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国内外原料药行业发展现状

G-国内外原料药行业发展现状
G-国内外原料药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新经济视点网 1 https://www.360docs.net/doc/ec16083616.html,

国内外原料药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全球原料药品竞争总体情况

世界上主要有四个原料药生产区域:西欧、北美、日本、中印。过去西欧是原料药的纯出口地区,占总量的50%,北美是原料药的主要进口地区,其生产量仅占总量的18%。日本的原料药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境地。全球化学原料药市场的终端客户如下:

图表 全球原料药品市场的终端客户 终端客户

需求量(金额)年增长率备注

商标名处方药生产商

11% 3%-4% 品种广泛,集中在西欧日本 非处方药(OTC )生产商

22% 5%-6% 需求量较大的少数产品 通用名药品生产商(美

国,西欧,日本)

33.5 8%-10% 品种广泛,主要在美国 其它通用名药品生产商 33.5 >10%

主要是半自产自用,有贸易壁垒的市场 资料来源:北京君略产业研究院

近几年世界原料药的生产中心已转向亚洲,中国和印度原料药生产在迅速崛起,特别是化学中间体产品和活性成分生产的地位不断上升,已成为重要的原料药生产基地。目前印度的布洛芬、卡托普利、新诺明、阿莫西林、环丙沙星、乙胺丁醇、雷尼替丁等品种已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则在青霉素、VC 、非甾体解热镇痛类、糖皮质激素、青蒿素等品种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头抱类也成为中国未来较具竞争的大品种之一。

图表 2010前主要原料药生产国销售额、增速及所占份额变化状况

第二节主要国家与地区竞争现状

一、美国原料药品市场

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原料药采购国,主要需求产品是动物用药和食品添加剂,如:氨基酸、维生素、动物用抗生素。截至目前,中国原料药在美国FDA获得DMF(Ⅱ)文件号213项,涉及产品约150种,DMF文件所有者超过100家。

据统计,到2007年,全球有约820亿美元的专利药品专利到期,其中包括美国默克公司的降胆固醇药舒降之(Zocor)、辉瑞公司的高血压药洛活喜(Norvasc)和抗抑郁药舍曲林(Zoloft)、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糖尿病治疗药Glu-cophage以及雅培制药公司的抗生素Bi鄄axin等30个品种。这些药物市场巨大,用药人数长期保持稳定和上升,其中舒降之年销售额达50亿美元,洛活喜也达40亿美元以上。这些产品专利到期将为其非专利药品带来非常诱人的市场前景。正因如此,美国对原料药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

图表美国进口中国原料药统计表

序号商品名称

1 未混合的维生素C 及其衍生物

2 化学纯糖;糖醚、糖酯及其盐

3 未混合的维生素E 及其衍生物

4 其他磺(酰)胺

5 柠檬酸

6 其他有机化合物

7 其他芳烃卤化衍生物

8 未列名有机硫化合物

9 未列名环酰胺及其衍生物以及它们的盐

资料来源:商务部

中国新经济视点网 2 https://www.360docs.net/doc/ec16083616.html,

图表美国从中国进口化学药的前10家企业

序号企业名称

1 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2 河北冀衡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3 东北制药总厂

4 维生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

5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6 吉林省信鹏贸易实业有限公司

7 河北维尔康制药有限公司

8 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

9 安徽省华安进出口有限公司

10 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资料来源:商务部

图表美国进口中国化学药成交增长最快的商品

序号商品名称

1 硼酸

2 其他水杨酸盐

3 糊精及其他改性淀粉

4 卵磷脂及其他磷氨基类脂

5 布洛芬

6 棕榈酸及其盐和酯、硬脂酸盐和酯

7 氯代乙酸、二氯乙酸或三氯乙酸及其盐和酯

8 生长激素及其衍生物和结构类似物

9 固醇

10 其他青霉素和有其结构的青霉素衍生物

资料来源:商务部

二、欧洲原料药品市场

欧洲医药市场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也是中国、印度等原料药出口大国的主要目标市场。由于来自亚洲的原料药具有很强的价格竞争力,而欧洲本地生产的原料药价格较高,故出于降低成本的考验,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欧洲制剂生产厂商弃用当地原料药而改从亚洲(主要是中、印两国)进口制剂生产所需的原料药。据不完全统计,欧洲所需的庆大霉素、螺旋霉素、青霉素G钾盐、头孢力新和红霉素等常用抗生素原料药大多来自中、印两国。而且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安乃近等常用止痛药亦大多从中、印进口,再加

中国新经济视点网 3 https://www.360docs.net/doc/ec16083616.html,

上其他普药产品,估计欧洲厂商从中、印两国进口的原料药品种有800多种。1994年,上海医药集团的强力霉素成为中国第一个通过了欧盟认证的产品。截至目前,中国通过了欧洲药典委员会CEP/COS的总数为60项,涉及企业 35家,涉及品种50种。实际上,欧洲人目前使用的药品,其原料药约有近半数是“亚洲选手”。

由于大量廉价的亚洲原料药涌进欧洲市场,引起欧洲原料药厂商的严重不满。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因为目前欧盟(已有25国参加)已对所有成员国的原料药及制剂生产厂商实行cGMP管理和DMF备案。欧盟药品委员会定期派员赴生产厂抽查其cGMP执行情况。为符合欧盟的规定,欧洲原料药厂商投入大量资金对生产车间进行GMP改造和操作人员培训。即使是已通过cGMP验收的欧洲原料药生产厂仍不能松懈。在去年欧盟药品委员会的100多次例行抽查中,共查出6个产品不符合cGMP规定而撤销了有关厂商的生产许可证。故所有欧盟原料药厂商无一不是战战兢兢地进行生产,惟恐在下一批例行检查时被查出问题而遭产品封杀和停产。

令欧洲原料药厂商感到愤愤不平的是,亚洲对欧出口原料药虽有DMF档案,但基本上未经欧盟官员查检,而且很多亚洲药厂的原料药并未在合格的GMP车间里生产。如据德国医药商会报告说,2004年该会抽检进口21批亚洲出口的庆大霉素样品,其中17批虽质量合格,但生产商并未说明是否在GMP车间生产,亦无DMF档案。有些欧洲人士推测,来自亚洲的原料药甚至可能是在环境恶劣的场所制造出来的(如印度就有1万多家作坊式小药厂),而且这些完全不符合GMP标准的小作坊生产出来的原料药(如庆大霉素等)极有可能是贴上别人(已符合GMP 标准的正规药厂)的商标,然后堂而皇之地出口至欧洲市场。尽管这些原料药完全符合欧洲药典的质量标准,但因生产商未将车间进行GMP改造,(这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故相应的生产成本较低,生产商因此能以极低的价格向欧洲大量出口其原料药。假如亚洲所有的原料药厂商亦按欧洲GMP标准生产原料药,其成本就不会像今天这么低,对欧洲原料药企业的冲击也就没有这么大了。

实际上,包括葛兰素史克、罗氏、诺华、DSM等一流欧洲制药公司也从亚洲进口部分原料药。但这些大公司非常注意自己的产品名誉,他们在亚洲十分谨慎地挑选合作伙伴,以此确保进口原料药是在符合GMP的车间里生产,并有绝对完整的DMF备案。但欧洲大多数中小制剂厂商在进口原料药时只求产品便宜,并不像大公司那样派员到亚洲考察原料药厂的GMP情况,中小公司只求出口原料药有DMF证书即可(哪怕它们是“借来的”或是贴上别人牌子)。事实上,中国或印度均有数以千计的原料药生产厂,分布在两国广袤的国土上,若要让所有欧洲原料药出口商一一派员来监督出口原料药工厂的GMP执行情况,以及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中国新经济视点网 4 https://www.360docs.net/doc/ec16083616.html,

图表欧洲进口中国原料药前10类商品排行

单位:万美元

商品名称金额

其他未列名抗菌素8817

柠檬酸7767

未混合的维生素C 及其衍生物7047

未列名硫酸盐5295

四环素衍生物及其盐4318

未列名环酰胺及其衍生物以及它们的盐4258

未混合的维生素E 及其衍生物3998

化学纯糖;糖醚、糖酯及其盐3821

其他磺(酰)胺3767

其他未混合的维生素及其衍生物2891

资料来源:商务部

图表欧洲进口中国原料药成交增长最快的商品

序号商品名称

1 异丙基苯

2 丙二醇

3 生长激素及其衍生物和结构类似物

4 4,4’—异亚丙基联苯酚及其盐

5 二乙醇胺及其盐

6 邻甲基苯甲酸

7 阿芬太尼,阿尼利定等以及它们的盐

8 氨基酸衍生物

9 青霉素V

10 哌啶盐

资料来源:商务部

中国新经济视点网 5 https://www.360docs.net/doc/ec16083616.html,

图表欧洲进口中国原料药前10名中国企业排行

序号企业名称

1 东北制药总厂

2 浙江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3 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4 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5 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6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7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8 维生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

9 中化江苏进出口公司

10 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商务部

图表中国出口欧洲原料药增长较快的前10名企业

序号企业名称

1 宁波新世纪进出口有限公司

2 大连天源基化学有限公司

3 北京东方亚科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4 北京科倍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5 嘉兴海发进出口有限公司

6 襄樊市裕昌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7 海门市环宇化工厂

8 江苏开元国际集团畜产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9 宁波绿之健药业有限公司

10 黄山生物化学制药厂

资料来源:商务部

三、日本原料药品市场

作为亚洲第一工业强国,日本的原料药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且高于西欧。

据了解,日本在2000年以前的原料药消耗量大概为10亿美元,产量也大致为10亿美元;除极少数品种外,绝大部分原料药都在日本中国生产。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的原料药基本上保持“自给自足”的模式。

不过,随着近年来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和环保问题的日趋严重,欧美生产厂家纷纷放弃低中国新经济视点网 6 https://www.360docs.net/doc/ec16083616.html,

端原料药的生产转而向中国、印度等进口,或是直接在这些国家开办工厂,将生产线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在产业转移的浪潮之下,受成本因素的制约,日本也开始将眼光转向国外,特别是去年4月份日本《药事法》进行了大幅度修订之后,越来越多的日本制药企业开始向国际市场采购原料药。

因此有专家预测,21世纪,日本或许会继欧美之后成为原料药的主要进口国之一,这对于中国原料药生产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近年来,在日本有着较好销售业绩的药品主要有普伐他汀、法莫替丁、辛伐他汀、伏格列波糖和兰索拉唑等。

而未来5年,一些相继到期的专利药在日本市场也有着相当不错的前景。这些专利药包括今年到期的利培酮、盐酸格拉司琼、西替利嗪、普仑司特;明年到期的有盐酸帕罗西汀、苯磺酸氨氯地平、阿仑磷酸钠;2009年到期的有比卡鲁胺、头孢卡品酯、拉坦前列腺素、雷贝拉唑钠;2011年到期的品种有依达拉奉、盐酸匹格列酮、盐酸奥洛他定;2012年到期的有盐酸多奈哌齐、络沙坦、阿托伐他汀。

同时,近年来日本中国制药行业的并购浪潮也逐渐兴起。先是日本第三大制药企业山之内制药与藤泽药品工业于2005年4月1日合并,并成立新的公司Astellas,同年10月,三共制药也与第一制药完成合并,至此,加上武田药品工业,日本的制药业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日本制药行业的进一步集中,也大大增强了其在世界制药市场上的话语权。以Astellas为例,合并之后其药品销售额将达8000亿日元,在全球市场的排位上升到17位。

所有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日本原料药市场的吸引力。但也有业内人认为,这对于以生产低端原料药见长的中国企业来说,未必能从中得到实际的好处,最关键的还是中国企业要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摆脱以往的“只为他人做嫁衣”的地位。

日本从2005年4月1日起对《药事法》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彻底将药品的生产和销售区分,从而使药品生产外包成为可能。

根据旧《药事法》规定,药品销售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厂才可以从事医药的销售工作,而新《药事法》中则对上述规定予以修正,并同时引进MF注册(即制造贩卖核准申请书)制度。同时,新《药事法》中规定,组织生产的企业可以不在日本中国,这就为外包生产提供了政策依据。

不过,无论是直接进口原料药到日本也好,还是作为委托加工方也好,企业都得通过一道门槛,那就是MF注册。通过了这一注册,就相当于日本政府对外国生产企业的资质得到了官方的认可,而这个花费目前所需不多,大约为7万日元。同时,这种认证也是一劳永逸的,企业只要通过日本政府的MF认证,就可获得一个永久性的认证号码。

据了解,可以在日本进行MF注册的品种包括:原料药、中间体和特殊制剂原料,添加剂(仅限于新产品),专业医疗器具的原料和容器及包装材料等。

据介绍,进行MF注册的好处是可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简化了国外企业进入日本医药市场的审批程序;而且,一旦成功注册了MF,国外的企业便获得通行证,可以不经过日本代理而直接在日本中国找买家;即使在申请注册之初,对日本中国的代理商也无特殊的资质要求;同时,一旦接受代理,日本中国的代理商就必须完成MF注册申请和所有变更申请,

中国新经济视点网 7 https://www.360docs.net/doc/ec16083616.html,

作为外国生产企业的代理,他们也代表海外企业进行与劳动厚生省的一切业务联系。

具体的申请过程是:外国的生产企业通过日本的中国代理商提出申请注册MF,之后日本政

府向该企业发放MF注册证书,但是这是发放MF注册证书并不表示企业已经可以直接在日本中

国销售产品,而仅仅表明日本政府愿意接受国外企业进来。随后,国外企业在日本的代理依据

注册号码来申请销售许可,等到政府方面确认企业有申请销售许可之后才开始MF注册审查,审

查完之后,所有的申请流程才算完成。其中,生产企业是MF证书的持有者,销售企业则是MF

证书在日本中国的激活者,尤其是生产企业在国外的,要由日本中国企业代理。

四、印度原料药品市场

印度是中国抗生素类原料药中间体的第一大采购国。印度是中国抗生素原料药中间体的第

一大采购国,青霉素工业盐、6-APA、硫氰酸红霉素、氯霉素等都有相当的采购量。印度采购

中国抗生素原料药,目的通常为再进一步加工生产下游原料药或制剂。目前,中国和印度已经

成为了世界医药产业做大、做强的贡献者,两国医药领域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图表中国出口印度原料药前10位品种排序

商品名称数量(千克)金额(美元)相对比重

(%)其他青霉素和有其结构的青霉素衍生物6726690 70316153 13.7792 其他未列名抗菌素1785791 24055536 4.7139 红霉素及其衍生物以及它们的盐491514 20213191 3.961 未列名无环单胺及其衍生物以及它们的盐9671438 17847956 3.4975 其他含有一个嘧啶环或哌嗪环的化合物287240 16601086 3.2532 其他氨基萘酚和其他氨基酚及其醚、酯和盐6658456 16324246 3.1989 未列名有机硫化合物6362144 14206089 2.7838

6氨基青霉烷酸(6APA) 644500 12800851 2.5085 其他含有一个喹啉或异喹啉环系的化合813355 11934894 2.3388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3824300 11866193 2.3253

资料来源:商务部

中国新经济视点网 8 https://www.360docs.net/doc/ec16083616.html,

图表中国出口印度原料药前10家企业排序

序号企业名称

1 苏州苏化进出口有限公司

2 中化江苏进出口公司

3 蚌埠八一化工有限公司

4 河南新乡华星药厂

5 中化天津进出口公司

6 浙江桐乡外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 江苏国泰国际集团华泰进出口有限公司

8 湖北楚源进出口有限公司

9 浙江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10 葫芦岛药物化工厂

资料来源:商务部

在未来的几年中,印度原料药的出口预计将出现创纪录的巨大增长。增长的动力主要是来自其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的通用名药品市场的日益扩大。

据预测,印度原料药的出口将从2007年财政年度的37.5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27.5亿美元。另据Crisinfac公司数据:预计出口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是来自于对规范市场的贸易,特别是对创新型公司的出口。

印度医药工业界目前正在开拓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市场,其原料药总产量的大约90%用于销售。在这些市场中,制药公司、监管机构和客户对在药物中使用的原料药、中间体及辅料的质量标准给予了更多关注,给出口到这些地区的印度原料药公司带来了不少机会。

对规范市场的创新公司的原料药出口所占的份额预计将从2007年财政年度的占总出口的7%,增长到2012年财政年度的15%。预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由于印度采取了更有力的专利保护,和外国公司对印度的管理框架和技术能力信任的增加。在2007年财政年度,印度的原料药工业已将其产品的45%出口到规范市场,而其余的54%出口到半规范市场。在该年度41亿美元的生产总量中,出口占37.5亿美元。39%的原料药是在通用名药市场销售的。

预测:到2012年,印度公司将把重点转换到规范市场,近65%将出口到规范市场,而出口到半规范市场的份额将会从目前的54%下降到35%。随着在未来5年中这些国家中大量产品专利保护的到期,规范市场的通用名药市场将会增长,将吸引印度的出口商。

美国和欧盟对印度原料药生产厂家管理批准数量的增加,也显示了印度原料药生产厂家正在把重心从半规范化市场转换到更规范的市场。如阮氏公司、太阳制药公司和Wockhardt 公司这样的领先的印度公司有相当数量的原料药生产,以满足中国和出口的需要。例如:阮

氏公司在2007财政年度40%的销售额来自于原料药业务;而Wockhardt公司收入的19%来自于原料药销售;太阳制药公司在同一时期的收入的18%来自于原料药业务。很明显,印度领先公司的原料药的销售额主要来自于美国、欧洲和印度这样的规范市场。

第三节中国原料药品发展现状

一、中国原料药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可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产量约占全球的1/5以上。近年来原料药行业一直维持了稳步的增长速度,产量年增长率平均在10%以上,已经成为我国医药工业的支柱。可以说,我国原料药的生产品种、生产能力和产量都跻身于世界前列,成为世界医药原料药市场中举足轻重的主要力量。

我国目前医药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共有1016家,其中,大型企业24家、中型企业149家、小型企业843家。大、中、小型企业的工业产值分别占35.14%、33.13%、31.73%,在国际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二、中国原料药行业供应现状

据统计,目前中国可生产原料药1500种,且多个药物品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如青霉素、维生素C等。一批植物药和天然药物如抗感染的黄连素、抗肿瘤的秋水仙碱等,已经在中国大量生产并被广泛应用。抗生素、维生素、激素、解热镇痛药、氨基酸、生物碱等产品在国际医药市场上占有相当的份额和地位。中国生产的青蒿素产品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为防治疟疾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可以生产预防26种病毒、病菌感染的41种疫苗,年产量超过10亿个剂量单位,其中,用于预防乙肝、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常见传染病的疫苗产量达5亿人份。国产疫苗在满足中国居民预防疾病需求的同时,已开始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用于其他国家的疾病预防。在医疗器械方面,中国可生产3000多个品种,其中,数字X光机、磁共振、超声、CT等技术含量高的诊断治疗类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份额。中国医药工业的总产值已由1998年的1371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6679亿元。

三、中国原料药行业经营现状

自2004年起,由于全面实施药品GMP认证,行业优胜劣汰,产业集中度得到了大幅提高,从而提升了中国医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原料药方面,环保成本上升导致原料药生产进入门槛提高;在制剂方面,市场的逐步规范将使小企业经营成本提高,大企业规模优势显现;在医药流通方面,批发环节的低利润

率更使得规模效应难能可贵;在零售环节,具有实力的企业也将展开并购扩张。从整个产业链来看,每个层面都有导致集中度增加的驱动因素,医药行业集中度增加的趋势不可阻挡。

四、中国原料药品发展展望

由于化学药品的特点是品种繁多,更新快,许多药品的经济寿命不足20年,因此,今后新药开发的竞争将更趋剧烈。从合成新化合物寻找新药的命中率极低(约八千分之一),今后将更多地转向以传统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和具有高生理活性的生化物质为起点的新药研究。数十年内生物化学药将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有重大发展。而且,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试剂的不断出现和酶工程的日益发展,将出现一个有机合成与酶催化合成相结合的新技术领域,许多原料药 以至整个制药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将发生重大变化。

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挑战(精)

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挑战 2002-04-22 中医学有5000年历史,曾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巨大贡献。建国以来,我国三代领导人都曾作过重要的指示,1985年6月20日中央再一指示:“中医不能丢,必须保存和发展”,组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管理工作,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 但是,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还比较落后,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上仅占3%的份额,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洋中药却占到97%,几乎垄断了国际中药市场。更有甚者,近年洋中药大举进入中国,抢占国内市场,目前洋中药进口额已超过我国中药出口额。为此,政协委员李连达在去年政协会议上提出0875号提案《关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提案》,就发展我国中医药现代化事业提出了重要的建议。 一、政协0875号提案的主要内容 1.发展创新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

中医学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优秀遗产,伟大宝库,应该努力发掘,认真继承;而另一方面,中医学又是治病救人的应用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部分,因此,需要不断发展、创新,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江主席曾多次指示:“发展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灵魂”,也应该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灵魂。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以发展创新为指导思想,全力推进中医现代化与中药现代化。 2.加大投入,改善基础条件,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基础差,底子薄,经费短缺,设备落后,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医院,处境十分艰难。 据统计,我国卫生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23%,而在这么少的经费分配中,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仅占8.7%(相当国家财政支出的0,2%),却承担着1/3的农村医疗和1/4城市住院病人的医疗任务。一个中医院的经费仅是综合医院的18%。 经费严重不足,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1)国外研制新药投入

余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余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征求意见稿) 贯彻落实国家、浙江省、杭州市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相关精神,按照《“健康余杭2030”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余杭行动计划》等文件部署,进一步加快余杭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完善产业链条和支撑平台,优化生物医药创新创业生态,打造生物医药国际人才集聚区、全国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引领区、省内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化典范区,特编制本行动方案,实施期限为2018-2022年。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按照中央、省关于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部署要求,以余杭区建设“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县域试点示范为契机,把握全球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发展新趋势,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做强核心产业、完善产业生态,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余杭区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成为生物医药国际人才集聚区、全国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引领区、省内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化典范区。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既要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产业促进、制订和落实行业监管和体制改革等政策,营造公平有序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完善产业创新生态,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一批重大创新产品,推进创新产品产业化。加快医药产品管理、质量、标准、注册体系与国际接轨,充分利用国际资源要素,加强产业国际合作。 融合发展,集聚协同。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新技术与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支持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兴业态发展。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企业按照产业链上下游集聚与合作,不断加强产业协同创新能力。 质量为本,绿色发展。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完善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确保产品安全有效。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促进医药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和绿色安全发展。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2年,余杭区围绕生物医药创新研发、评价测试、临床试验、注册评审、生产制造、销售流通基本构建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沿企业“孵化—加速—产业化”形成完整的平台支撑,产业规模、集聚程度、竞争实力显著

2015版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5版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目录 1. 2009-2014年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分析 (1) 1.1.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定义 (1) 1.2.2009-2014年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产值占GDP比重 (1) 1.3.2009-2014年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企业规模分析 (2) 2. 2009-2014年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资产、负债分析 (4) 2.1.2009-2014年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资产分析 (4) 2.1.1. 2009-2014年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流动资产分析 (5) 2.2.2009-2014年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负债分析 (6) 3. 2009-2014年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利润分析 (8) 3.1.2009-2014年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利润总额分析 (8) 3.2.2009-2014年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主营业务利润分析 (9) 4. 2009-2014年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成本分析 (11) 4.1.2014年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总成本构成情况 (11) 4.2.2009-2014年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成本费用分项分析 (12) 4.2.1. 2009-2014年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产品销售成本分析 (12) 4.2.2. 2009-2014年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产品销售成本率分析 (13) 4.2.3. 2009-2014年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产品销售费用分析 (14) 4.2.4. 2009-2014年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产品销售费用率分析 (16) 4.2.5. 2009-2014年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管理费用分析 (17) 4.2.6. 2009-2014年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管理费用率分析 (18)

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现状

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现状 中医药是中国的“国粹”与“瑰宝”,是开发新药的“金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据该组织估计,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的10年内将在世界上全面兴起。2003年,中国中药出口克服困难,8年之后再次突破7亿美元大关,出口总值达7.12亿美元,同比增长6.11%。 亚洲、北美和欧洲是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约占中药出口总值的2/3。这几个市场的中药出口近几年都稳步增长。去年中药对亚洲出口4.8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8.19%,同比增长5.71%;对北美出口1.05亿美元,同比增长3.64%;对欧洲出口9270万美元,同比增长12.58%;对非洲出口1049万美元,同比增长8.16%;对大洋洲出口889万美元,同比增长2.19%;对南美洲的出口975万美元,同比下降了1.72%。目前,全球四个主要中药市场为东南亚及华裔市场、日韩市场、西方市场、非洲及阿拉伯市场。是一个发展中的庞大市场,也是我国中草药、中成药、保健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值得研究和开拓。 一、东南亚及华裔市场 该市场主要包括东南亚诸国及港、澳、台地区,占世界草药市场的26%。 新加坡的中医药有悠久历史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有中医医疗机构30余家,中药店开设的中医诊室有1000余家。该国卫生部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新加坡中医团体协调委员会”,进步加强中医药管理。开设中医学院、中医师注册工作也在进行之中。政府对含汞、铅、砷等重金属的中药或成药则明令严格控制,禁止销售黄连、黄柏、川乌等有毒药品。进口的中药材多数是补药。 马来西亚经营中药的店铺约3000余家,有中医师工会会员800余人,多数开店兼诊病,以祖传药店为多。马来西亚卫生部向来对中医十分关注和支持,但仍未接受中医师的注册,在那里甚至不注册也可行医。政府对药物重金属含量有控制标准,对有毒品及濒危野生动物药品一律禁售。 泰国政府承认了中医药的合法地位,只给考试及格的中医师发临时执照。早在1987

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中医药发展概况 13级通信工程1班 张学文 131406103 一、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二、前言: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医疗实践的结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我国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的健康理念产生,国内市场对中药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竞争力的加强,中药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但在制作工艺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 三、研究方法: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文献结合药店走访 四、研究内容: 1我国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中药发展现状 近百年来,西医西药逐渐主导我国医疗市场,已薪火相传五千年的中医中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资料显示,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仅有27%的百姓生病后愿意看中医—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时至今日,学术界仍有人公然以科学的名义提出“废除中医中药”的观点,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和振兴。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近20年来,我国中药产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年销售额已突破800亿美元。 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理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占全世界人口25.22%的中国,医药产业仅占全球的7%,2003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中成药和饮片)达810.27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6.11%。中医药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难以承受国际竞争的强烈冲击。 另外,由于大宗中药材品种的栽培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对道地药材的研究和开发不充分;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和化肥、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严重,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和品种的混乱,使中药材资源远远没有做到优质供应和可持续利用。 1.2化学成分研究存在的问题 中药多以汤剂形式应用,但是水溶性成分过去很少成为化学研究者的工作对象。迄今,研究者多沿用西方做法,将中药当作一般的植物药进行研究。实际上中药很少单用,多为组方用药,中药的疗效主要是方剂的药效。但中药方剂有效成分( 或活性成分) 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化学家很少涉足,甚至望而生畏。体内环境( 如p H值、肠内菌丛、酶等) 对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成分的影响常被忽视, 故采用常规方法得到的成分很可能只是一般化学成分,或可能只是活性成分的前体药物。多采用西医哲学思想研究中药, 故成效不大,西医多强调对症的、局部的治疗,强调外因的作用,强调单一活性化合物对单一靶点的作用, 希望药到病除、立竿见影,采用的多是攻击性或排除性的方法。而中医则强调治本或者标本兼治,强调对整体的作用, 强调通过中药方剂中多种成分对身体的多向调节作用达到调动机体内因、调整机体平衡、祛病养生的目的。因此, 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时如果选用的是体现西医哲学思想的活性筛选模型, 用作阳性对照的又是那些符合西医对症治疗观点、作用剧烈的西药时, 则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果常常令人感到失望。在研究常用中药,尤其是中药中的上品或其制剂时, 这种情况更为多见。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现状与展望

作者:刘海全,秦佳佳,赵王林,付海燕,杨海韵 【关键词】原发性骨质疏松;中医药;化学药物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和骨折危险频度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系统疾病。由于相应的骨量减少、骨质量的降低及老年人对创伤的易感性等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59.89%,而每年因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者约为9.6%,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1 中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名的认识中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定性、定位较准确的当属“骨痿”。“骨痿”的提法最早见于《内经》,《素问·痿论》中亦有关于“骨痿”的论述。至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骨痿》中进一步指出了“骨痿”与“骨痹”间的差异,认为“骨痹”是“骨痿”的进一步发展,其后张从正则从临床症状角度谈到了两者的不同,他在《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无说》中指出两者应分而论治。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应当属于“骨痿”。 2 中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本病为本虚标实之症,即以肾虚为主,同时伴有脾虚、肝虚、血淤之候的多虚多淤的疾病。《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说:“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不居集》中:“诸般腰痛皆属肾虚,……腰肢痿弱,身体疲倦,脚膝酸软,脉或大或细,痛亦隐隐而不甚,是其候也”均说明肾虚精亏,不能主骨生髓,骨失濡养而致腰脊酸痛,因其为虚痛,故痛势隐隐,绵延不绝;精舍神,精衰则神弱而致神疲乏力;精虚则不能化气,鼓动血脉无力,气血不行,痹阻经络而致腰背疼痛。现代研究亦证实[1],肾虚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为肾精不足,骨髓、脑髓失养,表现在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调控失常,包括下丘脑组织的细胞因子及其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脾胃为后天之本,主四肢肌肉。中气受损,则受纳、运化、输布的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无以充养五脏、运行血气,以致筋骨失养、关节不利、肌肉消瘦、肢体痿弱不用,久痿必致骨无所用,进而导致骨质疏松。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体虚气弱,易受外邪侵袭,导致气机不利,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脉中,使经络不通、气血不畅,故老年人脾肾俱虚的同时,往往伴随血淤的存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除虚为主的病因病机,血淤与淤血也是其重要病因,而淤血更为重要病理[2]。肝虚与骨质疏松症也存在一定的关联。肝藏血,肾藏精。血的生化,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中精气的充盛,亦有赖于血液的滋养。精与血的病变亦常相互影响。如肾精亏损,可导致肝血不足;反之,肝血不足,也能引起肾精亏损,肾亏则髓空,骨骼虚损,而形成骨质疏松症。 3 辨证分型研究中医传统的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辨证系统是中医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中医证型的划分是依据中医理论对疾病的病因、病理、病位及其发展、转归、预后等特点进行分辨和概括的结果。江湧等[3]根据本病临床特征,把原发骨质疏松症按痿、痹、淤痉辨病分类。以无痛为痿,疼痛为痹,外伤为淤,抽搐为痉,再根据病因病机、四诊合参辨证施治。刘庆思[4]根据中医理论及多年积累的临床资料,对原发骨质疏松症的辨证分型归纳总结为4型,即肾阳虚衰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和气滞血淤型。苏培基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肾阳虚、肾阴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血亏虚、淤血阻络6型进行辨证论治[5]。徐祖健等[6]通过临床调查发现,在其临床调查对象中,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肝肾阴虚型占47.25%,肾阴虚型占16.48%,肾阳虚型占10.99%,脾肾阳虚型占9.89 %,脾胃虚弱型占5.49%,其他类型占9.89%。除上述几种辨证分型以外,国内学者根据对骨痿病因病机的认识,对本病尚有其他几种不同的辨证分型。虽然这些辨证分型不尽相同,但其总体均以肾虚为主,并与脾虚、肝虚、血淤相关。 4 辨证论治研究中医药采用整体调整的疗法,多以补肾、健脾、活血为主要治则,辨证加减治疗本病,临床均取得较好的疗效。李茵等[7]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得出,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104首中药复方中,共使用106种药物1 204频次。其中,使用频次在10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区域发展态势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区域发展态势 随着我国将包含生物医药在内的生物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目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发展区域。 1、环渤海区域 北京市是环渤海地区生物医药的研发中心,初步形成以生命所、芯片中心和蛋白质组中心为主体的研发创新体系;天津市以出口为导向,是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制造基地和关键技术的研发转化基地;山东省、河北省是环渤海地区生物医药制造业的重要省份,均具有良好的传统医药产业基础。其中,山东省行业产值、利税多年来位居全国前列。

上海市跨国生物医药企业研发中心密集,融资环境良好,集聚了世界生物医药前十强中大部分企业,已经形成了以中科院药物所、国家基因组南方中心为主的“一所六中心”体系,是长三角地区乃至我国生物医药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江苏省是我国生物医药制造业领域的领军者,2010年产值超过2000亿,位居全国第一。浙江省将生物医药列入大力培育的高科技产业,在部分领域具备国内领先水平。

深圳生物医疗设备、生物制药企业规模全国领先,以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药品制剂出口和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发展较快。随着生物医药产业被列为深圳市“十二五”重点发展的三大新兴产业之一,以及国家级基因库的建设,深圳作为我国南方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城市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了“两中心多区域”的产业布局,聚集了150多家生物企业和一批国家级生物科研机构,形成了从生物技术研究、中试到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条。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大重点发展区域以外,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已经具备较好的生物医

关于原料药市场行业发展前景

关于原料药市场行业发展前景的研究 ------以阿苯达唑为例 上海分公司林楠 本文旨在通过原料药的市场行业背景的研究以及细分市场阿苯达唑药品的市场需求情况的研究,探索在未来企业如何在竞争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主要从行业政策及行业特征方面研究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及竞争模式,从阿苯达唑的特征去研究其产品的生产价值,从需求和行业竞争方面来研究该产品的经营效应。 一、医药行业背景介绍 (一)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和行业规模 1、生命周期 医药行业一直是我国的朝阳产业,由于医药涉及人类健康和发展,医药行业的发展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自我国1978 年改革开放,我国医药行业经过30 多年的发展,虽然已经构建成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和流通网络,但我国是一个制药大国,不属于制药强国,回顾中国医药行业今年的发展情况,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中国大约有5000 多家大大小小的制药企业,制药企业的产值,以每年平均16.6%的速度增长,在我国GDP 所在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原料的生产和出口国之一,整个医药行业呈现比较好的发展态势。 从人口结构上看,中国正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在人口中所占比例将迅速提高。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决定了人均保健支出无论从绝对数字还是从相对比例上来说,与成熟经济体国家相比都有一定差距,但受

制于庞大的人口数量,高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生活方式转变和疾病谱的变化,医疗支出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居民的刚性支出,中国医药市场也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随着我们国家的老龄化加快、城镇化的推进使得人民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加强,加之对于疾病的认识普及促进了我国医药保健产品的需求增加。由于生物技术与医药行业的结合,这一新兴的产业在技术和知识上给予医药行业在医药创新上提供保障,满足社会的需求。因为政府对医药行业的投入不断的增加为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在“十二五”规划甚至到“十三五”规划,医药行业都将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也很明显,医药行业走进了战略机遇期。但国际产业的进入和国际竞争环境的加剧也给医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限制。医药行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2、行业规模 (1)医药行业市场规模近几年来,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生产总产值持续上升,在2005 年到2011 年之问,从总产值3365.85 亿元到14522 亿元,比2005 年增加了4.3 倍,医药行业的发展速度是我国各个产业中较高的。在2008年到2009 年,世界经济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的医药制造业仍然处于较高的发展速度,从这一方面也能看出我国的医药行业具有很好的发展潜能。到2012 年,医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到7881 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20%。2013 年医药行业的销售收入仍然高于全国工业,增加值也高于全国工业,2013 年底,医药行业的营业收入20593 亿元,比去年增长率将近18%。而实现的利润总额为2072 亿元,比去年增长17.76%。同时,医药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成本也有所增加,为14639 亿元,同比增长了18.6%。

美国中医药发展概况

美国中医药发展概况…… (一)中医药发展简史 中医药传入美国的时期,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的中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霍夫施塔特(R. Hofstadter)等所著之“The United States”(《美利坚合众国》一书(1976年Prentice Hall Inc出版)中就指出:公元1603年苏格兰商人在美建立弗吉尼亚(Virginia)公司的三项主要目的中,第一项便是从美国西部寻找道路与中国贸易。从18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茶叶通过英国间接输入美国,但当时只是作为保健饮料用。公元1784年,中国药材肉桂、桂皮、茶叶等已经通过中美贸易开始直接运抵美国。 19世纪初叶,欧洲医学家应用针灸术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并出版了一些有关著作。随后中国的针灸术也通过欧洲的医学文献传入美国。公元1820年后,美国医学杂志开始选载欧洲应用针刺术的经验和学术报告记录,引起了美国医学界的兴趣。公元1825年著名化学家、医生Franklin B Bache从法文翻译出版了Morand 的《针刺术研究报告》一书,并在临床上试用于治疗。然而针刺术在19世纪对美国医学界并无多少影响。 中医药作为一门学科,比较系统地传入美国,是从19世纪40年代末开始,随着大批华人的移居而出现的。公无1848年1月美国西部发现黄金后,赴美华人逐渐增多。其中有不少中医药从业者。在早期抵美的中医药人员中,有姓氏可查的名医如广东顺德县籍的黎普泰,以其医术精湛而名噪一时,每日门诊量数以百计,以及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费度尔镇有亲自经营“陈记生草药店”的余风庄。此外还有公元1866年在美国爱达荷州波义西市行医并取得“合格药师”证书的卓亚方。公元1887年随父到俄勒冈州的约翰德市购买下金华春草药店经营中药,并有“神医”之誉的伍于念等。在旧金山等华人集居地区,未出现较现代化的西医西药以前,用中草药治病也非常普遍。 由于中医在美一直未取得合法地位,加上近代西方现代医学发展,各国传统医学出现低谷趋势,美国出现对中医的排斥态度,中医被美国人视为“巫医”不科学而遭到否定。故中医药虽然传入美国已有100多年历史,但并没有真正被美国公众所接受,长期以来中医药的使用者,几乎只限于旅美的华人。 真正改变中医药在美国的处境,并使之得到发展,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以后,中美关系恢复正常化,在美国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尼克松的随行私人医生塔卡(Walter R. Thach),在华时参观了针麻手术,一名美国记者还亲身体验了针刺感受。塔卡回国后介绍他的见闻,他说:“我看到的东西很少,但已足够使我相信其中有重要的东西存在,这是我们应当重视的,并在临床上应用它。”此后美国一些著名医学刊物和其他报刊上经常登有介绍中医、针灸的文章和报道。1972年6月闷热的一天,法院执行官的车停在美国曼哈顿东郊的一座褐色沙石建筑的前面,他们是来给纽约市针灸中心的非法行医者下传标的。当天在中心执业的6名针灸师之一的大卫.洪说:“一名护士引我从后门溜了出去。我到一楼时,发现那里有很多人,前门已经被封销了。”那时美国很多官员和医生视针灸为巫术,只有为数不多的针灸师蛰伏于唐人街。如今全美的针灸师已经超过一万人,每年

2013-2018年中国硫辛酸原料药行业发

2013-2018年中国硫辛酸原料药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研究报告 [xx]: 《2013-2018年中国硫辛酸原料药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研究报告》立足于我国硫辛酸原料药行业现状,从硫辛酸原料药行业的发展环境、进出口状况、竞争格局、行业内主要企业发展情况以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等多方面深度剖析,全面展示硫辛酸原料药行业现状,揭示硫辛酸原料药的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同时对我国硫辛酸原料药行业重点企业的发展情况、财务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剖析了我国硫辛酸原料药市场各细分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行业发展策略。 中金企信在此基础上针对投资者需求进行了行业投资风险分析和大量的市场调查,详尽的描述了硫辛酸原料药行业的市场风险,投资风险,政策风险,以及竞争风险,为企业及投资者深入了解硫辛酸原料药行业的发展动态和企业定位提供帮助。 [报告目录]: 第一章硫辛酸原料药产业概述 第一节硫辛酸原料药业的概念界定 一、硫辛酸原料药业的定义 二、硫辛酸原料药业的基本特征 三、硫辛酸原料药业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 四、硫辛酸原料药与传统制造业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硫辛酸原料药业的分类简述 第二章xx硫辛酸原料药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第一节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监管部门 二、行业监管体制 第二节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与行业的相关性分析 二、国际宏观经济走势分析 三、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特点 第三节行业贸易环境分析 一、行业贸易环境发展现状 二、行业贸易环境发展趋势 三、行业贸易环境风险预警 第四节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一、行业技术水平分析 二、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三、行业最新技术动态分析 第三章2012年中国硫辛酸原料药行业整体运行形势透析第一节2012年中国硫辛酸原料药行业运行总况 一、中国硫辛酸原料药行业已步入最佳变革期 二、中央经济会议对硫辛酸原料药行业的影响 三、中国硫辛酸原料药行业已经到“拐点”的因素剖析 四、xx硫辛酸原料药业发展的产业化道路 五、xx硫辛酸原料药产品设计的流行趋势

中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医药工业是世界公认的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的年均增长率,是世界贸易中增长最快的五类产品之一。 在全球性回归大自然的今天,纯天然药物(民族民间药和中药属天然药物类)是继化学药物、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类药品之后,最具发展前景的药物。天然药物因无明显毒副作用,在治疗局部疾病的同时,能明显地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给药途径方便等优势,广泛地受到世界不同肤色人们的青睐。 中药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其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多年来,中药都以其产量多、分布广、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占据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半壁江山,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对中药产业的重视程度不足,中药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也不健全,导致中药产业发展缓慢。 近年来,我国的中药产业在充满挑战与威胁的世界环境中渐渐迎来了希望的曙光。2006年,国家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我国要在中药产业中重点开展理论创新和研究;2007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出台新医改政策;随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与甲型H1N1在世界范围内爆发都将给我国的中药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我国中药行业的历史发展状况 国内市场状况 我国的中医药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国内早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成熟的民族医药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发展迅速,产值年均递增166%,远高于GDP增速,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而中药在医药

行业中增长又最为强劲,仅2005年国内中药企业达1000多家,可生产中成药4000余种,产量也由1998年的3428万吨增长到的6O。29万吨,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销售占国内医药市场份额的三成以上。 中药产业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扩张中。2003年,中药工业实现总产值800亿元,继续保持了持续扩张的发展势头。2004年,中药行业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依然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与2003年比较,2004年医药制造业总体和化学药的增长步伐都明显回落,而中药行业则与上期基本持平,利润增速还有所提升,行业的经营稳定性相对突出。1997到2004年,中药工业总产值增长3倍多,占整个医药工业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97年的%增长到2004年的%。由于支持中药行业长期发展的因素,如人口增长、老龄化、城镇化等持续存在,可以预计中药行业的这种稳定增长态势仍将持续。 国际市场状况 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逐渐强化,我国中药的出口额在1995年达到创纪录的亿美元之后,曾持续走低,连年大幅度滑坡,落后于我国外贸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2002年之后这种势头有所好转,出口额开始回升,2003年,则取得稳定增长,于8年后再次突破7亿美元,2008年更是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可以说国产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大大增强,正处于上升阶段。中药出口从1950年到2007年的近60年间,出口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950-1979年处于发展初期,1979-1999处于平稳增长期,1999-2007处于高速增长期。1950-1969年出口额仅在5000万美元以下,从1974年开始出口过1亿美元,1994年开始中药出口突破5亿美元,2006年开始中药出口突破10亿美元大关,从1999年到2008年这8年中,中药出口翻了一翻。可以说中药出口的历史是从无到有,从平凡到辉煌。?

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3-2015) 为贯彻落实“创新强市”战略部署,积极开展重点优势产业调研,研究探索创新发展的路线图,加快推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在《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扶持一批共性技术、产业链整合、协同攻关、重大技改等项目,特制定本行动计划。计划期限为三年(2013-2015年)。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集聚化、市场化、国际化为导向,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提升发展质量为核心,积极构建国内领先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加快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产品,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构建发展速度快、质量效益好、带动效应强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把杭州建设成为浙江省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化核心区,国内领先、面向国际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企联动。把政府的产业引导作用与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政府宏观管理职能,创新政府管

理服务模式,在整合资源要素、促进产学研合作、优化市场环境、促进应用推广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充分激励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坚持高端引领。着眼于促进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及科教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关键技术、重大产品和知识服务,加快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拓展,提升产业发展素质,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坚持仿创结合。把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作为产业发展的中心环节,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实施对到期专利药物的“抢仿”策略,在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 坚持开放带动。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重点加强与国内外生物医药优秀企业、研发机构和创新团队的合作交流,集聚高层次人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高端要素资源,利用全球化机遇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 坚持集群建设。立足重点领域,积极延展优势产业链,整体规划产业布局重点区块,引导企业和项目集聚发展。强化集聚区块研发、培训、融资等服务功能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建立起特色鲜明、技术先进、产业链完整的现

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概况

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概况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田理 摘要:中医药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对于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人来说,中医药只被看作是外来的医药,被视为是补充与替代医学的一部分。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中医药在美国发展的概况:(1)美国补充替代医学的概念内容、应用发展现状与原因及补充与替代医学中心(NCCAM);(2)美国中医药的现状:美国中医药的基本情况、发展简史、基本现状,中医教育与中医执照考试,中医药管理、各州对法律地位的认可情况、联邦政府对与中医药相关的主要法规、与中医药产品有关的FDA监管产品类别、从业资格认定管理,中医药发展的主要问题;(3)美国中医药研究概况:补充与替代医学研究的特点、涉及的疾病、研究的重点、科研资源情况、科研管理特点及中医药研究的重视程度,在中医药相关领域如中药、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针灸的研究情况;(4)对中美中医药合作的思考和建议。通过推进中美中医药合作,将有助于对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临床疗效等方面的更科学认识,这对推动中医药自身发展和促进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医药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对于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人来说,西医才是他们一开始就接触到的传统医药。在美国,中医药只被看作是外来的医药,被视为是补充与替代医学的一部分。 1. 美国的补充替代医学 1.1 概念 补充替代医学(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M),指独立于西医之外的多种保健、治疗体系或方法的统称。补充与替代医学是个相对概念,是为区别于传统西医而人为定义的。 1.2 内容 在美国,补充与替代医学涵盖的内容主要包括:(1)独立的替代医学系统,如顺势医学、中医学、印度医学等;(2)精神和意念疗法,如打坐、祈祷、音乐疗法等;(3)具有生物学基础的疗法,如营养补充剂、草药、维生素等;(4)机体调整疗法,如脊柱调整疗法、骨骼调整疗法、按摩疗法等;(5)能量疗法,如气功、触摸疗法、电磁疗法等。 1.3 发展现状 1.3.1 应用现状 目前,在美国接受补充与替代医学治疗的人群正逐年迅速增加,许多医师和医院都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特别是慢性病、疑难病患者,在传统西医无法治愈的情况下,都希望寻求补充与替代医学以缓解或治疗疾患。 据有关调查显示,美国有63%的癌症患者、24%的背痛患者、45%的艾滋病患者曾接受过补充与替代医学方法治疗;哈佛医学院替代医学中心的调查也显示,美国人每年用在替代医学中的花费从1990年至1997年增长了45.2%,即1997年增为212亿美元,成年人1年中至少用过16种替代疗法治以者从1991年的33.8%增至1997年的42.1%。 1.3.2 发展原因 美国政府正在对医疗保健政策进行改革以减少国家经费开支,这给替代医学提供了发展空间。另外,替代医学得以发展与下列因素有关:(1)西医治疗费用昂贵,全美医疗费支出从1965年的410亿美元猛增到1975年的1300亿美元,到2000年则增长到12000亿美元;(2)西医对许多疑难病症无能为力,尽管补充与替代医学方法也不一定能治愈某些疑难、慢性、晚期疾病,但却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3)西药存在安全问题,

抗生素原料药市场分析(5).doc

抗生素原料药市场分析 原料药贸易占抗生素贸易相当大的一部分,近年来由于供过于求使它的价格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是中国和印度分别出现大量发酵产品和半合成产品制造商,再加上欧洲生产商采用最新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价格更具竞争性。但这并不是意味着需求在下降,事实上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的需求在持续增加。 据有关机构的统计,从1995年至今超过100种发酵和合成抗生素价格的记录表明,只有5种2000年的价格与1995年相比相同或稍高,即罗红霉素、多柔比星、美他环素(metacycline)、制霉菌素(nystatin)和短杆菌素(tyrothrothricin)。超过90种比1995年降低了1/3~5倍。 价格下降除供求关系外,还有技术(包括起始原料来源及价格,如头孢克洛起始原料用青霉素V还是青霉素G)、定价政策、通用名药竞争(如头孢克洛在美国市场专利期满时的价格约为2500美元/公斤,而当允许通用名药竞争时,自由市场的价格下降到1000美元/公斤)和社会经济状况(如在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中韩国制药公司以低价清理库存)等因素的影响。但能保证企业在多变的环境中生存的一个因素是先进的技术,另一个则是创新的销售方法和灵活的财政战略。 一、青霉素 1.世界状况 世界范围内,1997年青霉素原料产量达3.7万吨,其中包括青霉素G2.4万吨和青霉素V1.3万吨。目前世界青霉素年需求量为3.8万吨,但直接作为注射剂使用的青霉素G和作为口服剂使用的青霉素V仅占全部青霉素产品的20%,除了另外3%~5%作为兽药或饲料添加剂使用外,大部分青霉素是作为制备6-氨基青霉素烷、7-氨基脱乙酰氧基头孢烯酸或氯亚甲基头孢烯母核的原料,通过这些母

肝素钠市场分析

肝素市场分析 2010年我国肝素及其盐的出口沿袭了2009年的强劲增长势头,再度走出火爆行情,出口量价同创历史新高:出口量为114.4吨,同比增长2.42%;出口金额达11.92亿美元,同比增长71.68%;出口平均价格10475.11美元/公斤,同比增长67.63%。肝素及其盐出口额已超过VC,跃居为我国第一大西药重点出口商品。 2010年,我国肝素及其盐共出口到5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集中度很高,前五大出口市场为法国、美国、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所占出口比重累计高达86.32%。不同市场出口情况差异较大,如对法出口量价同比大幅增长,因为赛诺菲-安万特继续加大了采购订单;但是对美国、意大利的出口量同比则明显萎缩,可能是由于肝素价格过高,影响了客户采购积极性。 肝素作为抗凝血剂,于1935年正式应用于临床治疗,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至今,它仍是世界上最有效和临床用量最大的抗凝血药物,已被收入世界各主要国家《药典》。 肝素首先从新鲜的健康生猪的小肠粘膜中提取并制成肝素粗品,肝素粗品中含有病毒及蛋白质,不能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需进一步提纯以制成肝素原料药,通常以钠盐或钙盐的形式存在,称为肝素钠(Heparin Sodium)或肝素钙,在使用中尤以肝素钠为主。肝素原料药主要的质量指标为效价,含义为每毫克(mg)肝素原料药含有的肝素活性单位(IU)。肝素原料药每毫克含有的活性单位(IU)越多,表示其品质越好、抗凝血的生物活性越强。各国《药典》均对肝素原料药规定了最低效价标准,以规范和控制肝素原料药的质量。一般而言,肝素原料药的效价为150-200IU/mg。

肝素原料药可直接被用于制成标准肝素制剂,或进一步加工制成低分子肝素原料药,再制成低分子肝素制剂。标准肝素制剂和低分子肝素制剂可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肝素类产品主要包括:肝素粗品、肝素原料药、标准肝素制剂、低分子肝素原料药以及低分子肝素制剂。其中肝素粗品是肝素原料药的原料,肝素原料药是标准肝素制剂和低分子肝素原料药的原料,低分子肝素原料药是低分子肝素制剂的原料。

中国制药产业发展与现状

根据上述数据可知,全球制药市场销售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中国制药产业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全球制药产业良好稳步发展的态势,推进中国制药产业的飞速发展,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另外,经联合国调查预计,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到2050年,全世界老龄人口将从6. 24亿攀升到19. 96亿。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统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 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 71%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 5倍。这样一来,对药品的市场需求将会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而研究中国制药产业的国际化成长战略,对中国制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对制药产业的研究处于局部讨论阶段,没有对此进行系统的深入探讨。现有的研究基本集中于制药产业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市场准入等领域,对影响制药产业国际化成长的其他重要因素研究涉及不多。 (2)目前,对中国制药产业研究几乎都集中在个案研究和产业动态分析上。对制药产业的研究一般都只从某一子行业入手,比如说中药行业、生物制药业等。缺少对于制药产业整体的分析研究,描述性的研究居多,基础理论的极为少见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制药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技术产业,制药业具有高投入、高附加值和高风险性的产业特征。世界人口快速

增长,人口老龄化趋势增强,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医疗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制药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从世界范围来看,制药产业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国家,比如美、欧、英、法、德、日等;第二层次是具有很强仿制能力的国家,包括中国、巴西、印度、韩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第三层次是化学制药能力不强、以制剂为主,即把化学原料药做成片剂和注射剂的国家,比如东南亚的泰国、新加坡等;第四层次的国家没有什么自主生产能力,完全依赖进口,如部分非洲国家。 我国当前大致位于第二层次的前沿,属于以仿制药为主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药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国内医药经济年均增长18%左右,成为国内高速增长的行业,也高于世界发达国家中主要制药国家的发展速度。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制药产业的增长速度更是高达20%左右。 我国制药产业产品结构分析 从产品性质角度,药品包括西药及中药两大类别。其中,西药包括化学原料药、西成药、生化药;中药则包括中成药、中药材及饮片、植物提取物、中药保健品。

杭州余杭经济开发区:做全国一流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杭州余杭经济开发区—— 做全国一流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生物医药产业,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余杭经济开发区把生物医药产业做为重点培植的主导产业之一,不断强化政策,打造优质投资环境,吸引了生物医药产业多家全球500强企业聚集,构筑起了浙江省北端最耀眼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地。 杭州余杭经济开发区设立于1993年,位于长江三角洲圆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人文底蕴深厚、产业经济发达,是杭州经济圈接轨大上海的桥头堡。经过19年的发展,余杭经济开发区已发展成为以生物医药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电器产业、绿色产业和纺织服装业为支柱产业的一流开发区。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贝达药业国家一类新药“凯美纳”投产上市,成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靶向抗肿瘤药,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瑞士诺华制药和浙江天元药业并购合资后,将建设具有国内领导地位、符合国际标准、面向亚太地区的世界性疫苗制造企业;民生药业入围“2009年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并成功与法国赛诺菲合作,这些都为余杭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后发优势,一个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开始在余杭经济开发区初露峥嵘。

如今,凭借余杭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和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余杭经济开发区俨然成为世界500强眼中的投资热土,生物医药巨头——法国赛诺菲、瑞士诺华、美国礼来等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密集投资,让古老而又年轻的余杭经济开发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堂门户、投资热土”。 产业集聚的新高地 生物医药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也是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导向。余杭经济开发区乘国家战略性布局新兴产业东风,依托目前的生物医药业集群基础,于2009年获得“杭州生物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余杭)拓展区”称号,今年,余杭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基地又被明确为“浙江省外商投资新兴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承担起发展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的重任。 一个地区能否成为产业聚集的洼地,从根本上看,取决于该地区的产业环境。随着法国赛诺菲、瑞士诺华、美国礼来等世界知名生物医药企业相继入驻,为余杭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添加了强有力的牵引力。 作为全省惟一一个“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余杭)示范基地”,承载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为此,余杭经济开发区极力搭建好生物医药发展平台。余杭经济开发区通过政策、技术、资金等多种形式的扶持政策,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在200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