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文章编号:1000-0747(2003)02-0017-03

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贾承造1,赵文智1,魏国齐2,刘德来3,张君峰3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盐构造广泛分布于北美、非洲、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是当前国外构造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的热点。2002年AAPG年会重要议题之一是盐构造与油气勘探,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盐构造演化主要经历底辟早期、局部盐岩运移、线形盐墙同期变形、成熟底辟形成晚期和底辟活动等5个阶段;主要发育盐墙、盐株伞盖、盐倒悬体、盐焊接、盐岩推覆体、微型盆地、逆断层和走向滑动断层等8种构造样式;利用三维物理与数值模拟可以恢复盐构造发育过程和空间变化,有助于识别盐构造。与盐构造有关的油气勘探近期分别在墨西哥湾、非洲(安哥拉、刚果深水大陆架)、中东的伊朗等地区取得重大发现,显示了盐构造的巨大油气勘探前景。随着三维地震成像和盐构造地震识别技术的应用,与盐构造相关的油气藏将是今后极为重要的油气储量增长点。参13

关键词:AAPG年会;盐构造理论;油气勘探;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E121.2;P542文献标识码:A

盐构造泛指在重力、浮力和区域应力等综合作用下,盐岩、泥岩及其它密度低于上覆地层的物质形成的底辟构造。2002年AAPG年会上,盐构造与油气勘探是会议讨论的一项重要议题,有17篇论文涉及中东、北美、非洲、欧洲、东南亚等众多地区关于盐构造研究的最新成果,例如中东地区伊朗Zagros东南部地区盐底辟作用、墨西哥深水海湾外来盐岩侵入构造、西非Gabon 海上Etane地区Aptian碱式盐层变形、尼罗河深海冲积扇东部盐构造、非洲深水盐丘构造、英国北海中心地堑盐构造、沙巴—马来西亚海上盆地古近系生长断层和盐刺穿构造等。本文概括介绍盐构造理论、盐构造油气勘探、盐构造研究的发展趋势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1盐构造理论研究新进展

1.1盐构造的发育特征

国际上关于盐构造成因的研究较多。

文献[1]应用高质量3维地震方法研究北海地堑9个盐底辟,提出断陷盆地底辟的演化序列为:①底辟早期发展阶段,②局部盐岩运移,③线形盐墙同期变形,④成熟底辟形成晚期,⑤底辟活动阶段。

文献[2]根据穿过摩洛哥、塞内加尔、赤道几内亚、加蓬、安哥拉和马达加斯加岛大陆边缘的区域反射地震横断面,对非洲含盐盆地底部逆冲带进行了盐丘可比性分析,认为所有盐体深水褶皱带都受重力作用,在全盆地盐丘挤离作用下,其上倾张力被下倾压缩力补偿,差异归因于几个因素:①与后期产生的裂谷盐盆地相比,同生裂谷盆地的沉降导致的全盆地挤离作用一般较低效;②在陡窄的大陆边缘斜坡底部,倾向于增强

压缩构造;③无论盐丘位置如何,向盆地方向的原始沉积因断层而迅速尖灭,可能导致褶皱带缺失。由该研究发展的定量分析方法对全球深水盐盆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另外还发现,地层与盐构造的接触面越陡,发育褶皱的区域越窄,原因是上覆层褶皱只能形成于盐上拱和相对沉积速率一定的范围,速率大大超过净盐岩上拱速率时刺穿构造被埋藏,速率太慢则形成峭壁接触或盐溢出于沉积物表面,二者均形成小型褶皱[3]。

在挤压过程中,盐层内一些向斜渐趋萎缩,分开形成透镜体,因此在大量发育盐岩地区的地震剖面上,盐丘挤压前缘可识别出众多反射体[4]。

1.2与盐构造伴生的相关构造样式

本届年会提出的盐构造样式较多,除底辟过程中发育的生长断层和滚动背斜等简单样式外,还包括盐墙、盐株伞盖(salt stock canopy)、盐倒悬体(salt overhang)、盐焊接(salt weld)、盐岩推覆体(salt nappe)、微型盆地(mini-basin)、逆断层和走向滑动断层等[5-8]。

墨西哥深水海湾的研究表明,由密西西比冲积扇叠合带组成的盐构造终止于外来盐岩趋势面的明显弯曲处。盐株伞盖带的上倾部位是盐岩再聚集带,存在很深的代表早期外来盐岩的区域性盐焊接面,该焊接面不对称下降,被由阶梯式反向区域断层限定的微型盆地(形成于厚层外来盐岩之上的初始凹陷)所覆盖[5]。尼罗河深海冲积扇东部的构造样式可能是在Messinian蒸发盐和上覆上新统—更新统岩层的厚皮构造作用和薄皮重力驱动扩张作用共同引起的。在重力扩张作用下,含盐被动边缘的典型海进结构包括小的远源弯曲褶皱、由岩

71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年4月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Vol.30No.2

盐岭围绕的中坡度的微型盆地和近源正常生长断层[6]。伊朗Zagros带Hormuz蒸发岩切开并穿过沉积岩层,以盐栓形式出露于地表[7]。非洲Gongo盆地沉积由后Aptian盐构造控制,主要特征为延伸0~50km的近平行“盐墙”[8]。

一些学者根据对地震剖面的构造解析,认为在盆地拉张和回返过程中,早、晚期盐层之间存在盐丘作用被机械消除的现象:晚期盐沉积厚度呈渐进式变化,主要的原生正断层被嵌入基底,盐上只发育次生正断层及派生变形(盐构造),有些以盐层为核部转变成隐蔽的同沉积冲断构造,另外一些的主要运动方式是因压缩而产生的垂直运动[9]。

1.3盐构造物理与数值模拟

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技术的普遍应用和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盐构造研究的新进展。例如,文献[10]通过对英国北海中心地堑的盐底辟体和基底断裂体系之间三维关系的深入研究,发现与厚层表面拉张相关的盐构造物理模型受到二维构造的很大限制:在拉张过程中,基底断裂体系的交叉点在上覆岩层中产生了复杂的单向、双向或三个方向的卷滑构造。卷滑构造和相应底辟体位于基底断裂体系交叉点附近(主要在对角内侧处),使上覆地层的变形和下盘底辟活动在裂缝边缘区局部化、定位化。在内部拉张期,盆地内地垒体系演化为以主要盐墙为核心的向内下沉的地堑;在随后的反转过程中,主要底辟体再次活动,向上穿过上覆地层,表明浮力在构造反转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于有较大交叉点的断裂体系,其盆地边缘块状反转前缘的发育与拉张过程中局部易破裂有关,底辟顶部和夹带的盐体可以作为反转前缘断层发育时的核心。

同沉积构造的发育过程是原始含盐盆地几何形态、运动前沉积地层的厚度、运动期沉积速率和基底斜坡角等因素的函数。对外部扶壁和盐层楔入这两类前缘边界条件进行实验室物理模拟的结果,都有因重力滑移变化导致的挤压波向上迁移过程。盐层楔入模式产生向前的挤压迁移,以发育新形成的挤压构造为特征,地震资料显示超深的安哥拉边缘属该类型;外部扶壁模式则导致形成拉张构造、刺穿和地堑的反转构造[11]。

另外,恢复三维古构造有助于认识泥岩刺穿作用与在此环境下连续发育的生长断层的交互作用,建立盆地地层、构造圈闭模型[12]。对尼罗河深海冲积扇东部盐构造的构造型式进行物理模拟的结果表明,这种特殊构造的形成是因为存在被动的基性盐凹凸和支柱,而不是主动的基性盐凹凸[11]。恢复复杂的客观地

质几何模型包括盐体、在线性近似基础上恢复盐体原始形状的精确模拟方法等[13]。一大批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对盐构造的勘探及地质解释有重要指导作用。

2盐构造油气勘探

三维地震及多波束测深、反向散射成像等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识别盐构造及发现相关油气,盐构造的油气勘探越来越受到重视。

2.1墨西哥湾深水盐下油气勘探取得重大发现

Boarshead盆地Crazy Horse油田位于新奥尔良东南约200km,水深约1.8km。BP公司于1988年首次进入墨西哥湾深水勘探,初期合作者为Shell公司,曾发现Mars、Ursa油田。近几年认识到盐下构造大而简单,与陆棚比较相似,建立了合理的深水地质模型,采用超深钻井技术钻了15口探井,成功率达到33!~50!,于1999年发现了Crazy Horse油田,估计可采储量为10亿桶(1桶约为0.159m3),是迄今墨西哥湾深水勘探最重要的发现,之后又有一批大的发现,估计储量达15亿桶。另外,在墨西哥湾中心Atwater峡谷63区块,1991年没有发现中新世香普兰统盐圈闭,1999年在该区块有效应用三维地震数据后,初步界定盐核背斜圈闭。相似盐核背斜在Green峡谷密西西比扇体褶皱带区(MFFB)已被证实有油气。2000年第一季度Texaco和Agip合钻的Champlain井证实,Atwater峡谷63区块中新世中期发育的优质砂岩中有良好的油气。

2.2非洲大陆架油气勘探获得极大成功

安哥拉拥有西非50!的盐盆,深水勘探获得极大成功。安哥拉20世纪50~70年代以勘探陆上和海岸边为主,1978年开始海上(水深200m)勘探,80年代陆架边缘勘探取得很大成功,90年代勘探达到最高峰。随着深水钻井技术的发展,探井深达1500m左右,已钻探井60多口、评价井20多口,海上勘探至少获得37个商业性发现(单个发现达可采原油150~650百万桶的规模),新增70亿桶储量,预期2004年日产量可达1百万桶。2001年在安哥拉宽扎盆地海上深水区又有发现,Semba-1井(发现井)测试日产油416t。

非洲Gongo盆地油气勘探有新发现。由于早期二维地震资料反映复杂盐构造的效果较差,1992年以前该盆地只发现了2个没有经济价值的油田;1997年进行了385km2的三维地震勘探,1998年6月在Etane地区钻获1口见油井。但该地区要圈定出低幅披覆构造,需要更好的声速资料,提高“盐墙”下地震分辨率。1999年由Paradigm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

81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地质研究Vol.30No.2

理,2001年钻了2口非常成功的评价井。

2.3欧洲北海盐构造油气勘探成果显著

北海地堑中心是一个世界级的产油气区,三叠系和侏罗系发育在拉张形成的长条形断陷中,白垩纪早期开始热沉降。断陷中有许多构造,其发育主要受陡立的、高幅度盐底辟所控制。

此外,伊朗Zagros带油藏圈闭的形成主要与厚层Hormuz蒸发岩拆离作用有关,已识别出12个隐蔽盐底辟带的位置。

3盐构造研究与油气勘探的发展趋势

①盐构造广泛分布于大陆架及陆地,随着盐构造地震识别技术的应用和盐构造圈闭识别技能的提高,盐构造已成为当前构造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的热点,与盐构造相关的油气藏将是今后极为重要的油气储量增长点。

②二维、三维精细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仍是盐构造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二者结合,可以不断识别出新的盐构造样式。裂陷盆地中形成大型底辟的整个过程包含发育厚皮和薄皮的伸长构造、紧密构造等。

③将地貌、构造等形态学与盐构造相关的动力学相结合,对盐构造进行盆地分析和构造解析,预测含油气区带及圈闭的分布,将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这在拉张盆地的底辟、刺穿构造中已经有了较深入的研究,今后在前陆挤压盆地的油气勘探中也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Matthew J C Warner,Chris Elders,Tara Davis,et al..Salt tectonics above complex basement extensional fault systems:results from3-D seismic

analysis of central graben salt structures[A].2002AAPG Annual

Convention[C].March10-13,Houston,Texas,Official,Program,Vol.

11.

[2]Gabor C Tari,Paul R Ashton,Katrina Coterill,et al..Examples of deep-water salt tectonics from Africa[A].2002AAPG Annual Convention[C].

March10-13,Houston,Texas,Official Program,Vol.11.

[3]Schultz-Ela D D.Modeling of“drag”folds bordering salt diapirs[A].

2002AAPG Annual Convention[C].March10-13,Houston,Texas,

Official Program,Vol.11.

[4]Jean-Pierre Brun,Xavier https://www.360docs.net/doc/ed6167895.html,pressional salt tectonics in nature and experiments[A].2002AAPG Annual Convention[C].March10-13,

Houston,Texas,Official Program,Vol.11.

[5]Louis M Liro,Mary Kadri,Peter Montecchi,et al..Dynamics of allochthonous aalt emplacement and deformation:walker ridge,keathley

canyon,and garden banks areas,deepwater gulf of Mexico[A].2002

AAPG Annual Convention[C].March10-13,Houston,Texas,Official

Program,Vol.11.

[6]Lies Loncke,Bruno C Vendeville,Virginie Gaullier,et al..Contribution of pysical modeling to understanding salt tectonics in the Eastern Nile

deep-sea fan[A].2002AAPG Annual Convention[C].March10-13,

Houston,Texas,Official Program,Vol.11.

[7]Cyrus Liaghat,Thierry villemin,Francois Jouanne.Ground surface deformation induced by salt diapirism in oil field zones:some examples in

Southeast Zagros(Iran)[A].2002AAPG Annual Convention[C].March

10-13,Houston,Texas,Official Program,Vol.11.

[8]Jerry Gill,David Cameron.3-D revives an old play:result;an aptian subsalt discovery,Etame Field,Offshore Gabon,west Africa[A].2002

AAPG Annual Convention[C].Marc10-13,Houston,Texas,Official

Program,Vol.11.

[9]Plotr Krzywiec.Decoupled vs.coupled Mesozoic evolution of the Mid-Polish Trough-role of salt during basin extension and inversion[A].2002

AAPG Annual Convention[C].March10-13,Houston,Texas,Official

Program,Vol.11.

[10]Tim Dooley,Ken McClay.Mark hempton,salt tectonics above complex basement extensional fault systems:results from analog modeling[A].

2002AAPG Annual Convention[C].March10-13,Houston,Texas,

Official Program,Vol.11.

[11]Jean-Pierre Brun,Xavier https://www.360docs.net/doc/ed6167895.html,pressional salt tectonics in nature and experiments[A].2002AAPG Annual Convention[C].March10-13,

Houston,Texas,Official Program,Vol.11.

[12]Delphine Roques.Growth faults and diapir development in the Neogene Sandakan Basin Offshore Sabah-Malaysia—new insight from3-D modeling

[A].2002AAPG Annual Convention[C].March10-13,Houston,

Texas,Official Program,Vol.11.

[13]Sheena Ritchie,Robert Smallshire,Paul Griffiths.Modeling complex3-D salt body geometry using Alpha shapes[A].2002AAPG Annual Convention

[C].March10-13,Houston,T exas,Official Program,Vol.11.

第一作者简介:贾承造(1948-),男,河北宣化人,获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构造地质、石油地质研究及油气勘探工作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管理工作。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0号,院部,邮政编码:100083。

收稿日期:2002-08-26

(编辑梁大新)Salt structures and exploration of oil and gas

JIA Cheng-zao1,ZHAO Wen-zhi1,WEI Guo-qi2,LIU De-lai3,ZHANG Jun-feng3(1.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Development,Beijing100083,P.R.China;2.RIPED -Langfang,Hebei065007,P.R.China;3.PetroChina,Beijing 100011,P.R.China)

Abstract:Salt structures are widespread in North America,Africa,Europe,Southeast and Middle-east Asia,which are among the hottest topics of tectonic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for oil and gas during the annual meeting of AAPG in2002.According to the latest researches,five stage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alt structures,including early-stage diapir,local salt migration,coeval transformation of linear salt-walls,late-stage evolution of the mature diapirs and active diapiric episodes.Dur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salt structures,eight types of structural styles can be recognized,such as salt walls,salt stock canopies and nappes,mini-basins,thrusts and strike-slip faults.With the applications of3-D seismic and numerical modeling techniques,the growing stages and the tridimensional variation of salt structures should be able to be restored and recognized.Salt structures related with traps that are likely oil-bearing have been discovered recently in the Mexico Bay,Africa and Middle-east,which means that salt structures are closed are promising exploration areas of oil and gas,and they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owth of reserves.

Key words:annual meeting of AAPG;theory of salt tectonic;exploration of oil&gas;development trend

文章编号:1000-0747(2003)02-0020-04

91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年4月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Vol.30No.2

盐构造研究回顾

盐构造研究回顾 孙彦达,崔永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11) E-mail:sunyanda315@https://www.360docs.net/doc/ed6167895.html, 摘要:盐构造泛指在重力、浮力和区域应力等综合作用下,盐岩及其它密度低于上覆地层的物质形成的底辟构造,盐构造研究是当前世界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热点问题之一。盐构造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流动阶段、脆性阶段;尽管对盐构造的形成还不尽了解,地质学家通过物理模拟和数字模拟来研究盐构造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盐构造对油气藏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形成样式各异的圈闭。今后要加强盐构造研究,开拓油气资源新领域。关键词:盐构造;研究阶段;模拟;油气藏;展望 1 研究意义 盐构造指在重力、浮力和区域应力等综合作用下,盐岩及其它密度低于上覆地层的物质形成的底辟构造[1]。盐构造具有油气、矿床和储存等综合利用的经济价值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盐构造研究是当前世界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地壳中从寒武系至第四系都有不同程度的盐层发育,油气需求的不断增长刺激了对盐构造的研究。全球有150余个含盐盆地,大多数都含有丰度不同的油气资源。根据统计资料,在油、盐共生的盆地中,有46%的盆地的油气层产于盐系地层之下,41%的盆地的油气层产于盐系地层之上,13%的盆地的油气层产于盐系地层之间[2]。墨西哥湾、北海、波斯湾、北欧和非洲大陆缘盆地等盐构造的研究进展极大地丰富了构造地学理论[3],表明盐构造研究对于油气勘探开发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的渤海湾、塔里木、江汉、四川、羌塘等盆地广泛发育多期盐岩层和多种类型的盐构造。 2历史回顾 人类早在3000多年以前就开始开采盐,在波斯湾和红海的干旱地区,盐曾经是极昂贵的商品,被称之为“白金”。人们真正研究盐构造有100多年的历史,最初认识盐构造是从盐穹(salt dome)开始的,那不过是盐构造的接近地面的部分,随着地震和钻、测井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盐构造有了整体的认识,包括对源盐层、盐构造的类型、下伏基底和上覆岩层的认识。文献记载的有科学意义的发现是1856年Ville在安哥拉撒哈拉地图集中对一座盐山Ran el Melah的描述,不久第一个地下盐穹在美国路易斯安那被发现。研究盐构造的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4]: 2.1初始阶段(1856-1933) 该阶段产生了关于盐底辟的一般假说,这些假说由与火山活动和残留岛有关的怪异而错误的概念所主导,渐渐地,石油勘探资料限制了这些猜想。作为底辟形成机制的概念如下沉形成(downbuilding)和差异载荷(differential loading)被提出来。 盐构造的真正研究是围绕欧洲中部特别是喀尔巴阡山脉的几百座盐穹开始的,在这期间,Mrazec于1907年提出了底辟的概念,Pospny(1871)记录了盐穹的两个特征:①翼部地层的角度不整合;②盐穹内部有类型相似的褶皱。由于资料的缺乏,许多推测和假说从未因它们的稀奇古怪而被否定,最初非常流行的观点是盐穹由年轻海洋沉积物所包围的偏远的残

深层油气藏

1. 深层油气藏 随着全球油气工业的发展,油气勘探地域由陆地向深水、目的层由中浅层向深层和超深层、资源类型由常规向非常规快速延伸,水深大于3000m的海洋超深水等新区、埋深超过6000m的陆地超深层等新层系、储集层孔喉直径小于1000nm的超致密油气等新类型,将成为石油工业发展具有战略性的“三新”领域。深层将是石油工业未来最重要的发展领域之一,也是中国石油引领未来油气勘探与开发最重要的战略现实领域。 关于深层的定义,不同国家、不同机构的认识差异较大。目前国际上相对认可的深层标准是其埋深大于等于4500m;2005年,中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的《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将埋深为3500~4500m的地层定义为深层,埋深大于4500m的地层定义为超深层;钻井工程中将埋深为4500~6000m的地层作为深层,埋深大于6000m的地层作为超深层。 尽管对深层深度界限的认识还不一致,但其重要性日益显现,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在深度超过4000m的地层中进行了油气钻探,80多个盆地和油区在4000m以深的层系中发现了2300多个油气藏,共发现30多个深层大油气田(大油田:可采储量大于6850×104t;大气田:可采储量大于850×108m3),其中,在21个盆地中发现了75个埋深大于6000m的工业油气藏。美国墨西哥湾Kaskida油气田是全球已发现的最深海上砂岩油气田,目的层埋深7356m,如从海平面算起,则深达9146m,可采储量(油当量)近1×108t。 中国陆上油气勘探不断向深层-超深层拓展,进入21世纪,深层勘探获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在塔里木发现轮南-塔河、塔中等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区及大北、克深等陆相碎屑岩大气田;在四川发现普光、龙岗、高石梯等碳酸盐岩大气田;在鄂尔多斯、渤海湾与松辽盆地的碳酸盐岩、火山岩和碎屑岩领域也获得重大发现东部地区在4500m以深、西部地区在6000m以深获得重大勘探突破,油气勘探深度整体下延1500~2000m,深层已成为中国陆上油气勘探重大接替领域[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探井平均井深由2000年的2119m增长到2011年的2946m,其中,塔里木油田勘探井深已连续4年超过6000m(见图1.1),且突破了8000m 深度关口(克深7井井深8023m);东部盆地勘探井深突破6000m(牛东1井井深6027m)中国近10年来完钻井深大于7000m的井有22口,其中,2006年以来完钻19口,占86%目前钻探最深的井是塔深1井,完钻井深8408m,在8000m左右见到了可动油,产微量气,钻井取心证实有溶蚀孔洞,储集层物性较好,地层温度为175~180℃最深的工业气流井是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的博孜1井,7014~7084m井段在5mm油嘴、64MPa油压条件下日产气251×104m3,日产油30t,属典型的碎屑岩凝析气藏;最深的工业油流井是塔里木盆地的托普39井,6950~7110m井段日产油95t、气1.2×104m3。 图1.1 中国石油探井平均井深变化图

滇西兰坪盆地金顶铅锌矿盐构造发育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

收稿日期: 2015-03-22; 改回日期: 2015-06-16 项目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62008、U0933605)、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4475)和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NRE1506)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 朱志军(1976–), 男, 博士, 副教授, 从事沉积学教学和研究工作。Email: zhuzj013@https://www.360docs.net/doc/ed6167895.html, doi: 10.16539/j.ddgzyckx.2016.02.012 卷(Volume)40, 期(Number)2, 总(SUM)151 页(Pages)344~353, 2016, 4(April, 2016) 大 地 构 造 与 成 矿 学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滇西兰坪盆地金顶铅锌矿盐构造发育特征 及其与成矿关系 朱志军1, 2, 郭福生1, 2 (1.东华理工大学 省部共建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江西 南昌330013; 2.东华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 滇西兰坪中新生代盆地广泛发育盐岩层系。通过对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区的露天采厂和地下采坑的最新野外调查及大量钻孔资料的综合分析, 研究区盐岩层系具有多期、多阶段运动的特点, 厚度分布极不均一, 它们作为区域推覆构造作用的滑脱层, 对盐上层构造变形起着重要控制作用, 形成一系列储矿构造。研究表明, 矿区盐构造主要包括盐枕、盐背斜、盐焊接、盐穿刺、盐推覆、盐岩滑脱?断层相关褶皱组合等多种盐构造变形样式。这些盐构造的形成演化及变形机制主要受到推覆挤压缩短作用、基底断层作用和塑性流动汇聚作用、盐下和盐上层断裂滑脱作用等控制, 主要沿推覆断裂构造带呈串珠状分布。金项矿区盐构造分为两个阶段: 古新世–始新世挤压–拗陷层内变形阶段, 形成盐枕、隆升较低的盐背斜等整合型盐构造; 渐新世的逆冲推覆–盐岩滑脱阶段, 受强烈的挤压推覆作用而形成盐墙、盐株等盐穿刺型构造。盐构造不同阶段的变形演化对金属元素富集成矿起到关键作用, 其流动变形而形成的盐构造圈闭促使了金属聚集成矿。 关键词: 金顶铅锌矿; 盐构造; 成矿特征; 兰坪盆地 中图分类号: P6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1552(2016)02-0344-010 0 引 言 盐构造不仅与油气关系密切, 它还能聚集许多金属与非金属工业矿床, 如钾盐、(硬)石膏、重晶石、自然硫、铅、锌、银、硫酸锶等矿床(Kyle and Posey, 1991)。位于我国三江多金属成矿带中的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床, 也是世界上形成时代最新且唯一产于陆相沉积岩容矿的超大型Pb-Zn 矿床, 并且不同于世界上公认的沉积岩容矿SST 、MVT 、Sedex 等基本类型(薛春纪等, 2007)。金顶超大型铅锌矿拥有2亿吨矿石, 在不到10 km 2范围内堆积了如此巨量金属实属罕见, 但是关于矿 床成因一直存在众多分歧。在金顶矿区及其邻区可见到大量的金属矿体与膏盐在空间上密切伴生, 前人研究发现金顶矿区硬石膏产于铅锌矿体的边缘或深部, 在平面上, 围绕铅锌矿体, 形成明显的分带特征, 由中心向外, 依次为铅锌矿体、天青石矿体、硬石膏矿体(潘忠华, 1989)。高广立(1989)认为兰坪?金顶铅锌矿容矿岩石之一的灰岩角砾岩就是膏溶构造角砾岩; 王安建等(2007)将容矿角砾岩进一步分为不含矿的构造–膏溶角砾岩和含铅锌矿、黄铁矿、天青石和硬石膏矿化的底辟–侵位角砾岩两类; 高怀忠(1989)认为矿体分布于盐溶洞穴中, 并在溶洞中能够产生次生硫化物的富集。通过砂岩型矿体

2010塔里木库车坳陷新生代盐构造解析及其变形模拟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0年第40卷第12期: 1655 ~ 1668 https://www.360docs.net/doc/ed6167895.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ed6167895.html, Terrae, 2010, 40: 1655—1668 《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CE CHINA PRESS 论文 塔里木库车坳陷新生代盐构造解析及其变形模拟 汪新①*, 王招明②, 谢会文②, 李世琴③, 唐鹏程①, 尹宏伟④, 李勇②, 黄少英② ①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杭州 310027; ②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库尔勒 841000; ③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成都 610500; ④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 210093 * E-mail: wx@https://www.360docs.net/doc/ed6167895.html, 收稿日期: 2010-04-20; 接受日期: 2010-08-22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 2009ZX05009-001)和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编号: 2008D-5006-01-05)资助 摘要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坳陷新生代盐构造为油气聚集提供了丰富的圈闭和良好的盖层, 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和二维、三维地震反射剖面解析, 结合物理模拟实验和离散元数值模拟, 发现库车坳陷发育三层结构的挤压冲断型盐构造: 盐上层逆冲断层和褶皱、盐岩塑性流变形成的盐丘和盐背斜和盐下层构造. 盐岩聚集于拜城凹陷南北两侧, 盐下构造发育于拜城凹陷北侧, 盐上构造向南传播的更远, 盐上层与盐下层的构造形态和高点存在较大的差异, 它们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库车坳陷盐构造分为两个阶段: 渐新世-中新世库车坳陷构造变形微弱, 天山山前的重力(沉积)差异负载导致盐岩发生塑性流变, 由山前向盆地流动, 形成刺穿型盐丘、盐株; 上新世库车坳陷受到强烈挤压, 发生大规模逆冲推覆, 早期的盐底辟构造演变为盐席断层推覆体, 形成大型盐撤凹陷、外来盐席和整合型盐背斜. 盐岩边界、区域构造应力变化、差异负载(沉积负载和局部构造负载)是影响库车坳陷盐构造的三个主要因素.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盐构造 新生代 物理和离散元数值模拟 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坳陷新生代沉积厚层膏盐岩, 在重力、浮力和挤压应力联合作用下, 膏盐岩及其周围岩层发生形变, 形成复杂盐底辟构造和断裂褶皱, 为油气运移提供了通道与驱动力, 又为油气聚集提供了丰富的圈闭和良好的盖层. 然而库车坳陷盐构造地质结构复杂, 膏盐岩的不规则外形和密度非均质性造成地震成像差, 加上膏盐岩的地震传播速度比沉积碎屑岩要快, 对盐下层地震反射形成屏蔽和干扰; 另外, 膏盐岩的塑性流变对上、下地层构造变形产生极大影响, 造成盐上层和盐下层发生拆离变形, 增加了精确厘定盐下层构造的难度. 近年来库车山地地震采集和处理技术得到改进, 获得高质量的二维、三维反射地震资料, 为识别和研究盐构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库车坳陷盐构造研究与油气勘探获得重大进展, 发现一批大中型油气田. 库车坳陷盐构造成为构造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的热点, 与盐 引用格式: Wang X, Wang Z M, Xie H W, et al. Cenozoic salt tectonics and physical models in the Kuqa depression of Tarim Basin, China (in Chinese). Sci Sin

碳酸盐岩的分类命名和构造特征解析汇总

(二)碳酸盐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1、结构分类 主要以粒屑、胶结物、基质三种组分进行结构分类,按每种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划出岩石类型,再此基础上,再据粒屑类型作进一步细分,并予以综合分类命名。 2、结构命名原则 (1)采用<10%、10-25%、25-50%、>50%的几个界线。 (2)若粒屑<10%就不参加定名;粒屑10-25%为含粒屑xx岩;粒屑25-50%,则叫粒屑xx岩;粒屑>50%者叫xx粒屑岩。 (3)命名原则是含量多者在后,少者在前。 以灰岩具体说明 (1)粒屑总量>50%时,以粒屑的名称作为主要结构名称,以胶结物(或基质)为次要结构名称。将“次要”+“主要”结构,二者构成岩石总结构名称。 a、某种粒屑在粒屑总量中占有优势时,可直接以此粒屑名称作为主要结构名称, 其它少量粒屑不参加命名。 示例:砂屑51%、生物9%、亮晶8%、泥晶32%,定名—泥晶砂屑灰岩。 b、有两种含量近似的粒屑联合在粒屑总量中,占优势时,则以该两种粒屑联合 作为主要结构名称。采用少者在前,多者在后命名之。 示例:鲕粒30%、生物36% 、砂屑9%、亮晶25%,定名—亮晶鲕粒生物灰岩。 c、粒屑中没有那一种含量占优势时,则主要结构名称统称为“粒屑”。 示例:生物22%、鲕粒25%、砂屑20%、泥晶25%、亮晶8%,定名—泥晶粒屑灰岩。 (2)粒屑总含量为25-50%,粒屑作为次要结构名称,基质作为主要结构名称以主要在后,次要在前进行命名。 a、粒屑:其中一种含量在25-50%时,便以此为次要结构名称。 示例:砂屑40%、鲕粒5%、粉晶55%,定名—砂屑粉晶灰岩。 b、粒屑中没有那一种含量在25-50%者,而其总含量达到时,采取少者在前,多 者在后命名。 示例:鲕粒22%、砂屑20%、泥晶8%、粉晶50%,定名—砂屑鲕粒粉晶灰岩。(3)粒屑含量为10-25%时作为次要结构名称,以基质作为主要结构名称,二者组合起来,采用少者在前,多者在后,构成岩石的总结构名称,并在次要结构名称之前冠以“含”字表示。 a、粒屑中一种含量偏高时,可以此为次要结构名称。 示例:砂屑20%、生物5%、粉晶75%,定名—砂屑粉晶灰岩。 b、粒屑中没有那一种含量占优势时,则次要结构名称统称“粒屑”。 示例:砂屑9%、鲕粒8%、生物7%、微晶75%,定名—粒屑微晶灰岩。(4)粒屑含量<10%时,粒屑不参加命名,以晶粒级别作为主要结构名称。 a、如其中一种晶级占优势时,以此作为总结构名称。 示例:鲕粒6%、粉晶9%、微晶85%,定名—微晶灰岩。 b、如是以两个含量近似的晶粒级联合占优势,则同时参加命名,且少者在前, 多者在后。 示例:砂屑7%、粉晶45%、细晶48%,定名—粉-细晶灰岩。 c、如为三个含量近似的晶粒级别,则总结构名称为“不等粒”。 示例:粉晶30%、细晶33%、中晶37%,定名—不等粒灰岩。

碳酸盐岩的分类命名和构造特征解析

(二)碳酸盐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1、结构分类 主要以粒屑、胶结物、基质三种组分进行结构分类,按每种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划出岩石类型,再此基础上,再据粒屑类型作进一步细分,并予以综合分类命名。 2、结构命名原则 (1)采用<10%、10-25%、25-50%、>50%的几个界线。 (2)若粒屑<10%就不参加定名;粒屑10-25%为含粒屑xx岩;粒屑25-50%,则叫粒屑xx岩;粒屑>50%者叫xx粒屑岩。 (3)命名原则是含量多者在后,少者在前。 以灰岩具体说明 (1)粒屑总量>50%时,以粒屑的名称作为主要结构名称,以胶结物(或基质)为次要结构名称。将“次要”+“主要”结构,二者构成岩石总结构名称。 a、某种粒屑在粒屑总量中占有优势时,可直接以此粒屑名称作为主要结构名称,其它少量粒屑不参加命名。 示例:砂屑51%、生物9%、亮晶8%、泥晶32%,定名—泥晶砂屑灰岩。 b、有两种含量近似的粒屑联合在粒屑总量中,占优势时,则以该两种粒屑联合作 为主要结构名称。采用少者在前,多者在后命名之。 示例:鲕粒30%、生物36% 、砂屑9%、亮晶25%,定名—亮晶鲕粒生物灰岩。 c、粒屑中没有那一种含量占优势时,则主要结构名称统称为“粒屑”。 示例:生物22%、鲕粒25%、砂屑20%、泥晶25%、亮晶8%,定名—泥晶粒屑灰岩。 (2)粒屑总含量为25-50%,粒屑作为次要结构名称,基质作为主要结构名称以主要在后,次要在前进行命名。 a、粒屑:其中一种含量在25-50%时,便以此为次要结构名称。 示例:砂屑40%、鲕粒5%、粉晶55%,定名—砂屑粉晶灰岩。 b、粒屑中没有那一种含量在25-50%者,而其总含量达到时,采取少者在前, 多者在后命名。 示例:鲕粒22%、砂屑20%、泥晶8%、粉晶50%,定名—砂屑鲕粒粉晶灰岩。(3)粒屑含量为10-25%时作为次要结构名称,以基质作为主要结构名称,二者组合起来,采用少者在前,多者在后,构成岩石的总结构名称,并在次要结构名称之前冠以“含”字表示。 a、粒屑中一种含量偏高时,可以此为次要结构名称。 示例:砂屑20%、生物5%、粉晶75%,定名—砂屑粉晶灰岩。 b、粒屑中没有那一种含量占优势时,则次要结构名称统称“粒屑”。 示例:砂屑9%、鲕粒8%、生物7%、微晶75%,定名—粒屑微晶灰岩。(4)粒屑含量<10%时,粒屑不参加命名,以晶粒级别作为主要结构名称。a、如其中一种晶级占优势时,以此作为总结构名称。 示例:鲕粒6%、粉晶9%、微晶85%,定名—微晶灰岩。 b、如是以两个含量近似的晶粒级联合占优势,则同时参加命名,且少者在前, 多者在后。 示例:砂屑7%、粉晶45%、细晶48%,定名—粉-细晶灰岩。 c、如为三个含量近似的晶粒级别,则总结构名称为“不等粒”。 示例:粉晶30%、细晶33%、中晶37%,定名—不等粒灰岩。

【新知】四问盐下石油

【新知】四问盐下石油 2014-03-13石油观察 文|康洪全中海油研究总院海外评价中心海外战略与新项目研究室主任 盐下石油有哪些特点? 盐下指的是沉积盆地中被岩盐层所覆盖的区域,在这些区域可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行业中的“盐”指的是在局限蒸发背景下沉积的一套特殊地层。在这一地层以下聚积的石油习惯上称为盐下石油。相比于其他海上油气来说,盐下石油的盐层就像一床厚被子,盖在油气储层之上,这一特点既是优势,也是劣势。

由于巴西盐下独特的地质演化背景,盐下烃源岩普遍存在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生烃物质基础雄厚等特点,这样的生烃条件为盐下油气成藏提供了丰富的油气来源。同时,盐层是很好的盖层,能很好地保存盐下古油藏。但盐层的出现也使油气埋藏得更深,而且盐岩不稳定、容易流变,所以盐下油气藏勘探开发难度与风险都相对较大。 盐下石油的开发有哪些风险和挑战? 盐下石油勘探是世界公认的难点。首先,盐下油气藏埋藏很深,勘探开发成本很高,只有找到上规模的大油气田,才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其次,盐层能够屏蔽地震波能量,这增加了盐下油气藏地球物理勘探的技术难度,使得盐下构造成像比较模糊,地震资料质量不高,不利于盐下构造的精确落实。再次,厚盐层的钻井技术面临着较多难题。盐岩层可塑性比较大,在钻井过程中容易出现蠕变、溶解和漏失等问题,可能导致卡钻或者套管变形等工程事故。 另外,有些盐下石油区块地处深海,还面临着深水特有的勘探开采难题。 盐下石油的勘探开采前景如何? 虽然盐下石油的勘探开发是世界公认的难题,但是各大石油公司都在长期关注它,因为它的资源潜力巨大,有着很好的勘探开采前景。 在世界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中,盐下油气储量占很高比例。比如在里海北部的滨里海盆地已探明的油气储量中,盐下层系所占比例高达85%。

常见构造

滑脱构造 detachement 以一个相对低的岩石强度和高剪应变为特征的软弱层为滑脱面,其上盘岩石从下盘滑脱而形成的构造。滑脱面常由不同规模的一条断层或一个断层系(脆性或韧性)组成,一般顺层发育,如地层或岩系分界面、不整合面或地层中岩性显著差异的分隔面等。该面分割了上下不同应变特征和力学性质的岩片。滑移距离很大的上部岩片组成了外来构造岩片。滑脱作用可以发生在盖层各岩系之间、盖层与基底之间,上、下地壳之间,地壳与上地幔之间以及岩石圈与软流圈之间。岩石圈中多级分层及滑脱构造的发现是构造地质学认识上的重大突破。 根据变形过程中的应力状态可将滑脱构造分为两类:①伸展型滑脱构造,即拆离构造,是指在伸展(拉伸)作用下沿层间近水平或低角度的正断层滑移的构造。它将块体划分为上拆离盘和下拆离盘。上拆离盘是由叠瓦状铲式(上陡下缓)正断层系或多米诺正断层系组成的脆性变形域;下拆离盘往往由糜棱岩带组成、具面理及线理构造的塑性变形域(见图[美国西部科迪勒拉第三纪伸展型滑脱断裂系])。 ②压缩型滑脱构造,在挤压作用下沿层间近水平或低角度的冲断层而滑移的构造。欧洲侏罗山式褶皱及加拿大落基山前陆的冲断褶皱带都是沉积盖层沿基底表面滑脱所成的典型构造。底部的滑脱带在地壳深部表现为韧性滑脱剪切带及糜棱岩带,有时伴随中、高压变质带。压缩型滑脱构造的上部岩片发育一系列叠瓦状的铲式冲断层,自上而下褶皱轴面及劈理面常表现为由陡立、倾斜向水平呈递进演变的规律。

逆牵引构造 逆牵引是较大的同生正断层伴生的一种构造。它发生在产状平缓的岩层之中,在正断层的下降盘出现。 逆牵引可以形成幅度相当大的背斜构造.由于这种背斜是正断层的同生构造,断层的落差可达数百至千米,断层的上盘滑落时,断块伴有沿水平轴旋转的运动状态,这种旋转的结果,导致背斜的形成。 从成因上来说,这种成排分布的滚动背斜是正断层发生逆牵引而成的构造带,故又称之为逆牵引构造带。受坳陷中的主断层控制的逆牵引背斜和半背斜经常是成对出现的,组成逆牵引构造带。 逆牵引构造常发育于变形轻微的断陷盆地边缘同沉积断层(生长断层)的上盘,岩层倾角十分平缓,规模比正牵引大得多,宽度达数百米至千米以上。 成因 逆牵引构造首先发现于美国科罗拉多,以后又在墨西哥湾沿岸发现。我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也发现了这类构造。 关于逆牵引构造的成因存在不同看法。一般学者倾向与汉布林(W.K.Hamblin)根据科罗拉多高原西部研究所作的解释。他指出,断层上盘沿断层面下滑时,由于向下倾角变小而在上部出现裂口。当出现裂口时,为了弥合这个空间,上盘下降的拖力使上盘地层下弯,以至形成逆牵引构造(A)。如果地层脆性较高而未能塑性弯曲时,则可能形成反向断层(B)。 牵引褶皱:断层一侧或两盘紧邻的岩层,常发生明显的弧形弯曲,这种弯曲叫做牵引褶皱。 正牵引:的褶皱的枢纽平行于断层面,弯曲突出的方向只是本盘位移方向。 逆牵引:在正断层的上盘常发育逆牵引构造,弯曲凸出方向与本盘的位移方向相反。

盐下油藏近井沥青质沉积预测与化学解堵

doi:10 3969/j issn 1006 6896 2010 10 005 盐下油藏近井沥青质沉积预测与化学解堵* 郭东红1 苗钱友2 辛浩川1 崔晓东1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田化学研究所 2中油国际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摘要:对肯基亚克油田盐下油藏近井地层沥青质沉积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利用气-液-固平衡理论模型预测了不同油井近井地带沥青质沉积的初始压力。结果表明,沥青质初始沉积压力均高于平均饱和压力以及目前的井底流压。据此可以断定,盐下油藏近井地带已经出现了沥青质的 沉积堵塞。利用BKJ-1化学解堵剂对8033和8031两口油井开展近井地带解堵现场试验,获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同时证实了模型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关键词:肯基亚克油田;盐下油藏;近井地层;沥青质沉积;预测;化学解堵 基金论文: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资助项目(SCZY0801) 随着肯基亚克油田盐下油藏地层压力的下降,单井日产油量在明显下降,整个盐下油藏的开井数虽然是越来越多,但日产油水平呈下降的趋势。压力下降是单井产量下降的根本原因,当井底流压低于饱和压力时,原油在井底或近井地层脱气,油藏近井地层中就会发生有机沥青质沉积与堵塞,导致流动阻力增加,原油相对渗透率下降,产油量下降。预测沥青质在近井地层的沉积并认识其堵塞机理对于防止地层伤害,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及对已经发生近井地层沥青堵塞的化学解堵是十分重要的。 1 沥青质沉积的可能性分析 前期对8010和8001井井筒沥青沉积的研究结果 [1-2] 表明,沥青质初始沉积压力总是高于饱和压 力(平均饱和压力为32 52M Pa)。结合流压和温度梯度的测试数据(2006年年底石炭系油藏除7031A 井、7024井,其余井井底流压均低于38MPa,其中21口井接近或低于油藏平均饱和压力)可以初步判断:石炭系油藏除7031A 井、7024井,其余井井底或近井地层有可能已经发生了沥青质沉积,特别是井底射孔孔眼处,因为此处压力下降幅度大,压力突降导致原油分散体系失稳而发生沉积。由于资料缺乏,目前还不能对所有井准确地判断何时、在何种位置发生沥青质沉积,但是可以断定盐下油藏的大部分油井可能或已经在近井地层中发生了沥青质的沉积。 油气体系固相沉积一直是石油工业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有机固相沉积可能发生在油气开采的各个生产环节,尤其是沥青质在地层中的沉积将会带来严重后果。有机沥青质在地层中产生沉积将会引起地层伤害,堵塞油气通道,导致地层渗透率下降和孔隙度降低;此外,沉积出的固相有机物质将吸附于孔隙介质表面,改变地层岩石表面的润湿性,从而降低原油的采收率 [3] 。 2 沥青质沉积预测 原油沥青质初始沉积压力预测的主要思路是: 化研究,得到不同夹层模式影响下的开发动态规律;并且对于不同的模式,提出对应的开发对策以及剩余油挖潜策略。该研究为其他油藏的动态分析与剩余油挖潜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参考文献 [1]罗南,罗钰涵 陈堡油田K2t 31油藏隔夹层分布对开发效果的影 响[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22(3):53-56 [2]蒋建伟 利用夹层提高厚油层开发效果[J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30(3):334-336 [3]陈程,孙义梅 厚油层内部夹层分布模式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22(2):24-27 [4]张兴国,孙卫 夹层对底水锥进抑制作用的研究[J ] 西北大学学报,1999,29(2):149-152 [5]彭得兵,唐海,吕栋梁,等 隔夹层对薄层底水油藏排水采油动 态影响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9,24(4):36-38 [6]刘睿,姜汉桥 夹层对厚油层采收率影响研究[J] 西南石油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4):103-106 [7]徐义卫 夹层对底水油气藏开采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 江汉 石油学院学报,2004,26(1):78-79 [第一作者简介]张继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气藏工程以及油气藏数值 模拟等方面的研究。 (010)89733218、long 12_10@126 com (栏目主持 杨 军) 10 油气田地面工程第29卷第10期(2010 10)

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文章编号:1000-0747(2003)02-0017-03 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贾承造1,赵文智1,魏国齐2,刘德来3,张君峰3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盐构造广泛分布于北美、非洲、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是当前国外构造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的热点。2002年AAPG年会重要议题之一是盐构造与油气勘探,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盐构造演化主要经历底辟早期、局部盐岩运移、线形盐墙同期变形、成熟底辟形成晚期和底辟活动等5个阶段;主要发育盐墙、盐株伞盖、盐倒悬体、盐焊接、盐岩推覆体、微型盆地、逆断层和走向滑动断层等8种构造样式;利用三维物理与数值模拟可以恢复盐构造发育过程和空间变化,有助于识别盐构造。与盐构造有关的油气勘探近期分别在墨西哥湾、非洲(安哥拉、刚果深水大陆架)、中东的伊朗等地区取得重大发现,显示了盐构造的巨大油气勘探前景。随着三维地震成像和盐构造地震识别技术的应用,与盐构造相关的油气藏将是今后极为重要的油气储量增长点。参13 关键词:AAPG年会;盐构造理论;油气勘探;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E121.2;P542文献标识码:A 盐构造泛指在重力、浮力和区域应力等综合作用下,盐岩、泥岩及其它密度低于上覆地层的物质形成的底辟构造。2002年AAPG年会上,盐构造与油气勘探是会议讨论的一项重要议题,有17篇论文涉及中东、北美、非洲、欧洲、东南亚等众多地区关于盐构造研究的最新成果,例如中东地区伊朗Zagros东南部地区盐底辟作用、墨西哥深水海湾外来盐岩侵入构造、西非Gabon 海上Etane地区Aptian碱式盐层变形、尼罗河深海冲积扇东部盐构造、非洲深水盐丘构造、英国北海中心地堑盐构造、沙巴—马来西亚海上盆地古近系生长断层和盐刺穿构造等。本文概括介绍盐构造理论、盐构造油气勘探、盐构造研究的发展趋势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1盐构造理论研究新进展 1.1盐构造的发育特征 国际上关于盐构造成因的研究较多。 文献[1]应用高质量3维地震方法研究北海地堑9个盐底辟,提出断陷盆地底辟的演化序列为:①底辟早期发展阶段,②局部盐岩运移,③线形盐墙同期变形,④成熟底辟形成晚期,⑤底辟活动阶段。 文献[2]根据穿过摩洛哥、塞内加尔、赤道几内亚、加蓬、安哥拉和马达加斯加岛大陆边缘的区域反射地震横断面,对非洲含盐盆地底部逆冲带进行了盐丘可比性分析,认为所有盐体深水褶皱带都受重力作用,在全盆地盐丘挤离作用下,其上倾张力被下倾压缩力补偿,差异归因于几个因素:①与后期产生的裂谷盐盆地相比,同生裂谷盆地的沉降导致的全盆地挤离作用一般较低效;②在陡窄的大陆边缘斜坡底部,倾向于增强 压缩构造;③无论盐丘位置如何,向盆地方向的原始沉积因断层而迅速尖灭,可能导致褶皱带缺失。由该研究发展的定量分析方法对全球深水盐盆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另外还发现,地层与盐构造的接触面越陡,发育褶皱的区域越窄,原因是上覆层褶皱只能形成于盐上拱和相对沉积速率一定的范围,速率大大超过净盐岩上拱速率时刺穿构造被埋藏,速率太慢则形成峭壁接触或盐溢出于沉积物表面,二者均形成小型褶皱[3]。 在挤压过程中,盐层内一些向斜渐趋萎缩,分开形成透镜体,因此在大量发育盐岩地区的地震剖面上,盐丘挤压前缘可识别出众多反射体[4]。 1.2与盐构造伴生的相关构造样式 本届年会提出的盐构造样式较多,除底辟过程中发育的生长断层和滚动背斜等简单样式外,还包括盐墙、盐株伞盖(salt stock canopy)、盐倒悬体(salt overhang)、盐焊接(salt weld)、盐岩推覆体(salt nappe)、微型盆地(mini-basin)、逆断层和走向滑动断层等[5-8]。 墨西哥深水海湾的研究表明,由密西西比冲积扇叠合带组成的盐构造终止于外来盐岩趋势面的明显弯曲处。盐株伞盖带的上倾部位是盐岩再聚集带,存在很深的代表早期外来盐岩的区域性盐焊接面,该焊接面不对称下降,被由阶梯式反向区域断层限定的微型盆地(形成于厚层外来盐岩之上的初始凹陷)所覆盖[5]。尼罗河深海冲积扇东部的构造样式可能是在Messinian蒸发盐和上覆上新统—更新统岩层的厚皮构造作用和薄皮重力驱动扩张作用共同引起的。在重力扩张作用下,含盐被动边缘的典型海进结构包括小的远源弯曲褶皱、由岩 71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年4月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Vol.30N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