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蓄电池习题

第一章蓄电池习题
第一章蓄电池习题

第一章蓄电池习题

一、填空题

1.铅蓄电池由、、、组成。

2.铅蓄电池内部分为个单格,一格的静止电动势约为。

3.蓄电池正极板的活性物质是,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

4.蓄电池正极板上的二氧化铅溶解、电离后沉附于正极板;负极板处Pb溶解后,有留在负极板。

5.充足电的蓄电池每单格静态电动势约为 V。

6.汽车的电器系统具有低压、、负极搭铁、、两个电源、用电设备并联

等特点。

7.某一蓄电池的型号为3-Q-90,它代表的含义为由组成,额定容量为,

铅蓄电池。

二、单项选择

1.蓄电池是将()的装备。

A.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C. 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2.启动发动机时,蓄电池可在短时间内给起动机提供()的启动电流。

A.10∽15A

B. 100∽150A

C. 200∽600A

D.600∽1000A

3.()为蓄电池的最大负荷。

A.汽车大灯

B. 空调鼓风机

C. 发电机

D.起动机

4.蓄电池的负极电缆外表的颜色通常为()。

A.红色

B. 黑色

C. 白色

D.绿色

5.蓄电池完全充电后其电解液的密度通常为()g/cm3.

A.0.917∽1.1

B. 1.9417∽2.30

C. 1.1218∽1.130

D.1.27

6.从汽车上拆下蓄电池时,首先应拆下()电缆,将蓄电池安装在汽车上时,

应首先安装()电缆。

A.负极正极

B. 正极负极

C. 正极正极

D.负极负极

三、判断题

1.蓄电池负极板的数量总比正极板多一片。()

2.配制电解液时应将硫酸徐徐倒入蒸馏水中。()

3.安装蓄电池隔板时带沟槽的一面应面向负极板。()

4.启动型酸铅蓄电池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海绵状纯铅。

()

5.未来汽车将使用42V电气系统。()

6.当充电端电压上升到2.7V时,电解液中水开始电解,正极板表面溢出氧气,负极板表面溢出氢气。()

四、名词解释

1.蓄电池的额定容量

2.蓄电池极板硫化

3.蓄电池自放电

4.蓄电池的放电特性

5.蓄电池的充电特性

五、思考题

1.车用蓄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用是什么?

2.蓄电池的电动势是如何建立的?充电和放电时蓄电池极板及电解液有和变化?

3.蓄电池充电终了和放电终了的特征是什么?

4.使用因素对蓄电池的容量有何影响?

5.常用的蓄电池的充电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极板与极板组、隔板、电解液、壳体; 2.3或6格、2V

3.二氧化铅Pbo2、纯铅Pb ;

4. Pb4+、电子e;

5.2.1

6.直流、单线制;

7. 3个单格、90A.h、起动型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B 5.D 6.A

三、判断题

1.√

2.√

3.╳

4. √

5. √

6. √

四、名词解释

1.以20h放电率的放电电流在电解液初始温度为(25±5)℃,电解液密度为

(1.28±0.01)g/cm3(25℃)的条件下,连续放电到规定的单格终止电压为1.75V时,蓄电池所输出的电量,称为蓄电池的20h率额定容量。

2.所谓极板硫化是指极板上产生了白色、坚硬、不易溶解的粗晶粒PbSO4。

3.在未接通外电路时,蓄电池电能自行消耗称之为自放电。

4.:蓄电池放电特性是指以恒流If放电时,蓄电池电压Uf、电动势E和电解液密度ρ随放电时间的变化规律。

5.蓄电池的充电特性是指以恒流Ic充电时,蓄电池电压Uc、电动势E及电解液密度ρ等随放电时间的变化规律。

五、思考题

5.常用的充电方法有:定流充电、定压充电、快速脉冲充电。

2021高考化学考点原电池和化学电源(提高)

高考总复习原电池和化学电源 【考纲要求】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能写出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反应的总方程式。 3.能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4.能根据原电池原理进行简单计算。 5.熟悉常见的化学电源(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能分析常见化学电池工作原理,了解废旧电池回收的意义。 【考点梳理】 考点一、原电池的概念 1.能量的转化 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电能是现代社会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2.工作原理 设计一种装置,使氧化还原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直接转变为电能,即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并使电子转移经过导线,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电流。 电子从负极(较活泼金属)流向正极(较不活泼金属或碳棒),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电极材料反应类型电子流动方向 负极还原性较强的金属氧化反应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 正极还原性较弱的金属还原反应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 以下是锌铜原电池装置示意图: 要点诠释:盐桥的作用 a.组成:将热的饱和KCl或NH4NO3琼胶溶液倒入U形管中(不能产生裂隙),即可得到盐桥。将冷却后的U形管浸泡在KCl饱和溶液或NH4NO3饱和溶液中备用。 b.作用:(1)使整个装置构成通路,代替两溶液直接接触。(2)平衡电荷。 在整个装置的电流回路中,溶液中的电流通路是靠离子迁移完成的。Zn失去电子形成的Zn2+进入ZnSO4溶液,ZnSO4溶液因Zn2+增多而带正电荷。同时,CuSO4则由于Cu2+变为Cu,使得SO42-相对较多而带负电荷。溶液不保持电中性,这两种因素均会阻止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造成电流中断。 由于盐桥(如KCl)的存在,其中阴离子Cl-向ZnSO4溶液扩散和迁移,阳离子K+则向CuSO4溶液扩散和迁移,分别中和过剩的电荷,保持溶液的电中性,因而放电作用不间断地进行,一直到锌片全部溶解或CuSO4溶液中的Cu2+几乎完全沉淀下来。若电解质溶液与KCl溶液反应产生沉淀,可用NH4NO3代替KCl作盐桥。

2010-2017原电池高考题集锦

选择题 (2017全国III)11.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 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 16Li+x S8=8Li2S x(2≤x≤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 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 g 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 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2S2的量越多 (2016海南)10.某电池以K2FeO4和Zn为电极材料,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为电池的负极 B.正极反应式为2FeO42?+ 10H++6e?=Fe2O3+5H2O 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 D.电池工作时OH-向负极迁移 (2016上海)8.图1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图2中,x轴表示实验时流 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y轴表示 A.铜棒的质量 B.c(Zn2+) C.c(H+) D.c(SO42-) (2016四川)5.某电动汽车配载一种可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 Li1-x CoO2+Li x C6=LiCoO2+ C6(x<1)。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Li+在电解质中由负极向正极迁移 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 x C6-xe-= xLi++ C6 C.充电时,若转移1mole-,石墨C6电极将增重7xg 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CoO2-xe-=Li1-x CoO2+Li+ (2016天津)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 B.金属发生吸氧腐蚀时,被腐蚀的速率和氧气浓度无关 C.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达到平衡时,该电池仍有电流产生 D.在同浓度的盐酸中,ZnS可溶而CuS不溶,说明CuS的溶解度比ZnS的小 (2016浙江)11.金属(M)–空气电池(如图)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M+nO2+2nH2O=4M(OH) n。已知: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 电极表面 B.比较Mg、Al、Zn三种金属–空气电池,Al–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 C.M–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式: 4M n++nO2+2nH2O+4ne–=4M(OH)n D.在M–空气电池中,为防止负极区沉积Mg(OH)2,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 (2016全国卷II)11.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 B.正极反应式为Ag++e-=Ag 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 (2016全国卷III)11.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反应为2Zn+O2+4OH–+2H2O===2Zn(OH)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向阳极移动 B.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c(OH-)逐渐减小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4OH–-2e–=Zn(OH) 42- D.放电时,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消耗氧气22.4L(标准状况) (2015北京)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原电池(知识点归纳总结+例题解析)

原电池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化学能与电能转化方式及应用; 2、掌握原电池的组成及反应原理; 3、认识常见的几种化学电源和开发利用新型电池的意义。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的定义 燃煤发电的能量转换过程是,该过程虽然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但是过程繁琐、复杂且能耗较大。在此过程中,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装置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直接转变为电能,原电池就是这样的装置。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1、如下图,把一锌片和一铜片插入稀H2SO4中。 现象:Zn片上有气泡出现。 反应:Zn+H2SO4=ZnSO4+H2↑。Zn失电子生成Zn2+,H+得电子生成H2。 实验2、把上图中的Zn、Cu用一导线连接起来,中间接一电流计G。 现象:Zn片逐渐溶解,Cu片上有气泡出现,电流计G指针发生偏转。 结论:Zn反应生成Zn2+而溶解,Cu片上有H2产生,有电流产生。 该实验中,产生了电流,就构成了原电池。 要点诠释:原电池工作原理相当于将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通过用电器转移,产生电能,因此原电池的作用为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要点二、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组成原电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提供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分别作负极和正极。 要点诠释: a、负极:活泼性强的金属,该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b、正极:活泼性弱的金属或非金属(常用碳棒、石墨),该电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c、得失电子的反应为电极反应,上述原电池中的电极反应为: 负极:Zn-2e-=Zn2+正极:2H++2e-=H2↑,总反应:Zn+H2SO4=ZnSO4+H2↑ (2)两个电极必须直接和电解质溶液接触,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阴阳离子定向移动成内电路。 要点诠释:电源内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动的方向即是电流的方向,所以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3)必须有导线将两电极连接,形成闭合通路。

第一章 铅酸蓄电池的常识

第一章铅酸蓄电池的常识 1. 电池的构成 任何一种电池均有四个主要的部件组成:两个不同材料的电极、电解液、隔膜和外壳。 对于铅酸蓄电池来说,正极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PbO2,暗红色),负极活性物质是铅(Pb,灰色),正负极集流体都是板栅,电解质是硫酸(H2SO4)。 动力电池:隔膜是聚氯乙烯(PVC),外壳是聚丙烯(PP)。 起动电池:隔膜是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外壳是聚丙烯(PP)。 阀控式密封电池:隔膜是玻璃纤维(AGM),外壳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2.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PbO2 + Pb+2H2SO4 =2PbSO4 + 2H2O 随着放电的进行,硫酸不断减少,与此同时电池中又有水生成,这样就使电池中的电解液浓度不断降低;反之,在充电时,硫酸将不断生成,因此电解液浓度将不断增加。 3. 铅酸蓄电池的电性能 电池的开路电压:电池在断路时(即没有电流通过两极时),电池两极的电极电位之差,称为电池的开路电压。 电池的开路电压只取决于所组成电池的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的活度和放电的温度,与电池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大小无关。在电解液密度一定的范围内,铅酸电池的开路电压与电解液的密度有下列关系:开路电压=d+0.85,d是在电池电解液的温度下电解液的密度(g/cm3)。 根据铅酸电池中进行的反应可知,放电时随着PbO2和Pb的消耗,H2SO4也消耗,即随着放电的进行,H2SO4减少,水增加,则酸的密度降低。因此可以根据电池的开路电压估计电池的荷电状态,也可以根据电池的开路电压估计电解液的密度。 电池的内阻:是指电流通过电池内部受到的阻力,又叫全内阻。 它包括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电池的欧姆内阻包括电极本身的电阻、电解质溶液的电阻、离子通过隔膜微孔时受到的阻力和正负极与隔离层的接触电阻等。 欧姆内阻还与电池的几何尺寸、装配的紧密程度和电池的结构等因素有关,一般电池装配越紧密、电极间距离越小,欧姆内阻就越小;对于同一类的相同结构的电池,几何尺寸大的其欧姆内阻比几何尺寸小的电池要小。 因为内阻的存在,电池的工作电压总是小于开路电压。 电池的放电电压:又称为电池的工作电压或电池的负荷电压,是指电池在放电时电池两端的电压,也可以说是电流通过外线路时,电池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 电池放电电压的变化与放电制度有关,即放电曲线的变化还受着放电制度的影响,放电制度包括放电的电流强度I(或放电电流密度i)、放电温度T放和放电的终止电压V终。放电电流越大,工作电压下降越快;放电温度增加,放电曲线变化比较平缓,温度越低,曲线变化越大;放电终止电压是电池放电时电压下降到不能继续放电的最低工作电压,这是人为规定的。一般原则是,在低温、大电流放电时,终止电压选择要低一些;而小电流放电时,终止电压选择应稍高些。 电池的充电电压:是指电池在充电时,外电源加在电池两端的电压,充电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叫做充电曲线。随着充电的进行,充电电压会不断上升,对于铅酸电池,在充电后期主要进行水的分解,电池电压会稳定下来。如果采用大电流充电,则充电电压上升较快,最终达到较高的电压值。 电池的容量:是指在一定的放电制度下(即在一定的I放、T放、V终)电池所给出的电量,常用C表示,单位为安培?小时(Ah)。电池在恒流放电时,可以用C=It来计算电池的容量。对于一个做好的电池来说,影响其容量的因素是放电制度,i放越大,电池放出的容量越小;随着放电温度的增高,电池放出的容量也增大;一般是V终越高,电池放出的容量越小。

原电池和电解池经典测试题

原电池与电解池测试题 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 ①有氧化还原反应②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负极:较活泼的电极(氧化反应, 电子流出)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还原反应, 电子流入) ③同时与电解质溶液接触④形成闭合回路 构成电解池的条件: (1)外加直流电源 (2)两个固体电极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与电源“-”相连的电极, 得到电子的电极, ' 阳离子移到的电极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与电源“+”相连的电极, 失去电子的电极, 阴离子移到的电极。 (3)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4)构成闭合的电路 阴极:阳离子得电子顺序: ; Ag+>Hg2+> Fe3+>Cu2+> H+(酸)>Pb2+>Sn2+>Fe2+>Zn2+> H+(水)Al3+>Mg2+>Na + >Ca2+> K+ 阳极:阴离子失电子顺序:活性电极﹥阴离子。即:Cu>Hg >Ag>S2>I>Br>Cl>OH>(NO3、SO42含氧酸根)>F-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4分) 1.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2e == H2↑++2e == Fe +O2+4e == 4OH-++e == Fe2+ 2.以下现象与电化腐蚀无关的是 A 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B 生铁比软铁芯(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 C 锈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 D 银质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 , 3.A、B、C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①、②两个实验,确定它们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①将A与B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相连,A上有气泡逸出,B逐渐溶解 ②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A、C盐溶液时,阴极上先析出C(使用惰性电极) >B>C >C>A >A>B >A>C 4.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完整版)必修二原电池经典例题汇总

4-1原电池典例汇编 1.下列有关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 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 2.下列反应中,在原理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A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B 铝片与盐酸的反应 C 甲烷与氧气的反应 D 石灰石的分解反应 3.有关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中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C 电子流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外电路)D电流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外电路) 4.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是() A 原电池中溶液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B 有导线将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连接 C 正极发生了氧化反应,负极发生了还原反应 D 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电子的转移 5.关于Cu、Zn、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 铜片质量减少 B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C H+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D SO42-向正极移动 6.下列叙述是小明做完铜、锌原电池的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和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 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 B 由铜、锌做电极与硝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负极 C 电子通过硫酸溶液由锌流向铜被氢离子得到而放出氢气 D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13g锌被溶解,电路中就有0.4mol电子通过 7.有a、b、c3种金属,将a、b放在稀硫酸中,用导线连接,电流方向由a到b。把a放在c 的硫酸盐溶液中,a表面有c析出。这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 b>a>c B a>b>c C c>b>a D c>a>b 8.如图所示,a的金属活泼性在氢之前,b为碳棒,电解质溶液为稀硫 酸。关于下列装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 碳棒上有气体逸出 C 导线上有电流,电流方向从a到b D 反应后a极质量减小 9.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A 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 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水源 C 不使电池中渗出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 回收其中的 石墨电极 10.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 = 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 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_;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____;

第1章蓄电池(3)

汽车电器(理论课)电子教案 编号课题第三节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课时 编写日期年月日 授课 教师 授课专业班次授课日期 班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班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班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班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教学目标1、掌握蓄电池的放电、充电。 2、理解蓄电池的工作特性。 教学重点1、掌握蓄电池的放电、充电。 2、理解蓄电池的工作特性。 教学 难点 掌握蓄电池的放电、充电。 教学课型新课 教具 器材 多媒体 教学组织与 过程1.电动势的建立 正、负极板浸入电解液后产生电动势。负极板:铅溶于电解液中,失电子生成Pb2+ Pb-2e→Pb2+ 电子留在负极板上,使负极板具有负电位,为-0.1V。 正极板:PbO2溶于电解液PbO2+2H2O→Pb(OH)4 Pb(OH)4→Pb4+ + 4OH- OH-留在电解液中,Pb4+ 沉附在正极板表面,使正极板有+2.0V 在外电路未接通时,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静止电动势为: E=2.0-(-0.1)=2.1V 2.蓄电池的放电 (1)概念 将蓄电池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称为放电过程。 (2)化学反应 如果将蓄电池与外电路的负荷接通,电子e从负极板经过外电路的负荷流往正极板,使正极板的电位下降,从而破坏了原有

的平衡状态,发生电化学反应。 (3)结论 ①电极间接用电器时,负极板电子转移到正极板,补充了正极板电子,使反应持续进行。 ②生成的PbSO4分别附着在正负极板上。 ③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逐步转变为PbSO4而不断被消耗。 ④电解液中的H2SO4不断地被消耗而变成水,电解液密度变小。因此,测量电解液密度可以检验蓄电池放电程度。 ⑤从理论上说,蓄电池这种放电过程将会使极板上所有物质全部转变为硫酸铅,但实际转化的只有20-30%。因此,采用薄型、多孔性极板可提高容量。 3.蓄电池的充电 (1)概念:将电能转换成蓄电池化学能的过程称为充电过程。它是放电反应的逆过程。充电时蓄电池的正负两极接通直流电源。 (2)化学反应 当电源电压高于蓄电池的电动势E时,电流由蓄电池的正极流入,从蓄电池的负极流出,也就是电子由正极板经外电路流往负极板。这时正负极板发生的化学反应正好与放电过程相反。 (3)结论 在外界电场作用下,电解液中的H2O与负极PbSO4均被电离,Pb2+被负极吸引并从负极上得到充电电源送来的电子,还原成Pb 附着在负极板上,形成海绵状Pb,O2-被吸引在正极板周围,正极板上PbSO4电离出来的Pb2+在极板周围电场作用下失去两个电子变成Pb4+ ,与O2-结合成PbO2附着在正极板表面。SO42-与 H2O离解出的H+结合成H2SO4,留在电解液中。这样,正极板上PbSO4被逐步转变成PbO2,负极板上的PbSO4被逐步转变成海绵状Pb,生成的H2SO4使电解液密度增大,蓄电池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 4.蓄电池充放电过程结论 (1) 蓄电池在放电时,电解液中的硫酸将逐渐减少,而水将逐渐增多,电解液相对密度下降。 (2)蓄电池在充电时,电解液中的硫酸将逐渐增多,而水将逐渐减少,电解液相对密度增加。 (3)在充放电时,电解液浓度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正极板的活性物质化学反应的结果,因此要求正极板处的电解液流动性要好。在装配蓄电池时,应将隔板有沟槽的一面对着正极板,以便电解液流通。 (4)充电后期,会因电解水产生气体,应注意排气畅通,以防爆炸。 二、蓄电池的工作特性 1.静止电动势及基本电特性 (1)静止电动势Ej:蓄电池处于静止状态时,正负极板之间的电位差称为静止电动势。

知识讲解_原电池_基础

原电池 编稿:宋杰审稿:张灿丽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能够写出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原电池 1、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高清课堂:原电池#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材料可以是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 负极:活泼性强,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活泼性弱,溶液中阳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②电解质溶液,电解质中阴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阴阳离子定向移动形成内电路。 ③导线将两电极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④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要点诠释:a.原电池中,电极材料可能与电解质反应,也可能与电解质不反应。如图: b.形成闭合回路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用导线连接两个电极,也可以是两电极直接接触。如图: 要点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实验探究 【高清课堂:原电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实验设计 ①按照图示装置进行实验。请观察两个金属片插入溶液后电流表指针位置的变化、金属电极表面的变化以及溶液温度的变化,分析是否有电流产生。 ②按照下图组装实验装置,注意最后将盐桥插入两种电解质溶液中。请观察反应过程中电流表指针位置的变化,判断是否有电流产生,并观察电极表面以及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要点诠释:盐桥的作用及优点 a.组成:将热的饱和KCl或NH4NO3琼胶溶液倒入U形管中(不能产生裂隙),即可得到盐桥。将冷却后的U形管浸泡在KCl饱和溶液或NH4NO3饱和溶液中备用。 b.作用:使两个半电池中的溶液连成一个通路。 c.优点:使原电池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近乎完全隔离,并在不同区域之间实现了电子的定向移动,使原电池能持续、稳定地产生电流。 电流产生情况电极表面变化情况温度变化情况能量变化情况 (Ⅰ) 有电流产生锌片质量减小,同时铜片上有红色 物质析出,铜片质量增加溶液温度升高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热能 (Ⅱ) 有电流产生锌片质量减小,铜片上有红色物质 析出,铜片质量增加 溶液温度不变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实验分析 ①对于图甲装置 Zn片:Zn-2e-=Zn2+ Cu片:Cu2++2e-=Cu 同时在Zn片上,Zn可直接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Cu与ZnSO4,因此该装置中既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同时也有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②对于图乙所示原电池 锌片:负极,Zn-2e-=Zn2+(氧化反应) 铜片:正极,Cu2++2e-=Cu(还原反应) 总化学方程式:Zn+Cu2+=Cu+Zn2+ 4、实验原理分析:(如图所示)

高一化学原电池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原电池练习题及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 1.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电池中,正极就是阳极,负极就是阴极 B. 形成原电池时,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 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D. 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2.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D. Mg片上有气泡产生 6.下列事实能说明Al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的是 A、常温下将铝和铜用导线连接组成原电池放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常温下将铝和铜用导线连接组成原电池放入到稀盐酸溶液中 C、与氯气反应时,铝失去3个电子,而铜失去2个电子 D、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钝化而铜不发生钝化 7.有A、B、C、D四种金属,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 →B ;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B 与E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E2-+2e-=E,B-2e-=B2+则A、B、D、E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A﹥B﹥E﹥D B、A﹥B﹥D﹥E C、D﹥E﹥A﹥B D、D﹥A ﹥B﹥E.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 ①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一般是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的金属或能的非金属为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是由流向;电子流动方向是由极流向极。 ③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向流动方向。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的极是极,阴离子移向的极为极。 是 9.______极,发生1011 34.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A.稀硝酸 B.硝酸铜 C.稀盐酸 D.氢氧化钠 35.下列物质的组合,不属于铝热剂的是 A.FeO+Al B.Mg+Al2O C.Al+V2O D.Al+Cr2O3 36.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错误的是 高一化学《原电池》专项练习 1. 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氢气 2. 如下图,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3. 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原电池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D.原电池的正极是还原剂,总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此

第一章蓄电池习题

第一章蓄电池习题 一、填空题 1.铅蓄电池由、、、组成。 2.铅蓄电池内部分为个单格,一格的静止电动势约为。 3.蓄电池正极板的活性物质是,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 4. 蓄电池正极板上的二氧化铅溶解、电离后沉附于正极板;负极板处Pb溶解后,有留在负极板。 5.充足电的蓄电池每单格静态电动势约为V。 6.汽车的电器系统具有低压、、负极搭铁、、两个电源、用电设备并联等特点。 】 7.某一蓄电池的型号为3-Q-90,它代表的含义为由组成,额定容量为, 铅蓄电池。 二、单项选择 1.蓄电池是将()的装备。 A.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C. 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2.启动发动机时,蓄电池可在短时间内给起动机提供()的启动电流。 ∽15A B. 100∽150A C. 200∽600A ∽1000A 3.()为蓄电池的最大负荷。 A.汽车大灯 B. 空调鼓风机 C. 发电机 D.起动机 ] 4.蓄电池的负极电缆外表的颜色通常为()。 A.红色 B. 黑色 C. 白色 D.绿色 5.蓄电池完全充电后其电解液的密度通常为()g/cm3. B. ∽ C. ∽ 6.从汽车上拆下蓄电池时,首先应拆下()电缆,将蓄电池安装在汽车上时, 应首先安装()电缆。 A.负极正极 B. 正极负极 C. 正极正极 D.负极负极 三、判断题 1.蓄电池负极板的数量总比正极板多一片。() 2.配制电解液时应将硫酸徐徐倒入蒸馏水中。() 3.安装蓄电池隔板时带沟槽的一面应面向负极板。() ¥ 4.启动型酸铅蓄电池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海绵状纯铅。 () 5.未来汽车将使用42V电气系统。() 6.当充电端电压上升到时,电解液中水开始电解,正极板表面溢出氧气,负极板表面溢出氢气。()

2018年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原电池知识点与经典练习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专题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例题分析】 例1、在如图所示的8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 A.①④ B.③④⑤C.④⑧D.②④⑥⑦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 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 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原电池基础练习题

原电池基础练习题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原电池基础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原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C.原电池在工作时其正极不断产生电子并经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原电池的电极只能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 答案选A 2.某金属能跟稀盐酸作用放出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此金属是 A.铁 B.铜 C.铝 D.镁 答案选A 3.在盛有稀H 2SO 4 的烧杯中放入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正极附近的SO 4 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 2逸出 D.铜片上有H 2 逸出 答案选D 4.对铜—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①锌片溶解了克②锌片增重了克 ③铜片上析出1克氢气④铜片上析出1mol氢气

A . ①③ B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答案选A 5.某金属与稀盐酸作用无氢气产生,该金属与铜能组成原电池,此金属是( ) A .Mg B .Fe C .Ag D .Cu 答案选C 6. 对于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Zn 是负极 B .电子由Zn 经外电路流向Cu C .溶液中H + 向负极移动 D .原电池工作时,若有13 g 锌被溶解,电路中就有 mol 电子通过 答案选D 、Y 、Z 、M 、N 代表五种金属。有如下化学反应,(1)水溶液中: X+Y 2+=X 2++Y (2)Z+2H 2O(冷)=Z(OH)2+H 2(3)M 、N 为电极,与N 的盐酸溶液组成原电池,发生的电极反应为:M-2e —=M 2+(4)Y 可以溶于稀H 2SO 4中,M 不被稀H 2SO 4氧化。则金属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 M

原电池.doc化学电源.doc电化学.doc经典习题及解析

原电池化学电源 题组一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考查 1.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 答案 B 解析A项,电极相同不能构成原电池;C项,酒精不是电解质溶液,不能构成原电池;D项,锌与电解质溶液不反应,无电流产生。 2.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CaO+H2O===Ca(OH)2,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某原电池反应为Cu+2AgNO3===Cu(NO3)2+2Ag,装置中的盐桥中可以是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C.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 D.理论上说,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 答案 D 解析CaO+H2O===Ca(OH)2不是氧化还原反应,KCl和AgNO3反应生成AgCl沉淀易阻止原电池反应的发生;作电极的不一定是金属,如石墨棒也可作电极。 题组二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3.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B.在原电池中,相对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 C.原电池工作时,正极表面一定有气泡产生 D.原电池工作时,可能会伴随着热能变化 答案 D 解析A项,电路中不存在电子的移动;B项,若是由铝、镁、氢氧化钠溶液构 成的原电池,则负极是铝;C项,若是由锌、铜、硫酸铜溶液构成的原电池,则正 极表面析出铜,没有气泡产生。 4.分析下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①②中Mg作负极,③④中Fe作负极 B.②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 C.③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D.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答案 B 解析②中Mg不与NaOH溶液反应,而Al能和NaOH溶液反应失去电子,故Al是负极;③中Fe在浓硝酸中易钝化,Cu和浓HNO3反应失去电子作负极,A错,C错。②中电池总反应为2Al +2NaOH+2H2O===2NaAlO2+3H2↑,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Al+8OH--6e-===2AlO-2+4H2O,二者相减得到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B正确。④中Cu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 4OH-,D错。 题组训练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电工经常说的一句口头禅:“铜接铝,瞎糊弄”,所以电工操作上规定不能把铜导线与铝导线连接在一起使用,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铜、铝接触在潮湿的环境中形成原电池,加快了铝的腐蚀,易造成电路断路 2.请运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实验,验证Cu2+、Fe3+氧化性的强弱。请写出电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 并在方框画出实验装置图,要求用烧杯和盐桥,并标出外电路电子流向。 答案Cu-2e-===Cu2+2Fe3++2e-===2Fe2+ 3.有A、B、C、D、E五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

02第1章 蓄电池 1

第一章蓄电池 第一次课:蓄电池的构造、型号、工作原理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掌握蓄电池的构造、型号识别、及充放电的工作理,掌握不同类型蓄电池的特点。主要教学内容: 1、蓄电池的构造 2、蓄电池的型号 3、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 蓄电池的构造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案正文: 蓄电池的构造 1、普通型蓄电池 2、干荷电蓄电池 3、免维护蓄电池 作用:储能、供电 特点:起动时,蓄电池单独供电 低速时,与发电机同时供电 正常时,由发电机供电,蓄电池储能超载时,同时供电 一、普通型蓄电池 1、极板组 蓄电池的核心部分,分正极板、负极板。 正极板焊在一起组成正极板组,负极板焊在一起组成负极板组;(并联增容) 组成:1、栅架:支撑活性物质(进行化学反应) 2、活性物质:填充在栅架上(正极板上为二氧化铅为棕红色,负极板上为海绵状纯铅为青灰色)

负极板多些(故正极板厚些) 各片正负极板相互嵌合,隔板放在中间,负极板数量要多一片(在外面),目的:保护强度、正极板上化学反应剧烈,使两侧放电均匀。 2、电解液 由相对密度1.84的纯硫酸和蒸馏水配制而成。密度应适应气温变化。电解液的纯度影响蓄电池的电气性能和使用寿命,硫酸和蒸馏水应符合国家规定。 3、隔板 各片正负极板相互嵌合,隔板放在中间,负极板数量要多一片(在外面),目的是保护强度、正极板上化学反应剧烈,使两侧放电均匀。目的是为减小内阻和体积,防接触而短路,材料应具有多孔性以便电解液渗透;应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抗氧化性。目前广泛使用微孔塑料隔板做成袋状。带槽一面朝向正极板4、外壳 盛放电解液、极板组和隔板 每个单格互不相通底部有垫脚(放极板组、容纳脱落的活性物质) 以前多用硬质橡胶,现在采用工程塑料,每个单格上有加液孔和通气孔,一个单格2V,12V电池有6个单格,用硬质橡胶或工程塑料压制而成,多采用整体式结构,只留一对极桩和与单格数相等的加液口,可拆修性较差。 5、极桩:分为正极桩和负极桩 用铅锑合金浇铸 形状:圆锥体形状、孔形 正极桩粗些 6、其他部件:防护板(盖在极板组上) 联条(各个单格为串联,与极桩熔焊在一起的连接板条,现在多采用穿壁式连接) 封口料(填充在盖与外壳之间缝隙的易熔材料,防泄露) 注液口盖(加液孔盖防电解液溅出,上有通气孔,还有装氧过滤器减少水消耗) 二、干荷电蓄电池 区别:1、干燥状态能长期保存电荷 2、只用按规定加入电解液即可使用,不需要初充电,取代了普通蓄电池 原因:负极板的制造工艺不同(进行了防氧化处理) 优点:运输、保管方便,不用初充电 注意:储存期超过2年的使用前需要补充充电5~10h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原电池知识点与经典练习(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专题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例题分析】 例1、在如图所示的8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 A.①④ B.③④⑤C.④⑧D.②④⑥⑦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 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 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例题分析】 例2、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其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的负极为锌 B.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剂作用 C.当65 g Zn完全溶解时,流经电极的电子1.204×1023个 D.电池正极发生MnO2得电子氧化反应 例3、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高考原电池解题技巧

考点一:电化学池型判断 先分析有无外接电源,有外接电源者为电解池,无外接电源者可能为原电池;再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分析判定,主要思路是“三看”:一看电极,两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二看溶液,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三看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接触。 图1 图2 图1中没有外接电源,其中必有一个是原电池,根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可知,左边有两个活性不一样的电极、电解质溶液、闭合电路,故为原电池,右边为电解池;图2 中有为外接电源,两个均为电解池。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四个池的名称正确的是() A.b、d为原电池,a、c为电解池B.a、c为原电池,b、d为电解池 C.a、b为原电池,c、d为电解池D.a、b为电解池,c、d为原电池 【例2】(2012马鞍山二模)12.右图所示装置中,已知电子由b极沿 导线流向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装置中Cu极为阴极 B.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减少 C.b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H 2 -2e-+2OH-=2H 2 O D.当铜极的质量变化为32g时,a极上消耗的O 2 的体积为5.6L ?巩固练习: 1.(2012·上海)14.右图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Zn Cu C C 稀H2SO4 Zn Cu C C 稀H2SO4

A.a 、b不可能是同种材料的电板B.该装置可能是电解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盐酸 C.该装置可能是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盐酸 D.该装置可看作是铜一锌原电池,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 2.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形成稳定电流的装置B.电解饱和食盐水 C.将用含有酚酞 的氯化钠溶液润 湿的滤纸铺在铂 片上写“祝你成 功” D.电解精炼铝 考点二:电化学电极判断 典型例题: 【例1】电子计算机所用钮扣电池的两极材料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电极反应是: Zn + 2 OH- -2e=ZnO + H 2O ;Ag 2 O +H 2 O + 2e=2Ag +2 O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锌为正极,Ag 2O为负极。 B.锌为负极,Ag 2 O为正极。 C.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PH减小。D.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PH增大。 【例2】(2011·大纲版)11.①②③④ 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 ;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有气泡逸出;③ ④ 相连时,③ 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 ④ ②① D.③ ① ②④ 【例3】(2012·福建)9.将右图所示实验装置的 K 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u 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沿Zn→a→b→Cu 路径流动 C.片刻后甲池中c(SO 4 2-)增大

高一化学必修2 原电池练习题

《原电池》练习题 1. 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氢气() 2. 如下图,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3. 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原电池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D.原电池的正极是还原剂,总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此被还原 4. 金属及其制品在腐蚀介质中很容易被腐蚀,其使用寿命大为降低。因此只有对腐蚀介 质中的金属及其制品采取防护措施,才能保证金属工艺设备的安全性和工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下面对金属及其制品的防护措施中错误的是() A.铁锅用完后,用水刷去其表面的油污,置潮湿处保存 B.通过特殊工艺,增加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 C.对于易生锈的铁制品(如防护网)要定期涂刷防护漆 D.把Cr、Ni等金属加入到普通钢里制成不锈钢 5. 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 + Fe = 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Cl 3 溶液 B.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NO 3) 2 溶液 C.正极为铁,负极为锌,电解质溶液为Fe 2(SO 4 ) 3

D.正极为银,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CuSO 4 6.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铜锌组成的原电池中电子是从锌经过导线流向铜 B.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C.把铜片插入FeCl 3 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片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CuCl 2 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7. 实验室中欲制氢气,最好的方法是()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 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 D.粗锌(含铅.铜杂质)与稀硫酸反应 8. 铁制品上的铆钉应该选用下列哪些材料制成() A.铅铆钉 B.铜铆钉 C.锌铆钉 D.锡铆钉 9. 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怎样变化() A.不变 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10. 在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的铜——锌原电池中,已知其电极反应分别为 锌片:Zn-2e- Zn2+;铜片:2H+ +2e- H 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B.铜片逐渐溶解 C.溶液中H+向锌片作定向移动 D.锌片是负极并被氧化 11. 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的原 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 A.X > Y > Z B. X > Z > Y C. Y > X > Z D. Y > Z > X 12. 把a、b、c、d四块金属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 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 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 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13. 有A、B、C三种金属,两两分别接触并同处于稀H 2SO 4 中,反应冒气泡,判断三 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A.A>C>B B.B>A>C C.C>A>BD.C>B>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