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概要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

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3.突出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特色,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按2010年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名城景观和园林绿化,提高能源、交通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4.确定城市发展规模,优化城市发展方向,积极主动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

5.协调市区内老城、经济开发区、新区合理发展的关系。调整城市中心区

的布局,加快新区建设,保证徐州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6.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出“两汉文化”的鲜明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城市周围山、水、林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山水园林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事业,采用先进的规划手段,使城市具有较强的现代感,成为一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极具活力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8.大力加强市域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域城镇建设的步伐。重视市区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9.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规划既要体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又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重视和突出对城市基本空间框架的建立,使本规划在规划期内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分阶段、分时序稳步实现徐州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地位和作用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年。

远期规划: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三)、规划区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徐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

徐州城市规划区(既徐州都市区),是以主城为核心,以中心城及外围城镇为主体,以绿色生态空间相隔离,以便捷的交通相联系的高度城市化地区。地域包括徐州市区行政管辖范围、铜山县行政管辖范围及睢宁县双沟镇。总面积3126平方公里。

(四)、城市发展目标

按照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至2020年,基本实现把徐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融合历史精华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发展目标。

到规划期末,城市综合实力水平居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其中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00亿元,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基本实现现代化。将徐州建成以工程机械、电子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化工、能源产业为依托的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以现代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五)、城市性质和城市发展规模

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生态旅游城市。

2020年,全市城镇总人口约1000万,城市化水平58%左右。

主城区城市人口2010年为156万,2020年为200万。

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2010年为151.40平方公里,人均97.10平方米;2020年为180平方公里,人均90平方米。

(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市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2010年,总人口约955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6%;2020年,总人口约1000万,城市化水平58%左右。

以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为节点,快速交通体系为依托,市域城镇空间总体上形成:“一个都市区、一条城镇发展轴和三条城镇联系通道的“K”字形区域城镇空间结构。”一个都市区指徐州市区和铜山县,城镇发展轴指徐连城镇聚合轴徐州段,城镇联系通道指徐丰、徐沛、徐睢城镇联系通道。

以徐州都市区为核心,构成徐州都市区、邳州市区、新沂市区、丰县城区、沛县城区、睢宁县城区六个中心城市发展区,形成徐州都市区——五县(市)城区——重点中心镇——一般镇的四级城镇体系结构。到2020年,全市形成1个特大城市,5个中等城市,65个小城镇(含徐州都市区内10个2.5万人左右的小城镇)。

(七)、徐州都市区规划

都市区城镇总规模及布局结构:2020年总人口约为38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00万。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铜山、利国、贾汪、大许、双沟、郑集为六个重点发展组团及柳新镇、青山泉镇、汴塘镇、大吴镇、茅村镇、大彭镇、汉王镇、三堡镇、棠张镇、张集镇十个镇适度发展的“众星拱月”的大都市空间结构。

都市区外围的五个重点组团及各个城镇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共同发挥中心城市的整体功能。铜山城区主要发展生活居住、公共服务以及高新技术、机械、食品和化工产业;利国主要发展采掘和冶金、机械加工、铸造业和旅游、贸易等产业;贾汪近期以能源、建材等资源型工业为主、远期以加工业为主,形成相对独立,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外围组团;大许利用其交通和用地优势,主要承担由徐州市主城区扩散出的二、三类工业;双沟由观音机场、房村和双沟镇组成,是培育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主要空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航空产业及相关产业、科研服务产业等,同时利用观音机场发展物流产业;郑集重点发展粮食加工业和粮食市场,促进商业规模化,形成农、工、贸协调发展。

结合徐州周围山川形胜,通过设置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控制区,构建“两湖、两轴、三区、四楔、六山、八水”的生态格局框架。利用原有的农田、河流及山体的整治改造,在城市组团之间建设组团隔离绿地,通过形成植物群落立体结构,营造一个生态效益高、景观效果好的城市中心隔离带景观。

构建完善的城乡空间布局结构,整合村镇建设用地,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严格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徐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护规划区内基本农田。

(八)、主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1、发展方向

规划期内主城区建设用地以向东和东南方向发展为主,控制向西北发展,严格限制向西南发展。

2、功能结构

主城区采取以老城区中心和徐州新区中心为“双心”,分别承担城市商业中心和城市行政、商务中心的职能;利用自然山体、河流、林地等绿色空间和铁路为自然边界,布局金山桥片区、坝山片区、翟山片区、九里山片区、城东新区等五个片区。

老城区是全市的商业、金融和旅游中心区。

徐州新区是徐州市的行政、商务中心区。

金山桥片区是徐州市重要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主要的工业区。

坝山片区主要以居住、教育科研为主的片区。

翟山片区主要以居住、教育科研为主的片区。

九里山片区是休闲旅游、居住、对外物资集散和工业的综合性片区。

城东新区是以发展规模工业、轻工业、出口加工业、仓储物流和居住的综合片区。

3、公共设施规划

市级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安排在徐州新区的大龙口水库东侧。

市级商业中心重点以老城区为主,老城区应结合旧城改造充实完善;在徐州新区建设市级商贸和金融中心,新区建设应按配套要求建设;同时在城东新区、金山桥片区、坝山片区、九里山片区各配置一处城市组团级的商业服务中心,作为城市中心的补充。

建立健全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三级文化设施。老城区的彭城广场周边和徐州新区规划建设徐州文化中心。

建设三大教育产业基地;重视继续再教育与成人教育,完善义务教育设施布局。

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使市区从现在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改变为二级。

以满足“全民健身计划”为目标,完善市、区级体育场馆的建设。

4、住宅建设规划

住宅建设原则应注重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贯彻新区建设与老城区改造相结合的方针,实行住宅小区化和小区规模化。新区的住宅建设要确保基础设施与商业、文化、教育、卫生等生活配套设施同步建设。

住区建设标准:以中档住宅为主,兼顾各种不同标准的住区建设,以满足不同居住需求,规划期末实现每户家庭拥有一套设施基本齐全、居住环境良好的住宅,人均居住用地面积26.80平方米以上。

5、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工业用地依托区位发展条件和优势,重点形成北部工业区、东部工业区和金山桥工业区,其他依托局部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发展少量的工业用地。

金山桥工业区:以金山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主要发展机械、医药、高新技术加工制造业等,同时接受主城区工业企业的转移。

城北工业园:以现状九里区和鼓楼区工业为依托,形成综合性的工业基地。

城东工业园区:依托港口,铁路和高速公路,发展以规模工业、轻工业、出口导向型和进口替代型产业为主的工业区。

仓储用地主要依托交通优势,结合工业用地布局规划,形成相对集中的仓储区。

6、绿地系统规划

徐州主城区绿地系统应充分利用周边山川形胜,以主城区边缘的生态用地为绿环,以组团隔离绿地构成楔形绿地,作为沟通城区绿地与外围生态环境的重要廊道,以故黄河及其周边的奎河、丁万河、荆马河、房亭河等水系作为串联主城区绿地的生态网络,形成以山体为骨架、河流道路为网络、单位附属绿地为基础、公园广场为点缀,点、线、面、环相结合的城乡—体化的绿地系统。

近期,绿化覆盖率达到33%、绿地率达到28%、人均公园绿地达到6平方米;远期,绿化覆盖率达到40%、绿地率达到35%、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0平方米。

(九)、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规划

徐州市是国家铁路重要枢纽。规划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线,并在徐州设站,建设陇海高速铁路线通道。规划建设徐沛铁路向北延伸与新兖线相连的铁路通道;建设徐州至济宁、枣庄和临沂的铁路通道。对陇海铁路和京沪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提高线路的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

以国家公路运输主通道为基础,形成十字加放射高速公路网络,大力发展高等级公路网,构建以市区为中心的城乡交通网络

徐州市到2020年规划形成“一个中心、两大通道、三片循环、四个出口”的水运格局。

徐州观音机场规划期内严格保护好机场净空及电磁环境,从严控制机场周边地区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设,根据航空市场的发展需求,适时增加航线、航班。

规划保留鲁宁输油管线通过徐州市过境。规划徐州市使用我国西部“西气东输”天然气资源。

2、城市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老城区以老城保护、云龙风景名胜区保护为主,以公共交通为主导交通方式;老城区与主城区各片区之间建立快速公共客运系统和快速道路系统;加强交通设施建设,采用“交通设施发展为先导”策略,促进城市新区开发和老城改造;建设与城市布局形态相协调的道路网络;在老城区向东、东南跨越铁路、河湖和山体的交通薄弱截面,提高现有通道道路等级,增加通道,以支持城市向东、东南发展的战略。

(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要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增强城市文化气息、提升城市艺术品位、体现历史与未来的共融,把徐州建设成为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南北交融的文化氛围、高品质文化气息的现代化大都市。

1、保护原则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必须继承和发扬历史文脉,保护名城特色,保护及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应注重区域整体风貌的保持与延续,以及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与生活环境的整治;对个体建筑的保护应依据保护等级、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明确保护要求,在保护范围内改建建筑物或者在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建筑物,应当符合有关

规定,不得破坏原有环境风貌。

2、保护的主要内容

独具特色的两汉文化与战争文化,城叠城与众多珍贵墓葬构成的丰富的地下文物埋藏,群山环保、两河交汇与云龙湖山点缀的自然环境,构成徐州的特色和必须保护与发掘的文化内涵。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包括物质形态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前者着重保护好现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文物保护单位52处,传统历史城区地下文物埋藏区和户部山历史街区与云龙山历史街区。后者着重继承和发扬优秀健康的地方传统文化、曲艺文化、民间工艺文化、徐州传统庙会、饮食文化、民间工艺等。

3、保护措施

根据国家及省市相关法律和法规,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按城市紫线规划。严格依法管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实施时,应尽快编制详细规划和相关规划,具体落实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整治要求,进一步确定环境协调区范围,制定对范围内建筑物的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体量、体形、色彩等具体要求。研究制定历史文化街区内的相关政策。

(十一)、主城区旅游发展规划

将徐州市建设成为以两汉文化、战争文化及云龙山水风光旅游资源为主体的,发展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为重点的,多元文化聚合型的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在规划期内开发四大旅游区,建成两大旅游服务基地和集散中心。根据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地域组合特征,规划东、南、北三个不同特色的旅游区,同时结合新区开发建设中心商务旅游区。在发展策略上,首先发展完善北部、南部旅游区,对东部旅游区,有限度地进行开发建设。

规划建成二个旅游接待基地和集散中心,即:云龙湖旅游基地和城东旅游基地。

(十二)、主城区旧城更新改造规划

强化老城区传统商业中心职能,形成兼有旅游、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型街区。

老城区以淮海路为东西向主轴,以南北向中山路、西二环路和复兴路为次轴,形成“鱼骨状”商业街区,节点位置形成徐州老城区的三大商业中心;在临近云龙湖北侧建立旅游商务中心。

老城区的更新改造应着力于老城区整体环境的改善和经济活力的增强。结合外迁污染工业和改造棚户危旧房区,提高老城区旅游娱乐、商业金融类用地比例,增强老城区发展活力;增加公共绿地,适当减少居住用地,疏解老城区人口,改善城市环境,重点建设两处市级公园和两条绿化带。调整路网布局,疏导内外交通,增加道路面积。

老城区更新改造必须保护老城区原有特色和两汉文化特征,保护历史风貌,保护以户部山传统民居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革命旧址与特色建筑。

(十三)、环境保护规划

根本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目标。

云龙风景名胜区、大洞山风景区、马陵山自然保护区环境空气质量近、远期均应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一级标准。徐州市区和铜山县除一类区以外的其他地区均应达到二级标准。

京杭大运河(徐州段)、丁万河、房亭河、徐洪河、云龙湖保持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III类水质标准;奎河、故黄河(市区段)、三八河等达到IV类水质标准,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市区内无劣于V类的水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确保地下水体不受污染

(十四)、环卫工程规划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垃圾收集容器化达100%,全面实行袋装化收集,对居民生活垃圾逐步实行分类收集;垃圾、粪便清运机械化程度达到100%,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达到80%;城市粪便纳入城市污水系统,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公厕总数达到国家标准,水冲化率达到100%,一、二类公厕达到100%。

人均日产垃圾量规划为1.0公斤,垃圾综合处理厂厂址确定在规划区西部的雁群,垃圾处理工艺近期采用卫生填埋法,远期采用焚烧方式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并考虑余热发电。

城市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和最终处置,由环卫部门统一管理。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处理,采取“谁生产,谁负责清运”的原则,没有运力的可委托环卫部门有偿代运。特种垃圾(如医院垃圾等有毒有害垃圾)必须单独收集、清运和处理。

(十五)、市政工程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2010年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400升/人·日,用水量62.4万立方米/日;2020年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450升/人·日,用水量90万立方米/日。

地下水:压缩中心老城区开采规模,今后主要开发张集水源地岩溶水,铜山新区开发三堡镇、汉王镇的岩溶水,并对主城区附近的新河矿、东北郊瓦庄矿井水进行综合利用。

地表水:城市地面水厂从微山湖和骆马湖取水,自备水源从京杭大运河、徐洪河取水。

2020年,主城区共有10座水厂,总供水规模为92万立方米/日。其中地下水厂8座,供水规模32万立方米/日;地面水厂2座,供水规模60万立方米/日。

主城区供水干管沿主要街道布置,全部连接成环,并覆盖城市周边的小城镇和农村,实现区域统一供水。

2、排水工程规划

老城区采用截流式雨污合流制,新区采用雨污分流制。

2010年,主城区及铜山新区污水量合计为53万吨/日,2020年为81万吨/日。

主城区划分为5个排水分区,共设6座污水处理厂。

主城区雨水分别汇入奎河、故黄河和大运河,形成三大排水系统。根据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布置雨水管网,部分地势低洼地区规划采用抬高室外地坪自排或建造泵站强排解决。

3、电力工程规划

电源:徐州电厂、彭城电厂、诧城电厂、贾汪电厂在现状基础上根据江苏省

电力产业布局调整以大代小、进行产业升级。

规划在徐州西北部郑集附近新建500KV郑集变,形成郑集变—任庄变—三堡变—郑集变的500KV高压环网。规划在邳州炮车镇新建500KV炮车变。

规划区共设220KV变电站15个,其中扩建、新建12个,预留用地2公顷/座。

规划区共设110KV变电站44个,预留用地5500㎡—10000㎡/座。

4、通信工程规划

主城区、五大组团的电话主线普及率:2010年分别为55—58%和50—52%,2020年分别为64—68%和60—62%。移动电话普及率,2010年达到70%,2020年达到80%。

规划在金山桥预留用地50亩建设新邮件处理中心。在新区规划建设邮件转运中心处。另在铜山新区,也规划建设邮件转运中心处。

规划建设广电综合中心大厦一处,集新闻、节目播出、有线网络、传输中心和行政办公为一体。

5、燃气工程规划

规划天然气分输站设在邳州;市区天然气门站布置在金山桥。主城区布置二座天然气储配站,各设3只1万M3高压球罐(1.0MPa),占地3万M2。一处设在城东天然气门站附近,另一处设在城徐州新区组团连霍高速公路南。

2010年,气化率98%,燃气用户69.55万户;2020年,气化率99%,燃气用户99万户。

6、供热工程规划

2010年,主城区热负荷预测为2300—2400t/h,2020年为4880—4950t/h。

主城区规划热电厂12个,南区、东南区、西区、北区、万寨(九里山北)、铜山、华美、坝山、徐州新区、城东各1个,金山桥2个。

近期,部分热电厂联网运行,远期,老城区十一个供热分区全部联网。

7、防洪工程规划

流域洪水:南四湖湖西大堤、郑集河南堤,2010年按照防御1957年型洪水治理,2020年维持不变。

故黄河2010年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2020年维持不变。云龙湖水库大坝的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标准,2000年一遇校核。山洪:2010年,山洪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2020年维持不变。排涝标准:市区骨干排水河道的排水标准,2010年为20年一遇标准,2020年维持不变。

8、防灾减灾规划

人防规划:规划建成市及区两级指挥通信工程和人防专业队工程、医疗救护工程、人员掩蔽工程和物资储备工程,形成现代化地下防护体系。达到战时留城人口人均人防工程1㎡的目标。

消防规划:适应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对消防安全保卫工作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特大城市消防安全保障体系。预防、遏制重大火灾,龙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不断提高城市全社会防御、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十六)、近期建设规划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主要是对城市近期内的发展方向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具体安排,为实现城市远期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1、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方向

以现状徐州老城区、金山桥片区和铜山新区为基础,逐步向东南和东部方向

发展,启动徐州新区建设,并以此形成组团发展的雏形,促进城市生长。控制新增土地供应,防止土地超前开发;合理编制土地出让年度计划,建立土地储备制度;规范国有土地交易市场,加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管理。近期以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156万人为目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51.4平方公里以内。

2、近期建设用地位置与范围

近期成片建设用地41.09平方公里,包括徐州新区12.42平方公里,金山桥开发区7.75平方公里,矿大科技园片4.68平方公里,九里工业区片2.37平方公里,九里区片2.59平方公里,坝山片3.15平方公里,马场湖片1.45平方公里、城东新区4.23平方公里。

3、近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资源的具体措施

尽快编制云龙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划定明确的风景名胜区范围线及核心景区范围线,理顺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内土地权属关系,严格保护景区用地,依法管理。对户部山历史街区建立严格的保护措施,对不同类型建筑开展有针对性地改造,编制户部山保护利用规划。开展风景名胜区及规划区内重要景物文物古迹、古树名木的调查和鉴定。

4、城市外围组团近期建设重点

加强对城市外围组团发展的引导,特别是贾汪近期以老矿为主中心,夏桥、新工区为副中心,向东、向南发展,形成南北相连,东西相接,三片联为一体的贾汪城区。重点抓好贾汪的产业结构调整,新建工业园区、海景工业区和扩建贾汪电厂,促进贾汪从资源型向加工型经济发展,提高贾汪综合发展的经济活力,改善城镇居住和设施条件。

(十七)、规划实施对策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树立城市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提高现代化大都市管理水平,发挥城市规划的导向作用。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城市总体一经批准,应及时编制或调整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并加强重要地区、重要路段城市设计。

3.继续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发挥政府实施规划的积极性;加强规划法制建设,提高规划的法律地位,强调依法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划管理法规体系。

4.拓展公众参与规划的渠道,实行政务公开,发挥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加大对违法建筑的整治。

5.研究完善城市规划实施机制,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促进规划的有序实施。

2003—2020年菏泽城区规划文档_含图_

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2009年09月28日来源:网络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突破菏泽”战略,并结合撤地设市后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整合区域空间资源,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2003年7月份以来,我市委托同济大学陈秉钊教授主持编制了《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于2004年2月和10月先后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纲要论证和专家评审,并通过《菏泽日报》、菏泽市城市规划展、市规划局规划网页、规划公示栏等形式进行了批前公示。2004年12月17日,菏泽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对《规划》进行了审议,并原则通过。2005年4月29日,省政府以鲁政字[2005]119号文件,对《规划》进行了批复。按照批复意见,2005年底,市规划局会同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组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并按法定程序进行了备案。 为提高公众的规划意识,将规划落到实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山东省建设厅关于全省城市规划行业推行“阳光规划”的意见》(鲁建发 [2002]12号)、《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城市规划建设项目审批的通知》(菏政发 [2003]26号)等规定,经市政府批准,现将《规划》再一次进行公示,请认真遵守并进行监督。 菏泽市规划局 二〇〇六年三月 第一章 城市现状概况 菏泽古称曹州,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下辖定陶、曹县、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东明八县和牡丹区、开发区,总面积为12228平方公里。 第二章 规划目标和期限 一、发展目标 把菏泽建设成为以能源化工和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撑,农业基础稳固、工业结构合理、商贸旅游繁荣、生活环境宜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三大基地”,即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全国重要的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的商贸流通基地。 二、规划期限 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03年——2020年。 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市域总人口及城市化水平预测 1、总人口预测 规划2010年菏泽市总人口为940万人,2020年总人口为1010万人。 2、城镇化水平预测 规划2010年菏泽市城镇人口330万人,城镇化水平35%;2020年城镇人口505万人,城镇化水平50%。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菏泽市的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分四个等级:市域中心城市、市域二级城市、重点建制镇、一般城镇。 2、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菏泽市的城镇职能分为四类:综合型、能源工业型、旅游商贸型、工业商贸型。 3、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以菏泽城区为中心,以定陶、巨野、曹县、郓城、东明、单县、鄄城、成武为二级城市,沿日东高速公路和新石铁路为东西发展轴,沿京九铁路为南北发展轴,辐射带动市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市域交通体系规划

2019-2020年整理徐州市城市总体计划(含计划总图)汇编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 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 奠定了基础。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 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 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 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 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 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3.突出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特色,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按 2010年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重视生态环 境保护、名城景观和园林绿化,提高能源、交通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创造良好的投 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4.确定城市发展规模,优化城市发展方向,积极主动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城市 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 5.协调市区内老城、经济开发区、新区合理发展的关系。调整城市中心区的布局, 加快新区建设,保证徐州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6.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出“两汉文化”的鲜明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城市周 围山、水、林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与自然有机统一 的山水园林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事业,采用先进的规划手段,使城市具有较强的 现代感,成为一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极具活力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8.大力加强市域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域城镇建设的步伐。重视市区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9.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规划既要体 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又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重视和突出对城市 基本空间框架的建立,使本规划在规划期内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分 阶段、分时序稳步实现徐州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地位和作用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 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年。 远期规划: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2020年九月整理).doc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修编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修编 有奖问卷调查 一、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了解程度及评价 1、您对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了解程度: A、了解 B、部分了解 C、仅听说过 D、一无所知 2、您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城市规划或城市建设的信息(可多选) A、报纸 B、电视 C、网站 D、政府文件 E、会议 F、从别人那里听说 G、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觉得近年来菏泽市城市建设怎么样? A、很好 B、较好 C、一般D较差E、很差 4、您对菏泽市的工业布局一一菏泽市城东工业园(菏泽市经济开发区)、菏泽高新区(牡丹工业园区)的看法是? A、合理 B、不合理,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不好说 5、在您日常出行、工作、生活中,与哪个城市联系较为紧密? A、济宁 B、济南 C、郑州 D、商丘 E、徐州 F、濮阳 G、开封 H、其他______________ 6您到这些城市的主要目的: A、工作需要 B、探亲访友 C、购物休闲 D、交通换乘 E、其他 7、您觉得菏泽城区应重点向哪个方向拓展? A、向东 B、向西 C、向北 D、向南 E、主要致力于现有建成区的提升改造 8、您认为菏泽目前旧城改造进行得如何?

9、您认为菏泽目前新区建设进行得如何? A、好 B、不好,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不好说 10、您认为目前菏泽市建设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多选,限选三项) A、大力发展工业 B、加快住宅建设 C、改善城市交通 D、增加各种公共服务设施 E、加快新区建设 F、加快老城区改造 G、增加城市绿地和广场等开敞空间H、保留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 I、保护生态环境J、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菏泽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看法 II、您认为近年来菏泽与鲁苏豫皖交界地区周边城市相比发展速度怎样? A、最快 B、较快 C、一般 D、较慢 12、您认为菏泽与鲁苏豫皖交界地区周边城市相比发展的优势有哪些?(可多选) A、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 B、全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发向上 C、石油化工基础较好 D、煤炭资源丰富 E、林业资源丰富 F、牡丹特色产业优势突出 G、农业基础较好 H、生态环境优越 I、城市建设品质较好J、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您对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有关 政策的了解程度: A、了解 B、部分了解 C、仅听说过 D、一无所知 14、您对巨野-东明产业长廊的了解程度: A、了解 B、部分了解 C、仅听说过 D、一无所知 15、您认为巨野-东明产业长廊有哪些优势(可多选): A、煤炭资源丰富 B、石油化工 C、交通便捷 D、产业基础较好 E、农林业资源丰富 F、现有城镇发展基础较好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

为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服务首都外事工作科学发展,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外事工作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特制定本纲要。 序言 首都外事人才是指在北京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领域,从事涉外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中方复合型人才。外事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积极推动力量。 长期以来,首都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在推动首都外事工作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首都日益增长的国际交往等方面做出了应有贡献。随着北京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活动日益增多,国际资源加速聚集,对首都外事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以下简称“五个之都”)的战略任务需要,首都外事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外事人才整体布局不够合理,数量、质量有待提高,优秀拔尖人才相对匮乏,专业结构有待改善;外事人才培养、选拔渠道不够畅通,人才发展和保障机制需要健全;外事人才工作政策措施不够系统完善;外事人才的成长环境有待优化。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开拓创新,着力打造一支相当规模的立场坚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复合型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开创首都外事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和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首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外事人才工作为国家外交大局服务、为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全集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3)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城市规划基础信息材料的收集、研判。 1、气象因素。气象因素对工业生产布局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无论是厂址的选择、广房的设计,还是原料储存、制造、产品保管和运输等个环节,都受温度、湿度、降水、风、日射等气象条件的影响。工业项目,尤其是有废气污染排放的工业项目要布局在城市的下风向。菏泽的主导风向是东南偏东。建议气象部门绘制菏泽市风向玫瑰图,市规划领导小组应仔细研判菏泽风向基础资料,吸收气象局相关专业人员参与规划工作。 2、人口资料。市区人口的准确资料也很重要。建议人口部门、统计部门提供准确的市区人口资料。 二、主城区发展突出特色-花城水邑。提出并广为宣传城市口号-“牡丹之都幸福菏泽”。城市的居住、办公、金融、文化区应布置在牡丹园周边,重点发展赵王河沿岸。打通城区三大水系-赵王河、环城河、万福河,使之具备游船通航条件,赵王河上下游打通,与洙赵新河相连,可以直通运河。既可以使水体流动,又可以打造“江北水乡”旅游品牌。以赵王河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契机,打造赵王河风情带。水是城市的灵魂,凌解放(笔名二月河)说“水不仅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范围内的经济问题,更是国 民经济之大要,是国家和人民所拥有的最宝贵的经济资源、社会生活资源、民生资源和文化发展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幸福指数最核心的要素。”

在g220、g 327、日南高速、日东高速围成的长方形区域内构筑新市区-菏东新区。自庞楼至金星庙村,沿河建设高标准双向8车道观光公路和观光步道。公园建设向张集村以东继续延伸。为带动新市区发展,市行政中心迁移至上海路与赵王河下游交汇处,赵王河以北,张油坊村附近,此处依托赵王河道,开掘大型湖泊至黄河路。市开发区行政中心迁移至万福河北庄庄村附近,带动铁路南区域发展。拉大城市框架,科学划分城市功能区。 大堤以内的老城区划为传统商贸区,突出老城传统特色。建议环城河以内区域统筹开发,建设曹州古城,发掘曹州古文化,汇聚非遗传承人,大力推出曹州古城游。西区-高新区重点发展三新产业“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 北区建设大学城,争取省教育厅支持,与省内各大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由各大高校在菏泽学院设立二级独立学院,扩大菏泽学院规模,建议菏泽学院更名为山东工业大学,提升办学档次。 市开发区黄河路以南,重点发展汽车产业园、纺织服装工业园、创意产业园。关停或搬迁所有化工项目至主城 区下风向-西北区吴店镇北。市开发区原则上不再上化工项目。确保主城区空气质量为良达300天以上的优良传统能继续发扬。统筹发展市域内纺织服装项目,能搬则搬,统一规划在开发区纺织服装工业园,形成规模化集约经营,因其劳动力密集特点,提升市开发区人气。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一、总则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 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 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

2018年徐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业发展与规划试卷与答案94分

徐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业发展与规划》试题及答案 是非题 1. 在实践活动中,兴趣能使人们工作目标明确,积极主动,从而能自觉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获取工作的最大成就,并能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 A对 B错 2. 人们能够积极地从事某方面的实践活动,是因为他们对这种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A对 B错 3. 职业兴趣测试测试是将个人兴趣与那些在某项工作中较成功的员工的兴趣进行比较。它是用于了解一个人的兴趣方向以及兴趣序列的一项测试。 A对 B错 4. 兴趣似乎在很长时期内是稳定的,并与某些领域的成功有关。但是兴趣不等于才能或能力。 A对 B错 5. 职业兴趣测试主要用于评议和职业的指导方面。 A对 B错 6. 在为自己做职业生涯规划之前,一定要清楚和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决定了哪些因

素对你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 A对 B错 7. 从社会角度看职业是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劳动者为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并获得相应的报酬。 A对 B错 8. 从国民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角度来看,职业是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操作的专门劳动岗位。 A对 B错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是我国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献。 A对 B错 10. 参照国际标准和方法,1986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首次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A对 B错 单选题 1. 职业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个人一生中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占主导地位。 A兴趣 B能力 C知识 D机遇

2. ()是心理测试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表明一个人最感兴趣的并最可能从中得到满足的工作是什么。 A兴趣测试 B职业兴趣测试 C职业发展测试 D发展测试 3. 1927年,()编制完成了第一个正式的职业兴趣量表。这是最早的职业兴趣测验。 A库德 B坎波尔 C霍兰德 D斯朗特 4. 1968年()主持了对斯朗特职业兴趣量表的修订工作,增加了基本兴趣量表和一般职业主题。 A库德 B坎波尔 C霍兰德 D弗洛伊德 5. ()是由在内容上具有相似性且在统计上具有高相关的题目组成,因此,这种量表属于同质性量表。 A一般职业主题量表 B基本兴趣量表 C职业兴趣量表 D管理指标量表 6. 俗话说,人各有志。这个志就是(),它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性和坚定性的职业选择的态度和行为,对一个人的职业目标和择业动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2008年,在四川省打造攀西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战略下,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提出“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城市发展战略。 本策划在“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战略指导下,着重盘点攀枝花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攀枝花的阳光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根据攀枝花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攀枝花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攀枝花;高标准地设计攀枝花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品味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一、战略统筹 (一)战略思路 “阳光与生态”是资源特点,并不是旅游产品。 目前全国主打阳光特质目的地有海口、日照、西昌、攀枝花,国际上较为著名的有加拿大的埃德蒙顿、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布里斯班,其中除埃德蒙顿、攀枝花、西昌外,其他均是滨海城市,阳光与沙滩、海水结合形成滨海度假类产品,埃德蒙顿的阳光旅游依托其区域中心城市的其他条件,并非核心吸引物,西昌目前在和攀枝花同在阳光的照耀下,攀枝花该何去何从?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我们回首攀枝花旅游发展历程,可以隐约看到一根主线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出来,这就是基于阳光生态下的健康生

活。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农作物茁壮成长,结出健康的果实;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成为国家级体育运动基地,锻炼健康的体魄; 因为有了阳光,成都的老人们来这里健康过冬; …… 健康,这个比阳光更稀缺的资源才是攀枝花旅游最宝贵的财富。 至此,攀枝花的阳光终于有了落脚点,从产品化的视角去审视健康主题,有着丰富而巨大的想象空间。 (二)战略定位 综合以上分析,对应潜在市场需求与战略导向,将攀枝花现有“中国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概念性定位解读为: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三)战略路径 通过综合的比选分析,确定攀枝花旅游在未来的3-5年时间内,明确围绕打造“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观光旅游为辅;以冬季旅游为突破,兼顾其他季节;面向全国塑造品牌,立足周边重点营销”的战略发展路径。 (四)战略目标 终极目标: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近期目标: 中国冬季旅游著名品牌

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调整商业结构,优化市场布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城市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特编制此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 2、《商务部关于印发〈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的通知》(商建发〔2004〕180号); 3、《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5]378号) 4、《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四川省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川办函[2005]176号); 5、《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五”及2010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川办发[2003]15号) ; 6、《攀枝花市十一五发展规划》; 7、《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 8、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 第三条规划的区域、范围。 规划的区域为攀枝花市中心城区,包括格里坪、河门口(清香坪)、陶家渡、弄弄坪、瓜子坪、炳草岗、金江及渡仁片区。 规划的范围是大型零售商店、批发市场、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基地。在空间上,重点规划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和专业特色商业街。 第四条规划期限。近期为2007年-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 第五条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和“四个倾力打造”的战略重点,不断改善城市商业服务功能,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加强对商业领域投资的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品味,扩大我市商业在川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城市规划基础信息材料的收集、研判。 1、气象因素。气象因素对工业生产布局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无论是厂址的选择、广房的设计,还是原料储存、制造、产品保管和运输等个环节,都受温度、湿度、降水、风、日射等气象条件的影响。工业项目,尤其是有废气污染排放的工业项目要布局在城市的下风向。菏泽的主导风向是东南偏东。建议气象部门绘制菏泽市风向玫瑰图,市规划领导小组应仔细研判菏泽风向基础资料,吸收气象局相关专业人员参与规划工作。 2、人口资料。市区人口的准确资料也很重要。建议人口部门、统计部门提供准确的市区人口资料。 二、主城区发展突出特色-花城水邑。提出并广为宣传城市口号-“牡丹之都幸福菏泽”。城市的居住、办公、金融、文化区应布置在牡丹园周边,重点发展赵王河沿岸。打通城区三大水系-赵王河、环城河、万福河,使之具备游船通航条件,赵王河上下游打通,与洙赵新河相连,可以直通运河。既可以使水体流动,又可以打造“江北水乡”旅游品牌。以赵王河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契机,打造赵王河风情带。水是城市的灵魂,凌解放(笔名二月河)说“水不仅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范围内的经济问题,更是国

民经济之大要,是国家和人民所拥有的最宝贵的经济资源、社会生活资源、民生资源和文化发展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幸福指数最核心的要素。” 在G220、G327、日南高速、日东高速围成的长方形区域内构筑新市区-菏东新区。自庞楼至金星庙村,沿河建设高标准双向8车道观光公路和观光步道。公园建设向张集村以东继续延伸。为带动新市区发展,市行政中心迁移至上海路与赵王河下游交汇处,赵王河以北,张油坊村附近,此处依托赵王河道,开掘大型湖泊至黄河路。市开发区行政中心迁移至万福河北庄庄村附近,带动铁路南区域发展。拉大城市框架,科学划分城市功能区。 大堤以内的老城区划为传统商贸区,突出老城传统特色。建议环城河以内区域统筹开发,建设曹州古城,发掘曹州古文化,汇聚非遗传承人,大力推出曹州古城游。西区-高新区重点发展三新产业“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 北区建设大学城,争取省教育厅支持,与省内各大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由各大高校在菏泽学院设立二级独立学院,扩大菏泽学院规模,建议菏泽学院更名为山东工业大学,提升办学档次。 市开发区黄河路以南,重点发展汽车产业园、纺织服装工业园、创意产业园。关停或搬迁所有化工项目至主城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三章城市规模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五章新城发展 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 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 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 ■城市性质 北京就是中华人民共与国得首都,就是全国得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就是世界著名古都与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

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得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得地位与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得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得就业与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得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 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得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与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与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与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得洲际航空门户与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 ■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农业人口再减118万 2003年农业人口为318万人,到2020年将下降到2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得10%左右。 ■中心城人口850万人 积极引导人口得合理分布,通过疏散中心城得产业与人口,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向新城与小城镇集聚。2020年,中心城人口规划控制在850万人以内,新城人口约570万人,小城镇及城镇组团人口约180万人。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昭通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合理进行城市建设,促进城乡统筹,编制《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方针,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 充分利用昭通市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经济基础、区位优势和风景旅游优势,预见到将来的发展可能,从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统筹城乡发展。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强化城市特色,贯彻城市设计的理念,从昭通城市历史特色、山水特色出发,弘扬民族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加强整体设计,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立足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树立超前规划意识,同时又要强调近期城市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认真研究城市建设的时序,着重近期、远期结合,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规模,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并为城市的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第三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令,2006);

《云南省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 《昭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昭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5)》 《昭通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 国家、云南省、昭通市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律文件。 第四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第五条规划的空间层次 1. 市域规划范围 昭通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3021平方公里。 3. 昭鲁一体化发展规划范围 以昭鲁坝子作为基本单元,包括昭阳区的龙泉、凤凰和太平3个街道,旧圃、北闸、小龙洞、守望、永丰、洒渔、苏家院、布嘎和乐居9个乡镇,鲁甸县的文屏、茨院、桃园和小寨4个乡镇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 2. 规划区范围 昭阳区太平、龙泉、凤凰三个办事处,北闸、旧圃、永丰、小龙洞、守望五个乡镇以及洒渔和苏甲乡的部分地区,规划区总面积约784平方公里。 3. 中心城区范围 北至褐煤工业园区,东至昭通火车站、南至凤凰山、西至旧圃锦屏。规划建设用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pdf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 一、规划期限 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 远期2021年—2030年 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规划范围 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 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 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 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 (一)人口规模 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 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 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

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 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 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 “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 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 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 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 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 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一)城市性质 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 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 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三)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主要以仁和沟、金沙江为轴向南延伸。

菏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2-14(完整版)

菏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HZCR-2012-0150001 菏规字[2012]102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以及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菏泽市城市规划区内的规划编制、设计及国有土地上的建设和规划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规定由菏泽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组织实施。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与牡丹区人民政府、菏泽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及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四条在本市制定城市规划和实施规划管理,应当采用菏泽市平面坐标系统和国家高程系统,使用现势性地形图和城市管网资料图,并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市规划,服从城市规划管理。 除满足本规定的要求外,还应满足国家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的规定要求。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本规定对有关城市规划管理事项没有明确规定的,由菏泽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行政管理权限合理确定。如需对本规定的内容作增补或修订,应按法定程序进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一节建设用地分类 第六条本市建设用地,应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进行分类与管理。 第二节建设用地兼容 第七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土地使用兼容性规定,按表 2.1执行。相关地块内具体建设项目的适建范围,按表2.2执行。

第八条建设地块内涉及房屋征收和补偿安置的,可视情况配建安置房屋。 第三章建筑工程规划管理 第一节建筑物朝向 第九条建筑物朝向按以下规定确定: (一)建筑平面的长边或主要通风、采光面朝正南北或由正南 北方向偏东(西)的角度小于等于45度的,为南北朝向;

菏泽两大片区分别启动丈量征收,天香路和大学路部分路段将被打通!

菏泽两大片区分别启动丈量征收,天香路和大学路部分路段 将被打通! 肖楼片区今日启动丈量今天,2017-3号地块肖楼片区启动丈量。范围是:长江路以南,人民路以东,京九铁路以西,新石铁路以北(以规划部门划定的征收范围红线为准)。仅供参考,以规划部门划定的征收范围红线为准工作人员在丈量工作人员在丈量工作人员登记房屋测量数据居民确认签 字住户出示土地使用证致被征收人的一封信 目前,该地段多为平房,房屋结构简单、质量一般,该区域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居住环境差、安全隐患多。对肖楼片区改造,不仅有利于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环境的改善,而且有利于土地的节约和人口的聚集。这项工程的建设,对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魏海、打渔店、双河集启动征收原规划中的行政中心片区——牡丹区东城办事处魏海 片区(一期)房屋去年进行了征收。今天,牡丹区2016-16号地块(二期)开始签订征收补偿协议,天香路和大学路部分路段将被打通。该项目位于黄河路北,规划大学路以南,人民路以西,涉及到魏海、打渔店、双河片区,共1400余户居民,面积达到500余亩。小编了解到,今天,《致牡丹区2016-16号地块(二期)被征收居民的一封信》《牡丹区

2016-16号地块(二期)房屋征收补偿方案》《签订协议须知》和《评估报告》都发放到了被征收居民手中。在各工作组对被征收居民认真讲解补偿政策,仔细解读评估报告后,该片区居民意识到早签协议对早选房有利,3月10日早六点,就开始提前排队,为11日签订协议做准备。东城办事处工作人员为了保证11号签订协议快速、有序进行,于10号下午一点开始提前编制协议签订顺序号。居民3月11号按照顺序号进行协议签订。对于此次房屋征收,居民王大爷说:“听到房屋征收的消息,我激动地睡不着,在这住了近30年,虽然有很深的感情,但是居住条件太差,道路狭隘,出入不方便;下水管道老化,平时胡同到处有污水,更别提下雨,下雪天了。特别是夏天,胡同里更是臭气熏天。这一拆迁,我们终于可以住到干净,明亮的房子里了。对于政府的征收工作,我举双手赞成。”“新东城”将成菏泽老城区靓丽名片在未来两三年,借着棚改的“东风”,作为菏泽老城区的代表,东城办事处在建设现代化小区和商业综合体的同时,还将新扩建学校、医院、道路等各种配套设施,都市面貌将更加靓丽,群众生活将更加方便。依据原《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菏泽中心城区用地布局为:按照组团式结构形态,通过水系、铁路的分隔,形成“一核、两轴、四组团”的布局结构。一核:城市核心区,东至京九铁路,南到铁路编组站,西至太原路,北到大学路,面积约16平方

最新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资料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 一、 规划编制的背景 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一直是徐 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 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 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 规划进行修编。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 [2003]332号《关 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 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 体规划的编制。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由省 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 )》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 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 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 本依据。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 《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 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 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 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 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 ■a 一? ■ 主城区城市总休规 图 (2007-202 ii : 2?jua ■ 1 r 州市城市总体规知 E E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 1.面向21 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3.突出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特色,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按2010年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名城景观和园林绿化,提高能源、交通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4.确定城市发展规模,优化城市发展方向,积极主动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 5.协调市区内老城、经济开发区、新区合理发展的关系。调整城市中心区的布局,加快新区建设,保证徐州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6.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出“两汉文化”的鲜明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城市周围山、水、林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山水园林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事业,采用先进的规划手段,使城市具有较强的现代感,成为一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极具活力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8.大力加强市域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域城镇建设的步伐。重视市区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9.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规划既要体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又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重视和突出对城市基本空间框架的建立,使本规划在规划期内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分阶段、分时序稳步实现徐州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地位和作用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 年远期规划:2011-2020 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三)、规划区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徐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1258 平方公里。徐州城市规划区(既徐州都市区),是以主城为核心,以中心城及外围城镇为主体,以绿色生态空间相隔离,以便捷的交通相联系的高度城市化地区。地域包括徐州市区行政管辖范围、铜山县行政管辖范围及睢宁县双沟镇。总面积3126 平方公里。 (四)、城市发展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