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组织的教学设计完整版

国际组织的教学设计完整版
国际组织的教学设计完整版

国际组织的教学设计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国际组织》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联合国等部分国际组织的名称和作用。

2、了解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丰富,激发自豪感和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

3、了解一些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措施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国际组织所起的作用,积极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一、谈话导入

师:在我们的地球上一共有20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没有一个是孤立的。大大小小的国家就像大大小小的家庭,构成了一个地球村。为了地球村的和谐发展,各种国际组织相继成立。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国际组织,去瞧瞧都有哪些组织,它们是如何解决全球性的问题。(板书)

2. 通过预习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国际组织

二、认识国际组织

(一)认识联合国

师:在这些国际组织中,联合国是全球最大的一个国际组织,到2006年,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92个加入了它的队伍。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联合国,了解他是个怎样的组织,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起什么作用。(教师出示“联合

国”)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自学p77页。

自学提示:

1、联合国成立的时间,总部地址,会徽?

2、我国什么时候加入联合国?

3、联合国的宗旨是什么?

4、你知道联合国现任秘书长是谁吗?

5、联合国主要机构有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

1、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2、我国1945年加入联合国,是创始成员国之一。

3、联合国的宗旨:维持世界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构成一个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

(教师出示“联合国大楼和雕塑)师:这两个雕塑代表着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打结的手枪和铸剑为犁体现了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宗旨)

4、联合国的现任秘书长是安东尼奥·古特雷斯。

5、联合国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

(二)认识联合国安理会

1、.师: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主要机构之一,简称安理会。(学生自学教科书p.77)。

自学提示

1)、安理会由什么组成?

2)、常任理事国分别是哪几个国家?

3)、非常任理事国是如何组成的?

4)、安理会的职能有哪些?

5)、你知道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的表决方式吗?

2、学生自由回答。

过渡:这六大机构下面还有许许多多的组织,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下一站我们要去的就是“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下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去看一看。(三)教科文组织

1、学生学习教科书p.78后回答。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2)、《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管理机构是什么成立的时间

为了更好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建立《世界遗产名录》。要进入名录,各缔约国就要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申请,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申遗”。申遗成功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提供哪些资助(

国际援助、技术支持、免受战争或人为破坏等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和优惠待遇;濒危遗产的保护,在国家资源无法保障时,教科文组织能提供国际援助和技术指导……)

2、你们知道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有哪些吗?学生自由发言。

平遥古城是1997年12月和丽江古城一起申遗成功的。今年是平遥古城申遗成功20周年

3、练一练

1)、过渡:你们知道我国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有哪些吗?

截至2016年7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共有50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5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1项,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二位,仅次于拥有51项世界遗产的意大利。

2)、这么多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同学们愿意当一回小导游,向大家介绍我国的

世界遗产吗?

4、其他国家还有哪些自然与文化遗产?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击出示“世界申遗”图片)

小结: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久以流传的文化习俗及自然景观,体现着独特的价值,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与地域的文化、自然景观,正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础。有了教科文组织,这一切才有了保障。

三、拓展总结

1、世界文化遗产是我们人类文明的见证,是未来的人们可以继承的历史财富。但不可否认,大多数的遗址也还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威胁,我们又该如何担负起保护遗产的重任呢(

学生讨论汇报)

2、让我们在国际组织的领导下,担负起保护的职责,不让人类的遗产成为人类的遗憾。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教学设计 教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 教学目标 1、目标: (1)识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地位、组织活动原则及其优越性。 (2)理解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含义和表现。 (3)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说明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方式以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2. 教学重点/难点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地位、组织活动原则及其优越性。 2.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含义和表现。 3.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方式以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2.5.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PPT,学而时习之) 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我国人民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决定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务的。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PPT出示本课知识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义(是什么)含义、地位、组织活动原则、内容 2.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怎样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进行新课 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所学习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 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 民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一切重大事物。人民通过人大行使国家权力 的方式就叫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 的国家性质,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义 1、我国的政体 问题1、什么是政体?我国的政体是什么? (1)政体的含义:就是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也就是通过什么方式、制度来组建国家政权机关的。 (2)我国的政体是什么? 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政体只能是采用有利于 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中国 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 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 (3)政体和国体的关系 国体回答了:国家政权掌握在谁的手中。 政体回答了:国家政权如何组织和运用。 『了解』: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一个国家的政体总是体现国家的阶 级性质,为维护国家性质服务。 (4)国家机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9、60页“专家点评、名词点击”材料,同时思考:国家机构一般由哪些国家机关组成?我国的国家机构的组成情况是怎样的?。

联合国主要机构及主要国际组织名称中英版本

1.联合国主要机构及主要国际组织名称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United Nations 联合国大会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国际法院 Security Council 安理会 UNDOF(United Nations Disengagement Observer Force) 联合国脱离接触观察员 部队 UNPKF(United Nations Peace-keeping Force) 联合国维和部队 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ILO(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国际劳工组织 FAO(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UNESCO(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P(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DP(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World Food Council 世界粮食理事会 UNCTD(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联合国贸易和发 展会议 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世界卫生组织 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BRD(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世界银行) ICAO(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UPU(Universal Postal Union) 万国邮政联盟 WIPO(World Internation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IAEA(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国际原子能机构 UNHCR(Offic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处 ASEAN(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东南亚国际联盟,(“东盟”)Commonwealth of Nations 英联邦 EC(European Communities) 欧洲共同体 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OAU(Organization of African Unity) 非洲统一组织 OAS(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States) 美洲国家组织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案(2)(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2、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 2、增强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等渠道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有关资料用于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实例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努力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人民代表大会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内容涉及人大的活动,知识点较多,内容较陌生,在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运用调查方式等,感悟、体验、探究人大政治活动的具体程序和要求。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那么,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呢?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二)进行新课 一、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 1、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4页,联系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内容,思考、讨论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 教师总结: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宣称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教师提问:同学们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知道多少?请大家谈谈了解的知识。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职权: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6页,思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是指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 教师总结: 立法权:制定法律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是我国的立法机关。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备案。 决定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依法决定国家和本行政区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任免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权力。 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的权力。 (4)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以便更好的发挥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2)作用:决定地方一切重大问题,并负责监督实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共同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体系,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人民代表大会是由谁组成的?他们在我们国家中处于什么地位?有什么责任和义务?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积极回答

《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教案正式版

第二框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 从容说课 一、说教材 第二框题“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讲述四个问题: l.主权国家及其权利:这方面的知识是国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框的教学重点。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国际活动最重要的参加者。主权国家必须具备的要素,即国家的构成要素: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关于主权国家的权利,只讲述“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主要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主权国家的国际义务主要有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 2.国际法及其作用,是本框的教学难点。课文讲了三点:(1)国际法的含义。(2)国际法的产生过程,课文从两个方面作了说明:一是国际法产生的原因,这就是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交往发展的必然结果;二是国际法的制定,它不是由一国单独制定,而是各国在相互交往中通过协议的方式制定的。(3)国际法的作用: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国际法对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3.当代国际组织概况,课文讲了三点:(1)当代国际社会存在繁多的国际组织,并已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组织网络。(2)国际组织的概念。(3)国际组织的主要机构、职权、活动程序、成员国的权利与义务的依据是正式条约或协议。 4.国际组织的分类和作用,课文讲了两点:(1)国际组织的分类。(2)国际组织的作用。首先课文强调由于国际组织的作用是比较复杂的,因此,对每一个国际组织的作用要作具体的分析;其次,课文讲述了绝大多数国际组织在现代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国际组织的作用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因为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其作用十分重要。 二、说教法 讲授点拨法、自学法、图表讲解法。本课可采取复习导入法,也可采取热点问题导入法:教师在课前选择一至两例关于国家主权问题的时事,引导学生讨论产生问题的原因,进入本课内容。关于“主权国家及其基本权利”的教学:由于这部分内容条理比较清楚,难度不大,可采取学生自学——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关于“国际法及其作用”的教学,应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因为这是本框题的教学难点。国际法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为了便于学生接受,可采取由具体到抽象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进行归纳。关于“当代国际组织的概况”,这部分内容采取自学法。关于“国际组织的分类”的教学,本内容可采取图表讲解法。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主权国家构成的四要素,即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主权国家的国际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外交,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简要说明国际法的作用。区分几个主要国际组织的类型。分析国际组织的主要作用。 能力方面 结合我国的外交活动,历史地具体分析国际法及其作用、国际组织及其作用。比较各种类型的主权国家在重大国际事件上的态度和主张的异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综合认识我国参与或对我国有重大影响的国际事件。结合实例,说明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是主权国家的权利。 觉悟方面 支持我国政府按照国际法准则参与国际事务,处理国际关系和维护国家的荣誉、尊严和利益的活动。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认识国际组织的作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教案

5.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2)初步树立公民要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努力的观念。 (3)培养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教学环节与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代表及国家领导人,共赴人民大会堂)阳春三月,惠风和畅,人大代表,汇聚一堂!大家看,国家领导人正向我们一路走来(多媒体课件演示国家领导人图片)。 学生边看边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春旺、肖杨。 (教师)他们都是我国中央国家机关的领导人,那么以中央国家机关为例,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国家机关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中央国家机关组织简表。 提问:全国人大是什么机关(最高权力机关),国务院(最高行政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国家检察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审判机关),那么这些机关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二、情景分析 (一)两个探究活动 1.(多媒体播放时政录像)探究一 录像一: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名,表决中央国家机关领导人。 录像二: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听取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问题: 1.国家机关领导人的提名为什么要经全国人大表决? 2.国务院总理为什么要向全国人大作报告工作? 3.根据材料说明,我国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是什么关系? 得出结论一: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那么权力机关由谁产生呢?我们先来听听我校人大代表郑老师怎么说。 2.探究二(播放录像:校园小记者采访我校兰山区人大代表郑老师) 问题:1.结合郑老师的谈话,请你谈谈人大代表是如何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 2.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是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请关注《媒体链接》(多媒体显示原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凯因重大违纪问题被终止代表资格),提问:张凯的代表资格为什么被终止?(学生回答)因为他违反了人民意志和利益,所以人民有权罢免他。 结论二: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国际组织概观教案1(新人教版)

《国际组织概观》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3) (人教K) 4 国际徂织概观 (人教K)国际组织及其分类 国际组织为数众多,名称各异。有的叫"组织",有的叫"联盟",有的叫"委员会",有的叫"联合会"。 ●你还能说出其他一些国际组织的名称吗? 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既有主权,又有国际组织。主权是构 成现代国际社会的基石,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人教K)相关 较早的国际组织有1865年建立的国际电信联盟等国际行政 组织,主要处理国际15社会中一些非政治性事务。20世纪 出现了大量国际组织,特别是联合国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组织 体系的核心。冷战时期,美国、苏联分别联合各自的盟国建 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华沙条约组 织、经济互助委员会;欧洲共同体等区域性组织不断出现。 冷战结束后,北美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等新型国际组 织又相继出现。全球各类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数量在20世纪 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 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形成和 发展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也表明人类交往日益

频繁和人类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国际行政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需要;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组织的迅猛增加,则适应了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适应了当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需要,体现了对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的关注。 ●以下是国际组织的主要特征。根据你的理解,找出左右两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连线。 (人教K)跨国性 国际组织有特定的宗旨和目的,有固定明确的章程。国际组织的宗旨和目的是其开展活动的指导原则,也是其在国际社会存在的意义所在。 (人教K)目的性 国际组织设有多层次的机构来开展活动,实现其宗旨和目标。其常设性机构处理日常事务。 (人教K)组织性 国际组织代表各成员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某个特定成员的单方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国际组织自主开展活动,独立运作,其决议也有某种强制力。 (人教K)自主性 国际组织是、地区之间的组织,两个以上、地区的政府、团体或公民才能建立国际组织。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案设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朱唐庄中学王加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地位、组织活动原则和优越性 2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3提高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搜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材料和图片,加深对我国对我国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2运用探究、讨论、多媒体等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认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请的好制度,坚定热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信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 难点:民主集中制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五、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人民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许多政治制度的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其中之一。(多媒体) 设计意图:与一、二单元相呼应,导出课题。 板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推进新课 活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国家机关?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突出本可与前一课的联系:让学生对国家机构有初步的了解。 设疑探究: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板书一、走进我国的国家机关 教师:权力机关—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委 这些国家机关共同组成我国国家机构。这些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如何?其权力如何划分?这

些内容反映了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知识过渡) 板书:二、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政体含义 教师: - 政体反映了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一个国家的政体与其国家性质是密不可分的。(知识过渡) 活动讨论:二者是什么关系?(多媒体) 设疑探究: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板书1 教师:有什么样的国体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国体与之相适应。国体决定政体。政体要反映国体。(知识过渡) 活动:思考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本质是什么?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哪个? 设计意图:突出本课知识与上一节课知识的联系。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教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由此,决定我国采用的政体要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体现人民当家作。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因此,我国采用了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政体。(知识过渡)(多媒体)板书2、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教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新中国始创的一种政治制度,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其组织和活动时要遵循一个重的原则。(知识过渡) 活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其组织和活动时要遵循什么原则?(多媒体) 板书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教师 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时要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最重要的特点。 活动:看书思考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含义。如果只强调民主或集中某一方面,会有怎样的后果?(多媒体:了解民主与集中的表现及二者关系。理科班略)

国际组织的教学设计

国际组织》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联合国等部分国际组织的名称和作用。 2、了解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丰富,激发自豪感和保护世界 遗产的意识。 3、了解一些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措施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国际组织所起的作用,积极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 产。 、谈话导入 师:在我们的地球上一共有200 多个国家,这些国 家没有一个 是孤立的。大大小小的国家就像大大小小的家庭,构成了一个地球村。为了地球村的和谐发展,各种国际组织相继成立。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国际组织,去瞧瞧都有哪些组织,它们是如何解决全球性的问题。(板书) 2.通过预习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国际组织?二、认识国际组织 一)认识联合国 师:在这些国际组织中,联合国是全球最大的一个国际组织, 到2006 年,全球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92 个加 入了它的队伍。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联合国,了解他是个怎样的组

织,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起什么作用。(教师出示“ 联合国”)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自学p77 页。 自学提示: 1、联合国成立的时间,总部地址,会徽 2、我国什么时候加入联合国 3、联合国的宗旨是什么 4、你知道联合国现任秘书长是谁吗 5、联合 国主要机构有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 1、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2、我国1945 年加入联合国,是创始成员国之一。 3、联合国的宗旨:维持世界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友好关 系,促成国际合作,构成一个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 教师出示“联合国大楼和雕塑)师:这两个雕塑代表着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打结的手枪和铸剑为犁体现了联合国“维护 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宗旨)

最新整理高一政治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同步教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一政治教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同步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政体及其与国体的关系;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及其体现;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基本内容及优越性。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在思考探究中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认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认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坚定热爱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信念;培养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教学背景分析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中国社会实际建立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从学生了解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角度,本框既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从学生的实际看,由于学生普遍对我国的历史和国情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刻,又缺乏现实的体验,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同时学生对媒体报道的某些西方国家议会民主制度,容易只看现象,不究其本质,学生在对

比中西方政治制度时容易产生模糊认识。所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式及手段 教学方式:情境设置、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播放视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新课教学 一.走进我国的国家机关 探究一: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3月15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关于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会议通过了民法总则;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会议还表决通过了关于确认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徐显明辞去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的请求的决定。 (1)材料体现了我国全国人大的哪些职权? (2)我国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第59页专家点评和名词点击思考、讨论。第三问让学生尝试说说,不求全,为后面归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作铺垫。) 教师总结:(略)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国家机构

《国际组织概观》教案1(新人教版)

《国际组织概观》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 3) (人教K) 4 国际徂织概观 (人教K)国际组织及其分类 国际组织为数众多,名称各异。有的叫"组织",有的叫"联盟",有的叫"委员会",有的叫"联合会"。 ●你还能说出其他一些国际组织的名称吗? 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既有主权国家,又有国际组织。主权 国家是构成现代国际社会的基石,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 要成员。 (人教K)相关链接 较早的国际组织有1865年建立的国际电信联盟等国际行政 组织,主要处理国际15社会中一些非政治性事务。20世纪 出现了大量国际组织,特别是联合国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组织 体系的核心。冷战时期,美国、苏联分别联合各自的盟国建 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欧洲共同体等区域性组织不断出现。冷战 结束后,北美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等新型国际组织又 相继出现。全球各类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数量在20世纪经历 了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 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形成和

发展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也表明人类交往日益 频繁和人类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国际行政组织的出现,适 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需要;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组 织的迅猛增加,则适应了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适应了当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需要,体现了对全人类面 临的共同课题的关注。 ●以下是国际组织的主要特征。根据你的理解,找出左右两 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连线。 (人教K)跨国性 国际组织有特定的宗旨和目的,有固定明确的章程。国际组 织的宗旨和目的是其开展活动的指导原则,也是其在国际社 会存在的意义所在。 (人教K)目的性 国际组织设有多层次的机构来开展活动,实现其宗旨和目标。其常设性机构处理日常事务。 (人教K)组织性 国际组织代表各成员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某个特定成员的单方 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国际组织自主开展活动,独立运作, 其决议也有某种强制力。 (人教K)自主性 国际组织是国家、地区之间的组织,两个以上国家、地区的 政府、团体或公民才能建立国际组织。

(完整word版)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标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3)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到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课时】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毛主席词作《水调歌头·游泳》

这首词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历史不会忘记,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天堑”变通途。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一座长江大桥。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 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2.史料展示: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1949年3月5日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表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 ——《强国之梦的初起》 3.引导学生思考:阅读材料,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要而且必须要发展工业了吗? 提示:国家贫穷,工业相当落后;发展工业,是中国人的梦想;中国的工业水平与世界差距大。 4.教师讲述:中国一穷二白,面对强敌环伺,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成果 1.请学生说说:为了有计划地发展工业,我国政府编制了五年计划,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五”计划的时间和基本任务。 提示:时间:1953-1957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图片展示:

《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教学设计1

8.1 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当代国际社会主要有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组成,了解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其在国际社会的权利和义务 2、理解国际组织的内容及其作用。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国家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中国是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国家。 教学方法:学、导、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学习——学法指导:阅读课本88至92页,思考以下问题 合作学习、精讲点拨。 一、主权国家 1、分类连线 按国家性质分奴隶制国家 封建制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按发展程度分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2、中国对钓鱼岛拥有主权,那么,主权是指什么? 3、台湾为什么不能加入联合国?主权国家有哪些构成要素?主权国家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二、国际组织 你知道这些旗帜是代表什么组织吗?这些组织是属于什么类型? 4、什么是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有哪些分类?国际组织有何积极作用?

三、联合国 5、联合国的性质、宗旨、原则是什么?其有何积极作用?中国与联合国有何关系?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学习成果展示: 一、主权国家 1、分类连线 按国家性质分奴隶制国家 封建制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按发展程度分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2、中国对钓鱼岛拥有主权,那么,主权是指什么? 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要素和属性,它指一个国家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国家固有而非外界所赋予,不从属于外来的意志,不受外来意志的干预。 3、台湾为什么不能加入联合国?主权国家有哪些构成要素?主权国家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因为加入联合国的必须是主权国家。而台湾不是主权国家,只是我国的一个地区。 教师点评:国际社会是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的,国家不同于地区,国家拥有主权,而地区没有,如台湾就是我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不是一个国家,也不拥有主权。主权国家构成要素?人口、土地、政权、主权。 主权国家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权利:独立权平等权管辖权自卫权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4、什么是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有哪些分类?国际组织有何积极作用? 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无意制度的团体,就是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有分类:政府间和非政府间;世界性和区域性 国际组织有何积极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5、联合国的性质、宗旨、原则是什么?原则是什么?其有何积极作用?(1)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1945.10.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

《国际组织概观》教学设计

《国际组织概观》教学设计 二、教材分析 在第一目中,教材主要介绍了国际组织的概念和不同类型。第二目主要介绍了国际组织的结构以及阐述了国际组织的作用。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三目中,介绍了我国参加世界性国际组织的情况;我国与周边国家开展的多边外交;我国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这是提升学生国家意识的关键点。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对国际组织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够识别与生活关系密切的国际组织。 2.对国际组织的分类及在国际社会的作用的了解较少。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国际组织分类;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教学难点: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采用探究式教学,即通过创设情境、引发问题、分析讨论、点拨提升、归纳总结等环节进行教学。培养学生采取比较、归纳等方式分析问题的能力。选用热点话题及与我国关系密切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国际社会,培养学生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的意识。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活动目标 活动一: 国际组织大观园1.展示国际组织的图片,请学生识别(联合国、非洲联盟、无国界医生、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奥委会、国际足球联合会、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 2.请学生列举所知道的国际组织 3.教师简要介绍国际组织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分类 4.教师引导学生给上述国际组织分类(结合课本17页)1.激发学习兴趣,开阔视野; 2.了解国际组织的构成,国际组织的产生及发展过程,知道国际组织的分类; 3.引导学生作比较式的分析 活 动 二: 感 悟 国 际 组

织 的 作 用1.教师以联合国为例简要介绍国际组织的一般机构 2.探究活动: 具体要求:阅读有关材料,谈谈国际组织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积极作用:(结合课本18页) 材料一:联合国想科特迪瓦增派维和人员; XX年底科特迪瓦大选后,巴博和瓦塔拉都宣布自己获胜,并于12月4日分别宣誓就任总统,科陷入“一国两主”的政治僵局。此后科局势日趋恶化,暴力事件频发。科特迪瓦政治危机发生后,非盟相继派特使到该国进行斡旋。联合国安理会19日一致通过决议,决定向联合国驻科特迪瓦行动团(联科团)增派XX名维和人员,以保护科特迪瓦民众免受武装威胁。

重要国际组织名称缩写

1.重要国际组织名称缩写 2.ADB=Asian Development Bank亚洲开发银行 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group)亚洲和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 ASEAN=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东南亚国家联盟 AU=African Union非洲联盟 CARICOM=Caribbean Community and Common Market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 CD=conference on Disarmament裁军谈判会议 CHR=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联合国)人权委员会 CIS=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独立国家联合体 The Commonwealth=Commonwealth of Nations英联邦 EC=European Community欧洲共同体(已被EU取代) EFTA=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欧洲自由贸易协会 EP=European Parliament欧洲议会 EU=European Union欧盟 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关税和贸易协定(已被WTO取代) G-7=Group of Seven(西方)七国集团 IAEA=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国际原子能机构 IBRD=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联合国)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国际组织的教学设计

国际组织的教学设计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国际组织》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联合国等部分国际组织的名称和作用。 2、了解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丰富,激发自豪感和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 3、了解一些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措施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国际组织所起的作用,积极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一、谈话导入 师:在我们的地球上一共有20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没有一个是孤立的。大大小小的国家就像大大小小的家庭,构成了一个地球村。为了地球村的和谐发展,各种国际组织相继成立。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国际组织,去瞧瞧都有哪些组织,它们是如何解决全球性的问题。(板书) 2. 通过预习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国际组织 二、认识国际组织 (一)认识联合国 师:在这些国际组织中,联合国是全球最大的一个国际组织,到2006年,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92个加入了它的队伍。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联合国,了解他是个怎样的组织,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起什么作用。(教师出示“联合国”)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自学 p77页。

自学提示: 1、联合国成立的时间,总部地址,会徽 2、我国什么时候加入联合国 3、联合国的宗旨是什么 4、你知道联合国现任秘书长是谁吗 5、联合国主要机构有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 1、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2、我国1945年加入联合国,是创始成员国之一。 3、联合国的宗旨:维持世界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构成一个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 (教师出示“联合国大楼和雕塑)师:这两个雕塑代表着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打结的手枪和铸剑为犁体现了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宗旨) 4、联合国的现任秘书长是安东尼奥·古特雷斯。 5、联合国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 (二)认识联合国安理会 1、.师: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主要机构之一,简称安理会。(学生自学教科书)。 自学提示 1)、安理会由什么组成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案

第二课人大制度造福人民 第一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了解政体与国体,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主要内容,明确其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组织材料阅读、课堂学习讨论等形式,体会人大制度和人大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运用政治学观点分析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内在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我国政体及其与我国国体的关系上明确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性。激发起关心人大工作,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预习教材,完成学案 (2)学生搜集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资料,并交流 2.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人大会议活动、人大立法、决议和决策、人民代表的典型事例。 (2)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性质决定了“人民当家作主”。那么,通过什么

样的政权组织形式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 一、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由学生来介绍今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情况,并简要谈对本次会议的认识。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 结合时政资料和学案,教师设问,学生思考探究: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要点分析】:一是从各级人民代表的产生来看,人民代表都由人民直接或间接产生;二是从人民对人民代表和人大的监督来看,人民代表和人大都必须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有权罢免不合格的人大代表。 思考题:全国人大通过修改选举法的决定,体现了全国人大在行使什么职权? 思考题:对未成年的保护上全国人大和上海市人大在立法上有怎样的区别?为什么上海市人大会在制定《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后同时要废止《青少年保护条例》? 2) 权力机关的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但必须以尊重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为前提。 思考题:一府两院为什么要向人大报告工作? 3) 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 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向它报告工作,受它监督。

第重要的国际组织教学设计教案

第五章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 一、内容解析 本节课主题:“重要的国际组织”一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的第三节。前两节分别讲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及“国际合作”。三节内容虽重点不同,但总的来说是层层深入,紧密相连的,即先介绍国家和地区,然后讲述各国各地存在着发展差异,之后讲述为了和平与发展,世界各国要加强国际合作,而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大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为造就适应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充分开发自身的潜能,教给学生终身学习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真正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着力于基础,着眼于发展,给学生提供成长与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这节课兼容了许多政治、历史知识,与当今许多热点、焦点问题息息相关。 2、本节内容怎样上更好?没有以往的经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参考。本节内容以让学生了解、知道为主。与其让老师来平铺直叙,不如放手给学生。现在的中学生视野开阔信息灵通,动手能力强。像这节课从收集资料(图书馆、报纸、网络等)到课件制作、巩固练习的形式(有四人小组、男女生、小队、同号)都是学生自己设计完成。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是最主要的学习动力,?他们喜欢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普遍渴望了解有关

国际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本内容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体育、卫生等各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广泛喜爱。现在是信息社会,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生喜欢上网,喜欢查找新知识。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学生普遍喜欢表现自己,展示自己,这堂课的形式涉及就是符合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熟悉世界主要国家的分布,知道或会利用世界地图查找有关国家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球概况和世界地理知识概况之后,对世界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的知识拓展,学生在此前已经形成的利用地图查找信息、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节课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从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培养学生 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在资料搜集与分析整理的基础上,了解国 际组织的产生,认识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能举事例说明联合国在国际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3)结合时事,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红十字会等 重要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4)通过重要国际组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