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导

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气馁,而应坚持下去,不断努力,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该篇课文主要通过讲述主人公小燕子在学习跳高上的坚持与努力,来阐述这一主题。

一、导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理解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2.学习关键词汇和词语,掌握相关词义。

3.学习词语搭配和句子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找出重要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意义。

3.思考课文中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以及我们应如何理解和运用

这一主题。

三、课堂导学

1.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阅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以及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2.词汇学习:

a.坚持(jiān chí):保持下去,不放弃。

b.目标(mù biāo):达成的一个具体或抽象的结果。

c.扩大(kuò dà):变大或增大。

d.答应(dā ying):接受并同意做某事。

e.模范(mó fàn):用作榜样的人或事物。

f.努力(nǔ lì):用尽全力,进行苦干。

2)词语辨析:

a.练习(liàn xí):重复多次,达到熟练的程度。

b.训练(xùn liàn):根据既定目标进行有组织的活动以达到目标。

c.锻炼(duàn liàn):通过活动增强机体机能。

3.句子学习:

1)我们的困难,小鸟也感受得到。(困难也是大家都会遇到的。)

2)燕子们学会了大家都觉得困难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大家之所以觉得困难,是因为害怕失败。)

3)春天一到,跳高架就被放在东风里。(春天来了,我们可以去尝试新的事物。)

4)我们听说,高架上有一个模范的大姐妹,每次都能一步一个成功。(我们听说每次成功的人都有例外。)

四、课后巩固

根据课文中的词语,拓展相关词汇。

坚持:坚定、坚决、坚定不移

目标:目的、方向、目的地

扩大:增加、放大、扩展

答应:同意、允诺、答复

模范:榜样、楷模、典范

努力:用心、拼命、刻苦

2.句子练习:

从课文中找出两个带有“困难”和“努力”的句子,并加以理解和朗读。

3.思考题:

课文中的主题是什么?你能给我们的困难的解决提供一些建议吗?

五、导学反思

本节课的导学主要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导学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重点词语的学习和句子结构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此外,通过课后的巩固练习和思考题,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内容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总体来说,导学案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辅导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这句简单而深远的话,不仅是一句励志的名言,更是一

种人生态度的体现。无论是面临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努力,就一定能够迈向成功的道路。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生动地描绘了小燕子在学习跳高上的坚持与努力。小燕子虽然是一个小鸟,但是她也感受到了困难与挫折。她每次飞到树梢上都会看到跳高架,看到其他的燕子在上面飞跃,而她自己却还没有学会。这样的困境让小燕子感到很沮丧,她连自己都怀疑自己是否能够成功。

然而,小燕子并没有放弃,她决定尝试一下。她每天都去练习跳高,尽管一开始她只能跳到很低的地方,但是她并没有气馁,而是坚持每天都在练习。她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突破困难,实现跳高的目标。

春天来了,跳高架被放在了东风里,小燕子终于有了机会去跳高。她充满信心地飞向了跳高架,虽然她还是跳不得很高,但是她知道只要她坚持下去,努力不懈,就一定能够越跳越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正如课文中所说:“燕子们学会了大家都觉得困难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逐步迈向成功的道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有时候,我们可能会碰到学习困难,无论是理解一道数学题,还是记不住一篇英语短文,都会让我们感到困惑和沮丧。这时候,我们

应该学习小燕子的坚持和努力,不要气馁,而是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坚持下去。我们可以向老师请教,多做练习,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除了学习困难,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比如,我们可能会面临艰难的健身训练,练习乐器的困难,或者是人际关系的矛盾等等。面对这些困难,我们不能退缩,而是应该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可以寻找到相关的训练方法,向更加优秀的人学习,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比如,我们可能会被人嘲笑或者被质疑,让我们产生自我怀疑和困惑。此时,我们应该记住小燕子的故事,坚持相信自己的梦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然后一步步地走向梦想的彼岸。随着我们的努力和坚持,就能够越来越接近自己的目标。

总之,《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给我们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无论面临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始终不忘初心,一步步地努力和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也正是我们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追求的人生态度。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精选12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精选12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篇1 教学目标:1.有创意地阅读课文并复述故事 2.学会思索,感悟日常生活中所寓含的深刻哲理 3.培育同学乐于尝试,敢于冒险的精神 4.培育同学患难与共的爱心 5.体悟文中“化整为零,克服困难”的方法,增加自己制服困难的信念 教学重点: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教学难点: 多角度地思索同一现象,获得不同的感悟和体验 (一)同学学习过程设计: 1:课前自学:(1)诵读、勾画、点评批注 (2)阅读并了解本文相关的背景学问 2:课内学习: (1)同学沟通自学内容: 字、词的读音、词义;及背景 (2)同学独学:同学朗读课文并思索下列问题: a: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缘由是什么? b:“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办法”?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 c:“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 d: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 (二)老师活动设计: 1:课前预备: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化分析,对同学课堂上将要涉及的问题有充分的预备 2:课堂导学:(1)老师检查同学自学状况 (2)老师引导同学复述课文内容并予以方法的指导 (3)老师指导同学再读课文,谈谈自己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

(三)同学对学、小组群学并沟通: 1:探究性品尝文中“脱险”部分,深化理解文章主旨: (1)找出这部分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想想有什么作用? (2)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3)“你能办得到的”“这好像能办得到”“我能办得到”朗读这三句话时重音放在哪个字上?三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 (4)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为什么还说“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5)结合课文最终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2:老师让同学沟通学习答案,各小组展现学习效果。老师指导、补充同学学习中的疑难和不足。 (四)老师指导同学独学、对学及小组学: 1:你最喜爱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爱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老师指导:这个环节是为了引导同学从不同角度去熟悉文中的人物特点,对人物作出合理的评判,也鼓舞同学从中有所感悟,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假如同学在喜爱的人物中选择父亲和“我”,都应视为正确的,关键是把喜爱的理由说足、说全,可相互补充。不喜爱的人物可选在“我”困难时称赞“我”的孩子,这一点比较简洁。有争议的人物可能是杰利。有同学喜爱,也有同学不喜爱。老师可引导同学评论他做的 对的和不好的方面。这样针对性要强一些。 2:同学争论老师指导:假如“我”的父亲赶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劝慰“我”,一面爬上石架,吧“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爱哪一种?为什么? 老师指导:这个问题争论时或许有争议,但应当倾向文中父亲的做法,由于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期之计。父亲指导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士气和阅历。在我们的生活中,家长、老师其实也给了我们许多这类的指导。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导学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目标 1.默读全文,掌握重要的字词;感知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2.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从生活的小事中感悟哲理的能力。 3.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教学重难点 感悟文章蕴含的哲理;培养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课前导学 走近作者 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的经历,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词语释义 zhuó人(灼)厌倦.(juàn)附和.(hè)突兀.(wù)怦.怦(pēng) 晕眩 ..(yūn xuàn)安慰.(wèi)凌.乱(líng )惊.讶(jīng) 恍惚 ..(huǎng hū)畏惧.(jù)抽噎.(yē)嗓.子(sǎng) shēn yín(呻吟)天旋.地转(xuán) 词语释义 耸立:高高地直立。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突兀:高耸的样子;突然,出乎意外。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参差不齐:本义为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惊慌失措:指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自主探究 1.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何深刻含义? 答:走完一步,再走一步,而且要认真地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一个小困难克服之后再克服另一个小困难,最终克服大困难。 2.文章一开头为什么要突出“酷热”? 答:正是因为天气酷热,所以伙伴们才想到去悬崖上透透气,凉爽凉爽。其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3.谈谈你对文中父亲这一形象的理解和认识。 答:父亲是一个善于引导、懂得教育、帮助孩子成长的好父亲。他懂得怎样训练孩子,自己只给以指导、鼓励,这样可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课文中的父亲看到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可他并没有跑上去救孩子。因为父亲深知,如果自己救孩子,孩子的能力就毫无长进。父亲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证明,作者确实获得了永生难忘的经验。 4.“我”爬下悬崖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 答:最初,毫无信心(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继而,有了信心(这看起来我能做到);随后,信心大增(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最后,有了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5.“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这些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这是典型的环境描写,很好地烘托了“我”的恐惧心理,为下文写“脱险”做铺垫。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七(上)《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继续练习默读,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提高阅读速度。 2.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3.激励学生树立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培养学生勇敢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引 (一)走近作者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空军基地。一个飞行员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只要飞行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就这样,这个飞行员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这个孤胆英雄是谁呢?他就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莫顿·亨特:()国()家、()家。 (二)了解背景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莫顿•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后来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了。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富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三)解决字词 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训诫.()嶙峋 ..()()耸.立()啜.泣() 着.眼()头晕.()目眩.()迂.回()小心翼翼 ..()(四)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内容。 读懂文章大意,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小说情节。(根据记叙要素讲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快速梳理基本故事情节。 2.品味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历程。 3.以事传理,领悟故事所传达的启示。 教学过程: 导入:作者的飞行员传奇经历,良好的素质源于童年时的那一课。 一、初读感知 1.积累字词,“怦怦、晕眩、恍惚、惊讶” 2.复述课文。要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清晰。 3.一次冒险的经历。(冒险——遇险——脱险) 一次心理成长历程。(犹豫——害怕——惊讶) 二、心路历程 1.心理摧毁 暗示一:妈妈的警告(严禁、不能) 暗示二:朋友的嘲笑(滑稽小人、嘲笑、嘘声) 暗示三:自我的否定(绝对回不去、肯定上不去) 直接后果:进退两难,孤立无援 2.心理重建

暗示:爸爸的疏导 ①态度温和,缓解紧张。(理性的父亲) 请找出爸爸的语言中说的最多的字眼是哪些?找出来读一读 “就在你下面一点儿”“就在边上”“就几英尺远”……(表示,这件事做起来很简单。) 我的语言和爸爸的语言后面种标点符号居多?(对比) 我,感叹号居多。感叹号多情绪比较激动 爸爸,多是句号。句号表示语气比较平和,冷静。 ②肯定鼓励,方法指导。(智慧的父亲) “好了”“好的”“很好”“你能”(鼓励、相信) 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方法) 这是一个理性而有智慧的父亲 总结:在父亲的指导下,作者完成了从“心理摧残”到“心理重建”的心路历程,从一个病弱的胆怯的孩子成长为一位出色的飞行员的,不仅如此他还成为了著名的心理学家、作家。 三、以事传理 学了这篇文章你又从中有哪些启示呢?你可以选取其中的一种来说。 对我们自己来说—— 作为父母—— 作为朋友——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导 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气馁,而应坚持下去,不断努力,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该篇课文主要通过讲述主人公小燕子在学习跳高上的坚持与努力,来阐述这一主题。 一、导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理解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2.学习关键词汇和词语,掌握相关词义。 3.学习词语搭配和句子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找出重要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意义。 3.思考课文中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以及我们应如何理解和运用 这一主题。 三、课堂导学 1.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阅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以及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2.词汇学习:

a.坚持(jiān chí):保持下去,不放弃。 b.目标(mù biāo):达成的一个具体或抽象的结果。 c.扩大(kuò dà):变大或增大。 d.答应(dā ying):接受并同意做某事。 e.模范(mó fàn):用作榜样的人或事物。 f.努力(nǔ lì):用尽全力,进行苦干。 2)词语辨析: a.练习(liàn xí):重复多次,达到熟练的程度。 b.训练(xùn liàn):根据既定目标进行有组织的活动以达到目标。 c.锻炼(duàn liàn):通过活动增强机体机能。 3.句子学习: 1)我们的困难,小鸟也感受得到。(困难也是大家都会遇到的。) 2)燕子们学会了大家都觉得困难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大家之所以觉得困难,是因为害怕失败。) 3)春天一到,跳高架就被放在东风里。(春天来了,我们可以去尝试新的事物。) 4)我们听说,高架上有一个模范的大姐妹,每次都能一步一个成功。(我们听说每次成功的人都有例外。) 四、课后巩固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创学案(含答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我”童年时的一次经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使我们从中体会到人生的经验。作者生动细致地叙述了我小时候冒险脱险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将困难化整为零,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它。 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能理解清全文冒险脱险的情节,画出文末的主旨句,进而理解全文的中心。其次要细心品味作者细致生动的描写,从中吸取语言养料,提高表达水平。还要把自己当作亨特,去“亲临亲历”,从亨特的脱险经历中得到宝贵的启示,学会战胜生活中的困难。 [典题例析] 例题:品读下面语句,简析其表达效果。 1、我听见有人在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2、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解析:第1题考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第2题考对全文主旨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听见有人啜泣,竟然不知道是谁。最后才发现是自己。可见,“我”当时已经被吓傻了。这句心理描写,生动传神,既有点夸张,又很符合当时的情景,充满了童真童趣。 2、这句话用议论的方式点明全文的主旨,通过亨特的体验,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将困难化整为零,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它。[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选择题。 1、以下带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训诫(jiè)耸立(sǒng)迂回(xū) B、啜泣(zhuì)纳罕(hǎn)嶙峋(línxún) C、屹立(yì)屡次(lěi)头昏目眩(xuàn) D、萧瑟(sè)头颅(lú)小心翼翼(yì)

2、下列词语或带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训诫:告诫、教导嶙峋:形容人很瘦 B、头昏目眩:眼睛昏乱小心翼翼:翅膀 C、啜泣:哭泣纳罕:惊奇、诧异 D、迂回:迂腐凝视:长久地望着 3、以下句子中属于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一项是() A、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B、“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C、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D、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二、填空题。 4、注意下列句子中对话的引用方式,在方格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爬悬崖了。” (2)“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 (3)妈妈说□“快去快回来。” 5、下面各句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在这个字下面划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1)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恢心丧气时,我提醒自己……。() (2)我听见有人辍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3)我惊奇而自毫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4)暮色仓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6、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入适合的量词。 (1)我们最后来到一()空地。 (2)我们就朝一()悬崖飞跑而去。 (3)那是费城七月里一()闷热的日子。 (4)我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三、造句。 7、高不可攀: 8、小心翼翼:

部编版语文七上14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1.主题解说 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的经历,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2.重点突破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的理解。 提示: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指“我”在走下悬崖的过程中,按照父亲的指导,先伸出左脚踩到了悬崖下面的那块岩石,再移动右脚踩到了另一个落脚点,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最后爬下悬崖的经过。 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一步,再走一步”是指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克服了一个再去克服第二个,只要这样坚持不懈地不断努力,就不会被任何困难吓倒,并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 3.考点链接 病句:搭配不当(二) 【主要类型】 3.主宾搭配不当。如:苗乡侗寨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成为众多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成为“旅游胜地”的是“苗乡侗寨”,而不是“自然环境和民族风情”,前半句可改为:具有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浓郁民族风情的苗乡侗寨。)

4.介宾搭配不当。如: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做了详细报道。(介词“关于”和宾语“事件”搭配不当,可将“关于”改为“对于”。) 【方法指导】 提主干。当句子较长、成分较复杂时,一定要压缩句子,提取主干,看主宾、介宾等各个句子成分搭配是否恰当。 【习题链接】见“积累运用”T4。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灼.烧(zhuó) 突兀.(wù) 滑稽.(jī) 恍.惚(huǎng) 抽噎.(yē) 参差.不齐(cī) 附和.(hè) 哄.堂大笑(hōng)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参差不齐 ....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 本意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此处形容树木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2)“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里的小人儿。”他们中的一个说道, 其他的则哄堂大笑 ....。 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3)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 ....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 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14《走一步,再走一步》-部编版

学习要点: 一、重点 1. 理清课文的结构和详略安排,体会作者娴熟的叙事技巧。 2. 学习运用多种方式来表现人物心理、展现人物性格。 二、难点 1. 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及其蕴含的生活哲理。 2. 尝试从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课文精析: 一、整体感知 1. 走近作者 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心理学家。他早年曾加入美国空军,做过空军飞行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驾驶飞机深入德国完成极其危险的侦察任务。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宇宙间》等。 2. 文章概览 这篇文章是莫顿·亨特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作者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有一次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中途,就再也上不去了,陷入了可怕的两难境地。后来按照父亲的指挥,他一小步,一小步地爬下来,终于脱了险。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使其成为人生中的宝贵财富,也成为他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二、重点研读 (一)描写准确恰当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对人物性格和文章中心起

到了渲染、突出的作用。如对“我”和父亲的语言描写,就表现出了“我”的胆怯和父亲的耐心细致。对“我”的动作和心理描写,使得整个事件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二)多角度探究 1. 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他不怕孩子失足摔下悬崖吗?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 明确: 孩子在陡峭的悬崖上,又是黑夜,一不小心就会摔下来,非常危险。但父亲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4走一步,再走一步 素养目标1.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提高阅读速度,并勾画关键语句。2.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学法指引 文章结尾段落的作用1.首尾呼应(照应题目、照应前文)。 2.画龙点睛,篇末点题。 3.总结上文,深化主题。 4.引人想象、思考,给人启迪,引人回味。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心理学家、作家,致力于社会与行为科学方面科普文章的写作,擅长写励志类文章。代表作有《内在的宇宙》《心理学的故事》等。 2.背景简介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文章,回忆自己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小时候,体弱多病的他,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当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离崖顶三分之二路程的岩石架时,由于恐惧,他全身颤抖,上不去也下不来,陷入两难境地。后来他按照父亲的指引,一小步一小步地爬下来,终于脱险。 3.完成自学结构图 走一步,再走一步 基础夯实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那是在费城,一个kù rè()的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当年那股zhuó()人的热浪。 (2)和我在一起的五个男孩子已经yàn juàn()了玩弹珠,以及用透镜在干树叶上烧洞的游戏,正在寻觅其他好玩的事。 (3)“我们走吧!”有人fù hè()着。 (4)有一道悬崖,像一面几近垂直的墙tū wù()地耸立在岩石中,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cēn cī bù qí()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 (5)手bā()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pēnɡ pēnɡ()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 (6)这句话刺激了他们,他们开始cháo xiào()我,发出嘘声。 (7)我往下看,感到阵阵yūn xuàn()。

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含答案)

14走一步再走一步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勾画关键语句的能力;(重点) 2、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重点) 3、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思想、人生哲理并能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难点)自主预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 (1)作者与背景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他的《悬崖上的一课》被美国作家芭芭拉·琳达编撰的《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收录。此外《心灵鸡汤——充满阳光的成长历程》这本收录激励心志的成长故事的书也收录了他的相关作品。 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选入教材时稍作了修改,原文中攀爬悬崖的一段经历,就是我们学习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内容。 (2)写作知识 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训诫.()耸.立()峭.壁()迂.回()纳罕.() ()()头晕目眩.()屡.次()凸.出()嶙峋 .. 2.给下面多音字注音。 晕.倒()吓.人()颤.栗() 日晕.()恐吓.()颤.抖() 3.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恍惚:。 参差不齐:。 :(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头发昏,眼发花,感觉天旋地转。

:呼吸急促的样子。 4.快速默读课文,圈画重要信息,写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你从中获得的启示。起因: 经过: 结果: 启示: 合作探究 一、理解文中的伏笔,并体会其作用。 1.文中多处巧用伏笔,互相照应,记叙周密,使情节发展合乎情理,顺理成章。请举例分析。例:“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分析:前面交代自己从小体弱多病,为后面别的孩子都爬上去了,唯独“我”卡在中间,上不去,下不的情景设下伏笔,前后照应,记叙周密。 二、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1.阅读课文18-28段,划出文中描写“我”脱险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的语句,概括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毫无信心)→(萌发信心)→(信心大增)→(产生成就感) 2. “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时,结果发现原是我自己”,明明是自己哭,为什么到后才“发现原是我自己”?这种说法是否合理? 这种说法是合理的。当我被困有悬崖的石架上,欲上不能,欲下不得时,我害怕极了,紧张与恐惧已占据了整个身心,以至于精神恍惚,形成错觉。 3.当我最后爬下了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后,为什么我“先是啜泣了会儿,然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先“啜泣一会儿”是写作者被自己的行动感动了,对自己敢下悬崖,感到有点儿害怕,又感到十分高兴。最后,为自己产生巨大的成就而感动。 三、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思想、人生哲理。 1、纵观全文,你如何理解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面对困难,不要想着困难有多大,要走好第一步,然后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最终就会到达胜利的彼岸。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4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含答案)

导学案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3.培养树立自信、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心理素质 学习重难点 1.能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他早年曾加入美国空军,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战斗,曾经驾驶飞机深入德国完成极其危险的侦察任务。 2、了解背景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莫顿•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后来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了。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富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1.字音 耸.立( ) 迂.回( ) 训诫.( ) 啜.泣( ) 纳罕.( ) 瘦骨嶙峋 ..( ) 头晕目眩.( ) 着.眼( ) 2.释义 训诫 嶙峋 纳罕 啜泣 小心翼翼

3.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4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什么深刻含义? 5.阅读14-23段,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句子和词语。请注意示范内容,按照这样的格式概括。 6.从爬悬崖这件事中“我”学到了什么人生经验?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1)人生经验: (2)启示: 7、文中两次写到“啜泣”(14段、22段),这两次“啜泣”分别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8.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2021年秋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并勾画关键语句。 2.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3.结合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探讨的人生经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自己几乎无法完成任务,脑海里想着飞机座舱被炮弹击中的情形,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飞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诉自己,现在所有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舒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需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他经历的是怎样一件事吗? 二、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练习默读,整体感知内容,勾画关键语句 (一)首先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看看谁在下面的抢答环节答得又快又准。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明确:57年前的7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2.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明确:费城 3.那座悬崖有多高?明确:60英尺左右 4.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明确:五个;内德,杰里 5.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明确:“我”和小伙伴们玩腻了玩弹珠和在干树叶上烧洞的游戏,正寻觅其他好玩的事。 6.故事的经过怎样? 明确:“我”在悬崖上进退两难。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时(单一课)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所属单元及课段第四单元 课题走一步,再走一步设计人 教材解读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2022年版)》总目标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第四单元的单元目标是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体味不同的人生,学会思考人生,珍视生命;学习默读,学会圈点勾画;在默读中厘清作者的思路。以课程为标准为纲,单元目标为经,以默读、情境任务为主线贯穿课堂,通过设计的四项任务合成的学习任务群以拍电影中的四个关键性的策略来实现,形成一以贯之的学习任务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自读、自悟,在品味体验中,充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这样学生既能有效地走进文本,又能提高学习的乐趣,发展思维,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练习默读,勾画关键语句,学会多角度梳理文章脉络。 2.学会在默读中勾画出心理描写的语句、有助于理解课文主旨的关键句,在梳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品评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作者的心理变化。 3.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感悟人生智慧,结合自己的体验,思考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情境设置 为新学期学校摄影社团招新做准备,请同学们带着自己拍摄的视频报名,优秀作品有机会登上学校的公众号宣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梳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品评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作者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1.在梳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品评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作者的心理变化。 2.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感悟人生智慧,结合自己的体验,思考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教法学法 默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法 教学资源 PPT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新学期学校摄影社团招新啦!同学们需要带着自己拍摄的视频报名,优秀作品有机会登上学校的公众号宣传,期待同学的精彩表现。 二、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活动一:请你来做导演 1. 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起因: (5)经过: (6)结果: 示例: (1)时间:七月里的一个闷热下午。 (2)地点:费城的悬崖上。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5走一步,再走一步》优质课导学案_1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掌握相关的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重点语句,把握本文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 4.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2.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方法: 朗读复述法: 本文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作者从童年的一次“脱险”经历,感悟到战胜艰难险阻的人生哲理。通过朗读感知文意,朗读以“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三点要求给予指导和评价。复述故事情节,体味记叙的周密。 设疑研讨法: 通过有创意的设疑,引导学生多角度阅读、研讨,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朗读质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2’) 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人生处处都会有坎坷。那么,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是放弃,还是迎上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并希望同学们在学完这篇文章后,能够从中受到一些有关人生方面的启迪。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10’) 要求:看清读准、边读边思、圈点勾画、记住内容。 PPT展示: 根据拼音写出词语并解释:(请个别同学上黑板上写,其余同学在自己草稿本上写,并请同学站起来解释词义。) ①zhuò()________________ ②kū qì()________________ ③huǎng hūa()________________ ④sǒng lì()________________ ⑤kù rè()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灼烧,烫。 ②哭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7)(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搜寻关键词概述课文。 2.学习利用细节品评人物。 3.学会在生活和学习中正视困难并积极地克服困难。 学习重点:学习利用细节品评人物。 学习难点:学会在生活和学习中正视困难并积极地克服困难。 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教具: PPT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PPT)人生处处都会有坎坷,那么,面对困难,我们是放弃还是迎上去?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难的。(板书课题和作者并出示学习目标,并简介作者) 二、预习检测 1.找2名学生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教师纠正后齐读。凸(tū) 训诫(xùnjiè) 峭壁(qiàobì) 迂回(yūhuí) 嘲笑(cháoxiào) 暮色(mùsè) 啜泣(chuòqì) 屡次(lǚcì) 纳罕(nàhǎn) 高不可攀(gāo bù kěpān) 瘦骨嶙峋(shòu gǔlín xún)

头晕目眩(tóu yūn mùxuàn) 灰心丧气(huīxīn sàng qì) 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yì)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并解释。(指名5名学生发言,最后齐读) ①lín xún(嶙峋)形容人瘦削②chuòqì(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③nàhǎn (纳罕)惊奇,诧异④sǒng lì(耸立)高起,直立⑤níng shì(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三、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梳理本文的六要素。 (大屏幕显示)比一比谁最棒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美国的那个城市?(七月里一个闷热的下午,美国费城) (2).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几个?(6个。亨特,杰利,内德) (3).他们为什么去爬悬崖?(玩游戏玩厌了,想找新花样玩。)(4)“我”为什么拿不定主意?(体弱多病、妈妈的训诫。) (5)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悬崖约20米,岩石架约7米。) (6). “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我”爬到岩石架上,上不去,下不来,陷于绝望、恐惧;小伙伴们都离“我”而去。)(7). “我”是怎样脱险的?(在父亲的指导和鼓励下顺利爬下悬崖。)(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内容?(在一个闷热的下午,我去冒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一等奖 创新教案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的故事情节?提高阅读速度,勾画关键语句。 2.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一个人初到这个世界时,都是弱小的。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不断地磨砺,而获得成长,变得强大。成长的过程中充满坎坷和磨难,在磨难中走一步,再走一步,最终将走向自信坚强的远方。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的童年故事,看看主人公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历程。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晕眩”“参差不齐”“惊慌失措”等重点字词。 ◎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作家、心理学家,致力于社会与行为科学方面科普文章的写作。代表作有《内在的宇宙》《心理学的故事》等。 2.目标任务二:圈点勾画,理清思路 ◎请用3分钟默读全文,概括段落大意。 ◎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时间变化和空间转变的语句,理清故事情节。 (1)标志时间变化的语句:

“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然后他们出发了”“几分钟后”“时间在慢慢地过去”“暮色中”“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 (2)标志空间转换的语句: “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开始……往上爬”“我努力向他们爬过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我往后移动了一下”“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 ◎小组成员合作,按“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局”或“冒险—遇险—脱险”的顺序梳理故事情节。 ◎以“我”为陈述对象,复述课文。 提示:复述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把文章的主要内容讲给别人听。复述时一要注意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二要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三要抓住标志事件发展的关键性词语(为什么去冒险—冒险的具体经过—最后怎么脱险的),四可以适当援引原文中的词句。 【示例】在一个酷热的七月天,“我”的小伙伴们想寻觅好玩的事情,提议去爬悬崖。“我”在犹豫之下也跟着去了。其他孩子们都不停地往上爬,只有“我”落在了后面。之后,他们先离开了,“我”独自趴在岩石上进退两难,神情恍惚。直到傍晚,杰里带着“我”的父亲前来,在父亲的指导下,“我”每次都移动很小的一步,终于独立爬下了悬崖。由此“我”心里产生了很大的成就感,也通过这件小事获得了宝贵的人生启示,受益终生。 3.目标任务三:聚焦心理,感受成长 ◎快速默读,勾画出表现“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完成下表。 表现“我”心理变化的部分描写的角度表现的心理 表现“我”心理变化的部分描写的角度表现的心理 第4段心理描写犹豫、渴望冒险 第6段“从底部杂乱的岩石……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环境描写恐惧 第7段“我犹豫不决……我努力往上爬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胆怯、恐惧、紧张 第8段心理描写极度恐惧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核心素养 1.熟记“和、稽”等字的读音,熟记“晕眩、抽噎”等词语的字形,理解“小心翼翼”等成语的含义。(重点) 2.感受文中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重点) 3.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学会在人生道路上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生活哲理。(素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导入(一) 溪流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寒冬再走一步便是春 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 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今天让我们走进美国心理学家莫顿·亨特的世界,和他进行一次心灵的沟通吧! 导入(二)故事导入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经历的是怎样一件事吗? 二、预习交流 1.作者与作品。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他的作品《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被收入七年级课本。 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他的《悬崖上的一课》被美国作家芭芭拉·琳达编撰的《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收录。此外《心灵鸡汤充满阳光的成长历程》这本收录激励心志的成长故事的书中也收录了他的相关作品。 2.文体解读。 本文是叙事散文。 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自然美、人情美、哲理美相融合,迅速、广泛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 3.读一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啜泣、纳罕、迂回、训诫、瘦骨嶙峋、小心翼翼”等词语。 2、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在阅读中感悟和思考生活哲理,激励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敢精神。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探究 1、给下列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嶙峋()()啜()泣迂()回 训jiè()陡qiào()nàhǎn()() 2、结合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纳罕:迂回: 训诫:小心翼翼: 啜泣:头晕目眩: 3、结合对文章的初步理解,谈谈课题的含义 4、初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三、学习探究 主问题一父亲是怎样救我的?他为什么不直接抱我下来? 学法指导:探究过程:第一步:自学探究――― 自学要求:自由读课文,,在文中圈点勾画 第二步:互学探究――― 合作要求:组长主持,有效交流,4号先讲,3号和2号补充,1号总结 第三步:展学探究:展学分工,选定代表,展示问题 主问题二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事件发展和描写我不同阶段心理,行为的词语,并分析我当时的心情 学法指导: 探究过程:第一步:自学探究――― 自学要求:通读课文,自由思考,理解问题 第二步:互学探究――― 合作要求:组长主持,有效交流,4号先讲,3号和2号补充,1号总结 第三步:展学探究:展学分工,选定代表,展示问题 主问题三生活中,常常有人遇事因胆怯而畏缩不前,就像文中地我那样。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是怎样克服的?文中爸爸帮我脱险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法指导: 探究过程:第一步:自学探究――― 自学要求:自由思考,理解问题 第二步:互学探究――― 合作要求:组长主持,有效交流,4号先讲,3号和2号补充,1号总结 第三步:展学探究:展学分工,选定代表,展示问题 四、拓展提升 达标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