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2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2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2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考试分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制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距今1万年前后,人类历史实现了第

一次伟大的经济革命。这场“革命”是

A 采集渔猎

B 打制石器

C 人工取火

D 农业耕作

2.“光荣属于罗马”代表了西方人对古罗

马无法释怀的感念。罗马为世人留下的

“光荣”遗产是

A 民主政治

B 法治精神

C 军事征服

D 哲学思想

3.8世纪上半叶,促进西欧封建制度发展,

加速自由农民农奴化进程的是

A 采邑改革

B 城市复兴

C 庄园解体

D 商品经济发展

4.“重商主义”、“君主专制”、“人文主义”这些概念反映了西欧哪一时期的特征?

A 6~8世纪

B 11~12世纪

C 15~16世纪

D 17~18世纪

5.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就必须了解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下列符合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的艺术品是6.商朝历史较夏朝更为可信,最主要的依据是

A 神化传说

B 甲骨卜辞

C 史籍记载

D 口述史料

7.“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卷首的这句话体现了作者

A 天命史观

B 循环史观

C 英雄史观

D 进步史观

8.中国历史上不讲血统、不论功绩、不重门第的选才用人制度是

A 世袭制

B 军功爵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9.自唐以来长盛不衰、历代开放的港口是

A 广州

B 泉州

C 福州

D 厦门

10.古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不断加强,其中设置驻藏大臣的朝代是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清朝

1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制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这一条文出自

A 《权力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法国民法典》

12.“公民”、“平等”、“博爱”、“左翼”、“右翼”等这一系列新的词汇最早出现于法国

A 等级君主制时期

B 波旁王朝时期

C 大革命时期

D 巴黎公社时期

13.下表所示城市、人口的发展变化,最可能发生在近代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俄国

14.19世纪60年代,有人形容俄国农民“腰杆挺乐,面貌表情,步履姿势,一切都变了。”这是因为

A 沙皇统治结束

B 农奴制被废除

C 十月革命发生

D 俄国退出一战

15.下列科技发明中,哪一项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A 火车

B 汽船

C 飞机

D

宇宙飞船

16.下面这幅漫画讽刺了

A 绥靖政策

B 均势政策

C 铁血政策

D 集体安全政策

17.列强势力最早深入到长江流域是在签订了哪个不平等条约之后?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8.“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何人之口?

A 林则徐

B 李鸿章

C 康有为

D 孙中山

19.“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这“一举”是指

A 义和团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

20.某同学收集整理了上述资料。如果给其添加一个主题,应是 A 国民革命风起云涌 B 十年内战烽火连天 C 八年抗日浴血奋战 D 解放战争胜利在望

21.建国以来实现由“大乱”到“大治”的重大会议是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二大

22.新中国成立后,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的农村经济改革是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4.充分彰显中国顺应全球化潮流的外交成就是

A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 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D 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25.阅读下列欧洲一体化进程示意图,其中“?”处应填上

A 法德和解

B 市场统一

C 资源共享

D 主权让渡

25.一战以来国际格局出现了三次演变。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

B 雅尔塔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C 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

D 雅尔塔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共70分)

(一)史料的辨别

史料时历史的遗存,也是历史研究的中介。以下是一组有关社会生活的史料,请以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6分)

智者箴言引领着人类的思想。请将下列思想家与其言论相匹配。(6分)

(三)文明的分布

地理空间是人类活动的舞台。下列地图中的数字,标识了这一区域中诸多文明的发源地。请根据数字写出相应的文明名称。(任意写出三项即可)(6分)

(四)现代化历程

历史的本质是在实践上刻录下它演进的踪迹。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大事年表。(6分)

(五)中央机构的演变

中国古代中央机构几经嬗变,其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十分明显。观察下列中央机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2分)

(1)写出与图示相对应的朝代名称,说明判断理由。(6分)

(2)以上中央机构的调整经历了哪两个阶段?其发展趋势是什么?(6分)

(六)走出困境

20世纪30年代,西方面临着一场新的挑战。(12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西方社会出现了怎样的困境。(2分)

(2)写出材料二种采取A、B两类措施的典型西方国家,并指出其造成的结果。(6分)(3)这两种摆脱困境的不同道路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七)视角的转换

历史事实是既定的,但是看待历史的角度则可以是变化和多样的。(10分)

视角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

视角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1)按照视角一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事件做出较高的评价?(举两例)(4分)

(2)按照视角二,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6分)

(八)文明的交流

古往今来,一些杰出人物的活动促进了各地区文明的交流,如张骞出使西域,马克·波罗把中国介绍给西方,利玛窦把西方介绍给中国,严复以译述警世……

以上述交往为例,谈谈中西文明交流对于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12分)

(要求:观点明确,用史实阐述;不少于300—4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