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经典史料解读

世界近代史经典史料解读
世界近代史经典史料解读

2014年中考世界近代史经典史料解读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正如马克思所说:“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并迅速促进商业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主义生产方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材料二:新航路的开辟为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殖民者对所到地区的人们进行了大肆的屠杀与野蛮的掠夺,给上述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根据上述材料评价新航路开辟的后果。

解析:本题的两段材料均与新航路开辟有关,材料一是从正面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积极意义和作用,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等等,材料二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消极作用,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的殖民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屠杀和掠夺等灾难。两段材料辩证地呈现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造成的影响,全面而客观。

解答:新航路开辟的积极作用是:①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②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的消极作用:殖民统治的罪恶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主一直是人类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为实现民主政治,17~19世纪,英、美、法等国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专制集权的斗争。经过反复、曲折的较量,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得以确立。17~19世纪,推动英、美、法等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确立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解析:17—19世纪欧美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欧美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民主、平等、自由,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是在很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建立的。那么具体有哪些共同的因素呢?本题考查的就是这一问题。

解答:①资本主义的发展。②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③思想解放的影响。④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⑤人民群众的作用。⑥法律的保障。⑦资产阶级政治家的作用等。

3.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材料见教材p107)。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个纲领性文件?作者是谁?是为哪个组织起草的文件?

(2)该文件发表于哪一年?有何历史意义?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世界工运史上的一件大事,而正是因为缺乏科学理论,所以三大工人运动才失败了,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就是工人运动的科学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诞生必将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此此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常识。

解答:(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者同盟。

(2) 1848年;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

4。‘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阅读材料回

答下列问题:(材料见教材p111)。

(1)文中的“房子”是指什么?

(2)"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分别指哪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3)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解析:材料是林肯的演讲,针对的正好是美国的南北矛盾与联邦政府的存亡,为此本材料用比喻说明了林肯政府决心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那么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矛盾的焦点是什么?是本题考查的内容。

解答:(1)国家或美国;(2)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南方:种植园经济。(3)黑人奴隶制的存和废。

5.材料: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请回答:

(1)材料中,“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指的是什么?“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又指什么?

(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内容,材料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分别揭示了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和改革的目的,从材料中来看,亚历山大二世对当时的时局有着十分清醒

的认识,所以决定在俄国推行农奴制改革。

解答:(1)自下而上指农民的暴动;自山而下指农奴制改革。(2)目的是为了缓和解决矛盾,巩固沙皇统治。

6.“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材料见教材P114)请回答:

(1).上述文件的名称是什么?

(2).这一文件是哪一年颁布的?由谁颁布的?

(3).这一文件在美国南北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

解析:本题材料选自《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政府颁布的重要文献,其目的是为了解放黑人奴隶,扭转战争局势,维护国家统一。

解答:(1)《解放黑奴宣言》(2)1862。林肯。(3)激发了广大黑奴的积极性,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局势。

7.材料一: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

——1858年林肯的著名演说:《一幢裂开了的房子》

材料二: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推毁奴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所有的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

——林肯1862年8月给霍勒斯〃格里利的信请回答:

(1).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有何积极意义?

(2).马克思为什么称《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在联邦成立以来的美国史上最重要的文件”?

解析:两段材料均出自林肯之口,两段材料分别取自《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而这两部法律的颁布,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所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地位。本题就是考查学生对这两部法律的重要性和地位的认识。

解答:(1)以民主方式基本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2)在法律上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8.材料一: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技术革命,它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资产阶级在他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所有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材料二:在这次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飞跃。1870年-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革命”是指的那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革命”深刻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请举出至少2例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成果。

(3)以上两段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4) 结合材料及近代以来至今中国的发展历程,谈谈你的感想?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材料题,材料一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材料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样的综合性考查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要求。学生对工业革命和相关成就的了解不能混淆。对工业革命的认识一定要清晰。

解答:(1)第一次工业革命(2)汽车,飞机。(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的面貌(4)近代:落后就要挨打。当今: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如今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

9.马克思说:“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捕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1).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出殖民主义的罪恶。

(2).你如何理解“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3).“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捕黑人的场所”,你认为这些是“田园诗式的过程”吗?为什么?

解析: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伴随着殖民统治的出现,对殖民统治的罪恶,殖民统治的作用以及对殖民统治的残酷与野蛮的本性的认识是学生应该获取的知识,但也要看到殖民统治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

解答:(1)屠杀土著居民,贩卖黑人奴隶,掠夺殖民地财富,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奴役殖民地人民。(2)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本和廉价的原料,廉价的劳动力。(3)不是,是野蛮的殖民掠夺和殖民屠杀。

10.世界博览会是经济、科技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也是举办国充分展示综合实力盛会。英国举办了第一届博览会的维多利亚女发出外交邀请信函,有10个国家接受了邀请,伦敦博览会被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博览会,水晶宫博览会成为二十世纪科学进步的巨大推动,它的举办,使它成为全球规模的盛会。

——引自《回顾1851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

(1)英国能够举办首届世博会的经济条件是?

(2)在首届世博会上,英国最有可能展出那些发明?

(3)在当时,要把世博会上的展品运往展览地可使用哪些先进的交通工具?

(4)在首届世博会举办的1851年英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样的?

该体制在英国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解析:本材料题是对英国近代两次重要的革命的相关知识的考查,工业革命让英国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借用第一届世博会的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的了解,识记和运用。

解答:(1)英国首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2)珍妮机,蒸汽机,蒸汽火车。(3)火车,轮船(汽船);(4)君主立宪制,1689年《权利法案》

11.“不列颠的侵略,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输入棉纱,最后使这个棉织祖国充满了英国的棉织品。”——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请回答:

(1).指出这段材料出现的历史背景。

(2).英国“使这个棉织祖国充满了英国的棉织品”给印度社会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印度人民为此进行的斗争是什么?(指出斗争名称即可)

解析:本材料题考查学生对英国在印度乃至亚洲的殖民统治的情况的了解,加深对殖民统治罪恶的认识,以及被殖民统治国家的抗争。

解答:(1)1600年英国在印度建立了殖民据点(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殖民掠夺。(2)影响了印度的民族工业的发展,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义。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法人的自然的不可动摇的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

第七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十一条: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在自由。

第十七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请运用上述材料指出以下言论违背了《人权宣言》的哪些条款。

(1)国家的主权属于国王:违背了

(2)国王的意志即法律:违背了

(3)全国居民应该分为若干等级:违背了

(4)国王有任意侵占臣民的财产的权利。违背了

解析:本题把《人权宣言》条文作为材料,通过对封建专制统治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进行对比,找到条文与封建专制统治时期相矛盾的地方。要注意此类问题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一定要细心鉴别,不用遗漏。

解答:(1)违背了第三条。(2)违背了第七条。(3)违背了第一、二、第七条,十一条。(4)违背了第二条和第十七条。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他们不仅是对社会中某一阶级旧政治制度的胜利,他们还产生了欧洲新的政治制度。

(1)请写出“1640年革命”开始的标志。

(2)材料中所指的“旧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中的“新政治制度”指的又是什么?英国哪一部文件为本国“新政治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4)为什么说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

解析:本题以点带面,通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对整个欧洲产生的影响,久的政治制度的瓦解,新的政治制度的建立,欧洲新时代的到来,考查学生对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的了解。

解答:(1)查理一世为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征税而重开议会。(2)封建专制统治。(3)资本主义制度;《权利法案》(4)从此,欧洲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和控制议会的权利,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议会成为国家最高的权利力机关,国王只能依据宪法和法律进行统治。

材料二:《宣言》愤怒地谴责了英王对殖民地人民的种种暴政,郑重昭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彻底与英国脱离关系,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材料三:《宣言》庄严宣布: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在自由。

(1)材料一的“国王”是哪个国的?他的权利受到哪个阶级的限制?是什么事件改变了阶级的社会地位?

(2)材料二、三中的《宣言》各是哪国颁布的?其全称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个国家在人权问题上做出了哪些规定,这些规定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4)结合以上三个文献颁布的背景,说明这些文献颁布的相同社会根源是什么?

解析:欧美资产阶级革命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颁布了重要的文献,本题就是以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颁布的重要文献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这三部重要文献的理解运用。是一道综合性和能力立意的试题。

解答:(1)英国,资产阶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材料二:美国,《独立宣言》,材料三:法国,《人权宣言》(3)人与人之间是自由平等的,不受任何人的奴役,在法律和言论,出版,著述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4)背景:资产阶级革命,根源:封建专制统治下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如,法国把人分成了三等级,美国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英国没有平等对待北美居民。

15、列举17—18世纪英、法、美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杰出领导人和革命的导火线以及开始的标志?

解析:本题是一个综合性归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和导火线以及开始标志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尤其要注意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和开始标志容易混淆。

解答:领导人:(英国)克伦威尔,(美国)华盛顿(独立战争)林肯(内战),(法国)罗伯斯庇尔(高潮);

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英);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美.独立战争);1861年3月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美.南北战争);三级会议的召开(法)。

开始的标志,(英)国王重开议会;(美)莱克星顿的枪声(独立),1861年5月南方诸州叛乱(内战);(法)1789年7月14日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

16、材料一: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对所有的人……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一律平等。

第七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十一条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在自由。

第十七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材料二:拿破仑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合被人们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

请回答:(1)材料一是哪一部文献?所表达的思想原则是什么?(2)材料二中拿破仑说的“一样东西”指的是什么?

解析:本题有两段材料,分别涉及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两个时期的两部重要的文献和法律,一部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一部是拿破仑统治时期颁布的《法典》,由此考查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

解答:(1)《人权宣言》,人生来是平等的,自由平等的进步思想,天赋人权神圣不可侵犯。(2)《法典》。

17、14—16世纪,欧洲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

请回答:

(1)导致欧洲发生变化的根源是什么?

(2)这一时期欧洲社会发展呈现出了一种什么趋势?

(3)所谓的巨大变化在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各有哪些主要表现?

(4)简析巨大变化促进了欧洲社会进步的历史作用?

解析:14—16世纪是欧洲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文艺复兴运动,是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兴起,正因为如此,欧洲发生变化的根源,趋势,表现以及历史作用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

解答:(1)商品经济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萌芽。(2)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3)经济方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思想上,文艺复兴运动。(4)孕育着资本主义形成的基本要素,标志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了衰落,世界朝着一体化方向迈步。

我国近代史材料分析题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材料1:“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星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回答问题: (1)材料中所提的“解体”是指什么? 答:“解体”是指中国封建制度的解体。 (2)分析西方列强入侵给近代中国政治、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 答:西方列强入侵,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犯,独立的中国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经济上,中国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封建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中国。 (3)驳斥“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谬论。 答:第一,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 第二,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第三,尽管鸦片战争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国社会内部变革,促使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正如毛泽东指出:这种“新变化,只是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来说发生的变化的一个方面。还有和这个变化同时存在而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总而言之,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并没有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反而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材料2.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①割让香港;②赔款二千一百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商埠,英国有权在上述口岸派驻领事;④英国货物进出口关税须经两国协定;⑤取消清政府的公行制度,两国商人实行自由贸易。 1843年中英又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与《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款,条款规定: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 请依据以上资料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答: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①政治上:鸦片战争后,随着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②经济上: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③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材料3.毛泽东1939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写道:“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1.地理大发现—— 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和对贵金属的渴求,在宗教狂热和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下,西欧一些探险家开始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引起了商业革命和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成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2.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世界市场扩大。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商业革命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至17世纪欧洲文化和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因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力图恢复希腊、罗马典文化,使之“复活”、“再生”,“文艺复兴”即由此得名。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传播到英法德等其他西欧国家,运动的中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和自然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促使欧洲人开始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醒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和科学实验精神;文艺复兴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潮,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又译为“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其思想核心是个人主义。它是资产阶级用来反对封建束缚,谋求自身政治经济地位的思想武器。其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强调个人“才能”和自我奋斗;重视现世生活,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反对经院哲学;否认对教皇和教会的绝对服从;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提倡理性,重视科学实验;表现乐观主义精神,反对悲观主义;欣赏资产阶级的文学艺术。人文主义对于人们摆脱神权的束缚,争取自由平等乃至推翻封建统治,都具有巨大进步作用 5.克伦威尔——

世界近代史 大二上册名词解释

织田信长泰姬陵东印度公司通讯委员会莱茵邦联 地理大发现 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由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增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教皇子午线 葡萄牙和西班牙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线。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葡为争夺殖民地和市场而大动干戈,互不相让。1493年5月,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发布训谕,规定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处,自北极至南极划一条线,区分西、葡的势力范围。1494年6月,两国据此正式签订了《托德西拉斯条约》,并同意将此线西移至西经43°40'。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后,两国在太平洋再起冲突,并于1529年签订《萨拉戈萨条约》,规定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处划一线,线的东西两侧分别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势力范围。这两项条约,揭开了欧洲殖民列强瓜分世界的序幕。 文艺复兴 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这个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英、法、德、西等欧洲国家。一些新生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号召下,把矛头直接指向教会神权统治,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迷信愚昧;表现乐观主义,反对悲观主义。因而人文主义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也是新文化的基本内容,它逐渐形成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表面看来,文艺复兴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是,它并不是对于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的重重禁锢,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在人文主义思想指引下,文学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新的政治学、史学和教育学相继出现,产生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代表人物,使文艺复兴时代成为硕果累累、人才辈出、灿若群星的时代。 马基雅维里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律师家庭。曾长期担任佛罗伦萨共和国政府外交、军事等要职。因涉嫌反对美第奇家族而被逮捕,不久获释,归隐乡下开始著书。1513年,代表作《君主论》问世。全书26篇,主要论述为君之道。通过对历史和时事的分析,具体说明君主应具备的条件和才能,以及治理国家的策略。明确指出,要使国家统一,唯一的办法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具有无限君权、并掌握强大军队的君主政权。他主张君主应把国家利益放首位。君主为达到政治目的,可以背弃信义、不择手段。在他看来,政治归根结底是力量问题。他的政治学说,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民族国家、实现祖国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 名词解释: 1.美西战争:美西战争是1898年,为夺取属地、和而发动的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的第一次战争。和既有重要的价值,又是分别向和扩张的。新兴的拥有雄厚的、军事潜力,已建立起一支较强大的。 2.门户开放政策:在整个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它的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不论是在哪个列强的内,不论是否在或都实行这个原则。是美国侵华行动的“里程碑”。受到列强的普遍欢迎,由此而使得列强在侵华步骤上取得暂时的一致。避免了列强因在华利益的相互抵触而使得列强间本以十分尖锐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也由此而使得列强由争夺在华利益而转化为在这个问题上相互合作。 3.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2月,与为了侵占东北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战争。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日俄战争促成日本在东北亚取得军事优势,并取得在、中国东北驻军的权利,令俄国于此的扩张受到阻挠。日俄战争的陆上战场是清朝本土的,而清朝政府却被逼迫宣布中立,甚至为这场战争专门划出了一块交战区。日、俄、中(清)三方在这场中都蒙受到了严重损失,并为之后各国的发展道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三国同盟: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帝国主义列强结成的军事与政治集团。1879年,德国、奥匈帝国为了对抗俄国与法国缔结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加入,三国同盟正式形成。三国同盟的目标直接对准法国。后意大利于1915年脱离同盟国集团,转而加入协约国集团。同年,保加利亚与土耳其则相继加入同盟国。1918年11月,同盟国集团在与协约国的军事战争中失败,最终随着德国的战败,同盟国集团瓦解。 5.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三国同盟相对抗的帝国主义集团,由英、法、俄三国于1904—1907年期间签订一系列协议而组成。1893年为抗衡德、意同盟,法俄首先签订军事协定。面临日益增长的德国威胁,英法调整在殖民地上的矛盾,于1904年签订英法协约。随后在日俄战争中遭到失败的俄国为了摆脱自己的困境,也于1907年和英国签订英俄协约。至此协约国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意、美等二十五国先后加入。十月革命后,苏俄宣布出。1918年德国投降后,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曾以协约国的名义三次向苏俄发动武装干涉,均遭失败。因协约国间矛盾不断加深,逐步瓦解。 6.马恩河战役:1914年5月,德军在进攻中,右翼第一、二集团军之间出现了50公里宽的暴露地段,补英法联军楔入,被迫撤退。联军开始反攻但其后受阻,遂设防固守,此为马恩河战役。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战略决战,以德军第一次撤退和失败,联军取得胜利告终,联军向前推进改革60公里。马恩河之战是大战的第一个转折点,德军在6周内打败法国的计划宣告破产。 7.坦能堡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与同盟国军队在东线的一次重要战役。一战爆发后,俄军为配合西线协约国的军事作战,于1914年8月在东线发动军事进攻,但由于其指挥系统差,后勤补给困难,东线德军在兴登堡与鲁登道夫的指挥下,最终击溃入侵俄军,俄军全线溃败,12万人被俘。德军在东线由此从防御进入进攻,最终在12月,在俄国内陆战局陷入僵持状态。

(完整版)世界近代史测试题(含答案)

世界近代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25分) 1、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A.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开辟了新航路B.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扩张活动 C.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D.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捍卫民主法制的重要檄文有 ①《权利法案》②《独立宣言》③《人权宣言》④《国际歌》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3、下列哪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两重性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4下列事件中,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文艺复兴②启蒙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三角贸易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观察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A点处,查理二世被推上断头台,共和国成立 B.B点处,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专制统治 C.C点处,该国通过了《人权宣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该示意图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性与反复性 6.下列有关《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共同点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B.都具有历史进步性 C.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都反对封建专制 7.下列属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专制王权同议会矛盾斗争尖锐 D.殖民压迫激起人民强烈反抗 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历史文献中,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而颁发的法律文件是 ①《汉谟拉比法典》②《权利法案》③《法典》④《土地法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9、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代表着人类民主文明历程的重要成果。它们的内容各具特点,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A.《权利法案》——是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B.《独立宣言》——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C.《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1787年美国宪法——宣告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 10、长达三百多年的罪恶的“三角贸易”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了大量的黑人劳力 B.摧毁了腐朽的封建统治 C.打通了各洲的贸易通道 D.积累了雄厚的原始资本 11、2013年3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逝世,让拉美痛失一位“最伟大的领袖”。大约两个世纪前,拉 美地区也曾出现了一位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伟大领袖,他就是 A.华盛顿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圣马丁 12、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火车机车②瓦特改良蒸汽机③珍妮纺纱机④飞梭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13、从1880年到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的比例几乎上升了40%。美国纽约和费城在1820年各有居民10万人,到1870年,分别达到94万人和67万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下名词解释 (适用于王晓焰老师) -------杨帆编辑整理1. 人民宪章:英国宪章运动中的纲领性文件。1837年由洛维特领导的“伦敦工人协 会”拟定,次年5月8日,以《人民宪章》的名称公布。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凡年满21岁,精神健全的男子皆有选举权;②无记名秘密投票;③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④议员应支付薪俸;⑤平均分配选举区,按各自选民的人数分配代表名额;⑥议员每年改选一次。其核心内容是以普选权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化的问题,反映了当时英国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推动了宪章运动的发展,对其他国家的工人运动也有一定影响。 2. 第一国际成立大会:即国际工人协会的第一次大会。原为1864年9月,在伦敦 圣马丁教堂召开的声援波兰人民起义的国际性工人大会。大会根据法国工人代表的提议,通过了建立“国际工人协会”的决议,选出21人组成临时中央委员会,马克思当选为委员,对第一国际指导,拟定《成立宣言》、《共同章程》,使第一国际处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这次大会的召开宣告了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并阐明了其目标、任务,建立了组织架构,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3. 拿破仑三世: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缔造者。路易·波拿马原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 统,于1851年12月2日发动政变,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其在位时期,积极促进法国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法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在此期间,法国完成的工业革命。为了改变1815年以来法国的孤立状态,争夺欧洲大陆优势和进行海外殖民侵略,拿破仑三世积极发动对外战争,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联合英国击败俄国,取得欧洲大陆的霸权。在普法战争中,色当战役惨败被俘,其第二帝国也随之覆灭。拿破仑三世促进了法国经济的巨变,在经济上确立了现代水平的资本主义的根基。 4. 1832年会议改革:19世纪三十年代英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同土地贵族进行斗争, 争取重新分配政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政治改良运动。在1832年会议改革中,资产阶级的全国政治联合会等团体同辉格党政府相呼应,利用人民运动发声势,迫使议会通过法案,撤销了56个“衰败选区”(指地处农村,已无人烟,由大地主指派议员的选区),增加了在工业革命过程中新兴起的工业城市的代表名额,并降低了选民的财产数额限制,扩大了资产阶级选举权。 5. 宪法纠纷:德国统一过程中出现的议会与政府之间就军事改革进行的争论。前后共两 次。第一次是1860年,陆军部长洛恩提出的一个军事改革方案,遭议会否决,其后政府在没有得到议会批准的情况下强行进行了军事改革,后又解散议会,从而酿成军事改革是否合法争论。这就是第一次“宪法纠纷”。俾斯麦上台后,很快宣布议会休会,下令增加军费,封闭反对派刊物,禁止自由派活动,这些独断的行为被指责为违宪,从而酿成第二次“宪法纠纷”。1864年,俾斯麦以对丹麦的军事胜利征服了朝野,这场冲突才结束。宪法纠纷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同容克阶级争夺政治权的斗争,也为德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6. 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19世纪中期,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 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农民运动不断高涨,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国内矛盾,农奴危机日益严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政府被迫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拥有人身自由;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份地必须交付高额赎金。这样,农民获得“自由”时受到了残酷的剥夺。这场由农奴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

2019年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真题练习(含答案)

2019年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真题练习(含答案) 选择题 (2019·四川攀枝花)18.19世纪中期,许多国家发生了重大事件。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D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俄国农奴制改革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B 印度民族大起义促成印度实现了独立 C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D 美国的南北战争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 (2019·山东淄博)11.历史就是根据史实得出结论。下列各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关系不正确的是()D A.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人文主义精神的代表作 B.《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C.达尔文写成《物种起源》——建立起科学的生物学 D.爱因斯写出相对论——推动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2019·湖北鄂州)10.下列“事件概述”与“历史评价”关联不正确的是()B (2019·湖北孝感)19.“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一位伟人带领美利坚人民取得了胜利……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的时候,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材料中涉及的两次革命对美利坚历史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有()D ①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②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③确立了君主立宪制④结束了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2019·山东济宁)19.某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剧《交通的变革》。以下他们设计的情节中符合史实的是()D A.史蒂芬孙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B.卡尔·本茨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 C.亨利·福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D.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2019·四川宜宾)6.图3反映了欧洲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对其解读正确的是()B 选项事件概述历史评价 A 从武装革命到“光荣革命”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B 从《独立宣言》发表到1787年宪法颁布君主立宪制是防止专权的有效机制 C 从《人权宣言》颁布到《民法典》颁行 《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 规范 D 从武装倒幕到明治维新摆脱了民族危机,保留了封建残余

世界近现代史名词解释(全)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全) 价格革命 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收入微薄的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殖民制度 一般是指西方列强国家压迫、奴役和剥削“落后”的亚、非、拉国家,并把它们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制度。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西欧诸国往往是通过海盗式劫掠、欺诈性贸易等各种方式进行早期殖民活动。在资本主义稳定发展,特别是进入垄断时期,则使用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侵略手段,使被侵略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而依附于外国的保护。各殖民国家相互遵守共同的协定,但有时也会因为利益关系发生武装冲突,即殖民战争。殖民制度是帝国主义国家疯狂掠夺殖民地的产物。 【地理大发现】 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 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由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增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教皇子午线 近代教皇为解决地理大发现带来的新发现地区的主权归属问题提出的分界线。1493年教皇确定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该线以西土地划归西班牙,以东划归葡萄牙。1494年,西葡缔结《托得西拉斯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使葡取得了绕非洲到印度航路的所有据点。 【文艺复兴】 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其他欧洲国家。一些新生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号召下,把矛头直接指向教会神权统治,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迷信愚昧;表现乐观主义,反对悲观主义。因而人文主义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也是新文化的基本内容,它逐渐形成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表面看来,文艺复兴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是,它并不是对于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的重重禁锢,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在人文主义思想指引下,文学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新的政治学、史学和教育学相继出现,产生

世界近代史考题及答案 (2)

名词解释 1、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表现为:商业范围扩大、商路的贸易中心的转移、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新型工业生产方式的出现。直接后果:①资产阶级经济力量迅速增强,随之要求相应的权力②奴隶制度在北美殖民地“复活”③欧洲商业文明开始向全球移植。间接促进了工业革命。 2、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所兴起的思潮,其思想核心是个人主义。它是资产阶级用 来反对封建束缚,谋求自身政治经济地位的思想武器。其基本特征是:①以人为本,强调个人才能和自我奋斗、②重视现世生活,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反对经院哲学;③否认对教皇和教会的绝对服从;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④提倡理性,重视科学实验⑤表现乐观主义精神,反对悲观主义。 3、重商主义:西欧君主制强化背景下实行的政策,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旨在富国强 兵。中心原则:国家的繁荣程度取决于贵金属拥有量。加强了专制王权,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断送了封建制度。 4、因信称义:宗教改革运动的核心原则,接受上帝提出律法的人就是和上帝有了神 圣的约定,这些人就会被上帝称之为“义”。只有真心信仰上帝接受上帝律法的就能使人成为义人,义人就能够得到解救。 5、科学革命:是指西欧文艺复兴时期近代科学的建构过程,从哥白尼天文学革命开 始,以牛顿、伽利略为代表的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为标志的科学革命。为以后的科技创新奠定了基础、开辟道路、指明方向。 6、《政府论》: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的著作,阐述了自由主义政治学说,也是对17世纪英国革命中的各派政治思想的全面清理和总结。论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合理性。 7、光荣革命:1688年,辉格党人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 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第二年初,威廉和玛丽共同登上英国王位。这是一次基本上没有流血的政变,在英国历史上称作“光荣革命”。此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8、《论法的精神》:法国启蒙思想家自由派孟德斯鸠的著作,阐述了以权力制约与平衡为核心的三权分立原则,对许多国家的政体建立提供了依据。 9、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发生于工业革命后,议会的代议制改革。适应工业革 命的需要,重新分配席位,降低了选民要求。使广大工业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 10、常任文官:多党制国家中,负责实际执行事务的官员。此官员经考试录用,若无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世界近代史》课程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教皇子午线:1494 年经教皇仲裁,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世界上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线。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西、葡两国为争夺殖民地、市场和掠夺财富,长期进行战争。为缓和两国日益尖锐的矛盾,由教皇亚历山大六世(1492~1503在位)出面调解,于1494年6月7日两画了一条线,线西归西班牙,东归葡萄牙,此即所谓“教皇子午线”。 这条由教皇作保规定的西、葡两国势力范围的分界线,开创近代殖民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先河。(参课本P19) 2.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表现在文学、艺术、教育、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思想内容,通常被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的社会思潮,他的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救出来。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封建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反对教会蒙昧主义,提倡发展文化教育;反对封建割据和外族入侵,主张中央集权和民族独立。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界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3.薄伽丘: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一译卜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 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揭露教会的虚伪和腐化,提倡个性解放,歌颂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创作了西欧

文学史上第一部心理小说《菲亚美达》;其与但丁、彼特拉克合称“文学三杰”。 4.因信称义:是德国神学家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核心。 他认为,基督徒之所以是自由的,是因为他们“因信称义”,不再受善功律的支配,他们通过自己的信仰而与基督建立了新的个人关系。信徒不必依靠教会极其繁琐的宗教礼仪,只凭对上帝对的虔诚信仰就可以得到灵魂的拯救。内容有:1.圣经乃唯一的、最高的成就。2.平信徒皆为祭司3.僧俗平等,恪守天职。 这一宗教伦理是对天主教会所宣扬的“行为称义”的否定,所蕴含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宗教情感的个人主义与文艺复兴中具有理性的个人主义结合在一起,成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 5.预定论: 由宗教改革家加尔文(1509——1564)提出,也成为加尔文派的奠基。 预定论认为神的旨意是绝对的,也是无条件的,一切有限的受造物联合起来也不能影响神的旨意,这旨意完全是神在永恒里安排的。神是万物的主宰,伟大而有能力,安排大自然的运行,支配人类的历史,任何细节都在他的掌管之下。其内容为将人分为“选民”和“弃民”。 预定论提出了解放人的思想,鼓励人们在世俗生活中去发财致富。 6.开明专制:18世纪下半叶欧洲一些国家封建专制君主执行的一种政策,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和阶级矛盾尖锐化而进行的具有明显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 当时,欧洲大陆诸国的封建制度日趋衰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有所发展。各国封建君主为了巩固其专制统治,接过了法国启蒙学者要求改革的旗帜,宣称要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把自己装扮成“开明”的君主,高喊“开明”的口号,进行种种改革,如改革教会,兴办教育事业,编纂法典等 “开明专制”的时代是从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登基时开始的。他自称“国家的第一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价格革命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收入微薄的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商业革命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由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增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文艺复兴: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这个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英、法、德、西等欧洲国家。一些新生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号召下,把矛头直接指向教会神权统治,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迷信愚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明治维新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1871年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化。军事工业以及交通运输都得到很大发展。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在现代工业国的道路上前进。 西进运动北美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爆发前后向北美大陆西部移民拓殖扩张、掠夺印第安人土地的运动。美国独立后阻止移民西进的敕令,来自沿海地区和欧洲的移民涌向西部。在西进运动过程中,出现3次巨大的移民高潮。1890年,西进运动正式结束。西进运动使美国的领土增加到建国时的3倍以上,扩大了发展工业所需的各种基本资源,对美国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普法战争德国完成统一的第三次王朝战争。普奥战争后,位于德国西南部的邦国在法国支持下仍然独立,德意志的统一还未完成。俾斯麦积极准备用兵法国。1870年7月,战争爆发。战争以法国军队的进攻为开始,但在普鲁士军队的反击下,战场很快就转移到法国境内。9月1日,双方在色当进行大会战,法国军队再次惨败,拿破仑三世率领10万法军投降。普法战争以普鲁士的胜利而宣告结束。1870年年底,德意志西南部的4个邦国加入“北德意志联邦”,德意志终于实现统一。 《1787年联邦宪法》美国宪法,也是近代西方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年9月17日费城制宪会议上通过。宪法以三权分立为基本原则。以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为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实行总统制。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任期4年,有权任命部长、缔结条约,但须经国会同意,国会对总统、部长的渎职行为有权弹劾;国会是立法机关,由参、众两院组成,负责批准条约,制订税率立法。但总统对国会立法有否决权。司法权属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须经国会批准,任取终身,有解释宪法的权力。以上三条旨在将立法、行政、司法之权分立,互相制约。宪法同时也带有明显的种族压迫条款,没有触动奴隶制。后增加了10项关于人权的补充条款,规定言论、出版、集会等权利。宪法对加强联邦政府权力,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有很大作用,沿用至今。 吉伦特派法国大革命中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吉伦特派的主要成员最初属于雅各宾俱乐部,后在俱乐部内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新派别,因该派领袖人物多来自西南部的吉伦特郡而得名。成员主要是与西部和南部的工商业资产阶级有较密切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律师。1792年8月10日起义之后,以吉伦特派成员为主组成临时政府,开始吉伦特派执掌政权时期。吉伦特派主张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但认为法国革命应当止步,恢复秩序。1793年初法国局势恶化,前线吃紧,市场物资匮乏,物价飞涨,群众要求限制物价,打击投机商。吉伦特派则坚持经济自由原则,不愿实行对经济的干涉和管制。吉伦特派逐渐失去民心,1793年5月31日至6月2日,雅各宾派领导巴黎群众起义,迫使议会下令逮捕吉伦特派首领,结束了吉伦特派统治。在恐怖时期,吉伦特派首脑人物被大批处死或自杀。热月政变后,该派残余势力构成热月党的骨干。 开明专制18世纪下半叶欧洲一些国家封建专制君主执行的一种政策。当时,欧洲大陆诸国的封建制度日趋衰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有所发展,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各国封建君主为了巩固其专制统治,接过了法国启蒙学者要求改革的旗帜,宣称要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他们利用伏尔泰希望有一个开明的君

2013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贵族用暴力大规模剥夺农民土地的一种方式。以英国为典型,自15世纪末叶开始,历300余年。15世纪末,由于英国毛织业迅速发展,引起羊毛价格上涨,致使养羊业成为十分有利可图的行业。于是大贵族侵占大量公有地和农民的耕地,将土地用壕沟和栅栏圈围起来,雇佣少量工人放牧羊群。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无以为生,沦为流浪者。这一现象被托马斯?莫尔比喻为“羊吃人”。16世纪中叶,英国宗教改革过程中,圈地运动又在教产还俗的土地上广泛发展起来。农民破产导致政府税收减少和兵源枯竭,亦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都铎王朝颁布了一系列“血腥立法”,残酷迫害流浪者。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会通过一系列法令,使圈地运动合法化。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系变革,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重商主义 15至18世纪西欧国家的一种经济政策和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种经济学说。亚当?斯密称之为“商业的或重商的体系”,故名。中心内容是:货币拥有量是国家贫富的标志,发展对外贸易以获取金银是积累国家财富的重要途径,国家采取鼓励制成品出口、颁布航海法令、大力发展航海业和军需工业、奖励造船、给予贸易公司以垄断特权等方法直接干预经济。早期重商主义持货币差额论,主张禁止硬币输出,增加金银输入;晚期重商主义持贸易差额论,主张发展制造业,扩大外贸出超,以获得大量货币输入。重商主义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意识形态,错误地认为利润来自流通过程,但其对商业保护主义政策在当时曾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重商主义逐渐废弃。 独立宣言 英属北美殖民地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宣布美国独立的纲领性文件。由杰斐逊等五人起草,杰斐逊执笔,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该文件阐释了资产阶级的自然权利和人民主权的思想,列举了英王压迫北美人民的暴行,从而深刻揭示了北美独立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宣布北美殖民地是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解除与英国的一切从属关系。宣言反映了北美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推动了反英独立斗争,对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独立运动也产生了深远影响。7月4日被定为美国的独立日。 人权宣言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1789年7月9日,第三等级的代表把国民议会改为制宪议会,8月26日通过《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后来被简称为《人权宣言》。宣言开宗明义指出,“人在权利上是生来并永远平等的”。《宣言》宣布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言论、信仰、著述和出版自由;人民主权、代议制和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行法定主义和无罪推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启蒙思想、美国《独立宣言》指导和影响之下产生的,它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成为法国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口号。《人权宣言》在当时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情绪,成为反封建专制制

初三历史世界近代史材料分析题训练(二)

初三历史世界近代史材料分析题训练(二) 姓名____________班别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88年的“光荣革命”,为英国的经济起飞和工业革命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制度保证。 ——《大国崛起·英国》 材料二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 ——马克思 材料三“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材料四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大国崛起·美国》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近代英国崛起的重要因素有哪些?(6分) (2)材料三中列宁为纠“错”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4分) (3)材料四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指的是什么?(2分)两国的改革调整有何特点? (4分)

2.材料一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 材料二1947年,丘吉尔问道:“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那些标题为《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和《欧洲时代的消失》的论文都认为欧洲已灭亡。 ——摘自《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政治革命”主要指近代欧洲发生的哪些资产阶级革命?写出两例。(2分) (2)写出近代欧洲国家在“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中取得的成果各一例。(2分) (3)材料二中造成欧洲成为“瓦砾”“藏骸所”“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的事件是什么?(1分) (4)为振兴经济,避免材料二中的惨剧重演,西欧国家的区域性组织是什么?(1分)(5)回顾欧洲的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感悟?(1分)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负毯者进军 工业革命继续发展后,1817年,曼彻斯特的失业工人组织了向伦敦的进军。他们打算向议会递交请愿书,要求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在行进途中,像士兵一样背着折叠起来的毛毯,所以这次运动又称“负毯者进军” 彼得卢屠杀 1819年8月16日发生在英国曼彻斯特圣彼得广场上的一场流血惨案。由于镇压这次集会的军队,有的曾参加过4年前的滑铁卢战役,群众乃讥称这次流血惨案为彼得卢屠杀。 1832年议会改革 背景: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 与国家管理。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再次掀起改革运动 高潮。资产阶级和工人都发动起来,改革的呼声响彻全国。集会、游行此 起彼伏,有些地方甚至发生暴动。内容: 1.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许多已 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 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2.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 扩大选民范围,大大增加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得到选举权以和 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的分享政权,但是 广大工人,雇农,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定义:1832年议会改革为代 议制,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利。也就是“集 体统治”。作用:适应了工业革命需要,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 作用。意义: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 民主,防止独裁统治,还得以和平方式解决利益纠纷,避免暴力冲突。 (英)保守党、自由党 维多利亚统治时期,英国议会里,存在着两党制,1832年改革后,托利党和 辉格党分别改名为保守党和自由党。这两个党仍然交替地操纵着英国的政治。 保守党仍然代表土地贵族特别是大农场主的利益,但50、60年代时,保守党 的统治不能再长久维持,自由党已站到了首要地位此时自由党不仅代表大地主 和金融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且也部分的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在两党交替 执政的过程中,19世纪前半期保守党占优势50——60年代责有自由党长期执 政,在1848到1868这二十年里,即使在自由党在野的四年中,虽然由保守党 执政但事实也执行了本质上跟自由党相似的政策。 (俄)西方派、斯拉夫派 “西方派”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但不赞成采取革命手段消灭他们,而 是主张通过渐进的改革,废除农奴制,建立西欧式的君主立宪制,以实现俄国资 本主义工业化。1848年分裂为革命民主主义派和自由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