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画的价值

中国文人画的价值

一幅画什么都有诗\书\画\印\ 一幅画什么都看不见这就是"文人画

"

中国传统绘画重要风格流派。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等多种艺术的结合,作者多属具有较深厚、较全面的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文人画”的称谓最先由明代董其昌提出,并对其历史传承关系作了初步阐述:“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家黄子久、王叔明、倪云林、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日本美术史家大村西崖和中国画家陈师曾对文人画的艺术特点、画家的身份及历史渊源又作了较深入的研究。陈师曾的关于文人画特质的论述,即“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空善”的理论,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沿革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多种因素促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有着一个相当长的演进过程。早在两晋时代,一些画家在创作上表现出来的某些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诸如王□的“画乃吾自画”思想,宗炳的“畅神”说,王微对创作中感情成分的强调,以及顾恺之的“形神”理论等等,都应看作是文人画的滥觞。到了唐代,王维隐居辋川以后,体现着他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情趣的水墨画,具有了更鲜明的文人画特色。五代的董源、巨然在山水画创作上追求平淡天真和笔墨情韵,又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艺术规范。到了北宋,文同、苏轼、米芾等人更在创作实践和理论批评上为文人画广为张目,影响所及,使文人画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艺术思潮,开始从院体画与画工画中分化出来。但文人画的鼎盛期是在元代,众多的文人士大夫滋生了厌世和逃世心理,将绘画作为个人进行精神上自我调节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赵孟□、柯九思强调以书入画,钱选提出“士气”说,倪瓒鼓吹“自娱”思想,更多的画家则是将具有象征意义的梅兰竹菊(史称“四君子”)作为自己的表现题材,用以标榜个人的志节情操。这样,画家的主体意识被进一步强化,文人士大夫的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在创作中也就得到了更突出的表现。延至明代,文人画已上升为画坛的主导地位,并直接影响到了清代绘画的基本格局和审美取向,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绘画体系。朱耷、石涛及扬州八怪突破四王的篱绊,开创了新局面。文人画又经赵之谦、吴昌硕影响到现代的齐白石、潘天寿等人。

特征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多方

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尤其和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书法中的点、线和笔画间组合不但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本元素,而且是重要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欣赏对象。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所形成的特有的节奏和韵律,要能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心手相应,气力相合,迹虽断而气连,笔不周而意周。在色彩和水墨上,文人画更注重水墨的运用,讲究墨分五色。王维之所以受到苏轼、董其昌的极力推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后期创作中开水墨画的先河。文人画家所以重水墨而轻色彩,这同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有直接关系,即传统绘画一直不曾把真实地再现事物的表象作为创作目的,而是把揭示事物的内在神韵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基于这种宗旨,又形成了民族特有的美学思想,即摒弃华艳,唯取真淳,讲究绘事后素、返朴归真、大巧若拙等等,这些都成为文人画家在艺术上的自觉追求。文人画特色和体系的形成,又与文人士大夫将绘画视为精神调节手段有关,创作对这些画家来讲,起到的不过是一种精神舒络的作用,这样,不为物役,不被法拘,以最简单的工具(笔、墨、纸),最概括的语言(黑、白、灰3色),传达出最深切的感受,就成为创作中的必然的选择。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特征,又决定了文人画在题材选取上有趋同倾向,即山水、花鸟、尤其梅兰竹菊等成为传统的表现题材。相对来讲题材是比较狭窄的,为了克服这一局限,题款在创作中起到了深化主题、丰富意蕴的重要作用。相同的题材,通过具有不同含意的题款,可以揭示出每个画家(或同一个画家不同作品)的不同的创作用心和艺术追求。

一个怪胎——“文人画”出现的偶然

来源:《江苏画刊》 文:沈勤

水墨画在宋之前与文人并无多大关系。反之,文人与画在宋之前也无关联。

绘画艺术对那些立志高远的文人只能算做雕虫小技,而书法则是文人存身立命的门面。至唐代开科举,书法更是文人获取功名、进身仕途的必修课目,书法不好者不能通过考试。不过,对照同时代的书法与绘画,这两个艺术门类之间在各自的发展脉络中相互影响。从春秋至秦、汉,我们从属于绘画门类的漆器纹饰与丝绸的纹饰中,看得见绘画意识要先于书法,看到的飞动着、变化着的线条已经具有了独立被欣赏的抽象美了。而此时的书法更多的还是一种“写字”。汉代,具有自主意识的画匠们,开始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像儿童一般,对世间的一切充满新奇。等不及新技法的准备成熟,幼稚的思维已创造出中国美术史上最充满生命力的图像。

南北朝时,书法先于绘画迎来了第一个高峰。门阀士族拥有对学识资源的绝对垄断权,

读书、习字、文章、做官,顺理成章,在他们的手中,终于把写字弄成了艺术。

而绘画还在消化着由西域传入的新技法,与宗教和教化互为表里,与文人的心理需求和书法的形而上形态还相距甚远。

终于,人物绘画与书法艺术在唐代一同站在了各自的峰顶,而各自作者的地位却不可同日而语,书法大家多为高官,而画家则地位卑微。青绿山水的开派大师李思训,在唐朝廷供职,一日皇帝兴起,当众让他们画画,李觉得是对他的羞辱。由此可见,唐时绘画相较书法的地位之低下。

魏晋以来,由汉代的“入世”生活,转向“出世”的田园生活,是文人在精神上的需求,但不管“入世”还是“出世”作为这主体的“人”也只是挪个地方而已。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人”还是风景中的主角,就是最准确的说明。

到了唐代,自然山水、边塞大漠成了文人书法豪情的借用物,情景交融。魏晋时的那个“人”在精神上已经化作唐代的高山、大河、荒漠。独立的山水诗达到了顶峰。

“仕”文人的喜好:肯定要影响绘画的选题取向。独立的山水画在唐代起步(所谓“独立”只是相较人物画而言,硫不是画者在精神上的独立)。此时的山水画,与“诗”的文学描绘有关,但与“诗”的情绪无关。

看唐代的青山绿水,基本就是颜色地图。

五代小国君主们过一天日子是一天,兴不起大风浪,就是写诗画画度日。南京的皇帝一心写诗、养画家,而四川的皇帝办起了画院。画家的地位自是提高许多,但与“文人”、“书法”还没有碰面的副业。

因为是业余选手,对于复杂技法下的再现性绘画方法根本无从谈起,另一个困难则是时间上的投入,主业是政治家的文人业余画家,官场上勾心斗角后还能有多少时间留给绘画?所以聪明的苏东坡们只能另辟蹊径,书法是他们的强项,那么就用书法的标准去评画。

因为是文人,所以他们有理论;因为是身居高位,所以有影响。

由他们的影响力去倡导他们的理论,在宋代也不过是说笑而已,但是书法终于与绘画碰面了。两个中国艺术史上最完美的门类——“书法”与“宋画”的会合实在是中国艺术史上的悲剧!两种极至的语言,写实与抽象,将要在后代杂交成不伦不类的“文人画”。写到此处,只想为中国绘画致哀。

元朝的外族侵入,从此改变了中国绘画的方向,却成全了苏东坡的玩笑。

自汉以后,一直作为社会领导层的文人,在亡国后其心理上遭受到打击,决不会是后世的美术史所描绘的那么轻松。

汉人沦为社会的下层,而文人汇聚的江南汉人更是下层中的下层,其社会地位是中国历史上至今为止最为低下的,排在妓女和乞丐之后。人格尊严的受损与羞辱不敢想象!科举的废除对文人更是致命一击,这一次,文人要真正地归隐山林了(在此前,“归隐”一直是文人们心理上的家园,仕途通达才是他们真正的心之所往)。

生活和尊严一落千丈,作诗作画成了“苦读”后无所事事的文人消磨时间、忘记痛苦的良方。

不过,这种作习时间的改变不足以让回家丢弃那么精美的“宋画”,而去创造退化的“文人画”。

真正画风的改变是经济上的原因。宋朝有皇家供养着画家,这给那些有天份、但贫穷的画家铺出了一个施展才华的田地,试问百年时间能出几个天才?元朝的自谋职业,这一刀就砍去了不知多少个天才。那么就剩下几个世家文人,靠积蓄的银两还能担负业余的“写意”之用,不“写意”还能画什么呢?

宋朝的宫中有使不完的丝绢供大批画家去创作精美的晕染写实的山水、画、花鸟画。元朝这种昂贵的丝绢材料靠自己是万万负担不起的。况且有钱还得有地方去买。据记载,元初时江南一地大片桑树林被毁,丝绸业发展停滞,仅有的一点丝绸,蒙古人还能容你最下贱的南汉的文人使用?

这就是我们后世所见的大改变。一入元,用丝绢材料画的“写实”法变成了生宣上的“写意”法。

绘画材料的改变对画法的改变是决定性的。宋朝成熟的晕染法用在生宣上几乎是不可能的。放弃“晕染法”,在生宣的纸上用干笔点点、用湿笔草草地快速画完,它不“写意”,它还能写什么?

另一原因是宋皇宫中大量的藏画对画家非常有帮助,而入元后,画画的人肯定是一张也难以见到。文人世家可能会有几张藏着,但中国人的习惯,也不会让家藏示人。关起门来,偶尔张开,就这么一藏又会砍断多少天才与宋画的关联。

只有在丝绢上才能营造出的”诗“的实境,在生宣上已经不能被一丝一毫地感觉到了。

女人画的画怎能看不出诗意呢,为补上诗意的不足,干脆用熟练的书法写上“诗”,文人画诞生了!

宋代的画是画中有诗。此后的画是画中写诗。

文人的文气只在书写的诗中卖弄。而过去文人创造的书法,入画之后我们也只能在丝瓜藤、葡萄藤上看见了。

一个怪胎,我们还以为是特点。一幅画什么都有,诗、书、画、印,一幅画什么都看不见,这就是“文人画”。

------------------------------------------------------------------------------------------------------------------------------------------------------

[宋] 苏轼《枯木竹石图》

苏轼强调绘画抒写主观情感的功能,主张诗画相融相通,要求作品有诗的境界,物象有活的精神,是宋代文人墨戏的创导者与实践者。他的传世作品《枯木竹石图》,绘干扭枝曲的枯树,若挣扎伸展,坚硬顽强;虽笔墨不多,却有孤傲险怪之气,与其傲岸豪放的性格相一致,抒写了胸中的磊落不平。

[元] 吴镇《渔父图》

“元四家”之一。吴镇身清寒,孜孜绘艺不求闻达。所作山水、人物、花鸟,以湿笔见长,粗头乱服,淋漓浑厚,淳朴天真,充满野逸之趣,以寄托自由不羁、归隐江湖的志。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黄公望是绘画史上所称元四家”(注:“元四家”是指元代四位突出的山水画家:黄公望、倪瓒、吴镇和王蒙。)的重要代表,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作品被明清的山水画家奉为经典,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富春山居图》是他晚年艺术进入自然浑成化境的精心佳构,也是他存世作品中的最恢弘的巨作。《富春山居图》原作为纸本,水墨,高33cm,长636.9cm。描绘的是浙江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画中峰岳起伏,坡地沙堵,变化无穷:“凡数十峰,一峰一状,

数十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极矣”,有“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黄公望发挥笔墨情趣的独特艺术神髓。

[五代] 巨然《秋山问道图》

巨然绘画善用长披麻皴,焦墨苔点,更在山顶上多头,或水边岩下布以烟云岚气,以通密林群峰的壅塞之气,明润郁葱,寄托隐于林泉的闲情逸致。

[元] 王蒙《秋山草堂图》

“元四家”之一。“王叔明(蒙)画从赵文敏风韵中来……泛滥唐宋诸名家,而以董源、王维为宗,故其纵逸多姿,往往出文敏规格之外”。王蒙的画法,善变而多巧妙,喜画重山复岭之繁景,常用解索皴和焦墨点苔。所画山石峰峦,曲折盘桓,重叠峥嵘。所写山林树木,苍郁茂密而具有浑远的空间感。《秋山草堂图》画高山崇岭,茂树清淡,

山脚草堂临水,水际荻花萧瑟,堂内隐者怡然自得。表现出江南自然山川的湿润,创造出蓊郁深秀、浑厚华润的境界。画上自题小篆书“秋山草堂”四字,下行楷书又识云:“黄鹤山中樵者王子蒙为画于淞峰书舍”。

[元] 倪瓒《渔庄秋霁图》

“元四家”之一。《渔庄秋霁图》是倪瓒五十五岁时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他成熟时期的典型画风。画卷描绘江南渔村秋景及平远山水,以其独特的构图显露个人特色,即所谓的“三段式”。画面以上、中、下分

为三段,上段为远景,三五座山峦平缓地展开;中段为中景,不着一笔,以虚为实,权作渺阔平静的湖面;下段为近景,坡丘上数棵高树,参差错落,枝叶疏朗,风姿绰约。整幅画不见飞鸟,不见帆影,也不见人迹,一片空旷孤寂之境。中国画极为讲究笔法。倪瓒在前人所创“披麻皴”的基础上,再创“折带皴”,以此表现太湖一带的山石,如画远山坡石,用硬毫侧笔横擦,浓淡相错,颇有韵味。其画中之树也用枯笔,结体有力,树头枝桠用雀爪之笔型点划,带有书法意味。画的中右方以小楷长题连接上下景物,使全图浑然一体,达到诗、书、画的完美结合。倪瓒平实简约的构图、剔透松灵的笔墨、幽淡荒寒的意境,对明以后的文人画家产生很大的影响。

[清] 石涛《梅花图》

石涛是明清时期最富有创造性的杰出画家,在绘画艺术上有独特贡献,成为清一代大画师。摹古派的领袖人物王原祁评曰:“海内丹青家不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由于他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石涛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有时用墨很浓重,墨气淋漓,空

间感强。在技巧上他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园结合,秀拙相生。石涛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

[宋] 范宽《雪景寒林图》

范宽是北宋初(与李成、关同齐名)“三家山水”画家之一。三人都师承荆浩,属北方派系,即描绘的多半是黄河中游一带的崇山峻岭。而范宽的画风更显雄杰、浑厚,尤其独创一种画“雪”的景观,在北宋山水画中成就较为卓著。范宽画山创造性地以一种短条子皴结合点簇的笔法表现山的质地。他存世的作品虽不多,从现有几件作品看,足见其艺术功力之深厚。范宽有句山水画名言:“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道出了中国山水画古代美学规律。

[清] 郑板桥《石壁兰竹图》

“扬州八怪”中最受人们称道的画家是郑板桥。他有诗、书、画三绝,

三绝中又有三真:真气、真诀、真趣。他的兰、竹之作,遍布世界,驰誉中外,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郑板桥善画兰,竹,石,尤精墨竹,学徐渭,石涛,八大的画法,擅长水墨写意。在创作方法上,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阶段论。郑板桥特别强调要表现“真性情”、“真意气”。他笔下的竹。往往就是自己思想和人品的化身。他的墨竹,往往挺劲弧直,具有一种弧傲,刚正,“倔强不驯之气”。

在艺术手法上,郑板桥主张“意在笔先”,用墨干淡并兼,笔法疲劲挺拔,布局疏密相间,以少胜多,具有“清癯雅脱”的意趣。他还重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用诗文点题,将书法题识穿插于画面形象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尤其是将书法用融于绘画之中,画竹是“以书之关纽透入于画”。画兰叶是“借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进一步发展了文人画的特点。

[清] 赵之谦《花卉册》

“海上画派”重要画家,篆刻家,是“前海派”代表人物,书法,绘画兼有巨大成就。

赵之谦在绘画上继承徐渭、石涛、八大等人的传统,并融入自己的治印和书写之法,尤其写意花卉最为人称道。他的花卉画内容,除传统题材外,还喜画温州、福州等地的奇花异卉,如葵树、绣球、铁树等,并扩大到日常菜蔬,如白菜、萝卜、地瓜、蒜头等。布局经营也很独特,构图饱满严整,而且诗、书、画印有机结合。他的笔墨也富有特色,酣畅而又严整,泼墨写意中不失形象之真实。他还将篆、隶的用笔融于绘画,显得峻劲深厚,古茂沉雄。在敷色方面,他善于运用红、绿、黑三种重色,在对比中求协调,使画面浓丽强烈,一反淡

雅格调。坚实的笔墨与鲜明的色彩,使作品收到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明] 徐渭《墨葡萄图轴》

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

徐渭的《萄葡图》纯以水墨写葡萄,随意涂抹点染,任乎性情。画藤条纷披错落,向下低垂。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点画葡萄枝叶,

水墨酣畅。葡萄珠的晶莹透彻之感,显得淋漓酣畅。可看作是文入画中趋于放泼的一种典型。作画状物不拘形似,仅略得其意,重在寄兴遣怀。此图将水墨葡萄与作者的身世感慨结合为一。徐渭在画上自题诗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从中可得知此图作于五十岁以后,一种饱经患、抱负难酬的无可奈何的愤恨与抗争,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中。在徐渭笔下,绘画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描摹再现,而是表现主观情怀的手段。他又善于以草书之法入画,此幅用笔,似草书之飞动。淋漓恣纵,诗画与书法在图中得到自如充分的结合。其画面上所呈现的那种乱头粗服的美,较之元代画家的逸笔草草,更具有一种野拙的生机力感。正如他自己所说:“信手拈来自有神”,“不求形似求生韵”。此图署款:“天池”,“湘管斋”朱文印。

[清] 八大山人《墨荷图》

清代画家,清初四僧之一,江西南昌人。1648落发为僧,字刃庵,号雪个、驴、人屋、八大山人。有许多奇特的画押,如“添鸥鹚”、“拾得”。署款“八大”,也常连缀成“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其愤懑之情。朱耷兼善诗、书、画。诗的格调古怪而幽涩,充满神秘性和讽刺性。书法源于王羲之、颜真卿、王宠等人,而能以秃笔传达出傲岸

不驯的情态和流畅秀健的风神,自创一格。绘画最负盛名,擅长花鸟、山水,其阔笔写意花鸟画,以象征寓意的手法、夸张奇特的形象、简朴豪放的笔墨、孤傲雄奇的格调,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风貌,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清] 吴昌硕《玉兰图》

吴昌硕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吴昌硕的艺术贵于创造,他以书法入画,艺术上别辟蹊径,齐白石曾诗道:“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指徐渭、朱耷和吴昌硕)门下转轮来。”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

唐代文人画的风格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唐代文人画的风格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和艺术都非常繁荣。 在唐代,文人画的发展特别突出,有很多非常著名的文人画家。文人画在唐朝最初起源于诗人和文人之间的交流,它的画风就是继承中国山水画的传统,但又在表现上更注重意境和诗情画意。本文将针对唐代文人画的风格特点和艺术价值进行深入探讨。 唐代文人画的风格特点 唐代文人画具有独特的风格,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强调笔墨技法 唐代文人画家注重笔墨技法,他们善于用笔刻画山水和人物,特别是用“淡泊”、“清谈”、“墨竹”、“借景”等法,来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自然景观的感受。这些 技法,使唐代文人画显得更为雅致、含蓄、神秘、高远,突出了文人意涵的表现和审美情趣的追求。 2.以写意为主 唐代文人画采用“写意”手法是非常典型的。文人画家善于运用笔墨的韵律变化 和色调配合等手法,来塑造出山水和人物的形象和情感,不刻意追求写实性,但情韵却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每一笔、每一点都是画家灵魂的流露,表现出了文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人生哲学。 3.重视审美情趣 唐代文人画,强调审美情趣。画家们从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人文素养中汲取灵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表现自然风景和社会现象。其作品往往以优美的诗句为配合,使画面既能传递思想与情感,又能展示出其作品的艺术美感和风韵。

唐代文人画的艺术价值 唐代文人画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传承 唐代文人画家在继承古代山水画的同时,赋予了它新的意义和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拓了山水画新的局面,延伸了山水画的主题和表现方式,激发了后来文人画的创作灵感,具有非常重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2.价值表现 唐代文人画家把自身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融入到画作中,使画作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和艺术表现力。文人们常用诗句来补充自己的画作,把两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又让文人画不局限于形式美,打破传统山水画形式表述的单调性,增加了画的趣味性,把画的表现方式推向了更多元、更精彩的领域。 3.价值创造 唐代文人画家在绘画素材、题材、主题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突破,对中国山水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文人画家们通过开创新的画风和表达方式,对中国艺术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创造性贡献,唐代文人画不但引领了当时的艺术潮流,还对现代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唐代文人画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形式,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成为世界艺术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中国画艺术的发展与尔后的文人画有着深刻的影响。唐代文人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具有重要的历史和人文研究地位,值得更加深入地探究和研究。

文人画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文人画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在中国美学史上,文人画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艺术形式。文人画不仅仅是艺术,更是文化的精髓和精神的体现。这篇文章将会从文人画的定义、历史、风格、影响等方面来论述文人画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一、文人画的定义 文人画是一种汲取了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艺术形式。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绘画 艺术,而是画者的内心感受的一种表达。文人画的画者大多是诗人、书法家、学者等文人,他们把自己的灵魂倾注到作品中,表现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和自然的美感。 二、文人画的历史 文人画可以追溯至唐代,从唐代开始,文人画就成为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唐 朝时期有画家王维、张择端等人,他们的作品体现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但是,真正兴盛的时期是宋代。在宋代,文人画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和推广,成为了一种风行全国的艺术形式。宋代的文人画家有米芾、苏轼、黄公望等,他们的作品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并构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石。 三、文人画的风格 文人画的风格多变,它融合了诗、书、画的精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文人画的风格主要分为四种,分别是“脆金派”、“狂人派”、“写意派”和“田园风格”。脆金派以精细描摹、轮廓强调、线条较细和色彩丰富为主要特点;狂人派则倡导放荡不羁、写意张扬的式样;写意派则更加强调意境和气韵,注重构图和线条的使用;田园风格则关注田园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美感。 四、文人画对中国美学史的影响 文人画对中国美学史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首先,文人画反映了中国传统文 化的内涵和价值观。文人画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对自然、人生、哲学、情感等

方面的感受,抒发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其次,文人画也是中国美学史上艺术思想和审美观的创新。文人画家们倡导自然、意境和气韵,并融合了诗、书、画为一体,构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和特色。最后,文人画对后来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人画的艺术手法和创新思想,推动了中国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变革。 总之,文人画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地位和重要的 意义。文人画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推动了艺术思想和形式的创新,对后来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珍视和保护文人画这一宝贵的艺术遗产,让它在中国美学史上闪耀着光辉。

清代文人画研究及其文化价值

清代文人画研究及其文化价值 清代文人画作为中国画的一种重要类型,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代文人画的特点、意义和价值。 一、清代文人画的特点 清代文人画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诗画合一。清代文人注重诗画合一,认为诗和画都是表现心灵、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对两者进行了有机的融合。 2.对意境的高度追求。清代文人画注重将自然的景色与诗情画意融为一体,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妙的构图,表现出独特的意境和情感。 3.意蕴深邃。清代文人画通常情感深沉、意蕴深邃,常常通过意象和隐喻来表达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4.清新素雅。清代文人画追求的是清新素雅的艺术风格,强调以收放自如的笔法展现出简约明快的艺术表现。 二、清代文人画的文化价值 清代文人画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映当时社会和文化。清代文人画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变迁,对研究清朝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独特的审美价值。清代文人画以深远的情感、抒发的决志和独特的体验开启了文化观念和审美理念的新格局,具有深厚的审美价值。 3.弘扬民族文化。清代文人画通过融汇中西方文化及技巧、深邃的思想、独特的审美特质以及表现出漂亮的自然意境和健康的人文精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4.研究文艺美学思想。清代文人画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为研究文 艺美学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样本与资料。 三、清代文人画的经典代表作 1.郑板桥《山水图》。郑板桥的山水画注重对形势的塑造,笔情墨态婉约静谧,以流线、千溪纵横为画面主体,以祥云,蟾宫折桥、蒲扇及山雨等细节装饰,从而营造出丰厚深邃的山水氛围。 2.唐寅《女史箴图》。唐寅的女像是中国艺术史上重要代表作品之一,是中国 绘画中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创作风格之一。女性人物在画面上的意味是文化意义的提升,也是儒家伦理观念的体现。 3.文徵明《韩熙载夜宴图》。文征明是中国文人画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中国文化及文艺美学理论研究甚为重要,他的画作以传统中国文化和审美为主,以艺术观念的独特性和文化意义为特点。 四、结语 通过对清代文人画的细致研究,我们更能深入了解它的价值和意义。清代文人 画代表着中国文化传承的一部分,以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和高深的文化内涵,为我们传递了深刻的文化诉求,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统的延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唐代文人画的艺术价值及其影响

唐代文人画的艺术价值及其影响 唐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文人画在此时期达到了巅峰。文人画不像宫 廷画那样红火,采取的是自由生动、新意盎然的表现方式,深受文人雅士所青睐,成为唐代艺术的代表之一。本文将就唐代文人画的艺术价值及其影响展开探讨。 一、唐代文人画的艺术价值 1、表现艺术的独特性 唐代文人画艺术的独特性在于它更多的展现了文人的生活、情感、哲理等方面,这些表现并不是出于规范化的技巧,而是精神和心思的流露,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些艺术作品呈现的是一种朦胧的、虚幻的境界感,给人带来深刻的感受。 2、描绘的技术 唐代文人画的艺术价值在表现具体绘画技术的基础上,更多的是通过想象和诗 意的提炼,达到了对情感、精神和审美的高度认识。历史上有诸多名家,如张旭追求的“狂草”,韩干的“一泼墨山水”,李唐的“兼贵物”,其中都融合了彼此的理念和 想象。 3、文人的创造力 文人的创造力是唐代文人画的艺术价值所在。在一些著名的文人画作品中,我 们可以看到许多书写笔法、诗句、书法和绘画艺术的相通之处,在绘画形式的基础上搭载了文人的哲学思想和创造力。 二、唐代文人画的影响 1、文人画风格的延续

唐代文人画的艺术风格被吸收并在后世得到了延续。直至后世五代十国时期, 这种艺术风格依旧得以流传,成为了中国文化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流行和影响,不仅仅在唐代史籍上有底蕴,而在后世文脉中还能够取得继续推广的机会。 2、影响东方绘画 唐代文人画不仅对中国绘画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价值,在东方绘画史上也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众所周知,在唐代文人画士人的笔下,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等多种绘画形式均有不俗表现,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人文艺术的艺术值得赞誉。 在人物画中,唐代文人画家理解和表达着“人性”的深刻之意,在欧洲美术史上 则逐渐发展演化成各个时期不同的艺术形态。因此,唐代文人画在东方绘画史上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在欧洲美术史上产生的影响,使人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唐代文 人画的艺术价值。 三、结论 唐代文人画的艺术价值和影响是我们作为观者和传承者不可忽视的方面。由于 唐代文人画风的原创性,其独特性得以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和发展。在唐代文人画家的笔下,岛、流水、花鸟和人物在各自表现形式的背后都寄托了与众不同的理念和情感,文人们的创意和追求为一个极具文化价值的艺术时代营造了独特的印象。 总之,唐代文人画的艺术价值和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其艺术作品本身,还融合了 文化、哲学等因素,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唐代文化对中国历史和文明的长远影响一样,唐代文人画的影响也会显著延续下去,成为东方美学和欧洲美学双方的共同财富。

陈师曾 文人画之价值

陈师曾文人画之价值 何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必于艺术上功力欠缺,节外生枝,而以画外之物为弥补掩饰之计。殊不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否则直如照相器,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何贵乎人邪?何重乎艺术邪?所贵乎艺术者,即在陶写性灵,发表个性与其感想。而文人又其个性优美,感想高尚者也,其平日之所修养品格,迥出于庸众之上,故其于艺术也,所发表抒写者,自能引人人胜,悠然起澹远幽微之思,而脱离一切尘垢之念。然则观文人之画,识文人之趣味,感文人之感者,虽关于艺术之观念浅深不同,而多少必含有文人之思想;否则如走马看花,浑沦吐枣,盖此谓此心同、此理同之故耳。 世俗之所谓文人画,以为艺术不甚考究,形体不正确,失画家之规矩,任意涂抹,以丑怪为能,以荒率为美;专家视为野狐禅,流俗从而非笑,文人画遂不能见赏于人。而进退趋跄,动中绳墨,彩色鲜丽,搔首弄姿者,目为上乘。虽然,阳春白雪,曲高寡和,文人画之不见赏流俗,正可见其格调之高耳。 夫文人画,又岂仅以丑怪荒率为事邪?旷观古今文人之画,其格局何等谨严,意匠何等精密,下笔何等矜慎,立论何等幽微,学养何等深醇,岂粗心浮气轻妄之辈所能望其肩背哉!但文人画首重精神,不贵形式,故形式有所欠缺而精神优美者,仍不失为文人画。文人画中固亦有丑怪荒率者,所谓宁朴毋华,宁拙毋巧;宁丑怪,毋妖好;宁荒率,毋工整。纯任天真,不假修饰,正足以发挥个性,振起独立之精神,力矫软美取姿、涂脂抹粉之态,以保其可远观、不可近玩之品格。故谢赫六法,首重气韵,次言骨法用笔,即其开宗明义,立定基础,为当门之棒喝。至于因物赋形,随类傅彩,传摹移写等,不过入学之法门,艺术造形之方便,入圣超凡之借径,未可拘泥于此者也。 盖尝论之,东坡诗云:“论画贵形似,见与儿童邻。”乃玄妙之谈耳。若夫初学,舍形似而骛高远,空言上达,而不下学,则何山川鸟兽草木之别哉?仅拘拘于形似,而形式之外,别无可取,则照相之类也;人之技能又岂可与照相器具药水并论邪?即以照相而论,虽专任物质,而其择物配景,亦犹有意匠寓乎其中,使有合乎绘画之理想与趣味。何况纯洁高尚之艺术,而以吾人之性灵感想所发挥者邪? 文人画有何奇哉?不过发挥其性灵与感想而已。试问文人之事何事邪?无非文辞诗赋而已。文辞诗赋之材料,无非山川草木、禽兽虫鱼及寻常目所接触之物而已。其所感想,无非人情世故、古往今来之变迁而已。试问画家所画之材料,是否与文人同?若与之同,则文人以其材料寄托其人情事故、古往今来之感想,则画也谓之文亦可,谓之画亦可。而山川草木、禽兽虫鱼、寻常目所接触之物,信手拈来,头头是道。譬如耳目鼻舌,笔墨也;声色臭味者,山川鸟兽虫鱼,寻常目所接触之物也。而所以能视听言动触发者,乃人之精神所主司运用也。文人既有此精神,不过假外界之物质以运用之,岂不彻幽人微、无往而不可邪?虽然,耳目鼻舌之具有所妨碍,则视听言动不能自由,故艺术不能不习练。文人之感想性格各有不同,而艺术习练之程度有等差,此其所以异耳。 今有画如此,执涂之人而使观之,则但见其有树、有山、有水,有桥梁、屋宇而已。进而言之,树之远近、山水之起伏来去、桥梁屋宇之位置,俨然有所会也;若夫画之流派、画

明清名家绘画作品的文化意义与评价

明清名家绘画作品的文化意义与评价明清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黄金时期,无论是文人画、工笔画 还是山水画,都有着非常高的艺术成就。其中,明清时期的名家 绘画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们承载着 时代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一、明清名家绘画作品的文化意义 1. 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精神 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不仅继承了唐宋文化的传统,更强调了中 华文化精神。这些作品主要表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文学、历史、 宗教等各方面对于人生的解释和表达。比如,明代画家徐渭的 《富春山居图》、明代文人画家唐寅的《鹊桥仙·落花时节又逢君》等艺术作品,以及清代画家石涛的山水画、工笔画大师郎世宁的《栩栩如生图》等作品,都深深地表达着中国的文化精神。 2. 传承历史文化财富

明清时期,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传统的文化结构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明清时期的名家绘画作品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它们记录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变迁,传承了历史文化财富,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3. 传承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明清时期的名家绘画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这些作品通过人物形象、生活场景等形式表达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关切。比如,清代画家吴昌硕的花鸟画、山水画、肖像画等作品,体现了他对于民间文化生活的热爱和记录,传达了作者对于自然和人文精神的尊重。 二、明清名家绘画作品的评价 1. 技法独具匠心 明清名家的绘画作品,无论是工笔画、山水画还是文人画,都有着非常高的技法水平。这些名家对于用笔、色彩、构图等方面

的处理都有着非常独特的见解和手法。比如,明代画家赵孟頫的书法,以及他的山水画、草书、楷书等作品,都以独具匠心的技法著称;清代画家石涛的山水画则以“虚阔而无穷”的笔墨风格著称。 2. 精神内涵丰富 明清名家绘画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更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它们深刻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传达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明代画家王阳明的画作主题多为“格物致知”,表达了他对于“理学”的理解和追求;清代画家石涛则以自然风光为主,凝聚了他对于大自然和生命的钦佩和景慕。 3. 艺术成就非凡 明清名家的绘画作品不仅在技法上有所突破,更在艺术创作上有着非凡的成就。它们在创作思想、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着非常独特的见解和贡献。比如,明代文人画家唐寅的画作,主要表达了他对于情感的表达和传达;清代花鸟画大师任伯年的作品,则以细腻入微的笔墨和独特的结构处理著名。

文人画对后世的影响

文人画对后世的影响 以文人画对后世的影响为题,当我们谈到文人画,很多人会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们的自我表达和情感宣泄。文人画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们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人画对后世的影响体现在艺术表达上。古代文人墨客们在创作文人画时,常常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们通过墨色、线条和构图的运用,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在画布上。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深受后世艺术家的喜爱和借鉴。许多现代艺术家在创作中都会受到文人画的影响,他们从中汲取灵感,借鉴其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使自己的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文人画对后世的影响还体现在文化传承上。文人画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文人画中常常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比如山水、花鸟、人物等。这些元素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后世的艺术家们通过学习和研究文人画,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在当代艺术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文人画对后世的影响还体现在审美观念的改变上。古代文人墨客们在绘画中追求的是一种雅致、高尚的审美境界,他们注重画作的意境和气韵,追求一种内敛而含蓄的美。这种审美观念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艺术的审美需求有了新的变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审美标准。文人画所倡导的自由、独立的审美观念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和追求,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也更加多元化。 文人画对后世的影响还体现在艺术市场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文人画在艺术市场上的价值也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收藏文人画,使其成为艺术市场的热门品种。文人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独特性和收藏价值得到了广大收藏家和投资者的认可。这种市场认可和关注,使得文人画在现代艺术市场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文人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对艺术表达、文化传承、审美观念和艺术市场产生了影响,也为后世的艺术家们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资源和创作灵感。文人画作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们的创作成果,代表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追求,为后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文人画的艺术精神和价值,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光发热。

中国文人画的价值

中国文人画的价值 一幅画什么都有诗\书\画\印\ 一幅画什么都看不见这就是"文人画 " 中国传统绘画重要风格流派。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等多种艺术的结合,作者多属具有较深厚、较全面的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文人画”的称谓最先由明代董其昌提出,并对其历史传承关系作了初步阐述:“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家黄子久、王叔明、倪云林、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日本美术史家大村西崖和中国画家陈师曾对文人画的艺术特点、画家的身份及历史渊源又作了较深入的研究。陈师曾的关于文人画特质的论述,即“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空善”的理论,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沿革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多种因素促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有着一个相当长的演进过程。早在两晋时代,一些画家在创作上表现出来的某些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诸如王□的“画乃吾自画”思想,宗炳的“畅神”说,王微对创作中感情成分的强调,以及顾恺之的“形神”理论等等,都应看作是文人画的滥觞。到了唐代,王维隐居辋川以后,体现着他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情趣的水墨画,具有了更鲜明的文人画特色。五代的董源、巨然在山水画创作上追求平淡天真和笔墨情韵,又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艺术规范。到了北宋,文同、苏轼、米芾等人更在创作实践和理论批评上为文人画广为张目,影响所及,使文人画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艺术思潮,开始从院体画与画工画中分化出来。但文人画的鼎盛期是在元代,众多的文人士大夫滋生了厌世和逃世心理,将绘画作为个人进行精神上自我调节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赵孟□、柯九思强调以书入画,钱选提出“士气”说,倪瓒鼓吹“自娱”思想,更多的画家则是将具有象征意义的梅兰竹菊(史称“四君子”)作为自己的表现题材,用以标榜个人的志节情操。这样,画家的主体意识被进一步强化,文人士大夫的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在创作中也就得到了更突出的表现。延至明代,文人画已上升为画坛的主导地位,并直接影响到了清代绘画的基本格局和审美取向,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绘画体系。朱耷、石涛及扬州八怪突破四王的篱绊,开创了新局面。文人画又经赵之谦、吴昌硕影响到现代的齐白石、潘天寿等人。 特征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多方

论文人画的历史发展及意义

论文人画的历史发展及意义 【摘要】“文人画”作为国画的一种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绘画史及艺术史上获得了非常高的艺术成就。本文在界定“文人画”概念及特征基础上,回顾了“文人画”的历史发展,并指出了其对现代绘画艺术的重要审美意义。 【关键词】文人画历史发展审美意义 一、“文人画”的概念及特征 1.概念的界定 “文人画”为国画的一种,其独特之处在于创作主体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以又称之为“士夫画”。其创始者是有南宗之祖之称的唐代诗人及画家王维。“文人画”在历史上又称“士夫画”和“文人之画”,区别于宫廷画家和民间画工的绘画,不仅带有文人的清高,还带有士大夫“庙堂之高”的色彩。 2.“文人画”的特征 (1)高文化素养的创作主体 “文人画”的创作主体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文人,更确切地说,多位身负官职或者与官场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士大夫”或“御用文人”。这些人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并且博学多才,兼通“六艺”,其创作的艺术成就及艺术特色和民间画坊迥然异趣。同时,这些人又具有相对独立的人格和艺术追求,不同于“宫廷画师”的“匠人”角色,因而与二者区别开来。 (2)高格调的创作题材 近代陈衡恪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即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这个观点充分肯定了文人画相对综合的艺术内涵。在这群“文人”的创作主体那里,艺术题材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尽管与其它国画形式一样,文人画也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但这些题材多用来借以彰显文人高格调或大抱负,往往被寄予“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文人清高,对民族压迫、对腐朽政治的愤慨之情。 (3)高意境的艺术追求 与民间画家和宫廷画家的“工匠”气质不同,文人画重意境而轻技巧。以意驭气,以写意抒心胸,追求“此地无声胜有声”、形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甚至力图

浅谈文人画对中国画之影响

浅谈文人画对中国画之影响 中国画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而文人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分支,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精心创作和传承,成为了中国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文人画与中国画深度融合,在这种融合中,文人画所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它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一、文人画简介 文人画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最早源于南宋初期,也就是北宋被金朝灭亡后,一些知识分子投入籍人的行列,这些人往往闲暇之余会对一些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其中就涌现出了文人画。文人画的主要特点是:它是适合“文人、雅士”的画,一般以山水画为主,讲究传神、寓意、意境,注重气韵生动、匠心独运、笔墨意趣、别具见解的表达。文人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艺术表现主要取决于画家个人的审美、意境和创造力,而不是习惯性的模仿。因此,文人画往往以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观念为人所称道。 二、文人画对中国画的影响 1、推动中国画走向民族化 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中国画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在明清时期,随着文人画的兴起,中国画逐渐走向了民族化。在那个时期,文人画家们通过创作,不断向世人展示着中国画的独特之处,这些独特之处正是使得中国画在封闭

的江湖中,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逐渐走向了更加完整、更加生动、更加自然的民族画风。文人画的出现,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走向民族化,这对于中国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丰富了中国画中的艺术表现形式 文人画在中国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它通过自身的独特表现特点,为中国画注入了新的血液。在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文人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思想是独特的,对中国画艺术的多元化、丰富化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笔墨淋漓、意境深远的文人画作品,通过精致的细节把握和凝练的意境表达,使得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在艺术形式上呈现出更加优美、更加纯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画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影响了中国画风格的传承和发展 文人画作为中国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中国画的风格传承和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人画家们以山水为主,将自然山水融入自己的艺术表现中。他们画出的山水画,一方面具有高超的技艺,另一方面弥漫着浓重的文化气息。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如“无尽意境”、“韵律天成”等,都是中国画风格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对中国画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开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表达方式

浅谈文人画对中国画之影响

浅谈文人画对中国画之影响 文人画对中国画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它从不同的角度改变了中国画的传统形式,使中国画的发展和创新越发活跃和全面。下面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 首先,文人画打破了“文人画与工笔画”的界限,强调了自由性和个性化。以前的中国画,尤其是工笔画,注重细节表现,追求画面精细的技法得当,所以画面会显得通常相对比较死板、僵硬。相反,文人画则更注重画家的自由表现和个人趣味。画家可以自由地挥洒笔墨,生动地表现自己的心情和灵感,甚至能够盲笔挥洒。这样的画面佛性强,更有灵性,而且更能表达画家的感情和思想。 其次,文人画在审美和技艺方面的要求往往更高。作为重要的文化财政和鉴赏品,文人画是中国画中比较高端的一种。它要求画家不仅要在技艺上有着高的造诣,更要在审美上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这种审美要求让中国画不再是简单的技艺活,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积累的过程。 第三,文人画的出现,对中国文化乃至整个世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由于中国文人的独特性和纯朴性,文人画的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象征,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此外,文人画中也融入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元素,比如中国文化中的道、儒和佛。由此建立起了一种将儒释道和文化相结合的文化价值体系。这样的价值体系,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和整个文化面貌的变迁。

最后,文人画对中国画在现代化和国际化方面的推动也不可忽视。中国在不断地朝向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文人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迅速崛起。文人画通过自由灵光的表现手法,更好的吸引了国际观众,成为中国艺术的重要突破口。正因为如此,中国画得以不断地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其传统遗产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继续不懈地前进。 总之,文人画在中国画的历史演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发展使得中国画的发展和创新更加活跃和全面。通过全新的审美观念,技艺上的要求和身份的文化价值体系的融合,更好地保护了中国画的传统,使其在现代化、国际化的背景下,持续不断地创造新的艺术价值。

明清时期文人画创作艺术与文化价值研究

明清时期文人画创作艺术与文化价值研究 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艺术、哲学、科技发展的重要阶段,文人画作为历史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得到迅速发展。文人画以文人的笔墨,独特的审美眼光、丰富多样的题材和文化内涵,赢得了历史的尊重和后人的关注。本文将从文人画的创作艺术和文化价值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文人画创作艺术 1.笔墨 明清时期文人画的笔墨表现出独特的风韵,多以斜长、半隶、行书等楷书书法 入画。这种笔墨书画兼备,艺术性很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创作时使用笔、墨、纸、砚,严格控制每一笔的轻重、激励、节拍和节奏。这些都构成了文人画的艺术特点。 2.题材 文人画的题材以山水、花鸟、人物、动物、器物、宗教、神话等多样化的内容 为主。主要突出表现文人格调、思想情感、文化理念等内涵,通过艺术手法加工美化,赋予了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 3.风格 文人画的风格多以文人自然风兴或逸趣为基调,具备文人的个性与思想。这一 特点从点、线、面、形、意、韵各个方面体现着。如意趣之中,自然而然流露出个性与特别品位,形成了如今的笔墨风格。 4.技法 文人画的技法多为写意、泼墨和暗香等。具体表现为,冉冉泼墨:即用笔蘸墨 完全随意地在纸面上扬、泼、撒、挥,散于纸面之上,这样的表现手法和形象传递,

妙不可言;写意:笔墨轻重虚实,写出的草木、山石、水、云,像个优美的韵律,既表现了物似栩栩,又表现了物又虚幻;暗香:即利用墨汁的浓淡深浅,在一定的条件下掌控着画面的色调与区域,使作品的阴阳平衡感更为丰富。 二、文人画的文化价值 1.历史价值 文人画是中国历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文人画作为绘画的一种形式,它完美地表达了文人的审美、思想以及文化嗜好。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画作,我们得以了解文化的历史和文人的心理状态。 2.观念价值 文人画在历史上的发展是与文人的全盛期并行的。文人画通过画面和文化内涵的展现,展示了文人的艺术观念和人生观念。相对此,文人画从另一个角度增强我们的审美风格,提高艺术鉴赏水准。 3.文化价值 文人画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在传承中包含了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尤其在历史、文化、流派和风俗等各个方面,更是文化的瑰宝。 综上所述,文人画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清时期得到了丰富的发展,其创作艺术和文化价值皆具有极高的水平与深度。通过对文人画的分析研究,我们不仅能感受到那些历史画家忘我追求的心路历程,更能了解到他们的人生意义和历史价值。同时,也需要我们时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感到自己所处世界的美好与幸福。

明代文人画的创新和学术价值

明代文人画的创新和学术价值在中国绘画史上,明代文人画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这个时 期中的文人十分倾注于绘画创新和艺术表达,因此在其间诞生了 许多令人仰慕的画家和杰出的画作。明代文人画的创新和学术价 值难以言喻,它们不仅成为了明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影响 了后世文化的发展。 一、形式和风格的创新 明代文人画主要由士人、文人绘制。他们不以职业画家为楷模,而是注重画作的气质和意境。这促使文人画出现了形式和风格的 大量创新。在画的形式上,明代文人画特别注重线条的表现和相 对于色彩。他们追求“以墨为色”的审美,用墨线把握物体的形体。“山水画”是明代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而画家们在这方面做出了 很多尝试。在壮阔的山水景色中,画家运用不同程度的笔触,给 观众营造出深邃自然之感。而在其他类型的画中,线条的表现同 样丰富。一些画家利用笔势表现出情感、气志、意境、风韵等表 达力,把画作提升到另一个高度。 另外,明代文人画的风格十分新版。画家借鉴了临摹传统名画 的经验,但也同时保留了自身误差,因此显示出画作深邃神秘、

凝重和冲突的氛围。这种风格成为明代文人画的标志,可以长期存在到现代,并被许多画家追求和发扬光大。 二、弘扬传统文化 与其他时代的绘画相同,明代文人画也秉承了许多传统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画家注重画作的内涵和象征,努力创造出文化内涵厚重的作品。他们笔下的花鸟虫鱼、山水林峰,都富含着令人神往的寓意。在他们的作品中,儒家学说、佛教理念、道家哲学、诗词佳句,以及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等元素俯拾皆是。 同时,明代文人画也强调植根于文人文化传统之中。他们注重绘画的个性表达,力求个性化表现,不局限于古代传统绘画的题材和表现方法。这使得他们的画作跳脱出传统绘画,成为了文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视觉语言的创新 明代文人画的视觉语言丰富多彩。画家创新地使用了马赛克形式,将画作打成千千万万的碎片。这种视觉语言给予观众不一样

陈师曾:文人画之价值

陈师曾:文人画之价值 编辑推荐 在20世纪初掀起的'美术革命'的争论中,陈师曾的观点可谓独树一帜,他极力反对当时唱衰中国画的论调,为文人画的价值辩护,认为中国画是进步的,他发表在《绘学杂志》第二期(1921)的《文人画之价值》就像是声讨中国画'衰败论'的一纸檄文,恰似春天里的一声惊雷,在美术界产生了非同凡响的效果。他在继承和发展中国绘画传统上做文章,提出文人画之完善在于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四要素高度结合的观点。 何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必于艺术上功力欠缺,节外生枝,而以画外之物为弥补掩饰之计。殊不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否则直如照相器,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何贵乎人邪?何重乎艺术邪?所贵乎艺术者,即在陶写性灵,发表个性与其感想。而文人又其个性优美,感想高尚者也,其平日之所修养品格,迥出于庸众之上,故其于艺术也,所发表抒写者,自能引人人胜,悠然起澹远幽微之思,而脱离一切尘垢之念。然则观文人之画,识文人之趣味,感文人之感者,虽关于艺术之观念浅深不同,而多少必含有文人之思想;否则如走马看花,浑沦吐枣,盖此谓此心同、此理同之故耳。 世俗之所谓文人画,以为艺术不甚考究,形体不正确,失画家之规矩,任意涂抹,以丑怪为能,以荒率为美;专家视为野狐禅,流俗从而非笑,文人画遂不能见赏于人。而进退趋跄,动中绳墨,彩色鲜丽,搔首弄姿者,目为上乘。虽然,阳春白雪,曲高寡和,文人画之不见赏流俗,正可见其格调之高耳。

夫文人画,又岂仅以丑怪荒率为事邪?旷观古今文人之画,其格局何等谨严,意匠何等精密,下笔何等矜慎,立论何等幽微,学养何等深醇,岂粗心浮气轻妄之辈所能望其肩背哉!但文人画首重精神,不贵形式,故形式有所欠缺而精神优美者,仍不失为文人画。文人画中固亦有丑怪荒率者,所谓宁朴毋华,宁拙毋巧;宁丑怪,毋妖好;宁荒率,毋工整。纯任天真,不假修饰,正足以发挥个性,振起独立之精神,力矫软美取姿、涂脂抹粉之态,以保其可远观、不可近玩之品格。故谢赫六法,首重气韵,次言骨法用笔,即其开宗明义,立定基础,为当门之棒喝。至于因物赋形,随类傅彩,传摹移写等,不过入学之法门,艺术造形之方便,入圣超凡之借径,未可拘泥于此者也。 盖尝论之,东坡诗云:“论画贵形似,见与儿童邻。”乃玄妙之谈耳。若夫初学,舍形似而骛高远,空言上达,而不下学,则何山川鸟兽草木之别哉?仅拘拘于形似,而形式之外,别无可取,则照相之类也;人之技能又岂可与照相器具药水并论邪?即以照相而论,虽专任物质,而其择物配景,亦犹有意匠寓乎其中,使有合乎绘画之理想与趣味。何况纯洁高尚之艺术,而以吾人之性灵感想所发挥者邪? 文人画有何奇哉?不过发挥其性灵与感想而已。试问文人之事何事邪?无非文辞诗赋而已。文辞诗赋之材料,无非山川草木、禽兽虫鱼及寻常目所接触之物而已。其所感想,无非人情世故、古往今来之变迁而已。试问画家所画之材料,是否与文人同?若与之同,则文人以其材料寄托其人情事故、古往今来之感想,则画也谓之文亦可,谓之画亦可。而山川草木、禽兽虫鱼、寻常目所接触之物,信手拈来,头头是道。譬如耳目鼻舌,笔墨也;声色臭味者,山川鸟兽虫鱼,寻常目所接触之物也。而所以能视听言动触发者,乃人之精神所主司运用也。文人既有此精神,不过假外界之物质以运用之,岂不彻幽人微、无往而不可邪?虽然,耳目鼻舌之具有所妨碍,则视听言动不能自由,故艺术不能不习练。文人之感想性格各有不同,而艺术习练之程度有等差,此其所以异耳。

“文人画”的当代价值与历史担当

“文人画”的当代价值与历史担当 作者:唐滨 来源:《艺术评论》 2013年第3期 文人画受到轻视有其客观原因,但否定其未来发展价值的论断是不客观的。因为文人画不 仅是绘画表现形式,重要的它是理念,是思想,是文化,而且作为造型艺术,文人画包含丰富 的文化基因与元素,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中国文化集大成之艺术形式。 文人画始于唐代,兴于北宋,兴盛于元明,到了清渐入末途。尽管传统文人画中的一些题 材形式、意境表现、技法特征有些已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诉求,长期以来且更有“翰墨之余, 聊以自娱”游戏笔墨的误解,而“新文人画”由于种种原因,也未能成为主流,使得“文人画”整体处于弱势。但是文人画中蕴藏着国画艺术的审美精华,体现着中国画艺术的审美特征,是 国画的本土特征的集中表现。它包含审美思想、笔墨技法、境界追求,及创作动机、感怀、领 悟的记述,体现独立的精神,讲究文人的修养,情感的抒情表达和意境的诗意表现。 文人画受到轻视的历史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西方绘画思潮的冲击,加上当代文化语境变迁及提倡多元并举等创新理念的误导等。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历经 世界文化的融合与较量,人们已开始深刻的反思。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念主导下“徐林”教学体系培养的绘画人才在若干年后的今天,在中国画艺术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中传统 艺术精神明显缺失,处境尴尬。人们终于认识到,艺术的发展创新必须建构在传统的民族艺术 精神的基础上,使其核心价值的审美内容与时代进步发展的文化诉求有机结合。具有几千年文 化积淀的绘画艺术,其丰富的内涵正是通过文人画来集中体现的,如:形神兼备、以书入画、 超以象外、得鱼忘筌的绘画理念,孔孟的文以载道、仁智之乐、中庸致和,老庄的虚静无为、 涤除玄鉴、道法自然及禅宗的悟对神通、明心见性、立处皆真的哲思内容,特别是文人画家追 求情感表现,人格独立、个性表达更增强了“文人画”的艺术魅力。文人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 吸收、融合与丰富,从最初的少数文人的抒情雅趣到理法完善、体式丰富的绘画形式;从简单 的笔墨游戏发展成融民间、宫廷绘画之优长,工写兼备,水墨重彩皆善,形式简练、技法澄明、内容丰富的完整体系。在守住底线的争论中,笔墨成为焦点,而笔墨的形式、法则与文化内涵,这个问题抛开文人画就无从谈起。传统的院体画和民间宗教壁画尽管也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 也有笔墨,但是究其绘画元素的丰富性,写意精神、文化内涵和个性表现的多样性等,文人画 是集大成者。 文人画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可以不断丰富和创新的。今天再提“文人画”,不是复古而是通过挖掘传统文人画中的核心价值理念,结合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的特点,赋予其 创新的时代元素。使“新文人画”、“新传统绘画”,及水墨实验、彩墨绘画、意象绘画等艺 术探索,同“文人画”形神表现的规律及综合能力修为的观照等相融合,从发展创新的角度重 新赋予“文人画”以当代价值和意义。 第一,文人画的写意精神是中国艺术精神在当代的体现 文人画注重个性精神的抒情表现,强调文人的修养、独立的精神及人格品位,在技法表现 上讲究书画一体的贯通性。书法的表现精神和文化内涵与造型审美的结合构成了国画写意精神 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体现。 把握文人画的写意精神就把握了传统文脉,同时也能彻底理解传统与现代、中与西的绘画 关系。东西绘画不同,特别在当代西方,一种观念和形式借助于哲学似的宣言来证明其合理性 的同时宣告一个时代的开始或结束,而中国画艺术是具有博厚文化内涵及传承连续性的绘画艺术,不管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呈现如何的繁荣与变化,产生何种观念,受到何种冲击,都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