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人教版

【教师寄语】

一代天骄,不只弯弓射大雕,数风流人物,建功立业看今朝!

【学习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行省制度的建立等基本史实。

2、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地位.。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地位.。

[重点和难点]

“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是本课的重点。

“行省制度”又是本课的难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

二、知识梳理:

1、1206年,蒙古族尊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2、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年定国号为,定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著名抗元将领的诗句。

4、元朝设立制度,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地方设。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设立,始于朝。

5、唐朝以来,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迁入中国,同汉族、蒙、畏兀儿等长期杂居通婚,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三、合作探究

1、说说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有什么不同?你知道当今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这件事吗?课后不妨查一查南水北调东线的走向。

2、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四、诊断评价

1.下列哪一朝代的疆域最为辽阔()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_____朝()

A.秦

B.唐 C .隋 D.元

3.依据元朝的行政区划,现在的西藏隶属于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自治区

4.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台湾称作

A.流求

B.夷洲

C.琉球

D.大都

五【课堂小结】

总结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1)开拓了辽阔的疆域(2)创立行省制度.

(3)促进了民族融合

六【当堂达标】

1.元朝政府中的最高行政机构

A.行中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尚书省

.

2.元世祖开凿两段新运河的直接目的是( )

A.加强政治统治

B.灌溉大片农田

C.疏通水道以防洪灌溉

D.解决粮运困难

3.元朝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开始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

A.苗族

B.回族

C.傣族

D.彝族

4.元朝是我国历史的重要朝代,下列哪一项不反映其进步性( )

A.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B.推行了行省制度

C.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D.加强了民族融合

5、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1)这首诗反映了元朝的什么情况?

(2)什么原因促使这种情况出现?

【参考答案】

1.B

2.D

3.B

4.C

5.(1)反映了元朝时蒙、汉两族人民的融洽关系。(2)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发展。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学案(含答案)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 学习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2.通过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从而培养归纳、分析历史的能力。 ◆ 重难点 重点:1.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2.行省制度 3.民族融合 难点:行省制度 二、知识概览图 三、新课导引 我们都看过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剧中主人公郭靖从小生活在蒙古草原,他小时候最敬仰的一位英雄就是成吉思汗——铁木真。毛泽东在他的词中称成吉思汗为“一代天骄”,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齐名。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位蒙古族杰出的大汗,他被马可·波罗称为“自有人类祖先亚当以来,迄于今日,世上从来未见如此广有人民、土地、财货的强大君主”,他就是元世祖忽必烈,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的四子。 【思考讨论】为什么成吉思汗和忽必烈被后人如此敬仰?元朝是怎样建立的?对我国历史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探究学习 (一)互动探究 1.下面是蒙古史书记载的12世纪的一些情况,结合课文想想,它反映了那时的什么局面?后来这种局面是怎样改变的? (课本第67页) “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民族融合的发展 建立和统一 社会经济的发 展和中外交往 行省制度 忽必烈建立元朝 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国 尊称“成吉思汗” 忽必烈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蒙古军队先后灭西夏、金;元军1276年灭南宋 元世祖重视农业、漕运和海运的发展 商业繁荣;中外交往频繁 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对西藏和琉球的管辖 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 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与汉族等杂居相处 回族形成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 元朝的建立》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学案总编号:No.12 1.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等基本史实。 2.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3.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⑴所属民族:族 ⑵背景:① ② ⑶主要功绩:① ② ⑷意义: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背景: 2.建立元朝:年,定国号为元,年 定都。就是元世祖。 3.南宋灭亡:年,元军占领,南宋灭亡。 4.抗战派大臣文天祥 ⑴名句:“,。” ⑵结果:在广东沿海兵败被俘,囚禁,后被杀害。 ⑶精神: 三、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1.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⑴措施:① ② ③ ⑵意义: 2.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 ⑴目的: ⑵措施:① ② 3.商业:元朝商业繁荣,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4.中外交往:旅行家在时来华, 他的《》,描述了的繁华景象。四、元朝的政治统治 1.行省制度的建立1.2. 3.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⑴目的: ⑵在位皇帝: ⑶内容: ⑷影响: 2.元朝在政治上的统治措施: ⑴ ⑵ ⑶ 4. 2

五、民族融合的发展 1.表现:① ② ③ ④ 2.作用: 【自我测评】(细心造就成功!) 2.(2009·福建福州)成吉恩汗的主要功绩是() A.统一六国 B.建立唐朝 C.统一蒙古 D.建立明朝 3.“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A.隋 B.唐 C.宋 D.元 6.(2008·四川内江)“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哪个民族是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课后拓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看你对基础知识的运用状况如何?) 7.观察《元朝疆域图》,对比前面课文中的西汉、唐朝疆域图,你能否说出我国政府对新疆、西藏、东北、台湾等地区的管辖分别开始于什么朝代?从中你对元朝的统一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3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单元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中学分组合作当堂达标导学案 自主预习 年, 统一蒙古草原,被尊称为 ,建立蒙古国。 建立: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 和 。 忽必烈即汗位,于 年,定国号为元,定都 。 统一:1276年,元军占领 ,南宋灭亡。 继续抗元,兵 败被俘,最后被杀害。 农业:重视发展 ,还治理 ,推广 的种植。 开凿新运河,使粮船可以从 直通 。 交通运输业 开辟规模空前的 。 商业: 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中央设 ,地方设 ,简称“行省”。 元朝政府加强对 和 的管辖。 民族融合:元朝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 合作探究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阅读课本第一部分“一代天骄”统一蒙古,讨论以下问题: 成吉思汗为什么要统一蒙古,还有为什么成吉思汗受人尊敬。 阅读课本第二部分“忽必烈建立元朝”,讨论以下问题: 元朝是怎样建朝的,抗元斗争中突出的将领是谁?元朝统一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阅读课本第三部分“元朝的社会经济和行省制度”,讨论以下问题: 分析元朝漕运和海运发达的原因,并且根据地图册指出海运的航线。 总结元世祖的主要活动和贡献。 阅读课本第四部分“名族融合的发展”,讨论以下问题: 元朝统一后,民族关系将如何发展?从哪些方面体现出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情况? 归纳梳理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蒙古的兴起、元朝的建立和统一的历史过程。成吉思汗带领蒙古人民经过长年征战,统一了蒙古,随后忽必烈建立了元朝。1276年,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元朝建立后,社会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疆域空前辽阔,通过建立行省制度实施对全国的统治,加强了对西藏、琉球的管辖,元朝的统一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融合。 达标检测 1、毛泽东在《沁园春·春》一词中所说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属于 ( ) A.契丹族 B.蒙古族 C.女真族 D.党项族 2、下列政权中,被蒙古和元朝灭亡的( ) ①辽②西夏③金④南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③④ 3、现在我国实行省、市、县、镇四级行政区划设置,其中省级行政区划始于 ( ) A.秦 B.隋 C.唐D元

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1)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课标要求】 1.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2.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历史七班级下册第十课,主要叙述了蒙古兴起的过程及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了政治、经济、对外交往的具体措施和影响等史内容。以及这个时期民族关系进展的表现和作用。通过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的学习,说明民族关系的进展。本课的学问点较多,同学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把握这些学问可能有肯定的困难。因此,老师必需有的放矢,主次分明。其次,“行省制度的分析与评价”较难理解,老师要化难为易,适当讲解。再次,应尽量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活跃课堂气氛。如:学习“宣政院”时,加强对祖国统一的生疏;在疆域问题上,应强调元朝的疆域在我国历史上最为宽广,激发同学的民族骄傲感。 【学情分析】 同学人数多,各班同学的基础存在差异。七班级部分同学对历史有着深厚的爱好,乐观主动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大部分同学对历史有着深厚的爱好,思维活跃,能举一反三,乐观主动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但同学的比较、分析问题的力量有所欠缺,不能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期望通过图片、材料等多种形式,提高运用历史学问解决现实问题的力量,达到“以史为鉴”的学习目的。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进展状况。把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成吉思汗等的历史史实,提高同学对历史人物和历史大事的复述力量。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同学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育同学归纳历史学问评价历史大事的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同学生疏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及对蒙古社会的进展起到的乐观作用,赐予正确的评价。并从他的身上明白一些道理,培育坚强的意志。学习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其不畏威逼、从容赴死的崇高气节和英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其贵重的精神遗产将光照后人,从而培育同学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方法与媒体】 开展合作学习法、提问法、讲解法、比较法、自主探究,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与思路】 多媒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直观形象,易于同学理解,调动同学的乐观性。老师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同学通过独学、对学、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来解决问题,充分把课堂还给同学,体现老师的引导和同学的主体作用;课堂检测同学的学习效果和巩固学问为目的,通过对的完成状况,老师可以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此实现自主学习、欢快学习,分层达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师生活动同学活动设计意图 课 题 导 入 导语:“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 弓射大雕。”词中的成吉思汗在中国历史上 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出示课题:10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 建立 同学叙述自 己所知道的成吉 思汗。 从同学自身的学问 阅历动身,激发同 学的学习爱好。 目 标 引 领 独 立 自 学 1 引 导 1、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蒙古灭西夏与 金的史实。 2、把握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了解文天祥的 抗元斗争,理解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3、生疏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 正义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 的卧内,相互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 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相互攻打。 ——《蒙古秘史》 这一描述反映了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 齐读目标,把握本 节课的重难点。 同学自主学习,把 握基础学问 同学结合材料产 阅读课本查找答 案 (在同学回答的 基础上出示答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了解西夏、金及南宋的灭亡过程。 2.识读有关成吉思汗、忽必烈两位历史人物的图象资料、文字史料,获取历史信息,了解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 3.使学生认识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通过文天祥抗元和被俘后坚贞不屈、从容就义的事迹,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难点: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沁园春·雪》 学生齐读。 师: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被毛泽东称赞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又为中国做过什么贡献呢?下面就让我们去了解这个历史人物,探寻那段峥嵘岁月。出示课题《蒙古族

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二)自探共究: 教师:说到蒙古族,一位叫腾格尔的歌手大家可能熟悉,下面把他的一首《蒙古人》送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喜欢。 播放视频资料《蒙古人》 学生观赏 教师:优美的旋律将大家带到广阔的草原上,绿色的地毯,湛蓝的湖水,雪白的羊群,好一派祥和的美景。腾格尔更是饱含深情地唱出了一个蒙古族人对养育自己土地的眷念与深情,可是你知道吗,12世纪的草原上却是征战不断,人们渴望和平,渴望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那我们就走进12世纪的草原,去了解蒙古的兴起。进行第一板块的学习,和平梦——蒙古兴起。 (一)和平梦——蒙古兴起 出示:蒙古位置示意图 教师介绍蒙古: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地区,后来向西迁移,进入草原地区。 出示材料一:“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上的民族”。 学生了解蒙古的含义。 出示材料二:“生长鞍马间,人自习战,自春徂冬,旦旦逐猎,乃其生涯。” —《蒙枢备录》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课程目标】民族融合是我国多民族组成的必然趋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能力目标: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 教学重难点: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是本课的重点。其中“行省制度”又是本课的难点。另外,本课内容繁多,讲述时如何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是个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叫学生谈谈腾格尔的《蒙古人》。 由学生介绍蒙古族的情况:生活在蒙古高原,从事游牧,住在蒙古包里,吃羊肉、喝奶茶。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板书) 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 出示公元12世纪中国各政权形势图。 当时在中国有哪些政权:金、南宋、辽、西夏、吐蕃。 当时蒙古分为许多部落,各部落互相征伐。在《蒙古秘史》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成吉思汗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动乱岁月。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看录像《成吉思汗》。 思考:铁木真面对逆境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被尊为成吉思汗? 铁木真童年时,父亲被杀,部族背弃了他,他自己也被仇敌追杀。面对这样的逆境,铁木真是怎样做的。 铁木真说过:“拼杀冲锋的时候,要像雄鹰一样;高兴的时候,要像三岁牛犊一般欢快;在明亮的白昼,要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有坚强的忍耐力。”重重的磨难没有把他打倒,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经

2018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第10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学情分析:很多学生都看过《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电视剧,对本课成吉思汗等人物历史有所了解,但是对元朝的政治经济以及民族融合等历史知之不多。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和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元朝的建立、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⑵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⑶分析元朝完成国家统一的原因,正确认识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拉近历史,展示历史画面。突出历史的演进过程,历史的前后对比,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⑵正确评价文天祥抗元,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唯物史观和爱国的精神。 ⑶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 ⑷元朝的统一,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民族融合,中外交往等都表明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以肯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三、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和问题教学法的交叉使用。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2、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幻灯片若干①《成吉思汗》电视剧主题曲画面片断。 ②中青网史海泛舟。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初中历史栏目 ③林汉远、曹全丰著《上下五千年》、朱绍侯著《中国古代史》④元朝统一示意图。⑤唐、元运河对比图。⑥唐、元疆域对比图。⑦思考题:假如当年文天祥投降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难点:如何理解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行省制度五、教学过程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人教版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人教 版 【教师寄语】 一代天骄,不只弯弓射大雕,数风流人物,建功立业看今朝! 【学习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行省制度的建立等基本史实。 2、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地位.。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地位.。 [重点和难点] “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是本课的重点。 “行省制度”又是本课的难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 二、知识梳理: 1、1206年,蒙古族尊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2、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年定国号为,定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著名抗元将领的诗句。 4、元朝设立制度,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地方设。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设立,始于朝。 5、唐朝以来,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迁入中国,同汉族、蒙、畏兀儿等长期杂居通婚,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三、合作探究 1、说说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有什么不同?你知道当今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这件事吗?课后不妨查一查南水北调东线的走向。 2、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四、诊断评价 1.下列哪一朝代的疆域最为辽阔()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_____朝() A.秦 B.唐 C .隋 D.元 3.依据元朝的行政区划,现在的西藏隶属于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自治区 4.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台湾称作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说课稿1、本课的地位:本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 二单元第十二课,在全册中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同时也突出了课文本身内容的重点性。前边讲了金与南宋对峙、剑拔弩张无暇他顾之时,逐渐强盛的蒙古族迅速兴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弯弓射雕”,打败了蒙古其他部落完成了统一,其孙忽必烈进一步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元朝。他们功勋卓著,光前裕后,永载史册。蒙古族发展之速引人瞩目,元朝版图之大空前绝后,元朝的历史地位不可忽视。它对社会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起了决定性作用。同时由于它崛起之快,根据社会发展规律也决定了它衰亡之速。朱元璋建立明朝完成了改朝换代,使历史波浪式向前推进。 2、本课内容和学习本课的意义:本课由“一代天骄”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三部分组成。学习本课,大纲要求学生掌握主要内容和文天祥抗元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通过理解和分析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从而达到对元朝历史地位的正确认识;通过学习“民族融合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融合的加强是在元朝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本课重难点:重点是蒙古族兴起和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及元朝的历史贡献。因为蒙古族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其杰出领袖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功勋卓著,曾被毛泽东誉为“一代天骄”。忽必烈统一全国建立了元朝,使元朝疆域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最为辽阔,考试往往设题。 难点是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由于初一学生思维的限制,知识面尚不宽广,对于行省制度的作用及民族融合发展条件的理解往往偏颇甚至模糊不清,需设喻点拨,使其能通过树木见森林。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具:多媒体。主要让学生观察有关本文的几幅图画。进行直观讨论,能提高兴趣激发求知欲。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比较能力,较能正确地理解、分析和概括开放性问题,因此通过科学地调控,调动学生主体积极参与,灵活掌握、运用课本知识。 五、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也就是说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生存》一书也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根据上学期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训练,大多数都学会了自学,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体现学生主体意识,积极从教材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指导,使之会抓主要矛盾,且能举一反三,少走弯路。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积极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就

初中历史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初中历史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初中历史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初中历史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建立的过程,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的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崇高气节、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过程与方法思考概括综合归纳通过思考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哲学分析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训练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物评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抗元,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崇高的气节唯物主义历史观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的管辖都是有效的,还促进了民族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教学重点: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 理清复杂的头绪,避免知识混淆;全面理解行省制度(目的、内容、作用——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过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契丹的辽、党项的西夏、女真的金。) 过渡讲解:就在金与南宋对峙时,北方又兴起了蒙古族。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学生阅读61-62页“导入框”以及本目的'图文,根据教师的提问思考回答: 1.成吉思汗的民族和名字是什么?(蒙古,铁木真。) 2.他为什么会那么坚强和机敏?(他从小经历过重重困境的磨练,吃得苦中苦。) 3.毛泽东为什么说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可根据62页“动脑筋”回答:它反映了什么情景?(它反映了当时蒙古各部互相混战、动荡不安的情景。)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后来铁木真统一各部,结束了内部混战局面,使蒙古迅速强大起来,贡献很大。) 过渡讲解:在成吉思汗的后代中,忽必烈与祖父一样,也是杰出的历史人物。 忽必烈建立元朝 学生阅读62-64页本目的图文,根据教师的提问思考回答: 1.请说出元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1271年,忽必烈,大都。) 2.元朝在哪一年灭南宋?(1276年) 3.指导学生根据63页的“动脑筋”,结合66页“自由阅读卡·浩气长存的文天祥祠”讨论回答:这是谁的诗?(文天祥) 过渡讲解:其中“汗青”是竹简的别称,意为史册,表达了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元世祖忽必烈起先很赏识文天祥的才华,后来因为劝降不成,下令杀了文天祥。这是元世祖在天下初定时,为了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暴力段,有着残忍的一面。但他的另外一些措施对历史的发展却有着正面的作用。 4.元世祖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和对外交往有何发展?(北方农业有所恢复和发展——禁止圈田放牧,治理黄河,推广植棉;水路交通运输业发达——开凿会通河、通惠河,开辟海运;商业繁荣——大都闻名世界;中外交往频繁——《马可·波罗行纪》。) 5.元世祖为什么要实行新的行政制度?(对空前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管辖。)

初中历史_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目标 1.通过剖析情景、阅读史料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和统一的历史过程,认识蒙古统一对蒙古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认识元朝统一符合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大势。 2.通过观看地图、示意图对比等方式,让学生知道元朝的疆域,认识元朝的历史贡献。 3.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了解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学习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教学难点:元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抗元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有矛盾吗?难点突破: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就南宋方面来说,它是正义的战争,是为了守卫人民,保卫疆土,是应当支持的,文天祥本人也体现了崇高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这是值得我们称赞和学习的。而元朝的统一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二者的角度不同。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导学式”教学方法。 教学流程 【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多媒体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师激情讲述:一首《蒙古人》唱出了蒙古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舒适惬意的生活。历史上的蒙古族是怎样兴起的?又有哪些贡献?现在让我们打开历史之门,一起穿越到12世纪的蒙古,共同探寻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课件出示课题)(师板书) 【整体感知】 第一篇章:大漠天骄------说崛起 第二篇章:铁骑风云----话统一 第三篇章:帝国改制-----得拓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优质教案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教学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音频——腾格尔歌曲《天堂》)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腾格尔的这首《天堂》体现了他对自己家乡内蒙古草原的赞美。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他们骁勇善战,曾建立起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王朝。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统一蒙古 1.在蒙古族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中,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 材料一:星天旋转,诸国争战……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材料二: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 2.请同学们分析材料思考问题:这些描述反映了当时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当时牧民们的最大心愿是什么? 提示:这些描述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3.最终谁结束了这种混战的局面? 提示:铁木真(成吉思汗)。 4.教师追问:为什么铁木真能够担此重任呢?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 提示:蒙古草原的长期混战,使得人们苦不堪言,他们渴望统一。青少年时代的铁木真经历了许多磨难,练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和机敏的品质,再加上一支强大的军队,铁木真成就了丰功伟业,这就是“时势造英雄”! 教师强调: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政权,为以后的征战和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他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一、课标内容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成吉思汗有所了解,但并不深入。对于少数民族如何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比较感兴趣。因此,本课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视频、故事、问题探究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最终达到理解本课重难点的任务。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联,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为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奠定了基础。学习这三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 唐朝统治瓦解后,我国进入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和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统一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政治上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民族关系纷繁复杂。一方面,民族冲突加剧,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战争不断,民族矛盾尖锐;另一方面,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民族之间的交融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国家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多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5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基础,促进了国内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四、教学准备 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人教版; 2.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名师教案; 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0—13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继魏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北方民族活动高峰时期,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北方民族政权:契丹人建立的辽、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女真人建立的金和蒙古人建立的元。其中,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朝的历史,主要涉及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元朝统一全国。虽然统一的过程都伴随着不断的边境冲突和民族征服战争,使得中原农业文明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和破坏,但与此同时,蒙古族又在开拓边疆、推动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等方面起到了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对中华文明的整体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史实,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认识元朝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识读有关成吉思汗、忽必烈两位历史人物的图像资料、文字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尝试了解蒙古族兴起与元朝统一的历史;正确评价文天祥的抗元行动。 3.体会元朝统一对多民族国家进步发展起到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建立。 【教学难点】 正确看待文天祥抗元行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材料:《沁园春·雪》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展示图片: 教师: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被喻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为中国做过什么贡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设计意图)从毛泽东的诗词说起,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提问被喻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为中国做过什么贡献。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蒙古草原概况 展示材料: 材料一:星天旋转,诸国争战……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蒙古秘史》材料二:生长鞍马间,人自习战,自春祖冬,旦旦逐猎,乃其生涯。 ——《蒙枢备录》 展示图片:

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范文5篇

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范文 5篇 历史是时代的见证,真理的火炬,记忆的生命,生活的老师和古人的使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范文一 【学习目标】 1.了解铁木真统一蒙古的基本史实及建立蒙古政权的时间,知道蒙古灭西夏与金的史实 2.识记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相关史实 3.理解忽必烈推行汉制的原因及影响 【学习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学习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________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 2.________于1206年完成了__________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___________。 3. 年西夏灭亡。 4.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年,蒙古灭金。 5.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__________的局面形成。 6.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后,施行“ ”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7.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________。 8. 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_________,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________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9. 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著名诗句。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抗元?文天祥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练习巩固 1.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最终改变这种局面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 ) A.铁木真 B.忽必烈 C.阿保机 D.阿骨打 2.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 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灭亡南宋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开始形成于( ) A.西夏灭亡后 B.金灭亡后 C.契丹灭亡后 D.匈奴灭亡后 4.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阿骨打 D.阿保机 5.下列不属于忽必烈即位后采取的措施是( ) A.广开言路 B.整顿吏治 C.注重农桑 D.改用汉姓 6.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实现大一统的朝代是( )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清朝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代天骄”结束了蒙古大草原部落间的纷争,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忽必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 (1)材料一中的“一代天骄”是谁?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是指哪个朝代?

七年级下册历史《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人教版两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人教版两篇 蒙古族主要生活在蒙古草原一代,蒙古贵族们出于对财富的贪欲,竞相掠夺 人口和畜产,形成无休止的部落战争。战争汰弱留强,到12世纪时,原来部落林立的蒙古社会,只剩下几个较大的对抗集团。蒙古部的首领铁木真善于用兵和团 结其他部众,力量逐渐壮大。统一了蒙古诸部,建立了蒙古国。下面是为大家整 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人教版两篇,欢迎大家阅读。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抗元 2.通过讨论元朝的进步表现和文天祥抗元是否矛盾这一问题,培养辩证看历 史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习,本课学习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的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 【教学难点】民族融合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㈠.阅读教材66页-67页,第一标题“一代天骄统一蒙古”完成学案 1.蒙古的兴起:我国北方________高原上,居住着许多游牧部落。____世纪时,各部落之间混战不已,又受到___朝的奴役,草原人民不得安宁。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①成吉思汗,名叫________,他是一个部落的首领。 ②成吉思汗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以他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经过多年征战,打败周围各部,统一______。 3.蒙古政权的建立:____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________ 为大汗,尊称他为________,________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㈡.阅读教材67页-69页,第二标题“忽必烈建立元朝”完成学案 1.蒙古政权的扩展:________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____和_____,对 _______形成包围之势。 2.元朝建立:________即汗位,于________年定国号为____,此年定都 ______。________就是元世祖。 3.南宋的灭亡:________年,南宋灭亡。 继续抗元,被俘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最后被杀害。 5.元朝的社会经济:元世祖重视________,治理_____;下令开凿运河 ________和________,还开辟了_____;元大都繁荣,中外交往频繁,意大利旅行家________来华,居住了十几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