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心血管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这些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造成死亡和残疾的主要

原因之一。了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

这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

学特征。

一、冠心病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病理学特征是冠状动脉内膜的斑块形成。斑块主要由胆固醇和

其他脂质物质组成,并逐渐形成斑块、斑块破裂,最终形成血栓。心

肌缺血的程度取决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二、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在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情况下,对血管壁和器官产生损

害的一种疾病。高血压的病理学特征是血管壁的结构改变和功能紊乱。长期的高血压会引起动脉壁增厚、硬化、纤维化,同时还会导致内皮

细胞功能异常。这些改变使得血管失去弹性,影响了血压的调节和血

流动力学。

三、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动脉内膜的斑块形成为特征的疾病。斑块主

要由脂质、胆固醇和血液中的细胞组成。斑块的形成导致动脉管腔狭窄,使得血液流动不畅,最终导致心肌缺血、脑梗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等多种因素相关。

四、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严重疾病。病理

学特征是心肌细胞死亡和炎症反应。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血供不足,心肌细胞缺氧、缺血和死亡。死亡的心肌组织会引发炎症反应,激活

炎症细胞并释放炎症介质。

总结: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涉及到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对于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等疾病,了解其病理

学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发病机制,并为预防、诊断和治疗提

供依据。未来的研究应继续加强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研究,以

期在治疗和预防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病理学 心血管系统疾病-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带答案)

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 名词解释 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2 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 3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4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5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6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7 透壁性心肌梗死(transm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8 室壁瘤(ventricular aneurysm) 9 冠状动脉性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 10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 11 心脏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 hypertrophy of heart) 12 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 13 急进型高血压(accelerated hypertension) 14 动脉瘤(aneurysm) 15 风湿病(rheumatism) 16 阿绍夫小体(Aschoff body) 17 绒毛心(cor villosum) 18 环形红斑(erythema annullare) 19 心瓣膜病(valvular vitium of heart) 20 扩张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21 瓣膜狭窄(valvular stenosis) 22 瓣膜关闭不全(valvular insufficiency) 问答题 1 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 2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有哪些继发病变? 3 简述心肌梗死的类型及特点。 4 简述心肌梗死的合并症。 5 简述原发性高血压晚期心、脑、肾的病变特点。 6 简述风湿病的基本病变。 7 简述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其后果。 8 何谓动脉瘤?根据其形态可分为哪些类型? 9 试比较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心脏病变特点。 10 试比较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赘生物的病变特点。 11 试比较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其后果。 12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在临床上有哪些类型? 13 为什么说风湿病的发生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14 何谓原发性高血压?其各型病变特点是什么? 15 简述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变及临床特点 16 简述扩张性心肌病的病变特点。

心血管系统病理-广中医病理学教案

心血管系统病理-广中医病理学教案 第一篇:心血管系统病理-广中医病理学教案 广州中医药大学 教案 课程名称:病理学教材:病理学授课内容:心血管系统病理 内容及进程 一、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的病理变化,熟悉其发病机理。掌握心力衰竭时机体的病理生理改变,熟悉其发病机理。 二、教学内容要点 动脉粥样硬化症:病因和发病机理,基本病变,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高血压病:良性高血压病及恶性高血压病的病变及后果,病因和发病机理。 风湿病:病因和发病机理,风湿性心脏病(急性心内膜炎、心外膜炎,慢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基本病变。[附]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简介。风湿性关节炎及皮肤、脑的病变。 心力衰竭:概念,原因,诱因和分类,发生机理,心脏的代偿反应(心率增快及心肌肥大)。心力衰竭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心脏及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呼吸功能及肝、肾、胃肠功能的改变),防治原则。 三、重点与难点 动脉粥样硬化症是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常见病,由于脂质在动脉内膜中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形成粥样斑块。其结果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缺血性病变。本病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尤其是心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粥样硬化常导致心、脑缺血而产生严重的后果。

本节以基本病理变化为重点。根据病变发展过程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脂纹期为早期病变,单核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吞噬LDL后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群集形成脂纹脂斑。纤维斑块期为病变的第二阶段,此期由于局部胶原纤维增多及玻璃样变性,形成向内膜表面隆起的纤维斑块。粥样斑块期为病变的第三阶段,此期由于斑块深部组织坏死崩解,与脂质混合形成粥样物质。在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的基础上可发生一系列继发性改变,如斑块内出血、粥样溃疡、血栓形成、钙化及动脉瘤形成。 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粥样硬化也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的90%以上。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心脏病,由于动脉管腔狭窄的程度不同、管腔阻塞的速度不同和侧支循环建立的状况不同,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肌硬化。严重的心肌梗死,除了可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外,还可发生附壁血栓、心外膜炎、室壁瘤及心脏破裂等合并症。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晚。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脑组织供血不足,可引起脑萎缩和脑软化。脑动脉粥样硬化还常可形成小动脉瘤,如动脉瘤破裂则发生脑出血。 原发性高血压或称高血压病是一种原因未明、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独立性全身性疾病。本节学习以高血压病的类型和病理变化为重点。 高血压病可分为缓进型高血压病和急进型高血压病两型。缓进型高血压病又称良性高血压病,可分三期。①功能改变期:表现为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血压波动。②动脉系统病变期:细、小动脉硬化,血压持久稳定升高。细动脉硬化(细动脉玻璃样变)是高血压病的重要形态变化,可累及全身细动脉,但具有诊断意义的是肾的入球动脉和视网膜动脉。细动脉硬化最早可在眼底检查中被发现,表现为视网膜动脉反光增强,或动静脉交叉处静脉受压。③内脏病变期:为高血压病后期,心、肾、脑常发生器质性病变。 细、小动脉硬化是引起心、肾、脑发生器质性病变的基础。由于细、小动脉硬化,血压持续性升高,外周阻力增加,左心室发生代偿

病理学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阿少夫小体(Aschoff body)①球形、椭圆形或梭形小体;②中心可见纤维蛋白样坏死,周围有较多Aschoff细胞;③外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 亦称为粥瘤atheroma。动脉内膜面见灰黄色斑块,表面为纤维帽,其下方为多量黄色粥样物。光镜下:在玻璃样变性的纤维帽的深部,有大量粉红染的无定形物质(即脂质)、坏死物、胆固醇结晶和钙化。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动脉硬化:一组疾病,常包括: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危害较大 动脉中层钙化—老年人常见,危害较小 细动脉硬化—见于高血压病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基本病理变化 1.脂纹fatty streak 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肉眼观,为点状或条纹状黄色不隆起或微隆于内膜的病灶,常见于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光镜下:病灶处内皮细胞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泡沫细胞是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吞噬脂质后形成的。 2.纤维斑块脂纹进一步发展演变为纤维斑块。动脉内膜面散在不规则形隆起的斑块,初为淡黄或灰黄色,后呈瓷白色。光镜下,病灶表层为大量胶原纤维,胶原纤维可发生玻璃样变。在纤维帽之下可见数量不等的泡沫细胞、SMC、细胞外基质和炎细胞。 3.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 亦称为粥瘤atheroma。动脉内膜面见灰黄色斑块既向内膜表面隆 起又向深部压迫中膜。切面:表层纤维帽为瓷白色,深部为黄色粥糜样物。光镜下:在玻璃样变 性的纤维帽的深部,有大量粉红染的无定形物质(即脂质)、坏死物、胆固醇结晶和钙化。底部及 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4.继发性改变 (1) 斑块内出血:由于斑块内新生血管破裂或动脉内血液经斑块破裂口进入斑块而形成,使斑块 增大。造成病变动脉管腔的进一步狭窄,甚至闭塞。 (2) 溃疡形成:斑块表面的纤维帽破裂,粥样物逸入血流,遗留粥瘤样溃疡,造成胆固醇栓塞。

病理学复习题

一、定义: 萎缩: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类型的过程。 变性:细胞损伤后,因物质代谢障碍所致细胞质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异常蓄积。 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指在细胞内,结缔组织,细动脉壁在HE染色切片中出现均质,红染,半透明状的蛋白质蓄积。 坏死:指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坏疽:指继发腐败菌感染的较大范围组织坏死。 肉芽组织:指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 血栓形成/血栓: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有形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造成栓塞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最常见的是血栓栓子。) 血栓栓塞:由于血栓脱落引起的栓塞。(是栓塞中最常见的类型) 梗死:局部组织、器官由于血流迅速中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 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以预防为主的反应。 特异性增生性炎:炎症局部以吞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增生为主,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又称为肉芽肿性炎或炎性肉芽肿。 肿瘤: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和分化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肿瘤的异型性:指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癌前病变: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长期存在少数有可能转变为癌。 原位癌:异型增生的细胞累及上皮全层,但尚未突破基膜而向下浸润性生长,称为原位癌。 心绞痛: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心肌耗氧量骤增导致的心肌急性、短暂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心肌梗死:指冠状动脉持续性供血中断,引起一定范围的心急缺血性坏死。 大叶性肺炎:主要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 小叶性肺炎: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以肺小叶为单位的急性化脓性炎,又称支气管肺炎。 肝硬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 假小叶:增生的纤维组织将原来的肝小叶分隔包绕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 肺气肿 风湿小体 肝硬化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1.萎缩:类型:1.生理性萎缩 2.病理性萎缩:全身性萎缩、局部性萎缩 肉眼观:心脏萎缩时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其表面冠状动脉因心脏缩小而弯曲如蛇形状。 光镜下:细胞体积缩小,或伴有细胞数目减少。 2.变性:类型: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黏液样变性,病理学钙化。 脂肪变性:1.肝脂肪变:干细胞是脂肪代谢的主要部位,最易发生脂肪变。光镜下:肝细胞核周见许多圆形小空泡,并可溶成大空泡。 2.心肌脂肪变 玻璃样变性:类型:细胞内玻璃样变性、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细动脉壁玻璃样变性 3.细胞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两种类型。 4.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1.核固缩:细胞核缩小、凝聚,呈深蓝色,提示DNA停止转录;2.核碎裂:核膜溶解, 染色质崩解成碎屑,散在于胞质中; 3.核溶解:染色质中的DNA和核蛋白被DNA酶和蛋白酶分解,核淡染,仅见核的轮 廓。 5.坏死的类型:1.凝固性坏死:多见于脾、肾、心等器官的缺血性坏死;光镜下:坏死区细胞结构消失,但细

病理学基础简答题

【病理学根底】 一、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1、简述萎缩的原因及类型。P6 答:萎缩一般可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两个类型。 生理性萎缩见于更年期后妇女的子宫和卵巢的萎缩、老年人的各器官的萎缩、青春期的胸腺萎缩等。 病理性萎缩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以下类型。 〔1〕营养不良性萎缩 〔2〕压迫性萎缩 〔3〕失用性萎缩 〔4〕去神经性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 2、简述细胞水肿的病例变化。P9 答:肉眼观察:病变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包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颜色变淡,似开水烫过一样。 镜下观察:细胞体积增大,HE染色胞质内出现许多细小的淡红色颗粒〔电镜下为为肿胀的线粒体和内质网〕。假设水肿进一步开展,可开展为气球样变。 3、简述脂肪变性的病例变化。P10 答:肉眼观察:脂肪变性的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呈淡黄色,切面触之有油腻肝。 镜下观察:脂肪变性的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脂滴。 4、简述坏死的病理变化。P11-12 答:镜下观察:〔1〕细胞核的变化: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重要标志,主要有三种形式: ①核固缩②核碎裂③核溶解 〔2〕细胞质的变化:胞质中RNA丧失及蛋白质变性,致使胞质红染;胞质结 构崩解,致使胞质呈颗粒状,进而细胞膜破裂,整个细胞 完全崩解消失,溶解、吸收而消失。 〔3〕间质的变化:基质崩解,胶原纤维肿胀、崩解、断裂、液化,最后坏死 的胞核、胞质及崩解的间质融合成一片模糊的颗粒状、 无结构的红染物质。 肉眼观察:失活组织的特点是:1、失去原组织的光泽,颜色变苍白、浑浊; 2、失去原组织的弹性,捏起或切断后组织回缩不良; 3、失去正常组织的血液供给,摸不到动脉搏动,针 刺或清创切开时无新鲜血液流出; 4、失去正常组织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等。 5、简述坏死的类型。P12 答:根据坏死的形态变化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凝固性坏死〔2〕液化性坏死〔3〕纤维素样坏死〔4〕坏疽 坏疽可分为三种类型: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 6、简述坏死的结局。P13 答:〔1〕溶解吸收〔2〕别离排除〔3〕机化〔4〕包裹和钙化 7、简述创伤愈合的类型及特点。P17 答:根据创伤程度、有无感染及愈合情况,创伤愈合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病理学园地:心血管系统疾病----综合病例分析(一)

病理学园地:心血管系统疾病----综合病例分析(一) 病史摘要死者,男,57岁。10年前起常感头昏头痛。当时检查发现血压在200/100mmHg左右。经休息、治疗情况好转。5年前又出现记忆力减退、心悸等症状,虽经治疗,效果不佳。近1年来出现劳动后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嗽及咳泡沫痰,双下肢水肿。近4月来又感下肢发凉、麻木。近几天右脚疼痛难忍,不能活动,皮肤渐变黑、感觉消失。入院行截肢手术。术后心力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摘要心脏体积增大,重452克。左心室壁厚1.4cm,乳头肌及肉柱增粗。四个心腔均扩张,尤以左心室和左心房腔扩张明显。光镜见左心室肌纤维增粗、变长、细胞核拉长、染色深。主动脉、左冠状动脉、脑基底动脉环、右下肢胫前动脉内膜面均见散在的灰黄*色或灰白色斑块隆起。右胫前动脉管腔内有一灰黄*色圆柱状物堵塞,与管壁粘连紧。双肺体积增大,色棕褐,质较硬韧。光镜见部分肺组织实变,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淡红色液体和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肺泡隔和肺间质内有纤维组织增生伴含铁血黄素沉着。肝大,重1800克,切面红、黄相同,似槟榔。光镜见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充血、出血,该区肝细胞数量减少,体积缩小。小叶周围边部分肝细胞胞浆内出现圆形空泡。肾肿大,色淡红。切面实质增厚,混浊无光。光镜见肾,近曲小管增大管腔狭窄而不规则,上皮细胞体积增大,胞浆丰富淡染,其内可见多数红色细小颗粒,核居中央。脾淤血体积增大,光镜见脾小体数目减少,脾中央动脉管壁增厚,均质红染,管腔狭小、闭塞。红髓扩张、充血、纤维组织增生,其内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右足背皮肤干燥、皱缩、发黑、与健康皮肤分界清。脑重1180克、脑沟加深,脑回变窄。 [讨论](结合上述病史及尸检发现) 1、哪些脏器发生了什么病变(即作出诊断)?其发生原因各为什么? 2、各脏器病变有何联系(请用箭头联系)? 病理解剖诊断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心血管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这些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造成死亡和残疾的主要 原因之一。了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 这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 学特征。 一、冠心病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病理学特征是冠状动脉内膜的斑块形成。斑块主要由胆固醇和 其他脂质物质组成,并逐渐形成斑块、斑块破裂,最终形成血栓。心 肌缺血的程度取决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二、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在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情况下,对血管壁和器官产生损 害的一种疾病。高血压的病理学特征是血管壁的结构改变和功能紊乱。长期的高血压会引起动脉壁增厚、硬化、纤维化,同时还会导致内皮 细胞功能异常。这些改变使得血管失去弹性,影响了血压的调节和血 流动力学。 三、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动脉内膜的斑块形成为特征的疾病。斑块主 要由脂质、胆固醇和血液中的细胞组成。斑块的形成导致动脉管腔狭窄,使得血液流动不畅,最终导致心肌缺血、脑梗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等多种因素相关。 四、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严重疾病。病理 学特征是心肌细胞死亡和炎症反应。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血供不足,心肌细胞缺氧、缺血和死亡。死亡的心肌组织会引发炎症反应,激活 炎症细胞并释放炎症介质。 总结: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涉及到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对于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等疾病,了解其病理 学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发病机制,并为预防、诊断和治疗提 供依据。未来的研究应继续加强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研究,以 期在治疗和预防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病理学总结】心血管系统疾病

【病理学总结】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风湿病(rheumatism) 一、概述: 1、风湿病概念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结缔组织,以形成风湿小体为其病理特征。心脏、关节和血管最常被累及,以心脏病变为最重。 2、好发部位、好发年龄、地区特点多发于5-15岁,以6-9岁为发病高峰,男女患病率无差别。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炎。三、基本病理变化: 1、变质渗出期(非特异性炎)结缔组织基质的粘液变性:胶原纤维肿胀、断裂、崩解,基质蛋白多糖↑→纤维素样坏死;少量浆液和炎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此期病变持续1个月。 2、增生期(肉芽肿期)病变在心肌间质,风湿性肉芽肿,即Aschoff小体(Aschoff body),近似梭形,中心部为纤维素样坏死灶,周围有各种细胞成分;风湿细胞(Aschoff细胞):胞浆丰富,嗜碱性,核大,呈卵圆形、空泡状。染色质集中于核的中央,核的横切面状似枭眼;纵切面上,染色质状如毛虫。少量淋巴细胞和个别中性粒细胞。此期病变持续2-3个月。 3、瘢痕期(愈合期)出

现纤维母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并变为纤维细胞。整个小体变为梭形小瘢痕。此期病变持续2-3个月。上述整个病程为4-6个月。该疾病可反复发作。四、各个器官的病变:(一)风湿性心脏病: 1、风湿性心内膜炎: (1)好发部位:二尖瓣;二尖瓣主动脉瓣,左心房(2)赘生物特点:多个,粟粒大小,灰白色,单行排列与瓣膜闭锁缘,附着牢固,不易脱落;镜下为白色血栓,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伴小灶状的纤维素样坏死,其周围可出现少量风湿细胞。 (3)结局及影响:反复发作,结缔组织增多→病变纤维化→瘢痕→瓣膜增厚Mc Callum patch(马氏斑):瓣膜病变导致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受血流返流冲击较重,引起左房后壁粗糙,内膜增厚,称为Mc Callum斑。晚期:反复发作→疣状赘生物机化→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形成慢性心瓣膜病) 2、风湿性心肌炎: (1)部位:心肌间质结缔组织; (2)病变特点:小动脉旁出现Aschoff小体,弥漫分布;(3)结局及影响:风湿小体机化形成小瘢痕;在儿童可发生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3、风湿性心包炎:

病理学笔记讲义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病理学笔记讲义-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 病 病理学笔记讲义-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重点: 1.动脉粥样硬化 2.高血压 3.风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变,各器官病变,心瓣膜病 4.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和亚急性 5.心肌病和心肌炎 内容: 动脉粥样硬化(AS) 一、概述: 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基本病变是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致使管壁变硬、管腔危险,并引起一系列继发缺血改变,尤其在心和脑。 二、危险因素 1)高脂血症:指血浆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异常增高。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只蛋白(VLDL)水平持续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下降。 2)其他: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甲减、遗传因素、年龄、肥胖性别。 三、发病机制尚未最后阐明。 共同机制:脂类物质等因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脂类物质进入血管内膜,刺激吞噬细胞进入内膜、增生、吞噬脂类物质成为泡沫细胞。同时刺激中膜平滑肌细胞迁移入内膜成为泡沫细胞,并增生导致管壁纤维组织增生。其中泡沫细胞的来源是关键。

四、基本病理变化 五、主要动脉病变 1)主动脉:后壁和分支开口处 2)冠心病 3)肾:AS固缩肾 4)四肢:间歇性跛行 5)肠系膜 高血压 一、发性高血压定义: 原因不明的、以收缩压≥140mmHg(18.4kPa)和(或)舒张压≥90mmHg (12.0kPa)为主要表现的独立性全身疾病,以全身细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变,常引起心、脑、肾及眼底病变,并伴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二、病因发病机制: 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 三、类型:原发性高血压分良性高血压和恶性高血压两类

疾病的名词解释病理学

疾病的名词解释病理学 疾病是指对人体健康有不良影响的异常状态。一些疾病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引起的,有些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引起的。为了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和发展,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形态、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过程的学科。下面是一些常见疾病的名词解释病理学: 1. 冠心病:是因为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胸痛及心绞痛的代表性疾病。 2. 癌症:是指由细胞异常增殖引起的恶性肿瘤。这种疾病会对周围组织造成损害,甚至会侵犯到远离肿瘤原位的组织。 3.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者细胞无法充分利用胰岛素,导致血糖水平升高的疾病。 4.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血管失调或位置不合理,使得血液流动迅速,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5. 心脏衰竭:是慢性心血管疾病,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送往身体的各个部分,从而导致身体功能受损的疾病。 以上是疾病的一些名词解释病理学。疾病的发生可以是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也可以是由于不

良生活习惯和预防措施的不当导致的。因此,了解疾病的原因和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在实践中,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之外,预防疾病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始终关注的问题。 预防疾病常常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饮食有关。例如,保持适当的体重,不吸烟,少喝酒以及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都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简单并且有效的方法。在饮食方面,应该多食用蔬果,少吃肉食和饮食过量的垃圾食品,以维持身体健康。此外,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体检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总之,了解疾病的本质和机制,加上获得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以大大减少疾病发生的几率,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各种疾病的发生。

病理学章节复习-心血管系统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 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 病变特征:脂质沉积于动脉内膜一灶性纤维性增厚+粥样物一动脉壁变硬一管腔狭窄 病理变化 1.早期病变一一脂纹(fatty streak) 肉眼:动脉内膜面稍隆起的黄色斑点或条纹 光镜:内皮下大量泡沫细胞聚基+SMC+细胞外基质泡沫细胞:圆形,体积较大,胞 浆内大量小空泡 2.纤维斑块(fibrous plaque) 肉眼:内膜面淡黄/灰黄色不规则隆起的斑块:胶原纤维T+玻璃样变,直径0.3〜1.5cm, 瓷白色蜡烛油样。 光镜:表层(纤维帽):大量胶原纤维+SMC+细胞外基质下层:泡沫细胞+SMC+ 脂质+炎细胞 3.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 ------ 粥瘤(atheroma) 肉眼:黄色斑块十多 量黄色粥糜样物 光镜:玻璃样变性的纤维帽+大量粉红无定形坏死物质+胆固醇结晶+钙化;网周边部:肉芽组织+泡沫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外膜毛细血管新生+结缔组织+淋巴、浆细胞浸润 4.复合性病变:①斑块内出血:新生血管破裂一血肿一狭窄、堵塞②斑块破裂:粥瘤 性溃疡一栓子一栓塞③血栓形成:内皮细胞损伤+粥瘤性溃疡一血栓④钙化: 纤维帽及粥瘤灶钙盐沉着⑤动脉瘤形成:动脉管壁局限性扩张一动脉瘤 第二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A粥样硬化症:部位:左冠状A前降支>右主干>左旋支、左主干>后降支。病变呈节段性受累。 病变:斑块性病变,心壁侧,呈新月形,管腔呈偏心性狭窄。 冠状A性心脏病(CHD):冠状A狭窄等变化所致的缺血性心脏病。病因:冠状A粥样硬化主要临床表现 (一)心绞痛:类型:1.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2.不稳定型心绞痛3.变异

病理学-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填充题 1.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和冠状动脉性猝死四种临床病理类型。 2.心肌梗死的原因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管腔狭窄基础上伴有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持续痉挛或斑块内出血。 3.心肌梗死的并发症有: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室壁瘤和附壁血栓形成、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包炎、心律失常等。 4.心绞痛是由于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引起;心肌梗死由于心肌严重持续性缺血引起;心肌纤维化由于心肌反复持续性缺血引起。 5.心肌梗死属贫血性梗死,病灶形状不规则地图状。 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依次为左前降支、右主干、左主干和左旋支或后降支。 7.心绞痛分为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变异性心绞痛三型。 8.动脉粥样硬化的继发性改变有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动脉瘤形成、钙化和血管腔狭窄。 9. 恶性高血压病的特征性病变是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坏死性细动脉炎,主要累及肾脏。 10.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病变有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和继发性改变。 11.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泡沫细胞来源于巨噬细胞和 SMC 。 12. 风湿性心内膜炎时,最常侵犯的瓣膜是二尖瓣,其次是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同时受累。 13.良性高血压动脉主要病变是细动脉玻璃样变,恶性高血压动脉的主要病变是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坏死性细动脉炎。 14.高血压病主要累及细小动脉,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中动脉。 15.良性高血压病可分为三期,分别是功能紊乱期、动脉病变期和内脏病变期。 16. 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可分为三期:变质渗出期、增生期和纤维化期。 17.可引起颗粒性固缩肾的疾病主要有高血压病和慢性肾小球肾炎。 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E A.高血压 B.糖尿病 C.高甘油三酯血症 D.吸烟 E.血HDL和apoA-I升高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发生于:A A.左前降支 B.右冠状动脉 C.左旋支 D.左主干 E.后降支 3.下列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A.血浆LDL和HDL水平持续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B.病变主要累大中动脉 C.在动脉内膜有脂质沉积 D.我国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人体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和病理机制。了解病理生理学对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都非常有帮助。本文将详细介绍病理生理学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定义、分类、生理变化以及病理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一、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疾病是指人体在各种不同的原因和事物引起下的异常状态,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和生理变化、环境污染等。根据疾病的发生原因和机制分类,可以分为遗传疾病、感染性疾病、营养代谢异常病、环境病理学和肿瘤疾病等。 a. 遗传疾病 遗传疾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引起的病变,大多是由基因变异或基因缺失引起。其中比较常见的有血友病、先天性耳聋、帕金森病等。 b. 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或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病变,其中包括肺炎、流行性感冒、结核病等。这些疾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食物水源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 c. 营养代谢异常病

营养代谢异常病是指由于人体对某些特定营养物质的摄入或吸收异常,引起的病变,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糖尿病、肥胖病、高血脂症等。 d. 环境病理学 环境病理学是指由环境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等引起的疾病。这些污染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人体健康的破坏,比如重金属中毒、放射性污染等。 e. 肿瘤疾病 肿瘤疾病是指由人体组织异常增生导致的疾病。其中恶性肿瘤的危害性较大,容易转移和侵蚀周围组织,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二、疾病的生理变化 人体在患病状态下,会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些生理变化是身体为了对抗疾病产生的反应,并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a. 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侵袭者的防御过程。在感染性疾病发生时,人体免疫系统会立即开始对抗病原体,通过产生抗体、杀灭病原体等方式,保护身体免受感染病原体的侵害。

心脏病的病理学特征与诊断

心脏病的病理学特征与诊断心脏病是一组以心脏为主要受累器官的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疾病等。这些疾病不仅影响着成年人,也是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心脏病的病理学特征和诊断方法。 一、心脏病的病理学特征 1. 缺血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氧、缺血和坏死。其特征是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和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 2. 心肌病 心肌病是指心肌结构、功能和电生理异常导致的心脏病。心肌病的病理学特征是心肌细胞肥大、变形、纤维化和坏死,导致心脏扩大、功能不全,最终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3.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疾病是指影响心脏瓣膜的结构和功能的疾病。瓣膜病变包括狭窄、关闭不全和瓣膜钙化等。病理学特征是瓣膜厚度增加、钙化和功能受损,导致血液流动受阻或逆流。 二、心脏病的诊断 1. 临床症状和体征

心脏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很多种,如胸痛、胸闷、气促、心悸、头晕等,这些都可能是心脏病的表现。此外,心脏病还会引起心律失常、心包积液、肝大等体征。 2.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常用的诊断心脏病的方法之一。心电图可以检测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心肌坏死等。 3. 超声心动图检查 超声心动图是目前诊断心脏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观察心脏的解剖结构、功能状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帮助医生确定病变部位和病变程度。 4. 冠脉造影检查 冠脉造影是一种介入性诊断方法,可以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是否狭窄或闭塞,确定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和病变的程度。 三、总结 心脏病的病理学特征和诊断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及早诊断心脏病并进行积极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治疗效果。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新的诊断方法也逐渐应用于临床,为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 教课目标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观点,基本病变及主动脉粥样硬化的的病变特色。 2、掌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死的病变特色。 3、掌握高血压病的基本病变特色。 4、掌握风湿病的观点,基本病变及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特色。 讲课内容(要点、难点) 1、动脉粥样硬化 1-1动脉粥样硬化观点、病因。 1-2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病变。(要点) 1-3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色。 2、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2-1冠芥蒂观点、病因。 2-2冠芥蒂分类、心肌梗死病变特色。(要点) 3、高血压 3-1高血压观点。 3-1良性高血压病理变化。(要点) 4、风湿病 4-1风湿病观点、病因。 4-2风湿病的基本病变。(要点)

4-3风湿性心脏病病变特色。(要点) 复习题 1、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特色以及炎症的种类? 2、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分期特色怎样? 3、不一样种类心肌梗死的病变特色怎样? 教材与参照文件 1、Emanuel Rubin,JohnL.Farber:Pathology,Philadelphia:Lippincott-Raven,1998. 2、JohnM.Kissane:Anderson’sPathology,Philadelphia:The Company,1990. 3、杨光彩主编.病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第一版社,2001.122-152.教课内容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 1-1病因和发病体制 1)危险要素: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抽烟等 2)发病体制: 损害应答学说;脂质渗透学说;单核巨噬细胞作用学说 1-2基本病理变 1)脂质条纹期 2)纤维斑块期 3)粥样斑块期 4)继发改变期

病理学知识要点(简答题)

简答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组织和细胞培养?有何临床应用意义?(P3) 参考答案:组织和细胞培养是指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研究在各种因子作用下离体组织、细胞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及外来因素的影响。该方法对于肿瘤细胞的生长、细胞癌变、病毒复制、染色体变异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死亡的过程包括几期?(P8) 参考答案:(1)濒死期:主要表现为意识模糊或丧失、各种反射迟钝或减弱、呼吸不规则和血压 降低等。(2)临床死亡期:主要表现为心跳、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及时抢救患者有望复苏。(3)生物学死亡期:死亡的不可逆阶段。 3.疾病的转归有哪些表现?(P8) 参考答案:疾病的转归是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发展趋势和结局,分为康复和死亡两种表现。其中,康复包括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死亡的过程分为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三期。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4.简述适应在形态学上的表现。(P11) 参考答案:适应在形态学上的表现有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①萎缩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 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②肥大指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③增生指组织、器官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常伴有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④化生指一种分化成熟组织或细胞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或细胞取代的过程。 5.简述肥大的影响和结局。(P12) 参考答案:肥大的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内DNA含量和细胞器增多,蛋白质合成增多,细胞功能增强(代偿),但肥大的器官功能代偿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限度将导致器官功能失代偿。 6.简述肉芽组织的功能。(P22) 参考答案:①抗感染,保护创面:②填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③机化或包裹异物(如坏死组织、血栓、血凝块等)。 7.简述变性的类型。(P15) 参考答案:(1)细胞水肿:细胞内水、钠增加,引起细胞肿胀和功能下降。(2)脂肪变性:实质细胞内出现异常的脂滴。(3)玻璃样变性:在细胞或细胞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 8.简述坏死的结局。(P20) 参考答案:(1)溶解吸收:较小的坏死灶可由来自坏死组织本身和中性粒细胞释放的蛋白水解酶将坏死物质分解、液化,然后由淋巴管或血管吸收,不能吸收的碎片则由巨噬细胞吞噬后消化,留下的组织缺损由细胞再生或肉芽组织修复。(2)分离排出:较大坏死灶不能完全吸收,其周围发生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释放各种水解酶将坏死边缘组织溶解、吸收,使坏死灶与健康组织分离。(3)机化:坏死组织如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新生的肉芽组织长入并逐渐将其取代,最后成为瘢痕组织。(4)包裹和钙化:较大范围的坏死组织,难以溶解吸收,或不能完全机化,则由周围增

心血管疾病(心脏和血管的生物学特征)

1:心血管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其功能如何? 广义的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运输,即将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和肺吸收的氧气运送到全身器官、组织及细胞;同时将组织和细胞的代谢产物及二氧化碳运送到肾、肺和皮肤排出体外,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不断进行;此外,还具有运送体内一些分泌激素、维持机体内环境内外理化特性的相对稳定以及机体防卫功能、内分泌功能等重要作用。 2:血液在人体内是如何循环的? 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分大循环(体循环)和小循环(肺循环)。 体循环中血液由左心室搏出,流经主动脉及其派生的若干动脉分支,进入相应的器官。动脉再经多次分支,管径逐渐变细,血管数目逐渐增多,最终到达毛细血管,在此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和营养物质被组织吸收,而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进入血液中,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通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心冠状静脉窦返回右心房。 肺循环中血液由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在此排出二氧化碳,吸收新鲜氧气,变静脉血为动脉血,再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 体循环的路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动脉血滋养全身的脏器和组织,并将全身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运回心脏。肺循环路程较短,只通过肺,主要使静脉血转变成氧饱和的动脉血。3:血液在心脏内是如何流动的? 如前所述,流回到心脏的静脉血通过两条最大的静脉(上、下腔静脉)回流到右心房。当其充盈后,将血液推入右心室。然后,经过肺动脉瓣,右心室将血液泵入肺动脉进入肺脏。在肺脏内,血液流经广泛分布于肺泡周围的细小毛细血管床,并与肺泡内的气体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通过呼气排出)。随后,这些富氧血液通过肺静脉流入左心房。当左心房充盈后,将这些富氧血液推入左心室。然后,经过主动脉瓣将血液泵入全身最大的动脉——主动脉。 4:心脏位于人体哪个部位?重量大约是多少? 心脏在人体胸腔的中部(中纵隔内),位于胸骨体和第2至第6肋软骨后方,第5至第8胸椎前方,膈肌的上方,二肺之间。如果沿人体正中画一条线,心脏的1\/3在线的右侧,2\/3在左侧,而且由于在发育过程中,心脏会沿纵轴向左轻度旋转,所以右半心在右前,左半心偏居左后。 心脏是人体内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重约300g,约占人体重量的0.5%,其大小相当于本人的拳头。有趣的是,它的强弱也常和拳头的强弱成正比。一个粗手粗脚的人(多半是体力劳动者),除了拥有一副较大的拳头之外,同时也拥有一个强大的心脏。反之,一个细手细脚的人(多半是脑力劳动者),则多半具有较小的心脏。心脏重量及大小随年龄增长,一般男性大于女性。 心脏的有关数据:男性280~340g,大于350g为心脏肥厚;女性230~280g,大于300g 为心脏肥厚。心底至心尖:约12(11~15.5)cm,心脏最大横径:8~9cm,心脏前后径:男性7.6~12.9cm、女性7~10cm。 5:与心脏相邻的器官有哪些? 心脏前方隔着心包,大部分被肺及胸膜遮盖,小部分区域隔着心包,与胸骨体下部左半及左侧第4、5肋软骨相邻。青春期以前未退化的胸腺居于心包的前上方。心脏后方隔着心包邻近支气管、食管、迷走神经和胸主动脉等。心脏两侧隔着心包及纵隔胸膜与肺相邻。心脏下方为膈肌。 6:心脏的外形如何? 心脏如倒置的、呈前后稍扁的圆锥体,近似一个桃子的形状,分心尖、心底。心尖钝圆,

病理学填空题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习题 1.骨折愈合的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2.鳞状上皮化生最常见于________、________。 3.Mallory小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坏死的结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常见的变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常见病理性萎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 7.机体的适应性改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 8.形态学上可将坏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 9.玻璃样变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 10.按再生能力,可将人体组织或细胞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11.苏丹Ⅲ染色可将___________________。 12.水变性和脂肪变的常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肉芽组织镜下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 14.水变性、脂肪变性最常见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脏器。 15.坏死细胞的细胞核改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6.再生能力最强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等。不能再生的细胞有_______。再生力弱或不能再生的组织或细胞损伤后通过__________修复。 17.常见的细胞内变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伤口愈合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参考答案: 1、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或再塑 2、气管支气管粘膜 3、肝细胞内玻璃样变性时细胞中间丝前角蛋白变性形成的圆形小体 4、溶解吸收别离排出机化与包裹钙化 5、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淀粉样变粘液样变 6、营养不良性压迫性失用性去神经性内分泌性 7、萎缩增生肥大化生 8、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 9、纤结缔组织细胞内细动脉壁 10、不稳性细胞稳定细胞永久性细胞 11、可把脂滴染成橘红色 12、缺氧感染中毒 13、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 14、肝肾心 15、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