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

第4章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
第4章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

第 4 章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

全章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认识概率的基础上来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计算简单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在第一节中运用列举法分析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结果,理解等可能性。在第二节中给出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即古典概型的基本特征,要求学生会算古典概型中事件的概率,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即要求用列举法(包括双向矩阵式的表格、画树状图)计算一些随机事件的概率,严格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在第三节中给出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即能化归为古典概型的几何概型的两个基本特点,试验结果有无数个和每个试验结果出现的等可能性。能把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转化为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单元总体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规律的数学模型,理解概率的取值范围的意义,发展随机观念。

2、能够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形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能够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

3、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4、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解进行模拟实验的必要性,能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设计合理的模拟实验。

单元重难点一览

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规律的数学模型,理解概率的取值范围的意义,发展随机观念。能够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形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能够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解进行模拟实验的必要性,能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设计合理的模拟实验。

单元教学建议用概率公式计算概率,必须符合一个前提条件,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不能简单认为有几种情况,不加思考认为它们一定等可能.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算法是概率计算的重要基础.通过实例理解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每个试验结果出现的等可能性。现阶段只要求初步学会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古典概型,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在枚举时既不能重复又不能遗漏,应选择一定的顺序来计数,可以用树状图或表格来帮助进行计数。本单元的教学的重点是理解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即古典概型的特征。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其实质是几何概型,本单元只涉及能化为古典概型的情形,只要感受到几何概型的特征即可.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

单元课时分配

4.1 等可能性1课时

4.2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3课时

4.3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1课时

数学活动-调查小事件概率1课时

小结与思考1课时

§4.1等可能性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等可能性教材P128-129页。

教材分析学生已经接触了确定、不确定事件,初步体会了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在“猜测----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活动中进一步了解随机试验结果的对称性或均衡性判断试验结果是否具有等可能性,通过具体情境体会等可能性,本单元是上学期知识的延续,而本节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和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列出一些类型的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

2. 理解等可能的意义,会根据随机试验结果的对称性或均衡性判断试验结果是否具有等可能性。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随机试验结果的对称性或均衡性判断试验结果是否具有等可能性的历程,通过具体情境体会理解等可能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发展“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理解等可能的意义,会根据随机试验结果的对称性或均衡性判断试验结果是否具有等可能性。

难点

会根据随机试验结果的对称性或均衡性判断试验结果是否具有等可能性。

教学突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告诉我,我会忘记;教给我,我可能记住;让我参与,我才能学会。”所以,本节课学生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与独立探索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理解等可能的意义,判断试验结果是否具有等可能性,既调动了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性,也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精神力量,增强了集体意识。

课前预习方案复习随机事件的确定性、不确定性,预习本课内容,完成教材P129页练习第1、2、3题。教学设想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将不透明的袋子中摸球试验、抽签实验、抛球试验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也将为本节课知识结论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使学生认识理解等可能性,同时学会判断试验结果是否具有等可能性,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发展“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随机事件的确定性、不确定性,预习本课内容,完成教材P129页练习第1、2、3题。硬币、除颜色外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小球若干。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

小陈抛掷一枚质量均匀的硬币.

问题1:落地后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它们都是随机事件吗?

问题2:每个结果出现机会均等吗?为什么?

小组实验,讨论交流,指名回答。(1、两种,是随机事件。2、机会均等。)

师:抛均匀的硬币,出现“正面朝上”与出现“反面朝上”的机会均等,我们说试验的结果具有等可能性。什么叫等可能性?这节课就来研究它。

二、探索

1、等可能性

指导学生阅读P128页相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

一般地,设一个试验的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有n个,它们都是随机事件,每次试验有且只有一个结果出现,如果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均等,那么我们说这n个时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也称这个试验的结果具有等可能性。

多媒体出示:尝试与交流

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10个小球,分别标有0、1、2、…、9这10个号码,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搅匀后从袋中任意取出1个球.

问题(1):摸到1号球与摸到9号球的可能性一样吗?

问题(2):会出现哪些可能的结果?这些结果是等可能的吗?

下组讨论交流,指名回答,集体纠正。

(问题(1):可能性一样。(2):每一种号码都有可能,有10种可能,这些结果机会均等,是等可能的。)2、探索应用

多媒体出示:例1 在3张相同的小纸片上分别标上1、2、3这3个号码,做成3支签,放在一个盒子中搅匀,从中任意抽出一支签,会出现那些可能的结果?这些结果是等可能的吗?

小组讨论,指名板演,教师指导。

解:会出现3种可能的结果:抽到1号签,抽到2号签,抽到3号签.

每支签被抽到的机会都相同,因此抽到1号、2号、3号签的可能性相同,这3种结果的出现是等可能的。

多媒体出示:例2 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1个白球和2个红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搅匀后从袋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到白球与红球的可能性相同吗?

小明:摸到的球不是白球就是红球,所以摸到白球与红球的可能性相同。

小丽:摸到每一个球的可能性相同,而红球有2个,白球只有1个,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

小明和小丽的说法哪一个正确?

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回答。

解:小丽的说法正确。

因为这3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搅匀后从袋中任意取出1个球的可能性相同,红球有2个,如果把它们编号为红球1,红球2,那么搅匀后从袋中任意取出1个球有3种可能的结果,摸到白球、摸到红球1,摸到红球2,这3中结果是等可能的,因此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掷一枚质量均匀的骰子,出现6种点数中任何一种点数的可能性相同. ()

(2)在适宜的条件下种一粒油菜种子,观察它是否发芽,则“发芽”与“不发芽”是等可能的. ()2.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1次,落地后:

(1)朝上的点数会有哪些?它们发生的可能性一样吗?

(2)朝上的点数是奇数与朝上的点数是偶数,这两个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吗?

(3)朝上的点数大于4与朝上的点数不大于4,这两个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吗?哪一个可能性大一些?小组讨论,学生做题,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适时指正

3.旋转如图4-1-1所示的转盘。动画演示:

(1)当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落在哪种颜色区域上的可能性最大?

图4-1-1

指针落在哪种颜色区域上的可能性最小?猜一猜;

(2)全班同学轮流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转动时,记下指针所落区域的颜色,把全班结果汇总并填入上表:

(3)你猜测的结果与上面试验所得的数据相符吗?

小组讨论,学生做题,教师巡视,

师:在这个试验中,任意旋转转盘1次,当转盘停止时,指针落在哪种颜色区域上是随机的。由于各颜色区域的面积不等,所以指针落在不同颜色区域上的可能性也不一样。

点评: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为本节课知识结论的产生起到了小结的作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1.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 课后作业教材P130第1、2、3题。

板书设计

§4.1等可能性

1.一般地,设一个试验的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有n个,它们都是随机事件,每次试验有且只有一个结果出现,如果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均等,那么我们说这n个时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也称这个试验的结果具有等可能性。

2.例1 在3张相同的小纸片上分别标上1、2、3这3个号码,做成3支签,放在一个盒子中搅匀,从中任意抽出一支签,会出现那些可能的结果?这些结果是等可能的吗?

例2 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1个白球和2个红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搅匀后从袋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到白球与红球的可能性相同吗?

教学探讨与反思本节课通过将不透明的袋子中摸球试验、抽签实验、抛球试验等,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也将为本节课知识结论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使学生认识理解等可能性,同时学会判断试验结果是否具有等可能性,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发展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后复习方案

每课一练

1.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5个红球和8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摸出的球不是红球就是自球,所以摸出红球和白球这两个事件是等可能的

B.红球有5个,白球有8个,所以会出现13种可能的结果,这13种结果是等可能的

C.红球有5个,白球有8个,所以会出现13种可能的结果,但这13种结果不是等可能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某班有男同学24人,女同学26人,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随意找一名同学回答问题,(1)是男同学回答问题,(2)是女同学回答问题.这两个事件( )

A.是等可能的

B.不是等可能的

C.回答问题是男同学比回答问题是女同学的可能性大

D.无法判断谁的可能性大

3.已知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与海洋面积的比约为3:7,如果宇宙飞来一块陨石落在地球上,落在海洋里与落在地面上是等可能的吗?如不是,哪个可能性更大?

4.向一个圆面内随机地投入一点,该点的位置会有无穷多种可能结果吗?它们是等可能的吗?

5.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2个红球、3个白球和1个黄球,共6个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会出现哪些可能的结果?它们是等可能的吗?

6.从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中任意抽取一张.

小明说:抽到方块6和红桃6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小颖说:抽到6和抽到K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小华说:如果将J、Q、K看成是大于10的,那么抽到小于7的牌和抽到大于7的牌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他们三人的说法正确吗?说说你的看法

7.一个正四面体,四面分别写上1、2、3、4,投掷后朝下的一面有种可能.

8.100件产品中有68件一等品,22件二等品,l0件等外品,规定一、二等品都为合格品,现任取一件产品,它是合格品和它是等外品的可能性吗?(填“相同”或“不相同”)

9.一个家庭若有两个小孩,则这两个小孩性别有哪些可能性?哪种的可能性大?

10.某班有26名男生和20名女生,将每个同学的名字分别写在相同大小的纸条上放入一盒中搅匀,如果老师闭上眼睛随便从中抽出一张纸条,会出现哪些可能的结果?它们是等可能的吗?

11.有9张卡片,分别写有O、1、2、3、4、5、6、7 8,将它们的背面朝上洗匀后,任意抽出一张.

(1)可能的结果有哪些?它们等可能的吗?

(2)抽出奇数与偶数这两个事件是等可能的吗?

(3)大于4与小于4这两个事件是等可能的吗?

12.如图4-1-2是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任意转动一次,当转盘停止时,指针在转盘中的位置会有无穷多种结果吗?它们是等可能的吗?

图4-1-2

附:每课一练答案

1. B

2. B

3.解:不是等可能的,落在海洋里的可能性更大。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知道试验的结果具有等可能性的含义; 2.会求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 3.能够运用列表法和树状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要点梳理】 要点一、等可能性 一般地,设一个试验的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有n个,它们都是随机事件,每次试验有且只有其中的一个结果出现.如果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均等,那么我们说这n个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也称这个试验的结果具有等可能性. 要点二、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 1.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 一般地,如果一个试验有n个等可能的结果,当其中的m个结果之一出现时,事件A 发生,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P(A)=m n (其中m是指事件A发生可能出现的结果数,n 是指所有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当一个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的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个,且具有等可能性时,只需列出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就可以求出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2.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的求法 一般地,等可能性条件下的概率计算方法和步骤是: (1)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并判定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 (2)确定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的个数n和其中出现所求事件的结果个数m; (3)计算所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P(所求事件)=m n . 要点三、用列举法计算概率 常用的列举法有两种:列表法和画树状图法. 1.列表法 当一次试验要涉及两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列表法. 列表法是用表格的形式反映事件发生的各种情况出现的次数和方式,以及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的次数和方式,并求出概率的方法. 要点诠释: (1)列表法适用于各种情况出现的总次数不是很大时,求概率的问题; (2)列表法适用于涉及两步试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2.树状图 当一次试验要涉及3个或更多个因素时,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形图,也称树形图、树图.

最新-条件概率示范教案

2.2.1 条件概率(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数学选修2-3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第二节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的起始课,是对概率知识的拓展,为了导出二项分布需要条件概率和事件的独立性的概念,条件概率是比较难理解的概念,教材利用“抽奖”这一典型案例,以无放回抽取奖券的方式,通过两个思考比较抽奖前和在第一名同学没有中奖的条件下,最后一名同学的中奖概率,引出条件概率的概念,给出了两种计算条件概率的方法,给出了条件概率的两个性质.本课题的重点是条件概率的概念,难点是件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通过探究条件概率的概念的由来过程,可以很好地培养归纳、推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特殊与一般思想,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又要自觉的运用化归与转化思想,体现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课时分配 本节内容用1课时的时间完成,主要讲解条件概率概念、性质及计算公式,并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教学目标 重点: 条件概率的概念. 难点:条件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知识点:条件概率. 能力点:探寻条件概率的概念、公式的思路,归纳、推理、有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的运用. 教育点: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自主探究点:如何理解条件概率的内涵. 考试点:求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条件概率. 易错易混点:利用公式时()n A 易计算错. 拓展点:有放回.抽球时(|)P B A 与()P B 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三角板 课堂模式 学案导学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有些问题不好解决时经常采用抽签的办法,抽签有先后,对每个人公平吗? 探究: 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问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否比前两名同学小. 【师生活动】师:如果三张奖卷分别用12,,X X Y 表示,其中Y 表示那张中奖奖券,那么三名同学的抽奖结果共有几种可能?能列举出来吗? 生:有六种可能:121221211221,,,,,X X Y X YX X X Y X YX YX X YX X . 师:用 B 表示事件“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 , 则 B 包含几个基本事件?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3《条件概率》示范教案

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2.2.1 条件概率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条件概率的概念在概率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科书只是简单介绍条件概率的初等定义.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以简单事例为载体,逐步通过探究,引导学生体会条件概率的思想.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具体情境的分析,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掌握简单的条件概率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的唯物主义思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条件概率定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 抓阄游戏: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问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否比前两名同学小. 活动结果: 法一:若抽到中奖奖券用“Y”表示,没有抽到用“Y ”表示,那么三名同学的抽奖结果共有三种可能:Y Y Y ,Y Y Y 和Y Y Y.用B 表示事件“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则B 仅包含一个基本事件Y Y Y.由古典概型计算公式可知,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 的概率为P(B)=13 . 故三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相同的. 法二:(利用乘法原理)记A i 表示:“第i 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事件,i =1,2,3, 则有P(A 1)=13,P(A 2)=2×13×2=13,P(A 3)=2×1×13×2×1=13 . 提出问题:如果已经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那么最后一名同学抽到奖券的概率又是多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组内同学合作讨论,得出以下结论,教师因势利导. 学情预测:一些学生缺乏用数学语言来表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适当辅助完成.

123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

12.3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 建湖县颜单中学陈国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两个特点,理解确定 这类几何概型概率的因素及概率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把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 (二)转化为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并体会把无 限问题如何转化为有限问题解决,同时培养学生观 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两个特点,以及确定这类概率的因素和计算概率的方法 教学难点: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为什么可以转化为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的探索发现过程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法 教学教具:有关转盘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境探究 情境1:出示一个带指针的转盘,任意转动这个转盘,如果在某个时刻观察指针的位置。

问题1:这时所有可能结果有多少个?为什么? 问题2:每次观察有几个结果?有无第二个结果? 问题3: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吗? 说明: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揭示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的两个特点:1、试验结果是无限个。2、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是可能性。 情境2:出示一个带指针的转盘,这个转盘被分成8个面积相等的扇形,并标上1、2、3……8,若每个扇形面积为单位1,转动转盘,转盘的指针的位置在不断的改变。 问题1:在转动的过程中当正好转了一周时指针指向每一个扇形区域机会均等吗?那么指针指向每一个扇形区域是等可能性吗? 问题2:怎样求指针指向每一个扇形区域的概率?它们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问题3:在转动的过程中,当正好转了两周时呢?当正好转了n 周呢?当无限周呢? 说明:1、在问题1中让学生讨论得出求概率的方法:指针指向某个区域面积/整个转盘面积。让学生感知概率与指针经过的区域面

条件概率知识点、例题、练习题

条件概率专题 一、知识点 ①只须将无条件概率P(B)替换为条件概率P(B A),即可类比套用概率满足 的三条公理及其它性质 ②在古典概型中--- P(B A) P( AB) (AB) P(A) (A) ③在几何概型中--- P(B A) P( AB) (AB) P(A) (A) 事件AB包括的基本事件(样本点)数事件A包括的基本事件(样本点)数 区域AB的几何度量(长度,面积,体积等) 区域A的几何度量(长度,面积,体积等) 条件概率及全概率公式 .对任意两个事件A B,是否恒有P(A) > P(A| B). 答:不是?有人以为附加了一个B已发生的条件,就必然缩小了样本空间,也就缩小了概率,从而就一定有P(A) > P(A| B), 这种猜测是错误的?事实上, 可能P(A) > P(A| B),也可能P(A) < P(A|B),下面举例说明. 在0,1,…,9这十个数字中,任意抽取一个数字,令 A={抽到一数字是3的倍数}; B={抽到一数字是偶 数}; B2={抽到一数字大于8},那么 P(A)=3/10, P(A| B i)=1/5, P(AB)=1. 因此有P(A) > P(A| B i), P(A) v P(AB). .以下两个定义是否是等价的? 定义1. 若事件A、B满足P(A^=P(A)P(B), 则称A、B相互独立. 定义2.若事件A、B满足P(A|B)=P(A)或P(B|A)=P(B),则称A、B相互独立?答:不是的?因为条件概率的定义为 P(A B)=P(AB?/ P(B)或P(B| A)=P(A^/ P(A) 自然要求P(A)丰0, P(B)丰0,而定义1不存在这个附加条件,也就是说,P(AB=P(A)P(B)对于P(A)=0或P(B)=0也是成立的.事实上,若P(A)=0 由0W P(AB) < P(A)=0 可知P(AB=0 故P(AB=P(A)P(B). 因此定义1与定义2不等价,更确切地说由定义2可推出定义1, 但定义1 不能推出定义2,因此一般采用定义1更一般化. . 对任意事件 A 、B, 是否都有P(AB < P(A < P(A+B) < P(A)+P(B). 答:是的.由于P(A+B)=P(A)+P(B)- P(AB (*)

高中数学条件概率教案

《条件概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理解并掌握条件概率的公式,会解决一些条件概率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学习条件概率的必要性,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会探究、学会学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条件概率的定义,条件概率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难点] 对条件概率及公式的理解,条件概率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1、教法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生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采用引导发现法、分析讨论法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启发、设问、归纳、讲练结合、适时点拨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展开,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听”有所“思”,“练”有所“获”,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2、学法

高一学生知识上已经掌概率的概念,但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上不完备,反应在解题中就是思维不严密,过程不完整;能力上具备了一定的观察、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但知识整合和主动迁移的能力较弱,数形结合的意识和思维的深刻性还需进一步培养和加强,通过让学生“设问、尝试、归纳、总结、运用”,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信息反馈,通过引导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认识得到深化。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本节课,我先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习什么是随机变量、离散型的随机变量以及分布列,这样设计既巩固了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有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知识。 (二)主动探索,获取新知 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条件概率。例如,投掷一均匀骰子,并且已知出现的是偶数点,那么对试验结果的判断与没有这一已知条件的情形有所不同. 一般地,在已知另一事件B发生的前提下,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一定再是P(A). 任一个随机试验都是在某些基本条件下进行的,在这些基本条件下某个事件A的发生具有某种概率. 但如果除了这些基本条件外还有附加条件,所得概率就可能不同.这些附加条件可以看成是另外某个事件B发生. 条件概率这一概念是概率论中的基本工具之一. 给定一个概率空间,并希望知道某一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尽管我们不可能完全知道试验结果,但

【数学】2.2.1《条件概率》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2-3)

2.2.1条件概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具体情景的分析,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掌握一些简单的条件概率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会进行简单的应用。 教学重点:条件概率定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良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探究: 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问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否比前两名同学小. 若抽到中奖奖券用“Y ”表示,没有抽到用“Y”,表示,那么三名同学的抽奖结果共有三种可能:Y Y Y,Y Y Y和Y Y Y.用 B 表示事件“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 则B 仅包含一个基本事件Y Y Y.由古典概型计算公式可知,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 率为 1 () 3 P B=. 思考:如果已经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那么最后一名同学抽到奖券的概率 又是多少? 因为已知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所以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Y Y Y和Y Y Y.而“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包含的基本事件仍是Y Y Y.由古典概型计算公式 可知.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为1 2 ,不妨记为P(B|A ) ,其中A表示事件“第 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 已知第一名同学的抽奖结果为什么会影响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呢? 在这个问题中,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等价于知道事件A 一定会发生,导致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必然在事件A 中,从而影响事件B 发生的概率,使得P ( B|A )≠P ( B ) . 思考:对于上面的事件A和事件B,P ( B|A)与它们的概率有什么关系呢? 用Ω表示三名同学可能抽取的结果全体,则它由三个基本事件组成,即Ω={Y Y Y, Y Y Y,Y Y Y}.既然已知事件A必然发生,那么只需在A={Y Y Y, Y Y Y}的范围内考虑问题,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计算》教案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 2、进一步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意义,会列出一些类型的随机实验的所有等可能结果(基本事件),会把事件分解成等可能的结果(基本事件). 3、能借助概率的计算判断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4、会列出一些类型的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 教学过程 情境:抛掷一只均匀的骰子一次. 问题: (1)点数朝上的试验结果是有限的吗?如果是有限的共有几种? (2)哪一个点数朝上的可能性较大? (3)点数大于4与点数不大于4这两个事件中,哪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呢? 说明:(3)要求一个随机事件的概率,首先要弄清这个试验有多少等可能的结果.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有限性和等可能性.(让学生一一列举出来) 小结: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的计算方法: ()m P A n 其中m表示事件A发生可能出现的结果数,n表示一次试验所有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说明:我们所研究的事件大都是随机事件.所以其概率在0和1之间. 例1、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3个白球和2个红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拌匀后从中任意出1个球.问: (1)(学生讨论)会出现那些等可能的结果? (2)摸出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3)摸出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说明: (1)制定一个随机事件的可能的结果时,n的求法容易出错.有些同学认为摸出的球不是白球就是红球,所以摸出n种颜色的球是等可能的,这是不对的;引导学生弄清这个实验有多少等可能的结果. 例2、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2次,记录2次的结果作为一次试验,重复这样的试验十次.并在小组内交流试验的结果. 问题1:你能只通过一次试验,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吗?

条件概率练习题

选修2-3 2.2.1 条件概率补充练习 广水一中:邓文平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 .P (A | B )=P (B |A ) B .0

-条件概率示范教案

-条件概率示范教案

2.2.1 条件概率(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数学选修2-3 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第二节二项分布及其应用的起始课,是对概率知识的拓展,为了导出二项分布需要条件概率和事件的独立性的概念,条件概率是比较难理解的概念,教材利用“抽奖”这一典型案例,以无放回抽取奖券的方式,通过两个思考比较抽奖前和在第一名同学没有中奖的条件下,最后一名同学的中奖概率,引出条件概率的概念,给出了两种计算条件概率的方法,给出了条件概率的两个性质.本课题的重点是条件概率的概念,难点是件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通过探究条件概率的概念的由来过程,可以很好地培养归纳、推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特殊与一般思想,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又要自觉的运用化归与转化思想,体现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课时分配 本节内容用1课时的时间完成,主要讲解条件概率概念、性质及计算公式,并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教学目标 重点: 条件概率的概念. 难点:条件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知识点:条件概率. 能力点:探寻条件概率的概念、公式的思路,归纳、 推理、有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的运用. 教育点: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 体会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自主探究点:如何理解条件概率的内涵. 考试点:求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条件概率. 易错易混点:利用公式时()n A 易计算错. 拓展点:有放回.抽球时(|)P B A 与()P B 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三角板 课堂模式 学案导学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有些问题不好解决时经常采用抽签的办法,抽签有先后,对每个人公平吗? 探究: 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问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否比前两名同学小. 【师生活动】师:如果三张奖卷分别用12,,X X Y 表示,其中Y 表示那张中奖奖券,那么三名同学的抽奖结果共有几种可能?能列举出来吗? 生:有六种可能:121221211221,,,,,X X Y X YX X X Y X YX YX X YX X . 师:用 B 表示事件“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 , 则 B 包含几个基本事件?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教案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教案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们从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和摸球出发,在等可能条件下,让学生充分的探索和交流,一起感悟这个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征,即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等可能性.能够在只通过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的分析研究来求出随机事件的精确值.活动设计突出古典概型的基本特征(有限性、等可能性). 二、目标设计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 2、进一步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意义,会列出一些类型的随机实验的所有等可能结果(基本事件),会把事件分解成等可能的结果(基本事件). 3、能借助概率的计算判断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三、活动设计 情境:抛掷一只均匀的骰子一次. 问题: (1)点数朝上的试验结果是有限的吗?如果是有限的共有几种? (2)哪一个点数朝上的可能性较大? (3)点数大于4与点数不大于4这两个事件中,哪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呢? 说明:(3)要求一个随机事件的概率,首先要弄清这个试验有多少等可能的结果.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有限性和等可能性.(让学生一一列举出来) 小结: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的计算方法: ()m P A n 其中m表示事件A发生可能出现的结果数,n表示一次试验所有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说明:我们所研究的事件大都是随机事件.所以其概率在0和1之间. 例1、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3个白球和2个红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拌匀后从中任意出1个球.问: (1)(学生讨论)会出现那些等可能的结果? (2)摸出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3)摸出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说明: (1)制定一个随机事件的可能的结果时,n的求法容易出错.有些同学认为摸出的球不是白球就是红球,所以摸出n种颜色的球是等可能的,这是不对的;引导学生弄清这个实验有

条件概率及其应用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014 届) 条件概率及其应用 院系数学与统计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姓名冯杰 指导教师孙晓玲 职称副教授

摘要 条件概率是概率论中的一个重要而实用的概念,在概率论的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本文以条件概率及其应用作为研究课题,研究条件概率的概念、性质以及相关的四个公式(条件概率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的基本计算方法,并研究全概率公式以及贝叶斯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了解抽签问题和风险决策问题中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的应用.了解应用条件概率方法可以使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变为相关概率计算,让问题解决过程变得简洁,清晰.因此,研究条件概率及其应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风险决策

ABSTRACT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is an important and useful concepts in probability theory, play a connecting role in probability theory system. So in this paper, the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and its application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research condition probability concept, character and correlation of four formula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formula, multiplication formula, the formula of total probability, the Bias formula) the basic calculation methods, application and study the full probability formula and Bias formula in practical lif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subject, can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of ballot problem and risk decision making problem in the whole probability formula and Bias formula. The probabilistic method to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conditions can make real life problems into the relevant probability calculation so, problem solving process more concise, clear. Therefore, there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and Its Applications. Key words:conditional probability;complete probability formula;Bayes formula;Risk decision

高考数学总复习 条件概率教案

河北省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高考数学总复习条件概率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对具体情景的分析,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掌握一些简单的条件概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条件概率定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探究: 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问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否比前两名同学小. 思考:如果已经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那么最后一名同学抽到奖券的概率又是多少? 思考:对于上面的事件A和事件B,P ( B|A)与它们的概率有什么关系呢? 条件概率 1.定义一般地,, 。 2.性质: (1)非负性:。 (2)可列可加性:如果B,C是两个互斥事件,则 =+. P B C A P B A P C A (|)(|)(|) 例1.在5道题中有3道理科题和2道文科题.如果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 道题,求: (l)第1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 (2)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的概率; (3)在第 1 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

例2.一张储蓄卡的密码共位数字,每位数字都可从0~9中任选一个.某人在银行自动提款机上取钱时,忘记了密码的最后一位数字,求: (1)任意按最后一位数字,不超过 2 次就按对的概率; (2)如果他记得密码的最后一位是偶数,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 课堂练习. 1、抛掷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所得的样本空间为S={1,2,3,4,5,6},令事件A={2,3,5},B={1,2,4,5,6},求P(A),P(B),P(AB),P(A︱B)。 2、一个正方形被平均分成9个部分,向大正方形区域随机地投掷一个点(每次都能投中),设投中最左侧3个小正方形区域的事件记为A,投中最上面3个小正方形或正中间的1个小正方形区域的事件记为B,求P (AB),P(A︱B)。 3、在一个盒子中有大小一样的20个球,其中10和红球,10个白球。求第1个人摸出1个红球,紧接着第2个人摸出1个白球的概率。 展示:课本54页练习1、2

北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条件概率1.3

§1.3 条件概率 条件概率是概率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概率论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既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更复杂的随机事件,也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一些复杂事件的概率。 1. 条件概率的定义及计算 在一个随机试验中或随机现象中,当我们已知一个事件B 发生了,这时对另外一个事件A 发生的概率往往需要重新给出度量.称事件A 的这个新概率为在事件B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 发生的条件概率,记为)|(B A P .为了对条件概率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以及考虑该如何给出条件概率的数学定义,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例1 一批同类产品由甲、乙两个车间生产,各车间生产的产品数及正品和次品的情况如下表 甲车间 乙车间 合计 正品 465 510 975 次品 15 10 25 合计 480 520 1000 从这批产品中任取一件,则这件产品是次品的概率为 %5.21000 25= 现在假设被告知取出的产品是由甲车间生产的,那么这件产品为次品的概率就不再是 %5.2,而是 %125.3480 15= 在本例中,设B 表示事件“取出的产品是由甲车间生产的”,A 表示事件“取出的产品是次品”,前面算出的事件A 的概率是在没有任可进一步的信息的情况下得到的,而后面算出的事件A 的概率是在有了 “事件B 发生了”这一信息的情况下得到的.后一个概率就是在事件B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 发生的条件概率.与此对应,我们可以把前一个概率称为无条件概率。经过简单计算有 ) ()(1000/4801000/1548015)|(B P AB P B A P === 这个关系式尽管是从本例得出的,但它具有普遍意义.受由启发,我们可以在一般的样本空间中给出条件概率的数学定义. 定义 设B A ,是样本空间Ω中的两个事件,且0)(>B P ,在事件B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 的条件概率定义为 ) ()()|(B P AB P B A P = 根据条件概率的定义,不难验证条件概率满足概率定义中的三条公理: (1)非负性:对任一事件B ,有0)|(≥A B P ; (2)规范性:1)|(=ΩA P ;

条件概率教学设计

8.2.2 条件概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条件概率公式解决有关的简单概率问题. (二)情感目标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思维习惯和兴趣,加深学生对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认知规律的认识,树立学生善于创新的思维品质. (三)能力目标 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归纳能力及运算能力和应用新知的能力,渗透归纳、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 条件概率的概念,条件概率公式的简单应用. 三、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条件概率公式,并能灵活运用条件概率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 (配合多媒体演示) 问题1:掷一个骰子,求掷出的点数为3的概率. [学生] (回答) 6 1 [教师] (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本次试验的全集Ω={1,2,3,4,5,6},设B ={掷出点数为3},则B 的基本事件数为1. 6 1)(=中的元素数 中的元素数Ω= ∴B B P [教师] (配合多媒体演示) 问题2:掷一个骰子,已知掷出了奇数,求这个奇数是3的概率. [学生] (回答)31 [教师] (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已知掷出了奇数后,试验的可能结果只有3个,它们是1,3,5. 本次试验的全集改变为A ={1,3,5},这时相对于问题1,试验的条件已经改变. 设B ={掷出的点数为3},则B ={3},这时全集A 所含基本事件数为3,B 所含基本事件 数为1,则P (已知掷出奇数的条件下,掷出3)= 3 1 A =中的元素数中的元素数 B . [教师] (针对问题2再次设问)问题2与问题1都是求掷出奇数3的概率,为什么结果不一样? [学生] 这两个问题的提法是不一样的,问题1是在原有条件(即掷出点数1,2,3,4,5,6的一切可能情形)下求得的;而问题2是一种新的提法,即在原有条件下还另外增加了一个附加条件(已知掷出点数为奇数)下求得的,显然这种带附加条件的概率不同于P(A)也不同P(A ∩B). [教师] (归纳小结,引出条件概率的概念)问题2虽然也是讨论事件B (掷出点数3)的概率,但是却以已知事件A (掷出奇数为前提的,这样的概率称为A 发生条件下的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 (板书课题——条件概率) (二)传授新知 1.形成概念 [教师] 在引入课题的基础上引出下列概念: (多媒体演示)设A 、B 是事件,用P(B|A)表示已知A 发生的条件下B 发生的条件概

九上数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概率的定义: 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叫做该事件的概率.知识点2、概率的表示方法: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的计算方法:()m P A n = 说明: 1、其中m表示事件A发生可能出现的结果数,n表示一次试验所有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2、由于我们所研究的事件大都是随机事件.所以其概率在0和1之间. 概率是0表示该事件不可能发生,而概率是1则表示该事件一定发生或必然发生. 3、例如在抛掷一枚骰子的试验中,朝上的点数出现的所有等可能的结果共有6种(1、2、3、 4、 5、6)如果我们关注的“点数不大于4”,那么这一事件发生的可能结果有4种(朝 上的点数分别为1、2、3、4)所以P(点数不大于4)=42 63 = 知识点3、等可能性: 设一个试验的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有n个,它们都是随机事件 ....,每次试验有且只有 ....其中 的一个 ..结果出现,而且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均等 ....,那么我们说这n个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也称这个试验的结果具有等可能性. 说明:无论是试验的所有可能产生结果是有限个,还是无限个,只有具备下列几个特征:①在试验中发生的事件都是随机事件②在每一次试验中有且只有一个结果出现③每个结果出现机会均等.这样的试验结果才具有等可能性. 知识点4、频率与概率 在试验中,某一事件发生的频率是指该事件出现的次数与试验的总次数的比值,而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是指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说明: 1、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在概率的附近上下波动,试验的次数越多,事件发生的频率就越接近该事件发生的概率 2、频率是经过试验得到的结果,而概率是经过理论分析的预测值或理论值.两者是不同的.当试验的次数很多的时候,频率就趋近于概率. 知识点5、转盘与概率 从圆心开始将圆盘划分几个扇形区域,做成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安有指针的转盘,这样由于转盘转动的随机性,就可以根据指针所指向的扇形区域占整个圆面积的大小,来确定指针指向某一特定的区域的概率. 如图,指针固定在原点当转盘转动后,指针指向A、B、C、D四个区域是等可能的(因 为四个扇形的圆心角都是90度)所以指针指向每个区域的概率都是 4 1

浅谈条件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浅谈条件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条件概率在概率论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生活中更是存在广泛的应用.之前有许多学者在应用方面对它进行了研究,取得很多重要成果.本文在其基础上,通过查阅各类资料,总结分析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在深刻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相关性质、概率计算以及三个重要公式的基础上,主要讨论了条件概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应用除进行举例分析外,还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拓展. 关键词:条件概率概率应用 Discuss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of application in life Abstract:Conditional probability in the probability of a pivotal position occupied, in life there is more widely used. b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many scholars studied it, made many important achievements. In this paper, its basis, through access to various types of Data, analyzed all aspects of the information collected, in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definition of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related to the nature, probability calculations and formulas on the basis of three important, mainly to discuss the conditions for the probability of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life. In addition to the examples of its application Analysis, but also made a further explanation and expansion. Keywords: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Probability Application 1.条件概率的相关概念 1.1概率定义 概率(英文名:probability),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结果将其定义为:表征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是事件本身所固有的不随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的一种属性.通俗的讲: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它是随机事件出现可能性的量度. 1.2条件概率定义 我们知道对概率的讨论总是在某些固定的条件下进行的,以前的讨论经常是假定除此之外无别的信息可用.但是,有时我们却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即已知在某事件B 发生的条件下,求另一事件A的概率.下面我们看一个例子: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知识讲解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知道试验的结果具有等可能性的含义; 2.会求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 3.能够运用列表法和树状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要点梳理】 要点一、等可能性 一般地,设一个试验的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有n个,它们都是随机事件,每次试验有且只有其中的一个结果出现.如果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均等,那么我们说这n个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也称这个试验的结果具有等可能性. 要点二、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 1.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 一般地,如果一个试验有n个等可能的结果,当其中的m个结果之一出现时,事件A 发生,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P(A)=m n (其中m是指事件A发生可能出现的结果数,n 是指所有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当一个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的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个,且具有等可能性时,只需列出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就可以求出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2.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的求法 一般地,等可能性条件下的概率计算方法和步骤是: (1)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并判定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 (2)确定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的个数n和其中出现所求事件的结果个数m; (3)计算所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P(所求事件)=m n . 要点三、用列举法计算概率 常用的列举法有两种:列表法和画树状图法. 1.列表法 当一次试验要涉及两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列表法. 列表法是用表格的形式反映事件发生的各种情况出现的次数和方式,以及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的次数和方式,并求出概率的方法. 要点诠释: (1)列表法适用于各种情况出现的总次数不是很大时,求概率的问题; (2)列表法适用于涉及两步试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2.树状图 当一次试验要涉及3个或更多个因素时,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形图,也称树形图、树图. 树形图是用树状图形的形式反映事件发生的各种情况出现的次数和方式,以及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的次数和方式,并求出概率的方法. 要点诠释: (1)树状图法同样适用于各种情况出现的总次数不是很大时,求概率的问题; (2)在用树状图法求可能事件的概率时,应注意各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务必相同.

条件概率应用举例教案

课题:条件概率的应用举例 执教人:杨伟光2018.5.11 一、教学目标: 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初步掌握求条件概率的两种基本方法。让学生探索、发现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的过程,不断获得成功积累愉快的体验,不断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通过探索这一活动培养学生善于和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条件概率概念的理解 难点:对条件概率概念的理解与熟练应用条件概率解题 三、教学模式与教法、学法 本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法的引导.“抓三线”,即(一)知识技能线(二)过程与方法线(三)能力线.“抓两点”,即一抓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兴奋点,二抓知识的切入点,突出探究、发现与交流.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首先引入一个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某天你妈妈带你到她的一个朋友家做客,闲谈间正巧碰到她的女儿回家,这时主人介绍说:“这是我的一个女儿,我还有一个孩子呢。”这个家庭中有两个孩子,已知其中有一个是女孩,问这时另一个孩子也是女孩的概率为多大? 听课笔记:

(二)师生携手,生成概念 新知 在事件A 发生的情况下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为:)(A B P = ) ()(A n AB n = 1.如何从集合角度理解条件概率? 提示:如图所示,事件的样本点已落在图形A 中(事件A 已发生), 问落在B (事件B )中的概率.由于样本点已落在A 中,且又要求落在B 中,于是只能落在AB 中,则其概率计算公式为P (B |A )= P (AB )P (A )(P (A )>0),类似地,P (A |B )=P (AB )P (B )(P (B )>0). 2.对公式的理解: ①如果知道事件A 发生会影响事件B 发生的概率,那么P (B )≠P (B |A ); ②已知A 发生,在此条件下B 发生,相当于AB 发生,要求P (B |A ),相当于把A 看作新的基本事件空间计算AB 发生的概率, 即P (B |A )=n (AB )n (A ) =n (AB ) n (Ω)n (A ) n (Ω) = P (AB )P (A ). 听课笔记:

条件概率(教案)

2.2.1条件概率 寿阳县第一职业中学` 付慧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具体情景的分析,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掌握一些简单的条件概率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会进行简单的应用。 教学重点:条件概率定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良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探究: 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问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否比前两名同学小. 若抽到中奖奖券用“Y ”表示,没有抽到用“Y”,表示,那么三名同学的抽奖结果共有三种可能:Y Y Y,Y Y Y和Y Y Y.用B 表示事件“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 则B 仅包含一个基 本事件Y Y Y.由古典概型计算公式可知,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为 1 () 3 P B=. 思考:如果已经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那么最后一名同学抽到奖券的概率又是多少? 因为已知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所以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Y Y Y和Y Y Y.而“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包含的基本事件仍是Y Y Y.由古典概型计算公式可知.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 奖券的概率为1 2 ,不妨记为P(B|A ) ,其中A表示事件“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 已知第一名同学的抽奖结果为什么会影响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呢? 在这个问题中,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等价于知道事件A 一定会发生,导致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必然在事件A 中,从而影响事件B 发生的概率,使得P ( B|A )≠P ( B ) . 思考:对于上面的事件A和事件B,P ( B|A)与它们的概率有什么关系呢? 用Ω表示三名同学可能抽取的结果全体,则它由三个基本事件组成,即Ω={Y Y Y, Y Y Y,Y Y Y}.既然已知事件A必然发生,那么只需在A={Y Y Y, Y Y Y}的范围内考虑问题,即只有两个基本事件Y Y Y和Y Y Y.在事件A 发生的情况下事件B发生,等价于事件A 和事件B 同时发生,即AB 发生.而事件AB 中仅含一个基本事件Y Y Y,因此 (|) P B A=1 2 = () () n AB n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