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糕》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完整版)

《千人糕》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完整版)
《千人糕》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完整版)

《千人糕》教学设计(第2课时)

备课人:赵妮花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米高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明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3.会写“甘、甜、菜、劳”4个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让我们浮想联翩的千人糕就是一块儿普普通通的米糕。你们爱吃米糕吗?咱们今天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这些生字都在米糕上哟,如果你能认出来,米糕就送给你。试一试,看你能得到多少块米糕。

(出示PPT复习字词)

2.(出示图文PPT)生字复习完了,你们是不是得到了好多米糕呀,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米糕,米糕是中国汉族传统小吃食品之一,拥有很悠久的历史米糕是用黏性大的米和米粉来蒸成的糕加工制作方便,耐储藏,食用方法多样,所以很受大众欢迎,汉朝对米糕就有米饼,饵、糍等多种称呼。

二、研读课文

(一),感受千人糕的来之不易

1.找一找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么好吃而又普通的米糕是怎么样做

出来的吗?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里哪些句子说的是米糕的制作过程?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默读方法指导)默读就是要。。。

(PPT出示句子第7、8、9自然段)大家找出来了吗?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2.想一想

孩子说:“米糕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那么制作米糕是不是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呢?当然不是,从爸爸的语言中,我们知道了大米和糖的生产加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大家仔细阅读爸爸说的这两段话,再结合课本19页的插图,来了解一下大米和糖生产、加工过程,体会一下人们为之付出的劳动,感受一下大米和糖的来之不易。

a.了解大米所需的劳动

咱们先来读一下爸爸说的这句话“是啊,大米是用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这句话末尾有一个省略号,说明爸爸有许多话没有说,想想爸爸还有哪些话没有说出来?

(PPT出示种植水稻的图文资料),在大米还是水稻的时候,水稻还是种子的时候,农民伯伯还要耕地、种地、育苗,移栽、灌溉、施肥、防虫、收割,还有晾晒,加工等劳动过程。大家想想这一个又一个,繁杂劳苦的场景,你们说这大米来的容易吗?再想一想种稻子所需要的种子,农具,化肥,农药等,他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不是又需要许多人的劳动呢?这可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呀。

了解了米的生产过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b.了解熬糖所需的劳动。

那么下来大家在默读,课文第九自然段,来了解一下熬糖所需要的劳动。

(出示PPT熬糖的图片)大家看图中的人在干什么呢?对了,他在“熬糖”。“熬”是指长时间的煮。(出示PPT甜菜甘蔗图),这是甘蔗,这是甜菜,这些都是用来熬糖的原材料。那么甘蔗甜菜是怎么来的呢?甘蔗汁甜菜汁又是怎么样来的?

米和糖是制作米糕的主要原材料,同学们从他们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呢?你是不是感觉到仅仅是原材料就需要有许多人来参与吗?

(Ppt再次出示,第九自然段),大家看这里还有一个省略号,这里又省略了什么呢?对了,从大米到甜甜的米糕,也是需要厨师辛勤的劳作的。

c.品读句子

还没有完呢,大家看看爸爸在这一自然段中说的第4句话:“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米糕做好后,还需要许多人的劳动?

对了,这里有一组词语,“就算……还有……又……”(在PPT中圈出),让包装人员的繁杂忙碌,送货人员的奔波跋涉,销售人员的勤劳辛苦,都闪烁在文中的字里行间。

②大家能结合课文的插图,来说一说米糕包装、送货、销售的场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千人糕 第二课时优质教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来米糕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制成。 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3.会写“甘、甜、菜、劳”4个字,抄写词语。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习字词,导入新课。 读一读,记一记下面的词语:(课件出示11) 蛋糕雪糕糕点甘蔗蔗糖蔗农 销售出售售票员劳动勤劳疲劳 看谁能将下面的字扩充三个词语: 菜:、、例:白菜卷心菜花菜菜花 具:、、例:工具农具家具具体 千人糕的名字的来历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理解课文。 1 .理解课文,掌握内容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思考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12) ①千人糕里包含有哪些东西? ②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 ③除了包含的东西外,制成千人糕还需要哪些人的劳动? 生读课文。边思考。 如果有困难,可以互相讨论。 参考: ①千人糕里有米粉、糖等。设计意图 认读生字,扩词,检查了学生生字掌握的怀况,巩固了学生识字。 理解课文内容时,所出的三个问题,扣住了课文理解的重点,让学生讨论这些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就是理解了本文的

爱惜我们用的文具,因为这是珍惜所有参与这铅笔生产、运输、销售人的劳动成果。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蚂蚁搬米》的儿歌,让我们以后做一个互相团结合作的好同学。(课件出示17) 蚂蚁搬米 一只蚂蚁来搬米, 搬来搬去搬不起。 两只蚂蚁来搬米, 身体晃来又晃去。 三只蚂蚁来搬米, 轻轻抬着进洞里。 团结合作力量大, 蚂蚁搬米是道理。 (在同学们的朗读声中结束这节课。) 用这首儿歌来结束新课,学生的兴趣浓厚,这首儿歌与课文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在道理上是一致的。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看拼音写词语。 cài zhī láo dònɡ ɡōnɡ jù wèi dào ()()()() ɡān tián mǎi dōnɡ x i nénɡ bu nénɡ ()()() 2.给句子末尾打上标点符号,然后读一读,注意读出句子的语气。 ①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②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 ③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④这样的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3.请你说一说,我们的语文课本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至少说出五个)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春节教案

幼儿园大班课程 -------袁新乾 主题:春节 教学目标: 1 .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2 . 认识一些其他的节日和这些节日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春节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ppt 活动过程: 时间(M)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技能多媒体使用 2 小朋友们大家好,老师这 里准备了一些漂亮的图 片要给大家欣赏,大家要 好好看哦,看完了老师有 问题要问大家。 在老师的引导下幼 儿们开始观看课件 上的图片,并且在下 面有小声议论。 导入技能 演示技能 播放ppt课件 1 1.看完了这些图片,小朋 友们告诉老师这些图片 是关于什么的呢? 2.小朋友们喜不喜欢过年 啊? 同学们都答道说是: 1.有关春节(过年) 的 2.喜欢 提问技能 3 小朋友们都知道过年的 时候,我们能做什么呢? 举手回答。 老师点人回答问题。 学生被老师点起来 后回答问题:放鞭 炮,贴春联,有好吃 的,压岁钱…… 提问技能 2 老师总结学生回答问题 的观点,并且加以延伸,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春节 的特点。 学生认真听老师讲 解讲解技能 1 我们知道这么多有关过 年的东西,可是谁能告诉 老师春节的来历? 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提问技能 2 讲故事,来说明春节的来 历(故事见备注)学生听故事 讲解技能 演示技能播放课件

2 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们告 诉老师为什么要过春节 啊? 老师总结出最佳答案 回答老师的问题 提问技能 讲解技能 演示技能 播放课件 2 小朋友们知道了中国传 统节日春节,大家还知道 那些节日呢?举手回答 幼儿举手,被老师点 起来后回答问题提问技能 1 小朋友们,除了我们今天 学习的节日外还有好多 节日我们不知道,回去以 后向我们的爸爸妈妈学 习一些更多的节日哦 幼儿听讲结束技能讲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年”的怪物,头长尖角、有大大的嘴巴,尖尖的牙齿,生活在海里。在除夕夜会爬上岸,抢农民家里好吃的东西,要是不给的话,年就要吃了人们,所以人类都很怕它。因此一到除夕夜,大家都逃往深山里,躲避“年”的伤害。这一年,村中来了一个善良的老神仙。教人们把竹子放在家门口生火,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年”就吓跑了。又到除夕夜里,半夜的时候“年”闯进村子里,准备偷吃好吃的东西。突然传来“噼噼啪啪”的炸响声,“年”吓得浑身发抖,逃回了海里,再夜不敢进村了。后来人们每年人们都用这种方法驱赶“年”,保护自己的食物。这就是过年的来历。 课后反思 1.教学活动没有吸引力,不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应该加入并设计游戏互动环节。 2.讲故事的时候的ppt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这部分比较好。 3.在重难点方面不够突出,不能够让知识的到强化。

千人糕教案

《千人糕》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汉字,正确读出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 1、认识16个汉字,正确读出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 2、齐读课题《千人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目标: 1、我们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在讲些什么?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糕、特、嘛、买、糖、粉、蔗、汁、菜、熬、算、销、劳、的、确、应。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特、的、确、应、汁。 (1)比较认知“特”和“确”: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由偏旁加上学过的旧字组成的,比较容易识记。(出示谜语帮助识记生字。)(2)“的”字强调音节是“dí”,还有一个读音“de”。要注意区分开,在文中的词语“的确”中读第一个音节。 (3)“应”字强调音节是“yīnɡ”,还有一个读音“yìnɡ”。要注意区分开,在文中的词语“应该”中读第一个音节。 (4)“特”字也是左右结构的字。出示谜语,帮助理解生字。 (5)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生字“甘蔗”和“甜菜”。

一实小王晓玲《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王晓玲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空气能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 2、通过动手实验来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通过实验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探究发现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实验材料:玻璃瓶(配有内插两根吸管的橡皮塞)、水槽、水、玻璃杯、纸巾。 一、游戏猜测科学原因 1、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教师出示玻璃瓶,瓶口是带有两个吸管橡皮塞,瓶中有一多半水。 其中一根管伸到水中,一跟管没有接触到水。 教师把瓶子高高举起,让同学们观察之后,把玻璃瓶放在讲桌上,吹没有伸到水里的那根吸管,水就会从另一根吸管里流出来。 这个游戏重点让学生观察明白老师吹的是两根吸管中的哪一根,只有观察明白了吹的是那根吸管,就会把游戏做成功。 2、学生动手提出猜测 在老师把游戏演示完后,就让学生上台来做游戏。有的学生吹那根伸到水里的吸管,就看见水里有泡泡冒出来。有的学生吹那根没有伸到水里的吸管,就看见水从另一根吸管里流出来。 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游戏现象是什么样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从而,提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猜测。 二、实验证明科学概念 1、小组合作讨论实验方法 这是学生操作实验之前的工作,按照观察实验材料----想象材料用

途----讨论实验方法----推选最佳方法这几步进行。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桌上的实验材料,材料有:盛有一多半水的水槽、纸巾、玻璃杯。针对自己提出的猜测,想一想这些材料有什么用途,然 后小组内讨论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做实验,把实验材料的用途交流探讨, 找到合适的使用方法来证明自己提出的猜测。 各个小组讨论出自己组的方法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发言,教师组织小组汇报,在小组汇报时,其余组可以提出自己的异 议和困惑,让发言的小组帮助解答,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就能 选出最佳的实验方法。最佳方法就是把纸巾放到玻璃杯的底部,然后把 玻璃杯倒扣在水槽的水里,就会发现水没有把纸巾湿了。 这一个过程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学生必须是看着材料想,小组讨论,却不能动材料。 2、小组合作实验证实猜测 这个环节按照小组实验---观察现象----解释现象---提出结论----总结注意事项这几步来进行。 每一个小组按照最佳的实验方法做动手做实验,组内分工,两名学生负责做,两名学生观察。最后小组内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这种现象。从而提出自己对猜测的证据,那就是空气占据了倒扣的玻璃杯的一部分空间,所以水不能把纸巾湿了。最后在实验做完后,总结一番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师生回放实验提出概念 这一步其实就是总结,把科学概念提出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认识。找一个小组上台演示实验,其余同学观看,观众中出人说明自己看到的实验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总结科学概念。教师板书总结出的科学概念 三、生活应用科学理论 1、解释游戏 实验结束之后,学生知道了空气是占据空间的,在此基础上,再来回想上课初的游戏,让学生来想一想:为什么水会从另一根吸管里流 出来?为什么要一根伸到水里一根不能伸到水里?为什么吹伸到水里 的那一根却流不出水呢?玻璃瓶的橡皮塞有什么作用呢? 2、实际应用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是利用了空气占据空间。

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

春联 扫除 年糕 充足 店铺 开张 对联 年画 通宵xiāo 间 jiàn 断 除非 光景 万不得已 必定 截然不同 燃放 拜年 寺院 轿车 元宵 张灯结彩 一律 彩绘 广告 分fèn 外 (2) 出示词语,观察特点。 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 提示:后面的字是轻声。读得又轻又短。 【出示课件4】(3)词语解释。 腊月:农历十二月。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的焕然一新。 张灯结彩:挂上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空竹:一种木制的传统健身玩具。 3、体会“京味儿”的语言特点。 【出示课件5】(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有《老舍全集》行世。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俗白,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京味儿十足。 【出示课件6】(2)出示词语,读一读。 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提示:儿化音。后面的“儿”只做卷舌的动作,音不要读出来就可以了。 (3)出示句子,读一读。 a.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b.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提示:闲在:清闲自在。这是北京方言。老舍在《茶馆》里写道:“秦二爷,您怎么这么闲在,想起下茶馆儿来?” 3、初读课文,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从词语切入,体会老舍先生作品的“京味 儿十足”。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一幅幅浓郁的北京春节画面。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变化(被压缩和扩张)的。 2.过程与方法:用对比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 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纸巾、玻璃水槽、橡皮泥、注射器2个、实验记录单 演示实验材料:注射器、矿泉水瓶(带吸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现在老师要听一听这个故事,谁能为老师讲这段童话故事? 谁能说说故事中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 (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所以水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空间”。 举例: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同学们和桌椅占据了教室的空间。 二、空气占据空间。 活动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测 1.如果周围没有小石子,还有哪些物体也会占据空间使瓶子里的

水上升呢? 2.你们的办法真多,说出了这么多能够占据空间的物体,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像水、小石子等固体和液体都要占据空间。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会占据空间吗? 3.学生大胆猜测 活动二: 1.老师的桌上有半瓶水、两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老师不用石子,就用这些东西,我能使水从吸管里流出来?你有方法吗? (否定倾斜杯子、压瓶子、用嘴吸等想法。) 2.请大家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 (用橡皮泥封住瓶口,从一根吸管向里吹入空气,水从另一根吸管挤出来了。) 3.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 (空气和小石子的作用是一样的。空气占据了水所占据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 4.橡皮泥在这里的用处是什么呢?(堵住瓶口,不让空气跑出来。) 5.老师小结:刚才的实验说明空气和固体一样也能占据空间。(板书:空气占据空间) 活动三:展开实验。 1.出示透明玻璃杯:同学们这是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它里面有什么?(空气) 2.教师讲解,将纸巾塞入玻璃杯后倒扣入水槽中,预测: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 3.这只是我们的猜测,想知道到底会不会湿,就要做实验。 出示实验要求: 1将纸巾揉成团,塞到杯子底部,不能掉下来; 2将杯子轻轻地竖直倒扣下去一直压到底,不能松手,再轻轻地将杯子从水中拿出来,杯口朝下;(竖直) 3用桌上的纸巾将杯子先擦干后,取出纸看看有没有湿。

年夜饭教案

课题:年夜饭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不同习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2、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和拼贴的方式表达来,画面要体 现出春节吃年夜饭的喜庆气氛和热闹场面。 3、以线和面、主次关系和用暖色调来体现画面的热闹气氛。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习俗,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黏贴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工艺制作时各种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春节的资料。准备卡纸、素描纸、彩色笔、商场广告纸、 活动流程: 一、课前十分钟:点名、发积分卡、评讲孩子的作业、表扬有做作业的孩子 二、活动开始,引入主题。(15分钟) 1、视频、图片导入,引出课题(6分钟) (出示一张吃年饭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春节指的是我国农历什么时候吗?生:农历正月初一。 师:除夕之夜呢?生:农历12月30日。 师:那我们每年的除夕夜都要干嘛呀?生:穿新衣服、吃年饭。贴对联或“福”字、贴窗花、挂灯笼, 师:那你们认为春节令你最难忘的、最有趣的场面有哪些呀?请一个小朋友说说,说的好的分组加分。 师:我们今天主要画的是吃年夜饭的场景,同学们要回想一下过年时我们吃年夜饭时,大人的表情,还有大人敬酒的神态动作,那你们有没有谁不小心把酒当饮料喝呀?还记不记得你们当时的表情?那我们现在来看看一些家庭他们吃年夜饭开心的照片。 2、观看图片,找一找过年吃年夜饭愉快的场景吧。(3分钟) 欣赏其他同学的美术作品。说一说构图,桌子的定位。 3、作画步骤: (1)先确定桌子的摆放要在画面的哪个位置,是画半圆的桌子还是画一整个的桌子。 (2)桌子定好位置后,再画人物,过年时你们家里有多少人,就把他们画进去,最重要是要把他们的动作和表情画出来,比如一起敬酒时,手是不是要举起来杯

千人糕教学方案

《千人糕》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爸爸的话,告诉我们一块普通的米糕被称为千人糕的原因,从而使我们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识记,交流方法,游戏巩固并正确读写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4.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投影画面,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美食——千人糕。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叫做“千人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重复;标出

自然段序号。 2.我会读生字。(多媒体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nénɡzhuō wèi mǎi jùɡān tián cài láo 能桌味买具甘甜菜劳 (1)读第一行生字: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师生共同订正: “甜”三拼音节,“菜”是平舌音,“甘”是前鼻音,“能”为后鼻音。 代表读,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 ɡāo tè mɑfěn tán g zhèzhīáo suàn xiāo dí què yīnɡ 糕特嘛粉糖蔗汁熬算销的确应 (2)指名读第二行生字,纠正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算”是平舌音,“蔗”是翘舌音。 “应”:整体认读音节,后鼻音。 (3)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评价后再读。 3.再读课文,初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义内容,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2)自由读文,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师总结。 课文写了听爸爸讲千人糕的复杂制作过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能桌味买具甘甜菜劳 读一读生字,并扩词。 2.这些生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加一加:“口+未”就是“味”,“舌+甘”就是“甜”,“艹+菜”是“菜”。 减一减:“实”减掉宝盖头上的两个点,就是“买”。“熊”减掉“灬”就是“能”。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变化(被压缩和扩张)的。 2、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 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纸巾、玻璃水槽、毛巾、矿泉水瓶、吸管、橡皮泥、注射器2个、实验记录单 演示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注射器、喷雾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提出研究问题 1、同学们,你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童话故事,看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播放课件) 2、谁能说说聪明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 (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所以水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 3、如果周围没有小石子,还有哪些物体也会占据水的位置?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空间”。 4、同学们,你们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能占据空间? 举例: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同学们和桌椅占据了教室的空间。

5、你们真是善于发现的孩子,找到了这么多能够占据空间的物体,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像水、小石子等固体和液体都要占据空间。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会占据空间吗? 6、学生大胆猜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空气占据空间吗 活动一: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1、出示透明玻璃杯:同学们这是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它里面有什么?(空气) 2、教师演示,将纸塞入玻璃杯后倒扣入水槽中,预测:杯中的纸会不会被水浸湿? 3、这只是我们的猜测,那么纸到底会不会湿,下面我们来验证这个问题。为了更好地实验,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我们来看一下。 指读实验要求:(课件出示) ○1将纸揉成团,塞到杯子底部,不能掉下来; ○2将杯子轻轻地竖直 ..倒扣下去一直压到底,不能松手,再轻轻地竖直将杯子从水中拿出来,杯口朝下; ○3用桌上的毛巾将杯子擦干后再取出纸,看看有没有湿。 验证方法明确了吗?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小心尽量不要弄洒了水,明确分工,不要争抢将玻璃器皿弄打了。 4、小组汇报: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纸没有湿,说明杯子里水进去了没有?水为什么进不去?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还有哪个小组想补充? 5、若有不成功的小组:你们小组反思一下为什么纸湿了?(倾斜,有气泡) 活动二:进一步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空气占据空间,你们有没有信心利用这个性质挑战难题呢?

千人糕教学设计

基于思维发展的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教学策略课程 激发想象诠释“关爱”发展思维能力 《千人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对“千人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通过阅读,懂得“千人糕”的由来,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3.利用诠释策略,深化“关爱”主题。 4.利用流程图,展现“千人糕”的制作过程。 【教学重点】学生懂得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教学难点】完成“千人糕”制作过程的流程图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出课题 1.听声音,聊美食 (1)播放鞭炮的声音 师:同学们,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我们刚刚过完新年,很多同学都听到了鞭炮的声音。春节过年,是一家人团圆的时候,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顿美味的团圆饭是最快乐的时光。你能说一说,你家过年的餐桌上都有什么美味佳肴吗?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利用鞭炮的声音,让学生连结他们的生活,活跃了气氛, (2)出示“千层糕”图片 师:老师家的餐桌上也有一道美食。(出示千人糕的图片)你们猜猜这是什么?教师讲解:“千人糕”,也叫米糕,过年时大家都叫它“年糕”,预示一年更比一年高。 2.看美食,引思考 (1)同学们,看到“千人糕”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整理。) (2)不光你们有这些问题,有一个小朋友也有相同的问题。(教师提取出文中有关“千层糕”的问题)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连结生活提出问题,使学生对“千层糕”产生兴趣,连结文本中的问题,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又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走进文本,认识“千人糕” 1.什么是“千人糕”? 师:一听“千人糕”,许多孩子都会好奇地问:什么是千人糕?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告诉大家吗? 学生阅读文本:“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 师:“很多很多人”为什么叫“千人糕”,而不说:“需要一千人才能做成的糕。” 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千人”代表的是人数很多。 师:如果你第一次听到“千人糕”这个名字,会感觉这个糕有多大呢?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文本,提取文本信息,找到爸爸的话,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诠释“千人”就是指很多很多的人,并激发学生的想象,这么多人做的糕会有多大呢? 2.糕有多大?什么味道? 师:文中的小孩,也和你们的想法是一样,他认为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到底“千层糕”有多大?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学生提取文本信息,抓住重点字词,教师引导学生连结生活感受“一块”“平时吃过的米糕”,了解糕的大小和味道。 【设计意图】学生在提取信息的过程中,逐渐改变对“千人糕”的认识,与之前自己的猜想形成对比,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提升自学能力。 3.“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 师:你们知道“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吗? 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说一说。提取文中的语句,了解“千人糕”是怎么做的。 “是把大米磨成粉做成的,还加了糖。”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与反思

精心整理 空气占据空间吗? 蔡杏杏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的第6课。所有的物质都占据空间,本课通过系列活动,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由此 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空气占据空间。 ●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

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五、教具准备: 1、教具:一次性塑料杯、粉笔盒、粉笔、广口塑料瓶、2.5L塑料瓶、水槽、水、纸巾、小球、带 2

1.空间 2. 3. 节,增 ,解;二是因为“喷泉实验”需要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设计实验较为困难,所以我将试验换成了“吹瓶中气球”,现象明显,操作简单便于理解。第二个实验选取了课本上的纸不湿实验,这个实验非常简单通过课堂上的表现,我认为可以不用提前讲解实验要点,放开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尝试,让他们经历失败。通过这两个实验了解空气是占据空间的,在失败和成功的现象中都能得出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结论。然后利用“听话的小球”加深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理解,并运用这一概念解决难题。最后将“空气占据空间”拓展到生活当中,联系实际。 在本节课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实验以及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通过试教发现了 一些问题,所以在实验前对实验要求和实验步骤做了提示。但是在拓展试验“听话的小球”中,还

千人糕第二课时教案

广外佛山外校小学部语文(学科)教案 主备人:王鑫鑫 课题千人糕(第二课时)授课时间月日第节 教学目标1.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重点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难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学情分析 活动流程(菜单+方案) 个性化备课及课后追记信息台(资料显示+教学设计)导航台(教学行为+学习行为) 第二课时 一、作业引入,表达交流 1.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交流上节课的课后作业“米糕为什 么被称为千人糕”。 2.教师以“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还要到文章中找到依据”引 导学生朗读全文。 3.学生自主阅读,圈点勾画,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二、汇报交流,角色体验 1.教师组织学生从爸爸的话中理解“千人糕”。 (1)教师指名分角色朗读前3个自然段。 (2)课件出示句子“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引导学 生扮演“我”,猜想“我”听到爸爸话后的想法。 2.教师组织学生从米糕的制作过程中理解“千人糕”。 (1)教师组织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7~9自然段,展开小组合 作,完成“学生活动卡”。(过程) (2)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活动卡”,组织学生上台 汇报。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米糕制作过程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 3.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想象:米糕的制作过程中还会需要哪些人 的劳动。 4.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第10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并体会爸 爸这句话的意思。 5.教师扮演记者,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交流“我” 得知千人糕制作过程后的感受。 6.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最后一个自然段,组织学生体会“我”此 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 三、实践活动,拓展交流 1.教师指学生观察身上穿的衣服,拿出学生文具袋中任一文

北京的春节教案(公开课)

《北京的春节》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黎廷秀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的能力。 2.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三)情感目标: 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一)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二)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三、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法、比较阅读法。 四、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1.搜集关于春节的诗歌、童谣等。2.阅读《客家人的春节》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情境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出读了第六课,与老舍先生一起初步感受了京味十 足的北京春节,说说看,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2、再回忆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北京春节的呢? (时间先后顺序) 二、深入详写片断,品读课文,感受节日气氛 1、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和大家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读 学生交流: (一)腊八:(课件出示句子)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农业展览会。” 从“家家都”都可以看出节前人们的忙碌,对春节的重视。 “农业展览会”是说粥里的各种豆、米、干干过非常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开展览会。(课件演示,腊八粥的图片) 师:多么有意思啊!作者用形象生动的比方,把腊八这天人们的忙碌描写得如此风趣,。 板书:忙碌 “把蒜瓣放进醋里…..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一个“翡翠”写出了蒜瓣的形、色;一个“辣”字写出了醋的味道,这样的色味双美当然让人忍不住流口水了,更让人感受到了老舍用词的简洁、巧妙。 (二)除夕 1、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 除夕给你什么感觉呢?板书:热闹 2、你们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除夕真热闹”呢? ★人们的活动 “家家赶”“到处”“男女老少都”“万不得已”“必定”“除了”“都” 理解“守岁”:一重意思,年长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 二重意思,年轻的人守岁,则是为了父母延寿。 师:从这些词语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是多么重视除夕夜的团圆啊,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在欢度除夕,当然热闹了。 ★从味、色、声的描写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华”“鞭炮声日夜不绝” 点击课件:相应变色

千人糕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二年级下册语文《千人糕》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能、味”能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大胆推测和想象“千人糕”的含义。 4、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吃过米糕吗?你们知道一块米糕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一块普通的米糕,是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劳动制作出来的。 2、揭示课题:6.千人糕。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1、请孩子们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如果你还没有圈出生字,请你圈出生字。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新词。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想想: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叫千人糕呢? 2、孩子们自读课文。 3、生字宝宝我来学。 (1)通过拼音学习生字。 (2)通过组词的方法学习生字。 4、交流汇报。 A 蔗、汁、售是翘舌音。 B菜、算是平舌音。C嘛是轻声。 D 的、应是多音字。 5、生字宝宝可淘气了,现在它们把帽子全脱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开火车读没有拼音的生字宝宝。 三、再读课文,理解生词。 1、生字宝宝非常淘气,它们又跑到词语中间了,你们还

认识它们吗? 2、先开火车读一读。 3、说说文中的句子,但要尽量用上这些词语。看谁说得多? 四、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小结。 这篇课文主要通过爸爸和孩子吃千人糕并谈论千人糕的制作流程。告诉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让我们明白了每一件物品的制成都包含着很多人的劳动,我们要懂得珍惜。 五、板书设计: 6 千人糕 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千人糕珍惜劳动成果 千人糕来之不易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传统节日》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 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 学生: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绘画、手工、收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流程 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欣赏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前几天我们刚刚过完的是什么节?(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 [导入部分选用儿歌,并结合学生过中秋节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与欢乐。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向往,激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兴趣。]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 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 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记录,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较多的了解,能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日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问题的答案,提高自我学习并概括能力。 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习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演示课件) 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学生自己操作微机,提高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自信心。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初步印象得到进一步加深。] 四、传统节日的传说。 1、问题: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动听的传说,你知道这些节日的传说吗? 2、学生讲自己知道的传说。 3、请同学们查阅了解更多的传说故事。 4、小结:把这些传说故事课下讲给别人听。 [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再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对传统节日产生热爱的情感,并从中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五、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传统节日的喜爱。 2、学生以小组活动形式展示。 [此环节体现小组合作,共同学习的精神。学生通过歌舞、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出自己

千人糕教案

千人糕教案 苑百燕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识字,交流方法。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1、出示生字“糕”,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出示,出示拼音) 2、所谓的“糕”,是用米粉或者面粉掺和其他材 料蒸制或者烘培而成的食品。老师最爱吃枣糕了,你们平时吃过那些糕呢?(枣糕、绿豆糕、桂花糕、年糕) 3、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特别的糕点,叫 —“千人糕”(板书课题)出示课件 4、同学们,你们见过千人糕吗?那大家猜猜看它

应该是什么样呢? 5、师出示千人糕图片,揭示答案,与学生想象成 鲜明的对比。 6、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小小的糕点,大家却叫 它千人糕呢,咱们这节课就一起走进课文找答案吧。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下面大家一起齐端书,认真 听老师读课文,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思考“千人 糕”得名原因(学生汇报)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 自己不认识的字挑出来,多读几遍。记住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 3、集中识字 (1)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下面同桌互读,如 果你的同桌在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希望你可以 帮助下他,如果他都读对了,希望你能表扬一下 他,并向他学习。 (2)大家可真棒,我看到有许多同学得到了同 桌的表扬,下面我们开火车读,看看谁读最准确。 (3)检测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将这些生字 读给大家呢。出示“的”这个字多音字,强调在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2《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2.2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里,杯子必须竖直向下,如果杯子倾斜,空气泄漏后,水会填充相应的空间,纸团可能会因此变湿。如果操作恰当,由于空气占据杯子的空间,水不会进入,纸团也不会湿。 第2 个环节,在塑料杯底扎一个小孔,然后将杯子放入水中,要注意在压入水之前,用手指按压着小孔,等水淹没了杯子后,再放开按压的手指。这是会发现小孔处开始冒泡,说明水把杯中的空气挤出来了,同时可以发现杯子外水位比之前低了。 第3 个环节,向杯中打气,随着气体一点点加入,能看到杯中明显的水位下降现象。 实验结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研讨探究1、在上面的实验中,杯中的水和空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结:当空气被密封在杯中时,水不能流进杯 子。当杯底被扎一个小孔后,杯子里的空气从小孔向 外流出,杯中的空气减少,杯子外的水流进了杯子。 当空气从小孔被打过杯子后,杯中的空气增多,占据 空间,把水挤出,杯子里的水减少。2、空气能占据 空间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根据实验对教 师所提出的问 题展开讨论, 并得出结论。 通过直观现象使 学生理解空气占 据空间这一抽象 的特征,进而在 科学事实的基础 上形成认知和解 释。占据空间,其 实就是挤占空间 或防止空间被挤 占,同一空间不 会被两种物质 同时占据。

拓展延伸小结:空气能占据空间。在上面实验中,纸团不湿的现 象说明空杯子不是空的,杯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在杯底扎一个小孔后,水槽的水进入了杯子,是因为杯 子里的空气从小孔向外流出,腾出了杯子里的空间,杯 子外的水就流了进来。从小孔向杯内打入空气后,空气 占据了水杯的空间,杯子里的水被挤了出去。 有半瓶水、一块橡皮泥和两根吸管。在不倾斜瓶 子的情况下,你能利用空气将水从瓶中挤出来吗? 实验材料:吸管、橡皮泥、半瓶矿泉水实验步骤 ⑴、橡皮泥堵住瓶口。⑵、插入两根吸管,一根插入 水中,另一根在水面上方。 ⑶、对准水面上方那根吸管吹气。注意事项:不要把 水撒到桌面上!实验现象:通过没有接触到水的吸管 向瓶中不断地吹气,当进入瓶中的空气达到一定时 时,水会从另一根吸管中流出。 1、根据已有认 知,做出猜测。 2、提高探究能 力 拓宽领域挥新知、 知识运用巧迁移。

1 北京的春节(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民风民俗 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生活丰富多彩、习俗独特。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节日、穿着、食物、民居等,这些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无不烙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展现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随着老舍共同去感受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热闹与隆重,去体味京味儿十足的春节;跟着沈从文去品尝那饱含着浓浓亲情的腊八粥;到诗人的笔下去体验古代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去欣赏有着六百多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感受高原儿女创造的艺术奇珍。 本单元紧扣“中华民风民俗”这个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习作”和“语文园地”的部分内容也与民风民俗有关,学生通过讲述家乡风俗、交流寓意美好的习俗、诵读古诗名篇,能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也能激发学生探究不同民风民俗文化的兴趣。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 课文北京的春节 本文描绘了一幅幅 老北京过春节时的民风 民俗画卷,展示了传统 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 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 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引导学生跟随 作者的描述感受老 北京过春节的隆重 和热闹,领悟民俗 文化的丰富内涵。 2课时腊八粥 本文主要讲述了八 儿等粥和喝粥两件事, 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淳 朴、和睦、温馨的生活 图景。 揣摩文中描写 八儿的神态、语言、 动作及心理的句 子,体会八儿迫不 及待想吃腊八粥的 心理变化过程。 2课时

古诗三首 本文借三首古诗来 展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 习俗。 了解诗歌展示 的传统文化习俗; 感悟作者在诗歌中 寄寓的思想感情。 2课时 藏戏 藏戏本文以准确的 说明为前提,以形象的 描写为手段,通过有详 有略的描述,展现了藏 戏不可抗拒的艺术魅 力。 引导学生了解 藏戏的形成及其特 色,体会传统戏剧 独特的艺术魅力和 丰富的文化内涵。 1课时 习作家乡的风俗 介绍自己家乡的风 俗习惯,可以介绍这种 风俗的特点,也可以写 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 动的经历。 引导学生了解 家乡的传统风俗的 主要特点并介绍清 楚;分清主次,把 重点内容写得详细 一些。 2课时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通过交流活动让学 生明白阅读时要分清文 章的主次,体会作者要 表达的主要意思。 了解文章的主 次、详略安排是由 作者想要重点表达 的意思决定的;体 会运用不同的词语 表达相同的意思的 好处;了解传统习 俗中表示吉祥美好 的寓意;积累一些 蕴含深刻哲理的诗 句。 2课时词句段运用 解如何用不同的词 语表达同一个意思;了 解生活中寓意吉祥的习 俗。 书写提示 了解行楷的一些知 识,提高自己的书写水 平。 日积月累 背诵古诗《长歌 行》,领悟古诗中蕴含 的哲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