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视距空战战术编队图解大全

超视距空战战术编队图解大全
超视距空战战术编队图解大全

超视距空战战术编队图解大全

编队进攻性空战基本原则

(1)在兵力上要处于数量优势,同时编成利于攻击的队形。

(2)空战中尽量攻击敌长机,并分割敌僚机,使之丧失战斗力。

(3)长机要主动攻击敌机,僚机要时刻观察敌长、僚机行动,掩护长机行动。如条件具备,应主动攻击敌机,并及时报告长机。

(4)长机出现弹药耗尽、负伤、机械设备故障等情况时,僚机应主动承担空中指挥任务。

(5)退出战斗时,编队应向战区的己方一侧、有地面防空火力掩护地区退出。剩余油料较多、位置有利的飞机,应积极掩护其它飞机先行退出战斗。

编队防御性空战基本原则

(1)当双机编队被敌机追踪时,应根据敌机的位置和距离,采取向外上下分开的机动动作,迫使敌顾此失彼。

(2)编队其中一架被跟踪时,其它飞机应全力实施火力掩护,努力使敌机放弃攻击。

(3)尽量用一架(双)飞机引诱敌机,其余飞机对敌攻击;防御的双(单)机向敌机转弯,诱使敌机跟随,另一对己机寻找机会攻敌。

(4)当敌机数量明显多于自己编队,或编队失去战斗力的飞机较多时,应主动退出战斗。

单机进攻性空战基本原则

(1)进入作战空域和判明敌机已开始实施攻击时要投掉副油箱。要不间断地观察敌情。要尽量减少无线电通话。在作战地域要以更大的速度飞行。

(2)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敌人。要把对方的飞机当成最好的飞机。在攻击前要实施目的明确的机动。

(3)要尽可能从敌机尾后或下方进行攻击。如果己机机动性不及对手,应以高度优势攻击。当有速度较快的飞机掩护时,可减速飞行。

(4)未确认敌机时不要攻击。攻击机动动作和射击、发射动作要协调一致。

(5)遵守战斗纪律,要有全局意识和牺牲精神。

单机防御性空战基本原则

(1)发现己机处于被动时,要迅速采取果断动作,摆脱敌机追踪和导弹攻击。当有更快速或更高位置的飞机掩护时,可减速飞行,以获得同伴支援。

(2)要注意来自太阳方向的敌人。不要让敌人尾随。敌机位于己机尾后时,要向敌机方向做“ S ”减速机动。

(3)任何防御的目的是摆脱敌人转入进攻。要识别并预测敌人的攻击意图,并准备随时转入攻击。

(4)如果投不掉副油箱就应立即离开交战空域;双机编队中若被击落一架,另一架应及时退出战斗。

(5)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若己机低空性能优越,要充分利用之.尽且与敌在低空周旋.并适时退出战斗。

战斗机性能差距是现实,但空战局面不是性能差距的简单推导,否则战争早消亡了。战术能在相当程度上杭衡技术,战场上也几乎不存在纯教科书式的单机对抗。下面请专家结合不同机型的情况介绍超视距空战基本战术,以期能对空战实际情形有所感受,并体会到敌人的思路和己之对策。空战分进攻性空战和

防御性

空战两种基本类型,有不同的战术原则。理解这些原则是了解空战战术的基础。

空战队形

目前各国第三代战斗机主要采用双机(四机)雷达跟进队形、双机密集队形、双机橄榄形编队、三机防御和支援队形等。

双(四)机雷达跟进队形此队形多用于中距空战和侦察,搜索和警戒范围较大,灵活性强,便于相互策应和掩护。各机型运用这一队形特征不同。F-15:距离20千米,高度差600米,观察角0~10°。F-16:距离15~20千米,高度差0~600米,四机编队时,机组内保持防御队形。“幻影”2000:距离20~30千米(一般是25千米),高度差6 00~1000米(一般是600米),间隔3~8千米。这种队形属大间隔、大距离队形,发现目标后可迅速调整变换,迅速转向目标。

双机密集队形此队形是相对于中距战中的雷达编队队形而言,不是传统意义的密集队形。这是 F-16在超视距接敌中使用的主要队形,主要用于二对一、二对二的对抗。双机横向间隔4千米以内,前后距离保持在1千米以内,高度差0~200米。

双机橄榄形队形这是F-15、“幻影”2000的主要队形。通过双机相互对向和背向盘旋保持队形和逐步前进,高度差600~2000米,各机的盘旋环形航线相互衔接,基本上构成一个不规则的橄榄形,F-15的半径为9~20千米,“幻影”2000为8~18千米。盘旋期间,始终保持一架机头朝向敌机、一架背向敌机,不断互相转换,保持攻击和防卫的连续性。其中对向飞行距离较短,多在10 ~20千米,一般不超过20秒,以保持编队不断前进。前位机在距目标25~40千米便转弯回头,以便及时回避威胁及诱敌深入。随着双方距离不断接近,双机轮番进入对向敌机的频率增加。

三机防御和支援队形此队形主要用于战术进攻,是美空军常用的三机战术队形,编队的间隔、距离不大于5千米,最小800米,双机置前配置为防御队形,置后配置为支援队形,各单机间插空布局,具有较大的战术空间。三点前后相守,左右交联,进攻点多,队形变换灵活。

各阶段战术要点

中远距空战过程一般经过目标搜索与识别、接敌、攻击三个阶段,也有搜索完了直接发射远程导弹攻击的。第一阶段,F-15、F-16除了用机载雷达和电子光学设备对目标进行识别,通常还出动两架飞机对目标进行监视。其中一架飞机以最大速度从目标附近飞过,进行目视识别,并将目标信息传给另一架飞机,由另一架攻击。特殊情况下(如无远距雷达监控,双机不宜疏开),双机要么直接攻击未被识别目标,要么接近目标目视观察,然后攻击。

接敌和攻击阶段在中远距空战中是个统一的过程。飞行员在接敌的同时进行机动,占据有利位置。锁定目标后,机载雷达转入“自动”状态,并向计算机传递必要数据,计算使用武器的各项指数。在接敌过程中,飞机通常以大俯仰角进入射击区。满足必要条件后,发射导弹。

以双机以上编队行动时,F-15、F-16通常分成突击编队和掩护编队,按高度向纵深沿正面疏开。突击编队位于佯动编队的前面或后面,距离通常为2000~5000米。

“幻影”2000的中距战比较注重通过相互间密切策应和掩护,创造中距攻击条件。它的中距战术分三种态势。

主动态势下直接攻击“幻影”2000双机保持跟踪队形,前后距离约4千米,从约110千米外与机载雷达性能稍逊的目标机双机正对头或斜对头接敌,速度550~650千米/小时,目标机双机保持密集队形。“幻影”2000双机加速到0.9马赫,以240千米/小时速度差、600~900米负高度差接敌。距离目标机37~74千米时,“幻影”2000锁定目标机双机,同时实施中距导弹攻击,然后进入近距实施格斗。

均衡态势下机动攻击“幻影”2000双机与机载雷达性能相近的目标机双机正对头或斜对头互相接近。双方同时发现对方时一般距离70~80千米,“幻影”2000在距目标机约56千米危险空域之外实施“对向”和“背向”监控警戒战术,伺机接敌并实施中距攻击。

被动态势下伺机攻击“幻影”2000双机保持防御队形与机载雷达性能较优的敌机双机正对头或斜对头接近,敌机在距离 70~80千米时首先发现“幻影” 2000并迅速占位,“幻影”2000也获得机载威胁告警系统或地面引导单位及空中预警机的提示后,迅速变换成球状编队接敌,实施“对向”和“背向”监控警戒战术,并逐步加快“对向”与“背向”转换频率,造成敌机连续丢失目标。当接近至40~50千米时,“幻影”2000双机同时“对向”加速接敌,集中力量攻击威胁较大的一架,然后再攻击另一架目标机。

双机编队攻击战术

双机编队在中远距空战中的战术主要有:直接攻击、钳形攻击、釜底攻击、水平疏开、垂直疏开、组合疏开等。

直接攻击在攻击机与目标相向或同航向飞行时,使用导弹攻击。当目标处于中空或高空时,攻击机在目标探测距离和导弹最大发射距离方面占较大优势,可在空中或地面指挥所指挥下进行攻击。如条件允许,攻击机可以1000~2000米的负高度差进入目标前半球或后半球,当机载雷达探测并识别目标后发射导弹。攻击前通常打开电子战设备干扰对方,防止其进行攻击,而后飞机在上仰时以最大允许发射距离发射导弹。

钳形攻击是指利用两个编队从不同方向(侧面)同时攻击目标。如果对方发现一个编队并向其转弯,另一个编队即可占据有利战术位置对目标进行尾后攻击。此时,地面或空中指挥所对飞机进行引导,并观察空中情况和协调各型飞机的行动。其中有两种典型情况。

一是侧冀迁回,占位攻击。双机保持跟进队形从70千米外接敌,高度大约在4800~9200米,速度800~1000千米/小时,目标机高度3600~9500米。距离40~60千米发现目标机,距离30~40千米时前位长机向一侧反转诱敌,后位僚机接敌并发射中距导弹,长机再反转进入攻击。若僚机攻击前被目标机锁定,则僚机实施反转诱敌,由长机转入攻击。

二是双向迂回,左右夹击。双机保持跟进队形,高度4800~9200米,速度800~1000千米/小时。距离30~60千米雷达发现目标机,15~40千米锁定,双机同时向两侧分开,并反转迁回,再回头对目标机实施包抄夹击。

釜底攻击是F-15、F-16等型机混合编队进行空战的主要战术,经常与“钳形攻击”组合使用,适用于中队以上编队空战。在空中预警机发现目标后,F-16双机立即机动至目标侧翼,并进行防御机动,吸引对方,迫使对方中队进行双机水平疏开,其中对方一个双机编队跟踪F-16双机,而后F-15双机投入战斗,对F-16双机在低空从相反方向投入战斗,与F-15形成“钳形攻击”。如果隐蔽攻击失败,F-16将吸引对方跟踪,并展开近距空战。远处的F-15在情况适宜时,有选择地发射中距导弹攻击。

水平疏开在低空空战和条件不允许进行垂直机动时使用。其要领是数架

或双架飞机同时施放有源干扰,并按预定角度沿水平面脱离原航线向两侧做修正转弯。完成疏开后,继续接近目标,使敌无法发挥导弹发射的距离优势,同时可保障攻击编队顺利进入导弹的有效发射距离,向目标转弯后,先敌实施发射。

战斗开始前,为达成攻击的隐蔽性,战斗机双机须编成密集梯队战斗队形,前后距离200米以内,左右间隔100米以内。当与目标距离达到60~65千米(约为最大探测距离的70%)时,敌雷达进入自动跟踪状态,编队立即改变队形。当发现在捕捉到目标的同时也被敌雷达截获时,飞行员立即施放干扰15~20秒,而后以30°~45°的角度脱离原航线,向两侧做修正转弯,并直飞60~70秒。直飞时间取决于修正转弯的角度,角度越大,直飞时间越短。直飞过程中为防止目标脱离雷达跟踪区域,飞行员应尽量缩小角度,修正自己的位置。

这些机动动作可最大限度缩短对方导弹发射距离,破坏其雷达自动跟踪,迫使其重新判断形势,重新定位和锁定目标,重新准备导弹发射。即便对方双机编队长机雷达锁定没有被破坏,从发现己方双机疏开到重新定位也需要50~60秒。利用此间隙,己方双机可进入导弹的有效发射距离,向对方转弯,并根据情况做如下选择:双机同时对对方实施攻击;长机对对方实施攻击,僚机对长机进行保障,或相反。假如己方双机完成疏开后,长机仍处于对方雷达锁定之中,长机应在转向目标后,重新施放干扰,掩护僚机对对方实施导弹突击。假如僚机处于对方雷达锁定之中,僚机进行保障,长机对对方实施导弹突击。

如果疏开后己方双机仍无法脱离对方干扰扇面,机载搜索雷达将受到极大影响,突击飞机应使用光学瞄准具和红外导弹。红外定位器发现目标距离短,开始时易丢失目标。这时另一架飞机应使用雷达搜索,并利用遥控密码通信提供目标指示,减少突击飞机的搜索时间。

垂直疏开这是梯次配置的战斗机编队在接近目标过程中,以垂直方式疏开的战术动作,可先敌发射导弹和破坏对方导弹引导。该动作适用于中高空小编队空战,既可在进入导弹发射区域前使用,也可在刚进入时使用。机载雷达发现目标后,编队以密集队形接敌。达到锁定目标距离时(55~60千米),双机开始施放干扰,完成“垂直疏开”动作。具体方法是:长机开加力,以0.9马赫的速度爬升到适宜高度,僚机高度下降500米。

“垂直疏开”战术动作可以取得三个效果。第一,至少会有一架飞机脱离对方的探测范围(很可能是僚机),为实施隐蔽先敌突击创造条件。第二,长机具有高度上的优势,增大了导弹发射的允许距离,可为先敌发射创造条件。第三,获得较大高度差。高度差越大,先敌发射的时间越充分。高度差为2000米时,先敌发射的时间为5 秒;高度差4000米时,先敌发射的时间为8~10秒;高度差7000米时,先敌发射的时间为15秒。在高度差9000米时,攻击机可获得绝对的先敌发射优势。

这里有一些战术要领。第一,长机应在进入优势区前即占据较大高度。第二,必须准确把握“垂直疏开”的时机,过早会暴露意图,过迟可能会被敌导弹击中。“垂直疏开”的准确时机是敌机载雷达转入自动跟踪状态时。第三,当对方占有高度优势时,优势越大,双机长机转入爬升的时机应越晚,而僚机应在对方发射导弹后迅速下降高度。即使高度差非常大,比如15000米,双机也不应同时下降高度,否则可能会落入对方导弹杀伤区域。第四,当双机具有高度优势时,既可爬升,也可下降。如果能在敌导弹发射后,双机迅速爬升和下降,机动效果会更好。为使敌导弹在最后阶段偏离目标,双机在爬升的最后阶段适宜做不规则横滚。

组合疏开这是“水平疏开”和“垂直疏开”战术动作的组合。其要领是在接近目标过程中,飞机脱离原航线,向两侧完成修正转弯,同时改变飞行高度,达成编队疏开。“组合疏开”战术动作用于进入对方导弹发射区前、接近目标的初始阶段和进入对方导弹发射区后。

在接近目标的初始阶段,长机可在完成修正转弯的同时,完成爬升动作。僚机可在完成修正转弯的同时,完成下降高度动作。双机同时占据预定高度。在进入对方导弹发射区后,长机在完成战术转弯的同时完成爬升,僚机完成战术修正转弯的同时下降高度,或相反。或长机爬升,僚机在水平面做战术修正转弯。

以F-16为例说明。其组合疏开战术有以下四种。

其一,左右(上下)分开,先后攻击战术。F-16双机保持密集队形从40~55千米处接敌,双方高度均为6300米。距离37千米时,F-16双机改为防御队

形或跟踪队形(距离1.8千米)。距离30千米时,双机左右分开,间隔保持5.5千米左右,长机爬高至7200米,僚机则下降至5100米,对目标机实施中距导弹攻击。距离11~19千米时,前位长机下滑接敌,僚机则反转拉开距离,并创造发射中距导弹条件。当前位长机完成近距攻击后,僚机恢复航向,在距离目标机约11千米时进入接敌,对目标机实施近距导弹或机炮攻击。

其二,左右分开,相互支援,下滑接敌战术。F-16双机保持防御队形,在55~60千米外与目标机单机构成正对头态势,高度7300~9700米,开加力速度0.9~1.0马赫,目标机高度6000~7600米。距离约37千米时,F-16发射中距导弹,然后关加力防止前冲,双机左右分开。目标机则下滑至 3000米摆脱,F-16长机再反转对目标实施攻击,僚机也反转支援长机,并下降到3000米至目标机侧后方实施中距或近距攻击。

其三,大间隔雷达跟踪队形接敌,前后截击战术。F-16双机保持前后跟踪队形(间隔4~7千米),高度7000米,在距离约56千米时与目标双机正对头接敌,目标机高度约6400~9150米。 F-16发现目标后,开加力加速至0.9马赫,爬高至9150米以上,双机拉开至19~28千米,保持600米高度差,变换成大间隔雷达跟踪队形。前位F -16首先选定其中一个目标实施中距攻击,然后反转脱离,防止遭敌中距攻击。后位F-16则改为前位,对另一个目标机实施中距攻击。如中距未能全歼目标机,再转入近距,力争占位目标机后方4~7千米实施近距导弹或机炮攻击。

其四,防御队形接敌,同时攻击目标战术。F-16双机保持防御队形,高度约为4600~10600米,从55~60千米外与目标机双机对头接敌。目标机双机保持前后跟踪队形,间隔0~4千米,高度大约为5400~6600米。距目标机约27千米时,F-16双机左右疏开,并对目标机实施中距攻击。距离 16~18千米时,F-16双机分配目标。相距13千米时,目标机双机横向间隔扩大至7千米左右,F-16双机则采取目视接敌,依威胁程度选择优先攻击目标,分别实施近距导弹攻击,攻击距离约7~9千米。

中队以上编队战术

中队编队通常由攻击和掩护编队组成。攻击编队主要是前出至对方编队侧

翼,从低位突然实施导弹突击。掩护编队主要任务是:及时发现敌人;随时将目标信息传给突击编队长机;佯动吸引敌机;在接敌紧急阶段施放干扰;火力支援攻击编队,并对其实施掩护。攻击和掩护编队的间隔和距离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间隔大小应保障两编队同时进入导弹发射距离。距离大小应保障突击编队在掩护编队进入对方发射区域前实施攻击。

“侧方攻击”战术攻击编队在200~500米低空飞行,位于掩护编队前18~20千米,间隔15~20千米,观察瞄准系统置于光学瞄准状态。掩护编队在中空飞行,观察瞄准系统处于工作状态。起飞后或在投入战斗前,均保持这种队形。

当攻击机双机进入锁定目标距离(60~65千米)后,掩护编队开始准备攻击,由其长机实施目标锁定。如果对方已先期锁定,掩护编队长机可施放干扰破坏敌雷达跟踪,僚机向左或向右完成修正转弯,并下降到低空,以期进入对方侧翼。在掩护编队佯动掩护下,攻击编队进入最佳发射距离(5~10千米),打开搜索雷达,以大坡度转向目标。发现目标后,急跃升,从侧下方突然对对方实施突击,掩护编队长机继续对对方施放干扰。如果对方在突击编队发射导弹后开始机动,将落入掩护编队僚机的导弹攻击之中。攻击编队应位于掩护编队的前面,在掩护编队进入对方导弹发射区前先敌实施突击。

“对头攻击”战术当攻击编队位于掩护编队后面,或距目标同样距离时,通常使用“对头攻击”战术。战术动作与“侧方攻击”基本相同。掩护编队做好攻击准备,在进入对方导弹发射区域后,向左或向右完成修正转弯,对方机载雷达即会跟踪掩护编队飞机,为攻击编队隐蔽实施对头攻击创造条件。

使用某主动雷达制导导弹时,两编队的距离为20~25千米。掩护编队根据使用不同导弹的距离要求,在进入对方导弹发射区前完成修正转弯。当掩护编队飞机机动后处于攻击位置时,攻击编队的飞机应进入导弹发射区域。当两编队与对方距离相等,即攻击编队正好处于掩护编队下方时,可对敌实施攻击。

多目标攻击战术

一架战斗机在中远距同时或连续攻击多个目标的基本程序通常包括:起飞引导、空中搜索、目标跟踪、攻击准备、攻击、退出攻击等六个阶段。

起飞引导阶段与单目标中距攻击基本相同。当拦截多个同时接近的目标时,通常将拦截机引导至能够兼顾多个空中目标的中心区域。

空中搜索阶段搜索方法与进行单目标中距攻击基本相同。当机载雷达探测到多个空中目标后,飞行员根据战斗需要选择单目标或多目标跟踪。

多目标跟踪阶段在此阶段,机载雷达从“方位一速度”或“方位一距离”状态自动转入了??标进行威胁判断、根据敌机群规模列出目标危险等级,选择最危险的2~6个目标,进行攻击排序及导弹分配,武器管理系统对导弹开始通电、加温和自检。

攻击准备阶段在此阶段,火控计算机需完成雷达扫描中心、飞行最佳引导指令、多枚导弹允许攻击区计算,并给多枚空空导弹分别进行惯导对准、任务装定。当目标满足发射导弹条件,火控系统发出导弹“解锁”指令。

攻击阶段飞行员发射第一枚导弹后,便进入下一个攻击阶段。在此阶段,飞行员仍需操纵机载雷达保持对多个目标的跟踪及空情监测,并继续完成后续导弹的瞄准、发射以及对所有导弹的指令制导。

退出攻击阶段当最后一枚导弹导引头自主截获目标并进入了末导阶段,火控系统发出允许脱离指令,飞行员机动脱离,当导弹命中目标后,多目标攻击的整个过程完成。

实施中远距同时或连续多目标攻击,是技术成份大于战术成份的攻击行动。由于其攻击距离远,对飞行员的传统意义上的战术动作要求不高.但对机载雷达、火控系统要求很高。需要机载雷达、火控系统计算等多个相关系统,对多个空中目标同时进行搜索跟踪、目标识别、战术计划制定、威胁等级判断、攻击排序、火力分配、雷达照射兼容性检查、雷达扫描中心计算、最佳引导指令计算、操纵指令计算、空情监视以及多枚空空导弹的瞄准、发射、制导等多方面工作。

指挥引导战术

第三代战斗机作战半径大,指挥引导方法由单一的指挥机构实施的集中引导,变为由若干个指挥引导网来统一实施的分散引导。战斗机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在上、下、左、右60°方位,距离120千米左右都可以发现目标,并可在80千米以上截获目标。在接敌阶段,指挥机构只要概略通报目标的方位、距离,就可协助飞行员截获目标。战斗机的全向攻击能力使其不仅可采用对头、斜对头的攻击方式,在前半球发现和截获目标,也可用雷达在尾后发现和截获目标,发现距离最远可达50千米,截获距离最远可达40千米。

在引导战斗机接敌过程中,应以战术方案的协同,从有利的方向、高度出航和接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低空、大负高度差的方法接敌。在适当的距离上再上升至有利的作战高度。

虽然战斗机的探测距离可达120千米,但由于武器射程限制,雷达过早开机不但没必要,反而过早暴露,也使雷达受敌方干扰,易先遭敌攻击。一般可在地面机构或预警机指挥下,对头、斜对头时在距离目标80~60千米、尾后攻击在20~30千米时打开雷达.按指挥所的通报进行搜索发现。为破坏敌机的发现条件,在雷达开机的同时实施电子干扰。

战斗机雷达搜索发现目标的最大高度差为±10千米,可根据目标情况采用各种高度差弓}导接敌。在速度方面,由于受脉冲多普勒雷达的限制,在对头攻击时,雷达能发现大于210千米/小时飞行的目标,而对小速度目标不易发现。尾后攻击时,战斗机速度大于目标速度150千米/小时以上才能稳定跟踪目标。同时,采用大速度接敌可增加导弹射程,以达到先敌攻击。发射后,应下令己机减速从而使敌机的攻击距离减小。根据情况适时改变己机接敌速度是争取空战主动性的关键。基本引导方法有下面几种。

对头、斜对头攻击战术这是主要攻击方法。这里又分两种态势。

其一,在均势或优势条件下。飞机起飞后,在指挥机构引导下采用改变飞行剖面的方法,在适当距离时,迅速上升至有利的作战高度,一般是低于目标

2000~4000米, M数为0.8~0.9。与敌机构成对头或斜对头态势,夹角0°~60°,此时距离应在120千米左右。距离目标80~60千米时雷达开机进行搜索,发现目标后,火控系统转入“自动”状态,截获目标后,飞行员按平显提示,操纵飞机对目标进行中距瞄准攻击。当实施对头、斜对头攻击未果,或近距离机载雷达未发现敌机时,迅速以大坡度转弯脱离,视情引导己机实施侧方或尾后占位攻击。

其二,在劣势条件下。如果敌机的超视距作战能力要强于己机,己机升空后受指挥机构引导的过程几乎是一样的,只是在距离80千米时,己机雷达仅保持“初通”。距离50千米时,引导己机以大坡度实施水平转弯机动或“U”形机动控根据情况实时下令己机大坡度回转。回转同时才打开雷达与目标再次形成对头或斜对头态势。地面通报目标的方位、距离,协助飞行员迅速截获目标,飞行员按平显提示,操纵飞机对目标进行中(近)距攻击。然后迅速以大坡度转弯脱离或半滚倒转脱离,地面再视情引导己机实施侧方或尾后攻击。

尾后攻击战术在不具备对头条件或对头攻击失败时,可用尾后攻击。升空后,在指挥所引导下改变剖面,低空隐蔽接敌,适当距离时迅速上升至有利作战高度(取正负高度差2000~4000米),以180~200千米/小时以上正速度差接敌,接敌转弯前开雷达搜索,转弯后以小于30°的航向夹角追赶目标,距离20千米左右发射导弹,进行中(近)距攻击。

指挥引导战术要点依靠地面指挥引导选择正确的出航方法、战术摆位、开雷达时机,对空战起着决定作用。

在摆位时,虽然第三代战斗机的雷达探测范围是左右60°,但如不是正对或斜对目标飞行,可能造成目标瞬间偏出探测区域的现象,影响雷达发现和截获目标。因此若条件允许,应尽量使空中发现目标在平显左右20°范围内。再者,由于脉冲多普勒雷达所限,对高速逼近的目标很有效,而对垂直于己机航迹飞行或与己机同向飞行的目标发现概率小,距离近。因此,应根据态势变化及时引导己机机动,尽量形成对头或斜头态势。在进行尾后攻击时,应不断测定目标速度,及时指挥己机增速,以保持较大速度差,便于战斗机远距发现和截获目标。

为使战斗机尽早发现目标,地面尽可能准确通报目标方位距离,协助飞行员手动截获目标。但如果较近距离仍未截获目标,应提醒空中飞行员用自动状态探

测和截获。对头进入时距离应掌握在 35 千米,尾后进入时距离应掌握在20千米。

战时电磁环境异常复杂。一方面战斗机自身要积极实施反干扰,同时要发挥编队主观能动性。在情报保障良好时,尽量用成功率较高的具体引导,使有限的兵力得到最合理运用。在敌施放强烈干扰,无可靠情报保障时要结合目视引导。在敌施放间歇干扰时,应抓住点滴情报,结合敌情判断进行推测引导。在只有部分警戒雷达情报条件下,可直接使用有较大灵活性的具体引导。

超视距空战战法探讨

“霍克,三点钟方向,敌机两架。”接到E-3A预警机的目标信息通报,霍克上尉驾驶F-15C战斗机快速右转,紧接着,僚机格雷中尉也跟着右转。随着E—3A不断传来指令,霍克和格雷驾驶着F-15C 保持无线电静默隐密向敌机逼近。在距敌机约100公里处,霍克打开机载雷达对前方进行搜索。很快,雷达屏幕上出现两个亮点;为了慎重起见,霍克对目标又跟踪了几秒钟并由敌我识别器进行敌我识别,当确系为敌机后,霍克把雷达转为锁定状态,马上锁定一架敌机。与此同时,打开了武器发射开关。在距敌机约45公里时,霍克按动了导弹发射按钮。“砰”地了声,一枚AIM-120空空导弹离开挂架快速向目标扑去。数秒钟后,远处闪起一团火光,目标从雷达屏幕上消失;这时,格雷也用同样的方法打掉了另一架敌机...... 这并不是一场真实的战斗,而是美军经常进行的超视距空战演练。在海湾战争中,第一次出现了中距空空导弹击落的飞机数超过了近距格斗导弹击落的飞机数,它标志着一个空战时代——超视距空战时代的到来。如何对付超视距空战,成为世界各国空军都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来看,不外乎以下几种方法. 打掉预警机 人们在谈论空战时,常常把焦点集中在战斗机身上,却往往忽视了预警机的作用。其实,对于超视距空战而言,预警机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决定性的。因为在现代空战中,谁先发现对方,谁就掌握了空战的主动权。战斗机由于机体有限,不能容纳直径较大的雷达,搜索距离近,且存在很大的死角(只能对前方一定区域内的目标进行搜索),对所处空域的空情了解有限。而预警机则不同,其机体大,能载直径很大的雷达天线,且能360度搜索,不存在雷达盲区,对空情的掌握远远超过战斗机,如美E-3A预警机,能在9000米高空,据测到方圆400 公里以外低空飞行的战斗机;能同时处理600批目标。指挥100架战斗机进行空战。同时,大量的实战也说明有无预警机,空战结果大不一样。以叙贝卡谷地空战、海湾空战。北约与南联盟空战中,叙军、伊军、南联盟空军家的战斗机刚一起飞即被对方的预警机发现,往往还未发现对方即被击落。所以对超视距空战来说,打掉或致盲对方的预警机,就大大减弱了对方获取信息的能力。 才使对方战斗机与己方进行对等作战。由于预警机所载的雷达功率很强,对其进行电子干扰作用不大.最好是用远程、超远程空空导弹或地空反辐射导弹实施“硬杀”。目前,专门对付预警机的超远程空空导弹和地空反辐射导弹均已问世,虽未进行过实战,但预警机遇到了“克星”却是不争的事实。一旦这些导弹大量装备,预警机就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悠闲地信步空中了。 摆脱锁定 现代战斗机上所装的火控雷达,多为脉冲多普勒雷达,多普勒原理是利用地面速度为零的道理,将多普勒雷达频移为零的信号滤除。也就是说,脉冲多普勒雷达只能发现径向目标,如果目标的运动方向与机载雷达波束垂直时,则雷达往往就把目标当成杂波滤掉。因此,在超视距空战中全向告警雷达就成了必需的装备(现代机载全向告警雷达可对50公里左右的雷达信号产生响应),它可以帮助飞行员发现敌机载雷达的扫描方向。一旦发现敌机载雷达信号变为镇定状态时。飞行员应立即驾机倒转,转到与敌机载雷达波束垂直的方向,这样就会脱开敌雷达锁定。即便是正处于跟踪状态的雷达也会失去目标,必须等待光点再度出现后才能重新进行搜索和跟踪。 当然倒转的同时也意味着你在远离敌机,所以侧转摆脱敌机载雷达锁定后,仍然要转回来朝向敌机,这样又会在敌机载雷达上出现。怎么办?很简单,再进行一次倒转摆脱,这个战术就是大家熟悉的“蛇行机动”。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空军的米格一25战斗机就曾以超音速蛇行机动突入美军F-15战斗机的视距内;在澳大利亚和美军航空母舰编队进行的演习中,澳空军的F一111战斗机也曾以低空侧转闯入美F-14战斗机的封锁线。 运用蛇行机动战术,速度是关键。因为侧转争取的是短暂的脱锁,如果敌机改变方向,仍有可能重新搜索到你,所以你必须争取这短暂的空隙,抢占有利的位置;另外,速度还可以减少蛇行机动的次数,利于快速接敌。

空战战术编队(参考)

超视距空战战术编队图解大全 ------可参考基中的编队原则,可减小基中的编队距离为电风扇编队作战 编队进攻性空战基本原则 (1)在兵力上要处于数量优势,同时编成利于攻击的队形。 (2)空战中尽量攻击敌长机,并分割敌僚机,使之丧失战斗力。 (3)长机要主动攻击敌机,僚机要时刻观察敌长、僚机行动,掩护长机行动。如条件具备,应主动攻击敌机,并及时报告长机。 (4)长机出现弹药耗尽、负伤、机械设备故障等情况时,僚机应主动承担空中指挥任务。 (5)退出战斗时,编队应向战区的己方一侧、有地面防空火力掩护地区退出。剩余油料较多、位置有利的飞机,应积极掩护其它飞机先行退出战斗。 编队防御性空战基本原则 (1)当双机编队被敌机追踪时,应根据敌机的位置和距离,采取向外上下分开的机动动作,迫使敌顾此失彼。

(2)编队其中一架被跟踪时,其它飞机应全力实施火力掩护,努力使敌机放弃攻击。 (3)尽量用一架(双)飞机引诱敌机,其余飞机对敌攻击;防御的双(单)机向敌机转弯,诱使敌机跟随,另一对己机寻找机会攻敌。 (4)当敌机数量明显多于自己编队,或编队失去战斗力的飞机较多时,应主动退出战斗。 单机进攻性空战基本原则 (1)进入作战空域和判明敌机已开始实施攻击时要投掉副油箱。要不间断地观察敌情。要尽量减少无线电通话。在作战地域要以更大的速度飞行。 (2)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敌人。要把对方的飞机当成最好的飞机。在攻击前要实施目的明确的机动。 (3)要尽可能从敌机尾后或下方进行攻击。如果己机机动性不及对手,应以高度优势攻击。当有速度较快的飞机掩护时,可减速飞行。 (4)未确认敌机时不要攻击。攻击机动动作和射击、发射动作要协调一致。 (5)遵守战斗纪律,要有全局意识和牺牲精神。 单机防御性空战基本原则 (1)发现己机处于被动时,要迅速采取果断动作,摆脱敌机追踪和导弹攻击。当有更快速或更高位置的飞机掩护时,可减速飞行,以获得同伴支援。 (2)要注意来自太阳方向的敌人。不要让敌人尾随。敌机位于己机尾后时,要向敌机方向做“ S ”减速机动。 (3)任何防御的目的是摆脱敌人转入进攻。要识别并预测敌人的攻击意图,并准备随时转入攻击。 (4)如果投不掉副油箱就应立即离开交战空域;双机编队中若被击落一架,另一架应及时退出战斗。 (5)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若己机低空性能优越,要充分利用之.尽且与敌在低空周旋.并适时退出战斗。 战斗机性能差距是现实,但空战局面不是性能差距的简单推导,否则战争早消亡了。战术能在相当程度上杭衡技术,战场上也几乎不存在纯教科书式的单机对抗。下面请专家结合不同机型的情况介绍超视距空战基本战术,以期能对空战实际情形有所感受,并体会到敌人的思路和己之对策。空战分进攻性空战和防御性 空战两种基本类型,有不同的战术原则。理解这些原则是了解空战战术的基础。 空战队形 目前各国第三代战斗机主要采用双机(四机)雷达跟进队形、双机密集队形、双机橄榄形编队、三机防御和支援队形等。 双(四)机雷达跟进队形此队形多用于中距空战和侦察,搜索和警戒范围较大,灵活性强,便于相互策应和掩护。各机型运用这一队形特征不同。F-15:距离20千米,高度差600米,观察角0~10°。F-16:距离15~20千米,高度差0~600米,四机编队时,机组内保持防御队形。“幻影”2000:距离20~30千米(一般是25千米),高度差6 00~1000米(一般是600米),间隔3~8千米。这种队形属大间隔、大距离队形,发现目标后可迅速调整变换,迅速转

超视距空战战术编队图解

超视距空战战术编队图解大全 编队进攻性空战基本原则: (1)在兵力上要处于数量优势,同时编成利于攻击的队形。 (2)空战中尽量攻击敌长机,并分割敌僚机,使之丧失战斗力。(3)长机要主动攻击敌机,僚机要时刻观察敌长、僚机行动,掩护长机行动。如条件具备,应主动攻击敌机,并及时报告长机。 (4)长机出现弹药耗尽、负伤、机械设备故障等情况时,僚机应主动承担空中指挥任务。 (5)退出战斗时,编队应向战区的己方一侧、有地面防空火力掩护地区退出。剩余油料较多、位置有利的飞机,应积极掩护其它飞机先行退出战斗。 编队防御性空战基本原则 (1)当双机编队被敌机追踪时,应根据敌机的位置和距离,采取向外上下分开的机动动作,迫使敌顾此失彼。 (2)编队其中一架被跟踪时,其它飞机应全力实施火力掩护,努力使敌机放弃攻击。 (3)尽量用一架(双)飞机引诱敌机,其余飞机对敌攻击;防御的双(单)机向敌机转弯,诱使敌机跟随,另一对己机寻找机会攻敌。(4)当敌机数量明显多于自己编队,或编队失去战斗力的飞机较多时,应主动退出战斗。 单机进攻性空战基本原则 (1)进入作战空域和判明敌机已开始实施攻击时要投掉副油箱。要不间断地观察敌情。要尽量减少无线电通话。在作战地域要以更大的速度飞行。 (2)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敌人。要把对方的飞机当成最好的飞机。在攻击前要实施目的明确的机动。 (3)要尽可能从敌机尾后或下方进行攻击。如果己机机动性不及对手,应以高度优势攻击。当有速度较快的飞机掩护时,可减速飞行。(4)未确认敌机时不要攻击。攻击机动动作和射击、发射动作要协调一致。 (5)遵守战斗纪律,要有全局意识和牺牲精神。

单机防御性空战基本原则 (1)发现己机处于被动时,要迅速采取果断动作,摆脱敌机追踪和导弹攻击。当有更快速或更高位置的飞机掩护时,可减速飞行,以获得同伴支援。 (2)要注意来自太阳方向的敌人。不要让敌人尾随。敌机位于己机尾后时,要向敌机方向做“ S ”减速机动。 (3)任何防御的目的是摆脱敌人转入进攻。要识别并预测敌人的攻击意图,并准备随时转入攻击。 (4)如果投不掉副油箱就应立即离开交战空域;双机编队中若被击落一架,另一架应及时退出战斗。 (5)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若己机低空性能优越,要充分利用之.尽且与敌在低空周旋.并适时退出战斗。 战斗机性能差距是现实,但空战局面不是性能差距的简单推导,否则战争早消亡了。战术能在相当程度上杭衡技术,战场上也几乎不存在纯教科书式的单机对抗。下面请专家结合不同机型的情况介绍超视距空战基本战术,以期能对空战实际情形有所感受,并体会到敌人的思路和己之对策。空战分进攻性空战和防御性空战两种基本类型,有不同的战术原则。理解这些原则是了解空战战术的基础。 空战队形 目前各国第三代战斗机主要采用双机(四机)雷达跟进队形、双机密集队形、双机橄榄形编队、三机防御和支援队形等。 双(四)机雷达跟进队形  此队形多用于中距空战和侦察,搜索和警戒范围较大,灵活性强,便于相互策应和掩护。各机型运用这一队形特征不同。F-15:距离20千米,高度差600米,观察角0~10°。F-16:距离15~20千米,高度差0~600米,四机编队时,机组内保持防御队形。“幻影”2000:距离20~30千米(一般是25千米),高度差6 00~1000米(一般是600米),间隔3~8千米。这种队形属大间隔、大距离队形,发现目标后可迅速调整变换,迅速转向目标。

超视距空战的应用超视距空战

超视距空战的应用超视距空战 超视距空战一般指在飞行员目视距离外发射导弹攻击目标,因此采用中程导弹和远程导弹都属于超视距范畴。其优点是在速度比选择恰当时能对目标实施360度的全向攻击,明显地扩大了攻击区;由于可以从目标前半球超视距攻击,从而将拦截线外推,提高了保卫目标的安全性;在机载武器、火控系统较先进的条件下或通信指挥等信息保障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具有先敌发现先敌发射的优点,从而提高了进攻飞机的空战优势。 但是早期的中程武器系统战果并不理想,以越南战争为例,其 击毁概率不到7%,比理论值整整低了一个数量级。究其原因,主要是导弹及武器火控系统不够理想。航空技术的进步使得中程武器系统日趋成熟,在海湾战争中AIM-7导弹取得了较好的战绩。据资料报道命中率已达70%左右。当然如作战双方在空战中都采取积极主动的 战术,命中率可能要低一些。 目前中程导弹的发展,在射程上没有明显提高的趋势,而将注 意力放在发射后不管和多目标攻击上。发射后不管导弹不采用单纯半主动雷达制导而是用复合制导形式。因此载机发射导弹后很短时间即可机动脱离或开始攻击下一个目标,避免了以前那样长时间不能做大机动的缺点,提高了自身安全性和作战有效性。但如果作战双方均已装备发射后不管导弹,那么雷达作用距离远和导弹射程大的一方具有

先敌发现、先敌发射的优势。可是应该注意到,如果雷达武器指标较低的另一方在被击中之前也已发射了发射后不管导弹,尽管载机已被击中,飞行中的导弹仍可以击中对手。因此,他们之间有可能只是被击中的时间有几秒至十几秒的差异,但结局却有同归于尽的可能性。 因此在采用发射后不管武器系统时,具有先敌发现先敌发射优势的一方并不意味着具有战胜对手的绝对优势。相反的优势可能是在采用了“狼群战术”的一方,即拥有数量较多、价格较便宜的战斗机,且具有良好的协调配合能力以及从不同方位发起攻击的一方。从作战费效比的角度考虑,战机技术复杂、价格昂贵的一方损失将更为惨重。这就给飞机发展带来新的思考,即过分追求高技术可完成多任务的高度综合化的昂贵飞机是否是正确的发展方向? 作战双方在超音速情况下实施了首次迎头超视距攻击后,是否一定转为亚音速近距空战甚至过失速的近距格斗,主要取决于双方对下一步行动的决心。只要一方不打算开展缠斗并继续以超音速飞向目标,近距空战就很难展开,这与执行的作战任务关系密切。 超视作战之后接着就是近距格斗的理论在实践上或多机协同作战中往往是行不通的。基本规律是:在亚音速高机动近距格斗中(包括过失速机动中),任何一方不能坚持而提前退出,将意味着失败被

LOCK ON 苏27空战操作控制

首先按2进入空对空模式,然后按i打开雷达。 按+和-调节扫描距离,用shift+;和shift+.上下调节扫描范围,用shift+,和shift+/左右调节扫描范围,如果敌机在扫描范围内,会在hud上显示出一条横线,如果显示两条横线,表示友机。 确定Hud上出现横线,也就是雷达扫描的回波点,用;,./上下左右移动hud 上的锁定匡,套住横线,按tab锁定目标。hud左侧出现最大,最小和最佳发射距离,进入发射距离后,Hud上会出现LA或者np字样,表示可以发射,然后按空格键发射导弹。 以上是超视距空战模式,如果进入视距内,就是能够目视看到敌机,就需要使用近距离格斗模式,按3是垂直扫描模式。按4是孔径模式,按5是头盔模式,按6是盲射模式。比较常用的近距离格斗模式是3垂直扫描模式,这时候hud上会出现两条竖线,将敌机套在两条竖线中间(敌机位置可以不在hud范围内,视两条竖线上下延长出hud一倍的范围,只要敌机在两条线中间),按tab,即可锁定敌机。 如果要切换武器的话,按d是在导弹间来回切换。按c是切换到机炮。 一般都是先进行超视距格斗,也就是2模式,在超视距下没有击落敌机,进入近距格斗,普遍使用3模式。其实近距格斗还有一个5模式就是头盔模式比较常用,但是不太好适应,我还是推荐使用3模式。 苏式战机的敌我识别,在雷达上和HUD显示屏上是有显示的。 先说说超视距空战,我们一般起飞后,会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开雷达”(为什么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在以后的教程里说明),打开超视距作战雷达后(按键盘上的数字2键,这里指的不是小键盘的2,至于是哪个,自己找去,别在这里浪费老师讲课的时间,再捣乱,一样把你当靶机,按键结束后,再按字母I键(不是L是I)),这时,可以通过键盘上的“-”和“=”调整雷达扫描的距离,“-”是增大雷达扫描距离,“=”是减小雷达扫描距离,一般敌人距我们比较远的时候,都是按“-”号,切换到256公里处。这时当你的友机先你一步起飞,而敌方又是迎面而来,那么你的雷达上会出现敌机的标识和友机的标识(这里指的是在敌机和友机均未开启ECM的前提下,也就是未开启电子干扰的前提下),在没有锁定目标的时候,HUD显示屏(就是你用来瞄准的那个绿色字体的在你正前方的显示屏,是正前方,不是左下或是右下的显示屏,有可能是别的颜色的,颜色可以自己按键盘上的CTRL+H进行调整)显示“-”是代表敌机,显示“=”是代表友机,这下你就可以移动锁定框到“-”上,因

空战术语

空战术语 ?黑视 飞行(航天)员在飞行中因持续性正加速度作用而引起的中心视觉丧失和视野发黑的症状。 飞行中加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头部血压降低,发生视觉模糊。随着加速度值的增大,或作用时间的延长,周边视觉消失,即出现黑视。正加速度环境消失,其意识和视觉会很快恢复正常。 ?着陆 飞机从安全高度(见起飞)下滑过渡到接地滑跑直至完全停止的整个减速运动过程。 ?下滑 飞机航迹略微向下倾斜,有动力或无动力的准定常直线飞行。下滑性能包括:下滑角(航迹与水平面的夹角)、下降率(单位时间下降的高度)和下滑水平距离等。滑翔机的下滑是无动力下滑的典型例子。飞机升阻比(升力与阻力之比)越大,下滑角越小。对应于最大升阻比的下滑称为最有利下滑,此时下滑角最小,下滑水平距离最长。 ?战斗半滚 一种特技飞行动作。飞机在垂直面内跃升,同时绕横轴仰翻成倒飞状态,到达顶点时又绕纵轴滚转180°转入平飞。 ?软着陆 航天器经专门减速装置减速后,以很低的速度在地球或其他星球表面实施的安全着陆。 ?低速综合机动 俗称“低悠悠”(Low-speed Yo-yo),低速综合机动是先俯冲,增加自己的飞行速度,然后爬升攻击。它更适于追击距离有点远的目标。有时在攻击直线飞行的轰炸机时,这个动作也很管用,因为最后的爬升段可以降低飞行速度,适合对低速目标射击,还能减少对方尾部火力对自己的伤害。 ?高速综合机动 俗称“高悠悠”(High-speed Yo-yo),先爬升后俯冲,适用于自己比敌机速度快、容易冲前的情况。 ?半滚倒转

破S,学名叫“半滚倒转”,又叫“分离S”。它来源于英文“Split S”,其中的“S”就代表剪式飞行(Scissors)。破S的动作是在盘旋横滚中,突然完成一个180°的横滚,机腹朝上,然后拉杆,使机头迅速转向下方俯冲。这可以增加自己的速度,弥补先前在剪式飞行中的损失,然后在合适的高度改平,脱离敌机的攻击。 ?剪式飞行 剪式飞行,是空战中的双方都转向对方,交叉而过,然后双方又反向急转,如此重复下去。 双方好像两条蛇一样,交叉地前进。也可以说是在编辫子。 ?眼镜蛇机动 眼镜蛇机动,最早由苏联飞行员普加乔夫驾驶苏-27完成。这是现在存在比较多争议的一种机动动作,因为它只在飞行表演中展示过,尚未有实战检验。眼镜蛇机动需要战斗机本身具备非常好的过失速操纵能力,这样才能在大迎角的情况下不失控。发动机还得强劲,在机头重新落下后能迅速加速。由于眼镜蛇机动会让战斗机的速度急剧下降,因此很容易让追击的敌机冲到前面,方便自己在随后用红外制导格斗导弹攻击。但反对者却认为,战斗机完成这个动作后就成了一个低速目标,高度也没有增加,很容易成为另一架敌机和导弹的活靶子。 ?桶滚 桶滚,看起来像是飞机贴着一个桶壁的外面,螺旋形地往前飞。这个机动过程中,飞机的飞行状态变化不大,但飞行路线变成了螺旋形,结果飞得距离多,实际前进的距离少。桶滚一般是先向上方爬升,然后朝转弯方向相反的方向横滚,待滚转到敌机外侧时再改为正常飞行。这样能把自己的速度优势转化为高度优势。在追击中,进攻一方采用这个机动可以防止自己因速度过快而超越敌机,从而继续留在敌机的后半球。防御一方采用这个机动,则能让追击者冲到前方。 ?英麦曼转弯 英麦曼转弯,是一战时期德国飞行员马克斯·英麦曼创造的一种机动动作,学名叫作“向上跃升接半滚改平”。它是首先抬高机首进行垂直爬升,同时进行滚转。 ?盘旋急转 盘旋急转,这是所有空战机动中最基本的动作。但不同飞机,转弯最快的条件也都各不相同。而且盘旋急转是一个高过载机动,一旦完成一个急转弯,应该马上作出其它动作。否则,长时间的急转会让自己的飞行速度迅速降低,机动性也降低,成为更容易击中的靶子。 ?空投

战斗机空战仿真技术研究

摘要 本文利用数值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战斗机的空战过程,研究战斗机在各种空战态势下的战斗使用问题,对双机空战仿真中的飞机数学模型进行初步研究与设计,找到一种较为符合实际的飞机简化模型描述方法。以战斗机的空战格斗为重点,研究空战规律根据基本的空战机动模式进行机动作战决策的建模。给出一种空战仿真可视化系统的实现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运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建立F-16和Su-27飞机的三维外形,并运用 商业气动数值分析软件计算了其气动性能。 2、通过对空战飞机基本运动方程的线性化,建立其状态方程,运用非线性 控制系统模型去控制舵面偏转,并根据敌我机当前的作战态势建立机动作战中的决策模型。 3、运用OpenGL、Visual C++与面向对象编程等技术,实现了基于PC机的飞 机模拟空战三维可视化系统,可以比较直观地显示战斗机的空战过程,同时也可记录分析仿真飞行轨迹,从而对现役战斗机的性能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估。 关键词:飞行动力学运动方程空战仿真 OpenGL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s to simulate two fighters fighting in the air by computer and researches all the problems at different postures of the fighters when fighting. The mathematical modeling is preliminarily researched and designed during the air action emulation of two fighters. A sort of description means which is found is more realistic for the simplified modeling of the fighters. Air combat laws are researched by putting stress on the air combat of the fighters. Decision-making modeling of the maneuver fighting are built according to the elementary maneuver mode of the air action. A type of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the air action emulation visualizing system is given in this paper. Main research contents are as follow: 1. Using CAD methods to give the aero 3-dimensional shapes of F16 and Su-27 and using commercial aerodynamic numerical analysis software to compute their aerodynamic performances. 2. Linearizing the fundamental motion equations of the fighters and then establishing the state equations. Using nonlinear control system to control the rudder deflexions, and giving decision-making modeling of the maneuver fighting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combat postures of the enemy's and our fighters. 3. Implementing the 3-d visual system of air combat simulation with the help of the computer by using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OpenGL, Visual C++ and OOP. The procedures of fighting can be displayed intuitively. At the same time, the flight tracks of simulation can be recorded and analyzed, which helps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current fighters in service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Keywords: Flight dynamics; Equation of motion; Air action emulation; OpenGL

预警侦察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在现代战争中,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拥有信息优势成为夺取战场优势的关键因素,预警侦察系统也已成为夺取战争胜利不可或缺的手段。在1982年的叙以冲突中,以方出动多架E-2C预警机进行空中巡逻并实施引导任务,成功击落叙方80多架飞机;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几场局部战争中,预警侦察系统的部署更是全方位、多样化。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动用了全方位、立体化、全天候的预警侦察系统,预警侦察卫星多达几十颗;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共动用了十几颗侦察卫星,投入了50多架各种类型的有人侦察机,部署了七种类型、200多架无人侦察机,飞行时间达4000多小时。全方位、多层次的天基、空基、地基、舰载侦察探测装备发挥着各自优势,实现战场态势感知,为远程精确打击提供了有力保证。 研究当前预警侦察系统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不仅可以为我军对抗敌预警侦察系统提供依据,而且也能为我国研制自己的预警侦察系统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典型预警侦察系统 随着预警侦察技术的发展,预警侦察系统的覆盖面已十分广泛。地面上有各种电子侦察站组成的地面侦察系统;海上的各种舰载雷达系统、声呐系统、电子侦察设备、水声侦察仪、磁异探测仪和潜望镜等侦察设备组成海基预警侦察系统;低空中有电子侦察飞机、无人侦察飞机等组成的战术侦察系统;高空中有战略侦察飞机、空中预警指挥机组成的战略侦察系统;太空中有各种类型的卫星侦察系统。这些系统互联互通构成范围广、立体化、多手段、自动化的侦察预警网络。 现代预警侦察系统主要包括陆基、海基、空基和天基四大类预警侦察系统。 1. 陆基预警侦察系统 广义的陆基预警侦察系统主要由各种地面固定和机动式雷达、电子侦察装备、光电探测装备和声呐系统等组成,包括地面弹道导弹相控阵雷达、超视距雷达、监视雷达、固定信号情报侦察站、车载无线电侦察/测向系统、战场侦察雷达、战场光学侦察系统、战场传感器侦察系统、装甲侦察车等各种侦察装备,用于侦察探测空中、地面、水上及水下目标。 陆基预警系统最早是为了对付轰炸机而建立起来的,目前可探测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轰炸机、巡航导弹等多种目标。典型的陆基预警系统有美国的北方弹道导弹预警系统(BMEWS)、北方预警系统(NWS)、潜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SLBMDWS)、前苏联的"鸡笼"雷达(Hen House)预警系统等。相控阵雷达作用距离一般为3000~7000km,能较精确预报目标的发射点、弹道飞行轨迹及弹着点,可引导反导系统的搜索雷达捕获目标,能跟踪和处理多批目标,并识别真假目标。超视距雷达分为天波超视距和地波超视距雷达,可探测常规视距雷达无法探测到的地平线以下的远距离目标,如低飞巡航导弹、远程导弹、远海上的舰船和从航母上起飞的飞机等,提供较长的预警时间。但是这种雷达的分辨率较低,虚警率较高,不宜做单独的预警手段。固定情报侦察站主要建立在离边境很近的山头或沿海海岸等特定地区,用于对长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频段信号的侦察。战场侦察雷达主要装备于陆军,用于侦察、警戒敌方运动中的人员、车辆和坦克等活动目标,先进的战场侦察雷达还能探测低空、超低空飞行的飞机和直升机。战场光学侦察系统主要包括照相侦察设备、手持或车载电视设备、红外侦察设备、激光侦察设备以及各种观察器材,通过成像画面直观掌握敌

远程舰载无人机超视距侦察和目标指示系统

10.16 远程舰载无人机超视距侦察和目标指示系统 航天机电集团三院张建舟陈平 摘要远程舰载无人机载超视距侦察和目标指示系统 可组成消灭敌目标的有效打击火力纷纷投资进行开发研制 现代战争是现代科学技术下的天海电交战双方都力图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果但是现代战争是信息战争谁的精确制导武器系统就能充分发挥最大效能 战争中敌我均处于攻防对阵状态就获得了组织攻击的最可贵的时间就是拥有先进的武器也难以保障一定能消灭敌方 因此信息的及时获取为整个战争获胜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已经被军事强国广泛应用 是指飞航导弹与巡航导弹武器系统专用的特种无人驾驶飞机上识别定位和目标指示系统 或无人机目标指示系统射前检测射击指挥 它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不可缺少的武器系统舰载无人机应用广泛 从有关资料可以看出 都在努力发展机载超视距目标探测目标定位系统 在战场上执行目标定位火炮和舰炮火力修正预警任务 而无须有人驾驶侦察机组亲自冒险 是因为无人机在特定条件下有许多优点 尺寸小机动性好留空时间长许多因为考虑人的因素而增加的设备体积重量 为此增加的燃油可以省去许多可以飞行的距离便可以大大增加 雷达散射截面小隐蔽性好 无人机由于重量轻安全系数小于飞机尺寸小易于操作和维护生产成本 美国拥有一系列巡航导弹中而且目标指示从预警机 直升机到无人机机载目标指示系统成龙配套应有尽有 研制舰载无人机的约束条件

航程 要能有效的保护我方来之不易的舰艇免遭敌方远程飞航导弹的毁灭性打击 跟踪和进行目标指示的无人机载目标指示系统 必须进行舰上使用环境分析一般舰上空间宝贵无人机仃放和着舰尺寸很小电磁干扰复杂舰上拥有先进的C4I2系统便于统一规划和执行任务 随着不同的战斗任务摄像机 可旋转红外光电传感器合成孔径雷达等 加上敌我识别可以对目标进行精确的跟踪 其它载荷有通信中继系统电源等 舰载无人机机载侦察定位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1. 系统功能 1.1 由于受舰上着舰条件的限制 1.2 在战争和值勤状态下可以随时垂直起飞并根据装订的航程飞行若到某飞行高度超过视距 1.3 舰载测控主站应能对无人机进行跟踪清楚显示载机的飞行状态和参数并对下行信息进行调制解调 在精确跟踪状态得到作战指挥系统所需要的远处战场态势图 1.5 发射导弹后能观察到作战效果并给出目标毁伤评估 有特殊情况可以进行报警 载机可以返回并在预定的我方舰艇上垂直降落 1.7 有中继制导的条件和需求时 实时显示实际航迹航线航线能实施自主 遥控和人工遥控航线进行中继制导 2. 系统组成 系统应由舰载无人机系统机载测控系统或舰载测控副站舰载维修保障系统组成 ???ú?úì?oí?ˉá|×°??·éDD????ó?1üàí?μí3 2.2 机载侦察系统1可在雷达与合成孔径雷达两种工作状态工 作与转换的雷达3°′è?????è? 2a??????ò£???óê?ìì?? ò£2a·¢é?ìì??í??ó·¢é?ìì??2a???t′?μ??′

中国超越美俄首创超短波超视距通信单跳距离大于200公里

中国超越美俄首创超短波超视距通信单跳距离大于200公里 近日,来自深圳市军民融合相关报道显示,深圳市近年来民技军用项目发展非常迅速,随着深圳市对民营企业参军建设的大力支持,深圳越来越显示出高技术创新领头羊的地位,据报道,深圳一公司历经十多年时间研制出全球领先的超短波对流层折射散射无线通信系列产品,该产品目前美军和俄罗斯均未见报道,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传统理论认为,超短波和短波都存在空间大气层折射散射现象,但是理论认为,在高于100MHz的频率上,无线电波不能像短波借助于电离层反射实现超视距传播,因为电离层对它来说几乎是透明的,也不能凭借沿着地球表面的绕射进行超视距传播,因为其球面绕射衰减随着距离增加而迅速加剧,进而传统电磁波理论认为超短波通信距离不论任何环境,两点之间通信距离受地球曲率限制不会大于50公里。后来随着人们对空间大气层的深入研究,发现空间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对流层分布着大量的非均匀体,电磁波通过该层时存在折射和散射,这使对流层电磁波传播研究成为电磁波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自1950年美国人H.G.布克和W.E.戈登提出超短波对流层散射传播理论以后,P.K.贝利等人使用大功率发射机和高灵敏接收机进行电离层超短波散射传播,建立了超短波、超视距、低电离层散射通信电路,这种散射机理是利用85~100千米高度的电离层不均匀体的散射作用,通信距离为1000~2000千米,适于跨地区或岛间通信。这种通信方式最大特点是不受电离层扰动的影响,尤其适合高纬度地区和跨极光区使用。但通信容量低,一般只能通一路电话或四路移频电报,而且与短波设备相比体积庞大费用昂贵,无法拓展广泛应用;之后,美国科学家坚持研究从30千米高度—10千米高度对流层的超短波通信情况,但是由于30千米-10千米范围内超短波散射折射杂乱无章,多径效应复杂,而且散射折射信号相当微弱,如何实现超短波对流层折射散射稳定实用的通信系统,一直成为世界性难题。 据深圳市军民融合相关报道,深圳该公司团队三十多年长期致力于无线通信领域研究和产品工程化,在无线通信行业积累三十多年研发经验,拥有多项技术专利,尤其是在微弱信号提取和超短波折射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