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业_东道主与游客_读后

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业_东道主与游客_读后
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业_东道主与游客_读后

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业

———《东道主与游客》读后

●章海荣

(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上海 201800)

摘 要:本文从欧美旅游人类学者对旅游本质和旅游业的独特视角,引申出作者多年来对旅游文化现象的研

究,提出居家和旅游作为互补的生活共同构成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图景;提出对民族特色在旅游跨文化交流中文化涵化的关注。

关键词:神圣旅程;拓展生活空间;转型;文化涵化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44(2004)05-0040-03

说到旅游,不绝于耳的是资源开发、景点推介,还有地方特色、天下一绝等。对于旅游业,已成的观念是进入门槛低,投资少,见效快。地方特色人人都有,开发出来,可作为拉动经济的先导产业。与此相适应,高校的旅游专业中,首先重视旅游经济学,然后是旅游规划与开发、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营销或公关等。同时还有旅游文化、旅游地理、旅游资源、旅游民俗等等。

与上述情况不同,朋友近日寄来张晓萍译自美国著名人类学教授瓦伦?L ?史密斯的著作《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一书,道出旅游研究的另一种声音。它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窗户,那里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人类学界所讨论的旅游问题及提出的理论观点。这些观点可为我们借鉴,对人类旅游活动的共性揭示,则具有指导意义。

第一章“旅游:神圣的旅程”。从标题即可感知其对旅游本质认知的独特视角。早期的旅游与朝圣很是密切。那时,人们怀着虔诚的心情去朝圣,一路上则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英国14世纪诗人乔叟在他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描述了去坎特伯雷朝圣的香客们一路上的活动。我们可看到,在朝圣途中,纯粹宗教意义的活动无形中成了有旅游性质的“礼仪”,朝圣与旅游结合在了一起。《东道主与游客》的作者认为旅游活动与日常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旅游时人们的精神状态达到神圣的“高点”,它是一种有着丰富符号内涵的人类活动。旅游对人们的意义与以前的仪式活动很相似。

国内旅游界提出过“宗教旅游”概念,也有过旅游动

机的研究分析,但这仅仅是从行为方式的分类和心理层面的归纳。在人类学视野中,问题不在于宗教朝圣的旅程和瞻仰圣地的名胜游有怎样的相象。问题在于,旅游生活与居家生活究竟存在着怎样的不同。不是心理学范畴的旅游动机或目的的分析,而是要问为什么恰在后现代社会显露端倪之时旅游会风靡全球?可以肯定的是,在人类狩猎和游牧时代是不可能提什么旅游的,在人类定居但生存处境尚悠闲之时也无须提旅游。当人类需要旅游,当旅游成为服务经济的一部分而服务经济又占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过半之时,正是忍受居家生活的大众纷纷将他们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金钱,投入旅游的日子。这样的举动成为时尚,成为世界性潮流,以至于旅游消费可以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这时,我们不得不将旅游看作人类文化事件,看作人类发展史上具有普遍影响的一种生活方式。既然是这样,人们离家出游归根结底的动因是什么?在文化人类学视野中,旅游何为?

人类古时的迁徙、狩猎、游牧、漂泊、商贸、征伐乃至后来的地理大发现、移民等等,都不是旅游。但是,它们和旅游有一点相通,那就是人类生活空间的拓展。今天的地球人类,迁徙和游牧的步履已是十分沉重,漂泊的民族也已逐步融入当地的世居民族,等等,转换生活空间的古老方式失去了市场,代之而起的是互访交流、旅游和跨国经营等等,这些是拓展生活空间的当代形式。由此我们可以说:旅游是人类拓展生活空间的当代途径。如该书作者所言:“旅游是人类行为的一部分”,是“人类探索

收稿日期:2004-02-25

作者简介:章海荣(1953-),男,浙江人,上海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4年第5期(总第87期)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 uizhou University for E thnic Minorities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 )N o.5Oct.2004

40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5

行为”,它“使得生命变得有意义”,旅游“是一种再创造,这种再创造可以使我们从这个枯燥的世界中摆脱出来,以获得身心上的恢复”。[1]由此我们是否可以说,居家生活和广义上的旅游作为人类生活互补的两极共同构成当今人类生存、发展与完善的图景。在这里如何定义旅游,旅游起始于何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旅游和定居各自在人性完善和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各自的功能,各自的价值及他们互补结构的合理存在。在这里,人类学似乎是从哲学的高度努力去探寻旅游的本质,书中这样强调“旅游本身还不仅只是体验一种地理上的变化,或某种状况象征性的改变。对西方人来说,他们更强调个人主义的价值,一种自立的价值,一种工作的道德伦理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旅游是一种最好的生活,因为它有一种神圣的意义,使人激动,使人更新,使人自我完善。旅游者的旅程是人生的一部分。”[2]

《东道主与游客》的第二部分是通过一系列案例探讨了旅游业给东道国地区带来的社会及文化的影响。与前一问题相比,这部分的问题显得重要和复杂得多。这种东道主/游客之间的双向关系长期以来已成为人类学家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意到,旅游业不仅给东道国带来经济上的收益,而且也出现了许多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旅游目的地文化的内涵发生变迁和转型,是好事还是坏事?文化商品化是好事还是坏事?旅游发展对传统文化是破坏还是挽救?对于这些问题,都不能简单地用“是”或“不是”来回答,这些问题涉及到了文化认同、文化整合、文化涵化和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关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既复杂,又重要,必须加以深入研究,如果忽视问题或采取不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不仅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极大的挑战,而且旅游业最终带给人类文化的将是灾难性的破坏以至毁灭。

因旅游业的发展而使东道国地区民俗转型的事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该著第八章介绍了一则发生在西班牙的案例。富恩特拉比亚(Fuenterrbia)是位于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省的小镇,镇上的所有居民每年一次汇聚到一起来,上演一部精心准备的露天表演。这是用来纪念他们的祖先在1638年抵抗法国人的胜利,那时在经历了长达69天的围困之后,侵略者最终被征服了。到这一天,作一番精心准备而盛装打扮的人们游行向小镇的广场进发。人们要么与临时配备着滑膛枪的人一齐开枪或者仅仅作为观众而欢呼。这种阅兵仪式的意义是重新上演获得胜利的场景,使全镇人民团结一致的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发扬。这就是F镇的“阿拉德”(Alarde)仪式。当初,这种露天表演全由本地人参与,是本地人共同享受欢乐的节日。它提供了一场有关F镇“神圣历史”的演出场景。

随着大批游客的到来,在1969年,市政当局决定让游客观看这种露天演出,因而坚持认为,这一演出应该是

每年要举行两次。由此这种曾是“充满生命力和令人兴奋不已的事情已变成一种无法回避的义务”。这种由市政当局作出的给外来者演出的决定,消弥了该仪式活动本身的文化上的意义。这个案例说明了当旅游业成为“文化开发”的一种形式后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对此,作者说:“虽然这是一个发生在许多人不曾听说过的小地方的活动,但它包含有深刻的含义。对F人来说用来吸引游客的‘地方色彩’,实际上包括了这一本来是为当地人自己演出的重要仪式。他们通过激情表演和评论的形式来重新加强自己对这一仪式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这是其价值所在。他们认为,他们不是为钱而演出的,而是为了加强对自己的文化信仰而演出的。F人自己的评价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但市政府却决定把这种仪式当作一种大众化的活动,以此来吸引外来游客,让他们到这里花钱。在旅游市场的竞争当中,政府把F的财富当作了竞争的财产,但这一做法却直接亵渎了这一仪式的内涵,完全破坏了其真实性和对人民群众的权威性。对此群众的反应一开始时惊慌,然后就是冷漠。他们现在虽然为钱还在表演,但却对这样的做法不赞同,因为他们认为这一仪式已不再是为他们自己表演了。”[3]

这种为迎合旅游者的需要而使传统民族习俗转型,进而是区域文化的转型,最后或许是整个经济基础和社会的转型,类似的事例在我国西南诸省并不少见。贵州东北部的梵净山,古称九龙神山,当地百姓自古有朝山习俗,据印江县政府宗教办的研究人员说,朝山作为一项群众性宗教活动,其时间是每年农历的六月初一开始,历经三个月,至农历九月渐渐稀少而结束。在朝山之前即五月三十日,山民要举行开山仪式。所谓开山,从实用眼光看,是上山必经之道村寨的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出钱、出粮、出物资、出劳力,自带工具,将上山之路检修一番。在当地村民和信奉山神的民众观念中,作为大山子民和主人,开山是为朝山活动作个先导,作一禀告山神的礼仪。主人先走一遭,让大山,即山上的树、草、石、泉、水、动物、庙、菩萨……大山上的一切生灵、神灵都知道:今年的朝山开始了。上山的路不检修,并非就不能行走,但大山子民不开山有负主人责任,有负大山神灵,万万不可。事实上开山队伍的领头人一路上都向着大山轻声地、絮絮叨叨地喊着话,似乎是在告知山上的各种野兽虫豸,朝山开始了,你们无故不要到路边来,以免人兽误伤。上述民俗事象由笔者1995年、1997年两次上山考察确认。1998年春笔者受贵州电视台之邀,担任“名岳之宗梵净山”专题片嘉宾主持,通知赶在“开山”之日前往梵净山。我心想开山之日何故提前?待一切准备就绪,当地又来电话“开山之日推迟”。我心中更是疑惑。最后成行,摄制组赶到江口县城,了解到这里正召开盛大的旅游推介会,迎接外地游客。在山门架机拍摄时又得知,“开山”已变成由当地政府组织的一台少数民族歌舞表演。自梵净山的朝山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5 41 

活动演变成旅游后,开山民俗也演变成欢迎外来游客的一场有组织的歌舞节目。另外四川大学徐新建教授对贵州织金县穿青人祭祀“五显庆坛”的民族信仰演变为吸引游客的民族资源的考察。安顺屯堡人村寨中祭神娱神,驱鬼逐邪,祈祷丰年“跳神”或“地戏”,为旅游开发,许多地戏班子已可以“应中外游人之邀,临时开箱即兴表演”,而“不必等到传统的节日”。这使传统中满足乡土祭祀和自娱需要的“内部活动”,变成了旅游需求趋势下专事展演的“外向行为”。云南大学段慧等对西双版纳曼春满社会在旅游开发后变迁的调查等,均是近年来相当有益的旅游人类学研究。[4]

旅游的这种社会转型效应被国内外学者关注和重视。法国的罗贝尔?朗卡尔严肃指出:“旅游使传统的或民间的舞蹈变成粗俗的肚皮舞,并使其丧失神圣性或象征性。旅游使当地的建筑丧失其价值:人们将建的是假塔、新摩尔式建筑和假热带茅屋。这种影响还超越艺术和建筑,最终触及到宗教:使礼拜场所非神圣化,使宗教仪式变质,使圣物受到亵渎。人们在现场录制或摄制各种仪式,从而妨碍了仪式的进行,还应他人之索加以复制,而不顾及进行这些仪式的时间和背景等因素。”[5]《东道主与游客》的译者张晓萍更是直截了当说道:“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可一些急功近利的人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大谈‘开发旅游资源’,而对旅游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加以重视和解决,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有些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一旦消失了则将难以再恢复。”[6]

说来也巧,就在读《东道主与游客》期间,老同学从贵阳带来新近出版的《走进西部丛书:贵州》。丛书套封的显眼位置写着:“游在贵州,学在贵州。”游中之学,虽说是个古老的话题,但在世界旅游蓬勃开展,旅游跨文化交流已无可阻挡的今天,这已完全赋予了新意。

从旅游人类学的视野,游中之学实际就是旅游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涵化问题。涵化是指文化传播过程中两个原先不同的文化在接触和碰撞后,引起双方或其中一方文化传统上的变迁。游客到旅游目的地旅游,无疑会把自己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带到东道国,而东道国地区的人也会对外来文化有适应过程。这种适应和文化移入的现象是西方人类学家们探讨最多、最激烈的问题之一。从旅游跨文化交流过程的微观层面看,东道主和游客在文化涵化中相互影响,但从宏观上看,当一强势文化和一弱势文化接触时,通常是弱势文化要更多地受到强势文化的影响。这是文化涵化的一般优势法则。由此,无论是西班牙边远小镇富恩特拉比亚,还是梵净山、织金、安顺和西双版纳,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旅游中,必然是更多地被欧美工业模式和市场经济所同化,导致地方特色的消失。这游中之学就不只是游客从东道主那里学得知识、增长见识的问题,而是东道主向游客学习,告别本民族千百年来特定区域里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又回到《东道主与游客》,其中一章“文化能用金钱来衡量吗?”,另一章“作为一种帝国主义形式的旅游”。对此我们作何理解?在这样的命题下,我们又可作怎样的研究?

旅游,并非仅从经济学的视野,仅从企业管理和资源开发的视野来研究,旅游还应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来研究,旅游本身就叙述着跨文化交流的事实。值得庆幸和赞赏的一件事是,自云南大学开出旅游人类学后,贵州民族学院旅游学院也正酝酿开设旅游人类学课程。

参考文献:

[1][2][3][美]瓦伦?L?史密斯.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M].张晓萍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P22-23、30、193.

[4]杨慧.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社会[C].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P94.

[5][法]罗贝尔?朗卡尔.旅游和旅行社会学[M].陈立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P90.

[6]张晓萍.旅游人类在美国[J].思想战线,2001,(2).P65.

责任编辑:徐晓光

Tourism in the Vie w of Tourist Anthropology

Zhang Hai2rong

Abstract:From the unique view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tourist anthropologist on the T ourist Nature and T ourism In2 dustry,the write draws a picture of human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formed by mutual aid of staying at home and g oing for a trip,and calls attention to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intercultural im plication

K ey w ords:Sacred tourism,extension of living space,trans formation,cultural im plication

42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5

旅游人类学视角下的武乡红色旅游

旅游人类学视角下的武乡红色旅游[摘要]:红色旅游是中国特定历史情况下形成额度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具有历史性与不可再造性。武乡作为中国红色旅游的代表地之一,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大力开发红色旅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仔细研究武乡红色旅游的成果,可以为全国的红色旅游开展提供成功范例。 [关键词]:旅游人类学;红色旅游;武乡;舞台开放;仪式; 红色旅游是中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特定国情下形成的一种具有特殊含义的旅游文化资源,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感情,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 由此看来,红色旅游既具有一般旅游资源的特性,又具有红色旅游特殊的教育意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红色旅游具有以下三个特性:一、学习性,指以学习中国革命史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学习和旅游互为表里;二、故事性,是相对说教性而言,反映出人们对历史吸引物的取舍观,以小见大,以人说史;三、参与性,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学习。红色旅游旅游资源的欣赏需要较高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同时,它所具有的独特教育意义易造成给人的感觉是在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地区展览,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静态有余,动感不足,该地区经济条件落后、展陈手段单一等不良印象,反而不利于老区建设和红色旅游的发展。 武乡红色旅游力避以上问题,突出红色旅游的特性,将历史的舞台重现给旅游者,以一种仪式化的形式展现给旅游者。 一、武乡及其红色旅游资源 武乡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又是资源大县。 武乡县位于太行山西麓、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最北端,横跨太行、太岳两1引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12月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旅游规划与开发试题和答案

导论 一、名词解释20′ 1、现代旅游 2、旅游业 3、区域规划 4、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支撑体系 二、判断题15′ 1、1841年,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通济隆旅行社(Thomas Cook & Son Ltd.)的成立标志着近代旅游的诞生。 2、人们通常认为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3、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是对区域发展的综合性规划,因此对于其它的各类和各级的规划均具有约束性,其它规划的制定都应该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 4、旅游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开发旅游产品。 5、具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应尽可能加以开发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价值。 三、简答题20′ 1、简要说明近代旅游的发展所具有的特征。 2、制定旅游规划目标体系的原则有哪些。 四、资料分析题15′ 试以下图为依据,说明旅游规划与其他类型规划的关系。 五、论述题30′ 1、试论述工业革命对旅游的推动作用。 2、试论述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方法体系。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一、名词解释20′ 1、旅游资源 2、旅游规划 3、旅游开发 4、旅游专题规划 二、判断题15′ 1、旅游资源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2、旅游资源应按照能体现其最大经济价值的方式来开发。 3、旅游开发的取向选择与旅游资源本身的“可塑性”有关,也与旅游市场的需求有关。 4、旅游资源的评估主要是对其自然条件和可进入性条件的评估。 5、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可以为旅游地带来良好的“4E”效应。 三、简答题20′ 1、简要介绍旅游资源的特征。 2、简要说明旅游开发的步骤 3、简要说明旅游规划的特点。 4、旅游规划规划的原则有哪些。 四、资料分析题15′ 试以下图为依据,说明旅游规划的内容有哪些。 五、论述题30′ 1、试论述旅游开发的内容。 2、试说明旅游规划的步骤。

世界各国著名景点英文

Asia 亚洲 The Himalayas 喜马拉雅山 Great Wall, China 中国长城 Forbidden City, Beijing, China 北京故宫 Mount Fuji, Japan 日本富士山 Taj Mahal, India 印度泰姬陵 Angkor Wat, Cambodia 柬埔寨吴哥窟 Bali,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Borobudur,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波罗浮屠 Sentosa, Singapore 新加坡圣淘沙 Crocodile Farm, Thailand 泰国北榄鳄鱼湖 Pattaya Beach, Thailand 泰国芭堤雅海滩 Babylon, Iraq 伊拉克巴比伦遗迹 Mosque of St, Sophia in Istanbul (Constantinople), Turkey 土耳其圣索非亚教堂Mount Fuji, Japan 日本富士山 Taj Mahal, India 印度泰姬陵 Angkor Wat, Cambodia 柬埔寨吴哥窟 Bali,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Borobudur,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波罗浮屠 Sentosa, Singapore 新加坡圣淘沙 Babylon, Iraq 伊拉克巴比伦遗迹 Africa 非洲 Suez Canal, Egypt 埃及苏伊士运河 Aswan High Dam, Egypt 埃及阿斯旺水坝 Pyramids, Egypt 埃及金字塔 The Nile, Egypt 埃及尼罗河 Nairobi National Park, Kenya 肯尼亚内罗毕国家公园

世界旅游业概况

幻灯片1 国际旅游 2013年 幻灯片2 第一章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参考资料: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幻灯片3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1、世界旅游格局开始由发达国家“一枝独秀”向与新兴经济体并行发展转化 ●2、新领域、跨行业、跨产业联合发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旅游业与绿色经济、生态文明相结合,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4、旅游业与社会文化日益融合,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幻灯片4 ●5、科技进步成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主要推动力和支撑条件 ●6、更多的国家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地位 ●7、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各国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8、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呈现方兴未艾的势头 ●9、旅游业已成为各国应对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复苏等反周期性调节政策的重要手段幻灯片5 幻灯片6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旅游覆盖面持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成为旅游消费主体 ●2、旅游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市场范围迅速拓展 ●3、旅游发展模式由分散到集聚,再向集约发展加速演进 ●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幻灯片7 ●5、旅游综合功能日益显著,影响范围大大扩展 ●6、旅游信息化迈上新台阶,旅游业效率大幅度提高 ●7、旅游国际合作达到新水平,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 幻灯片8

第二章世界旅游业现状与世界旅游业影响因素 ●1.罗明义.世界旅游业发展:2009年回顾和2010年展望[J].旅游论坛,2010(2). ●2.朱美.浅谈影响世界未来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的因素[J].北方经贸,2004(2). ●一、世界旅游业现状 ●(一)2009年:国际入境旅游继续大幅度收缩 ●1.各大区域国际入境旅游普遍下降 ●2.各区域内国际入境旅游也大副下降 ●3.全球入境旅游下半年略有回升 幻灯片9 ●(二)2009年:世界旅游经济出现负增长 ●1.世界旅游总需求全面收缩 ●2.世界旅游总供给全面下滑 ●3.旅游发达国家增长率普遍下降 ●4.世界旅游经济仍具有重要地位 幻灯片10 ●(三)2010年:世界旅游业进入恢复性增长期 ●1.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复苏增长期 ●2.世界旅游发展仍面临众多影响因素 ●(四)2011年世界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1.自然灾害 ●2.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幻灯片11 二、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文化方面 ● 1.传统模式的家庭在减少 ● 2. 新的工作形式的出现 ● 3.人口老龄化 ● 4.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有所提高 ● 5.人们比以往更追求享乐 6.人们将越来越乐于享受亲情和友情的温暖 幻灯片12 ●(二)经济方面 ● 1.世界经济全球化 ● 2. 经济形态多元化, 并偏重于第三产业 ● 3. 贫富差距仍然很大 ● 4.世界范围内的消费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

旅游人类学

旅游人类学论文

文化真实性与旅游体验 2013年12月 摘要:随着对文化真实性探究的深入,发展旅游业时如何保护和开发民族文化考虑的因素也多起来,但主要的因素是必须要考虑的:首先,传统文化在转换为商品化时要充分考虑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其次,不因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而束缚拥有这种文化资源的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目前,国内外有关旅游体验的文献研究数量庞杂,还未形成明显的系统。尤其国内许多学者在旅游体验基本理论方面研究还处于从国外引进阶段,更多是对旅游体验定性方面的研究,而定量方面研究还显得十分薄弱。 关键词:文化真实性旅游真实性研究综述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影响文化真实性的因素旅游体验关于国内外旅游体验的研究综述旅游背景下地方文化真实性研究游客和社区居民的文化真实性感知总结 一、基本概念 1、旅游人类学 所谓人类学(Anthropology)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研究人类的科学,人类的发展过程、人类所拥有的文化等方面都应是其研究的内容,人类学就是从人类社会的不同方面和角度来研究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科学。旅游人类学是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研究旅游地居民、社会团体、旅游开发者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科学。 2、文化真实性 客观性真实、建构性真实、存在性真实客观主义者坚持“客观性真实”,即强调客观事物的原汁原味的真实性。由此产生的旅游者体验是对事物原形的认识性体验。文化真实性的涵义也在文化商品化背景下悄然发生着变化,对于文化商

品化对民族文化真实性的是非功过,本文将从人类学、民族学等多个角度对旅游业中的文化商品化与文化真实性问题进行论述。 3、旅游体验 所谓体验式旅游是指“为游客提供参与性和亲历性活动,使游客从中感悟快乐。”体验式旅游更着重的是给游客带来一种异于其本身生活的体验,比如为城市人提供乡村生活的体验;为游客带来不同地域,或者是不同年代生活的体验等等。 二、文化真实性 (一)旅游真实性研究综述 1、真实性的概念 真实性概念被引用到旅游业中,认为人们旅游的目的都是为了经历旅游目的地的“真实”。现代人对真实的追求是因为这个社会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复制品与赝品,真实似乎越来越少,而人们追求真实的欲望却越来越强烈。“真实性”已被人们看的越来越重要。 2、文化商品化与真实性 商品化和真实性是可以互相促进和转换的。赵红梅指出对文化的商品化只要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文化商品化当作是文化发展的一条途径和一种方式,那么文化商品化对文化的发展就是有益的。Cohen指出,通过合理进行真实性的设计,不但可以使“真实”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还可以使真实的传统文化得到保护。 3、真实性的影响因素 游客的真实性体验和四方面因素有关:文化;游客数量;独立程度;宣传的一致性。游客“真实性”的感知受到性别、收入、教育程度、生活水平、社会地位以及前期参观经历等的影响。游客对目的地的体验多深,了解多少,获得多少,除了与游客的旅游经验、文化素质、知识结构、适应能力、年龄大小、身体状态以及先期所进行的旅游准备有关外,还受到东道主社会所提供的“社会空间”的影响。 4、真实体验与游客 旅游真实体验的主体应该是游客,游客的出游动机恰是追求文化的真实。因

旅游人类学

旅游前沿问题第六讲报告 ——旅游人类学 主讲人:孙九霞教授一、文献综述——旅游人类学理论 旅游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孙九霞老师从人类学与旅游的关系切入,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在时代经济背景下产生的普遍行为,引起的学者的注意。非西方世界旅游人类学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相对较晚,在我国,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注意到旅游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人类学研究,却迟至20世纪90年代末才出现。虽然在目前的旅游人类学研究当中,涌现出较多的应用性研究,但在作者来看,应用性研究其实只是旅游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不应该也不可能看作是全部内容。 迄今为止的旅游人类学的众多研究中,虽然研究的题材、范围、和对象极为广泛,但就其理论的渊源关系而论,则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以及由根纳普、特纳等人创立的人类学仪式理论以及马康耐的“舞台真实”理论。 二、讲座内容回顾 1.关于人类学 1)概述 孙九霞在讲座的开始先概况的介绍了人类学这一门学科,人类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人类的本质的学科。人类学(anthropology )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 人类学是以人作为直接研究对象,并以其为基础和综合理解为目的的学科。如果把人作为动物的人和文化人来区分的话,那就不可能全面地去理解人。人类学是以综合研究人体和文化(生活状态),阐明人体和文化的关联为目的的。综上所述人类学大致可区分为:主要研究形态、遗传、生理等人体的人体人类学,亦称自然人类学;以风俗、文化史、语言等文化为研究对象的文化人类学,以及专门研究史前时期的人体和文化的史前人类学。 2)内部分野 如上所述,人类学是一个很广泛的学科,广义的人类学由四个组成部分:体质人类学(生物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以及文化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生物人类学):在考古学家与体质人类学家合作下展开对灵长

世界十大著名旅游景点

美国大峡谷是一个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位于西部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总面积2724.7平方公里。由于科罗拉多河穿流其中,故又名科罗拉多大峡谷,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受保护的天然遗产之一。 第2位—澳大利亚的大堡礁—GreatBarrierReef 世界上有一个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它就是有名的大堡礁—GreatBarrierReefo它纵贯蜿蜒于澳洲的东海岸,全长2011公里,最宽处161公里。南端最远离海岸241公里,北端离海岸仅16公里。在落潮时,部分的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岛。 第3位—美国佛罗里达州—Flori—dl 佛罗里达风景最亮丽的棕榈海滩是全球著名的旅游天堂之一,适宜的气候、美丽的海滩、精美的饮食、艺术展览和文艺演出,即使是最挑剔的游客,在棕榈海滩也能满意而归。每年的四月,棕榈海滩的艺术活动是最丰富多彩的,包括各种海滩工艺品展览,其中于4月4日启动的棕榈海滩爵士节以展示美国最杰出的爵士音乐而赢得了艺术爱好者的青睐。 第4位—新西兰的南岛-Soutls—land 新西兰位于南太平洋,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西距澳大利亚1600公里,东邻汤加、斐济国土面积为二十七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900千米,海岸线上有许多美丽的海滩。 第5位—好望角一CapeTown

好望角为太平洋与印度洋冷暖流水的分界,气象万变,景象奇妙,耸立于大海,更有高逾二干尺的达卡马峰,危崖峭壁,卷浪飞溅,令人眼界大开。 第6位—金庙-GoldenTemple 金庙位于印度边境城市阿姆利则。作为锡克教的圣地,阿姆利则意为“花蜜池塘”。金庙由锡克教第5代祖师阿尔琼1589年主持建造,1601年完工,迄今已有400年历史。因该庙门及大小19个圆形寺顶均贴满金箔,在阳光照耀下,分外璀璨夺目,一直以来被锡克人尊称为“上帝之殿”。 第7位—拉斯维加斯-LasVegas 当沿着15号高速公路逐渐接近市区时,任何人的目光都会被那闪耀的霓虹灯及极有特色的豪华观光旅馆所吸引,甚至于在完全脱离日常生活的幻境中迷失自我。这里是全世界的娱乐中心,所有城市的设计都是为了尽情的享乐。 第8位—悉尼—Sydney 作为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悉尼市的最重要的特征可能就是悉尼港——世界上最著名的海港之一了。悉尼港上美丽的悉尼歌剧院和海港大桥更增加了它的知名度,海港有许多小的海湾、海港和海滩,这些都让当地的居民和来自各地的旅游者着迷。 第9位—纽约—NewYork 除了帝国大厦和自由女神像,横跨纽约东河的布鲁克林大桥当数纽约的又一个标志性建筑了。至少在电影和电视画面中,人们对这座以曼哈顿的璀璨灯海为背景的长达487米的悬索桥已经不陌生了。美国著

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调研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 世界旅游业从形成到发展,现在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21世纪将是旅游业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旅游业将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者将达到空前的规模,来自各个国家、各个阶层的旅游者将把他们的足迹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尽管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不同,但就整个国际旅游业来看,将出现下列发展趋势。 (一)旅游业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产业,每年国际旅游业的交易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00年底,国际旅游人次可望达到6.6亿,相当于世界总人口的10%左右。旅游收入将增至5000 亿美元,旅游业将取代石油工业、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汇产业。1992年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根据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及纳税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证明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产业的态势正在形成。因此,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指出: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就业部门,共产生 1.27亿个工作岗位,约占世界劳动力总数的6.7%;旅游业是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其增值额已达到14490亿美元;旅游是各国财政中主要的纳税产业之一,全世界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纳税总额高达3030亿美元。旅游业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仅是产生的产值和提供就业岗位的贡献,它同时还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益。 (二)国际旅游区域的重心将向东转移 欧洲和北美是现代国际旅游业的两大传统市场。在80年代以前,它们几乎垄断了国际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和收入都占世界总数的90%左右。80年代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一批新兴市场的崛起,使国际旅游业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市场份额出现了新的分配组合。尤其是东亚、太平洋地区,近些年来,国际旅游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达到7.5%。预计到2010年国际旅游者人数将达到1,9亿。在迈向21世纪的发展中,欧洲和北美地区国际旅游市场上的份额将呈进一步缩小之势,旅游重心由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的速度将会加快。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去邻国度假者必定会增加,区域性国际旅游将大大发展。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也相应东移,使亚太地区成为未来国际旅游业的“热点”区域。从中国的情况看,1996年至1998年三年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平均每年以11%的幅度增长。1998年旅游入境人数达6347.84万人,显示出非常强劲的增长势头。 (三)国际旅游客源市场趋向分散化 长期以来,国际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在地区结构上一直以西欧、北欧和北美为主。这两个地区作为现代国际旅游的发源地,其出国旅游人数几乎占国际旅游总人数的四分之三左右。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国中,除亚洲的日本、大洋州的澳大利亚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题库一

旅游学概论题库一 一.填空 1.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正式提出了_________的概念 2.从旅游市场是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这个意义上来讲,旅游市场指的是或 _________。 3.旅游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科学范围内的研究对象,对它的研究通常分别在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领域进行。 4.二十世纪40年代以前的欧洲,受到传统的社会科学学术思想的影响,以为旅游学是要探讨和阐明旅游现象的_________ 和_________。 5. _________年,联合国在_________召开国际旅游会议,提出长途旅游者和短途旅游者的概念。 6.关于旅游的艾斯特定义所针对的只是消遣性旅游,而没有把_________纳入进去。这是该定义的不足之处。 二.单选 1.旅游资源的易损性表现在 A.有形旅游资源上 B.无形旅游资源上 C.有形无形旅游资源上 D.有形旅游资源强于无形旅游资源。 2.全面认识影响旅游的主客观要素,对于发展旅游业特别是旅游业的_______工作有一定实际意义。 A.产品定位 B.价格制定 C.市场营销 D.销售渠道 3.我国于1983年加入世界旅游组织,并成为该组织的第106个_______。 A.正式成员 B.附属成员 C.联系会员 D.团体成员 4._________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在目的地的定居和就业。 A.旅游者 B.短程游览者 C.旅游 D.游客 5.“Employment multiplier”指的是________。 A.收入乘数 B.就业乘数 C.产生乘数 D.营业收入乘数 6.马里奥蒂(A.Mariotti)认为,旅游活动是属于__________性质的社会现象。 A.文化 B.综合 C.经济 D.社会 7.在旅游学的重要分支中,应当以__________为研究对象。 A.旅游的经济外壳 B.旅游的现象整体 C.旅游的文化内涵 D.旅游业 8.客人抵达目的地后有关预订房间,租雇车辆,提供翻译导游等服务项目的委托,被称为_________。 A.联程委托 B.单项委托 C.代办业务 D.当地委托 9.直至________年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才成为真正的企业。 A.1978年 B.1984年 C.1954年 D.1989年 10.按七大国际旅游地区划分,在产生客源方面居于第三位的是___________。 A.欧洲 B.非洲 C.美洲 D.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三.多选题 1.下列属于旅游市场划分 中的宏观标准的是()()()() A.世界大区 B.国别 C.旅游访问目的 D.游客性别 E.游客职业

发展中的旅游人类学

2002年9月第13卷第3期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 rnal of Gu ilin In stitu te of Tou ris m Sep.,2002 V o l.13N o.3 [旅游文化研究] 发展中的旅游人类学① 杨春宇,叶 文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关键词]生命礼仪;文化转型;旅游商品化;开发与保护 [摘 要]20世纪70年代,旅游成为当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带来各种社会文化的碰撞和变迁。这一问题引起了人类学家的注意,他们就旅游者及其类别,旅游的目的、动机和方式,旅游给东道国带来的文化影响和社会问题等论题进行研究,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基本理论,形成了人类学独特的基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旅游人类学。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080(2002)0320074205 The D evelop i ng Tour is m An thropology YAN G chun2yu (T ou ris m and Geog rap hy S cience Colleg e of Y unnan N or m a l U n iversity,kunm ing650092) Key words:rites of life;cu ltu ral tan siti on;comm ercializati on of tou ris m;exp lo itati on and p ro tecti on Abstract:Since1970’s,tou ris m has becom e an i m po rtan t p art in m odern p eop le’s life bu t in the m ean ti m e,there have app eared cu ltu ral co llisi on and tran sfo rm ati on th roughou t the w o rld.T he issue arou sed the atten ti on of an th ropo logists w ho have m ade tho rough investi2 gati on on the typ es of tou rists,the ai m,m o tivati on and p attern s of tou ris m,and the cu ltu ral i m p acts and social p rob lem s b rough t fo rth on the ho st coun tries by tou ris m.It ab so rb s m any basic theo ries from o ther cou rses and gradually fo rm it’s un ique theo ry.T hen their findings led to the estab lishm en t of Tou ris m A n th ropo logy,a b ranch of an th ropo logy. 一、旅游人类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旅游人类学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那时的美国旅游业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一样,已经历了一段较长的历史,并以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成为当代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虽然西方社会学家对旅游业的研究已经历了近半个世纪,但人类学家对旅游业的关注却到了70年代才开始。这种对旅游业的突然关注被西方人称之为“如获珍宝”(serendi p itou s)。那么旅游业怎么会引起人类学家们的关注呢?众所周知,人类学家对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感兴趣,这些活动不管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不同民族的不同生活方式,以及用来指称这些方式的社会、文化术语都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人类学家们,如英国功能派大师马林诺夫斯基等,就根据他们在田野调查中所注意到的一切写下了许多专题论文。此外,他们还注意把不同民族的人进行比较。由此可以看出,旅游人类学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带来了各种社会的文化的突然碰撞和变迁,深深引起了人类学家们的注意。他们在研究西方现代社会给第三世界带来冲击的时候,把旅游业的发展也纳入其中。开始的时候,人类学家把旅游者看做是一种征服者、统治者,或是传教者,他们充当了文化传播的媒体,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并把游客看成是引起世界上不发达地区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那时

世界33大著名旅游景点(组图)

第1位—美国大峡谷-TheGrandCanyon 美国大峡谷是一个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位于西部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总面积2724.7平方公里。由于科罗拉多河穿流其中,故又名科罗拉多大峡谷,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受保护的天然遗产之一。

第2位—澳大利亚的大堡礁—GreatBarrierReef 世界上有一个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它就是有名的大堡礁—GreatBarrierReefo它纵贯蜿蜒于澳洲的东海岸,全长2011公里,最宽处161公里。南端最远离海岸241公里,北端离海岸仅16公里。在落潮时,部分的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岛。 第3位—美国佛罗里达州—Flori—dl

佛罗里达风景最亮丽的棕榈海滩是全球著名的旅游天堂之一,适宜的气候、美丽的海滩、精美的饮食、艺术展览和文艺演出,即使是最挑剔的游客,在棕榈海滩也能满意而归。每年的四月,棕榈海滩的艺术活动是最丰富多彩的,包括各种海滩工艺品展览,其中于4月4 日启动的棕榈海滩爵士节以展示美国最杰出的爵士音乐而赢得了艺术爱好者的青睐。 第4位—新西兰的南岛-Soutls—land

新西兰位于南太平洋,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西距澳大利亚1600公里,东邻汤加、斐济国土面积为二十七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900千米,海岸线上有许多美丽的海滩。 第5位—好望角一CapeTown

好望角为太平洋与印度洋冷暖流水的分界,气象万变,景象奇妙,耸立于大海,更有高逾二干尺的达卡马峰,危崖峭壁,卷浪飞溅,令人眼界大开。 第6位—金庙-GoldenTemple

金庙位于印度边境城市阿姆利则。作为锡克教的圣地,阿姆利则意为“花蜜池塘”。金庙由锡克教第5代祖师阿尔琼1589年主持建造,1601年完工,迄今已有400年历史。因该庙门及大小19个圆形寺顶均贴满金箔,在阳光照耀下,分外璀璨夺目,一直以来被锡克人尊称为“上帝之殿”。 第7位—拉斯维加斯-LasVegas

世界十大旅游景点

世界十大旅游景点 1、尼加拉瓜 Ometepe位于离马拉瓜约两小时船程的尼加拉瓜湖,Ometepe被誉为自然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这是一个由双子火山口形成的小岛屿,这两座火山都是活动的。是你过去没有亲眼所见的景点。 2.哥斯达黎加 这里有世界顶级海滩之一,也是深受欢迎的哥斯达黎加的国家公园的所在地。ManualAntonio不会让你失望。越过整个丛林,你会看到三种不同类型的猴子。同时,它也是知名的冲浪去处。这里是你死之前一定要来的景点。 3.马尔代夫

麦兜弟弟最大的梦想就是去马尔代夫,那个水清沙白的小岛国成为多少人梦中的浪漫之地。但马尔代夫的美景全部位于低海拔,全国平均高度仅高出海面1.5米,八成的国土不高于1米。如果联合国对全球暖化下海面上升速度计算准确的话,最快一个世纪这些岛屿将被海水逐一吞噬。 4.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 拉斯维加斯是绝无仅有的一个城市,它是闻名全球的成人游乐场:全天候的刺激赌博,世界级的商店和餐馆,让拉斯维加斯成为了美国最吸引人的观光圣地之一。 5.意大利威尼斯

威尼斯被誉为世界上最浪漫的城市之一。你可以在威尼斯的河巷上泛舟,或者在中世纪的街道上随意漫步。 6.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它是南太平洋最美丽的景点之一。居住在这里的热情人们让巴厘岛是如此的特别。从肉饼饭到火山,再到古朴的巴厘岛村落,巴厘岛一定是你终身难忘的旅程。 7.埃及开罗

要是在一份“必去的旅游景点”名单上没有埃及古老的金字塔,那么这份名单是不完整的。这些金字塔不仅散发着神秘的气质,而且也是真正值得一看的景点,同时,他们还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人造建筑之一。 8.法国巴黎 这里的博物馆,古色古香的露天咖啡馆,埃菲尔铁塔,会让你与这座城市坠入爱河。此外,巴黎也是你与特别的人一道前往的最佳目的地之一。 9.法国普罗旺斯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一、旅游活动 首先,让学生介绍他的或者是他的亲朋好友的旅游经历,再来分析什么是旅游以及对旅游发展的认识。再通过对比介绍旅游的定义、性质、特点以及旅游活动基本要素和种类。 (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二)旅游的概念 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注意旅游与旅行的区别。 (三)旅游活动体系 客源地(旅游输入地区)、交通运输部门、目的地(旅游输出地区) (四)旅游活动基本要素 游客、旅游吸引物(广义和狭义之分)、旅游服务及设施 二、旅游活动的种类 (一)按地理范围划分 1、国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2、国内旅游 注意:国民旅游包括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境内旅游包括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二)按旅游目的划分 1、休闲、娱乐、度假类 2、探亲访友类 3、商务、专业访问类 4、健康医疗类 5、宗教、朝拜类 6、其他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首先,介绍旅游活动的主体包括哪些,然后分析什么是旅游资源(注意与旅游吸引物的区别),旅游资源的分类有哪些,中国旅游资源有何特色。 一、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 注意区分旅行者、游客、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 二、旅游活动的客体 (一)旅游资源及其功能 1、概念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之一。对旅游资源的认识,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而出现和不断深化的。由于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而旅游资源相对于其它单一的传统资源,在内容和构成上都要复杂得多,因此对旅游资源的确切定义,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表述。 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

旅游人类学教程 第六章 旅游中的符号体系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书名:旅游人类学教程 章节:第六章旅游中的符号体系 内容提要: 本章节主要从符号的视角论述了旅游中的符号体系。首先,对符号的定义、功能、理论与核心特征进行引介;随后,着重介绍旅游景物中的符号结构,以及这一结构中作为核心要素的符号信息与实际景物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的转换步骤,进而论述这一转换又如何构建了景物的神圣性与象征性;之后,论述景物的符号叙事;最后,分析旅游消费的符号性实质,及其构成消费中象征性与意指性所必备的条件。 章节结构: 一、符号理论引介 (一)符号理论概述 1.符号的概念 2.符号理论的脉络 3.符号的分类 4.符号的功能 (1)指述功能(2)表现功能(3)传达功能(二)符号的“能指”与“所指” 1.符号意义的构成 2.符号意义的编码 3.符号意义的特点 (三)符号与文化的关系

二、旅游景物的符号学与符号叙事 (一)旅游景物作为符号的社会背景 1.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life-style) 2.现代性催生的“旅游体验”(tourism experience) (二)旅游景物的符号学 1.旅游景物的符号结构 (1)旅游景物的符号构成 (2)作为景物符号核心的景物信息(marker) (3)从景物信息到景物的转换(marker-sight) 2.能作为象征符号的景物 3.神圣景物及其构成 (1)神圣景物(2)神圣景物的形成步骤(三)旅游景物的符号叙事 1.符号叙事 (1)叙事(2)族群符号叙事 2.旅游景物的符号叙事 (1)选材(2)制造(3)使用 (4)保存(或废弃) 三、旅游消费中的符号指喻 (一)消费的符号性指向 (二)旅游消费的符号性指喻 1.旅游的商业活力 (1)新型文化媒介人(new cultural intermediates)

旅游人类学-

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 人类学结课作业 题目:旅游开发与文化变迁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XXXXXXXXXXXXXXX2 学生姓名:XXXXXXXXXXXXXXX

摘要: 国外研究: 1960年起,“旅游影响研究”成为西方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并逐渐形成了旅游经济、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社会文化三个领域的影响研究. 随着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迅猛发展,旅游给目的地社会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 1970 年以来,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开始成为西方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国外关于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影响居民感知与态度以及相应的理论等方面。1中国最早对旅游影响的研究始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至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其表现在目的地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影响的感知研究。 1990 年以后可以看作是一个起步或开创性阶段,它吸引了诸多学者对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地理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文献和成果在这一阶段涌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阶段中国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主要特点、关注重点、未来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但是数量有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 (余秀娟)国外,旅游业出现得更早,相关研究也显得丰富而深入,人类学、社会学、旅游学、民俗学等领域涉及。旅游影响在人类学领域取得了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旅游人类学,并且其最为关注的问题是旅游发展与文化变迁的关系,对此的研究成果也颇丰。正如美国学者葛雷本(H.Graburn)所说:“西方人类学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旅游业的发展在发展中国家的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变迁等层面上。宗晓莲在《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评述》一文中认为,从目的地社会出发进行研究最为常见,而其中以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居多,早期学者们对旅游带来的影响持否定态度,后期研究中发现情况不是那么单一,发展旅游带来的影响利弊皆有,且不能完全归之于旅游开发。关于此,在维莱内.L.史密斯(V.Smith)与1977年编著的《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Hosts and Guests: 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一书中有较多的论述,这本书曾两次被西方学界称为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里程碑,突破了单一角度评价旅游影响视野。在民俗旅游中,关注政府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管理的相关的论述在国外旅游界已经引起普遍注意。美国学者埃文斯.坡洽德(Deirdre Evans Pritchard)在《真实性、旅游、传统和法规----以坡特为例》一文中,通过对美国西墨西哥州最古老的建筑坡特宫殿附近售卖手工艺品的印第安人的遭遇,说明传统的外在要素常常干预其传承过程,公众、法律和文化保护主义者的设想、态度及注意力影响着的珠宝制造和销售,该实例中还涉及政府对传统的干预。本迪克丝(Regina Bendix)的《旅游和文化表演----发明传统为了谁?》一文中,针对前期该领域的研究中对经济动机导致民俗表演的创造,从而影响旅游中民俗真实性的批评。另一个学者苏珊.露丝(Susan D.Russell)考察了菲律宾一个曾经是殖民地的旅游点,指出这个村寨为旅游展演的传统宗教节目、歌舞习俗对强化民族认同身份有重要意义。这些学者拓展了对旅游的研究视野,把民俗旅游问题推向了纵深。 1990 年以后可以看作是一个起步或开创性阶段,它吸引了诸多学者对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地理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文献和成果在这一阶段涌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阶段中国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主要特点、关注重点、未来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但是数量有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 (吴磊漓江流域)民俗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西方学界对于旅游带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研

旅游人类学

1旅游:人们居于不同想法离开居住地前往异地,在此过程中同旅游中介和旅游地所发生的互动关系的总和。 2游客:出于不同想法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前往异文化地区体验不同生活,或参观或访问的群体。 3符号:符号即旅游标示物对游客的意义,作为符号系统,一般的旅游标示物都具有两种基本的指示功能,能指和所指,同时也具备几种基本的指示功能:标志功能、代言功能、宣介功能,通常符号的能值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变化不大,而能指变化却很大。 4通过仪式:“是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的过程,包含分离、过渡、组合三个程序内容,就如从世俗、神圣、世俗的变化。 5旅游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以与旅游相关的文化事项未研究对象,比较偏应用,主要从旅游地的居民和游客之间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研究旅游地的文化现象和演变,以及这种文化现象对旅游地社会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旅游人类学就是从文化和美学角度研究旅游地居民、社会团体、旅游开发者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学科。 6全球化:这一概念,源于对国际关系和现代化的延续,它不只限于政治经济领域,同时社会文化也出现全球化,它体现在任何人、事、物都可以在全球流动,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 7柯思:从旅游经验角度来分析,游客的旅游经验有多种模式和类型,1:来自于游客生活的社会所施于的“推力”而产生的“再生模式”2:由于厌倦、无聊现在的生活而逃离,体验新生活的“转换性模式”3:以体验经历不同文化为目标的“经验性模式”4: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生活模式去进行长期的旅行体验的“实验性模式”5:

以一种“选择性”的精神中心为信念或为之约束的“履约性”的旅行活动的“存在性模式”。 8旅游人类学的基本方法:人类学是一个跨地域、跨文化的学科,人类学研究最关心的是社会群体的文化表现和社会行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为“田野调查法”,人类学田野调查素来以在某一个“异文化“地方长时间生活,参与观察,从事第一手资料收集,重实地调查为原则,他可以让我们去到主、客人的社会,能让我们参与进当地人的生活,去了解当地人的文化风俗习惯等。 9旅游的全球化图景:全球化现象政治经济领域,社会文化也出现空前的”流动“1,”族群图景“的流动,不同民族和人群在全球化背景下大规模移动现象,使生活方式发生史无前例的改变2,”技术图景“的流动,科学技术作为技术性工具和概念在全球化经济和文化活动中成为无以替代的重要角色3,”财金图景“的流动,指资本的全球化流通,经济贸易在全球范围活跃的进行着4”观念图景“的流动社会价值体系和观念形态会借着全球化的流动进行传播和互动,5”媒体图景“的流动,通过报纸、杂志、电视节目、电影等各种方式传播信息是全球化的表现。 10真实性:旅游的真实性大概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和认知:1“客观性真实”指旅游在客观方面的原始性属性,游客的客观经历和游客的认知大致相同,2“建构性真实”经过人为加工而呈现出来的,既包含了旅游行为本身的客观性,也加入了别的因素,如:想象,期待、权力等主观性,使旅游“客体”成为一种“象征性真实”。3”存在性真实“是由旅游者和旅游活动所引起的、所获得的,对于建构性真实的主观体验,这种真实与具体旅游活动中的客观物质无关。 11从旅游人类学角度分析游客:1离开惯常居住地前往异地的人2他们或以休闲、或以积累不同经验、或以体验不同的异文化为目的、想法、观念而外出。3他们将围绕异文化地区展开一系列的娱乐活动。4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或是观望,或是简单参与,或是深入融入体验。5旅游时间或长或短,最后他们会有不同的旅游体验,这就是游客。

世界50大著名旅游景点排行榜

世界50大著名旅游景点排行榜 第1位-美国大峡谷-The Grand Canyon 美国大峡谷是一个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位于西部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总面积2724.7平方公里由于科罗拉多河穿流其中故又名科罗拉多大峡谷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受保护的天然遗产之一 第2位-澳大利亚的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世界上有一个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它就是有名的大堡礁- Great Barrier Reef 它纵贯蜿蜒于澳洲的东海岸,全长2011公里最宽处161公里南端最远离海岸241公里北端离海岸仅16公里在落潮时部分的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

第3位-美国佛罗里达州-Florida 佛罗里达风景最亮丽的棕榈海滩是全球著名的旅游天堂之一适宜的气候美丽的海滩精美的饮食艺术展览和文艺演出即使是最挑剔的游客在棕榈海滩也能满意而归每年的四月棕榈海滩的艺术活动是最丰富多彩的包括各种海滩工艺品展览其中于4月4日启动的棕榈海滩爵士节以展示美国最杰出的爵士音乐而赢得了艺术爱好者

第4位-新西兰的南岛-Sout Island 新西兰位于南太平洋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西距澳大利亚1600公里东邻汤加斐济国土面积为二十七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900千米海岸线上有许多美丽的海滩新西兰主要由南岛和北岛组成库克海峡将两岛分开还有许多较小的岛屿全境多山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50% 南岛西部绵亘着雄伟的南阿尔卑斯山脉库克峰海拔3764米,为全国最高峰无论是茂盛的雨林清澈的湖泊还是绿草茵茵的和山坡水清沙白的海滩无不显示新西兰的 第5位-好望角-Cape Town 到南非游览千万不可错过到非洲尖端好望角参观的机会好望角距离开普敦约六十公里是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汇处其实好望角是一个突出的小山岬过去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