴逵,字安道,谯郡铚也。幼有巧慧,聪悟博学。善鼓琴,工书画。为童儿时,以白瓦屑、鸡卵汁和溲(sōu)作小碑子,为郑玄碑,时称词美书精,器度巧绝。其画古人山水极妙。十余岁时,于瓦棺寺中画。王长史见之云:“此儿非独能画,终享大名,吾恨不得见其盛时。” 逵曾就范宣③学,宣见逵画,以为亡用之事,不宜虚劳心思。逵乃与宣画《南都赋》。宣观毕嗟叹,甚以为有益,乃亦学画。 逵既巧思,又善铸佛像及雕刻。曾造无量寿木像,高丈六,并菩萨。逵以古制朴拙,至于开敬,不足动心,乃潜坐帷中,密听众论。所听褒贬,辄加详研,积思三年,刻像乃成。(选自《历代名画记》) 【注释】 ①读、:古地名;郡:古代行政区域。②郑玄:人名。⑧范宣:人名。④至于开:到了开放教神的时候 译文: 戴逵,字安道,谯郡铚县人。他小时候就有灵巧聪慧的心思,善于弹琴,擅长书法与画画。他还是儿童的时候,用白瓦屑、鸡蛋汁混合浸泡,最后做成一块碑,

并命名为《郑玄碑》,见到这个碑的人都赞叹不已,认为这块碑“词美书精,器度巧绝”。他很擅长画古人的山水画。十多岁的时候,在瓦棺寺画画。王长史看到之后说:“戴逵并非只会画画,以后肯定能有大名望,我只是遗憾自己见不到他辉煌的时候了。” 戴逵曾经跟从范宣学习,范宣见到戴逵的画作,认为没有用处的事情,不必在这上面白白花费心思,戴逵于是为范宣画了《南都赋》,范宣看完之后大为感叹,认为非常有益处,于是也开始学画画。 戴逵既然有了灵巧的心思,又善于铸造佛像和雕刻。他曾经建造无量寿佛的木像和菩萨的木像,高达一丈六。他认为古时的制作都粗拙古朴,到了开放敬神的时候,不足以使人动心。于是藏在帷幕中,偷偷听众人的议论,所听到的褒贬意见,都加以详细的研究,积累思考了三年,刻像才最终完成。

历代名画记 片段 翻译

《历代名画记》片段翻译 叙画之兴废叙画之源流论画六法 原文:叙画之兴废 图画之妙,爰自秦汉,可得而记。降于魏晋,代不乏贤。洎乎南北,哲匠间出。曹、卫、顾、陆,擅重价于前;董、展、孙、杨,垂妙迹于后。张、郑两家,高步于隋室;大安兄弟,首冠于皇朝。此盖尤所烜赫也。世俗知尚者,其馀英妙,今亦殚论。汉武创置秘阁,以聚图书;汉明雅好丹青,别开画室。又创立鸿都学,以积奇艺,天下之艺云集。及董卓之乱,山阳西迁,图画缣帛,军人皆取为帷囊,所收而西七十馀乘。遇雨道艰,半皆遗弃。魏晋之代固多藏蓄,胡寇入洛,一时焚烧。宋、齐、梁、陈之君,雅有好尚。晋遭刘曜,多所毁散。重以桓玄,性贪好奇,天下法书名画,必使归已。及玄篡逆,晋府真迹,玄尽得之。何法盛《晋中兴书》云:“刘牢之遣子敬宣诣玄请降。玄大喜,陈书画共观之。玄败,宋高祖先使臧喜入宫载焉。”南齐高帝科其尤精者,录古来名笔,不以远近为次,但以优劣为差。自陆探微至范惟贤,四十二人为四十二等、二十七秩、三百四十八卷。听政之馀,旦夕披玩。梁武帝尤加宝异,仍更搜葺。元帝雅有才艺,自善丹青。古之珍奇,充牣内府。侯景之乱,太子纲数梦秦皇更欲焚天下书。既而内府图画数百函,果为景所焚也。及景之平,所有画皆载入江陵,为西魏将于谨所陷。元帝将降,乃聚名画、法书及典籍二十四万卷,遣后閤人高善宝焚之。帝欲投火俱焚,宫嫔牵衣得免。吴越宝剑并将斫柱令折,乃叹曰:“萧世诚遂至于此,儒雅之道今夜穷矣。”于谨等于煨烬之中,收其书画四千馀轴,归于长安。故颜之推《观我生赋》云:“人民百万而囚虏,书史千两而烟扬,史籍已来,未之有也!溥天之下,斯文尽丧。”陈天嘉中,陈主肆意搜求,所得不少。及隋平陈,命元师记室参军裴矩、高频收之,得八百余卷。隋帝于东京观文殿后起二台,东曰“妙楷台”,藏自古法书;西曰“宝迹台”,收自古名画。炀帝东幸扬州,尽将随驾;中道船覆,太半沦弃。炀帝崩,并归宇文化及。至聊城,为窦建德所取。留东都者,为王世充所取。圣唐武德五年,克平僣逆,擒二伪主,两都秘藏之迹、维杨扈从之珍,归我国家焉。乃命司农少卿宋遵贵载之,以船沂河西上,将致京师,行经砥柱,忽遭漂没,所存十亡一二(国初内库只有三百卷,并隋朝以前相承御府所宝)。太宗皇帝特所耽玩,更于人间购求。天后朝张易之奏召天下画工,修内库图画。因使工人各推所长,锐意模写,仍旧装楷,一毫不差。其真者多归易之。易之诛后,为薛少保稷所得。薛没后,为岐王范所得(玄宗弟,谥惠文太子)。王初不陈奏,后惧乃焚之。时薛少保与岐王范、石泉公王方庆家所蓄图画,皆归于天府。禄山之乱,耗散颇多。肃宗不甚保持,颁之贵戚。贵戚不好,鬻于不肖之手。物有所归,聚于好事之家。及德宗艰难之后,有经散失,甚可痛也。自古兵火亟焚,江波屡斗,年代寝远,失坠居多。傥时君之不尚,则阙其搜访;非至人之赏玩,则未辩妍蚩。所以骏骨不来,死鼠为璞,嗟乎!今之人,众艺鲜至,此道尤衰。未曾误点为蝇,惟见亡成类狗。彦远家代好尚,高祖河东公、曾祖魏国公相继鸠集名迹。先是魏国公与司徒汧公(李勉)并佐霍国公关内三军幕府(王思礼),霍公平定两京,魏公之策也。魏公与汧公因其同寮,遂成久要,并列藩阃,齐居台衡,雅会襟灵,琴书相得。汧公博古多艺,穷精蓄奇,魏晋名踪,盈于箧笥。许询、逸少经年共赏山泉,谢傅、戴逵终日惟论琴画。(汧公任南海日,于罗浮山得片石。汧公子兵部员外郎约有于润州海门山得双峰石,并为好事所宝,悉见传授。又汧公手

历代名画记读后感(肖溪)

姓名:肖溪 学院(系):艺术学院美术系 学号:1862002204541 历代名画记读后感 唐代张彦远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大理论家,《历代名画记》为其穷尽毕生精力的力作,现今画记中所载许多画作早已荡然无存,留下一堆名录及妙评供人遐想。张彦远字号爱宾,出生河东门阀望族,张家三氏为相,从高祖河东公张嘉贞、曾祖魏国公张延赏,再到镇守太原的祖父高平公张弘靖,世代显宦,传到张彦远已是第五世贵族。张氏的这一身世为其收藏与家学奠定了基础。作为将相家门及当朝尚书祠部员外郎的他开篇即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于是教化子民、培养伦理的观点让人误以为立论之精神,于是颇费周折的思量其“成”在何处、“助”又在何处,然而张氏并无细述,只遥遥论及庖牺、轩辕、苍颉等人,概因华夏沿袭象形文字,字、画同源,所以牵强的带有“助”与“成”的功能。 世人皆称中国人是一个早熟的民族:孔子“子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如今被奉为伦理学的经典律令;老子“无为”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的环保理念不谋而合;名家关于“白马非马”的辩论是认识论向语言学的最早转向;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皆在年代上大大早于同业世界其它地区水平。艺术史方面,早在公元9世纪,张彦远撰写的《历代名画记》就以专业的思维、系统的表述论述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国绘画史,而在西方,第一本能与之相提并论的艺术史著作——瓦萨里的《大艺术家传》写于文艺复兴时期,是《历代名画记》问世七百年以后的事儿了。《历代名画记》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绘画史学科的成熟,不仅是对前辈画家、画论的综述,同时也为而后一千多年的中国绘画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该书对于中国艺术以及中国艺术史的巨大价值。 一,张彦远首次以系统的学术方式提出“书画同源”的观点。在卷一《叙画之源流》中,他写到:“古先圣王受命应,则有龟字效灵, 龙图呈宝……造化不能藏其秘……是时也, 书画同体而未分。”他认为,书的作用在于传达意思,而画的作用在于显现形状,都是天地圣人的意思,一开始并没有明显的区分。事实上,书画同体的观点,一直流传至今,纵观一千多年的中国艺术史,乃是一部是书法和绘画交织的艺术史,米芾、宋徽宗、赵孟頫、齐白石……他们不仅是大画家也是书法高手。而在艺评上,中国也有着书画评论双管齐下的传统:苏轼虽被誉为“书法史上的宋四家之一”,但对宋代文人画也有深刻的洞见;张怀瓘的《画论》和《书断》在画界和书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张彦远本人除了著有绘画史论著《历代名画记》以外,还著有书法专著《法书要录》。就中国古代绘画实践来看,绘画创作、评定等始终与书法互为参照,笔法被认为是艺术家一种造型结构观念的表现。张彦远在书中盛赞顾恺之,并形容其画是“意在笔先, 画尽意在”。无独有偶,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272—349) 在《笔阵图》中,讲到书

读《历代名画记》

读书笔记之——《历代名画记》 时代进步到此,有不在自己预期的空余时间时,我常用手机看书。爱读掌阅是我用过的不错的阅读软件,它会送一些免费的电子书,《历代名画记》是其一。 之前对这本书和它的作者张彦远都不了解,俗称瞎看。后来度娘告诉我说,此书为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这才慢慢开始去了解。作者张彦远家学渊源,祖上从高祖张嘉贞、曾祖张延赏到祖父张弘靖,一直都当唐朝的宰相,不用说的书香门第,少不了喜欢书法,也都写的不错。特别是他爷爷张弘靖,从钟繇入手,后改学王羲之,再改学王献之,“书体三变,为时所称”。字画古玩,也难免喜欢,他们这种家庭多少都有些。还是张彦远他爷爷,竟有了嗜好,年薪基本全买了书画,以至于家里面这一类的收藏跟皇宫差不多(皇宫收的门类比较多,他们家专收字画,在这一单项上与皇家比肩也是不易的),皇上(唐宪宗)下诏索要(这皇上不要脸,估计是嫉妒了。也提示我们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对呀——财不能外露)。加上战乱的散失,真正到张彦远这一辈“传家所有”,已是“十无一二”。还有一句老话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古玩字画这东西我的理解,要经得多见得广,容易出成绩。人家张彦远有这样的背景,也就能写这样的书。 《历代名画记》记述时间从先秦至隋唐(成书于唐穆宗大中元年(847年)),共分十卷,划分为:绘画历史发展与绘画理论(卷一、二),书画鉴识与收藏(卷二、三),(370余位)名画家传记(卷四~

卷十)三个部分,具有当时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三部分的标题是我加的) 自己绘画方面比较差。小学时其他科目都优,单绘画最低到过70分。至今的美术修养都不够,这本书再好,我也看不太懂,只是对其中名画家的传奇故事感兴趣。比如讲外国人也有善于绘画的——《梁书·外国传》云:“于陀利国王瞿昙备跋陀罗者,亦工画。其国在南海洲上。天监元年四月八日,瞿昙梦一僧相告,云中国今有圣主,十年内佛法大兴。汝可朝贡,不然则汝国不安。梦中与僧同到中国,见梁天子。见而异之,记得梁主形貌,命笔写之,遂遣使并本国画工请写高祖真。上许之,遂还本国。”做梦画还画的不错,有点神了。讲北齐的杨子华也是神的——“世祖时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尝画马于壁,夜听蹄啮长鸣,如索水草。图龙于素,舒卷辄云气萦集。世祖重之,使居禁中。天下号为画圣。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 还知道了一些典故由来,比如画龙点睛,这更神了——“张僧繇(上品中),吴中人也。天监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时诸王在外,武帝思之,遣僧繇乘传写貌,对之如面也。江陵天皇寺,明帝置。内有柏堂,僧繇画卢舍那佛像及仲尼十哲。帝怪问释门内如何画孔圣,僧繇曰:“后当赖此耳。”及后周灭佛法,焚天下寺塔,独以此殿有宣尼像,乃不令毁拆。又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初吴曹不兴图青溪龙,僧繇见而鄙之,乃广其像于武

《历代名画记》

《历代名画记》中有《论画山水树石》一篇,摘录如下: 魏晋以降,名迹在人间者,皆见之矣。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详古人之意,专在显其所长,而不守于俗变也。国初二阎擅美,匠学杨、展精意。宫观渐变,所附尚犹。状石则务于雕透,如冰澌斧刃;绘树则刷脉镂叶,多栖桔苑柳。功倍愈拙,不胜其色。吴道玄者,天付劲毫,幼抱神奥。往往于佛寺画壁,纵以怪石崩滩,若可扪酌。又于蜀道写貌山水。由是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李将军李中书)。树石之状,妙于韦鶠,穷于张通(张璪也)。通能用紫毫秃锋,以掌摸色,中遗巧饰,外若混成。又若王右丞之重深、杨仆射之奇赡、朱审之浓秀、王宰之巧密、刘商之取象,其馀作者非一皆不过之。近代有侯莫陈厦、沙门道芬,精致周沓,皆一时之秀也。吴兴郡南堂有两壁树石,余观之而叹曰:“此画位置石,道芬迹类。宗偃是何人哉?”吏对曰:“有徐表仁者,初为僧,号宗偃,师道芬则入室,今寓于郡侧。年未衰而笔力奋。”疾召而来,徵他笔皆不类。遂指其单复西折之势,耳剽心晤,成若宿构,使其凝意,且启幽襟。迨乎构成,亦窃奇状。向之两壁,盖得意深奇之作,观其潜蓄岚濒,遮藏洞泉,蛟根束鳞,危干凌碧,重质委地,青飚满堂。吴兴茶山,水石奔异,境与性会,乃召于山中,写明月峡,因叙其所见,庶为知言。知之者解颐,不知者拊掌。 浅述傅抱石篆刻艺术 涂道亮 一、傅抱石篆刻艺术简历 中国近代美术史上,傅抱石是世人公认的大师。然其在美术史论及篆刻领域的杰出贡献却因画名所掩,鲜为人知。应该说:傅抱石首先是篆刻把他引入艺术之门,篆刻伴随了他一生。开启了他心灵的艺术之窗,他在篆刻里寻找到理想、信念、勇气、希望,他在方寸之间寄托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认识着广阔天地之外的大千世界。 傅抱石原名瑞麟,1904年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喻,父母

历代名画记

历代名画记 一:画者,成教化,助人伦 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 通过教育(文化)改变人的自然本性,使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隐藏于现象之内的,宇宙万物生长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和佛家六经的功能是一样的,随四季而一起循环运行。作画开始与自然天然的手法,不是凭空捏造或传承别人的东西来进行的。 二:图画之意 洎乎有虞作绘画明焉,既就彰施,仍深比象,于是礼乐大阐,教化由兴,故能揖让而天下治,焕乎而词章备。《广雅》云:“画,类也。”《尔雅》云:“画,形也。”《说文》云:“画,畛也。象田畛畔所以画也。”《释名》云:“画,挂也。以彩色挂物象也。”故鼎锺刻,则识魑魅,而知神奸;旗章明,则昭轨度,而备国制。清庙肃而樽彝陈,广轮度而强理辨。以忠以孝,尽在于云台;有烈有勋,皆登于麟阁。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具其成败,以传既往之踪。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 到虞氏作画,绘画正式产生。一方面明施五彩,另一方面仍深于比象,于是礼乐大开,政治教化由此兴盛,因而能做到尧舜禅让,天下大治。《广雅》 说:“画,就是分类”。《尔雅》说:“画,就是图画”。《说文解字》说:“画,就是划分界限,像田界的样子”。《释名》说:“画,就是挂,用色彩模拟物象挂起来。”所以大禹铸鼎物象挂起来,百姓就能识别魑魅魍魉,就能了解鬼神怪异之物,旗帜有了名号则显示出法度而使国家的体制完备。清庙整肃而尊彝成列,土地

面积量出则疆域画定。因为忠孝,都列名于云台;因为功勋,都列名于麒麟阁。看见善人足以使人戒恶;看见恶人足以使人思贤。留下其容貌,才能显明盛德之事;完整地记下成败之迹,才能保存已经过去的历史。纪传的主旨是记事,不能留下其容貌;赋颂的主旨是赞美,不能一一缕述外在的形迹;图画却可以兼有二者的长处。 三:书画异名而同体 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按字学之部,其体有六:一古文,二奇字,三篆书,四佐书,五缪篆,六鸟书。在幡信上书端象鸟头者,则画之流也。(汉末大司空甄丰校字,体有六书。古文,即孔子壁中书。奇字,即古文之异者。篆书,即小篆也。佐书,秦隶书也。缪篆,所以摹印玺也。鸟书,即幡信上作虫鸟形状也)颜光禄云:“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又周宫教国子以六书,其三曰象形,则画之意也。是故知书画异名而同体也 仓颉有四只眼睛,仰望上天观察征兆的显示,因为相并乌龟的痕迹于是确定书字的形状。自然界不能隐藏自己的秘密,所以天上下了栗雨;灵怪不能消失自己的形体,因此鬼怪夜晚哭泣。在那时,书画同一形体而没有分开,象形文字初创而很简略,不得以传承其中的意图,所以有了书;无从见到其中的形状,所以有了画。这是天地圣人的意图啊。按照字学的部分,其文体有六种:一古文,二奇字,三篆书,四佐书,五缪篆,六鸟书。在题表官号以为符信得旗帜上书写端庄鸟头形象的文字,便是绘画的源流。颜光禄说:“图画承载的意义有三种:一是表述道理,即是卦象;二是图解知识,即是文字的学问;三是描绘形状,即是绘画,还有周公教公卿大夫的子弟学习六书,六书中的第三是象形,则是画的意思。因此知道书画不同名而同体四:论顾陆张吴之用笔

简析《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

一、张彦远论绘画的教化功能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提到:“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这句话道出了绘画的教化作用:绘画首先要感化和启发,并帮助人们形成伦理道德。这与古籍《六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春、夏、秋、冬自然交替变化,各自发挥性能和作用,是自然规律的运行,发自天然,不由记述。接着,等到有虞氏作画,已经分明地加入了色彩。但是依然注重状物摹象,于是礼乐开始发展,教化因礼、乐兴起,所以能相互礼让,天下安平,焕然一新,进而诗词文章逐渐完备。这就把绘画与礼乐的教化作用、天下的治理联系起来,把绘画的教化作用与儒家的经典等同起来了。儒家思想形成之初就非常重视文艺的功能,把乐、礼、政、刑等同看待。之后,儒家思想逐渐获得正统地位,文学理论自然相回应,文学艺术的教化功能被不断强调。因此,较早讨论绘画功能的是《孔子家语·观周》,其中有一段内容为:孔子观看明堂,看到四门的墙上有尧舜桀纣的画像,画出了每个人善恶的容貌,并附带有治国兴邦的语言。还有周公辅佐成王,抱着成王背对着屏风面朝南接受诸侯朝见的画像。孔子看了看,向随从者说:“这是周朝昌盛的原因啊。明亮的镜子可以显示形貌,古时候的事情可以对现代有所借鉴。君主不走治国安邦的路,而忽视国家危亡,这不是和倒退着跑追前面的人是一样的吗,难道不是犯糊涂吗?” 随后,张彦远讲述了绘画的警示功能:“故鼎钟刻,则识魑魅而知神奸;旂章明,则昭轨度而备国制。清庙肃而罇彝陈,广轮度而疆理辨。以忠以孝,尽在于云台;有烈有勋,皆登于麟阁。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这段话的大意为:描画形象于鼎钟之上,能让观者见到危害人间的妖魔鬼怪的样子,同时也可以识别神仙、神灵;彼此之间区别明显,可以知道法度,进而完善国家相对的制度。庄严肃静的庙堂里摆放着盛酒的器皿,广袤无垠的土地进行测量进而加强道理的明辨。倘若想了解忠、孝的事迹,可以去云台观看(上面记载详细);若想知道杰出贡献和高尚荣誉的记载,可以到汉代未央宫里的麒麟阁(里面也有极尽完备的记载)。这些传扬善与惩戒恶的例子,可以引导人们承善弃恶。从这段释义中,人们可以体会到绘画感化、引导的作用。 张彦远又论述了古代绘画有助于“治天下”“诱导教育”“帮助人民”的例子。他认为“绘画潜移默化地为国家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有史可鉴,有据可查:夏朝由于国王的荒淫无度、暴虐无常导致灭亡,其太史抱着画作去投靠商朝;无独有偶,商朝也因荒淫暴虐而灭亡,其内史带着图画归顺周朝;因最开始接纳萧何,沛公才成为君主。所以,人们在汉代的大明宫殿里称赞图画的功绩;在蜀郡的学堂中,挂着劝诫的画作;君王石勒学习自古以来的忠孝事迹。由此可见绘画作品之于教化的作用。 此外,张彦远引用了曹植关于绘画示范功能的名句:“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暴主,莫不悲惋;见篡臣贼嗣,莫不切齿;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见忠臣死难,莫不抗首;见放臣斥子,莫不叹息;见淫夫妒妇,莫不侧目;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观画之人看见画中的帝王将相,都敬仰尊重;看见君王被架空,全都感伤君王的处境,同时也无比憎恨篡权的大臣。看画的人见到德才兼备的圣人,都把饥饿抛到脑后;看见忠臣死于谋杀,全都愤愤不平;看到无端被放逐的忠臣和王族子孙都感慨万千;看见奸夫淫妇,全都鄙夷不忍直视;见到贤良淑德的皇后或王妃,全都赞赏有加。 上述事例或多或少地说明,绘画的人物形象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引领和启发人们情感的作用。作为文人的曹植,其《画赞序》是我国较早专门评论绘画的作品,他认为绘画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绘画的教化功能在当时的社会中比较盛行。 简析《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 □王娜 摘要:张彦远非常看重绘画的教化作用,故而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浓墨重彩。该文首先论述张彦远及前人对绘画教化功能的表述,其次列举中西绘画教化作用的体现,最后分析唐代及其以前中国古代绘画与西方油画的相似性,以此论证《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绘画的教化功能。 关键词:绘画教化功能中国绘画西方油画相似性 30

史上著名的中国书画著作

史上著名的中国书画著作 【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著,十卷。是一部中国画史著作。张彦远,字爱宾,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乾符初(约874年)官大理寺卿。书成于大中元年 (847)。前三卷通论画学,分题为《叙画之源流》、《叙画之兴废》、《论画六法》、《论画山水树石》、《论传授南北时代》、《论顾陆张吴用笔》、《论画体工用榻写》、《论名价品第》、《论鉴识收藏阅玩》,以及记述长安、洛阳两京和外州的寺观壁画,古书画的跋尾押署、宫廷和私人的收藏印记等;闻述“六法”,提倡立意、用笔和气势,归纳画风演变,因时而异;顾恺之、陆探微为密体,张僧繇、吴道子为疏体,山水画的成与始、迹与神形的关系、书画同理等,史论交融,卓见纷呈。后七卷系从轩辕时至唐会昌元年 (841)间画家共370余人的小传,叙述简要。同时,除吸取前人评论外,亦参己见;征引俱注明出处,并收录一些重要画家的画论,尤为可贵。间有资料舛错。此书为中国最早的画史著作和画史体例的开创者。以后的《图画见闻志》、《画继》等均仿此体例,是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论的要籍之一。 【画史会要】中国画史传著作。明末朱谋垔编著。五卷成书于崇祯四年 (1631)。朱谋垔,字隐之,号厌原山人,豫章(今江西南昌)人。明宗室。此书体例仿陶宗仪《书史会要》。 前有序,后有朱宝符跋。前四卷载录自古至明画家小传。明以前多采《历代名画记》、《图画见闻录》、《图绘宝鉴》等著作,很少增补。至明,俱自行搜辑,多为后来考录所据。宋、金、元、明不少姓名不显著的画家,可从此书中查到。第五卷录前人论画之作,较为杂乱。此书的不足之处,即全书未注出处。但仍不失为较祥备的中国画史资料,为不少书画家从事研究工作参阅的较好书籍之一。 【宣和画谱】中国画著录书。无编著者姓名。二十卷。首有宋徽宗赵佶宣和二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