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

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陈璇人文学院英语专业1301班3131503106

百度百科上说,教师既是一种社会角色,也是角色的承担者,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上指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但我还是想问,教师是什么?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是“蜡烛”、“春蚕”;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往今来,人们给了教师各种各样的比喻,以形象地说明教师是什么。

然而,这些比喻是不怎么恰当的。现实社会中的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远没有达到最光辉的境界;作为一种需求,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教师不应仅是“蜡烛”、“春蚕”;作为一项工作,教师更不能只是园丁或工程师。其实,所有这些描述性的美好的赞语,在一些根本问题上都是无济于事的。现实问题的要害,是要在全社会扭转对教师职业、教师劳动的不正确看法,解决教师极不合理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待遇,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给教师职业和教师劳动以科学说明。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社会上给予教师这么高的赞誉,教师怎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教育孩子?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呢?

一〃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

教育者之所以被人尊称为“师”,首先在于他有广博的学识,他们既全面继承了人类祖先积累的科学知识,同时还具有把知识教给学生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也是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不是什么人都能随便代替得了的,我们衡量一个教师是否称职,主要是指他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这就要求要求老师要“学无止境”,要终身与书为伴,跟着时代的节拍,走在时代前沿给学生永不枯竭的新知识。还不止如此,教师除了博学多才外,精湛的业务水平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关键。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要把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育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教师在业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精通教育理论,具备稳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1.加强业务学习这里的学习既包括对人的研究,也包括对事的学习。老师从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那么相对来说,这个老师的工作就会做得得心应手些。

2.学会分享与学生分享知识,并且善于表达知识。同时也应该把自己好的学习方法拿出来与学生分享。学生在学校里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学习文化知识,老师不仅要“授之与鱼”,更应该“授之与渔”。3.学会选择选择学习的对象,合作的对象,处事的方法。我认为老师这个岗位是需要经验累积的。因此,作为年轻老师,就必须虚心谨慎地向老教师学习,同时要做一个有心人。4.学会合作老师其实是处在一个巨大体中的一员,学会与学生、其父母以及其他任课老师的合作就会让我们的工作如鱼得水。5.学会创新我认为这一点是尤其重要的。记得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老师的工作同样需要创新。要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课堂。这样我们才不至于落后。

二〃.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是青少年的良师益友,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自己的抗挫折能力。教师一方面要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另一方面又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同时还要面对逆反心理越来越强的学生,这种“夹心饼”似的角色更令挫折倍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高度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水平,在遭受挫折时不会产生悲观、动摇和畏惧的心理。能承受困难的压力,同时能冷静思考对策,克服困难和险阻。要保持一种“乐观、自信、坚强、耐心”的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三〃教师要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以学生为中心。

对于教师而言,首先就是要代表广大学生的利益,所作所为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

了学生一切”的思想。在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因为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逐步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喜欢模仿甚至盲从他人,常常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当作心中的偶像和楷模,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极大的感染性和示范性。要学会宽容,我觉得这一点也是最难做到的。这里包含了对人对事的宽容。老师对优等生有偏爱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那么能不能分一点给后进生呢?或许这样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呢。老师在学校里也要注重自身的愉悦,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老师就像一个巨大的染缸,学生好比尚未着色的布料。投入了不同颜色的染缸中,染出来的布必定是不同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塑造一个良好的师德形象,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

四〃无私奉献服务心态。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着的蜡烛“等称号,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要像商业行业一样,将“为顾客服务”溶进“为学生服务”之中去,并且要具备这种心态。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高高在上,对学生指东点西,把他们当作指挥的工具来使唤。教师在教学中的服务心态,不应只是为少数优等生服务,而应该平等对待那些后进生,因为他们同样也是“财富”的源泉。教师甚至要给予他们最优惠的服务,设法调动他们全心全意的

积极性和上进心,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且有特色的“产品”。

总之,一个合格的青年教师,其优良的心理素质是多方面的,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影响是深刻的,而这种影响又不是靠个别品质因素所能奏效的,而是各方面综合而成的优良品质互相渗透的结果,青年教师必须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全身心地奉献给教育事业。

教师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

教师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素质并不是教师所有心理品质的总和,而是指那些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关联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林崇德将教师心理素质定义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唐迅等人将教师心理素质定义为:教师在从事教育实践中生成和积淀的社会文化素养、教育专业才能和人格心理品质。教师心理素质的生成、发展和完善,既是教师角色的个性发展,也是教师个性的社会化过程。教师心理素质包括知识素养、心理效能、个性品质、道德情操、职业禀赋、社会成熟水平等诸多方面,通过教师的教育观念、职业道德、知识结构、教学经验、组织能力、行为效能等体现出来。根据现代化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职业功能的价值取向范围,可以将教师心理素质的结构要素概括为文化心理素质、社会心理素质、专业心理素质和人格心理素质四个方面。 一、文化心理素质 著名教育家、院士杨叔子说过:“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文化,不打自垮。”文化心理素质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历史成果在心理结构中内化和积淀的文

化素养和个体心理品质的综合。它既是人的心理潜能素质的文化化,又是文化历史成果的素质化。包括学习心理素养、文化素养、科学素养等等。 二、社会心理素质 首先是角色心理素养,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应不断学习掌握各种社会角色期待和角色情景判断,学会在不同情境中从事角色活动,并能适当处理各种角色冲突,从而提高扮演多重角色的社会心理素养。其次是社交心理素养。最后是管理心理素养。 三、专业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素质的专业性和智能特性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心理素质应主要包含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教学心理素质和辅导心理素质等内容。 1.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教师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形式,是教师处理和调节教育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特殊的道德要求。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一个完整的心理系统。它的心理成分包括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和职业道德行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通过教师的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师爱、为人师表等得以体现。一直以来教师被誉为“春蚕”、“蜡烛”、“人梯”、“铺路石”、“园丁”、“托起太阳的人”等,这种传统的教师职业价值观更多强调的是教师职业的外在价值以及这一职业所承载的社会功能,注重

教师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

教师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 心得体会 中国有句俗话叫“名师出高徒。”今天的西方也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由此可见,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特别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更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具备怎样心理素质呢? 一、爱心,是力量的源泉 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就是说,教师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学习表率;二要忠于自己的职业,即热爱教育事业,把自己的青春和心血全部奉献给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爱是学生奋进的力量源泉,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师生彼此沟通的桥梁。 热爱学生这一师德,应该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教师的爱应该公平地洒向每一个求学的孩子。无论是聪明的或是“愚钝”的学生,总有其个性品质中的某个弱点或优点,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智力、情感和性格特征参与到教学中来,并适时地用爱心来引导感化他们,教师绝对不能疏远、孤立学生,而是想

办法接近他们、关心他们,考虑他们的经历,并努力激发他们每个人的自尊心,使他们相信老师的良好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亲其师,信其道”。爱是相互的,只有以一颗诚挚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学生,学生才能亲近和信任教师。随意的批评、肆意的挖苦、动辄打骂、撵出课堂、向家长告状等,都是错误的教育方法,这样做带来的是师生的对立,不仅逼出了学困生,而且还“制造”了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严厉的训斥和蛮横的打骂只能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却不能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疏漏之处,有时甚至会造成破罐子破摔,消极厌学的不良后果。陶行知先生曾这样告诫人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如果我们用爱心去代替教鞭、冷眼和讥笑,那么,通过这种点滴入心,润物无声的感化,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机智感,是课堂教学的救生剂 有人把教师比喻成一名出色的演员,其实一点也不过分。而且教师所演的角色是多元化的,他不仅是家长的代理人,知识的传播者和纪律的执行者,同时还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识基础、心理素质、个性的不同,从而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情况的发生。演员在演出中救场如救火,而作为一名出色的演员的教师,也应该灵活地应付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机智

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该具备以下心理素质: 一、获取知识的渴望心理。一个信息闭塞、知识贫乏、孤陋寡闻的教师,连胜任教学都是困难的,又何谈创新?闭塞、贫乏、寡闻,再没有学习的渴望,势必成为时代的落伍者。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学习,获取新知识,充实和丰富自我。知识的储备越丰厚,可供调用的知识信息就越多,运用起来就越灵活,产生新思想的可能性好就越大。 二、正确认识教师权威的自醒心理。教师的权威心理,是传统教育方式及行政权力赋于教师的一种特有心理;学生必须唯师是听,唯师是从。事实上,教师的这种权威心理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觉得教师应该有一种正确认识教师权威的自醒心理。 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这首先就要发展学生个性,即让学生在气质、情感、兴趣、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得到发展,让学生的心灵获得自由,让学生的精神世界的独特得到尊重,让学生思想中的创造因素得到鼓励。而要做到这一点,必要的前提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清除教师绝对权威的观念,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扫除障碍。 在现在和未来的教育中,教师再不能武断地传播知识,而不容学生提出质疑;再不能强迫学生记忆,而忽视授予学生发现知识的方法;再不能滥施权威,凭自己的好恶去评价、评定学生的优劣。事实上,面对未来尚不知晓的世界,已不可能完全由教师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学生自身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只有学会以平等的态

度与学生共同商讨,和学生做一个探索中的合作伙伴,在知识面前应该忘却师生界限,这样才能达到在教学相长中共同提高,使师生都能在这种氛围中发挥最大的创造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有教无类的博爱心理。创新是新世纪一代人的发展道路,不是只让少数尖子去创新。创新教育不仅要培养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大发明家,还要培养千千万万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社会劳动者。也说是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获得成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博爱是很重要的。 教师要做到博爱,首先要具有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心理,承认学生在认知、理解和各种能力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水平以及在创新思维中所反映出的差异程度。要针对每个学生个体特点,针对不同身心成长条件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和竞争的机会。人的创造性思维有强有弱,创新能力有大有小,因此,教师要做到不以学习成绩来评定学生的优劣,不以智商高低决定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小。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同样的口吻、平等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一个否定的目光或者一个消极的词语,都有极大的“杀伤力”和“摧毁力”;而教师一个肯定的目光或教师一句鼓励的语言,又有着使学生充满自信并获得成功的巨大能量。 四、勇于探索的创新心理。有研究发现,教师在创新性动机测验中的成绩与学生的创新性写作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这表明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人的心理活动是宇宙最为复杂的现象之一,恩格斯把它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指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心理品质。现代教育对教师的心理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是对教育工作的浓厚兴趣,它是教师圆满地,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心理品质。教师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就没法培养。教师要通过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法,在教学中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教师要有博大胸怀包容工作中的种种不如意,养成走进课堂前迅速排遣心理干扰的能力,带着愉悦之情来面对学生,是学生在最佳的情感环境中更好地获取知识,获得成长。 情感就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恐惧、爱慕、厌恶、悲伤、忧郁等。行为科学认为:人的一切认知活动均是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缺少其中一个都是不完全的。任何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特别是青少年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以他们的情感和情绪为转移,常常表现出不是用理智去支配情感,而是用情感支配理智。正如前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鲍良克所说:“情绪调节者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注意力,有兴趣、满意、积极、精神振奋,还是冷漠、不满足、散漫、压抑。”可见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个一暗示、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教师不同的情感,都有可能引起学生产生巨大的变化。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感染着每位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是师生情感融洽,相互信任,教学气氛活跃,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 良好心理品质的具体表现 教师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之情。爱是对人获事物的最深情感,可表现为一种倾向,形成一种动力。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爱的情感是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它表现在两个方面:

教师健康心理素质的标准及其作用

教师健康心理素质的标准及其作用 教师健康心理素质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稳定性: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能够稳定自己的情绪,不受外界环境和学生行为的影响。情绪稳定的教师能够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提供积极的教学环境。 2.压力抗性: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经常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因此需要具备较强的压力抗性。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应对能力,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避免出现焦虑和抑郁等消极情绪。 3.适应能力:教师需要不断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他们应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快速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适应能力较强的教师会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变化,提供具有创新和发展性的教学。 4.自信心: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自信心,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自信的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通过积极的言行影响学生,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健康心理素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健康心理素质较高,能够处理好个人情绪和学生情绪,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 2.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教师健康心理素质较好,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并通过自信和乐观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减少教师心理压力:教师健康心理素质较高,能够有效应对教育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减少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保持工作积极性和幸福感。 4.维护教师健康:教师健康心理素质较好,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维护个人身心健康,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提高教师的健康心理素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个人素质,构建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

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一】教师的心理素质 一、教师的素质结构 (一)素质人的素质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与主体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的身心特质。素质具有基础性、相对稳定性、结构整合性和发展潜在性的特点。教师素质是以人的一般素质为基础,通过人与职业的相互作用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教育教学实 践活动表现出来的,是与教师职业有关的基本品质的总和。 (二)素质结构教师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个基本维度。1.生 理素质教师的生理素质主要由人的先天遗传因素决定,表现为有机体的某些解剖、生理上的特征,如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的特点,主要是人脑的特点,在教师的素质结构中起基础作 用。2.科学文化素质(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科学文化素质中活的灵魂,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2)文化科学素养是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3.心理素质教师 的心理素质是由先天生理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决定的,表现为心理品质,处于教师 素质结构的核心层次,起中介和核心作用。教师心理素质又可分为一般心理素质和职业心 理素质。 二、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教师一般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的心理品质。教师的一 般心理素质可以归纳为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一)认知品质认知品质 是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个体认知活动的机制和水平的人格特征因素,是教 师心理素质结构的最基本的成分。1.敏锐的观察力;2.准确的记忆力;3.丰富的想象 力;4.优良的思维品质;5.善于分配注意力。(二)个性品质个性品质是指人在对客观 事物的对待活动中的个性心理特征。它虽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具体操作,但是具有 动力和调节机能,居于心理素质的核心地位。1.成熟的自我意识:(1)健全的自我认知; (2)积极的自我体验;(3)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2.教师的情感特征:(1)以师爱 为核心的积极情感;(2)教师应有的情操;(3)教师的责任感。3.教师的意志特征: (1)明确的目的性和实现目的的坚定意向;(2)处理问题的果断性和坚定性;(3)解 决矛盾时的沉着、自制、耐心和坚持性;(4)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4.教师的动力 特征:(1)成就动机;(2)求知欲。(三)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改变自身或环境,使自身与环境和谐协调的能力,是心理素质结构中最具衍生功能的因素。它 是认知因素和个性因素在各种社会环境中的综合反映,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心理素质之 一。1.自我定向适应性:(2)生理适应;(1)生活适应;(4)学习适应。(3)职 业适应;2.社会定向适应性:(2)人际环境适应;(1)社会环境适应;(4)职业角 色适应。(3)应激情境适应;三、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一)教师职业心理素质概述1.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含义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可以界定为与教师的职业有关的心理素质的总和。 2.教师职业心理素质与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的关系从总体上看,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是基 础,教师职业心理素质是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和特定职业结合的产物。(二)教师职业心 理素质的结构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包括职业意识、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特定的神经、生理方面的需求)和教育能力。1.职业意识:(1)教师的职业需要;(2)教师 的职业价值观;(3)教师的职业道德;(4)教师的职业气质。2.职业知识和技能:(1) 教师的知识结构;(2)教师的技能结构。3.教育能力:(2)组织管理能力;(1)教 学能力;(4)教育科研能力。(3)自我发展能力;(三)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特征及其 培训1.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特征:(1)稳定性;(3)综合性;(2)基础性;(4) 发展性。2.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培训:(2)职业心理素质培训的途径。(1)职业心理 素质培训的内容;3.职业心理素质培训的模式:(1)校本培训模式:①技能型培训领

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理应理解学生,掌握学生心理,并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这样,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要掌握学生心理, 协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使他们心理健康起来。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练员能够因年龄等到因素自己运动成绩不好但能够训练出成绩出色的运动员;医生也难免有病,但他们仍然能够给人看病;而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使他们全面发展,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具有怎样的心理素质呢?作者认为应具有以下几个方 面。 第一,乐观、开朗、自信。教师时常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一方面能够使多种内脏功能得到正常发挥,有利于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学生也会从与老师的交往中受到影响和感染,逐渐形成这种良好的心境,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与同学交往。同时,教师对教学、对学生充满信心,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敢于迎接挑战。这不但对其学习阶段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甚至会对以后的工作乃至一生都有积极的影响。 第二,优良的个性品质。教师的人格力量,往往是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优良的个性品质不但使教师具有强烈的人格感染力,而且是他们投身自己事业的内在积极性的源泉。 优秀的个性品质应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要具有准确的价值观。唯有具备准确的价值观,教师才能以发自内心的价值标准来教育学生,而不是被动地服从于外在的道德规范,达到

“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否则,学生受教育就会感到教师出于无奈,言不由衷,自欺欺人,说服力不强,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其次,合理的职业动机和浓厚的职业兴趣。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职业成就动机,唯此才可能保证教育的质量,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事实证明,过弱的成就动机,会使教育在低质量的状态下实行,从而以失败告终。职业兴趣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的稳定的热爱和积极的探究,而且乐此不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形成浓厚的职业兴趣结构。 再次还应有坚强的意志力。教育是艰巨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力,特别是自制与坚毅的品质。这种意志品质的重要性表达在: 1. 教师在教育中能克制自己的烦躁、失望等不良情绪,冷静地分析原因,坚决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教师的自信、坚定的态度本身就具有教育作用,能够使学生增强信心,稳定情绪,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 第三,丰富的情感,良好的情绪。教师情绪稳定、积极、乐观,对教育工作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情感丰富,才能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也才能更加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信心和希望。当愉快的情绪状态多于消极的情绪状态时,老师会发现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教育成为了一件愉快而有趣的事,从而不在为工作不顺心而烦恼,同时也能够教育和感染学生。 第四,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假如老师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并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那么这种吸引力会大大提升。学生会更敬佩老师,更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因为年龄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是特殊的职业群体,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因为教师的心态直接要影响到学生,甚至会对很多学生的人生和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不仅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很强的业务能力,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心理健康的教师不但有利于自身的身心发展和顺利工作,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才会更多地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也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会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理解和宽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而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则会对学生的身心成长造成危害。甚至会影响和决定学生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条件。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也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教师的神圣职责对教师的过高和过严的要求,无疑会给教师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另外教师作为社会成员,会有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因素对教师造成一些影响。 1. 注重实践操作性与理论系统性的有机结合

以有效地提升教师对教师心理健康重要性的理解,掌握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为目的,充分体现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注重实践的操作性与理论的系统性,为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搭建认知框架,突出在实践层面的操作性。 2. 注重案例讲授,促进教师深入思考 通过对大量来自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代表性、富有启发意义的案例进行诊断分析,阐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心理问题的分类等,给教师留下感悟、理解的空间,以提升教师举一反三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全身心地投入本职工作中,理性地来面对每一个问题,化解和消除容易对心理健康产生危害的不利因素,让我们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健康心态投入教育教学中。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水平教师要时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保持心理的平衡。我们应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养成良好的规律和习惯,加强身体锻炼,保持身心健康,理智的处理好来自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以饱满的热情和优良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内容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