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格式塔组织原则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格式塔组织原则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格式塔组织原则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

格式塔组织原则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情志,即现在所说的心理学,

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

“格式塔组织原则”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格式塔组织原则

一译“完形组织原则”。

指个体知觉对直接经验的刺激情境均有组织为完形的心理倾向。

从刺激情境中分离出单元的组织原则主要有:(1)相等原则(law of equality),含相似和类似原则。

意为凡相等、相似或类似的部分,知觉均倾向于组成单元而与不相等或不相似的部分彼此分离。

(2)接近原则(law of proximity),意为凡空间或时间距离较邻近的部分,知觉均倾向于组成单元而与距离较远的部分彼此分离。

如将空间距离邻近的两线,或邻近的“嘀嘀——嘀嘀”的声音时距组成一个整体。

从完好结局的角度论,有两条组织原则:(1)连续原则(law of continuity),意为凡彼此具有连续趋势的部分或成分,即使其间未连续,知觉亦倾向于组成完好的整体。

如一条水平线,即使非实线,而只在线上出现很多连续的点,仍被知觉成一条完好的横线。

(2)闭合原则(law of closure),意为若某一部分为一共同

的界线所包围,并具有聚合成形的特征时,即使其间留有尚未封闭的断缺处,仍被知觉倾向于组成完好的整体。

这些原则适用于空间、时间和运动关系,以及知觉和其他心理现象。

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Gestalt)是一个德语词,原意是外形、形状、或者配置。 在心理学里用这个词表示的意思是,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而感知到的一组感觉,通过格式塔,思维对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分辨结构或归纳意义。 例如,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个圆圈时,它看起来总是圆的,对思维结果而言,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那确实是一个圆而不是椭圆。但是,在一个镜头上它有时却是椭圆形的,例如用相机从不同的角度给这个圆拍照,在图片上能明确显示出:从不同的角度上观察这个圆得到的却是些不同形状的椭圆形,虽然事实上它是一个圆。这就是说,思维使我们看到了本质。 同样地,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一张桌子时,视网膜上的图像也会改变,可是,我们在内心里体会到的、看见过的那张桌子的经验却不会改变。 应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可以很好地解释其中的原由:这是因为思维在解释感觉时会按自己知道的目标的样子去描述。也就是说,思维能去除掉多种复杂性的干扰而抓住最简单和本质的东西,这就是思维的力量,或者说是认识模式的力量。人类在认知上的这种特点,使思维不至于迷失在复杂的细节之中,而能掌握内在的结构。具体到上述圆圈的例子来说,就是使我们不会因为所处的角度的不同而把一个圆当成一个椭圆。这是认识模式最为重要的一个作用。 在格式塔心理学的上百条已被明确的原理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

理,叫求简律。正如同自然法则会使一个肥皂泡以最简单的可能形状存在一样,思维也倾向于在复杂的表象中看见整体的最简单、最本质的结构。在……思维中培养这种最重要的系统性思考能力,就是要能在复杂的……(现象)……中,看出一再重复发生,并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结构形态来。 人类的思维过程是一个试图揭示被认识事物的系统性整体的复杂过程,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任何一个复杂的系统都是由各种要素及其关系组成的整体。思维通过自组织的过程,对进入头脑的各种信息进行深入的加工,在此过程中将启用一系列智力操作。通常的那些基本的智力操作包括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此外还有比较、分类等。思维通过自组织的过程抓住复杂事物内在的本质结构,并以这种结构化的认识模式拓展自己的认识空间。 例如,当我们刚认识一个陌生人的时候,会感知到很多有关其特征的信息,例如圆形脸、双眼皮、高鼻梁等等。下次看到他的时候,他的容貌可能发生了部分的改变,但我们可以凭着一些主要特征来认出他是同一个人,这就是因为思维把握住了那些最为本质的东西──某种本质的固有结构。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原子心理学相对立。 格式塔心理学采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主张心理学研究现象

格式塔心理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 发布日期:2008-02-12 14:22 共226人浏览 1912年,M.魏特曼发表了论文《似动的实验研究》,标志着一学派的兴起。 理论上的一些先行者: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哲学思想:知觉不是一种被动的印象和感觉因素的结合,而是这些元素主动地组织成完整的经验和结合起来的经验。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物理学家马赫(《感觉的分析》1885):空间模式(如几何图形)和时间模式(如曲调)的感觉与元素无关。即使观察者注视客体的空间方位可能变化,但是它对客体的视觉或听知觉是不变的。例如,无论从哪一边或从顶上,或从一角去看,在我们的知觉中,一张桌子仍然是一张桌子。同样一系列的声音,比如一支曲调,即使可能改变速度,但在我们的知觉仍然是同一支曲调。(我认为,即使音阶改变,或有错音,也不影响人们对这支曲调的知觉。) 厄棱费尔:有些经验的质不能用传统的各种感觉的结合起来解释,这些质叫格式塔质,或形质。知觉是以个体感觉之外的某些东西为基础的。一支曲调是一个形质,不依赖于组成它的那些特殊感觉。 时代精神: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9世纪最后几十年,由于物理学承认和接受力场的概念,它已经越来越少地运用原子主义的概念了。比如磁力,光、电。这些力场被认为既具有空间的广延性,也具有完型或模型。它们被看作是新的结构实体,而不是个别元素或者微粒的作用总和。 魏特曼的似动实验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以考夫卡、苛勒做被试,魏特曼使用速示器,通过两条细缝投射出两条光线,一条垂直,另一条和垂直线成20或30度角。如果先通过一条细缝显示出光线,然后显示另一条光线,在两条光线之间有一较长的时间间隔(超过200毫秒),那么被试者就看到两条相继出现的光线。如果两条光线之间的时间间隔短,被试者就看到两条连续的光线。可是,在两条光线之间有一最适宜的时间间隔(约60毫秒),被试者看到光线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而且又移动回去。这就是整体不仅是部分的总和的一个明显例子。

格式塔组织原则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中南大学 视觉语言研究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格式塔组织原则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学生姓名刘伟 指导老师孙湘明 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 专业学号设计艺术学101311009 完成时间2011年6月

目录 摘要……………………………………………………………………………………………….II 1.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2.格式塔组织原则与标志设计 (1) 2.1格式塔组织原则 (1) 2.2标志设计 (2) 2.3艺术心理学理论 (2) 3.标志设计中的组织原则 (2) 3. 1 整体性 (2) 3. 1. 1边界线的处理 (3) 3. 1. 2图底关系的处理 (3) 3. 2简洁性 (4) 3. 2. 1 相似、接近、连续原则 (4) 3. 2. 2 对称与均衡原则 (4) 3. 2. 3 闭合原则 (4) 3. 3 醒目性 (5) 3. 3. 1 共生原则 (5) 3. 3. 2 对比原则 (7) 3. 3. 3 分离原则 (6) 4.标志设计中运用格式塔原理注意事项 (6) 5.总结 (7) 参考文献 (7)

摘要 标志作为一种传达信息的符号,要易被人识别和理解,其设计就要符合人们接受信息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此,知觉格式塔组织原则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是否恰当,是决定一个标志设计成功与否的因素之一。本文从标志设计的整体性,简洁性,醒目性三个方面论述了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作为设计师,只有擅长利用这些原则,才能使设计更好地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关键词:标志;符号;组织原则;标志图形

格式塔原则对寻路设计的作用及寻路步骤分析

万方数据

——1设计研究REsEARcHEsINDEslGN 1实验三地图(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扶梯.阿拉伯数字表示电梯,绿色方块表示出发点.黄色方块表示目的地2双号组路径选择柱状图 3单号组路径选择柱状图4总路径选择柱状图5决策明确情况柱状图 型空间时的认知状况。面对新的格式塔型空间,人们头脑中与之对应的信息是整体性高的“结构性知识”,使用者所要做的仅仅是一次提取资料的过程——就好像查找出书架上的书本;或者是一次提取资料并进行补充和改进的过程——就好像找出书本后再进行一些修正。因此,形成格式塔型空间的认知过程所要处理的信息量就小得多,也容易得多。相对而言,形成非格式塔型空间的认知过程,就好像重新去写一本书,其信息的组织过程要琐碎的多,因此也更为困难。 何况要解决寻路问题,并不需要形成完整的空间认知,只要能够辨识空间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就足以解决问题。使用者不需要清楚的记住该空间的每个细节,只需要再次看到这个空间时能够辨识,并正确决策就可以完成寻路。由于格式塔型信息所对应的结构性知识已被提炼和概括——这一过程就好似将繁琐的细节略去,仅留下简单的数学公式,因此,人们对这类信息的获取和储备过程都会得到简化;并且,这类整理后的信息也具有更广阔的适用范围, 建筑学报20025^RcMTEc"MLJouR ̄^L能够更方便的形成有用的生活经验,积极 作用于今后的寻路过程。 格式塔型空间有利于人们形成结构性 知识,更容易形成空间认知,也为寻路问题 的良好解决打下了基础。设计师要设计认 知良好的空间,也可以从“完形”角度出发 解决问题:设计过程的“完形”是指赋予空 间以规律化的组织原则,而设计结果的“完 形”是指赋予空间以规律化的形式。 2寻路行为步骤的分析 基于理论分析,我们找出了易于形成 认知的空间类型;从实际角度出发,我们还 需分析人们在真实环境中的寻路步骤,从 中了解人们寻路行为的规律,从而进一步 指导设计过程。 2.1三个现场实验中被试寻路策略之规律 研究 首先,我们用3个现场实验发掘人们在 日常寻路过程中行为模式的一些规律性。2) 实验一,实验地点:上海市浦东正大广 场(为室内建筑);实验要求:从正入口出 发,寻找必胜客餐厅。限制条件:不能够询 90 问他人,不能够乘垂直电梯。在8名被试完 成寻路任务后,我们对其进行了问卷及口 头调查,结果发现,所有的被试都在明确寻 路目标点之后,首先将必胜客餐厅归类于 饮食区域,然后将寻路任务划分为先找到 饮食区,再找到必胜客两个基本步骤。8名 被试,无一例外。 实验二,实验地点:上海火车站南广场 (该广场是室外广场);实验要求:从南广场 区域边沿的公交车站出发,寻找轨道交通3 号线的售票点,限制条件:不能够询问他 人。在寻路任务完成后,我们同样对7名被 试进行了问卷及口头调查,其中寻路任务 完成较顺利的6名被试共同认为:他们首先 将轨道交通3号线归类于轨道交通类交通 工具,认为该类交通工具通常位于地下层, 而且在地下层中会有换乘的较为详细的标 识指示,因此首先都选择下到地下一层,然 后再继续寻找目标点。唯一一名寻路不顺 利的被试则回忆说:自己是将轨道交通3号 线误理解为隧道3线,因此才一直在地面上 寻找的。 实验三,实验地点:上海市浦东正大广 场(为室内建筑);实验步骤:将被试带到三 楼的指定地点,给他们指明目的地“ESprit 专卖店”的方向和所在楼层。出发点保证被 试可以同时看到主要水平通道和主要垂直 扶梯。实验标准用语为:“请看这个方向,前 方你可以看到一家肯德基,肯德基在5楼, 在肯德基的正下方位置,2楼处有一家Es— prit专卖店,你现在看不到,但是我们可以 肯定地告诉你它就在肯德基的正下方,在2 楼。我们现在让你出发去找这家店铺,我们 现在位置在3楼。请你先仔细观察一圈周围 的环境,然后再出发。”具体实验中关键点 参见图1。实验要求每名研究人员跟踪一名 被试,记录下他所走过的路径。所有可能的 路径在实验开始前已经被详细调查过,具 体有以下几条: a)首先走垂直交通(先走A扶梯或1号 电梯,再水平移动接近目的地)。 b)先从水平方向上接近目标点,过程 中下扶梯(先水平移动,过程中下B扶梯)。 c)先从水平方向上接近目标点,至道 路尽端才走垂直交通(先水平移动到最接近 目标点的位置,再乘C扶梯或乘2号电梯)。 寻路决策分析:选择a路径表示被试者 先在垂直方向上接近目的地,然后再水平 接近;选择b路径表示被试者先在水平方向 万方数据

格式塔

论格式塔原理在摄影创作中的运用 摘要:当格式塔运用于视觉时,是指这样一个明显事实,即我们看到的各种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无关联的。就像我们在摄影中,我们是把摄影作品看作有机的整体来理解,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各个局部的集合体。照片观看者虽然主要是关心格式塔,但摄影师必须有能力在局部以整体之间调动他们的注意力,以决定是否可以通过局部的变动来改善整个画面。不过构图时若过分注重按法则来安排各个局部,却会产生似“出自众人之手”的总效果。 正文:格式塔(Gestalt),在心理学领域翻译为“完形”。格式塔心理学,亦即完形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理论对人类认知行为的研究做出巨大贡献,虽然目前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流派继续发展,但格式塔的理论已经渗透到很多学科领域。当格式塔运用于视觉时,是指这样一个明显事实,即我们看到的各种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无关联的。就像我们在摄影中,我们是把摄影作品看作有机的整体来理解,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各个局部的集合体。 视场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能否看作一个有机整体的局部,要看这些物体在视觉上的相互关系而定。在研究这些关系的过程中,格式塔研究人员确立了许多原则,称为格式塔原则。其中摄影者特别感兴趣的是合拢性、连续性、相似性、共同归结、接近性、同型性和视觉伪装。要了解摄影构图就必须注意这些原则,它们能帮助摄影者决定如何把线条、形状、形式、色彩、纹理和运动等以简洁的方式进行安排,以促进各个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组合效果。 下面就对格式塔原则在摄影创作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一下: 一、合拢性 有些视觉样式是一个没有闭合的或残缺的图形,知觉系统有一种使其闭合的倾向,即能自行填补缺口而把其知觉为一个完整样式,这是合拢性原则。这一原则若利用好,能构成画面的张力,若不加注意,还可能造成画面的缺憾。 例如,在拍摄接力跑运动员交接棒的画面时,如果抓取到下一棒运动员向后伸出手马上就拿到接力棒的瞬间就会比已经把棒接在手里更有张力一些,这是封闭性倾向受到不封闭结构的阻碍在起作用。在另一些时候,例如拍摄一幅标准的人像照片时,如果被摄者身体的某一关键部位(如手或脚)恰恰有一小部分被截取到画面之外,知觉系统由于其完整性倾向受到阻碍也会在大脑中形成张力,但这样的张力给我们带来的可能是缺憾感。不完整图形到底产生积极的张力还是消极的张力,情况是比较复杂的,这就决定于摄影者的创作意图了。假如要使照片上不完整的熟悉形状在心理上变为完整,那么,精心的裁剪就很重要。如图(一)当伞的上部被“填补”上去,圆的合拢就可以体验出来,而下部就可以看作线的连续。 图(一) 现代摄影流行的开放式构图是对这一原则的积极探索,即通过不完整、不封闭、不对称等物

格式塔心理学

第十三章格式塔心理学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历史背景 (一)社会历史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观点有其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格式塔心理学发端于20世纪初的德国,当时德意志帝国迅速崛起,妄图征服世界,称霸全球,使世界各国都臣服于德意志帝国的整体。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德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科学等方面都倾向于整体的研究,心理学也不例外。1894年狄尔泰在《叙述和分析心理学》中,提倡从研究经验着的整体出发,反抗艾宾浩斯的分析心理学;1906年斯特恩在《人与物》中,也强调人格的整体性,反对传统的元素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不过是在这种总的社会历史的思潮下,在心理学里产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二)哲学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受到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先验论和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的影响。格式塔心理学把现象学作为它的理论基础,并以现象学的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格式塔心理学也受到马赫的中立要素观点,怀特海的新实在论观点和L.摩尔根的突创进化论的影响。 (三)格式塔心理学也受当时自然科学重视整体研究的趋势的影响。 物理学的场的理论不但影响到生物学,对格式塔心理学更有直接的影响。1875年马克斯韦尔提出了电磁场理论,认为场不是个别物质分子引力和斥力的总和,而是一个全新的结构;并且指出,如果不参照整个场力,就无法确定个别物质分子活动的结果。在这一思想影响下,苛勒在《静止和固定状态中的物理格式塔》(1920)一书中,采取了物理学的场论,认为脑也是具有场的特性的物理系统,从而论证知觉与人脑活动是同型的。 (四)格式塔心理学的先驱 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形式元素说,他在《感觉的分析》一书中,把感觉当作一切科学研究的对象,并认为物理学所处理的声、光、温度的世界,也就是心理学所对待的声、光、温度的世界;同时他也注意到了一些关系的问题。在马赫和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影响下,厄棱费尔提出"形质"学说,把不能用一般的感觉所能说明的经验性质,称之为形质;他认为形质不是感觉的简单的凑合,而是感觉成分属于另一种组织形式的新的性质。这些对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惠太海默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 格式塔心理学的倡导者有惠太海默、苛勒和考夫卡,其中惠太海默是格式塔心理学最初的倡导者。 (一)似动现象的实验

格式塔心理学——陈育林

第一节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一、背景 (一)古代整体论的思想传统 ?格式塔心理学最大的特点是强调研究心理对象的整体性 ?整体性思想的核心是有机体或统一的整体大于各部分单纯相加之和,这是一种和原 子论思想相对立的观点 ?整体论思想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但真正体现是在黑格尔(G. W. F. Hegel) 的哲学之中 ?黑格尔用有机体的整体论来解释人类的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基本单位是国家和民 族,历史事件不能简单还原为个人行为。 (二)社会历史背景 ——20世纪初德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经济强国,欲统一世界的野心使整个国内形成了强调统一、积极主观能动的整体社会意识形态,以至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受此影响,倾向于整体性的研究。 (三)哲学理论背景 1 、康德的“先验论”思想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源思想。 ——康德认为人的经验是一种整体现象,不能分析为简单的各种元素,心理对材料的知觉是在赋予材料一定形式的基础上并以组织的方式来进行。 2、格式塔心理学的另一个哲学思想基础是胡塞尔(Edmund Husserl)的现象学。 (四)科学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接受和利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已被科学界普遍接受的物理学中“场论”的思想对心理现象及其机制作出全新的阐释,从而开创了心理学的新天地。 (五)心理学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主要受马赫的理论和形质学派理论的启发。 ?当代心理学史界基本认同形质学派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直接前驱,直接影响到其整体 论思想的形成。 ?形质学派倡导研究事物的形、形质。“形质”是知觉中存在的由感觉成分派生出但又 不是感觉简单复合的新成分,它最终决定着知觉的结果。这是一种朴素的整体观。 ?舒曼、卡茨、鲁宾等人的心理学理论也都或多或少地对格式塔心理学产生过影响。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三个主要代表 (一)马克斯·惠特海默(M.Wertheimer,1880-1943) ?惠特海默最大的贡献是于1912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在研究似动现象的基础上首创格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三、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一)突现论 似动现象实验是韦特默建立完形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实验根据,也是完形主义心理学派的开端和标志。所谓似动现象,是指先后出现的两个静止刺激,被个体知觉为刺激从前面一个刺激的位置向后面一个刺激位置运动的现象。韦特海默用速示器通过两条细长的裂缝,先后在幕布上投射出两条光线,一条是垂直线,另一条则同这条垂直线成20或30度角。如果先后投射这两条线间隔时间很长(如出200毫秒),被试者看到的是两条先后出现的光线。如果两条线出现的时距很短(如30毫秒)这时被试者看到的是两条同时出现的光线。可是,如果在两条线出现之间有一最适应的时间间隔(例如60毫秒),这时被试者实际看到的光线则是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这种原来是静止的两条光线,能在一定条件下知觉为单线移动的现象,被称为似动现象(或φ现象)。 似动现象的实验是格式塔心理学起家的重要实验,也是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创建的重要基础,这一实验是由惠特海默主持的。惠特海默用舒曼所制的速示器来呈现先后出现的两条线段A和B(如图6-2),先呈现线段A,后呈现线段B,如果呈现两条线段之间的时间差是30毫秒时,则两条线段会被看作是同时出现,并构成一个90о的角。

如果呈现两条线段之间的时间差是200毫秒时,则出现了静止的两条线段一前一后出现;如果呈现两条线段之间的时间差正好是60毫秒时,则会引起最佳的运动现象,即我们可以看到线段A向线段B的移动。惠特海默把这种原本是静止的两条线段在一定条件下知觉为单线移动的现象称为似动现象,他又称ф现象或PHI现象。 惠特海默在解释这种现象时认为,似动现象不可能是眼球运动所致,实验已经证明,眼球的运动需要130毫秒的时间,实验的60毫秒时间之内是不可能产生眼球的运动。同样这也不是主体推理的结果。因此,惠特海默认为似动现象是一个依附在一定心理物理场中的崭新现象,也就是说是一个格式塔,是一种突现的现象。这种现象依附于一定的情景,是一个整体现象,它不可以分析为元素。实际上格式塔在这里突出地说明了一条最基本的完形原理:在现象场中,整体不同于其各部分之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整体决定着各部分的性质。这一看似简单的发现其实是对构造主义心理学的最有力的反叛。 (二)同型论 知觉理论的一种。格式塔心理学派解释知觉组织作用和心理格式塔来源的理论。认为知觉经验的空间秩序在结构或形式上与大脑生理过程

格式塔心理疗法的九大原则

格式塔心理疗法的九大原则 [收藏] 发表于2009-08-13 17:03标签:心理治疗疾病保健 分类:《保健与生活》 格式塔心理疗法的九大原则 2007年6月1日《保健与生活》 格式塔心理疗法由美国精神病学专家弗雷德里克稴.珀尔斯博士创立。其有九大原则: 生活在现在不要老是惦记明天的事,也不要总是懊悔昨天发生的事,把你的精神集中在今天要干什么。过好了今天,你就过好了一生。 生活在这里对于远方发生的事,我们无能为力。杞人忧天,对于事情毫无帮助。 停止猜想,面向实际举个例子,走在大街上,遇到某个熟识的人,你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人家看都没看你一眼,你会怎么想?感觉不被尊重吗?如果遇到的是领导,你可能会认为领导傲慢;如果是朋友,你可能会认为朋友对你有意见。然而,事实可能是他当时心事重重,情绪不好,没有留意你向他打招呼罢了。要知道,很多不快乐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很多心理障碍,也往往是没有实际根据地“想当然”造成的。 暂停思考,多去感受现代社会节奏快,变化大,要求人们多去思考,而少去感受。脑子里整天琢磨“我该

怎样做好工作?”“我该怎样和别人搞好关系”……注意力都集中在解决问题上了,反而容易忽视“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美好就在身边,但你可能忘记了感觉的味道。格式塔心理疗法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作为思考基础的“感受”,感受可以调整、丰富你的思考。直觉思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心理品质,但是,现在人们过分地强调逻辑思维,几乎变成二台失去情感的机器。 接受不愉快的情绪情绪是事物能否满足需求时的态度体验,心理需求满足与否,可以通过情绪分析出来。对于心理需要,我们还是以接纳和尊重为好,但有很多需要是一时满足不了的。正确的态度是:有愉快的也有不愉快的情绪,要有既接受愉快情绪、也接受不愉快情绪的思想准备。 不要先判断。先发表参考意见人们往往倾向于迅速下结论,尤其在主观认为“别人错了,我对了”的时候,这是大脑“思维程序化”的后果。格式塔心理疗法认为,对他人的态度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先不要判断是非,而是说出你的看法。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尽量减少与他人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冲突,而你自己也可以少些无谓的烦恼和苦闷。 不要盲目地崇拜偶像和权威崇拜偶像和权威在青少年阶段可能会有一定的“模仿一认同”作用,给自己画一

浙江心理学史试题

省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在19世纪最初的几十年间,神经生理学对科学心理学影响最大的学说是缪勒的____________。 2.费希纳发展了____________,为实验心理学开辟了道路。 3.被国际心理学界誉为“德国心理学界的老专家”的是____________。 4.布伦塔诺把意动基本上分为三类:(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5.达尔文在《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确定动物和人类的表情在发生上具有共同的____________。 6.卡尔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有两个基本概念:第一个是____________;第二个是____________。 7.吴伟士提出了动力心理学,认为人的活动有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8.麦独孤在情绪心理学上的贡献表现在他对情绪进行了分类:一种是____________;一种是____________。 9.弗洛伊德心理学的重心在于____________ 的满足,而阿德勒心理学的重心在于____________的实现。 10.卡丁纳根据人类学的考察,强调____________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____________是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的主 要代表。( ) A.洛克 B.霍布斯 C.哈特莱 D.休谟 2.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不论空间知觉还是时间知觉都是与生理过程相对等的,这种理论被称为 ( ) A.身心对应论 B.同型论 C.因果论 D.身心平行独立说 3.斯金纳通过实验得出的学习规律有:习得反应、条件反应和( ) A.练习律 B.效果律 C.抑制和消退律 D.泛化和消退作用 4.詹姆斯的____________给美国的心理学特别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 A.构造主义 B.实用主义 C.行为主义 D.工具主义 5.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了动物和人的心理具有( ) A.本质的区别 B.微小的差别 C.种类的差异 D.心理的连续性 6.以屈尔佩为首的符茨堡学派进行了一系列关于____________的实验研究来丰富自己的理论。( ) A.知觉 B.思维 C.记忆 D.注意 7.莱布尼茨在论述身心关系时,提出了____________主。( ) A.预定和谐说 B.身心交感论 C.心物平行论 D.身心平行对应论 8.____________认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是有差异的。( ) A.费希纳律 B.韦伯定律 C.强化律 D.贝尔——马戎第定律 9.华生曾说,给他一打健全的儿童,他可以任意把这些儿童训练成他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这反 映了他的心理学主是( ) A.环境决定论 B.本能论 C.遗传决定论 D.种族歧视

格式塔的基本理论

格式塔的基本理论 不要以为格式塔是一座建筑物,也不要认为它是什么国外著物的人物名字;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意思就是“模式、形状、形式”。 格式塔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派,基于这个学派的格式塔视觉原理还有一个小名:完形心理学。 最简单的格式塔:在上图中并不存在三角形,然而由于视觉系统不断的进行完形计算,让人们的视觉认为“存在一个完整的三角形” 核心理论 冠冕堂皇的解释: 不是用主观方法把原本存在的碎片结合起来的内容的总和,或主观随意决定的结构。它们不单纯是盲目地相加起来的、基本上是散乱的难于处理的元素般的“形质”,也不仅仅是附加于已经存在的资料之上的形式的东西。相反,这里要研究的是整体,是具有特殊的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程,所考虑的是有具体的整体原则的结构……

总结成三句话: 人们总是先看到整体,然后再去关注局部; 人们对事物的整体感受不等于局部感受的加法; 视觉系统总是在不断的试图在感官上将图形闭合; 格式塔学派断言 在一个格式塔(即一个单一视场,或单一的参照系)内,眼睛的能力只能接受少数几个不相关联的整体单位。 这种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这些整体单位的不同与相似,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位置。 格式塔中的视觉关系 在一个格式塔中,通常存在以下视觉关系: 和谐 Harmony 变化 Changes 冲突 Conflict 混乱 Confusion 下面我们分别举例描述。 和谐 Harmony 的来源 组成整体的每个局部,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趋近一致,并且排列有序,这时产生整体视觉感官就是“和谐”。

和谐来自所有局部的感官接近 变化 Changes 的来源 在“和谐”的基础上,局部产生了形状、大小、颜色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没有改变所有局部的同一性质,这就是“变化”。 变化来自和谐基础上局部的外观改变 冲突 Conflict 的来源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上) 格式塔心理学又译为完型主义,诞生于1912年的德国。它以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和构造主义起家,后又反对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格式塔学派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从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格式塔学派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第一节格式塔心理学的含义和特征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含义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在我国最早由赵演先生仿译Logic为“逻辑”的方法,译“Gestalt”为“格式塔”,最后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名称,而朱光潜先生最早将Gestalt一词译为“完形”。“ Gestalt”的含义之一是“乃是指任何一种被分离的整体而言的”(杨清)。 第二种含义即指事物的现象、是格式塔心理学所采用的。萧孝荣曾总结指出:格式塔既不是“相加而成”的事物也不是混沌的现象;格式塔的性质不含在其部分里面;格式塔的各部分具有功能上的联络;不是一切的格式塔都具有移位不变的特性。 简略地说,所谓格式塔心理学,就是一种反对元素主义,而强调整体组织的心理学体系(杨清《现代心理学主要派别》P.250)。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特征 1、“三反”一“强调”: 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 反对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反对华生的S-R公式; 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 2、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有关人的知觉过程,同时受到物理学“场论”的影响,认为人的脑中也有一个“场”,它决定了人看外界东西的状况,由于“场”一一定规律,人脑就按此规律把客观的东西组成一个“完型”。 3、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个体的任何经验或行为的本身都是不可分解的,每一种经验和活动都有它的整体形态。 换句话说: 心理活动既不是由几个元素构成的,个体的行为也不是单纯由一些反应堆集而成的,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是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是经由个人对外界刺激进行选择与组织后的反应。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适用性不仅限于知觉过程的研究,许多心理学课题,如顿悟和问题解决也可以用其理论加以解释。 第二节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格式塔心理学虽然与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有诸多分歧和争论,可是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面却不谋而合。它既不反对构造主义把直接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不反对行为主义视行为为研究主题,声称心理学是“意识的科学、心的科学、行为的科学”。 (一)直接经验 格式塔心理学不反对把意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并认为行为主义不用意识建立一种心理学是荒谬绝伦的,但为了避免误解起见,格式塔心理学尽量不用“意识”一词,“至于完全与意识一词有同义的字,苛勒即用…直接经验?

格式塔心理学

吕丽:《ICF框架下提升功能性视力模式的研究》,26-27页 3.6.1 格式塔心理理论 — 整体与局部的感知规律 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psychologie)学派主张,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1这种知觉经验的变化是一种突然的顿悟。个体在学习新事物时,一方面会分析当前问题情景的整体结构,一方面由于能够利用过去经验在心理所留下的痕迹,这样心智本身具有组织力的作用能够填补缺口或缺陷,来服从于知觉的规律。 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们对知觉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兴趣。他们认为学习得到的东西只是知觉组织的结果,并取决于知觉的组织率;个体所表现的行为取决在解决当前问题时心智对眼前的情景结构的分析,依赖于对过去经验的利用。格式塔理论强调整体观。他们假设记忆中保存的是知觉留下的痕迹。由于组织率决定知觉的构造,也就决定了留在记忆中的信息的结构。 格式塔心理学家曾对知觉的整体性作过许多研究。他们提出知觉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和组织起来的,对象知觉不是对象的简单的累加,而是各部分有机地组成的。一个图形是作为一个整体被知觉的,其中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关系。2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有以下几点: ?接近原则:在时间和空间上接近的部分容易形成一个整体。 ?相似原则:在其它方面的特点相似的情况下,相似的部分容易被看作是一个整体。 ?完整倾向原则:知觉印象随着环境情况而出现可能有的最完美的形式。 ?好图形原则:单纯的、规则的、左右对称的,容易被看作是一个整体。 ?好的连续原则:组成一个连续平滑方向的部分容易被看成是一个整体。 ?共同命运原则:向着相同方向变化倾向的部分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定势原则:先前知觉的组织形式会对紧接着的知觉产生相同的影响。 ?经验原则:除上述原则,过去的经验是知觉整体化的重要因素。3 视力残疾个体由于眼疾的不同,其视功能的损伤或减退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们总的特点就是视觉映像的不完整性。他们只能感知部分视觉信息或感知到不清晰的视觉信息。如有管状视野的视力残疾人看到的物体就是整体的某个局部;白内障患者看到的世界则是模糊不清的。虽然如此,但由于人类的知觉具有整体知觉组织的原则,所以视力残疾个体具有将局部视觉信息根据个人经验而联想成完整物体的能力。人类知觉的整体性原则使得视力残疾个体对事物的整体认知成为可能。 1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0 2黄希庭著.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04 3黄希庭著.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04-306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基本学习观教案

第七单元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课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观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三大代表人物、掌握格式塔心理学派核心观点——顿悟学习理论、掌握格式塔学派的基本学习观 能力目标:能够结合实验解释并分析顿悟学习的理论、发现并运用顿悟学习,创造条件帮助顿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顿悟学习对发明创造的重要作用,积极看待遇到的难题,并想办法克服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格式塔心理学派核心观点——顿悟学习理论、格式塔学派的基本学习观 2. 教学难点 格式塔学派的基本学习观

三、教学方法 讲解法、实验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格式塔 格式塔:由德文Gestalt 音译而成,指形式(form)或形状(shape);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由德国心理学家惠特海默(M.Wertheimer)于1912年在德国法兰克福首创,因为铁钦纳最早称它为完形主义(configurationism),所以后来许多人也称格式塔心理学为完形心理学。 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柯勒(其实验与学习问题有直接的关系)、考夫卡。 (二)顿悟学习 1.实验分析 苛勒(W. Kohler, 1887—1967)出生于波罗的海的雷维尔,先后求学于杜平根大学、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1909年在柏林大学从斯顿夫手里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以后他到了法兰克福大学工作,这时候惠特海默和考夫卡都还未来到法兰克福大学,一年以后当惠特海默和考夫卡都来到这里时,他们三人才真正开始了一场格式塔心理学

运动。苛勒的杰出贡献是在非洲特纳利夫岛的猩猩站上做出的,1913年,普鲁士科学院邀请苛勒到西班牙的附属地特纳里夫岛的类人猿基地进行黑猩猩的研究,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在那一共呆了7年,一直到战争的结束,这一段时间成就了苛勒的一生辉煌,使他成了一个世界闻名的大心理学家。在对猩猩进行实验的基础上苛勒提出了自己著名的顿悟学习理论,这一理论对后来的学习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实验:黑猩猩学习实验 接竹竿堆箱 苛勒于1913年至1917年用黑猩猩作了一系列试验,较典型的有接竹竿实验和堆箱子实验。 (1)接竹竿实验 在黑猩猩的笼子外放有香蕉,笼子里面放有两根短竹棒,用其中的任何一根都够不着笼子外面的香蕉。然而,黑猩猩思考一会,突然将两根棒子向钓鱼竿一样接起来,够着了香蕉,把香蕉拨过来。黑猩猩一旦领悟了棒子接起来与远处香蕉的关系,就一次又一次地把一根棒子插进另一根棒子的末端,以便够得着远处的香蕉。

格式塔疗法的九个基本原则

格式塔疗法的九个基本原则 一、生活在现在 不要老是惦念明天的事,也不要总是懊悔昨天发生的事,而把精神集中在今天要干什么上。因为遗憾、悔恨、内疚和难过并不能改变过去,只会使目前的工作难以进行下去。 二、生活在这里 我们对远方发生的事无能为力,想也没有用;杞人忧天,徒劳无益;惶惶不安,对于事情毫无帮助。记住自己就是生活在此处此地,而不是遥远的其他地方。 三、停止猜想,面向实际 很多心理上的纠纷和障碍,往往是因为自己没有实际根据的“想当然”所造成的。如果你向领导或同事打招呼,他们没反应,你可能怀疑他们对自己有意见。其实,也许他们心事重重、情绪不安,没有留神你罢了。因此,不必毫无意义地胡乱猜想推测。 四、暂停思考,多去感受 很多人整天所想的就是怎样做好工作,怎样考出好成绩,怎样搞好和领导、同事的关系等等,因而往往容易忽视或者没有心思去观赏美景,聆听悦耳的音乐等等。格式塔疗法强调作为思考基础的“感受”,比起思考本身更为重要。没有感受就无从思考,感受可以调整、丰富你的思考。 五、也要接受不愉快的情感 愉快和不愉快是相对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人们要有接受不愉快情绪的思想准备。如果一个人成年累月,总是“愉快”、“兴奋”,那反而是不正常现象. 六、不要先判断,先发表参考意见 人们往往容易在别人稍有差错或者失败的时候,就立刻下结论。“格式塔疗法”认

为,对他人的态度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先不要判断,先要谈出你是怎样认为的。这样做,就可以防止和避免与他人不必要的磨擦和矛盾冲突,而你自己也可以避免产生无谓的烦恼与苦闷。 七、不要盲目地崇拜偶像和权威 现代社会,有很多变相的权威和偶像,它们会禁锢你的头脑,束缚你的手脚,比如,学历、金钱等等。格式塔疗法对这些一概持否定的态度。我们不要盲目地附和众议,从而丧失独立思考的习性;也不要无原则地屈从他人,从而被剥夺自主行动的能力。 八、我就是我,对自己负责 不要说什么,我若是某某人我就一定会成功。应该从自己的起点做起,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必怨天尤人;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竭尽全力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好我能够做的事情。 人们往往容易逃避责任。比如,考试成绩不好,会把失败原因归罪为自己的家庭环绕不好,学校不好;工作不好,会推诿说领导不力,条件太差等。把自己的过错、失败都推到客观原因上。“格式塔疗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要求自己做事自己承担责任。 九、正确地自我估计 把自己摆在准确的位置上。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占据着一个特定的位置,所以你就得按照这个特定位置的要求,去履行你的权利和义务,你如果不按照社会一致公认和大家都共同遵守的这个规范去做,那你就会受到社会和他人对你的谴责和反对。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三、 (一)突现论 似动现象实验是韦特默建立完形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实验根据,也是完形主义心理学派的开端和标志。所谓似动现象,是指先后出现的两个静止刺激,被个体知觉为刺激从前面一个刺激的位置向后面一个刺激位置运动的现象。韦特海默用速示器通过两条细长的裂缝,先后在幕布上投射出两条光线,一条是垂直线,另一条则同这条垂直线成20或30度角。如果先后投射这两条线间隔时间很长(如出200毫秒),被试者看到的是两条先后出现的光线。如果两条线出现的时距很短(如30毫秒)这时被试者看到的是两条同时出现的光线。可是,如果在两条线出现之间有一最适应的时间间隔(例如60毫秒),这时被试者实际看到的光线则是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这种原来是静止的两条光线,能在一定条件下知觉为单线移动的现象,被称为似动现象(或φ现象)。 似动现象的实验是格式塔心理学起家的重要实验,也是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创建的重要基础,这一实验是由惠特海默主持的。惠特海默用舒曼所制的速示器来呈现先后出现的两条线段A和B(如图6-2),先呈现线段A,后呈现线段B,如果呈现两条线段之间的时间差是30毫秒时,则两条线段会被看作是同时出现,并构成一个90о的角。如果呈现两条线段之间的时间差是200毫秒时,则出现了静止的两条线段一前一后出现;如果呈现两条线段之间的时间差正好是60毫秒时,则会引起最佳的运动现象,即我们可以看到线段A向线段B的移动。惠特海默把这种原本是静止的两条线段在一定条件下知觉为单线移动的现象称为似动现象,他又称ф现象或PHI现象。 惠特海默在解释这种现象时认为,似动现象不可能是眼球运动所致,实验已经证明,眼球的运动需要130毫秒的时间,实验的60毫秒时间之内是不可能产生眼球的运动。同样这也不是主体推理的结果。因此,惠特海默认为似动现象是一个依附在一定心理物理场中的崭新现象,也就是说是一个格式塔,是一种突现的现象。这种现象依附于一定的情景,是一个整体现象,它不可以分析为元素。实际上格式塔在这里突出地说明了一条最基本的完形原理:

格式塔疗法的基本原则Gestalt principles

Gestalt principles
DejanTodorovic (2008), Scholarpedia, 3(12):5345. doi:10.4249/scholarpedia.5345 revision #91314 [link to/cite this article]
Post-publication activity Curator: Dejan Todorovic
?
Prof. Dejan Todorovic, Laboratory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Belgrade, Belgrade, Serbia
Gestalt principles, or gestalt laws, are rules of the organization of perceptual scenes. When we look at the world, we usually perceive complex scenes composed of many groups of objects on some background, with the objects themselves consisting of parts, which may be composed of smaller parts, etc. How do we accomplish such a remarkable perceptual achievement, given that the visual input is, in a sense, just a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variously colored individual points? The beginnings and the direction of an answer were provided by a group of researchers earl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known as Gestalt psychologists. Gestalt is a German word meaning 'shape' or 'form'. Gestalt principles aim to formulate the regularities according to which the perceptual input is organized into unitary forms, also referred to as (sub)wholes, groups, groupings, or Gestalten (the plural form of Gestalt). These principles mainly apply to vision, but there are also analogous aspects in auditory and somatosensory perception. In visual perception, such forms are the regions of the visual field whose portions are perceived as grouped or joined together, and are thus segregated from the rest of the visual field. The Gestalt principles were introduced in a seminal paper by Wertheimer (1923/1938), and were further developed by K? hler (1929), Koffka (1935), and Metzger (1936/2006; see review by Todorovi?, 2007). For a modern textbook presentation, including more recent contributions, see Palmer (1999). Contents
[hide] ? ? ?
1 Figure-ground articulation 2 Proximity principle 3 Common fate princip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