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学鉴赏课

高中文学鉴赏课
高中文学鉴赏课

高中文学鉴赏课“三维”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教务处来源:本站原创点击量:2426 更新时间:2007-4-26 20:02:42 热★★★【字体:小大】

【内容提要】

论文简要阐释了“高中文学鉴赏课”的一种新教学模式,即由课内的“精读鉴赏”、课外的“交流汇报”和持久性的“阅读积累”三部分组成的“三维”教学模式。横跨课内外,连接读和赏,将短期训练延伸为常规持久的训练,并明确了适用范围,证实了实际效应。

【关键词】高中鉴赏模式

一.概念试释

“文学鉴赏”这一概念在此不是“文学”和“鉴赏”两个词单纯意义上的合成,“文学”在这里包括的内容只指古代诗歌、古今散文和小说,不包括古今中外的戏剧;“鉴赏”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鉴赏”也包括了“阅读”和“评价”,为了表述的方便而压合成“文学鉴赏”一词。

二.理论依据

1、国家教育部在《普通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里阐述“教学目的”:高中语文教学,要……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教学内容和要求”关于“阅读”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品位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新)对“语文”的解释: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来制定语文“教育教学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文学鉴赏”既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最直接切入点,也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的培养最具吸引力的角度。而《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只有两个层面的目标,其一就是“阅读与鉴赏”,而阅读与鉴赏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

3、中国古代教育的最成功之处,在于语文教学的初始就是将人文性覆盖在工具性之上,使语文教学在生龙活虎、趣味盎然与哲理深思、济世救民的双重目标教育下,不仅培养能够使用语文工具的人更能培养具有高尚情操和智慧的人。这一点,也正是本模式力图借鉴并实施的目标。

三.模式内涵

高中文学鉴赏课“三维”教学高效模式

精读鉴赏交流汇报阅读积累

本模式由三个部分构成,三部分是有机的整体,相互依存不可以偏废。其中第一部分“精读鉴赏”,是实现语文教育功能的主体,是语文教师通过课内全程控制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主战场;第二部分“交流汇报”,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课外自学实现能力延伸的阵地;第三部分“阅读积累”,是通过持久的常规性的课外阅读来实现文学鉴赏由感知到表达的转换,是应对高考的直接手段。

(一)精读鉴赏

【A】所有“精读鉴赏”的课内活动必须体现出以下基本思想:

1、能够体现完整的阅读过程体系

(1)快速自读作品

(2)简单回顾作品内容

(3)提炼作品内容,整理作品思路,掌握作品结构

(4)对作品关键词句进行赏析

(5)把握作品主旨

(6)简析作品表达技巧。

2、能够体现完整的指导方法体系

(1)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2)阅读时间的控制

(3)阅读知识网络的建构

(4)文学鉴赏基本知识建构

(5)鉴赏表达的知识建构

(6)读一篇文章、一类文章、一本书的能力培养体系

(7)纠正不良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

【B】一般文学鉴赏课堂的结构形式

1、课外预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自主建构

2、教学目标建立——适合在单位时间内坚持学习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适合语文教学的内在逻辑和学科特质,一般只应该设置2-3个目标,目标应根据上述两大体系设置。

3、教师检查预习和整体阅读效能——通过小题目、小朗读、小讨论或小思考来检测资助学习的效果,并由此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适度调整。

4、针对性鉴赏能力培训——主要构成部分有:

(1)培养筛选并整合主要信息的能力

(2)培养理解解说关键词语含义的能力

(3)培养理解并解释主要句子含意的能力

(4)培养快速把握文脉、理清结构的能力

(5)培养将自己鉴赏所得表述出来的能力。

5、针对性课后训练——保证只布置一道题目,保证回答在作业本上,保证每次作业全批全改,保证未达标的作业及时重写。

(二)交流汇报

1、每半学期进行一次“文学鉴赏”专题交流活动,以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的形式,展示读书活动成果。

2、每一个月主办一次“语文读本”阅读鉴赏的心得交流活动,突破单篇阅读障碍,向综合性阅读和分类阅读转轨。

(三)阅读积累

1、“一周一诗词”活动:每一周在黑板上正楷抄录一首古典诗词,简单讲析。每个学期大约15首,高中全学段为90—100首,高三大约为40首。高三学生争取在一年之内读完《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中精短名篇。

2、“一周一文言”活动:最好是《古文观止》中的选文,高三学生争取在一年之内读完《古文观止》。

3、“一周一散文”活动:选文范围确定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及外国著名作家作品之内,最好是集中阅读《现代(当代)散文鉴赏辞典》,高三学生争取在一年之内阅读不下30篇名篇。四.适应对象

适应普通高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全学段的学生课内应用,适合全国十七套高考试卷覆盖的全部应考地区,更适合于我校各层级班级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适合我校高三班级的现代文阅读鉴赏训练。

高中文学鉴赏课“三维”教学模式教案(示例)

一.课题:古代散文的鉴赏表达

二.教学目标:借古代散文训练文章赏析能力

三.教学思路:导练与自练结合,课内导练课外消化

四.教学控制(共3课时)

【选第1课时】

明确教学目标:

1、熟读原文

2、根据要求对原文进行鉴赏

3、按照要求写出鉴赏文章

进行具体操作:

(一)安排学生用两天时间预习课文:《登泰山记》《五人墓碑记》

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1、散文鉴赏的要素和及其各自内涵(主题思想、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结构思路)

2、两篇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作家简介、创作目的)

(二)课前检测自主学习情况:师生交流讨论

1、交流讨论的范围(5分钟内)

1)文章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2)文章在语言上是否有值得学习之处?

3)抒情方式和技巧有何特点?

4)哪些是值得借鉴的东西?

2、交流方式:两种。

学生提问法,教师提问法

3、教师设问:从细处设问,为课内学生笔头答题做铺垫(15分钟内)

1)有关“表现手法”的知识网回顾(为回答第1题做准备)

2)《登泰山记》主要表现手法交流讨论

3)《登泰山记》景物描写的特点有哪些

4)《登泰山记》是如何写日出的呢?

5)《五人墓碑记》最大的表达技巧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三)赏析短文的写作导练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时间不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主要是为学生指出一条具体可感的鉴赏写作的道路。

【导练示例】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登泰山记》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提示]必须将“表现手法”的知识网络提供给学生。

【参考答案】文章的表现手法主要表现在巧妙运用烘托和善用比喻拟人两个方面。

1.抓住特征巧妙烘托。本文描写景物很少直接写出,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办法。例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然后借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又如写雪,除“冰雪”“雪与人膝齐”等正面描写外,又以“明烛天南”“白若”“绛皓驳色”等作侧面烘托,给人以想像,又生动有趣。

2.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各具特点。“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

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半山居雾”,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静态,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或得日,或否”的山峰,色彩各有不同,而神态却是相同的,所谓“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感情,形象而生动。

2、山顶所见景观的描绘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1】山顶所见景观的描绘,镜像开阔,层次分明,表达简洁而形象。

从曲折的山径并在一路冰雪与迷雾之中登上山顶,会觉得骤然开朗。作者用“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八个字写出了初至山头一刹那间的感受。然后写远望,写俯视。远望是“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俯视是“半山居雾若带然”。作者的视野由远及近,由上而下,既层次井然,又照应前文。写山,写水,写雪,写雾,写日光,写城郭。这么多的内容,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来了。正是这些山、水、雪、雾、日光、城郭交织着,形成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表现出冬季泰山静穆森严的美。作者用词极其生动形象。“负”“居”两个动词把山与雾拟人化,写出了山静中的动态,雾动中的静态。“烛”名词作动词用,更富于形象性。把半山腰凝聚的雾气比成带子,比喻也很巧妙。这部分通过雪、日、雾富有代表性的事物鲜明地勾勒出冬季泰山的雄浑景象。

【参考答案2】文章写山顶景观的描写层次井然,用语传神而简练,富于生气和意趣。

从“及既上”起,文意陡转,一幅泰山夕照图,便在作者的粗疏勾画下,显现出来。“苍山负雪”的“负”字,极得神韵。作者不言雪盖青山,而说青山背雪,把主动者说成被动者,用语新颖脱俗。更重要的是,着一“负”字,顷刻赋予苍山以生命,像骡马一样背载着沉重的积雪。同时,于此一字,形成山、雪之间的联系。如果说,“苍山负雪”,是出奇地描绘了积雪的情景,那么,“明烛天南”,则出色地焕发出积雪的光彩。前句绘景,后句着色,各自承担了描述任务,且又互相联结。作者纵目远眺,夕阳投照着城郭、汶水、徂徕,如同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的云雾恍若飘带一般。这段描述,富于生气和意趣。群山的青色、积雪的白色、夕阳的余晖,交相辉映,融汇一体,显现出雪天晚晴时,山川城池所特有的景象风貌。“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一句,设喻新奇。它得力于亲临其境并进行了充分的联类比附和审美想像。同时,这幅雪天晚晴图是一帧静物山水画。“半山居雾若带然”,正是显示出“静”态,我们仿佛感受到了特有的宁静气息,沉浸在对大自然进行欣赏的审美氛围之中。

3、文章第三段泰山日出的描写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第三段从“戊申晦,五鼓”至“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描写在日观峰观日出。先交代时间,然后分三层详细地描绘整个日出的过程。先写日出之前的景物:“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风雪交加正是黎明前的特征。日观峰位置很高,出自云雾,因此当作者俯瞰时,一切都消失在茫茫的云海里。可是那些负雪的山峰却披上一件比云更白的衣裳,微露于云海之中,所以才出现白若摴蒱的景象。其次写日出,这一层不过是写日出一刹那间的情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就在这一刹那间,白茫茫的云雾变成了五彩斑斓的朝霞;天空中升起一轮正赤如丹的旭日,遥远的大海上荡漾着红光。作者抓住日出时色彩变幻这一特点,以鲜明的色彩勾勒出日出的雄伟、壮丽的景象。最后写日出之后的景物:“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回头看西面那些白如摴蒱的雪山,有的承受了日光的照射,有的没有,所以有的鲜红,有的仍然洁白。“而皆

若偻”衬托出作者所在的日观峰的高峻。

这段描写表现出作者高超的技巧。写日出前后景物的种种变幻,无不在作者的笔下跳跃。写日出情景次第井然,而且照应前文,扣紧时令。动词的运用准确、生动而形象。如“大风扬积雪击面”的“击”字,形象地表现了风雪之猛;“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的“承”字,烘托出日出的壮丽。其他如用“白若摴蒱”来比喻日观以外诸峰在云海之中的形态,以状其小,来反衬日观峰的高峻。以“正赤如丹”来形容太阳初出海面时的颜色,以状其红。这些比喻也可以说是曲尽其妙了。

日出是泰山最奇丽的景色。这一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虽然作者正面描写日出仅有“日上,正赤如丹”一句,可是作者先用大风、云漫布置好日出前的声势,再用极天的一线异色渐成五彩来衬托初升的红日,最后又用东海的红光动摇承之,群峰的绛皓驳色来渲染日上后辽阔的境界,就完成了一幅瑰丽、生动的日出图。

(四)讨论迁移

教师要求学生自主讨论,口头答辩,然后归纳概括。

【答辩示例】——《五人墓碑记》的对比手法赏析

教师注意诱导学生搜集以下信息:

巧妙使用对比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章多处使用对比,突出五人慷慨就义的英勇事迹和重大意义。

第二段中把"死而湮没不足道者"的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与"激于义而死焉"的五人作对比,突出“独五人之皦皦”的伟大;

第五段中把“大阉之乱”时“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之少与“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五人作对比,突出五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第六段中把“高爵显位”之人的“辱人贱行”与“有重于社稷”的五人作对比,突出五人之死的意义的重大:又把假设中的“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与现在的“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作对比,突出五人荣于身后的显耀。

这样反复对比,使五人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也强化了文章的主题。

(五)课外练习

交卷时间:2006年9月14日下晚自习前。

1.《五人墓碑记》夹叙夹议手法赏析

2.《病梅馆记》托物取喻的手法赏析

【1题参考答案】夹叙夹议,叙议结合是本文的主要特点。从全文看,文章前两部分侧重记叙,第三部分侧重议论。但两部分之中,记叙和议论又互有穿插。比如文章开始,作者先简述建碑一事,接着用“呜呼,亦盛矣哉”抒发感情,再用“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作为反衬,插入“独五人之嗷激”的议论,是以叙为主,叙中有议。又比如第三部分,作者在评论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重大意义时,插入叙述,“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据以揭示五人之死的巨大影影响,是以议为主,议中有叙。这种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写法,使得文章事、理、情交融并茂,不仅有说服力,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古文观止》的评注者说,本文“议论随叙事而人,感情淋漓,激昂尽致,当与史公(司马迁)伯夷、屈原二传并垂不朽”。

【2题参考答案】《病梅馆记》就是一篇针砭时弊而又寓意隐晦的小品散文。作者以托物取喻的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感情。

文章前一部分写“病梅”,后一部分写“疗梅”。开头简要叙述了梅的产地以后,笔锋一转,引出一段关于评梅的美丑标准的议论,用“固也”一语轻轻收住。接着,用犀利的文笔详写病梅的原由。原来在“文人画士”的心目中,梅花“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

但又“未可明昭大号”,也不便号召种梅的人“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于是暗通关节,让第三者来转告花农,让花农们“斫其正,养其旁枝,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投“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正因为这样,弄得“江浙之梅皆病”了。作者面对所购置的三百盆病梅,足足哭了三天,决心要“疗之:纵之顺之”。他下定决心要“疗梅”了。他准备花五年时间使这些病梅“复之全之”,并且“甘受诟厉”,专辟一个病梅馆来调理疗养病梅。作者还表示,要是“多暇日”,“多闲田”,愿尽毕生的精力来疗治江浙一带大量的病梅。

文章表面上句句说梅,而实际上却是以写梅为名,以喻人为实,字字句句讥切时政,寓意十分深刻。作者借文人画士不爱自然健康的梅,偏爱病态的梅,致使梅花受到严重摧残为例,影射满清王朝施行严酷的思想禁锢,摧残人才的罪恶行径。那“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正暗指封建统治者这种见不得人的私心;他斫直,删密,锄正,暗示出这些封建统治者是怎样残酷地迫害有才能、想作为、有骨气的人才的。他们所企求的是一些顽钝无耻、冥顽不灵、唯唯诺诺的奴才,以维持那黑暗腐朽、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这就是他们认为梅花以曲、欹、疏为美的真实意思。所以说,《病梅馆记》只不过是托物喻人,借梅议政,用艺术形象来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罢了。

文学赏析总结

文学赏析总结 文学本身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文素养。从教文学鉴赏课已近五年。几年的从教经验和知识体系的探索使我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水平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并适合我们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我也在摸索一条新路,虽然还不成熟但我会不断努力。以下是我的总结: 一、认真备课,知识储备是基础 我认为一节准备充分的课才是一节好课。“学高为师”我们要在知识水平上首先得到学生的认可。所以从每节课的知识体系到问题的设置都要精心把握,不打无准备之仗。另外我们本身要不断进行知识体系的更新,提高学术水平以便要将最新的知识理念传播出去。二、转变思想,“教改”势在必行 我们大多数老师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但为适应时代的步伐,我们必须转变思想,主要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从文学鉴赏课的角度,我们主要从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几个角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上课的过程中传授方法,“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将作品鉴赏的角度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和把握作品。 三、引导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提高文学审美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要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另外,还要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阅读的乐趣。“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

自然和情景中体会作品的内涵。陶冶情操,培养文学审美。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与老师形成一种沟通,才能保证教学目的的顺利有效实施。 四、引导学生思考,增强学生批判意识 鼓励学生勤思、善思、多思。凡是多问为什么?如这篇作品为什么好?好在哪?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另外,我们要引导学生“尊师、爱书”但“不惟师、惟书”。从文学批判的角度来分析把握作品。 五、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人文文化素质的培养不仅是针对学生的文化水平上的,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平时注重学生情感上的关怀,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学生的心声,并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自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改进。 当然,“教改”对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我们会一直努力积累经验,在继承和借鉴中,在不断的开拓创新中迈着大步往前走。

影视鉴赏名词解释简答题

1、剧本与分镜头剧本 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与剧本类似的词汇还包括脚本、剧作等等。它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也是将文字转换成立体视听形象的 2、影视画面 所谓影视画面是指不间断的通过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静止或运动的对象,能表达一定涵义,并能与上下镜头画面进行组接的有可视影象的一段胶片片段。 3、景别 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4、远景、全景、中景和近景 远景:指从远距离上拍摄的大场面.主要用来表现环境.表现总的气氛.表现空间,而不适于表现具体的动作和情节.全景:指被摄对象的全貌.全景比远景包括的范围小一些.但仍可表现被摄对象的整体.并能包括足够的环境.全景索然能表现出被摄对象一定的动作.但还是不适宜表现具体的细节.中景:中景包括被摄对象的大部分,中景以表现具体的情节动作为主.适合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它对环境的表现的局部的,不适合表现整个环境.近景:近景包括被摄对象最主要的部分.比中景更能突出的表现具体的情节和动作以及人物的情感.能交代具体的细节. 5、特写 特写:是被摄对象的某一局部,能鲜明的交代具体细节.给观众深刻的印象.但是不适合表现环境. 6、焦距 焦距,是光学系统中衡量光的聚集或发散的度量方式,指平行光从透镜的光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亦是照相机中,从镜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离。 7、运动镜头P83 拍摄要点移动摄像主要分两种拍摄方式,一种是摄像机安放在各种活动的物体上;一种是摄像者肩扛摄像机,通过人体的运动进行拍摄。这两种拍摄形式都应力求画面平稳、保持画面的水平 8、平视镜头与俯视镜头0P85 平视镜头是一种非常中性化的镜头,镜头中角色对象的力量、善恶等属性随着镜头中其他元素的变化而产生起伏,平视镜头本身无法对视野中的角色对象加以评价. 指的是人眼处于平常生活状态下的俯视镜头,不包含类似鸟瞰镜头这样的极端俯视镜头.俯视镜头没有鸟瞰镜头的统治感和主宰感。 二、名词解释 2、平行蒙太奇P105 又称并列蒙太奇。指两条以上的情节线并行表现,分别叙述,最后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中,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相互穿插表现,揭示一个统一的主题,或一个情节 3、交叉蒙太奇 P105 是把同一时间在不同空间发生的两种动作交叉剪接,构成紧张的气氛和强烈的节奏感,造成惊险的戏剧效果。 4、重复蒙太奇 P106 具有一定寓意的镜头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以达到刻画人物、深化主题的目的。 5、长镜头P106 长镜头是一种拍摄手法,它相对于蒙太奇拍摄方法。这里的“长镜头”,指的不是实体镜头外观的长短或是焦距,也不是摄影镜头距离拍摄物的远近,而是拍摄之开机点与关机点的时间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长短。

文学鉴赏课心得

文学鉴赏课心得 在选择了学校开设文学鉴赏选修课,我在老师的教导下再次深入学习了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和怎么去鉴赏文学。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中,更多注重的是对文学的了解和背诵,但是我们并没有进一步去鉴赏即细细的品味文学带来的魅力。而我们的文学鉴赏课老师就是一位出色、资历深厚的老师,在课堂上用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和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给我们上的每一节课犹如美味大餐。下面我就讲下我的课堂心得。 文学是人们用于表达生活和内心感受的方式。我们在鉴赏时应是多方面,全方面进行揣摩、品味。例如,老师讲到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而不是侧重讲解这首词的释义,而是从多方面鉴赏这首词,从它的写作背景、写作人的处境、写作手法等等多方面鉴赏。老师就此向我们对这首词作出了他的看法:“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

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老师所鉴赏的全部内容我就不在此一一道出。 老师教我们在鉴赏时要注意鉴赏技巧。首先鉴赏要其中的关键字词、其次就是其中的重要语句、再其次就是写作技巧、然后就是语言特色、最后是表达情感。这些虽然在高中老师有所提及,但是以高中的那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将这种鉴赏技巧运用自如。而老师在课堂上就以诗歌为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这些鉴赏技巧,让我们受益匪浅。就再以为《声声慢》为例,前面老师为我们详细鉴赏了、最后老师还补充了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以这些来总结全词。 老师为我们上了文学鉴赏选修课,我受益良多。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仅使我对文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我更加了解了作家的风范和以怎样的方式去欣赏文学作品。老师的教导使对文学的认识和鉴赏有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大纲

目录 《影视剧改编》073029 (1) 《中国古代文学》073037 (10) 《电影理论A》073046 (16) 《戏剧文本分析》073055 (17) 《影视剧作1》073057 (20) 《影视剧作2》073058 (22) 《影视剧作3》073059 (24) 《影视剧作4》073060 (26) 《影视剧作5》073061 (29) 《影视剧作6》073062 (30) 《电视文案1》073063 (32) 《电视文案2》073064 (35) 《非虚构类短片创作》073071 (37) 《虚构类短片创作1》073072 (38) 《虚构类短片创作2》073073 (40) 《电视剧原理》073075 (41) 《中国电视剧史》073076 (43) 《外国电视剧》073077 (46)

《影视剧改编》073029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73029 英文名称:Adaptation of film and teleplay 授课对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开课学期: 6 学分/学时:2/32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影视剧作 教学方式:讲授、读片(文学作品与影视剧对比分析)、课堂讨论相结合。 课程简介:影视剧改编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结合中外影视剧改编作品的实例,讲授影视剧改编的基本原则、基本方式和主要方法,对古今中外各种叙事性文体(如小说、戏剧、戏曲、叙事性散文和叙事诗)的影视剧改编个案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评析。另外还可根据影视剧改编作品的发展现状适当增加网络作品的改编和“红色经典”的改编等内容。本课程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影视编剧技巧和具备了古今中外文学的基本修养之后必修的一门关于影视剧再创作的实用方法论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再创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应通过对不同类型文学作品原著与其影视剧改编作品的对比剖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改编原则和一些实用有效的改编方法和技巧,并通过指导学生的具体改编实践,使学生的影视剧改编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以后的影视剧改编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教师对典型的影视剧改编作品进行精细独到的剖析和总结,要求学生结合课程需要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观摩相关的影视剧改编作品。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影视改编的挑战性、改编对象的选择(2学时) 重点内容:文学与影视剧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段的差异 第二章影视改编的基本原则(2学时) 重点内容:相似性、整体性、典型化、影视化 第三章忠实与改造——影视改编尺度的把握(4学时) 重点内容:当代性、独创性 第四章影视改编的基本方式(4学时) 重点内容:移植式、近似式、注释式等

小说鉴赏的基本常识

小说的基本常识 (一)小说的基本常识 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2、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3、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小说的叙述方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 (二)小说的特点 1、完整的故事情节 2、鲜明的人物形象 3、典型的环境 4、深刻的主题 5、精巧的构思 (三)高考命题要点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 一、小说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一)高考中有关小说情节的命题指向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分析; 3、对情节的高潮部分或结尾部分作用的理解; 4、小说在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 5、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6、情节的合理性探究。(二)小说中情节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三)情节安排的方式及作用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5、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小说因素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 (四)分析小说情节的入手方式: 1、抓住场面; 2、寻找线索; 3、理清小说的结构。 (五)分析小说情节时的注意事项 1、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2、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六)情节安排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数:48 学分数:3分 一、课程的性质:《影视鉴赏》是一门美育课程,属于素质教育课范畴。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们了解或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及其审美鉴赏方法等,丰富学生们的美育知识,提高学员们对影视作品的审美感受力及鉴赏能力,为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出一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既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及衔接关系,又要注意在全面教学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2、除按规定统一在课堂上观看中外经典电影外,学员应尽可能多看中外优秀影视作品尤其是电影作品。 3、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辅导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多采用启发式、多组织课堂讨论,以搞出本课程的教学特色。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及学时分配: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在备课中,熟悉教材内容,明确各章节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明确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安排好授课计划。根据学生实际,精选习题和设计练习,目的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善于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适当布置思考题,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在考试测验中,试题选择注重有代表性、典型性、具有客观实际性,并且难度适当的论述题。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作为一门美育课,本课程与艺术欣赏课程是点与面的关系。艺术修养为本课程提供了艺术特征、鉴赏方法等,加深了学员们对本课程的理解;美学原理为分析影视艺术现象及作品等提供观点与方法上的参考,使本课程更加具有科学性和理论性;艺术欣赏为本课程的学习作一个全面的铺垫。 六、教学参考书: 1、文字主教材:李含侠主编《影视鉴赏》 2、文字辅助教材:杨晓林主编《影视鉴赏》

文学鉴赏课心得

文学鉴赏课心得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文学鉴赏课心得 在选择了学校开设文学鉴赏选修课,我在老师的教导下再次深入学习了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和怎么去鉴赏文学。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中,更多注重的是对文学的了解和背诵,但是我们并没有进一步去鉴赏即细细的品味文学带来的魅力。而我们的文学鉴赏课老师就是一位出色、资历深厚的老师,在课堂上用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和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给我们上的每一节课犹如美味大餐。下面我就讲下我的课堂心得。 文学是人们用于表达生活和内心感受的方式。我们在鉴赏时应是多方面,全方面进行揣摩、品味。例如,老师讲到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而不是侧重讲解这首词的释义,而是从多方面鉴赏这首词,从它的写作背景、写作人的处境、写作手法等等多方面鉴赏。老师就此向我们对这首词作出了他的看法:“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

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老师所鉴赏的全部内容我就不在此一一道出。 老师教我们在鉴赏时要注意鉴赏技巧。首先鉴赏要其中的关键字词、其次就是其中的重要语句、再其次就是写作技巧、然后就是语言特色、最后是表达情感。这些虽然在高中老师有所提及,但是以高中的那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将这种鉴赏技巧运用自如。而老师在课堂上就以诗歌为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这些鉴赏技巧,让我们受益匪浅。就再以为《声声慢》为例,前面老师为我们详细鉴赏了、最后老师还补充了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以这些来总结全词。 老师为我们上了文学鉴赏选修课,我受益良多。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仅使我对文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我更加了解了作家的风范和以怎样的方式去欣赏文学作品。老师的教导使对文学的认识和鉴赏有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影视音乐赏析教学大纲

影视音乐赏析教学大纲
课 程: 影视音乐赏析 杨贵银 校本课 每周四下午第八节第九节课 教室:308 教学课时数:15 授课教师: 课程类别: 课程安排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设置,是想通过电影音乐这个途径,使学生接受到艺术教育。审美 教育主要是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自己的目的。音乐的创作和使用,在电影制作中 作为综合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美学价值。主题音乐在电影的整 体结构中, 占主导地位。 主题音乐在全剧如何铺排, 如何变化, 高潮如何处理等, 都必须周密的进行安排 ,即使音乐的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又使它与剧情联 系紧密,给人以强烈的艺术美感。 音乐与画面的非常态 (音乐与画面的表现意义相反或相差别的) 的结合形式, 则具有更加特殊的美学价值。 本课的开设, 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审美感受,从中外名剧中音乐的使用 手法出发,探讨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来完成对学生的艺术教育。 教学课时:十七课时 考核形式:随堂考试 讲授提纲:
一、 《辛德勒的名单》 出品地区:美国 出品年份:1993-11-30 导 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主要演员:Liam Neeson, Ben Kingsley 这部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旷世杰作使我们对他的艺术创造力不能不刮 目相看, 而这部影片的音乐无疑已经成为世界电影音乐宝库中的经典 之作。这一段音乐取自该片片尾,当辛德勒的犹太人获得自由之后随着 欢快的合唱,共同走向一个明朗的世界,影片渐渐变为彩色,字幕出现
1

“辛德勒的犹太人活在今天”,紧接着旋律急转直下,小提琴奏出辛德勒 的主题, 画面是这些今天尚在世的犹太人轮流走过辛德勒墓碑堆砌石头 表示纪念的镜头,与音乐相配,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尤其是小提 琴忧郁低婉的音调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灰暗的生命不能自主的年代, 愈发的感到今日的阳光是多么的可贵… 二、 《不能说的秘密》 制片地区: 中国台湾,中国香港 导演: 周杰伦 编剧: 杜致朗 类型: 爱情,奇幻,剧情,音乐 三、《贝隆夫人》
别名:艾维塔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主演:麦当娜安东尼奥· 班德拉斯 乔纳森· 普雷斯 导演:艾伦· 帕克 Alan Parker 地区:美国 简介:艾薇塔(麦当娜 Madonna 饰)和当时在阿根廷颇为走红的歌手一夜情后,就以此为 跳板踏上了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之路。这个美丽的少女,就是日后名气大震的贝隆夫人。可 是,15 岁的艾薇塔一无所有,她被抛弃在陌生的城市里,唯一的资本就是自己的美貌。艾 薇塔挤入了上流圈子,成为名流男士中间的交际花。随之而来的,是她进军娱乐圈取得的不 俗成绩。她一跃成为名人,并在慈善会上结识了贝隆上校(乔纳森· 普雷斯 Jonathan Pryce 饰) ,二人情投意合。艾薇塔从此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她当上了贝隆政治生涯的贤内助, 并一直主张为穷人谋利益。 政治的世界风云幻变, 而艾薇塔也渐渐找到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 路径,并为此努力一生,成为阿根廷民众心中的“第一夫人”
四、 《音乐之声》 出品地区:美国 出品年份:1965 年 编 剧:欧内斯特·雷曼 导 演:罗伯特·怀斯 主要演员:朱莉·安德鲁斯 克里斯多弗·普卢麦 获第三十八届(1965 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影片经典主题曲:雪绒花、哆来咪 五、 《摇滚校园》
中文名: 摇滚校园 外文名: 摇滚教室 、阿 Siro 黎自 乐人谷 制片地区: 美国 德国 类型: 喜剧,音乐 片长: 色彩: 语言: 108 min 彩色 英语
上映日期: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细节) 2003 年 9 月 9 日 ..... (Toronto Film Festival) 美国
2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创作于批评 的最高标准,忽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中一味的情 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 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杜十娘的出身青楼,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遇人不淑的事件决定了杜十娘必死的结局。又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身在封建社会,其地位与性情以及过分看重爱情,注定她的宿命。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未得到爱情暗示了她的死亡。 2)形象性:事物的外形是怎样的,抓住外在具体的东西。可以以外写内,例写“愁”,将 情感化具体形象,切忌将情感抽象化,或长篇大论,应找具体“意象”,融入主体感情。 3)情感性:文学以人为中心,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而且文学形象带有主体创作色彩,文 学是有情感的价值趋向与判断,没有纯客观的形象。例如“一切景语皆情语”。审美主体将情感移情到审美客体上。 4)无功利性:文学有求真、从善的功能,最终为了求美,这里的美指的是崇高的美,壮美。 例如悲剧,美在其悲剧性,表现主人公的抗争性。文学不追求直接的功利性,而是追求情感的体验,例如歌德诗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影响很大,艺术追求积极健

文学鉴赏课心得

文学鉴赏课心得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文学鉴赏课心得 在选择了学校开设文学鉴赏选修课,我在老师的教导下再次深入学习了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和怎么去鉴赏文学。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中,更多注重的是对文学的了解和背诵,但是我们并没有进一步去鉴赏即细细的品味文学带来的魅力。而我们的文学鉴赏课老师就是一位出色、资历深厚的老师,在课堂上用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和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给我们上的每一节课犹如美味大餐。下面我就讲下我的课堂心得。 文学是人们用于表达生活和内心感受的方式。我们在鉴赏时应是多方面,全方面进行揣摩、品味。例如,老师讲到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而不是侧重讲解这首词的释义,而是从多方面鉴赏这首词,从它的写作背景、写作人的处境、写作手法等等多方面鉴赏。老师就此向我们对这首词作出了他的看法:“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

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老师所鉴赏的全部内容我就不在此一一道出。 老师教我们在鉴赏时要注意鉴赏技巧。首先鉴赏要其中的关键字词、其次就是其中的重要语句、再其次就是写作技巧、然后就是语言特色、最后是表达情感。这些虽然在高中老师有所提及,但是以高中的那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将这种鉴赏技巧运用自如。而老师在课堂上就以诗歌为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这些鉴赏技巧,让我们受益匪浅。就再以为《声声慢》为例,前面老师为我们详细鉴赏了、最后老师还补充了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以这些来总结全词。 老师为我们上了文学鉴赏选修课,我受益良多。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仅使我对文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我更加了解了作家的风范和以怎样的方式去欣赏文学作品。老师的教导使对文学的认识和鉴赏有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差不多信息 课程名称:影视鉴赏课程类别:必修课□选修课■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28/2/1.5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0 授课时间:2018-2018学年第二学期授课地点:艺术楼A301 所属院〔系〕:师范学院 任课〔/助课〕教师姓名:诸小妮职称:讲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课余时间、艺术楼A202、面谈 【二】课程简介 影视鉴赏课是从文学、社会学、美学角度动身研究影视艺术,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的侧面,展现一个或真实或虚假的客观世界,从而使学生了解影视表现是怎么样一门艺术。这门课程既表达了电影、电视美学的独特艺术,又表达了电影与文学、社会、历史相互之间的联系。 【三】课程目标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们了解或掌握影视艺术的差 不多知识、影视艺术的历史进展及其审美鉴赏方法等,丰富学生们的审美知识,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审美感受力及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了解影视进展的历史,结合美学理论知识, 用艺术的眼光鉴赏电影,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展目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们 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大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影视鉴赏课程能够运用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去观赏影视艺术,用审美的眼光去发明美的生活。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作为美育课,本课程与《艺术观赏》课程是点与面的关系。《艺术观赏》为本课程提供了艺术特征、鉴赏方法等,加深同学们对本课程的理解;《美学原理》为分析影视艺术现象及作品等提供观点与方法上的参考,是本课程更加 具有科学性和理论性。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影视鉴赏》,李中会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2、推举参考书:《影视艺术鉴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六、课程进度表 表1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 次 教学主题要点与重点要求学时 第一周次影视艺术概说 中国电影的产生与进 展、世界电影的历史进 展 要点:影视艺术的概念、中国 与世界电影的历史 重点:影视艺术鉴赏的方法及 能力培养、中国与世界电影历 了解:影视艺术的含义与 过程、港澳台及国外电影 进展状况 掌握:影视艺术鉴赏方 2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 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 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 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 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 创作于批评的最高标准,忽视作 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

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 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 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 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 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 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 中一味的情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 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

《文学欣赏》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文学欣赏》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文学欣赏》课程作为航空服务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通过文学作品的赏析、解读、移情换位,在阅读或听讲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联想和想象,并在感情上获得快感和美感的一种精神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的持续进行,以培养高职生的人文修养,提高其人文素质。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航空服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基于就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需要,课程设计思路方案 1、根据培养目标和需要,指导学生认真研读,使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能够使用阅读文学作品的一些常用技巧(即主题思想分析、情节分析、人物刻画分析和形象语言分析)进行独立学习;在此基础上,依据课标所列教学要点进行教学。 2、将教材作为中介,初步培养学生阅读、感悟、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使学生有信心和兴趣阅读文学作品。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引导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 3、注意结合作品讲解写作的社会背景、作家人品风格及作品思想文化内涵,提出有助于提高人文品质、审美体验与创新思维的启发性问题,课后布置多种形式的长短书面练习。适当利用课堂答题和讨论活动,锻炼学生大胆而流利顺畅地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和散文,以增加文学积

累。努力引发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鼓励他们养成经常动笔的良好习惯。 4、不求文学史上的全面性,而立足审美性,关注可读性,偏重现当代,以激发学生的审美乐趣。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提升思想境界。 三、课程目标 1、知识标准 (1)初步梳理中国文学史发展历程,以文学史发展线索为经,以各时期各体裁经典作品为纬,学习掌握中外文学史常识。 (2)掌握代表性作品的题材与主题,情节与结构,语言特征,以中外重要文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为线索。 (3)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即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重要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思想内涵及文学成就,注意同一时期文学发展的比较,不同时期同一题材作品的穿插介绍,便于学生理解文学的流派变革;注意用现代意识,创造性地鉴赏传统文学作品。 2、能力标准 (1)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方法。在欣赏文学作品时综合考量其时代浪潮、知人论世,借鉴他山之石等,全面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美学风格。 (2)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特征,可侧重于诗、词、小说、散文等体裁;辨识文学作品的一般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等;掌握阅读赏析作品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即文学作品欣赏的一般规律。 3、素质标准 (1)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 (2)具有热本专业,爱岗敬业的道德品质; (3)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4)拓宽学生文化知识面

(完整版)影视艺术概论教学大纲模版

青岛胶南珠山职业学校 《影视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影视艺术概论课程类型: 基础课 适用专业:广播与影视主撰人:殷兵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影视方向)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原理,熟悉影视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了解影视制作的生产流程,熟悉各种影视设备的原理及基本操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程从影视艺术本质、影视艺术发展历史、影视生产规律、影视前后期设备操作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从影像诞生历史、影像视听语言发展、影像产品分类、现代影像特征等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本质及生产规律,通过对影视前后期设备的使用,熟悉影视设备的原理及基本操作,能鉴赏不同影视片的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影视艺术观念,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了解:影视艺术基本原理及影视艺术的发展史。 理解:影视基本特性、传媒特性和发展趋势。 掌握:影视艺术的一般理论知识和创作过程。 2、能力要求: 增强影视审美能力和批评能力

三、学时分配 绪论:中国电影电视发展之路(2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国电影的发展 2、中国电视的发展 第一章影视艺术基本概念(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艺术的本质和影视艺术的特征 2、影像和镜头的概念 3、影视声音的概念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艺术的本质和影视艺术的特征 2、理解影视艺术相关的基本概念性的东西 3、理解影视声音的概念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影视艺术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的构成及声画关系 第二章、影视创作(4学时) 教学内容: 影视创作的概念 影视创作流程及编剧、导演、表演、摄影、摄像的概念和操作教学重点:

高考文学作品鉴赏知识、技法表解

高考文学作品鉴赏知识、技法表解高考阅读 10-22 2208 高考文学作品鉴赏知识、技法表解 论题角度 赏析 点 基本理论主要效用及赏析术语赏析方法

主题 思想 及其 表现主题 思想 主旨 通过全部材料 表现出来的基 本思想和的写 作意图,是文 章的灵魂和统 帅 基本思想:某主张,某 情感,某意愿,某哲理 等 写作意图:批评什么, 歌颂什么,号召什 么…… 全面理解,准 确概括。 宜大中取小, 主攻一点,勿 面面俱到。主旨 的 表现 材料 事件,景物, 形象,典故、 引用、议论 句,抒情句等 材料是形成观点或主题 的基础和支柱,是文章 的血肉,要真实、典 型、全面、详尽,与观 点一致 找出材料,概 述内容,揭示 用意,凸现主 旨。 技巧 象征、对比、 衬托、用典、 讽刺、渲染、 比兴、寄寓等 详见“艺术手法”。 概括主旨,阐 明表现手法运 用情况,略说 其好处。 艺术主 要 表 达 方 式 自称 第一人称,用 “我”的所见 所闻所历所感 所思所想为文 ①便于直接表达的观点 态度;②增强文章的真 实性和真切感,增强表 达效果;③常作线索 指出第一人称 使用情况,分 析其作用、好 处。 对称 第二人称,又 叫“直接谈话 式”,第一人 称的变化形式 ①直接对话,真切自 然;②直面对象,便于 抒情;③若对象为事为 物,则具有拟人化作 用。 说明使用情 况,分析作 用、好处。 倒叙 将记叙内容中 的片断提前写 ①强调突出被倒置部分 的内容;②造成悬念, 吸引读者;③避免平铺 直叙,使情节富于变化 说明倒叙情 况,指出强调 内容,分析倒 叙好处插叙 在叙述过程中 插入某一片断 ①补充内容,使特点更 突出;②补充内容,使 情节更完整;③补充内 容,照应上文或作下文 铺垫 说明插叙情 况,指出补充 内容,分析用 意 人物 描写 描写人物形象 的用法,有肖 像、语言、行 动、心理等 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增 强形象的感染力和语言 的生动性,有的还有推 动情节、体现主旨的作 用 分清描写类 别,指出对人 物塑造的作用

影视文学赏析教案

影视文学赏析教案 影视文学赏析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辛德勒的名单》的影视配乐、《放牛班的春天》的影视歌曲来了解影视音乐的定义与功能; 2、引导学生感受音色变化所产生的不同情感表现与剧情画面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关注影视配乐,初步接触主题音乐这一基本概念,体会主题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自制教学课件,音乐设备:电脑,多媒体 一、影视配乐 导入: 师:你喜欢看电影或者看电视吗? 生:………… 师:你记得你看过的电视、电影里面的歌曲吗? 请同学唱唱你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 生:………… 师:那接下来我让大家看这张图片,看大家是否熟悉这部电视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师:那请问同学们熟悉这部电视的主题歌曲吗? 听音乐《敢问路在何方》

师:那有没有同学能说出几部外国电影、电视剧? 师:在这中间出现的音乐你知道是什么名字吗? 师:今天,李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仔细欣赏。观看完请回答:这些图片发生了什么故事? 欣赏《辛德勒的名单》图片 师:图片讲述了什么故事?欣赏《辛德勒的名单》 生:谈感受 师:很好。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影视音乐”。影视音乐按类别可以分成两类,其中一类是无歌词的,叫做“影视配乐”; 影视配乐中又分为“主题音乐”和“场景音乐” 主题音乐:表达影片主题思想、基本情绪或主要人物性格的音乐。 场景音乐:主要是指某一个单一场景中使用的,只对具体场景发挥作用的音乐。师:那请问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属于? 生:影视配乐。 师:很好。它来自美国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大家之前有看过这部电影吗?生:没有。《辛德勒的名单》的故事概要主题音乐 师:这位就是辛德勒。他是一名德国商人,也是一名纳粹分子。在二战期间,犹太人的劳动力是最便宜的,因此,

影视鉴赏教学大纲设计

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影视鉴赏 课程类型:考查课 课程归属:考查课 审核人: 制定日期:2016年3月10日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影视鉴赏》高等教育第二版 适用专业及适用对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中专) 总学时:18 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影视鉴赏》为选修考查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该使学员了解或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及其审美鉴赏方法等,由此来丰富学员们的美育知识,提高学员对影视作品的审美感受力及鉴赏能力,从而从某个侧面来提高学员的审美素养。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电影的审美特征与艺术特性,掌握电影的创作规律和语言特点,掌握电影的发展历史,并能根据所掌握的电影理论,学会独立进行影评。 二、教学容及要求 第一单元影视鉴赏入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单元是对影视艺术的总体概述。要求了解影视鉴赏的含义、影视的分类和制作过程;了解影视的历史脉络,理解影视艺术的特征;学习影视鉴赏的基本方法,掌握影视鉴赏的一般规律;学会辨析影视的基本种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影视鉴赏的含义及功能 1.影视鉴赏的含义

2.影视鉴赏的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 (二)影视鉴赏的基本知识 1.影视的特征 2.世界影视的诞生、发展、现状 3.影视制作流程 4.影视的分类和类型片 (三)影视鉴赏的条件、层次和方法 1.影视鉴赏的前提条件 2.影视鉴赏的层次 3.影视鉴赏的方法 案例讨论:教材案例讨论 作业:课后习题 课外学习要求:无 第二单元故事类影视片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使考生掌握故事类影视片的涵及特点,理解故事片和电视剧的异同,理解故事类影视片的影视合流现象。 第一专题文学元素鉴赏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专题是对文学元素的鉴赏。要求考生掌握故事类影视片中文学元素的构成,理解文学剧本对影视艺术作品的重要性,了解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的含义,学会分析影视作品中的主题、情节、人物和环境的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文学对于影视的重要意义 (二)文学元素的构成 1.影片的主题鉴赏 2.影片的情节鉴赏

文学作品鉴赏知识

文学作品鉴赏知识、技法表解 刘进球整理

【附】常见古代论文名言名句 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所引孔子语):语言没有文采,则传播不远。强调语言表达必须讲究文采。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质,思想内容;文,语言形式。强调形式与内容配合适当。 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文章、诗歌应该为现实需要而写,为国计民生服务。 4、“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强调认真观察和广泛阅读。 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清人孙洙《唐诗三百首序》):强调精读的重要性。 6、“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作者感情激发因而写出文章,读者当透过语言了解作者内心。 7、“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陆机《文赋》):放弃早晨已开过之花,促使晚上未开之花开放。强调艺术构思必须发挥独创精神。 8、“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王夫之《姜斋诗话》):强调确定主题思想和发挥主旨总摄全篇作用的重要性。 9、“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也”(元人乔吉语):形象说明了文章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的结构原则。

10、“着意画资妙选材,也须结构匠心裁”(袁枚《随园诗话》):强调创作要巧妙地选材剪裁,合理地布局谋篇。 11、“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尽心上》):言语浅近,意义深远,是美妙的语言。 12、“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扬雄《法言?问神》):言语和文字,是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 13、“文露而旨直,辞妍而情实”(王充《论衡?对作篇》):文笔要浅显易懂,意义要和盘托出,语言要优美丰富,感情要真挚朴实。 14、“深文隐蔚,余味曲包”(刘勰《文心雕龙?隐秀》):文辞深沉,隐含华采,余味无穷,含而不露。 15、“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刘勰《文心雕龙?宗经》):语言简要精炼,内涵丰富充实,叙事浅近平易,喻意深远博大。 16、“一言而巨细咸该,片语而洪纤靡漏”(刘知几《史通》):即言简意赅。虽片言只语,但内容完备,大小都不遗漏。“该”,通“赅”。 17、“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为人性情孤僻,喜爱佳文妙语;不能打动读者,死亦不肯罢休。 18、“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说诗晬语》):谈炼字原则。 19、“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韵语阳秋》引苏轼语):强调观点统帅材料,依据主旨选材用材。 20、“文章最忌随人后,随人后处终随人”(俗语):强调文章要创新,做到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之意。 21、“唯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书》):必须去除陈言,言为心声,语出必新。 22、“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与元九书》):情感是文学的基础。白居易还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观点。 2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原文指女子形象清纯自然;常用以比喻文学作品清新自然,质朴无华。 24、“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代卢延让《苦吟》):推敲确定一个字,常常要拈断几绺胡须。强调炼字之艰辛。 25、“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人间词话》):强调情与景的一致性。 2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常借用来说明行文有张有弛的重要性。 27、“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刘勰《文心雕龙?情采》):强调语言要简洁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