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鉴赏课心得

文学鉴赏课心得
文学鉴赏课心得

文学鉴赏课心得

在选择了学校开设文学鉴赏选修课,我在老师的教导下再次深入学习了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与怎么去鉴赏文学。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中,更多注重的就是对文学的了解与背诵,但就是我们并没有进一步去鉴赏即细细的品味文学带来的魅力。而我们的文学鉴赏课老师就就是一位出色、资历深厚的老师,在课堂上用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与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给我们上的每一节课犹如美味大餐。下面我就讲下我的课堂心得。

文学就是人们用于表达生活与内心感受的方式。我们在鉴赏时应就是多方面,全方面进行揣摩、品味。例如,老师讲到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而不就是侧重讲解这首词的释义,而就是从多方面鉴赏这首词,从它的写作背景、写作人的处境、写作手法等等多方面鉴赏。老师就此向我们对这首词作出了她的瞧法:“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与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就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就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与谐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

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就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与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老师所鉴赏的全部内容我就不在此一一道出。

老师教我们在鉴赏时要注意鉴赏技巧。首先鉴赏要其中的关键字词、其次就就是其中的重要语句、再其次就就是写作技巧、然后就就是语言特色、最后就是表达情感。这些虽然在高中老师有所提及,但就是以高中的那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将这种鉴赏技巧运用自如。而老师在课堂上就以诗歌为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这些鉴赏技巧,让我们受益匪浅。就再以为《声声慢》为例,前面老师为我们详细鉴赏了、最后老师还补充了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以这些来总结全词。

老师为我们上了文学鉴赏选修课,我受益良多。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仅使我对文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我更加了解了作家的风范与以怎样的方式去欣赏文学作品。老师的教导使对文学的认识与鉴赏有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文学赏析总结

文学赏析总结 文学本身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文素养。从教文学鉴赏课已近五年。几年的从教经验和知识体系的探索使我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水平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并适合我们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我也在摸索一条新路,虽然还不成熟但我会不断努力。以下是我的总结: 一、认真备课,知识储备是基础 我认为一节准备充分的课才是一节好课。“学高为师”我们要在知识水平上首先得到学生的认可。所以从每节课的知识体系到问题的设置都要精心把握,不打无准备之仗。另外我们本身要不断进行知识体系的更新,提高学术水平以便要将最新的知识理念传播出去。二、转变思想,“教改”势在必行 我们大多数老师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但为适应时代的步伐,我们必须转变思想,主要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从文学鉴赏课的角度,我们主要从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几个角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上课的过程中传授方法,“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将作品鉴赏的角度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和把握作品。 三、引导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提高文学审美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要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另外,还要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阅读的乐趣。“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

自然和情景中体会作品的内涵。陶冶情操,培养文学审美。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与老师形成一种沟通,才能保证教学目的的顺利有效实施。 四、引导学生思考,增强学生批判意识 鼓励学生勤思、善思、多思。凡是多问为什么?如这篇作品为什么好?好在哪?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另外,我们要引导学生“尊师、爱书”但“不惟师、惟书”。从文学批判的角度来分析把握作品。 五、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人文文化素质的培养不仅是针对学生的文化水平上的,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平时注重学生情感上的关怀,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学生的心声,并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自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改进。 当然,“教改”对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我们会一直努力积累经验,在继承和借鉴中,在不断的开拓创新中迈着大步往前走。

文学鉴赏课心得

文学鉴赏课心得 在选择了学校开设文学鉴赏选修课,我在老师的教导下再次深入学习了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和怎么去鉴赏文学。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中,更多注重的是对文学的了解和背诵,但是我们并没有进一步去鉴赏即细细的品味文学带来的魅力。而我们的文学鉴赏课老师就是一位出色、资历深厚的老师,在课堂上用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和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给我们上的每一节课犹如美味大餐。下面我就讲下我的课堂心得。 文学是人们用于表达生活和内心感受的方式。我们在鉴赏时应是多方面,全方面进行揣摩、品味。例如,老师讲到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而不是侧重讲解这首词的释义,而是从多方面鉴赏这首词,从它的写作背景、写作人的处境、写作手法等等多方面鉴赏。老师就此向我们对这首词作出了他的看法:“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

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老师所鉴赏的全部内容我就不在此一一道出。 老师教我们在鉴赏时要注意鉴赏技巧。首先鉴赏要其中的关键字词、其次就是其中的重要语句、再其次就是写作技巧、然后就是语言特色、最后是表达情感。这些虽然在高中老师有所提及,但是以高中的那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将这种鉴赏技巧运用自如。而老师在课堂上就以诗歌为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这些鉴赏技巧,让我们受益匪浅。就再以为《声声慢》为例,前面老师为我们详细鉴赏了、最后老师还补充了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以这些来总结全词。 老师为我们上了文学鉴赏选修课,我受益良多。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仅使我对文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我更加了解了作家的风范和以怎样的方式去欣赏文学作品。老师的教导使对文学的认识和鉴赏有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小说鉴赏的基本常识

小说的基本常识 (一)小说的基本常识 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2、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3、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小说的叙述方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 (二)小说的特点 1、完整的故事情节 2、鲜明的人物形象 3、典型的环境 4、深刻的主题 5、精巧的构思 (三)高考命题要点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 一、小说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一)高考中有关小说情节的命题指向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分析; 3、对情节的高潮部分或结尾部分作用的理解; 4、小说在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 5、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6、情节的合理性探究。(二)小说中情节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三)情节安排的方式及作用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5、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小说因素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 (四)分析小说情节的入手方式: 1、抓住场面; 2、寻找线索; 3、理清小说的结构。 (五)分析小说情节时的注意事项 1、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2、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六)情节安排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文学鉴赏课心得

文学鉴赏课心得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文学鉴赏课心得 在选择了学校开设文学鉴赏选修课,我在老师的教导下再次深入学习了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和怎么去鉴赏文学。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中,更多注重的是对文学的了解和背诵,但是我们并没有进一步去鉴赏即细细的品味文学带来的魅力。而我们的文学鉴赏课老师就是一位出色、资历深厚的老师,在课堂上用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和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给我们上的每一节课犹如美味大餐。下面我就讲下我的课堂心得。 文学是人们用于表达生活和内心感受的方式。我们在鉴赏时应是多方面,全方面进行揣摩、品味。例如,老师讲到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而不是侧重讲解这首词的释义,而是从多方面鉴赏这首词,从它的写作背景、写作人的处境、写作手法等等多方面鉴赏。老师就此向我们对这首词作出了他的看法:“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

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老师所鉴赏的全部内容我就不在此一一道出。 老师教我们在鉴赏时要注意鉴赏技巧。首先鉴赏要其中的关键字词、其次就是其中的重要语句、再其次就是写作技巧、然后就是语言特色、最后是表达情感。这些虽然在高中老师有所提及,但是以高中的那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将这种鉴赏技巧运用自如。而老师在课堂上就以诗歌为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这些鉴赏技巧,让我们受益匪浅。就再以为《声声慢》为例,前面老师为我们详细鉴赏了、最后老师还补充了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以这些来总结全词。 老师为我们上了文学鉴赏选修课,我受益良多。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仅使我对文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我更加了解了作家的风范和以怎样的方式去欣赏文学作品。老师的教导使对文学的认识和鉴赏有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创作于批评 的最高标准,忽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中一味的情 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 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杜十娘的出身青楼,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遇人不淑的事件决定了杜十娘必死的结局。又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身在封建社会,其地位与性情以及过分看重爱情,注定她的宿命。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未得到爱情暗示了她的死亡。 2)形象性:事物的外形是怎样的,抓住外在具体的东西。可以以外写内,例写“愁”,将 情感化具体形象,切忌将情感抽象化,或长篇大论,应找具体“意象”,融入主体感情。 3)情感性:文学以人为中心,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而且文学形象带有主体创作色彩,文 学是有情感的价值趋向与判断,没有纯客观的形象。例如“一切景语皆情语”。审美主体将情感移情到审美客体上。 4)无功利性:文学有求真、从善的功能,最终为了求美,这里的美指的是崇高的美,壮美。 例如悲剧,美在其悲剧性,表现主人公的抗争性。文学不追求直接的功利性,而是追求情感的体验,例如歌德诗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影响很大,艺术追求积极健

文学鉴赏课心得

文学鉴赏课心得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文学鉴赏课心得 在选择了学校开设文学鉴赏选修课,我在老师的教导下再次深入学习了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和怎么去鉴赏文学。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中,更多注重的是对文学的了解和背诵,但是我们并没有进一步去鉴赏即细细的品味文学带来的魅力。而我们的文学鉴赏课老师就是一位出色、资历深厚的老师,在课堂上用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和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给我们上的每一节课犹如美味大餐。下面我就讲下我的课堂心得。 文学是人们用于表达生活和内心感受的方式。我们在鉴赏时应是多方面,全方面进行揣摩、品味。例如,老师讲到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而不是侧重讲解这首词的释义,而是从多方面鉴赏这首词,从它的写作背景、写作人的处境、写作手法等等多方面鉴赏。老师就此向我们对这首词作出了他的看法:“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

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老师所鉴赏的全部内容我就不在此一一道出。 老师教我们在鉴赏时要注意鉴赏技巧。首先鉴赏要其中的关键字词、其次就是其中的重要语句、再其次就是写作技巧、然后就是语言特色、最后是表达情感。这些虽然在高中老师有所提及,但是以高中的那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将这种鉴赏技巧运用自如。而老师在课堂上就以诗歌为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这些鉴赏技巧,让我们受益匪浅。就再以为《声声慢》为例,前面老师为我们详细鉴赏了、最后老师还补充了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以这些来总结全词。 老师为我们上了文学鉴赏选修课,我受益良多。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仅使我对文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我更加了解了作家的风范和以怎样的方式去欣赏文学作品。老师的教导使对文学的认识和鉴赏有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 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 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 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 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 创作于批评的最高标准,忽视作 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

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 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 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 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 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 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 中一味的情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 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

《文学欣赏》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文学欣赏》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文学欣赏》课程作为航空服务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通过文学作品的赏析、解读、移情换位,在阅读或听讲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联想和想象,并在感情上获得快感和美感的一种精神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的持续进行,以培养高职生的人文修养,提高其人文素质。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航空服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基于就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需要,课程设计思路方案 1、根据培养目标和需要,指导学生认真研读,使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能够使用阅读文学作品的一些常用技巧(即主题思想分析、情节分析、人物刻画分析和形象语言分析)进行独立学习;在此基础上,依据课标所列教学要点进行教学。 2、将教材作为中介,初步培养学生阅读、感悟、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使学生有信心和兴趣阅读文学作品。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引导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 3、注意结合作品讲解写作的社会背景、作家人品风格及作品思想文化内涵,提出有助于提高人文品质、审美体验与创新思维的启发性问题,课后布置多种形式的长短书面练习。适当利用课堂答题和讨论活动,锻炼学生大胆而流利顺畅地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和散文,以增加文学积

累。努力引发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鼓励他们养成经常动笔的良好习惯。 4、不求文学史上的全面性,而立足审美性,关注可读性,偏重现当代,以激发学生的审美乐趣。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提升思想境界。 三、课程目标 1、知识标准 (1)初步梳理中国文学史发展历程,以文学史发展线索为经,以各时期各体裁经典作品为纬,学习掌握中外文学史常识。 (2)掌握代表性作品的题材与主题,情节与结构,语言特征,以中外重要文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为线索。 (3)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即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重要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思想内涵及文学成就,注意同一时期文学发展的比较,不同时期同一题材作品的穿插介绍,便于学生理解文学的流派变革;注意用现代意识,创造性地鉴赏传统文学作品。 2、能力标准 (1)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方法。在欣赏文学作品时综合考量其时代浪潮、知人论世,借鉴他山之石等,全面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美学风格。 (2)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特征,可侧重于诗、词、小说、散文等体裁;辨识文学作品的一般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等;掌握阅读赏析作品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即文学作品欣赏的一般规律。 3、素质标准 (1)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 (2)具有热本专业,爱岗敬业的道德品质; (3)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4)拓宽学生文化知识面

高考文学作品鉴赏知识、技法表解

高考文学作品鉴赏知识、技法表解高考阅读 10-22 2208 高考文学作品鉴赏知识、技法表解 论题角度 赏析 点 基本理论主要效用及赏析术语赏析方法

主题 思想 及其 表现主题 思想 主旨 通过全部材料 表现出来的基 本思想和的写 作意图,是文 章的灵魂和统 帅 基本思想:某主张,某 情感,某意愿,某哲理 等 写作意图:批评什么, 歌颂什么,号召什 么…… 全面理解,准 确概括。 宜大中取小, 主攻一点,勿 面面俱到。主旨 的 表现 材料 事件,景物, 形象,典故、 引用、议论 句,抒情句等 材料是形成观点或主题 的基础和支柱,是文章 的血肉,要真实、典 型、全面、详尽,与观 点一致 找出材料,概 述内容,揭示 用意,凸现主 旨。 技巧 象征、对比、 衬托、用典、 讽刺、渲染、 比兴、寄寓等 详见“艺术手法”。 概括主旨,阐 明表现手法运 用情况,略说 其好处。 艺术主 要 表 达 方 式 自称 第一人称,用 “我”的所见 所闻所历所感 所思所想为文 ①便于直接表达的观点 态度;②增强文章的真 实性和真切感,增强表 达效果;③常作线索 指出第一人称 使用情况,分 析其作用、好 处。 对称 第二人称,又 叫“直接谈话 式”,第一人 称的变化形式 ①直接对话,真切自 然;②直面对象,便于 抒情;③若对象为事为 物,则具有拟人化作 用。 说明使用情 况,分析作 用、好处。 倒叙 将记叙内容中 的片断提前写 ①强调突出被倒置部分 的内容;②造成悬念, 吸引读者;③避免平铺 直叙,使情节富于变化 说明倒叙情 况,指出强调 内容,分析倒 叙好处插叙 在叙述过程中 插入某一片断 ①补充内容,使特点更 突出;②补充内容,使 情节更完整;③补充内 容,照应上文或作下文 铺垫 说明插叙情 况,指出补充 内容,分析用 意 人物 描写 描写人物形象 的用法,有肖 像、语言、行 动、心理等 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增 强形象的感染力和语言 的生动性,有的还有推 动情节、体现主旨的作 用 分清描写类 别,指出对人 物塑造的作用

文学鉴赏知识

文学鉴赏知识 张建 大学城栏目:居民空间消息快播 空间栏目:人文词典 共391篇文章 | 附件【】 收藏到我的学习空间 收藏到我的课堂魔方 张建发表于 2011-9-18 4:10:08 阅读(293)评论(0) 一、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 所谓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精神活动。这种精神活动,同阅读政治、哲学、历史、经济等社会科学著作时的精神活动,有着明显 的区别。文学鉴赏不仅是一种审美享受活动,而且是一种参与艺术创造的活动。读者在鉴赏过程中,依靠自身的形象思维,并且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对作品 中作者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进行补充、扩大、丰富,这一过程也就是对艺术形 象进行再创造。读者凭借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通过联想发掘形象中更隐蔽的意义,甚至会发现作者未曾想到的问题,领悟到作者没有领悟到的意义。所以, 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显然带有某些艺术再创造的性质,它不是消极的接受,而是包含读者形象思维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感受、体验和认识。因此,文学鉴赏 既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又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主要具有三个特征: 一是文学鉴赏是一种具有审美愉悦性的精神活动 文学的本质在于审美,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其实也就是对美的欣赏。在欣赏过程中,读者可以获得全身心的审美愉悦。这种审美愉悦又不仅仅停留 在生理层次上,它超越了生理基础而进入了社会历史文化层次。看悲剧性作品,心情沉痛;看戏剧性作品,心情愉快。这都是由欣赏者深层的文化原因所决定的。审美愉悦表现为喜和乐,也表现为苦和愁。例如欣赏戴望舒的《雨巷》, 鉴赏者似乎也跟随着抒情主人公进入了一条烟雨迷蒙、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 跟随着他去追寻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而又倏忽即逝的姑娘。鉴赏者随着诗中

文学评论写作模板

文学评论简单来说就是运用文学理论来批评鉴赏文学作品。那么除了要求写作者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文学理论。 具体的操作来说: 1.可以先看一些关于文学批评方法系统讲解的专著,在有一定审美能力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批评方法,如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这本书比较好的就是会结合案例来讲批评方法;还有王一川的《文学批评方法教程》,这本书比较好的就是涉及了中国现代的批评方法,像王国维的意境说等。 前一本更适合外国文学,因为里面涉及的作品大多数是外国文学作品,后一本更适合现当代文学和古代文学。不过两本都对于掌握批评方法是有帮助的,属于入门级别吧。 2.去中国知网搜索相关的文章,关键词输入某种批评方法就行。搜文章的目的在于学会运用批评方法,看看别人是怎么运用方法来评论具体的作品的。我当时考研就是这么做的。 3.有一本叫做《文学评论》的期刊,是中文里比较顶级的期刊了,学术性很强,也可以适当读一读。 如果是深入研究文学评论,建议从文学批评方法开始;如果是浅尝辄止,搜一些具体的文章就够了。

评论写作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项重要的测试内容和能力考查。它往往在初试或复试中独立构成考试科目,或者在一科目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分值。评论写作往往要求学生对文章有着敏锐的发现力与感悟力、有着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考题提供的原文往往短小精湛,内涵要么蕴藉丰富,要么尖锐深刻。对于前者,考生可从中引发多种论题,可从不同的阐释角度切入文章;后者则论题较为单一,但需要特殊的阐释角度(如女性主义理论、新历史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等),若没有特殊理论的支撑则无法阐释作品。要写好评论文,需要平时大量的阅读,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文字功夫。此外,在备考阶段,有意识地进行专项训练也是很有帮助的。

高考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

语文—二月份第一周—类型题库—高考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第五讲 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 1.下面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 A.《离骚》——屈原——春秋 《阴谋与爱情》——席勒——德国 B.《喻世明言》——冯梦龙——明朝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意大利 C.《老残游记》——刘鹗——清朝 《战争与和平》——阿·托尔斯泰——俄国 D.《四世同堂》——老舍——现代 《千只鹤》——川端康成——日本 2.下列对作品、作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汤显祖,明代杂剧家,代表作为《牡丹亭》。 B.曹禹、夏衍是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 C.塞万提斯,西班牙作家,著有《鲁滨逊飘流记》。 D.《老人和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 3.对下列作品体裁的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崔颢《黄鹤楼》——七绝 张继《枫桥夜泊》——七绝 B. 王实甫《西厢记》——杂剧 吴敬梓《儒林外史》——短篇小说集 C. 老舍 D. 《茶馆》——话剧 果戈理《钦差大臣》——小说 D. 鲁迅《野草》——散文诗 郭沫若《地球,我的母亲》——诗歌 4.下列对作品、作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渔夫的故事》是普希金著名的童话诗。 B.《虎符》和《屈原》都是郭沫若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历史剧。 C.狄更斯是英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代表作。 D.《唐宋传奇集》是鲁迅辑录的唐宋两代小说选集。 5.我国文学史常有将名人并称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三人。 B.“韩柳”指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柳宗元。 C.“班马”指历史散文名家班超、司马迁。 D.“苏辛”指宋代著名词人苏东坡、辛弃疾。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激流三部曲”指的是《家》、《春》、《秋》。 B.“爱情三部曲”指的是《雾》、《雨》、《雷》。 C.“农村三部曲”指的是《春蚕》、《秋收》、《残冬》。 D.“人生三部曲”指的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A.在唐代著名诗人中,“大李杜”说的是李白、杜甫;“小李社”说的是李商隐、杜牧。 B.“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郑光祖。 C.“三言”指的是《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 D.“清代四大谴责小说”指的是《儒林外史》、《镜花缘》、《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

文学知识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题 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分析意境(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表达技巧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文学鉴赏(教案)

第七讲文学鉴赏 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鉴赏的一般方法; 2、让学生体会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教学重点:1、学会欣赏作品中精彩的故事情节; 2、学会欣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把握情节的表现技巧。 2.赏析作品中侧面描写合成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问答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投影,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和安排: 第一课时 开课语: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再次走进七彩阅读——紫色篇的课堂。希望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一起度过快乐的阅读时光。 一、课前热身操 在文学作品的世界里,你可以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述的绿色的陶醉,你也可以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你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风瘦马;你可以手持常剑,独立朔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你也可以手握画笔船头赏花写韵,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从西域到东海,从朔北到江南,绮丽的风光给世界增添一抹耀眼的两色。 那今天的这次课,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学习文学鉴赏技巧。(板书标题:文学鉴赏) 二、指点迷津 师:刚刚在第一环节,我们对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了鉴赏,那么什么是文学鉴赏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什么是文学鉴赏? 文学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这就是在进行文学鉴赏。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文学鉴赏首先是要阅读文学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体验,获得美的享受和一些领会。接下来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讲怎样欣赏文学作品。首先一起来—— 赏析作品中的精彩的故事情节 叙事类的文学作品往往能为我们提供丰富而精彩的故事情节。曲折激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常常会吸引读者随着情节变化而心潮起伏,获得对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映,得到审美的愉悦和享受,从而使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因此,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遇到叙事类的作品要紧扣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反复品味其情节辗转过程中透露出来的韵味。 一、紧扣文章的矛盾冲突

文学作品赏析文章写作指导

文学作品赏析文章写作指导 授课时间:2007-3-13 授课班次:250班 授课教师:资兴市一中 朱亚平 教学目的:了解考试动态,走出写赏析文章的误区,掌握鉴赏方法,提高赏析文章的得分率。 重点、难点:理解赏析文章的方法和要领,掌握写赏析文章的基本思路。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评论学生的作品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写作方法和思路,加以老师的点拨,以期提高在今后的练习和高考中的得分率。 教学过程: 1、 导入 (一)、解读《湖南省2007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湖南),共7道大题,22道小题。其中单项选择题12道,占36分;其它题型10道,占114分。 试卷内容、题量、赋分如下: ★一大题:语言知识及运用,共5小题,15分。 二大题: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共4小题,12分。  ★三大题: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21分。其中单项选择题3道,9分;翻译题1道(3句),9分;简答题1道,3分。  ★四大题: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共2小题,11分。其中鉴赏题1道,5分;默写题1道,6分。 五大题: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共4小题,17分。  ★六大题:文章赏析,共1小题,14分。 七大题:写作,共1小题,60分(其中含卷面书写分,3分) (二)07年全国考纲关于“鉴赏评价”的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解读《湖南省2007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湖南师大附中 焦 忠民 第六大题文章赏析,赋分由16分调整为14分 2005年文章赏析面世,赋分为15分,受到好评。2006年将赋分增加为16分,当时补充说明出台后,各界就有反对意见,确实不够理性。2007年将分值缩减为14分,刚好平衡权重。2008年肯定会吸取福建、湖北、上海等地,尤其是新课标高考试验区的命题经验,进一步改进阅读命题形式。至于选文和题型,略谈两点: 先说选文。2004年为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选段(叙事抒情类散

文学欣赏课教学设计

文学欣赏课教学设计 第一节了解高职高专文学欣赏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文学欣赏,文学欣赏课的教学目的,分析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现状,提出开设文学欣赏课程的必要性。 2.了解我们本校文学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及本学期课程内容设置 运用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对文学欣赏课程的学习兴趣。 3.明确学习方式:提出自主学习要求,分组,选组长,选专题,加QQ号,在空间开文学欣赏专题栏目,学生的自学内容每周必须更新,教师网上跟进,及时指导。 4.明确考试方式:课堂、空间文学专栏内容、期末自主学习汇报。 一、文学欣赏课是干什么的 文学欣赏是人们在阅读或听讲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联想想象,并在感情上获得快感和美感的一种精神活动。 文学是以艺术的方式把握世界。这是一种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方式。其内容是以观照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和人的丰富多样的精神与情感,以美的角度观察和看待现实生活。其形式是用想象和幻想等艺术虚构方式创造富于美感内容的感性形象。 文学艺术是对世界富于情感的理解与把握。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艺术掌握世界的中心。《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文学作品形象的把握世界。 分析具体可感、生动丰富的艺术形象,如孙少平、孙少安、孙玉厚,高加林、艾斯美拉达、加西莫多、弗洛罗、倪吾诚、静宜、静珍、萧峰、郭靖、杨过、玛莎、玛丽亚、特拉普(范崔普) 作品的构成要素:言、象、意。 人物。情节。环境。语言。意境。音韵和节奏。风格、神韵、气势、色调、基调、格调、趣味。 艺术的表现方法和技巧是极其丰富而多样的,主要的有:结构的安排、叙事角度的选择、象征、情节的提炼、隐喻、夸张、变形、白描、写意等手法的采用等等。(西方式的分解到最小的部分,各个因素的功能分析。)要透彻地理解作品,还要注意了解作家使用了哪些表现方法和技巧。

文学作品鉴赏知识、技法表解

文学作品鉴赏知识、技法表解 文学作品鉴赏知识、技法表解 论题 角度 赏析点 基本理论 主要效用及赏析术语 赏析方法 主题 思想 及其 表现 主题 思想 主旨 通过全部材料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和的写作意图,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 基本思想:某主张,某情感,某意愿,某哲理等, 写作意图:批评什么,歌颂什么,号召什么等。 全面分析,正确理解,准确概括。 及其 表现 材料 事件、景物、形象等; 引用、议论、抒情等。 材料是形成观点或主题的基础和支柱,是文章的血肉,所析要真实、典型、全面,与观点一致。 找出材料,归纳要点,揭示意图,凸现主旨。 技巧 象征、用典、对比、衬托、讽刺、渲染、比兴、寄寓等。 详见艺术手法。 围绕主旨,阐明表现手法运用情况,略说其作用。 艺 术 手 法 主 要 表 达 方 式 自称 第一人称,用我所见所闻所历所感所思所想为文。

便于直接表达的观点态度;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真切感,增强表达效果;常作线索。 指出第一人称使用情况,分析其作用、好处。 对称 第二人称,又叫直接谈话式,第一人称的变化形式。 直接对话,真切自然;直面对象,便于抒情;若对象为事为物,则具拟人化作用。 说明使用情况,分析作用、好处。 倒叙 将记叙内容中的片断提前写。 强调突出被倒置部分的内容;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平铺直叙,使情节富于变化。 说明倒叙情况,指出强调的内容并分析倒叙的好处。 插叙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某一片断 补充内容,使之更突出;补充内容,使情节更完整;补充内容,照应上文或作下文铺垫说明插叙情况,指出补充内容,分析用意。 人物 描写 描写人物形象的用法,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 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增强形象的感染力和语言的生动性,有的还有推动情节、体现主旨的作用。 分清描写类别,指出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景物 描写 作品中对自然风光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交代或暗示时代背景,为人物设置活动空间;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烘托人物,使形象更突出;具有推动情节、预示结局作用。 概括说明景物内容,分析作用、好处。 白描 以勾画特点,不设喻,少修饰为特征的描写方法。 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语言简洁洗练,真切自然,毫无做作之嫌。 引述白描文句,说明事物特征,分析白描好处。 摹状 对景物作细腻入微的描摹,有摹声、摹色、摹形等。 绘声绘色,穷形尽相,使事物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例说摹状种类,说明作用、好处。 间接抒情 与直抒胸臆相对,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借人写己、叙事抒情等方式。 将抽象的情感表现得具体形象,便于读者接受和理解;表意委婉,抒情含蓄,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说明间接抒情的方式,分析其作用、好处。 现身说法 用自己的经历遭遇为例,对人进行讲解或劝导。 能有力地论证文章观点;能丰富文章材料,充实文章内容;增加可信度,增强说服力;

学习文学鉴赏课的心得

学习文学鉴赏课的心得 借用: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贾岛【题诗后】这个学期,选修课,我果断选了文学鉴赏,因为在上高中,我就对文学鉴赏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可能是那种诗词的美深深吸引住了我吧,现在一个学期过去了,上了文学鉴赏课后,感触多多,学到了自己所想要的东西,下面就说说我学习到的知识。 诗歌鉴赏评价必须要了解诗歌最基本的常识,比如:古风、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及民歌。然后理解内容,把握主题,感受诗歌的形象,体会诗人要暗示或启迪什么。鉴赏时,要沿着诗人的思路,领略其意境和感情及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象征、想象、联想等写作手法,品味诗歌的语言、用典的切当和平仄押韵的讲究。“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就是最好解释,可见字词的锤炼备受重视。 诗歌大致可分为:写景抒情,咏物言志、即事感怀,边塞征战,怀古咏史五大类。 欣赏一首诗歌,首先要分清类别,方可抓住画面和氛围气场,体味其意境,理解诗人在其语境中的感情。其次是联系全篇主旨品嚼字词,炼字炼意的技巧,隽永的字词更能表现出诗词形象生动,充沛凝炼的语言特色,从而辨析手法,“比”“兴”“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衬托”“反复”等。 我们分开来探讨—— 一、写景抒情。我们都知道自然景物经诗人之笔必然会带上一种感情色彩,写景的方法很多,简而言之,要留意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角度,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动静结合,明暗对比,此外要注意传统的比兴手法,感情寄托的深浅等。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摹。如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虚景实写,聚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营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有点有染,寓情于景,情景相生相融,真可谓字字溢情。然后联系作者的处境或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并非无病呻吟,更不是凭空而想,而是有感而发。 二、咏物言志。咏物诗那是一定要写出你所咏之物的形态色彩等特征的,并且追求描绘贴切逼真,一首出彩的咏物诗能令我们想道摄影师,笔锋就是镜头,可深入到对象的灵魂,表象出事物的神韵、品格。物,自然界万物,细致描摹的同时要不即不离,曲极其妙,寄托自己的感情。如“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怀之作,托梅寄志。运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内心寂寞的愁绪,物与人交织,所说“争春”,是一种暗喻。“妒”,梅的品格岂非平常草木能所有,可鉴标格独高,用意深沉。表现出作者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如梅的傲骨,如梅的精神。梅花自然而然成为他高洁品格的化身。 三、即事感怀。因事由而发感慨,往往是偶有所感冲口而出。鉴赏这类作品,首先要仔细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事由,“叙事”与“抒怀”的结合要紧密、自然、熨帖。其次在品中咀味诗人所抒之“怀”的深挚感人之处,是忧国忧民、思乡怀友,还是离别别绪......要细加领会。如陈亮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中“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直笔开头,直指事由。“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言辞慷慨激烈,毫不隐瞒,毫不修饰,充满激情。“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读来倍感豪放奔纵,雄健浑厚,一腔正气喷涌而出,感召力昂扬振奋。从对友人的期望中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抗金必胜的坚定信念及前途的光明。全词“事”与“怀”的紧密结合跌宕起伏,以论入词,首尾呼应,生动感人,艺术特色浑然天成,而非矫情造作。 四、边塞征战。边塞诗是一种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鉴赏时要对作者所处的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