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标准》仪器分析实验室贵重仪器测试收费标准

《仪器标准》仪器分析实验室贵重仪器测试收费标准
《仪器标准》仪器分析实验室贵重仪器测试收费标准

附件一仪器分析实验室贵重仪器测试收费标准

* 考虑到GC-MS分析的特殊性(更换色谱柱及实验条件优化),使用仪器的第一天收取100元,从第二日起按表中标准收费。

说明:

1、学生测试样品需导师同意并签字。若有发现做非院内课题的,将按违规处理并按校外标准收费。

2、本实验室将设置专用网页,各种仪器性能指标、测试内容、以及测试预约等将放在学院中心实验室网页上。

3、仪器操作培训合格者,在管理人员指导下可以独立操作仪器。有独立操作仪器资格者,应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操作。若因违规操作而损坏仪器,将严肃处理、通报全院并取消独立操作仪器资格。

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试的样品数量超过20个或以上,超出数量按70%收费。

5、校内外收费不包含样品处理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样品处理费50元/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样品处理费50-100元/样。

6、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的价格是5个元素内的价格,超过5个元素每个元素加2元/个(校内)和10元/个(校外)。

附件二:各仪器每年的基本消耗费用

【免费下载】仪器分析第九章

第九章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紫外—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C ) A.200~400nm B.400~760nm C.200~760nm D.360~800nm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 A.光的能量与其波长成正比 B.有色溶液越浓,对光的吸收也越强烈 C.物质对光的吸收有选择性 D.光的能量与其频率成反比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属于(D ) A.原子发射光谱 B.原子吸收光谱 C.分子发射光谱 D.分子吸收光谱 4.分子吸收可见—紫外光后,可发生哪种类型的分子能级跃迁?( C ) A.转动能级跃迁 B.震动能级跃迁 C.电子能级跃迁 D.以上都能发生 5.某有色溶液的摩尔浓度为c,在一定条件下用1cm比色杯测得吸光度为A,则摩尔吸光系数为( C ) A.cA B.cM C.A/c D.c/A 6.某吸光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其摩尔系数ε与比吸收系数E1%1cm 的换算关系是( C ) A.ε=E1%1cm·M B.ε=E1%1cm /M C.ε=E1%1cm·M/10 D.ε=E1%1cm·M×10

7.关于光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 ) A.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B.光具有发散性 C.光具有颜色 D.本质是单色光 8.某吸光物质的吸光系数很大,则表明(B ) A.该物质的浓度很大 B.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高 C.入射光的波长很大 D.该物质的分子量很大 9.相同条件下,测定甲、乙两份同一有色物质溶液的吸光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 C ) A.c甲=c乙 B.c乙=4c甲 C.c甲=2c乙 D.c乙=2c甲 10.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条件下,有色物质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 D ) A.增加、增加、增加 B.增加、减小、不变 C.减小、增加、减小 D.减小、不变、减小 11.吸收曲线是在一定条件下以入射光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所描绘的曲线,又称为( B ) A.工作曲线 B.A—λ曲线 C.A—c曲线 D.滴定曲线 12.标准曲线是在一定条件下以吸光度为横坐标、浓度为纵坐标所描绘的曲线,也可称为( B ) A.A—λ曲线 B.A—c曲线 C.滴定曲线 D.E—V曲线 1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可分为(D ) A.两个部分 B.三个部分 C.四个部分 D.五个部分 14.722型分光光度计的比色皿的材料是(D )

仪器分析教程10~17章答案备课讲稿

10.1.化学电池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构成电化学电池的两个基本要求: (1) 两个电极(金属、碳类电极等)由外接导线联接 (2) 电解质溶液 10.2.什么是液体界接点位?盐桥的作用是什么?盐桥中的电解质溶液应有什么要求? 答:(1)液体界接点位:当两个不同种类或不同浓度的溶液直接接触时,由于浓度梯度或离子扩散使离子在相界面上产生迁移。当这种迁移速率不同时会产生电位差或称产生了液接电位,它不是电极反应所产生,因此会影响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际工作中应消除。 (2)盐桥作用:接通电路,保持电中性的作用,消除或减小液接电位。( 1~2 mV )又不使两边溶液混合还可以减少直接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能构成新的原电池),防止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提高电流效率。 (3)盐桥中电解质溶液要求:a.盐桥中电解质不含有被测离子。b.电解质的正负离子的迁移率应该基本相等。c.要保持盐桥内离子浓度的离子强度5~10倍于被测溶液。 常用作盐桥的电解质有:KCl ,NH4Cl ,KNO3等 10.3.电极电位是如何产生的?电极电位φ的数值是如何得到的? 答:电极电位的产生:把金属极板浸入水中,金属原子受水分子作用有变成正离子进入溶液的倾向,溶剂化离子受极板上电子吸引沉积到极板上,两者建立平衡M(s)-ne-=M+(aq),平衡建立后在极板内侧有过剩负电荷,外侧有过剩正电荷,形成了“双电层”,产生电极电位(势) 电极电位φ的数值:已知: C + n C 、B e = B φ=φoC, B B + n B 、A e = A φ0 = φoB, A 则反应 C + (n C 、B + n B 、A )e = A 的电极电位为: B C A B B C B C A B A B A C n n .......n n +?+?= ?=?φφφφ 10.4.为什么原电池的端电压、电解池的外加电压都不等于相应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其差值哪几部分组成? (不确定)答:受到离子强度,溶液pH ,组分的溶剂化,离解,缔合和配合等因素的影响。 10.5.正极是阳极、负极是阴极的的说法对吗?阳极和阴极,正极和负极的定义是什么? 答:此种说法不正确。正负极是针对电位高低而言的;阴、阳极是相对于电极反应说的。定义电位较高者为正极,电位低者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为阳极,发生还原反应为阴极。因而并非正极就是阳极,负极就是阴极。 10.6.标准电极电位和条件电位的含义是什么? 答:标准电极电位:在298.15 K 时,以水为溶剂,当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等于1 时的电极电位称为标准电极电位。 条件电位:分析化学中,在一定条件下氧化型和还原型的分析浓度都为1mol/L 时(或氧化型和还原型的分析浓度之比为1)的电位,称为条件电位。 10.7.什么是电极的极化?什么是超电位? 答:电极的极化:当有较大电流通过电池时,电极电位 将偏离可逆平衡电位,或者当电极电位改变较大而电流改变较小的现象称为极化。 超电位:由于极化,使实际电位和可逆电位之间存在差异,此差异即为超电位η。 10.8.电化学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分类是什么? 答:特点:(1)灵敏度、准确度高,选择性好 (2)电化学仪器装置较为简单,操作方便 (3)应用广泛

仪器分析实验室建设汇总

仪器分析实验室建设 一仪器分析实验室原有条件 仪器分析实验室在过去多年建设的基础上,98年按教育厅合格实验室的要求,开展了合格实验室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充实了部分仪器设备,改善实验条件,增加实验项目和增加仪器设备配套台数,改善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条件,同时通过加强管理,实现管理规范化,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别是对药品、仪器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生均实验面积达 2.4m2、/人。能开出教学计划要求的全部实验。此外,还可以对外进行分析检测服务,开展相关科研项目。实验室具有实验仪器84台套,实验面积517平方米,设备总值约22万元。 原有仪器分析实验室情况 二、仪器分析实验室近期建设情况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已有20年的办学历史。经二十年的建设,环境工程专业已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合理,双师型比例达60%。在教学改革,科研及对外技术服务,教材编写,实验室建设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培养了大量的毕业生,他们在我省基层环保单位,已成为技术和管理骨干,受到广泛好评。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目前为国家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为建设试点专业,教育部资助125万元专项经费。上述资金到位后,环境工程实验室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加强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化学实验室获省教育厅高校“双基合格实验室”为契机,学校加大了对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扩展实验室面积,并拨出专项资金约13万元进行维修。现专业实验室面积约1200平方米,新增仪器设备已于2002年5月到位并投入使用。 仪器分析实验室新增仪器设备如下表 日本岛津AA—68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是当今世界上技术先进,性能优良的大型仪器。氢化物发生器的配置更扩大了检测的范围,可检测浓度为PPb 级的包括Na、Mg、Zn、Fe、Al、Cu、Pb、Cd、As等各种金属元素。 TRACE GC2000气相色谱是由Thermo Finnigan生产的新一代产品,该仪器配置了FID、ECD、NPD三个检测器可分析烷烃、苯、含氯有机物、农残等多种物质的含量。 日本岛津UV-2401紫外分光光度仪采用了双光速技术,该仪器使用范围广,稳定性好,可检测吸收峰在110-900纳米内的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通过对扫描

上海理工大学2020《仪器分析》考研

上海理工大学2020《仪器分析》考研大纲和参考 书目 考研大纲频道为大家提供上海理工大学2019《仪器分析》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上海理工大学2019《仪器分析》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 《仪器分析》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 参考书:《仪器分析》,方惠群等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章绪论 主要内容: 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 仪器分析方法分类 分析仪器的组成 要求: 理解仪器分析特点和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之间密切关系。 了解仪器分析中各种分析方法和专用仪器以及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了解仪器分析的分类和分析仪器的组成 第2xx电化学分析概论 主要内容: 电化学分析方法及其分类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

能斯特方程 标准电极电位和条件电位 电极的种类 电极-溶液界面的传质过程 xx定律 要求: 掌握表示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的能斯特方程 理解条件电位的意义 了解电极的类型,能斯特表达式 掌握xx定律 第3xx电位分析法 主要内容: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及响应机理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特性参数:能斯特响应,线性范围,检测下限,响应时间,内阻,稳定性 电位分析方法:电位法,电位滴定法 电位分析法的应用 要求: 了解各离子选择电极的能斯特表达式 掌握离子选择电极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掌握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特性

掌握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了解电位分析法的应用 第4xx色谱分析法 主要内容: 色谱法及其分类,色谱流出曲线及常用术语 色谱分析基本原理:分配过程,保留值,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影响谱带展宽的因素,分离度,基本分离方程 要求: 了解色谱法及其分类 理解混合物中各组分种色谱柱内得到分离的原因 理解柱效率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理解速率理论方程对实际分离的指导意义 掌握分离度的计算及其影响分离度的重要色谱参数 第5章气相色谱分析法 主要内容: 气相色谱法及其特点 气相色谱仪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 填充柱气相色谱固定相 开管柱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90142110 课程类型:必修课 英文名称: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程类型:基础方向课 学时:64学时讲课学时:60学时 学分:4学分 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化学专业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计算机 执笔人:刁春鹏审定人:张金萍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要求 仪器分析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利用较特殊的仪器,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形态分析及结构分析。它具有测定快速、灵敏、准确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它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仪器分析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常用的主要仪器分析方法,介绍这些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典型仪器的结构与性质,利用这些仪器完成定性、定量、定结构的分析任务,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和更好的指导工农业生产打下牢固的基础。 仪器分析是建立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物理学及计算机基础上的后续课程,它为后续课和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它是许多学科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测试手段,并在提高人才素质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重点介绍光谱、电化学和色谱三大块和质谱法的内容。 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分子发光分析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位分析法,极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和质谱分析法等。 了解仪器的结构及常用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学会使用一些仪器。 要求学生初步具有根据分析的目的、要求和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以解决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了解一些仪器分析方法和技能在实际中的应用,为后续课的学习及今后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与其他课程关系 仪器分析是建立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物理学及计算机基础上的后续课程,用到先修课的一些基础知识。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第1章绪论 学时:2

各类仪器分析实验室要求

各类仪器分析实验室要求 气相色谱分析室主要是对容易转化为气态而不分解的液态有机化合物及气态样品的分析。仪器设备主要有气相色谱仪,具有计算机控制系统及数据处理系统,自动化程度很高,对有机化合物具有高效的分离能力,所用载气主要有:H2、N2、Ar、He、CO2等。但对高沸点化合物,难挥发的及热不稳定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高聚物的分离却无能为力。要求局部排风及避免阳光直射在仪器上,避免影响电路系统正常工作的电场及磁场存在,一般设计:仪器台(应离墙以便仪器维修)、万向排气罩、电脑台(一般在仪器台旁配置)、边台、洗涤台、试剂柜等 液相色谱分析室主要体现在高效率分离,对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分离制取纯净化合物,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仪器设备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仪,适宜于高沸点化合物、难挥发化合物、热不稳定化合物、离子化合物、高聚物等,弥补气相色谱仪的不足。环境和实验室基础装备设计要求与气相色谙室相近。 质谱分析室主要是对纯有机物的定性分析,实现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式、分子结构的测定,分析样品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主要设备有质谱仪、气-质联用仪。质谱仪是利用电磁学的原理,使物质的离子按照基特征的质荷比(即质量m与电荷e之比—m/e)来进行分离并进行质谱分析的仪器,缺点是对复杂有机混合物的分离无能为力。气相色谱分离效率高,定量分析简便的特点,结合质谱仪灵敏度高,定性分析能力强的特点,两种仪器联用为气-质联用仪。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分析质量和效率。质谱仪可能有汞蒸汽逸出,要考虑局部排风。 光谱分析室主要是根据物质对光具有吸收、散射的物理特征及发射光的物理特性,在分析化学领域建立化学分析。主要的仪器是原子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X射线荧光仪、红外光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LCP)

仪器分析部分考研题汇总

仪器分析部分考研题汇总 光分析试题 原子发射 1.(南开大学2004)多选题射频区的电子能量相当于(BD ) A、核能级的跃迁 B、核自旋能级的跃迁 C、内层电子的跃迁 D、电子自旋能级的跃迁 2.(南开大学2004)根据光谱选律,下列四种跃迁中,32S1/2-32P1/2、32D5/2-32P1/2、32D5/2-32P3/2、 32P1/2-32D3/2、能产生跃迁的有 3.(中国药科大学2001)钠原子的基态能级用光谱项32S1/2表示,其含义是( C ) A、n=3,S=0,L=0,J=0 B、n=3,S=1/2,L=1,J=1/2 C、n=3,S=1/2,L=0,J=1/2 D、n=3,S=0,L=0,J=1/2 4.(南开大学2004)多选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增大暗箱物镜焦距产生的结果是(AC) A、使光栅摄谱仪线色散率增大 B、使摄谱仪分辨率增大 C、使光栅摄谱仪倒线色散率减小 D、使光栅摄谱仪线色散率减小 5.(南开大学2004)发射光谱分析法的定量关系式,内标 法定量关系式。 6.(南开大学2000)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使用光源的主要目的是 ,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使用光源的主要目的是。 7.(华东理工1999)简要叙述原子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依据。

原子吸收 8.(南开2000)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中,影响吸收峰变宽的主要原因是。 9.(南开2004)原子光谱线的洛伦兹变宽是由那种原因引起的。 10.(南开200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要求光源发射线半宽度吸收线半宽度,且发射 线与吸收线完全一致。 11.(中国要科大学2001)采用峰值吸收系数的方法来代替测量积分吸收系数的方法,必须满足 下列那些条件(CD) A、发射线轮廓小于吸收线轮廓 B、发射线轮廓大于吸收线轮廓 C、发射线中心频率与吸收线中心频率重合 D、发射线半宽度小于吸收线半宽度 12.(南开1999)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光源进行调制的目的是, 一般采用的调制方法是。 13.(华东理工2002)火焰原子吸收测定时,原子化温度对测量的影响是:温度过低,则 ;温度过高,则。 14.(南开2000)不能使用石墨炉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量的主要元素是 ,这主要是由于。 15.(南开2004)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产生背景吸收的原因是和。 16.(南开1999)简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较高浓度时工作曲线变弯曲的主要原因。 17.(南开1999)原子荧光光谱仪的主要组成是 。 18.(南开2004)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三者的共同之处 19.(中国药科大学)名词解释(1999)Absorbance (2001)跨越 (2002)吸收线的半宽度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本课程是为化学系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化学主干基础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化学与相关学科研究中所必需的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基础原理和分析方法,理解各种分析与检测技术的特征与技术要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科学研究的技能并具备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掌握原子和分子光谱产生的原理,了解原子吸收、原子发射、原子荧光以及分子吸收、分子荧光与磷光、拉曼光谱分析方法以及仪器的原理及应用; 2.掌握核磁共振与质谱分析的原理、了解仪器的原理与应用、学会图谱解析的一般方法; 3.掌握混合物中各种分子分离的方法、原理与仪器。了解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与毛细管电动色谱的仪器原理及应用; 4.掌握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5.了解分析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如表面分析技术,原子力显微技术)以及在相关学科的分析测试中的应用。 课程的内容、结构、知识点、课时等方面的组织安排: 一、课程的内容、结构和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仪器分析的内容和分类,仪器分析的方法特点,仪器分析在科研和生产中的应用,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原子吸收光谱 1、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概述; 2、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 3、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结构(锐线光源;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石墨炉原子化、低温原子化;单色器、检测器); 4、干扰及其消除(化学干扰、物理干扰、电离干扰、光谱干扰;背景干扰及其消除-氘灯扣背景、塞曼扣背景、自吸扣背景); 5、原子荧光分析法(原子荧光类型、分析原理、仪器、应用); 6、原子吸收限制及发展前景。 第三章原子发射光谱 1、原子发射光谱概述; 2、原子发射光谱理论基础(原子发射光谱的定性基础、原子发射光谱的定量基础); 3、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器(光源-火焰、电弧、火花、ICP;分光器;检测器-感光板、PMT、CCD); 4、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定量分析); 5、原子发射光谱的干扰及其消除。 第四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1、分子光谱分析方法概论; 2、分子光谱,分子结构与吸收光谱特征的关系; 3、吸收定律朗伯-比尔定律的内容,比耳定律的要求,比耳定律的适用性;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光源,分光器,吸收池,检测器,工作过程,仪器校正; 5、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其它应用; 6、分光光度测定方法介绍差示分光光度法,导数分光光度法,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动力学分光光度法,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反射光谱法,光声光谱法。 第五章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分析法 1、光致发光的光物理过程电子自旋,单线态和三线态,光致发光的光物理过程; 2、发光参数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寿命,发光量子产率; 3、发光与物质结构的关系分子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简答题答案

一章1、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分为哪几类?它们的原理是什么? 答:○1分为电化学分析法、光分析法、色谱分析法 ○2原理: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待测组分在溶液中的电化学分析性质进行分析测定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 光分析法:是利用待测组分的光学性质进行分析测定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 色谱分析法:是利用物质中的各组分在互不相容的两相中吸附、分配、离子交换、排斥渗透等方面的分离分析测定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 一章2、仪器分析有哪些特点? 答:优点:○1灵敏度高、○2炒作简单、○3自动化程度高、○4试样用量少、○5应用广泛 缺点:价格昂贵、准确度不高 一章3、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怎样? 答:○1电化学分析方面在生物传感器和微电极应用具有广泛前景 ○2光学分析法方面光导纤维化学传感器探头在临床分析、环境监测 ○3色谱分析法对样品的连续分析研究活跃,毛细管区带电泳技术在生物分析及生命科学领域的应景。 ○4计算机的应用使仪器分析具有智能性。 二章1、单独一个电极的电极电位能否直接测定,怎样才能测定? 单独一个电极的电极电位不能直接测定,必须与另一支电位恒定的参比电极同插入测定试液中组成化学电池,通过测量电动势来间接测指示电极电位。 二章2、何谓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各有什么作用? ○1指示电极:电极电位随待测离子活度变化而变化的电极,能指示被测离子活度; ○2参比电极:电位恒定的电极,测量电池电动势,计算电极电位的基准。 二章3、测量溶液PH的离子选择性电极是哪种类型?简述它的作用原理及应用情况。 ○1作用原理:玻璃电极先经过水化的过程,水化时吸收水分,在膜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水化凝胶层,该层面上Na+点位几乎全被H+所替代。当水化凝胶层与溶液接触时,由于凝胶层表面上的H+浓度与溶液中的H+浓度不相等,便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迁移,当达到平衡时,产生电位差,由于膜外侧溶液的H+浓度与膜内溶液的H+浓度不同,则内外膜相界电位也不相等,这样跨玻璃膜产生电位差,即膜电位(4膜=4外—4内) ○2应用情况:最早的的离子选择性电极,是电位法测定PH的最常用的指示电极。 二章4、图示并说明电位滴定法及各类永停滴定法如何确定滴定终点 三章1、简述光的基本性质及其表征? ○1光的基本性质:波动性、粒子性。 ○2表征:A波动性:电磁辐射的传播以及反射、衍射、散射、干涉等现象。 B粒子性: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吸收和发射现象时,物质吸收或发射的辐射能量是不连续的能量微粒。 三章2、简述光分析法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利用光谱学的原理和实验方法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称为光谱分析法 ○2分类:光谱分析法主要可分为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原子光谱又可分为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 分子光谱又可分为分子吸收光谱、分子发射光谱。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设计

仪器分析 专业名称;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课程学分:5 总学时:90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一、课程定位 为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应检验工的岗位需求,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分析的方法,熟练使用分析仪器,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选择分析方法,解决相应问题,具备从事轻化产品检验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轻工产品和化工产品的检验和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它以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及物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是下一步进行顶岗实习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检验工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本课程倡导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其总体设计思路是,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具体实训项目为线索来进行,项目如下:纯碱中微量铁测定、废液中Co2+和Cr3+检测、水中苯酚含量分析、自来水中钙含量测定、水中铜含量分析、洗发水pH值的测定、牙膏中氟含量检验、废液中I-和Cl-的分析、白酒中杂醇油的测定、乙醇中微量水分析、西瓜中多糖的测定以及茶叶中咖啡因的分析等。这些项目包含了仪器分析类型:可见光光度法、紫外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位分析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了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比较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及外标法

[精品]研究生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和简答的部分不标准答案呵呵.doc

红色字迹标出的都没找到谁会一定不吝赐教啊呵呵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14分) 1、(红外光谱分析中的)特征频率 答:处于不同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学基团它们化学键的振动频率总是出现在比较窄的范围内,这些振动频率成为特征频率。 2、(质谱分析中的)分子离子峰 答:由于分子失去一个电子而产生离了,在质谱图上的峰成为 0 3、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 答:核自旋量子数I/O的原子核在磁场中产生核日旋能量分裂,形成不同的能级,在射频辐射的作用下,可使特定结构环境中的原子核实现共振跃迁,记录发生共振时的信号位置与强度,得XMR谱 4、(波谱分析中的)环加双键(r+db) 不饱和度亦称为分了中的环氧双键数 5、(色谱分析中的)标准加入回收 标准加入法,我的理解就是先测试一系列浓度的标品溶液,得到标准曲线,然后测试祥品溶液例如是测得样品浓度100mg/ml,然后加入已知浓度的标准品溶液例如100mg/ml到这个样品溶液中(当然总浓度还是在曲线范围内),然后测试加入标品溶液后的浓度为 199mg/ml 6、(色谱分析中的)相对标准偏差与线性范围 答:相对标准偏差(RS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就是指:标准偏差-与测量结果算术平均值的比值 线性范围是指试样(或浓度)与信号之间保持线性关系的范围 7、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答:原子发射光谱法是是利用元素发射的特征谱线的位置和强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光学方法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请对电磁波的光谱区域(从长波到短波排列)进行划分,写出光谱区域的名称,并对由 此而派生出的在化学和化工上的分析方法进行简要介绍。答:电磁波: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凡是能够释出能量的物体,都会释出电磁波。正像人们一直生活在空气中而眼睛却看不见空气一?样,人们也看不见无处不在的电磁波。

仪器分析各章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问答题 1. 简述仪器分析法的特点。 第二章色谱分析法 1.塔板理论的要点与不足是什么? 2.速率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3.利用保留值定性的依据是什么? 4.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有什么优点? 5.色谱图上的色谱流出曲线可说明什么问题? 6.什么叫死时间?用什么样的样品测定? . 7.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还是扩散速率?为什么? 8.某一色谱柱从理论上计算得到的理论塔板数n很大,塔板高度H很小,但实际上柱效并不高,试分析原因。 9.某人制备了一根填充柱,用组分A和B为测试样品,测得该柱理论塔板数为4500,因而推断A和B在该柱上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分离,该人推断正确吗?简要说明理由。 10.色谱分析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哪几种?当样品中各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在组分中只需要定量其中几个组分时可选用哪种方法? 11.气相色谱仪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2.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结构分为几种?双柱双气路有何作用? 13.为什么载气需要净化?如何净化? 14.简述热导检测器的基本原理。 15.简述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6.影响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分别是如何影响的? 17.为什么常用气固色谱分离永久性气体? 18.对气相色谱的载体有哪些要求? 19.试比较红色载体和白色载体的特点。 20.对气相色谱的固定液有哪些要求? 21.固定液按极性大小如何分类?

22.如何选择固定液? 23.什么叫聚合物固定相?有何优点? 24.柱温对分离有何影响?柱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25.根据样品的沸点如何选择柱温、固定液用量和载体的种类? 26.毛细管色谱柱与填充柱相比有何特点? 27.为什么毛细管色谱系统要采用分流进样和尾吹装置? 28.在下列情况下色谱峰形将会怎样变化?(1)进样速度慢;(2)由于汽化室温度低,样品不能瞬间汽化;(3)增加柱温;(4)增大载气流速;(5)增加柱长;(6)固定相颗粒变粗。 29.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的沸点分别为40℃,62℃,77℃,试推测它们的混合物在阿皮松L柱上和在邻苯二甲酸二壬酯柱上的出峰顺序。 30.流动相为什么要预先脱气?常用的脱气方法有哪些? 31.高压输液泵应具备什么性能? 32.在HPLC中,对流动相的要求是什么? 33.何谓梯度洗脱?适用于哪些样品的分析?与程序升温有什么不同? 33.什么是化学键合固定相?化学键合相的特点有哪些? 34.反相键合相色谱法具有哪些优点? 35.为何高效液相色谱法一般采用全多孔微粒型固定相? 36.指出下列物质在正相色谱和在反相色谱中的洗脱顺序: 37.在硅胶柱上,用甲苯为流动相时,某物质的保留时间为28 min,若改用CCl4或CHCl3。为流动相,指出哪一种溶剂能减少该物质的保留时间? 第三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一、选择题 1.在光学分析法中, 采用钨灯作光源的是 ( ) (1)原子光谱 (2)分子光谱 (3)可见分子光谱 (4)红外光谱 2.可见光的能量应为 ( ) (1) 1.24×104~ 1.24×106eV (2) 1.43×102~ 71 eV (3) 6.2 ~ 3.1 eV (4) 3.1 ~ 1.65 eV 3.已知:h=6.63×10-34 J×s则波长为0.01nm的光子能量为 ( ) (1) 12.4 eV (2) 124 eV (3) 12.4×105eV (4) 0.124 eV 4..频率可用下列哪种方式表示(c------光速,λ---波长,б---波数() (1). б/c (2). cб(3).1/λ(4)、c/б5.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 (1). 频率(2).波长(3).波数(4).传播速度 6. 下列四个电磁波谱区中,请指出能量最小(),频率最小(),波数最大者(),波长最短者()

实验室设计规范(20200523203207)

实验室规划设计 实验室的建设,无论是新建、扩建、或是改建项目,它不单纯是选购合理的仪器设备,还要综 合考虑实验室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和平面设计,以及供电、供水、供气、通风、空气净化、安全措施、 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因此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现代实验室里,先进的 科学仪器和优越完善的实验室是提升现代化科技水平,促进科研成果增长的必备条件。“以人为本,人 与环境”己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课题。本着“安全、环保、实用、耐久、美观、经济、卓越、领先”, 的规划设计理念。规划设计主要分为七个方面:化验室设计要求、平面设计系统、单台结构功能设计系 统、供排水设计系统、电控系统、特殊气体配送系统、有害气体输出系统等六个方面。下面就按上述六 方面依次讲解。 一、化验室设计要求 根据化验任务需要,化验室有贵重的精密仪器和各种化学药品,其中包括易燃及腐蚀性药品。另 外,在操作过程中常产生有害的气体或蒸气。因此,对化验室的房屋结构、环境、室内设施等有其特殊 的要求,在筹建新化验室或改建原有化验室时都应考虑。 化验室用房大致分为三类:精密仪器实验室、化学分析实验室、辅助室(办公室、储藏室、钢瓶 室等)。 化验室要求远离灰尘、烟雾、噪音和震动源的环境中,因此化验室不应建在交通要道、锅炉房、 机房及生产车间近旁(车间化验室除外)。为保持良好的气象条件,一般应为南北方向。 1. 精密仪器室 精密仪器室要求具有防火、防震、防电磁干扰、防噪音、防潮、防腐蚀、防尘、防有害气体侵入 的功能,室温尽可能保持恒定。为保持一般仪器良好的使用性能,温度应在15~30℃,有条件的最好控制在18~25℃。湿度在60%-70%,需要恒温的仪器室可装双层门窗及空调装置。 仪器室可用水磨石地或防静电地板,不推荐使用地毯,因地毯易积聚灰尘,还会产生静电、大型 精密仪器室的供电电压应稳定,一般允许电压波动范围为±10%。必要时要配备附属设备(如稳压电源等)。为保证供电不间断,可采用双电源供电。应设计有专用地线,接地极电阻小于4Ω。 气相色谱室及原子吸收分析室因要用到高压钢瓶,最好设在就近室为能建钢瓶室(方向朝北)的 位置。放仪器用的实验台与墙距离500mm,以便于操作与维修,室内有有良好的通风,原子吸收仪器上方 设局部排气罩。 微型计算机和微机控制的精密仪器对供电电压和频率有一定要求。为防止电压瞬变、瞬时停电、 电压不足等影响仪器动作,可根据需要选用不间断电源(UPS)。 在设计专用的仪器分析室的同时,就近配套设计相应的化学处理室,这在保护仪器和加强管理上 是非常必要的。 2. 化学分析室 在化学分析室中进行样品的化学处理和分析测定,工作中常使用一些小型的电器设备及各种化学 试剂,如操作不慎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针对这些使用特点,在化学分析室设计上应注意以下要求:(1)建筑要求化验室的建筑应耐火或用不易燃的材料建成,隔断和顶棚也要考虑到防火性能。可采用水磨石地面,窗户要能防尘,室内采光要好,门应向外开,大实验室应设两个出口,以利于发生 意外时人员的撤离。 (2)供水和排水供水要保证必须的水压、水质、和水量以满足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的需要,室内 总阀门应设在易操作的显著位置,下水道应采用耐酸碱腐蚀的材料,地面应有地漏。 (3)通风设施由于化验工作中常常会产生有毒或易燃的气体,因此化验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 件,通风设施一般有3种: ①全室通风采用排气扇或通风竖井,换气次数一般为5次/时。 ②局部排气罩一般安装在大型仪器发生有害气体部位的上方。在教学实验室中产生有害气体的上方,设置局部排气罩以减少室内空气的污染。 ③通风柜这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局部排风设备。内有加热源、水源、照明等装置。可采用防

仪器分析总结习题 1

第一章气象色谱法 1. 死时间tM 2. 保留时间tR 3. 调整保留时间t'R 4. 死体积VM 5. 保留体积VR 6. 调整保留体积 7.相对保留值γ21 8.标准偏差σ 9.半峰宽度 Y1/2 10.峰底宽度Y 1、若一个溶质的分配比为,计算它在色谱柱流动相中的质量分数(%) 2、在一根色谱柱上分离苯和甲苯,保留时间分别为和,死时间为1min,问:甲苯停留在固定相中的时间是苯的几倍? 甲苯的分配系数是苯的几倍? (3,3) )150sA的保留时间(4,死时间为30s,求组分3、某色谱条件下,组分A的分配比为4、下列哪些参数改变会引起相对保留值变化? A、柱长 B、相比 C、柱温 D、流动相流速 5、在气液色谱中,下列变化对溶质的保留体 积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A、改变载气流速 B、改变固定液化学性质 C、增加柱温 D、增加柱长 E、增加固定液的量 例1 已知某组分峰Y=40s,tR=400s。计算理论塔板数n。 t40022R n?16()?16()?1600例2 已知一根1米长的色谱柱,neff=1600块,组份A在柱上的调整保留时间为100s,理40Y'Lt Heff峰的半峰宽和。试求A2R?n)H?5.54(有效有效nY21/有效要达到完全分离,100秒,在一定条件下,例3 两个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85秒和,

柱长是多少?R= 即。计算需要多少块有效塔板。若填充柱的塔板高度为 cm2,1= 100 / 85 = γ解: 2,1 -1) ]2 2,1 / (γγ n有效 = 16R2 [ = 16×× / ) 2 (块) = 1547 = 155 cm × = 1547有效H有效· = n有效 L. 即柱长为米时,两组分可以得到完全分离。为记录得到如图的色谱图。图中横坐标l1和2 例2 有一根1m长的柱子,分离组 分 度,的分离笔走纸距离。若欲得到 R= 有效塔板数应为多少?色谱 柱要加到多长?1 的相对保留值r2,解:先求出组分2对组分 1tR2=17min, Y2=1min, (1)从图中可以看出, n = 16(tR2/Y2)2 =4624 所以; tM = 17-1 = 16min R2=tR2 –) t'R1= tR1- tM =14-1=13min t'(2R1=16/13 'α = t'R2/t (3)相对保留值neff=16(t'R2/Y)2=4096 Heff=L/neff=3/4096 ×(3/4096)[(16/13)/(16/13-1)]2 式据公:L=16R2 Heff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 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

二、任课教师简介 曾凡刚,教授,对仪器分析教学已有20多年的教学经验,能跟上现代各种仪器发展的步伐。 三、课程简介 课程梗概: 仪器分析课程适合于我校环境学院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化学分析理论知识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核心课。其任务是依据物质的物理及物理化学性质,采用精密仪器设备得到分析数据,鉴定物质体系的化学组成、测 定其中有关成分的含量和确定体系中物质的结构和形态,即要解决物质定性和定量问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的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各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分析的基本过程。 3.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各类分析仪器、分析方法及发展趋势,为今后的工作及更深一步地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课程特点: 仪器分析需要一定的大学分析化学,大学物理等课程的基础。 四、学习要求与建议 包括预习、复习、课堂讨论(或实验(实践)操作)、课外交流、作业和文献阅读等自主学习、课堂(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纪律、课程考核等方面的要求与建议。 五、教学进度、内容和要求 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

1.掌握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的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各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分析的基本过程。 3.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各类分析仪器、分析方法及发展趋势,为今后的工作及更深一步地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仪器分析概论 必读文献:《仪器分析》,北京大学仪器分析编写组,北京大学出版社《环境仪器分析》,环境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仪器分析》,朱明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仪器分析》,方慧群等编,科学出版社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必读文献:《仪器分析》,北京大学仪器分析编写组,北京大学出版社《环境仪器分析》,环境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仪器分析》,朱明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仪器分析》,方慧群等编,科学出版社 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必读文献:《仪器分析》,北京大学仪器分析编写组,北京大学出版社《环境仪器分析》,环境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仪器分析》,朱明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仪器分析》,方慧群等编,科学出版社 第四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必读文献:《仪器分析》,北京大学仪器分析编写组,北京大学出版社《环境仪器分析》,环境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仪器分析》,朱明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仪器分析》,方慧群等编,科学出版社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2013

分析科学与分析技术实验(二)
试用教程
(第二版)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 仪器分析实验室
2013 年 1 月

目 录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实验七 实验八 实验九 实验十 盐酸与醋酸混合液的电导滴定(实验楼 D-304)……….………..…… 3 电位法测定水中氯离子的含量(实验楼 D-304)…………………….. 7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水中微量氟(实验楼 D-304)……………….. 12 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镉(实验楼 D-304)………………………………15 荧光法测定维生素 B2 的含量(实验楼 D-310).....……………..…..… 19 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及定量分析(实验楼 D-320)………………….. 23 高效液相色谱基本参数设定及定量分析(实验楼 D-318)…..……… 26 气相色谱法基本参数测定及定量分析(实验楼 D-312)…………….. 30 原子吸收法(石墨炉法)测定废水中的铜(实验楼 D-308)……..…. 33 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的测绘(实验楼 D-208)…………………...…… 37
实验十一 核磁共振波谱测定化学位移及自旋耦合常数(实验楼 D-316)……...41
2

实验一
盐酸与醋酸混合液的电导滴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溶液电导(率)的基本概念,电导(率)测定的原理及其应用。 2、掌握 DDS-11AT 数字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电解质溶液中, 带电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做有规则的移动, 从而传递电荷, 使溶液具有导电作用。 其导电能力的强弱称为电导 G, 单位为西门子, 以 S 表示。 因为电导是电阻的倒数,所以,只要测出溶液的电阻值,便可知道其电导。 故采用两个电极插入溶液中,以测出两极间的电阻值 R。当温度一定时,根据欧 姆定律,R 与两极间距离 L(cm)成正比,与电极的截面积 A(cm2)成反比: R = 1/G = ρL/A ρ——电阻率,Ω·cm 当电极固定不变,A 与 L 也固定不变时,L/A 为常数,以 J 表示: 即 J = L /A J——电极常数,cm-1 由(1)、(2)式得: G = l/(ρJ) ……………………(3) ……………………(2) ……………………(1)
因为电导是电阻的倒数,电导率是电阻率的倒数,所以 K = 1/ρ K——电导率,S/cm 由(3) 、 (4)式得: K = G·J …………………… (5) …………………… (4)
当电极常数已知,则通过(5)式,可以将测得的电导值换算为电导率,这 也就是电导率仪的工作原理。 单位换算关系:1 S/cm = 103 mS/cm = 106 μS/cm 本实验以标准 NaOH 溶液滴定盐酸和醋酸的混合溶液。在滴定过程中,因 为溶液中迁移率较大的 H+被加入的 OH-中和,而代替它的是迁移率较小的 Na+ 离子和难以电离的水,因此溶液的电导(率)不断降低,直到 HCl 完全被中和
3

考研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概述

仪器分析概述 1物理分析:根据被测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与组分的关系,不经化学反应直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Eg:光谱分析法 2 物理化学分析:根据被测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的某种物理性质与组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Eg:电位分析法、比色法 3仪器分析:由于进行物理和物理化学分析时,大都需要精密仪器,故这类分析方法又称为~ 仪器分析的特点:灵敏、快速、微量、准确 仪器分析法包括:光学分析、光谱分析、质谱分析、色谱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 电化学分析 1)分类:电导分析、电位分析、电解分析、伏安法 2)电位分析和电解分析是利用被测物质在溶液中进行电化学反应,检测所产生的电位或电量变化,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属于物理化学分析方法 3)电导分析法:是测量溶液的导电性能进行定量分析的,并未发生电化学反应。属于物理分析方法 (2)光学分析:分为非光谱法和光谱法两大类 1)非光谱法(一般光学分析法):检测被测物质的某种物理光学性质,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的方法Eg:折射法、旋光法、元二色散法及浊度法 2)光谱法:利用物质的光谱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 1)按物质能级跃迁的方向:吸收光谱法、发射光谱法 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波谱法 发射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荧光分光光度法 2)按能级跃迁类型:电子光谱、振动光谱、转动光谱 )按发射或吸收辐射线的波长顺序:γ射线、X射线、紫外、可见、红外光谱法、微波法、电子自旋共振波谱 法、核磁共振波谱法 4)按被测物质对辐射吸收的检测方法的差别:吸收光谱、共振波谱法 (在明背景下检测吸收暗线或是在暗背景下检测共振明线) 5)按被测物质粒子的类型:原子光谱、分子光谱、核磁共振波谱 (3)色谱分析 色谱分析法:按物质在固定相与流动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别而进行分离、分析的方法 1)按流动相的分子聚集状态: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 )按分离原理:吸附、分配、空间排斥、离子交换、亲合色谱法、手性色谱法 )按操作形式:柱色谱法、平板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逆流分配法 4)液相色谱法按固定相的性能、流动相输送压力及是否具有在线监测装置等分为:经典、高效液相色谱法(4)质谱分析 质谱分析法:利用物质的质谱(相对强度-质核比)进行成分与结构分析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