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

堂笔记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

1.1 北方的都市

- 北方最早发展的都市是洛阳和长安,宋元时期,河北、河南

等地也出现了很多繁荣的都市。

- 远古时期崤山文化形成了九州山川图,成为中国最早的地图。- 百年间洛阳大集盛行,得益于“交通畅达,水陆兼便”的黄河

优势。

- 晋商商业网络十分发达,航海贸易也非常繁荣。

1.2 南方的都市

- 南方地势平川,水系发达,加上气候温暖,自然条件较好,

城市发展也比较迅速。

- 江南以城市化程度最高,其中苏州嘉兴杭州成为“江南三大

阔气”如今仍然影响深远。

- 粤东近闽西,福建的福州、漳州、泉州等城市无论在文化还

是商业上都十分繁荣。

1.3 合肥、九江等新兴城市

- 合肥在宋、吴两宋时期,是一片荒地,元代逐渐发展成为一

个都市。

- 九江在元代成为一个州府,后来发展为一个繁荣的都市,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商人都到九江进行贸易。

二、宋元时期的文化

2.1 文化传承

- 南北朝时期,避难民心的禅宗、道教、占卜术等在中原地区

繁荣发展起来。

- 随着唐太宗的改革,佛道儒三教并行,唐宋时期儒学成为主流,多才多艺的文化人徐再思、苏东坡等都是儒学代表。

- 宋元时期,文化得到了更为繁荣的发展,提出了大量的理论

研究,以及诗歌、文学、书法、绘画等的创作和艺术创造。

2.2 杂集文化

- 杂集文化是指将不同学科交叉,不同思维方法融合在一起处

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也是“宋元理学”的一种文化形态。

- 理学界在承袭传统儒学的同时,大胆吸取道家、佛教、纯阳、心法、初学等各种学术思想,形成全新的、不同于以往的理论体系。

- 宋代王安石、欧阳修、周敦颐、程朱理学等人注重人性,元

代李时中、偶得、陈致中等人却将关注点从 theermax文化及

为主,提倡“窃论”、“尝鉴”、“刍议”等杂集文化。

2.3 经学研究

- 宋代的程朱理学和孟子学派,注重祸福哲学,产生了“天人

合一”的思想。

- 元代的儒家学派主要有张栻、王夫之、黄宗羲等,这一时期

正是儒学讨论最热烈的时期。

- 在此时期,集中讨论论王阳明“心学”。

2.4 诗词、书画繁荣时期

- 宋元时期,以苏轼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出现了很多杰出

的文学家,如,“唐宋八大家”、“南宋山水派”、“元明宋画派”。- 著名画家、书法家李公麟、赵孟頫、米芾的作品依然影响深远。

三、宋元时期的科技

3.1 有用的发明

- 在宋元时期,有许多重要的发明出现了,如:火药、造纸术、指南车、钟表、铁轮轴承等。

- 导致了当时社会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社会,水轮机、字市、喷

泉等的发明填补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的大缺陷。

- 现代科学的很多原始基础,都是从南宋时期开始形成。

3.2 科技思想

- 宋元时期有个重要的科学家郭守敬,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

有效的天文仪器——水浒座,为研究日、月、星各种周期性运动提供依据。

- 著名的“沙盘模型”是当时官方用以仿真实战环境的模型,为

现代加密技术和仿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两个重要分支。

- 宋元时期的科技思想和科学方法对现代科技的发展有很大的

影响,先进的科技思想为创新提供了深刻而广泛的思维基础。

四、宋元时期的航海文化

4.1 海上贸易的兴起

- 南方海上贸易迅速发展, silk、tea、porcelain等商品用海上

交通迅速传播,

- 阳朔、杭州等沿海城市成为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的雏形,

- 同时也为国际贸易的运栈做出了重大贡献。

4.2 成功的航海

- 在南洋海面的探险和交易活动中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峰值

尽致的威力,宋代有很多航海家,如:郑成功,他曾航行到太平洋群岛,他使中国文化展示到了新大陆,散布中国文化。

- 其中李志常是中国古代silk道生意发展的代表人物,在清水

与上海之间的无锡地界设馆筹备,开办水陆综合道,使中国与东南亚之间通道更为畅通,促进了两国经济的交流。

结束语

宋元时期文化保持了高度的表现力、开放性、整体性和深刻性,依旧对今天的中国文化传播与发展影响巨大。同时,宋元时期的科技思想对现代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而海上贸易的发展则标志着中国自古之海洋文化的峰值时期,成功的航海唤醒和引领现代的世界航海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的又一个骄傲人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设计-35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教学重点 1、繁华的都市生活; 2、宋词、元曲。 教学难点:瓦子与城市繁荣的关系。 课前准备: 1.PPT课;2.学生提前预习;3.小组得分表。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我们最看重的传统节日是哪一个?人们在春节里都有哪些习俗?好,办年货、吃年饭、放炮竹、拜年等方面讲述了我们过年的情景。那么宋代人们又是怎么过春节?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体会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文化。 二、教学过程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大相国寺

首先,我们来到北宋最为繁华的地方大相国寺,大家一起来体验一下繁华的都市生活(板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这里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吸引着众人前来观赏,热闹非凡。 知识竞赛: (1)宋元时期,著名的大都市有哪些? (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 2、清明上河图——瓦子 知识竞赛: (2)在热闹非凡的北宋都城开封,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什么地方?(瓦子) (3)瓦子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又叫什么?(勾栏) (4)勾栏内有哪些表演? (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等) (5)除了节目丰富,瓦子里还有哪些买卖? (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剃头、相面、算卦的等) (6)宋代为什么兴起瓦子? (北宋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更民族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社会经济较快发展。城市人口增加,打破以前“坊”“市”封闭分离格局,夜市兴盛,城市商业空前活跃。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生活水平提高,有较多闲暇时间,对业余生活需求多样化。一方面,追求物质生活享受,一方面又追求精神上娱乐文化生活。总来说,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7)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空前活跃,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 堂笔记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 1.1 北方的都市 - 北方最早发展的都市是洛阳和长安,宋元时期,河北、河南 等地也出现了很多繁荣的都市。 - 远古时期崤山文化形成了九州山川图,成为中国最早的地图。- 百年间洛阳大集盛行,得益于“交通畅达,水陆兼便”的黄河 优势。 - 晋商商业网络十分发达,航海贸易也非常繁荣。 1.2 南方的都市 - 南方地势平川,水系发达,加上气候温暖,自然条件较好, 城市发展也比较迅速。 - 江南以城市化程度最高,其中苏州嘉兴杭州成为“江南三大 阔气”如今仍然影响深远。 - 粤东近闽西,福建的福州、漳州、泉州等城市无论在文化还 是商业上都十分繁荣。 1.3 合肥、九江等新兴城市 - 合肥在宋、吴两宋时期,是一片荒地,元代逐渐发展成为一 个都市。 - 九江在元代成为一个州府,后来发展为一个繁荣的都市,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商人都到九江进行贸易。

二、宋元时期的文化 2.1 文化传承 - 南北朝时期,避难民心的禅宗、道教、占卜术等在中原地区 繁荣发展起来。 - 随着唐太宗的改革,佛道儒三教并行,唐宋时期儒学成为主流,多才多艺的文化人徐再思、苏东坡等都是儒学代表。 - 宋元时期,文化得到了更为繁荣的发展,提出了大量的理论 研究,以及诗歌、文学、书法、绘画等的创作和艺术创造。 2.2 杂集文化 - 杂集文化是指将不同学科交叉,不同思维方法融合在一起处 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也是“宋元理学”的一种文化形态。 - 理学界在承袭传统儒学的同时,大胆吸取道家、佛教、纯阳、心法、初学等各种学术思想,形成全新的、不同于以往的理论体系。 - 宋代王安石、欧阳修、周敦颐、程朱理学等人注重人性,元 代李时中、偶得、陈致中等人却将关注点从 theermax文化及 为主,提倡“窃论”、“尝鉴”、“刍议”等杂集文化。 2.3 经学研究 - 宋代的程朱理学和孟子学派,注重祸福哲学,产生了“天人 合一”的思想。 - 元代的儒家学派主要有张栻、王夫之、黄宗羲等,这一时期 正是儒学讨论最热烈的时期。 - 在此时期,集中讨论论王阳明“心学”。 2.4 诗词、书画繁荣时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欣赏《清明上河图》,说一说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学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体会其风格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宋元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是城市文化发展的新高峰。 ◆教学重点 宋元时期的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欣赏《清明上河图》,说一说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而宋元时期的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正是对课标要求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 宋元时期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繁荣的原因。 结合导学案所提供的材料和所学知识,认识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印发导学案和搜集教学材料,制作视频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启发式教学、资料研习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等。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展示:宋词《水调歌头》学生齐读。 教师过渡:宋词是继唐诗后的一种新体诗歌,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词,走进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宋词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讲授新课 一、宋词元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十二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教学重点】 瓦子和杂剧,宋词及著名词人,元曲及关汉卿 【教学难点】 瓦子的基本情况,宋词的特点及著名词人的创作风格,元曲四大家。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刚才大家一起唱的歌,名字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它的文学题材本是一首词,它的作者是?宋代词人苏轼。下面我们就伴随这首优美的曲子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领略宋元时期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和灿烂的文化。 新课讲授: 师:本节课我们从三个部分来学习: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二、宋词;三、元曲。首先,我们进入第一部分繁华的都市生活,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繁荣,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国际性的大都市,都有哪些啊? 生:课本第一段,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和元大都。 师:开封最繁华热闹的就是大相国寺了。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大相国寺。不仅有各种商品买卖,还有丰富多彩的表演,如傀儡戏就是木偶戏,舞剑,杂技甚至皇家乐队的演奏。 过度:除了大相国寺,城市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很是吸引人。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小品《那些

年发生在瓦子的事儿》 师:同学们,瓦子是什么地方? 生: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其中专门圈出来供演出的场所叫“勾栏” 师:瓦子里还有很多娱乐项目,比如:木偶戏、角诋、斗蟋蟀、卜挂、傀儡戏、蹴鞠等 前足联主席阿维兰热曾经反复重申“足球运动最早起源于中国!”相传早在黄帝时代就开始踢足球,那时叫“蹴鞠”。蹴,就是脚踢的意思;鞠,则指为球。 蹴鞠在宋代成为了一种更为普及的社会娱乐活动. 师:像这样的瓦子在开封城内城外有十多处。引生思考:那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下瓦子盛行的原因? 生: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 师:刚才小品中说书的提到了“元旦”,这是我们今天的什么节日? 生:“春节” 师:那谁来说说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呢? 生:吃团圆饭,放鞭炮、穿新衣、守岁、挂春联,帖桃符、放鞭炮等等 师:宋代人们怎样欢度春节呢?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史实。就像王安石的那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了春节,宋代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过度: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宋代人们的城市生活着实是丰富多彩的很。不仅如此,宋代的文学成就也很突出,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就是宋词了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可配乐表演,隋代已开始流行,宋代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宋词的繁荣是基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全宋词》共收录1300多位词作家的2万多首词,可见当时的创作盛况。接下来就请咱们班三个小组的同学给大家带来一场宋词品诵会,我们一起赏宋词、品宋词。生:三个小组的展示 师:我们掌声感谢三个小组同学给咱们带来的精彩表演。非常精彩! 过度:宋词的灿烂与唐代诗歌并列,便有了“唐诗、宋词”的说法。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还有一朵美丽的小花,与唐诗宋词齐名,它就是;元曲 师:元曲的基本介绍,元朝最著名的剧作家是? 生:关汉卿 师:介绍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介绍《窦娥冤》的剧情,分析作者的深层含义。可分小组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下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无答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预习笔记 1.北宋________、南宋临安、元朝________,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____________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3.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________”。瓦子中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4.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5.传统节日如________、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6.词在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7.(1)苏轼词风而飘逸,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2)词风委婉、细腻、清秀;(3)的词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8. 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9.________、________、郑光祖、白朴等,在明代以后被誉为“”。 10.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 11.北宋著名史学家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体的通史巨著。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知识点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都市: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都市生活 (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2)瓦子 ①背景: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②表现: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即“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杂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形成于宋代 ,元朝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 (4)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一些节日习俗,如春节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节日习俗,流传至今。 二、宋词 1.出现: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成为_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特点: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即词牌,如《念奴娇》《_满江红_》《蝶恋花》等。 3.代表 (1)苏轼:北宋文学家,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2)李清照: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前期描写真挚的夫妇情感,后期反映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 (3)辛弃疾:南宋人,词风豪放,具有报国情怀,词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元曲 1.组成: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名家 (1)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质教案和练习题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以及娱乐和传统节日上的新的发展和特点。了解宋元时期宋词、元曲的代表人物及发展成就。了解或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过程与方法 1.搜集有关宋元都市生活的历史资料,逐步学会阅读、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形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宋元文化的繁荣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这时期文学艺术高度发展,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如李清照和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等。 重点 宋词、元曲。 难点 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繁荣的原因。 《唐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图片、《清明上河图》中的瓦子图片等、相关史料、PPT课件。 ●导入新课 【导入一】 每年春节,开封城内红红火火年味儿浓,这里成了欢乐的海洋。热闹非凡的庙会,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节,璀璨夺目的大宋上元灯会……让游客尽享大宋年文化的无穷魅力,在喜庆、祥和、热闹的节日氛围中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自主探究:假如你生活在宋代都城开封,有朋友来访,你打算怎样宴请他们?你一定会给他们介绍开封城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轶事吧! 【导入二】 《清明上河图》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家馒头店铺门口放着一只木桶,里面是堆得满满的准备出售的馒头。—个小贩放下担子,掏出钱买馒头,店小二拿着馒头正要递给他。如此生动

的画面,反映的只是北宋东京(开封)街头生活的一个侧面。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宋元时期人们的都市生活是怎样的吗? ●新课讲解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1.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师:宋元时期在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回答。 材料据估计,汴京人口最高达150万以上,比唐朝首都长安的人口多1/3;临安人口最多达120万。现代学者周继中在论文《元大都人口考》中认为,元朝中后期元大都城中的人口超过110万。 生: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和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师:下面我们就以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为例,来了解一下宋代都市的繁华。 2.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的繁华 宋代相国寺建筑宏伟豪华。作为佛寺,极其热闹,在这里定期举行庙会。相国寺庙会,既是大型的定期交易市场,也是大型的文化娱乐集市。每逢庙会,远近四方的商人汇聚到这里,出售货物。 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本内容,总结得出: (1)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2)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3)元宵节时,相国寺的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吸引着众人前来观赏,热闹非凡。 师:大相国寺反映出北宋开封的繁华景象。 3.瓦子 师:(1)瓦子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瓦子的功用是什么? (3)瓦子里有哪些活动? 生:(1)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2)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里面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娱乐活动有说书、唱曲、演杂剧、耍杂技、表演蹴鞠;商业活动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 师:瓦子和勾栏的出现,反映出宋代文化生活的丰富,同时也说明宋代城市的繁华。 出示图片:

2023年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知识点(12-21课)

2023年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12-21课)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二、宋词: 三、元曲:(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 1、元曲的特点:元曲包括散曲、杂曲、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与关齐名的还有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其中关、马、郑、白,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四、司马光与《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它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司马光与司马迁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 补充:司马迁(西汉);《史记》纪传体通史;黄帝至汉武帝。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2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 1、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2、宋、元驿站制度: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俄罗斯等国家。 3、海上丝绸之路:宋朝时,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4、影响:陆路和海陆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1、背景: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 2 、建立: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都应天府(今南京),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攻占大都,灭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三、经济的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从刘家港出发)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总3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学习目标】 1.掌握宋元都市生活繁华的具体表现,识记瓦子、勾栏和杂剧的特点。 2.知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宋词代表人物以及各自的词风。 3.了解元曲的发展,知道元曲的特点、代表人物与作品,探究宋词、元曲的异同。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 【学习难点】宋元都市繁荣生活出现的原因。 【导入新课】 材料一:北宋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占据 当时世界的80%,东京、临安等大城市人 口多达百万,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唯一一个工商税超 过农业税的朝代。 材料二:13世纪(宋元时期)的中国…… 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 术诸领域……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 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法国谢和耐 材料三: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 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自主学习】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宋元时期著名的大都市:_____、_____、_____。 2、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_____,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___,专供演出的圈子:___。 3、杂剧形成于___。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___,包含了说唱、 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 4、欢乐的节日:___、___、___、___。二、宋词 (二)宋词和元曲:

1、词在___时已经出现,成为___的主要文学形式之一。 2、宋词的代表人物: (1)北宋:______。 (2)两宋之交女词人:______。 (3)南宋:______。 3、元曲包括___、___和___等。 4、最优秀的剧作家:元朝的______,代表作是______。 5、元曲四大家: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出现的原因 (1)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之间交往密切,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大大丰富了中原文明。 (2)两宋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得到很大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3)两宋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北宋都城开封与唐都长安的比较 (1)北宋开封的人口,大大超过了唐都长安。 (2)北宋开封打破了“坊”“市”界限,改变了前代都城的城市布局。唐都长安有严格的“坊”“市”制度,将居住区与商业区严格区别开来;北宋都城开封打破了“坊”“市”界限,北宋开封出现了夜市和早市,打破了前代都城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唐都长安实行宵禁,只有白昼市场,而且时间仅限于下午半天。 (3)北宋开封出现了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 (4)北宋都城开封在城市的布局、经商的方式、都市生活的面貌等方面,与唐代都城长安相比,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特点说明北宋都市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当堂达标】 1.宋元时期,我国出现了一批商、贸、文、教发达的大城市。宋元时期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有( ) ①临安②大都③开封④郑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两宋时期经济发达,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A.开封 B.东京 C.广州D.临安 3.现在网上颇为流行历史穿越小说。假如小明同学成功穿越,到了古代一个都城,这里人烟稠密、商业繁荣,读书人在茶楼酒肆高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几个商人用纸币交易大宗丝绸生意,索取岁币的契丹和西夏使者纵马狂奔,全然不顾在瓦肆游玩的百姓的安全,路人脸上尽显愤愤之色。据此推断,小明应该穿越到了( )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南宋临安 D.元朝大都 4.北宋开封城里的勾栏是( )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说 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话题导入 我们都生活在城市里,城市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城市的历史是如何开始的呢?在这一课中,我们将了解到中国古代都市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的都市文化特点。 2.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建筑和交通。 3.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艺术繁荣。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和观察活动,感受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的魅力。 2.学会运用历史知识探究城市文化的成长与发展。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课堂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历史,培养学生们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珍惜之心。 2.发展学生们的艺术气质,培养一种舒适、优雅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掌握宋元时期的都市文化特点。 2.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艺术繁荣。 (二)教学难点 1.通过阅读和观察活动,感受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的魅力。 2.学会运用历史知识探究城市文化的成长与发展。 四、教学方法 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问答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五、课堂设计 Step 1 课堂导入(10分钟) (1)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都市文化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展示苏州园林等宋代文化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都 市文化的魅力。 Step 2 新课学习(35分钟) (1)讲解宋元时期的都市文化的发展历程,介绍宋元时期的 都市建筑和交通。 (2)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 化艺术繁荣,了解元代的牡丹文化、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 (3)开展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和现代 都市文化的异同点。 Step 3 小组合作(30分钟) (1)教师组织小组活动,每个小组根据老街区的资料,进行 现地考察。 (2)通过填表、拍照等方式,了解老街区的历史文化和现状,探究现代都市文化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历史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预习单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预习速填】 知识点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繁华的都市 (1)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①,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②,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2.文化娱乐活动 (1)瓦子: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③”;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④”。 (2)杂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⑤,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杂剧形成于⑥,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 (3)节日: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知识点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概况:词是一种新体诗歌,也称⑦,便于歌唱。在⑧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代表人物

2.元曲 (1)包括⑩、杂剧和南戏等。 (2)⑪: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知识点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司马光: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 2.《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⑫到五代共1 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3.地位: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⑬,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自我检测】 知识点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宋元时期,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其根本原因是( ) A.政权并立,民族融合 B.统治者纵情享乐 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D.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广泛流行 2.南宋时,有位商人来都城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下列选项中他不可能经历的是( ) A.上午携带纸币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 B.午餐吃的是稻米等粮食 C.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 D.晚上到东京夜市去看看 知识点二宋词和元曲 3.她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她是( ) A.武则天 B.李清照 C.王昭君 D.关汉卿 4.元朝戏剧空前发达,杂剧作家人才辈出,曾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不包括( )

部编人教版7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含板书及反思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你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一)概况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都市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二)瓦子 2.(多媒体出示材料,瓦子的名称的来历)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材料: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3.(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的基本情况介绍)读材料,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兴起的原因)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三)元杂剧和节日 1.(多媒体出示问题,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学生抢答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是什么?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分别是什么时 2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知识点整理 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北宋的的建立 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杯酒释兵权) 2、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3、地方: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权;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三、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措施:A、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影响: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C、(消

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宋朝的时代特点: 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 一、两宋时期各族政权比较表: 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 各政权关系特点:“战”与“和” 二、重要事件: 1、宋与辽──澶渊之盟 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战后双方订立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意义: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2、宋与夏和战 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后来议和:宋给西夏岁币。此后宋夏贸易兴旺。 3、金和南宋的对峙 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建立金。金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宋。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学案-2020-2021学年七年级部编版历史下册

【课题】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和元朝大都繁华的都市生活,了解它们的文化娱乐情况。 2.掌握宋元时期在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包括宋代诗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和元朝杂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及其成就。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流程】

材料二潘楼街……南通一巷……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北,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新封丘门……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宵不绝。……瓦肆(即瓦子)中,多有贸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东京梦华录》 (1)北宋都城东京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当时东京商业繁华的重要表现。 (3)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叫什么?试列举其中的几项娱乐活动。 环节1 师友检测 1师友自主 完成检测, 2.A层题抢 答, 3.B层题讨 论解决,派 代表展示。 环节2 教师点拨 1出示正确 答案。 2.点评师友 表现 3.强调共性 问题 答对A层 一题得一 分,答对B 层一题得 二分,答 错不得分 五、总结归纳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采用…方法学习本课知识更加有效。 3.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对师傅(学友)说……环节1师友 总结 1.学友先 讲2师傅补 充强调3其 他师友进 一步补充 环节2教师 归纳 1思维导图 总结 2评出最佳 师友 奖励最佳 师友。

第12课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检测提纲 1.少数民族统一 2.阴山流沙辽左海表 一、自主学习互助提纲 {探究目标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开封临安大都 2.瓦子勾栏 3.杂剧 4.元宵中秋 {探究目标二}宋词和元曲 1.北宋李清照南宋 2.散曲关汉卿马致远 {探究目标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北宋编年体战国五代史记 四、互助提高选择题 1.D 2.D 3.B 4.A 5.D 6.A 材料题 (1)河南开封。 (2)北宋东京是全国商品交易的中转站,商品交易规模大,夜市通宵达旦,瓦子中商业活动丰富多彩。 (3)勾栏。说书、唱曲、演杂剧、耍杂技、表演蹴鞠等。 (4)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随之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瓦子便应运而生。

人教部编版 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归纳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荣的表现,识记瓦子、勾栏和杂剧的特点 2.通过诗词鉴赏知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并了解其词风的特点 3.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元曲的发展,知道元曲的特点、代表人物与作品,知道司马光和《资治通鉴》,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宋词、元曲的异同 【学习重难点】 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难点:通过宋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自主学习,快乐起航】 [自主学习一]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著名大都市:北宋时的,南宋时的,元朝的,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开封的繁华:北宋时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热闹非凡。 3.瓦子的出现: ①产生: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②含义: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里面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③发展:南宋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城中有大瓦、中瓦、下瓦、南瓦等多处,城外还有十多处瓦子。 4.戏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5.节庆习俗:今天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就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俗称年节、新年,最受重视。 【合作探究】

举例说明宋元城市的繁荣表现在那些方面? [目标一达成]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元旦 2.宋元时期商业十分繁荣,因此也出了很多国际性的大都市,当时世界上的大都市有() ①兴庆②开封③临安④大都 A. 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自主学习二] 二、宋词: 1.词的特点: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便于歌唱。2.词的发展: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的发展,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3.词的格式:每首词依照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例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 4.宋代杰出的词人: ①:北宋文学家,号东坡居士,豪放派词人,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②____ ____:生活在两宋之交,委婉派女词人。她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武陵春·春晚》、《声声慢·寻寻觅觅》。 ③:南宋词人,他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代表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1)请将以下著名词人与下面的词句对号入座。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陈桥驿兵变的典故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的局部统一: 背景: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 过程: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控制兵权: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杯酒释兵权)。(军事上)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军事上)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军事上) 削弱相权: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政治上) 控制地方: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政治上) 2、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政治上) 3、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政治上) 4、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经济财政上) 5、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经济财政上) 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措施: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措施: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意义: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重文轻武的政策实施的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七下历史公开课教案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题研究教学案 课题单元第一单元课 型 新 授 教学 课时 一 课 时 授课 时间 主 备 人 12、宋元时期 的都市与文化 教学目标1、观察地图和时间标尺,从宏观上构建时空观念。 2、欣赏清明上河图,设置进城、逛街的情景,感受城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3、纵向联系,感受唐宋城市、文化的延续与变迁,探究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知 识 结 构 图 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市民阶层的形成壮大娱乐生活的丰富多彩教 学重难点重点:宋词、元曲及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 难点: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探究城市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习起 点预测 宋词、元曲是时代文学艺术的主流。 学习困 难预测 探究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与文化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教具《清明上河图》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12、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繁华的大都市: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市的繁华:物质文明—商业繁荣 精神文明—瓦子勾栏 时代文学:从瓦子勾栏走来的宋词元曲 教学反思呈 现 现 象 结合《清明上河图》,情景设置,赵清进城---赵清逛城---赵清逛夜市。 让学生观察图的信息,走进情景,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解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且构建了知识的联系。 归 因 分 析 《清明上河图》记录了北宋时代的绘画作品,无疑是最好的历史史料,形象直观。因为是给初一学生讲,所以结合学情创设了历史情境,虚拟人物进城、逛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本课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学科素养展。这个城是穿越千年的北宋都城,初步形成时空概念,在欣赏观察清明上河图的同时,又出示大量史料,使文物和文献多方面互证,形成学习历史重证据的史证意识。在感受繁华都市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每一步都潜移默化进行了知识的联系,如: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市民阶层的形成壮大 娱乐生活的丰富多彩 改 进 措 施 1、给予学生的问题需要更加精准,不能太随意。 2、学生活动组织需要更加有效小。 3、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 学 习课堂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备课素材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可通过展示《清明上河图》中绘制的场景,来让学生体会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繁华。 2.宋词和元曲也是本课的重点。在学习宋词与杰出的词人时也可以用图表的方式进行归纳,具体参考如下: 词人生活年代代表作品风格特点 苏轼北宋《念奴娇·赤壁怀古》豪迈而飘逸 李清照两宋之交《声声慢》《如梦令》委婉、细腻、清秀 辛弃疾南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 风格豪放,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3.从瓦子看城市商业的繁荣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宋朝瓦子的出现是城市繁荣的结果。瓦子本身是一个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因而瓦子的出现,是商业繁荣的一个表现;瓦子的存在,不仅增添了城市的生气,还促进了城市商业的进一步繁荣,从这一点来看,瓦子的出现还是商业繁荣的一个因素。 4.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文学艺术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对这一难点的突破,可以让学生朗诵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的作品,从中体会北宋灭亡、南宋偏安江南的历史状况,以及南宋的抗金斗争。还可以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体会到北宋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风貌。 1.读图感知法:通过图像获取有效信息,形象地感知历史是历史学习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浓厚的生活气息、精湛的笔墨及淳朴的艺术格调、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开封的日常生活与习俗风情,展现了具有鲜明民俗特色的时代风貌。走进这幅全景式的社会风俗画卷,能够形象地感知宋代的社会生活与风俗。在赏析的过程中还可以提出如下探究性问题:“《清明上河图》上各行各业的人物都有,你能从衣着、神态等方面判断出画中人物的职业和身份吗?图中的建筑是商肆、酒店还是民居住宅?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宋代流行哪些娱乐活动?宋代居民的服饰、生活跟现在有何不同?他们出行使用哪些交通工具?”通过赏析,拉近与历史的距离,加深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2.诗词赏析法:在学习“繁华的都市生活”一目时,可以选用一些宋代表现节日习俗的诗词,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宋代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如出示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描写了宋代的哪一节日,进而提出如下问题:“请你根据诗人的描写并结合所学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