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刘翠霄

一、中国是一个具有人道主义传统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扶弱济贫优良传统的国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发表过“大同”和“小康”的著名言论。孔子将大同社会描述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古代中国,大同社会只是人们的一种理想,而在实践中,从官方到民间都有扶贫济弱的措施和行动,并且代代相传和延续,使得我们国家成为具有悠久人道主义传统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礼》中有“保息六”的政策,其内容是: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1意思是以保障民众休养生息的6项政策来处理民政:第一是要爱护儿童,第二是要赡养老人,第三是要赈济寡孤,第四是要优恤贫困,第五是要照顾残疾,第六是要平均徭役。国家企图通过对“幼、老、穷、贫、疾、富”特殊情况的照顾,达到安定社会秩序,使慈幼、养老等道德观念潜移默化,成为一种社会公德的目的。公元585年,隋文帝设置了“义仓”,“义仓”在很长一段时期承担着储备赈济灾民粮食的任务,但也起到济恤“鳏寡癃残无告不能自存者”的作用。2晚清时期,外国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他们认为传教最有效的办法是办慈善事业。教会的慈善事业主要是医疗、灾荒救济和慈幼,而且慈幼是一项主要的活动,包括创办育婴堂、孤儿院、盲童学校、聋哑学校。中华民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慈善家,作出杰出贡献的是张謇(jian)和熊希龄。张謇从事慈善事业主要是设立养老院、残废院、盲哑学堂、盲哑师范传习所、育婴堂等和救济灾民。在张謇的影响下,上海、南京、天津、贵阳等地也纷纷建立盲哑学校。另一位慈善家是熊希龄,他在慈善事业上的贡献主要是救灾和创办香山慈幼院。3这些来自政府和民间的对于弱势群体保护的措施基本上是仁政和人道主义的表现。人道主义精神,从人类出现之始起,便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地被继承下来,深藏在当时的最高文明的生活中。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和政治制度有生有灭,国家、民族和文明有兴有衰,而人道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虽然有不同的表述形式,但是它不可能过时。以往各个时代的政府、慈善机构、民间组织、慈善家对于社会弱势群体所给予的救助,是人道主义的作为,政府施行的“仁政”,也有弘扬社会扶贫济弱,传承和培养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意图和作用。

二、中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以立法形式对弱势群体的权益加以保障,充分地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在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够为弱势群体提供高标准的现金待遇和服务待遇,使他们能够体面自尊地生活。在我国,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不能为弱势群体提供比较充足的物质待遇,但是,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通过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来保障弱势群体权益,与此同时,呼吁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弱势群体事业,呼吁社会为弱势群体募捐资金,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1954年,我国颁布实施的第一部宪法在第45条、第46条、第48条就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权利作了明确的规定,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4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我国对于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权利主要是运用社会保险的原则加以保护,与此同时也没有放弃社会救济的原则,然而,这时的社会救济已将人的尊严和价值要求放在首要位置,这种观念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并为此承担起了责任。

联合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是国际人权保障领域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我国政

1王子今等:《中国社会福利史》,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第56页。

2同上,第145页。

府于1997年10月签署了该公约,全国人大常委会又于2001年2月28日批准了该公约。这是我国人权保障事业上的一件大事。几年来,我国政府信守承诺,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公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事业,尤其是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事业,为国际人权保障事业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在这里,我们就我国弱势群体中的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权利的有关问题与各位学者和官员进行交流。

(一)关于妇女的社会保障权利

妇女的社会保障主要体现在对于妇女的生育保险、劳动保护、遗属抚恤、农村“五保”等四个方面。

1.女职工的生育保险制度

早在1951年,我国在制定的第一部《劳动保险条例》中,就对女职工的生育保障作了明确的规定。1955年4月《国务院关于女工作人员生产假期的通知》,对机关女工作人员的生育保障作了基本相同的规定。条例和通知的主要内容有:劳动保险金按工资总额的3%提留,生育保险金包括在劳动保险金之中;生育假期为56天,产假期间,工资照发,即生育津贴为工资的100%,高于国际劳工组织所规定的生育保险工资替代率为67%的标准;女职工怀孕、检查、分娩的费用由企业负担。4

1994年12月劳动部发布《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建立起社会化生育保险制度。办法规定,城镇企业及其职工有参加生育保险的义务;企业缴纳职工工资总额的1%筹集生育保险基金;生育津贴、与生育有关的医护费用和管理费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津贴为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制度

在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引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制以后,女性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弱势群体,其社会价值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合理公正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同时废止了以上有关生育保险的规定。《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旨在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减少和解决女职工在劳动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规定指出,凡适合女职工劳动的单位,不得拒绝招收;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解除劳动合同;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禁忌从事的劳动;女职工的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假期为15天,略低于1999年第八十八届世界劳工大会新修订的14周的标准;5有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其所在单位应当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两次哺乳时间,每次30分钟。我国劳动法在第7章也作了相同的规定。6

3.遗属抚恤金制度

1994年7月颁布的劳动法第73条规定,劳动者死亡后,其遗属依法享受遗属津贴。遗属津贴包括丧葬补助金、一次性死亡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亲属抚恤金提供给没有从事有报酬的工作,或年满60岁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死者配偶以及死者未满16岁的子女和年满60岁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亲属抚恤金的标准,以能够维持当地生活水平为原则,由当地政府部门确定。但是,遗属抚恤金总额不得超过死者生前的工资。7

4.农村“五保”制度

我国1956年颁布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于缺乏劳动能力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寡、残疾社员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予适当的安排和照顾,保证他们吃、穿和烧柴的供应,保证年幼的受到教育和年老的死后安葬。”随着农村“五保”制度的发展,又增加了“保住”、“保医”的内容。对于“五保”对象实行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的制度。1958年,农村敬老院发展到15万所,收养老人300多万。未成年的五保对象满16岁以后,停止五保供养。8

4潘锦棠:《生育保险中的女工利益、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中国社会保障》2001年第3期。

5潘锦棠:《生育保险中的女工利益、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中国社会保障》2001年第3期。

6郑功成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9-280页。

7《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总览》,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475页。

(二)关于儿童的社会保障权利

1.禁止使用童工制度

2002年10月1日国务院公布的〈〈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规定指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即童工)。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禁止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得允许其被用人单位非法招用。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用人单位逾期不将童工送交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其每月处1万元罚款,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9

2.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规定

我国的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都对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作了明确的规定。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并设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禁止招用应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就业。父母或监护人有义务使儿童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3.儿童生命健康权的保护

为了保障儿童的生命健康,国家大力发展妇幼保健事业,提高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和保育水平。中国政府还作出了在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病的承诺。

(三)关于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权利

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关残疾人的专门立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0年颁布、1991年实施)、《残疾人教育条例》(1994年颁布并实施)。我国残疾人保障法对残疾人的康复权、接受教育权、劳动权、精神文化生活权、环境权等社会保障权利作了详细的规定。

三、我国有关弱势群体社会权利保障的现状和问题

(一)有关妇女社会权利保障的现状和问题

1.我国妇女社会权利保障的现状

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国营企业占绝大多数,政府对女工的劳动保护工作非常重视,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就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国际劳工标准的女工劳动保护制度。1992年,城镇女职工由1949年的60万增加到了5600万人,占全国职工总数的比例由7.5%提高到38%,高于世界34.5%的比例。

我国生育津贴为工资的100%,高于国际劳工组织所规定的生育保险工资替代率为67%的标准。1988年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将女职工的产假由56天增加为90天,其中产前假期为15天,也略低于1999年第八十八届世界劳工大会新修订的14周的标准。自1994年12月劳动部发布《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至1999年底,全国31个省市中已有27个省市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参加的职工达到2930万人,覆盖率为28%;全国生育保险基金收入为10.75亿元,支出为7.13亿元。10

2.我国妇女社会权利保障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生育保险的对象主要是城镇女职工,但是绝大多数女职工没有享受到生育保险,她们是个体工商户、家庭保姆、钟点工、临时工、非全日工和在自己家中包活干的人。她们虽然也是城镇的劳动者,但是由于她们是在非正规部门工作,因而没有被纳入生育保险之中。所以,我国生育保险首先力争将所有非正规就业的女职工纳入保险范围;其次,生育保险在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覆盖率高,西部经济欠发达覆盖率就比较低,需要通过提高统筹层次扩大覆盖面;第三,各地缴费率、待遇标准、产假长短不一需要予以解决,缴费率最高的是天津,为4%,最低是浙江,为0.45%。待遇最高的是青海省,人均5847.46元,最低的是吉林省,人均788.76元。青海省的产假为半年,比规定的90天多出一倍。这些不统一,要末会加重企业负担,要末不能提供充分保障,所以需要通过进一步改革统一起来。11

9《粤查处非法使用童工行为》,《南方网-南方都市报》2003年8月21日。

10郑功成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2页。

生育保险覆盖率低的原因在于,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城镇非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大量出现,这些企业为了不增加劳动力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于是不参加社会保险,使得企业女工得不到生育保险的保护。所以,要通过强制手段使所有企业都参加生育保险,缴纳生育保险费,筹集生育保险基金,为女职工的生育提供保障。

在女工劳动保护方面,据1996年全国总工会女工部对1847家企业的调查表明,能全面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占82.1%,女职工没有从事禁忌劳动的占95.7%,女工生育后能享受90天以上产假的占92.1%,能保证哺乳时间的占96.4%。这些情况说明,《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基本得到了贯彻执行。但是,女工保护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外资企业和国营企业女工保护最好,而私营企业保护最差,据河北省总工会女工部2000年对省内100家赢利私营企业的调查,78%的私营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做得很差,22%女工劳动保护做得较好的私营企业也只能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部分条款。12为了保证经济改革健康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提出“非正规部门正规化管理”的思路,在非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建立和健全女工劳动保护制度应是正规化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我国妇女在就业方面的主要问题是,一些单位不愿意接收女性,造成女性就业难的问题,为此,政府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促使问题的解决。

在农村,女性劳动力占一半以上,农村妇女创造的价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50-60%,农村1亿多乡镇企业职工中女性有4000万人。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家庭保障依然是农村居民包括农村妇女生活风险的主要保障。

(二)有关儿童社会权利保障的现状和问题

1.我国儿童社会权利保障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确立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教育经费筹措体制,使在校学生平均教育费用逐年增长。据统计,1994年用于小学的教育经费达594亿元,每个学生平均89.47元;用于普通中学的教育经费达435亿元,每个学生平均239.89元。1995年到2000年,国家投入100多亿元,用于改善贫困地区小学、初中的办学条件。国家大力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1995年,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为98.5%,女童入学率为98.2%。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帮助贫困家庭的儿童重返校园。1989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宣布实施“希望工程”,1995年底,“希望工程”已筹资6.9亿元,资助125万失学儿童继续小学学习,并资助建设了2000多所希望小学。13

2002年,全国妇幼保健机构发展到3067个,农村新法接生率达到97.2%。对全国儿童实行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制度,开展对儿童肺炎、腹泻、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病的防治和爱婴行动,促进母乳喂养,开展营养指导、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早期教育等多项卫生保健服务,使儿童体格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不断改善。2002年全国共有儿童福利院178个,比2000年增加52个;社会福利单位收养儿童5.5万人,比2000年增加1万余人;残疾儿童有5.14万得到康复训练。比2000年增加1万余人。14

2.我国儿童社会权利保障的问题和对策

由于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在世界居于落后地位,因此儿童权益保障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的问题是:在儿童医疗保健方面,农村儿童的发病率比较高,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还低于正常标准;在儿童教育方面,一些贫困和边远地区的教学条件较差,中小学生的失学现象还存在;在雇佣童工方面,各地都制定了雇佣童工的处罚措施,例如,广东省劳动厅2002年12月发布的《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就将使用童工的处罚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3000元提高到5000元,尽管如此,在有些地方的私营企业还有雇佣童工的现象,为此各地政府劳动部门加强查处,力争杜绝雇佣童工的现象。

(三)有关残疾人社会权利保障的现状和问题

1.我国残疾人社会权利保障的现状

12郑功成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95-296页。

13《中国人权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07-1008页。

198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由民政部、卫生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盲人聋哑人协会等机构和地方政府组织4万余名调查员,在我国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的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各级政府和各级残疾人组织的领导下,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1)残疾人康复状况

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1992年)》规定,五年内为50万名白内障患者实行复明手术,进行30万例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对3万名聋儿进行听力语言训练。经过五年努力,到1992年底,完成白内障手术90.4万例、对38711名聋哑儿童进行了听力语言训练、进行了32.8万人次的小儿麻痹娇治手术。15在2003年,又有大批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其中白内障复明手术57万例;为3.1万名低视力者配用了助视器;对1.8万个聋儿进行了听力语言训练;对7.7名肢体残疾者脑瘫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进行了康复训练;对243万名重症精神病人进行了综合防治康复;为3800余名麻风畸残者实施矫治手术;为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122万件。可见,将近10年中,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有了很大进展。16

(2)残疾人接受特殊教育状况

1988年召开了首次全国残疾人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各地把残疾人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一部分,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从此,我国残疾人的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都取得了显著进展。1987年我国有初中以下特殊教育学校504所,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578个,在校生5.2万人。到1993年,特殊教育学校达到1108所,增加了一倍,特教班达到3568个,增加了6倍,在校生达到37万人,增加了6倍。17目前,特殊学校已发展到1655所,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殊教育班发展到3154个,在校的盲、聋、智力残疾学生达到57.7万人。2003年共有3000多名残疾学生进入高等院校,49万残疾人接受了职业教育和培训。18

(3)残疾人劳动就业状况

为了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国务院曾颁布了《关于残疾人个体开业给予免征税照顾的通知》和《关于对社会福利生产单位免征税问题的通知》,规定,社会福利企业残疾人占企业生产人员35%以上的免征所得税,占50%以上的再免征产品税或增值税。在国家减免税政策的扶持下,社会福利企业1979年全国有1106个,就业的残疾职工4.8万人,产值7.2亿元。从1978年到1991年,民政部门用于扶持社会福利企业的资金累计达3.3亿元。到1992年分散就业的残疾人已经达到140万人,占全国职工总数的1%。;19目前,城镇集中就业的残疾人已达109万名,社会各单位按规定比例安排123.6万残疾人就业,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残疾人有170多万。2003年,有123万农村贫困残疾人通过扶贫解决了温饱。有259万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4万残疾人在福利院、敬老院享受集中供养、五保供养或在居民家中分散供养,246万残疾人得到了临时的救济和补助,103万残疾人参加了社会保险。20

(3)残疾人文化生活状况

1982年至1992年,中国先后派出20个残疾人运动队分别参加国际伤残人奥运会、弱智人特殊奥运会、世界聋人运动会等18次重大国际体育比赛,共获奖牌436枚,其中金牌222枚。21目前,全国开辟了1618个残疾人文化活动场所,成立了131个残疾人艺术团体。2003年,中国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残疾人运动员在重要国际体育比赛中获得177枚金牌。22(4)残疾人社会环境状况

1990年5月,建设部、民政部、国家计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向全国发布了关于认真贯彻执行《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地方政府主管建设的部门,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补充规定和实施细则。

北京对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比较重视,工作进展得比较早。1994年编制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

15转引自刘翠霄:《各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211页。

16《200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法制日报》2004年3月31日。

17中国残联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残疾人康复工作报告》。

18《200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法制日报》2004年3月31日。

19朱庆芳主编:《社会保障指标体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8月版,第115-116页。

20《200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法制日报》2004年3月31日。

21刘翠霄:《各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28页。

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的实施细则,并于1998年发出加强无障碍建筑设施的通知,在26条大街铺设了180多公里的盲道,在几个小区试行无障碍居室建筑试点。上海的无障碍建筑设施搞得也比较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一些主要商场、剧场、影院设置了坡道,在一些厕所设置了供残疾人使用的坐便器。随后又在新火车站、浦东机场、地铁2号线、新建的市区道路、医院、影院、体育馆等公共设施建设了坡道、盲道、供残疾人使用的厕所。除北京上海以外的其他一些城市,如沈阳、深圳等,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施都搞得比较好。23

在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方面,中国政府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采取各种方法,来营造尊重和帮助残疾人的社会环境。到2000年,全国省级有关残疾人宣传的报刊专栏有36个、广播专题38个、电视手语专栏35个;市(地)级报刊专栏315期、广播专题367个、电视专栏273个。24

(5)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

我国的律师法第41条和《司法部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规定,公民有充分的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合法权益需要帮助;确因经济困难,无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可以申请法律援助。还规定,盲、聋、哑和未成年人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在这些法规的规范下,我国于1996年4月正式启动了法律援助工程。到2001年10月,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建立了法律援助机构;副省级和地、市级建立法律援助机构已达84%;县级66.7%建立了法律援助机构。全国法律援助机构的专职人员达7000多人,他们为社会弱者减、免费提供法律服务。在受助者中,残疾人占有相当比重,在有些地方这个比例为60%。25

2.我国残疾人社会权利保障的问题及对策

我们在看到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残疾人的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事实上存在一定差距,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远未解决:3000万残疾人处于社会收入低层,其中979万贫困残疾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绝大多数残疾人得不到最基本的康复服务;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低于健全儿童,其中盲童的入学率仅为55%;残疾人就业机会少,就业率低;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和排斥依然存在;侵犯残疾人权益的情况也有发生;残疾人自身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等等。26残疾人问题仍然是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突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残疾人康复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受经济实力、医疗设施条件、康复人才等因素的限制,我国残疾人中的绝大部分得不到康复。例如,在23万麻风病治愈存活者中,畸残者12万,每年新增麻风病人2000人,其中25%留有不同程度的畸形,他们基本上与社会隔绝,生活状况极差。27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国务院批准实施由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制定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2001年-2005年)》。纲要指出,“十五”期间,计划使510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其中白内障复明手术年手术量达到40万例以上;为10万名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对8万名聋儿进行听力语言训练;对240万重度精神病患者进行防治康复;为现有的12万麻风畸残者实施娇治手术或配备辅助器具。同时,加强社区康复工作,采取措施减少和控制残疾发生。

(2)残疾人接受特殊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残疾人教育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残疾人由于受教育机会少,文盲占60%左右;全国6-14岁的学龄残疾儿童约有600万人,他们的入学率不足20%;28自1989年中央设立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费以来,特殊教育学校增长了105.1%,学生人数增长了436.9%,而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费只增长了34.8%,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费远远不能满足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全国特教学校教

23马洪路主编:《中国残疾人社会福利》,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第115-117页。

24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内部资料):《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1996-2000),16页。

25马洪路主编:《中国残疾人社会福利》,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第167页。

26相自成:《中国残疾人保护法律问题史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324页。

27相自成:《中国残疾人保护法律问题史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329页。

师中接受过高等特殊教育师范教育的不足2%,接受过中等特殊教育师范教育的不足30%。29为了改变残疾人教育滞后于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状况,《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指出,“‘十五’期间,大力推广随班就读,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特殊学校合理布局,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放宽高等学校招收残疾考生的体检标准,在残疾青壮年中扫除文盲。”

(3)残疾人劳动就业问题及对策

我国残疾人就业远远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在实现社会转型时期,残疾人就业面临更多问题。首先,就业率低。就业难,使得全国6千万残疾人中,只有不足1/3的人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大多数靠家庭和亲友供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多数残疾人福利企业由于技术设备落后,人才资金缺乏,而陷入困境;分散就业有一定的困难。尽管国家规定社会各单位按比例录用残疾人,但是由于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残疾人自身的困难,因而在求职时有相当的困难;由于对农村残疾人没有采取有效的扶持措施,使得大多数残疾人因为没有起码的资金或物资因而不能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而使得生活非常困难。30

为了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 2001年制定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要求在“十五”期间,“开展服务与培训,推动残疾人就业”。要进一步贯彻落实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采取积极的扶持和保护措施,规范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使失业登记的残疾人都能得到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就业率达到85%。

(4)残疾人社会环境的问题和对策

由于无障碍设施主要集中在一些大中城市,少数城市对旧的公共设施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因此,受益者是残疾人中的极少数人;一些城市初步实行了无障碍改造,许多公共设施残疾人仍然无法进入;有些城市的交叉路口的盲人音响指示器几乎不起作用;有些城市主要大街人行道铺设的盲道常常被车辆、货摊、杂物所占据。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残疾人家庭没有无障碍设施,给他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极大的不方便。31

“十五”计划纲要指出要积极推行无障碍设施。实践说明,在建立无障碍设施时,首先要消除社会对于残疾人的歧视和残疾人自己的自卑情绪,即构筑社会和残疾人观念上的无障碍通道。

(5)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权益的问题及对策

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1997年的调查,我国6000万残疾人中有4800万生活在农村,占残疾人总数的80%。全国贫困残疾人1372万人,1205万生活在农村,其中876万人可以通过扶贫开发解决温饱问题,329万人需要国家或社会救济才能保障基本生存。32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例如云南、广西、湖北、贵州、河南,健全人的生活都比较困难,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生活状况就可想而知了。大多数农村残疾人,享受不到康复和接受特种教育的待遇,无钱购买轮椅手杖等辅助器械。因此,帮助和扶持农村残疾人及其家庭,是我国今后残疾人工作的重点。《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明确要求,继续把残疾人的扶贫开发作为21世纪初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特别是扶贫部门要“重视作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把残疾人扶贫纳入扶持范围,统一组织,同步实施。”使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温饱的,要为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条件。

29相自成:《中国残疾人保护法律问题史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373-374页。

30马洪路主编:《中国残疾人社会福利》,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第175页。

31马洪路主编:《中国残疾人社会福利》,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第118页。

社会保障课程论文

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及实践对当代的启示 摘要: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要学习西方成熟的社会保障城果,中国几千年所遗留下来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实践经验也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思考和继承。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优良的社会保障思想,其次介绍了中国古代主要要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最后联系当今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从中得到完善现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制度的启迪。 关键字: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启示 正文: 一、中国古代优良的社会保障思想 社会保障思想在中华民族白古就有,其萌芽可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的先秦时期。那时,阶级社会刚刚从原始社会脱胎而来,氏族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问平等互助的传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发生着重要影响。到周代已开始形成朴素的社会保障思想,秦汉时期社会保障思想进一步得到发展,隋唐以后逐步成熟。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大同均平思想 中国大同思想论主要是以儒家为代表,强调大同。如孔了在《礼记·礼运篇》中的“大同章”就记载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了其了。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孔子的大同社会里,人们和睦相处,尊老扶幼,丰衣足食。这种大同的理想就包含了朴素的社会保障思想。汉末魏晋、明清以后,大同均平思想潮涌不止。以致后来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的《大同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也明显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均平思想。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均平思想内容丰厚,源远流长。 (二)以民为本思想 以民为本的思想即广大民众对政权的巩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夏商时代,统治者即已实行慈幼的政策。周文王执政期问,特别关心鳏、寡、孤、独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周武王时期,大力提倡爱民、保民。惟曰:欲至于万年惟土,了了孙孙永保民。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各派的思想家们尽管政见歧出、学说不同,但在重视对民的研究、强调民的作用和地位方面则是一致的。齐桓公之所以能成为春秋首霸,与管仲施行“致民”、“安邦”的社会保障措施有密切关系。民本思想一直影响着白秦以后的各朝代统治者,在后世统治者、思想家的著作中均有体现。 (三)仓储后备思想 仓储后备思想是国家建立各式各样的仓储,在丰年之时把白姓手中的余粮收集起来就地建立仓库储存,荒年再行开仓贩济,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因此,仓储后备思想是依靠国家力量来储粮备荒、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利的一种社会保障思想。中国是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为防止自然灾害造成的灾荒,历代统治者都特别注重囤积粮食以备不测。宋代有天下无常丰之年,倘有缓急,不可无备之说;明代也有能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者,可御水旱之来,当患而为之备,即灾而为之捍者,可免流离之苦之说。这些思想主要是基于对白姓生存保障的考虑,是一种朴素的社会保障思想。 (四)兼爱交利思想 墨子的“兼相爱”思想之实质是通过人们之问的互动的相爱来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破坏性冲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人们既能自爱又能爱人,从而每个人的利益都能得到满足。人人相爱,相互关心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正如古人所云:“爱人者必为人爱,恶人者必为人恶”。 二、中国古代主要要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 这些优秀的思想成果在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阶级社会统治者已经认识到民的重要性,在统治方式上采取许多利民之策,同时把这种养老慈幼的责任赋于统治阶级。

社会保险期末试卷概要

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社会保险》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8分) 1、逆选择 逆选择是指由于事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占优一方凭借其信息方面的优势,侵占或损害具有信息劣势地位一方的利益。逆选择在保险领域表现非常明显,即由于被保险人对于自己的健康状况或财产状况相对于保险人具有更多的信息,因此,健康状况较好的人将倾向于购买生存年金保险,而健康状况较差的人将倾向于购买医疗保险,从而侵害保险人的利益。 2、转制成本 隐性养老金债务是现收现付制DB(受益基准制,defined benefit)养老金制度向参保职工作出的养老金受益承诺。转制成本是从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向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转轨后隐性养老金债务显性化的成本,即不考虑其他因素,只有转轨为基金积累制的那部分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的隐性债务会显性化为转制成本。 3、社会保障私营化 社会保障私营化是继20世纪70年代现收现付制公共社会保障制度出现制度我危机后,世界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主导趋势之一。社会保障私营化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在个人账户基础上,从受益基准制转向供款基准制;二是对社会保险基金的集中垄断性管理转为分散竞争性管理;三是鼓励社会机构参与社会保险或将某些社会保险项目委托社会机构管理;四是社会保险基金按照商业化原则运营与管理。 4、友谊社 友谊社是继《济贫法》之后的第二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友谊社的会员主要是当时的熟练工人,它通过成员之间在经济上互助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丧葬和疾病方面的基本保障。会员大多来自同一行业的技术工人,定期缴纳一定数额的会费。当会员遭遇不可避免的工伤、失业、贫困、疾病、残疾和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种种风险后不能工作时,可以从“友谊社”领取救济,发挥社会保险的功能。 5、居养 居养是国民党政府重视的社会保障项目之一,它比施粥制度发达。居养对象为无自救方之老、幼、残疾人。其组织机构是:救济院下设养老所、孤儿所、残废所、育婴所、施药所和贷款所。如果各普通市及乡、区、村、镇设救济院,对于前列各所,得分别缓急,次第筹办,亦得斟酌各地方经济情形,合并办理。 6、福利国家 所谓福利国家,按照英国工党1945年在竞选宣言中所表示的,就是使公民普遍地享受福利,使国家负担起公民福利的职责。它贯彻“普遍性”的原则,口号是“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其特点是:(1)保障范围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2)社会保险按统一标准缴费,统一标准给付;(3)保障水平是以维持正常生活水平为准;(4)保障基金主要由国家解决;(5)保障业务由国家设立机构统一管理。 二、填空:(每空1分,共34分) 1、影响养老保险偿付能力的因素有五个,分别是: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利率、人口结构、人口预期寿命。 2、发达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分别是:立法较早、保障全面、给付优厚。 3、社会保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保险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节器”;社会保险是社会发展的“减震器”;社会保险是实现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平衡器”。 4、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企业和个人的缴费比例分别为:6%和2%。 5、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有四个,分别是: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 6、按照社会保险的原则,社会保险基金一般来源于三个主体,分别为: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 7、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的“三道防线”分别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 8、一般来说社会保险制度有五大险种,分别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 9、哪个国家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哪个国家最早建成福利国家?哪个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

社会保障名词解释

社会保障概论---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2、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包括其各个子系统及其具体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出来的实际效能和作用。 3、社会保障学: 4、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它强调的是社会保障制度内在的结构、项目设置等。换言之,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体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系统,它是由保险、救助、福利、互助和个人自我保障等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编结成的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社会安全网”。 5、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面向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低收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6、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支劳动能力从而失支工资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①养老保险: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年老而退出社会劳动后,能够获得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的社会保险项目。 ②医疗保险:这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在患病或非因工伤害时提供的医疗保险制度。 ③失业保险:这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失去经济来源时,按法定时限和标准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项目。 ④工伤保险:这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从事职业工作遭受伤害或患有与工作相关的职业病提供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项目。 7、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实际上是社会保障的同义语,是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全部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保障和福利,除前述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外,还包括其他旨在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福利,以及全部公共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设施和服务。狭义的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的从属概念,是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并列的概念,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为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提供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8、慈善事业:是以社会成员的慈善心为道德基础,以社会成员的自愿捐献为经济基础,以民间公益事业团体根据捐献者的意愿对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进行物质帮助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社会互助事业,是现代社会救助体系的组成部分。 9、社区服务:社区服务属于社会服务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服务,它是以社区为单位组织的社会服务。 10、企业年金:是指由企业建立的面向本企业职工的一项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它在国家统一政策的指导下,由企业根据自身财务状况和发展需要自主建立,是对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

劳动与社会保障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也慢慢进入老年化社会,农村社会养老是中国社会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寻找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对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关键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老龄化社会集体保障一农村居民养老现状 目前, 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以上,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 其中农业人口占75%, 因此要解决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关键, 如同没有九亿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一样, 没有九亿农民的养老保障, 也就没有真正实现中国居民的养老保障。然而与城市不同的是, 我国农村居民养老主要以家庭自我养老为主。家庭自我养老—农村居民养老的主要方式 长期以来, 我国农村封闭的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现实以及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决定了家庭养老是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养老的主要方式。几千年来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 “积谷防饥, 养儿防老”已成为我国农村居民的传统思维与行为模式,子女赡养老人不仅成为一种社会道德责任, 而且旱已写人我国的宪法、婚姻法、继承法及刑法等法律。据调查, 截至年, 我国农村以上的老年人依靠家庭赡养, 养老内容主要是经济上供养及少量生活照料。 集体养老主要是对于农村中的特殊人群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

无劳动能力的“三无”老人及优抚对象由村集体供应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养老方式, 资金主要来源是村集体计提的公益金和乡镇统 筹资金, 供养的主要形式有集体人住敬老院和分散供养两种。据统计, 至年由集体供养及人住敬老院的老人仅占农村老人总数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迅速发展根据国务院决定, 民政部门从年开始在农村经济 发达和比较发达地区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年下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以下简称《基本方案》, 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规范, 年月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工作的意见》。各级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都比较重视, 至年底, 全国已有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多个县市、区开展了这项工作, 占全国应参加保险县市、区总数的。有多万农村居民参加了保险, 约占应该参加保险一岁人口的, 积累基金多亿, 目前全国已有万农 民已经领取了养老金。 二发展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农村养老方式 的必然选择 我国正快速地步入老龄化时代。人口的老龄化使家庭养老不堪重负。由于市场经济对人们思想的冲击, 人们的道德水平开始滑坡,许 多一子女舍老家顾小家据调查, 目前农村子女基本能尽赡养义务的 不足, 半数以上的老人在年老体衰时, 经济上无保障, 生活上缺少 照料。随着农村的非农化和城镇化,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城, 有些甚至常年居外, 就业的巨大压力以及自身社会保障问题的困扰

社会保障理论

社会保障理论

社会保障理论 第一讲社会保障 1概念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组织依法对各种原因其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所采取的各种具有经济福利的社会措施和制度的总和 2历史演进 1)传统社会保障时期 A萌芽阶段:自然本性的流露 B慈善阶段:宗教信仰的体现 C济贫阶段: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2)现代社会保障时期 A起步阶段:社会救助的出现 B形成阶段:社会保障的产生 C成熟阶段:社会福利出台 D改革阶段:保障危机的出现 3社会保障目标: 总目标:推动社会进步,起到社会安全网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保障社会安定,提高社会福利,促进经济增长 A经济目标:是为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有序的社会制度 B政治目标:是通过社会保障,保证国家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和实施,维持社会安定。巩固现有的社会制度 4 社会保障功能

A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1)基本特征:a依法实施b普遍保障c公平优先 d 基金主要由雇主和政府承担 e重在提高生活保障 2)缺点:a影响劳动者积极性b通货膨胀 c企业成本增加不利于市场国际竞争 d不利于企业参与竞争,不利于劳动力流动,最终影响经济发展 B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 1)基本特征:a依法实施b基金由个人雇主和国家承担c 选择性保障 d待遇与缴费相联系 优点:强调权利义务即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强调效率及互助互济 缺点:人口老龄化,退休多工作少,没有资金准备则应付困难,国家收入投资少,消费增加 C国家性社会保障制度 特征:a宪法规定,国家统一管理b个人不缴任何费用,政府和企业承担c对象为全体公民d工会参与社会保障的决策和管理 D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 1)含义是指国家立法强制规定雇主和雇员的一方或多方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考试及答案

《社会保障概论》 期末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 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得主要劳动形式就是( ) A、体力劳动 B、脑力劳动?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 2、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劳动得主要形式就是( )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个体劳动D、共同劳动 3、在劳动力市场体系中,劳动力市场运行得反馈系统就是( ) A、企业管理系统 B、市场管理系统 C、国家调控系统 D、信息传递系统 4、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实行得就业政策就是( ) A、多渠道就业制 B、统包统配制 C、自主就业制 D、市场就业制?5、当前,我国政府在扩大就业方面制定政策得主要方向就是发展(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6、目前,我国城 乡结构调整得突破口就是( ) A、发展第三产业 B、扶持中小企业 C、鼓励非正规就业D、加速城镇化 7、劳动者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与合理组织劳动得基础上,完成某项工作消耗劳动量得标准,称为()?A、劳动定额B、工时定额 C、产量定额D、人员定额 8、在每一专业或者工种内部按照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高低进行得分工,称为() A、职能分工 B、专业分工 C、技术分工D、社会分工?9、在劳动分工与协作中起着双重得量得规定性作用得就是() A、劳动定额 B、劳动定员? C、劳动定时 D、劳动定岗? 10、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得等级工资制,基本上属于( )?A、绩效工资制度 B、能力工资制度?C、资历工资制度 D、岗位工资制度 11、通常在企业管理中制定合理得工资制度与政策,并进行有效实施得活动称为() A、工资管理 B、工资理论?C、工资制度 D、工资级差 12、在我国,工资总额得统计时间一般以() A、日为单位 B、月为单位?C、季为单位D、年为单位? 13、劳动关系被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而形成得权利与义务关系就是()?A、劳动法律关系 B、劳动经济关系?C、劳动生产关系 D、劳动工资关系 14、劳动合同以合同期限为标准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 )?A、1类 B、2类?C、3类D、4类15、劳动合同得试用期,一般不超过() A、4个月 B、5个月?C、6个月D、7个月? 16、社会保障就是保障公民得( ) A、优越生活水平B、较高生活水平 C、平均生活水平D、基本生活水平 17、在我国,属于社会保障体系最低层次得项目就是()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l8、下列选项中,需要个人提出申请,有关机构审核、确定标准得项目就是( )?A、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19、我国规定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得起始年龄为( )?A、男职工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B、男职工60周岁、女工人50周岁 C、男职工65周岁、女工人55周岁? D、男职工65周岁、女工人60周岁 20、社会保险待遇申请得审核机构就是( )?A、用人单位 B、用人单位行业机构?C、司法部门D、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21、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涉及三方面得内容,即行政管理、业务管理与( )?A、司法管理 B、监督管理?C、人事管理 D、商业管理?22、社会保险中最重要得险种就是()?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C、失业保险 D、生育保险 23、按照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得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大约为( ) A、40% B、50%?C、60% D、70%? 24、下列选项中,属于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得第三层次得就是( )?A、基本养老保险 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C、企业年金 D、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25、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在40%~50%之间被认为就是( ) A、勉强度日 B、小康水平?C、富裕 D、最富裕?26、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救助特征得就是( ) A、义务得单向性B、基金得有偿性 C、手段得单一性 D、目标得高层次性? 27、按照国际惯例,衡量贫困状况得标准一般就是( ) A、恩格尔系数 B、国际贫困标准?C、基尼系数 D、最低生活保障线 28、我国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得养老保险模式得时间就是()?A、1995年 B、1996年?C、1997年 D、1998年 29、企业职工退休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得条件就是,其养老保险必须缴费满() A、10年 B、15年 C、20年 D、30年 30、我国政府开始进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得时间就是( ) A、1997年 B、1999年?C、2001年 D 、2003年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工资理论: 2、社会保障基金: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一个完善得劳动力市场体系得构成内容. 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得指导思想.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试论述面对严峻得就业形势,我国实施以人为本、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得发展战略得原因。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得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得主要劳动形式就是(B ) A、体力劳动 B、脑力劳动 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2、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劳动得主要形式就是(C ) A、简单劳动B、复杂劳动?C、个体劳动D、共同劳动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均GDP翻了两番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够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比较明显,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体收入很低甚至没有收入,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目前弱势群体已成为一个规模较大,具有自身特征的复杂群体,在社会中处于极低的地位,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应通过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制度等措施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 弱势群体;形成原因;弱势类型。 一、弱势群体的界定及其现状 (一)对于弱势群体的界定 群体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存在的。目前我国弱势群体是一个规模较大、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的群体,“弱势群体”之弱,一是弱势的经济基础;二是弱势的社会政治地位及各种公民权利;三是弱势的竞争力。通俗地讲,势群体就是社会各个群体中处于劣势的脆弱的人群,可以界定为: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要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失业者和贫困者。在社会层次结构中,是收入水平低(即经济收入低于社会人均收入水平) 、生活水准低(即绝大部分收入用于食品消费)和生活处境难(即无固定收入来源,劳动能力,以维持生计)的贫困群体,可认为是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形成与中国当前的体制改革、社会转型以及结构调整的社会背景有着直接的联系,属体制转轨性或结构调整性的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人: 1.失业人员即城市中以下岗失业者为主体的贫困阶层。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失业下岗的问题日益严重化,不少企事业单位的工人和干部下岗。 2.“体制外”的人及其他特殊人员指那些从来没有在国有单位工作过,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以及残疾人和孤寡老人。 3.缺乏利益保障的农民工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是中国传统户籍制度下的一种特殊身份标识,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传统户籍制度严重冲突所产生的客观结果,他们虽然为城市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劳动权益得不到保护。

社会保障的构成要素

第五章社会保障的构成要素 案例一:职工的哪些收入应列入工资总额 案情描述: 2006年3月,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在过去4年对9680户次缴费单位进行的专项审计显示,64.54%的被审计单位存在漏逃社会保险费问题。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有关人员介绍,缴费单位漏缴、少缴社会保险费的方法主要是在缴费人数和缴费基数上做手脚,有的单位只给部分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缴费手续,而以各种理由不给季节工、外地城镇职工、农民工缴纳保险费,逃避缴费义务;有的单位不按职工实际发生的工资收入申请缴费基数,奖金、津贴等补助没有列入缴费工资额,致使社会保险缴费大量流失。其中,不按职工人数缴费的单位占22%,不按职工工资总额缴费的单位占78%。针对这一状况,北京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出了补缴通知书,限期整改补缴。职工的哪些收入应该列入工资总额? 案例分析: 根据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规定,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为个人缴费工资基数。职工月平均工资应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其中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职工月平均工资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200%或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60%的,则按60%计入。根据2004年国务院公布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时,瞒报工资总额或者瞒报缴费职工人数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处以瞒报工资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对有重大违法情节的缴费单位,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本案中,瞒报缴费工资或者职工人数的单位要受到相关的处罚。 本案暴露了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征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征缴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征缴、欠缴社会保险费。一些企业经济效益比较好,但是,就是拒缴、欠缴社会保险费。这同我国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方

社会保障论文题目

社会保障论文题目 1)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 2) 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3)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因、影响及其调整 4) 农村养老方式研究 5) 贫困地区农村养老需求分析 6) 贫困地区农村养老供给途径探究 7)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8) 失地农民养老问题呀研究 9) 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研究 10)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制度改革 11)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2) 基于土地的农村养老模式研究 13) 家庭养老研究 14) 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15) 社会救助的城乡整合研究 16)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17)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 18) 社会保障预算问题研究 1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 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需求分析 21) 贫困地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

河南财经学院2008届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2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探索 3 政府责任视角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4 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的比较研究 5 “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的构建 6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问题研究 7 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 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生存保障问题研究 9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10 论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 11 工会组织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12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3 关于构建我国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研究 14 农村土地产权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5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16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7 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18 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研究 19 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0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区域差异化研究 21 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

社会保障理论

社会保障理论 第一讲社会保障 1概念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组织依法对各种原因其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所采取的各种具有经济福利的社会措施和制度的总和 2历史演进 1)传统社会保障时期 A萌芽阶段:自然本性的流露 B慈善阶段:宗教信仰的体现 C济贫阶段: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2)现代社会保障时期 A起步阶段:社会救助的出现 B形成阶段:社会保障的产生 C成熟阶段:社会福利出台 D改革阶段:保障危机的出现 3社会保障目标: 总目标:推动社会进步,起到社会安全网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保障社会安定,提高社会福利,促进经济增长A经济目标:是为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有序的社会制度 B政治目标:是通过社会保障,保证国家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和实施,维持社会安定。巩固现有的社会制度 4 社会保障功能 A稳定功能b调节功能c互助功能d促进功能 5社会保障特征 法律强制性对象社会性福利性特征待遇差别性 经济保障性机会公平性收支互济性刚性发展特征(刚性社会保障强制福利待遇收支公平) 6如何科学界定社会保障(概念实质主体对象标准立法) A概念的使用环境问题 B实质不是社会财富分配的问题 C主体是多元化 D实施立法依据是国家立法或行政规定 E对象是以社会劳动力为主兼具全体社会成员 F标准不宜定得过高 7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其未来发展趋势(选择,了解就行22页) 1)社会保障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2)坚持机会均等与效率优先相结合 3)实行社会化统一管理 4)实行多类型多渠道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讲社会保障模式 1几种社会保障模式(重) A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1)基本特征:a依法实施b普遍保障c公平优先 d 基金主要由雇主和政府承担 e重在提高生活保障 2)缺点:a影响劳动者积极性b通货膨胀 c企业成本增加不利于市场国际竞争

社会保障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社会保障学》教学管考一体化试题库 2014年5月25日第一单元(1、2、3、4章,5章1、2节) 一、单选: 1.社会保障是在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D )学科。 A.经济 B.基础 C.管理 D.社会 2.下列内容中不属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的是( C )。 A.公平性 B.福利性 C.储蓄性 D.多样性 3.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是( C )。 A.经济因素 B.道德因素 C.社会因素 D.政治因素 4.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介入济贫事务,应当以1601年英国颁布( A )为标志。 A.《伊丽莎白济贫法》 B.《济贫法修正案》 C.《日志》 D.《基督慈善的典范》 5.19世纪80年代,( A )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A.德 B.英 C.法 D.美 6.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是( B )。 A.国家保障制 B.国家——单位保障制 C.城镇单位保障制 D.农村集体保障制 7. 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 D )出版了《福利经济学》,首次建立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A.亚当·斯密 B.萨缪尔森 C.帕累托 D.庇古 8. ( C )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发展进程中最早的和最直接的渊源。 A.经济学 B.政治学 C.社会学 D.管理学 9. 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B )的主要方式与途径,通过各项制度安排,使国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保障。 A.初次分配 B.再分配 C.第三次分配 D.第四次分配 10. 与社会保险相比较,以下属于商业保险特点的是( D )。 A.属于公共政策范畴 B.不以营利为目的 C.国家财政充当担保人的角色 D.经营目标是为投资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11.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 A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12. 军人保障的资金主要来源是( B )。 A.征收社会保险税 B.国家财政拨款

社会保障理论 题库

简答题 1、现有的7种主要养老保障制度模式(P154) 1)德国模式。1889年德国建立了第一个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强制的公共退休金制度,是社会养老保险的经典模式。资金来源于雇主和雇员共同供款,在责任上采取的是既定给付,养老金收入通常是根据一个特定的公式计算出来的,支付的风险由制度承担;在财务上采用的是现收现付制度,工作人口的社会保险税用于支付退休金;养老保险基金由政府获准政府机构集中管理,投资方面有严格规定,通常只用于购买国债。这种制度具有很强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反映了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积极干预态度。 2)加州模式,即美国各州公务员退休金计划模式。这种制度是公共退休金制度,在管理上是集中管理,在给付上是按公式计算的DB计划,与德国不同,在财务上是积累制度,基金是实行市场化运作;立法确保基金的独立性,由一个专门的委员会确定基金的投资管理政策,政府实施谨慎性监督,有助于基金保值增值。 3)新加坡模式,即公积金制度(单独账户)。这种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强制个人账户积累制度。个人养老金完全来自其个人账户的积累,政府只提供最低收益率保证和税收优惠;个人账户资产完全属于个人,在其死亡后可由子女继承;政府掌握基金,制定严格投资政策,由特定机构进行集中管理投资,大部分投资于国债。 4)智利模式,即强制性个人储蓄养老制度。雇员工资的10%进入个人账户,雇员自由选择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投资,政府实行严格监管制度。与新加坡模式的区别在于其个人自主选择投资的分散管理模式。 5.、6)混合模式。在所有制上是公共退休金制度和个人账户制度的混合;在财务上是现收现付制度和积累制度的混合;在责任上是既定给付和既定供款的混合。第五种模式,个人账户没有真实积累,是名义账户制度。代表国家有瑞典,意大利,波兰,拉脱维亚,蒙古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以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为代表的是一种混合模式。与名义账户不同的是个人账户实施的是基金积累制度,智力的一些邻国如阿根廷、墨西哥等国也采用了这一模式,在中国我们呈其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7)职业养老金计划。是第二支柱,是私人部门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强制性(澳大利亚和瑞士)和非强制性(美国)之分。美国制度既有既定供款计划(DC)和既定给付计划(DB)之分,前者以401(k)计划最著名。 2、最具影响力的变量:退休年龄及相关理论(P167) 1)退休年龄与制度收支平衡 2)退休年龄影响经济竞争能力 3)退休年龄影响消费和储蓄 4)退休年龄影响国民支出 3、贫困的测量(P237) 1)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基尼系数的标准参数:0.2以下为高度平均,0.2~0.3为相对 平均,0.3~0.4为比较合理,0.4以上为差距偏大。 2)贫困线。最主要的贫困线标准:①相对贫困线②绝对贫困线——一个家庭的收入低 于中等收入家庭的50%~60% 3)贫困发生率 4)贫困缺口率 5)森贫困指数 6)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E)=全年食品支出∕全年消费性支出。 划分贫富标准:E>0.60为贫困,0.50<E≤0.60为温饱,0.40<E≤0.50

全国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6年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07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福利制度是( D )1-5 A.低水平的社会保障 B.盈利性制度 C.保障劳动者的制度 D.保障全体社会成员 2.商业保险的实施方式是( D )6-153 A.公民强制参加 B.统一费率 C.统一投保年限 D.契约生效时,保险公司才履行保险责任 3.我国社会救助不予 ..救助的对象是( C )7-201 A.城市流浪人员 B.灾民 C.伤残军人 D.孤儿 4.以下关于工伤保险说法正确的是( B )4-88 A.工伤保险自愿实施 B.劳动者不需缴纳保险费 C.工伤保险不保障职业病 D.因工和非因工负伤给付相同 5.有社会工资美称的制度是( B )1-35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6.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与一般投资的不同 ..之处是( C )10-276 A.追求经济效益 B.追求社会效益 C.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投资收益征收所得税 7.一般来说,疾病现金给付的标准为( A )5-124 A.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50%—75% B.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70%—85% C.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85%—95% D.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100% 8.以下关于我国失业保险说法正确的是( C )3-70 A.企业的失业保险缴费不允许税前列支 B.财政不向失业保险拨款 C.可以统筹调剂使用失业保险基金 D.对失业保险基金及管理费征税 9.根据我国工伤保险的规定,不能 ..认定为工伤的是( D )4-87 A.在工作中,因从事工作性质特殊患职业病 B.在工作区域内,遭受意外伤害伤残 C.乘车外出执行公务,遭遇交通事故伤残 D.企业组织员工旅游,途中摔伤、致残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之二)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之二)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之二)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8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资料 1.“两会”期间,“社会保障”成了代表、委员们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并且把关注的视线延伸到了城市最低保障金无法覆盖的下岗职工、残疾人员、农民工等“体制外”的贫困人群身上。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特别强调了“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协调和指导,维护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合法权益”,并希望“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拿出具体的措施来,为农民进城打工办些实事”。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均GDP翻了两番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

不够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比较明显,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体收入很低甚至没有收入,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据统计,截至2004年,我国有2610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668元,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还有4977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924元,属于相对贫困,而且,以上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标准明显偏低。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每年还要出现数百万的失地农民,目前总量已经达到4000万~5000万人。由于很多失地农民缺乏必要的非农产业谋生技能,加之征地补偿中存在一些不公正现象,他们的生产生活也面临较大困难。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至今已向社会释放出下岗职工约3000万人。目前,包括困难下岗失业人员等在内的城市低保对象约2200万人。此外,1亿多进城农民工的基本权利维护和社会保障问题也迫切需要寻求解决之道。 3..我国目前的弱势群体,从规模和劣势程度排序首先当推贫困群体。市场体制在带来不断增长的经济财富的同时造成了新的贫困群体:城镇的下岗、失业人员,停产或半停产企业的职工。据社会统计专家朱庆方测算,城镇贫困人口约有3000万人,贫困面为8%左右。其他专家的测算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劳动者权益保护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劳动者权益保护 [摘要]保障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益,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对于劳动者权益保护有着重大的意义。由于社会发展背景不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缺失在一定程度上还很严重,这对经济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亟需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 [关键词]社会保障;劳动者;权益;长效机制。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群体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其本质是维护社会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历史阶段不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的维护和实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如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加强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的必要性。 (一)中国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的总体情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我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尚未建立,结构性问题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1.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构架已基本形成经过多年改革和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社会、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维护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框架,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首先,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维护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的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保人数不断增长。 养老保险方面:2009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35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59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26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1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15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16万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86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096万人。医疗保险方面:2009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401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32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43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9万人。失业保险方面:2009年末,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27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16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4万人。工伤保险方面:2009年末,全国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 489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0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558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5万人。生育保险方面:2009年末,全国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108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22万人①。 其次,维护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的各项社会保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基金收入持续增加。

社会保障论文参考文献

社会保障论文参考文献 社会保障文献 参考文献一: [1]刘泉红,刘健.国外中小企业政策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2119 [2]赵玲玲.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学术研究.202108 [3]张彻.区域经济差异识别及预警研究[D].武汉大学2021 [4]李红艳.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J].数据.202108 [5]赵德余.广东积分落户管理政策的经验及其对上海的启示[J].科学发展.202108 [6]何雨.农民工市民化中的制度冲突与出路前瞻--基于江苏农民工市民化的经验[J].上海城市管理.202104 [7]李璐颖.城市化率50%的拐点迷局--典型国家快速城市化阶段发展特征的比较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2103 [8]李峰.我国中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21 [9]王文军.中国企业的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研究[D].武汉大学2021 [10]肖红蓉.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构建与完善[D].武汉大学2021 [11]钟怀宇.城市化进程中非均衡性制度安排的改革与创新[J].西部经济管理论 坛.202102 [12]王本兵.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21 [13]刘国新.中国特色城镇化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1 [14]王建国.城镇化进程中建设用地需求合理预测方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21 [15]叶玉瑶,张虹鸥,许学强,周春山.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扩展与经济增长模式的关系[J].地理研究.202112 [16]崔艳武,高晓红.政府公共事务风险管理国际经验综述及趋势研究[J].标准科学.202102 [17]王筱春,张娜.德国国土空间规划及其对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启示[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2101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机制

【摘要】现阶段,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日益凸显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促进社会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保障,已经成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所不容回避的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妥善解决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与救济问题,这不仅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更是突出体现了人权保障机能法治理念的内在精神,因此,加强对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健全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立法体系,是一种保证社会安定和谐发展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弱势群体和谐社会权益保障法制建设 【前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发展,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首要而长期的任务, 目前我国弱势群体呈逐年增长态趋势,这表明,这是一个急需法治保障,尤其是需要健全相关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时代,在追求效率的提高和财富增长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运用法治保障的手段来保护弱势群体,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正常实现。 一、弱势群体的产生。 目前,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普遍受惠之后正走向利益分割阶段,不同社会阶层呈现出不同收入和占有不同的财产,弱势群体由此相继产生,如农民等。 二、弱势群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保护弱势群体权益的立法工作,使弱势群体的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应有的维护,侵犯弱势群体权益的

行为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由于旧机制中不合理制度的存在,规则上的不统一导致的不公平现象及侵犯弱势群体权益的行为在一定范围内大量存在,弱势群体的权益从根本上来讲还没有得到真正的维护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司法保护的诉讼成本过大,致使弱势群体由于经济上的贫困使其难于支付昂贵的诉讼成本,不仅阻碍了诉权的实现,而且对和谐社会氛围的形成造成了消极影响,实践中,弱势群体权益被侵犯时因其没有能力支付昂贵的诉讼成本而无法寻求司法的保护,因此,导致司法对弱者的保护只是一种可能性却无法及时转化为现实性,法律赋予他们的诉权事实上处于虚置状态,这种状况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弱势群体将对法律失去信心,远离法律,从而采取其他的手段意图实现自己的权利,如上访、信访、报复、犯罪等。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而且延缓了社会法治化的进程。 2.由于我国对弱势群体权利宪法保护的不足,致使弱势成员对法律稳定性、统一性和公权力威信的树立产生了信仰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发生。目前,我国保护弱势群体的手段主要依靠政策性措施而缺乏宪法司法保护,这样的保护手段缺少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尤其是还没有建立起长效的宪法诉讼机制,这就导致现实当中许多由宪法规定的弱势群体的特有权利得不到实现,以及弱势群体权利受到侵害而得不到宪法救济的情况。其次,对于弱势群体权利的实现缺乏程序性保障。致使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规定不具操作性,这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