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多样的风俗》教学设计4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多样的风俗》教学设计4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多样的风俗》教学设计4

(冀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引以为荣的家乡

4.多样的风俗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主义亲怀。

2.通过对家乡文化,风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3.了解家乡的文化、习俗以及家乡最著名的事物

二、导入新课

我们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学多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有些应该大力弘扬有些是不健康的应该制止。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那些应弘扬那些应破除哪些?

三、教授新课

1.xx杂技

图中是三副杂技演员正在进行表演和举办国际杂技艺术节的照片。杂技演员在国际比赛中多次获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使我们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所以要大力弘扬。

2.民俗展览

图中上二副为唐山的皮影,唐山被成为“皮影之乡”皮影从制作工艺到演出技艺都独一无二。

下三副图,1.为河北棒子传统剧目《花为媒》2.是耍狮子3.是家乡汇演以节目单为底衬,反映戏剧演出的剧目众多。

3.家乡的骄傲

有我们河北人都喜爱的梆子、“太极之乡”永年、“武术之乡”沧州、“石雕之乡”曲阳、保定的铁球、面酱、春不老。

4.自己动手

剪窗花的步骤:1.画好图形2.剪好图样。过年过喜事贴窗花显着喜庆、热闹。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剪剪看看。

中国结有很多种编制方法,每一种都有很深的寓意。它们代表着祥和、团结、幸福、快乐、万事如意。

5.移风易俗树新风

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延续着许多风俗习惯,有些是积极向上的,有些是封建迷信不健康的内容,让学生判断四副图中那些是不健康的饿迷信活动。

6.农村婚俗的变化

书中短文表现了现代农村婚俗的变化,从以前向男方索要各种各样的彩礼,到现在陪送致富的项目,结合本县、外县不同婚俗让学生了解家乡风俗习惯上还有那些变化。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课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知道那些是越来越富有民族的文化传统,那些是封建迷信,让学生从小有一定的分辨能力。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一) (100分钟完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 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以()为核心、促进()的综合课程。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 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 4、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 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目标,以()为基础,注重学生在()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6、《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例外领域:()、()、()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严重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7、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 8、《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为学生()、()、(),成为具有()、()、优良的行为习惯和()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9、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式采用()()的评价,老师可根据详尽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与()等方式进行评价。 10、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法有()()()()()。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品德课程的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家长以及其它有关人员的参与。()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应全部量化。() 3、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盛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遇教育于活动之中。() 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优良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5、品德与社会评价的根源目的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价,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三、简答题:(共24分)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6分)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是什么?(6分) 3、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建议包括哪五个方面?(10分) 4、品德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有哪些?(8分) 四、论述:(15分) 品德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附参考答案: 一1、学生生活 、螺旋上升 、学生社会性发展 2、综合性 、实践性

冀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复习题(含答案)

冀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复习题(含答案)

冀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练习题 第一单元绚丽多彩的世界 第1课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 一、填空 *1、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最早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着古老的中华民族文明。 2、冲积平原适宜于(农业生产)。 3、稻谷出土于(河姆渡)遗址,粟和储存粟的陶罐出土于(半坡)遗址。 4、早期人类(大河流域) 繁衍生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走出(洞穴),开始了(村落)定居生活。 *5、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金属器皿)的广泛使用、(城市)的相继出现、(国家)的产生,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6、最著名的青铜器是中国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7、古代印度人耕作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是最早种植(棉花)的地区。 8、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 9、(中国)是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10、古代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 11、除了四大文明古国之外,世界上还有(印地安文明)及(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和古罗马,其中印地安文明是以(农业文明)开始的。 12、我国的汉字不仅中国人使用,而且影响了一些东方国家,如(朝鲜)、(日本),日本文字中至今还借用中国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 13、(文字)在文明的积累和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的汉字是至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文字能这样青春常在,经久不衰。 *14、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中,汉字是其中之一。 *15、(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文字。 *16、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在为祖先感到自豪的同时,也要时刻记住;文明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创造)。 二、回答 1、为什么文明古国都产生与大河流域? 答:由于河流周期性泛滥,河谷及入海口处日积月累,沉积了厚厚的沃土,适于农业生产,勤劳智慧的人们在这冲积平原上发展灌溉农业把大河流域建成了粮仓,在大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着古老的文明,所以说文明古国都产生于大河流域。 2、统一文字的演化和简化,对推动社会文明有什么作用? 答:文字统一使不同地区的人们更容易交流,文字的简化使人们更便于使用文字,这对推动社会文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第2课浓缩人类文明的经典工程 一、填空 1、秦始皇统一国家后,为了抵御北方(匈奴)南下扰民,曾派大将(蒙恬)率大军讨伐,收复了大片土地。* 2、为了长久防范和抵御匈奴,秦始皇下令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3、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南倚郦山,北临渭水。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全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美丽富饶的家乡 1 可爱的家乡 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活动使学生对家乡的经济文化和自然风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2、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形成必要的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及学习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老师:我们这节课继续简单认识一下我们的家乡。 二、讲授新课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六页,谁愿意到前面来分别代表不同地点的家乡人,讲讲家乡的故事吧! 老师:下面我们重点学习了解家乡的名胜、山水,讲我们河北家乡的故事。“讲家乡的故事”(板书) 老师: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四页,去图中找一找,我省都有哪些名胜。然后说一说。 学生:同学们热烈讨论。 老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好多名胜风景区:如秦皇岛的北戴河海滨;承德、张家口的坝上草原;承德的避暑山庄;石家庄赵县的赵州桥;还有保定的白洋淀等等。你都去过哪些景区呢?有什么感受呢?给同学们讲一讲。

老师:下面大家把你自己知道的家乡名称的由来,给同学们说说吧! 老师:这些是我省(大家乡)的一些风景名胜,下面大家一起来说一说:自己的村、镇、县(小家乡)等的风景名胜,好吗? 学生:好,同学们积极发言。 老师:有的同学所在村镇,可能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但只要是我们喜欢的,受当地人喜爱的景色就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互相讨论 老师:我们的家乡多么可爱!多么美丽!大家是不是该赞美一下我们美丽的家乡呢?大家打开课本第九页,大家看一看图中小朋友这篇作文。 学生:读作文 最后,让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如:诗歌、舞蹈、画画等形式赞美自己的家乡。)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介绍、交流了家乡的风景名胜、历史等,使大家对大家乡、小家乡、小小家乡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让我们热爱家乡,为长大后建设好家乡而努力学习吧!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思品冀教版教案

第一课愉快的暑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暑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感受是很深的。 2.引导学生交流暑期有趣的事情和内心感受,自己设计展示方案,展示自己的暑假作品,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交流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积累生活体验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品味暑假生活带来的快乐。 2.对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充满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交流暑期有趣的事情和内心感受。 教学难点 通过暑期趣事的交流,让学生品味暑假生活带来的快乐,使他们对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充满信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暑假结束了,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大家暑假过的好吗? 学生:(略) 老师:大家在暑假经历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学生:(略) 老师: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谈一谈你在暑假经历的趣事和感受。(过渡)

【讲授新课】 一、暑假的趣事和感受(板书) (一)暑假的趣事(板书) 老师: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二页,我们认真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学生:(略) 老师:图中的同学们正在交流他们在暑期经历的趣事。让我们也来谈谈你所经历的趣事吧! (让同学们自由结组,进行交流。) 学生:(略) 老师:大家都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找几个同学来说一说。 学生:(略) (还可让同学们欣赏视频“暑期参观”、“暑期活动(一)”、“暑期活动(二)”、“暑期夏令营”;图片“安全伴我过暑假”、“好书伴我过暑假”、“暑假科普”、“快乐暑假”等。) 老师:暑假生活是那么的丰富多彩。在暑假经历的趣事中,我们肯定会有一些感受深刻的事情,我们先来看一看下面这个同学在暑假经历了什么趣事,他有什么感受?(过渡) (二)我的感受(板书)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三页,认真看一看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这个同学通过暑假和爷爷摘西瓜、卖西瓜,学到了什么?他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略) (还可给同学讲文本资源中“农村孩子如何过暑假”、“我的暑假生活”等知识。)老师:我们大家是不是也有令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呢?给大家说一说吧! 学生:(略)

最新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 (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三)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段话首先给课程定位,它开设的学段是中高年级,是在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基础之上,并与6-9年级的《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科相衔接。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分两部分,一是总目标,二是分目标。 《品德与社会》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它表明了课程的人文性和方向性。 分目标有三个方面:1、情感、态度、价值观 2、能力 3、知识 从以上的分目标看出,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相比,两课的共同点是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强调了德育的功能。 三、课程的基本思想 1、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现在课程设置是把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把品德课与生活课的综合,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这样做就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人们是为了生活(社会生活)而改善、提升社会的道德,培养、发展个体的品德,并不是为了道德而道德,同样,社会道德和个体品德的提高与发展也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生活才能完成。 2、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要回归生活,我们重视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这也是两门课程标准共同追求的一个基本理念。只有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才能做到有实效性、有针对性。另外要注意,课程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基础,但它不是学生生活的简单的“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它要高于生活,所设置的内容要从儿童生活中提取。 3、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以儿童自己的生活为课程基础,尊重儿童的生活。尊重儿童不仅是有效教育的必要条件,也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但是,尊重儿童也决不是对儿童听之任之。而是需要通过正确引导而达到对

冀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

冀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练习题 第一单元绚丽多彩的世界 第1课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 一、填空 *1、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最早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着古老的中华民族文明。 2、冲积平原适宜于(农业生产)。 3、稻谷出土于(河姆渡)遗址,粟和储存粟的陶罐出土于(半坡)遗址。 4、早期人类(大河流域) 繁衍生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走出(洞穴),开始了(村落)定居生活。 *5、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金属器皿)的广泛使用、(城市)的相继出现、(国家)的产生,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6、最著名的青铜器是中国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7、古代印度人耕作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是最早种植(棉花)的地区。 8、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 9、我国是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10、古代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 11、除了四大文明古国之外,世界上还有(印地安文明)及(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和古罗马,其中印地安文明是以(农业文明)开始的。 12、我国的汉字不仅中国人使用,而且影响了一些东方国家,如朝鲜、日本,日本文字中至今还借用中国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 13、(文字)在文明的积累和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的汉字是至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文字能这样青春常在,经久不衰。 *14、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中,汉字是其中之一。 *15、(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文字。 *16、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在为祖先感到自豪的同时,

也要时刻记住;文明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创造)。 二、回答 1、为什么文明古国都产生与大河流域? 答:由于河流周期性泛滥,河谷及入海口处日积月累,沉积了厚厚的沃土,适于农业生产,勤劳智慧的人们在这冲积平原上发展灌溉农业把大河流域建成了粮仓,在大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着古老的文明,所以说文明古国都产生于大河流域。 2、统一文字的演化和简化,对推动社会文明有什么作用? 答:文字统一使不同地区的人们更容易交流,文字的简化使人们更便于使用文字,这对推动社会文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第2课浓缩人类文明的经典工程 一、填空 1、秦始皇统一国家后,为了抵御北方(匈奴)南下扰民,曾派大将(蒙恬)率大军讨伐,收复了大片土地。 *2、为了长久防范和抵御匈奴,秦始皇下令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3、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南倚郦山,北临渭水。 4、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从未中断过,历史上(各朝各代),(各民族人民)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5、祖国大地上的古建筑比比皆是,它们展现着文明古国的(辉煌历史),见证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6、建筑水平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古老的建筑不仅体现了历史的沧桑岁月,而且体现了人类的(文明智慧)和(巧夺天工)的艺术创造。 *7、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象征,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距今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它集中体现了古代(埃及人民)的知识和智慧,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了许多令人深思的奥秘。 *8、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因像中国汉字的“金”字而得名,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国王(胡夫)的金字塔。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1、为校园画张像 ●教学设计思路 课本上的该部分内容比较简单,连贯性差,本教学设计相应进行了充实、由于就是假期后的第一堂课,学生的心还没有完全收回到学习上来,本教学设计就从学生们的寒假生活入手,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解决了俯视与俯视图的问题,并过渡到第1课的学习上来、从国华的来信,引发学生的思考,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怎样才能让远方的亲戚与朋友瞧到我们美丽的校园"并得出"画图就是介绍学校环境的方法之一"的结论、第二课时主要安排了户外写生课,走出教室前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就是点睛之笔、第三课时,主要围绕"怎样将画好的图拼起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讨论与动手活动,向学生初步介绍了实景图与平面图,平面图与地图的区别,并为下节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本教学设计恰到好处的解决了假期后学生注意力分散的问题,虽然安排为三课时,但就是过渡的地方都比较出彩,一气呵成,很好的完成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但就是,由于各地学生素质存在一定差别,教师可灵活利用该教学设计,对于课时,重难点以及深度做出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合理安排、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俯视与平面图的概念、 2、画图就是介绍学校环境的方法之一、 3、了解实景图与平面图,平面图与地图的区别、 4、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合作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小组分工合作画学校的景观图并进行正确的组合、 2、初步了解画平面图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的学习精神、 2、培养讲纪律,讲安全,分工合作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画图就是介绍学习环境的方法之一、 2、小组分工合作画学校的景观图、 (二)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什么就是俯视图,会瞧俯视图、 2、对景观图进行正确的组合、 ●教学方法 合作式探究学习法,讨论法,课堂外活动法、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等、 (二)素材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小杯子以及相关文本与图片素材,学生准备画图所用相关工具、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一课时】 (课堂导入) 现实生活导入法、 师:同学们,寒假结束了,大家玩得都开心不请同学们说一说,您就是怎样渡过寒假的,都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生:(介绍寒假生活) 师:同学们的寒假生活都很丰富多彩,这段生活都就是围绕着家展开的,这么长时间我们没有回学校了,同学们有没有忘记我们的美丽校园呀还记得我们的校园里都有哪些漂亮的风景不 生:(介绍校园风景)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新学期开始了,首先让我们来好好的认识我们美丽的校园!(过渡) (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页,说一说从这张图中您瞧到了什么 生:(略) 师:这就是一幅向阳小学的图片,从图中我们可以瞧到校园都有哪些建筑与设施,还瞧到了小学生们在做各种好玩的游戏、我们就是不就是已经把学校的风景都瞧到了呀! 生:就是、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 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以()为核心、促进()的综合课程。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 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 )。 4、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 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目标,以()为基础,注重学生在()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6、《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 ()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重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7、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 ()。

8、《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为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9、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式采用()()的评价,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与()等方式进行评价。 10、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法有()()() ()()。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品德课程的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家长以及其它有关人员的参与。 ()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应全部量化。() 3、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遇教育于活动之中。 () 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5、品德与社会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价,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三、简答题:(共24分)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 (1)公民到了入学的年龄,便享有(教育)的权利。 (2)歌曲《春天的故事》提到的老人是我国卓越的领导人(邓小平)。 (3)大家为了目标齐心协力做事,这叫(合作)。 (4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故乡是希腊,它每4年举行一次,2008年的奥运会举办地是(北京)。 (5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6)常说的“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 (7)我国第一个核电站是(秦山核电站)。 1、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先后建立了五个经济特区,其中最大的经济特区是(C ) A深圳特区B珠海 C 海南 D 汕头 2、我国是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C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A 第一 B 第二 C 第三 3、中国飞天第一人是( A ) A 杨利伟 B 华罗庚 C 刘翔 4、2008年的奥运会的吉祥物是( D ) A 熊猫 B 孔雀 C 牡丹 D 福娃 5、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播放的音乐是( B ) A 《二泉映月》 B 《东方红》 C 《梁山伯与祝英台》 6、(B )被称为“东方之珠” A北京 B 香港C澳门 D 广东 7、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B ) A 1996年10月 B 1964年10月 C 1965年10月 8、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是( A ) A 三峡水电站 B 二滩水电站 C 小浪底水电站 9、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 C ) A 周恩来 B 江泽民 C 邓小平 D 温家宝 10、2003年10月15日( A )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A 中国神舟5号 B 中国神舟6号 判断 1、竞争需要合作,合作中存在竞争。() 2、联合国是一世界性的组织。() 3、我国淡水资源居世界第四位,所以我国并不缺水。() 4、21世纪全球变暖,将进一步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更频繁。() 5、只要是可再生资源是可以无节制地使用。() (1)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答: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这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愿望。 (2)请说一说奥运会会标五连环象征意义? 答:奥运会会标五环相连象征着全世界人民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1、应知道的节日纪念日:妇女节、植树节、国庆节、教师节、建军节、元旦节。 2、21世纪要求我们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一代新人。毛泽东说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天涯若比邻 教材教法 冀教版

(冀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教法 第二单元缩短时空的通信 第二课天涯若比邻 一、课本内容安排的依据 (一)学生面临的问题 学生要通过现代通信带给人们生活的巨大变化,感受社会的巨大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体验生活与通信的关系。 (二)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活动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式,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置的。 二、本课内容结构分析 (一)本课内容结构分析 这一课分为天涯若比邻和通信改变我们的生活两个部分。 1.天涯若比邻 第37页的图片是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本图是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现代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第38页的图片,反映居住在山村里的一家人收看电视的情景。中间是一幅微波站分布图,在全国各地象征性地标有卫星接受器,每个卫星接受器都有线段相连,此图是给学生一种感性的认识,力求将“微波接力通信”图示化、形象化。 2.通信改变我们的生活 第39页的图片,表现的是爷爷小时候,人们靠锣声传递信息,遇到急事发电报要跑很远的路,说明那时候通信方式的不便和落后 第40页的图片,表现的是爸爸小时候,已经用电话来传递消息,人们获得信息的速度快了,因此避免了很多损失。但是不管在农村还是城市,人们的通信方式仍然比较落后,例如挨家挨户用喇叭送信,街道的传呼电话等。 第41页的图片,讲述了一个农家通电话的故事,表现了通信事业发展后,农民发家致富的喜悦心情。 第42页的图片,反映了现代的通信方式。用电子邮件传递信息,从传真中获取信息。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家乡是养育我们的摇篮,是我们生活、生长的地方,是祖国的一部分。古今中外的爱国人士,无不对自己的家乡怀有真挚而深厚的感情,他们由对家乡山山水水的爱到寻根求源,进而对自己的祖国表现出深沉的爱。教育小学生从家乡开始,逐渐扩展到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符合情感的迁移和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这一认识规律的。所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位置、名胜、四季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是达到学生爱国的一条必由之路。 三、整体教学建议

最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 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以()为核心、促进()的综合课程。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 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 )。 4、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 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目标,以()为基础,注重学生在()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6、《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重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7、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 8、《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为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9、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式采用()()的评价,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与()等方式进行评价。 10、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法有()()()()()。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品德课程的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家长以及其它有关人员的参与。()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应全部量化。() 3、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遇教育于活动之中。() 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5、品德与社会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价,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冀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练习

第一课历史悠久的家乡 一、填空 1、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太行山(),历史上俗称“()”。 2、2000多年前山西就有了“()”的称呼。 3、“女娲补天”的神话起源于()。 4、山西省总面积为()万平方千米,人口()万人,除汉族外还有()、()、()、()、()等45个少数民族。 5、山西省的省会在()。 6、山西省是()的发祥地之一。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曾经生活在山西()一带。中国远古的三大伟人()、()、(),读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 7、传说中的()一生节俭、()品德高尚、()治理洪水。 8、山西省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他们是中华民族的()。 9、平遥古城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也是唯一被列入()的中国汉民族古城。 10、应县木塔是一座全国规模()、年代()的木塔。 11、被誉为建筑史上奇迹的悬空寺,位于()省浑源县。悬空寺建在()天险的悬崖峭壁之上,诗人()在此留下“壮观”二字。 12、中国三大石窟群指()、()、()。 13、云冈石窟位于()省北部,至今已有()年的历史。这里最大的佛像高(),最小的只有()。 14、山西省的()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15、永乐宫位于山西省()县城北的龙泉村,修建于元代,前后历时()多年。 16、被称为华夏第一民宅的是位于山西省灵石县的()。 17、尧、舜、禹曾建都在山西()一带、至今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留有许多尧、舜、禹的传说和名胜古迹。 二、列举题:你的家乡有哪些名胜古迹? 第二课革命精神照后人 一、填空 1、刘胡兰生于山西省()县()村。 2、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刘胡兰题写了“()”的题词,并号召全国人民学习()的英雄事迹。 3、我国的国歌是()。 4、你看过的反映少年儿童英雄事迹的影片有()、()等。 二、列举题:家乡境内的革命纪念地。 第三课值得骄傲的家乡人 一、填空 1、从古至今,中华民族英才代出。我的家乡山西古有史学家()、戏剧家()、文学家();今有抗日民将()、劳动模范()…… 2、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不但是杰出的()家,还是()学家和()学家。 3、祖冲之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比欧洲早了约()年;他还编制了当时非常先进的(),为我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者,杰出的()运动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之一。 5、()年10月,俄国爆发了社会主义革命。 6、()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李大钊是主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7、()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8、焦裕禄被群众誉为“()”,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至今仍鼓舞着家乡人民勤劳致富奔小康。 9、家乡自古多()之士,历史上曾涌现出无数(),他们的事迹传送千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各行各业的(),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默默地奉献着,他们同样是(),值得我们尊敬。 10、名言“人生之最高理想,在求达于真理。”是()说的。 二、回答 1、祖冲之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我们应该向焦裕禄同志学习什么?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单元知识要点说明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单元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锦绣中华在我心中 1、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高耸入云的(山脉),雄伟壮丽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还有起伏和缓的(丘陵),各种地形齐全,为我国(农、林、牧、副、渔)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2、中国地形国上标有不同的颜色。西南部(粉红色)地区,海拔大约是(2000~3000米);中部和北部的(土黄色)地区,海拔大约是(1000~2000米);东部(绿色)地区,海拔大约是(500米以下)。 3、看图并编出顺口溜来记忆地图上的各种地形(蓝水绿平原,沙漠黑点连成片,棕色本是最高处,白色终年冰雪寒)。 4、在我国,山地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与山地相比,我国的平原较少,只占全国总面积的(12%)。我国人口多,平原少,耕地十分有限,所以,我们要特别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5、1991年6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 6、我国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大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准尔盆地)、(柴达木盆地)、(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7、(西双版纳)是一个春夏秋冬不分明的地方,这里长夏无冬,一年都是繁花似锦、激流飞瀑的热带风光。它是我国第二大(橡胶生产)基地,是闻名全国的(普洱茶)的故乡,被称为(“热带植物王国”)。还有药材之乡的美称。 8、(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它的自然环境主要特征是(天高地寒),冬季(严寒),夏季(凉爽)。 9、(糌粑)是藏族人民喜欢的主食。 10、藏族人民喜欢穿长袍,腰系腰带,头戴皮帽,脚蹬高靴,以抵御寒冷。又因为青藏高原气温日变化很大,早晚很冷,中午比较热,所以着装便于穿、脱,以适应气温的变化。 11、东北地区的(大、小兴安岭)被称为我国的“森林宝库”,这里树种丰富,有(针叶)树和(落叶)树,(红松)是主要的树种。(红松)高大挺拔,针叶常绿,树龄长达百年,被称为“树木之王”。茂密的森林从远处看就像是绿色的海洋,人们称之为东北林海。 13、保护动植物的感人事迹:畔的女大学生(徐秀娟),毕业后立志回家养鹤,后来,为了救一只陷在泥潭里的(小丹顶鹤),她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人们把她奉为(丹顶鹤的保护天使)。 14、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不会盖房子,“穴居野处,构木为巢”。传说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教给人们(“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实际上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它凝聚着(中华民族许多代人)的聪明才智。 15、不同地域的居民都有各自的特点,它们与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6、在我国各地,至今还保存着许多著名的老房子,如的乔家大院。这些房子的价值和意义是:(①可以研究当时的民间建筑,对建筑学是个活教材;②可以研究当时的民风民俗,了解社会风俗的变化;③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17、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利用黄土直立不易坍塌的特点,挖窑洞居住,既省工省料,又冬暖夏凉,窑洞“冬暖夏凉”的原因是:(①它有一个厚厚的用土覆盖的“屋顶”,可以保温也能隔热,犹如空调;②窑洞里气温变化总是落后于外界气温变化,而且温差变化不大)。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解读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解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设计制定的.它的总体设计思想集中反映在课程标准中.今天我共谈了六个问题:课程背景分析,课程性质分析,设计理念诠释和设计思路说明,内容标准解读,课程实施建议。 课程背景分析 这一问题只是在课程标准“前言”的开头部分简要的提出.因为,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也是这门课程设计的背景,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有相同之处,这里不再作重复,然而这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它的开设有其特殊背景,需要在学习课程标准时首先学习才能正确掌握课程标准的精神. 时代要求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时代已经进入了21世纪,德育逐渐成为全世界教育关注的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人类如何共处,民族如何共处,国家如何共处,人与自然如何共处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学会共处,“学会关心”是21世纪各国教育专家的共同口号,而这正是在新的世纪里对人的思想和社会性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一个道德教育问题.各国都在研究和加强德育,只是有的不叫“道德教育”,而称“品行教育”或“品质教育”.我国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加快素质教育步伐的时候,也十分强调改进和加强德育,认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江泽民)“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灵魂”(李岚清). 建国以来,我国一贯重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并在1981年开设小学德育课程---(思想品德)课,20多年来,这门课在教材教材建设和教法改革上不断努力,对小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打下了初步基础,取得了教育成效.1992年起又在小学3-6年级开设了<社会>课,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社会知识和国情教育,并锻炼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两门课在加强小学德育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分科教育内容脱离小学生生活实际;两门学科之间在内容上又有许多交叉重复,《思想品德》可出现单纯品德教育,缺乏知识基础,存在概念化,简单化,成人化倾向;《社会》课又因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而忽略品德教育,二者均不利于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中,经过对广大的调查研究,经过专家的论证,提出了将原《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整合成一门综合课――《品德与社会》的设想。综合后的《品德与社会》课能体现原两门课的优势,使品德教育有个载体,使社会知识有了灵魂,有助于加强和改进小学教育。 2.综合课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儿童发展规律。这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过去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弊端,设置综合课程。课程综合化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各国逐渐流行起来的。因为,许多影响全球的问题(如环境,人口等)需要依靠学科联合起来综合解决,况且课程综合化符 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他们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实际的社会生活是综合的,人的知,情,意,行发展也是整体的。有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人际关系的丰富性,才能

冀教版六年级上期品德与社会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品社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绚丽多彩的世界 第一课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 1、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和()。 2、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最早就在()流域和()流域繁衍生息,创造着古老的中华文明。 3、()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青铜是红铜、()、铅的合金,质地比较坚硬。最著名的是中国的()和()。 5、()人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居民,发明了包括()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古印度还是()教的发源地。 6、()文明也是以农业文明开始的。()人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玉米的居民;()人在建筑上有很高的成就。 7、中国汉字经历了:()→金文→战国文字→小篆→()的进程。 第二课浓缩人类文明的经典工程 1、古代著名的建筑物:古希腊()卫城,古罗马圆形剧场,伊拉克(),印度()。 2、()是古埃及的象征,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3、()统一中国后,下令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4、()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位于陕西临潼县城东。 第三课大千世界,万种风情 1、1999年,世界人口达到()亿,世界人口按肤色分为()人种,()人种,()人种和黑色人种,()人种分布最广,亚洲为最大的黄色人种聚居区。 2、英国博物学家()创立了进化论,中国科学家()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是美国人,他因“我有一个梦”演讲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3、()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被称为“国中之国”,面积0.44平方千米,人口()多人。 4、世界的建筑各具特色:澳大利亚的(),美国的(),荷兰的()。 5、()是非洲一条古老的河流,加拿大()大瀑布是世界上著名的瀑布。 6、俗话说:入国问禁,入乡()。()见面行鞠躬礼,()通过拥抱互致问候,()见面是握手。 7、世界各地的爱好和习俗不同,()人酷爱乳制品和牛羊肉,阿拉伯人喜爱白色服装,()人乘坐狗拉的雪橇。()的鼓,()的足球,()的斗牛,维也纳的音乐会。 8、世界上的节日五彩缤纷,()的狂欢节,德国的啤酒节,()的樱花节,()的圣诞节和万圣节,()的春节。 第二单元日益繁荣的祖国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课可爱的家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看懂简单的位置图,认识家乡环境的基本特征,并理解这些环境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辨别方向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叹大自然的美丽,赞扬家乡秀美的山水,热爱家乡悠久的历史,积极参加了解家乡的各项活动。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位置、名胜、四季等。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 【课前准备】

.老师和学生分别准备中国政区拼图,课堂教学时使用 .学生收集一些在不同季节里做游戏活动的工具,以便 引起他们的美好回忆。并把这些工具展示给大家。 .课前收集一些相关图片、小故事、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宣传 【导入】 老师:同学们,新闻发布会开始:昨天晚上中国北京年的残奥 XX 会圆满闭幕,中国残奥运动员在残奥会上共获多少枚金牌?金牌总 数第几?奖牌总数第几? 学生: 老师:在残奥会上我们家乡残奥运动员取得了哪些成绩?请同 学们课下查找答案。 老师:我们这节课继续简单认识一下我们的家乡。 【讲授新课】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六页,谁愿意到前面来分别代表不同地 点的家乡人,讲讲家乡的故事吧! 学生: 老师:下面我们重点学习了解家乡的名胜、山水,讲我们河北 家乡的故事。“讲家乡的故事” 老师: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四页,去图中找一找,我省都有哪 些名胜。然后说一说。 学生: 老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好多名胜风景区:如秦皇岛 的北戴河海滨;承德、张家口的坝上草原;承德的避暑山庄; 石家庄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标解读12367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标解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设计制定的,它的总体设计思想集中反映在课程标准中,今天我共谈了六个问题:课程背景分析,课程性质分析,设计理念诠释和设计思路说明,内容标准解读,课程实施建议。 一、课程背景分析 这一问题只是在课程标准“前言”的开头部分简要的提出。因为,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也是这门课程设计的背景,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有相同之处,这里不再作重复,然而这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它的开设有其特殊背景,需要在学习课程标准时首先学习才能正确掌握课程标准的精神。 1、时代要求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时代已经进入了21世纪,德育逐渐成为全世界教育关注的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人类如何共处,民族如何共处,国家如何共处,人与自然如何共处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学会共处,“学会关心”是21世纪各国教育专家的共同口号,而这正是在新的世纪里对人的思想和社会性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一个道德教育问题。各国都在研究和加强德育,只是有的不叫“道德教育”,而称“品行教育”或“品质教育”。我国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加快素质教育步伐的时候,也十分强调改进和加强德育,认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江泽民)“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灵魂”(李岚清)。 建国以来,我国一贯重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并在1981年开设小学德育课程---(思想品德)课,20多年来,这门课在教材教材建设和教法改革上不断努力,对小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打下了初步基础,取得了教育成效。1992年起又在小学3-6年级开设了<社会>课,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社会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态度:通过向学生介绍医学、工业制造、音乐、数学、天文学、造纸术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制造,使学生对我国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从而真善美他们热爱祖国古代光辉辉煌的科技文化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鼓舞他们以后为继承和进展祖国悠久的文化做奉献。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医学、工业制造、音乐、数学、天文学在世界科学进展中的历史作用和重要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鼓舞学生学习古代科学家刻苦钻研和勇于制造的精神,培养学生爱科学、爱劳动、勤摸索、善动手的思想和适应。 能力:通过学生搜集和调查在代医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医学、数学和天文学等方面领先于世界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的观看想象能力。通过探究造纸术的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专门是秦汉时期在医学、音乐、天文学和数学及造纸技术方面的成就,明白神医扁鹊和华佗、张仲景等古代的医学家和他们的中医学,了解青铜器和工业制造、数学家祖冲之和圆周率、郭守敬和授时历、张衡和他发明的地动仪,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等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和科学成就,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是中国人民聪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和科学技术的进展所做出的庞大奉献。 学习预备 1.教师预备华佗像、五禽武功图和青铜器的图片如司母戊鼎、编钟等。 2.教师预备张衡像和地动仪的复原模型、震动示意图的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地动仪内部结构幻灯片。 3.教师预备医用针灸用品和一些中草药等。 4.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扁鹊、华佗、张仲景、张衡等古代闻名的医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等科学家的资料。 5.师生预备造纸的工具和原料。 教学过程 1.神医扁鹊和华佗再世 (1)生活导入,激发爱好 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家人或自己“吃中药”引入主题,利用学生已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