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玉部字所反映的玉文化

《说文解字》玉部字所反映的玉文化
《说文解字》玉部字所反映的玉文化

2004年6月

JOURNALWUH武AN汉EC市O经NO济MIC管A理DM干IN部IST学RA院TI学报ONCADRE,SCOLLEGEJune撕

0FWU’

一……《说文解字》玉部字所反映的玉文化

李娟红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一个时代的汉字是一个时代文化积淀的反映。本文试图从《说文》所收玉部宇的

字形与意义的关系的分析,理出中国玉文化的一些脉络。

关键词:礼玉;瑞玉;佩玉;玉文化

中图分类号:H121文献标识码:A

成书于汉代的《说文解字>不仅是一部解释汉字形义关系,分析字形结构,归纳汉字构形结构的字典,也是一部记载了诸多文化现象的汉字文化宝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玉的文明吉国之一,用玉和琢玉已经有了七千多年的历史,从考古资料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产玉国,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很广,蕴量丰富。据《山海经》记载,中国产玉的地点有两百余处。中国文化中“玉”有很丰富的内涵。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角思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契之方也。”《说文?玉部>收字一百二十六,重文十七,解释了形形色色的玉。体现了我国发达的玉文化。从《说文?玉部》所收字来看玉分为以下几种:

一、普通的玉

一个时代的汉字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积淀的反映。先秦时期的人们,把玉和玉制品放到了一个崇高而纯洁的地位,这反映在文字上,就有各种各样的玉的名称。

从“壕”到“琳”。共计二十四个,都是一些普通的玉和玉器的别称。由予颜色不同,产地不同,玉质的优劣不同,古人对它们的命名也不一样。

“强硬,鲁之宝玉也”;“瑾、瑜、琳、璋”为美玉;“磕”为“朽玉”,<汉语大字典》解释为“有瑕疵的玉”;“瑾”为“赤玉”;“王19”为“夷玉”;“璨”为“三采玉”;“瓒”为“三玉。二石”。

人们对事物的命名,包涵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只是人们在学习研究中。缺乏必要的关注。但是从人们对玉的命名分类之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玉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二、有特殊用途的玉

(一)瑞玉、礼玉。古人赋予玉以祥瑞的象征,古代做瑞信之物用于朝聘,古代五等诸侯分别执五种不同的圭璧,这就是瑞玉。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古代,祭祀与保土卫疆的事同等重要。<礼记?表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注谓:“先鬼后礼。谓内宗庙外朝廷也。礼者。君臣朝会,凡以挚交接相施予。”古人无法解释的玉石的美使他们将玉视为自然界的神奇产物而顶礼膜拜,认为玉可上达天地鬼神,是至坚、至宝、通灵之物,所

收辘日掘:2004一04—02

作者简介:李蜗红.女(1980一).汉.河膏新郑人.四川大学在谈硕士研究生o?150?

 万方数据

李娟红:‘说文解字>玉部字所反映的玉文化

以古代的礼器有很多是用玉做成的。

《说文?玉部》从“璧”到“瑁”十五个字都是瑞玉、礼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璧”用来祭天,“琮”用来祭地,“圭”用来祭东方之神,“璋”用来祭祀南方之神,“琥”用来祭西方,“璜”用来祭北方。除了祭祀天地东西南北之神的礼器用玉做成以外,还有用来祈雨的“祷旱玉”为“璇”,又有“祠宗庙者”为“臻”。

由于玉的坚硬以及崇高地位,封建统治者们还赋予它以政治意义,作为权力的象征。

琬:《说文》:“圭有琬者,从玉宛声。”使臣作为天子委任的凭据来执行任务,被称为“护送琬圭”。《周礼?考工记》:“琬圭九寸而缫,以象德。”

琰:<说文》:“璧上起美色也,从玉炎声。”主要是作为一种信物,供天子派使臣平息叛乱时执用。《周礼?考工记?玉人>:“琰圭九寸,判规。以除慝,以易行。”<春官?典瑞>:“琰圭以易行,以除慝。”注引郑司农(众):“琰圭有锋芒。”封建君主把它作为使臣平息叛乱时用,正是取其尖锐不可当之意。

王f}:《说文》:“大圭也。从玉介声。”是一种大圭,是天子插在衣带中记事备忘的一种玉器。

璩:《说文》:“桓圭,公所执。”<周礼?考工记?玉人》:“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五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可见是帝王授给大臣的玉圭,取栋梁柱石的意思。瑶:《说文》:“桓圭,长三尺。抒上,终葵首。从玉,廷声。”<汉语大字典>解释为:大圭。古代天子所持的玉笏,其形制因时而异。

瑁:《说文>:“诸侯执圭朝天子。天子执玉以胃之,似黎冠。周礼日:‘天子执瑁四寸。’从玉胃,冒亦声。”天子执瑁用来覆盖诸侯所执之圭。

春秋战国时代的玉器以礼玉为主,尤以环壁类居多,而琼、圭减少。说明礼玉逐步向配饰玉转变。

(二)佩玉、饰玉。玉是石头的精华,不管是从质地上还是从色泽上,都给人以美感,所以古人常常用玉来作为装饰品,玉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说文?玉部》从“臻”到“鎏”一共十五个是玉作为饰品来用的。《礼记?曲礼下》:“君无故玉不去身”,这里的“君”指诸侯。另外,从<礼记》记载看,除了诸侯要佩玉,各个阶层都要佩玉,只不过由于地位不同,所佩戴的玉的质料的优劣不同而已。天子是至尊无上的,天子所佩戴的是最好的白玉,而下层的士是地位最低的,佩戴的只是似玉的美石。弦、块”为“玉佩”,“珩”为“佩上玉”,这些都是作为衣饰来用的。除了作为衣饰的玉器以外,还有作为弁缝装饰的“王綦”:“王綦,弁饰往往冒玉也,从玉綦声”;作为车盖玉的“瑗”:“瑗,车盖玉。”《汉语大字典》解释为“古代车盖弓端伸出的爪形部分,常以金玉为饰。”

古人穿衣饰玉,戴帽子饰玉,坐车饰玉,甚至刀剑上也要饰玉。<说文>:“磷,佩刀上饰,天子以玉,诸侯以金。从玉,奉声。”<诗?小雅?瞻彼洛矣>:“君子至止,辑磷有强。”磷”为佩刀上饰。“玉磐”为佩刀下饰。除此之外,还有“剑鼻玉”为“”。

清代陈性<玉经:》中描述玉的质地时说:“体如凝脂,精光内蕴。质厚温润,脉理紧密,声音洪亮。”玉精良细腻的质地、纯净恰人的色泽和清脆悦耳的声音,给人以安静高洁的美感,很符合当时人的审美标准,所以古人用玉制品来作为各式各样的饰物是不足为怪的。

(三)丧葬用玉。<说文>:“王岔。送死口中玉也。从玉,从含。含亦声。”古人认为玉可以防腐。所以用玉来敛尸;用来敛尸的玉塞,多为蝉形或者圆柱形。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制成蝉形置于死者口中。以防止污秽之气的侵入。

由于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丧葬是很不吉利的事情,所以这种丧葬用玉许慎放在<说文?玉部>的最后,这是符合<说文>总体上的排字规律的。

三、关于治玉、玉色、玉声

古人对玉的颜色很讲究,因为玉色不仅是玉的质量的重要标志,更重要的是人们赋予它以意识形态的因素。<说文》中收有从“瑾”到“瑕”七个关于各种颜色的玉;还收有治玉和欣赏玉的字;另外,由于玉的声音节奏舒缓悠扬,符合儒家中庸之道的审美标准,所以人们用玉的声音节奏来“节行止”,所以《说文>中还收有各种有关玉的声音的字。

?15I?

 万方数据

《说文解字》玉部字所反映的玉文化

作者:李娟红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刊名:

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ECONOMIC ADMINISTRATION CADRE'S COLLEGE

年,卷(期):2004,""(z1)

引用次数:0次

相似文献(1条)

1.期刊论文李祖文.LI Zu Wen《说文解字》玉部字的认知研究-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说文解字·玉部>中的有特殊用途的玉字反映了古人原始崇拜的观念及森严的等级观念,折射出汉族人喜欢在语言文字中作比附联想的文化心理.同属一个形式范畴的玉部字反映了词汇范畴中象征性机制的存在.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d14847100.html,/Periodical_whsjjglgbxyxb2004z1067.aspx

下载时间:2010年6月7日

玉石与中国文化

玉石与中国文化 [摘要]玉石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她似乎是最能代表中国人性格的。玉与中国古代生活息息相关, 它影响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它的用途广泛, 从中我们可以窥视玉文化的灿烂辉煌。 [关键词]玉石中国文化 [正文] “玉是远古人们在利用选择石料制造工具的长达数万年的过程中,经筛选确认的具有社会性及珍宝性的一种特殊矿石”。《说文解字》释玉为“石之美者,玉也”《辞海》则将玉简化地定义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这几种说法就是我们今天广义上所说的玉,它不仅包括和阗玉、翡翠,而且包括岫岩玉、南阳玉、水晶、玛瑙、琥珀、珊瑚、绿松石、青金石等其它传统玉石。因此,中国玉的定义,不能单纯地依赖现代矿物学的标准,而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尊重传统的习惯,把广义的玉作为我们研究玉器、玉文化的对象。关于玉器的概念,我们认为,广义上的玉器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是材料上符合“美石”的要求;二是在形制上具备典型玉制器的基本样式;三是制成的玉器必须是由制玉的特殊制作方法如碾磨、钻孔等技术完成的,而不是一般的制石工艺所能完成的。 《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玉”的:玉,石之美,有五德;泽润以温,仁之方也;角思理自外可以之中,义之方也;其声舒畅,尃以远文,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凡玉之屬皆从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玉集中了人类所具备的高尚品质——仁、义、智、勇、洁。因此对于玉,我们油然而生一种敬慕之情。那么古人为什么将玉描写得那么好呢?我们知道,玉是一种细密、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是石中的极品,有着不言而喻的质感和美感,因而十分符合古人的审美情趣与伦理道德,从而被视为珍宝,进而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具有巨大的作用。上古时,我们的祖先由于生产力低下,对自然科学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认为一切是由神主宰的,人们拜祭神灵,求助于神灵来征服自然。玉,石之美!,因此被看做最珍贵最高尚的器物并以之作为祭神礼器。 中华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生产而产生的,正是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玉文化体系,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生产工具或武器。据文献记载,处于中原的仰韶文化、处于黄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和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出土过玉制的凿、矛、斧、锛、铲、纺轮等生产工具,有的带有使用痕迹,说明它曾用于生产或战争。祭器。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制祭器占据了极

源远流长的中国玉文化论文

源远流长的中国玉文化 玉,石之美兼五德者。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 玉文化的产生。 中国玉器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进人新石器时代之后,人们在选择、打制、琢磨石器的过程中,更进一步认识了比一般石材质地优良的“美石”,便用它制成工具和装饰品。当时,玉器尚与石器混存。随着文明的起源和社会形态的演变,在新石器时代中到晚期,玉器逐渐具备了特殊的社会功能,使它最终从石器中脱离出来而独立成为一种物质文化形态。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说过:“上万年的文明启步。…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兵器、礼器是它们的物化标志,玉器是决不亚于青铜器的礼器。八千年前的玉器已发现多处,它们的源始应不下万年。它们的形制,有的直接延续到商周。”这个论断是纲领性的。 玉器的出现,为玉文化的起源拉开了序幕。 玉文化的起源,需要两个必要的条件:其一是社会生产

技术的进步;其二是社会形态的演进,即从原始社会向国家——文明社会的转变。这一历史阶段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此阶段,农、牧业分工和手工业分工已经完成,并出现了脑力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原始宗教和祭祀活动频繁,部落之间的战争已变成掠夺财富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之下,玉文化应运而生。 玉文化的发展。 玉文化在我国的发展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历史发展源远流长。玉是集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孕育而生,自古就被人们奉为吉祥的象征,玉有辟邪挡煞,平安健康的美好功效,在如今这个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端的时代,特别玉石资源稀缺开采不易,所以在如今的市场上翡翠、和田玉之类的玉器极受大众欢迎,看淘翠网上的翡翠卖的如此火热便知,今年翡翠价格走势呈不断上升趋势,和田玉的价格也一路狂涨,这些珍贵的玉器具有相当大的投资和收藏价值,因此玉便成了如今许多收藏家的宠儿。大家可还记得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徽宝,它见证了古老的玉文化和现今奥林匹克人文价值的结合,虽然古老但又年轻充满活力的玉文化的有力证明。玉的儒家伦理学分别代表仁、义、智、勇、洁“五德,更是对我们如今的道德、素质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可见玉文化的发展在我国是伴随着许多传统文化共同发展进步的。关于玉文化的发展我们大致可以把他分为三个阶段来了解。

玉文化鉴赏小论文

——玉有五德: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 中国是美玉之国,玉器是华夏民族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灿烂光芒贯穿中华文明的全过程。在人们心中,玉是美好与高尚的象征。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人皆爱玉,玉作为文化和艺术具有无穷无尽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琢磨、收藏、鉴赏。 “玉”字始于中国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汉字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而用玉组词更是无计其数,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后世流传的“宝”字,是“玉”和“家”的合字,这是以“玉”被私有而显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词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词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组成的成语有金玉良缘、金科玉律、珠圆玉润、抛砖引玉等,有关玉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和氏之壁》、《鸿门宴》、《弄玉吹箫》、《女祸补天》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爱的儿女以玉来起名,如贾宝玉、林黛玉,还有多少年读不厌一部感人至深的《红楼梦》,是曹雪芹把人生的理想寄托在这块玩石美玉里了,对玉的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扎下了深深的根。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这一注解从物质上和艺术上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玉的文化就是中国七千多年的文化,它是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国整个的历史时期,因此而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用玉观念,这就是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所以君子爱玉,希望在玉身上寻到天然之灵气。玉乃石之美者,色阳性润质纯为上品。宝石也如此。其价值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成份,翡翠白玉中不值钱的为多数。如同人一样,哪个民族都出英雄。好玉乃石之珍品。 真正的玉有软、硬两种,平常说的玉多指软玉,硬玉另有一个流行的名字——翡翠。软玉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硬度6.5,韧性极佳,半透明到不透明,纤维状晶体集合体。硬玉为钠铝硅酸盐,硬度6.5-7,半透明到不透明,粒状到纤维状集合体,致密块状。两种玉外型很相似,硬玉的比重(3.25-3.4)大于

玉器文化的心得体会

玉器文化的心得体会 篇一:浅论玉器文化中的艺术 浅谈玉器文化中的艺术内涵 【摘要】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尊贵、美好、道德、地位的象征。玉堪比君子德行,空灵莹润,是最有价值的收藏品之一。玉器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是研究人类文明的重要史证,笔者从出土玉器的外观造型浅谈玉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并且从道家和儒家的角度来分析玉是如何从历史长河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今重要的艺术收藏品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关键字】玉器文化艺术内涵 中国的玉器文化拥有7000多年的历史留痕,玉器文化的传承从未断层。玉,寓意着中国的传统美学,象征着美好生活,意味着吉祥幸福。《礼记·曲礼》中有这样一段话”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玉,还是一种品德和地位的体现。 一、玉器外观造型的文化蕴意 玉器的外观与时代工艺水平以及当时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玉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映射了时代变迁的痕迹。从旧石器时代形象象征的玉器、新时期时代当作生产工具和武器的玉器、周王朝用于礼仪的玉器、西汉用于辟邪和容器的玉器、隋唐代表官阶高下的玉器、宋代融入生存意识的玉

器、明代融入工艺美术的玉器、清代涉及广泛领域的玉器。 起初,由于工艺美术制作水平的限制,玉器仅仅只能作简单的碾磨,制成简单质朴的玉斧、玉铲,在当时的条件制约下,生产资料极度匮乏,玉器倾向于成为生产工具来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玉器的外观朴素,薄厚不一,造型不规则,反映了原始时期生存条件恶劣,人类在各种生存条件都不成熟的情况下进行极其艰苦的生存和发展,当时的玉器反映了人类为了生存和繁衍而作出的一系列努力。 玉刀、玉戈等玉质武器的出现,造型、雕琢、钻孔、抛光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此时的玉器形象意味着人类已经战胜了大自然对人类繁衍的制约,阶级和国家开始出现,人类族群内部开始争夺生产资料和土地资源,大规模战争开始出现,形成的奴隶制度促进了手工业下制玉工艺的显著发展,玉器制作工艺开始走上正轨。 玉制礼器的出现,并将玉赋予了“德”的理想和内涵,玉器开始真正意义上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成为“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开辟新社会秩序的象征,也奠定了后世以《周礼》为古玉研究的理论基础。玉器成为当时人人佩戴的装饰品,成为深入人心教化民众的化身,这种观念上的转变使得玉器使用范围极剧扩张,选玉和制玉的技术远超以往。 用于殉葬的“明器”出现,明器意味着当时的人类已

中国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文化包含着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无比的神秘宗教意义。而由于玉的外表及色泽,人们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因此,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中国玉作为中华民族的先民从各种石头中筛选出来的“石之美者”,具有温润莹泽、缜密坚韧的美感和实用功能。在这个漫长的筛选过程中,“昆山之玉”也就是“和田玉”成为公认的“宝玉”、“真玉”。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玉石来源约有一百余处,中国历史上在用玉制度方面早已体现出真玉、非真玉的界定。帝王是中国古代最高阶级,和田玉在成为真玉的同时,也就成为帝王用玉。此后,经过无数的岁月,和阗玉方才走入民间。和田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的“国石”。它象一颗明珠,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重要象征之一。和阗玉与中国文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谓渊源深远。我国考古学者最新研究考证并提出了中国在石器和青铜器、铁器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玉器时代是中国文明的起源时代。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并作为瑰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运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即是后来的“丝绸之路”的前身。和田玉在东西方文化和经济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和田玉历来是中国各民族友谊的象征物,和田玉作为历史的鉴证,雄辩地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殷商开始,以和田玉为主体的玉器工艺美术新时代登上了华夏民族的玉坛,才出现了称誉世界的“东方艺术”,才形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玉器史,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辉煌成就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的珍贵遗产。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中形成了民族爱玉心理,“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三千多年以来,玉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感”(李约瑟)。历代诸子百家以儒家学说诠释和田玉并赋予“德”的内涵,于是,玉有十一德、九德、五德之说广泛传播,并被全社会所接受,成为我国玉器久盛不衰的精神支柱。这种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观念把玉和德结为一体;同时,又将玉与君子结缘,物质、社会、精神三合一的独特玉意识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思想建树,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丰富思想和精神内涵。中国玉文化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许多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中国玉文化的辉煌不亚于伟大的长城和秦代兵马俑的奇迹。玉文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丝绸文化、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玉文化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1]。内涵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影响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观念和习俗,影响着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着一大批文人墨客及他们笔下的辉煌巨作。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

玉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浅论

玉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浅论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正文: (2) 一、玉文化的起源 (2) (一)“玉”字的历史渊源 (2) (二)玉的规范化管理 3 (三)玉文化的精神象征 (4) 二、玉文化与古诗词 (5) 二、玉文化与传说 (6) 三、玉文化与杂剧、戏曲 (6) 四、玉文化与小说 (8) 结论: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玉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浅论

摘要: 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玉”字的造字、组词、象征意义,再到玉文化在各种文学作品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毋庸置疑,玉文化已深深熔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中国文学的特色。 关键词: 玉文化、文学、影响 引言: 在玉发现至今的一千年历史中,它对中国的文化影响极深,并且随着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玉的偏爱,使其对中国的文学、历史著作影响极大,许多著作都以玉作为重要的内容加以论述。而玉与中国文学的密切关系一直沿系至今。 从古往今来有关玉的词语和诗句中,例如:“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天容玉色谁敢画,老师古四昼闭房”“垂手明如玉”“温润如玉”“金相玉质”“藏玉显真情,佩玉升情操”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不仅从表面上用玉来形容人的外貌、外形之美,并且赋予了玉一种社会象征,以此来形容有美好道德品质的人。 《礼记》中记载:子贡问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珉何也?为玉之寡而珉多欤?”孔子曰:“非为玉之寡故贵之,珉之多故贱之。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伴随着文人雅士对玉的青睐,更使得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玉和中国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古至今,延续不断。 正文: 一、玉文化的起源 (一)“玉”字的历史渊源 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甲骨文的历史有三千多年,而我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至今约有七、八千年历史。甲骨文中最早记载玉的时候是把三片玉用绳子穿起来,形成了现在的丰字或者是王字。因此,那个时候丰、玉、王都是通用的,都可以理解成玉的意思。三玉之连还有一个说法,叫做天、地、人三通,因此说明王和玉有一

中国玉器文化-玉字概说

中国玉器文化-玉字概说 祝昌中整理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有这样的解释:“玉,石之美者。”这一注解从物质和艺术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众所周知,汉字是象形文字。“象三玉之连,其贯也。”即“玉”的象形字初意是三块美玉用一根丝绳贯穿起来,是“丰”字型,“三玉之连”代表天地人通。后来人们又解释“玉”字是“玉”字加一点,即玉者怀抱一块石头,当然这块石头也就非常珍贵了。 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用玉,也将玉的含义扩及语言、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查《辞源》、《辞海》,以玉为部首的字多达五百多个,包含“玉”字的词汇、成语、句子也已超过一千条以上,这些字及词汇与玉有直接关系,包含着各种不同意义。 我们祖先赋予“玉”的内涵无比深这、无比广阔。《礼记?聘义》及《论语》中都有“君子比德于玉焉”的句子。古人认为工具有仁、义、智、勇、洁的君子美德,所以以玉比德,敦品励行。所谓“人君德美如玉,而明若烛”,“言贤者德音,如金如玉”,都是歌颂玉的温润,寓意君子美德,是故“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北齐书》里有句话:“大丈夫宁为玉碎,不可瓦全”,道尽中国人对信念的执著。 玉既与君于美德相连,也往往与女性形象相连。“玉人”用以形容美貌的女子,更有“金枝玉叶”、“金董玉女”、“小家碧玉”、“玉貌花容”,“冰清玉洁”、“纤纤玉手”、“亭亭玉立”、“如花似玉”、“冰肌玉骨”、“玉容”、“玉面”、“玉言”、“玉 颜”、“玉照”、“玉骨”、“玉肌”、“玉手”、“玉腰”、“玉步”、“玉心”、“玉发”、“玉体”、“玉目”、“玉音”等形容女性的词汇。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作为旧时激励读书人奋发上进的动力,曾经延续了几千年。 在日常生活中,以玉为性虽不多见,以玉为名则较多见,历朝历

对于中国玉文化的理解

对于中国玉文化的理解 柯彦杰 (宝玉石鉴赏,经管学院财务管理1106班,学号:2011106030641) 一、引言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文化包含着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 二、中国玉文化的形成 在人类形成的最初阶段,山崩洪水、雷电山火、毒蛇猛兽、疾病灾害等天灾人祸无时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类认为这是自己的行为触怒了这些天地间的神灵,便想办法取悦他们,由此产生了原始宗教,形成了巫文化,并由专门从事祭祀活动的巫。 巫除了掌管祭祀神权外,还充当医生的职能,在给人治病的过程中,巫极有可能用玉充当治疗工具,无意中显示出玉的神奇功能,玉便被视为神物。由于玉的稀缺性、艺术性和神奇性,巫也有可能在祭祀活动中把玉作为献给神的礼物。因而玉文化开始在巫文化中形成。反过来,原始宗教——巫术的盛行加大了对玉的需求,因此在巫的周围培养了一批专业的采玉、琢玉的工匠,而“巫”也有可能是最杰出的设计、琢磨玉器的大师。他们提倡并参与玉器的制造、使用,推动了玉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在以巫文化为基础的玉文化中,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说文解字·玉部》解释“靈”(灵)字下部的“巫”时,说“巫以玉通神”,因此我们认为,巫是人神之间的交往者,是神在人间的代表,是神的意思体现者;玉是巫奉献给神的礼物;巫通过神而成为玉的占有者。巫通过玉与神沟通,表现出玉的神圣化和神秘化。玉的通神功能可以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来反映。在红山文化晚期,也出土了相当一部分既可佩戴装饰又具备神器性质的玉器。如玉璧,既是装饰品,也是祭天的神器;玉钺在祭祀活动中就是巫师手中的法器。距今约5000-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是以琮、璧、钺等玉神器为代表,其上镌刻有巫头戴傩面骑兽事神的图案,使其充溢着神灵色彩,衬托了巫权的无比强大。 而到距今约4500-35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或稍后的山东龙山文化、陶寺文化、石峁文化、齐家文化以及石家河文化等五支玉文化所出玉器虽然多种多样,但其新兴玉器只是圭、璋、刀等工具或兵器性玉器。另一个非常鲜明的情况是,除了齐家文化区仍然盛行琮、璧之外,这两种玉神器在另外4个玉文化区内明显的减少了,而且形制也变化了,加工上粗糙了。这种变化不是偶然,而是反映出玉器的主体占有者发生了变化。琮、璧的减少和退化标志着玉神器的衰落和消亡,间接地反映了巫权的削弱和旁落。圭、璋、刀等器是政治、军事权力的象征和载体,掌握这些玉器的人物都是部落的政治首脑和军事指挥者,他们获取了统治权力,取巫而代之,并将巫变为专门的神职人员,神权也随之落入他们手中并加以改造,巫事神的玉神器也就随之消失了。由此我们可以说,此时由史前社会巫统治的神权时代已转入由“帝”统治的王权时代。 (上课时间:周一第9,10节;周三第9,10节;教育大楼1J21)

谈谈你对中国玉文化的理解

谈谈你对中国玉文化的理解 概念及成因个人理解举例说明 玉石,科学定义是自然界中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细腻、色泽洁润、坚韧耐磨,以致密块状产出的透明或不透明状的矿物或岩石(多晶)。《说文解字》有言:“石之美者,玉也”。早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玉就已经出现,甲骨文出现的时候才有三千年的历史,而玉的历史已有一万多年。并且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开采、加工和利用玉的国家。中国一直都有玉石之国的美称。玉有五德,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自古以来,玉就代表着美好,带玉的字词一定是一个好字词。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所谓玉之五德----即,仁、义、智、勇、洁。“润泽以温,仁也;鰓里自外,可以知中,义也;其声舒扬,博以远闻,智也;不挠而折,勇也。”,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用玉、爱玉、佩玉、崇玉、藏玉的情怀,君子玉不离身。可见,从古时候开始,人们对玉石就怀着一种崇敬之情。在中国石器时代,玉一直被视为一种有着丰富灵性的自然崇拜物,作为古人类美化自身的装饰和一种逢凶化吉、避邪去灾的吉祥物。而远古时代先民对于玉的崇拜更多是源于古人类对玉器工具有着深厚情感。其中,有一种特别有光泽的白玉被他们视为心目中神圣的主宰者给予的馈赠品而小心收藏。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又逐渐丰富了这种大自然赐予崇拜物的内涵。中国玉文化最初的启蒙思想正源于此。 那么玉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山海经》最早就指出彘身而载玉,在一万两千多年前玉就被作为工具使用或者是被做成好看的首饰佩戴了。但真正能称之为玉器时代的时期,是八千年左右,在兴隆洼出土了一系列上百件玉器。这时候开始玉器已经深深和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相结合,开始成为信仰、权力、地位的象征。而要说玉的历史发展长卷中最突出的时期,那就不得不说“红山文化”时期了。红山文化的最显著标就是c型玉龙的成型,这是这个时期最典型的玉器,这也是我国最早的龙标志物,被誉为“天下第一龙”。而与之可以并称的青白玉雕太阳神,在其简洁奇妙的形体无形中就透露着威严和神圣。良渚文化中的青玉琮、玉璧反映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表现了先民们对神灵和祖先的敬仰。在盘古开天、黄帝、尧舜禹时代,白玉以其珍贵、稀有、坚韧的特质,成为皇权、财富、尊贵的象征。商周春秋时期,玉器与政治、宗教、伦理、道德、文化融为一体,“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思想而宗教化”“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比玉之尺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六瑞、六器、组佩与吉、凶、军、宾、嘉结合,以礼用玉、以玉节礼,出现了大量浮雕、圆雕人物、动物玉器,并以独特的结构、几何形纹饰、流畅的线条、准确生动的造型,使各种玉器富有宗教与文化的意义。汉代玉器则采用写实与夸张的创作方法,将人们想象中富有浪漫色彩的仙人生活与现实中有生活气息的人间世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玉器的造型上,采用粗旷豪放、高度概括、舍弃细节的手法,把握对象的神韵气势,注重整体效果。道教是思想、教旨、文化都源于中华本土的民间宗教,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从东汉末年形成,南北朝时期已发展成为能与儒、佛教抗衡的重要宗教流派。道教对中国玉文化的贡献就是使玉文化在儒家礼玉制度逐渐衰落的背景下能顽强地延续下去,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而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主要传承载体。唐代是中国玉文化、玉器极为重要的转折时期,摆脱了上古玉器以“礼”为中心和以丧葬玉为主的传统,开创了以实用玉器为中心的新时代,唐代玉器玉料精美,数量丰富,种类多样,工艺细腻、精湛,内涵丰富。玉带是最具代表性的玉器,使用者受身分等级的制约。宋代玉器纹饰综合发展,各种深浅浮雕、圆雕、镂雕均有特色,其中平浅刻和镂空技艺空前高超,具有鲜明的特点。玉带板的正面、背面纹饰以多层次、复杂又整

与玉有关的王字旁汉字

与玉有关的王字旁汉字 100个同玉石有关的“王部”汉字; 1、玎。音丁,玉石或玉器撞击时发出的声音。玎珰或玎玲,形容玉石般悦耳的撞击声。 2、玏。念快乐的乐,一种黑色、较硬的玉石。 3、玕。音甘,形状象珠的美玉或美石。 4、玙。音于,君子配带的一种美玉,称为玙璠或璠玙。 5、玖。音久,一种质地比玉稍差的黑色美石。后武则天改此字用于“九”字的大写。 6、玚。读音一念唱,古代宗庙祭祀时所用的玉器,一种带勺的玉圭,可用来盛酒灌酒;读音二念扬,一种用以祭祀天地的玉。 7、玛。玛瑙,一种具有不同颜色、多呈带状或环状分层的玉髓,质地坚硬耐磨。可用于工业,也可入药,还可做贵重的装饰品。 8、玤。音棒,一种质地一般的玉石。古时制成平圆形、中间有孔的小璧,系在腰带上,用以悬挂左右配带的饰物。 9、玞。音夫,一种似玉的美石。 10、玮。音伟,一种珍奇的美玉。 11、环。一种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古代用作符信,后多作为装饰物佩带。古时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主要有三种:璧、瑗、环。边大孔小(边宽为内孔直径的两倍以上)的为璧,边小孔大的为瑗,边与孔大小相当的为环。 12、玠。音介,一种古代玉器,一尺二寸的大圭。 13、玢。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作玉名时读宾,一种具有花纹的美玉。

14、玱。音枪,玉器相互撞击的声音,后也形容美妙动听的乐声。玱、玲、琤、琐、瑝等,均为玉声。 15、玫。一种红色的美玉。玫瑰,有三个词义:一是一种美玉的名字,也称为火齐珠;二是一种珍珠的名字;三是一种植物的名字,就是大众最熟悉和喜爱的玫瑰花。 16、玥。音月,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珠。 17、玦。音决,古时配带的一种玉器,环形,有缺口。相传,古代大臣因罪流放边塞,三年之后若皇上派人送去一块玉环,则意为还;若送去的是一块玉玦,则意为绝,还要继续流放。所以,玦有回绝、拒绝的意思。 18、珏。音决,合在一起的两块玉。古代交易时以玉、贝作为货币。五枚小玉或小贝系成一串可抵一块大玉或大贝,两串小玉称为一珏,两串小贝称为一朋。朋友的朋大概就是这么来的。珏的另一种写法是玨,更为形象。 19、珂。音科,一种极似玉的美石,有人说就是白色玛瑙。另外,产于南海一种珍奇的白色贝类也称为珂。 20、珑。音龙,古人在天旱求雨时所用的玉,上面刻有龙文;另用于形容玉石相击的声音。 21、珅。音申,一种美玉。 22、玲。玉石相互撞击所发出清脆的声音。 23、珍。非常稀有而精美的宝玉。常用于比喻贵重的器物或人才。珍的异体字为珎。 24、珊。珊瑚,由许多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聚集而成,形状象树枝,多为红色或白色,产于热带海洋中。珊珊,形容佩玉相互撞击时悦耳的声音。 25、珉。音民,一种似玉的白色美石。 26、珈。音加,古代贵族妇女的一种玉饰。古代王后和贵夫人用笄(音机)别住假发或插住挽起的头发,镶在笄上的玉饰就称为珈。

汉字的传统文化解读

关于汉字的传统文化解读的体会 视频公选课《汉字的传统文化解读》主要从:文化视域下的汉字及其起源、汉字构形的文化特征、汉字中寓含的服饰、饮食文化信息解读、汉字中寓含的居住文化信息解读、汉字中寓含的行旅、祭祀文化信息解读、汉字寓含的婚姻、礼俗文化解读、汉字的形体演变与国学文献阅读、汉字的文化特征与使用规范、汉字的文化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汉字与网络语言这几个方面来讲诉汉字的具体构成。 汉字,也称中文,是与汉语相对应的文字,它由4300年前黄帝的史官仓颉所发明,在古文献中被称为“书”、“书契”,到了汉代才有了“汉字”一词,用于指称中国汉族文字。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在用的自源性文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汉字是表意性质的单音节文字,现代常用的汉字有四千到八千个,大多数是形声字。现代汉字的字体是经甲骨文-金文大小篆-汉魏隶书体-楷体-宋体演变而来的。在长久的实践中,中国汉族创造的辉煌历史和长久积累的知识都依靠汉字保存至今。作为记录、保存、传播知识的独特工具,汉字对中国和世界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挥了伟大的作用,有学者认为汉字是维系中国南北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久远而密切的联系。汉字的产生、发展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观。从汉字与西方文字的比较,与我国古代的生产关系、神崇拜、玉文化以及汉字的特点等方面,论述了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依存的关系:汉字里积淀着中国文化的结晶,中国文化也仰仗着汉字流传得更为久远。通过研究汉字的形、音、义可以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情况,揭示了汉字的优越性,从而确立了汉字自身发展的规律和方向。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许多字从外形上看可以知道它的大概意思。比如“日”形状像太阳,“月”形状像月牙。日和月都有光,两个合在一起更亮,这就是“明”。汉字的这个特点使它很容易受到人们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从汉字可以了解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以汉字中的烹字为例,来解读其中的内涵。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中无“烹”,所以它的意义就由另一个字——“亯”(今“享”的本字)来分担了。“亯”当含有“相当、会通”意义时为“亨”——现在人们常的“亨通”一词中,“亨”和“通”的意思是相同的。“亯”当含有“烧煮”的意义时为“烹”。“这样,‘亯’一个字就分化成了享、亨、烹三个字。”笔者据“亯”为“烹”义时的字形猜测,大概表现了“火”在未发明之前的上古时期我们的先祖“茹毛饮血”的饮食状况。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中国汉字的传统文化详细解读

中国汉字的传统文化详细解读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传统文化信息资源。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汉字的传统文化解读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汉字的传统文化解读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久远而密切的联系。汉字的产生、发展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观。从汉字与西方文字的比较,与我国古代的生产关系、神崇拜、玉文化以及汉字的特点等方面,论述了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依存的关系:汉字里积淀着中国文化的结晶,中国文化也仰仗着汉字流传得更为久远。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许多字从外形上看可以知道它的大概意思。比如“日”形状像太阳,“月”形状像月牙。日和月都有光,两个合在一起更亮,这就是“明”。汉字的这个特点使它很容易受到人们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从汉字可以了解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一、从汉字看古人的宇宙观 古人在造字时,把对宇宙的认识融进了汉字。 1、从方块字说起 现在的汉字外形是个方块,可在商朝时候却不是这样。如“龙”字像一条长长的虫子,“凤”字像一只又高又瘦的鸟。从周朝后期开始,字形逐渐变方,经过秦朝的篆书,汉朝前期的隶书,到汉末形成了笔画平直、形体端正的方块形楷体字。 为什么2000年以前的人把字形定为方的呢?这是因为那时的人对宇宙有了明确的看法,尽管这个看法是不科学的。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像个圆底锅扣在我们上边;地是方的,托在我们脚下。地既然是方的,地上的一切人工建筑也都要建成方形。所以大到城市、院子、房屋,小到床、桌子、椅子都是方形的。只有少数与天有关的建筑才是圆的,如北京的天坛。汉字是大地上人们使用的记录工具,应该和大大小小的方形一致起来。 2、说“一” “一”在古人看来是万物发展的开始。汉朝著名文字学家许慎说:“一”是最初的东西,后来的一切都是从“一”衍化出来的。这种解释来自《周易》,也就是太极和阴阳的理论。按着这种说法,如果把“一”看成数字,那么有了“一”才有了二三四五等无穷的数字;如果把“一”看成横,那么有了横才有了竖点撇捺等各种笔画;从文字上看,有了“一”才有了上下左右等千千万万个字。从古人对“一”的解释,可以看出他们对万物产生和变化的看法。 3、神从天降 “示”最初是神的意思,写成丁,横表示天,竖表示神仙从天而降。后来在横上又加了一横,表示在天上方;下边的竖也加了两条,变成三竖,明确表示出是日月星三神。这也是许慎的解释。汉字中凡与神有关的字大都有示作偏旁或部首。比如:祭、祐、社、福等。这说明古时候人们把许多自然现象的变化看成是神支配的。这种崇信神灵的观念现在还没有完全消失。 二、从汉字看古人的伦理观念 在封建社会,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主要是三纲五常。“三纲”简单说,就是大臣要按照君王的意志办事;子女要按照父亲的意志办事;妻子要按照丈夫的意志办事。“五常”就是每个人要做到仁、义、礼、智、信。人们在造字和讲解字义时,也常常把这种伦理观念加进去。 1、君、臣、民 “君”的古字上面是两只相对的手,双臂内侧是个“口”,像个正面坐着处理政务的君王。“臣”的古字像个面向左边趴在地上行匍匐礼的大臣。“民”的古字像个面向左的男人与女人的结合体。到了汉朝,君王的正面坐形改成了面向左的侧面形,就是现在的“君”字。臣和民应该面向君王,表示服从和恭敬,所以面向左改为面向右,成了现在的“臣”和“民”。

玉与中国传统文化

玉与中国传统文化 玉的文化就是中国七千多年的文化,它是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国整个的历史时期,因此而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用玉观念,这就是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所以君子爱玉,希望在玉身上寻到天然之灵气。玉乃石之美者,色阳性润质纯为上品。宝石也如此。其价值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成份,翡翠白玉中不值钱的为多数。如同人一样,哪个民族都出英雄。好玉乃石之珍品。 玉历史悠久,用途广泛,形式繁多,质地莹润,碾琢精湛,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世界玉器工艺领域中独树一帜,充分表现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对玉的喜爱甚至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人们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当作神人相通的融汇。古代,玉器也是身份的象征,专为皇帝、朝廷所用;玉,更被喻作人的品德,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这一注解从物质上(石)和艺术上(美)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说到底,玉也只是石头而已,但是这一个美字,却让它具有了倾倒众生的特质。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让“黄金有价,玉无价”的思想根深蒂固,源远流长。伴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用和田玉镌刻成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的面世,更是刮起了一轮灸手可热的玉器收藏现代风。 在玉石众多的爱慕者当中,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对玉石产生了的影响应该是无可替代的。孔子曰:“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廉而不刿,义也;垂而如坠,礼也;扣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贯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不贵者,道也。”历代诸子百家以儒家学说诠释玉并赋予“德”的内涵,

《说文解字》玉部字所反映的玉文化

2004年6月 JOURNALWUH武AN汉EC市O经NO济MIC管A理DM干IN部IST学RA院TI学报ONCADRE,SCOLLEGEJune撕 0FWU’ 一……《说文解字》玉部字所反映的玉文化 李娟红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一个时代的汉字是一个时代文化积淀的反映。本文试图从《说文》所收玉部宇的 字形与意义的关系的分析,理出中国玉文化的一些脉络。 关键词:礼玉;瑞玉;佩玉;玉文化 中图分类号:H121文献标识码:A 成书于汉代的《说文解字>不仅是一部解释汉字形义关系,分析字形结构,归纳汉字构形结构的字典,也是一部记载了诸多文化现象的汉字文化宝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玉的文明吉国之一,用玉和琢玉已经有了七千多年的历史,从考古资料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产玉国,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很广,蕴量丰富。据《山海经》记载,中国产玉的地点有两百余处。中国文化中“玉”有很丰富的内涵。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角思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契之方也。”《说文?玉部>收字一百二十六,重文十七,解释了形形色色的玉。体现了我国发达的玉文化。从《说文?玉部》所收字来看玉分为以下几种: 一、普通的玉 一个时代的汉字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积淀的反映。先秦时期的人们,把玉和玉制品放到了一个崇高而纯洁的地位,这反映在文字上,就有各种各样的玉的名称。 从“壕”到“琳”。共计二十四个,都是一些普通的玉和玉器的别称。由予颜色不同,产地不同,玉质的优劣不同,古人对它们的命名也不一样。 “强硬,鲁之宝玉也”;“瑾、瑜、琳、璋”为美玉;“磕”为“朽玉”,<汉语大字典》解释为“有瑕疵的玉”;“瑾”为“赤玉”;“王19”为“夷玉”;“璨”为“三采玉”;“瓒”为“三玉。二石”。 人们对事物的命名,包涵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只是人们在学习研究中。缺乏必要的关注。但是从人们对玉的命名分类之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玉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二、有特殊用途的玉 (一)瑞玉、礼玉。古人赋予玉以祥瑞的象征,古代做瑞信之物用于朝聘,古代五等诸侯分别执五种不同的圭璧,这就是瑞玉。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古代,祭祀与保土卫疆的事同等重要。<礼记?表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注谓:“先鬼后礼。谓内宗庙外朝廷也。礼者。君臣朝会,凡以挚交接相施予。”古人无法解释的玉石的美使他们将玉视为自然界的神奇产物而顶礼膜拜,认为玉可上达天地鬼神,是至坚、至宝、通灵之物,所 收辘日掘:2004一04—02 作者简介:李蜗红.女(1980一).汉.河膏新郑人.四川大学在谈硕士研究生o?150?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