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阿少夫小体(Aschoff body)①球形、椭圆形或梭形小体;②中心可见纤维蛋白样坏死,周围有较多Aschoff细胞;③外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 亦称为粥瘤atheroma。动脉内膜面见灰黄色斑块,表面为纤维帽,其下方为多量黄色粥样物。光镜下:在玻璃样变性的纤维帽的深部,有大量粉红染的无定形物质(即脂质)、坏死物、胆固醇结晶和钙化。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动脉硬化:一组疾病,常包括: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危害较大

动脉中层钙化—老年人常见,危害较小

细动脉硬化—见于高血压病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基本病理变化

1.脂纹fatty streak 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肉眼观,为点状或条纹状黄色不隆起或微隆于内膜的病灶,常见于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光镜下:病灶处内皮细胞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泡沫细胞是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吞噬脂质后形成的。

2.纤维斑块脂纹进一步发展演变为纤维斑块。动脉内膜面散在不规则形隆起的斑块,初为淡黄或灰黄色,后呈瓷白色。光镜下,病灶表层为大量胶原纤维,胶原纤维可发生玻璃样变。在纤维帽之下可见数量不等的泡沫细胞、SMC、细胞外基质和炎细胞。

3.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 亦称为粥瘤atheroma。动脉内膜面见灰黄色斑块既向内膜表面隆

起又向深部压迫中膜。切面:表层纤维帽为瓷白色,深部为黄色粥糜样物。光镜下:在玻璃样变

性的纤维帽的深部,有大量粉红染的无定形物质(即脂质)、坏死物、胆固醇结晶和钙化。底部及

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4.继发性改变

(1) 斑块内出血:由于斑块内新生血管破裂或动脉内血液经斑块破裂口进入斑块而形成,使斑块

增大。造成病变动脉管腔的进一步狭窄,甚至闭塞。

(2) 溃疡形成:斑块表面的纤维帽破裂,粥样物逸入血流,遗留粥瘤样溃疡,造成胆固醇栓塞。

(3) 血栓形成:粥样溃疡处易继发血栓形成,可加重阻塞,导致器官梗死。

(4) 钙化:陈旧的斑块内常有钙盐沉积,使动脉壁变硬、变脆。

(5) 动脉瘤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最危险的并发性):病灶处动脉壁耐力性下降,局部易膨出形成

动脉瘤,若动脉瘤破裂可致死。

重要器官的AS

(一) 主动脉AS:多见于主A后壁及分支开口处,好发部位腹主A>降主A,主A弓>升主A

影响:由于主A直径较大,相对比较厚,因此多数对机体无影响。少数可因继发改变导致严重后果,如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破裂,累及主动脉→变形、变硬

(二) 脑动脉AS:以Willis环(脑底A环)和大脑中A最显著

病理变化:①脑萎缩――长期供血不足所致,严重者智力减退或痴呆(复习萎缩时的病理变化)。

②脑软化:部位,多见于颞叶、内囊、尾状核、豆状核、血斑等。

――复习脑软化的病理改变及转归

③脑出血:小A瘤形成基础上发生

(三)肾脏:肾AS→肾血管性高血压,病变最常累及肾动脉开口处及主动脉近侧端并发血栓→区域性梗死→机化→瘢痕→AS固缩肾

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

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原因。最常发生于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其次为右冠状

动脉主干,再次为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左旋支,前降支>右主干>左主干>左旋支>后降支。

病变特点:①近侧段多见,分支口处较重;②早期斑块节段性分布,晚期可融合;③横切面呈新月形狭窄;④狭窄程度分四级:Ⅰ级<25%,Ⅱ级26%~50%,Ⅲ级51%~75%,Ⅳ级>76% b)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绝大多数是由冠状动

脉粥样硬化所致。

类型

1)心绞痛: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心前区疼

痛或压迫感,可放射至心前区域、左上肢,持续数分钟,可因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而缓解消失。

2)心肌梗死(重点):指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

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不能完全缓解。心肌梗死可分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和透壁性心肌梗

死。

a)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ubendocardial myocarthial infaction)

特点:①主要累及心室壁内层1/3的心肌,及肉柱和乳头肌

②分为多发性小灶状坏死,大小约为0.5~1.5cm

③严重者坏死可累及整个心内膜下心肌――环状梗死

④原因为冠状A病变严重而弥漫

b)透壁性心肌梗死(transm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为典型心梗类型

病因及发病机制:①冠状A血栓形成;②冠状A痉挛;③心肌供血不足:过度负荷

好发部位及范围:与冠状A粥样硬化的供血区域一致。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左冠脉前降支供血区;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及右心室――右冠脉供血区;左心室后壁――左冠脉左旋支供血压

病理改变

肉眼:与一般梗死肉眼改变相似;6h后肉眼可辨认,呈苍白色;8~9h后呈黄色或土黄色,干燥、坚硬、失去正常光泽;第4天:坏死灶周边出现充血、出血带;2~3周后:肉芽组织增生;

5周后:瘢痕化,呈灰白色。

镜下:呈凝固性坏死改变,部分心肌细胞呈空泡变性

合并症及后果(选看)

①心脏破裂:少见,但后果严重,发生于心梗后1-2W

原因:炎C的蛋白水解酶及心肌溶酶体酶使心肌溶解

后果:心包填塞(积血)→急死;室间隔缺损→右心功能不全;瓣膜关闭不全(二尖瓣)→左心功能不全

②室壁瘤(ventricular aneurysim):发生率10~38%,多见于愈合期;心室局部向外膨出而形

成(瘢痕组织弹性差所致);多位于心尖部,可致心功能不全及附壁血栓形成

③附壁血栓形成:梗死区内膜粗糙等原因所致,可机化、脱落引起栓塞等

④心外膜炎:为无菌性纤维素性心外膜炎

⑤心功能不全:可分为左心、右心或全心衰,为最常见死亡原因之一。

⑥心源性休克:当梗死区>40%时,可出现。

⑦机化瘢痕形成:一般在梗死后2W左右形成;大的梗死灶4~6W机化

c)心肌纤维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引起心肌纤维持续性缺血、缺氧所产生的后果。为

广泛性、多灶性心肌纤维化,伴邻近心肌纤维萎缩或肥大。

血压病(心、肾、脑、眼)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18.4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0kPa)]为主要表现的独立性全身性疾病,以全身细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变,常引起心、脑、肾及眼底病变并有相应的临床表现。高血压病分缓进型和急进型二类。缓进型高血压又称为良性高血压,多见于中、老年人,病程长,进展缓慢,最终常死于心脏病变。

【缓进型高血压病】(良性)

1.功能障碍期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血压升高,常波动,全身血管和心、肾、脑等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2.动脉病变期

(1) 细动脉:由于持续痉挛、缺氧,使内膜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不断渗入内皮下间隙,并凝固成均质的玻璃样物质,这种玻璃样变性使管壁增厚、变硬、变脆、管腔狭窄。

(2) 小动脉:可发生内膜纤维组织及弹性纤维增生,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肥大,结果也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3.内脏病变期

(1) 心脏:血压长期升高,左心室因负荷增加而代偿性肥大,心脏重量增加,左心室壁明显肥厚,早期心腔无明显扩张,称为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 hypertrophy。晚期失代偿,出现肌源性扩张而致左心衰竭。这种由于高血压病引起的心脏病变称高血压性心脏病。

(2) 肾脏:由于:①肾小球入球动脉硬化,管腔狭窄,肾小球因缺血而发生坏死、纤维化和玻璃样变。②相对正常的肾单位代偿性肥大。③肾间质纤维化和淋巴细胞浸润等,使两侧肾脏对称性缩小,重量减轻,表面有弥漫分布的细小颗粒,称为原发性颗粒状固缩肾。晚期随着纤维化肾单位的增多,肾小球滤过率逐渐减少,可出现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可致尿毒症。

(3) 脑

高血压脑病:头痛、头昏、眼花。

高血压危象:明显CNS症状:意识模糊、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

① A病变:细小Af化、玻璃样变,严重者可有f素样坏死,并发血栓及微A瘤。

②脑较化:A硬化→局部缺氧→坏死灶(软化灶)

③脑出血:最严重的并发症,常致死亡。易发生于内囊、基底部, 其次为大脑白质,桥脑,小

脑,局部脑组织完全破坏,形成囊腔,内充满血液。

原因:细小A本身硬化,A从大脑中A直角分出→高压力血流冲击,血压突然↑↑(如情绪激动等)

临床:突然发生昏迷,呼吸加深,大小便失禁,肢体偏瘫,失语等,甚至死亡。

第三节风湿病rheumatism(关、心、环、皮、舞)

症状:关节和心脏损害、环形红斑、皮下小结、舞蹈病

风湿病是与A组β型(又称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一、基本病理变化(重点)

1.变质渗出期:病变区的结缔组织基质形成黏液样变性和即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病变持续一个月。

2.增生期又称肉芽肿期:特征性病变是在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合皮下结缔组织中形成风湿小体,属肉芽肿性病变。镜下可见风湿小体的中央为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是增生的组织细胞即Aschoff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少量浸润的炎细胞。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具有诊断意义

3.纤维化期又称愈合期(瘢痕期):风湿小体纤维化,最后变成梭形小瘢痕。

二、心脏的病理变化

1.风湿性心内膜炎主要侵犯心瓣膜,以二尖瓣受损最多见,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受累。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极少受累。早期,瓣膜结缔组织发生黏液样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

病理生理学题库及答案——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 动脉粥样硬化 2.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3.心绞痛 4.心肌梗死 5.原发性高血压 6.高血压脑病 7.心脏向心性肥大 8.风湿病 9.阿少夫小体 10.绒毛心 11.心瓣膜病 12.瓣膜狭窄 13.瓣膜关闭不全 14.心力衰竭 15.心脏紧张源性扩张 16.端坐呼吸 17.心性哮喘 二、填空题:

三、判断题 1.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弹力肌型动脉和小动脉。 2.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病综合征均能引起继发性高脂血症。 3.主动脉粥样硬化时,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前壁和其分支开口处。 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绝大多数。 5.心绞痛发作常持续数秒钟,经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而缓解。 6.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绝大多数病例有血栓形成或粥瘤性阻塞。 7.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上常出现病理性Q波。 8.透壁性心肌梗死最常发生于左冠状动脉旋支供血区。 9.心肌梗死6小时后,梗死灶心肌呈苍白色。 10.心肌梗死后第4-6周梗死灶瘢痕形成。 11.室壁瘤常发生在梗死的急性期。 12.原发性高血压时主要累及小动脉及弹力肌型动脉。

13.细动脉硬化性固缩肾时,肾皮质变薄,肾盂周围脂肪变性。 14.原发性高血压时,视网膜中央静脉发生硬化。 15.急进型高血压多见于青中年,尤以收缩压升高明显。 16.动脉瘤是指动脉或静脉壁的限局性异常扩张。 17.风湿病是一种与草绿色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18.风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链球菌胞壁的C 抗原和M 抗原有关。 19.典型的风湿性肉芽肿多发生于脑、皮肤等部位。 20.儿童风湿热患者中,多数有心脏炎的临床表现。 21.风湿性心内膜炎主要侵犯二尖瓣和肺动脉瓣。 22.风湿性心肌炎时,Aschoff小体多见于室间隔和左室前壁。 23.心瓣膜病是指心瓣膜因先天性发育异常和后天性疾病造成的器质性病变。 24.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在心尖区常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25.主动脉狭窄时,X-线检查可见心脏呈梨形。 26.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变特征为心肌间质内炎细胞浸润和心肌细胞变性或坏死。 四、选择题 A 型题 1.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的血脂是 A.HDL B.TG C.LDL

病理学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阿少夫小体(Aschoff body)①球形、椭圆形或梭形小体;②中心可见纤维蛋白样坏死,周围有较多Aschoff细胞;③外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 亦称为粥瘤atheroma。动脉内膜面见灰黄色斑块,表面为纤维帽,其下方为多量黄色粥样物。光镜下:在玻璃样变性的纤维帽的深部,有大量粉红染的无定形物质(即脂质)、坏死物、胆固醇结晶和钙化。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动脉硬化:一组疾病,常包括: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危害较大 动脉中层钙化—老年人常见,危害较小 细动脉硬化—见于高血压病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基本病理变化 1.脂纹fatty streak 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肉眼观,为点状或条纹状黄色不隆起或微隆于内膜的病灶,常见于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光镜下:病灶处内皮细胞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泡沫细胞是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吞噬脂质后形成的。 2.纤维斑块脂纹进一步发展演变为纤维斑块。动脉内膜面散在不规则形隆起的斑块,初为淡黄或灰黄色,后呈瓷白色。光镜下,病灶表层为大量胶原纤维,胶原纤维可发生玻璃样变。在纤维帽之下可见数量不等的泡沫细胞、SMC、细胞外基质和炎细胞。 3.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 亦称为粥瘤atheroma。动脉内膜面见灰黄色斑块既向内膜表面隆 起又向深部压迫中膜。切面:表层纤维帽为瓷白色,深部为黄色粥糜样物。光镜下:在玻璃样变 性的纤维帽的深部,有大量粉红染的无定形物质(即脂质)、坏死物、胆固醇结晶和钙化。底部及 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4.继发性改变 (1) 斑块内出血:由于斑块内新生血管破裂或动脉内血液经斑块破裂口进入斑块而形成,使斑块 增大。造成病变动脉管腔的进一步狭窄,甚至闭塞。 (2) 溃疡形成:斑块表面的纤维帽破裂,粥样物逸入血流,遗留粥瘤样溃疡,造成胆固醇栓塞。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总结(第六章)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总结(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①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 ②累及弹力型及弹力肌型动脉;③内膜脂质沉积及灶性纤维性增厚、深部成分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管壁变硬、管腔狭窄 2. arteriosclerosis(动脉硬化)①动脉壁增厚、失去弹性;②类型:动脉粥样硬化、细动脉硬化、动脉中层钙化 3.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因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而引起,只有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时,才称CHD 4. angina pectoris(心绞痛)①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②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感;③放射至心前区或左上肢;④持续数分钟;⑤用药、休息可缓解 5. 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肌梗死)①冠状动脉供血中断;②心肌坏死;③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④有突出的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和心电图改变 6. 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心内膜下心肌梗死)①累及心室壁内侧1/3的心肌,波及肉柱及乳头肌;②多发性、小灶性、不规则分布的坏死 7. transm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透壁性心肌梗死)①病灶较大,最大径大于2.5cm,累及心室壁全层;②最常见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区,其次是右冠状动脉供血区 8.ventricular aneurysm(室壁瘤)在梗死急性期或愈合期,多见于左心室前壁近心尖处,在心室内压作用下梗死区局限性向外膨隆,可继发附壁血栓、乳头肌功能不全、心律紊乱及左心衰竭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A型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血浆LDL水平持续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有关 B 病变主要累及中、小型动脉 C 在动脉内膜有脂质沉积 D 好发于中、老年人 E 心脑血管受累可造成严重后果 2 肾脏体积缩小,表面有多数大疤痕,切面呈楔形,见于 A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B 肾动脉粥样硬化 C 多发性肾梗死 D 慢性肾盂肾炎 E 高血压病 3 恶性高血压病时,血管壁的主要改变为 A 细动脉玻璃样变性 B 小动脉内膜纤维及平滑肌增生 C 小动脉内血栓形成 D 细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 E 小动脉内弹力板分离断裂 4 良性高血压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 A 心力衰竭 B 脑出血 C 高血压脑病 D 脑血栓形成 E 肾功能衰竭 5 高血压心脏病代偿期心脏病变特征为 A 左心室肥大,心腔扩张 B 左心室向心性肥大 C 左室壁肉柱及乳头肌扁平 D 右心室肥大 E 右心室扩张 6 高血压病脑出血的血管多为 A 大脑前动脉 B 豆纹动脉 C 大脑后动脉 D 基底动脉 E 大脑中动脉 7 下列哪一种不属于坏死性动脉炎 A 结节性多动脉炎 B 梅毒性主动脉炎

C Wegener肉芽肿性动脉炎 D 风湿性动脉炎 E 狼疮性动脉炎 8 风湿病中最具诊断意义的病变是 A 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变性 B 风湿小体 C 心肌间质炎症细胞浸润 D 心外膜纤维素渗出 E 心瓣膜赘生物 9 与风湿性心内膜炎无关的病变是 A 心瓣膜赘生物形成 B 风湿小体形成 C 瓣膜纤维化 D 赘生物脱落致栓塞 E 胶原纤维发生纤维素样变性 10 关于风湿病,下列叙述何者是错误的 A 它的诊断性病变是风湿小体 B 在某些部位可以是渗出性病变 C 病变反复发作可引起心瓣膜病 D 常引起关节炎症并造成关节僵直、畸形 E 它属于结缔组织病 11 McCallum斑位于 A 右心房 B 左心房 C 右心室 D 左心室 E 心外膜 12 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累及的瓣膜是 A 二尖瓣 B 肺动脉瓣 C 三尖瓣 D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E 主动脉瓣 13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中不包括哪种成分 A 细菌 B 大量中性粒细胞 C 纤维素和血小板 D 大量肉芽组织 E 坏死组织 14 最常见的联合瓣膜病变是 A 二尖瓣和三尖瓣 B 三尖瓣和肺动脉瓣 C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D 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病理学]《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选择题 A型题 1 、引起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 草绿色链球菌 C .溶血性链球菌 D . 肠球菌 E .白色念球菌 2 、下述引起心瓣膜的疾病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 感染性心内膜炎 B . 主动脉粥样硬化 C . 风湿性心内膜炎 D . 克山病 E . 瓣膜的先天性发育异常 3 、下述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常发生于已有病变的心瓣膜 B. 赘生物易脱落而引起栓塞 C. 往往并发细菌性心肌炎 D. 病变的心瓣膜可发生穿孔 E 治愈后可导致心瓣膜病 4 、关于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瓣膜硬化 B . 瓣叶相互粘连 C . 瓣膜增厚卷曲 D . 腱索增粗和缩短 E . 瓣膜断裂,穿孔 5 、二尖瓣狭窄时的血液动力学和心脏变化中,不正确的是: A、左心房代偿性扩张和肥大 B、患者常咳出带血的泡沫痰 C、左心室代偿性扩张和肥大 D、右心室代偿性肥大和失代偿扩张 E、下肢浮肿 6、下列哪项因素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 A、低密度脂蛋白 B、高密度脂蛋白 C、α球蛋白 D、β球蛋白 E、免疫球蛋白 7、下列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动脉内膜脂质浸润 B、动脉内膜胶原纤维增多及玻璃样变 C、粥样斑块内可发生钙化 D、病变部位发生纤维素样坏死 E、病变严重处可出现中膜萎缩 8、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 A、细动脉 B、大、中动脉 C、小动脉 D、大动脉 E、中动脉 9、下述那种成分是粥瘤所不具备的? A、纤维组织伴有玻璃样变 B、无细胞的不定形物质 C、苏丹Ⅲ染色阳性物质 D、泡沫状细胞 E、中性白细胞 10、心肌梗死病变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是: A、左室前壁心尖区 B、左室侧壁 C、室间隔后1/3 D、右心室后壁 E 左心房 11、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受累的动脉分支是哪个? A、右冠状动脉主干 B、左冠状动脉主干 C、右冠状动脉回旋支 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E、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12、下列哪项成分是粥样班块中所不具备的? A、纤维结缔组织 B、胆固醇结晶 C、坏死物质 D、泡沫细胞 E、中性白细胞 13、下述关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记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引起动脉瘤形成 B、继发脑血栓形成 C、大脑前动脉病变最重 D、引起脑萎缩 E、引起延髓性

病理学笔记讲义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病理学笔记讲义-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 病 病理学笔记讲义-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重点: 1.动脉粥样硬化 2.高血压 3.风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变,各器官病变,心瓣膜病 4.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和亚急性 5.心肌病和心肌炎 内容: 动脉粥样硬化(AS) 一、概述: 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基本病变是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致使管壁变硬、管腔危险,并引起一系列继发缺血改变,尤其在心和脑。 二、危险因素 1)高脂血症:指血浆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异常增高。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只蛋白(VLDL)水平持续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下降。 2)其他: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甲减、遗传因素、年龄、肥胖性别。 三、发病机制尚未最后阐明。 共同机制:脂类物质等因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脂类物质进入血管内膜,刺激吞噬细胞进入内膜、增生、吞噬脂类物质成为泡沫细胞。同时刺激中膜平滑肌细胞迁移入内膜成为泡沫细胞,并增生导致管壁纤维组织增生。其中泡沫细胞的来源是关键。

四、基本病理变化 五、主要动脉病变 1)主动脉:后壁和分支开口处 2)冠心病 3)肾:AS固缩肾 4)四肢:间歇性跛行 5)肠系膜 高血压 一、发性高血压定义: 原因不明的、以收缩压≥140mmHg(18.4kPa)和(或)舒张压≥90mmHg (12.0kPa)为主要表现的独立性全身疾病,以全身细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变,常引起心、脑、肾及眼底病变,并伴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二、病因发病机制: 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 三、类型:原发性高血压分良性高血压和恶性高血压两类

病理学章节复习-心血管系统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 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 病变特征:脂质沉积于动脉内膜一灶性纤维性增厚+粥样物一动脉壁变硬一管腔狭窄 病理变化 1.早期病变一一脂纹(fatty streak) 肉眼:动脉内膜面稍隆起的黄色斑点或条纹 光镜:内皮下大量泡沫细胞聚基+SMC+细胞外基质泡沫细胞:圆形,体积较大,胞 浆内大量小空泡 2.纤维斑块(fibrous plaque) 肉眼:内膜面淡黄/灰黄色不规则隆起的斑块:胶原纤维T+玻璃样变,直径0.3〜1.5cm, 瓷白色蜡烛油样。 光镜:表层(纤维帽):大量胶原纤维+SMC+细胞外基质下层:泡沫细胞+SMC+ 脂质+炎细胞 3.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 ------ 粥瘤(atheroma) 肉眼:黄色斑块十多 量黄色粥糜样物 光镜:玻璃样变性的纤维帽+大量粉红无定形坏死物质+胆固醇结晶+钙化;网周边部:肉芽组织+泡沫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外膜毛细血管新生+结缔组织+淋巴、浆细胞浸润 4.复合性病变:①斑块内出血:新生血管破裂一血肿一狭窄、堵塞②斑块破裂:粥瘤 性溃疡一栓子一栓塞③血栓形成:内皮细胞损伤+粥瘤性溃疡一血栓④钙化: 纤维帽及粥瘤灶钙盐沉着⑤动脉瘤形成:动脉管壁局限性扩张一动脉瘤 第二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A粥样硬化症:部位:左冠状A前降支>右主干>左旋支、左主干>后降支。病变呈节段性受累。 病变:斑块性病变,心壁侧,呈新月形,管腔呈偏心性狭窄。 冠状A性心脏病(CHD):冠状A狭窄等变化所致的缺血性心脏病。病因:冠状A粥样硬化主要临床表现 (一)心绞痛:类型:1.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2.不稳定型心绞痛3.变异

【病理学总结】心血管系统疾病

【病理学总结】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风湿病(rheumatism) 一、概述: 1、风湿病概念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结缔组织,以形成风湿小体为其病理特征。心脏、关节和血管最常被累及,以心脏病变为最重。 2、好发部位、好发年龄、地区特点多发于5-15岁,以6-9岁为发病高峰,男女患病率无差别。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炎。三、基本病理变化: 1、变质渗出期(非特异性炎)结缔组织基质的粘液变性:胶原纤维肿胀、断裂、崩解,基质蛋白多糖↑→纤维素样坏死;少量浆液和炎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此期病变持续1个月。 2、增生期(肉芽肿期)病变在心肌间质,风湿性肉芽肿,即Aschoff小体(Aschoff body),近似梭形,中心部为纤维素样坏死灶,周围有各种细胞成分;风湿细胞(Aschoff细胞):胞浆丰富,嗜碱性,核大,呈卵圆形、空泡状。染色质集中于核的中央,核的横切面状似枭眼;纵切面上,染色质状如毛虫。少量淋巴细胞和个别中性粒细胞。此期病变持续2-3个月。 3、瘢痕期(愈合期)出

现纤维母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并变为纤维细胞。整个小体变为梭形小瘢痕。此期病变持续2-3个月。上述整个病程为4-6个月。该疾病可反复发作。四、各个器官的病变:(一)风湿性心脏病: 1、风湿性心内膜炎: (1)好发部位:二尖瓣;二尖瓣主动脉瓣,左心房(2)赘生物特点:多个,粟粒大小,灰白色,单行排列与瓣膜闭锁缘,附着牢固,不易脱落;镜下为白色血栓,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伴小灶状的纤维素样坏死,其周围可出现少量风湿细胞。 (3)结局及影响:反复发作,结缔组织增多→病变纤维化→瘢痕→瓣膜增厚Mc Callum patch(马氏斑):瓣膜病变导致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受血流返流冲击较重,引起左房后壁粗糙,内膜增厚,称为Mc Callum斑。晚期:反复发作→疣状赘生物机化→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形成慢性心瓣膜病) 2、风湿性心肌炎: (1)部位:心肌间质结缔组织; (2)病变特点:小动脉旁出现Aschoff小体,弥漫分布;(3)结局及影响:风湿小体机化形成小瘢痕;在儿童可发生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3、风湿性心包炎:

病理学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病理学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单句型最佳选择题(A1型题) ★1.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脂类是() [单选题] * A.甘油三酯 B.胆固醇 C.HDL(正确答案) D.LDL E.VLDL 与动脉粥样硬化症发病关系最密切的是() [单选题] * A.乳糜微粒 B.低密度脂蛋白(正确答案) C.高密度脂蛋白 D.极低密度酯蛋白 E.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3.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早进人动脉内膜的细胞是() [单选题] * A.红细胞 B.淋巴组胞 C.脂肪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巨噬细胞(正确答案)

动脉粥样硬化时,脂纹病变中的主要成分是() [单选题] * A.平滑肌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泡沫细胞(正确答案) E.T淋巴细胞 ★5.引起脑萎缩的最常见原因是() [单选题] * A.脑水肿 B脑外伤 C.脑动脉粥样硬化(正确答案) D.脑脓钟 E.脑结核 ★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发生的部位是() [单选题] * A.左冠状动脉主干 B.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正确答案) C.左冠状动脉左旋支 D.右冠状动脉主干 E.右冠状动脉后降支 ★7.心机梗死最常发生的部位在() [单选题] * A.食网隔后1/3 B.左心室后壁

C.右心室前壁 D.左心室前壁(正确答案) E.左心室侧壁 心肌便死后最早多长时间可出现肉眼可见的病理改变() [单选题] * A.1小时 8.2小时 C.4小时 D.5小时 E.6小时(正确答案) ★9.高血压病时,细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是() [单选题] * A.动脉壁纤维化 B.动脉壁水肿 C.动脉壁玻璃样变性(正确答案) D.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 E.动脉壁脂质沉着 血管型的玻璃样变性主要发生在() [单选题] * A.缓进型高血压时的微和小动脉(正确答案) B.缓进型高重压时的中动脉 C.缓进型高血压时的大动脉 D.急进型高血压时的微动脉 E.急进型高血压时的小动脉

病理学练习题: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复习要求: ⒈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复合性病变。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概念、病变及临床表现;缓进型高血压的病理变化。 ⒉.熟悉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形态特点和合并症。急进型高血压病的病变特点。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及后果, ⒊了解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风湿性心脏病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区别;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部位风湿病的病理变化。冠状动脉性猝死、心肌炎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粥瘤 2、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3、心绞痛 4、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5、向心性肥大 6、风湿小结(Aschoff body) 7、绒毛心(cor villosum)8、心瓣膜病 二、选择题 A型题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最常见的次序是: A、左前降支、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 B、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旋支或左主干 C、左主干、左前降支、左旋支或右冠状动脉 D、左旋支、右冠状动脉、左主干或左前降支 E、左前降支、左主干或左旋支、右冠状动脉 2、关于心肌梗死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梗死多发生在左心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 B、血中CPK浓度升高 C、可继发附壁血栓 D、病变多属于出血性梗死 E、可引起心脏破裂致病人心脏压塞而猝死 3、心肌梗死最常发生处是: A、左心室前壁 B、左心室侧壁 C、左心室后壁 D、右心室前壁 E、室间隔 4、心肌梗死后梗死灶呈土黄色,说明梗死已发生 A、6小时 B、8-9小时 C 、7天—2周D、4天E、 3周 5、对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有一定意义的是: A、血GOT升高 B、血CPK升高 C、血GPT 升高 D、血LDH 升高 E、血肌红蛋白升高 6、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最多发生于: A、左心室前壁近心尖处 B、左心室侧壁 C、左心 室后壁 D、室间隔 E、右心室前壁 7、关于动脉粥样硬化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

病理学 心血管系统疾病-习题带答案

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习题-带答案 一、单选题 1.良性高血压病晚期会引起 A.继发性固缩肾 B.肾水变性 C.原发性固缩肾 D.肾凹陷性瘢痕 E.肾盂积水 2.高血压的血管壁玻璃样变主要发生于 A.细小动脉 B.毛细血管 C.大动脉 D.中动脉 E.细小静脉 3.下列关于风湿性心内膜炎的描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A.瓣膜赘生物牢固相连 B.瓣膜赘生物内有细菌 C.受累瓣膜易穿孔 D.受累瓣膜以三尖瓣为主 E.赘生物位于房室瓣的心室面 4.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 A.细、小动脉 B.大、中动脉 C.细、小静脉 D.大、中静脉 E.毛细血管 5.关于风湿病的论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风湿病是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的变态反应性疾病B.心脏病变对患者危害最大 C.风湿性心内膜炎引起的慢性心瓣膜病严重影响心脏功能D.风湿

性关节炎常可导致关节畸形 E.皮下结节和环形红斑对临床诊断风湿病有帮助 6.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血液凝固性增高 B.血流旋涡形成 C.血流缓慢 D.内膜损伤 E.以上都不是 7.高血压病最常累及的血管是: A.全身小静脉 B.全身细小动脉 C.全身中、小动脉 D.大动脉 E.中动脉 8.高血压心脏的主要改变是: A.心肌间质有肉芽肿形成 B.心肌有梗死灶 C.左心室有疤痕形成D.左心室心肌肥大,心室壁增厚,心脏缩小 E.以上都不是 9.马氏斑(MacCallum's patch)位于 A.右心房 B.左心房 C.右心室 D.左心室 E.心外膜 10.关于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描述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瓣膜硬化 B.瓣叶互相粘连 C.腱索增粗缩短 D.瓣膜增厚蜷曲E.瓣膜穿孔

病理学-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填充题 1.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和冠状动脉性猝死四种临床病理类型。 2.心肌梗死的原因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管腔狭窄基础上伴有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持续痉挛或斑块内出血。 3.心肌梗死的并发症有: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室壁瘤和附壁血栓形成、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包炎、心律失常等。 4.心绞痛是由于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引起;心肌梗死由于心肌严重持续性缺血引起;心肌纤维化由于心肌反复持续性缺血引起。 5.心肌梗死属贫血性梗死,病灶形状不规则地图状。 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依次为左前降支、右主干、左主干和左旋支或后降支。 7.心绞痛分为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变异性心绞痛三型。 8.动脉粥样硬化的继发性改变有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动脉瘤形成、钙化和血管腔狭窄。 9. 恶性高血压病的特征性病变是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坏死性细动脉炎,主要累及肾脏。 10.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病变有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和继发性改变。 11.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泡沫细胞来源于巨噬细胞和 SMC 。 12. 风湿性心内膜炎时,最常侵犯的瓣膜是二尖瓣,其次是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同时受累。 13.良性高血压动脉主要病变是细动脉玻璃样变,恶性高血压动脉的主要病变是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坏死性细动脉炎。 14.高血压病主要累及细小动脉,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中动脉。 15.良性高血压病可分为三期,分别是功能紊乱期、动脉病变期和内脏病变期。 16. 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可分为三期:变质渗出期、增生期和纤维化期。 17.可引起颗粒性固缩肾的疾病主要有高血压病和慢性肾小球肾炎。 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E A.高血压 B.糖尿病 C.高甘油三酯血症 D.吸烟 E.血HDL和apoA-I升高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发生于:A A.左前降支 B.右冠状动脉 C.左旋支 D.左主干 E.后降支 3.下列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A.血浆LDL和HDL水平持续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B.病变主要累大中动脉 C.在动脉内膜有脂质沉积 D.我国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

病例讨论: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2

病例讨论: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互动教材虚拟实验室病例讨论网上测试论坛双语教学 站内搜索: 病例讨论双语教学论坛论坛帐号:密码: 病例讨论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例13 心肌梗死 病况诉说: 患者男性,56岁,晚上看电视时突然感觉胸闷,心悸,胸骨后剧痛,伴恶心、呕吐和呼吸困难,急诊人院。过去数年来有类似发作多次,疼痛并放射到左上臂和左肩,曾被诊断为心肌梗死而住院治疗。出院后常感活动时心悸、气急及心前区闷,休息或服药后即能缓解。 体检:皮肤发绀,湿冷,T 37.5℃C,P110次/分,BP 23.6/13.2kPa。发育营养良好,急性病容,神志清醒。两下肢足踝部轻度浮肿,颈静脉轻度怒张。心浊音界向左、右扩大,两肺底可闻及少量湿性罗音。肝肋下三指,脾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检查无特殊发现。有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SGPT、SGOT、LDH、肌酸磷酸激酶等均在正常范围。心电图检查示陈旧性前侧壁心肌梗死,有心肌缺血改变。 住院经过:经吸氧等治疗无好转,住院翌日在大便时又出现心前区剧痛,冷汗淋漓,接着呼吸困难,咯粉红色泡沫痰,昏倒,抽搐,神志不清,抢救无效死亡。 问题: 1.根据冠状动脉的分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说明心肌梗死的好发部位。 2.从心肌梗死的形态改变,结合本例临床表现,预期可以见到心肌有哪些改变? 3.分析胸骨后剧痛的原因和心绞痛及其牵涉痛的机制。 4.根据临床表现,本例除预期可以见到心肌病变外,还可以见到哪些脏器的明显病变?从这些病变进行死因分析。

分析与解答:(点击查看内容) 1.一般说(因为动脉分布有变异),右冠状动脉供给右心房和右心室(除外右心室胸肋面的左部,此处是由左冠状动脉供应的)。左冠状动脉供给左心房和左心室(除外左心耳、左心房的后面和左心室横隔面的右部,这些部位是由右冠状动脉供给的)。房间隔一般由右冠状动脉供给,室间隔由左、右冠状动脉的室间支供给。 据尸体解剖材料统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依次为: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最严重的部位是上1/3段,即从冠状动脉口开始大约3~4cm处)、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的旋支,最后是左冠状动脉的主干。 心肌梗死的部位与阻塞的冠状动脉供血处相一致。由于左冠状动脉病变最常见,所以心肌梗死多发生在左心特别是左心室。约50%的心肌梗死发生在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处即相当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区;约25%的心肌梗死发生在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处及右心室大部,即相当于右冠状动脉供血区;此外,偶见于左心室侧壁,即相当于左冠状动脉的供血区。 2.心肌梗死范围的大小,与阻塞的冠状动脉分支的大小和阻塞部位有关。按梗死所占心壁厚度的不同,可将心肌梗死分为两种情况:大块的心肌梗死累及心室壁全层或大部分者常见,称为透壁性心肌梗死。它可累及心包引起心包炎症,波及心内膜引起心室腔内附壁血栓形成。小的心肌梗死呈灶性分布者少见,如仅累及心室壁内层,不到心室壁厚度的1/2,称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灶一般需经6小时后肉眼方能辨认。梗死灶不规则,颜色苍白;8~9小时后呈黄色或土黄色,干燥,失去正常光泽。第四天起在梗死灶边缘出现明显的充血、出血带;到第10天左右,梗死灶变黄,甚软,常伴有病灶内出血;第2—3周后,由于肉芽组织增生而呈红色。第五周后,梗死组织逐渐为瘢痕组织所取代,变成灰白色陈旧梗死灶。 镜检:在心肌梗死2小时以后即可看到梗死区边缘的心肌拉长成波浪状及嗜酸性变;3小时后出现肌浆凝聚;4小时后心肌原纤维和核消失;6小时后梗死灶内和周围开始有中性粒细胞反应2—3周后肉芽组织长入梗死灶内;5周后变为瘢痕组织。第2周末,较大的梗死灶即可完全机化。 本例胸骨后剧痛数年来多次发作,而且曾被诊断为心肌梗死可以预期,心肌内存在多数陈旧性梗死灶,也为死亡前心电图所证 实,心脏前侧壁陈旧性梗死。此处心肌纤维消失,而为瘢痕组织所取代。除上述陈旧性心肌梗死灶外,应该尚能见到新鲜心肌缺血 性改变,即心肌波浪状变性和嗜酸性变。因为最近二次胸骨后剧 痛发作,第一次离死亡已达10余小时,其病灶内心肌应已发生明显凝固性坏死,有少数中性粒细胞反应;但第二次发作后很快死亡,此时心肌病变尚不明显,充其量只能见到心肌波浪状变性和嗜酸性变。总之,本例新旧心肌梗死并存,形态多样是可以预期的。 3.临床上胸骨后剧痛的原因很多,主要有:①心脏疾病,例如冠心病、心肌炎和心包疾病;②心脏以外的胸腔内其他脏器疾病,例如升主动脉瘤、肺梗死、肺癌、食管及纵隔疾病;③胸壁皮肤、肌肉骨骼等疾病;④腹部胃、肝胆及胰腺等疾病的牵涉痛。结合本例,除冠心病所致心绞痛外,其他原因都缺乏相应的临床表现,故均可排除。 心绞痛机制:根据Lachman,心脏结缔组织和心脏血管外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可接受刺激。从这里冲动沿内脏神经的感觉纤维,穿过心丛并通过颈心中、下神经和胸心神经到颈部和上胸段交感链。来自颈中、下交感链神经节的纤维在链里不发生轴突到上胸段,另一些痛觉传导路径由胸心神经直接到达这里。从交感链上胸4~5神经节发出的纤维,仍无轴突,它经由白质交通到脊神经T4~T5及与它们相应的背根及神经节。它们的胞体即位于此处。

自考《病理学》题库及答案(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二

自考《病理学》题库及答案(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二 21.以下疾病均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除外 A. 肾动脉狭窄 B. 肾上腺皮质腺瘤 C.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D. 嗜铬细胞瘤 E.颅脑外伤性颅内压升高 22.良性高血压晚期可引起 A. 颗粒性固缩肾 B. 瘢痕性固缩肾 C. 肾盂积水 D. 肾动脉狭窄 E. 肾贫血性梗死 23.原发性高血压心脏失代偿期的特征为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A. 左心室向心性肥大 B. 心脏增大,左心室缩小 C. 左心室扩张 D. 左心室肉柱及乳头肌增粗 E. 以上都不是 24.高血压病时,细小动脉硬化的主要病理改变是 A. 内膜弹力纤维增生 B. 内膜结缔组织增生 C. 内膜胆固醇沉着 D. 管壁玻璃样变 E.内膜下有粥样物质沉着 25.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 A. 大脑皮质 B. 侧脑室 C. 蛛网膜下腔 D. 内囊和基底核 E. 豆状核和丘脑 26.急进型高血压时,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及坏死性细动脉炎主要发生于 A. 大脑 B. 肾 C. 心 D. 脾 E. 肾上腺 27.急进型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 A. 尿毒症 B. 心力衰竭 C. 脑出血 D. 动脉瘤形成 E. 以上都不是

28.动脉瘤最常好发的部位是 A. 肾动脉 B. 冠状动脉 C. 主动脉及脑血管 D. 下肢动脉 E. 以上都不是 29.动脉瘤是指 A. 发生于动脉的良性肿瘤 B. 血管壁的局限性异常扩张 C. 动脉发生的恶性瘤 D. 动脉内血栓形成并机化 E. 动脉血管破裂形成的血肿 30.导致动脉瘤形成最常见的后本性疾病是 A. 细菌感染 B. 动脉外伤性损伤 C. 梅毒性动脉炎 D. 动脉粥样硬化 E.以上都不是 31.按照动脉瘤的形态可分为下列类型,但应除外 A. 真性动脉瘤 B. 囊状动脉瘤、梭形动脉瘤 C. 蜿蜒状动脉瘤 D. 舟状动脉瘤 E. 圆柱状动脉瘤 32.动脉粥样硬化脂纹期有以下特征,除外 A. 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 B. 镜下主要为胆固醇结晶 C. 与高脂血症关系密切 D. 肉眼呈黄色帽针头大的斑点或条纹 E. 病变可进一步演变为纤维斑块 33.下列哪项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A. 高血压 B. 糖尿病 C. 吸烟 D. 肾病综合征 E. 甲状腺功能亢进 34.原发性高血压的心脏向心性肥大具有以下特点,除外 A. 左心室腔不扩张或收缩 B. 左心室壁增厚达l.5~2.0cm C. 心脏增大、重量增加 D. 左心室腔扩张 E. 左心室乳头肌及肉柱增粗 35.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死亡原因应除外 A. 脑梗死

病理学习题及答案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病理学习题及答案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填空题 1.高血压病变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有、、、、。 2.高血压病时脑部病变包括、和。 3.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型动脉。病变部位在。 4.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为、和三期变化。 5.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包括、和。 6.大量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血浆和水平持续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系。 7.引起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病变常发生于的瓣膜上。 8.动脉粥样硬化时内膜中的泡沫细胞是由细胞摄取了而转变来的。 9.风湿病的期病变形成具有诊断意义的。 10.风湿病是一种与感染有关的性疾病。 1.细小壁 2.脑动脉病变脑软化脑出血 3.大中动脉内膜 4.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 5.变质渗出期增生期瘢痕期 6.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 7.草绿色链球菌已有病变 8.单核细胞脂质 9.增生期风湿小结 10.A组溶链菌变态反应 二、名词解释

1.阿绍夫小体:?球形、椭圆形或梭形小体;?中心可见纤维蛋白样坏死,周围有较多Ascoff 细胞;?外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2.粥瘤:系指动脉内膜的粥样硬化。其肉眼形态为,隆起于内膜的灰黄色斑块,斑块表面为 一层纤维帽,伴有玻璃样变性,其内为坏死组织和胆固醇结晶。周围可见不等量的泡沫细胞。 3.风湿小体:风湿病增生期,形成由纤维素样坏死、风湿细胞及其他炎性细胞构成的肉芽肿 性病变称为风湿小体。它对风湿病具有诊断意义。 4.颗粒性固缩肾:良性高血压病晚期的肾脏病变。表现双侧肾脏体积缩小,质地变硬,重量减轻,表面呈均匀细颗粒状,切面皮质变薄,肾盂肾周围脂肪填充性增生,这种病理改变称 为颗粒性固缩肾。 5.McCallum斑:风湿性心内膜炎时,由于反复发作、机化,可使心壁内膜增厚、变糙、皱 缩,尤以左房后壁为著,此病变称为McCallum斑 6.绒毛心:心外膜发生的以纤维蛋白渗出为主的炎症,由于心脏的搏动,心外膜的纤维蛋白形成绒毛状物质覆盖在心脏表面,此时的心脏称为绒毛心。三、选择题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C 2.E 3.A 4.B 5.C 6.D 7.C 8.E 9.D 10.B 11.B 12.E 13.C 14.D 15.A 16.E 17.D 18.D 19.A 20.C 1.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的血脂是 A.HDL

心血管系统疾病习题答案

病理学基础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习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的血脂是C A. HDL B. TG C. LDL D. VLDL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最常见累及部位是A A.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B. 左冠状动脉旋支 C. 右冠状动脉主干 D. 左冠状动脉主干 3. 心肌梗死最常发生的部位为B A. 左心室侧壁 B. 左心室前壁 C. 左心室后壁 D. 右心室前壁 4. 原发性高血压最常受损的血管是D A. 全身中、小动脉 B. 全身大、中动脉 C. 全身细、小静脉 D. 全身细、小动脉 5. 风湿病病变最严重的部位是 D A. 关节 B. 血管 C. 皮肤 D. 心脏 6. 风湿病最有意义的病理诊断为C A. 心包脏层纤维蛋白性渗出 B. 心肌纤维变性、坏死 C. 结缔组织内Aschoff小体形成 D. 炎细胞浸润 7. 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累及D A. 二尖瓣+主动脉瓣 B. 三尖瓣+肺动脉瓣 C. 主动脉瓣 D. 二尖瓣 (二)多项选择题 1. 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的因素 A. 肾病综合征 B. 高血压ABCD C. 高胆固醇血症 D. 吸烟 2. 镜下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的粥样斑块可 见ABCD A. 胆固醇结晶 B. 无定形坏死物 C. 泡沫细胞 D. 淋巴细胞 3. 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的继发改变包 括ABCD A. 斑块内出血 B. 钙化 C. 血栓形成 D. 斑块破裂 4. 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患者死亡的原因有 A. 肾衰竭BCD B. 大面积心肌梗死 C. 严重的心律紊乱 D. 主动脉瘤破裂出血 5. 心肌梗死的并发症有ABCD A. 室壁瘤形成 B. 心脏破裂 C. 心力衰竭 D. 附壁血栓形成 6. Aschoff小体的形态特点包括ACD A. 多呈梭形 B. 中央常见干酪样坏死 C. 核呈枭眼状 D. 核膜清楚 7. 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的泡沫细胞来源 于BD A. 血管内皮细胞 B. 血管壁平滑肌细胞 C. 淋巴细胞 D. 血液中的单核细胞 二、填空题 1.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为脂纹、 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三个阶段。 2.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中型动 脉。病变部位在动脉内膜。 3. 高血压病时脑部病变包括脑水肿、 脑软化和脑出血。 4. 风湿病是一种与A 组乙型溶血性链 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6. 心肌梗死病理上属于贫血性梗死, 其梗死形态为不规则,一般6 h后肉眼 才能辩认。 三、问答题 简述引起心肌梗死的常见病因、梗死 的好发部位及病理变化。 (1)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2)好发部位:95%发生于左心室。 左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 2/3——左冠脉前降支供血区; (3)病理变化: 肉眼:属贫血性梗死,6h后肉 眼可辨认呈苍白色,8-9h后呈 黄色或土黄色,干燥、坚硬、失 去正常光泽,第4天:坏死灶 周边出现充血、出血带,2-3 周后:肉芽组织增生,5周后: 瘢痕化,呈灰白色。镜下:2h 后可见心肌纤维拉长呈波浪状 及嗜酸性变,3h后出现肌浆凝 聚,4h后细胞核消失,6h后梗 死灶及周围有中性粒细胞浸 润,2-3周后肉芽组织长入,5 周后可完全机化形成瘢痕组 织。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动脉粥样硬化 2.脂纹 3.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4.向心性肥大 5.原发性颗粒固缩肾 6.风湿病 7.风湿小体 8.疣状赘生物 9.绒毛心 10.McCallum斑 11.环状红斑 12.心瓣膜病 13.心肌梗死 14.室壁瘤 15.瓣膜狭窄 16高血压病 17.Aschoff细胞 18.心肌梗死 19.心肌病 20.粥样斑块 21.环形红斑 22.心肌炎 23.心肌硬化 24.动脉瘤 25.感染性心内膜炎 二、A型题 1.下列哪一项最能反映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D A.瓣膜内有风湿小结形成 B.瓣膜的结缔组织发生纤维素样变性 C.疣赘生物机化可导致瓣膜口狭窄和闭锁不全 D.瓣膜闭锁缘出现灰白色单行排列粟粒大小的疣状物 E.瓣膜闭锁缘增厚 2.风湿性心脏病时,瓣膜上疣赘物的结局是:D A.溶解吸收 B.引起败血症 C.软化脱落引起栓塞 D.机化引起瓣膜病 E.钙盐沉着 3.高血压心脏病的心脏病变特点是:B

A.左心室扩张 B.左心室向心性肥大 C.心肌纤维因缺氧而发生变性 D.弥漫性心肌纤维化 E.左心室扩张及肥厚 4.高血压病早期发病机理的关键是:E A.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 B.肾缺血致肾素分泌增加 C.垂体ACTH分泌增多 D.肾上腺分泌儿茶酚胺增多 E.全身细小动脉痉挛 5.心肌梗死灶最早期的肉眼病变是:C A.坏死,变软 B.出血,暗红色 C.颜色变苍白 D.颜色变黄 E.颜色灰白 6.下列哪一项对心肌梗死灶的描述是错误的?A A.心肌梗死是一种出血性梗死 B.心肌梗死最常见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所供血的部位C.心肌梗死的原因多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血栓形成D.心脏破裂多见于梗死发作后一周左右 E.心脏破裂多见于梗死发作后一周左右 7.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B A.冠状动脉栓塞 B.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血栓形成 C.持续性冠状动脉痉挛 D.由于主动脉炎所致冠状动脉口闭塞 E.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 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是:E A.左旋支 B.右冠状动脉 C.左冠状动脉主干 D.右冠状动脉后降支 E.左前降支 9.风湿病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其最主要的部位是:D A.关节 B.肌腱

病理题库

病理题库 (刘钧) (郭乔楠)(步宏) (李世林)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透壁性心肌梗死(transm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室壁瘤(ventricular aneurysm) 冠状动脉性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 心脏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 hypertrophy of heart) 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 急进型高血压(accelerated hypertension) 动脉瘤(aneurysm) 风湿病(rheumatism) 阿绍夫小体(Aschoff body) 绒毛心(cor villosum) 环形红斑(erythema annullare) 心瓣膜病(valvular vitium of heart) 扩张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瓣膜狭窄(valvular stenosis)

瓣膜关闭不全(valvular insufficiency) 二、判断题 LDL-C的水平是判断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最佳指标。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弹力肌型动脉和小动脉。 Lp(α)在血浆中的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病综合征均能引起继发性高脂血症。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作用。 巨噬细胞的凋亡与粥样物的形成关系非常密切。 粥样斑块期,血管外膜可见毛细血管、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 主动脉粥样硬化时,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前壁和其分支开口处。 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肾脏较大瘢痕形成,肾脏大。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时,上肢病变较下肢严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绝大多数。 心绞痛发作常持续数秒钟,经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而缓解。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病变分布常仅限于某一支冠状动脉的供血区。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绝大多数病例有血栓形成或粥瘤性阻塞。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上常出现病理性Q波。 透壁性心肌梗死最常发生于左冠状动脉旋支供血区。 心肌梗死6小时后,梗死灶心肌呈苍白色。 心肌梗死后第4~6周梗死灶瘢痕形成。 心肌梗死后第4天,常合并乳头肌功能失调。 室壁瘤常发生在梗死的急性期。 心肌纤维化时,心壁厚度必有增加。 冠状动脉性猝死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男性。 当某人的体循环动脉收缩压≥18.7kPa(140mmHg),舒张压≥12.0kPa(90mmHg),即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时主要累及小动脉及弹力肌型动脉。 细动脉硬化性固缩肾时,肾皮质变薄,肾盂周围脂肪变性。 原发性高血压时,视网膜中央静脉发生硬化。 急进型高血压多见于青中年,尤以收缩压升高明显。 急进型高血压时坏死性细动脉炎常累及脾中央动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