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江南》教案4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江南人教(部编版)

3 江南

文本分析: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全诗前两行描写了江南水乡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使采莲人不禁发出热烈的赞叹。“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到处都生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方。“田田”,形容荷叶挺立水面、饱满劲秀的样子。此处说荷叶非常茂密,那荷花应该也是很繁盛的,不仅景色秀丽,而且莲子必然丰收,所以采莲人的心情自然非常愉悦。后五行采用反复咏唱的方式,勾勒了一幅鱼儿围绕荷叶四面游动的动人画面。“戏”字写出了鱼在水中灵动迅捷、欢乐可爱的活泼形象。这里写“鱼”,却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采莲人和戏水的鱼儿一样,划着小船在莲叶间穿行,互相追逐嬉戏。采莲人划船之娴熟,船行之快,身姿之轻盈,心情之欢快,就不难想象了。诗歌连用了5个叠句,手法独特,不仅不会让人感到重复,还使得全诗节奏变得轻快愉悦,更能表现鱼的灵动和采莲人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东、西”3个字和竖钩、竖弯2个笔画。

2.认识2个新偏旁和二种基本笔画。(“氵”三点水,“艹”草字头)(竖钩、竖弯)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课文。

2.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

教学难点:

感受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课时安排:2课时

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边。,会写3个生字,认识偏旁“三点水,草字头”,认识竖钩、竖弯两种笔画。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解江南,借助拼音识字。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

示例:人人都说江南美。江南美在哪儿?(教师出示江南美景图)江南就是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方。你们随爸爸、妈妈去过江南吗?(生自由谈话)

2.引导学生说一说观看江南风光图后的感受。

过渡:是啊,江南水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曾经有一位诗人见到江南风光后,写下了一首非常著名的乐府诗——《江南》。

3.板书课题(板书:江南),知识补充。

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课件播放古诗)教师范读(包括题目),引导学生注意聆听。

2.引导学生描述听古诗时想到的画面。

(在宽阔的水面上,荷叶一片接着一片,人们撑着小船穿梭在荷叶之间,采着莲子。荷叶下面,许多鱼儿游来游去。)

3.鼓励学生争当小老师,结合所知道的知识补充关于莲花的知识。

生1:荷叶也叫莲叶,荷花也叫莲花。

生2:莲花生长在水中,有许多种颜色,如白的、红的。莲花可以结莲蓬,莲蓬里会长莲子。

4.感知内容。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古诗读正确、通顺,不会拼的字可以请教同桌或

老师,在诗中圈画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2)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注意节奏,然后大声朗读,教师指名读,学生评价。

(3)引导学生交流:你看到了哪些美景?

(4)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完古诗后的感受。

(江南风光美;人们采莲子,十分高兴;人们喜爱莲叶、莲子,喜爱大自然……)

5.多种方法识字。

(1)图示识字法。(课件出示江水流动、采摘果实、鱼儿嬉戏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依次出示“江、采、鱼”,让学生建立文字和图片的联系。

江“江”指大河,也特指长江。教师可以通过字组词的形式引导学生识记:江水、江面、长江。还可以通过猜字谜的形式识记:工人在水边。谜底就是“江”。

注意:“江”的偏旁是三点水,引导学生知道带三点水的字一般都与水有关。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见到的带有三点水的生字,如“河、汪、海、洋”,看看是不是和水有关。

采教师出示“采”的甲骨文,引导学生观察:一只手在树上摘东西,这样就能理解“采”的本义了。

鱼教师出示“鱼”的甲骨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见到的鱼,识记“鱼”字,还可以通过组词识记:小鱼、鱼苗、金鱼。

(2)结合生活经验识记。

①(课件出示含有“东、南、西、北”的路牌)引导学生观察:东、南、西、北有什么共同点?教师还可以出示学校的方位图,师生合作,共同标出学校的四个方位。

预设:怎么辨认方向?(师生互说)

师:我们知道,太阳早晨从哪个方向升起,傍晚从哪个方向落下?——生: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师:我们的祖国位于北半球,许多房子是坐北朝南的,也就是说,房子的大门朝向的方位是——生:南方。师:房子的后院朝向的是——生:北方。

小结:东、南、西、北是四个方位词,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它们的身影。这就启示我们生活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留心思考,就能学到新知识。

②引导学生想想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可”字,如“可乐”中的“可”。还可以通过猜字谜的形式识记:大丁遇小口。谜底是“可”字。

(3)通过偏旁归类识记。

“莲”的偏旁是草字头,带草字头的字一般与植物有关,那么“莲”可能指的是一种植物。带草字头的字还有:草、花、芳。

6.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全班齐读、自由读、组织比赛读,教师随机正音。

三、课堂回顾,整体感知

1.师生交流回顾。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组词,每个同学能组几个说几个。

(2)把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

(3)试着用一句话说说荷塘美景。

示例:荷叶碧绿碧绿的,像一个个大圆盘。荷叶挨挨挤挤的,一朵朵荷花从中间冒了出来。

2.《江南》描写了江南水乡的哪些景物?(莲蓬、莲叶、鱼。)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会写“可、东、西”3个字和竖钩、竖弯2个笔画。

3.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水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借助多媒体课件,图文结合,读懂诗意,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

(1)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卡片上的字。

(2)教师指名读诗歌,全体齐读诗歌,感受诗歌描绘的江南美景。

2.激情谈话。

示例:江南水乡,河网密布,满池荷花盛放,荷香四溢。等到莲子成熟,人们撑着小船,拨开船两边密密的荷叶,一边采莲,一边剥开莲子品尝……多美的景象呀!走进本诗,我们也能真切感受到采莲的乐趣。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过渡:盛夏时节,荷塘莲叶如盘,莲花绽放,想必那莲子也成熟了吧?你们见过人们采莲的情景吗?现在,不妨跟随诗人去江南见识一番吧!

学习第一、二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1.(课件出示插图)引入:面对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湖莲叶,你想说些什么?用“这里的()真()”说话。

提示:引导学生说说荷叶的颜色、形状,体会这么多又大又绿的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的情景。

总结:眼前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幅“莲叶何田田”的美景。“田田”写出了荷叶的茂密。(观看插图)饱满劲秀的荷叶高出水面,挨挨挤挤的,想必那莲子一定有好收成!

2.教师启发学生想象:这茂盛的荷叶,散发着清香的荷花,会把谁引过来呢?

示例:路过的行人、放学的小朋友、附近小区的居民……

3.(课件展示人们撑船采莲子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引入:人们撑着船在干什么?(采莲姑娘撑着船,在荷塘中采莲子)

4.引导学生想象姑娘们采莲的情景,说一说她们的心情。(高兴、喜悦。)

5.教师指名读,齐读。

朗读指导:古诗第一、二句,可以采用教师引读、学生接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朗读中要适当停顿。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要怀着快乐、愉悦的心情来读,语调轻快。

6.(课件播放欢快的音乐)教师让学生合上课本,结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画一幅采莲图,画好后同桌之间互相评比。

7.随机学写生字“可”。

(1)(播放“可”的动漫笔顺)学生注意观看,观察“可”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同桌之间交流观察小收获。

(2)教师一边范写一边讲解书写要领,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

独体字。“口”写在竖中线左侧,要写得小一点;最后一笔竖钩写在竖中线右侧,笔画要写直,不同于弯钩。

注意:对于竖钩,教师要进行示范:从上到下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下笔处和起钩处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3)随堂书写,教师巡视指正,挑选优秀作品投影,学生自评、练写。

(4)教师指名上台书写,特别注意指导竖钩的写法。

学习第三至七句: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过渡:姑娘们欢喜地采着莲子,别提多高兴了。莲叶下面,鱼儿们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态呢?

1.教师范读,指名读。

朗读指导:朗读方位词可以略重些,感受鱼儿在水中嬉戏的情趣。培养学生借助插图,通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情趣。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

2.读后引导学生说一说:除了采莲人,谁也很开心?你是从哪句诗中读懂的?

(河中的小鱼。“鱼戏莲叶间”这一句的意思是鱼儿在做游戏。)

3.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小鱼在做什么游戏?它们是怎么嬉戏玩耍的?提供下列句式,引导学生开展说话练习。

鱼儿在荷叶间玩()的游戏,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

4.聚焦方位词。

(1)标注东、南、西、北方位坐标,建立直观的感受。然后让学生伸出小

手,分别以“东、西、南、北”不同方向做小鱼状欢游,多次练习。

(2)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方位词是按照“东—西”“南—北”两两相对的形式进行排列的,更加突出鱼儿在水中嬉戏的畅快。

(3)让学生借助鱼儿游的动作,边做动作边朗读诗句。

5.理解诗句。

明确这5句话是总分关系,“鱼戏莲叶间”总写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分别从四个方位写鱼儿的尽情欢畅,四个“戏”写出了鱼儿在水中灵动迅捷、欢乐可爱的活泼形象。

6.学生分小组进行配乐背诵比赛。

7.随机学写生字“东、西”。

(1)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范写“东、西”,讲解书写要领。学生仔细观察“东、西”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顺,书空。

独体字。第二笔撇折从竖中线起笔,到横中线转折,竖钩沿着竖中线写,最后两点要左右对称。

独体字。第一笔横较短,方框要写得宽一点、扁一点,最后一笔横封口。

注意:对于竖弯,教师要进行示范:起笔时稍重,从上到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

(2)随堂书写,教师巡视指正,挑选优秀作品投影,学生自评、练写。

(3)教师指名上台书写,特别注意指导竖弯的写法。

三、积累知识,拓展能力

过渡:江南风光无限,可不只这迷人的荷塘,我们继续去观赏吧!

1.(教师出示江南园林图)引入:看到这些景色,你想说什么?指名说。(江南的园林秀美、小巧,很有特色。)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江南还有哪些著名的景色?(小桥流水人家、西湖十景等。)

池上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背诵古诗。(可抓住“莲叶、鱼、东、西、南、北”的关键词背诵)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江南

莲叶

田田 密又多

鱼儿 嬉戏 游玩乐

◆大胆想象促感悟(教学重点)

师:美丽的莲花、莲叶吸引了好多小鱼。(课件出示插图) 小鱼在水里干什么呢?

生1:小鱼在水里做游戏。

生2:小鱼在水里找食物吃。

生3:小鱼在水里捉迷藏呢!

师:你们说得真棒!小鱼游过来,把莲叶当成了什么呀?

生:小鱼把莲叶当成雨伞。

师:哦,小鱼在它下面躲雨呢。 你们想当快乐的小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吗?下面,我来采访几条小鱼。这条小鱼,你游到哪儿去了?

生:我游到东边面去了。

师: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生:我看到好多莲叶。

师:这条小鱼,你刚才游到哪儿去了?

生:我游到那西边去了。

师:你看到了些什么?

生:我看到了美丽的荷花。

师:这条小鱼,你游到哪里去了?

生:我游到南边去了。

师:你又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很多姐姐在采莲,她们可高兴了。

师:一群快乐的小鱼到处游,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多么快乐呀!那就让我们做快乐的小鱼,读出你的快乐吧。

(学生练读,指名读,分组读)

赏析:教师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又由想象创造出表演的情境,并在利用表演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教学扎实有效。

《江南》这首诗语言清新生动,富有生活气息,朗朗上口,易于背诵,适合学生朗读。在逐句教学的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大量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荷塘的美丽,体会“莲叶何田田”中莲叶的多与美;并经由播放动画“鱼戏莲叶间”,让学生在动态中感知鱼儿的自由自在与悠然自得。最后,如何才能让学生准确记住诗中的四个方位词?我采用的方式是动作配合。每个学生伸出自己的小手,分别向“东、西、南、北”不同的方向做小鱼状“游走”,经过多次的动作游戏练习,学生都能在教室内准确辨别和掌握各个方向,同时也感受到了鱼儿们的快乐。总的来说,这是我自己上得比较生动的一课,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江南+西洲曲》人教(部编版)

第六课时

《江南》+《西洲曲》

【课型】

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具体的语境中,随文认识“江、南、可”等9个字,认识“氵、艹”2个部首;会写“可、东”2个生字,认识“亅”1个笔画。

2.正确朗读《江南》和《西洲曲》,积累背诵。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积累背诵。

【教学难点】

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一)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儿童诗了。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代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齐读课题。

(二)学习“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交流方法,认识三点水。学习“南”时迁移学习“北”。

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米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多美的地方呀!到古诗中看看这儿有什么?

二、初读识字

自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不认识的字借助音节读准。

1.教师范读。

2.自由读。

3.指名读。

三、创设情境,了解古诗

(一)学习第一句。

1.说一说读完这句古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根据回答,板书:莲叶(认读“莲”字,认识新的偏旁草字头。了解草字头的字往往与植物有关。)看看图上的莲叶长得怎样?(指名说)

3.总结:对啊!这些莲叶长得很茂盛很漂亮。这就是“莲叶何田田”。

4.指导朗读:

你想象着莲叶茂盛的样子,再来读一读吧!

这时候采莲姑娘的心情怎样呢?试着读一读吧!(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句。

瞧,许多的鱼儿也来凑热闹了,鱼儿在莲叶间游来游去……为什么这里不用

游而用戏?(鱼儿像小朋友一样呢,和好伙伴在一起高兴地游戏作乐呢!)

1.谁能把这种高兴读出来?

2.自由读,小组读,评出朗读能手。

3.指名一生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你们眼前看到了什么呀?边读边想象画面。齐读第二句。

(三)学习其余的句子

1.让我们也来做一条快乐的小鱼吧!(放音乐,生做小鱼自由活动)然后师背诗,背到哪一句,生便转向诗句中相应的方向。学生们自读自演小鱼。

认识生字“东、西”。交流方法。

2.指导朗读:做小鱼的感觉怎样?

用高兴的心情来读读这几句!要让人听出小鱼游动时的各种姿态,比如你想像鱼游得快时,就读快些,想像鱼在自在地游,就读轻松点。采莲姑娘在采莲时无意中发现塘中还有鱼呢,就兴奋地叫起来了:“看,这儿有一条鱼!看,西边也有一条!”再来惊喜地读读这几句诗!

出示: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表演。

谁愿意也变成一条在莲叶下游戏、玩耍的小鱼?请生按方位表演,体会小鱼的快乐。

四、背诵积累

1.学了这首诗,再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2.看图背诵。

(出示图片)你能看着图片把这首有趣的古诗背诵下来吗?

生自由背诵、同桌互背、指名背诵、配乐背诵、齐背。

五、指导书写

1.认识笔画“亅”。

2.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可、东”,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可”和“东”都有“亅”,但位置不一样。)

3.师范写。“可”注意书写笔顺,口要写在竖中线的左侧,要写得小一点;最后一笔竖钩要写在竖中线的右侧,要写直,不可写成弯钩。“东”第二笔撇折

要从竖中线起笔,到横中线转为折,竖钩压着竖中线写,最后两个点要左右对称。

4.指导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5.展示评议。

六、拓展诗歌《西洲曲》

让我们再来看一首与采莲有关的古诗。出示《西洲曲》。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正音。

3.朗读展示,教师指导。

4.交流:你读了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什么?

5.尝试背诵,积累诗歌。

七、教师小结

背诵诗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让我们一起背诗吧!

【板书设计】

江南

鱼(戏)西荷叶东江南美

部编小学音乐四年级《忆江南》吴彩云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忆江南》音乐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音乐 3、课时:1课时 4、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能用积极的态度参加演唱和表现歌曲,表达出对江南的热爱和赞美; 2、通过视、听、唱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3、学生能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感悟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对江南文化有感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歌曲《忆江南》的歌词取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忆江南》,是诗人晚年回忆江南风景时写的,原作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诗的风格清新,语调轻松活泼,像一首动人的民歌。曲作者为该诗配上了优美婉转的旋律,更加表达了诗

人热爱江南美景的情感。通过视、听、唱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忆江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准确地演唱一字多音。 教师准备:利用“百度”的搜集反映江南景色的图片与视频,以及有关《忆江南》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唱”是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结合歌曲内容,教学中以“唱”作为理解歌曲的重要手段,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五、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观看《忆江南》朗诵视频: 【视频导入】利用【百度视频】之“古代名篇——忆江南”导入新课。 https://www.360docs.net/doc/fb19267257.html,/v?word=%D2%E4%BD%AD%C4%CF%C0 %CA%CB%D0&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800& oq=%D2%E4%BD%AD%C4%CF&f=3&rsp=5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忆江南》 (4)

《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对小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古诗词积累,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领悟和欣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词作品中情感与美的熏陶。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采用逐字逐词逐句的呆板方法进行教学,把一篇篇名篇佳作弄得支 离破碎,面目全非,没有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品的无穷魅力。 《忆江南》堂课的教学,我准备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采用“自主阅读──相互交流──领悟赏析”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来感悟作品的魅力所在,从而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⑴训练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查看注释等方式理解词的意思。 ⑵通过领会作品中创设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⑶通过课堂答问,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⑴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⑵通过对词中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⑶通过感悟作品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意思;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词中所创设的情景;感悟作品的美。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实录】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许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板书忆江南) 二、简介词的基本知识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它和学过的诗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中的“预习提示”。(学生看书并思考) 生回答问题:(略) 师归纳: 词与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两朵奇葩。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长有短,能比较灵活地反映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思维情感。词有不同的“词牌”,如“忆江南”、“西江月”、“渔歌子”、“浣溪纱”等。词牌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三、了解作者及作品 师: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学过他的什么诗?你能向大家对他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吗? 生1:这首词的作者是白居易,我们学过他的诗有《赋得古草原离别》。 生2:白居易是与李白、杜甫齐名的唐代三大诗人。 师介绍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风平易,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他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白居易在50岁时曾先后出任过杭州、苏州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忆江南》这首词是他晚年闲居洛阳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 四、自由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

17古诗三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精选了三首古诗,分别是《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浪淘沙”是词牌名,刘禹锡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淘金者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江南春》这首诗中,作者杜牧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和忧国忧民的情感。《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中作者因为恰当地用字,使平淡无奇的景象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力。院内清幽环境令人陶醉,门前的景物在诗人眼里是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赋予人的感情,“护”和“送”显得那么深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样整洁,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门而入,奉献上一片青翠。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搜集描写春天的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课件,谈话导入 1.(播放课件少儿歌曲《春晓》,学生倾听。)古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我们从牙牙学语开始,《春晓》《静夜思》就一直伴着我们成长。今天,我找同学来背一背你知道的古诗。 2.导入:同学们的积累真丰富。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一组古诗。不同的诗人,不同的经历,他们眼中的景色也是不一样的。 设计意图: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背古诗能有效地调动课堂气氛,通过古诗的积累感受古诗题材的丰富。 二、学习古诗,复习方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浪淘沙》,在学古诗之前,我请同学来说一说学习古

诗的方法。 (1)解诗题(2)知诗人(3)明诗意(理解大意) 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掌握方法,学以致用。 (4)悟诗情(品意境,悟感情) 设计意图: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便于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有目标、有方法。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根据自学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学习。 (1)根据注释解诗题。 (2)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3)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4)根据注释和过去学习古诗的经验,用解词法、扩词法、想象法理解古诗大意。 (二)集体反馈。 1.说一说你对“浪淘沙”这个题目的理解。 浪淘沙:唐代曲名。 2.把你了解的“刘禹锡”和大家分享一下。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3.指名读古诗。 纠音曲(qū)簸(bǒ) 指导书写“簸”下部右边是“皮”字;“涯”左边是三点水,右边“厂”里边是两个土,上横短,下横长。 4.交流理解诗意。 (1)出示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①指名读、全班齐读诗句。 ②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是你不懂的? a.过渡:能根据注释和查阅资料来理解诗意真棒,不过老师有点疑问“九曲黄河”你为什么不说千曲,百曲呢?真的是万里沙吗?引导学生明确夸张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b.引出:这里是夸张的手法,自古以来黄河相传就有九曲十八弯的说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 原文及教案 《观沧海》 【作者】曹操【朝代】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朝代】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朝代】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朝代】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 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 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 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 《观沧海》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二、简介曹操及写作背景 1、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留下

培智四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江南》

培智四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江南》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生字,会写“江”“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会写“江”“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3、感悟“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意思,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鱼、荷花、采莲姑娘、莲叶的头饰,背景音乐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画好田字格)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出示卡片:江南)谁来读一读?“江”是一个三拼音节,“南”是小门n。谁再来读一读?指名两个学生读,齐读。

2、简介江南:江南就是指长江以南的(加动作)地方。到了夏天,那里的荷塘可美了!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啊?(想)(课件出示荷塘图) 3、过渡:江南真美啊!我国汉代有一首民歌,歌曲里描绘得比这还美,想听吗?(想)好,请你们一边听,一边想像: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感悟诗意 1、师配乐读文。 师:刚才老师读得怎么样?(好)你们想不想读?(想)好,就请你们把书打开到73页,自由地边读课文,边想像。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 2、师:刚才读了古诗,脑海里出现画面的小朋友请举手。说说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 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美丽的荷花。(点击课件:荷花)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粉红色的荷花。师:你呢? 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莲叶。(课件:莲叶)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好多的莲叶。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绿色的莲叶。评价语:你的想像力可真丰富。(出示生字“莲叶”)“莲”是小棍l,“叶”是整体认读音节。请你读,你读,一起读。 3、师:你来说?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采莲姑娘在采莲(课件:采莲姑娘。出示生字:采莲)“采”是个平舌音,师领读“采、采莲”,生齐读。师:你读,你来,齐读。

人教部编版《江南》教案4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江南人教(部编版) 3 江南 文本分析: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全诗前两行描写了江南水乡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使采莲人不禁发出热烈的赞叹。“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到处都生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方。“田田”,形容荷叶挺立水面、饱满劲秀的样子。此处说荷叶非常茂密,那荷花应该也是很繁盛的,不仅景色秀丽,而且莲子必然丰收,所以采莲人的心情自然非常愉悦。后五行采用反复咏唱的方式,勾勒了一幅鱼儿围绕荷叶四面游动的动人画面。“戏”字写出了鱼在水中灵动迅捷、欢乐可爱的活泼形象。这里写“鱼”,却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采莲人和戏水的鱼儿一样,划着小船在莲叶间穿行,互相追逐嬉戏。采莲人划船之娴熟,船行之快,身姿之轻盈,心情之欢快,就不难想象了。诗歌连用了5个叠句,手法独特,不仅不会让人感到重复,还使得全诗节奏变得轻快愉悦,更能表现鱼的灵动和采莲人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东、西”3个字和竖钩、竖弯2个笔画。 2.认识2个新偏旁和二种基本笔画。(“氵”三点水,“艹”草字头)(竖钩、竖弯)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课文。 2.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 教学难点: 感受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课时安排:2课时

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边。,会写3个生字,认识偏旁“三点水,草字头”,认识竖钩、竖弯两种笔画。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解江南,借助拼音识字。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 示例:人人都说江南美。江南美在哪儿?(教师出示江南美景图)江南就是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方。你们随爸爸、妈妈去过江南吗?(生自由谈话) 2.引导学生说一说观看江南风光图后的感受。 过渡:是啊,江南水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曾经有一位诗人见到江南风光后,写下了一首非常著名的乐府诗——《江南》。 3.板书课题(板书:江南),知识补充。 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课件播放古诗)教师范读(包括题目),引导学生注意聆听。 2.引导学生描述听古诗时想到的画面。 (在宽阔的水面上,荷叶一片接着一片,人们撑着小船穿梭在荷叶之间,采着莲子。荷叶下面,许多鱼儿游来游去。) 3.鼓励学生争当小老师,结合所知道的知识补充关于莲花的知识。 生1:荷叶也叫莲叶,荷花也叫莲花。 生2:莲花生长在水中,有许多种颜色,如白的、红的。莲花可以结莲蓬,莲蓬里会长莲子。 4.感知内容。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古诗读正确、通顺,不会拼的字可以请教同桌或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江南》 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 3江南人教(部编版) 《江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读“江、南”等9个生字,通过图片对比、象形字、偏旁表意、联系生活等形式随文识记。 2.运用图片对比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认识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通过微视频学习笔画“竖钩”,正确书写“可”字。 3.通过图片、配乐等各种形式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古诗的节奏,在朗诵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 4.结合图片感受古诗描绘的景象,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和采莲时节人欢鱼悦的欢乐景象。 【教学重点】 1. 借助拼音正确读“江、南”等9个生字,通过图片对比、象形字、偏旁表意、联系生活等形式随文识记。运用图片对比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认识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通过微视频学习笔画“竖钩”,正确书写“可”字。 2. 通过图片、配乐等各种形式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古诗的节奏,在朗诵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田田”的意思,了解“东、西、南、北”四个表示方向的词是两两相对的。 2.初步体会古诗的节奏,感受人与鱼的欢愉情境。 【教学准备】 Hiteach智慧教室辅助课件、字卡。 【课时设计】 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认识“江、南”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请大家欣赏(出示图片,欣赏江南风光,配乐) 你们知道这是是哪里的风景吗? 学生回答:江南 对,大家真聪明。人人都说江南美,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一首江南的诗歌。 2.板书齐读课题。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3

江南。 3.认识“江、南、北”两字。 (1)江 a:学习三点水:江这个字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在“江”这个字中还藏着一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偏旁呢!板书“三点水”齐读。 拖拽图片,和三点水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这个小水滴像上面的点,水滴落下来反上来的样子像下面的提,是不是很形象? b:了解偏旁表意。你还知道哪些带有三点水的字吗?学生举例(教师相机肯定识字方法)带三点水的字大都跟水有关,比如今天学的江就跟水有关。 c:组词巩固识记 你还能用江组词吗?学生用江组词。长江。 出示中国地图,刚才同学说到了长江,(教师画出长江位置),这就是长江,长江把中国分成长江以北和长江以南两个部分(把南北两个字拖拽过去)。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春》教案

江南春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笔下典型的“江南”春景。 2.品味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两句虚实结合的写法,和诗作中流露出的历史沧桑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读“江南”春: 回顾课内外涉及“江南”春景的诗词作品,在意象上大都逃不开“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影子。加上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切构成了这首《江南春》的意象群。 “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加上风中飘动的“酒旗”,一连串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春景如画卷一般展开。千里江南,风光无限。 二、初读感知,读出诗味 1.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师过渡:谁来给大家读读,看看能不能做到读准字音。 3.检查学习效果:出示整首诗。 (1)指名分句朗读,相机正音。直到读正确为止。齐读。 (2)指名读,进行比较,评价,读得不好的再读。在读中体会如何把诗读出节奏来。 (语调轻重、延长、停顿) (3)教师引读。师生配合读。齐读。

师过渡:这首诗如果要读得更有韵味,我们还必须理解诗歌的意思。平时,在理解诗歌意思方面,你有什么高招吗? (学生自由发言) 三、再读古诗,明意悟情 1.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棒。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诗句的意思,或不懂的地方。 2.生小组内讨论,师巡视指导。 3.反馈交流。 (1)指名学生交流发言。 (2)教师相机点拨“南朝”“楼台”“四百八十寺”等词。 (3)教师指导翻译全诗。 4.通过学习,你知道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吗? (诗人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表达了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之情。) 教学反思 就我自己的这堂课,上完后,我主要有以下感受: 认真备课与仅求完成教学任务的结果大不一样。 因为组内的老师以及主管教学的校长要进行听课,所以自然不能像平时上课那样随意,都想上好课。为此,课前我自己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查找资料,借鉴他人的教学设计,观看教学视频等,在自己理清了教学的思路后,才着手进行备课。所以我的这堂课,真是彻底打破了自己以往教学古诗的模式,不再仅仅拘泥于讲、抄、背,主要是以“赏”为主。课堂更为活跃,更有趣,更生动。 这堂课我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地方有两处:一是穿插了大量的学过的古诗词。用回忆、复习古诗词的方法,来更好地掌握、理解教学内容。如:在理解“绿映红”这个“映”字时,我们就联系了“人面桃花相映红”中的“映”字帮助理解。在讲“酒旗风”的这个“风”字时,我们也联系了以前学过的许多带“风”字的诗句对比学习。二、对诗歌中字的赏析比较到位。学生们首先不会讲,不知道怎么讲,于是我抛砖引玉先讲了个“风”字。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教案 三维目标: L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 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z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 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 感受诗歌的魅力。 重点难点: L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 点。 2•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综合性学习——小组合作,创作一首诗 1、每小组选一组句子z组内每人仿写一句:第一组: 如果我是老师,我要常常上体育课z免得学生失望。 如果我是_ _ ,我要常常____________ ,免得

第二组: 妈妈是一个闹钟,每天早晨叫我起床。 妈妈是一个一每天 第三组: 妈妈的手,可以把白净的米,变成香喷喷的饭。 妈妈的手,可以把________ ,变成_________ 第四组: 夏夜,露珠在荷叶上睡觉,它的梦是绿的。 一在__上睡觉,它的梦是 夏夜一 第五组: 妈妈是一片沃土z我是一棵小苗z沃土把我滋养,让我一天天长高。 妈妈是__________ 我是___________ ______ 我一_,让我___________ O 第六组: 小草从地下伸出头来,偷偷的告诉蜗牛,春天昨晚来了电话,说他很快就要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 ,偷偷的告诉__,春天 _ _来了 _ _,说他很快就要来了。 2、小组交流,组长收集整理组员仿写的句子,并汇报。

3、小组合作,将组员仿写的句子连在一起,加上开头和结尾并稍事修改,形成一首小诗。 4、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集体创作的小诗。 二、认识诗歌 1、什么是诗歌?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 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 2、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 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古时候,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都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彳门的口中传递。 《礼记•乐记》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RjAo 3、诗歌的发展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4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本课中的三首古诗都是描绘秋景的。《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寒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突出了秋天景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概和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夜书所见》先是写诗人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逗蟋蟀,更加勾起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三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三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学习本篇课文时正好是深秋时节,而这三首诗又正好是抒写秋色乡情的千古绝唱。 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借助注释、结合图意和秋天的特点来理解诗意,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积累。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忆江南》教案

《忆江南》 教学目标: 1、通过视,听,唱,动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学会歌曲《忆江南》,表达出对江南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参与,使每个同学都积极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悟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对江南文化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忆江南》。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准确演唱,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 教学准备: 多媒体,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观看《忆江南》幻灯片的同时听赏音乐)音乐播放的同时老师随音乐起舞。 2、简介作者: 师:你们知道朗诵这首词吗?它的作者是谁?(生回答) 师:你们真棒!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早年在江南生活,晚年时他回忆起江南的美景,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词《忆江南》,忆江南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江南风光的喜爱之情.江南风光秀丽,美景无限。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杭州是江南最美丽的地方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去领略那江南的美景,细细品味诗人的情怀。 二、引入新课(吟江南) 1、师:从古至今,凡游过江南的人们,无不惊叹她的温柔、婉丽。多少文人墨客都被江南美景所陶醉,借景抒情,留下了无数的美文和诗篇。请大家静静地听老师朗诵一遍。(诵词:出示词幻灯片,播放配乐,教师直接示范朗诵一遍。) 2、师:此诗毫不掩饰地表明作者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风景梦萦魂绕。谁能像老师一样来朗诵这首词呢?(指名朗诵,师评价或生评价)

3、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轻轻地,有感情地朗读白居易的这首词,感受一下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吧!。(师生共同朗诵,播放配乐) 三、学唱歌曲 1、聆听教师范唱。唱词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这么美的诗用朗诵还不足以表达它美的意境,现在这首诗已经被谱了曲,很好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的旋律吧!(教师在同学中间有感情地吹奏陶笛,让学生更清晰地聆听歌曲《忆江南》)2、聆听歌曲范唱。师:这首歌让曲作者“戴于吾”谱了曲之后好听吗?老师吹得不够好,让我们再来细细地欣赏一次(播放音乐)。 3、轻声哼唱歌曲。(出示歌谱图片) (1)师:真好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让我们试试一起跟着音乐,看着歌词轻声地哼唱一遍吧。请大家跟琴声用“la”的音轻轻地哼唱旋律。 (2)师:下面就请跟着琴轻轻地把歌词唱一唱。说说你比较难掌握的是哪一句歌词。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3)江南有太多的美可以让我们回味无穷了,所以在唱最后一句“忆江南”时我们也应该让人感觉回味无穷,让我们为最后一句“忆江南”设计力度记号以表达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留恋之情或见到江南美景时的激动兴奋之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用“渐弱”的力度来唱最后一句。) (4)(出示圈好的曲谱)师:同学们唱的太美了,我仿佛又看到了江南那迷人的景色。现在请你们听老师唱一唱歌谱,仔细听一听,看一看老师圈出的这几个音有什么特点?对,它们是一样的,而且都是前一句的结束音和后一句的开头音。这是我国民间音乐当中常用的一种手法,俗称“鱼咬尾”,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对吗?运用这种手法的原因,就是造成歌曲连绵委婉的原因之一,使歌曲更加具有江南的特色。让我们来轻声哼唱一下运用“鱼咬尾”手法的这几句歌谱,一起去感受一下曲调的优美。 (5)请学生完整地背唱歌曲一遍。(讲解并示范演唱高低八度的两句"忆江南"的唱法。指导情绪:回忆江南美景时是怎样的心情?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唱?提醒学生唱出江南音乐的特色——甜美柔和。怎样才能唱出甜美柔和的声音呢?〈音量轻,气息连,表情好〉) 4、表现歌曲 师:刚才我们很好地演唱了这首歌曲,那你还有什么办法让歌曲更好地表现江南的美吗?请学生用多种演唱形式处理歌曲,分组展示。(女生唱词,男生哼唱;男生唱词,女生哼唱。男生朗诵,女生哼唱;女生朗诵,男生哼唱) 四、拓展《忆江南》 1、师:大家的表演让我仿佛真的走进了江南的美丽景色中,你们知道吗,白居易写这首词的时候还写了两

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语文园地四 一、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 回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神话的特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感受想象的神奇。 了解故事中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性情刚烈的精卫、善良勇敢的女娲等。 了解神话故事是古人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途径和方法。 2.识字加油站 认读字词,重点关注“圃、卉、蕾”等10个字的读音。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和欣赏植物,学会多途径自主识字的方法。 3.词句段运用 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想象词语所描绘的画面,找出这些词语与哪些神话和人物能对应起来,并能运用几个词语展开想象,说一段话。 朗读句子,找出几个句子的共同点,感受想象的神奇,并能与课外神话中的神奇情节联系起来。 4.日积月累 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意思,并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达到课上背诵的效果。 二、教学重点 1.对本单元学习的神话故事的特点进行回顾与整理。 2.借助拼音识记与花卉有关的词语,进行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 3.在读句子中体会想象的神奇,并与同学交流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情节。 三、课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再次朗读本单元的课文,能按照这几篇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复述故事,感受神话人物的鲜明形象。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段运用”中的词语的意思,并能和相应的神话故事或人物联系起来。 (3)感受神话故事中想象神奇的特点,找出其他神话故事中自己认为想象神奇的地方。 (4)了解《嫦娥》这首诗的大意,了解作者李商隐。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梳理本单元的几篇神话,了解神话特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感受神话中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古人借助神话表达的愿望。 2.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多途径地识字,积累识字经验。认识“圃、卉、蕾”等10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导入: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神话故事,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四,学习这一单元的重要知识吧。(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1.教师引导:在本单元,我们读了许多神话故事,认识了许多神话人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自己对神话的认识吧。请大家看着大屏幕,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三位同学的独特发现吧! 2.课件出示: 3.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4.教师提问:自己是否有同样的体会,你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5.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师生交流: 预设1:神话想象丰富,题材广泛。神话是古代人民展现奇特想象和幻想所创作,具有神奇、丰富、多种多样的特色。表面看起来很荒诞,实质朴素、真实、生动。 预设2:神话的故事性强,情节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后羿射日和打猎有关,女娲造人与制陶有关,神话把人民的生活情景渗入故事里,加以浪漫化。 预设3:神话中的主人公性格鲜明,能力非凡。主人公大多是原始社会里的劳动英雄、战斗英雄和其它英雄人物的理想化身,也有的主人公是与人类作对的超自然力或敌对的人类集团加以艺术夸张而成,不论是正是反,都是鲜明生动超凡的。 (相机板书:神话的特点想象丰富故事性强人物鲜明)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对神话有更深的理解。) 7.教师鼓励学生多阅读神话故事,在阅读中感受神话的特点。 三、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花圃、花卉、花蕾、花蕊”。 2.教师领读词语。 3.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第一行词语有什么特点?(“花”字组成的词语) 4.教师引导学生认读第二行词语“玫瑰、茉莉、牡丹、海棠”。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三月桃花水》教案板书反思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三月桃花水》教案 板书反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春天的美丽。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成竖琴、明镜,揭示了春水的可贵。全文语言优美,写出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阅读短小优美的文章充满着兴趣,并且在阅读中能初步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但对于作者的感情及运用的手法,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人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课文的整体美。 2.让学生用心体会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和排比句等句式,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3.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达到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 4.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难点:理解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课前准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字、新词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课件出示春景图。 (1)师引导:同学们看,春姑娘唱着歌来了,她走过柳树,柳树变绿了;她走过桃树,桃树开花了;她走过小河,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流动起来。春姑娘所到之处呈现出一片生

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今天我们就跟着春姑娘走进三月的江南小镇,来欣赏三月江南清净明洁的春水吧! (2)板书课题。 2.释题读题。 (1)师指导:春天冰雪消融,雨水渐多,河水上涨,便被称为“桃花水”。“桃花水”指的就是“春水”。 (2)生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4.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引导: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认真思考: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示例:飘洒着无数点点桃花的水;水声忽大忽小,仿佛一曲美妙的乐章……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春景图,加上富有画面感的导入,能让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感受到春天江南小镇生机勃勃的美景,感受到三月江南春水的可爱可贵。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预习检测 1.过渡: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让我们来汇报一下自己的预习情况,看看谁最认真最努力。 (1)课件出示“我会读”:绮丽应和谈心 (2)指读,小老师领读。读准“绮、和”的音。 (3)了解多音字“和”的其他读音。 2.交流: (1)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解决了哪几个词语? (2)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交流) (3)生听课文音频,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三月桃花水的? (4)生交流。(示例:写声、写色) 3.小组讨论。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名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 内容分析 本课三首诗词均作于南宋时期,描写的是乡村田园风光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第一首的作者是范成大,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第二首描写了杨万里在借宿旅店时所见到的春日美景。第三首为辛弃疾所作,展现出了悠闲的农家生活。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先引导学生熟读诗词,再借助文字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语文要素 读诗句,想画面,感受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难点 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图片 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课时目标 1.认识“杂、篱”2个生字,会写“杂、稀”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单元导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乡村,去感受惬意、闲适的田园生活吧!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2.(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理解题意。 (1)朗读指导:“杂”读平舌音,“兴”读第四声。 (2)书写指导:注意“杂”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下面部分不要写成“木”。 预设: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3.这首诗的作者是范成大。搜集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 4.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边读边圈出诗中的生字。(出示生字) 稀 xī蜻 qīnɡ蜓 tínɡ (1)形声字识记:“蜻蜓”是一种昆虫,所以都是虫字旁,右边的“青、廷”分别是这两个的读音。 (2)指导“蜓”字:强调右边不要写成“延”。 5.再读古诗,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结:金黄的梅子、又肥又大的杏子、雪白的麦花,还有结了油菜籽的稀稀疏疏的菜花……范成大给我们营造的意境多美呀!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案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优美生动的句子,并细细体会其中的写作技巧。 2.识字加油站,归类识字,认识三种不同偏旁的生字及其词语,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功能。 3.词句段运用,学会在语境中辨析近义词,学会仿写动物外形。 4.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忆江南》,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古诗意思。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从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写得好在哪里? 作者把含苞欲放的花骨朵给人的那种感觉写出来了。非常生动,传神。 你认为作者有了什么方法把花骨朵写得那么传神、生动? (作者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很有代入感,逼真、很有画面感。) 3.(课件出示4)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找出文中的动作动词,说说写得怎么样?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1)这些动词分别是“落下来、折好、收拢”,很有条理。 (2)这些动作写得非常细致,尤其修辞语的运用“(款款)地落下来、(顺顺溜溜)地折好膜翅、(严丝合缝)地收拢硬翅” 显得描写就非常细致,妥帖,很有画面感,眼前仿佛看到了这只飞落的瓢虫。 4.教师小结:要想把语言写得优美生动要描写细致、多使用一些恰当的修饰语,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还要写得有画面感,写具体、生动。(板书:描写细致、修饰语、修辞手法、有画面感) (二)识字加油站 板块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5) 2.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注意读准平舌音“资”,翘舌音“掷”,边音“捞、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