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心理测验

名词解释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是一种用来评估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工具,通过对个体进行一系列标准化的测量和评估,来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心理测验通常包括量表、问卷和实验等不同形式。以下是对心理测验的详细解释。

心理测验是一种用来衡量和评估个体心理特征的方法。它可以量化和分析个体的认知能力、人格特征、智力水平、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心理测验的目的是帮助专业人士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并为制订个体的教育、职业选择、治疗方案等提供重要参考。

心理测验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客观测验和项目ive测验。客观测验是指通过标准化的测试工具,如量表和问卷,以客观的方法来评估个体心理特征。这种测验通常要求个体回答一系列有关自己思维、情绪、行为等方面的问题,然后根据回答的内容和分数来评估个体的特征。例如,常用的人格测验有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和六种兴趣测验(Holland Vocational Personality Test)。这类测验的优点是标准化,评估结果可比较,可量化、分析和研究。

项目ive测验是指通过呈现一些模糊、不完整的刺激物,如图片、文字等,来引导个体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情感和内心体验。这种测验主要是通过个体的回答和解释,来分析个体的潜意识、个性特征、矛盾和冲突等方面的情况。例如,著名的项目ive测验有罗夏测试(Rorschach test)和色彩测验(Color

Test)等。这类测验的优点是可以获得个体潜在的、内隐的信息,但是缺点是主观性较强,难以量化和研究。

心理测验通常由专业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临床医生等专业人士进行解读和分析。解读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回答,与其他信息(如个体背景、生活经历等)相结合,来得出准确的结论和评估。同时,心理测验的结果应保密,并在获得个体的允许后进行使用和发布。

心理测验在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儿童和成人的认知发展和心理健康评估,帮助提高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在教育领域,心理测验可以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教育方法。在临床领域,心理测验可以用于诊断和评估心理障碍和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和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心理测验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工具。它通过标准化的测试工具,如量表和问卷,并结合个体的回答和解释,来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心理测验可以帮助专业人士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并为个体的治疗、教育和职业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名词解释心理测验

名词解释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是一种用来评估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工具,通过对个体进行一系列标准化的测量和评估,来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心理测验通常包括量表、问卷和实验等不同形式。以下是对心理测验的详细解释。 心理测验是一种用来衡量和评估个体心理特征的方法。它可以量化和分析个体的认知能力、人格特征、智力水平、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心理测验的目的是帮助专业人士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并为制订个体的教育、职业选择、治疗方案等提供重要参考。 心理测验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客观测验和项目ive测验。客观测验是指通过标准化的测试工具,如量表和问卷,以客观的方法来评估个体心理特征。这种测验通常要求个体回答一系列有关自己思维、情绪、行为等方面的问题,然后根据回答的内容和分数来评估个体的特征。例如,常用的人格测验有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和六种兴趣测验(Holland Vocational Personality Test)。这类测验的优点是标准化,评估结果可比较,可量化、分析和研究。 项目ive测验是指通过呈现一些模糊、不完整的刺激物,如图片、文字等,来引导个体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情感和内心体验。这种测验主要是通过个体的回答和解释,来分析个体的潜意识、个性特征、矛盾和冲突等方面的情况。例如,著名的项目ive测验有罗夏测试(Rorschach test)和色彩测验(Color

Test)等。这类测验的优点是可以获得个体潜在的、内隐的信息,但是缺点是主观性较强,难以量化和研究。 心理测验通常由专业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临床医生等专业人士进行解读和分析。解读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回答,与其他信息(如个体背景、生活经历等)相结合,来得出准确的结论和评估。同时,心理测验的结果应保密,并在获得个体的允许后进行使用和发布。 心理测验在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儿童和成人的认知发展和心理健康评估,帮助提高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在教育领域,心理测验可以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教育方法。在临床领域,心理测验可以用于诊断和评估心理障碍和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和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心理测验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工具。它通过标准化的测试工具,如量表和问卷,并结合个体的回答和解释,来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心理测验可以帮助专业人士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并为个体的治疗、教育和职业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心理测验相关知识

心理测验相关知识 (一)北森16PF人格测验 题目数量:181 所需时间:30min 简介:该系统的开发背景是最新的胜任素质模型以及“人-岗匹配”原理,从企业应用角度,测试了现代企业招聘中十分关注的维度特征,帮助招聘人员实现轻松,有效招聘。另外,该系统的测试报告详细分析了员工的个性特征,人际关系、决策能力、社会适应性、做事风格等方面的素质,辅助企业在安置、培训、选拔、考核等各种环节中的人事决策。 详细资料:一、系统理念: 根据最新的人力资源和管理科学的研究表明,不同公司的不同职位对人员的各方面素质的要求差异很大,不同人格特性的人适应不同的岗位。所以,制定自己企业各个岗位的人格特征模型,有针对性地了解应聘者的素质特征,实现“人-岗”匹配,即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招聘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北森公司基于职位素质要求,利用国际上最新提倡的“人-岗匹配”原则,开发了北森新16 PF测评系统。二、理论基础: 16PF人格测验是根据心理学家卡特尔(R. B. Cattell)的人格理论编制的。卡特尔经过多年对人格因素的研究,确定了16个因素,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人格16因素问卷”,用以测量相关特质维度上的个体差异。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模型分成四层,即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个体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所包含的16个人格因素为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影响性、活跃性、规范性、敢为性、情感性、怀疑性、想象性、世故性、忧虑性、变革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通过对个体的16个人格因素的分析,可以判断受测者的个性特征,人际关系、决策能力、社会适应性、行为风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特征,辅助企业在安置、培训、选拔、考核等各种环节中的人事决策。北森新16PF人格测验也可以帮助企业制定科学、准确的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三、报告构成: 北森新16PF招聘系统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人事管理的综合信息,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报告内容: 乐群性、情绪稳定性、影响性、独立性等16个基本维度的特征 心理健康、专业成就、工作创造力和社会适应性等4个方面的预测分数 人际关系、决策能力、做事风格、心理健康等4个综合方面的解释 四、应用方向: 可以用于企业的安置、培训、选拔、考核等人事环节。 五、适用群体: 企业员工和应聘者。 (二)艾森克个性测验 题目数量:88 所需时间:30min 简介:艾森克个性测验(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简称EPQ),是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教授(H.J.Eysenck)编制的一个专用于人格测量的心理测验工具,经过50年来的发展和反复修订,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已成为心理门诊、精神病院、教育、人才招聘选拔、职业规划等行业应用广泛的心理测验工具,其价值已得到医学心理、心理咨询、婚恋家庭、社会科学、人才测评等应用领域心理学工作者的肯定和喜爱。 详细资料:理论背景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现实环境中对各种事物表现出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个性测验是通过测量方法测量出人在一定的情景下,经常表现出来的典型行为和个性品质,例如兴趣、爱好、情感、气质、性格等。心理学家对个性的不同方面进行观察、归纳、总结,可以归结成个性特质类型。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认为个性类型不是非此即彼互相排斥的,个体在不同的类型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艾森克提出了三个个性类型维度:外倾-内倾,神经质-情绪稳定性,精神质-超我机能,个体在这三个维度上的分布可以区分出不同的个性类型。 问卷内容 艾森克个性测验,在实际使用中有很好测量效果。EPQ是自陈式问卷,包括三个维度四个分量表: E量表:测量内外倾维度,反映外向、好交际的倾向,是人类性格的基本类型。 高分特征:不易受周围环境影响,情绪冲动而难以控制,爱交际、喜聚会、渴求刺激,并会粗心大意和爱发脾气; 低分特征:低分者较易受周围环境影响,情绪稳定,好静、不爱社交、冷淡,喜欢有序而稳定的生活和工作,极少发脾气。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学科: 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致力与理解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级其本质和起因的一个科学领域。 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规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心理健康: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方法: 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行为有目的、有计划观察并记录及进行分析,以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测验法:特定量表为工具,对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调查法:就某个问题要求回答自己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问卷法: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 谈话法:根据预先拟定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对面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级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测验法(人格):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索和鉴别的方法。 横断研究法:在同一时间研究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 纵向研究法:对被试进行较长时间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的质的变化规律。 群体序列研究法:在同一时间选定不同的被试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对各个被试群体进行纵向的跟踪研究。 投射测验: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动机、态度。感情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 意识与注意 意识(心理活动):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无意识:不能觉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前意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过度层面。 催眠: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注意: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指向性:瞬间意识选择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意识指向某个对象时,在这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 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节省意志的努力。 感觉 感觉: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在脑中的反映。 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感到性大小的基本指标。 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察觉能力。 知觉 知觉:通过感官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知觉的整体性:在经验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时,从复杂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组织成知觉对象,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 知觉的理解性:以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对象。 知觉的恒常性:感觉不断在变化,知觉稳定不变。 方位知觉: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的位置的知觉。

心理测验概述心理测验法作为心理学的一种较为客观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心理测验概述 心理测验法作为心理学的一种较为客观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在心理学和教育、军事、体育、临床医护实践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什么是心理测验?它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何意义呢? 心理测验(psychological test)是一种心理测量的技术,就像用尺测量长短、用秤称轻重、血压计量血压一样,都是为了获得所测对象的量。但与之不同的是,心理测验测量的是复杂的心理现象,由此所获得的心理变化的量,可以用来比较、鉴别和评定不同个体之间的心理差异,或者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期、不同条件下的心理反应和心理状态。 在临床医护领域,心理测验作为一种诊断或辅助技术,被用之于鉴别、诊断疾病和评定治疗效果。 诊疗形式新颖受欢迎 “我经常感到紧张,每天不做什么事都会觉得疲劳!对,我经常会怕黑暗、怕陌生人,觉得谁都不能信任!嗯,我也经常失眠……”心理门诊时两名中年女子坐在一台笔记本电脑旁做焦虑、抑郁方面的心理测试题。其中一人刚刚做完20题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电脑屏幕显示诊断结果:你有中度焦虑症状。而另一人的诊断结果则是“你有明显抑郁症状”。面对这样的诊断结果,两名患者都表示非常信服,医生也当即为她们开出了治疗处方。 相比以前不确定因素较多的聊天诊断,做心理测试显得既简单又准确,颇受患者欢迎。“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很多人尝试过这一诊疗方式,而且几乎所有做过心理测试的患者都认为电脑最后作出的诊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儿童智力 可据此作出权威鉴定 心理测试题除了对成年人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能作出准确判断外,还能对儿童智力程度进行鉴定。前不久,市区有位女士带着自己上二年级的女儿来看心理门诊。单从小女孩的言行来看,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但母亲称她“不用心记东西,二年级了连十以内的算术题目都不愿意好好学,至今不会做”。经过心理医生给孩子做心理测试,结果令母亲惊讶不已:这个孩子的智力只有40分。 “以前,因为有临床经验,我们可以对有心理疾病的患者通过聊天有所感知,接着一步步对患者提出治疗方案。但是,如果一些儿童存在智力缺陷,但表面上看不出来,我们就很难通过聊天去判断孩子到底是心理有问题,还是智力有缺陷。” 目前的心理测试题软件共包含180多套心理测试题,测验的项目包括常见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证定量表”、“睡眠质量指数”、“痴呆简易筛选量表”等,同时也包括一些近年来现代人越来越关注的气质测定、个性测定、婚姻质量测定等等。 (一)心理测验的类别 心理测验的种类繁多,较常用的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按测验的目的分类 a.智力测验 以评估个体智力水平为目的的心理测验。智力测验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评估病人的智力水平和智力功能损伤或衰退的程度。 b.人格测验 以评估个性心理特征为目的的心理测验。常用的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E)、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 T)等。 c.诊断测验

心理评估名词解释

心理评估名词解释 心理评估是指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测试和评估工具,对被评估者的心理状态、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系统评估和描述的过程。心理评估是心理学的一项重要研究领域,广泛应用于临床、教育、组织等领域。下面对心理评估中常用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 一、智力测试 智力测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评估工具,用于评估个体智力水平。智力测试包括多种形式,如韦氏智力量表、斯坦福-比内特智力量表等。通过智力测试可以了解个体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等方面的情况。 二、人格测验 人格测验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人格特点和心理状态的工具。人格测验包括多种形式,如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克莱因-西格尔人格测验等。通过人格测验可以了解个体的人格类型、心理特点、情绪状态等方面的情况。 三、行为观察 行为观察是一种通过观察个体行为表现来评估个体心理状态和 行为特点的方法。行为观察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视频记录等方式进行。通过行为观察可以了解个体的行为习惯、交往方式、情绪表现等方面的情况。 四、情绪测验 情绪测验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情绪状态和情感特点的工具。情绪

测验包括多种形式,如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等。通过情绪测验可以了解个体的情绪状态、情感调节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五、认知测验 认知测验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认知能力和认知特点的工具。认知测验包括多种形式,如记忆测验、注意力测验、语言能力测验等。通过认知测验可以了解个体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六、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进行评估的过程。自我评估包括多种形式,如自评量表、日记记录等。通过自我评估可以了解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同时也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七、诊断评估 诊断评估是指通过一系列评估工具和方法,对个体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和评估的过程。诊断评估包括多种形式,如精神病理评估、人格障碍评估等。通过诊断评估可以了解个体的心理问题类型和严重程度,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总之,心理评估是一种系统的心理学评估方法,通过多种评估工具和方法对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进行评估和描述,为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不同的评估工具和方法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和研究领域,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心理测量与评估-名词解释

1、测验复本; 答:为保证某些实用需要,有的测验要有等值的两份或多份不同形式的测验,被称为测验复本。 2.项目难度; 答:难度,是用来表示项目难易程度的指标。 3.效标; 答:效标是独立于测验并可以从实践中直接获得的、我们认为测验所能预测的行为。 4.心理年龄; 答:指通过被试的测验作答表现所确定下来的,某一年龄组儿童通常具有的智力水平。 5.反应定势; 答:指独立于测验内容的反应倾向。即由于每个人回答问题的习惯不同,而使有相同能力的被试获得不同的分数。

6.心理评估; 答:心理评估就是使用测验、行为观察、晤谈、个案资料研究和其他测评程序,为达到对个体或少数人作出深入的心理评价,从而来进行收集和整合资料的活动。 7.地位量数; 答:反映次数分布中各数据所处地位的量,叫地位量数。 8.教练测验; 答:指针对测验内容和形式进行专门的教学和辅导。 9.项目分析; 答:项目分析就是要对测验中每个项目的质量进行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分析评价,从而为筛选修改项目提供依据,为确保和改进整个测验质量服务。

10.复本信度; 答:指两个平行的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11.心理测量; 答:心理测量就是按规则给所考察对象的心理特性,在一定性质的量度系统,即量表上指定值的活动。 12.相关关系; 答:指两个事物或现象之间存在不十分严格的依存关系,其特征是现象与现象之间既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但又不像函数那样,能以一个变量的数值精确地求出另一个变量的数值。 13.特殊常模; 答:指有别于一般常模的常模。指适合某一特殊群体实际情况和测验目的要求的常模。

14.效度; 答:指测验测到它打算要测的心理特性的程度。 15.心理测验; 答:指行为样本的客观而标准化的测量。 16.次数分布; 答:指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 17.测验目标; 答:即所编测验用来测量的是人们的什么的心理特质。

心理测验学概述

第五章心理测验学 第五章心理测验学 第一节概述 心理测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始于欧洲,19世纪传人中国,引起我国心理学家与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无论是进行临床诊断、判定疗效,还是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都必须以心理测验为基础。因此,心理咨询师有必要了解心理测验的理论和技术。 第一单元心理测验的发展史 心理测验虽然只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学科之一,也是心理学中较年轻的分支,但其思想和实践源远流长。我国始于汉代、兴于隋唐的科举取士制度就被中外学者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验的实践。在古希腊,测验作为教育的附加物,既测智力技能又测运动才干。在中世纪,欧洲的某些大学已开始使用考试方法。但科学的心理测验则是在工业成功后的19世纪的欧洲发展起来的。 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P.Galton)。作为达尔文的表弟,他深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提出人的不同气质特点和智能是按身体特点的不同而遗传的。为了研究差异的遗传性,他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这虽然不是正式的心理测验,但可视为心理测验的开端。高尔登也为心理测验奠定了统计学基础。他第一个提出了相关的概念,并由他的学生皮尔逊(K.Pearson)加以发展,创立积差相关法,这使判定心理测验的信度、效度和进行因素分析成为可能。 另一个对促进心理测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J.M.Cattell)。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在此文中,卡特尔写到:“心理学若不立足于实验与测量上,决不能够有自然科学之准确性。”又说:“心理测验如果有一个普遍的标准,则其科学的与实用的价值都可以增加。”他当时就极力主张测验手续和考试方法应有统一规定,并要有常模以便比较。所有这些都是测量学上的重要概念。 20世纪初,法国心理学家也对心理测验发生了浓厚兴趣。1904年;法国教育部委派许多教育家、医学家和其他科学家组成一个委员会,专门研究公立学校中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方法。作为委员之一,比内(A.Binet)极力主张用一种测验的方法去辨别和发现智力落后的儿童。经过他与助手西蒙(T.Simon)的精心研究,次年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在这篇文章中他介绍了一个包括30个项目的量表。这个量表很粗糙,但它在心理测验史上极其重要,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1908年,比内发表修订后的比内—西蒙智力量表,删掉了1905年量表中不合适的项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b理咨询师 目,增加了一些新题,使总数达到59个。在这次修订中,比内首次采用智力年龄的方法计算成绩,并建立了常模,这是心理测验史上的一个创新。 纵观心理测验的发展,人们常说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登的十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十年,20世纪头十年则是比内的智力溅验的十年。在此以后,心理测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1.操作测验的发展: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大半是文字材料,对于未受过教育的儿童无法使用,尤其是在理论上,这类量表有一个很重要的限制,即偏重于用语言文字材料去测量智力,只能着重测量到智力的一个方面,而不能有效地测定整体的智力。由于理论上的缺陷和实际上的需要,所以就有操作测验的问世和发展。 2.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都是个别测验,每次只能测查一个人,这在时间上是很不经济的。而运用团体测验则在同一时间可以测量许多人,这是心理测验方式的极大进步,也扩大了测验的应用范围。团体测验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推孟的研究生欧提斯(A.S.Otis)所编团体测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陆军甲种和乙种智力测验,广泛用于美国军队对官兵选拔和分派兵种的需要。战后此种测验经改造广泛用于民间,尤其为教育和工商等各界普遍采用。 3.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是因素分析盛行的十年,在此期间多项能力倾向测验被编制出来,这些测验为分析个人心理品质的内部结构提供了适用的工具,逐渐

心理评估名词解释

心理评估名词解释 心理评估是指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和技巧,收集和分析个体的心理信息,以达到对其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的全面评价的过程。心理评估是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工具,被广泛用于个体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规划和心理干预的过程中。 心理评估包括多个名词和概念,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心理测量:心理测量是指通过特定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状态、特性和能力进行量化和测度的过程。目前常用的心理测量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实验和心理测验等。 2. 心理测试:心理测试是指使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和方法,对个体的心理状态、特性和能力进行客观评估的过程。心理测试可以用于诊断心理障碍、评估人格特征、测量智力水平等。 3. 心理问卷:心理问卷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测量工具,通过提供一系列问题或陈述,要求被评估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以了解其心理状态、人格特征、行为倾向等。 4. 临床面试:临床面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评估方法,通过与被评估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倾听其讲述和了解其内心体验,以了解其心理问题的性质、原因和症状。 5. 精神状态检查:精神状态检查是一种系统化的评估方法,用于评估个体的精神病理表现、情感状态和思维过程。常用的精

神状态检查工具包括症状自评量表、情绪量表、思维过程评估等。 6. 人格评估:人格评估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工具,对个体的人格特征、特质和行为进行评估的过程。人格评估通常包括心理测试、面试、观察和问卷等多种方法。 7. 智力评估:智力评估是对个体的智力水平进行量化和评估的过程。智力评估常用的工具包括智力测验和智力问卷,用于测量个体的智力水平、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心理评估是通过收集和分析个体的心理信息,对其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进行全面评价的过程。常用的心理评估方法包括心理测量、心理测试、心理问卷、临床面试、精神状态检查、人格评估和智力评估等。这些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可以帮助心理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对个体的心理问题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诊断,并为其提供合适的心理干预和治疗计划。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名词 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指导教学:是指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3.知识: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4.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5.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6.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7.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测验通过测量人的行为,去推测受测者个体的智力、人格、态度等方面的特征与水平。 8.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9.非正式群体:在正式群体内部,学生们会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非正式群体。 10.配置性评价:也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 11.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12.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不同性格特征的社会价值是不一样的。因而,性格便成为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13.有意义学习:是指符合所代表的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联系的过程。 14.理解问题: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主要是确定问题究竟是什么,并尽可能地达到对整个问题的准确理解。 15.组织策略:在学习中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16.认知—结构说:这是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学习理论,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17.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也叫倒“U”曲线。 18.重组性迁移: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 19.下位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20.“物质化”过程:创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心理模型”的过程。 21.尝试—错误说:桑代克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他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尝试—错误说提出了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三条学习规律。 22.学习期待与学习目标: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学习期待与学习目标

心理测验简介

心理测验简介 心理测验是一种测量的技术。心理学家常用心理测验来测量评估人们的某种行为,作为判断个体心理差异的工具。心理测验给人的心理现象提供数量化依据,从而确定心理现象的性质和程度的差异,有助于自我了解、自我选择;同时也供学校、用人单位、教师、家长参考;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因而,美国心理学家Anastasi认为,心理测验实际上就是行为样本的客观的、标准化的测量。 一、心理测验的种类 心理测验使用的各种工具称为量表。编制心理测验量表的材料,一般都是经过科学方法慎重选择的,能够反映人们某些心理行为特点的问题或任务。把这些材料用标准化的方法加以组织编制,进行对行为样本的测查和统计处理,就形成一种“常模”。这种常模,就像一种“标尺”。同一个量表,在不同年代和地区使用,或用在不同的对象身上,都应该使用不同的常模作为参照,否则,测验的结果就是没有意义的。 现代流行的各种心理测验量表很多。据调查统计,仅以英语发表的就已超过5000种之多。1989年出版的《心理测验年鉴》第10版(MMY-10)收集了常用的各种心理测验量表有近1800种。每年几乎都有新的量表出现。尽管心理测验的种类繁多,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其归纳为几种类型。 (一)按测验功能归类 1.智力测验:这类测验的主要功能是测量人的一般智力水平。如Binet-Simon 智力量表、Stanford-Binet智力量表、Wechsler成人智力量表及Raven测验等,都是现代常用的著名智力测量工具,用于测量人的智力,评估人的智力水平。可以帮助家长,教师了解儿童的智能,预测学习成绩,为智力开发提供指导。弱智鉴定,超常儿童的早发现。 2.特殊能力测验:智力测验可检查人的一般智力,而特殊能力测验则检查人某一特殊的能力倾向。如测量人的音乐能力、技巧运动能力等。 3.成就测验:这类测验的主要功能是测量人的学习效果及教育、培训目标实现的程度,如有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方面的测验量表,都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医学模式: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它是某一时代的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作为主体和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 认知过程:心理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它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的适应:感觉性可由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发生改变的现象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恒常性:在一定的范围内,当知觉的条件或对象发生变化的时候,而知觉的映象仍保持不变 错觉:对客观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 感觉记忆:个体的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的记忆。只有在感官层面,如不注意,转瞬即逝,直接以信息材料的物理特性编码,有鲜明形象性,信息存储时间极短,仅0.25~2秒 短时记忆:感觉记忆中经过注意能保持到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容量有限,记忆广度为7+2个创克,短时记忆是信息处理的中间站,来自感觉记忆的信息可在短时记忆中得到加工而进入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能够长期甚至永久保存的记忆,一般来源于短时记忆的加工和重复,这种记忆的容量非常大,构成了个体关于外界及自身的全部知识经验,保有时间长 遗忘: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再现,或是错误地再认或再现 再认: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再现(回忆):人们过去经验过和事物在头脑中重新重现的过程 注意: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创造性思维:在思维过程中,在头脑中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沿着新的思路寻求产生一些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有创造想象参加的且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 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解决一个问题时,沿着各种不同的方法去积极思考,找出符合条件的各种答案、解决方法或结论的一种思维 想象: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在内心中所产生的体验和伴随的身心变化 心境: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激情:一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遇到某种危险或面临某种突发事变时,身体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应激状态。是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 意志: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人格: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倾向性:是决定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基本动力,是人格心理结构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在后天社会认知过程中形成,包括需要、动机、兴奋、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人格心理特征:个体的心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需要: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3.心理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4.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程度。 5.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的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6.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7.实验室实验: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 8.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使人们在正常的学习和工作情景中进行的。 9.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 象的原因。 1.感觉: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2.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 3.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 4.编码: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5.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这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6.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7.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8.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9.饱和度:是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 二、感知觉 1.感觉: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2.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 3.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4.编码: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5.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这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6.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7.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8.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9.饱和度:是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10.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 11.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12.视敏度: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13.最小可见敏度:是指视觉系统能够分辨最小物体的能力。 14.最小间隔敏度:是指视觉系统区别物体间最小间隔的能力。 15.视觉适应:是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16.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17.明适应:照明开始或有暗处转入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18.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是保留一个短暂时间 的现象。 19.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 20.负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21.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22.视觉掩蔽: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

心理评估的名词解释

心理评估的名词解释 心理评估,是指通过各种心理测量工具和方法,对个体的心理状况、心理特征、心理能力和心理问题等进行系统、科学和客观的评定和分析的过程。下面对心理评估相关名词进行解释。 1. 心理测量工具:也称为心理测验或心理测试,是用于评估和测量个体心理状况和行为特征的工具。常见的心理测量工具包括智力测验、人格测试、情绪量表等。它们通过定量化的方式,以数值化的结果呈现个体的心理特征。 2. 智力测验:是用于评估个体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工具。常见的智力测验有韦氏智力量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等。通 过测验个体在言语、形状、数字、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可以得出智商(IQ)分数,用于描述个体的智力状况。 3. 人格测试:是用于评估个体人格特点和性格类型的测量工具。常见的人格测试有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短暂心 境问卷(PANAS)等。人格测试根据个体对行为、感受和思 维的偏好和特点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揭示个体的人格结构和性格特征。 4. 情绪量表:是用于评估个体情绪状态和情感特征的工具。常见的情绪量表有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汉密尔顿焦虑量 表(HAM-A)等。情绪量表通过让被测者自评或他评来了解 个体的情绪状态,评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的程度和频率。

5. 量表:是心理评估中常用的一种测量工具,通过一系列问题或陈述,让被测者选择或判断,从而测量个体的心理状态和特征。量表包括成人量表和儿童量表,针对不同年龄段和心理问题有不同的应用。量表的得分一般以标准分数或T分数的形 式呈现,便于比较和分析。 6. 心理问题:是指个体在心理状况上存在的困扰、障碍或异常。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焦虑、人际关系问题、适应困难等。心理评估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评估,旨在了解问题的性质、程度和影响,为个体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7. 心理能力:是个体在认知、情绪、社交等方面的表现和能力水平。心理能力包括智力、注意力、记忆、情绪调节、社交技能等。心理评估可以评估个体的心理能力水平,了解其优势和不足,指导个体发展和提升。 8. 客观评定:是心理评估的一个重要原则,要求评估者客观、中立、公正地对个体进行评定,避免主观偏见和理论偏见的影响。客观评定需要使用科学的测量工具和方法,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心理评估作为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等领域。通过对个体心理状况和心理问题的科学评估,可以为个体提供精准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心理评估也对科学研究和心理干预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监测,为心理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心理测验名词

心理测验名词 心理测验名词心理测验: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人们的认知、情感、行为等心理活动施加影响并作出科学的评估与推断的过程。它主要包括智力测验、性格测验、能力测验、态度测验等几大类型。 这种形式是目前人才选拔和员工考核的重要手段,是发现、选拔和录用高层次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也就是说,它的有效性和客观性都是其他测验方法无法相比的。 1、对所测试的内容进行编码、分析,得到反映被试者某些心理品质的数量化指标。 2、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将编码的心理指标转化成一系列心理特征的量表,以测验题目的形式呈现给受测者。 3、受测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地点,用规定的方法回答由施测者评分的测验项目。 4、施测者根据受测者的实际得分,计算出各个指标所占的分数百分比,并以此为依据,对受测者的心理品质作出推断。 心理测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如智力测验、人格测验、能力测验、态度测验等;另一类是非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如投射测验、公文处理测验、管理能力测验等。 这些因素影响了对一个人的评价。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能力倾向、工作态度、工作成绩、人际关系、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状况等,都是影响评价的重要因素。 在各种特质测验中,智力测验是最重要的。智力测验是一种最古老的测验方法,它是根据人的智力活动的特点,通过一定的测验工具,

对人的智力水平做出数量化的测量。智力测验是心理测验的主要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是测量人的智力水平,以便根据智力水平的高低,来选拔人才。智力测验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比奈一西蒙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斯坦福一比内量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特质焦虑量表、人格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职业兴趣测验、成套测验、智力测验等。智力测验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测验方法,它是根据人的智力活动的特点,通过一定的测验工具,对人的智力水平做出数量化的测量。智力测验是心理测验的主要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是测量人的智力水平,以便根据智力水平的高低,来选拔人才。

心理学基本名词解释(总汇)

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致力与理解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级其本质和起因的一个科学领域。 个体发展心理学:身,指人的自然的、有机体的构成;心,指人的全部心理构成。发展,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整体的积极变化过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心理健康: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方法: 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行为有目的、有计划观察并记录及进行分析,以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测验法:特定量表为工具,对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调查法:就某个问题要求回答自己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问卷法: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 谈话法:根据预先拟定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对面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级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 测验法(人格):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索和鉴别的方法。 横断研究法:在同一时间研究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 纵向研究法:对被试进行较长时间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的质的变化规律。 群体序列研究法:在同一时间选定不同的被试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对各个被试群体进行纵向的跟踪研究。 投射测验: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动机、态度。感情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 意识与注意 意识(心理活动):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无意识:不能觉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前意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过度层面。 催眠: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注意: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指向性:瞬间意识选择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意识指向某个对象时,在这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 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节省意志的努力。 感觉 感觉: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在脑中的反映。 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感到性大小的基本指标。 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察觉能力。 知觉 知觉:通过感官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知觉的整体性:在经验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时,从复杂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组织成知觉对象,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 知觉的理解性:以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对象。 知觉的恒常性:感觉不断在变化,知觉稳定不变。 方位知觉: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的位置的知觉。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1,心理实验法是指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对某些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第一章 2,心理测验法是指用经过标准化程序编制的心理两表测量某些心理品质的方法 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心理活动的各种表现形式统称为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4,心理过程就是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它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5,反射就是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的规律性的应答。 6,反射弧师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从刺激到反应通常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7,条件反射是指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起神经联系是暂时的。 8,非条件反射也叫无条件反射,是种系发展过程中遗传下来的,先天性的反射,其神经联系是固定的。9,第一信号系统是指又具体刺激物(颜色,声音,气味,大小,形状等)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起来的的条件反射系统,这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条件反射系统。 10,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中的词汇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这是人类所特有的条件反射。 11,认知过程是指人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应过程,这是一个多钟认识活动交互作用的系统过程。它包括感知,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12,情感过程指人对某物,某事,某人等进行主观体验的过程,它包括情绪和情感。 13,意志过程指人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1,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第二章 2,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是只有预定目的的,需要有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4,有意后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后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注意范围也叫注意广度它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能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 6,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持久性,是指人们的注意在某一具体事务上的持续时间的长短。 7,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多种活动时,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8,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即使地百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9,注意紧张性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高度集中程度。 10,指向是指一瞬间,人们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向一定的对象。 11,集中是指心理活动保持在一定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性。 12,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1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14,观察是指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并且贯穿着积极思维的知觉。? 15,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们能迅速地从知觉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 16,知觉的理解性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能用语言将它揭示出来的特征。17,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刺激不完备时,知觉者仍能保持完整的认识。 18,知觉的恒常性是当知觉条件在一不定期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知觉映像仍然保持不变。 19,首因效应指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识具有强烈的影响。 20,晕轮效应又叫光环效应,月亮效应,烛光效应。是指对某一个人某些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即一种品质影响所有品质。 21,刻板印象指对一类人的概括化推广到某一个人身上。 22,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23,记忆表象是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头脑中再现出来的事物的形象,它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的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