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期末论文

地理教学论期末论文
地理教学论期末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姓名:学号:20120507032

院(系):学院理工系专业: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专业发展;地理教师;发展途径

Key words :Teachers' specializa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Geography teachers; Development way

摘要: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世界各国都进行课程改革,我国也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课改对教育的主体---教师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即教师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提高专业化水平,实现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是社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从地理教学来说,地理教师应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为更好的地理授课教学打下基础。本文从解析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等基础概念出发,介绍地理教师专业化、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分析地理教师从新手教师经过熟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讨论了地理教师要通过课堂、研究、共同体、反思等途径实现专业发展。

Abstract: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high speed development, the society of education put forward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For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for the curriculum reform, is also a new 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our country. New curriculum reform for the main body of education - teacher put forward a new topic: the teachers how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speci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of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s the sour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ducation and motiv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geography, geography teacher should promote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ing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better geography teaching. This paper parsed based concept,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ization,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of geography, geography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ization, analysis of the geography teachers from novice teachers after a master to the expert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cess, discusses the geography teachers should through the way such as classroom reflection, research, community, achie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1】教师专业化是如今教育发展的需要,己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地理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即将走入岗位的地理教育工作者,全面正确地认识地理教师专业化的意义,发展趋势以及发展途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地理教师专业化是地理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是地理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在对地理教师专业化认识的基础上,对地理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作了更进一步的思考。探讨研究地理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和发展过程,就是构建科学的地理教师专业化知识的理论体系,提高专业学术水平,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

1.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内涵

1.1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它包含双层意义: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职业进步的过程。

1.2教师专业化发展

作为教师要给予专业知识与技能技巧的丰富与娴熟,专业信念与理想的坚持与追求,专业情感与态度的深厚与积极,教学风格与品质的独特与卓越。[2]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就需不断的学习与探索,扩展其专业内涵,提升专业水平,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与丰富,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由此可见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职前、入职和在职的全过程中,提高接受专业训练以及自身的主动学习和研究,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并逐渐走向专业成熟境界的持续发展过程。

1.3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

地理教学实践离不开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是否掌握教育理论和技巧,往往决定着地理教学活动的成败。因此,教育科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教育能力、教学技能都是地理教师必须具备的。牛文元教授指出:“在各类学科中,地理学几乎是唯一联系着自然环境,又联系着社会经济的独特学科。”接受高等理科教育的地理教师对人文学科知识先天不足,为此,地理教师除了要拥有专业的地理学科知识,还应该广泛了解与地理学科有关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

2.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2.1成长阶段:新手—熟手—专家型地理教师

2.1.1新手地理教师

一般是指刚刚走上工作岗位1-3年的地理教师,是实现由师范生向正式地理教师角色的转换期,是所学理论与现实实践的“磨合期”,也是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期,需要地理教师在知识、信念、态度和行为上不断作出调整。

2.1.2熟手地理教师

在地理教学方面,熟手教师的成长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任务”阶段的熟手(从教后3-5

年),已具备对教学的基本胜任能力,能有序安排教学活动,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了肯定的态度,开始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骨干教师;“问题”阶段的熟手(从教后6-10年),教师职业满足感开始下降,工作的单调重复、封闭繁杂、责任大、报酬少的感受造成教师过度的情绪困扰,容易出现心理障碍问题;“稳定”阶段的熟手(从教10年以后),教师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追求进步,工作热情,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年限的增长,教师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意思和社会行为逐步稳定,角色特征和教学风格日趋完善,他们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和教好学生的信念也逐步形成。

2.1.3专家型地理教师

专家型地理教师主要具有三个特征:丰富和组织化的地理教学专业知识;较高的自动化问题解决水平和自我监控能力;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3]

2.2地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地理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发展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贯穿于教师整个职业生涯。做一名地理教师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是一种历程而不是终点。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是形影相随、同步而行的。在职业生涯的进程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不断经历着高潮和低谷,成波浪式发展的状态。

3.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3.1在课堂上发展

课堂实践是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和终点。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为了课堂实践,又源于课堂实践。在课堂上教师提高学生发展的同时,也是自身专业的发展。

3.1.1在地理课堂上提升教学理念和教育理论水平

教师通过对个人课堂的实践总结和体悟,形成个人教育观念,重新审视与理解教育理论。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例如专业知识,纪律等问题,进行积极思考、主动解决,修正自己原有的认知和看法。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检验认知和看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此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

3.1.2在地理课堂上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任何一种技能和能力都只有在相应的活动中才能形成并获得发展。课堂实践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动态生成性,决定教师要真正获得教学技能和能力必须植根于自己的课堂实践。由于学生的思维具有不一致性,或者外部条件的临时改变性都有可能对自己的教学授课产生影响,这就需要地理老师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应变力。

3.1.3在地理课堂上获得实践知识和实践智慧

教学机智产生于复杂、变化的教学过程,而常常是不稳定、不连续错综复杂、突如其来的急中生智。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对同样的学生传授相同的一节知识时,也会在最后收获不一样的知识和智慧。

3.1.4在地理课堂上体验教师生命价值和意义

课堂实践是教师人生中重要的生命经历,是教师生命中最重要的舞台,是教师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一个优秀的地理教师如果不能在课堂上进行自己的专业活动,终究是失败的。

3.2在研究中发展

目前教育研究已成为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一种方式。地理教师要努力成为研究者,使自己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

专业水平。

3.2.1明确教师是研究的主体

教师做研究是教师对学校和课堂工作进行的一种系统的、有目的的探究,是教师与研究者、教学与研究的统一。[4]地理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进行研究工作,会有利于更好的扩宽自身的知识面,对以后的地理教学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3.2.2地理教师研究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

教师研究就是要关注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珍视教师实践所蕴涵的成长的力量与价值。地理教师的研究点要侧重于自身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所不能解决的专业问题或难以下手的综合问题,分析原因,找到矛盾点,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地理专业发展。

3.2.3地理教师研究要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

教师的研究方式要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以解决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在研究中活动,在行动中研究。如果地理教师在研究中脱离了实践活动,由此获得的研究结果也终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2.4地理教师研究要立足于应用研究和微观研究

为满足教育教学实践发展的需要,教师研究的类型主要以改进实践为宗旨。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适宜从事微观的教育应用研究。

3.3在共同体中发展

教师共同体是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共同愿景,教师自愿为前提,以开放、对话、发展为核心理念,能为教师个体、教师群体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教师团体组织。地理教师通过教研、知识管理、理论探究和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构建不同类型的共同体,以实现地理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和沟通,最终促进地理教师共同发展。

3.3.1在地理教研共同体中发展

以地理教研共同体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集体备课,讨论地理教学内容和方法,形成一致性的基本教案;听评课,教师就其他方式或教师的地理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分析、诊断、研究和评价,喜欢交流看法感受不同的教学风格;以师带徒,在老教师的传、帮、带、引下,新教师在短时间内掌握实践知识并融会在地理教学过程中。[5]

3.3.2在知识管理共同体中发展

地理教师在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应用和管理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更新学习观念,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3.3在理论探究共同体中发展

地理教师在尝试运用最新的教育理论解读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时,与其他地理教师或研究者相互切磋、沟通交流,为自己的教学问题排忧解难。

3.3.4在网络共同体中发展

地理是一门趣味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地理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很多地理现象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模拟。通过这些多媒体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形象的认识地理现象,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中的“口授”,让学生通过调动多方面的感官,科学形象生动的掌握好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进而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3.4在自我反思中发展

教师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认知对象,有意思地对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育理念、教育思维方式和教育行为方式进行批判性地分析和在认知,从而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地理教师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进行反思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3.4.1学习地理理论文献或著作,在理论解读中反思

在教育反思中要与经典为友积极学习理论知识,努力建设自己的理论体系。地理教师可

以订阅中国国家地理、环球人文地理、地图、National Geographic等杂志或者关注各种学术论文的发表,在这些理论著作中反思自己。

3.4.2撰写地理教学日志,通过写作进行反思

地理教师通过写作记录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感悟与体会,感悟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行为,反思自己,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3.4.3寻求地理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在对话讨论中反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地理教师通过对其他的教师,专家的交流沟通,多视角,多方位的借鉴他人智慧,进行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思。

3.4.4征求学生意见,从学生反馈中反思

学生是最能评判教学成功与否,最能谈到实质的人。学生对教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从自己的实际需要、爱好、兴趣出发,对地理教学的方法,内容、课程安排等进行评价。地理教师要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中反思自己,为自己的教学活动取得更高的效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4-128.

[2] 王鉴,徐立波. 教师发展的内涵与途径—以实践性知识为核心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 (3).

[3] 刘志军. 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31-232.

[4]王艳霞,等. “教师成为研究者”辨析[J]. 中国教育学刊,2008(10).

[5] 刘富喜,朱桂琴. 教师新视野[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212.

东师地理教学论答案

地理教学论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比较性先行组织者:是指以比较方式将新的地理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相比拟,利用已有知识同化新知识的引导性材料。 2. 探究式学习:学生应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价值观、科学方法等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探究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 3. 地理素养:地理素养就是一个人能够从地理的观点来观察事情且运用地理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 4. 传统地理教学媒体:又叫普通地理教学媒体,包括地理教师的口语和体态语、地理印刷材料、地理图片、地理教学标本与模型、黑板与粉笔等。 5. 地理略图:又称黑板略图或板图。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用简易的笔法把复杂的地理事物,迅速绘制成简略的黑板图,或课前将略图画在小黑板、透明胶片上,然后在课堂教学时根据需要呈现出来。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它对应于传统教学的(接受性)。 2. 全球意识属于地理课程目标的哪一成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依据地理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地理教学语言媒体包含(叙述性语言)、(说明性语言)、(引导性语言)。 4. 一般来说,行为取向的地理课程目标包括的基本要素有(行为主体)、(发生条件)、(行为动词)和(行为水平)。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基础地理教育的价值。 (1)地理学科的认知发展价值: ①有助于使学生形成对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的空间关系、空间格局、地理过程的敏锐觉察力 ②有助于使学生形成注重综合的思维品格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与形象思维 (2)地理学习与读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计算能力和图解能力的发展 (3)地理学习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①对兴趣发展的影响②对情感态度发展的影响③对价值观发展的影响 2. 简述初中地理课程理念的基本内容 (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2)“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3)“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4)“转变地理学习方式”与“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教学理念 3. 简述国际地理课程目标变革的四大趋势。 (1)地理课程目标的结构――层次清晰(2)地理课程目标的内容――趋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地理课程目标的表述――多使用行为动词(4)地理课程目标的变革一-具有时代性 4. 传统的教学目标的陈述存在哪些不足? (1)课程目标较模糊(2)知识单一维度,缺乏“知识、技能、思想政治”维度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举例说明略图的组合设计,这样组合有什么优点? 略图内容设计是根据地理要素特征、教学需要,运用适当的表示方法和手段在略图轮廓中绘出各地理要素。表示方法和手段的选取直接关系略图的质量。在实际教学中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教学论 期末考试每年的共有范围重点

填空 1.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地理教学的目的是基本,地理课程是实质性,教学媒体是传递 2. 地理学是地理教学论建立和发展的土壤,是地理教学论必然的理论基础 3.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教学论 4.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 5. 地理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提出地理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收集证据-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解释)-表达与交流 6.接受式教学模式:复习——导入——上课——巩固——总结 7.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地理学习兴趣是产生地理学习动机的催化剂 地理学习需要是地理动机、兴趣的基础,或者说是地理学习是原动力 8.地理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社会大背景、学校的课程策略、地理教材、地理学习结果、地理教师 绘图 简答 1.现代地理学显现五大特征: 第一,现代地理学是“统一地理学” 第二,现代地理是“全球地理学” 第三,现代地理学是“圈层地理学” 第四,现代地理学是“建设地理学” 第五,现代地理学是“高技术地理学” 2. 传统教育观 新教育观 课程观 学科内容及其进程 教师、学生、环境和教材交互作用的动态统一体 价值观 以知识传授为重点 以促进学生知、能、情意等全面发展为中心 教师观 传授者、主宰者、管理者 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学习者 学生观 教师中心、师主生从 学生中心,学习共同体中互动的学习伙伴 教学观 师教生学、师讲生听 师生“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评价观 重笔试,重结果,重甄别 多元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重诊断、激励、促进发展 3.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初中)

(完整版)地理教学论考试知识点全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在地理教学活动主要因素: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根本要素。 地理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因素。 地理课程是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 地理教师是教学活动中主导因素。 地理教学论的总任务:构筑地理教学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实践。 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 地理教学论的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地理学基础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 地理课程就是课业及其进程。通常来说,它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地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 最常见的课程的类型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我国地理课程的类型:混合型 我国初中地理新课程的设置: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设置:必修课为,地理1,地理2,地理3;选修课程为,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世界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共同趋势: 1.地理课程的地位得到提高。 2.地理课程类型及其设置多样化。 3.地理课程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4.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 5.地理课程内容采用区域学习和专题学习的构建方式,以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发展和人地关系为核心,关注现实社会的重大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问题,重视国际理解与合作。 6.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7.推动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学习评价机制。 国外地理课程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 1.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 2.打破学科体系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3.课程标准知识点粗化,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 4.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增加单元教学时间

地理教学论考题(完结)

1、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广泛介绍了西方的新的教学理论和模式,有所分析和借鉴,视图大力推行建构主义等教学理论。 2、新课改以来的教学设计,树立了崭新的教学理念,即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再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遵循学习的内在规律。 3、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以加涅为代表的“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已较成熟,其标志为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5、以乔纳森为代表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设计应放到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环境又分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6、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 8、传统的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地理模型、地理图片、地理标本等。 9、教学过程的几个步骤: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归纳小结、作业安排。 10、绪论课的特点:纲要性和概括性、抽象性和浓缩性、简单性和枯燥性。 11、教学设计评价的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功能。 12、教学反思的内容:写成功之处、写不足之处、写教学机智、写学生创新、写“再教设计”。 13、教学设计:是根据现代科学理论,确定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和需要,提出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的方法和步骤,并作出系统安排的过程,是一种解决地理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 14、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包括外显的行为和内部心里的变化。 15、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讲授、讲解、讲读地理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16、发现式教学法:即学生不是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去发现事物的规律。 17、问题解决式教学法:是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已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论重点

地理教学论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一、地理教学论学科名称的演变 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P5 (一)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地理教学活动中一切对象和问题 以“学”为出发点去研究“教” (二)地理教学活动诸8要素 1、学生(核心要素)占据中心地位 2、地理教学目的(基本要素),是地理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 3、地理课程(实质性因素)受教学目的的制约 4、地理教师(主导因素),学生的学习活动、自学活动都需要地理教师的指导 5、地理教学方法(活跃因素) 6、地理教学评价(不可缺少的因素)具反馈、调控、改进教学的功能 7、地理教学管理(保障因素)建立教学秩序及教学管理制度 8、地理教学环境(重要却易被忽视的因素)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教学环境。 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八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地理教学活动为学生而存在,所以学生占据着中心地位;地理教学活动的最终任务是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也是学生学习地里的根本结果;为达到地理教学目的,必须由起主导作用的地理教师来组织,并且只有通过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方法作为中介,运用教学管理手段,才能完成此任务;地理教学目的是否完成,或达到什么程度,还必须从学生身上得到体现,通过教学评价反馈的信息来判定;在整个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学目的、课程、方法、评价、管理都要不同程度地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同时,以上要素也可以对教学环境产生反作用。 三、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 1、地理学科性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功能,在学生整体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研究地理教学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方面应达到的基本目的。 2、国内外地理课程的开发研究,探索地理课程与社会需要,地理科学的发展、 学生身心发展之间的联系,为我国学校地理课程的设置,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提供理论依据。 3、研究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作用和分类,认识教学方法和组织形

网络教学《地理教学论》作业答案

《地理教学论》作业 第一次作业 一、多选题 1、《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C A:地理教学现象B:地理教学方法C:地理教学系统D:地理教学过程2.新课程中"教学”的基本含义是:D A:讲授与接收B:讲授与讨论C:上课与管理D:沟通与合作 3、素质教育目标主要包括C A:知、技、智B:知、技、德C:知、能、情D:知、能、思 4、地理教科书的双层系统是指D A:文字与图像B:活动与作业C:正文与阅读D:形式与功能 5、新课程中"教材”的基本含义是:A A:教材是范例B:教材是读物C:教材是方法D:教材是课本 6、地理思维方法包括以下的:B A:观察法B:比较法C:调查法D:实验法 7、合作学习的组织需要:B A:同质分组B:异质分组C:男女搭配D:就近结合 8、揭示地理事象内在联系的相互关系的比较方法叫做:B A:凸聚比较法B:联系比较法C:综合比较法D:横向比较法 二、多选题 1、《地理教学论》课程的核心四论包括下述中的:BC A:教学发展论B:教学方法论C:教学评价论D:教学环境论 2、地理感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BC A:地理特征B:地理分布C:地理演变D:地理判断 3、地理陈述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AB A:地理名称B:地理分布C:地理规律D:地理方法 4.地理程序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CD A:地理概念B:地理分布C:地理成因D:地理方法 5、地理理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CD A:地理演变B:地理分布C:地理特征D:地理判断 6、新课程中"教材”的基本含义是:AD A:教材是素材B:教材是课本C:教材是方法D:教材是范例 7、地理概念的内涵包括下述中的:ABD 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例子D:关键特征 8、地理原理的学习方法包括下述中的:AB A:例-规法B:规-例法C:同化法D:概括法 三、名词解释 1、理念:对人的行动具有指向性的理性认识。 2、审美情趣:指审美主体通过美育过程在头脑中产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倾向性。通 常以对审美对象的特殊兴趣、爱好、选择倾向性和易接受性或认同等形式表现出来。3、地理教学目标:地理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标准。

地理教学论试题整合

地理教学论重点知识概括 一、名词解释 1. 地理教学目的:是指地理教学活动结束时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2. 行为目标模式: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方式来陈述教学目标,指明教学活动结束后在学生身上发生 的行为变化。 3. 地理教学原则:是地理教学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亦即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 4. 地理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5. 地理表象:是指过去已感知过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6. 地理学习迁移: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过去所学的地理知识、技能、方法等与新学习的知识、技能、方 法间相互影响,就称为~。 7. 地理探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 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8. 地理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指人们间接地和概括地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能力。地理思维能力是地理 认识能力的核心。地理观察、地理记忆、地理想象都与地理思维密切相关。 9. 地理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非语言的表述在头脑中构成的地理事物和形象的想象。 10. 记忆能力:指认识、再现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能力。 11. 想象能力:根据头脑中已有的客观事物的形象,经过思维加工或重新改造组合而构成新形象的能力。 12. 课程观:是指人们对有关课程的本质、功能、价值、内容及组织实施等一系列问题的基本看法,是课 程编制的指导思想。 13. 教学重点:教材内容中主要的、关键性的部分,是教师必须着重指导、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部分。 14. 地理讲述法: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叙述、描绘、讲解地理事物、地理现象、 地理规律的方法。 15. 地理谈话法:是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和生活体验,通过启发提问,师生双方共同 积极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或掌握地理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16. 创新作业法: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实践活动,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产生体验,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7. 地理尝试教学法: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先试后导”的互动作用,使 学生获得成功的一种教学模式。 18. 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理论化的教学范 型的教学方法。 19. 发现法:是指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提供给学生一些相关的事实(或实例)和问题, 由

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学论 1、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研究对象: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其研究的对象就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研究任务: (1)研究地理学科的性质及其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功能、以及在学生整体。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揭示地理学科的教学目的,研究地理教学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目的。 (2)通过对我国学校地理课程发展的研究,我国与国外地理课程的比较研究,探索地理课程与社会需要,地理科学的发展,学生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学校地理课程的设置,地理课标的制定,地理教材的编写提供理论依据。 (3)研究地理教学方法和地理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作用和分类,认识各种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适用条件和场合,寻找各种地理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优化组合,探索,设计新的地理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 (4)探寻学生在地理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剖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接受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各自的特点,研究如何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有机地融合这些方式。探寻地理教师的心理特征,分析地理教师应具备的智力品质,专业知识,道德素养,教学能力,研究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基本任务,以及管理的内容和措施。 (5)研究各种地理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为地理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探索地理教学评价改革的途径。 (6)研究地理教学环境的作用,以及如何成功地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探索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地理课程内容,地理教学手段,以及作为一种教学环境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应用理论 3、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观摩地理课堂教学,观摩地理课 外活动 严格按计划进行,也应随机应变 观察时注意力要集中,排除干扰 整理资料,删繁就简 调查法问卷调查,采访调查,测试调查, 座谈调查 设计适合被调查者回答并扣题 简单明了,控制题量 注意发放数量 实验法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严格控制无关变量,计划性改变 自变量 实验以前学习水平尽可能相同 过程中记录详尽

《地理教学论》试卷

地理教学论期末测试复习试卷 姓名▁▁▁班级 09级地理班出题者:倪群得分▁▁▁ 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15×2=30分) 1、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P3 2、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着重研究地理教学过程,揭示地理教学基本规律及其实践 应用,重视发展地理教学理论,并对地理教学实践活动给予理论和原则 上的指导。P6 3、教学媒体就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P166 4、板画分为:形态画、过程画、动态画。板图分为:几何略图、折线图、曲线略 图。p149 5、一般来说,地理综合课的步骤分作五步进行: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学习新教材、 巩固新教材、布置作业等。P195 6、教学技能可分为: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口语运用技能、演示技能、板 书技能、结 束新课技能、组织技能、讲解技能、强化技能。P129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2=20分) 1、地理教师资格认证包括:教师职称认证和教师履历认证。P60 (还有教师

资 格 认 证 ) ( × ) 2、地理教育技能认证包括:教学语言能力认证、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力认证、相 关专业能力认证。P61 (√) 3、地理教学语言技能的特点:教学语言的学科性和科学性、教学语言的规范 性和针对性和教学语言的简明性和启发性。 p135 (√) 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 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称为教师的 课堂知识技能。P153 (把知识改为组织) (×) 5、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任务包括:确定教学目的、精选教学内容、安排教

地理教学论重点

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师角色定位:1地理知识的传授者2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3课程资源的开发者4地理教学的研究者。 地理教师的知识结构1本体性知识2条件性知识3实践性知识(自我知识、人际知识、情景知识、批判反思知识)4文化知识 地理教师的能力结构(1)与地理学科有关的能力:①地理认知能力②地理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③地理空间思维能力④地理应用能力⑤地理创新能力⑥地理信息加工能力(2)教学设计能力:①分析教学特点②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③选择教学方法④预测课堂情景变化(3)教学实施能力:①地理教学语言表达能力②地理板书能力③绘制地理版图和版画的能力④制作、收集教具的能力⑤开展地理试验的能力⑥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分析教材 1宏观分析:①时代背景分析②对教材内部结构和内部联系的分析③对教材外部联系的分析。2微观分析:①分析教材的组成②分析教材的内部联系包括:与其它局部教材的联系和与学生理论与知识水平的联系③分析教材的外部联系包括: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与科学技术的联系④分析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内容⑤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内容。3钻研教材①通读教材,掌握整体性②钻研科学内容和内部联系③钻研教材的双基构成④钻研教材的层次结构⑤认真研究插图、插画、表格、注解及作业。 双基:①基础知识,包括地理事实、地理概念、地理原理;②基本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的工作和步骤:①认真阅读地理新课标,认真领会要求②通读地理教科书,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特点与结构③收集有关班级资料,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及思想状况④了解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及明确本教研组的教学改革的精神和内容与安排⑤分析以往的教学工作成果及问题,并扬长避短⑥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和学校的教学设备 教学计划的内容①基本情况分析②本学期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③本学期教学进度④本学期教学改革的重点⑤教师进修的内容和进度。 教学方法的特点:地理教学方法的继承性、实践性、地理性、多样性、创造性 教学方法的作用1引导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2有利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利情感态度的形成3有利于及时反馈信息4有利学生考高分5有利密切师生关系。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手段、途径、措施和办法,其中有教的方法也有学的方法,它是解决教与学的矛盾教。

地理教学论

绪论 1地理教学论的学科门类(隶属于教育科学) 2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属性(理论与应用并重) 第二章国内外地理教育的发展 1现代地理教育美国 (一)美国(不重视-重视) 1991年美国老布什总统签署的《美国2000年教育纲要》中,把地理与英语、数学、科学、历史一起列为5门核心课程。1993年,在《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以法律的形式将地理及其他6门学科(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外语、艺术)指定为必修课程。 1.美国地理课程的设置 初中课程初中一般为必修课程。既有单独开设地理课的,也有开设综合课的。中学阶段正式以地理名称设置的课程,一般见于初中一年级,每天1课时,每周5课时。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内容为主 高中课程高中为选修课,高中地理课时和内容由各地学校自定,内容主要有“地球和宇宙科学”、“环境科学”、“经济地理”,具有专题学习的特征,学生可以自由选择 2.美国的地理课程标准 1994年,课程标准出现了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局面。《面向生活的地理:国家地理标准1994》正式出版,它在教育政策领域内为地理争得了全国性的知名度。 目标是培养“地理上见多识广的人”。它将地理教育分为三个部分--学科知识、技能和视角。以技能和能力的叙述方式来撰写,把地理技能概括为

“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回答地理问题”五个方面。地理学 科的知识分为六个基本要素:空间认识、场所与 地域、自然系统、人文系统、环境与社会、地理 的用途。每个要素包含一系列的地理标准,一共 有18个标准。 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强调和突出能力的培养;能 力要求层次清楚,便于操作。 3.地理教材 编审制度:由民间出版社组织编写和出版发行, 大多数州是由州教育委员会公布认定合格的教科 书目录,发放给各学校 供应制度: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科书全部对 学生无偿借用,无偿借用制度大都延伸至后期中 等教育。 教材内容生动、活泼,图像系统丰富,但过于冗 长。 2我国地理教育发展步履维艰 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第三章地理课程改革 1课程的理论流派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要把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有学术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并且特别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因而通常把学术性作为课程的基本形式。主张以学科的知识结构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的理由是:学科结构是深入探究和构建各门学科所必需的法则。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地理教学论文写作发表指南

地理教学论文写作发表指南 一、地理教学论文是地理教学研究的成果 地理教学论文是广大中学地理教师经常见到、听到,有时还要动手撰写的文章。地理教学论文从字面上讲,就是专门论述地理教学改革及其研究成果的文章。地理教学论文的内容十分广泛,课题有大有小,文章有长有短,但是不是可以把所有论及地理教学的文章都称作地理教学“论文”呢?下面,我们先以两篇论及加强地图基本技能训练方面的文章为例,进行一些比较和分析。 一篇文章的题目是《如何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运用地图的初步技能》。该文先用两段文字,简要地阐述了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接着就转入正题,说明:“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掌握阅读、运用地图的初步技能,谈几点体会。”文章谈到的体会主要有三点:(1)从看懂地图入手,使学生掌握阅读地图的一般方法。其中特别谈到了要使学生掌握好定方向、量距离、辨高低和识图例这四个方面的技能。(2)在理解地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运用地图的技能。关于这个问题,文章只作了一些解释,说明这样做的重要性,而没有具体阐述应当怎样使学生在理解地图的过程中提高阅读和运用地图的技能。(3)通过填绘地图的练习,提高学生阅读、运用地图的技能。其中具体介绍了指导学生进行填图练习和绘制示意图练习两方面的做法。 另一篇文章的题目是《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训练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分析图象的能力》。该文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研究目的;第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第三,能力指标和训练方法;第四,研究结果和体会。在谈到研究目的时,文章首先简要阐明了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然后结合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在课堂上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阶段进行读图、绘图和分析图象能力的训练,在训练中调动和启迪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培养其演绎、推理、分析与综合的能力,逐渐提高他们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培养他们从图上独立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在研究对象和方法方面,文章简要地指出,研究对象为初中一二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共150人;研究方法主要为(课堂)观察法和调查法(问卷调查和座谈调查),再加上测试法。在能力指标和训练方法部分,文章分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具体阐述了地图训练的能力指标和训练方法。初中阶段的能力指标是:(1)知道和熟悉地图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会在地图上定方向、看比例、量距离、辨高低、识图例、填注记、画剖面等等;(2)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在地图上研究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邻地区等; (3)初步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各种地理事物的性状、分布及其所反映出的地理特征;(4)具有通过阅读不同地图的内容,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以及地理事物简单成因的能力;(5)具有绘制简单的轮廓图、分布图、示意图等的能力。训练方法可采取描图彩绘法、读各类图法和绘简略图法等。高中阶段的能力指标是:(1)具有通过阅读地图理解、分析和运用地理概念的初步能力;(2)学会从地图中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演变,并理解其规律;(3)学会从地图上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对比阐明地理特征及其成因;(4)具有通过分析地图对某一地理事物进行评价的初步能力;(5)学会绘制地理略图、示意图、模式图和简单的地理统计图。训练方法可采取读图分析法、识图评价法和绘图理解法等。在研究结果和体会部分,文章首先用统计表的方式,将经过一年训练的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了对比,并作了分析。最后,文章总结了几点体会:(1)读图、绘图、分析图象能力的训练要注意目的性,加强计划性; (2)读图、绘图、分析图象能力的训练,要注意过程的规范化与秩序化;(3)读图、绘图、分析图象能力的培养训练,要注意调动和启迪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培养分析、判断、推理与综合的能力。 从上述两篇文章的内容简介来看,它们虽是内容非常相近的研究课题,然而写出的文章质量却相差甚远。两篇文章的共性,除了研究课题基本相同之外,还有一点就是都有教改实践,都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两篇文章的差别主要有三点:第一是文章的针对性。前一篇文章的针对性不够强,它只是

《地理教学论》问题详解

《地理教学论》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论述题:(选作3题) 1绘简图说明地理教学系统的构成并简要说明各地理教学要素的地位与作用。 (1)答:地理教学系统的构成构成如下图: ● ● ●地理教学要素的地位:教学系统八要素中,地理教学目标是该系统的定向子系 统。地理教师与学生分别是导控子系统与信息处理子系统,他们是该系统 的双主体子系统。地理课程教材是该系统的信源子系统。地理教学原则、 模式与方法是地理教学系统的运行支持子系统。地理教学环境是该系统的 时空协同系统。地理教学管理是该系统的保障子系统。地理教学评价是该 系统的调节、激励子系统。地理教学八子系统互为呼应与协同,以其优化 的结构促成系统整体功能的实现。 ●(2)、绘简图说明《地理教学论》课程的基本容结构。 ●答:《地理教学论》课程的基本容结构如下图: ● (3)、简要说明《地理教学论》课程的主要特点及研究方法。

答:《地理教学论》的学科主要特点:由地理教学论的"应用理论”或"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属性很容易联想到其主要的学科特点,即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与艺术性。 《地理教学论》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具统帅作用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用"两唯”的观点去解读地理教学,才能真正获得地理世界的真善美,才能真正获得地理教学的真善美。《地理教学论》与地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密切相联。这里所说的实践既包括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实践,也包括高师地理教学改革实践,其中蕴藏着推动地理教学论发展的无尽活力。《地理教学论》的理论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活动为生生不息的源泉。地理教学论强调地理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体。教学的科学性强调"求真”,教学必须建立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的诸学科体系基础上。教学的艺术性强调"求美”,教学必须建立在师生认知、情感等自由表现、交流、创造的基础上,因为教学艺术即具有高度个性化、创造性和审美价值的教学设计与操作行为。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两者密不可分,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前联教育家赞科夫曾尖锐指出,传统教育的明显毛病,就是没有向学生展示出艺术的、也只有艺术才具有的那些宝藏。这显然不利于开发学生蕴的多彩才能与丰富个性,不符合"解放理性”的时代要求。事实上,凡成功教学,无不有艺术与科学相伴。 1、绘简图说明《地理教学论》课程的基本容结构。 名词解释(选作4个) (1)、理念:是对人的行动具有指向性的理性认识。 (2)、审美情趣:指审美主体通过美育过程在头脑中产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倾向性,是审美态度和审美需要的具体表现形式,通常以对审美对象的特殊兴趣、爱好、选择倾向性和易接受性或认同等形式表现出来,它是在审美实践过程中,在社会审美文化与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已形成的审美情趣在主体的审美活动和美育过程中有重要的心理定向和动力作用。 (3)、地理教学目标是指:地理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标准,是一种具体性的教学结果预期。 (4)、地理教学过程:是教师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从事地理学习活动、形成学习思维能力的过程。而"地理过程”是立意于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是学生对一段充满智慧与情感挑战的地理学习、研究活动的时间经历。 (5)、地理基础知识: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起奠基作用的知识。中学地理知识主要属于此类。 (6)、地理程序性知识:主要是回答"为什么”、"怎么做”的地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地理原理类知识和地理研究、操作程序类知识。 (7)、地理策略性知识:主要是回答"怎么样做”的学习方法类知识,更多地与学习能力有关。这部分知识是"会学”的知识,是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关键知识。是学生的能力要求一般以理解、掌握、应用为主,是必须"学会”的知识,是学生认识、解决地理问题,提高地理能力的核心知识。 (8)、地理基本技能: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地理认知任务和实践操作任务的心智活动方式和动作活动方式。

新编地理教学论

新编地理教学论期末考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分数 评分人 一、选择 1、地理教学活动的基本因素() A 地理教学目的 B 地理教学课程 C 地理教师 D 地理教学方法 2、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A 讲述法 B 讲读法 C 观察法 D 板书设计法 3、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A 地理科学发展 B 社会发展 C 学生的发展 D 学生的学习动机 4、课程的类型按表现形式可分为() A 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B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C 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D 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 5、地理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进行了细化。 A 知识与技能 B 过程与方法 C 教学目的 D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地理“知识与技能”通常包括三个层级,分别是() A 过程 B 实际 C 理解 D 应用 7、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 A 老师 B 学生C课程D 教材 8、讲授法包括() A 讲述法 B 讲解法 C 讲读法 D 讲演法 9、著名教育家()探究了发现教育法。 A 杜威 B 陶行知 C 加涅 D 布鲁纳 10、地理教学文本主要有() A 地理教案 B 地理教材 C 地理学案 D 说课讲稿 二、填空 1、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八个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理教学论应隶属___________科学。 3、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定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科。 4、地理教学论关系最为直接密切的学科有_____________。 5、地理课程的功能是使学生掌握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_______能力和_______能力。 6、__________________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综合,又包括大纲和教材。 7、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8、地理课程的关键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极目标是

《地理教学论》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地理教学论的对象和任务 任何一门学科,必须是在一定的社会需要和时代的呼唤下萌生的,并且往往都经历了一段历史过程;而只有当某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基本界定清楚时,一门新兴的学科也就孕育诞生了。 一、地理教学论的缘起 地理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其学科名称的演变在我国已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历程。 20世纪初,清政府废除科举兴办学校,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实行癸卯学制,在“小学堂”和“中学堂”都开设了地理课,这是我国近代最早正式设置的中小学地理课程①。与此同时,为了“讲授地理的次序、法则”,当时在“师范学堂”开设了称之为“地理教授法”的课程②,这可以算作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地理教学论课程了。不过当时对于小学地理教学的研究相对比较重视,如谢洪赉编写的《地理教授法》、南洋公学发行的《小学地理教授法》、姚明辉编著的《高等小学地理教授法》等,都是关于小学阶段的地理教授法③,而研究中学地理教授法的著述并不多见。 1919年陶行知先生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强调“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提出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①。虽然自后“教授法”并未销声匿迹,或者口头虽讲“教学法”实质仍实行的是“教授法”②,但毕竟这是在教学思想上的一大进步。以后,随着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地理教学法”的名称也得以确立,特别是地理教学研究的重点逐步转移到中学阶段后,关于地理教学法的著作和文章也逐渐增多。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竺可桢的《地理教学法之商榷》(《史地学报》1922年第2期)、褚绍唐的《中学地理教学法述要》(《地学季刊》1936年第2期)、葛绥成的《地理教学法》(中华书局,1932年)、刘虎如的《小学地理科教学法》(商务印书馆,1934年)、褚绍唐的《地理学习法》(中华书局,1935年)、田世英的《中学地理新教法》(商务印书馆,1943年)等等。 新中国建立以后,“地理教学法”的名称也沿用下来。50年代各行各业学习苏联,地理教学界也引进了许多苏联版本的地理教学法著作,如Н.Ф.库拉佐夫的《地理教学法》(正风出版社,1953年)、П.А.鲍格达诺娃的《小学地理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А.Е.毕比克的《中学世界地理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А.А.包洛文金的《自然地理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55年)、Н.Н.巴朗斯基的《学校经济地理教学法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等等。这些地理教学法著作都对我国的中小学地理教学产生过较大影响。

地理教学论期末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姓名:学号:20120507032 院(系):学院理工系专业: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专业发展;地理教师;发展途径 Key words :Teachers' specializa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Geography teachers; Development way 摘要: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世界各国都进行课程改革,我国也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课改对教育的主体---教师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即教师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提高专业化水平,实现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是社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从地理教学来说,地理教师应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为更好的地理授课教学打下基础。本文从解析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等基础概念出发,介绍地理教师专业化、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分析地理教师从新手教师经过熟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讨论了地理教师要通过课堂、研究、共同体、反思等途径实现专业发展。 Abstract: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high speed development, the society of education put forward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For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for the curriculum reform, is also a new 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our country. New curriculum reform for the main body of education - teacher put forward a new topic: the teachers how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speci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of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s the sour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ducation and motiv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geography, geography teacher should promote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ing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better geography teaching. This paper parsed based concept,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ization,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of geography, geography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ization, analysis of the geography teachers from novice teachers after a master to the expert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cess, discusses the geography teachers should through the way such as classroom reflection, research, community, achie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发展 一.地理教学论是研究地理教学活动节是地理教学规律定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二.1904年,清朝政府颁布奏定学堂张成推行癸卯学制全国小学堂和中学堂都开设地理课程,这是我国近代正式在中小学开设地理课程的开端。1919年,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强调教的法子和学的法子联络,应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 三.早期的地理教学论的特点:1研究内容主要是地理教授法和地理教学法课程研究几乎没有涉及。2研究对象仅是小学阶段的地理教授法。3研究视野比较狭小,研究内容比较单薄。4.地理教学思维由重教向重学方向跨出关键步伐。四.发展时期即1949年至改革开放期间,我国地理教学论的特点:1仍以研究如何教为主导取向,但研究指导如何学已有很多关注。2研究视野得到拓展研究的理论层次得到提升。3地理课程与地理教材方面的探索不断增加。4开展了教学方法的研究,介绍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五.当代地理教学论的特点。1地理教学法,主要是对地理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的操作性的指导与地理教育学有各自的功能和价值2构建地理教学论新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深入研究3研究涉及基础地理新课程的理念和内容。六.地理教学论重心的发展变化:1从单纯研究教法到教学并重。2从单一的研究方法,到地理教学的法则规律。3从具体的操作性的功能到理论性和实验性并重。 第二节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基础与研究任务。 一.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地理教学系统研究组成地理课程与教学系统诸要素相互作用的本质认识和揭示地理课程与教学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二.地理教学系统是一个由地理课程地理教学目标,学生,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和教学环境等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 地理课程是最有实质性的因素。 地理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是地理教学活动开始前的设计和要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决定教学认识的方向,内容,途径等等,并且对他的结果和质量负责。 地理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 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载体。 地理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的价值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地理教学环境是重要,却易忽视的因素。包括有形的教学物质环境和无形的人文环境。 三.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一方面地理教学论,要从理论上研究地理教学系统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本质;另一方面地理教学论,又特别重视研究地理教学理论,对地理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是既有理论特点,又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