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的临床症状

猪瘟的临床症状
猪瘟的临床症状

猪瘟的临床症状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但是,一些尚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地区由于近三个多月的“空防”,部分工作人员难免出现厌战情绪和畏难情绪,工作责任心开始下滑。少数干部对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也出现了“漂浮”,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和工作重点都转移到了年度的煞尾工作。非洲猪瘟不感染人,对公共卫生安全不构成直接威胁。各相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认真落实关键措施、科学联防联控,毫不松懈地做实做好防控工作

对于当前的非洲猪瘟疫情猪场主要措施就是预防;非瘟清,主要用于防治猪的病毒性传染病(瘟疫病,如非洲猪瘟、蓝耳、圆环、流感等)用于非洲猪瘟、蓝耳、圆环、链球菌、流感、附红体、弓形体及混感等引起的猪发热性(瘟热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症见:高热神昏、精神萎顿、结膜潮红、充血;皮肤发红,体表出血、瘀血,四肢、下腹、会阴、臀部等部位尤其严重;咳嗽、喘气、呼吸困难;呕吐,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干硬、便秘或排脓性血便;母猪伴有不孕、流产、死胎。剖检病死猪可见脾脏、肝脏、肺脏等脏器和淋巴结严重肿大,并广泛性出血瘀血。本病急性发病时死亡率很高,尤其是母猪、大猪死亡更快。

预防拌料

预防量(2-3公斤非瘟清/吨料),每月使用7-14天;治疗量(4-5公斤非瘟清/吨料),连用7天;

常规投药,猪只免疫力、抵抗力强,可有效抵御野毒侵袭;抗应激能力强,消化功能好,生长速度快;疫苗免疫后抗体产生迅速而整齐;重大疫情时,不发病或发病少,病情轻,易于治疗。

对于当前的猪场流行疫病,本产品已经有很好反馈。多家猪场与公司的试验结果表明,用本产品进行预防性、保护性投药,体现出显着的“三减一降”效果,即:减缓发病、减轻病情、减少死亡;降低损失。“三减”给猪场留下了宝贵的时间,为实质性控制疾病与降低损失创造了条件。

1909年,在从欧洲引入肯尼亚的家猪中,非洲猪瘟被首次发现。当时,这种病毒主要在一种非洲野猪和一种蜱之间传播。在肯尼亚定居的欧洲人发现,只要用栅栏将家猪和野猪隔离起来,养殖就不会受到影响。

但随后,非洲的养殖业开始发展,家猪数量不断增长,而且是大规模放养,这导致非洲猪瘟再次爆发

随后的一百多年,非洲就成了非洲猪瘟的重灾区。而且,从官方的报告来看,进入21世纪,非洲猪瘟疫情在非洲的爆发更加频繁。比如,2015年的赞比亚、2007年的毛里求斯,2010年的乍得……当然,第一次爆发不等于第一次发现,而且,据推测,部分地区第一次出现非洲猪瘟的实际时间,应该比正式通报更早。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哪些

除了选址更加严格之外,猪场的疫病隔离设施需要革命性地改变,比如不仅有严格的全进全出设施与工艺,而且单元与单元之间能够完全阻断疫病的传播,一旦发病,可以迅速把一个单元的猪全部安全处理。甚至可以拨牙式地清除所有病猪而且不造成散播。猪场需要建立全程摄像同步系统,任何挑选猪只的行为只能通过信息网络中的显示终端进行。同时,猪场地面要消除可能存在的节肢动物(如各昆虫)或其他动物(如老鼠)的生存空间,以防止这些动物成为媒介。这些需要更多的实践数据与评估。 对于当前的非洲猪瘟疫情猪场主要措施就是预防;非瘟清,主要用于防治猪的病毒性传染病(瘟疫病,如非洲猪瘟、蓝耳、圆环、流感等)用于非洲猪瘟、蓝耳、圆环、链球菌、流感、附红体、弓形体及混感等引起的猪发热性(瘟热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症见:高热神昏、精神萎顿、结膜潮红、充血;皮肤发红,体表出血、瘀血,四肢、下腹、会阴、臀部等部位尤其严重;咳嗽、喘气、呼吸困难;呕吐,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干硬、便秘或排脓性血便;母猪伴有不孕、流产、死胎。剖检病死猪可见脾脏、肝脏、肺脏等脏器和淋巴结严重肿大,并广泛性出血瘀血。本病急性发病时死亡率很高,尤其是母猪、大猪死亡更快。 预防拌料 预防量(2-3公斤非瘟清/吨料),每月使用7-14天;治疗量(4-5公斤非瘟清/吨料),连用7天; 常规投药,猪只免疫力、抵抗力强,可有效抵御野毒侵袭;抗应激能力强,消化功能好,生长速度快;疫苗免疫后抗体产生迅速而整齐;重大疫情时,不发病或发病少,病情轻,易于治疗。 1962年,库恩发表了《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范式理论,简单说,范式就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和行为方式,他说,当一种默认的范式,靠修修补补也不能解决当前不断变化或发展的问题的时候,需要进行一场范式革命。尽管库恩的理论并不完美,但在非洲猪瘟猖獗流行的今天,我认为,养猪场疫病管理的范式需要改变,特别表现在猪场设计、消毒与隔离方式、人员进出管理与门卫制度等几个方面。 周边三公里如果有猪场,可相互监督,共同管理好场外公共区域,做好信息互通,可以共同建立车辆进场前一公里外的消毒区,卖猪车的消毒等。 国外的案例,罗马尼亚在河边的猪场生物安全设施很到位,但仍发生了非洲猪瘟,最后查找原因是猪只饮用水源为河水,而河的上游发生了非瘟,导致河水污染,从而导致该猪场发病。

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

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

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报名表市

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检测工作,在全省开展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具体工作由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组织实施。 一、参加比对实验室范围 报名参加非洲猪瘟检测能力比对的实验室。 二、比对项目和试验方法 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 三、比对样品、试剂准备和发放 比对项目设置5份盲样,由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准备、分装和编号和发放。 比对试剂由各参加比对的实验室自行准备。 四、盲样发放 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6月15日前准备好盲样,各参加检测能力比对的实验室6月16日派专人持有效身份证明,第一次参加非洲猪瘟检测能力比对的实验室需同时提供实验室证明材料(CMA 证书或CNAS 证书复印件以及检测能力范围一览表),统一领取样品,并务必于12小时内抵达实验室。 五、结果报告与分析

各实验室在收到样品后2日内完成检测工作,并将检测结果填写在非洲猪瘟检测结果报告单,并加盖公章后扫描电子版6月18日16:00前发送至指定邮箱。同时,各实验室向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出具正式检测报告,并通过特快专递邮寄。 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6月23日完成检测结果比对分析,报省畜牧兽医局。 六、结果反馈 比对工作结束后,省畜牧兽医局通报实验室比对结果,并通报承担非洲猪瘟监测的实验室。 七、联系方式 1、样品领取 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联系人:李玉杰 联系电话: 2、报送检测结果地址(邮箱) 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联系人:孙圣福 电话: 邮箱:

非洲猪瘟检测结果报告单 试剂盒厂家及名称: 荧光定量PCR仪型号: 备注:检测结果填写“阳性”或“阴性” 检验人:校核人: 单位盖章

非洲猪瘟检测与诊断技术要点

非洲猪瘟检测与诊断技术要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牵头编制 2019年9月

前言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921年,ASF最初发现于肯尼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非洲、欧洲、南美洲流行。2018年8月初我国爆发非洲猪瘟首起疫情以来,该疫病已蔓延全国23个省,给我国生猪养殖业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由于ASFV感染机制复杂,目前世界范围内至今尚无有效预防用非洲猪瘟疫苗,因此早期发现、精准检测是控制该病传播和发生的关键。 本文参考了OIE、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文件和技术手册,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从非洲猪瘟早期发现、现场排查、精准检测三个方面的技术要点编写而成,主要面向从事非洲猪瘟现场排查和检测的一线防疫人员,提供了简明实用的相关操作技术与方法,为非洲猪瘟现场排查与检测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编者: 牵头团队:上海兽医研究所猪呼吸道传染病团队 负责人:马志永 参加人:魏建超等 参加团队: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负责人:仇华吉 参加人:罗玉子等 兰州兽医研究所外寄生虫与虫媒疫病团队 负责人:刘志杰 参加人:林密等 兰牧药研究所中兽医与临床团队 负责人:李建喜 参加人:崔东安

目录 一、概述 (1) 二、早期发现 (3) 三、现场排查 (5) (一)准备工作 (6) 1. 人员准备 (6) 2. 车辆准备 (6) 3. 物品准备(生物安全防护及采样所需物品) (6) (二)进出养殖场要求 (7) 1. 抵达养殖场 (7) 2.穿戴个人防护设备( 在清洁区) (8) 3. 离场前准备 (8) 4. 离场后 (9) 5. 消毒剂的选择 (9) (二)临床诊断 (9) 1.临床症状 (10) 2. 剖检病变 (11) 3. 鉴别诊断 (12) 4. 发现疑似病例的情况下应立即采取的行动 (14) (三)样品采集、包装与运输 (14) 1. 采样方法 (14) 2. 样品的记录、保存、包装和运送 (16) 3. 废弃物处理 (18) 四、实验室诊断与确诊 (18) 1.快速精准检测 (18) 2. 疫情确诊 (18) 附件一: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20) 附件二:国家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区域实验室名单 (24)

猪瘟的流行病学及预防措施

摘要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FSV)引起的急性、热性、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巨大。随着人们对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的不断研究,疫苗的广泛应用,猪瘟疫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近年来猪瘟的发病又呈现出新的流行特点,并有死灰复燃之势。因此研究当前猪瘟的流行现状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猪瘟的有关特点,希望能对猪瘟的防控提供帮助。 关键词:猪瘟,流行现状,原因分析

目录 引言 (1) 一、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流行病学 (1) (一)目前国内猪瘟流行现状 (1) (二)目前国外猪瘟流行现状 (1) (三)猪瘟流行病学 (2) 二、猪瘟的症状及病变 (2) (一)急性型 (2) (二)慢性型 (3) (三)迟发性型 (3) (四)病理变化 (3) 三、预防措施 (4) (一)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 (4) (二)实行自繁自养的办法 (4) (三)加强集市管理和运输检疫 (4) (四)改善饲养管理 (4) (五)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猪瘟 (4) 四、疫情处理 (5) (一)消毒 (5) (二)加强免疫监测 (5) (三)完善免疫计划 (5) (四)隔离、消毒 (5) 五、疫苗种类及处理方法 (5) (一)乳兔苗 (5) (二)细胞苗 (5) (三)淋脾苗 (6) 六、参考文献 (6)

引言 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所引起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的疾病,它危害猪和野猪,其他动物不发,发病率达95~100%,主要特征是高热稽留、微血管变性而引起全身广泛出血、坏死、梗塞等变化。本病遍布于世界各国,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猪瘟病毒是一个活体,它不会永久停留在一个水平线上,因在体外继代或体内抗体压力下,而减弱其原有的毒性。反而减弱的毒力也可因在敏感个体继代感染后而增强或恢复原有的毒力。由于这种情况,当前猪瘟病毒已形成强毒、中间毒、弱毒型同时存在,初发地区强一点,常发地区弱一些。其中,强毒株不论猪的品种、年龄均可导致大多数猪发病和致死;中间毒株因自身抵抗力对感染有影响,发病后可能引起死亡,但也有从感染中康复的;弱毒株的感染,仅限于抵抗力弱的猪体,虽有点免疫性,但挡不住毒体入侵的发病猪,死不了,活不旺,也有长期带毒传播的,这类弱毒株只有对小猪或胎儿较易引起致病和死亡,它多发于免疫制度不健全,形成免疫紊乱,饲养管理不良的猪场或农村的猪群。 一、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流行病学 (一)目前国内猪瘟流行现状 我国是猪瘟流行较多的国家之一,每年因猪瘟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数十亿元。2004~2005年,我国18个省、市、自治区报告猪瘟疫情,发病135633头,死亡68771头,扑杀16320只。王先明等2006年报道,2001~2006年5月份以来,在东南及中南部分省份发生的猪高热病,尽管是多病原的引起的混合感染,但猪瘟病毒被公认为感染率偏高,孟长泽等对所在兽医院的猪瘟病例进行统计表明,从2003~2005三年中,猪瘟病例占全部病例的85.5%。张家峥等报道,造成我国养猪业经济损失最大的疾病是猪瘟,因该病死亡的猪只占三分之一以上。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猪瘟仍对我国当前危害养猪业最为严重。 在我国,除香港、澳门外,其它32个省、市的部分地区都不同时间、不同程度地发生和发现过猪瘟的流行,在上述省、市地区的猪场均分离到猪瘟病毒。近5年来,从8个省、市的19个猪场采取15736份样品,检查猪瘟带毒情况,结果表明:带毒猪1822头,带毒率为4.61%~30.7%,平均为11.58%。据估计,我国每年因HC死亡的猪占病死猪的30%左右。 (二)目前国外猪瘟流行现状 历史上,猪瘟发源于美国,类似猪瘟的报道大约在1810年田纳西州福莱克林,1887年报道的发生猪瘟的已有35个州,后分布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火车的问世对本病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猪瘟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我国定为一类烈性传染病。由于世界各国采取了消灭猪瘟的有力措施,许多国家、地区已宣布消灭该病,尤其我国50年代猪瘟兔化弱毒(C-株)疫苗自问世以来,猪瘟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自19世纪80年代首次发现猪瘟以来,猪瘟在世界各养猪国家都有不同程度流行。因其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常给养猪业造成严重损失。近20年来,不少国家

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为及时有效预防、控制和扑灭非洲猪瘟疫情,保障全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江苏省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省、市、区当前应急管理工作相关要求,特制定预案如下。 一、应急指挥系统 (一)区政府负责统一领导全区非洲猪瘟疫情防治工作,决策有关疫情的重大事项。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区指挥部)负责具体指挥全区疫情防控工作,区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商务局,负责疫情防控日常工作。 1、区指挥部职责 指挥协调全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应急管理等工作;拟定非洲猪瘟疫情有关政策;审定各项工作预案,分析研判疫情,提出紧急应对措施,研究并进行重大工作布署;组织实施、指挥扑灭本区发生的疫情;监督管理全区疫情防控工作。 2、区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收集疫情和分析预测发展态势;及时调配疫情处理和损失补助的资金和物资;组织协调并监督各街道、各有关部门落实本预案;解决防控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各部门、街道的防控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提出启动、停止(解除)相应等级的疫情控制应急措施建议。

3、部门职责 (1)区委宣传部 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负责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新闻宣传工作。 (2)区公安分局 协助做好疫点封锁、生猪产品无害化处理和生猪产品来源调查等工作,做好疫点社会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3)交警五大队、六大队 负责做好各生猪产品运输检查工作,优先安排紧急防疫物资的调运;协助做好疫点的封锁工作和病害生猪产品无害化处理的运输等工作。 (4)区教育局 负责在校学生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知识的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对全区中小学食堂的生猪产品进行来源检查,防止疫点生猪产品进入校园,加强学校食堂的餐厨垃圾管理。 (5)区民政局 制订并实施疫点救灾救济工作方案,组织协调救灾工作,指导疫点、灾区重建和生产自救,管理和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 (6)区财政局 负责筹集、划拨紧急防疫储备金,并做好应急工作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7)区环保局

非洲猪瘟临床诊断及防控

非洲猪瘟临床诊断及防控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发热传染性很高的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猪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但死亡率高达100%,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 世界非洲猪瘟发病情况 本病自1921年在肯尼亚发现以来,一直存在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1957年先后流传至西欧和拉美国家,多数被及时扑灭,但在葡萄牙,西班牙西南部和意大利的撒丁岛仍有流行。 2018年8月2日下午17时,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诊断,沈阳市沈北新区沈北街道(新城子)五五社区发生疑似非洲猪瘟疫情,并于8月3日上午11时确诊。截至8月3日15时,疫点内913头生猪已经全部扑杀和无害化。 病原发病机理 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重要成员,病毒有些特性类似虹彩病毒科和逗病毒科。病毒粒子的直径为175-215纳米,呈20面体对称,有囊膜。基因组为双股线状DNA,大小170-190kb。在猪体内,非洲猪瘟病毒可在几种类型的细胞浆中,尤其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复制。该病毒可在钝缘蜱中增殖,并使其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 本病毒能从被感染猪之血液、组织液、内脏,及其他排泄物中证实出来,低温暗室内存在血液中之病毒可生存六年,室温中可活数周,加热被感染病毒的血液55℃30分或60℃10分钟,病毒将被破坏,许

多脂溶剂和消毒剂可以将其破坏。ASFV可经过口和上呼吸道系统进入猪体,在鼻咽部或是扁桃体发生感染,病毒迅速蔓延到下颌淋巴结,通过淋巴和血液遍布全身。强毒感染时细胞变化很快,在呈现明显的刺激反应前,细胞都已死亡。弱毒感染时,刺激反应很容易观察到,细胞核变大,普遍发生有丝分裂。 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5~9天,往往更短,临床实验感染则为2~5天,发病时体温升高至41度,约持续四天,直到死前四十八小时,体温始下降为其特征,同时临床症状直到体温下降才显示出来,故与猪瘟体温升高时症状出现不同,最初三至四日发热期间,猪只之食欲,显出极度脆弱,猪只躺在舍角,强迫赶起要它走动,则显示出极度累弱,尤其後肢更甚,脉搏动快,咳嗽,呼吸快约三分之一,显呼吸困难,浆液或粘液脓性结膜炎,有些毒株会引起带血之下痢,呕吐,血液变化似猪瘟,从三至五个病例中,显示有50%之白血球数减少现象,淋巴球也同样减少,体温升高时发生白血球性贫血,至第四日白血球数便降至40%才不下降,未成熟中性球数增加也可观察到,往往发热後第七天死亡,或症状出现仅一、二天便死亡。 流行病学易感动物 猪与野猪对本病毒都系自然易感性的,各品种及各不同年龄之猪群同样是易感性,梦特哥马利氏等(Montgomery)于1921年曾设法试验白鼠、天竺鼠、兔、猫、犬、山羊、绵羊、牛、马、鸽等动物,都未被感染成功,但是伟力合(Velho)于1956年报告,他曾盲目通过兔

猪瘟的临床症状

猪瘟的临床症状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但是,一些尚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地区由于近三个多月的“空防”,部分工作人员难免出现厌战情绪和畏难情绪,工作责任心开始下滑。少数干部对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也出现了“漂浮”,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和工作重点都转移到了年度的煞尾工作。非洲猪瘟不感染人,对公共卫生安全不构成直接威胁。各相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认真落实关键措施、科学联防联控,毫不松懈地做实做好防控工作 对于当前的非洲猪瘟疫情猪场主要措施就是预防;非瘟清,主要用于防治猪的病毒性传染病(瘟疫病,如非洲猪瘟、蓝耳、圆环、流感等)用于非洲猪瘟、蓝耳、圆环、链球菌、流感、附红体、弓形体及混感等引起的猪发热性(瘟热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症见:高热神昏、精神萎顿、结膜潮红、充血;皮肤发红,体表出血、瘀血,四肢、下腹、会阴、臀部等部位尤其严重;咳嗽、喘气、呼吸困难;呕吐,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干硬、便秘或排脓性血便;母猪伴有不孕、流产、死胎。剖检病死猪可见脾脏、肝脏、肺脏等脏器和淋巴结严重肿大,并广泛性出血瘀血。本病急性发病时死亡率很高,尤其是母猪、大猪死亡更快。 预防拌料 预防量(2-3公斤非瘟清/吨料),每月使用7-14天;治疗量(4-5公斤非瘟清/吨料),连用7天; 常规投药,猪只免疫力、抵抗力强,可有效抵御野毒侵袭;抗应激能力强,消化功能好,生长速度快;疫苗免疫后抗体产生迅速而整齐;重大疫情时,不发病或发病少,病情轻,易于治疗。

对于当前的猪场流行疫病,本产品已经有很好反馈。多家猪场与公司的试验结果表明,用本产品进行预防性、保护性投药,体现出显着的“三减一降”效果,即:减缓发病、减轻病情、减少死亡;降低损失。“三减”给猪场留下了宝贵的时间,为实质性控制疾病与降低损失创造了条件。 1909年,在从欧洲引入肯尼亚的家猪中,非洲猪瘟被首次发现。当时,这种病毒主要在一种非洲野猪和一种蜱之间传播。在肯尼亚定居的欧洲人发现,只要用栅栏将家猪和野猪隔离起来,养殖就不会受到影响。 但随后,非洲的养殖业开始发展,家猪数量不断增长,而且是大规模放养,这导致非洲猪瘟再次爆发 随后的一百多年,非洲就成了非洲猪瘟的重灾区。而且,从官方的报告来看,进入21世纪,非洲猪瘟疫情在非洲的爆发更加频繁。比如,2015年的赞比亚、2007年的毛里求斯,2010年的乍得……当然,第一次爆发不等于第一次发现,而且,据推测,部分地区第一次出现非洲猪瘟的实际时间,应该比正式通报更早。

非洲猪瘟防控的基本措施

非洲猪瘟防控的基本措施 一、我国首次爆发的非洲猪瘟疫情需要高度关注 1、非洲猪瘟对养猪业的危害 已在全球养猪业搅起血雨腥风的非洲猪瘟,病程极短、死亡率极高,已对发病国家的养猪业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 2、非洲猪瘟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猪主要通过接触病毒或者污染物或被感染的蜱叮咬后而感染,潜伏期为15天,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重点防控的外来病。 3、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 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近年来,非洲猪瘟在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持续流行,之前国内尚未有病例报告。 4、我国报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在沈阳市沈北新区 据农业农村部新闻网站通报,这起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截至2018年8月3日15时,疫点913头生猪全部扑杀和无害化。 5、我国第二起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在郑州双汇 2018年8月16日,一份郑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封锁非洲猪瘟疫区的命令在网络上传播。根据封锁令显示,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

学中心检测确认,河南省郑州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屠宰场从黑龙江佳木斯汤原县鹤丽镇交易市场运到的260头生猪中有30头死亡原因为非洲猪瘟疫情。 6、我国第三起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在江苏连云港 据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2018年8月19日发布,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发生一起生猪非洲猪瘟疫情。 从2018年8月15日起,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某养殖场的生猪出现不明原因死亡,截至目前,发病615头,死亡88头。2018年8月19日,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该起疫情为非洲猪瘟疫情。 第四起疫情出现在浙江乐清……可能还有非洲猪疫情将会发生…… 7、国内非洲猪瘟疫情得到完全有效控制 为防止疫情蔓延,自2018年8月16日起,将郑州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屠宰厂划定为疫点并实施封锁,封锁时间为6周。

非洲猪瘟诊断与检测技术要点

非洲猪瘟检测与诊断 技术要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牵头编制 2019年9月

前言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921年,ASF最初发现于肯尼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非洲、欧洲、南美洲流行。2018年8月初我国爆发非洲猪瘟首起疫情以来,该疫病已蔓延全国23个省,给我国生猪养殖业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由于ASFV感染机制复杂,目前世界范围内至今尚无有效预防用非洲猪瘟疫苗,因此早期发现、精准检测是控制该病传播和发生的关键。 本文参考了OIE关于非洲猪瘟防控的文件、农业农村部发布相关文件和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技术手册,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从非洲猪瘟早期发现、现场排查、精准检测三个方面的技术要点编写而成,主要面向从事非洲猪瘟现场排查和检测的一线防疫人员,提供了简明实用的相关操作技术与方法,为非洲猪瘟现场排查与检测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编者 牵头团队:上海兽医研究所猪呼吸道传染病团队 负责人:马志永 参加人:魏建超等 参加团队: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负责人:仇华吉 参加人:罗玉子等 兰州兽医研究所外寄生虫与虫媒疫病团队 负责人:刘志杰 参加人:林密等 兰牧药研究所中兽医与临床团队 负责人:李建喜 参加人:崔东安

目录 一、概述 (1) 二、早期发现 (4) 三、现场排查 (5) (一)准备工作 (6) 1.人员准备 (6) 2.车辆准备 (6) 3.物品准备 (6) (二)进出养殖场要求 (7) 1.抵达养殖场 (7) 2.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在清洁区) (8) 3.离场前准备 (8) 4.离场后 (9) 5.消毒剂的选择 (9) (三)临床诊断 (9) 1.临床症状 (10) 2.剖检病变 (11) 3.鉴别诊断 (12) 4.发现疑似病例的情况下应立即采取的行动 (13) (四)样品采集、包装与运输 (14) 1.采样方法 (14) 2.样品的记录、保存、包装和运送 (15) 3.废弃物处理 (18) 四、实验室诊断与确诊 (19) 1.快速精准检测 (19) 2.疫情确诊 (19) 附件一: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20) 附件二:国家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区域实验室名单 (24)

非洲猪瘟的症状及预防方案

非洲猪瘟病猪主要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不易识别,通常有以下几种或全部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呕吐、腹泻或便秘,有的便血,虚弱、难以站立,体表不同部位(尤其是耳、鼻、腹部、臀部)皮肤呈红色、紫色或蓝色,有的咳嗽、呼吸困难,母猪流产、产死胎或弱胎。依临床症状程度不同,可分为超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1. 超急性型:无症状突然死亡。 2. 急性型:体温升高至42℃,沉郁,厌食,耳、四肢、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发绀。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呕吐,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或腹泻,粪便带血。步态僵直,呼吸困难,病程延长则出现神经症状。妊娠母猪在妊娠的任何阶段均可出现流产。 3. 亚急性型:症状较轻,病死率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体温波动无规律,常大于40.5℃。呼吸窘迫,湿咳。关节疼痛、肿胀。病程持续数周至数月,有的病例康复或转为慢性病例. 4. 慢性型:呼吸困难,消瘦或发育迟缓,体弱。关节肿胀,局部皮肤溃疡、坏死。通常可存活数月,但很难康复。

具体可以使用防威灵进行预防,方案是: 1、受周围疫区威胁的养猪场未发病预防,每吨饲料添加: 首次防威灵3kg+威可宁3kg,连续使用2周,然后改为防威灵1kg+御诸宝2kg,长期添加或每月15天。 2、感染猪场可第一时间采取拔牙式灭源,正常猪群每吨饲料投喂: 第1-7天:防威灵6kg+威可宁6kg,病情严重地区防威灵可添加至8kg。 第7-21天:防威灵4kg+威可宁3kg。 第21天后:防威灵1kg+威可宁3kg,长期添加或每月使用15天。 如需了解产品详情,具体可咨询河南威立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生物领域科研技术和中药超分子活化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技型公司。公司和美国马里兰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深度合作,把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和研究成果在动保领域得以转化并应用,用优质的产品服务于全国畜禽养殖,为畜牧业绿色发展和人类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非洲猪瘟防控调研报告

非洲猪瘟防控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2018非洲猪瘟防控调研报告 一、我区生猪养殖基本情况 第一季度全区生猪养殖户数770户,养殖存栏为36039头;其中规模养殖场数13户,存栏6316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125头,元旦至今规模养殖场生猪出栏6772头;种猪场3户,存栏2924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084头;全区生猪散养户780户,存栏约3000头;对比2018年第一季度生猪存栏数42161头,养殖量呈下降趋势。产生原因有二:一是非洲猪瘟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几乎是100%),目前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规模养殖户唯恐波及致全军覆灭,主动减少养殖数量包括淘汰多年经产母猪和仔猪。二是散养户因为环保要求和我市实施的庭院养猪退养弃养政策以及2018年年底生猪收购价格低于成本而减量存栏甚至收摊弃养。但今春由于价格回升,全国生猪存栏减少,政治经济环境、养殖环节、屠宰、检测检疫环节等众多因素共同影响下,猪肉价格上涨已成必然,又有养殖户开始购进仔猪,增加后备母猪养殖数量。2019春节后生猪养殖数量又持续回升至当前数值。 二、非洲猪瘟防控采取的主要措施 1、非洲猪瘟排查。我区根据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途径制作实施方案,多次下发文件安排部署,多方位、多环节进行缜密排

查。养殖环节:屯留区生猪现存栏约3.6万头,2018年8月至今从养殖环节实施全覆盖排查,多次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尤其进入冬春季节对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进行严格细致排查,排查覆盖全区所有畜禽养殖户、无害化处理场所,特别是要对城郊结合部、工矿厂区等地排查力度,不留死角。规模养殖场户实施封闭管理。现阶段,排查已进行51轮次,累计排查生猪养殖场户3万余个次,生猪206万头次。屠宰环节:每日派出2-3名官方兽医对我区唯一生猪定点屠宰场入场排查检疫。未发现异常猪只。泔水猪排查:全区经入户认真排查及设立公开电话举报,共排查出13个泔水猪养殖户,共存栏1521头,均未发现非洲猪瘟可疑情况。现均已退养完毕,且排查中未再排查出泔水猪。饲料排查:排查全区21个生猪养殖场和3个饲料生产企业,5个饲料经营门市部、均未发现经营或使用猪血成份、血浆蛋白粉、肉骨粉等动物源性饲料喂猪。市场猪肉排查: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对市场、冷库等销售环节生猪产品一一进行排查,严查来自疫区省市生猪产品。庭院养猪摸底排查:对矿区、人口密集区及两场周围的庭院养猪情况进行排查摸底,全区有866户庭院养猪户存栏28530头生猪,现由各乡镇依据实施方案逐步进行庭院养猪退养并养工作。现阶段退养弃养85户6354头。流行病学调查:对规模猪场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采集样品开展非洲猪瘟疫情筛查,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对非洲猪瘟的鉴别诊断能力,及时发现和消除风险隐患。

猪瘟知识大全

一、猪瘟 猪瘟俗称“烂肠瘟”,为区别非洲猪瘟又称古典猪瘟。猪瘟在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危害极大,本病仍是威胁养猪业最重要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定为一类烈性传染病。目前,其表现形式有急性、亚急性、慢性、非典型性或不明显型等类型,给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 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可感染各种年龄的猪只,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其特征为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脾梗死。急性猪瘟由强毒引起,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而弱毒感染常因其不表现临床症状则可能不被觉察。 1、病原:猪瘟病毒(HCV)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与牛粘膜病病毒、马动脉炎病毒有共同抗原性。HCV与同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之间,基因组序列有高度同源性,抗原关系密切,既有血清学交叉反应,又有交叉保护作用。 2、流行病学:猪是本病惟一的自然宿主,各种猪对猪瘟病毒都有易感性。 3、发病机理:猪瘟病毒进入靶器官扁桃体后,在其中增殖,16-18h血液中病毒浓度达到致病程度,15-24h病毒出现于淋巴系统和血管壁,48h出现于各实质器官。病毒主要在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致使上皮细胞肿胀、变性、血管闭锁、小血管周围发生细胞浸润,导致各器官和组织充血、出血、坏死和梗死,并引起败血症,体温升高。最急性病例,往往发生循环障碍。 在急性感染猪中,由于HCV损害造血系统和网状内皮,引起血液中白细胞减少、网状细胞逐渐消失,免疫应答发生改变,对溶菌酶的继发性抗体应答能力减弱,这样机体内细胞吞噬能力显著下降,容易引起多种病原继发混合感染,使猪瘟病程复杂化。

猪瘟病毒持续性感染多由低毒力毒株感染引起慢性型和迟发型猪瘟两种。前者猪瘟传播较慢、血液和器官中病毒滴度较低,病毒存在于扁桃体、唾液腺、回肠和肾脏的上皮细胞。循环病毒抗原和抗体可导致应答物在肾沉着,引起肾小球肾炎。后者在病猪一生都有高滴度的病毒血症,病毒在上皮组织、淋巴样组织及网状内皮组织中广泛存在。先天性持续感染猪对HCV不产生中和抗体应答,形成免疫耐性。 4、症状:自然感染潜伏期为5-7d,长的21d。人工感染强毒株,一般在3-6天体温升高。根据临床症状和特征,猪瘟可分为急性(最急性、急性及亚急性)、慢性、迟发性和非典型性(温和型)或不明显型等类型。 急性型猪瘟:由HCV强毒引起,开始时猪群内仅几头显示临床症状,表现呆滞,被驱赶时站立一旁,呈弓背或怕冷状,或低头垂尾。同时食欲减少,进而停食。病猪体温升高至41℃左右,高的可达42℃以上。体温上升的同时白细胞数减少,约为9000/mm3,甚至低达3000/mm3。少数病猪可发生惊厥,常在几小时内,至多几天内死亡。随着病情的发展,群内更多的猪发病,最初的病猪出现步态不稳等衰弱症状,随后通常发生后肢麻痹。病初的皮肤充血,到病的后期变为紫绀或出血,以腹下、鼻端、耳根和四肢内侧等部位为常见。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高热达41℃左右,可视粘膜和皮肤有针尖大密集出血点,病程l-3天,死亡率达100%。较为少见,多发于新疫区或未经免疫的猪群。 急性型:病猪精神沉郁,减食或厌食,伏卧嗜睡,常堆睡一起,呈怕冷状。全身无力,行动迟缓,摇摆不稳。体温达41℃以上稽留不退,死前降至常温以下。初期眼结膜潮红,后期苍白,眼角处初期有多量粘液,后期转为脓性分泌物,呈褐色而粘着两眼,严重时眼睑完全被封。体温升高之初,病猪便秘,排出粪球状,附有带血的粘液

2020年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

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 为全面落实有关文件精神,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明确目标任务,周密安排部署,坚决打赢阻击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战,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 根据省市县关于非洲猪瘟防控相关工作会议精神,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镇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镇农综中心工作人员和各村村委会主任为成员的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认清防控形势,靠实防控责任,各司其职、迅速行动、在全镇全面开展非洲猪瘟防工作。 二、加强监测排查、形成监控网络。 充分发动各村防疫人员认真排查摸清我镇辖区范围内生猪规模场户和饲养量,通过排查我镇共有生猪养殖户XXX 户,XXXX头,其中XXX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XXX户,养猪数量为XXXX头,占全镇养猪的XX%。通过排查我镇未发现可疑

非洲猪瘟疫情。同时加强对生猪养殖和生猪调引环节疫情排查力度,发现生猪不明原因死亡异常增多的情况及时上报,实行疫情排查日报告制度,确保及时准确上报疫情。真正做到一旦发现疫情,严格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进行处置。 三、实现群防群控、落实防控措施。 自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会议后,我镇先后召开防控工作专题会议三场次,就近期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进行了扎实安排,要求各村要提高认识,大力宣传非洲猪瘟的防控知识,指导养猪户做好场区环境清洁、消毒灭源工作等日常管理工作,增强自主防范意识,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完善养殖场日消毒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确诊、早处置,坚决防止疫情传入。同时要求养殖户严格执行《关于禁止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的通知》精神,严禁泔水喂猪。 四、积极开展宣传、避免造成恐慌 通过张贴非洲猪瘟科普宣传挂图,发放手册、明白卡共计XXXX余份,加大非洲猪瘟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力度,指导养猪场(户)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对生猪养殖、经营、贩运等相关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增强自主防范意识,

猪瘟病毒及其临床症状

猪瘟病毒及其临床症状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等变化为特征。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 1 病原学 猪瘟病毒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既能在冷冻条件下存活,也能在烟熏烤晒加工的肉品中存活;但不耐热,仅部分毒株可抵抗56℃温度。pH<3.O或pH>11.O可灭活;对乙醚、氯仿、β-丙烯内脂敏感;能被2%氢氧化钠、1%福尔马林、碳酸钠(4%无水或10%结晶碳酸钠+0.1%去污剂)、离子和无离子去污剂、含1%碘伏的磷酸灭活。 2 流行病学 该病发生于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中美及南美、非洲及部分欧洲国家。 在自然条件下,猪、野猪是猪瘟病毒惟一宿主。其他动物有抵抗力。猪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均易感。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先是一头或几头猪发病,以后逐渐增多,经1~3周达到高峰,发病率80%~100%。治疗无效,病死率极高。呈流行性或地方流行性。病毒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经眼结膜、伤口、输精感染及胎盘垂直传播。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精液、血液而感染;或通过农场访问者、兽医及猪的贸易活动传播;通过污染的栏舍、器具、车辆、衣物、设备及采血针头间接传播;用未煮沸的泔水喂猪也可导致传播。 传染源为病猪、愈后带毒和潜伏期带毒猪。病、死猪的所有组织、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持续毒血症并数月排毒的先天性感染的仔猪;带毒的猪源细胞苗及自然弱毒株均可成为传染源。 3 临床症状 猪在胎儿期接触到猪瘟病毒有可能终身感染,潜伏期一般为几个月。仔猪接触病毒后潜伏期为7~10天,通常在感染后5~10天具感染性,但慢性感染病例一般在3个月后才具感染性。 急性型:高热稽留(41~42℃)。食欲减退,偶尔呕吐。嗜睡、挤堆。呼吸困难,咳嗽。结膜发炎,两眼有脓性分泌物。全身皮肤黏膜广泛性充血、出血。皮

非洲猪瘟科普宣传

非洲猪瘟科普宣传 什么是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猪主要通过接触病毒或者污染物或被感染的蜱叮咬后而感染,潜伏期为15天。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重点防控的外来病。近年来,非洲猪瘟在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持续流行,此次疫情之前国内尚未有病例报告。 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 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猪是非洲猪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除家猪和野猪外,其他动物不感染。病毒不会感染人,属于典型的传猪不传人型病毒,更谈不到人传人了,所以不必要恐慌。 提醒生猪养殖和从事动物诊疗工作者: 1、严禁从疫区调运生猪。 2、注意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3、封闭饲养,避免与野猪接触。 4、严禁使用泔水或餐余垃圾喂猪。 5、一旦出现不明原因死亡异常增多且有高热或疑似猪瘟症状的,应立即上报当地兽医部门。 6、从事动物诊疗的个体兽医严禁解剖或保留疑似非洲猪瘟的病畜和样本。 猪肉还可以放心吃吗? 正规渠道购买的猪肉可以放心吃,该病毒在60℃温度下10分钟就可以灭活。 如何观察猪肉的外观 好的猪肉颜色淡红或鲜红,不安全的猪肉颜色往往是深红色或紫红色,猪肉脂肪呈洁白色,没有黄色膘。猪肉表面微干或稍湿,不粘手,具有弹性,指压后立即复原,具有猪肉的鲜、香气味。正常冻肉肉感坚实,解冻后肌肉色泽气味、含水量等均正常无异味。 变质猪肉无论表面还是深层组织均有血腥味、尿骚味、腐败味及异香味。 非洲猪瘟临床表现 最急性病猪无明显临床症状突然死亡。常表现:体温升高(最高可达4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耳、四肢、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可视黏膜潮红发绀。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呕吐,便秘或腹泻,龚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共济失调,呼吸困难,病程延长则出现其他神经症状。妊娠母猪流产。仔猪病死率较高。 桦甸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宣

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

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 1 总则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我国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之一。 1.1 编制目的 及时扑灭突发非洲猪瘟疫情,保障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 1.2 编制依据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制定本预案。 1.3 工作原则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切实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联防联控,形成防控合力。 坚持预防为主,贯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方针。按照“早、快、严、小”的要求,及早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突发非洲猪瘟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组织管理 2.1 应急指挥机构 农业部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全国非洲猪瘟疫情应急管理工作,并根据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向国务院提出启动国务院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应急响应建议。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非洲猪瘟疫情应急管理工作,并根据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需要,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启动地方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应急响应建议。 各级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应明确组成部门,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协作机制。 2.2 职责分工 农业部负责组织实施突发非洲猪瘟疫情应急管理工作,并进行检查、督导;及时发布突发非洲猪瘟疫情信息,并向有关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通报疫情;紧急组织调拨消毒药品等应急防疫物资;提出启动、停止疫情应急控制措施建议;组织对扑杀及补偿等费用和疫情损失的评估。各地兽医部门要积极配合出入境检

关于非洲猪瘟的10个常识

深度Depth 文 ⊙ Vincent ter Beek 《Pig Progress》编辑部译 ⊙ 张振玲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工程系 2018年秋,非洲猪瘟(ASF)传入中国和西欧,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养猪业及相关人士的紧张,这一紧张情绪也波及到北美。ASF真正的风险在哪里?本文是《Pig Progress》的编辑Vincent ter Beek咨询了各国专家后总结的关于ASF的10个问题。 关于非洲猪瘟的10个常识 2018年秋,非洲猪瘟(ASF)传入中国和 西欧,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养猪业及相关人士的 紧张,这一紧张情绪也波及到北美。ASF真正 的风险在哪里?本文是《Pig Progress》的编辑 Vincent ter Beek咨询了各国专家后总结的关于 ASF的10个问题。 问题1:ASF有怎样的历史? 答:ASF最早于1921年在肯尼亚被报道,在 1957年之前,它一直没有传出非洲大陆。长期以 来,由于ASF是一个相对隐蔽的问题,这种病毒 没有引起众多动物保健公司的注意。1957-1990年 期间,ASF一直存在于南欧(葡萄牙和西班牙) 并在那里将要被根除。问题2:ASF是否与猪瘟(CSF)有关?答:ASF的症状看上去很像典型的猪瘟。这种疾病症状是伴随着发烧、身体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呕吐、咳嗽、鼻和眼出现分泌物、皮肤出血,1~2周内死亡。两种病毒不同之处是CSFV (猪瘟病毒)能产生神经症状,而ASFV(非洲猪瘟病毒)通常会导致血便。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实验室条件下才能鉴别这两种病毒。ASF和CSF 是不相关的,CSF是一种RNA病毒,而ASF是一种大而复杂的DNA病毒。对于猪瘟,有疫苗可防治;而对于ASF,目前尚无疫苗可用。问题3:哪种动物对于ASFV传播来说最为重要?答:家猪和野猪及其几个近缘种,如南非野 猪和疣猪对于ASFV传播来说非常重要。在撒哈拉 以南,ASFV已经在当地成功生存在宿主(南非 野猪和疣猪)中,但是没有或很少表现出疾病症 状。此外,软蜱(Ornithodoros spp)也可以作为 媒介动物传播此病毒,但这些蜱螨通常只生存在 热带(亚热带)气候中。 问题4:ASF具有高度传染性吗? 答:虽然大多数专家都认为这种病毒具有传 染性,但却几乎没有人会将ASFV定性为具有“高 度传染性”。感染是有限的,因为病毒传播有一

非洲猪瘟防控责任书.doc

非洲猪瘟防控责任书 非洲猪瘟防控责任书 为规范猪肉市场经营行业,全力防控非洲猪瘟疫病,保障辖区内猪肉及肉制品市场的质量安全,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和《丰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精神的要求,特签订本责任书。 一、经销的猪肉质量全面负责。建立进货查验制度,确保肉源的安全;建立清晰的销货制度,实行可追溯监管;严禁采购和销售无检验检疫合格证章、标识或检验检疫合格证章、标识不全的肉品;严禁销售注水猪肉、病害猪肉及来源不明等不合格肉品。 二、必须建立质量承诺制度,每周将进销货台帐向辖区市场监管分局报查一次。 三、发现“问题”肉类,应及时向当地政府、动检、卫生防疫等职能部门报告,并按规定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四、做好市场供应工作,确保组织品质良好的肉品,做到不断档、不脱销,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五、加强部门协调,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检查,不得阻碍或消极对待检查工作,否则,将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六、本责任书一式三份,市场监管分局、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或冷鲜肉经营户、市场监管局备案各一份。 非洲猪瘟防控责任书 甲方:洪山镇人民政府 乙方:村(居)委会 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一步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责任,确保我镇辖区内无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保障我镇辖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我镇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责任明确如下: 一、甲方职责 1、履行《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职责。 2、负责拟定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计划并组织、指导实施。 3、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人员对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以及对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有失职、渎职行为的人员进行处罚和责任追究。 4、负责组织实施非洲猪瘟疫病的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报告的组织领导。 5、负责制定洪山镇非洲猪瘟防控应急预案,实施非洲猪瘟疫情的控制、扑灭和处理。 6、负责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普宣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