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陶瓷常见缺陷分析

卫生陶瓷常见缺陷分析
卫生陶瓷常见缺陷分析

卫生陶瓷常见缺陷分析

一、斑点

铜斑:斑点是绿色,绿点中心色泽较深,一个或几个独立存在,直径一般在2-5㎜之间。

铁斑:斑点是黑色或棕裼色,在釉面分布不均,直径一般在0.3-1.5㎜之间.

1、产生原因:

(1)坯、料中含有或混入铜,铁屑等杂质。

(2)坯、釉加工过程中因机械磨损而混入铜屑或铁屑。

(3)坯、釉料加工的储存场地设施卫生欠佳,混入铜质、铁屑。

(4)坯、釉浆除铁时,因过筛设备或工艺失控,铁质示除净。

(5)喷釉时压缩空气不干净,带入杂质,抹坯不干净。

(6)入窑前半成品表面未吹干净。

(7)燃料含硫量过高。

2、解决方法

(1)进行原料精选,清洗,注意除净含铜,铁杂质料块。

(2)改善原料堆放,加工场地的设备和管理,加强铜件、铁件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3)完善坯、釉浆的除铁过筛工艺。

(4)净化前吹净半成品的表面。

(5)采用含硫低的燃料或射含硫量高和原料进行清硫。

二、棕眼

棕眼是指在成品釉下层的坯体上,直径在1.5㎜以上的无釉孔小孔。

1、产生原因:

(1)原料中有机物含量过高。

(2)原料处理贮存不当,至使坯体的密度降低。

(3)泥浆真空脱气不完全。

(4)模具含水量过大,对泥浆的吸水率下降,使坯体的密度降低。

(5)成型时注浆速度过快,返工时未擦好坯体表面。

(6)施釉时未将坯底上的灰尘抹干净。

2、解决方法:

(1)进行原料精选。

(2)避免泥浆过热(一般在25。C以下)。

(3)完善泥浆的真空处理设施。

(4)控制好模具的含水量,模具过湿时应停用。

(5)调整度控制好注浆速度,返工时擦好坯体表面。

(6)施釉时应将坯体表面擦干净。

三、脏

釉脏:釉面的异物带有釉。

坯脏:釉面的异物颗粒较大,与坯的颜色相同。

风尘脏:釉面落上尘土,烧成后量暗红色,摸上去较粗糙的密集小斑点(0.3

㎜)

四、产生原因:

(1)釉浆中混入了杂质,施釉时杂质落在釉面上,施釉前坯体表面吹不干净。

(2)装车时半成品表面的脏物,尘埃未吹干净。

(3)装车时窑具清扫不干净或操作不当,使窑具的颗粒或杂质落在产品上。

(4)匣钵或窑具破损烧成时有杂物从其缝隙进入。

(5)裸烧时,窑顶或风管有脏物落到产品上。

2、解决方法:

(1)保持釉浆贮存场地和设施清洁,施釉清洁,施釉前釉浆要过细筛,防止漫筛现象。

(2)装车时吹净产品和窑具,并要轻拿轻放。

(3)及时换破损匣钵和维修窑门。

(4)定期清理窑顶及风管。

(5)改善车间环境卫生。打标识时,避免色迹污染釉面。

五、缺釉

比棕眼大而坯体不受伤的无釉部分。

1、产生原因:

(1)釉面配方不当,坯釉结合不良。

(2)釉料颗粒过细,釉浆不均匀。

(3)釉的高温粘度过高,流展性差。

(4)釉浆添加剂不当。

(5)釉浆时坯体表面沾有油污、灰尘等。

(6)施釉时坯体过热,釉面干燥后又受潮,釉层过厚。

(7)坯体在运送、装车过程中釉面被碰摔。

2、解决方法:

(1)调整釉料配方,使坯釉结合良好,或降低釉的高湿粘度,增加的流动性。

(2)调整添加剂的种类或用量。

(3)调整度控制好釉浆的球磨细度和釉层厚度。

(4)施釉前要用清水将坯体擦干净,坚持干坯施釉。

(5)施釉时适当降低坯体温度。

(6)运送产品或装车时避免碰撞产品。

六、桔釉

桔釉:釉面缺乏光泽呈桔皮状。

1、产生原因:

(1)釉料配方不合理,烧成范围窄。

(2)釉的高温粘度高,表面张力小,流动性差。

(3)坯料中高温挥发物过多,高温时间短,有机物氧化不完全。

(4)坯体入窑水份守高,釉层过厚。

(5)装窑密度过大,气体流通不畅。

(6)烧成曲线不合理,釉料熔融时开温过快或局部温度过高,超过釉面的成熟温度。

2、解决方法:

(1)调整釉料配方,扩宽釉的烧成范围。

(2)调不足浆料配方,适当减少高温挥发物多的原料用量。

(3)严格控制入窑水分,(一般在1.5%以下)

(4)适当降低装窑密度。

(5)调整并控制好烧成曲线,减少窑内温差,高温阶级适当保湿。

七、色脏

油脏:釉面呈密集或分散的大小不一致的褐色斑点和釉熔为一体很光滑。

泥迹:表面局部呈现带状或曲线型的黑色或土褐色痕迹,多出现在位于注浆模具上方的坯体部位或注浆口放浆口周围。

1、产生原因:

油脏

(1)原料中含有较多的黑色有机物,悬浮浆料中,注浆后附在坯体表面,烧后呈现异色。

(2)釉浆中混入油污或其它杂质。

(3)贴商标操作不当,使商标的颜色污染其它部。

(4)装车时手上的污物粘在坯体上。

(5)烧成时燃油雾化不好,油滴落在坯体上。

泥迹:泥浆流动性差,注浆速度快,泥浆在模具壁上留下痕迹,成品局部有凸棱或粘接技术差,粘接部位有痕迹。模具不干净,模具缝隙过大。

2、解决方法:

(6)对原料进行精选,清除黑色有机物,出磨泥浆细筛,调整深情厚泥浆流动性。

(7)改善釉料加工,储存使用时的环境,泥釉浆池加盖封严,保持环境清洁。

(8)经常清洗压缩空气管路的油水分离器,定期清扫预热带拱顶内层;隔焰板密封要好。

(9)注浆前仔细擦净模具。

(10)贴商标和装车时的操作要谨慎,避免异色污染。

(11)改善窑炉的喷咀或供油压力,使燃油雾化良好。

八、波纹

波纹是指产品釉面盖波纹或鱼鳞状,釉面光泽差,瓷质发黄。

1、产生原因:

(1)釉料配方不当,高温粘度高,流动性差。

(2)釉浆的添加剂不当或釉浆的粘度过大。

(3)喷釉时压力不足,釉雾化不良,使釉面呈点状。

(4)喷釉操作欠佳,釉层厚溥不均。

(5)烧成温度偏低。

2、解决方法:

(1)调整釉料配方,保证流动性良好。

(2)调整釉浆添加剂的种类或用量,改善釉浆粘度。

(3)调整度控制好喷釉压力,提高喷釉的雾化力。

(4)调整度控制好烧成曲线,使面充分熔融。

九、坯泡

落泡:制品釉面有微小的凹坑,坑底无异色,坑的周过凸起。

注泡:制品双面吸浆部位的表面呈现数个大小不等坯体大凸泡,泡内表面较平滑。

烧成泡:因烧成温度过高引起的凸泡,泡内表面较粗糙。

修粘泡:仅在产品粘接部位凸起的小泡。

1、产生原因:

(1)釉面始熔温度过低,使坯体分解的气体无法排出。

(2)坯料含高温分解的原料过多。

(3)模具上用作擦模具的滑石粉末清擦干净,粘附在坯表面。

(4)成型时注浆速度过快,使空气排除不畅,放浆不及时,发生空浆。

双面吹浆时间不足吸不实或坯体厚度不均。

(5)粘接泥浆过稠,内含空气未排出或粘接泥浆混入杂质。

(6)粘接泥浆溢出来刮不干净,形成浮浆。

(7)烧成温度过高,气化剧烈,使坯体表面形成大少不等的凸泡。

2、解决方法:

(1)调整釉料配方,提高釉的始熔温度。

(2)调整釉料配方,减少坯料中高温分解原料的含量。

(3)注浆前将模具清扫干净。

(4)改善和控制好注浆速度,并保证模具气眼畅通,出现空浆时及时补浆。

(5)调整粘接用浆的稠度(反复调制,排出空气)并避免杂质混入。

(6)坯体粘接后要将余浆刮净,抹平。

(7)施釉时应将坯体表面的脏物清除干净。

(8)调整度控制好烧成温度,防止局部高温。

十、裂

成型裂:粘接部位裂,底油、孔眼的细小裂,气眼堵塞的崩裂。单双面交;

界处出的裂纹。

干燥裂:裂纹的断面有皱纹、量闭含状态。

装碰裂:裂纹处的釉面有碰伤或支垫收缩痕迹,断面无釉,开裂量开放型,装窑支垫部位的裂呈月牙形、鸡爪形。

风惊裂:裂缝极细且贯通坯和釉,断面光滑,边缘锋利。

烧裂:裂纹较大贯通坯和釉,开裂的断面较细致,无皱纹,常见横断裂和垂直大裂。

杂质裂:裂纹密集且短呈射状。

产生原因:

(1)料含可塑性原料或游离石英量过多形成应力。

(2)浆料过筛不当,出现漫筛,使石英、石灰石等颗粒混入浆料中。

(3)泥浆存腐时间不足。

(4)模具的擦水方法不当,模具过干或过湿,水分不均。

(5)脱模前放浆不当,使坯体内的交界面处余浆过多,干燥时在内交界处裂。

(6)巩固气压及时间不录,使单面浆处干燥裂。

(7)巩固气压漏气,形成气孔周边干净。

(8)打孔工具或方法不当,修补不当。

(9)气孔的位置排布不当。

(10)单面浆空腹位没有气压巩固。

(11)湿坯干澡地快,各部位收缩不均。

(12)粘接时各部位水分不一致,粘接用浆未处理好,粘接不密。

(13)半成品在运送、装车过程中震伤或碰伤。

(14)半成品支垫不良,使其烧成收缩应力过大。

(15)入窑水分过高,窑车运行碰撞,使产品受振动、碰伤。

(16)烧成制度不合理,操作不当开温过速或降温不当。

1、解决方法:

(1)整好坯料配方,减少可塑性原料及游离石英的含量(可塑性原料一般在30%以下)。

(2)完善于泥浆制备,陈腐制度,改进设施和管理,防止杂质混入。

(3)保证泥浆性能符合技术要求。

(4)控制好模具水分,刷模时使模具水分均匀。

(5)调整巩固气压和巩固时间。

(6)气压巩固口用泥封死,以免漏气。

(7)改善调整巩固气位。

(8)改善模具,让气压充满单面浆空腹位。

(9)脱模前将余浆放清。

(10)打孔时刀具或开孔器要锋利,孔周边抹上浆水。

(11)改善粘接用浆,并使各粘接部件水分一致。

(12)调整度控制好坯体干燥速度,必要时,湿坯用尼龙膜或毛毯覆盖对干革命坯要煤油找裂纹。

(13)半成品运送的装车要小心,轻拿轻放。

(14)改善半成品与窑具的接触(可在半成品与窑具间撒放些石英粉,以减少烧成过程的应力。)

(15)严格控制入窑水分,装窑时要细心掌握好坯体重心。

(16)调整和控制好烧成曲线,减少上下温差,控制冷却降温。

十一、变形

变形:指烧成后制品形状不符,表现多种形式。

1、产生原因:

(1)配方不合理,坯料中可塑料用量过多,硅铝及熔剂比例不当。

(2)泥浆的颗粒守细,万孔筛在1%以下,泥浆含水量过大。

(3)擦模方法不佳,脱模时间不合理或模具过湿,使坯体的厚度过筛或托板变形。

(4)脱模时吹气不均匀,脱模不得要领。

(5)打孔时坯体过软。

(6)承放坯体的托板或窑具变形,装窑时误将变形釉坯入窑。

(7)装坯时坯件的放置角度不当,重心不稳。

(8)烧成温度高于产品烧结温度,出现液相过多的产品不能承受的自重而变形。

十一、烟熏

当产品局部或全部呈蓝黑、彩黄、泥红等展异色时,应与泥迹相区别。如果烟熏出现在产品底部,则考虑与装窑用支垫有关。

1、产生原因:

(1)装坯密度过大,使窑内通风不良。

(2)坯体入窑水分大,坯体内有机物未能完全氧化排除,使碳素泥积于坯体中。

(3)窑具含水分较大,预热带开温速度控制不当,影响坯体氧化。

(4)窑内氧化氛不足,在高温还原状态下,硫化物,碳化物,与釉融不一体釉呈黄色。

十二、磕碰

1、产生原因:

(1)半成品在运送、储存或装坯过程中被碰伤赤剔除,入窑烧后表现开裂或部分残缺,残瓷断面有釉,为坯磕。

(2)制品出窑或运送过程中被碰,残资瓷断面细致无光泽,无吸釉现象釉层边沿锋利,为出窑磕碰。半成品装窑时被磕碰,受碰部分

釉面有碰伤痕迹,为装磕。

十三、色差

1、生产原因:

(1)原料成分波动,差色离子含水量量变化。

(2)配料称重不准,操作配料系统不当。

(3)泥浆比重,水分、粘淮、筛余量控制不稳定。

(4)成型操作不慎。

(5)釉浆性能不稳,原料未精选,施釉厚度不一。

(6)最高烧成控制不当。烧成周期变化,窑具波动使预热带、烧

成带,冷却带发生变化,气氛变化,烧咀开,灭不当,窑炉

温差大。

十四、熔洞

1、产生原因:

(1)注浆成型操作不慎,石膏残屑附在坯上,修坯时未清除掉,烧成后制品表面为土褐色、熔斑点可熔洞。

(2)注浆操作不慎,将木屑、布丝、海绵渣等粘附在坯上,使烧后产品表面。有各种纤维样熔洞,无釉覆盖。

十五、冲水不合格

1、产生原因:

(1)成型时,打冲洗圈眼的角度,不符合规定。

(2)水道粘接装置的位置不当。

(3)水道裂漏气。

(4)用水量不足或安装方法不当。

日用陶瓷常见质量问题

陶瓷缺陷分析--色脏 色脏-----制品表面呈现不应有的染色现象。 产生原因, (1)装烧或搬运制品时叠放歪斜互相靠在一起,因颜料未干造成花面粘着的痕迹。 (2)操作人员手上粘有颜料. (3)彩烤时有碎屑或杂质落在画面上. 解决办法: (1)贴印花面和绘画的制品在装烧或搬运时,应细致小心,叠放要正稳。 (2)操作人员工作时手上要保持干净,勿粘颜料。 (3)防止彩烤碎屑、杂质落在画面上。 陶瓷缺陷分析--画面彩色不正 画面彩色不正 (1)画面缺陷--面面残缺和色泽不正的现象. (2)彩色不正--同一花纹色彩浓淡不匀或由于欠火而产生不光亮的现象。 产生原因: I.釉下装饰 (1)分水时,水色、浓淡、厚薄不统一。 (2)施釉时,釉层厚薄不一或画面不干净. (3)花纸上的料没有全部贴坯上,或使用了不符合要求的花纸,以及纸上料色有浓淡不匀的现象。 (4)烧成温度低或烧成气氛不当,使釉面没有充分玻化,花纹色彩不易进出. (5)烧成时由于吸烟或者是欠釉影响产品的呈色效果. 2.釉上装饰 (1)花纸质量不好或存放时间过长而变质. (2)操作技术不熟练,贴花时未贴妥,而鼓有空气,随着彩烤时温度上升,气泡胀破,导致爆花,或花纸正反面贴错,会造成严重爆花. (3)贴薄膜花纸时,所用酒精配制不当. (4)彩烤时,从色料中或花纸中所产生的气体会对其它产品上的色料发生反应,从而出现呈色不良. (5)所使用的燃料其含硫量过高,使气氛中的二氧化硫与釉料或色料中氧化钙及其它化合物生成硫酸盐,从而使彩色失去光泽。 (6)装烤方式或装载量不当。 (7)彩烤温度过高或过低,使彩色不正。 解决办法: 1。釉下装饰 (1)熟悉釉下贴花的操作技术,以及手工工艺,掌握釉下花面的色彩浓淡要求,调好料浆水份. (2)保管好花纸,防止受潮或过干,产生贴花的问题。 (3)掌握釉下贴花产品的施釉厚度,防止过厚或过薄。 (4)制定合理的烧成制度,防止吸烟和烧成气氛不良的现象。 2.釉上装饰 (1)妥善保管好花纸,勿使其受潮变质,注意先进厂的先用,保管时间不超过两年,若时间过久将会自然老化变质。 (2)根据不同季节,气候和薄膜厚薄,配制适宜的酒精溶液. (3)操作要细心熟练,一次不宜贴粘过多的产品,贴一批及时将气泡、皱纹用纯酒精刮干,然后再继续进行彩贴。 (4)根据花纸型号,所贴彩件品种,选择适当的空位,适合的彩烤温度,并注意通风。’ (5)不使用含硫量过高的燃料。 陶瓷缺陷分析--画线缺陷 画线缺陷-----用线条装饰的线和边的缺陷。 产生原因:

塑胶件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塑胶行业-塑胶件常见缺陷 塑胶件常见缺陷;1.塑胶成品缺陷;粘模(扯模):制品的柱筋及细少多型腔件,在脱模后;力偏大,或模具局部粗糙等因素导致;缺料(填充不足):制品结构与所设计的形状结构不符;充满,常产生于制品的柱,孔或薄胶位以及离入水口较;力不够,模温不足,骨位过薄,局部有油或排气不够(;充满;多胶:制品结构与所设计的形状结构不符,局部多出胶;间凸起,指甲可感觉到;缩水:制品表面 塑胶件常见缺陷 1.塑胶成品缺陷 粘模(扯模):制品的柱筋及细少多型腔件,在脱模后未能脱模而粘附在模具相应位置因成型压力偏大,或模具局部粗糙等因素导致。 缺料(填充不足):制品结构与所设计的形状结构不符,局部胶位不满足,短少,塑件未能完全充满,常产生于制品的柱,孔或薄胶位以及离入水口较远的部位,因成型压力不够,模温不足,骨位过薄,局部有油或排气不够(困气)导致胶位不能填充满。 多胶:制品结构与所设计的形状结构不符,局部多出胶位,或塑件表面有点状物,四周凹陷中间凸起,指甲可感觉到。通常由模具成型面碰,崩缺,损伤及细小型芯顶针移位或断掉导致。 缩水:制品表面因成型时,冷却硬化收缩,产生的肉眼可见凹坑或窝状现象称为“缩水”。制品结构的较厚胶位如骨位,柱位等对应表面,因成型压力不足,保压及射胶时间偏短,或模温偏高,而导致因局部收缩偏大而造成。 夹水纹(熔接痕):熔胶在模腔内流动中分流后再汇合时不充分,不能完全熔合,冷却后在塑件表面形成的线状痕迹和线状熔接缝,模温偏低,料温偏低,制品局部偏薄或模具有粗大型芯及材料流动性不好等都会导致夹水纹的产生,温度及困气也对其有最大影响。 烘印(光影):制品结构的厚薄胶位在熔胶流动时受阻改变方向而形成的光泽不一致的现象,通常在水口周围,塑件表面呈光泽度不够,颜色灰蒙。制品结构

塑件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案

注塑件常见成型缺陷及解决方案 在注塑成型加式过程中,可能由于原材料处理不好、塑件或模具设计不合理、操作工没有掌握合适的工艺操作条件,或者因机械方面的原因,常常使塑件产品短射、凹痕、飞边、困气、开裂、翘曲变形等成型缺陷。 塑件在成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注塑缺陷,主要有:短射,困气,发脆,烧焦,飞边,分层起皮,喷流痕,流痕,雾斑(浇口晕),银纹(水花纹),凹痕,熔接痕,成型周期过长,翘曲变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从原材料、塑件或模具设计、成型工艺等各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一.短射 短射是指模具型腔不能被完全充满的一种现象。 短射形成原因: 1、模温、料温或注塑压力和速度过低 2、原料塑化不均 3、排气不良 4、原料流动性不足 5、制件太薄或浇口尺寸太小 6、聚合物熔体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过早固化 短射解决方案: 材料:选用流动性更好的材料 模具设计: 1、填充薄壁之前先填充厚壁,避免出现滞留现象 2、增加浇口数量和流道尺寸,减少流程比及流动阻力 3、排气口的位置和尺寸设置适当,避免出现排气不良的现象 注塑机: 1、检查止逆阀和料筒内壁是否磨损严重 2、检查加料口是否有料或是否架桥 工艺条件: 1、增大注塑压力和注塑速度,增强剪切热 2、增大注塑量 3、增大料筒温度和模具温度 二.困气 困气是指空气被困在型腔内而使制件产生气泡。 困气形成原因: 它是由于两股熔体前锋交汇时气体无法从分型面、顶杆或排气孔中排出造成的。困在型腔内气体不能被及时排出,易导致出现表面起泡,制件内部夹气,注塑不满等现象。 困气解决方案: 结构设计:减少厚度的不一致,尽量保证壁厚均匀 模具设计: 1、在最后填充的地方增设排气口 2、重新设计浇口和流道系统 工艺条件: 1、降低最后一级注塑速度. 2、增加模温

陶瓷卫浴业中的粉尘危害和对策

陶瓷卫浴业中的粉尘危害和对策 潮州、佛山是广东省陶瓷制造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陶瓷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噪 声和高温。其中粉尘危害可以说是陶瓷制造业中的 “第一 ”职业危害因素。而在卫生洁具制造业中,由于产品、 生产工序等有其自身特点,使得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更为突出,本文从卫生洁具制造业的生产现状入手,分析 该行业可能存在的粉尘危害,并提出相关对策,以预防和减少粉尘职业危害在该行业的发生。 1. 卫生洁具业的粉尘危害 卫生洁具生产场所生产性粉尘的产生主要集中在 :修边、打磨、上釉等生产工序,其中:修边、打磨工序 主要是因加工陶瓷器件而产生的二氧化硅粉尘;上釉工序主要是由喷涂釉料颜料而产生的含重金属化合物的粉 尘。 1.1 粉尘进入机体的途径 粉尘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和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其中以呼吸道为主要途径。可呼吸道吸入的粉尘 按进入机体部位不同,分为:鼻咽粉尘和胸部区粉尘。胸部区粉尘会进入到机体的气管、支气管和肺泡。胸部 区粉尘是通过碰撞、沉降、弥散、截留等作用吸咐于呼吸道各部位,沉降作用是粉尘粒子在呼吸道深部驻留的 主要方式。 1.2 陶瓷粉尘职业危害的特点 陶瓷工人所患尘肺,临床症状为:早期有轻度咳嗽,少量咳痰,无并发症的 难,当体力劳动或爬坡时才感到胸闷、气短,如合并阻塞性肺气肿,即使仅为 困 难;晚期尘肺患者不能平卧,可能出现明显呼吸困难、紫绀、心慌等症状。 2. 卫生洁具业的生产现状 2.1 产品和生产工序特点 卫生洁具主要包括:座便器、蹲便器、小便器、洗面器、净身器、小箱和小卫生瓷等,这些产品有:器件 较大、吸水率低、釉面、坯体有抗裂性要求等特点。 I 期甚至 II 期多半没有呼吸困 I 期尘肺,也会感到明显的呼吸

卫生陶瓷缺陷分析

卫生陶瓷缺陷分析 着重对其中几种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 一、变形 1、坯料方面 ①坯料配方不当。 ②注浆用的泥浆搭配不合理。 ③泥浆成形性能差。 ④少于浆速度过慢、中断供浆,会造成坯体塌陷变形。 2、成形及半成品加工方面 ①注浆模型过干,擦模方法不当;擦模不均匀;模内湿坯收缩不一致,使坯体局部塌陷或局部过早脱模。 ②在注浆过程中,由于泥浆表面起皮,或在封闭模型的的漏浆过程中在空腔内产生了负压,形成湿坯塌陷。 ③过早脱模,坯体含水率偏高;修坯、粘接操作不当;坯体偏薄或厚薄不一致等。 ④模型整体或局部不符合规定要求,失去对坯体的控制作用。 3、烧成方面 ①装窑方法欠妥。 ②烧成制度尤其是烧成温度不合理,烧成温度过高,或局部温度过高等,引起制品变形。 二、裂纹 1、原料与坯料方面 ①原料杂质多,洗、选料不符合要求,有杂质混入坯料。 ②坯料配料不准;低可塑性原料用量不当;泥浆细度不合适,过粗或过细;注浆所用泥浆的温度过高。 ③泥浆性能不稳定;电解质加入量不当,泥浆过于粘稠;陈腐时间过短;相对密度不合适。 2、成形与半成品加工方面 ①擦模过程中,用力不均匀或操作方法不当。 ②揭模或湿坯脱模过早、过晚。 ③模型结构复杂,模型造型或结构本身影响湿坯在模型内均匀地收缩。

④模型对口缝处溢浆,使坯体在对口缝处开裂。 ⑤坯体脱模后,在某一部位的重力作用下,使悬空部位接茬处开裂,或某一部位含水率高,受力不均匀,造成坯体开裂。 ⑥脱模湿坯与垫托接触部位不相吻合、垫托上有异物,坯体受外力作用而开裂。 ⑦修坯粘接时,刀具不锋利,用力不均匀,坯体含水率过高或过低,室内温度高,室外多风等,造成割口与修坯部位开裂。粘接坯体不实、不牢;各部件与主休含水率不同,收缩不一致,使坯体在干燥时开裂。 ⑧打孔眼操作不变,打孔器具不锋利,造成制品眼孔部位开裂。 ⑨坯体的底部、凹沟处、漏浆处存浆,或底部模型过干、过湿而造成制品开裂。 ⑩坯体在施釉过程中或在存放、搬运、接触等环节不慎磕碰,造成制品开裂。 3、烧成方面 ①装窑不慎,坯体与垫托磕碰;坯体与垫物形状不相吻合、接触不良,坯体受力部位易于开裂。 ②入窑坯体含水率过高;烧成温度不稳定,在烧成的预热阶段升温过快,易造成烧裂;在烧成的冷却阶段冷却过急,会使釉面出现炸裂。 ③制品局部釉面因相互粘连产生炸裂。 ④制品在出窑、运输、检验、入库等环节不慎磕碰,破损开裂。 三、斑点 1、原料及坯料方面 ①原料品质差,含铁量高,含杂质多,堆放不善,练选与洗料不严格。 ②坯、釉料的细度达不到要求,过筛、除铁工艺控制不严,较果差。 ③回坯泥、回收釉保管不善,处理不当,混入石膏碎屑等杂质。 ④在泥浆、釉浆的贮存、运输、使用过程中不注意保持清洁。 2、生产工艺方面 ①操作人员不执行操作规范,工作责任心不强。 ②石膏模型强度低、不干净,沾有石膏渣等,注浆前又未清除干净。 ③擦模时,有棉布、海绵等碎屑落入模型内,在注浆时混入坯体中;修坯时,有绒布、毛巾、海绵碎屑粘在坯体上。 ④喷釉之前坯体沾有灰尘、污垢等,未清除干净。 ⑤入窑坯体检验不严格;扫灰不干净;装窑工的手脏;窑车面不干净,有残渣、匣钵碎屑等落在坯体上。

注塑常见问题及分析

1.塑料缩水就是塑料收缩的问题,很少有资料谈过.塑料收缩有四种情况:热收缩、相变收 缩、取向收缩、压缩收缩与弹性恢复。收缩过程有三部分组成:浇口凝固前的收缩、冷却收缩和脱模后收缩。 2. 缩水的主要原因:1,注射量不够2,熔体温度过高3,注射压力和保压压力过小4, 注射时间和保压时间过少5,注射速度过大6模具温度不当 3. 缩孔的主要原因:1,注射量不够2,注射压力太低3,注射速度不当4,模具温度 过低 4.注塑件缺胶、不饱模---Short Shot 原因分析 ?塑胶熔体未完全充满型腔。 ?塑胶材料流动性不好。 对策 ?制品与注塑机匹配不当,注塑机塑化能力或注射量不足。 ?料温、模温太低,塑胶在当前压力下流动困难,射胶速度太慢、保压或保压压力过低。 ?塑料熔化不充分,流动性不好,导致注射压力损失大。 ?增加浇口数,浇口位置布置要合理、多腔不平衡排布充填。 ?流道中冷料井预留不足或不当,冷料头进入型腔而阻碍塑胶之正常流动,增加冷料穴。 ?喷嘴、流道和浇口太小,流程太长,塑胶填充阻力过大。 ?模具排气不良时,空气无法排除。 5.披峰(毛边)---Burring & Flashing 原因分析 ?塑胶熔体流入分模面或镶件配合面将发生-Burring。 ?锁模力足够,但在主浇道与分流道会合处产生薄膜状多余胶料为Flash 对策 ?锁模力不足,射入型腔的高压塑胶使分模面或镶件配合面产生间隙,塑胶熔体溢进此间隙。 ?模具(固定侧)未充分接触机台喷嘴,公母模产生间隙。(没装紧) ?模温对曲轴式锁模系统的影响。 ?提高模板的强度和平行度。 ?模具导柱套摩损/模具安装板受损/拉杆(哥林柱)强度不足发生弯曲,导致分模面偏移。 ?异物附着分模面。排气槽太深。 ?型腔投影面过大/塑胶温度太高/过保压。 6. 表面缩水、缩孔(真空泡)--Sink Mark & Void & Bubble 原因分析 ?制品表面产生凹陷的现象。 ?由塑胶体积收缩产生,常见于局部肉厚区域,如加强筋或柱位与面交接区域。 ?制品局部肉厚处在冷却过程中由于体积收缩所产生的真空泡,叫缩孔(Void)。 ?塑胶熔体含有空气、水分及挥发性气体时,在注塑成型过程空气、水分及挥发性气体进入制品内部而残留的空洞叫气泡(Bubble)。 对策

卫生陶瓷开裂缺陷的种类、成因和克服方法

第一部分 卫生陶瓷开裂缺陷的种类、成因和克服方法 卫生瓷开裂缺陷,在产品质量中是一种常见质量缺陷,各厂情况不一,按其比例一般占10%左右,多者则占20-30%,因此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提高。根据原料、成型、烧成三道工序开裂缺陷的初步分析归纳为27种常见开裂缺陷。 一、原料工序因加工等项原因造成开裂、以及特征、成因和克服方法 1、原料工序裂 原料工序裂主要指从原料选料洗料,入磨制整个过程中,原料本身含有杂质,又洗、洗不净,因而制泥后,所含有杂质颗粒,在成型工序注入模型成坯,有时在湿坯阶段开裂,有时在坯体干燥收缩阶段开裂,有时又在产品烤烧过程开裂,这几个阶段的开裂究其原因是属于原料工序所造成,因此统称为原料工序裂。 1)原料工序裂的特征: 主要是产品经过烤烧后,在某一部位的表面隆起,无规则,在隆起部位开裂。 2)原料工序裂的原因分析: 这种开裂主要原因是杂质在遇到高温烧成时,坯体内杂质发生化学变化,不能有效地同坯体和釉面而结合,因此造成开裂。 3)克服方法: a)应该讲究原料质量,要有原料进厂的质量验收制度,不合格原料不允许入厂,更不允许流入下道工序; b)对所使用的原料要进行精选,无论是软质料,还是硬质料,都要经过人工手选,剔除杂质,然后投入使用; c)原料存放要讲究工艺卫生,存料处要干净,不能有木柴、草木、石膏、脏土等物混掺,应该做到按料种不同分类存放; d)运输原料的车辆,制泥的设备要保持清洁,防止杂质混入。 4)各种杂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原料中含氧化铁较多的杂质,使用产品表面灰暗,如沙土,各种原料中的黄色、红色表层和成块原料,这种杂质直接影响外观质量,其颗粒容易导致开裂。 有机物质如煤屑、草木屑、石膏粉成块,容易增加坯体收缩、形成隆起部位、造成开裂等。 易熔性物质如石灰石、白云石、莹石等杂质,可使坯体剧烈降低烧成温度,使烧成范围变窄,也容易导致坯体开裂。 2、泥浆性能不稳定使坯体开裂 这种反映在成型工序坯体上的开裂,主要由于坯体收缩不均匀,是由于泥浆性能的不稳定所致,因而导致坯体各部位多裂。 4)坯体开裂特征: 主要反映在坯体的凹、凸梭角处多裂,裂纹一般是透裂。 2)主要原因有四点: a)电解质在泥浆中的比例不适当。同行们都十分清楚,电解质对泥浆起稀释作用,随着泥浆中电解的增加,粘度相应降低,流动性则又增强。但是泥浆的流动性要有一个范围。这是指流动性太强,泥浆中的粗颗粒会下沉,下沉的部位就容易引起坯体某一部位开裂。如果流动性较弱,也可以说流

塑胶注塑产品常见缺陷有哪些

塑胶注塑产品常见缺陷有哪些 塑胶注塑产品常见缺陷有哪些, 制品质量包括内部质量和表观质量,内部质量包括内应力,冲击强度,制品收缩,熔合强度等,我们下面讲述的是制品常见的各种表观缺陷: 一.凹陷,缩孔,气孔 1.产生原因:原料吸湿性太大,干燥不好,制品壁厚不均,模腔压力不足或没有把存于腔内的空气排除而形成阻隔使熔体不能与模具表面全部按触,或因物料冷却速率降低其使制品表面出现严重凹陷,而缩孔位置多发生 在筋表面和远离浇口位置. 2.防止办法:在制品设计方面要防止由于筋造成壁厚不均,在选择材料方面选取收缩率小的材料,模具方面在壁厚地方开设支流道,工艺方面要降低模温,熔体温度.增加注射压力、保压时间和注射量,对容易发生缩孔的地方加强冷却,增加浇口截面尺寸. 二.无光泽,冷白,搓伤及皱纹 1.产生原因:这类缺陷的产生大都是因为模具温度过低,聚合物熔体温度过高, 冷却过快所致.当熔体还在充模时,在型腔壁上就形成了很硬的壳.壳层受到各种力的作用使之泛白变浑,严重者壳层可能被撕破和皱纹.产生此类现象的另一个原因是熔体在模内发生了不规则的脉动流动,如在浇口尺寸很小,注射速度又很大时,聚合物熔体细流射入模腔,细射流经过一段时间表面己冷却再与后续熔体熔合时,就会出现此类缺陷. 2.防止办法:提高模具温度,加大流道,浇口. 三.银丝与剥层 1.产生原因:在充满时,波前峰析出挥发性气体,这些气体往往是物料受热分解 出来的,气体分布在制品表面,就留下银纹,当物料含湿量过大时,加热会产生水蒸气,

塑化时由于螺杆工作不利,物料所挟带的空气不能排出也会产生银纹,在某些情况下,大气泡被拉长成扁气泡覆盖在制品表面上,使制品表面剥层.有时从料筒至喷嘴的温度梯度太大使剪切过大也会产生银丝. 2.防止办法:选择好干燥设备和干燥工艺,将含湿量降到最低值.工艺方面降低 熔体温度,提高模温,稳定喷嘴温度,加大背压,模具方面加开排气槽. 四.烧焦,暗纹及暗斑 1.产生原因:暗纹或暗斑出现多是因物料过热分解而引起,有的是因为塑化不均匀,从外观上看呈暗斑痕,有的是因为异物所致,冲模时模内空气压缩,温度升高产生烧焦,多发生在熔合缝处. 2.防止办法:物料干燥充分,降低熔体温度,提高背压,模具方面改善排气. 五.翘曲,变形 1.产生原因:聚合物的组织相应力,机械应力,热胀冷缩应力(温度应力)残余在 制品内部所致,一般结晶型比非结晶型大. 2.防止办法:减小取向,增大浇口尺寸,适当降低熔体和模具温度,加大注射速率,适当延长注射保压时间,减小浇口处压力,制品方面结构合理,改善脱模斜度表面粗糙度.顶出位置,面积等. 六.龟裂 1.产生原因:分子链在应力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排列的裂纹,当脱模顶出力不平衡时,脱模造成真空吸力引起龟裂 2.防止办法:采用消除内应力的工艺办法,如提高熔体温度和模具温度,降低注 射力,采用退火处理等七.熔合缝 1.产生原因:两股以上的熔体合拢时,波前锋受到异物阻隔气体杂质所形成. 2.防止办法:适当提高模具温度和熔体温度,提高注射力和注射速度,模具上加 开排气,增设冷料井,调整片等. 八.溢边

陶瓷缺陷

生烧[shēng shāo] underfiring 制品未达到烧结温度称为生烧。生烧制品结构疏松、强度较低、收缩小而尺寸不符合要求、密度低、吸水率高、上釉制品釉面无光等缺陷。引起生烧的原因主要是烧成温度过低或升温速度过快,保温时间太短等。窑内温度分布不均匀也会引起局部生烧。可用酒精品红溶液作染色试验进行鉴别。 “北有钧瓷,南有爆花,自然生花,堪称国宝。” “爆花”实为结晶釉 “爆花”为制瓷工艺,不用绘图,烧制中自然在瓶体爆出各种各样的美妙绝伦的逼真图案,令人拍案叫绝。 “‘爆花’科学的说法应该叫结晶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爆花”曾在佛山辉煌一时。在石湾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曾有日本富商,对“爆花”异常逼真的图案惊叹不已,赞其为世间极品。商人在购买产品的同时,还要求学习制作技术。不过,石湾人只出售产品,不“出口”技术。 产品变化导致“爆花”使用减少 改革开放以来,这项工艺的使用越来越少了。因为窑温不容易控制,所以结晶釉出品不稳定,就少用这一工艺了。不过,结晶釉这项工艺在台湾和江西景德镇仍在应用。 对此,有专家认为,结晶釉工艺使用减少,主要是产品结构和设备结构发生了变化。目前,佛山生产的多是陶塑艺术品,而结晶釉多用在花瓶等瓷器上。随着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位的变化,结晶釉工艺的使用就越来越少了。另外,结晶釉烧制工艺较复杂,对窑温控制要求很高。目前,美术陶瓷厂的窑使用的是石油气,这种窑并不适合烧制结晶釉。而在江西景德镇因为产品以瓷器为主,使用的又是电窑,更利于结晶釉工艺的发挥和保留。

炸釉 炸釉 由于坯釉的膨胀系数不相适应而造成瓷器釉面炸裂产生裂纹现象。 产生原因 (1)配方不当,坯釉之间的膨胀系数差距过大,致使冷却时釉面受到一张应力,此应力超过允许强度,将发生釉裂,反之,当釉的膨胀系数小于坯体时所产生的应力则引起剥釉。 (2)釉料加工过粗或过细,釉层过厚。 (3)产品形状设计不合理,出现釉层厚薄不均。 (4)隐藏在坯体内部的裂纹或应力延及到釉层表面。 (5)烧成温度偏低,釉料未充分熔融. (6)坯料中二氧化硅含量过多,制品过厚冷却过快,容易产生惊裂。 (7)坯料组成中,长石过多,或在坯料中,为防止变形过多地加入高岭土,使坯料难予烧结。 解决办法:

卫生瓷常见斑点缺陷的种类、特征、成因和克服方法

第二部分 卫生瓷常见斑点缺陷的种类、特征、成因和克服方法 卫生陶瓷在成品和半成品的内外表面,时常会程度不同的出现一些与釉面不相一致的斑点,在操作工人习惯用语为“脏点”,这种缺陷直接影响产品外观质量,并为之而使产品降低等级直至破损。这些斑点构成因素,应该肯定地说与原料有关,又与工艺管理、工艺技术有紧密的联系,既便是先进工艺,也会伴随着一些不同种类的缺陷产生,为控制这些缺陷的产生,分清造成这些斑点产生的责任范围,在这一部分里按工序先后次序,对斑点缺陷的种类、特征、成因及克服方法综述如下: 一、原料工序容易出现的各种斑点 1、铁脏 这种缺陷直接反映在卫生瓷产品釉面和卫生瓷半成品表面,影响产品外观质量。 1)铁脏特征 表现为分散的黑色斑点。 2)造成原因 a)原料本身所含杂质,具有铁的成分,多来自原矿或加工过程混入,如长石中混入黑云母、 磁铁矿,粘土中分布不均匀的块状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等,这些含铁的原料不能有效的选料和洗料,因而流入下道工序。 b)在原料加工过程中,机械的磨损,不可避免地把铁质带入泥釉料中,又如设备检修、回坯 泥等也极容易把铁质带入。 3)克服方法 a)要坚持精选精洗原料,硬质料要精选精洗,含铁的成份要剥掉,而不能流入下道工序,对 软质料也要采取认真选料,把黄沙板一类的杂质选出,不让其混入混料之中。 b)要坚持对泥浆除铁,应该重视除铁这一关键工序,因为加工设备从粉碎、磨制、出磨、储 存、输送等环节都有可能产生铁脏。这样要在出磨(包括水碾)、输送、回浆、回坯等环节安装磁铁进行必要的除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少出或不出棕眼缺陷。 c)原料加工场地要干净,坚持水冲地面,防止杂质混入泥浆之中。 d)定期清理加工设备中的杂质和储泥池、回坯泥中沉积的淤泥,以保证质量。 2、料脏 在产品釉面发生灰暗色斑点的缺陷,是原料中杂质熔烧后化学反应的一种缺陷。 1)料脏特征 产品釉面呈灰暗色斑点。 2)造成原因 a)整个原料管理不善,存在严重的原料混掺,造成泥釉料配比不准确,做为杂质混入,影响 泥釉浆质量,特别是有的杂质呈现在釉面上。 b)软质料含有的颗粒性杂质拣选不干净。 3)克服方法 a)强调选料质量,应按原料使用的技术标准使用。

釉缺陷的解决办法

建筑卫生陶瓷制品釉缺陷的解决方法2006-6-24 中国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制品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是装饰生活空间和维系人类健康生存的必需品,在美化和净化城乡生活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否采用或者使用什么样的建陶和卫生洁具产品,也往往成为衡量现代化生活质量高低的标准。常言道:“货卖一张皮”。建筑卫生陶瓷制品的釉面质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建陶瓷砖发展的方向呈现大规格化趋势;卫生陶瓷洁具则是造型愈加丰富,釉料色彩更为斑斓夺目。因此在陶瓷生产中,产品的釉缺陷现象及解决技术问题亦越发受到重视。 陶瓷釉实际上是一种附着在瓷胎的玻璃物质,在烧成熔融阶段及后期阶段经常发生一系列的釉缺陷,从而影响到制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产品的釉缺陷在不合格产品中占据大的比重,目前陶瓷发达国家很重视解决陶瓷釉缺陷问题。从工艺技术意义上讲,改善釉面的功能必须做到无缺陷,找到产生缺陷的起因,并从本质上给以克服。因此科技人员必须搞清釉本身缺陷和釉烧成的缺陷,然后再找出解决办法。釉的缺陷是否影响产品的外观和品质价值,均应根据其外观显露结果与严重的程度加以判断。该及时鉴别出釉缺陷的特征进行补救或改进,避免再次发生。釉缺陷的种类较多,其中有釉裂,剥釉,釉泡,釉痕与针孔,斑点,滚釉,薄釉等,都是期待解决的生产技术问题。想在此做一些探讨: 1、釉裂:亦称釉龟裂。属于釉内细微裂纹网络的缺陷形式。此类裂纹极易从釉坯界面扩展到釉表面。釉龟裂通常集中与釉厚部位,某些裂纹因太细不宜发觉。在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中,龟裂严重损害制品外观,降低产品的性能,尤其易造成产品的后期吸湿膨胀,导致釉面起翘。釉龟裂不论前期或后期均因釉料应力过大引起,由于釉与坯的收缩相互不适应,釉承受的压力大于张力所致。解决的方法是将釉调成轻微的压应力。前期龟裂是开窑后即发生龟裂现象。后期开裂亦称二次龟裂。属于坯吸湿膨胀引起的龟裂缺陷。如果在配料中加入少量的滑石,白云石或锻烧菱镁矿[约2%左右]可降低吸湿膨胀,也不会影响气孔率。滑石有助以某些微量石英转化成方石英,方石英的存在会增加坯体的热膨胀系数,从而增加釉的受压程度,因此能提高产品的抗龟裂性。 2、剥釉:当釉与坯体处在适当的压应力条件下时,呈现为机械稳定状态。釉的压力是烧成冷却时坯体的收缩大于釉的收缩形成的。若坯体的收缩超过釉太多时,而且坯体本身不能经受该压力,即会发生剥釉缺陷。我们日常看到许多低档的瓷砖产品包括伪劣产品,釉面掉块即属于剥釉缺陷。剥釉常出现于边缘或有明显的弯曲面部位。釉从坯面脱落或剥落,通常是沿着中间层进行。或者开裂的边缘重叠进入临近的釉中。当釉产生的压力大于其下面的坯体的强度时就会产生剥釉的缺陷。不过,强度很大的瓷坯如玻化瓷坯较少出现剥釉趋向。因此适时提高烧成温度,促进多孔坯基体形成较大的玻璃结合层,就会大大减少剥釉缺陷,提高产品的实物质量。近年来建陶产品与卫生陶瓷制品已经实现质地瓷质化,加之熔块釉的推广,釉剥落现象已大量减少。 不过,现在有许多企业,即使坯釉烧成后的性能与物理特性均符合标准,仍然有可能

陶瓷缺陷分析

制品表面呈现不应有的染色现象。 产生原因, (1)装烧或搬运制品时叠放歪斜互相靠在一起,因颜料未干造成花面粘着的痕迹。 (2)操作人员手上粘有颜料. (3)彩烤时有碎屑或杂质落在画面上. 解决办法: (1)贴印花面和绘画的制品在装烧或搬运时,应细致小心,叠放要正稳。 (2)操作人员工作时手上要保持干净,勿粘颜料。 (3)防止彩烤碎屑、杂质落在画面上。 画面彩色不正: (1)画面缺陷--面面残缺和色泽不正的现象. (2)彩色不正--同一花纹色彩浓淡不匀或由于欠火而产生不光亮的现象。 产生原因: I.釉下装饰 (1) 分水时,水色、浓淡、厚薄不统一。 (2) 施釉时,釉层厚薄不一或画面不干净. (3) 花纸上的料没有全部贴坯上,或使用了不符合要求的花纸,以及纸上料色有浓淡不匀的现象。 (4) 烧成温度低或烧成气氛不当,使釉面没有充分玻化,花纹色彩不易进出. (5) 烧成时由于吸烟或者是欠釉影响产品的呈色效果. 2.釉上装饰 (1) 花纸质量不好或存放时间过长而变质. (2) 操作技术不熟练,贴花时未贴妥,而鼓有空气,随着彩烤时温度上升,气泡胀破,导致爆花,或花纸正反面贴错,会造成严重爆花. (3 )贴薄膜花纸时,所用酒精配制不当. (4) 彩烤时,从色料中或花纸中所产生的气体会对其它产品上的色料发生反应,从而出现呈色不良. (5) 所使用的燃料其含硫量过高,使气氛中的二氧化硫与釉料或色料中氧化钙及其它化合物生成硫酸盐,从而使彩色失去光泽。 (6)装烤方式或装载量不当。 (7)彩烤温度过高或过低,使彩色不正。 解决办法: 1。釉下装饰 (1)熟悉釉下贴花的操作技术,以及手工工艺,掌握釉下花面的色彩浓淡要求,调好料浆水份. (2)保管好花纸,防止受潮或过干,产生贴花的问题。 (3)掌握釉下贴花产品的施釉厚度,防止过厚或过薄。 (4)制定合理的烧成制度,防止吸烟和烧成气氛不良的现象。 2.釉上装饰 (1)妥善保管好花纸,勿使其受潮变质,注意先进厂的先用,保管时间不超过两年,若时间过久将会自然老化变质。 (2)根据不同季节,气候和薄膜厚薄,配制适宜的酒精溶液. (3)操作要细心熟练,一次不宜贴粘过多的产品,贴一批及时将气泡、皱纹用纯酒精刮干,

建筑卫生陶瓷釉缺陷的解决方法

建筑卫生陶瓷釉缺陷的解决方法 建筑卫生陶瓷制品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是装饰生活空间和维系人类健康生存的必需品,在美化和净化城乡生活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否采用或者使用什么样的建陶和卫生洁具产品,也往往成为衡量现代化生活质量高低的标准。常言道:“货卖一张皮”。建筑卫生陶瓷制品的釉面质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建陶瓷砖发展的方向呈现大规格化趋势;卫生陶瓷洁具则是造型愈加丰富,釉料色彩更为斑斓夺目。因此在陶瓷生产中,产品的釉缺陷现象及解决技术问题亦越发受到重视。 陶瓷釉实际上是一种附着在瓷胎的玻璃物质,在烧成熔融阶段及后期阶段经常发生一系列的釉缺陷,从而影响到制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产品的釉缺陷在不合格产品中占据大的比重,目前陶瓷发达国家很重视解决陶瓷釉缺陷问题。从工艺技术意义上讲,改善釉面的功能必须做到无缺陷,找到产生缺陷的起因,并从本质上给以克服。因此科技人员必须搞清釉本身缺陷和釉烧成的缺陷,然后再找出解决办法。釉的缺陷是否影响产品的外观和品质价值,均应根据其外观显露结果与严重的程度加以判断。该及时鉴别出釉缺陷的特征进行补救或改进,避免再次发生。釉缺陷的种类较多,其中有釉裂,剥釉,釉泡,釉痕与针孔,斑点,滚釉,薄釉等,都是期待解决的生产技术问题。想在此做一些探讨: 1、釉裂:亦称釉龟裂。属于釉内细微裂纹网络的缺陷形式。此类裂纹极易从釉坯界面扩展到釉表面。釉龟裂通常集中与釉厚部位,某些裂纹因太细不宜发觉。在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中,龟裂严重损害制品外观,降低产品的性能,尤其易造成产品的后期吸湿膨胀,导致釉面起翘。釉龟裂不论前期或后期均因釉料应力过大引起,由于釉与坯的收缩相互不适应,釉承受的压力大于张力所致。解决的方法是将釉调成轻微的压应力。前期龟裂是开窑后即发生龟裂现象。后期开裂亦称二次龟裂。属于坯吸湿膨胀引起的龟裂缺陷。如果在配料中加入少量的滑石,白云石或锻烧菱镁矿[约2%左右]可降低吸湿膨胀,也不会影响气孔率。滑石有助以某些微量石英转化成方石英,方石英的存在会增加坯体的热膨胀系数,从而增加釉的受压程度,因此能提高产品的抗龟裂性。 2、剥釉:当釉与坯体处在适当的压应力条件下时,呈现为机械稳定状态。釉的压力是烧成冷却时坯体的收缩大于釉的收缩形成的。若坯体的收缩超过釉太多时,而且坯体本身不能经受该压力,即会发生剥釉缺陷。我们日常看到许多低档的瓷砖产品包括伪劣产品,釉面掉块即属于剥釉缺陷。剥釉常出现于边缘或有明显的弯曲面部位。釉从坯面脱落或剥落,通常是沿着中间层进行。或者开裂的边缘重叠进入临近的釉中。当釉产生的压力大于其下面的坯体的强度时就会产生剥釉的缺陷。不过,强度很大的瓷坯如玻化瓷坯较少出现剥釉趋向。因此适时提高烧成温度,促进多孔坯基体形成较大的玻璃结合层,就会大大减少剥釉缺陷,提高产品的实物质量。近年来建陶产品与卫生陶瓷制品已经实现质地瓷质化,加之熔块釉的推广,釉剥落现象已大量减少。 不过,现在有许多企业,即使坯釉烧成后的性能与物理特性均符合标准,仍然有可能发生剥釉现象。分析其原因在于坯系统的设计欠合理,而不是釉本身的缺陷。有时原料中的可溶性盐类在干燥时朝边沿与明显弯曲的黏土坯面析出,在坯面形成一层薄膜,在施釉时它会影响釉料的粘附并引起剥釉。如果能在坯料内加入少量易反应的钡盐,即可减少坯体内可熔盐的含量,减少剥釉缺陷。此外,车间内空气中的灰尘如沉积于素坯表面的话,也会导致坯釉结合不良,出现剥釉现象。在对卫生陶瓷坯体修坯时如果用海绵修坯的水不常加更换时,也会造成剥釉。原因是海绵修坯水中的细颗粒黏土易形成粘附层,该粘附层将影响坯釉之间的结合。提高釉料抗剥落性的方法有: [1]增加釉的热膨胀性;

浅谈卫生陶瓷烧裂缺陷

浅谈卫生陶瓷烧裂缺陷 坯体开裂缺陷是卫生瓷生产中常出现的主要缺陷之一,究其原因,不外乎坯体配方和生产工艺两大因素。当配方确定后,主要是生产工艺因素。而烧成工序是整个陶瓷生产的关键。本文针对我厂卫生瓷生产的实际情况,就卫生瓷制品产生烧裂缺陷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进行一些分析探讨。 一、陶瓷制品在烧成中产生坯裂缺陷的原因分析 卫生陶瓷制品形状复杂,体积较大,一般均采用注浆成型。坯体经干燥烧成后其总收缩率较大,一般在10~14%。我厂坯料的总收缩率为13~13.5%,其中干燥收缩3~3.5%,烧成收缩在9~9.5%。产生干燥收缩的原因是坯体出坯后有较多的水分,干燥脱水后,坯体内颗粒紧靠致使体积减少。烧成收缩产生的原因是坯体内残余水分的干燥蒸发和坯体内的非金属矿物中的结晶水及其他分解出来的气体挥发,出现高温液相而使坯体起着各种化学反应,晶体聚结。液相填充,使坯体比重增加,体积收缩。坯体在加热过程中所含一定量的硅石的晶型转变,造成体积膨胀或收缩。由此我们得出陶瓷制品在焙烧过程中产生坯体开裂的基本原因是:陶瓷制品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收缩(或膨胀),若受热过急或受热不均,造成坯体内部收缩(或膨胀)不一致,使坯体内部产生一定的内应力,当内应力超过坯体本身的极限强度时,便产生坯裂缺陷,其主要因素是: 1、坯体入窑时含水量过高 隧道窑在预热带上下温差较大,当含水量较高进入坯体入窑后,因上下温差较大,造成坯体收缩过急和不均产生较大的内应力,而造成坯体开裂。因为强烈气化产生的水蒸气坯体内难以尽快排出而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当坯体含水量过高时,甚至会出现坯体崩裂现象。 2、窑头温度过高 坯体在刚入窑时,残余的水分继续蒸发,如此时窑头温度过高(超过150度),造成坯体表面吸附水迅速蒸发,坯体的毛细管变小而内部的吸附水不能及时的扩散到表面,造成坯体表面表面一层干燥的硬壳,阻碍坯体中水分向外扩散的速度,造成坯体内部的蒸汽压力增大而产生的内应力,导致坯裂缺陷的产生的可能性增加。 3、烧成时升温制度不合理 坯体在窑内300度以内时,残余水分将继续蒸发,升温过急就会造成坯裂的产生。 坯体在隧道窑中450~650度时,内部的结晶水分解排出,坯体呈现失重现象,粘土结构遭到破坏,失去结合能力,坯体强度降低,若此时升温过急或窑内温度过高,极易出现坯裂缺陷。 坯体所含石英比例较高,在升温的特定阶段有晶型转换的现象而产生收缩或膨胀,故在晶型转换时的温度范围内,会因升温过急或温差较大而造成坯裂。 4、冷却制度的不合理 陶瓷制品焙烧到最高温后,若窑温在800度以上,因坯体中有熔融的液相,坯体有一定的塑性可采取快速冷却的方法,即可增加制品的釉面光泽,不至于出现坯裂缺陷。但在800度以下时,坯体硬化处于危险状态,坯体上存在着一定的游离石英,随着温度的降低,石英有着晶型转化的性质而引起坯体的收缩和膨胀,尤其是在270~200度以及600度左右,若冷却过急或不均,会造成坯体炸裂。 5、窑内压力制度不合理 合理的压力制度,一般在预热带保持微负压,因陶瓷制品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均在预热带剧烈进行,当预热带形成了正压(或正压过高时),会造成坯体内分解出的各种气体物质不易排出而产生内应力,内应力过大,便造成坯裂缺陷的大量产生。如预热带负压过大,会因窑的缝隙及窑车缝隙浸入冷风造成窑温变化过大,出现温差过大而导致坯裂产生。

常见塑胶产品缺陷分析

表面起膜 树脂的添加剂流经产品表面时,形成的白色、灰色的蔓延现象被称为表面起膜。 产生的主要原因: 1、树脂内部的添加剂是主要原因 1、造成过度应力的注塑条件等也是引发原因 飞边 产生的主要原因 1、注塑机加工不良 2、注塑机容量不足 3、加工条件不良 4、锁模力不足 5、模具贴得不紧 6、模具的变形 7、树脂流动太好 8、Gas Vent过大 9、注塑压力较大 10、模具面上存在异物 透明性低下 PPS、SAN等透明产品出现的透明性低下的现象 产生的主要原因 1、脱模剂使用过多 2、混入其它树脂 3、混入其它型号 4、模具的加工状态,模具温度等加工条件不合适。 异色、褪色 产品的颜色与标准颜色不同的现象。树脂颜色不同为异色;注塑后颜色发生改变的现象为变色。 产生的主要原因 1、着色错误 2、树脂污染 3、过多使用粉碎品 4、注塑机污染 5、树脂的热化等 表面突起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原料内混入异物 2、颜料未分散 3、模具加工状态 4、使用再利用原料 未填满 树脂没有填满Cavity的全部,冷却凝固后成型品的一部分出现不足的现象。 1.进料调节不当A缺料B多料 2.注射压力不妥

3.料量过低 4.模具温度低或温度分布不合理 5.塑料流动性高 6.喷嘴配合不良 7.塑料熔块堵塞加料通道 8.喷嘴冷料入模 9.模具设计不合理 10.模具浇注系统有缺陷 流痕 树脂的流动痕迹在产品表面表现出来的现象。 产生的主要原因 1、绝大部分是由于树脂填充到模具内时树脂温度降低。 2、混入其它树脂。 3、树脂的分解。 4、模具的排气不良。 黑线 产品表面形成黑色线条的现象 挥发物润滑剂或脱膜剂 树脂的热化 黑色颜料 注塑要清洁不良 模具表面受到污染(油、油脂等异物) 排气不良 成型机的老化及损伤 过多使用再利用原料 成型收缩 对成型品的尺寸产生影响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主要变数有模具、产品形状、成型条件及后工程、树脂的种类等。 (a)随模具的设计及成型品的形状而产生的差异。 随Gate的位置、形状、面积、尺寸会有所不同 通常Gate附近所承受的注塑压较高,因此收缩较小。 当Gate及Runner面积较大、Runner的长度较短时收缩较小。 随模具温度及偏差,各部位的尺寸会有所不同。 模具随加工的尺寸公差而变形,因此收缩尺寸也会有不同。 按取出产品的方法而产生变形,因此尺寸也会改变。 (b)按产品的形状引起的收缩差异。 按产品厚度不同成型收缩也不,通常较厚的部分收缩较大。 (c)成型品尺寸随成型条件的变化 按成型温度与模具温度,成型收缩不同。同一Cavity压力下,通常温度越高收缩越大。 保压与注塑压力越大收缩越小。同一Cavity压力下,填充、保压时间越增加,收缩越小。 与成型品不相适应的成型机大小(锁膜压、容量)也会对成型品的尺寸产生影响。 螺杆的防止回流Ring发生磨损时,适宜的注塑压不能传到成型品上,而且因计量不均匀,可发生较大的成

胶件常见缺陷描述

胶件常见缺陷描述 1.披峰:合模界面挤出树脂。常常是由料温过高,射出压力太高或模具不良所造成的。 2.走胶不齐(不够胶):模糟射料不中致使射出不良,塑胶件成形不全,压力低,射胶 不足所致。 3.缩水:表面凹痕,常见于胶位厚的地方。是由于射出压力胶量不足,射胶时间不够, 模温过高所致。 4.夹水纹:两股以上分流汇合点上生成的发状细线。常由料温低、困气或有碰穿位所造 成。 5.混色:色粉混合或熔融不均所致,使局部颜色与周围颜色不一致。 6.料花:物料流向之银条。由射速太快、排气不良、料内水份或混料不一所造成。 7.模花:塑胶件表面(常见于光面)有花痕(每啤货都有)。常常是模表面被轻微划伤。 需将模具交给模房省模刨光。 8.气泡:制成品内中空有空气。夹气、排气不良所造成的。 9.0黑点:塑胶件胶体中出现黑色斑点。是原料,色粉中有杂质或料筒未清洗干净所致。 10.划花(擦花):表面伤痕。是由于货物在拿送或搬运过程中被硬件损伤。 11.胶屎:塑胶件表面局部无光泽,与周围不一致。是由于模上有冷胶,需省模。 12.拖胶:胶被拖起,是由于模上有擦花、拖模不顺或调机各级压力不协调所致。 13.气影:塑胶件表面有雾状痕迹。常出现在水口附近。是由于压力小或速度快所造成。 14.多胶:塑胶件局部多一些胶,凸起。是由于模具某处少一点、有凹陷或断针、爆裂所致。 15.反光:整个表面或局部发亮。与混料、熔胶、走胶路线有关。 16.焦纹:塑胶件表面(常见于光面)出现象指纹一样细纹。常由于模上有纹,或各级压力不协调所致。 17.波浪纹:塑胶的边缘产生象波浪一样的波纹。常于模具表面有轻微损伤。 18.拉白、顶白:由于机械外力作用使胶体发白。常由于压力过大所造成的。 19.沙孔:塑胶件表面粗糙不平。常由于模具表面不平,不够光滑,或料的质量较差。 20.油迹:塑胶件表面有油污。影响外观及丝印。常由打油而形成的,需擦净。 21.色偏白:所啤货色比样办浅。即比标准色浅。常由于色粉量偏少或温度太低所致。 22.色偏黄:所啤货色比样办深。即比标准色深。常由于色粉量偏多或温度太高所致。 23.变形:所啤的塑胶件平面不平或与所配的部件相装配不合适,常常是由于啤得太快,注塑速度太快、冷却时间太短所造成,或是啤工取下啤件时用力方向不当所致,或模具故障。

塑胶产品缺陷的粗劣解析(doc 13页)

塑胶产品缺陷的粗劣解析(doc 13页)

塑胶产品缺陷的粗劣分析 1.表面起膜 树脂的添加剂流经产品表面时,形成的白色、灰色的蔓延现象被称为表面起膜。 产生的主要原因: 1、树脂内部的添加剂是主要原因 2、造成过度应力的注塑条件等也是引发原因 2.飞边 产生的主要原因 1、注塑机加工不良 2、注塑机容量不足 3、加工条件不良 4、锁模力不足 5、模具贴得不紧 6、模具的变形 7、树脂流动太好 8、料温过高 9、注塑压力较大 10、模具面上存在异物 3.透明性底下 PPS、SAN等透明产品出现的透明性低下的现象 产生的主要原因 1、脱模剂使用过多 2、混入其它树脂 3、混入其它型号 4、模具的加工状态,模具温度等加工条件不合适。 4.异色、褪色 产品的颜色与标准颜色不同的现象。树脂颜色不同为异色;注塑后颜色发生改变的现象为变色。 产生的主要原因 1、着色错误 2、树脂污染 3、过多使用粉碎品 4、注塑机污染 5、树脂的热化等 5.表面突起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原料内混入异物 2、颜料未分散 3、模具加工状态 4、使用再利用原

按产品厚度不同成型收缩也不,通常较厚的部分收缩较大。 (c)成型品尺寸随成型条件的变化 按成型温度与模具温度,成型收缩不同。同一条件压力下,通常温度越高收缩越大。保压与注塑压力越大收缩越小。同一条件压力下,填充、保压时间越增加,收缩越小。与成型品不相适应的成型机大小(锁膜压、容量)也会对成型品的尺寸产生影响。螺杆的防止回流发生磨损时,适宜的注塑压不能传到成型品上,而且因计量不均匀,可发生较大的成型收缩。收缩率随树脂不同出现的差异:玻璃纤维等填充剂得到补充的话,收缩率会变小;随树脂吸收水份的程度,尺寸也会有所不同。 10. 黑斑 产品表面形成的小黑点、蓝点。因注塑机环境,作业环境,树脂的清洁状态而引起的。 11. 银线 [1] 产生的主要原因 (a)因原料含有水份及挥发物 由于原料干燥不足以及其它原因,超过适当的水份含量时,因为水份面加速了热分解及气体的产生。 夏季雨天时,因酷热的温度和较大的湿度,在移动原料或经长期保管时,吸收了较多的水份,因此不能以一般干燥条件来干燥,应使用除干燥机交原料进行较长时间的干燥。 (b)由于树脂的热分解 通常,树脂应在适宜的使用范围内设定成型温度。若在较高的成型温度下作业时,会由于热分解而导致产生银线及引起物性低下。 选择适合成型品的注塑成型机。(产品重量一般为料筒容量的40-80%) 加热器及热电偶接触不良时,实际设定温度正常或是一部分受到局部加热,也会出现银线。[2] 预防的对策 (a)成型条件 注塑过程:填充到模具内时,所产生的气体应排出到模具外。 计量过程:螺杆转速过高的话,料筒温度上升,以致加速树脂扮解及气体的产生,因此应保持适当的螺杆速度。而且以适宜的背压最大限度地抑制已达到可塑化的树脂之间的空隙与气体的流入。 (b)模具 模具形状,设计模具时应考虑到填充时会导致流动阻碍的产品的深度差及厚度差。模具内应设置有效的考到走胶的流动性。长期大量生产时,树脂产生的气体残量累积在模具的一部分,这也是造成排气不良堵塞,致使银线等不良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 12. 熔接线 成型品表面形成细线的现象。 熔接线发生在注塑成型时熔融树脂合流的地方。熔融树脂填充凝固后,树脂互相遇合的界面显示在表面上,致使强度及外观降低。 出现在具有两个以上的产品中或是多个产品,厚度存在差异的成型品上。 作为成型条件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设计模具时,在改变水口位置及厚度的同时,将有可能产生熔接线的部分移动到强度及外观质量不是重要的位置。 [1] 产生的主要原因 熔接线位置不良及流动性不足。(对策:增加树脂及模具温度,增加注塑压力及速度) 模具内存在空气或挥发物时。(对策:用酒精、香蕉水等清扫,) 因脱模剂,着色剂等。制品不良时。(对策:调整模具等) [2] 针对不良现象的详细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