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东洞初级中学秦彩花 735005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一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大力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变革,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在这个变革中,教师无疑是需要迅速调整甚至改变其教学行为的群体,这要求教师必须学会使用信息技术,以及在教学中应用这些技术,时刻寻求面向教育信息化的专业发展机会。为更有针对性地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提出可行策略,本文根据理论研究和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探讨了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教育技术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以及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策略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教学能力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导致了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整个社会出现了“信息化”的潮流。信息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所谓信息化,首先是一个“化”字,是指一个过程。就是人们在一个系统中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和依此信息技术推动信息资源的传播整合和再创造的过程[1]。信息化社会是以知识信息为战略资源,依靠知识和智慧求生存、求发展的社会。它所要求的生产者和管理者必须是用知识信息和信息技术武装的信息化人才。在信息化社会里,信息技术革命的空前发展,使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越来越快,这一切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时代的发展预示着教育的走向——开放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教育的信息化。教育的信息化是教育从观念、思想,理论到手段、方法、模式等的根本性变革,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发展趋势[2]。那么如何发展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成为目前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教育技术能力

1.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生存手段,也成为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时代赋予教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责任,是教师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信息化教学能力即包括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又包括教师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管理,在教师转变了教育思想和观念基础上,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促

1

进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3]。

2.教育技术能力

教育技术能力是属于教育类这一方面的,其研究对象是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研究范畴则是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是把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桥梁科学;它要依据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对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步骤进行科学而具体的规划;要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套有效而且可操作的策略与方法。这就表明,教育技术能力是任何学科(包括文科、理科、医科、农科……)的教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是大、中、小学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也就是“如何进行教学的能力”(它相当于医生“如何进行治病的能力”、律师“如何帮人打官司的能力”)。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正是从“如何教”的角度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规范的要求,而实施“全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这一计划的核心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则是要保证这一要求能真正落到实处——使每一位教师都具有这方面的专业技能。达不到这一要求,不具备必要的教育技术能力,即使你有大学毕业文凭,也没有资格当教师。

3.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教育技术能力的区别

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这两种能力的内涵并不等同,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异,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关联性。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处理的能力,偏重于技术方面的,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教学过程,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加工、变换、传输与评价的能力;而教育技术能力则属于教育类这一方面的,其研究对象是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研究范畴则是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合适技术,包括现代技术、传统技术、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是指信息技术,但是决不应把这里的“合适技术”仅仅理解为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教育技术能力又有一定的联系性。在很大程度上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还要依靠教育技术能力的辅助和支持,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才能提高和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反的,只掌握教育技术能力,那么就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注重一方面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必须将二者很好的联系起来,共同提高,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学校的要求,达到教学的最优化效果。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4]

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贯穿于整个学科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主动适应学科课程进行深层次地融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评价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与此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课程开发、整合、设计能力

随着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知识综合化趋势和面临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实践性,(如通过“网上浏览”、“资源下载”、“文字、图像处理”、“合作学习”、“探究发现”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的自主支配空间很大,教学的内容也比较广泛,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课程整合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为此,教师应形成强烈的课程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执行的做法;应有敏锐的观察力,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媒体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会话、交流和有意义建构,并将更多的时间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揣摩学生的心理感受,捕捉每一点教学信息,从而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和调整教学活动;应具备创意思考能力,教师要将创造力运用于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新的教学想法、方法及策略,使教学的构思和行动更富创意,以增进教学成效能力,教学创意思考能力是教师创造能力的一种具体表现,教师的创造力运用是教学创新的关键因素,也是激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因素;应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向博学或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2.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的能力

这主要表现为:

(1)信息技术技能

熟练操作常用信息技术工具。

(2)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教学、学习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评价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局限,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有效地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

(3)教学实施能力

能运用有关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营造有利于学习和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并能在不同教学模式和不同教学环节中熟练运用有关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

(4)教学评价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前的准备阶段、具体教学过程中和教学活动结束后等不同环节,将教学评价与教学的全过程有机整合在一起,发挥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

(5)辩证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工具使用习惯

结合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的影响;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引导学生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并能在教学活动中以身示范;利用技术资源使全体学生都能公平受益。

(6)自我职业发展能力

能对自己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反思、总结提高;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与同事、学生、家长、专业人员等进行交流、合作;能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

3.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在信息化学科教学中,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主要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自主地探究问题,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由此,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整合,要达到以下目标:一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即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运用信息,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三是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会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4.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各个任务,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5]。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实现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并利用必要的共享学习资料,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意义建构获得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习者的创造性、自主性和互动性,教师的角色从“讲坛上的圣人”变成“身边的指导者”。

5.探究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三个方面来发展探究意识与解决问题能力。一方面,深入思考运用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策略——在教学设计每一个环节上,通过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以及教学资源和媒体使用策略分析,重点思考如何运用媒体和资源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一方面,深入思考情境式教学环节在教学中的运用——按照建构主义教学观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努力探究和设计如何通过巧妙的情境模拟、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生问题探究和解决的意识,以助于学生的意义建构;另外一方面,仔细研究教学活动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信息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参与交流讨论中,对于学生来说,可获取的信息源要多得多。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准备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

6.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评价侧重于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考核,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认知能力的单一表达[6]。它缺乏对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了解,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具有无法避免的狭隘性。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由封闭式学习转为开放式的学习、由系统专业化的学科知识的学习逐渐向课程整合化发展,学生的评价也由学校单一化逐步向社区、家庭及社会资源的不断开发而成为多元化评价。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借助信息技术综合评价每一位学生,促使学生的发展与教育的既定目标不断融合。一方面,通过电子档案袋、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等信息技术使用方法,实行过程性评价。电子档案袋、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反映了学生在一个时期的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反映了学生的进步状态。其纪录可以是日志形式,也可以是阶段或单元式,内容包括教师和家长以及同学的意见和建议。电子档案袋等技术手段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改进今后的学习,并提出诊断性、形成性的评价。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实现评价角度的多元化。教师要善于建立各类学科学习网站、网上学习评价资源库、学生网络评价量表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通过网络交流、课堂对话等方式,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三方面,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评和他评,强调参与互动,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教师不再是评价的唯一发言者,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评价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因此,教师要注意建立评价团队,通过培训、交流、研讨等活动,在形成团队成员共识基础上,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以减少在

对评价信息分析中产生的主观性和个人偏见。

7.反思能力

教师的反思能力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教师要增强对专业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设计的自我监控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节的教学监控能力。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急剧变革,教育改革将更加频繁、广泛和深刻,以及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教师将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模式、过程、手段与方法,对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要求更高了,促使教师具备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行为的能力不断提高。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策略

教学是以知识、技能、道德伦理规范等为媒介的、师与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决定教师在其中的地位、作用的核心因素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效果,明确教学能力的性质、构成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动态过程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既有宏观层面的外部条件策略,也有中观层面的方法论策略,还包括微观层面的直接条件。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的发展,既可以通过职前教师的学历教育获得,也可以通过在职教师的培训获得;既可以通过教学实践和协作交流获得,也可以通过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方式获得。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形成过程是一个有层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具体如下:

1.进行短期培训

通过进行短期培训,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由于很多学校的教师大多数未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无论是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还是实际的操作能力都很差。办短期集训班的方法可以使教师在短时间内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计算机信息操作技术,使其信息能力和认识得到提高,特别是在操作技能方面收效明显。

2.举办教育技术专家讲座

通过举办教育技术专家讲座,有助于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认识的提高和教学观念的更新,通过聘请教育技术专家到校举办专题讲座,让全体教师了解有关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和发展趋势,使其接受新的教育观念,自觉树立信息教育的意识,自觉投入到信息化教育的改革中去。

3.组织教师参观和观摩教学

通过组织教师参观和观摩教学,可以开阔教师的眼界,树立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信心。对多数教师来讲,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他们有强烈的愿望要看

一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从中受到启发。因此,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走出去了解别的学校的成功实例,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的示范教学,这样能鼓励并带动更多的教师自觉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去。

4.开展创造性的教育课题研究

通过开展创造性的教育课题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信息技术素质。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全球性的教育新课题,如何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改进教学,并没有很多先例供我们参考。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都在开展创造性的教学研究和实践,特别是通过小组或个人形式开展的教学课题研究,探索信息化教育的规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水平,而且还能大大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既取得教学研究的成果,又达到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的目的。

5.加强政策引导

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它与教师所教课程的不同、年龄性别的差异和个人的爱好习惯有关。学校要激发教师学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可经常组织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整合方面的公开课并在年终总结、考核聘用和评优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刺激教师的学习动机,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6.注重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

信息能力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是一个人的重要素质。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对学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学生的信息能力不同,效果也不同。因此,要想全面、深刻的研究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那么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7]。

(1)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获取、加工和整合信息,给学生创造有利于信息化学习的环境,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

(2)运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构建信息化学习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运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具体有:

①基于高效展示的模式

充分利用电子信息进行高效的大容量传播,给学生创设了有利于学习的信息化环境。信

息技术发展改变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文本输送和人工检索方式,向我们展示出全新而高效的超文本、超媒体输送和自动化检索方式。在“知识爆炸”挑战面前,电子信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们阅读和检索速度,在电子信息中,知识间的联结不再是线形结构,而是网状的,可以有多种联结、组合方式与检索方式,从而打破了传统文本单一的线形结构。让学生借助计算机,下载网上适用的信息,也可以查阅电子读物,然后深入研究。

②个别化学习模式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将给学生创设更为广阔的信息环境。现代信息技术硬件设备日臻完善,为师生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通过交互式手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就能实现个别化学习。电子信息具有表达方式多样化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有利于选择适合个人实际的环境,而且学习的内容越丰富,越能迎合每个人的特点,就越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种信息时代全新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个体创造性学习能力,成为新的学习模式[8]。

③协同学习模式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结构得到优化。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资源广泛,教师的教学设计、考试、评价等一系列教学环节都可以设计成软件,输入计算机资料库,以后教学信息的设计、加工、整合和输出都十分方便,这样教师就能从大量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将精力集中用于更具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师生交往与共同探索活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跟广大同学、老师甚至其他社会成员一起,形成一个学习活动群体,通过信息通道就能获取和发送信息,在群体中进行交流、讨论,集群体的智慧协同攻关,形成共同发展。

④研究性学习模式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成了开放式探究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生结合化学课程订立的小课题有:防腐剂在食品业上的应用调查、不锈钢的使用调查及其性能研究、加碘食盐的社会调查与检测方法研究、化肥使用的调查与研究、氯气在自来水中应用的调查、乙醛银镜反应条件研究、香烟烟雾有害物质测定、电镀实验研究等,这些课题都是学生在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提出来的,并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订课题展开研究,至今还在进行。在这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参与,利用查阅书籍报刊、电子图书、浏览网页及采访等多种途径,

获得了大量信息包括相关资料、数据等,在此基础上学习分析、整合与运用信息,如整理资料、处理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和小论文,这样学生的信息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结束语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新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愿。我们把教育信息化看作是一个利用信息技术催化教育革新、促进教育现代的过程,而信息化教育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颖教育方式。教育信息化给教育发展带来了空前巨大的机遇,也使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挑战,我们每位教师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及教学能力,达到教学的最优化效果。

教师实践个人教学能力自我评价

教师实践个人教学能力自我评价 教师教学评价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分析、判断、评价自身的教学行为;在预设的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中,能够从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做出适当的调整,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自我评价,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自我评价一】一年来,我在师德上首先严格要求自己、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尊重学生;在思想上热爱教育,热爱人民,热爱学生,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思想上严于律己,不断学习深化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服从学校工作安排,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年来,我除了担任科任教学外,还兼任班主任工作。 在常规工作中,我认真备课上课,按时批改作业,上交各种资料。在教学上,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思考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导向,切实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我经常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尽力为学生解决相关的学习生

活困难,重视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做好家访工作,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关心后进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受益,树立自信心。 在教育教学中,我有时候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还不够全面,教学理念还不够先进,班主任工作还缺乏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弥补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做贡献。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自我评价二】热爱人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工作中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还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服从领导安排,积极配合学校各种工作,按时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任务。 一、教育教学工作: 在学校教务的工作安排下,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认真专研教材,认真备课,把课标、教参与实际操作能力有机结合,按时完成了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并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切实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英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如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措施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措施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提升的关键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没有教师的发展,一定没有学生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归纳起来,我系主要采取以下途径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一、提升系领导素质,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系主任作为系部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主要策划者和引领者,首先着力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系主任应该致力于营造民主、开放和合作氛围,通过有效的课程实施培训,支持、服务、引导教师的课程实施,引领教师创新改革,推动教学水平的提升。充分鼓励和尊重教师在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创造性劳动,引领教师成为课改和教改的。系领导不仅特别关注教师的教,更引导教师关注、研究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二、加强教学和课程改革的研究,夯实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 1.师德培训。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教育教学能力培训。首先是开展了学科教学基本功和综合能力基本功训练;其次开展现代教学技能培训,包括多媒体,影像制作等培训;第三是开展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的培训,着力提高教师因材施教、因学施教的能力。看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了解著名高校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的改革方案和效果,根据自身特点加以领会和吸收,同时,鼓励老师出去参加学科会议和相关课

程教学的培训。 3.教育科研能力培训。教育科研能力主要是通过逐步增强教师自身的教研意识,把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围绕课程教学和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师本人的实际情况,针对当前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要引导教师积极进行反思与研究,不断积累素材,积累经验,确定课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从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术水平,用教科研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推进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 三、开展业务大练兵活动,增进教师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实行听评课和优质课评选,是系部和各教研室一直要坚持的方法。人人讲公开课,教研室内讲优质课,全校讲观摩课,每期都要进行,而且每次讲课要求每讲必说,每听必评,人人参与,人人过关,最后推选出的选手在全院上观摩课,学院对这些选手大力表扬和奖励,营造出积极参与听讲评课活动,通过赛课和观摩课,使一些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带头人和践行者。 四、坚持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反思是教师成长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真正找到恰当的反思点,坚持认真反思的教师比较少,更多的教师是在应付,因此,我们的工作重点并不是仅仅检查教师有没有反思,而是重视教师反思的质量,注重教师反思的方法和途径,如教学前反思,教学后反思,自我的反思还有集体的反思,真正地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发挥教学反思对自己成长的巨大作用,并且将反思内容在教研活动上公开,让广大教师参与评议。 五、以老带新,提高教师整体业务水平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总结

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混合式教学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已经使得教育的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教学的兴起促使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内在规律。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的要求。教育的信息化与数字化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网络辅 助教学已经逐渐从边缘化的教学内容展示工具转变为促进 教学和学习方式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之一。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我们常常听到自主式学习、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说法。那么什么是混合式教学呢? “混合式教学”的定义是由斯密斯J与艾勒特马西埃将传统学习理念与E-learning纯技术学习理念相结合提出的。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其中混合式教学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很大。布鲁纳的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主动地接受知识,是接受信息的加工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调动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习者能够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和发现。这也与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特点极为符合。混合式教学是对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两种教学方式的 混合,以其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混合式教学模式引起

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国内首次正式倡导混合式教学概念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他的观点是:“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利用网络在线教学的优势来增强学 生的学习效果。因此,网络资源建设是面授教学必不可少的补充和延伸。 一、构建网络平台 在网络技术、虚拟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学网络平台的搭建应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创造学习的网络环境。首先建立起教学资源库,将教学内容碎片化,以知识单元为单位,例如微视频的视频库,构建起网络平台的素材资源库。其次,设计教学网络平台的结构框架。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后跟踪服务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设计为一个模板,每个模板要实现网上教学互动与学员互动。最后,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资源服务网络的技术支持,使学员可在家中、上班路上、休闲场所等场所都可以随时登录资源服务平台开展自主学习。 二、建立学习内容技术支持

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

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 目录 引言 0 一、信息化教学概述 0 (一)信息化教学含义 0 (二)信息化教学能力 0 二、信息化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优势 (1)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1) (三)提升教学效果,转变教师角色 (1) (四)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2) (五)小学课堂需要信息化教学的加入 (2) 三、小学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的问题分析 (2) (一)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意识淡薄 (2) (二)“灌输式”的教学 (3) (三)装饰性内容过多以至于忽视了教学内容 (3) (四)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及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对落后 (4) 四、提升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对策 (4) (一)加强教师观念的转变 (4) (二)合理分配教师和多媒体的作用 (4) (三)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培训 (5) (四)拓展信息化的教学方法 (5) 结语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方式的改革,小学教育领域也逐渐的出现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身影,在小学课堂上,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较为适宜的教学手段,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声图并茂,视听结合,动作相宜,通俗易懂,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更有助于对学生进行逻辑与思维的整合教育。现代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它以其形象、生动、刺激强的传输信息方式,使小学教学手段进入一个现代化的全新时期。小学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环节。本文就以小学教师信息化能力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信息化教学进行概述,接着论述信息化教学对于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再分析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问题对策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作者系麻阳县吕家坪中学:黄华、成武、黄淑芬、徐玉梅、滕飞、滕华兵、黄晓坪、舒娟、黄华平、黄泽田、张圣骞、向华丽、王钊伟、黄全妹、张建吉、龙兵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直接关乎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素养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素养的养成,所以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的高低对于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就更是亟待加强。 一、选题背景 1、问题的提出: 教育一直是个亘古不衰的话题,而教育的改革更是无数教育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国教育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是最近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学生“有书读”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读好书”成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要解决“读好书”的问题,一方面需要进行课程改革,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另一方面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教育落后的农村中小学中,如何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2、课题界定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有学者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包括具体学科教学能力、一般教学能力和教学认知能力三种。具体由下述几种能力构成:(1)认识能力,主要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记忆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等;(2)设计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学设计能力,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等;(3)传播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4)组织能力,主要包括组织教学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课外活动的能力、组织培养学生优秀集体的能力、思想教育的能力、协调内外部各方面教育力量的能力等;(5)交往能力,主要包括在教育教学中的师生交往能力。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价值 1、研究现状 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们认为一个优秀教师不仅有好的素质,好的知识背景这些与个人先天素质及大学学习有关的因素,还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脑中有结构,心中有学生”,所谓“脑中有结构”是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知识结构清晰、完整的认知,“心中有学生”是指教师不仅有很强的学生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障碍、还懂得学生认知、心理、情感的发展规律。一个教师只有做到“脑中有结构,心中有学生”,才能使知识的逻辑结构(知识序)与认知的发展(认知序)有机结合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活动结构(教学序)。教师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完

加快学校信息化,全面提升教师能力

加快学校信息化,全面提升教师能力 [内容摘要]信息化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捷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是基础,抓教育信息化就是抓教育的改革开放,就是解放和发展教育的生产力。加强学校信息化工作,要从校长到教师上下齐心,统一认识,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培植后劲,让信息化技术的开展和应用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注入强劲的动力。[关键词] 信息化管理教师素养平台 信息化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捷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是基础,抓教育信息化就是抓教育的改革开放,就是解放和发展教育的生产力。抓教育信息化就是要改变教师的行为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信息化的实施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无须争议的时代特征。 一、更新观念,统一认识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率最强的高技术之一,信息化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影响最为深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式现代化。要更好地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硬件配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软件的制作与应用。必须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才能发挥其独特作用。要使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得心应手,像用黑板、粉笔那样习惯自如,就必须引导他们对教育信息化有全新的认识和定位。 校长是学校的擎旗手,是学校工作的导航塔。在实施信息技术教育中,作为校长,个人的魅力重要,有一支能战斗的团队更重要。我们也知道,信息社会让绝大多数学校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让绝大多数校长位于相同的一个发展平台。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因硬件、软件的不断变革,环境和条件的不断变化,促使校长一个人无法应付和应对所出现的新状况,这时,就必须让自己去发挥个人的魅力去带领一支优秀的团队,让这支团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魅力去感染老师,去带动老师,去影响老师,同时在实施中去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以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更新观念,提高教师对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 信息技术正在构造一个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一座新的、无限开放的平台将在这个环境中架起,所有的教育资源将得到沟通,新的教育教学规律将要在这个平台上产生并得以运行。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人们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观念层面的现代化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和内核,如果不更新观念,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不会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而且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有相应的科学理论和新的观念做支撑,现代教育技术又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或突破口。组织教师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学习和讨论,让大家明白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趋势、现代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挣脱传统教学的羁绊,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 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大家常说,“要给学生一勺水,自身先有一桶水”。然而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却应该是“要给学生一勺鲜活水,自身需要长流水”。信息技术培训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培训,更注重于实际操作。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建设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有高质量的教师。”教师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掀起了学电脑用电脑、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热潮。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挖掘潜力按需施教的原则,操作为主讲授为辅、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使教师学以致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并努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结合在一起。 三、强化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园本研究的整合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人才(即创新人才)的目的。随着教师驾驭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最终受益的是受教育者。教师应积极运用多媒体组合手段开展教学 信息化教育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它是一个适应性社会过程,它的发展取决于它是否能很好地适应教育环境及如何为教育服务。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回顾过去,反思有哪些成绩值得发扬,有哪些教训需要吸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

教师关于信息化教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篇)

教师关于信息化教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篇) :范文培训心得信息技术信息化时代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学教师关于信息化教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第一篇: 今年的暑假很特别,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来享受这个欢乐让我期待的暑假,更特别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我有幸参加了由日照教育局培训科组织举办的信息技化教学培训。本次培训为期六天,由市教育局的培训科主持,并特邀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胡小勇教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讲课,来自全市初中和小学约200位骨干教师接受了培训并积极参与讨论。培训通过四个模块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分别是:信息化教学研修、问题化教学的案例分析、教学评价目标学习、集中级学习实用教学软件。 完善稳定的教学平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地基,所以掌握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掌握实践操作技巧是在信息化教学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我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首先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概念:”信息化教学”。胡教授有句让我感受深刻的话:信息技术是个万能的锤子,但是我们需要的钉子在哪里呢?也就是说,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从网络中可以获得的东西多了,但是这样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怎么样从这个海量的信息中获得自己想要的钉子呢?这就是需要我们老师有实践实效性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处理。而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机智,策略,技能的存储者。胡教授所传授的很多理论自己第一次接触,觉得很新奇,更或者我们这个环境下的教师接触的少了,毕竟环境不一样。 这次培训不仅仅在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还增加了学员的机实战操作训练,后半部分的培训在午学习理论后,下午直接进行面对面的操作,实践的效果很有效,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使用各种软件来支撑教学,我们可以轻松构建自己的教学课程、编写学案、组织讨论。我们将作业统一第一时间传到专门的教育平台,胡教授的精心批阅更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好更快的完善自己。 本次培训效果 1、更新了观念 通过培训,我了解了更多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拓宽了思路,对新课程的认识与实践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提高了能力

“互联网+”时代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

“互联网+”时代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的能力,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为目的,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新型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能力。 (一)“互联网+”要求更新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容 “互联网+”把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融于一体,把优质的海量教学资源与线上线下学习活动聚合起来,不断催生新的教育形态,教学环境的革新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在此,国务院明确要求教师不仅能在新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而且要能够利用新技术开展教学创新。 另外,以培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要求教师做好技术运用的表率,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创新的能力。可见,要让中小学教师肩负起运用技术创新育人的新使命,必须不断更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容。 (二)“互联网+”要求更新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估的标准

由于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内容具有不断更新的动态性特点,许多国家政府和专业机构,不仅研制和颁布了有关标准指导和规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标准》、韩国的《教师ICT应用能力标准》等,并且还根据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变革,不断修改完善甚至颁布新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例如美国政府不仅发布了《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更新版(2008),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还颁布了《AECT标准(2012版)》,对职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国政府一直很重视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中央政府多次要求“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教育部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4)十年后,为了应对“互联网+”对教师能力的新挑战,又启动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研制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2014),要求从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以及学习与发展等五个方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互联网+”要求革新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方式 面对我国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师资水平不均衡的现状,要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对身处不同地域、专业背景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千差万别的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有效开展全员培训,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难以满足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不同需要,必须寻求新的能力发展方式。 “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人们学习提供了云端一体化的智能学习环境、互联互通的优质教育资源云服务,丰富多元的网络学习空间和即时便捷的泛在学习环境。“互联网+”对教育的变革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带来的新手段,不仅使中小学教师将云教育资源的应用与专业能力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二者的互促互动中创新学习方式,而且为每位教师获得适切的个性化培训和学习提供了新途径。 然而,如同“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力度有待加大”的信息化教育现状下,不仅许多身处智慧教室的教师,依然使用陈旧的方法和手段教学,许多培训机构也仍在用过时的手段培训教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三岔乡三岔中学曹建新 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帮助各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训渠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最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一)培训方式上 1、走出去,请进来。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请周边学校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到学校 进行讲课。 2、定时学习,以骨干带全体。做好校本培训 3、进行考核,严格把关。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考核,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 中常用的30个软件操作方法。 4、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辅 助教学的创新能力。 (二)培训内容上 主要侧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实施“硬考核”。培训内容分为四个阶段:基本技术阶段、开发技术阶段、整合技术阶段、技术熟练阶段。 1、基本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搜集信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研修总结

为贯彻落实党的XXX大精神,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重塑教育教学形态,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 培养新模式,学院组织组织全体专职教师参加为期3个月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专题网络 培训。 本次培训围绕信息化教学入门、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实践、信息化课程开发、信息安全防护等设置内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信息化教学是大势所趋 当前科技发展异常迅猛,每个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学习,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每个人的挑战。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 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

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信息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师要拥有新课程观 信息化教学环境集音视频技术、网络应用技术、存储与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于一体,以网络为基础,从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到教学活动、教学服务等全部都是信息化,这就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环境提供的一切便利条件,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将新课程观落到实处。 (二)教师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模式 怎样让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踏入社会,就能够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呢?那么,在教育中就必须要融入行动导向的教学思想,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 (三)教师要学会合理选用教学策略 如何在备好教材、学生、教学环境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学会合理地选用教与学的顺序,采取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好教学媒体,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策略。在职业学校,为了实现职业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对接、岗位技能与教学内容的对接、德育教育与职业道德的对接、信息化环境技术方法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做法及反思

建设智慧校园,创新应用模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莱西市职教中心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时代中职教师核心能力之一。我校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建设新趋势,积极搭建平台,创新举措,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经过几年建设,我校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计划”旅游专业课题组长单位;6门课程被评为青岛市精品课程;青岛市微课比赛一等奖两个;国家级视频公开课三节;在刚公布的2015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比赛中,我校10名教师参赛全部获奖,其中获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三个,盖磊老师还将代表青岛市参加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一、提高认识、更新理念 1.政策引领。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2009年,教育部举行全国中职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现场会;2010年,全国中职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开通;教育部举办首届全国中职信息化教学大赛,至今已连续举办四届;同年,国家推出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信息化建设是其重要内容。2013年,教育部提出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核心目标:力争实现80%以上职校接入宽带网络并建成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初步完成国家数字教育资源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一期建设。 2.更新理念。我校提高认识、抢抓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和多方资金,强力推进学校信息化软硬件和师资队伍建

设。我校教师也顺应形势、转变观念,走出信息化教学“无用论”、“时间冲突论”、“等靠要”等认识误区,积极主动投身信息化教育教改大潮。 二、顶层设计、制度保障 1.加强顶层设计。2011年11月,学校组建了教育教学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校长任组长,各处室、学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设立了专门机构“信息化中心”,全面规划管理信息化教学的各种工作,例如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教研教改课题申报、信息化教学相关培训、比赛和交流等。2012年5月,成立了信息化教育教学专家团队,定期邀请信息化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等来校研究、指导和服务。 2. 完善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莱西市职教中心教育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和《莱西市职教中心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E网通”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等。建立信息化管理、应用、推进机制,将教师信息化应用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审、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将处室、学部信息化推进情况纳入督导考核及年度目标考核。 三、搭建平台、资源共享 1.围绕“三通”,开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E 网通特色项目”的实施,开展校园网升级、互联网带宽提升工程,校园网普及率、“班班通”普及率达100%,生机比达6:1,师机比达1:1,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为“人人通”实现奠定基础。

《中学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自我评价》

《中学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自我评价》 。,思想是主宰人类行动的将帅。因此要让自己为人民服务,献身于教育事业。首先必须端正思想,明确人生目标,不断地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不断创新,努力培养适应时代需要,为社会作贡献的有用人才,有了这样的明确目标后,我们就不会再为环境,为条件而懊恼不已了。虽工作几经周折,我依然毫无怨言。有人说,一个教师应该具备半个演讲家的口才,半个作家的文才,半个演员的表演艺术……绌于言词的我为了锻炼口才常常废寝忘食的学习。为了提到写作能力,我还自修了写作培训。为了充实的教学理论,更新教学理念,我阅读了数十本理论书籍。总之,我努力朝着我的话去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有着永远清醒的头脑,时常新鲜的血液。 二、为教育事业,为培养人才做贡献。 一名教师的广义目标是为教育事业做贡献,而狭义地说,实际目标就是教好书,培养出人才。对此,我近十年的教育生涯是最好的注解和补充。近十年来,我连续担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平时将时间都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在执教中为教好书、育好人,不知花了多少心血,特别是这些底年级刚进学校的学生,他们一点也不懂,我下决心教好他们,每学期都能按要求认真制订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根据刚入学的学生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方法教育他,每天都是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平时很注意自己班主任应有的职责,课外经常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工作,开展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活动,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同时对后进生和差生都进行了细心的引导,发现问

题及时解决。平时经常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在课堂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经常鼓励他们,给戴红花。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和巩固他们和知识,经常叫他们谈谈心。为了使学生尽快地得到进步,我还利用双休日、傍晚、假日与家长取的密切联系,和他们共同教育好其子女。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后进生在我的精心教育下,思想有了较大的转变,成绩也进步了。平时为了使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我认真备课,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认真教学。课内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思想的培养,让学生多动脑、提问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正的教育其实是爱的教育。只有对祖国热爱,对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才能教好书,管好班级。近十年来,我一直都担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在工作中从不歧视差生。而是想方设法了解学生,深入到学生中间,做学生的贴心人。很多所谓的差生在我的教导下变得规规矩距,热爱学习,热爱集体。我所接管的班级也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光有爱而缺乏课堂教学艺术是不能达到科学.高效的目的的。我从事语文教学,在教学中刻苦钻研,勇于探索。根据目前学生接触媒体的实际情况,主张教学实践应紧随社会发展趋势,迎合社会发展需要,与理论紧密联系,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升理论。 三、重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平时在教学中,不但注重学生的知识教学与能力的培养,还特别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从学生一进校门,我就开始培养学生热爱党、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发文单位:转洞小学撰稿:黄银春拍照:转洞小学信息发布:转洞小学点击数:8805 更新时间:2010-3-23 14:41:49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在2009年12月12日至2010年3月13日期间,我参加了大足县教师进修校举办的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学习。在培训学习中,我聆听了专家的报告,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还看了一些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使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通过这次培训,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下面将我的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一、通过培训学习,我学会了在学习中反思。 当我听了刘晓白老师的《新课程下教师专业化发展》、肖兴英老师的《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及说课》、王祥述老师的《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及说课》、黄海和罗明安老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及操作》,还有教委副主任伍天泽作的《校园安全知识培训》的专题报告后,心中不由地涌起了“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这句话。在贯彻新《纲要》精神的过程中,刘晓白老师带来的思想道德教育:鼓励教师安心——是最高的境界;激发教师负起责

任、开拓视野;勉励教师不辱使命——建设现代教育;激起我心中的许多感想。使我能对自己的心态作一个调适,让我树立了新的正确的教育观,并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感受到要先做人,再教书。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好心情。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爱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简简单单地当老师,放下包袱,抛却沉重,让微笑永远绽放在脸上!感悟到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导,做到能理解、宽容。要通过改变目标、改进方法、转换活动、合理宣泄、调整认知等六个方面靠近,促进自己向优秀教师方向发展,学到了自信,学到了方法,感悟至深。肖兴英老师和王祥述老师的课堂设计案例研究,能以实际的案例直观展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现新课改指导下角色的转变;教会了我们设计、研究的方法,展示了一种活灵活现的教学氛围,更是让我感受到新课改清新的气息。就如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伍主任的校园安全知识与日常教育教学的关系和重要性的阐述,使我们强化了安全责任意识。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些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些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坚信我会去探索、解决,而不是躲避,因为希望就在前面! 以前我们说课和评课总是在关注教师的设计和讲授,而很少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参与度,也很少去体察学生的情感和需求。肖兴英和王祥述两位老师讲的《怎样说课、评课》的讲座,如用一堂生动的课展示说课、评课的方法及要点,使我在说课、评课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

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划,整合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做好校本研修,为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有效支持。要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日常工作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四)中小学教师要将《能力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更新观念、补充知识、提升技能,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积极反思,勇于探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总结-如何提高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如何提高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融入社会的各行各业,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信息化教学改革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将信息技术全面系统地应用到高校教学中,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当前高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信息化教学能力就是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以现代教學理论为指导,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全球资源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活动。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对高校教师的信息应用能力和教学实践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具备教学认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设计创新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和监督评价能力,这些能力的有机组合,就构成了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 信息化建设促进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信息化教学已成发展大趋势,然而高校与高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在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和应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信息化教学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第一,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第二,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第三,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理念认识不足。第四,软件建设的重视程度与投入不足。第五,网络教学存在问题,成果不显著。

如何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第一,完善信息化组织管理体制,提高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高校的信息化教育改革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在职责明确的信息化组织管理体制下,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信息化组织管理计划,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构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正确认识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全力贯彻信息化管理的政策,提高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 第二,建立健全高校教师信息化培训体系。针对当前高校教师队伍信息化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加强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建立健全教师的信息化培训体系至关重要,这关系到高校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前景。要培养高校教师树立信息化的教学理念,根据不同教师的专业、年龄等因素提供不同层次的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对信息化硬件软件设施的应用能力,熟练掌握信息化的教学技能。同时,要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反馈评价机制,调动教师信息化培训的积极性,促进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从而确保信息化教学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三,高校教师要有信息化教学理念,注重自身信息化能力的提升。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对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只有深化高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意识到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才能促

信息技术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信息技术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面向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不再强调技术本身的能力,而是以课程为主的整合能力。这里主要分析一些重点要素,按照系统观点,这个问题必然涉及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实施、信息化教学评价等层面。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设计整合技术的教学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前提,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面向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专业能力之一。可以说没有信息化教学设计,就谈不上有效的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活动的参与需要一定情境的支持,因此教师要能够收集、甄别、整合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即要能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呈现情境,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应用情境、直观情境、虚拟情境、思维情境、合作情境、创作情境以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及潜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挑战,将现实、情境和心理要素融合在一起,进而投入到具有现实意义的、探索性的活动中去解决复杂的问题。 有效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活动,学习者的自主性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包括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活动的开展、学习成果的展示等。这就需要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围绕学生的“学”来展开: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发扬学生的首创精神,即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即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

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实现自我反馈,即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资源的支持参与,因此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成为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教师要能在短时间内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征、知识特征高效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能对与学科知识关联较紧密的信息保持很强的敏感度;能娴熟地运用网络搜索、在线交流、扫描和打印等方法获取信息。教师要能对获取的信息按学科教学和课程整合的需要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分析、去粗取精,达到为我所用。这里面就存在着判断什么资源好、什么资源有效的问题,在信息时代这种选择与决策能力,像其他方面的能力一样尤为重要。教师要具备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来甄别、选择资源来支持教与学的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在信息时代,教学是教师促进学习者完成正确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要在充分满足学习者个性需要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全面的调控,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习者的学习形式又增加了利用媒体的独立学习和协作学习,因此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师的角色变化,都对教师的调控能力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教师在集体中要对每个个体进行调控,许多时候对个体的调控要借助于媒体和相关技术。 为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正确导航,教师要向学习者及时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